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 近三日

誰當選國民黨主席最好?

誰當選國民黨主席最好?

先批判我的題目,我的題目應該是「誰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最好?」,我漏掉「中國」兩字,我既然知道漏掉「中國」兩字,為何不自己先補上,還要在這裡贅言?非也,我是故意在此強調,現在正要改選黨主席的政黨,不是台灣的本土政黨,而是來自中國的外來政黨。 既然是外來政黨,干我們台灣人何事?啊?怎麼不干我們事?打個比喻,以前被外面強盜追殺的人,躲到我們家,我們收留他,供養他,還讓他當家長,他還要我們支持他消滅強盜;後來家長輪到我們自己當了,他就翻臉,出去找那個當年追殺他的強盜要來霸佔我們家。這樣的外來者,始終不願和我們當一家人,現在還夾外威脅我們,大誌不夠大條嗎? 那這次黨主席誰當選最好?這就要進一步問,「最好」的意思是什麼?是對他們個人最好呢?對他們黨最好呢?還是對台灣最好呢?抑或對中國共產檔最好呢?還是對中國最好呢?而且每一個問題的「好」,也各有不同標準。 如果問對他們個人呢?答:每個人都說選他最好,廢話! 如果問對他們黨呢?現在的中國國民黨是一個追逐「權」與「利」的集合體,用他們自己說的一句話形容:「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在六個候選人當中,只有一個人不符合這個標準(我這是學馬克吐溫的話),你知道是誰嗎?馬克吐溫也不說。 那誰當選對台灣最好呢?答:既然號稱「中國」國民黨,誰當選不都是中國的黨,對台灣怎麼好?在民主國家的台灣,存在著一個不認同台灣的政黨,台灣怎麼好?不過有程度的不同,例如郝龍斌市長任內,同意讓鄭南榕自焚殉道的雜誌社的巷子,改名為「自由巷」,這個氣魄,顯然不是頭腦「其介如石」的張亞中、硜硜然的羅智強所能及。 再問,那對中共誰最好?有一指標可檢驗,就是誰最受中共青睞。誰?我知道絕對不是郝龍斌,郝日前發文直指「境外勢力網軍」介入國民黨主席選舉,強度比民進黨的「一四五〇」更強!這個境外勢力當然是中共。中共中意誰呢?張亞中、鄭麗文、羅智強心中都很想喊「我!我!」,但又不敢喊。不過目前民調領先的鄭麗文高分貝喊著:「未來所有台灣人都會自豪說我是中國人,這才是國民黨要做的事。」其實其他張、羅兩位男生何嘗不是一天到晚強調自己「中國人」,只是男生音調與頻率和女聲不同而已,對祖國的耿耿忠心是一樣的。 為了不讓鄭麗文的媚功專美於前,張、羅兩人有一招可以回應,那就鄭麗文曾經是「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成員,她參加民進黨時,民進黨早已有台獨黨綱了,可問她,以前參加台獨,現在喊著當中國人,哪一次才是真的? 講了半天,我也要談卓伯源?我知道他一定選不上,他也知道他一定選不上,我也知道他知道我們知道他選不上。那又何苦來哉?卓伯源應該清楚,中天的政見會,故意排除他,他去臭罵也沒用,當年王金平受到無情的中國式宮廷內鬥,王公開指出「國民黨被少數族群控制」,卓伯源就不是純種的「少數族群」。不當選沒關係,我教你一招,你不妨宣稱:本人當選黨主席,要搬黨回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競選,讓中民主化。我卓伯源才是對本黨,對台灣,對中國最好的! (作者李筱峰是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筱峰 推薦數:353  2025-10-12
藍爆中共介選 綠籲攜手修國安法案

藍爆中共介選 綠籲攜手修國安法案

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指中國網軍大舉介入選舉。兼任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的立委吳思瑤受訪直言,國民黨對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太後知後覺、或是選擇性反應。(資料照) 吳思瑤:趙、郝應發揮影響力 促使藍委共同健全法制 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痛訴遭受鋪天蓋地的境外網軍攻擊,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也正告中國,勿介入國民黨主席選舉。民進黨昨強調,國民黨與其只會究責政府,不如在立法院停止阻擋國安相關法案,總統賴清德早已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盼攜手防堵中國各種滲透與威脅。 兼任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的立委吳思瑤受訪直言,「過去國民黨跟中國的認知作戰,甚至是共生關係」,對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太後知後覺、或是選擇性反應。 吳思瑤說,這種紅媒、藍媒、藍營政客、加上中國官方,所組成的共犯集團,國民黨過去參與其中、且從中獲益;現在才開始警覺,是因為國民黨內選舉利益受到認知作戰侵害,終於願意承認並面對其嚴重性,呼籲趙少康和郝龍斌發揮影響力,促使國民黨立委共同健全法制。 民進黨:國民黨勿再阻擋修法 「難道國民黨現在才發現?」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則表示,中國長期介入台灣選舉的行為劣跡斑斑,早已不是新聞;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呼籲國民黨應正視國安問題,不要再與中國內神通外鬼、沆瀣一氣,停止阻擋國安相關法案。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說,郝龍斌身受其害,才知中共透過境外網軍影響台灣政治的嚴重程度,以及補強國家安全法案的重要性;要避免台灣的選舉受境外勢力干預,同時讓言論自由受到保護,不會因質疑中共就遭受「網暴」,盼郝龍斌支持「反滲透法」等國安法案的修正。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提醒,中國勢力會在每一個政黨內部製造矛盾、擴大矛盾,絕非單一政黨面臨的挑戰,而是全台灣所有政黨都必須共同面對的威脅。唯有朝野政黨共同思考台灣的國家利益,才能團結一致對外。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也強調,若連一個拚命死守九二共識、親中的國民黨,都要擔憂中國介入內部選舉,表示整個台灣不分藍綠白,都一樣面臨境外的嚴酷威脅,共同對抗紅色勢力滲透是全台灣人的責任。
陳政宇 推薦數:317  2025-10-12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美國參議院九日通過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強烈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海軍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圖為共計29國參與的2024年環太軍演。 (圖擷取自RIMPAC臉書) 美國聯邦參議院九日通過二〇二六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授權約九二五〇億美元(約廿八‧四兆台幣)的軍事開支,包括「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itiative)的十億美元(約三〇七億台幣)對台軍援,並「強烈建議」(strongly encourages)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國防部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展現對台灣及強化台美安全合作的堅定支持,台美雙方有緊密的安全合作機制,各項交流合作計畫,均依節點執行,以共同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 若戰爭部長不邀請 需提說明理由 NDAA法案強烈建議戰爭部(國防部)部長在適當情況下,邀請台灣海軍參與美軍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若戰爭部長決定不邀請,需提出通知與說明理由。 法案也指示戰爭部與台灣合作制定聯合計畫,共同研發及生產無人機與反無人機能力,以及評估台灣的關鍵數位基礎設施,並提出強化相關設施的可能行動方案。 在美台國防產業夥伴關係方面,法案指出,戰爭部長應在戰爭部的「國防創新單位」與台灣之間建立夥伴關係,以擴大美台國防科技公司的市場機會,並強化台灣國防產業基礎。 參院版的NDAA法案也包括戰爭部長辦公室需先提交「台灣安全援助路線圖」,即滿足台灣軍隊防禦需求而擬定的多年期計畫,以及為支持台灣而建立「區域應變儲備庫」的可能性報告,否則只能使用部分差旅費用。 聯邦眾議院上月已於過自家版本的NDAA法案,由於兩院版本不同,將協商最後版本,並各自重新通過後,再送交總統川普簽署生效。
自由時報 推薦數:220  2025-10-14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今年國慶大典,賴清德總統以「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演說,語氣沉著堅定,格局開闊宏遠。那不是激情式的政治口號,而是一份成熟國家的宣言;從防衛思維,走向戰略語言;從威脅因應,走向秩序重塑。 過去數十年,兩岸關係在歷史與意識的糾葛中,屢陷對立。台灣長期被迫以「防衛語言」自處,像在風暴邊緣拉起防線,只求不被吞噬。然而,當台灣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產業韌性與國際信任,國家論述也終於能自我定義。 今年的演說,賴總統不再以主權爭議為焦點,改以制度語言取代對抗語言,呼籲中國「體現大國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這是歷史的轉折點:從民族對立走向國際責任,從兩岸的對話,進化為兩國在文明體系中的對應。 這種語言轉換,既理性又溫柔。總統說:「民主台灣是印太和平的樞紐」;這句話不僅是外交詞彙,更是一種文明宣言:台灣的存在,不是誰的附屬,而是世界秩序的穩定力量。 賴總統在演說中淡化對立字眼,以開闊的胸襟,強化包容語言。無論是認同「台灣」、或「中華民國」,那都是同一片土地的共同命運。這樣的包容,是政治的智慧,也是文化自信的展現。真正的國家,不只靠名稱維繫,更需要人民彼此信任,攜手共進。 從國防安全到能源、醫療、資訊的「整合性安全」,台灣正以全社會的韌性面對變局。當花蓮的鏟子超人們挺身而出,他們鏟起的不只是淤泥,更鏟出我們國家的希望;當海外僑胞在紐約時代廣場亮起「讓台灣參與」的字樣,那正是台灣公民意識在全球的回響。 賴總統強調「和平必須靠實力」,政府推動的AI產業升級、青年海外計畫、生技產業發展與教育補助政策,正是讓社會各層共同築起「民主的護國群山」,讓台灣的力量深植於生活的每一角落。 在國際秩序震盪的今日,台灣是印太和平的關鍵力量。面對挑戰,我們不退縮;面對威脅,我們以民主為矛、以理性為盾。願全體國人團結同行,在變局中成長,在歷史中昇華,讓世界看見一個不屈不撓、溫柔堅定的台灣。 (作者是台灣北社社長,醫師)
羅浚晅 推薦數:129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