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男相關文章

革命紳士 隻手撐起台灣精神

革命紳士 隻手撐起台灣精神

路透社資料圖片   台獨運動家、政治思想家彭明敏過世了,死時九十八歲。彭明敏在1992年11月初,結束流亡數十年的歲月,鮭魚一般回到台灣,隨即在台大法學院,他離台以前任教的地方,舉辦了演講,當時正在附近台大醫學院就讀醫學系五年級,也正在談戀愛的我,趕緊翹課、拋下女友,趕過去禮堂聆聽。 在那年代,台獨革命青年的思想導師與行動典範就是彭明敏。我最早知道彭明敏,是在就讀台中一中高一、高二(1983-1984),在黨外政見發表會外圍的書報攤,看到了他寫的回憶錄《自由的滋味》,然後開始了解他的生平,以及發表「台灣人自救宣言」的相關歷史,當然也就立即成為他的崇拜者了。 彭明敏回台後,馬上成為民進黨的精神領袖,並在1996代表參加總統選舉。彭明敏曾說,只要讓他回台演講一個月,就能推翻國民黨!事實證明,他落選了,而國民黨當選了,因為他們的候選人是李登輝。 彭明敏與李登輝,是一個很好的對照主題,有機會再來詳談,這裡只是要說,彭明敏曾說就讀台大期間,跟李登輝定期聚會,暢談時政,當時彭都談台獨,而李只對農業有興趣,其實,李登輝當時已加入了共產黨,正在研讀馬克思。 馬克思與共產主義,在1940-1950那個台灣社會劇烈變動與思想真空的年代,從來沒對彭明敏產生吸引力,這是為什麼?彭明敏說他在那時就知道台獨了,不曉得意涵是什麼? 1996彭明敏選前在士林的造勢晚會,我也參加了,那時我正在海線一家醫院當內科住院醫師,特地北上湊熱鬧,還記得夜幕低垂下,會場朝天四射的燈光,以及沸騰的歡呼聲。 後來彭明敏成立文教基金會,有一個網站有政論版面,經常轉載我的文章,因為我在自由時報有大量投書,有時也會轉載其他媒體或我的部落格文章,這應該是我跟彭明敏最接近的關係了。 彭明敏在日本念書的時候,遭遇轟炸,斷了一隻手,但他精神上反而更加奮發與堅毅,視線永遠往上,帶領自己也指引台灣人看著美麗的未來。他在三十八歲就當上台大政治系主任,學術前途似錦,但他竟然不顧自己的大好名位,用著素樸,甚至有些天真的方式,印了傳單寄給大家,想要向台灣社會敲響政治警鐘,實在有如唐吉軻德一般勇敢又可愛。 彭明敏是一個思想貴族,他有濃濃的學院氣息,但他也想要採取革命行動,而不是躲在象牙塔裡書空咄咄,這是他在當代台灣史上,最為傑出與特異之處。 革命,需要草莽性格,但彭明敏卻是一個革命紳士,老實說他不擅長組織,也沒有宣傳才能,就只是靠著自然散發的精神魅力,感召革命青年,前來參與救國救民的偉業。 他甚至不是政治人物,因為,從政需要謀略,爾虞我詐,但他在這方面有潔癖,沒辦法撩落去。 彭明敏最後跟政治發生關聯,是他跟幾個獨派大老,在2019呼籲蔡英文不要連任,後來的發展當然有些尷尬,對他本人與對台獨陣營或綠營都是如此。這其實也是一個政治思想與政治判斷是兩回事的另一個證明。 彭明敏出身高雄醫生世家,父親是二二八受難者,等於既給他思想深造的經濟支柱,同時又早早予以政治啟蒙,可說得天獨厚。他後來受到國民黨政府賞識,有機會成為政治明星,跟同時代的李登輝、林洋港,或者他的學生連戰一樣,但他選擇了特立獨行的革命道路,於是一切有了不同。 政治成就或許可以立即改變政治環境,但政治思想,還有更重要的人格特質,卻能長長久久影響後代年輕人。彭明敏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的地位,屬於後者。他用剩下的一隻手,與永遠昂揚的目光,為台灣人立下了知識分子與革命青年的典範,也撐起了台灣精神。
沈政男 2022-04-08
疫調 疫情大爆前的防堵利器

疫調 疫情大爆前的防堵利器

  桃機Omicron群聚引發桃園亞旭移工群聚,一下子新增六十多例,疫情看似就要失控,事實證明兩天後又下降到十多例。疫情能夠再度穩定,關鍵就在於疫調發威,不讓病毒繼續在人群中散播。 以Omicron的傳播力,國外學者早已指出,戴口罩與打疫苗對於防止病毒傳播效果有限,因此認為必須「與病毒共存」。然而,他們忘了另一項防疫利器:疫調。疫調的英文叫接觸者追蹤,它能使可能感染者在發病前就被匡列與隔離,避免疫情擴大。 香港有學者最近研究二○二○年七月香港第三波疫情發現,疫情爆發初期造成疫調體系崩潰,使得「確診延遲」(發病後才確診)與「未匡列的確診者」大增,而在採用重點篩檢(針對高風險族群與熱區),把疫調與檢測量能用在刀口上以後,「延遲確診」與「未匡列的確診者」開始下降,新增也逐漸趨緩,終至控制疫情,甚至清零。這樣的經驗跟去年台灣五月疫情如出一轍,當時一下子新增數千案例,無法疫調,而且只能在家隔離,使得次發感染越來越多,導致累積案例破萬,後來因為熱區普篩,以及增加集中隔離處所,讓新增下降,於是疫調又變得可行,逐漸把零星傳播鏈圍堵,最後也能清零。 Omicron雖然傳染力高,上述防疫利器依然適用。現在好多人在爭論「與病毒共存」及「清零」兩種路線,其實最大分野就是疫調。「清零」的精神在於不放過任何案例的接觸者,一定要把可能傳播鏈堵住,而「共存」就是只處理發病者,不管接觸者。以Omicron的傳染力,一旦台灣放棄疫調,很快就會變成下一個日本與新加坡,新增隨便都會成千上萬。 「確診延遲」與「未匡列的確診者」是很好用的概念,以目前omicron疫情來說,台灣只有零星案例如此,代表疫情依然可控。現在各縣市其實可以盤點疫調量能,大概算出每日可承受多少新增案例,劃出紅線,不讓病毒越雷池一步。 如果疫調量能沒被超越,雖然慢了幾天展開匡列,依然可以一舉找出一大串接觸者,並圍堵病毒去路。再加上社區原本的防疫強韌度(戴口罩與疫苗覆蓋率),不只疫情不至於失控,清零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是醫師)
沈政男 2022-01-26
解封的折衷辦法

解封的折衷辦法

  新冠疫情趨緩,每日新增確診案例已連續幾天低於兩百例,接下來必須面對的防疫課題是何時解封。有人建議,「維持三級警戒到疫苗施打達群體免疫」,這固然最為保險,但疫苗施打要達成群體免疫,以AZ疫苗的保護力來說,至少要打到總人口的八成五,絕非短時間可以達成,其間必須耗費的社會與經濟成本更是相當巨大。 一個比較折衷的辦法,是把高危險群打完疫苗當成一個解封條件。目前數據顯示,七十歲以上染疫死亡率達十%以上,而七十歲以下就大幅降低了。以台灣近期能取得的疫苗數量來說,讓七十歲以上人口打完疫苗也是短期內就能完成。如此一來,可大幅減少死亡人數,也可有效降低醫療負荷,讓染疫者得到夠好的照顧。 另一個可行的解封辦法是分區解封。也就是北北基桃慢一點,先由其他縣市降到二級警戒,理由是病毒滲入社區的程度並不一樣。此波疫情自四月中下旬在萬華擴散,到了五月十一日曝光,病毒已在周邊區域傳播了五個複製週期,導致非常多案例找不到上下游感染者。反觀北北基桃以外縣市,病毒頂多傳了三輪,因此後續疫調與隔離可有效阻絕病毒傳播。中南部各縣市已陸續出現零確診,新增案例總數也持續下降,顯見病毒已遭壓制。 有人擔心解封以後病毒會死灰復燃,因此,確保壓制病毒之道就是清零。「進入社區傳播就不可能清零」是錯誤觀念!若果如此,去年下半年的台灣是怎麼回事?這一波疫情至少在中南部已出現零確診,顯見清零絕非夢想。接下來北北基桃應把新增案例分為匡列與非匡列,並就非匡列案例追查感染源以及擴大接觸者隔離,甚至可以隔離到第二圈(接觸者的接觸者)。 在老人家打完疫苗,而且中南部接近清零時,先讓這些縣市降到二級警戒,但須保留外出戴口罩強制令,並對無法戴口罩的公共場所逐一訂定解封步驟(比如餐廳先開放四人以下同桌進餐、學校分批吃營養午餐)。觀察兩、三週後,若疫情沒有惡化,而且北北基桃也逐漸壓制病毒,那麼就可全國降到二級警戒。六月二十八日可考慮先讓中南部解封,七月中旬由北北基桃跟進。如果大家不放心,就各延後兩週,以此類推。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沈政男 2021-06-19
蔣、柯最大差別:愛與恨

蔣、柯最大差別:愛與恨

台北市長柯文哲師法台灣醫生政治家蔣渭水,創立了名稱相同的台灣民眾黨。柯文哲說他與蔣渭水同一天生(蔣渭水生日有不同說法),甚至選擇在這一天創黨,顯見他不只崇拜蔣渭水,根本是想讓蔣渭水附身。只是,兩人雖都是台大醫學系及其前身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培養出來的醫生,後來也都從政,但不同之處更多。 台北市長柯文哲籌組「台灣民眾黨」。(記者林正堃攝)   蔣渭水出身寒微,幼年當過乩童,一直到二十歲才學醫。就因如此,他能切身體會勞苦大眾的生活,自然萌發悲天憫人的情懷,並立志「醫國醫人」,而不是躋身社經上層以後,遭遇中年危機,才紆尊降貴說要為民眾爭取福利。 蔣渭水的政治啟蒙很早,還沒進入醫學校就對時政有感,念醫以後更馬上掌握中國與台灣局勢,於是他與同學翁俊明及杜聰明密謀行刺袁世凱,而這也證明了他過人的政治熱忱與行動能力。 反觀柯文哲,他就讀台大醫學系期間,正值解嚴前後,台灣民主運動蓬勃發展,也是大學自治運動風起雲湧的階段,但他可曾參與?一九八一年,五位台大學生創立「台大大論五人小組」,展開對國民黨的抗爭,其中一人是柯文哲的台大醫學系同學王增齊。王後來還差點被退學,但柯文哲那時卻是埋首書堆拚成績。 蔣渭水除了集會結社,投入政治,更長期研讀西方著作,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他先提出對台灣社會的「診斷書」,後期又受到共產主義影響,形成了一套勞工運動的理論,可說兼具思想與行動力。蔣渭水也辦了《台灣民報》,寫了很多文章,他的文筆優美流暢,啟迪了許多台灣人。以上兩點卻都不是柯文哲的強項。 為了擴大影響力,蔣渭水在行醫之外開設春風得意樓,廣結社會名流,顯然他的社交能力不錯,不像柯文哲到處得罪人。當時更激進的謝雪紅對蔣渭水並不欣賞,但他能前去拜訪就教,顯見他也不是一個自戀自大的人。 最後這一點最重要。蔣渭水一生為國為民,犧牲奉獻,完全是出於對台灣的愛,即使多次入獄,或遭受攻訐,仍滿懷熱情與理想,但柯文哲從政是不是出於恨?他在二○一三投入台北市長選舉,乃因「遭到馬政府追殺」,二○一九組黨,甚至可能投入二○二○總統選舉,理由則是「遭到蔡政府抹紅、相逼」。為什麼最近柯文哲謾罵「蔡英文身邊的人都貪污」?就因這是仇恨式的語言。沒有一個因恨而從政的人能成為偉大政治家,這是柯文哲差蔣渭水最多之處。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沈政男 2019-08-07
柯文哲,老人福利的錢呢?

柯文哲,老人福利的錢呢?

台北市長柯文哲三番兩次說,「台北市取消重陽敬老金全面發放,省下的經費可用於建置老人福利系統」,講得很好聽,問題是台北市的老人福利系統有因此做得比較好嗎? 根據衛福部一○六年度的長照服務數據來看,在居家服務總時數方面,其他五都超過一百萬小時,高雄還超過三百萬小時,只有台北市是八十萬小時。在日間照顧方面,新北達九十多萬小時,台北市只有六十多萬小時,低於台中、高雄與台南。在安養中心等長照機構方面,新北有一萬張床位,台北市只有五千張,比高雄還少。在中低收入老人特別津貼方面,台北市只有一百人接受補助,這數字是其他五都的一半不到。 長照是老年福利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台北市的長照做得比其他五都差,省下的重陽敬老金預算到底花到哪裡去了?再看大眾運輸方面,台北市提供六十五歲老人家每月四百八十元免費乘坐額度,跟新北一樣,沒有比較優。以健保補助來說,六十五到六十九歲僅補助中低收入老人家,也跟其他五都一樣。 奇怪的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雖然在六十五歲以上逐漸增加,但在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家最常見,而這也是衛福部公費補助疫苗的門檻,然而台北市卻把免費施打年齡降到六十五歲,以防疫的成本效益來說,根本大有疑問,但凡事強調省錢的柯文哲在這事情上頭卻又不計較成本了。 柯文哲說,「重陽敬老金政策是買票政策、債留子孫」,這樣的看法根本錯誤又落伍,須知台灣老年福利做得遠遠不夠,因此,只要在老年人身上多花一塊錢,不管是做長照、做醫療或給津貼,都可提升老年福利。重陽敬老金的意義,就跟台灣人過年會給老人家紅包一樣,一來感謝他們打拚一生,造就今日富裕的台灣,再者也可增加老人家的私人零用。比如老人家拿了重陽金兩千元,如果自認有防疫需求,便可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豈不更加運用自如? 標榜為市民省錢本身沒什麼不好,但省錢的結果若是建設做得比別人差,那麼乾脆關掉台北市政府,一毛錢都不用花,豈不省得更多更快?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沈政男 2018-08-27
很多人的政治啟蒙者

很多人的政治啟蒙者

  作家李敖過世了,他的一生性格與作為,可用「反權威、反當道」來概括。 他念台中一中與台大歷史研究所時,都因反叛學校體制與批判校方而中途輟學。一九六○年代,靠著自修取得豐富的中國歷史與語文知識,並用來與當時擁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反五四在台中國文人打筆戰,他的筆鋒銳利,語調辛辣,很快建立文名。這時的他對政治尚不關心,就只是反抗文化霸權。 李敖後來之所以跟國民黨槓上,或許跟他投稿的雜誌與文章屢屢被查禁有關,此後他把砲火轉向攻擊獨裁與威權統治者,方法是靠著豐富的歷史知識與蒐集資料的能力,為讀者揭露蔣家政權的真面目。在戒嚴年代,多少文青站在書店偷偷捧讀李敖的書,看得熱血沸騰,從此政治意識啟蒙,決定加入反國民黨的陣營。 李敖因協助時任台大政治系主任的彭明敏逃亡,被國民黨關了五年多,純粹出於私人友情與義氣,而非認同彭明敏的台灣人自決主張。事實上李敖從來不支持台獨,甚至對民主政治的認識也不深刻,他攻擊國民黨基本上只是出於「反權威、反當道」的一貫特質。 李敖此一來自性格的本能表現,到了台灣意識崛起、政黨輪替的時代,其不足之處便完全被凸顯出來。民進黨執政以後,很快引來李敖的攻擊,而本土文化的興盛,竟然也引發他的不快。李敖曾經代表新黨與親民黨參選公職,但他的問政表現比他所批判的人更差勁。又因不滿台灣文化成為主流,竟然在二○○五年北京大學演講時公開說「沒有台語」也「沒有台灣文學」。這樣的李敖後來只好回去擁抱中國,在晚年克服了搭飛機的恐懼,到對岸發展。 綜觀李敖一生,在戒嚴年代,他靠著膽識與文思,衝破獨裁統治,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做出了貢獻,然而到了民主時代,他不能汲取進步思潮,也無法認同台灣,於是很快失掉光環與影響力,殊為可惜。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沈政男 2018-03-19
唯有讀書高?

唯有讀書高?

  出版商郝廣才在金鼎獎頒獎典禮上說,「人沒讀書是傻瓜,如果閱讀沒做好,台灣全島就會變傻瓜」,恐怕忽略了台灣還有三十多萬不識字人口,他們不是不想讀書,而是當年國家沒有讓他們受教育,才使他們今天變成郝廣才口中的傻瓜。 台灣還有兩百多萬小學學歷人口,大部分是老人家,以他們的識字程度、背景知識與視力狀況,要閱讀市面上的書籍,也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台灣更有許多國高中學歷人口,他們因為從事勞動工作,下班以後十分疲累,很難還有讀書的體力與興致。 郝廣才又說,「坐在台北車站地板的大部分是台灣人,他們已經變得像外勞了嗎?」外勞為什麼要坐在車站地板?為什麼不去坐在豪華書店邊喝咖啡邊翻新書?難道不是因為沒有能力到那樣的場所消費嗎?假日到車站找同胞談談笑笑,是許多外勞僅有的充電活動,可以讓他們繼續回去幫台灣人做牛做馬。台灣有二十多萬外籍看護,有三萬多出版從業人員,依比例換算,至少有三百多名出版從業人員家裡聘僱外籍看護,如果沒有這些假日只能去坐在車站地板休息的外勞,恐怕不少出版社的業務運作會受到影響。 (作者為醫師)  
沈政男 2017-08-20
王丹畢竟是中國人

王丹畢竟是中國人

前中國六四民運領袖王丹日前宣布離台。(攝影:蘋果日報) 來台教書幾年的前中國六四民運領袖王丹,在離台前夕竟說,「台獨若不願流血就是嘴砲」,引發不少台灣人反彈。台獨必須流血,不必你講我們也知道,只是我們不會用「嘴砲」來形容支持台獨但無法為台獨而戰的台灣人,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是台灣人。      「嘴砲」二字不只形容光說不練的人,更帶有「你追求的那些價值與目的不過爾爾」,或者「你根本是湊熱鬧,跟著人家亂喊」的鄙夷意涵。王丹為什麼忍心用這樣的字眼形容台獨?因為他畢竟是中國人。 不只台獨必須流血,任何追求自由與尊嚴的舉動,都必須付出代價,但王丹會不會說「追求民主而不願犧牲是嘴砲」?或者「追求同性婚姻合法化而不願付出代價是嘴砲」?王丹不會了解為什麼他會用「嘴砲」來形容台獨,而不會用類似字眼來形容追求民主改革與同志權益的人,就好像他也不會了解,為什麼兩、三年前,他自以為得了腦瘤(其實根本沒事),急迫到必須趕快返台做檢查的背後心理因素。 王丹自詡是最了解台灣的中國人,但「了解」二字有幾個層次的意涵,一是解析與說明,二是同情對方處境,三則是設身處地用同理心領略對方的想法與感受。由此觀之,顯然,王丹對民主改革與同志權益兩種運動的了解,已經達到了同理的層次,但他對台灣的了解,特別是對台獨的了解,還停留在解析與說明的層次。 為什麼?因為王丹畢竟是中國人,而且是一個被他心愛的中國傷得這麼深的中國人,所以說「中國」二字比起「民主」或「同志」,更是籠罩他內心的認同與追求,而偏偏「台獨」二字卻是「中國」的反義詞。這道理就好比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很多,但那些經過反省而支持進步思潮的人,跟同志本身對同性婚姻的支持,在認同與追求的層次上還是不一樣。 把台灣年輕人的「天然獨」貶為「嘴砲」,對王丹而言多少也有酸葡萄的心理作用。六四之後,中國民主運動陷入漫漫長夜,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不要說追求民主,恐怕連對六四都一無所悉,反觀台灣年輕人,支持台獨的越來越多,與中國年輕人正好形成強烈對比。 所以說不必苛責王丹的「台獨嘴砲說」,因為他的反省能力還沒達到可以同理台獨運動的層次。反而應該釐清的是,王丹所引用的那份民調,真的如他所講,呈現「台灣年輕人支持台獨有八成,願意為台獨上戰場只有兩成」這樣的數據嗎? 那份「2016年台灣民意與國家安全」民調是說,當台獨引發戰爭,有27.9%的人會「順其自然」,8.3%會「支持政府決定」,5.7%會「從軍」,8.0%會「抵抗」。綜合來看,雖然積極表達戰鬥意願的只有兩成多,但什麼叫「順其自然」?難道不是接受戰爭狀態嗎?因此,上述數字加總起來顯示,如果台獨引發戰爭,將近五成的台灣人願意承受後果。 「台獨不願流血就是嘴砲」這類對台獨的譏諷,在台灣社會還有許許多多變形,比如「民進黨不是已經執政了嗎?怎麼不宣布台獨?」,「公投法不是過了嗎?為什麼不辦統獨公投?」,「不是要台獨嗎?為什麼蔡英文不把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而這些說法的共通點,都是出於對台獨的鄙夷。基本上會使用此等問句的人,大概就是那些在民調裡表達,「即使台獨不會引發戰爭也不願意支持台獨」的人,而這些人對中國的認同,通常都遠遠大過對台灣的認同。
沈政男 2017-06-13
沒有周年慶的蔡總統:使命感有餘但領導力不足

沒有周年慶的蔡總統:使命感有餘但領導力不足

總統蔡英文 (攝影:蘋果日報) 蔡英文就任總統已滿周年,她日前發表感言說,「我第一年就做最困難的改革,過去總統沒人這樣做;我不是為民調做事,而是為台灣做事」,意思是她施政周年民調低到不能辦周年慶,都是被被改革、反改革與對改革不耐煩的人害的。 是嗎?蔡總統周年民調超低,都是改革惹的禍?這種說法就好比百貨公司生意不好,把責任推給顧客不識貨一樣離譜。陳水扁前總統在2000年停建核四,馬英九前總統在2008年推動兩岸包機直航,也都是改革,何以他們的周年民調都高過蔡英文? 把陳、馬、蔡三人擔任總統第一年的民調走勢,三條曲線拉出來一起看可以發現,蔡英文在前五個月都跟陳、馬一樣,過了蜜月期以後,民調就掉到四成以下,但陳、馬後來可以從谷底反彈,小幅回升,而蔡卻是持續在低空盤旋。 何以蔡總統的民調這半年來都拉不起來?從長期民調走勢,以及周年民調的分項數據都可以看得出來,「一例一休」讓蔡英文的民調開始下探,也成了人民最不滿的施政項目之一。何以「一例一休」這個為了廣大勞工,也就是蔡英文口中的「心頭最軟那一塊」所設想的政策,得不到廣大支持?為什麼蔡英文的苦心,勞工們不領情?如果蔡政府不能抓出箇中原因,對症下藥,那麼其他改革要獲得人民支持,恐怕也不容易。 如果「一例一休」真的對勞工那麼好,「加班收入變少,但生活品質變好」才是進步價值,那麼蔡英文就該用勞工聽得懂的語言好好說明,讓廣大勞工知道她的苦心,而如果她自己講不來、不方便講,也該派個溝通與說服能力比較好的代理人,出來面對抗議聲浪,但這一年來的狀況卻是,蔡總統的學者、文官身段拋不開,整個人宛如穿了盔甲一樣欠缺親和力,而她找來的閣揆林全,竟然比她還像「鋼鐵人」,貼近不了人民的心。 溝通與說服能力是最基本的領導力,如果闕如,再好的政策都難以獲得認同與支持。用人的方式,則是政治性格的展現,一年下來即使林全的民調始終低過蔡英文,但她不只沒有換人的打算,恐怕還會就此撐四年。為什麼?看看總統府秘書長懸缺好幾個月,最後還是只能找來自己人吳釗燮就知道,蔡英文不只不能廣納天下英雄,甚至連隔壁的英雄都處不來,只能在家裡找人。 雖然執政班底人才基礎薄弱,雖然溝通與說服能力有限,蔡英文卻是企圖遠大,幾乎把台灣的百年興衰攬在肩頭,讓她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蔡英文前陣子對高中生說,「當總統很辛苦」,又對傑出媽媽說,「我聽到以後就不要講那麼大聲」,都是壓力太大的表徵。 有強大使命感,想要把整個台灣翻一翻,當然很好,問題是如果領導力不足以支撐那樣的使命感,只會吃力不討好。在周年民調裡,人民最不滿的項目是拼經濟與兩岸,而這一年看下來,顯然蔡英文也拿不出什麼仙丹妙藥,這是她的能力侷限。蔡英文說自己不是為民調做事,這樣的話在就任周年可以講,如果到了兩周年、三周年,民調還是拉不起來,恐怕就不敢這麼講了。
沈政男 2017-05-23
二二八事件與台灣人的自我追尋

二二八事件與台灣人的自我追尋

二二八事件今日屆滿70年。(攝影:蘋果日報) 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至今屆滿70周年。一提到二二八事件,最常被連結的字眼是「真相」二字,但70年過去了,能夠禁得起嚴格史學檢驗的證據,比起經常被相提並論的納粹大屠殺,可說少得可憐。 二二八事件究竟死了多少人?蔣介石到底是不是下達屠殺令的元凶?每年此時總是引起一番爭辯。這樣的爭辯今後也不會停止,原因是二二八事件在國民黨的長期封鎖之下,所能保留下的原始史料太少。比如二二八事件的第一手照片,任何在那幾周動亂期間所拍攝的都好,至今能看到的頂多只有一、兩幅,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陳澄波的受難遺照。至於文字資料,包括蔣介石留下的「大溪檔案」與日記,其完整性與真實性都值得存疑。至於二二八事件的諸多直接見證人,在二二八事件之後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時代,早已把那段血淚記憶埋入腦海深處,不要說不敢對他人提起,連自己都想要徹底忘掉。 1948年到1987年之間,台灣人的日曆只有364張,因為每年到了二二八,大家都不敢直視那個數字,都希望天趕快黑、這一天趕快過去。然而像二二八事件那麼沉痛的創傷記憶,整個社會累積的情緒能量實在太巨大,即使在意識底層想要壓抑,也會以各種變裝變形的方式,出現在許多人的噩夢裡,傳遞在更多人的耳語裡,並形塑了不少人的社會意識。在那高壓封鎖年代,國民黨政權以為沒人談論二二八事件,就不會有人在意他們殺了多少台灣人,殊不知先人的犧牲故事,已經慢慢滲入台灣人的精神裡,像牡蠣殼裡的沙子,開始凝結出珍珠一般的國家意識。 台灣人開始公開談論二二八事件,是1987年的事,當時由陳永興、鄭南榕等人發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進行全國演講,以喚起台灣人注視這個集體創傷,後來隨著解嚴與政黨輪替的實現,台灣各地才出現二二八紀念碑,並在1998年有了第一次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所以說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縱然還沒完全明朗,受難者與加害者的名字縱然還沒完全被世人知曉,二二八事件在台灣人集體心靈裡塑造的「精神現實」已經很清楚—1987年以後,為什麼國民黨政權對台灣人的箝制力道逐漸鬆弛?為什麼民進黨可以完成政黨輪替,甚至在2004年,以「二二八牽手護台灣運動」,保住了政黨輪替的成果?都是因為二二八事件的受難先人,以無形力量引領後代台灣人子孫往反抗壓迫、獨立自主的道路邁進。 國民黨說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中國共產黨說二二八事件是「國共內戰的延續」,這樣的史觀在70年前或許有幾分道理,但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是變動的,今天的台灣人已經用政治行動證明了二二八事件在70年後的意義—無數先人的犧牲、多少家屬的悲痛,以及廣大台灣人長期被心靈禁錮,都為了促成台灣人的自我追尋。
沈政男 2017-02-28
還要花1600億才能送走18趴?

還要花1600億才能送走18趴?

蔡政府推動年金改革,日前引起公教人員抗議。(攝影:蘋果日報) 蔡政府的年金改革草案,在既得利益者的頑強抗爭下,還是如期出爐了。這草案大體上值得稱許,唯一為德不卒之處,是砍掉18趴還得花6年時間。 該草案所擬辦法,乃6年之中,以9%、6%、3%順序,每兩年遞減退休軍公教的優惠存款利息,而以目前國庫一年須負擔800億利息支出來計算,等於在改革方案施行後,國家要送走18趴,還得再花1600億才能達成。 蔡政府的理由是「有人反對馬上終結18趴」,因此訂下6年的退場時間,問題是這1600億是誰出的錢?蔡政府怎麼可以慷人民之慨? 「長照2.0」要找財源,翻箱倒櫃加修法,還把腦筋動到了頗有爭議的菸稅菸捐上頭,才勉強湊出了一年300多億,為何就因18趴受益者上街叫囂個幾天,1600億就這麼大筆一揮繼續送錢? 1600億節省下來,挪做「長照2.0」財源,至少可以4年不必擔心找不到錢辦長照,須知雖然目前已修法將遺贈稅與菸捐納為長照財源,但稅基很可能因稅率調整而跟著反向變動,導致一來一往相互抵銷,稅收不如預期。 反對終結18趴者所持理由之一,是砍掉這筆錢以後,那些需人照顧的年邁軍公教人員將無依無靠,而如果把上述1600億轉做長照用途,剛好可以照顧失智失能的退休軍公教人員。 依據年金改革草案,砍掉18趴以後,退休軍公教人員還有相當於實質薪資7成的月退可領,並非全無生活費可用,而且比起勞工還是優渥許多。18趴受益者將「信賴保護原則」掛在嘴邊,然而這個原則的倫理學前提,是軍公教所得偏低,如今勞工普遍比軍公教更不好過日子,18趴多存在一天只是多一天的不公不義。 年金改革原本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也就是繳少領多、寅吃卯糧,有一天當然會破產,而改革就是把兩端數字差距弭平。在社會正義上,年金改革,尤其是砍掉18趴,也完全站得住腳。至於政治效應,民調早已顯示絕大多數人民都支持年金改革。雖然如此,蔡政府還是花了好幾個月時間,耐心開座談會讓反對者發牢騷,已算是仁至義盡。 年金改革成功,不只可避免各項退休基金破產,拖垮政府財政,也將為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打下財務上的初步因應基礎。年金改革的政治意義之一,是公務員退休待遇與退休年齡,不再跟勞工存在巨大差距,或可吸引真正想要服務人民的人來當公務員;之二則是讓國民黨與18趴徹底脫鉤,有助於國民黨洗刷汙名與重生。 蔡政府一上台,就把年金改革當成施政重點,而且利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即將達成改革目標,其魄力與承擔令人眼睛一亮。砍了18趴,支持度就會多幾趴,蔡政府不應擔心砍太快造成反彈,反而必須注意,再拖6年、再花1600億,恐怕人民又會皺眉頭。 作者簡介: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任《民報》主筆、《國語日報》與《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沈政男 2017-01-24
十八趴挪做長照財源如何?

十八趴挪做長照財源如何?

年金改革座談引發部分軍公教退休人員激烈抗議,他們的訴求之一,是「十八趴」不該立即廢止,因為需要這些錢來養老。既然如此,其實有個兩全其美之道,也就是把花在「十八趴」的國庫支出,挪做長照財源。 「長照2.0」目前一年編列約兩百億預算,若再加上菸捐調漲,約可籌措每年三、四百億財源,這樣的金額雖已較「長照1.0」大幅成長,但距離閣揆林全日前表示,「長照未來可能每年需要上千億財源」,仍有一段距離。要彌補此一財源缺額,不是增加稅收就是開辦長照保險,但目前看起來都有難度,不如把每年花在「十八趴」的八百億預算,拿來填補落差。 部分領「十八趴」的人說,基於「信賴保護原則」,應該讓他們繼續領,但他們有沒有想到,多少沒「十八趴」可領的退休族群,窮到連失智失能以後,要找人照顧都沒錢,需要國家提供長照服務?由此觀之,當有許多人比軍公教更難安度老年生活時,若繼續把稅收花在「十八趴」,已屬不公不義。 長照是最沉重的養老支出之一,長照若做好,軍公教退休族群也可得到妥善服務,不違背當初政府照顧他們老年生活的承諾。 政委林萬億剛好身兼年金改革與「長照2.0」兩項計畫的統籌人,何不思考此一「一兼二顧」的辦法? (作者為老年精神科醫師,台中市民)
沈政男 2017-01-11
莫讓婚姻平權運動再度被帶往錯誤的道路

莫讓婚姻平權運動再度被帶往錯誤的道路

大家都知道,目前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代表團體是護家盟,但沒什麼人探討,為什麼是護家盟,而不是「護婚盟」? 這是理解台灣婚姻平權運動當前處境的重大關鍵。護家盟之所以不叫「護婚盟」,乃因2013年,婚姻平權支持陣營推出了「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多元成家」,三合一的訴求,想要一舉解構性別、婚姻、家庭的傳統定義與制度,畢其功於一役。 結果呢,三合一當中的「多元成家」引發了宗教人士的激烈反彈,認定這樣的做法將要破壞傳統家庭結構,實在大逆不道,於是集結起來,以愛護家庭為名,組織了護家盟。 三年過去,「多元成家」到哪裡去了?為什麼不再講了?不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嗎? 呷緊弄破碗。這是台灣婚姻平權運動策略的重大錯誤,導致原本同情同性婚姻的人,因為「多元成家」幾個字遲疑起來,甚至產生反感。 今天的婚姻平權運動,同樣地,也面臨了重要的策略抉擇時刻—到底要繼續堅持畢其功於一役,一定要爭取現在就修改民法婚姻定義,承認同性婚,還是也可以接受先立「伴侶制」專法,過幾年再修改民法? 同志團體及其支持者,必須心頭抓乎在。為什麼當初會讓同性婚姻合法化運動,跟解構婚姻與家庭的運動團體掛勾?同性婚姻合法化運動,本質上是一種性別平等運動,跟解構婚姻與家庭的運動,並不一樣。 跟性解放運動,也不完全一樣。講得更清楚一點,同性婚姻合法化運動,在策略上應該被當成人權運動,並與性解放、解構婚姻與解構家庭的運動,區隔開來。這點是婚姻平權運動的關鍵策略問題,如果領導者不能釐清方向,將使得婚姻平權運動再度被帶往錯誤的道路。 同志運動一向與性解放運動走得很近,而其理論依據來自女性主義。同志遊行之所以裝扮清涼艷麗,就在於認定所有性別壓迫都來自傳統父權的性別規範,因此衝撞這套規範就是打擊敵人。問題是這樣的運動策略適不適合當前台灣社會,至少適不適合當前同性婚姻合法化運動,值得反思。 也有一群支持同性婚姻的人,乃為了解構婚姻,他們認定婚姻的本質就是壓迫、是一種必須被拋棄的制度,而支持同性婚姻也等於部分解構了傳統婚姻。一位知名女歌手就是抱持這樣的觀點。問題是修民法承認婚姻,是要拋棄婚姻制度嗎?顯然不是嘛!同志將來要離婚,還是必須歷經哭鬧打罵的倫理悲喜劇碼。 還有一些人更激進地想要改寫家庭定義,把家庭組成跟血緣與婚姻完全脫鉤,但顯然得不到什麼迴響,自己也不敢再提。 所以說如果同性婚姻運動能夠釐清運動界限,在運動策略上就可據以做出調整。簡單講,做為一個扶持弱勢族群的人權運動,策略上應該爭取其他族群的支持,而非與之為敵,形成對立。 比如動輒把不支持同性婚姻,或者對同性戀不抱持好感的人,稱之為「恐同」,甚至說現有婚姻體制就是一種「異性戀霸權」,都是沒有必要的惡意修辭,聽在非同性戀者耳裡,只會更加反感。一項運動,如果不能理解反對陣營的心態,不能同理對方的感受,就很難爭取人家的支持。許多人不支持同性婚姻、對同性戀沒好感,就只是一下子難以適應,需要時間來化解,沒必要冠以病名罪名。 又比如把訂立「伴侶制」專法當成歧視,說是等同於美國的黑人學校這類隔離政策云云,根本忽略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去年才承認同性婚姻,但在此之前,美國各州早已施行了多年的「伴侶制」,更不用說歐洲那些如今同性婚姻已合法化的國家,都是先施行「伴侶制」,再過渡到同性婚姻修法。 還有人說另立專法等同於強迫台灣接受「中華台北」稱謂,都是壓迫。拜託,那台灣是不是現在就應宣布更改國號?或者什麼國際活動都不參加?顯然不是嘛,莫讓婚姻平權運動再度被帶往錯誤的道路! 
沈政男 2016-12-02
民進黨不挺同性婚姻了?

民進黨不挺同性婚姻了?

    支持婚姻平權的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同志團體信心大振,以為努力多年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運動就要走完最後一哩路,革命就要成功,誰知就在兩週前反同性婚姻陣營號召萬人上街抗議後,原本打算修改民法婚姻定義,百分百承認同性婚姻的民進黨,突然由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出面放出風聲,說民進黨傾向以另立專法來處理婚姻平權爭議。消息傳出後,柯建銘被同志團體與網友罵到臭頭,有人還打算連署罷免他。 從這樣的轉變來看,是否民進黨不挺同性婚姻了?蔡英文選前說「我支持婚姻平權」,是否當選後就食言而肥了?這倒也未必。民進黨之所以突然踩了修民法的剎車,乃因反對聲浪大了起來,原本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委接抗議電話接到手軟,有些人因此改採觀望態度,要看情勢怎麼演變再做打算。 有人說,「一例一休」議題,民進黨立委也有個別意見,但只要蔡英文一聲令下,大家就沒意見了,為什麼婚姻平權不比照辦理?當然是連蔡英文自己,也對修改民法承認同性婚姻一事,猶疑了起來。 又有人說,支持同性婚姻的民意超過半數,民進黨大可放手一搏呀,怕什麼?沒錯,這幾年支持同性婚姻的民意大約都在五成多,但就在這幾個月正反陣營激烈交鋒以後,最新民調數字顯示,支持與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民意已幾乎打平,而且如果把另立專法列入選項,支持另立專法的民意還高過修改民法。這代表民眾先前對同性婚姻議題並未深入了解,等到更清楚正反陣營的主張以後,民調數字便起了變化,而且還在繼續變化當中。柯建銘與其他民進黨人士,或許就是嗅到了這樣的氣息,才轉趨保守。 民進黨做為一個以社運起家的政黨,當然同情與支持各類保護弱勢、伸張正義的社會運動,但執政與在野畢竟有所不同,一個執政黨再怎麼支持一個偉大與進步的社會運動,都必須考慮其政治效應,免得贏了美名,卻丟了選票。 廢死議題就是一個好例子,馬英九與蔡英文在還沒當上總統前,都曾至少有條件地支持廢死,但一旦當家,就不能不對高達八成的反對民意低頭,連提都不敢再提。核四議題也是如此,民進黨老早主張廢核,但在陳水扁總統時代,也曾因顧及政治代價而讓核四復工。 那麼到底要多少民意支持,民進黨才會篤定支持該項社運主張?至少要六到七成民意支持。何以見得?「非核家園」議題就是如此,「國民黨黨產歸零」議題亦然。尤其以蔡英文謹慎的政治性格來看,如果沒有壓倒性的民意支持,絕對不會輕舉妄動。再看看「年金改革」與「司法改革」就更清楚了,即使有高度民意支持,蔡英文做起來還是左顧右盼,能不得罪人就儘量不要。 所以說民進黨不見得是不挺同性婚姻了,而是民意有了最新變化,不得不躊躇起來。再來兩個週末,連續有反同性婚姻與挺同性婚姻兩陣營的街頭遊行,而這也是另一種展現民意的方式,就看誰能捲起千堆雪,讓執政的民進黨不敢小覷。 衡諸國內外社會運動史可知,光靠政治人物的同情,很難達成社運目標,婚姻平權運動亦然。與其寄望政黨的善意,不如拿出扭轉民意的實力,革命才能成功。
沈政男 2016-11-29
戰神,想哭就哭吧!

戰神,想哭就哭吧!

    近兩周前,為了「一例一休」草案議事錄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的確認問題,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在議場上飆罵民進黨,甚至激動得眼眶泛淚,掩面喟嘆,難以撫平情緒。 氣哭有兩層涵義,一是氣別人,另一是氣自己。黃國昌氣哭,既是如他所說的,氣民進黨學國民黨學得這麼快,不讓人家講個夠就終止議事討論,卻也是氣自己無法力挽狂瀾,螳臂難以擋車──怎麼無法像318學社運一樣,憑幾個人的發動就把局勢扭轉過來? 黃國昌出身學社運,以一夫當關的領導氣勢博得「戰神」封號,而進入立法院以後,他的質詢表現,無論在身段、表情、音量、氣勢與內容上,都還是擔得起「戰神」美名。 國會戰神。前兩任國會戰神分別是三十年前的朱高正與二十多年前的陳水扁,可以拿來與黃國昌做比較。要當國會戰神,嗓門要宏亮,口齒要凌厲,出言要切中對方要害,再加上齜牙咧嘴的誇張表情,才能營造雄霸議場的氣勢,而就這些層面來說,黃國昌可說不輸朱高正與陳水扁。黃國昌在立法院的代表作,是質詢前法務部長羅瑩雪時,逼出對方講出那句讓舉國譁然的「然後他就死掉了」。黃國昌對議題的設定與掌握也不錯,總給人言之有物的印象,而非只能霸佔議場。 比如黃國昌帶領時代力量,在「一例一休」議題上所堅持的立場,便是政治眼光的展現。時代力量的立場,是比民進黨更護衛勞工權益,甚至引來媚俗的批評也不在乎,為什麼?因為如此一來,才能與民進黨有所區隔。做為一個偏綠的小黨,時代力量與民進黨在諸多政治議題上的主張,幾乎沒有兩樣,只好在民生議題上做文章,這是黃國昌對於「一例一休」草案這麼快就結束討論,氣到想哭的原因。 然而氣哭也沒有用,因為時代力量實在太小,只有五名立委,連提法案都有困難,民進黨根本不把你放在眼裡。黃國昌帶領的時代力量,雖然在立法院博得不成比例的媒體版面,須知那是民進黨留給你舞台,如來佛允准齊天大聖翻筋斗,如果人家被你惹毛了,五指山一握,即使是戰神都得吃癟。民進黨最近嗆說,如果時代力量再扯後腿,將不幫忙連署提案,便是伸展肌肉的表現。 黃國昌與朱高正、陳水扁的最大差別就在這裡──以前的國會戰神對抗的是萬惡國民黨,但今天的時代力量,不可能把執政的民進黨當成怪獸愛怎麼打就怎麼打,因為人民不會支持。黃國昌與整個時代力量的生存危機,跟以前的台聯是一樣的──既要分享人民對綠營的支持,又要保持自我的獨立,如何拿捏與民進黨的關係便成了一大考驗。 黃國昌最近傳出可能會角逐2018年的新北市長寶座,雖然他的群眾魅力不小,但要像2014年的柯文哲那樣一個人捲起千堆雪,機會十分渺茫。這時就不免讓人困惑──為什麼黃國昌不加入民進黨? 堅持窩在小黨或獨立作業的政治人物,不少人都因自戀特質作祟,而無法屈居別人麾下,但黃國昌並非自戀型政治人物,只因當初從學社運起家,不好一登上政壇就與當權者掛勾,而必須與民進黨保持距離。 只是,如果時代力量無法繼續壯大,其他黨員表現平平,只剩黃國昌一枝獨秀,他還要堅持將自己的政治前途與時代力量綁在一起嗎?媒體大幅報導黃國昌在立法院氣哭的消息,隔天他趕緊出來否認,其實大家都可以理解戰神的處境,想哭就哭吧!
沈政男 2016-11-09
不正常國家與不正常憲法底下的正常大法官

不正常國家與不正常憲法底下的正常大法官

蔡英文總統所提名的,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的七位大法官人選,這陣子正在立法院接受同意權審查。在審查過程裡,有立委別的不問,劈頭就是一句:「你唱不唱國歌?」 職權相當於台灣大法官的美國大法官,與法國的憲法委員會委員,會不會被質問這樣的問題?不會,因為美國國歌〈星條旗〉與法國國歌〈馬賽曲〉,沒有「XX主義,吾黨所宗」這樣的歌詞。為什麼沒有?因為人家是正常國家,不會把黨歌拿來當國歌,硬塞進人民嘴巴。 幾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對國歌問題的回答都誠實又有創意:「三民主義問題很多,不能違背良心」、「小時候已經把配額唱完了」、「希望沒人注意到我有沒有唱國歌」。 在這次七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裡,爭議最大的是許宗力,他在2011年從大法官職位卸任,才過五年又被提名,而〈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大法官一任八年,不得連任」,因此有人認為許宗力至少要隔八年才能再任大法官,否則就是違憲。 為什麼才隔五年,許宗力又被提名?本來大法官每九年全數改選一次,但因2003年修憲,把大法官任期從九年縮短為八年,而且形成了「每四年改選半數」的制度,所以每四年就會有半數大法官出缺。這樣的制度乃模仿法國憲法委員會,但人家訂得很清楚,除非是遞補別人留下的任期,否則一生只能當一任,不像台灣寫得模稜兩可。 為什麼〈憲法增修條文〉不寫清楚?是不是怕寫得一清二楚以後,負責釋憲的大法官變成坐領高薪的「肥貓」?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憲法增修條文〉本來就是怪胎,隨便寫寫就好。須知〈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經監察院同意任命之」,卻在原法條沒更動的狀況下,「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另外弄了個增修條文,把大法官同意權先是修給國民大會,後來半夜想想覺得不對勁,又把國民大會廢掉,因此大法官同意權也就移轉到了立法院手上。 不正常憲法。就因有了這樣一部時空錯置的憲法,才導致台灣人對於國家定位、兩岸關係,人人各自表述,當然也包括最近這幾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許宗力在立法院說,「兩岸屬於特殊國與國關係,類似東德與西德」,這樣的看法務實又理性,但泛藍陣營聽了卻痛批說「不認同國家的人沒資格當大法官」。 如果說大法官必須認同秋海棠與十三億那樣的國家,為何〈中華民國憲法〉不直接叫對岸人民過來一起修一修,還要弄個什麼〈憲法增修條款〉?幾位大法官被提名人並非台獨基本教義派,他們的主張只是反應多數台灣人的看法。多數台灣人知道,台灣是一個不正常國家,受一部不正常憲法約束,但要變成一個正常國家,擁有一部正常憲法,一時三刻還沒法辦到,只能忍耐與等待,這是台灣人的無奈與悲哀。然而國民黨及其支持者不只無法同理這樣的心情,還經常在那邊挑釁說「既然主張兩國論,為什麼不大聲喊獨立?」云云,難怪與台灣民心漸行漸遠。 幾位大法官被提名人除了在政治議題上展現誠實與務實的態度,也在同性婚姻、廢死等社會議題上趕上進步思潮,可說是不正常國家與不正常憲法底下的正常大法官。
沈政男 2016-10-26
國民黨有臉利用老榮民做政治鬥爭?

國民黨有臉利用老榮民做政治鬥爭?

  一名自稱「公民記者」的中年女子洪素珠,在南部公園辱罵老榮民為「中國難民」的影片,這幾天在台灣社會引發喧然大波,不只部分報紙與電視台連續幾天以大篇幅報導,也有一些民眾前往洪家與洪素珠參與的政治團體「台灣民政府」抗議,甚至引發藍綠政治人物出面譴責。 這起事件顯然是少數人想藉由政治激情,挑起台灣社會的統獨矛盾與族群對立,政黨與政治人物該做的,是向台灣社會示範溝通與同理、包容與和解,比如蔡總統就在臉書轉貼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呼籲勿撕裂族群的文章,並引來新北市長朱立倫留言稱許,便是一例。然而就在事件引發的對抗氣氛逐漸冷卻之時,卻傳出國民黨有意藉由此一事件,在各縣市議會挑起政治鬥爭,渲染「中國難民論」、「流亡政府論」、「台灣人是日本人論」與「去中國化」等等議題,並要求各縣市訂定「反歧視自治條例」。 國民黨這兩年在選舉中連續大敗,整個藍營士氣低落,好不容易逮到洪素珠這樣一個暴走的政治狂熱份子,當然會把怒氣藉由此一事件大加宣洩,這樣的情緒可以理解,然而國民黨如果放任黨內的另一種政治狂熱分子,主導黨的後續處理方向,無限上綱到政黨對抗,那就會給人利用老榮民的苦難遂行政治鬥爭的印象,對台灣社會與國民黨都沒有好處。 像洪素珠這樣,對1949年以後來台的中國移民極端排斥的台灣人,已經越來越少,而即使少數人有類似主張,也不敢公開張揚,因為台灣社會的整體氛圍,已經不容許這樣的仇恨散播。事實上洪素珠的臉書原本沒什麼人關注,類似影片也張貼許久,如果不是有人刻意拿來轉發,根本不會釀成這麼大的風暴。這類搧風點火的舉動,國民黨應該幫忙遏止,而非藉此挑起更大的對立。 用「中國難民」這樣的極端政治語言來指稱1949年以後來台的中國移民,固然不對,然而又是誰先用另一個極端仇恨語言「日本皇民」來污衊1945年以前就住在台灣的台灣人?「中國難民」與「日本皇民」,都是台灣這塊土地因為統治者頻繁更迭的特殊歷史命運之下,所產生的情緒性政治語言,而握有政治話語權的政黨與政治人物,都應協助化解類似的意識型態衝突,而非見獵心喜,繼續加碼演出。 最重要的,為什麼像洪素珠這樣的人,會把矛頭指向老榮民?為什麼老榮民會被少數狂熱份子當成壓榨台灣人的罪魁禍首?難道不是因為1949年以後跟隨國民黨來台的數百萬中國軍民,都被與國民黨政權綁在一起了嗎?老榮民沒有享受到國民黨數十年來在台灣的統治利益,卻要背負台灣人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厭惡,這筆帳該算在誰身上? 事發以後,被洪素珠辱罵的老榮民展現了大智慧,選擇不提告也不追究,甚至也有人願意原諒,這樣的包容胸襟值得敬佩與仿效。洪素珠與其他政治狂熱份子的言行,應該加以駁斥與譴責,但不能試圖利用老榮民來掀起更大的政治鬥爭,否則只會遭到台灣社會唾棄。
沈政男 2016-06-13
菜英文們

菜英文們

蔡英文總統日前在接見美國外賓時,講了一句英文:「I have problem of saying the Chinese language.(我講中文有困難)」這句話確實不怎麼通順,但有必要被拿出來嘲笑嗎? 作家黃智賢說,那句英文有四個錯誤,其中之一是:「problem」後面若要接「動詞加ing」,就不能加「of」,而加了「of」就不能接「動詞加ing」,只能接名詞。黃智賢並列舉英文字典例句為佐證,把蔡總統的英文程度講得一無是處。 然而黃智賢卻不知自己也是「菜英文」,查字典不求甚解。「problem」有幾個相近的意思,一個是「問題」,相當於英文的「question」,這時後面可以也必須加「of」,才能接名詞,帶出問題為何;一個是「困難」,相當於英文的「difficulty」或「trouble」,這時後面不加「of」,而是直接接「動名詞加ing」,指出困難所在;另一個是「不滿」,後面加「with」,表達抱怨所在。 也就是說,「problem」不管有沒有加「of」,甚至是「with」,都可以接「動詞加ing」,只是意義並不一樣。以蔡總統所講的那句英文來說,就成了「我有一個講中文上的問題」,比如發音或文法的困惑什麼的,而不是原來的「我講中文有困難」。 所以說熱心網友想要為蔡英文辯護,說什麼字典裡確實有「problem of」的用法,或者豎起耳朵聽到她講的是「I have a problem of saying i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根本是越幫越忙。 英文不是台灣人的母語,即使出國留過學,也未必英文零錯誤。蔡總統在接見外賓時講那句英文確實不妥,但黃智賢把那句英文拿出來解剖,企圖醜化蔡總統之前,最好先惦惦自己的斤兩。 
沈政男 2016-05-30
懷念選舉戰神陳水扁

懷念選舉戰神陳水扁

又到了總統大選肉搏戰的時節,但現在的選舉已無往日宛如拳擊或摔角擂台賽,讓人腎上腺素竄高的能量,只有土風舞、五行健康操,小公園晨運歐吉桑歐巴桑手腳奮力擺動,其實沒什麼前進,讓人看了想要睡回籠覺的花拳繡腿表演。 只有平庸與愚劣之爭。不禁讓人懷念政治天才、選舉戰神陳水扁的生涯代表作,那盡顯功力與招數,宛如選舉教科書的經典戰役——2000年總統大選。 現在的選舉造勢都在虛擬世界進行,選總統跟打電玩沒什麼兩樣,在家翹腳穿內褲也可以聽候選人開選舉支票,但在2000年,網路與手機還沒那麼便利,候選人要與選民互動、炒熱選情,可是必須去到露天廣場辦大型演講晚會。阿扁2000年的選前之夜,在台北中山足球場舉行,參與人數有多少?號稱四十萬!記得當晚在家看電視轉播,阿扁致詞屢被「總統好!」的歡呼聲打斷,幾乎沒辦法順利進行。台中的最後造勢晚會則是在選前一周的周末,地點是當時的文心路大空地,現在的文心森林公園所在地,不是後來出現的市民廣場。 阿扁在選舉造勢場合的演講,聽過的人很難不被吸引,那力拔山兮的霸氣,犀利如劍的攻擊力道,掌握斷句節奏舒緩有致的口條,毫不遮掩的台灣國語,還有最重要的,宛如現場探照燈一般四散光芒的自信台風,都是空前絕後了。謝長廷與蘇貞昌是另外兩張民進黨名嘴,但阿扁的演講雄渾又犀利、斯文又霸氣,更是獨樹一格。 現在呢?造勢演講術已經失傳,只能鸚鵡學舌喊幾句「對不對啊?好不好啊?」要知道這幾句應答也是阿扁開創的。2000年的選舉,阿扁的場子由誰當司儀?陳菊! 陳菊的演講口才也是一流,尤其有宛如獅吼功的聲量,但現在已經用不到了。阿扁如果現在參選總統,不曉得是否也必須收起口才,每天發文等按讚就好,反正辦晚會大家也懶得出門,或者到了現場也在低頭滑手機。口才用不到,發文又可請幕僚代勞,於是平庸與愚劣紛紛躍上檯面,職業政客讓位給素人,好比電視綜藝節目銷聲匿跡,改成觀眾的唱歌比賽。 只是為什麼連選舉文宣都變得那麼難看,選舉歌曲沒有一首打動人心? 還記得〈少年台灣〉嗎?「歡喜看世界,歡喜看世界,你我的好將來;少年台灣新的風帆,駛向未來好的嚮望。」 路寒袖的詞典雅又清新,詹宏達的曲悠揚又激昂,傳唱大街小巷,宛如是整齣選舉大戲的電影配樂。 〈相信台灣〉:「咱的代誌家己管,毋免別人來操煩;相信咱台灣,相信咱台灣,改革無底限!」聽了都想踢正步去投票。 這幾天一直在聽阿扁的競選歌曲,十幾年過去了,聽起來還是那麼振奮人心、激發鬥志,這才是拳擊與摔角選手該有的進場音樂吧。 阿扁的2000年競選廣告也是百看不厭,尤其是〈台灣平安篇〉,一句「我如果能教出一個總統,不曉得會多歡喜!」讓人心頭一震,再一句「台灣平安,他們就平安」,讓人不禁眼眶濕潤。 有這樣打動人心的訴求,豈有選不贏的道理?阿扁在2000年的選舉,原本民調最落後,但他打從參選就讓支持者感受到十足的勝選自信,果然隨著一波波選情變化,先是興票案,後來有國政顧問團,他在最後幾個月躍升民調領先。 記得國政顧問團發布之時,正是九二一地震後的救災時期,那時我隨著醫院同仁到埔里探視受災戶,空閒時間在商店門口看到了電視上出現李遠哲挺阿扁的消息,不禁高興得鼓掌歡呼。 那時台灣社會想讓阿扁勝選的氛圍熾烈到一個難以想像的程度,有同仁私底下幫忙募款,剛考上專科醫師,收入還不豐的我,毫不考慮花了一萬元,買了一個阿扁茶杯。阿扁是選舉吉祥物肇造者,當時一系列阿扁家族選戰紀念商品都充滿創意,引領風潮。為選戰而出書也是從阿扁開始,一本《台灣之子》打響了這個動人的外號。 我甚至在慶生會上,許下「阿扁當選」的生日願望。懷念那個選戰訊息緊抓人心的年代,懷念選舉戰神陳水扁!
沈政男 2015-11-25
峰迴路轉

峰迴路轉

最近小英競選商品造成搶購熱潮,讓我想起了1995年那次的總統大選,當時我也買了候選人彭明敏與謝長廷的紀念銀幣。 在什麼地方買的,如今已不能肯定。應該是在台北市中山足球場,一晚的彭謝造勢大會上頭吧。如今回想那晚散場以後,路上車水馬龍、雜沓喧囂,夜空輝亮著球場溢出的強力水銀照明光芒,或許還有煙火鞭炮此起彼和的響聲,依稀能感受當時的熱鬧氛圍。 那是台灣第一次的總統直選,人們的政治激情被催逼到了太陽中心的白熱程度,連中國大陸也想摻一腳,文攻武嚇企圖指導台灣人怎麼蓋選票,當時有一本政治預言書《一九九五閏八月》,天花亂墜描寫台海爆發戰爭情景,引發熱烈討論。 然而當時的台灣社會並沒有一絲絲的恐懼情緒,而是充滿了掙脫桎梏、就要振翅高飛的興奮與騷動。1987年解嚴,才不過過了八、九年,人們就能自由選擇國家領導人,那心中的驕傲與期待,像看見玉山峰頂第一道日出光芒那樣美好。 那一年是我從醫學院畢業的第二年,正在沙鹿童綜合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我利用假日坐國光號客運到台北,參加彭謝造勢大會——那時我還沒有買車,每天騎機車從台中翻過大肚山到沙鹿上班。晚會散場後,再坐公車到台北車站,轉搭火車到基隆找女友——捷運通車是一年後的事。 再過幾個月我將會結婚,但這時還是單身。那時晚上在醫院裡值班,內科3B病房小夜班有兩個護士,三不五時買消夜要我過去護理站吃,就這樣逐漸熟了起來。一位臉小鼻頭翹嘴唇薄而闊,長得有些像茱莉亞羅勃茲,經常穿著深紅外套,肩上散披波浪長髮,眼波流轉不經意放電;另一位身材有些豐滿,臉肉肉單眼皮,嘴唇極其粉嫩,表情有些羞澀,外套是十分好看的鵝黃色。茱莉亞羅勃茲比較迷人,但對我有意思的是鵝黃外套女孩,吃了幾次消夜以後就能感覺出來。然而那時我已經有論及婚嫁的女友了,最大限度,就只能一起到鎮上的KTV唱唱歌。 我到內科上班是為了等精神科的缺,不是真的要當內科醫師。我在前一年已經高考分發省立草屯療養院,但因為職缺還沒釋出,還不能報到,於是先到內科去蹲一年。雖然如此,我在內科還是十分用功,買了胸部X光判讀、頭部磁振造影這一類的教科書來讀。第一年住院醫師訓練一結束,醫院就要我去守內科加護病房與急診,開始過著值班二十四小時、休息四十八小時的生活。 二十年了,往事歷歷在目。內科急診連值二十四小時是什麼滋味?雖然只是半大不小的區域醫院,但一天下來看幾十個急診是常有的事,此外,急診室旁還有好幾床留觀病人必須三不五時巡視,於是從早上八點到隔天八點,幾乎不能有長時間的休息。半夜被叫起,忙完以後,我都會走出大門,穿過人車止息的馬路,到對面的便利商店買些熱食來果腹。 雖然很累,但因為值一班可拿一萬元,接下來還可休息兩天,三天一輪,年輕的我做得十分開心。那時第二天早上下班,我沒有直接回家,而是騎著機車翻過大肚山,來到嶺東的駕訓班學開車,準備考駕照。裕隆速利手排,後照鏡立在車頭,烤漆斑駁內裝破舊的老車。 上完班,學完車,回到家總是兩腿發痠,身體疲累,這時會沖個澡,吃點東西,然後到三樓的加蓋鐵皮房間裡,把CD放進手提音響,人躺在床上,聽著劉德華唱〈峰迴路轉〉: 「喜歡去做夢,因為夢想很美,滿足了心靈忘記了疲憊……近水繞遠山,芳草連著天邊長,人間處處儘是峰迴路轉……」 聽著歌,想著我就要買車,就要到我喜歡的科別上班,就要娶妻,或許也可以買間好一些的房子,滿足了心靈忘記了疲憊,我開心地沉沉睡去。 當然彭謝在那次的選舉裡不能開心如願當選,因為有李登輝這座大山擋在前頭。彭明敏做民主運動的時候,李登輝還不曉得在哪裡,照理講首屆民選總統應該是他,但李登輝用本土形象一下子接收了彭明敏打拼出來的台灣認同成果。彭明敏流亡在海外時曾發豪語,只要讓他回台全島巡迴演講一個月,國民黨就會倒台,事實證明並非如此。1992年彭明敏結束黑名單生涯回到台灣,曾到台大法學院禮堂演講,當時我也翹了醫學院的課過去聆聽。能親眼目睹黨外雜誌裡經常提起的傳奇人物現身,內心有些激動。謝長廷則是我當時最喜愛的黨外名嘴,機智風趣,大家都愛聽他演講,我從高中就經常趕他的政見場,有一次在台中光復國小外操場拿了他的書給他簽名。 一九九五閏八月過去,台海依舊和平,台灣的總統大選順利進行。那年不太平靜,年初台中發生衛爾康大火,死了幾十個人;五月傳來鄧麗君過世的消息;還好下半年的總統選舉沒有出事。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下旬,我接獲草屯療養院的報到通知,得向童醫院辦理離職手續。我記得那時院長知道我要離開,似乎有些不捨,他要我訓練四年以後,可以回來當精神科醫師,這句話我至今記得。當時童醫院剛有一位精神科醫師離職,他叫陳興正。 辦完離職手續,我到3B病房向茱莉亞羅勃茲與鵝黃外套女孩告辭,一個嘻笑笑說拜拜,另一個寫了住址與電話給我,那筆跡充滿了期待,但我已是準備辦理婚事的人了。
沈政男 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