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一帶一路可能拖垮中國夢

一帶一路可能拖垮中國夢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近年來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事實上,中國很早就推動了「走出去」戰略,鼓勵中國的企業前往海外投資,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習近平於2013年把走出去戰略升級為當前的一帶一路戰略,把國內過剩的產能產業對外輸出,也因此剛推出時候的合作的重點項目在於交通建設、基礎設施以及能源設施,並透過勞務合作方式,輸出中國勞動力到相關國家,以減緩國內失業壓力。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帶一路」對多國投資大減或歸零,唯獨對沙烏地阿拉伯持續增加,其中又以能源開發項目為主。圖為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位於阿布蓋格的煉油廠。(法新社檔案照)     一帶一路自從2013年倡議後,根據美國智庫威廉瑪麗學院底下研究和創新實驗室(Aiddata)報告顯示,中國2013年到2017年每年海外支出平均854億美元,而其中的81%是透過貸款發出。且根據該機構研究,中國官方機構的貸款利率平均是4.2%,平均期限是9.4年,寬限期為1.8年,與OECD國家官方貸款利率平均1.1%,平均期限為28年相比,中國的貸款利率與還款期限明顯不利。 近年來,中國面對越來越多國家的反彈,因為民情或債務關係擱置了一帶一路項目,也有更多的國家要求中國債務減免,但債務減免與否讓中國陷入兩難。在世界經濟危機當下對窮國討債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但免除債務將會造成中國國有銀行的損失,且會引起人民的憤怒。如近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宣布,免除非洲17國截至2021年底的23筆無息貸款債務,引發了中國網民的怒火,認為獨厚外國人。 一帶一路還面臨中國經濟成長大不如前的困境。根據IMF統計,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是3.3%,遠低於中國官方期望的5.5%,當前經濟面臨房地產泡沫破裂、防疫限制影響經濟活動以及供應鏈轉移等困難。因此中國一帶一路投資金額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從2016年1700億美金的高峰下降到2021年的1136億美金,大灑幣時代可說已不復返。 一帶一路也無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領導階層不斷教育民眾過往被殖民的歷史,而現在他們正在做同樣的事情,透過債務陷阱在各國廣設中國特區,也就是變相的殖民地。因此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普遍爆發反中的抗議,如巴斯基坦的瓜達爾港、祕魯、吉爾吉斯都曾爆發反中示威,這些都讓中國形象更加惡劣。 習近平上任後提出了「中國夢」,而一帶一路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政策,如今內部陷入了自身經濟發展逐漸衰退與各國無法還債的呆帳,外有歐美國家推出抗衡一帶一路的政策,如G7國家聯合宣布,五年將籌募六千億美元的資金,資助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需求。這對身陷債務風暴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另一種選擇,不利於一帶一路後續的推動。當前的發展已經偏離習近平本來構想,甚至無法償還的海外債務最終恐將由中國自己吸收,最後發現讓中國夢破滅的就是一帶一路。 (作者為智庫研究人員)
楊宗岳 2022-09-12
李凈瑜正面對抗的方式,是共產黨顧忌的

李凈瑜正面對抗的方式,是共產黨顧忌的

5 年前李明哲被抓的時候,有人私下牽線,要李明哲家人安靜,說這樣對李明哲比較好。他太太李凈瑜拒絕沈默,訴諸國際媒體、國際救援組織。 那個時候一堆人說她故意要害死她先生,或說她是不是要趁這個事件出來選,甚至邱毅還影射李凈瑜跟律師關係不單純,那些言論真的臭不可聞,相關人等的人品也是如此。 5 年過去了,李明哲回來了,他說每當國際社會關注他的案子時,他的待遇就會改善,(那個改善,其實是法律本來就應該給予的,但在那裡,好像變成一個恩惠)也就是,國際關注,是有用的,李凈瑜正面對抗的方式,是共產黨顧忌的,最不喜歡碰到的。 然後人家也沒出來選,我不知道為什麼沒發生的事情,那些人可以拿來嘴人家,你自己想當官,以為當官很偉大,才會以為別人都跟你一樣, 你們這些人就是臭不可聞,才會以為別人想的都是利益。 李明哲妻子李淨瑜刺青「李明哲 我以你為榮」。圖片來源:尋找李明哲   原文出自林智群律師(klaw)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林智群 2022-09-11
台北市民你們不會生氣嗎?

台北市民你們不會生氣嗎?

常常聽到有人說(不差我這一票)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 你、我手中的那一張選票都很重要 我們投票下去那一刻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未來 再次拿這幾天炎上的城博會來讓大家做對比 基隆城博會期間 由於展區實在太大,各類活動真的很多,每天又從早上一直到晚上都有節目 同時間我無法分身跑遍基隆幾十個活動 我只敢承接B展區其中一個活動的攝影工作(連整個B展區我都無法承接) 還有偶爾側拍 林右昌UChange 的行程 年底要卸任的林市長在基隆城博會期間 幾乎是每天穿梭在各展區當導覽員 尤其是在這張相片拍攝的A展區 台大城鄉所畢業的林市長只要站在這些模型面前 就馬上滔滔不絕的對在場的民眾解說這幾年基隆的改變還有他對基隆未來的願景 工作人員必須準備好幾隻雷射筆 讓林市長手中的雷射筆沒電時可以隨時替換 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認為林市長應該是要競選連任的候選人吧 一樣是辦城博會 台北城博會被外界批評用二備金閃避議會監督、內容乏善可陳、花基隆兩倍的預算參觀人數不到基隆的1/10 然後我們看到了台北市長在展期最後三天的連假只用了第一天早上帶著候選人去擺拍作秀當導覽員 每張相片後面的含義是騙不過攝影師的眼睛 每個被拍攝者的眼神與心態也無法騙過攝影師的眼睛 一樣是市長導覽的影像呈現 基隆市長身邊站的全是一般的民眾 台北市長身邊站的全是4%黨候選人 一樣是市長導覽的影像呈現 基隆市長要告訴民眾基隆未來可以更好 台北市長想籍此機會公器私用輔選4%黨候選人 一樣是任期屆滿即將卸任的市長 基隆市長努力行銷自己的家鄉 把自己對基隆的願景透過導覽告訴市民基隆還可以再更好 至於台北市長⋯⋯ 大家自己去解讀吧!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我對不起台北市民 我輔選他兩次讓他當兩任台北市長 最後我想問台北市民 身為台灣的首都城市 辦相同的城市博覽會 台北市花比別人高的預算 換來的成效不彰 然後最後這三天連假 你們的台北市長整天不在台北市行銷台北 反而到宜蘭、基隆、新竹、苗栗、台中幫其他縣市的4%候選人輔選 台北市民你們不會生氣嗎?  
潘俊霖 2022-09-11
朱立倫已失去2024年參選總統門票

朱立倫已失去2024年參選總統門票

朱立倫的氣急敗壞,已失去2024年參選總統的門票 1.「德國之聲」6日釋出對朱立倫的專訪,朱不但與記者爭鋒相對、文不對題、回答重複,最後是爆氣走人。相對於蔡英文擔任總統6年,面對這麼多國內外問題,從沒看過她氣急敗壞。「德國之聲」是國際重要媒體,所以朱的拔麥走人,讓他失去了未來參選總統的資格。 2.「德國之聲」問朱立倫為何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要在中國對台軍演時訪中?是否是個錯誤?出訪效果何在?朱回答:在中國的台灣人有100萬,兩岸經貿緊密,所以國民黨要關注他們;他後來還多次提到這100萬人。但完全沒回答為何要派人急著訪中與成果為何,而且現在台灣人在中國還有100萬人?就算這100萬人支持國民黨,在台灣卻得罪了2200萬人。 3.「德國之聲」問朱立倫,你認為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是政府的錯嗎?朱回答:「這是政府應做的工作,但是你可以看到執政黨民進黨,沒有任何管道,也什麼都不做」;「在中國官方面前,我們嚴正抗議,傳達台灣人民反對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聲音」;「(國民黨)幫那裡(中國)的台灣人解決問題」。請問民進黨有關閉兩岸協商的大門?這就像指責烏克蘭為何不與俄羅斯協商一樣的荒謬;夏立言有向那個中國官方抗議對台軍演?證據何在?夏幫了那位台灣人解決問題?朱完全閃躲。 4.朱立倫說「民進黨政府、我們的執政黨,他們的政策是不接觸、不溝通、不對話,這完全把台灣置於危險境地」,還講了好幾次。但是如果接觸、溝通、對話不是彼此對等,或是已有政治前提,則有何意義?這次夏立言赴中是8月5日向陸委會申請,當天中國對台發射了11枚導彈;夏在10日出訪,中國公佈了「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這樣的接觸、溝通、對話完全被中國穿小鞋。 5.朱立倫說:「兩地的經濟聯繫對台商有利,對中國大陸人也有利,所以不要破壞雙方之間的經濟聯繫」,請問民進黨有破壞兩岸經濟嗎?蔡英文執政迄今兩岸經貿創新高 ,中國購買台灣產品增加,特別是晶片;反而是拿弱勢的農民開刀,手段拙劣的無端禁止台灣農產品進口,國民黨此行爭取到什麼?朱還說「我不清楚你知道這個協議(ECFA)嗎,這個雙方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去年到期,但將繼續延長」,然後他又說擔心ECFA會終止所以夏立言必須去中國,根本是立場矛盾。 6.「德國之聲」問朱立倫:「你真的相信,以烏克蘭相比,更多的對話可以阻止戰爭嗎?在戰爭爆發前的最後一刻,對話一直在進行。我想歐洲很多人會從烏克蘭戰爭中得出結論,當你有一個像普京或習近平這樣的獨裁者時,只要他們想要,開戰無可避免」,並一再懷疑朱過於一廂情願的相信中國與習近平。但朱只是一再跳針的強調「至少今天雙方任何形式的對話仍可減少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或機會」,顯然太過天真。 7.朱立倫說:「國民黨的立場很清楚的是維持現狀⋯⋯不幸的是,民進黨政府,我不認為他們堅持維持現狀」,我真的不知道蔡英文上台後改變了什麼台海現狀,至少美國不認為,反而指責是中國破壞了現狀。「德國之聲」問朱:「但習近平不希望維持現狀,他非常明確地表示想要統一」,朱卻回說:「不要只是聽中共或他們的任何領導人說了什麼,而是去想我們應該怎麼做」,真是得了嚴重的「幼稚病」。 8.朱立倫說「我們堅持憲法,不會改變憲法⋯⋯就意味著台灣不會追求法理獨立,不像民進黨的第一意志是修改憲法,追求法理獨立」,請問民進黨迄今修憲了嗎?難道現在藉修憲下修投票年齡至18歲是法理台獨?但這是國民黨支持的,朱根本邏輯錯亂。「德國之聲」問朱「你自己說(九二共識)是一種《沒有共識的共識》,但中方立即站出來,稱你所說的是《任意扭曲》,叫你《保持頭腦清醒》,《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聽起來像是中方因為你說的話在訓斥和霸凌你」,但朱只是淡淡的回應:兩岸不要凸顯差異,而要強調相同,所以國民黨執政時兩岸有許多互動。 9.「德國之聲」問朱立倫:「隱含在其中一個中國的想法,你認為是不是也該把它丟進歷史了?」,朱機械式的回答:「我們會遵守我們的憲法」,沒有正面回應。記者再問:「最新的數據顯示你的政黨已經下降到了14%的支持率」,朱竟然惱羞成怒的說:「不要給我們任何從民意調查中得到的錯誤信息」;記者再強調:「這是來自受人信賴的政大民意調查...」,朱竟說:「不不不,你可以看到最近民調,國民黨比起民進黨,民調還在上升」,顯然記者知道政大選研中心的民調有參考價值,但朱卻不願面對。最後記者問朱是否選總統,他沒回應,然後就說「時間到了」,草草接受採訪,拂袖而去,讓德國記者錯愕不已。
范世平 2022-09-11
貿易與戰爭

貿易與戰爭

  2014年的服貿協議基本上是失敗,但如果簽署了這個協議,真的就能像某些深藍人士相信的那樣避免戰爭嗎?在台灣每次看到那些所謂台灣商業的大老,針對台灣和中國發表極端雙重標準的言論,真的讓人感到極度的厭惡。所以曹興誠董事長這樣出來展現深愛台灣這塊土地、要與台灣共存亡的行為,非常激勵人心。 我在大學裡面修了一年的經濟學,經濟學基本的理論是商業行為是有利於雙方,甲國家給乙國家晶片,乙國家給甲國家農產品,兩邊都可以得到好處。全球化大概是從九零年代開始,利用商業行為可以讓大家得到好處,避免戰爭、促進和平。 康德宣稱:商業精神與戰爭不能共存,做生意比打仗好,貿易促進繁榮在當時德國帶給知識分子美好的想像,商業的效果使人傾向於和平,商業精神從根本上反對征服,在兩國之間的戰爭中,有輸家和贏家,但在貿易中情況有所不同,如果是自由意願,雙方都是贏家。 冷戰結束以來,許多知識分子都認為利用和解而改變對蘇聯非常有效,那為什麼不推廣到全世界?完全忽略當時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個人的關鍵因素。 因為這樣的國際氛圍,克林頓取消了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希望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為自由、和平與民主鋪路。 結果顯示貿易自由顯然既沒有帶來世界和平,也沒有神奇地將貿易夥伴轉變為民主國家,中國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而俄羅斯的入侵烏克蘭,終結所謂的全球化。 針對服貿協議,拋開統戰的效應不談,好好做生意就不會打仗,根本對這個世界有錯誤的認知。貿易是金融的源頭,而金融是戰爭的命脈。這種強國的基本邏輯,從中古世紀到現在一點都沒有改變。
李忠憲 2022-09-11
人民幣只會愈來愈不值錢

人民幣只會愈來愈不值錢

中國經濟的狀況也反映在人民幣近期的貶值趨勢上。(資料照) 蔡明芳/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 在全球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威脅下,主要國家的央行紛紛採取升息的手段來縮小物價上漲對於自身經濟的傷害,對於許多外債高築的開發中國家或新興國家而言,其償債壓力也會愈來愈大,甚至面臨破產的危機,例如,斯里蘭卡、寮國、甘比亞、巴基斯坦等參與一帶一路計畫國家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即受到關注。一帶一路計畫是中國十四五規劃中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經濟工作項目之一,面對一帶一路國家陸續出現債務危機,對即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國而言,也是檢視其過去該計畫推動成效的最好時機。 一帶一路國家面對的債務壓力急遽上升與烏俄戰爭以及Covid-19變種病毒持續蔓延也很大的關係。事實上,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初,許多人認為中國會是烏俄戰爭下的最大受益者,然而,烏俄戰爭對中國至少帶來兩個傷害,第一,中國與烏俄兩國的貿易往來受到阻礙,使中國經濟蒙受損失,第二,烏俄兩國分別為重要的農產品以及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的輸出國,戰爭大幅推升糧食價格與能源價格催化全球寬鬆貨幣政策下的物價上漲效果,引發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進而傷害各國的內需消費,由於中國為世界的工廠,當全球需求降低時,中國出口部門受到的傷害會是最大的。 換言之,除了烏俄兩國外,中國是烏俄戰爭最大的受害者。除了物價上漲外,戰爭所引發的糧食與能源短缺問題也對全球需求與中國的出口帶來進一步的傷害。 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對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傷害 對包含一帶一路計畫參與國在內的許多新興國家而言,糧食與能源價格的上漲對其影響有二,就直接效果而言,能源與糧食的進口提高加速這些國家的外匯流失或需要更多的外匯才可以支應國內對於能源與糧食的需求,然而,在武漢肺炎爆發至今,新興國家的外匯收入也因出口減少而大幅衰退,因此,在出口收入減少與進口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加速了這些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外匯流失速度,進而降低其進口能源與糧食的數量。 在國內需求不變,但國家可以供給的糧食與能源減少時,國內物價將逐漸上漲,當外匯存底減少的速度愈快時,新興國家國內物價上漲的速度也會愈快。就間接效果而言,由於許多基礎建設不足與缺乏經濟成長動能的新興國家都需要國價貨幣基金組織(IMF)或世界銀行的援助或提供優惠貸款,他們也需要對外借款才可以維持國內經濟運作,因此,當各國央行因應通貨膨脹而採取大幅升息的手段時,對於外債高築的國家而言,舉債的成本將進一步提高,加速債務國破產的可能性。由於參與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新興國家多已對中國欠下債務或償債能力不足,其這些經濟體也多無風險承擔能力,因此,在面對疫情與通膨的雙重不利因素下,債務違約的機率將大幅升高。 在美中貿易衝突持續與美國對中國科技管制趨嚴下,美中關係的惡化並不利於中國,加上聯合國近期發布的「新疆報告」也具體指出有可信的證據說明中國官方在新疆確有迫害人權,已然構成國際法「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等,新任英國首相特拉斯對新疆的問題也將與美國站在一致的立場,這顯示使得中國與民主國家的交往日益惡化。這也凸顯一帶一路計畫對中國的重要性愈來愈高,然而,隨著一帶一路計畫參與國的債務違約機率升高,中國對外經濟發展的重要計畫可能被迫中止,帶路計畫參與國的基礎建設帶給中國的利益也將隨著中國經濟的衰退而減少。 人民幣貶值的趨勢確立 除了一帶一路計畫失敗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中國過去的重要政策,中國清零封城政策不變下,中國的消費與投資也將會大幅減少,故中國經濟的內需動能也會減緩,在出口與內需同時率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否達到高盛(Goldman Sachs)在八月所預估的三%成長率仍有高度疑慮,中國經濟的狀況也反映在人民幣近期的貶值趨勢上。 就人民幣的需求面而言,當中國的消費與投資減少,人民幣的需求自然會降低,同時,在印太經濟架構啟動與供應鏈重組趨勢不變下,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也會降低,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將進一步降低,就人民幣的供給面而言,中國為了因應經濟下滑所導致的地產開發商或中小企業債務違約的風險,其維持較低貨幣利率政策以維持金融市場流動性的政策方向並未改變,因此,貨幣供給仍為減少,在人民幣的需求減少但供給不變或增加的情況下,人民幣將愈來愈不值錢,若再考慮中國與美國等主要國家的利率差異愈來愈大,人民幣貶值幅度應會進一步擴大。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在本月十五日起要下調其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二個百分點,釋放約一九○億美元外匯流動性以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但是,在中國經濟衰退確定的情況下,中國人行的政策只會讓人民幣短期的貶值速度減緩,人民幣愈來愈不值錢的趨勢是不變的。 最後,在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下,中國與民主國家的衝突可能會愈來愈多,這是過去中國經濟面臨衰退時所謂發生的,過去民主國家與中國經濟交往已無法讓中國更為民主化的情況下,我們合理預期民主國家的廠商撤出中國市場會比進去的更多,中國的經濟已無法回到過去,人民幣的價值必然會降低,因此,我國金融機構應該正視中國經濟的風險,勿再為了賺取價差而鼓勵民眾持有人民幣,這才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蔡明芳 2022-09-11
新疆人權報告的聯合國戰場

新疆人權報告的聯合國戰場

貴報社論《「新疆報告」揭露中共犯下危害人類罪》肯定新疆人權報告得來不易。此份報告是不是時代更迭的分水嶺?多年來盤據聯合國體系各組織的中國勢力,終於踢到鐵板?西方世界縱容北京當局視聯合國為禁臠終將成為過去式?答案恐怕不樂觀。 二○二一年九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坦承,新疆人權報告撰寫接近尾聲,再次呼籲中國開放該組織前往新疆實地調查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670753。公布報告承諾一再跳票,遲至今年五月,巴舍萊終於獲准訪問新疆,北京當局以防疫為由隔離封鎖,巴舍萊只能按照安排好的行程走,且禁止外國媒體隨行,全程監控,再加上未發言譴責中國侵犯人權,巴舍萊沒有掌握究責難得機會,反而淪為幫忙粉飾洗白的大外宣工具。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對於無法進入中國新疆獨立調查一事表示遺憾。(路透) 巴舍萊原本對於是否連任一直不表態,或許天真以為新疆之行或新疆人權報告是其爭取第二任期的籌碼,以此向中國示好,在北京當局幕後運作下贏得第三世界國家投票支持。新疆之行後,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批評,心知肚明難以遂行北京當局意志,更無法阻擋新疆人權報告公諸於世,巴舍萊不得不於六月中旬宣布,四年任期結束後不再連任。巴舍萊事後辯稱新疆之行只是訪問,並非調查,這位曾經身為皮諾契特將軍極權統治下政治犯的智利前總統,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八月卅一日卸任前最後一刻,巴舍萊終於公布新疆人權報告。遲來的正義並非正義,更何況整份四十八頁報告只有指控中國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而非犯下嚴重「種族滅絕」罪行。尤其,刻意拖延到最後關頭,巴舍萊一走了之,沒有立場也不再需要回應質疑,失去對話討論機會,殺傷力限縮至最輕微程度,無異於變相掩護中國。 第五十一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本週召開,新疆人權報告勢必成為討論話題。佔有人權理事會一席之地的中國,正全力動員友好國家輪流發言支持中國,阻止人權報告繼續擴大發酵。二○一九年九月,英、澳、日等廿二國駐聯合國大使聯名譴責中國新疆政策,沙烏地阿拉伯等卅七個國家馬上大動作聯名致函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針鋒相對表達支持中國新疆政策正面立場。北京當局刻意拉攏穆斯林國家背書,同樣戲碼即將再度登場。 可以預料,人權理事會是美中兩國全面對峙新戰場,懸缺中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繼任人選任命,也難逃同樣命運。中共官方口徑強調,新疆人權報告是美國為首西方反華勢力編造的謊言與假消息,反唇相譏美國少數族裔人權狀況。雙方陣營各說各話,毫無達成共識可能,新疆人權報告卡在癱瘓的人權理事會,新任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怕也跟著難產。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9-11
中共二十大前夕的觀察

中共二十大前夕的觀察

中共二十大已經決定於今年十月十六日召開。在北戴河會議上習近平與李克強的兩條路線將如何妥協,還是一個謎。(法新社)   中共二十大已經決定於今年十月十六日召開。在北戴河會議上習近平與李克強的兩條路線將如何妥協,還是一個謎。這是中共的黑箱作業使然。 習近平的路線給中國造成巨大的傷害不言而喻。外交孤立不是李克強管得了,他只能就對外貿易發表意見;然而早先的「共同富裕」與其後的「動態清零」,無疑對中共經濟造成巨大傷害,爛尾樓事件、銀行呆賬、地方財政的窘境、GDP的急墮等等,都是無可迴避的事實。根據中共的體制,李克強無法對習近平明刀明槍的幹,然而可以暗地裡對他「使壞」,拿回原本屬於國務院自己主管經濟的權力。 依照我的觀察,李克強也做到了一些。 第一,習近平已逐漸失去黨內的支持。若干會議的情況可以看到端倪。中共的政治局會議基本上每月月底召開一次,由習近平主持,名曰「學習」。但是有幾次缺席者眾。如四月底,二十五人中有六人缺席,六月中旬的有七人缺席,缺席者佔四分之一,實屬罕見。雖然四月上海疫情,也只影響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與疫情欽差的副總理孫春蘭兩人;然而連習近平愛將、身在北京的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也缺席,是否反映政治局成員對「學習」意興闌珊,核心缺乏凝聚力? 第二,李克強支持者眾。今年五月二十五日李克強召開十萬人大會(類似毛時代的三級幹部會議),談克服經濟困難問題,國防部長魏鳳和上將出席。國防部與外交部表面隸屬國務院,但是李克強無法插手,這次魏鳳和出席,外交部長王毅缺席,二十六日王在南太平洋現身。外交部有沒有其他官員出席?然而外交部大撒幣卻是中國經濟陷於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七月七日,李克強在福建主持召開東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福建省委和福建、上海、江蘇、浙江、廣東五省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發言。福建、浙江是習近平的老巢,這些也是習家軍控制的地區,意味深長的是點名福建省委,豈止省長,省委書記也出來捧場。他們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願意配合李克強。其實這幾年來李克強已經多次利用在地方考察機會,在當地召開跨省市的座談會,以此籠絡地方幹部,避開中共中央辦公廳的管束與習近平的猜忌。 第三,經濟民生比政治鬥爭實惠。習近平利用中紀委進行政治鬥爭,李克強則關注經濟民生,尤其這些年來經濟下行,失業率暴升,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債台高築,顯然李克強比習近平更受地方政府的歡迎,至少可以向他訴苦。反之習近平的鬥爭哲學不但造成民不聊生,也「官不聊生」,就是被視為習家軍的人馬也朝不保夕。就如習近平上台,立即將愛黨愛鄉、站在搶險第一線的廣州軍區政委張陽上將一舉提拔為最重要主管人事的總政治部主任,是排名第五的中央軍委委員,在二○一五年軍改後也出任政治工作部首任主任,但二○一七年就上吊自殺。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只有小學程度的習近平又沒有毛澤東的威望,那麼有什麼人會真心支持他?習家軍隨時可能分崩離析! 習近平上台十年,被查的貪官污吏有四百七十萬人,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約佔黨員總數近百分之五,他們有多少同夥與親友?關在秦城監獄的共軍將領有一個連的人數。習近平不但失去全黨的支持,也失去軍隊的支持。打仗要死人,看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死了多少將校,中共的將校會真心支持習近平玩火?他們花了多少代價、好不容易爬上高位,放下舒服的日子不過,要去送死?一將功成萬骨枯,誰願意做習近平「復興」的枯骨? 因為習近平已經失去國企、民企、中產階級的支持,北戴河會議上李克強可以比較容易得到高層、地方政府以及已經離休老幹部的支持,做出比較有利於李克強的妥協。北戴河會議後,李克強南下深圳肯定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習近平則到東北參觀遼瀋戰役紀念館,一個經濟,一個軍事。然後習近平居然消失兩個星期,李克強除了在深圳召開六個經濟大省座談會,要他們「勇挑大樑」,國務院還派十九個督查組到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督查他們「穩經濟」的情況。 習近平的個性是不甘個人野心受挫,他會想辦法翻盤,不論二十大前還是後。新華社社長傅華在最新一期《中國網信》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提出要宣傳好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的深厚情懷,就是臭習熏天的文章,肉麻鼓吹「做到一分鐘都不站在黨的隊伍之外,一分鐘都不偏離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一分鐘都不離開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視野」。另外就是製造台海危機。一旦李克強出現軟弱的言行,習近平就會反撲。而要製造台海危機,除了軍方的配合,就是台灣統派的配合,然而軍方並不是真想打仗,因此台灣統派的配合非常重要,台灣要非常警覺。而習近平即將在疫情後第一次出國訪問,也是要擺脫「怕死鬼」的形象。中共黨內鬥爭還有什麼花樣,真的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林保華 2022-09-11
教育什麼

教育什麼

上周參加全縣校長行政會議,請來了TFT劉安婷及其夫婿均一平台呂冠緯,兩位年輕有志的董事長,分享其培育TFT老師嘉惠學子,及創建、轉化均一教育平台增進師生差異化、個別化與自學的成果,令人欽佩與讚嘆!當下也有了一些想法。 有那麼多具熱情與使命之士、集合了有志一同的人,結盟了許多的公私機構與企業、花了時間、精力,創建了觸點即得的網路數位學習平台與資源,想盡辦法,辦盡研習,施盡觀摩,為了讓學習者學習成功。但有人未能如願地展現學習成果;有人學習成功,學習成就輝煌。有學習成功者如願進入所謂的菁英學校,成為所謂的菁英人才;但有些菁英人才卻成了「優秀的綿羊」(威廉·德雷西維茲所稱低度自信、恐懼失敗的頂大畢業生)!簡單地說,在精心設計與打造的教育上,獲得的卻是很簡單即可推論得到的結果,就是有些敗,有些成。敗的,有些好有些不好,成的也是。 其實成敗也難以簡單定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成效,絕非紙本或科技化評量等各種考試出來的數字高低或通過與不通過所能論定。所有人都在這個世間共存、彼此互動,互相牽連、交織創造個體、小群體、大群體及整個人類社會與宇宙時空的故事與「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命重要的是什麼?教育什麼?教育非得窮宇宙洪荒之力不可嗎?非得層出不窮、推陳出新方竟其功嗎?那掀開花花綠綠色彩、五花八門圖案地毯下的樸實無華的教育本質真面目與原初的思想價值,已多久未見? 長官說TFT劉安婷董事長當選亞洲三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人,她還那麼年輕,即有此了不起的成就,令人欽佩!我當下也想到了陳綢阿嬤、陳樹菊阿嬤及我最敬愛的莊朱玉女阿嬤!莊朱玉女阿嬤人稱「十元阿嬤」,她以十元吃到飽的自助餐來呵護艱苦人的胃與體力,別人做生意買地置房,她卻賣掉七棟樓房堅持經營十元自助餐。莊朱玉女阿嬤沒得什麼獎、沒成為什麼洲幾十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她天年到、往生時,卻有三千多位非親非故的人自動自發、默默地來送她一程! 高雄市賣7房經營10元自助餐的人間菩薩莊朱玉女阿嬤2015年2月13日過世。(記者黃佳琳翻攝)   《靈魂不歸法律管》的作者台大法學院榮譽教授莊榮堅說,法律的思想價值,已經不是在思考創新什麼,而是在不斷喚醒人們去回憶些什麼,像是民主、正義或人性尊嚴等。又說法律只是技術,只是工具,比這更重要的是帶著善良的靈魂。 現在教育界的忙忙碌碌也都只是技術與工具,有科技也好,無科技也罷,無論數位不數位,前衛先進或保守守舊,比這更重要的是教育要教出帶著善良靈魂、散發人性光輝的人吧! (作者現任國小校長,屏東縣民)
鄭志隆 2022-09-11
一切都與台灣有關

一切都與台灣有關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北京的全球媒體影響力2022》報告,在其觀察的30個國家中,北京媒體影響力在其中16國屬於「高」或「非常高」。近三年來,中國及其代理人的媒體影響力在其中18國家增加。 雖然中國對全球媒體影響力日增,但是有些國家的在地韌性卻很高,使得中國對媒體及其代理人的影響力,未必能夠完全滲透到當地社會,台灣、英國、美國就是最佳例子。 在另一方面,這些中國對當地媒體影響力大的國家,也往往成為北京大外宣策略的實驗場。例如報告指出: 「台灣、美國、英國和澳洲的例子顯示,由於較溫和的影響力工程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它們最近轉向更進激的、更具對抗成份的或較為鬼祟的策略。 這趨勢預期會在未來幾年擴展到更多國家。」 北京不僅透過廣告、收買、YouTube 抖內等方式滲透台灣媒體,在台灣培植代理人,將台灣視為實驗場,連大外宣的內容都直接與台灣相關。 加拿大的經驗就提供了絕佳的說明,可惜自由之家本次未包含加拿大,不過如同《大熊貓的利爪》一書所揭露,加拿大一直是中國在西方的實驗場之一,從裴洛西訪台起,北京用盡力氣直接打壓台灣,正好讓我們一窺中國如何在西方國家施展影響力。 上星期包括不少主流媒體在內的加拿大媒體,不約而同報導同一則新聞,關於數十個加拿大華裔組織聯合起來譴責即將訪台的加拿大國會代表團。 訪問團的內情我在之前提過,中國透過外交手段無法阻止後,甚至威脅將採取有「強而有力的措施」報復,卻依舊無法得逞,就轉由內政下手,開始動員數十個華裔組織聯合抗議與譴責,要求國會議員停止訪台。 如同《National Post》的Adam Zivo 表示,這件事情最令人不安之處在於,出面抗議的這些華裔組織都屬於中國統戰部的海外網絡,其目的在影響外國政府與社會,以令中國受益。 可怕的是,不僅這件事情未被揭露,而且北京政府還影響了多數加拿大媒體,廣泛報導這件事情,進而擴大本次抗議的影響力,對國會與政府產生壓力。 最早是數十個加拿大的華裔組織在中文報紙刊登公開信譴責國會訪問團,認為「與中國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神聖使命」。 本來這種事情很少會引起主流媒體大幅報導,但是上星期加拿大通訊社(Canadian Press)寫了一篇故事報導之後,立刻引起大量媒體跟進,讓一封由中共統戰部網絡發動無關痛癢的公開信,成為一項政治議題。 作者強調,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過北京視其為叛離的省份,必要時通過武力「統一」—— 儘管國立政治大學最近的民調顯示,只有 6.5% 的台灣人支持統一。 但是令人不安的是,上星期的新聞攻勢中,新聞報導中的大部分內容都來自這封信的支持者。例如,長期以來一直支持中國的加拿大華人全國代表大會的全國執行主席 David Choi 表示,加拿大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不要成為美國的啦啦隊長」。並引用中國政府旗下的《中國日報》的報導,其中援引崔的話說,如果台灣被用作衝突中的棋子,加拿大的 180 萬華裔加拿大人將感到“厭惡”。 統戰網絡還騷擾持不同政見者和人權活動人士——例如多次恐嚇在加拿大校園裡演講的藏族和維吾爾活動人士。在麥克馬斯特大學,中國學生匿名表達了對統戰學生組織向中國政府密報​​校園活動的恐懼。 探討中國影響力知名著作《China Unbound》作者Joanna Chiu 解釋這些組織如何利用語言障礙來隱藏他們的從屬關係: 「他們網站的中文版是為講中文的觀眾製作的,通常非常明確地吹噓該組織與中國政府的聯繫,而英文版本則強調文化活動。」 加拿大兩位政治顧問Jamie Ellerton 和Dominic Stewart 無意中發現一份中國政府2017年發布的文件,列出了哪些國際組織是其統戰網絡的一部分。之後在2018年,又發布了另一份文件,列出了派遣到國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仗的特工新時代」、「為習近平同志做事」的名單(不過目前已經完全在網路上消失)。比對之後發現,發布這些反對台灣信件的許多組織和人物都在這些名單上,包括加拿大通訊社新聞中引用的個人在內。 其實早在加中關係特別委員會 2020 年會議記錄中就記載統戰部對加拿大媒體的影響,並指出其中許多中國組織是統戰部的特工。 解決之道之一是去年11 月,國會議員 Leo Housakos 提出的S-237法案,要求強制為外國代理人註冊,類似於已經在企業遊說者的立法。然而,該法案在國會陷入僵局,而遲遲無法通過。Housakos對國會議員中這麼多人為中國說話感到不滿(請大家記得他,他是在加拿大國會最挺台灣的重量級國會議員之一)。 中國對加拿大的滲透是全面性的,此後任何與台灣相關的事務,都可能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全面干擾。  
沈榮欽 2022-09-10
重審兩國論 破解中國侵台口實

重審兩國論 破解中國侵台口實

據自由時報專訪,前國安會副秘書張榮豐透露,李登輝的兩國論為「台灣不是叛逃的一省,至少是、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他並談到兩國論的緣起,是德國總理柯爾建議,台灣應找好的國際法學者,協助強化國際地位;日本學者也向李登輝建議,台灣應在國際法庭上採取一些行動,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一九九八年九月,李成立了一個小組,蔡英文主其事,也提出了報告。這個小組在台灣主權上,認為「波茨坦宣言、開羅宣言都對台不利,也應避免」提及(見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第二二六頁)。但既認為應避免提及,為何到現在還不改,呈現在台灣的歷史課本、總統府及外交部網站? 就德國總理柯爾建議強化國際地位一事而言,當時蔡英文小組的兩個顧問之一,已故的陳必照,數度長電本人,詢問開羅宣言何處能找到,因他們也派人在美國找,找不到。我告訴了他,並先把手頭資料給他,特別提醒邱吉爾在英國國會否定開羅宣言台灣交給中國的新聞報導(一九五五年二月二日紐約時報)。有這麽堅強的證據,今天蔡英文還是無視。遠的不說,今年中國從二月二十八日上海公報五十週年紀念大會起,直到八月二十三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被美國副國務卿雪曼約見為止,不斷宣傳開羅宣言,要美國負起屢行國際協議的責任,否則台海危機就是美國所挑起。我們已經把上述邱吉爾答詢否定開羅宣言的英國國會記錄(https://api.parliament.uk/historic-hansard/commons/1955/feb/01/formosa-situation,下捲至第48. Mr. Sorensen ),傳給白宮、國會議員及國務院,中國休想再騙。 就日本學者建議台灣應在國際法庭上採取行動而言,一九六二年國際法院對於國際協定是條約或宣言的屬性已有判例,協議的名稱不是國際協議或承諾屬性的決定因素,原文為Terminology is not a determinant factor as to the character of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or undertaking. 這對台派向以舊金山和約是條約,效力勝過宣言的說法,是當頭棒喝。若開羅宣言有將台、澎等歸還中華民國,如台灣的歷史課本、總統府及外交部的網站所述,一旦鬧到國際法院,都是證據,對台灣絕對不利。改也不改?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https://www.facebook.com/TPGOF)
沈建德 2022-09-11
英王查理斯三世回到倫敦

英王查理斯三世回到倫敦

09/09/2022星期五 英國查理斯王子今日以英王查理斯三世的身分回到倫敦。他在白金漢宮前面受到成千上萬國民的歡迎,他並且用了十多分鐘時間跟國民握手。見到無數國民熱情的對他歡呼,一些婦女更超越皇室禮儀的跟他擁抱及親吻他的面頰。這都超乎一般人想像。因為依照民意調查,查爾斯的聲望與他母親相比一個是在天上,一個是在低谷。沒有人預料到他會如此受歡迎。或許這是第一天,不過以他今日的表現,不厭其煩的親民態度,已經是做對了的第一步。 之後查爾斯三世發表了他繼位之後的第一次演說,他很適當的表達了對母親的尊敬,懷念,及熱愛。之後他宣布,他之後的王儲繼任人第一位威廉王子,將接續他之後使用Prince of Wales威爾斯王子的頭銜,直到他接任王位。而凱特王妃Kate Middleton就將被稱為Princess of Wales威爾斯王妃。之後他就提到哈里王子,說「我要表達我對哈里跟梅根的愛,祝福他們繼續在海外建立生活。」這是一句真摯的祝福,但也非常節省字眼。 有人在推特上反應,說查爾斯連哈里跟梅根的頭銜Duke and Duchess of Sussex的頭銜都不肯用。一般預料,哈里跟梅根這一對與王室的關係會越來越糟糕。因為過去據說他們與王室人員中最大的摩擦就來自於與父親查爾斯的關係最惡劣。哈里也公開反對讓查爾斯的夫人Camilla卡蜜拉繼承母親的王妃地位。事實是卡蜜拉到現在也一直是被分派使用Queen Consort的頭銜。而且她到目前都十分低調、得體,無可挑剔。 而且喧嚷已久的哈里王子的自傳將在數月內出版,出版商已經宣稱會有許多爆炸性內容出現。預料到時候他跟王室的裂痕將無法修補。 今天查爾斯在演說中,也多謝卡蜜拉持續不懈的對他的支持,以及對於職責的奉獻。過去民意調查多次顯示查爾斯跟卡蜜拉是王室中最不受歡迎人物,這都因為媒體跟群眾有對黛安娜王妃錯誤的迷戀。甚至有輿論呼聲要女王跳過查爾斯,將王位直接交給威廉王子。幸好女王沒有這樣做。 說到女王過去七十年來的穩重,世界上很少人能出其右。除了極少數極左派在媒體上攻擊她(主要是攻擊王室)之外,幾乎普世都是讚美之詞。要做到這樣真不容易。今天看到報導知道女王跟福音派佈道家葛培里Billy Graham有幾十年交情。葛培里在自傳中說,他們在女王剛剛登基之後不久的1954年就第一次見面,之後持續多次見面,包括午餐及晚宴。他說女王的立場是不能公開支持他的教會,但是態度上,言談上對他非常友善,甚至邀請他到溫莎堡,以及在Sandringham的城堡去宣道。也跟他談到教義,所以知道女王的信仰及態度是非常保守的。女王去世後這樣的態度將不再見了。我們都知道查爾斯過去的言談,證明他是隨著潮流走的人,在環保立場上更是毫無保留的極左派。相信(也希望)他登基後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隨便說話。(下左:1984年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跟她的母親,和葛培里夫婦的一次合照。右圖是英女王與葛培里在1989年的合照。)   目前最大的隱憂是,英國王室還能持續多少年,特別是大英國協Commonwealth能維繫多久。目前有15個國家尊英國王室為元首,但其中至少有一半國家不時叫嚷脫離英王室,建立共和體制。今年三月當威廉王子跟凱特王妃到巴哈馬訪問時,居然多次遭遇到示威群眾。此外牙買加,Belize,等國也是醞釀要切斷跟這個王室母親的臍帶。澳洲也是每隔幾年舉行一次公投,決定去留。現在受歡迎的女王去世了,這些國家可能更無忌憚了。 查爾斯要穿上他母親這雙鞋,怕是不容易。 這兩天在一些左派媒體上聽見,說英王室(包括英女王)是殖民國家的餘毒跟禍根,甚至有評論員歡呼女王的去世,說她跟罪惡一起埋葬。這都是對殖民主義一筆抹黑的後果。中國人有兩個地區是曾經成為英國殖民地:香港跟新加坡。在這兩個地方居住過的華人都知道,英國統治沒有破壞這兩個地區人民的生活,反而加速了進步。也許殖民主義這名稱不好聽,但是認真研究一下,不是全無好處。
袁曉輝 2022-09-10
駁張景森、苦苓:這才是小粉紅玻璃心

駁張景森、苦苓:這才是小粉紅玻璃心

近日歌手楊丞琳在中國大內宣節目中自稱是「廣東人」,還說「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吃海鮮是奢侈的」等言論引發爭議。不平的台灣人紛紛曬出海鮮美食照,掀起打卡熱潮,就是要證明在台灣吃海鮮一點都不奢侈。 張景森政委卻說台灣的網路不應該染上這種小粉紅的文革風,將霸凌當有趣;作家苦苓則認為楊丞琳是指小時候家境不好,要吃到海鮮很困難,並非指台灣人吃海鮮很奢侈,呼籲外界不要別急著製造敵人、不要像小粉紅那樣玻璃心。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則是一貫性地幫中國講話,指控一切都是綠營側翼與政治人物的斷章取義,更痛批內政部居然去管藝人的言論、認同與忠誠度,還用「笑死」兩字羞辱當事人。 台灣藝人覺得人民幣很香,那是個人品德的表現,但是卑躬屈膝至顛倒是非,貶抑台灣、讚揚中國,台灣人曬出海鮮美食照分際拿捏得宜,張景森政委、苦苓作家一定是不了解「小粉紅玻璃心」的強悍作為。 「小粉紅」意指網路上傾向民族主義,天天發表愛國、愛共產黨言論的中國網軍,他們關注國際間任何提及中國的相關事務,一但稍有「不敬」就是辱華,有些人將「小粉紅」視為現代的紅衛兵。 義大利名牌D&G曾在二○一八年聘請華裔模特兒「用筷子吃義大利麵」,「品牌設計師在社群上罵中國是屎國」掀起嚴重「辱華」風波,結果二○二一年的莫文蔚在新歌MV中穿了一套D&G服飾,更把社群大頭貼換成該張照片,慘遭小粉紅撻伐。莫文蔚在第一時間透過工作室致歉,也換掉宣傳照片。 在《玩命關頭9》飾演反派的John Cena,在訪問中提及「台灣是第一個看到《玩命關頭9》的國家。」不小心重踩小粉紅地雷,在網上被轟炸,讓他趕緊在官方微博上傳道歉影片,表示「我愛更尊重中國跟中國人,我很抱歉,對我的錯誤。」 H&M集團、Uniqlo、Nike及adidas等多家國際品牌因考量到中國長久以來的人權議題爭議,拒用新疆棉,引起中國小粉紅的攻訐抵制。嚇得台灣明星歐陽娜娜、陳立農、張鈞甯、許光漢等藝人為了保住中國市場,紛紛解除相關品牌代言,即使違約也在所不惜。 對比之下,台灣人狂曬海鮮美食照,嘲諷自己或楊丞琳幾句,這算是哪門子的「霸凌」?新聞披露數天,楊丞琳有發表任何道歉聲明嗎?相較中國小粉紅的無理蠻橫,台灣人真的非常敦厚。 (作者為國中教師,台南市民)
林志翰 2022-09-10
楊貴妃 西施 蔣萬安

楊貴妃 西施 蔣萬安

  我實在很難理解,蔣萬安競選團隊哪來的膽氣攻擊陳時中競選團隊都是政二代。 許智傑製表揭露,蔣萬安團隊包含本人,有8位是「政二代」。(許智傑辦公室提供)   首先,競選團隊又不是(至少還不是)肥缺,為甚麼不可以是政二代?既非公職私相授受,況且政二代剛剛下場,尚稱清白;徐巧芯批判得這麼帶勁,怎不去點評一下張善政的「犯罪集團」呢? 再來,要論政治權力世襲,無人比得上蔣家。楊貴妃的丫嬛罵西施癡肥?總是有點奇怪;美人相妒,好歹叫下手找些自己沒有的缺點(或沒做的事)來攻擊對方,楊貴妃要罵西施,可以用「狐媚子,總是裝病來博取皇上的垂憐」諸如此類的,罵西施臃腫?不符合多數民眾刻板印象。 或者我們可以猜測,戰鬥藍善於殺伐,狼性不改,其實也是暗藏苦心孤詣的;先算到蔣萬安龍子鳳孫,可能成為綠營的標靶,不如先指責對方也是世襲體制,大抵是打預防針的概念,多半認為把水搞渾了,蝌蚪或是魚,便分不清了… 其實蔣萬安的崛起,雖然沾了點蔣家後代的餘蔭,但不能否認他有自己努力的過程,我永遠記得他第一次選立委,夫妻倆在街頭拜票的身影。這次我不會投他,是因為我認為他六年立委的表現無特出之處,看不出有當市長的格局與能力,不是因為他姓蔣,所以我很難買單。周遭也有不投蔣的人會因為綠營也漸世襲了,所以便改投蔣萬安這樣的變化。 台灣的選舉淪為罵陣由來久遠,現在女將當道,更是轉為潑婦罵街模式,男人口角總覺得還有後戲可看,女人鬥嘴,也就噴噴口水罷了! 還公布別人電話,甚無品。 (作者為金融服務業退休,台北市民)
劉雲梯 2022-09-10
基輔街頭俄軍殘骸的啟示

基輔街頭俄軍殘骸的啟示

日前烏克蘭獨立紀念日,特意在基輔的大道,陳列俄軍的戰車、火箭砲殘骸,供民眾參觀。個人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可以讓民眾見證戰士的英勇,增強自衛信心,更可凝聚向心力。台灣的處境和烏克蘭有類似地方,旁邊都有獨裁的強權國家動不動就文攻武嚇,烏克蘭內部有親俄份子,台灣則有媚共人士。兩國雖然沒有邦交,但可謂同病相憐。 基輔的市中心大道擺滿俄軍報廢坦克,慶祝烏克蘭獨立紀念日。(圖/美聯社)   其實台灣也可以以烏克蘭為借鏡,進口烏克蘭戰場的蘇俄武器殘骸,設立專區陳列,提醒百姓:二○一四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烏克蘭忍下來,八年後俄羅斯更進一步兵分三路,試圖三日滅烏克蘭。還好這次美國、北約武器支援,烏克蘭百姓奮勇殺敵,才保住半壁山河。 台灣想永久安居樂業,也要認知烏克蘭離我們很遠,但是戰爭離我們很近,姑息只能獲得短暫和平,不團結武力保護自己,敵人必然得寸進尺,步步進逼蠶食鯨吞,最終失去自由如韭菜任人宰割。用俄軍武器裝備殘骸來提醒國人,最有視覺震撼效果。如果能在即將完工的國家軍事博物館,立專區長期陳列,或是另覓新址興建公園陳列,相信能強化國人同仇敵愾的向心力。 (作者為公司負責人,台中市民)
王明宗 2022-09-10
查爾斯國王的時代來臨了

查爾斯國王的時代來臨了

「查爾斯將會是個怎樣的國王?」 BBC一篇新專題報導提出這個質問。 查爾斯為了扮演這個角色,準備了70年,相較於其他因為民主制度,送往迎來的首相與總統,他一直都在女王的身邊實習,所以,就像女王是個充滿智慧的外交家一樣,查爾斯才真的是最資深的新人。 君主立憲制裡,君主,是虛權、象徵,表面上是14個國家的元首,實權上只能管理白金漢宮。 對政治,可以關心,但對外必須保持中立,而且不能干政。 女王還算有遵守,查爾斯王儲則很不遵守。 女王死後,陸續出現一些女王表達自己政治立場的小故事,比方沙烏地阿拉伯禁止女人開車,女王就故意在沙國王儲來訪蘇格蘭城堡時,開車載王儲參觀莊園。或者是女王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刻意在接見來賓時,擺放象徵烏克蘭國旗顏色的花朵。 在2015年,英國王室宴請习近平,女王用89年份的英國氣泡酒請客,用迂迴的方式向中国表達英國的價值與想法。 不過,那一場晚宴,查爾斯是直接缺席,而且不是編個理由說肚子痛不方便來,而是直接了當發新聞稿說,「我與西藏人民、達賴喇嘛站在一起」。 有的議題,女王真的很在意,傳聞女王曾私下與首相柴契爾夫人多次激烈爭論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女王認為英國應該積極反對南非這個種族政策,首相認為英國不該管太多已經實質獨立的大英國協成員國的內政。最後,女王當然說服不了首相,因為,根據英國憲政原則,人民最大、選票最大,首相要聽人民的,但不用聽女王的。 在南非終於民主化後,被監禁多年的政治犯,曼德拉律師,當選南非總統,自由的曼德拉總統,迅速與女王成為了好友。這也間接證明了這個傳聞的真實性。 不過,整體來說,王室必須要中立,不表態。 BBC這篇報導說,查爾斯與他女王母親的不同。 查爾斯對政治,比他母親更有興趣。 而且,相較於女王私下對各種政治立場的開放態度,查爾斯往往有很強烈的立場,並且不怕讓人知道。 查爾斯最重要的政治主張之一,就是他對全球暖化議題的關心。 曾有很長時間,「全球暖化」不被視為是一個客觀的現象,而是被視為是一個政治立場的選擇,只有環保份子相信有暖化,重商主義、工業主義者,可能根本就覺得暖化是個假議題。 除了全球暖化以外,查爾斯也對弱勢議題非常關心,在英國王室巨額的財富裡,查爾斯特別成立自己的一個慈善基金,專門協助英國最弱勢、邊緣的族群。 這也讓查爾斯對改善弱勢處境,有一套自己的見解,據說,他會私下寫政策建議給內閣成員。 根據英國憲政原則,女王不能給內閣政策建議,但沒說其他王室成員不能有意見,但內閣成員也可以不理他,因為內閣只對首相與民意負責,不用理一個王子說什麼。 查爾斯另外一個重要的政治主張,就是他對中国人權問題的重視。 這是西方外交圈的另一種話術,講到中国,為了不讓討論被視為是針對中国這個國家與政權的敵視,所以統稱這種問題為「中国人權問題」。 查爾斯很在意西藏,也很在意8964,現在,相信他對香港,也是一樣態度。 他曾在2008拒絕出席北京奧運,又在2015抵制习近平在英國的一場國宴。 兩次,查爾斯的態度都非常堅決篤定,他沒有要保留任何空間。 似乎是在說「跟這種政權,我沒什麼好說的」。 這個清楚堅定的政治立場,甚至外交立場,BBC的評論寫道,這跟他母親很不一樣,也讓人憂心英國王室能否撐過新時代的挑戰。 查爾斯王子則說,他當然知道當上國王後,不能再講太多對政治的見解。 查爾斯國王要面對處理的事情,可也還多的是。誠如我在女王離世那篇文章所說的,對英國來說,最棘手的問題,莫過於大英國協未來的走向。 一般來說,大眾從流行文化、戲劇中,認識到這個謹慎、蒼老的王儲,而且,在黛安娜王妃的故事裡,查爾斯往往是壞人,查爾斯的情人卡蜜拉就更不用說。 所以,查爾斯在公眾印象裡,好感度不高。 在英國,他的兒子威廉王子的人氣也高於這個老爸許多。 但,查爾斯並不只是個呆頭呆腦的貴公子。 他是個一輩子都在準備當國王的人,而且,他也很清楚知道在這個時代裡,王室的角色如何受到強大的挑戰。 他也有70年的時間,去思考,該怎麼運用這個角色。 他自己說,「我出生即在這個角色上,我不如就把握這機會盡力發揮」。 在最近台灣又在講「政二代」的現在,看看政30代的查爾斯國王,真正的貴族,他對自己的高標準、高要求,他給自己加諸的責任感與榮譽感,遠大於一般人。他對自我出身背景有意識,並且認真思考、認真準備、認真加強自我的德性、能力、知識、經驗。 他甚至不具備實權,只是個必須扮演外交功能、儀式功能的現代立憲君主而已。 總之,查爾斯國王的時代來臨了。  
張之豪 2022-09-10
美國的媒體已經到了失心瘋的地步

美國的媒體已經到了失心瘋的地步

09/06/2022星期二 佛羅里達州一位聯邦法官昨日裁決,批准川普律師團的要求,聘任一位special master也就是獨立的第三者,檢視FBI在八月八日從川普家中搜出的文件。這表示,司法部跟聯邦調查局必須暫停檢閱這些文件。要等到這位第三者全部檢閱完畢,才輪到他們。這也表示,有關這一次搜索的調查將會暫停很長一段時間。 這位法官 Aileen Cannon (下圖) 的裁決,是川普團隊一次勝利。而司法部從開始就反對,聲稱這會拖慢調查進度,並稱他們已經完成大部分的審閱。 Cannon法官的裁決中更指出:「(這次搜索) 除了有可能剝奪(川普)重要的私人文件,單單這一點就足以造成確實的侵犯,加上一些敏感文件有機會被不適當的公開,更存在潛在的危險。」她並列舉了被司法部取走的文件,有可能包含了川普前總統的醫療紀錄,或是與稅務有關的文件。她在裁決中下令司法部及FBI立即中止審視這些文件,同時禁止他們使用這些文件進行犯罪調查。不過就容許情報機構繼續就分類做審視及評估。 Cannon是川普在2020年任命的聯邦法官。她在裁決中提及,對於司法部的工作態度有疑慮,因為已經有一些有關川普的私人法律文件privileged material被揭露了。Cannon所指的privileged material可以包括川普與其律師間的來往文件attorney-client privilege,以及受總統權保護的文件。 因為法官批准給FBI的搜索令範圍很廣,川普申訴他很多私人文件,包括護照,他與律師間的來往文件,甚至很多私人文件都被取走。只有三本護照後來被發還。 Cannon裁決中還指出,到目前沒有深入調查之前,一個Privilege Review Team已經知道至少有兩件事例是不該被審視的文件被接觸了。這就證明存在潛伏的侵權行為。 司法部較早前則宣稱,他們一共從川普在Mar-a-Lago家中取走一萬一千多份文件,其中54份標誌機密Secrest,18份標誌高度機密Top Secret。這些資料都被發放給媒體,四嚕要用輿論公審川普的「犯罪」行為。 她給予司法部在星期五之前,提出這名獨立審視員special master的名單。司法部也有權利就昨日的裁決提出上訴。 聽到媒體指責這位法官是川普任命的,所以她的裁決完全不公正。難道說,以前那些民主黨任命的法官都是公正的?那位批准FBI搜索的法官Bruce Reinhart不僅是奧巴馬任命,還捐款給民主黨,還發推特攻擊川普。而Cannon用了一個多星期時間寫這裁決,其中每一個指控都有實例,不像司法部跟FBI到現在都是黑箱作業。 在Cannon做出裁決之前,盛傳司法部不會在今年十一月之前起訴川普,以免被指控是企圖影響中期選舉。不過單單製造這些噪音就已經是影響中期選舉,因為川普的新聞完全遮掩了拜登政府的各項執政缺失。FBI 跟司法部,跟中央情報局使用各種大小動作,影響2020年的大選,已經有了太多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多一個實例。 而且司法部大小官員違反官員操守,每天不斷洩露各種有關調查的資料,不停製造假新聞,全部是非法行為,但是司法部跟媒體樂此不疲。剛剛華盛頓郵報就以大標題宣布:川普家中搜出的文件中,包含了外國的核子武器資料。較早時不是已經說這些文件中有有關核子武器的資料,後來就沒了下文。現在又說有外國的核子武器資料。當初希拉里做國務卿時,三年時間都用自己的手機發送及接收各國外交資料,其中有多少是最高機密情報?有沒有人(媒體)當一回事?美國的媒體已經到了失心瘋的地步。
袁曉輝 2022-09-07
對自由民主的追求沒有省籍之分

對自由民主的追求沒有省籍之分

不知為何,聽曹董事長的專訪,他那句外省第二代,讓我想到雷震、殷海光、傅正、鄭南榕、江鵬堅、陳師孟、廖中山、沈一鳴⋯。 1960年春,《自由中國》社長雷震,用多篇社論大力反對蔣介石違憲第三次連任總統。 但結果如狗吠火車,宣告失敗之後,雷震將民主的夢想,轉而結合台灣本土黨外菁英,展開組織「中國民主黨」的組黨運動。 那年夏天,黨外在各地展開座談會,雷震受到台灣人的熱情支持,連雷震本人都嚇一跳,而在日記寫下意外的心情。 秋天,雷震就被捕入獄了。 農運大老戴振耀的口述歷史,曾經提到雷震入獄,他剛考上初中,聽到高雄橋頭鄉里長輩的熱議關切與哀嘆。 黨外菁英集體發表聲明,聲援雷震並宣布負擔雷震所有訴訟費用。 雲林縣議員蘇東啟,在縣議會提案,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在國民黨籍佔多數的議會上,獲得無異議通過。 從過去到現在,台灣這塊土地,對於自由民主的追求,原本是沒有省籍之分。 YOUTUBE.COM 【新聞放鞭炮】總統想跟曹董聊天?替阿中站台沒問題 熱烈歡迎 Taiwanese Grandpa 曹興誠董事長 蒞臨|周玉蔻
陳增芝 2022-09-09
美國墨西哥邊境爆發難民危機

美國墨西哥邊境爆發難民危機

看到這個新聞我就想到,一群礁民不要空汙但是要用電,中南部人發電給北部及東部用,然後還要被笑中南部空氣污染嚴重。有一天真的要斷電網看看,到底誰才是老大 XD 美國墨西哥邊境爆發難民危機,左派表示⋯ 邊境跑入大量難民,德州跟亞利桑那州受不了民主黨大城市要求接受難民,然後一怒之下直接把人送去華盛頓特區跟紐約。 德州州長說:“拜登和民主黨大城市說要給這些移民庇護,但是當我們把他們送過去,他們卻開始抱怨,非常虛偽。” https://twitter.com/....../status/1567908327891546115...... 華盛頓特區發言人: 華盛頓特區:“是德州和亞利桑那製造了難民危機,拜登聯邦政府也沒有幫助我們」 https://twitter.com/....../status/1567930242815377408...... 由於邊境地區大量湧入移民,德州和亞利桑那州直接把人裝到這種大巴,運到華盛頓特區和紐約。每天都有。 https://twitter.com/....../status/1567907602230841348...... 大巴直接讓他們下車,然後就開走了。 移民如果有親朋好友還好,如果沒有的話,只能接受當地政府和NGO的幫忙,由於太多人,政府和NGO和資源有限,因此宣布緊急狀態。 https://twitter.com/....../status/1567910242528428035...... TWITTER.COM Inty on Twitter “德州州长说:“拜登和民主党大城市说要给这些移民庇护,但是当我们把他们送过去,他们却开始抱怨,非常虚伪。” https://t.co/fYK1BhRtd9”
音樂政治上班族 2022-09-09
台北市民不會覺得怪怪的嗎?

台北市民不會覺得怪怪的嗎?

這張相片是今年基隆城市博覽會期間 在B展區正濱漁港海派浪漫展區拍攝的 林右昌UChange市長把一個曾經髒亂無人要停留的漁港,變成一個台灣著名的景點 基隆城博期間湧入大量的人潮舉起手機紀錄基隆的改變 還有搭船從海上觀賞基隆市這些年的城市發展 同樣是城市博覽會 基隆【一整座城市都是展場】 基隆城市博覽會分為A、B、C三個主展區及K副展區 A展區以基隆港為核心 B展區以正濱舊漁會大樓為中心 C展區以海科館為軸心 K副展區則以沙灣地區為主 白天時除了有考古展示、原民市集、山海之光劇場表演,夜晚也可以從基隆港搭船到正濱漁港,途中可於海上觀賞潮藝術光雕秀的浪漫夜景,感受基隆「港、城、丘」的城市魅力 基隆市有四個大展區費用只花4000萬預算 同樣是城市博覽會 台北城市博覽會在花博公園爭艷館單一展區 經費高達7855萬 台北市民你們不覺得怪怪的嗎? 北市議員洪健益踢爆多個項目價格浮報,包括文宣品採購198萬,市價卻只要13萬多就能買齊;另外,不少設備租用價格比直接購入貴好幾倍,甚至2頁的防疫計畫書就要價2萬。 https://www.chinatimes.com/....../20220903002113...... 所有政府經費都是來自人民辛苦的納稅錢 同樣是城市博覽會 基隆城博的展區範圍是台北的幾十倍甚至超過百倍 經費只花台北的一半 同樣是城市博覽會 基隆城博的各類活動與設施是台北的好幾倍 經費只花台北的一半 同樣是城市博覽會 基隆所出動的人力物力是台北的好幾倍 經費只花台北的一半 台北市民 你們真的不會覺得怪怪的嗎?  
潘俊霖 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