民主台灣當然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

 

台灣目前的現象是民主社會的競爭對抗,若民主是好的,競爭對抗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那台灣怎麼會沒有希望?會說沒有希望,主因在自己無法轉型,內心尚在專制與民主社會,那種整肅與尊重抗爭的意識形態掙扎中。(民報資料截圖)

台灣目前的現象是民主社會的競爭對抗,若民主是好的,競爭對抗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那台灣怎麼會沒有希望?會說沒有希望,主因在自己無法轉型,內心尚在專制與民主社會,那種整肅與尊重抗爭的意識形態掙扎中。(民報資料截圖)

台大張文亮教授這篇〈台灣到底有沒有前途?有沒有希望?〉(連結)讓很多人熱誠迴響,這是好現象,也令人傷懷。那麼有希望的國家,怎麼會沒有希望?

台灣目前的現象是民主社會的競爭對抗,若民主是好的,競爭對抗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那台灣怎麼會沒有希望?會說沒有希望,主因在自己無法轉型,內心尚在專制與民主社會,那種整肅與尊重抗爭的意識形態掙扎中。

拿中國、美國、日本......等等的現象,在經濟成長、科技發展、薪水所得等等等,來和台灣進行單一項目相比,然後得出:「台灣沒有希望」的結論。就比較方法來說,可能沒有錯,但放置在我們長遠努力的目標、理性思考的整體比較,就完全錯誤。

1871年、德國統一之後的德國經濟發展,讓德國人滿心喜悅,也讓被追趕的英國人內心的壓力很大。但英國沒有喪失信心。因為德國的努力,是要趕上英國。處在領導位置上的英國,需要因此就沒有信心嗎?1960年後的日本經濟成長,令美國人艷羨,甚至寫出「日本第一」的書籍。但美國有因此放棄他們努力的方向,改向日本學習?沒有。

日本的發展也是向美國靠攏。領先的美國不需要放棄現在的自我。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就像英國與德國、美國與日本的關係一樣。一個平均國民所得達兩萬美金的國民,竟然羨慕平均國民所得不到一萬美金,這不是很可笑嗎?

台灣目前社會的紛紛擾擾,就是民主社會必然的現象之一。我們的困擾就因為我們不曾生活在民主社會中,對民主社會出現的狀況產生困惑,甚至以戒嚴、專制文化的意識形態,去檢視民主社會的現象。以所謂八百壯士的年金鬧場為例,就讓他們繼續鬧。社會則在這個運作過程中,思考、分析這樣的動作對自己及整體社會的利益是好或壞。

八百壯士有他們的利益與作法,難道一般人就沒有?這樣的分歧看法,就在人們不斷思考、批判,讓爭吵在一段時間內消失,或者在下次的選舉中分曉。就這樣跌跌撞撞的走著走出我們想要的社會。西方社會這樣,台灣也需要歷經這樣的過程。

我們或許會認為要「強力鎮壓」比較快速而有效。然而,「強力鎮壓」不就是以往專制、封建國家會做的事情,也是我們所厭惡,甚至曾經被那時的國民黨政府,這樣對待過嗎?我們不喜歡他們那樣,所以要走向一個與他們不一樣的民主國家與社會。若我們現在做出那樣的舉動,就是作了我們所不喜歡的動作。這樣對嗎?

或許有人說「過份容忍」他們是錯誤的,但他們做這樣的動作,也有他們的一套自以為是的道理與利益。一如以往我們反對他們時,也是有我們的道理。所以我們無權時,反對「強力鎮壓」是對的,我們有權時,他們反對「強力鎮壓」也是對的,只是不能畫上等號。

只有我們學習和以往不一樣的、沒有「強力鎮壓」的動作,整個社會才會逐漸在沒有「強力鎮壓」的風暴中逐漸挺進。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進入民主,而不是選舉。

就我們羨慕的對象,來檢討我們的羨慕。有人說:「中國的經濟成長怎樣又怎樣,建設如何快速,台灣的經濟不行了。」我從不認為是這樣。且不說高所得的經濟成長率低、低所得的經濟成長率高等,這些經濟發展常識。就一個簡單的現況來講:「空氣污染」。要經濟發展就要電,就會出現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取捨問題。後進國家可以唯經濟發展而犧牲環保,如以前的台灣。但先進國家必須同時考慮環保與經濟發展,這自然使經濟發展策略受到限制,經濟成長會減緩。

台灣很多國民就是認為環保得到的利益,高於提高一兩個百分比的經濟成長,所以才會將環保,當作比發電更重要的選項。而既然做了和以往不一樣的選擇,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想法。這樣的改變到底好不好?如果認為不好,再改回來。這種「民意選擇執政者」,只有在民主國家體制才能出現。

簡單的說,民主是迫使政治運作符合民意。他不保證經濟發展最好,也不保證政治運作最棒,更不保證人民一定會最好。然而就是命運,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香港就是一個例子。成為「強大」中國一部份的香港,就必須放棄以往的自由、法治,容忍中國的橫行霸道。如果我們問香港人,要經濟成長?強大國家的國民?或者......可能答案莫衷一是,但不管哪一個答案,除非和中國政府的答案一樣,否則他都無法實現。這就是民主與非民主的差別。

一定有人認為國家強大,非常重要,並且願意犧牲個人的自由、民主以換取國家富強。這是一種很錯誤的弔詭想法。在邏輯上,當每個國家、民族的「個人」,不能自由的、自主的創造自己的價值,集合起來的財富或國力,怎麼會更多呢?那是讓國家更遠離富強,而不是接近富強。

更且,那些「願意犧牲個人的自由、民主以換取國家富強」的民族,經常發現在國家走向富強的路上,享有這種好處的,經常不是努力的人民,而是權力上層的那群人,及其家屬。這些人及其家屬,就其個人能力與條件,卻經常不是這民族最應該享有這種權力與好處的人。努力報酬不是歸屬最應該接受、享有的人,卻交給別人。就會打擊人們努力的動機,也會誤導社會人才和資源的分配方式。

「當正當努力的人得不到應當的好處,就表示他努力的方式與方向錯誤」,因此人們就改變他努力的方向。用社會語言,就是「踏實做事得到不好的報酬,就改作奸犯科來尋求利益」。經濟學的解釋,就是尋租。尋求特殊體制的特殊利益。這難道對整體發展會更好?

台灣民主就會有希望。因為民主,所以每個人不僅有權力,去做對他有希望的工作,更有權力,要求政府建構良好、可以幫助個人實現希望的活動平台,讓他們有所發展。因此,在自我要求到某個令人接受的條件,你還是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時,你就有權力要求政府協助你去發展你的人生,甚至譴責政府,沒有協助你這樣做。

現在你覺得你的人生沒有希望,若不是你努力不夠,就是你還沒有學會要求你的政府,要建構一個好的平台讓你發揮。台灣,怎麼會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呢?

在此,「在自我要求到某個令人接受的條件」非常重要。一如J. S. Mill所說:「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限」,一個人要求國家或別人協助,也以先盡力發揮自己的心力為前提。

這樣的國家一定有希望嗎?當然!就經濟來說,全世界平均國民所得高的國家,都是民主國家。他們的自然資源,或平均每一個人的自然資源,不一定最豐富,但國民卻能發揮己長,創造自己的優勢。瑞士、挪威、瑞典都是。

從世界與台灣人民發展到現在的歷史角度來看,既然民主是大家認定目前為止,最好的路。我們就應該繼續往前走。我們無法保證他一路風平浪靜,一如我們以往的努力、其他民主國家的發展歷史,都是歷經千辛萬苦。而在每一個困境中,努力解決問題,而走出成功的路。以後,我們也將如此,步履民主先進國家的發展方向,繼續前進,就可以看到光明的未來。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