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正相關文章

IQ157之腦袋有問題

IQ157之腦袋有問題

柯文哲在政大演講,說出「平均起薪低的科系一定要收掉。」讓我困惑不已。要收掉的科系是全國各大學的該類科系?還是該校的該類科系?柯文哲的語意不清楚,恰好顯示他的表達訓練有問題,這是哲學與文學的教育重點,卻是柯文哲標準下會被關掉的科系。 讀基礎科學系向來比應用科學系的起薪低,關掉平均起薪低的科系,意味基礎科學系多會被關掉。然而沒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就很難有傑出的科學應用。關掉臺大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等基礎科系,臺灣的理工醫等自然科學發展會受到多嚴重的戕害?而哲學系、歷史系等人文學科既可讓殷海光、李濟等大師傳道、研究,也培養出李敖、鄭南榕這些人才。沒有他們,臺灣會走上不一樣的路。 更且,臺灣大學生就業後有過半數的人工作內容和他大學所讀科系無關。學界也不認為畢業生薪水高低可以決定科系價值,更且是以起薪為依據,尤為荒謬。 柯文哲的荒謬言行跟他平均起薪高的醫學教育無關,而跟他平均起薪低的人文教育有關。 (作者為退休商科副教授,嘉義市民) ◎ 李文正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表示:「低薪有一個很大理由是我們教育出問題,因為教出來的學生沒有那個價值」,他有看過一個報表,所有不同科系大學畢業生,計算平均薪資,坦白講如果薪資太低,那個系一定要縮人。 這樣的言論令人吃驚!因為他對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提出了不可思議簡單而粗暴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把畢業生平均薪資低落的系所縮編。根據他的邏輯,平均薪資偏低的系所就該縮編、裁撤。那麼有許多科系的畢業生,剛畢業的起薪並不能像科技業一樣盡如人意,像是社工、設計、文藝、電影、廣告創意等等,但這些科系對於國家社會長期的健康發展同樣不可或缺,總不能以後拍電影得去科技公司裡面找工程師來當導演吧? 將教育僅僅視為培養高薪工作者的工具,柯文哲本末倒置了! (作者為補教公民科老師,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研究生) ◎ 林柏寬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談到大學畢業生起薪太低,表示主因是教育出問題,「有些學系教出來的學生沒有那個價值」,平均起薪太低,該系就要縮編。領著低薪的年輕人已經夠苦了,聽到柯文哲用薪水來衡量科系價值,應該很不是滋味吧! 自誇智商一五七的柯文哲,年輕人當年喜歡他素人的直白,但幾年下來他迂腐的人格特質被看破手腳,很多年輕人自我解嘲說二○一四年還以為白色素人跳脫藍綠,現在回頭看其實是忽藍忽綠、甚至忽紅,「還好只被柯文哲騙幾年」。 素人的新鮮感過了保鮮期後,柯文哲就是一個投機的政客,更因為文憑主義的目光淺薄,動不動就拿出自己的智商、學歷、醫生背景賣弄一番;沒有解決畢業生起薪低的具體辦法,就嗆這些科系最好縮編。難怪他擔任台北市長時,歷來施政評比幾乎都是六都最後一名。年輕人的自我解嘲,很多人應該都心有戚戚焉吧! (作者為國中教師,台南市民)
林修正 2023-05-04
國民黨贏,習近平更敢!

國民黨贏,習近平更敢!

L君,你上次告訴我,在你台北朋友圈有很多人寧可投降也不要打仗。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小孩上戰場。因此他們會投票給親中的蔣萬安。這種國民黨勝選保證安全的論點對我有很大衝擊,我謹就所思向你陳述。 一九四九年的國共戰爭給投降與否明確答案。主和的李宗仁不到兩年就把整個中國都丟掉。人民則在各種政治運動中被整的死去活來。有人會說現在時代不一樣。但看習近平上台後的情形,誰敢說那麼大聲? 主戰派的蔣中正倉皇逃到臺灣,人民雖然被白色恐怖,但至少比中國人民好很多。現在更是人民當家做主。 國民黨、蔣萬安勝選就是中國施壓臺灣逼統成功的證明,習近平更敢集兵對岸,劍指臺灣。民進黨勝選給國際的訊號是臺灣人反共產、反獨裁的堅定決心,歐美日就會以維護國際秩序參戰。如今美國早就艦抵台海,日本則藉周邊有事而蓄勢待發。 近代世界史,凡親歐美而引進新知西學者,莫不國富民強。臺灣人均所得勝中國,就是明證。鄧小平親美而習近平反美,結果就不用多說。因此,二十六日應如何投票,道理非常清楚。 (作者為退休商科副教授,嘉義市民) 馬英九是否記得汪精衛 ◎ 廖顯謨 馬前總統日前又提出,票投民進黨使台灣成為戰場的論調。最近在朋友圈中,似乎存在一個有利於國民黨的氛圍,那就是民進黨執政,有導致中共武力犯台的可能,因此他們選擇投國民黨。 當年日本侵略中國佔領南京後,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提議蔣介石與日本和談,蔣拒絕,退守大後方,十萬青年十萬軍,贏得最後勝利。反而是南京政府的二把手汪精衛與日本和談,戰後卻成了漢奸。國民黨的支持者有人怪蔣當時為何不談和,而讓國家成為戰場嗎? 這次選舉,如果讓戰場說發酵,國民黨大勝,會強化習近平武力犯台決心,這才是最危險的!而一旦台灣被統,就成為中國對抗美國的最前線,重蹈國軍投共後被送上朝鮮當砲灰的歷史。 (作者為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
林修正 2022-11-26
林智堅·管中閔·陳建良

林智堅·管中閔·陳建良

有關林智堅在台大碩士論文的抄襲問題,蘇宏達以國發所直屬行政長官社會科學院院長,認定「抄襲」而給全體臺大社科院博士、碩士、學士和碩士專班同學一封信,要「依據法規,毋枉毋縱,按歐美一流大學最高標準處理,全力捍衛臺大與社科院的榮譽」。我們非常佩服蘇院長的用心與努力! 我們從網路看到有關指控林智堅該篇論文「抄襲」,被指恐有「錯字相同」、論文出版前後等。但我又不小心在網路上看到蕭聖鐵教授四年前,討論台大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管中閔、國立國際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陳建良院長,有關他們論文抄襲陳建良院長學生張瑋玲的碩士論文所刊登的文章:「評陳管論文抄襲事件」(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86587)。該文還「參酌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的比較報告,結論是:「陳管(陳建良院長、管中閔校長)論文確有多重抄襲張(瑋玲)生論文,有些部分原封不動照抄,有違反學倫之實。」   林智堅論文的學術倫理委員會還沒開,我們也不知道「按歐美一流大學最高標準處理」,結果會怎樣?若這些委員同時審林智堅與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校長管中閔和陳建良院長的論文,不知道結果會怎樣? (作者為大學副教授退休,嘉義市民)
林修正 2022-07-31
為了兒女前途 當然「不同意」

為了兒女前途 當然「不同意」

  我是一名曾在科技大學教授國際貿易的退休老師。人生到這個階段,最關心的已經不是自己生活,而是小孩的前途。關於涉及國際貿易的反美豬公投,我專業的判斷是,投「不同意」! 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標準已經出來,拒絕萊豬進口就是不遵守國際貿易規則,美國就有貿易懲罰的依據。 以前美國單方面用紡織出口限額、301條款、操縱外匯等理由,要求改善貿易條件,東亞國家都做。連日本也一樣。因為一旦拒絕,美國就以不公平貿易為由,由美國自行選擇對該國那類產品禁止進口或提高關稅,該國該產業就會嚴重受害。禁止美豬進口不是只影響到農業,所有產業都可能受到影響。連日、中都承受不了美國貿易懲罰,台灣可以嗎? 美對中301制裁清單(記者羅倩宜製表)   美國不僅是台灣第二大直接貿易國,更是第一大的間接貿易國。美國是台灣最大的技術輸入國、行銷接手國。很多廠商的產品、產業升級,都是從美國引入技術。特別是晶圓等高科技產品,關鍵材料、機器及重要技術專利。產品則是美國廠商下單購買。這是台灣所得不斷提高最重要原因。連台商在中國的生產、行銷也是。只要看中國2020年出口前十大廠商,有六家來自台灣,而他們的訂單、產品多握在美國手中。就知道美中貿易衝突,台商為什麼很緊張。 想要「去美靠中」,絕對是錯誤的幻想。何況沒有技術、訂單,中國會理你? 因為有退休規劃,我與軍公教退休人員一樣,不怕晚年生活有多慘。但我的小孩還要工作幾十年,甚至連人生的第一桶金都沒有。他們的前途是我最擔心的。我想只要台灣經濟發展好,他們有高一點的薪水,有能力選擇安全的食材。那要不要進口萊豬,根本不是問題。 (作者為退休副教授,台北市民)
林修正 2021-12-06
你對台鐵的批評,公允嗎?

你對台鐵的批評,公允嗎?

太魯閣號事件後,很多人批評台鐵、台鐵員工,什麼管理鬆散、螺絲掉了等一堆,而要台鐵民營化,甚至歸責交通部長、行政院長,要求下台。我忝為商學副教授、台鐵乘客二十幾年,有必要出來替台鐵、員工講幾句話。 事件起因跟台鐵的管理無關,在於外包廠商不照規定、指示,應該檢討的是外包廠商、監理單位的疏失,乃至工程承包流程,是一包?二包?怎麼檢討到台鐵員工呢?台鐵及台鐵員工是受害者啊!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於花蓮清水隧道前,因撞擊一輛從邊坡滑落下來的吊卡車,發生出軌事故釀成50死。(記者王峻棋攝)   資產負債表公式是資產等於負債加上股東權益。只說負債數千億,而不提股東權益和價值更多的資產,是財務資訊揭示不清,這對台鐵不公。要說負債,台積電更高,但台積電的資產也更多。 台鐵以公共服務為主,營利為輔。今天許多財務問題,和績效不彰有關,難道與台鐵從過去到現在所肩負的公共服務無關?台灣較好的工作機會、或升學率較高的高中多在都會區,鐵路沿線的非都會區上班族或學生多依賴鐵路上班、上學,對眾多非都會區家庭幫助甚大,台鐵公共服務的功勞豈可一筆抹殺?甚且政府向台鐵要大量的公務票、一句照顧學生,就把學生的通勤車票強力壓低,台鐵只能把盈餘拿來挹注損失,這又是台鐵負債高的原因之一。這筆帳要不要算? 一句台鐵民營化,好像萬靈丹,但這太天真了!目前很多台鐵消費者對台鐵需求大、選擇性低,台鐵將票價拉高幾成,每天搭車人數減少很小,但必然收入大增,負債大幅減少。政府答不答應?或者為提高營運績效,沿路小站都不停,讓通勤者、學生自行解決交通問題,但這樣可行嗎? 我認為台鐵應該公司化,擺脫政府綁住它活化資產的相關法規限制,才是正途。台灣主要都市都有鐵路相通,且除三大都會區外,火車站為圓心的五百公尺內,都涵蓋該眾多城市最繁忙的地段。假如鐵路局努力開發火車站商機,讓出入火車站如搭捷運那麼方便,我想鐵路局的未來是一片光明。 鐵路局的確要脫胎換骨,但藉由太魯閣號事件來抹黑並不恰當。許多從鄉下到城市讀書、工作,乃至定居的人,想想過去趕車、搭車的經驗,都是人生難忘的美好回憶。批評台鐵,請留點口德! (作者為退休副教授,台北市民)
林修正 2021-04-11
顏清標刪不刪Q

顏清標刪不刪Q

繼罷王浩宇成功、罷黃捷失敗後,國民黨、韓粉的「報復性罷免」指向台中第二選區的3Q立委陳柏惟。又據報載,「刪Q」之後,國民黨還會推動罷免吳思瑤。從市議員到立委,國民黨一步步提高他們要罷免的等級。然而民進黨為防止骨牌效應,黃捷一役已經力挺,接下來對於陳柏惟應也會友情相助。相較之下,韓粉在此區的勢力小,因此社會普遍認為刪Q成敗繫乎顏清標家族支持的程度。筆者認為,顏清標支持刪Q是不智行為,理由如下: 一、師出無名。韓粉為報復罷韓而推動刪Q,這和台中市民有什麼關係? 二、刪Q四項理由不充分。停中火?檢驗政見多是任滿才檢驗,陳柏惟任期尚未過半;廣設服務處?選民僅會管自己的選區有沒有服務處,不需要管本區民意代表在其他地區設服務處;言論不當?貪贓枉法、被關的民代都沒有被倡議罷免,陳柏惟僅言論不被認可就要罷免他,「雙標」太刺眼;挺萊豬?同樣有萊克多巴胺,支持萊牛進口的盧秀燕、江啟臣未被罷免,支持萊豬的陳柏惟要罷免,選民勢必認為這說不過去。 三、把藍綠都得罪。挺刪Q就是逼民進黨擴大動員和顏家對打。其次,韓粉與顏家根本不搭調,顏董就是趙少康咒罵黑金的黑,何況趙少康何時親近顏董?然而顏董挺刪Q就是挺韓國瑜、挺趙少康,就台中海線民情而言,對顏家觀感、選票,只會打折、不會加分。 顏家扎根深且廣,二○二四年班師回朝是很容易。陳柏惟是外地人,又沒對顏家出言不遜,顏清標若硬是決定要罷免他,實在說不過去。罷免成功,人家笑顏董事長「頂輩人欺負下輩人」,顏董好意思派自己人去參與補選?若罷免失敗,顏董的臉哪裡放?他敢讓顏家人參與二○二四年的立委選舉?顏家在台中政壇的未來恐怕會越來越黯淡。 (作者為大學退休副教授,台北市民)
林修正 2021-02-21
部長你這通電話,我已經等了十二年

部長你這通電話,我已經等了十二年

  有人說文學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但台灣人這麼認為嗎?我質疑。前幾天報載,對張良澤教授一手擘劃、經營的真理大學台灣文學館,陳奇銘校長說:「只要是館內的東西,都是學校的。」(管理人員轉述)且無預警換鎖,對待張良澤這位終生投注台灣文學的榮譽館長,就知道了。 一九七○年代,張良澤主編、遠景發行的一系列台灣文學,如鍾理和全集、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等,讓許多已經遠離台灣人記憶的文學家,如張文環、龍瑛宗等人的作品,在這系列文集中重生,成為當時要理解台灣戰前、戰後本土文學,最重要的鑰匙。 怎麼定義台灣文學?有從使用文字如漢文、日文,或像賴和那種以本土音發展出來的著作才算;只要描寫台灣的人地事物就是;或只要是在台灣所寫的文學就算。在莫衷一是的爭議中,都有涉獵且能一言九鼎者,就是收藏台灣文學作家各種書信雜記、資料、各種孤本、書籍,獨步海內外、終生孜孜於台灣文學研究的張良澤教授。 張良澤所受的屈辱固是文壇要事,而他收藏的龐大台灣文學寶藏,如何歸屬與保存,又是另一件大事。他在受辱後,接到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的慰問電話。張良澤說:「部長你這通電話,我已經等十二年了。」聽了令人鼻酸。 昨天,我們把張良澤的事蹟與這幾天的事,告訴一位日本友人。他語氣平緩的說:「張良澤如果是日本人,早就進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當教授了。他的資料是文化財,是國家要保護的。」我們默然。 (作者是退休副教授)
林修正 2021-01-14
貿易立國談美豬、福島食品

貿易立國談美豬、福島食品

從萊牛、萊豬到即將成為社會討論焦點的日本福島食品是否開放進口,食安問題將無可避免會是台灣這段時間很重要的社會議題,最後的結果就是妥協,而這些爭吵則是社會無謂的耗損。 是否開放日食,政府懸而未決。圖為福島農產品店。(中央社資料照)     整部貿易史可說是政治與貿易的歷史。遠者如鴉片戰爭就是中英的貿易戰爭,近者如一九八○年代,美國用三○一條款要求日本、亞洲四小龍遵守美國的公平貿易規範,最近如美中貿易大戰也是。貿易戰爭的結果,經常是大國和大國打、小國服從大國的規定。萊豬、萊牛之爭還算好,至少國際有一套科學檢定的標準,不是美國說了算。同時,美國人吃了好多年,其他國家也是這樣,台灣依國際標準,也吃萊牛七、八年了,並沒有傳出災情。事實呈現是這樣,除非台灣能證明吃萊牛不得病,吃萊豬會得病,否則想不進口萊豬是不可能的。福島食品進口也是這樣,食品衛生標準比台灣嚴格的先進國家多已重新開放進口,日本人也吃,台灣憑什麼禁止進口? 台灣以貿易立國,台灣不可能加入中國主導的RECP;禁止萊豬又讓美國不想與台灣簽訂FTA或BTA;不讓福島食品進口更得罪日本,日本自然不會輕易讓我們加入其所主導的CPTPP;請問:我們要怎樣發展經濟?別國國民都可以吃萊豬、福島食品,我們就不行?以貿易立國的台灣,拿這個自己嚇自己的事情來和美日談貿易,是沒有說服力的! (作者為大學退休副教授,嘉義市民)
林修正 2020-12-04
顏色不對就罵人?

顏色不對就罵人?

當過行政院長的張善政酸林飛帆「民進黨證明顏色對就有高薪領」,恰好凸顯了張善政「顏色錯了」就批的行為。 在歐美日先進國家,進用人員是以能力、職位、表現在決定薪水,不是年齡。 從商業鑑定能力角度,以林飛帆在太陽花運動的表現,引發一場社會運動,改變國家的命運,其能力早就被肯定。況且林飛帆現在從事的是與太陽花類似的政治社會運動,屬林飛帆精熟領域,高薪有何不可? 就行銷品牌價值角度,「林飛帆」這個品牌被台灣社會、年輕人強烈贊許、肯定,遠遠超過月薪九萬的價值。張善政不就是因品牌效應的衝擊,而強烈批判林飛帆嗎? 更何況,政黨用人,本來就是顏色第一,因為那叫認同。國民黨更是如此。李敖曾笑稱國民黨中央黨部連倒垃圾的人都需要是國民黨員!尤其給薪水的是民進黨,又不是政府,張善政憑什麼說三道四? (作者為中州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系主任)
林修正 2019-07-20
我幫小英講幾句話

我幫小英講幾句話

  蔡英文總統在「海洋民主之旅」出訪前,先到民進黨登記總統黨內初選,強調要做總統的「三個條件」,以此彰顯她當總統最恰當。即令她的前行政院長正面挑戰她的總統連任之路,蔡英文說話依舊不慍不火,與她在一月二日回應習近平所展現辣台妹的風格迥異。 我們從蔡總統所提的三個條件來看她過去數年的施政。轉型正義、不當黨產、司法改革、年金改革等等。這一大堆以往都被人言之鑿鑿,認為非常重要。但只有在蔡英文任內推動,而且同時推動好幾項改革。我們可以質疑她的成效不彰或尚未彰顯,但卻必須肯定她敢處理這些其他總統也看到,卻未必要處理的問題。有人罵蔡英文軟弱無能,但有能力的不做算有魄力嗎? 當中國的航母逼臨、匪機繞台時,很多人罵她不敢堅持主權,把航母打穿、匪機打下。然而有誰想到那時的危機可是比遠在金門的八二三砲戰更危險,較之九六飛彈危機更兵臨城下。然而兩蔣有反攻大陸?李登輝也沒有飛彈回擊。蔡英文的回應比較差嗎?隨後美國在政經各方面,不斷提升對台的待遇,這難道不是外交處置得宜贏得的利益嗎?美國要的,就是他能安穩布棋台海,規撫東亞變局。蔡英文的外交讓美國安心,美國就保護台灣的安全。這不就是所有台灣人盼望的國泰民安嗎? 蔡英文的改革與因應,同婚、綠能、反福島食品進口、東奧正名、特赦阿扁等等,引來藍綠攻擊謾罵:無能、軟弱,讓蔡英文民調一路下滑。然而蔡政府沒有大聲張揚她的功績予以反擊,但依舊堅持:可以做就是可以做,不可以做絕對不放行。反核如前,年改照舊。蔡英文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我們是同國之人,罵死對手又能賺到多少?但錯誤的施政肯定讓國民長久飲恨。蔡式作風,要救阿扁總統,不用大呼小叫,時機一到就特赦阿扁。正名不是要務,美國支持才是重點。台灣到獨立建國最短之路是經過華盛頓,不是東京。 (作者為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
林修正 2019-03-23
批判柯文哲的詭異談話

批判柯文哲的詭異談話

  拆大巨蛋是柯文哲第一任市長競選中,很重要的政策宣示。面對這樣問題的處置,柯文哲卻以如此的態度應付之。我們若是他的長官,你敢將重要工作交給他嗎?圖/張家銘(資料照) 《聯合報》這一篇「文化部問大巨蛋是否續建柯文哲:不拆就是要蓋」,透露出為何不應該讓柯文哲上台,及他的不堪重用。 柯說:「不拆就是要蓋,不然要幹什麼?」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不拆也可能是放著不管。誰說一定要蓋?而就算要蓋,也要有蓋的計畫、怎麼蓋、時間點與起始、終結時間。這些都必須形諸文字。沒有文字,就不能進行。這恰好是行政學的ABC。依法行政是:所行所止都必須要有法令、法律依據,否則就會被追究責任,即令所下的命令是正確的,也是一樣。我不相信柯文哲連這個基本都不懂,因為不遵守這些基本原則,在組織體系中是嚴重錯誤。輕則糾正,重則彈劾或依法究責。他能在台大醫院當主任那麼久,絕對懂。 柯文哲這樣做,固逞一時之快,但重點在設計陷阱,讓文化部長鄭麗君跳,也誤導他的支持者。因為「拆大巨蛋」是柯文哲早先的政策,現在不知有何祕密原因轉折,不想拆了,就想用這樣一句話矇混過關。這是不對等且令人錯愕。以後人家追問,他就說我以前就說要蓋了,而且我跟文化部說過了,有疑問去問文化部。他就將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其次,鄭麗君若不問清楚而去蓋或不蓋,就錯了。因為你一旦沾惹大巨蛋,若有問題,他就將責任推給你。你說柯文哲要蓋,柯文哲說:我沒有說要蓋。你說柯文哲要拆,柯文哲說他不拆,就是要蓋,你怎麼那可以被他耍著玩?換言之,不講清楚就讓柯文哲有矇混和推卸責任的空間。 柯說:「台灣社會已經不需要發現問題、解釋問題的人,當然更不需要製造問題的人,就把問題解決掉就好。」這不對!怎樣解決大巨蛋是柯文哲的事情,別的單位要不要配合,是別的單位的問題。柯文哲不能說他要這樣解決問題,別人就一定要配合。這已經不是組織做事的問題,而是ㄧ個人處事的問題。周遭的人沒有義務要配合你解決問題,更沒有義務配合你做這樣的解決方式。你挖個坑,誘人家跳,人家不跳,就變成「嫁禍對象」,甚至「罪魁禍首」? 「柯文哲表示,大巨蛋連通道,當然一定要建,後來發現當年契約,那是(北市府)必辦事項,但跟疏散結合在一起,那本來就要蓋,『早就跟他們(文化部)說要蓋』 ,不然找會議記錄出來看。」 大巨蛋與北捷國父紀念館站地下連通道。圖/張家銘(資料照) 這個問題有幾點。1.大巨蛋蓋不蓋,既已曾為市長的政見,則怎麼處理,都應該是市長要公開宣示。宣示完之後,才要所謂「(北市府)必辦事項」。2.「『早就跟他們(文化部)說要蓋』」是哪一種層級的人講的話?在什麼場合?層級不夠,身份不對,講的話沒有效力。蓋大巨蛋若出自北市文化局長的嘴巴,誰會相信?這若不是出自市長在正式會場合甚至白紙黒字,沒有人認定有效力。 其次,市長是在非常正式的場合講,抑或開會時說出口,他的效力也不一樣,也可以説口誤啦,沒這樣説啦⋯⋯,這種「懶驢打滾」賴皮法,是常見的,如同法律訴訟庭外證詞是不成立的。3.各位要注意,「『早就跟他們(文化部)說要蓋』」是有引號,表示這段話是有依據的。但「不然找會議記錄出來看」沒有引號,可能是記者自己寫上去,也可能是亂講的。前者可以追究責任,後者責任卻可以規避的。其實,他要死皮賴臉胡扯,很難扯上法律規範的。 拆大巨蛋是柯文哲第一任市長競選中,很重要的政策宣示。面對這樣問題的處置,柯文哲卻以如此的態度應付之。我們若是他的長官,你敢將重要工作交給他嗎?這種人不要說在李登輝手中不會被擢用,一般有點行政經驗的中階官員,也不敢提拔這種人當小主管。現在卻當首都的市長,大家只好自求多福了。
林修正 2018-12-20
我反對綠白合作

我反對綠白合作

  柯文哲從政策略是在自己利益極大化下,根據民調決定策略、絕不得罪中國。柯文哲在台北市勝選之後,氣勢更盛,但同時綠軍卻兵荒馬亂,舉止無措。因此,此時提名立委,白軍先勝一籌。若合作提名,應該會偏向白軍。但因白軍僅強於網路作戰,本身尚無堅實、從底層努力打基礎的民意代表。因此若提名純白軍,勝算不高。若借將綠軍偏白的,他們若當選,必然偏柯文哲。問題是這些人在立法院的發言,到底是挺綠?挺白?而當柯文哲偏向中國,他們的發言就可能偏向中國,這些綠白合作的立委若發言偏向中國,對綠軍、台灣的傷害,遠高於藍軍。因此綠白合作僅在奉送給白軍。 同時白軍從原本沒有立委到現在有立委,對白軍助益甚大,照柯文哲以往的行事風格,他會以得到好處而感恩回報嗎?不會。綠軍這樣做很清楚是養虎為患的作法。實在不應合作。 就以二○二○年總統大選來說,柯文哲以台北市長的位置所提的要求,應該是總統、副總統,至少是行政院長的職位,民進黨有沒有辦法給他?且柯文哲所不得罪的中國若出手,能給予的,或者威脅柯文哲的東西,可能比那些還大、還多,柯文哲最後還是會靠向中國所要的藍軍。那麼在白綠合作的大旗下,未來柯文哲砲轟民進黨的傷害,將難以計算。 綠軍現在的重點是:團結所有綠軍、向國民講清楚以往政策的重點與清楚概念。而非抓個白軍來腹背受敵。 (作者現任中州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
林修正 2018-12-11
敗選檢討的起點:中國

敗選檢討的起點:中國

民進黨敗選,檢討聲浪四起,先是吳音寧,現在是賴清德、陳菊。我支持檢討,但反對這樣漫無止境的追究責任及要求一些人下台。因為沒有抓到原因,也開錯藥方。 長期觀察海峽兩岸的人都知道,這一次選舉,中國其實相當出力,柯文哲、韓國瑜的當選,相當得力於網路聲量。 假新聞充斥的新型態網路媒體戰,對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是新挑戰。上次川普選總統,俄國就動手過一次,也對選情有相當影響。如果連美國都很困擾,甚至針對假新聞要制訂法律處理,那台灣更慘。台灣所面對的敵對國家是世界人口最多、網路人口也最多的中國,是網路監控最嚴密的國家,恐怕也是網軍規模最大的國家。而因同為華語國家,中國網軍幾乎沒有語言障礙,致使衝擊更大、更直接。台灣的民主自由體制,開放的網路世界毫無防禦可言,讓中國網軍長驅直入,配合多年來在台灣建立的親中媒體陣線,裡應外合,如入無人之境。柯文哲、韓國瑜的當選與此關係密切,因為他們許多網路聲量都來自對岸,輿論受到引導而改變選舉結果。 選舉是無聲的戰爭,跨國界的網路戰,就是引外力介入本國政爭,是一種入侵戰爭。想像俄羅斯把網路軍隊開打到烏克蘭,看誰會贏?更何況中國有數以億計的網路軍隊!而且我們因國民黨教育影響,對中國採取沒有提防的心態,這是敗選很重要的原因。 民進黨政府若要檢討敗選,應該從這邊開始,而不是從傳統思維去找人為敗選祭旗。 (作者為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
林修正 2018-12-04
美中貿易大戰下的台灣

美中貿易大戰下的台灣

總統蔡英文(右)日前出席「2018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覽開幕典禮」,並參觀iLIFE智慧吧台系統。(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林修正/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 美中貿易大戰方殷未止,台灣應該選擇怎樣的定位自保,甚至開拓新局呢?當然是靠向美國! 貿易大戰的重點不在大戰,而在貿易。大戰強調勝負,貿易則在互利。互利要看相互產業體系的分工狀況。在附加價值的微笑曲線的供應鏈體系中,研發、行銷是利潤較高的部分,而製造則是利潤較低部分。美國偏重技術研發與行銷通路,並且在國際競爭上,有獨佔優勢。從中興通訊事件就知道兩國、甚至是世界各國與美國的科技差距。美國要制裁中興,其他先進國家及其企業,不敢也無能提供這樣的科技產品。 換言之,美國對市場具有主控權。中國則以其便宜勞動力而在製造組裝上有專擅。但印度也有便宜勞動力可與之競爭,同時中國在數十年的經濟高速成長後,他的勞動成本也已經不再便宜。況且印度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與同是英語世界的美國、加拿大、澳洲,文化與英國較相通的歐洲國家,有很多互相合作的條件,迥非中國可比。換言之,中國對市場的主控力相對很弱。某種程度,中國是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被操縱者而已。 同時,AI科技突飛猛進,用機器人來生產,既沒有罷工、不停調高工資的問題,也沒有其他勞工條件要求的困擾。如此,先進國家本來為追求低廉勞動成本而拓散到全球的供應鏈,很多現在都可以縮回自己國家來生產。這種縮短供應鏈的短鏈革命,就是為何川普敢要求美國及全世界企業,到美國去投資生產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中對抗,中國因有現成製造供應鏈而在短期有談判地位,等印度等勞動更便宜國家的生產體系完成、先進國家國內AI生產體系完成,中國就沒有談判條件。   主從、供應鏈的關係既然那麼清楚,則美中貿易對抗,就知道不是兩個強國對峙,而是美國不再容忍中國肆意偷取技術、不公平競爭,也不想讓中國產業升級,所出現的現象。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想繼續扶持中國。中國的嗆聲,其實都是色厲內荏。至於勝負,你只要看開打以來,美國的經濟成長提升,而中國許多產業七零八落,「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頻頻探低、經濟成長率不斷下降就知道。 在這對抗中,我們要知道重新自我定位。台灣在一九七○、八○年代,扮演歐美日全球供應鏈的稱職角色,不僅是亞洲四小龍,更順勢成為準開發國家。台灣九二一大地震時,美國高科技產業股價應聲而倒。美國報紙甚至說台灣的電腦、晶片的「矽盾」,是台灣最好的國防。保護台灣就是保護各國經濟穩定發展。可見台灣在世界電腦產業供應鏈的重要性。然而即令這樣,台灣的產業界也很清楚,美國將技術、資本、通路鎖住,台灣的電腦相關產業也將難以存活。台積電和美國科技界緊密互通,可見一斑。 台商往中國投資的過程,其實是美歐日企業全球佈局時,台商將整個供應鏈往中國延伸的結果,或者說與香港企業相互競爭下,必然的趨勢之一。但他也使台灣的資本過分外流,技術、產業沒有及時提升。換言之,我們調降自己在全球供應鏈的位置,讓台灣、中國的產業從互補轉成競爭,中國經濟已經反噬協助他成長的台商、台灣經濟,導致台灣今天工資停滯、產業升級不易的困局。我們在那個供應鏈中迷失自己。   現在美國調整他的供應鏈體系,我們也恰好在蔡英文總統領導下,以政治主張、經濟政策宣示我們要漸離中國,靠向美日,同時也得到美日的肯定。這反映在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是反轉上升。我們加速跟緊美國,才能脫離現在的困境。   回顧台灣戰後歷史,凡是遠離中國、跟緊美國,經濟成長就快,如一九四九年到二○○○年。凡與中國接近,經濟成長都下滑,失業率都攀升。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二○○○年後的經濟成長率就很清楚。尤其馬英九時期要加速跟中國結合,情況更嚴重。   我們應該順勢而為,跟著美國,或者要和中國結合,吸乾台灣的資本與技術呢?
林修正 2018-09-03
日本大企業從中國撤資的意義

日本大企業從中國撤資的意義

美中貿易戰持續至今,許多後遺症逐漸出現。現在日本大企業也逐漸退出中國。媒體報導:「中國製造2025夢碎?日系供應鏈掀撤離潮」,事實上意味著美中貿易戰爭逐漸擴散,而且演變成先進國家與中國之間的經濟戰爭。理由如下: 日本大企業做事向以嚴謹且長期規劃著名。他們投資固然小心,撤資也不會含糊。以往豐田要到台灣設立大汽車廠,不僅多次考察,連配合的衛星工廠都一起過來。可見他們對海外投資的嚴謹態度。現在他們撤資,就是對中國的長期發展、政經變化悲觀,願意捨棄在中國的多年經營成績。面對貿易壓力,中國政府當然會用「提供國內市場」來挽留他們。這些他們也預期得到,但連這樣他們都不願留下,這也反映他們對中國的政治穩定不看好。 第二,大企業投資,不僅帶來資本、行銷通路,也讓工人、合作廠商在做中學得到相對先進技術。這樣的技術擴散,讓合作廠商收益,也間接促使該國出現模仿廠商與次級、次次級生產廠商,構成一個產業聚落。當大企業開發新產品,也將生產新產品的技術傳授給它的合作廠商,如此又引動一次的技術擴散。整個產業供應鏈與聚落都受惠。現在大企業撤資,不只資本移出、關廠,連行銷通路、技術進步也拔除。若這個產業聚落沒有研發、技術能力,就等於停滯或等待關廠。中國文化是反競爭、強調和諧,而這不利技術成長與產業升級。 第三,日本是先進國家中,最熟悉中國文化、中國市場者,其他歐美國家及其大企業對中國相對疏遠,決策會以日本企業馬首是瞻。日本大廠撤出會產生示範效果,讓歐美先進國大企業跟進撤出中國。這場戰爭因之從美中貿易大戰變成歐美日先進國家與中國的對抗。 (作者為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系主任)
林修正 2018-08-30
民主台灣當然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

民主台灣當然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

  台灣目前的現象是民主社會的競爭對抗,若民主是好的,競爭對抗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那台灣怎麼會沒有希望?會說沒有希望,主因在自己無法轉型,內心尚在專制與民主社會,那種整肅與尊重抗爭的意識形態掙扎中。(民報資料截圖) 台大張文亮教授這篇〈台灣到底有沒有前途?有沒有希望?〉(連結)讓很多人熱誠迴響,這是好現象,也令人傷懷。那麼有希望的國家,怎麼會沒有希望? 台灣目前的現象是民主社會的競爭對抗,若民主是好的,競爭對抗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那台灣怎麼會沒有希望?會說沒有希望,主因在自己無法轉型,內心尚在專制與民主社會,那種整肅與尊重抗爭的意識形態掙扎中。 拿中國、美國、日本......等等的現象,在經濟成長、科技發展、薪水所得等等等,來和台灣進行單一項目相比,然後得出:「台灣沒有希望」的結論。就比較方法來說,可能沒有錯,但放置在我們長遠努力的目標、理性思考的整體比較,就完全錯誤。 1871年、德國統一之後的德國經濟發展,讓德國人滿心喜悅,也讓被追趕的英國人內心的壓力很大。但英國沒有喪失信心。因為德國的努力,是要趕上英國。處在領導位置上的英國,需要因此就沒有信心嗎?1960年後的日本經濟成長,令美國人艷羨,甚至寫出「日本第一」的書籍。但美國有因此放棄他們努力的方向,改向日本學習?沒有。 日本的發展也是向美國靠攏。領先的美國不需要放棄現在的自我。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就像英國與德國、美國與日本的關係一樣。一個平均國民所得達兩萬美金的國民,竟然羨慕平均國民所得不到一萬美金,這不是很可笑嗎? 台灣目前社會的紛紛擾擾,就是民主社會必然的現象之一。我們的困擾就因為我們不曾生活在民主社會中,對民主社會出現的狀況產生困惑,甚至以戒嚴、專制文化的意識形態,去檢視民主社會的現象。以所謂八百壯士的年金鬧場為例,就讓他們繼續鬧。社會則在這個運作過程中,思考、分析這樣的動作對自己及整體社會的利益是好或壞。 八百壯士有他們的利益與作法,難道一般人就沒有?這樣的分歧看法,就在人們不斷思考、批判,讓爭吵在一段時間內消失,或者在下次的選舉中分曉。就這樣跌跌撞撞的走著走出我們想要的社會。西方社會這樣,台灣也需要歷經這樣的過程。 我們或許會認為要「強力鎮壓」比較快速而有效。然而,「強力鎮壓」不就是以往專制、封建國家會做的事情,也是我們所厭惡,甚至曾經被那時的國民黨政府,這樣對待過嗎?我們不喜歡他們那樣,所以要走向一個與他們不一樣的民主國家與社會。若我們現在做出那樣的舉動,就是作了我們所不喜歡的動作。這樣對嗎? 或許有人說「過份容忍」他們是錯誤的,但他們做這樣的動作,也有他們的一套自以為是的道理與利益。一如以往我們反對他們時,也是有我們的道理。所以我們無權時,反對「強力鎮壓」是對的,我們有權時,他們反對「強力鎮壓」也是對的,只是不能畫上等號。 只有我們學習和以往不一樣的、沒有「強力鎮壓」的動作,整個社會才會逐漸在沒有「強力鎮壓」的風暴中逐漸挺進。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進入民主,而不是選舉。 就我們羨慕的對象,來檢討我們的羨慕。有人說:「中國的經濟成長怎樣又怎樣,建設如何快速,台灣的經濟不行了。」我從不認為是這樣。且不說高所得的經濟成長率低、低所得的經濟成長率高等,這些經濟發展常識。就一個簡單的現況來講:「空氣污染」。要經濟發展就要電,就會出現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取捨問題。後進國家可以唯經濟發展而犧牲環保,如以前的台灣。但先進國家必須同時考慮環保與經濟發展,這自然使經濟發展策略受到限制,經濟成長會減緩。 台灣很多國民就是認為環保得到的利益,高於提高一兩個百分比的經濟成長,所以才會將環保,當作比發電更重要的選項。而既然做了和以往不一樣的選擇,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想法。這樣的改變到底好不好?如果認為不好,再改回來。這種「民意選擇執政者」,只有在民主國家體制才能出現。 簡單的說,民主是迫使政治運作符合民意。他不保證經濟發展最好,也不保證政治運作最棒,更不保證人民一定會最好。然而就是命運,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香港就是一個例子。成為「強大」中國一部份的香港,就必須放棄以往的自由、法治,容忍中國的橫行霸道。如果我們問香港人,要經濟成長?強大國家的國民?或者......可能答案莫衷一是,但不管哪一個答案,除非和中國政府的答案一樣,否則他都無法實現。這就是民主與非民主的差別。 一定有人認為國家強大,非常重要,並且願意犧牲個人的自由、民主以換取國家富強。這是一種很錯誤的弔詭想法。在邏輯上,當每個國家、民族的「個人」,不能自由的、自主的創造自己的價值,集合起來的財富或國力,怎麼會更多呢?那是讓國家更遠離富強,而不是接近富強。 更且,那些「願意犧牲個人的自由、民主以換取國家富強」的民族,經常發現在國家走向富強的路上,享有這種好處的,經常不是努力的人民,而是權力上層的那群人,及其家屬。這些人及其家屬,就其個人能力與條件,卻經常不是這民族最應該享有這種權力與好處的人。努力報酬不是歸屬最應該接受、享有的人,卻交給別人。就會打擊人們努力的動機,也會誤導社會人才和資源的分配方式。 「當正當努力的人得不到應當的好處,就表示他努力的方式與方向錯誤」,因此人們就改變他努力的方向。用社會語言,就是「踏實做事得到不好的報酬,就改作奸犯科來尋求利益」。經濟學的解釋,就是尋租。尋求特殊體制的特殊利益。這難道對整體發展會更好? 台灣民主就會有希望。因為民主,所以每個人不僅有權力,去做對他有希望的工作,更有權力,要求政府建構良好、可以幫助個人實現希望的活動平台,讓他們有所發展。因此,在自我要求到某個令人接受的條件,你還是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時,你就有權力要求政府協助你去發展你的人生,甚至譴責政府,沒有協助你這樣做。 現在你覺得你的人生沒有希望,若不是你努力不夠,就是你還沒有學會要求你的政府,要建構一個好的平台讓你發揮。台灣,怎麼會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呢? 在此,「在自我要求到某個令人接受的條件」非常重要。一如J. S. Mill所說:「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限」,一個人要求國家或別人協助,也以先盡力發揮自己的心力為前提。 這樣的國家一定有希望嗎?當然!就經濟來說,全世界平均國民所得高的國家,都是民主國家。他們的自然資源,或平均每一個人的自然資源,不一定最豐富,但國民卻能發揮己長,創造自己的優勢。瑞士、挪威、瑞典都是。 從世界與台灣人民發展到現在的歷史角度來看,既然民主是大家認定目前為止,最好的路。我們就應該繼續往前走。我們無法保證他一路風平浪靜,一如我們以往的努力、其他民主國家的發展歷史,都是歷經千辛萬苦。而在每一個困境中,努力解決問題,而走出成功的路。以後,我們也將如此,步履民主先進國家的發展方向,繼續前進,就可以看到光明的未來。
林修正 2018-07-04
一個經濟邏輯不通的觀點

一個經濟邏輯不通的觀點

  鳳梨、香蕉盛產、滯銷是目前熱門新聞議題。照往例,藍營政治人物會說要外銷往中國、要承認九二共識等等。這是很荒謬的論點。 在互無敵意的兩國貿易,資本相對豐富的國家生產多使用資本的產品並輸出,而輸入多使用勞動的產品。資本相對較欠缺的國家則相反,輸出多使用勞動的產品如農產品,輸入多使用資本的工業產品,這是國際貿易的基本原理。兩岸的產業分工是這樣,台灣很多農漁業產品是中國走私輸入,而政府禁不勝禁。因為有利可圖,符合經濟原則。 更進一步說,台灣的鳳梨、香蕉會盛產,中國一些自然條件與台灣相仿的地方也盛產,為何他們要買台灣高單價、又需要運輸費用的農產品,不買自己國內的便宜貨呢?平常我們農產品價格都打不贏中國了,現在兩邊都相同盛產,我們產品的價格竟然會打贏中國? 因此中國採購或輸往中國相當程度是政治因素,和中國觀光客來台一樣。用整體社會的政治利益,去交換個別產業的經濟利益,最後會使整個社會受害。過去幾十年的兩岸互動,不都是這樣? 過去數十年,台灣農產品只要符合日本衛生條件而賣到日本,哪一個不是賺大錢!這樣做既符合台日農業互補條件,也符合貿易之道。 今天台灣農產品盛產、滯銷,應該著手向日本拓銷,而非用自己的主權去求取中國在經濟的施捨。 (作者為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
林修正 2018-06-20
這是政治學者所主持的「外交民調」結果嗎?

這是政治學者所主持的「外交民調」結果嗎?

  有關參與國際組織方面,的確承受很大的壓力,但這樣的調查會出現:相同結果,卻不同居心。統派的認定是: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立場偏向美國所造成的結果。獨派認為蔡英文不敢公開宣佈獨立,僅在既有機制下因循苟且,才有如此的結果。圖/資料照   民報:「民調:6成民眾對蔡政府維護台灣國際空間沒信心」令人感到驚訝。不只是「蔡政府維護台灣國際空間沒信心」的民調低,而且是調查機構,「台灣民意基金會」,他的董事長游盈隆是政治學者出身。他對政治的敏感度,不僅應優於一般不同類科的學者,而且有專業且系統性的看法。這樣的學者對如此的民調結果,不應該僅是這樣的解讀而已。更且他的民調單位在設計問卷做這樣的民調時,就應該有相當的敏感與注意力才對。 理解「維護台灣國際空間」,有兩種認知。一個是建交國數、在各國際組織中的正名狀況。另一個是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國家,對台灣的支持力。這兩者和起來,才能算是「維護台灣國際空間」。因為台灣的國際關係,始終受到強國影響。這是國際現勢,印證在戰後台灣的國際外交,也是這樣。美國支持台灣留在聯合國,這是1950年之後,中華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有很多外交國的關鍵因素。 尼克森、季辛吉訪問中國是台灣雪崩式外交的重要原因。台灣退出聯合國,影響台灣在國際組織的重要位置,也是重要因素。而退出聯合國,又與美國支持與否有密切關係。不將這些關係釐清,僅拿浮面的建交國、國際組織等因素,來解讀台灣的國際外交現況,那是外行人的民意機構,所做的民調。 這幾個月來,美國政府與國會連續通過「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案」等好幾個法案,都是自1980年以來,未曾有的友台政策。甚至美軍將領,不斷提出要讓台灣參加美日的軍事演習,等於將台灣的國防機制納入美國還太平洋防衛機制當中。如日、韓等,成為美國在韓戰停戰協議(這個協議意味美國與韓國是攻守同盟。攻擊韓國就等於攻擊美國)、美日安保條約(這也是美日的攻守同盟條約,功效如前述)下,另一個準攻守同盟國家。這在國防與外交的意義,都是數十年來,台灣企盼而得不到的,不要說陳水扁、馬英九做不到,連蔣經國、李登輝都做不到。如此的成就,難道政治學者的游盈隆不知道? 就外交國數目的問題。很多人強調建交國數目,來看政府捍衛外交國防的能力,但數十年來,也有相當多的國民看清楚,所謂的建交國數目,並不是看出國家的政府官員,在外交上的努力,而是政府拿錢去國際當凱子的能力與意願。透過外交國數目的變化,來看政府的國防外交能力,根本不準。專業的民意調查機構,對此應該要有所理解,而政治學者掌舵的民意調查公司,竟然不知?實在令人意外。 有關參與國際組織方面,的確承受很大的壓力,但這樣的調查會出現:相同結果,卻不同居心。例如統派的認定是: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立場偏向美國所造成的結果。獨派認為蔡英文不敢公開宣佈獨立,僅在既有機制下因循苟且,才有如此的結果。因此,這樣的民調,到底意義在哪裡呢?像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這種老牌、經驗豐富的民意調查機構,對這種現象不能說不知道。對如此分歧的意識型態,卻又相同的選項在意見表達,本來就應該細說、設計問卷,將兩者差別顯現出來。 因此,做為負責任的民意調查公司游盈隆董事長,你對這份民意調查的設計,到底怎樣看待呢?政治現象的解讀與政策建議,應該是:蔡英文總統應該持續現在拉住美國的外交國防方式,透過美日的支持,開拓出新的局面。而實際上,有更多人看出台灣目前與美國關係空前良好,也逐漸走出新局。這樣的路線是對的。所以,在公正的民調設計下,不僅要呈現蔡英文政府目前受到中國外交壓力,所出現的窘境,更要說出目前政府,也受到國際重要政治勢力支持,所呈現的新變化。 難道不是這樣嗎?更何況中國的打壓是常態,目前的壓力固然增強,而美國的支持是新變數,支持的力道更相當強。以美國和中國在國際勢力的對抗影響下,美國支持的重要性,遠比中國打壓強太多了。尤其在美國貿易戰頻傳、關係緊張的現在,民調要呈現出台灣的國際關係,更需要清楚而精準。 包圍中國是目前的國際大氣候。美國這樣、日本這樣,印度、澳洲、歐洲都這樣。台灣目前的外交狀況是打順風牌。中國的打壓是這順風牌下的反擊,如此而已。政治學者、曾經參與政府高層政治運作的游盈隆政治博士應該理解,我不相信他轉成民調公司董事長,就將他的專業全部拋棄。一如那些沒有政治專業的民調機構,在進行政治民調,那麼不夠深入且有誘導人民錯誤認知。 游盈隆博士、教授,你會放棄你的專業嗎? 林修正(中洲科技大學商科副教授、經濟學者。專攻政治經濟學與經濟發展,關心台灣人文與社會發展。)  
林修正 2018-06-19
美中貿易戰要選對邊

美中貿易戰要選對邊

  中國對美順差太多,中國的市場競爭不公平,智慧財產權爭議,讓美中貿易衝突就越演越烈。因中興電訊違反與美國協定,將高科技零件輸往伊朗,導致川普明令禁止提供中興電訊晶片七年,就是美中貿易衝突的一環,這個禁令雖是美國所下,但韓、日晶片商隨之跟上。看來這個衝突不僅美中兩國,更是各自國際經貿集團「打群架」。中國並沒有退卻,雙方衝突依舊。 然而,在川普因禁止核子擴散而拉高與伊朗的衝突時,經濟部竟然批准讓聯發科晶片出口到中國去馳援中興電訊,並上了華爾街日報。也被認為將使中興絕處逢生,簡直是與川普正面打對台。經濟部這樣做,就是圖利聯發科,置國家安全於不顧。 有人或許認為我們不依賴美國,也可依賴中國。援助中國晶片、向中國示好,對兩岸冰冷的關係有修好的功能。這就想太多又很危險。美中衝突引發國際勢力對壘,站在美國這一邊多是工業先進國家,既是我們技術的來源,且多是我們的市場。中國及可能站在它那邊的國家,除中國外,有多少是我們的市場呢?更不用說有多少是我們的技術來源國?再者,台灣即令向中國示弱彎腰如馬英九時期,經濟成長低落,失業率高漲。反之在偏向美日而與中國交惡時,經濟成長較高,也得到許多政經、外交的協助與提升。 台灣要站在哪一邊是非常清楚的,政府應該好好處理這個事件,明確表態台灣的政經走向,不要讓國家的經濟與政治陷入危機中。 (作者為中州科技大學副教授)
林修正 2018-05-11
失職的司法院長

失職的司法院長

司法院許宗力院長在「司法改革半年進度報告」記者會,強調「監察權不管如何行使,都不能侵犯到法官的審判獨立」,這是許宗力對陳師孟監察委員「質疑法官辦綠不辦藍」,以其司法院長之尊有不得不如此回應的壓力,但卻是很無力的回應。 人民對司法期待是公正,而司法獨立是要達成公正的途徑之一。若不能達到公正,司法獨立就有可能是司法獨裁。而這恰好是目前人民對司法的看法,「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恐龍法官」是人民對法院、法官的看法。司法不公正、辦綠不辦藍、辦窮放富等看法多年前就被人民這麼認定,卻從沒有看到司法界曾做有力回應。 陳師孟的講法有失言之嫌,卻道出受司法迫害者心聲。許宗力講得振振有詞,但暗藏司法人的私心。我們同意健全的司法制度才能捍衛司法的程序正義,進而深談司法實質正義。但許院長,請告訴我們,甚麼樣的司法制度,才是大家都能接受、能保障大眾權益的程序正義?司法院又怎樣幫人民追求實質正義呢? (作者為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台北市民)
林修正 201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