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男相關文章

日本敗戰七十年

日本敗戰七十年

今天8月15日是二戰日本敗戰七十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以預錄方式在廣播宣讀〈終戰詔書〉,這動作也就是所謂的「玉音放送」,向日本國民宣告,打了四年國際戰爭的日本,準備接受波次坦宣言,也就是向盟軍投降。今天把〈終戰詔書〉找出來看了一下,全篇大部分是中文,而且是文言文,只有少部分假名,這樣的日文恐怕今天的日本人未必看得懂了,因為後來日文大量減少了漢字。 日本人在800年左右向中國學了漢字,這是日本人接受進步文明洗禮的第一步。日本人模仿與創新的能力太強,學了漢字以後發明了比中文更進步的日文。1868年,剛即位的明治天皇發起西化改革,日本人再次證明了比中國更好的模仿與創新能力,短短二十年躋身現代化國家之林,完成向外擴張的準備。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有能力遂行自古以來的侵韓野心,在朝鮮半島搞來搞去的結果,就是與中國清朝起了衝突,在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也就是第一次中日戰爭。打敗中國清朝以後,日本自信大增,又把目光投向俄羅斯,在1904年主動邀架,打得俄羅斯暈頭轉向。然後是1919年,一戰結束,日本繼承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再次進逼中國。最後終於在192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正式展開侵略中國的計畫,這時距離800年左右向中國學習漢字,已過了一千多年,但距離明治維新只有五十多年。 日本首相安倍今天出面宣讀終戰七十年道歉宣言,裡頭解釋了日本為何發動這些戰爭,主要理由是日本人有危機意識,擔心自己也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於是展開西化,後來又因為擔心經濟發展,而決定向外擴張,這不免讓人想到,近代亞洲各國,也就只有日本在十九世紀帝國主義時代,沒有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如果當初明治維新失敗,或許一切都會改觀。 日本發動第二次中日戰爭以後,越陷越深,一方面以戰養戰,另一方面也被自己的誇大想法蒙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竟然在1941年侵略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帝國主義的問題就這裡,本質上是集體心靈的自戀表現,看不清現實,把自己想成天下無敵、獨孤求敗,想要自助無限吃到飽,下場就是做出超出自己能耐的事。 七十年了,二戰結束。日本人到今天還得向世人道歉,可見這場戰爭對世界的傷害有多大。安倍希望以後日本下一代可以不用再道歉,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道歉方式遠遠不夠。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幾天前到韓國,在抗日紀念碑前下跪道歉,這顯然是模仿前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1970年在華沙為納粹暴行下跪道歉,但布蘭特當時是現任總理,不是前總理。日本什麼時候有現任首相向二戰受害者下跪道歉,日本人的愧疚感才有真正洗刷的一天。這動作做不出來,也代表日本不是一個反省力夠好與自尊心夠穩的民族。 今天再把描繪二戰殘酷景象的日本動畫〈螢火蟲之墓〉找出來看,那純真小女孩與無情砲火的鮮明對照,讓人不忍卒睹。這還只是日本當地的戰爭景象,其他各國還有更多連上天都不忍卒睹的戰爭景象,依然迴盪在受害者及其後代的記憶裡。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cctvnews/status/631440259708944384)
沈政男 2015-08-17
改變之風已經吹起

改變之風已經吹起

二十年後的八月六日,當人們走過台北中山南路教育部門口,將會聽見空中傳來〈改變之風〉這首歌: 「帶我到那神奇時刻,在一個榮耀的夜晚,屬於明日的孩童分享夢想,與你和我。」 就好像人們走過坍塌的柏林圍牆。這首〈改變之風〉是搖滾樂團蠍子的名曲,紀念鐵幕開啟,自由降臨世界。 陸上颱風警報今晚八點三十發布,這颱風有氣象局給的名字,但他知道自己的唯一本名叫「改變」。 今晚(6日)反課綱活動同學在教育部前向群眾與媒體宣布撤退,因為颱風來襲。等到強烈颱風警報發布以後才做這樣的宣布,顯然同學有所掙扎、考慮許久,很希望把運動的訴求推進得更完整更徹底再解散,或許掩面流下的淚水裡,帶著幾分鹹澀的不甘願。 教育部反課綱學生6日晚間正式宣布退場,發表完退場聲明後,學生代表不禁難過掩面。(記者陳志曲攝) 然而同學們啊,改變之風已經吹起,十七級陣風非因熱帶氣旋而起,而是因為你們的勇敢、熱情、無畏與堅持,感動了許多台灣人,影響了無數像你們一樣的青少年,他們的心靈颳起暴風,就要吹散舊時代留下的所有冷漠、怯懦、蒙昧與迷思。 當風雨過去,日頭重新照耀這片土地,天空將會乾淨得像一面鏡子,人們仰頭將會看見自己是多麼挺立世間,對過去不再悔恨、對現在不再怨懟、對未來也不再徬徨,整個國家將像一個通過成長試煉的十八歲年輕人,清楚而堅定地往前路邁進。 二十年後,如果台灣成了這樣的國家,高中歷史課本上將會這麼寫著:「二十年前的八月六日,在一群高中生的帶動之下,吹起了改變之風。」 這次的反課綱運動有幾層意義: 一、台灣社會的政治參與向下再紮根,台灣青少年證明自己可以藉由社會運動改變世界。 二、接續去年的太陽花學社運,反課綱運動代表台灣意識在台灣土地的再深化,來到了青少年層級。當大部分青少年都知道自己的國家叫什麼名字,這個國家就開始有了名字。 接續去年的太陽花學社運,反課綱運動代表台灣意識在台灣土地的再深化,來到了青少年層級。(記者陳冠備攝) 三、這次的課綱調整,是馬政府所代表的在台中國精神勢力的最後奮力一搏,而遭受這樣的強大力道反擊,證明台灣社會已經揚棄了虛幻的中國幽靈。其實這是歷史辯證的必然結果,既然台灣與中國已經彼此阻隔幾十年,台灣又已是富足自由的社會,本土認同自必落地生根、成長茁壯。 四、台灣二十年教改顯然成功,才能造就出這麼優秀,能關心社會、解析公眾議題,並組織群眾帶動改革的青少年。還在認為台灣教改失敗的人,不只不了解教育,連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也不清楚。 五、這次的運動也顯示公民社會的幅員更加擴展,基礎更加穩固,未來政治人物與國家機器,將被更龐大更有力而且更有創意與活力的公民社會監督。 以上這些意義,在去年太陽花學社運也得到了實踐,今年的反課綱學運則是更加以深化與延伸。有人說反課綱同學年紀那麼小,背後一定有人操縱利用——大錯特錯,組織群眾改變社會,不是什麼特異功能,青少年當然也可以學會。 這次的運動也顯示公民社會的幅員更加擴展,基礎更加穩固,未來政治人物與國家機器,將被更龐大更有力而且更有創意與活力的公民社會監督。(記者簡榮豐攝) 青少年算數學做實驗,會輸你嗎?數奧題目你會幾題?連題目都看不懂!同理,青少年之中,當然也有人文與社會資優生、社會運動天才,十七、八歲就可以介入政治、領導改革,只是過去的台灣社會,被錯誤的統治方式壓制了公民社會活力,當然也箝制了青少年的社會參與。 反課綱運動唯一受到的影響,是模仿了太陽花學社運,從學長學姊那裡學到了抗爭技巧,這從兩個月來,同學們種種設定議題、推動訴求的方式大都有太陽花學社運的影子,可以得到印證。當然太陽花也非憑空出土,也是受到了國外的影響。 網路世代的到來,使得政治參與的啟蒙與學習更加便利與快速,當然青少年也可以暗中自我訓練,達到大人難以想像的成熟度,然後一躍而起,驚嚇當權者。馬拉拉、黃之鋒、余澎杉,都是如此。 網路世代的到來,使得政治參與的啟蒙與學習更加便利與快速,當然青少年也可以暗中自我訓練,達到大人難以想像的成熟度,圖為黃之鋒。(法新社) 馬拉拉即將來台,主辦單位務必邀請她與反課綱同學代表會面,讓她知道,台灣青少年也跟她一樣,能對改革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在今晚的撤退宣布裡,有兩位領導者廖崇倫與陳建勳是台中一中同學,他們也是兩個月前,最先引燃反課綱抗爭火把的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成員。你看他們這些日子以來展現的便給口才、領導能力、沉穩氣質與堅毅精神,完全不遜於大學生與一般社運人士,足以讓台中一中校友與有榮焉。 今年是台中一中創校一百周年,百年前創校先賢這麼寫著,「吾台人本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一百年後,台中一中可以自豪地說,台中一中為台灣培養了新一代的青少年典範! (時事散文家、精神科醫師,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貼自臉書)
沈政男 2015-08-07
驕傲的祖先正在俯視著我們

驕傲的祖先正在俯視著我們

反課綱同學代表,今天下午滿懷希望,以為教育部長吳思華軟化立場了,忍著夥伴林冠華同學為運動獻出生命的傷痛與愧疚,前往參加會談,想不到談了兩個半小時,吳思華依然堅持兩個月來的立場,即使同學後來提出折衷方案,以暫緩取代撤回,吳思華依然表面溫和,實則強硬,附帶翻白眼表示:免談!新課綱還是要推! 同學最後終於忍不住失望與鄙夷的情緒,當場痛哭,會後記者會更有同學感到有負林冠華的犧牲,當眾愧疚地跪了下來。 同學們,你們做得很好!要國民黨政權低頭反省,從台灣歷史來看,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們已經做得很好! 馬政府辯解說,「課綱只是微調,甚至新舊並行也可以,或者說要怎麼寫怎麼教,實際上都掌握在書商與教師手中,課綱影響力沒那麼大啦!」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反課綱同學抗爭得這麼厲害了,甚至犧牲了一名年輕人,吳思華依然強硬,連暫緩這樣的折衷方案都不願意讓步? 因為這份新課綱對他們來說,是向他們的中國父祖交代與誇耀的成績!怎麼可能輕易退讓? 這份課綱調整,說有十七項主要爭議內容,但用意可以化約成很簡單的一項,那就是:保中必先反台,反台必先仇日。 台灣意識的崛起、中國意識的消融,讓他們興起無比的危機感,他們認定台灣意識就等於台獨,而台獨的根源就是皇民化、糊塗的親日台灣人認賊作父所造成的,於是要將台灣人拉回中國懷抱,必先將仇日情緒埋入台灣人心中。 不是這樣嗎?否則,為什麼這份課綱調整召集人,馬政府找來的是,念哲學而非歷史,人盡皆知的大統派王曉波? 吳思華今天一直反駁說,「找誰修課綱不重要,修出來的實質內容才重要!」 看看你們修出來什麼課綱。「日本殖民統治前,台灣就是中國最進步的省分。」為什麼新課綱要補上這一條?就是要告訴台灣高中生,不要以為台灣能有今天,是日本人的功勞喔,早在日本人來之前,中國人就把台灣建設得很好! 實在太扯。如果十九世紀末,中國有那麼好的能力從事建設,1898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還要冒著殺頭危險,勸光緒學日本變法維新啊? 臉皮厚到難以測量。這十七項爭議課綱條目,同學爭取的,是拒絕國民黨史觀,還我台灣人史觀,卻被有心人扭曲成「拒絕中國史觀、爭取台獨史觀」。國民黨不等於中國啦!國民黨及其支持者也沒有資格代表中國講話,他們根本不了解中國。 不是嗎?課綱調整,又加了「台灣知識分子受到中國五四運動影響、引進中國文化」之類的條目,但五四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陳獨秀等,怎麼反省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就好像日本文化與歐美文化一樣!連這麼簡單的基本社科常識都沒有,還敢編寫歷史課綱。 諸如此類,年輕人要的,是以台灣人為主體,等距審視從古到今,台灣土地上發生的人事物、各式各樣的統治者,而不是帶著國民黨的眼鏡來看台灣。反課綱,就是反國民黨化的課綱。 同學們,你們今天做得很好!雖然你們落下淚來,但在眼淚中升起了台灣人的名字,讓驕傲的祖先可以正視我們! 我們十九萬年前的澎湖原人祖先,二萬年前的左鎮人祖先,一萬年前的南島語族祖先,四千年前的惠來人祖先,數百年前的漢人祖先,以及幾十年來新移民祖先,都在驕傲地正視著我們! 當然還有已經過世的林冠華! 今天的會談,本來就可以預期吳思華不會做出讓步,因為台灣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拿出實力,國民黨政權是不會輕易低頭反省的。 今天的會談,可以讓更多民眾了解馬政府應付學生的心態,也更了解反課綱運動的訴求,不能算是沒有收穫。 至於下一步要怎麼走,學長學姊的典範就在前頭,加油! (圖片來源:民報網站)
沈政男 2015-08-04
台灣又被割讓了一次

台灣又被割讓了一次

台灣又被割讓了一次 不能自己寫教科書的地方就是殖民地 ◎沈政男 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被大中國思維貫穿的洗腦工具,將在今天8月1日上路,從此以後,每個被這套思維浸染全身的台灣中學生,長大以後,腦細胞的DNA將會刻著: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清光緒21年被割讓給日本,民國34年台灣光復,回到祖國懷抱。 歷經這般洗腦教育的人,長大以後,一講到台灣二字,就會渾身起疹,皺眉抓癢;一講到中國二字,就會容光煥發,宛如新生。 就像現在那些推行新課綱的人、護衛新課綱的人、鄙夷反黑箱課綱運動的人、踐踏反黑箱課綱同學的人。為什麼會有被大中國史觀穿透的歷史教科書出現?就是因為那些制定的人,在中學時代或更年幼時,腦細胞裡頭就被刻上中國兩字。 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首腦是光緒,打手是李鴻章;2015年,台灣又被割讓了一次,割給中國,首腦是馬英九,打手是王曉波及其反台保中黨羽。 這些人不知道,台灣中學生的心靈,歷經幾代努力,早已在玉山之下,太平洋濱,與黑熊、麋鹿、雲豹一起成長,一暝大一寸,如今昂然挺立東亞,遙望四極,胸懷宇宙,已是獨立自主的個體。 但這些人還要再一次,將年輕人拉進帝國泥淖,狠狠將他們的頭顱硬生生轉過來,對著他們大聲斥喝:看!你的祖國在那裡!趕快回家,不要再受人利用! 回家?回到祖國?這裡就是我家,這片土地就是我的祖國! 1895年歲次乙未,下關條約簽訂,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今年2015年,歲次又逢乙未,台灣又被割讓給中國。這是高中同學不能容忍的事情,也是反黑箱課綱興起的精神源頭。 新版歷史教科書,千方百計,不管花費多少代價,即使鬧出了人命,就是要將「日本殖民台灣」,將殖民兩字,植入台灣中學生腦袋。 這些人不知道,不能自己寫教科書的地方就是殖民地,用黑箱課綱寫出來的教科書,不是台灣人自己寫的教科書,當然不能在台灣的教室裡教授,否則就是殖民教育。這是每日在教室裡讀書的高中生,最能深刻體會的事情。 1895年,下關條約將台灣「永遠割讓給日本」,什麼叫永遠?2015年是世界末日嗎?高中歷史教科書為什麼可以「光復」台灣? 乙未割台,掀起怎樣的保台抗爭?乙未再割台,台灣先賢先烈的子孫,當然不會坐視不管! (圖片來源:http://yilan1796.blogspot.tw/2015/05/blog-post_42.html)
沈政男 2015-08-01
吳思華,不要再當馬英九的打手了!

吳思華,不要再當馬英九的打手了!

反黑箱課綱運動領袖之一的林冠華同學在昨天,他二十歲生日的早上自殺過世,消息傳出以後,參與運動的同學們群情激憤,紛紛聚集到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撤回黑箱課綱,並下台負責。抗議群眾一度衝向立法院,至今仍有數百人守在教育部,要等吳思華前來面對。 教育部外寫著「洗腦殺人」的標語。郭凌峰/拍攝 昨天林同學過世以後,教育部官員前往探視,出來第一句話講什麼?竟然是借用家屬的話,說林同學素有憂鬱疾患,他的自殺與反黑箱課綱無關。是這樣嗎?林同學參與反黑箱課綱兩個月,期間表現出來的體力、腦力、專注度與決斷力,像是受到情緒障礙綁縛的人嗎? 林同學為什麼在二十歲當天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動作只是被情緒困擾逼到懸崖的結果,還是希望告訴外界什麼? 吳思華,還有背後的馬英九,似乎至今不能了解林同學想要表達什麼,也無法同理其他義憤填膺的反黑箱課綱同學們,為什麼兩個月來,一波接一波,一直升高抗爭能量。 一直到昨天,吳思華依然堅持「課綱調整如期上路」,馬英九也跳針地說「所有政策必須符合憲法規定」。完全無法同理抗議學生,還在輕忽他們的抗議能量。反黑箱課綱運動進行兩個月來,教育部的處理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荒腔走板,枉為人師。 教育部為什麼要推動課綱調整?十七項調整裡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把國民黨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兩個月過去,台灣還沒「光復」,先犧牲了一位台灣同學的生命。荒腔走板。 教育部長是老師中的老師,全國所有學生廣義來講都是教育部長的學生,但兩個月來吳思華的處理方式,像是老師對待學生該有的做法嗎?枉為人師。 不管林冠華同學原本有沒有情緒困擾,兩個月來參與反黑箱課綱運動,所遭受的執政當局的對待,讓他由困惑產生憤怒,激起衝進教育部的膽量,成了第一個被綁在地上的學生,當場憤怒變成羞辱,甚至被與毒販關在一起二十二小時,讓他感到難過,後來傳出教育部長將要提出告訴,還派校長到家裡警告,「你知道這會留案底嗎?」難過之中又生焦慮,種種擔心油然而生,最終陷入失望與放棄。這些情緒轉折,都在他的臉書與媒體上的表達裡清楚可見。 學生呼籲立法院立即召開臨時會,廢除新課綱。郭凌峰/拍攝 在教育部兩個月來的處理,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對高中同學提起告訴,這個舉動,代表吳思華失去溝通耐心,想用霹靂手段,一舉壓制與嚇阻同學的抗議聲音。 這手段有用嗎?有必要嗎?溝通的要素是傾聽、同理、肯定、表達說明與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同理,但吳思華有做到嗎? 吳思華無法理解,為什麼高中生要闖進我的辦公室?他的反應是通通抓起來,告到你們不敢。 「這是我的國家,我要做土地的主人,為什麼我不能來?」這是純潔真摯,對國家社會充滿改革熱情的學生,經常懷抱的心情。可惜教育部長無法理解,才會在一開始,到了台中一中與同學座談溝通,還沒達成任務就落荒而逃。也才會指責同學不懂、被利用。也才會對同學提出告訴。 同學是江洋大盜嗎?闖教育部有何利益可圖?為什麼要怕同學,為什麼要告同學? 其實這些動作,如果沒有馬英九的授意或允准,吳思華也不敢輕舉妄動,難怪柯文哲要說吳思華只是打手。吳思華,事到如今,你還要當打手,被馬英九踩住腳盤,當他的傳聲筒嗎? 馬英九到現在還是想要強推課綱調整。黑箱課綱在2012年制定,當時馬英九剛當選,意氣風發,但2014年爆發了太陽花學社運以後,年輕人的台灣意識抬頭,已經不適合推動課綱調整,但馬英九還是要強推。 昨天林同學過世的消息傳出,兩位正在環島苦行,抗議黑箱課綱的同學一聽到,馬上落下淚來。同學們為什麼要環島苦行?為什麼飆淚?背後代表怎樣浪潮洶湧的抗議情緒? 馬英九,〈島嶼天光〉的歌聲已經響起,回頭是岸,不要再執迷不悟!
沈政男 2015-07-31
十九萬年來第一銬

十九萬年來第一銬

當十七歲台灣囝仔,在幽暗的教育部辦公室,稚嫩雙腕被鋼鐵戒具,統治者的血掌狠狠扣住,手臂被強押拗彎到後背,身軀被壓制到匍匐在地,宛如一隻被踩踏在鞋下的幼蜥,而痛得大聲呼喊,這時,吳思華與馬英九及其統治黨羽,猶在他們寄生的美麗島上,睡在藍色太平洋之中,做著黃土高原的中國夢。 然而名叫福爾摩沙的巨鯨聽到了,她微微翻動肚腹,用柔軟如水床的胸膛輕撫哀號的孩子們:你們很勇敢,你們的受苦是值得的,從這一刻開始,台灣人有了名字,看清了自己,你們的身軀雖然匍匐在地,但台灣人的精神與靈魂站起來了,挺立在太平洋濱,人類歷史的舞台之上。 十九萬年來,自台灣人的祖先從非洲出走,來到太平洋濱的這座美麗島,歷經了這麼多考驗試煉折磨與煎熬,就是為了這驚天一銬!不是六死三留一回頭,早在還沒有台灣海峽的十九萬年前,台灣島已經有澎湖原人踩踏大地,與古象古牛一起過著安詳平和的日子。 十七歲的心靈,能夠醒覺,啟蒙,看見祖先,認同土地,並且勇敢地從教室裡頭走出,走上街頭,走到統治集團的控制中樞,排除阻攔走進裡頭,對他們高喊「教育不是你們的統治工具!」這是台灣十九萬年歷史上,最感人的一幕之一。 黑箱課綱就是他們的統治工具。不要相信「台灣史可以上溯至三國隋朝」這樣的說法,台灣在十九萬年前就有直立人行走的足跡。同理,所有中學歷史課本裡,關於台灣與中國關係的說法,除非經過嚴格批判檢驗,都不要相信。 一部台灣史,就是一部台灣人的自我追尋史,高中同學反黑箱課綱的歷史意義,必須從這個角度來看待。當十七歲的孩子都能從教室的椅子上站起來,告訴教育部長「教科書不能這樣編!」這是一個民族的集體心靈在海洋的映照之下,完整清徹看見自己容貌的明證。 直升機帶我們鳥瞰台灣的山川河嶽,高中同學的反課綱壯舉帶我們看見自己的靈魂。 台灣歷史上,還有哪一個統治團體,曾經用手銬來對付十七歲的台灣囝仔?連十九萬年前的澎湖原人,都不會做這麼野蠻粗魯的舉動。不敢面對自己的人,還在東張西望尋找自己的人,只能用手銬強押勇敢站起直立的靈魂,要他們跟自己一樣,繼續匍匐在地,過著厚臉皮寄生島嶼的日子。 用黑箱課綱編纂出來的教科書,絕對不會在台灣中學課堂上出現了。今年開學,會有更多勇敢的同學從椅子上站起來,站到桌上握拳吶喊:教育不是你們的統治工具! (圖片來源:http://www.storm.mg/article/58487) 
沈政男 2015-07-25
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

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

今天7月15日是台灣解嚴二十八周年的日子。台獨兩字,今天很多人掛在嘴邊、打在螢幕上,但在二十八年前,1987年的今天以前,這兩個字是不能講,也不能寫的。 除非你有被關的打算。二十八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台灣青年老早抱持這樣的打算,於是幾個禮拜以來,一個人舉著自製標語,全台靜坐遊行。海報上用樸拙的字體寫著:「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 1987年7月15日以前,台灣處於軍事戒嚴統治,人民沒有集會結社的自由,更沒有表達政治異見的權利,但這位年輕人,在從事了幾年的黨外雜誌記者工作以後,對這些基本權利長期被剝奪感到厭煩,於是從1986年開始投入組黨的倡導運動。1986年9月28日,民進黨在颱風夜成立了,他又投入爭取言論自由的抗爭。1987年6月,準備解嚴的國民黨政府,為德不卒,竟然打算制定〈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該法第二條這麼寫著:「人民集會、結社,不得違背憲法或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不准你主張台灣獨立。眼看此法即將在立法院通過,這位年輕人於是與民進黨的洪奇昌與謝長廷在6月10日發起遊行抗議,相關活動延續到6月12日,釀成立法院前的流血衝突事件,結果三位發起人被法辦起訴,是為六一二事件。 這位年輕人叫江蓋世,當時他沒有公職,也不是民進黨內的要角,但他膽敢站出來,一人挑戰當權者。他那時經常穿著寫有「甘地精神」的背心,一個人坐在人群裡、鎮暴警察前,或者空曠的路口,表達他的主張: 「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 六一二事件被起訴後,他沒有退縮,甚至積極展開「贖罪之旅」,一個人巡迴全台,在各地鬧區靜坐。1987年7月15日還是16日,當時剛重考完大學聯考的我,當天下午就在台中市三民路民權路口,台中市議會前的人行道轉角,看到江蓋世穿著「甘地精神」的綠色背心,一個人孤單地坐在地上抗議。 我在就讀台中一中高二時,政治意識已經啟蒙,就等著忙完升學之事,便要參與社會運動。那時雖然課業很忙,我利用所有閒暇自修大學政經社教科書,逐漸累積剖析台灣社會的知識與能力。我記得重考完第二天,7月3日,我就騎著單車到精武路上的台中圖書館,躲在七樓的外文書庫研讀經濟學原文教科書。 於是十幾天後,當我在街頭看到江蓋世,內心無比激動,很敬佩他的勇氣與毅力。我趕緊騎著單車到中正路上的中央書局,在書架上找到了《甘地傳》,小開本掌中書,付了錢以後回到江蓋世靜坐的地方,拿給他簽名。 他一看到我,馬上露出招牌的酒窩笑容,很高興地幫我簽了名,也握了我的手,我陪他在地上坐了一會兒才離開。 解嚴後的當天還是第二天,民進黨馬上在台中街頭舉辦了一場遊行,訴求是什麼我已忘記,但我清楚記得,我迫不及待地騎著單車前去參與。遊行路線大約是沿著市區的民權路、自由路、中正路繞行,眾人舉著旗幟,邊走邊吶喊口號,享受堂堂正正走在自己的土地上,喊出自己的訴求,那難以言喻的自由的滋味。 江蓋世的訴求「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在1987年底成為民進黨的「言論自由決議文」內涵。當然,主張台獨的言論自由,到了1991年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以後,才真正降臨台灣土地。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最高潮是台大醫學院門口的徹夜靜坐,那晚,念大五的我就坐在召集人李鎮源教授的附近。 二十八年過去了,台灣幾乎已經完全解嚴,形式上的思想言論枷鎖已經破除,但精神上的桎梏還留存在某些人的腳踝上。成長在戒嚴時代的人,除非具備自我反洗腦的能力,否則心底永遠存在著一道鐵柵欄,關著一顆只敢斜眼偷覷的心。 那本《甘地傳》有三冊,但我只買了上冊,因為只是用來給江蓋世簽名。那出版社當年發行了一系列西洋名著譯本,我買了好幾本,比如《大亨小傳》與《富蘭克林自傳》等。《甘地傳》的譯者今天一看,原來是許章真,他是當年很有名的英文學習書籍作者,編了好多考托福秘訣之類的參考書,也據說是台灣第一位托福滿分考生。許章真沒幾年後在澎湖空難中過世。 江蓋世後來參加台北市議員選舉沒有當選,公職之路不順遂,在反對運動與民進黨內也未持續扮演要角。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但他對台灣的關心應該還是存在的。
沈政男 2015-07-16
十年磨第二支劍

十年磨第二支劍

十年磨一劍,一舉成名天下知,問題是一段時間以後,如果這支劍銹了、鈍了,甚至斷了呢?這是生涯發展經常遇到的狀況。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專業表現感到灰心,或者別人對自己的工作成績表達不滿,就代表這支劍已經不夠用,江湖路越來越難走了。 怎麼辦?如果不願等著被砍頭,或者提早洗手退隱,就要努力磨第二支劍!十年磨一劍已是生涯發展的基本要求,在競爭激烈、快速變遷的當代職場,最好要有十年磨第二支劍的能耐。 曹錦輝今天重登美國職棒大聯盟投手丘,拿下了2005年以來,十年後的大聯盟首勝,就是十年磨第二支劍的典範。曹錦輝在高中時代飆出152公里快速球,獲美國球探青睞,2000年十九歲時加盟美國職棒,2003年登上大聯盟投手丘,是為台灣投手第一人。 然而曹錦輝不久便為手傷所苦,投球表現起伏不定,此後幾年在大聯盟與小聯盟之間浮沉,最終在2008年結束美國職棒生涯,回到台灣打中華職棒。 這時曹錦輝幾歲?二十七歲。照理講投手生涯正要邁向成熟階段,但他選擇退出追夢國度,窩回老家。注意喔,今天談論曹錦輝再起的文章,鮮少有人討論,為什麼他在2008年要回到台灣,其實這正是曹錦輝生涯發展的轉捩點。 拿王建民來對照就清楚。王建民比曹錦輝大一歲,這幾年雖然跌宕未起,他沒有窩回老家,而是繼續留在美國球場,只要有一絲絲回到大聯盟的機會,就緊抓不放,繼續奮鬥。王建民甚至願意到獨立聯盟打球,把姿態蹲低等待躍起,沒多久也在今天傳出了拿到水手隊小聯盟合約的消息。 再拿陳金鋒來對照。陳金鋒在2005年回台打球,當時他才二十八歲,如果繼續留在美國,誰說沒有再起的機會?但他說是為了家庭因素,選擇告別棒球聖殿,也永遠棄絕了回到大聯盟的夢想。 由此來看,曹錦輝走的是兩人的中間地帶。他回到台灣以後先打中華職棒,後來因為放水疑雲,2010年沒了頭路,無球可打,於是有一陣子在花蓮開麵館,另覓生計。開麵店那段期間,曹錦輝有沒有繼續練球不得而知,但賣麵與打球相差千里,等於是生涯轉了大彎。如果曹錦輝當年像王建民一樣留在美國繼續尋求機會,或許也不會惹上後來的放水疑雲,甚至可以更早返回大聯盟。 曹錦輝在2014年結束麵店生意以後,重燃了打球的希望。他準備好自己以後,先向澳洲職棒投石問路,但遭到中華職棒聯盟追殺,合約遂被沒收。曹錦輝沒有灰心,繼續向美國道奇隊應徵,經過道奇隊的調查以後,不在意他在中華職棒聯盟引發的放水疑雲,而獲得重返美國職棒的機會。 曹錦輝今年三十三歲了,歷經了這麼一大段生涯波折,還能夠不放棄棒球夢,依然像當年那個十九歲小伙子一樣奔向職棒聖殿,拿下大聯盟勝投,他的勇氣與毅力已經寫下傳奇。 中華職棒聯盟不必對曹錦輝的再起冷言冷語、不是滋味,而是要問問自己為職棒選手做得夠不夠多。為什麼曹錦輝在美國打球沒事,回台灣就變了樣? 講到曹錦輝,就不能不想到郭泓志。郭泓志與曹錦輝是兄弟檔,兩人同年,並稱當年台灣甲子園的左右巨投,但曹錦輝今天回到大聯盟了,而郭泓志呢?已經在中華職棒結廬定居下來,過著連自己都呵欠連連的球場生活。 曾經滄海難為水,打過大聯盟的人,怎麼會對中華職棒有興趣呢?應該像王建民一樣,只要還年輕,健康還可以,當然要繼續留在美國打拼。可惜的是,郭泓志自從專屬的運動輔導師過世以後,一蹶不振,失掉了再戰大聯盟的鬥志。 曹錦輝寫下傳奇了,王建民呢?十年磨第二支劍,王建民的鬥志越磨越昂揚,當許多台灣球迷看到他屢起又屢敗的消息,都不禁悄聲歎息說一句「不如歸來吧」,他依然不放棄。因為王建民知道,他曾是連兩季十九勝的賽揚獎候選人,為了再品嘗美妙的大聯盟勝投滋味,他願意繼續打拼下去。 (圖片來源:自由電子報)
沈政男 2015-07-12
恐怖時代的沉靜之眼

恐怖時代的沉靜之眼

齊瓦哥醫生與拉拉歷經戰禍與情變,終於在荒原雪地的木屋裡重逢,成為茫茫銀色世界裡相互依偎的一雙天涯愛侶。然而王子與公主卻不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為此時此地是二十世紀初被革命與內戰襲奪了一切平凡幸福的俄羅斯。 夜深了,拉拉已就寢,齊瓦哥想起往事,不禁想要寫詩,於是伏案提筆,寫下獻給摯愛的頌歌。就在他文思泉湧,振筆疾書之時,外頭突然傳來淒厲的狼嚎,由遠而近,從少變多,越來越大聲,讓人毛骨悚然。 拉拉嚇得無法入睡,起身尋找齊瓦哥,他安撫她,但她依舊不安,眼神惶恐。 「喔,天啊,要活在這樣一個恐怖時代!」拉拉忍不住吶喊。 電影舞台是寬闊寂寥的俄羅斯大地,背景是動亂紛擾的俄羅斯革命,大時代的巨輪輾過小人物的背脊,留下血淚斑斑的車痕,整部片觀賞起來宛如乘坐火車穿越昏暗的西伯利亞雪地,凝重陰沉,分不清是黎明還是黃昏。 還好在長達三小時的片子裡,始終有一雙沉靜、深邃,永遠思索著什麼的眼睛,在恐怖年代散發柔軟溫暖與希望的光芒。這雙眼睛來自飾演齊瓦哥醫生的奧瑪雪瑞夫(Omar Sharif)。 奧瑪雪瑞夫過世了,死時八十三歲。《齊瓦哥醫生》是他的代表作,在1965年上映,到今年剛好滿五十年。 奧瑪雪瑞夫除了《齊瓦哥醫生》,就剩一部《阿拉伯的勞倫斯》算是佳作,他在裡頭飾演首領阿里,表現亮眼,從此成為好萊塢偶像。奧瑪雪瑞夫是埃及出身的阿拉伯人,參與《阿拉伯的勞倫斯》演出可以理解,至於為什麼導演大衛連恩要找他繼續來演《齊瓦哥醫生》,就有些意思了。 奧瑪雪瑞夫那雙深邃的眼睛雖然迷人,但太有中東人的煙燻味,差俄羅斯人太多。奧瑪雪瑞夫的演技也只能算稱職,還不到以巨星風範掌控全片的程度,這是《齊瓦哥醫生》雖然入圍了多項奧斯卡,他卻沒被提名男主角的原因。或許大衛連恩也被那雙煙燻眼睛迷倒了吧。 《齊瓦哥醫生》是影史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奧瑪雪瑞夫也因為這部片在許多影迷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莫里斯賈爾的配樂功不可沒,那時而壯闊厚重時而曲折幽微,充滿民族風味的音符,輕易將人帶進白雪皚皚的俄羅斯國境。 齊瓦哥,寫詩的醫生。 (圖片來源:電影《齊瓦哥醫生》)      
沈政男 2015-07-12
關鍵在不滿八個月

關鍵在不滿八個月

針對學歷問題,洪秀柱在臉書說:「美國密蘇里州立東北大學是經教育部依據『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證辦法』所採認的國外學校。」然而該辦法第三條講得很清楚,所謂「採認」是指:「受理學校就申請人所檢附之國外學歷文件所為與國內同級同類學校相當學歷之認定。」 該辦法第四條又說:「國外學歷符合下列規定始得採認:一、畢業學校已列入參考名冊;二、修業期限、課程,應與國內同級同類學校規定相當。」以洪秀柱就讀的美國東北大學來說,確實列在教育部的參考名冊,但她念的碩士學位,修業期限與國內同類學校相當嗎? 該辦法第六條對於修業期限規定:「持碩士學位者,累計修業時間至少須滿八個月。」但洪秀柱的東北大學同學張思敏昨天出面坦承「該碩士學位只讀五個月」,這樣有符合「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證辦法」的採認規定嗎? 選罷法規定,「選舉公報登載學歷為大學以上,以經教育機關認可之學校取得學位者為限」,沒有把學校與學位分開,只要一所學校被認可,該校所有學位等於都可登載,這是立法疏漏。美國東北大學這所學校確實被列在教育部參考名冊中,但修業未達八個月的暑修學分班碩士學位,並不被「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證辦法」採認,洪秀柱不要混淆了。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沈政男 2015-06-25
1986年的訓導主任

1986年的訓導主任

  洪秀柱在國民黨中常會發表競選二○一六年總統的政見,如果不看網路上的轉播日期,還以為是一九八六年的政見發表會。 她說,「我們的民主價值變成了與大陸對抗的工具,不再是爭取十三億民心的憑藉」,這跟三十年前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政策有何差異? 她又說,「民進黨的台獨雖然遮遮掩掩,但他們分離主義的走向是一致的」,這跟當年高中軍訓課本上,把黨外人士打成「分裂中國的三合一敵人」的說法,哪裡不同? 洪秀柱暗批近年台灣的社運學運,她說「政黨與政治中媚俗與民粹的情形,經常造成是非不分、價值混亂」,她若當選,「絕不讓社會道德淪喪、民粹亡國」,這跟戒嚴時代國民黨禁絕公民運動的心態有何不同? 她也痛批民進黨,「以各種民粹手段推動所謂的非核家園」,完全漠視了台灣反核浪潮的興起,是福島核災爆發以後的民意轉向,不像三十年前在國民黨主政下只有擁核的聲音。 洪秀柱是不是以為自己還是三十年前的那位洪訓導主任?她與當年的國民黨唯一差別在於,那時把中共視為敵人,拒絕兩岸往來,但如今她主張簽訂「兩岸和平協定」,要把台灣與中國送作堆!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沈政男 2015-06-11
兩手一攤 只會開槍

兩手一攤 只會開槍

◎ 沈政男 台北市女童割喉案龔嫌行凶後說什麼?「被耳邊的批評聲音逼到十分痛苦,想自殺卻又不敢,才藉由殺人被判死刑來達成目的。」北捷案凶手鄭捷被捕後說什麼?「從小想死,但沒有勇氣,多殺幾個人便可被判死刑。」 龔嫌犯案後自行報警,鄭捷行凶後在月台遊蕩等著被捕,這都是隨機殺人常見的情節。兩人沒有前科,甚至在同事與同學眼中也非凶殘之輩,為什麼犯下滔天大罪?因為隨機殺人者通常都不想活了,本質上是一種殺人後自殺的行為。 日本法務省研究了日本近年來的五十二件隨機殺人案,列出常見的五種動機:對自身境遇不滿而遷怒社會、對特定人士不滿但無法報復而找代罪羔羊、藉由死刑來自殺(至少四件)、藉由被關來逃避現狀,以及殺人快感成癮等。 也就是說,隨機殺人者可能為了被判死刑才殺人,因此死刑存在可能助長隨機殺人。馬政府不研究隨機殺人案,找出犯案特性與預防之道,就只會抓六名死囚來槍斃,激化廢死與反廢死的對立,讓台灣社會更沒有理性討論死刑存廢的空間。 (作者為醫師) ◎ 許哲綸 每當重大刑案發生,討論度最熱烈的議題,永遠是死刑的存廢;而不是社會的制度、福利機制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簡單一個問題:假設今天沒有死刑,你會去殺人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便代表:死刑廢除與否,絕對不是造成刑案最主要的原因。既然如此,整個社會極其熱烈地討論著死刑,遠勝於造成整個刑案動機、環境以及背景的檢討,不是本末倒置嗎? 死刑存廢與否,不應該是一個社會面對重大刑案的討論。什麼樣的環境造成犯人失去人性、社福機制與國家政策該如何著手改善,才是正確且有效的檢討及預防。 面對刑案,我們所期待的不應該是一個只會開槍的政府,而是一個有能力讓弱勢族群免於犯罪的政府。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生)
沈政男 2015-06-07
洪秀柱少在那邊囉嗦!

洪秀柱少在那邊囉嗦!

台中市長林佳龍打算將台中公園裡,躺在地上的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神社鳥居重新豎立起來,竟遭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痛罵「文化認同錯亂」。 洪秀柱到底有沒有去過台中公園?知不知道台中公園是台中人與台灣人的歷史命運縮影?從鳥居往公園深處走去,會經過兩列低矮石柱,上頭鏤刻大正某年、某某日人捐獻字眼,但石板路盡頭站立的卻是中國孔子的雕像。 為什麼會這麼不倫不類?因為孔子雕像的前身是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二戰後被國民黨拆除,硬生生安插自己的文化認同符碼。離鳥居不遠,有一座中國風的更樓,乃當時台中仕紳吳鸞旂公館的一部分,何以遷來公園?因為公館在二戰後賣給當時的台中市政府蓋孔廟而遭拆除。 更樓再過去不遠的土丘上,有一座中國風望月亭,是清朝劉銘傳在台中建省城留下的遺跡,也被搬到台中公園保存,一九一一年中國的梁啟超曾到訪。再往大門過去的兒童園區,原本有日人後藤新平的雕像,二戰後被國民黨改立自己的政治認同符碼孫中山。 台中公園裡還有日本時代留下的廣播擴音器「放送頭」,二二八那年,當國民黨軍隊屠殺台灣人民時,勇敢的台中人組織二七部隊,佔領廣播電台,就透過放送頭號召市民起來抗暴! 台中公園內的種種古蹟,都是台灣人的民族記憶、台中人的文化內涵,包括被國民黨推倒的鳥居。台灣人與台中人的文化認同跟你洪秀柱不一樣,少在那邊囉嗦!(作者為台中市民,醫師)
沈政男 2015-04-21
不願今生做殖民

不願今生做殖民

2015/04/17 23:14◎沈政男 今天是《馬關條約》簽訂一百二十周年的日子。一百二十年的特別意義在於等於兩甲子,歲次又繞回乙未。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甲午年的7月25日,隔年1895年是乙未年,4月17日中國代表李鴻章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下關的春帆樓簽下終止這場第一次中日戰爭的條約。第二次中日戰爭則是中國人所稱的八年抗戰。 中國清朝為何戰敗?很簡單,你看《馬關條約》最後載明的簽約日期,日本用的是明治28年4月17日,而中國曆法那天是光緒21年3月23日,顯然日本在那時已經西化,而中國還在抱殘守缺,聽不見時代變革的鼓聲。甲午戰爭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成功以後,興起擴張的企圖,決定取道朝鮮,進軍中國,而在朝鮮東搞西弄的結果,終於如願引爆甲午大海戰,日本聯合艦隊與運兵來朝鮮馳援的中國北洋艦隊在1894年7月25日打了起來。 然而甲午戰爭時,中國其實也已展開西化運動。電影《甲午大海戰》裡,留著辮子的中國小留學生,搭船告別故鄉,到英國就讀海軍軍校前夕,唸著告別詩句那一幕,總是讓人熱淚盈眶: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捨此無可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馬關條約》的簽訂,宣告中國的西化運動至此徹底失敗,消息傳回中國北京,當時正在準備科舉考試的康有為聯合了一千多名舉人,一起上書給光緒皇帝,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事件。 康有為在給光緒的萬言書裡怎麼寫?「竊以為棄臺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國之事大;社稷安危,在此一舉。」一舉指的就是變法圖強。 有沒有看到「棄臺民之事小」幾個字?這就是中國人的集體思維了,台灣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孤懸海外的彈丸之地,台灣人的生死福禍從來不是中國的大事。 在與康有為一起上書的舉人裡,青出於藍的當然就是梁啟超。梁啟超後來成了中國西化運動的最重要人物,一直到孫文革命成功為止。 梁啟超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逃亡日本,此後絕大部分時間都居留海外,一直到民國成立。梁啟超雖然人在日本,但他用那支無人能及的健筆,繼續影響中國輿論與民心。 1911年2月,梁啟超應台灣文化領袖林獻堂的邀請來台訪問,他從橫濱坐輪船出發,第二天途經下關港,在那裡待了一夜,似乎也參觀了春帆樓。梁啟超在那天寫了一首詩〈馬關夜泊〉: 「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 梁啟超因為《馬關條約》、乙未割台,興起了改革中國之志,而為了實現這樣的夢想,他流亡海外,要到台灣只能從日本出發,難免感慨不已。 然而梁啟超也「奮然無悔」吧!另一位奮然無悔的人是孫文,他在1894年嘗試上書給李鴻章,但人家愛理不理,沒多久甲午戰爭爆發,清軍節節敗退的消息傳來,孫文對清廷徹底失望,於是在當年底到夏威夷創立了興中會,走上革命之路。孫文也來過台灣,但沒聽說他對《馬關條約》、乙未割台有過什麼感慨,或許對他來說也是「棄臺民之事小」。 我從高中就崇拜梁啟超,經常捧讀《飲冰室文集》,2005年我坐船到日本九州旅遊時,也曾停泊在下關港,也去看了春帆樓。台灣人一般坐飛機到九州,但我是從韓國釜山港坐關釜渡輪一個晚上過去,終點站就是下關港,玩了韓國再到日本。四月天,九州櫻花盛開,但我興趣不大,幾天行程裡最想去的還是春帆樓,憑弔史蹟。 那次搭關釜渡輪印象很深刻,一上船沒多久,就有一群韓國中年男女圍在船艙裡吃晚飯,我好奇一看,哇,就是吃些壽司一樣,但顯然沒有包什麼料的紫菜飯條,然後眾人一起配著放在中央的泡菜,吃得很簡單。我很容易暈車,非常害怕坐船,但為了旅遊只好忍著,一上船就躺平,結果那次倒沒暈船,只是行到海中央時,風浪大到船體左翻右倒,連站都站不穩,有些恐怖。 春帆樓原本是一座旅館,伊藤博文常去,後來毀掉,現在的春帆樓是後來增建的。一般都是先到北九州的門司港,再坐渡輪過去。基本上附近沒有其他景點,因此台灣人到九州旅遊大都不會過去。 不大但雅緻的日式水泥建築,裡頭陳列著當年簽約時的會議桌椅,牆壁掛著條約複製本。走在裡頭,看著空掉的桌椅,難免遙想,哪個位置是李鴻章,哪個又是伊藤博文。李鴻章在簽《馬關條約》前,待在日本的時候,被日本人槍擊受傷,子彈卡在臉裡,雲深不知處,一直到隔年到德國訪問,照射剛發明的X光才發現所在位置。很巧的,伊藤博文十幾年後在哈爾濱也遇刺,但他比較倒楣,死在韓國民族英雄安重根的槍下。 初春的午後,寂寥的樓房裡,歷史的場景無聲地在眼前上演,好像條約上的墨汁還沒乾掉,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剛走出門口。 1895年5月29日,日軍從台灣北端的澳底登陸,開啟了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代。台灣被割讓以後,台灣人認清了現實,組織台灣民主國要與日本人拼個輸贏。台灣民主國裡有一位要員許南英,在日本人攻佔全台後,逃到中國,從此無法回台。許南英就是知名文學家許地山的父親。 許南英去國懷鄉十幾年,寫下《臺感》一詩,末尾兩句是: 「他生或者來觀化,不願今生作殖民。」意思是下輩子或許能投胎到文明開化的地方,不願今生生活在殖民統治的國度。 一百二十年過去了,緬懷《馬關條約》簽訂的史事,台灣人已經不再感慨、不再怨嘆,台灣人不只今生不願做殖民,而且生生世世都要當自己的主人。 台灣人已經在歷史的長河裡找到航向壯闊海洋的偉大航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將持續努力駛向目標,奮然無悔。
沈政男 2015-04-18
獨裁幽靈死而不僵

獨裁幽靈死而不僵

(圖片來源:http://www.rocidea.com/roc-823.aspx) 昨天4月5日是蔣介石死去四十年的日子。1975年4月5日晚上,雷電交加,風強雨驟,第二天早上報紙斗大標題附和說:「民族救星、世界偉人辭世,天人同悲」。 天人同悲個頭啦!前一天4月4日兒童節,念小一的我,甫獲台中市長陳端堂頒贈模範兒童獎狀,高興得很。我在1968年出生,蔣介石死的時候,我快滿七歲,正好懂事有記憶,可說是被獨裁者直接荼毒心靈的最後一代。 今天台灣在1968年以前出生,也就是四十七歲以上的人,都曾被蔣介石直接荼毒心靈,獨裁者用著威嚇與欺瞞的手段,透過宣傳與教育管道,在他們腦海烙下難以抹滅的驚懼之印。 不是嗎?到今天為止,都還有人不同意讓蔣介石銅像遷出校園,都還有人敢講「沒有蔣介石,哪來賴清德」這樣的落屎話,因為這些人的心靈仍被獨裁幽靈盤據,光頭老翁那抹讓人不寒而慄的陰笑,依然像巨大的殘影,籠罩這些人的意識天空。 蔣介石死掉的第二天,我打開家裡的十四吋新力彩色電視,準備看我最愛的卡通。呵!怎麼轉來轉去,台視中視華視,都變成了黑白?是不是電視機壞了?弄了半天才知,原來是國民黨下令,三台電視節目一律以黑白播出一個月。那一個月內,從早到晚電視播映蔣介石的「豐功偉業」,放學後沒有電視可看,無聊透頂。 幾個禮拜後蔣介石出山,那一天,很可怕的,從台北到桃園的馬路旁,幾乎沒有間斷地挨擠著民眾,有人披麻帶孝拿香祭拜,也有人跪地痛苦,輓聯與靈桌更是不絕如縷,極其壯觀,應該破了世界喪事紀錄。 你說那些民眾是動員來的嗎?恐怕絕大部份不是,很多人去看蔣介石的遺體哭得呼天搶地,都是發自真心,由此可見獨裁統治宰制人心之徹底猛烈。 小時候,每年十月三十一日是「蔣公華誕」,都有慶祝活動。1976年,蔣介石生日那天,台中港開港,爸媽還特別帶著我去參觀,那天人山人海,交通打結,塞車到晚上八點才回到家。我記得有一年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台中民權路上舉行花車遊行,我就站在台中市議會的大地球儀附近,舉著小國旗對著那頭駛來的花車歡呼。 蔣介石死後成了「蔣公」,不再是「蔣總統」。要知道在那年代,不要說沒人敢講「蔣介石」三個字,連直呼「蔣中正」都是大逆不道。從那時開始,在學校朝會升旗,只要校長主任講到「蔣公」兩個字,全校幾千名小朋友就像被電到一樣,自動迅速立正站好。在教室裡坐著聽課,如果老師講到「蔣公」兩字,則要馬上挺胸挺背,表示尊敬。 「總統 蔣公說!」如果當時有頑皮同學下課對人隨意呼喊這樣的字眼,恐怕會是最好玩的整人遊戲,比「一二三木頭人」還有趣,只是在那高壓統治的肅殺年代,即使是最頑皮的同學,都隱約知道碰觸政治禁忌的可怕後果,不敢越雷池一步。 「政治不能碰!政府不能批評!」這是蔣介石對台灣人集體心靈所做的最嚴重戕害,一直到今天,還是有不少台灣人仍在與這樣的創傷與陰影搏鬥。你看中學裡那些不合理校規,就是心底有陰影的人制定出來的。 1949年蔣介石帶著人馬從中國大陸撤退來台灣,那樣的失敗對他來說是畢生最大恥辱。基本上他將台灣當成雪恥的工具,這裡的人們怎麼想他並不在意,他念茲在茲的是將台灣打造成聽從命令、人人皆兵的反攻部隊。我記得從小學到高中一年級,作文課,甚至寫日記與周記,只要是論說文,結尾都是「讓我們在政府的領導下反攻大陸,明年在南京慶祝國慶,以告慰先總統 蔣公在天之靈!」 蔣介石「看魚兒逆流而上」的勵志神話這些年被當成笑柄廣為傳播,其實那時國小國語課本另有一課,談到了蔣介石在日本讀軍校時,因為日本教官將中國人比喻為四萬萬寄生蟲,憤而起身回嘴的故事。後者可能是真的,因為這樣的舉動很多人都做得出來。 蔣介石的巨大身影,蒙蔽了兩、三代台灣人的政治意識。政治意識這件事是這樣,如果你沒有被啟蒙,就會像赤道的人一樣,永遠不知道世上有下雪這樣的事。只是政治啟蒙還是牽涉慧根,有人聽了一千次雪的形容,還是認定全世界都那麼熱。 但我聽了一秒鐘,就啟蒙了。1984年,高一下學期,中一中國文老師鄭詠在課堂上,從〈報國與思親〉,蔣經國的文章,聊到了蔣介石。當「蔣介石」三個字從老師口中緩緩吐出,我難易置信;當老師說蔣介石年輕時荒淫無度,我更氣得幾乎當場想要起身反駁:「蔣公是世界偉人、民族救星!」 你還記得你怎麼政治啟蒙嗎?我的方法,是到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查閱大英百科全書,看人家怎麼形容蔣介石。然後明白了一切,從此再也不相信課本所講的任何關於台灣政治與歷史的敘述。然後開始了讀禁書、讀黨外雜誌、聽黨外演講,熱切地進行自我洗滌心靈的工作。 蔣介石死後十二年,1987年,台灣解嚴,形式上宣告去除了獨裁統治,但針對獨裁幽靈所做的驅魔儀式,一直到今天都還在進行。前一陣子全台諸多蔣介石銅像被年輕人大力推倒斷頭,就是一種政治收驚——年輕人為他們的爸媽與阿公阿嬤收驚。難以置信地,1988年我就讀台大時,好多同學就為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戴高帽子,將他從神龕拉下來,無所畏懼,然而這樣的行為一直到今天都還被年輕人視作挑戰政治禁忌的入門動作,都還引來皺眉與冷眼。 獨裁幽靈死而不僵,此為明證。
沈政男 2015-04-08
李光耀與蔣經國

李光耀與蔣經國

(2015-03-27民報社論)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過世後,政治功過被拿來與同年出生的李登輝做比較,然而從李光耀的領導風格,以及他為新加坡所選擇的發展道路來看,其實更適合與蔣經國相提並論。 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後,因為面積狹小、資源貧乏,如何發展經濟、維持生機,便成了總理李光耀的最大挑戰。李光耀上任後,選擇製造業、交通運輸與金融服務業為三大發展方向,透過吸引外資、開拓出口等手段,讓新加坡的經濟成長一飛衝天。同時期在蔣經國統治下的台灣,經濟成長也保持兩位數,與新加坡同列亞洲四小龍。 李光耀與蔣經國死後都受到不少人懷念,而最常被提及的理由,就是兩人造就了經濟奇蹟。新加坡與台灣的經濟發展背後,都有社會穩定、教育提升與人民勤奮等共同因素,而為了這樣的發展條件,李光耀與蔣經國都採取威權統治手段來達成,這也是兩人最受批判之處。 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長期一黨獨大,在野勢力被嚴重打壓,馬共與反對黨人士都曾被驅逐出境,長年無法返鄉。李光耀更箝制媒體,報紙與電視台只能淪為政府的傳聲筒。而為了遏止犯罪,李光耀深信嚴刑峻法的功效,絞刑鞭刑統統出籠。蔣經國則是更恐怖的李光耀,情治背景出身的他,統治手段更粗殘,對政治菁英亂關濫殺,對一般人民綿密監控,理由都是為了維持政治穩定。 新加坡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與歐裔四大種族,李光耀上任以後,獨排眾議,在教育上選擇英語做為第一教學語言,其他母語並重,本來用意是避免獨尊七成人口使用的華語,以促進族群融合,卻意外讓新加坡人更容易與世界接軌。反觀蔣經國,台灣在他統治下,北京話成了唯一的國語,硬生生將台灣人的母語之根從土地拔除。 李光耀雖然在英國念大學,卻相信儒家思想與所謂的亞洲價值,曾在學校推行儒家教育,將君臣父子那一套倫理思想植入人民內心深處。李光耀的思想教育出發點還是為了維持政治穩定,圖新加坡之富強,但蔣經國在台灣推行的大中國教育,卻更有把台灣當成工具,遂行收復中國失土之目的。 李光耀在1990年卸任總理,蔣經國在1988年過世,而同樣歷經幾十年獨裁威權統治的新加坡與台灣,卻在此時分道揚鑣。有錢以後的新加坡人,繼續在李光耀的代理人統治之下,累積財富,有錢還要更有錢,但台灣人在經濟發展之外,更要爭取政治自由。 蔣經國在統治後期轉念,願意認同台灣,並同時在政治上鬆綁,而李光耀始終相信高壓統治,這一點是理解兩人統治風格,以及台灣與新加坡根本差異的關鍵所在。蔣經國的威權統治,本質上乃為了追逐中國夢,當他認清現實,知道統一無望,當然就願意給民主一個機會;而李光耀的鐵腕專制,為的是新加坡的富強,沒有國家認同問題,於是當新加坡持續在經濟上發光發熱,他自然更加相信所謂的亞洲價值,鄙夷歐美式民主。 台灣有不少人至今懷念甚至相信蔣經國那一套高壓統治,這些人通常也會羨慕新加坡的乾淨、廉潔、秩序與效率,對李光耀充滿敬意。然而絕大多數台灣人都已清楚,所謂的新加坡模式、李光耀典範,即便再乾淨、整齊、有效率,都不值得台灣人犧牲民主自由與社會多元發展的代價來獲取。 
沈政男 2015-03-27
中國冊治不了台北

中國冊治不了台北

柯文哲為了漂流木事件,怒責內湖分局長「指鹿為馬」,不爽自己被當成「秦二世」;隔天發現是烏龍一場,又趕緊說自己「氣瘋了」,應該謹記《論語》「不遷怒、不貳過」的教訓。 這已經是柯文哲上任未滿百日以來,不曉得第幾次先震怒後道歉了,但從他這次的自省來看,還是沒有抓到癥結點。何以會「氣瘋了」?難道不是因為你當場想到了「指鹿為馬」的典故?柯文哲讀太多中國那一套宮廷內鬥的故事,把箇中情節投射在台北市府,一想到部屬那麼奸詐,自己又被當成顢頇的領導者,當然會抓狂。 奉勸柯文哲,中國冊不要讀太多,否則頭殼會壞去!柯文哲擬把台北市公車改為里程計費,理由是「符合中國人斤斤計較的精神」,拜託,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人更沒有斤斤計較的習慣,不要時空錯置了。 幾個月來,好多人呼籲柯文哲,必須在人文與社會科學上多加進修,但顯然他的閱讀範圍,就侷限於中國典籍。柯文哲一再怒飆下屬的問題,讀《論語》根本幫不上忙,而是必須培養同理心與信任感,不要再把同仁都當成笨懶壞,動不動就當眾耍狠斥罵了。 (作者為醫師)
沈政男 2015-03-22
大愛2.0

大愛2.0

傳統佛教講不講「愛」這個字眼?有沒有「大愛」這樣的詞語?「大愛」二字,是理解證嚴法師何以創辦、發展與成功經營慈濟功德會的眉角所在。 傳統佛教講出世與超脫,在半空中看著人生苦海,但近代中國有了「人間佛教」興起。「人間佛教」的開創者似乎是太虛法師,他有一位高徒印順法師,將「人間佛教」帶到了台灣,而印順法師最著名的一位弟子,就是證嚴法師。 「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入世兩個字。其實「人間」與「佛教」兩個詞有所矛盾,但時代變革,人們對宗教有了不同的期待,讓佛教不得不跟著求新求變。「人間佛教」的出現,就是為了順應二十世紀初,科學思潮與基督教傳入中國引發的衝擊,而對傳統佛教所做的改頭換面。 什麼是「人間佛教」?印順法師引經據典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 「成佛在人間」,有看到沒?這句話能不能勘破,就看慧根了。當年,跟在印順法師身邊的小小證嚴,聽到了這句話,想必內心起了波瀾,感動到眼眶微微泛紅。 但那是證嚴法師最後一次為蒼生落淚吧,她把眼淚擦一擦,決心發揚恩師的教誨,把「人間佛教」的精神,用具體行動,一步一腳印來落實,於是她創辦了慈濟功德會。當然證嚴法師也受到了天主教修女的影響,人家問一句「你們佛教能為世人做什麼?」讓她心中一凜,更加堅定了入世的理念。 重點來了,證嚴法師不只讓佛教入世,還汲取了基督教與天主教的精粹,為己所用。基督教與天主教的精粹是什麼?不就是「愛」這個字嗎? 入世的極致的就是愛,愛的極致就是大愛。一個佛教徒,能夠體會大愛,就好像一個基督教或天主教徒能夠體會涅槃一樣,這是貫通兩種不同宗教思想的表現。 證嚴法師做到了。慈濟功德會的公益形象深植人心,很多人看了習以為常,開始挑剔當中的守舊成分,殊不知,證嚴法師當初,或者即使在現在也一樣,要帶著佛教徒的身分,踏出這一步,是佛教史上多麼革命性的一步? 2011年,時代雜誌將證嚴法師選為全球百大人物之一,人家說,證嚴法師跟一般佛教徒不一樣,她用入世的手段幫助眾生脫離苦難,「已是當世聖人」。什麼是聖人?是孔孟那種嗎?還是天主教的聖人?德雷莎修女是不是聖人?不要再講證嚴法師不如德蕾莎修女,事實上兩位都是當代偉大的宗教家。 證嚴法師在1960年代創辦慈濟的時候,越南也出現了一位入世僧人一行禪師 ,他甚至參與了社會運動,推動反戰。在越共恐怖統治期間,也有越南僧人自焚,抗議獨裁暴政。當然現在的藏傳佛教還必須靠這傷害自己的手段表達對獨裁暴政的抗議。 由此觀之,證嚴與慈濟所做的,就是比較少佛教徒選擇的入世之路。醫療、環保、救災、照顧貧病老殘,這是目前慈濟的入世手段。會不會將來有一天,慈濟也參與社會運動,像越南的一行禪師一樣?如果依照「人間佛教」的理念,繼續反省推演下去,誰曰不宜?誰又能說不可能? 但慈濟至今所能做,就是目前這樣,遠離政治敏感議題的格局。比如環保,你也可以說,以慈濟對環保的關心,怎麼可以對核四議題噤聲?但慈濟目前的格局就是如此,一個入世但對於敏感社會議題保持距離的宗教性慈善組織。 慈濟原本有前衛的入世佛教精神,但幾十年下來,台灣社會前進得比慈濟還快,人們對慈濟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本不敢表達的聲音也慢慢講了出來,終於在柯文哲這位政治造神運動形塑的新偶像一呼百應之下,展開了針對慈濟的破神運動。 就是破神運動。網路時代來臨,只要電腦一開,選個匿名帳號,什麼話都敢講,什麼人事物都可以批判,誰也不信誰,人人都是新時代的網神,當然可以破神。你看賴神日前出來幫慈濟澄清,馬上就被部分網神攻擊,由此可知,現在稱呼你神,什麼時候要破你的神格,最好皮繃緊一點。 破神與造神是一體兩面,造神是把小優點渲染成大完美,而破神就是把小缺點看做大逆不道。慈濟信眾當然在造神,宗教本來就是造神的地方,但反慈濟者,也在破神。破神的特徵就是把你打成邪魔歪道。 像慈濟這樣又大又老的組織,當然有其不合時宜的問題。慈濟的基本圖像,是慈眉善目,或者穿著制服或者沒有,但總是笑盈盈,低頭鞠躬,感恩感恩掛在嘴邊的師兄師姐,為著他們的志業,向周遭的人殷殷勸說,希望越多人員、越多資源加入救人濟世的行列越好。甚至當他們遇到了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聲浪,採用的方法,竟然也是前往媒體,感恩感恩地請人家高抬貴手。 只是他們忽略了,集體制服,或者一系列的仿靜思堂公益建築,還有那排排站,行禮如儀的虔敬身段,在外人看起來,成了誇耀、階級化、幼兒化,與擴展組織的手法;基於托缽精神募來的小額捐款,在信眾的信任下,自行幫忙做善事,成了財務不透明的象徵;而向媒體高層請託或者說明,在習慣了言論自由的世代看起來,也成了打壓媒體人的證明。 然而如果因為這樣,就說慈濟跟國民黨一樣惡劣,那根本是在幫國民黨開脫罪行。有經歷過國民黨政府查禁書籍雜誌,箝制言論自由的年代嗎?顯然沒有,才會說慈濟那樣的做法是打壓言論自由。同樣的,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經歷過打壓年代,才會對「宇宙大覺者」那麼光火,卻對台北市政府容許校園裡繼續存在另一尊光頭神像,沒有反應。 甚至有人隱射、直指慈濟是「邪教」,而這樣的用語根本就是惡意的語言暴力了。什麼時候基因改造產業成了邪惡產業?投資這樣的產業是邪惡基金?基改食品,對人體無害,很多國家都在吃,至於環保問題,只是有人這麼疑慮,怎麼跟邪惡扯上邊?在「邪惡基金」新聞出現前,有多少人聽過這個詞?然而一跟慈濟沾上邊,馬上砲聲隆隆,跟著起鬨。 慈濟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改革,不是因為證嚴法師被蒙蔽了,也不是因為底下的人多麼邪惡,而是這樣龐大又老舊的宗教與慈善團體,本來就有組織再造的問題。新的時代已經來臨,慈濟那套感恩感恩的師兄師姐模式,已經不夠,必須學習在公民社會裡,怎麼與社群對話與回應,怎麼吸取新思潮,成為反省與進步的動力。 從慈濟對內湖園區的退讓,還有對財務問題的回應,證明了這是一個有反省力的團體,也讓人對證嚴法師的領導能力刮目相看。證嚴法師是一位有著求完美性格,對自己充滿信心,擁有組織管理長才,也深具克里斯馬(領袖魅力)的人物,絕非只是慈濟的精神領袖。 入世的極致就是愛,愛的極致就是大愛。只是大愛的內涵是什麼,還有待證嚴法師與慈濟人詮釋。但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愛是包容,大愛是無所不容,包括世人的破神舉動。證嚴法師大可邀請反慈濟的檯面人物,到靜思堂聊聊,聽聽他們對慈濟的期待,幫助慈濟進行改革與再造,擘畫大愛2.0。大愛2.0其實也是「人間佛教」在此時此地的進一步反省與推演,更是慈濟更深遂更寬廣的入世舉動。 (圖片來源:Youtube大愛台影片)
沈政男 2015-03-21
無言是最響亮的抗辯

無言是最響亮的抗辯

釋昭慧法師為了替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辯護,激動說出「善惡必報、造口業會罹癌」這樣的相罵話,結果不只沒有幫慈濟止謗,反而為反慈濟現象加添柴火,引發網路與媒體上,對慈濟的更多批判。昭慧法師激於義憤,以一擋十擋百,獨自舌戰筆戰反慈濟現象,當戰情熾烈,身陷重圍之時,難免期待慈濟人可以聲援,然而左顧右盼等了幾天,沒有就是沒有,最後也只好悄悄收兵,不再出聲。為什麼慈濟人不幫昭慧法師贊聲?也來闢個臉書、上個政論節目,澄清說明,或者以牙還牙,反嗆一下?這就是證嚴法師的智慧所在。慈濟被罵得這麼慘,連昭慧法師這位「路人甲」,都看不下去了,慈濟人自己不會想要請纓上陣,與檯面名嘴來個護主大戰,殺他個三百回合?沒有就是沒有。即使有人起心動念,也都被證嚴法師阻擋了吧。很多批評慈濟的人,解釋他們眼中的慈濟沉淪態勢,都歸因於「上人被蒙蔽了,是底下的人亂搞」,把證嚴法師看成只是慈濟的精神領袖,全不過問慈濟運作細節。是這樣嗎?證嚴法師是這樣沒有行動力的人嗎?當然不是。你看證嚴法師怎麼將慈濟功德會,從幾個人的助人小團體,擴展成百萬慈善大軍,怎麼順應潮流,幾十年間陸續轉換慈善事業屬性,還有最經典的,那慢條斯理,一字一句,充滿個人特色的講經語氣,在在都說明了證嚴法師不只是宗教大師,更具備管理企圖與領導意志,而且有著明顯的強迫求完美特質。證嚴法師對於這幾年的反慈濟現象,當然知悉,當然心有所感,但還是選擇了不回應的靜默姿態。這麼做到底是有意識的策略選擇,還是出家人慣有的,讓昭慧法師看不下去的,反射式退讓反應,就不得而知的。事實證明,很多時候,無言是最響亮的抗辯。昭慧法師出招以後,反而讓慈濟形象更加受損,因為在這個眾聲喧嘩的年代,很多事情未必越辯越明,而爭辯的姿態,也與出家人的刻板形象不符,等於還沒說話,就已輸了一半。這一波的反慈濟浪潮之所以湧現,雖說肇因於內湖園區開發案,但昭慧法師講得很清楚,「慈濟已經被欺負了很久」,也就是昭慧法師老早看不下去了,只是找了這個點爆發出來。看不下去什麼?大概就是「證嚴法師等同於清海無上師」、「慈濟跟國民黨一樣」,這樣的粗魯化約與負面比擬吧。證嚴法師當然不是完人,慈濟也並非沒有問題,但這樣的比擬,對慈濟人,或者對關心慈濟的人來說,簡直就是語言暴力,狠狠刺進他們的胸膛裡。難怪昭慧法師會氣到再飆一句:「去惹IS看看!」證嚴法師當然不是全知全能,慈濟也面臨了發展瓶頸,但那樣形容證嚴法師與慈濟,等於是把長期支持慈濟的百萬民眾,也看扁了。無言是最響亮的抗辯,這波反慈濟浪潮成效如何,不是看誰的臉書按讚多,也不是網友挺誰倒誰,而是慈濟的慈善捐款,會不會就此減少。慈濟的財務不透明?慈濟到處買地擴增勢力?慈濟搞造神運動,成了一人團體?或者慈濟花大錢蓋堂皇精舍,還以捐贈多寡化分階級,充滿銅臭味?還是慈濟把錢都拿到國外,甚至拿台灣錢去幫中國人?這些論述或許言之有本,或許只是惡意攻訐,無論如何,慈濟還是保持靜默,做他們想做應該做的事。什麼事?一位位師兄師姐,在鄰里間、職場上,一個個詢問,「你要加入慈濟嗎?」然後一月月,過去一百百收取,完了合十說聲:「感恩!」如果一波波的反慈濟現象影響了民眾的捐款意願,慈濟不改變也不行,但如果還是有百萬甚至更多人,持續願意每月一百繳交善款,慈濟當然不會受到什麼嚴重打擊。「台灣人太笨了啦,鬼島就是如此,才會捐獻給那樣的團體!」有人這麼說。是這樣嗎?你把那些捐款給慈濟的人都當成愚夫愚婦?要知道台灣的慈濟現象,不侷限某一社經階層、地域或族群,而是台灣社會的集體現象。為什麼慈濟能夠號召那麼多台灣人來行善?為什麼那麼多台灣人願意匍匐在證嚴法師腳下,虔敬膜拜?這是反慈濟者所不能理解的。慈濟販賣的,三十三萬元一尊的「宇宙大覺者」佛像,被說是仿證嚴容貌雕塑而成,一時之間,「造神」的批判字眼四起。這樣的論點實在奇怪—宗教不造神,難道要造飛機啊?對虔誠的慈濟人來說,證嚴法師就是神佛的化身,或者至少是代理人。大愛電視台裡,那些醫生教授,像幼兒一樣學著手語歌,歌頌慈濟,或者許多人也看過,信徒對證嚴法師虔誠膜拜,淚流滿面,那樣的畫面看在外人眼中,難免不能習慣,但對於身在其中的人來說,卻是誠於中形於外的真摯表現。人人皆可成佛,證嚴法師的一生行誼,其實就是佛陀在今世此地的再版,就是佛陀的化身,不是嗎?有人說德雷莎修女才值得敬佩,其實德雷莎修女與證嚴法師,都在用各自的宗教,與各自的方式,來關愛芸芸眾生。不相信自己身邊就有佛陀的人,乃因他不相信自己配得上這樣的殊榮,表面上看不起別人,骨子裡就是鄙夷自己。台灣不只有當世佛陀,也有少女媽祖,也就是斗六來的慈善女孩沈芯菱。不相信的人,當然只能到古書裡、千里之外尋求,卻也永遠無法得道。證嚴法師為什麼要創辦慈濟功德會?因為曾有三位天主教修女對小小證嚴說,「我們辦醫院、養老院,救助窮人,那麼佛教對社會有何貢獻?」然後證嚴法師立定志向,決定展開濟世救人的志業。試問,這跟佛陀看到古印度貧病老殘同胞受苦,而決定想出一套拯救眾生的修行方法,有何實質差異?差異在這裡:佛陀往內心尋求解答,但證嚴法師卻是入世改變社會。證嚴法師是台灣的典範人物,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不要胡亂比擬了。慈濟的成功,眉角就在於「一人一百元」的捐獻方式。一百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再加上靠著親友之間的情感勸說,還有行善積福報這類的因果教條,造就了慈濟的強大募款能力。而這點子是誰想出來的?不是證嚴法師嗎?慈濟一開始以醫療為慈善志業,跟外國傳教士一樣,因為這是當時台灣社會最需要,也是最適合慈善團體介入的部門。重點來了,醫療做為慈善管道的時代,在健保出現以後,已經結束了,台灣窮人已不必倚靠好心人救助,就能獲得醫療照顧。這樣的問題,不只慈濟,其他宗教醫院都面臨了類似困境。甚至可以這麼說,健保出現以後,宗教醫院需要民眾,恐怕勝過民眾需要宗教醫院。證嚴法師感受到這股時代浪潮,然後怎麼做?三個字,做回收。環保之後,還有心靈環保,證嚴法師把深奧的佛法,轉化成人人皆可了解的生活勵志語言,不管發行書籍,或者在電視上講演,都十分受歡迎。然後是從台灣擴展到國外,組織越來越龐大,捐款越來越多。當慈濟組織越來越大,令人驚奇的是,現代化的管理結構與人事運作,似乎沒有應運而生。這麼多年來,慈濟還是靠著證嚴法師神格一般的領袖魅力,形成緊密的凝聚,以及神秘的運作與管理機制。證嚴法師的感召力太過強大,輻射一般穿透籠罩了所有跟慈濟相關的人事物,這是慈濟始終停留在家長式組織的最大原因。當然,宗教組織幾乎都是家長制,只是發展到像慈濟這樣的規模,師兄師姐數以萬計,難免衍生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運作文化。慈濟既有宗教體質,卻又做著慈善公益,而前者帶來的信仰加持,讓慈濟可以省掉後者必須面對的公眾檢視。只是社會對於慈濟將兩者明確劃分的呼聲越來越大,慈濟能夠繼續遊走兩者之間多久,是一個問號。慈濟靠著證嚴法師維繫龐大組織的統一步調,面對一波波的反慈濟浪潮,只是這樣的狀況不可能無限期持續,慈濟未來能繼續無言多久,也是一個問號。
沈政男 2015-03-07
 用音樂愛台灣

用音樂愛台灣

 用音樂愛台灣(3樂4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沈政男台灣古典音樂作曲家蕭泰然,上周在美國病逝,享壽七十七歲。古典音樂發展之初,以德、法、義為主流,強調音樂是人類共通語言,舉世皆能欣賞。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歐美其他國家的作曲家,一改傳統,取材於民謠與民間故事,譜出帶有民族色彩的音樂,而開創出國民樂派,代表作品包括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與西貝流士的《芬蘭頌》。台灣的古典音樂在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深受國民樂派影響。江文也於一九一○年在三芝出生,長年赴日學習音樂,去國懷鄉的他,以孺慕故土之情寫下《台灣舞曲》,在一九三六年奪得柏林奧運文藝競賽獎項,揚名國際。江文也的作曲成就,讓同在日本留學的郭芝苑頗為景仰,成為他奮發作曲的動力。郭芝苑是第一位創作大型管弦樂曲的台灣音樂家,他也以台灣風土人情為題材,寫下感人的《台灣頌》。除了留日,台灣前輩音樂家也到歐洲深造,其中又以許常惠為代表,他自法返台後,致力於音樂教育,也發起「民歌採集運動」,整理出數千首台灣各族民謠。蕭泰然就是受到許常惠鼓勵,開始學習作曲,並將台灣民謠寫進樂曲,譜出《一九四七序曲》等動人作品。從江文也到蕭泰然等幾位作曲家,建構出台灣的國民樂派,他們不僅藝術成就卓越,更用音樂愛台灣,令人敬佩。---------------------------------------------------------------------這是我為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69篇文章,我總是以新聞為引子,鋪陳人生道理,寫成五百字文章,給小朋友閱讀。勵志兩字意涵,除了個人內心修練,日常人際互動,當然也包括更廣闊的社會參與;有了這些層面,才算是完整的人生。培養一位古典音樂作曲家相當不容易,因為古典音樂創作是相當高難度的心智活動,除了先天的音樂天賦以外,還須歷經漫長與辛苦的樂理訓練,學會掌握那麼多種樂器與曲式,才能具備把音樂靈感化做藝術作品的基本條件。優秀的古典音樂作曲家,等於是國寶,值得國民珍惜。然而台灣的古典音樂欣賞風氣既已有限,人們對本土作曲家又陌生,於是這幾位台灣國民樂派的大師,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其實他們的作品,不乏接近我們熟知的古典音樂家那樣水準的音樂,值得一聽。
沈政男 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