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

 

最近因為上了汪浩節目講台積電的事情,有一個高三的同學突然主動和我聯絡,這個同學從自然組轉社會組,現在在國立大學歷史系當教授,有一次回嘉義找他一起吃飯,同學幾十年沒見面了,一開始有些尷尬,幸好後來再加一個尚卿,回去之後寄了一本書給這個同學,他的回訊是這樣:

已收到贈書,內容淺顯、寓意深遠,充滿人文素養;有著深厚的人文關懷,表露在你所思、所見、所想。你的人文涵養、關懷,我深覺可能還凌駕理工科學專長。

先前我已觀看過趙少康專訪你的節目,對本書有概略的了解。這幾天我會通讀該書。

雖與你是高中同學,僅知你學業極度優秀,現在則更體會到你的學思的深邃,慶幸能重新聯絡。

德國的留學經驗、學習,以及當地深厚的知性遺產傳統內涵,看來對你有極大影響。而我則僅能透過閱讀,曾多年沉浸在德國哲學家康德、胡塞爾與海德格的著作中。近期則想撰寫有關博物學家洪堡的專書。

洪堡我很熟以前去他的大學吃飯,常常看到他(哈哈)。我覺得只有台灣這個地方把人文跟理工分得這麼開,所有的知識都需要邏輯思維,這個地方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推理的核心是邏輯思維,亞里士多德大約在公元前 350 年發明了邏輯學。他的三段論述,是邏輯也是最有名的基礎:

1. 所有的兔子都是動物

2. 所有的動物都會死

3. 因此所有的兔子都會死

前兩個句子是論證的前提,第三個,在“因此”之後,是它的結論,結論是從前提得出的。

亞里士多德顯然似乎認為有正確的推理方式和錯誤的推理方式。他討論的各種三段論是他邏輯的核心;而且,對他來說,沒有兩種解決方法:如果你相信前提,你最好相信結論。

然而,“推理”是一個廣泛的範疇。它有很多種形式,並不都是合乎邏輯的。

那麼邏輯推理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同意許多哲學家的觀點,即它與形式有關。

1. 所有X X X都是天才

2. 所有天才都是怪胎

3. 因此所有X X X都是怪胎

我們不知道 XXX 是什麼,但我們都承認論證是有效的:結論必然從前提得出:如果前提所說的為真,那麼結論也必須為真。

那麼這說明什麼呢?它表明邏輯有效性取決於形式。因此,要識別一個論證的有效性,您必須識別它具有有效的邏輯形式;你不需要知道其他任何事情。

所以邏輯是形式化的。嚴格來說,它也不是推理理論。推理是我們所做的;邏輯是關於別人的陳述是什麼。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無論我們怎麼想,陳述之間的邏輯關係都成立。邏輯不是以人類為中心的。當我們推理得很好時,我們應該尊重邏輯的含義。如果一些似是而非的前提在邏輯上暗示了一個不可信的結論,我們有一個選擇:

我們要不是接受結論,就是放棄其中一個前提。

邏輯不僅學習三段論,還學習各種引起困惑有爭議的邏輯原則。他們通常迴避的首要原則之一是二價性:即每個句子要不為真,要不為假。

當然不是,因為有無數的例子不適合這個嚴格的二價性原則。

如果我說:兔子很可愛,這當然沒有對或錯,而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對於其他品味問題也是如此,比如這是一個美麗的天橋。

道德語言也反對二價性,傷害兔子是錯誤的。嚴格來說是對還是錯?還是表達說話者不贊成傷害免子?如果是這樣,它又開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品味問題了。虛構話語也為二價性提供了進一步的問題。“超人住在地球”是真的嗎?事實上,沒有超人,這怎麼可能是真的呢?所以二價性不能成為邏輯原理。

毛毛雨的邏輯論述應該是:正在下雨和沒有下雨。

有個業界的朋友前幾天去看我爸爸的畫,他私訊說:

我在臉書追蹤您好一段時間了, 起源不是因為反服貿, 而是我們有共同的朋友王文德。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文德。這麼謙和有智慧的人,為何上天如此安排?

我也不知道高虹安、王鴻薇這樣的人為何能飛黃騰達?

我只能樂觀的相信兩件事:

(1)民主制度有自我修正的機制(2)Cheaters never prosper.

理工人很多還是非常有邏輯的!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