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黃國昌要支持他曾經鄙視的韓國瑜?

黃國昌要支持他曾經鄙視的韓國瑜?

開頭先恭喜黃國昌求官成功,再次重返立院。雖然身上的顏色跟身邊的伙伴都完全不同了,但沒有改變的是國昌老師那過於用力的演技以及高冷的態度,當然還有那個古惑仔電影看太多假裝自己是扛霸子的中二性格。 漫天喊價只為了支持韓國瑜遮羞 當選隔天黃國昌就率領民眾黨立院黨團,提出所謂「國會改革4承諾」,要求藍綠表態是否支持再來談合作。民進黨的反應正確,就是不要隨之起舞,柯總召及多位委員均出來表明立場,民進黨始終支持國會改革,在過去8年已經完成多項國會改革,在完全執政的8年期間,沒有像國民黨一樣用程序委員會擋過小黨任何一件提案。並表明不會接受民眾黨的要脅,要就是民眾黨個別委員好好審視人選適當與否,自己選擇是否「起義來歸」,否則民進黨寧可挺著胸膛倒下,不用強求。 4年前的黃國昌對於韓國瑜有各式各樣的質疑、看不起、認為韓國瑜違法。這些案件黃國昌現在隻字不提。(資料照)     事實上黃國昌提出的那4點承諾都只是在打假球,「你是否支持國會改革」與「你是否支持政府拼經濟」、「你是否支持高雄發大財」是一樣的話術,對執行方法及具體內容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見,但對於方向絕對沒有人會說不。而在國民黨確定推出韓江配角逐立院正副院長後,韓國瑜正式表態支持國會改革,黃國昌馬上回應稱感謝韓國瑜支持他提出的國會改革,那麼他以及民眾黨支持韓國瑜哪有什麼問題。看懂了吧,那4點承諾的真實目的一方面是要裝模作樣,展現出「我就是最清高的話事人」,二方面就是為「黃國昌支持韓國瑜」這件羞恥至極的事情,找理由、找台階下。 水仙少年俗仔裝大尾 而黃國昌也被不分黨派的前同事們說出許多事蹟。例如為了自己的聲量,到處破壞時代力量其他委員與藍綠兩黨協商,搞到後來沒有人願意幫時代力量的提案連署。還有黃國昌眼睛長在頭頂上,進電梯看到人都不打招呼,連最基本的人情事故及禮貌都不懂。相信黃國昌回任委員後,公務員們應該都會瑟瑟發抖,發抖的當然不是因為黃國昌很會揭弊或很會監督,而是黃國昌會用那種「你們一定有問題!」、「我的事情最重要!」、「不照我的做你一定是有問題」的態度恣意指摘、無的放矢。 黃國昌對此回應,「對,我人緣差是事實,因為到立院不是來交朋友的。」有沒有覺得這個回應方式很熟悉?柯文哲當初在台大醫院被趕到地下室4樓,也是對外說自己就是白目不懂得迎合他人,所以柯文哲沒有朋友,不用擔心柯文哲貪污!實際上柯文哲當上市長之後,結交的媒體、財團、公關公司的朋友比誰還多,被旺董爆料每次都遮遮掩掩從飯店後面去找他,這次提名的副手是財團千金,不分區裡面還有公關公司老闆。 黃國昌也是一樣,說自己不是去立法院交朋友的所以人緣差,把做人失敗講得是很清高的事情一樣。不要再用騙破殼雞這套了,有朋友不代表會做壞事,沒朋友也不代表自己只會專心做事。出社會的人都知道,立場不同不會沒朋友,不喜歡交陪也不會沒朋友,通常搞到大家都討厭的,純粹因為你是擊敗人,把別人都當成自己向上爬的工具,就是這樣而已,不然可以去問問快關燈的時代力量怎麼看。 最近又有人提出數據,指出黃國昌在過去立委任期內,主動提案只有8件,三讀通過更是掛零。結果黃國昌接受新頭殼的專訪,扯東扯西說他以前幫民進黨寫很多法案,結果都被民進黨收割云云。然而,專訪裡黃國昌說他寫的被民進黨拿去用的法案,都是當學者期間寫的。這不就證明他當上立委之後整個人壞掉,正事都不做,只會想演戲作秀博取聲量。沒理由當學者會寫法案,當立委反而不會吧?再者,法案的產出應該也經過不同組織的協力跟修改,不是你給了意見就全部都是你寫的,這種說話方式大家有沒有想起某個曾經跟你一起做過報告或工作過的人,事情作完了就說「還不是都靠我」。 更好笑的是,黃國昌說他當學者期間幫民進黨寫的法案,如果通過了,柯建銘過了就當自己的?這個實在不知從何吐槽。個別立委或政黨、智庫找學者寫法案是非常常見的作法,在立法院提案及表決後,立院公報的紀錄就會是某某立委版或某某黨版,請問你黃國昌當立委那麼久了,是有看過或聽過某某學者版的?還是黃國昌是在怪民進黨推動三讀通過的法案中,沒有把「感謝黃國昌」寫進去立法理由裡面,所以就是民進黨收割? 我不知道我沒立場我不想說 更荒謬的是,黃國昌在那篇專訪中還去扯說民進黨桃園立委大敗沒檢討鄭文燦,這就更好笑了。對於賀瓏夜夜秀來賓恥笑陳俊翰律師,藍綠都同聲譴責,甚至柯文哲也罕見發文表態支持陳俊翰律師。結果黃國昌被媒體詢問對這件事的看法時,他說夜夜秀不是民眾黨的活動、當事人都不是民眾黨的人,他不知道該如何評論。那麼,民進黨的選舉結果及檢討會議,又與民眾黨何干?怎麼對於民進黨選後檢討要怎麽做,黃國昌又可以評論了?黃國昌要不要先評論民眾黨自己的選後檢討是在怪做票? 期待黃國昌投票給他曾經瞧不起的韓國瑜 2019年11月29日,黃國昌臉書發文質疑韓國瑜曾濫用權勢圈地全民買單。2019年12月1日,黃國昌臉書貼文說韓國瑜要去法院告黃國昌很可笑、是在耍寶、是在掩蓋韓國瑜的不法情事。2019年12月2日黃國昌質疑韓國瑜家族特權圈地牟利,掠奪國家資源。 4年前的黃國昌對於韓國瑜有各式各樣的質疑、看不起、認為韓國瑜違法。這些案件黃國昌現在隻字不提,可能性只有兩個:第一,黃國昌當時爆假料,當時搞錯了,黃國昌喊的比做的大聲。第二,黃國昌現在對於韓國瑜必須卑躬屈膝,因為黃國昌的老大柯文哲叫黃國昌怎樣就怎樣,這不就是黃國昌最愛的黨意凌駕一切嗎? 再過幾天我們就能看到民眾黨團進團出投票,期待可以看到黃國昌投給韓國瑜院長的唯美情節,如果真的如此,請大家記得,以後韓國瑜做了任何可笑的事情,都是黃國昌力挺及背書的,這個連連看比黃國昌的連連看更合理。對於黃國昌,真軍評價始終如一:「水仙少年裝大尾,鬼吼鬼叫打假球,攀高求官謝主席,遇事就說不知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全面真軍〈水仙少年立院向前蔥,黃國昌要支持他曾經鄙視的韓國瑜?〉
全面真軍 2024-01-26
台灣選舉:對自由價值之投票

台灣選舉:對自由價值之投票

瑞典知名報社《尼瑞克日報》(Nerikes Allehanda)於本(113)年1月25日刊登本人以「台灣選舉-對自由價值之投票」(Valet i Taiwan – en röst för liberala värderingar)為名之投書,我藉此投書向瑞典公眾說明我1月13日總統大選結果。 台灣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已於本年1月13日順利舉行,係華人世界唯一自由公正之選舉。執政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以40.05%得票率擊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33.49%)及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26.46%),民進黨成為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首個連續執政三屆的政黨。在立法院席次中,民進黨獲得113席次中的51席,國民黨獲得52席,民眾黨則獲得8席,無黨籍則有2席。 台灣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是華人世界唯一自由公正之選舉。民進黨成為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首個連續執政三屆的政黨。(資料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試圖影響我大選並瓦解台灣2,350萬居民的士氣,北京遭指製造資訊混亂、進行認知作戰、採取軟硬兼施經濟策略,及強化「灰色地帶」軍事威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此次總統大選(台灣自1996年第8次)的新手段為向台灣領空發射30多個高空氣球及1顆衛星,該衛星在進入太空前出乎意料地飛越台灣南部。在投稿文中我特別強調,2024年全球有40多場重要的民主選舉,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功影響台灣,該等經驗也將用於擾亂其他民主國家之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破壞以規則為基礎之世界秩序,並試圖重塑其自身之國際秩序。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派遣1,709架次戰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較2021年972架次增加76%。 自1971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單方面稱聯大第2758號決議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將其直接解釋為其所謂「一個中國原則」。然而該決議既未承認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一部分,亦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代表台灣及其人民。 中國的野心不僅侷限於台灣海峽,亦包括南海、東海、太平洋、印度洋及非洲,因此引起許多例如美國、歐盟、日本、澳洲、加拿大、英國及印度等理念相近國家之嚴重關切。 本年5月20日,第16任台灣總統賴清德及副總統蕭美琴將出席就職典禮,台灣的選舉不是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政,而是對民主及自由價值的投票,甚至是對中國「一國兩制」的明顯拒絕。本次選舉亦為自由選舉擊敗專制的偉大象徵。白宮明確表示,台灣選舉不僅為區域榜樣,亦為全球民主榜樣,並稱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預及影響台灣選舉。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對台灣外交及兩岸關係政策的四大支柱為:強化國防威懾力、提升經濟安全、與全球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及穩定且具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台灣始終保持開放態度,願意在非政治前提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和平對話。不幸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態度強硬並持續使用灰色地帶戰略威脅台灣,甚至在台灣大選後僅僅兩日即搶走台灣邦交國之一諾魯。 儘管如此,台灣仍堅持以溫和、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嘗試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持續讓台灣成為正義的力量以及國際社會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註: 瑞典「尼瑞克日報」為瑞典知名日報之一,成立於1861年,報社總部位於瑞典中部Örebro。根據瑞典年度媒體調查Orvesto最新一期資料顯示,2023年5至8月「尼瑞克日報」每日紙本報紙及網站觸及約134,000人次。  谷瑞生/駐瑞典代表處大使  
谷瑞生 2024-01-26
「相信習近平」中國就會善待台灣嗎?

「相信習近平」中國就會善待台灣嗎?

  大選結果顯示台灣再次拒絕「九二共識」。選舉結果剛出爐,國台辦立即強調「九二共識」及「反獨促統」的立場,同時在外交上對台灣開了第一槍,強挖我國友邦諾魯,台灣原定於今年7月舉辦亞洲U20男排錦標賽,因為中國提出抗議主辦權被取消。除此之外,中國軍事威脅也緊接登場,軍機擾台再起,這都是直指台灣大選結果的施壓反應,要為賴清德520就職典禮說清楚講明白,除了要對內有所交代,也是向外產生警示效果。 選前國民黨政黨要員頻頻訪中面授機宜,馬英九在2024大選最後階段接受外媒《德國之聲》專訪,聲言「就兩岸關係而言,你必須相信習近平」;「相信習近平」是馬英九繼「九二共識」之後的誑語,企圖為國民黨「親中、和中」找到最新詮釋的觀點,反映出國民黨兩岸政策與立場。 中國對台灣虎視耽耽,無論誰當選,中共併吞台灣的野心從未改變,選後圖窮匕見更為窮凶惡極,相信習近平中國就可以善待台灣嗎?國、眾兩黨認為對中國習近平的信任出在於要溝通、要善意不要挑釁,相信習近平可以善待台灣?這種訊息自2022年九合一大選到今年2024年總統大選,可以說蠱惑台灣人的成效顯著,也成為裂解台灣的「話語權」。 賴清德說「不要傻傻的跟著中國定義台獨」,共創「屬於台灣的世代」。(美聯社)     問題是,紅藍白裂解台灣的荒謬新論點,將兩岸關係罪責執政的民進黨,「親中」相信習近平,在這個議題擴散下,反對台獨、反軍購、延長兵役,揚言選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成為意在摧毀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最佳說詞。以卑躬屈膝、親中舔共換取虛幻的和平,在國共兩黨互為表裡的恐嚇,致使台灣民主自由的存在風雨飄搖。 蔡英文總統在為賴清德造勢的場合中,提出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舉例,她說「你在自己家裡裝鎖,是對鄰居的挑釁嗎?」言簡意賅直指問題核心所在。尤其是國民黨長期以來對台灣國家定位刻意否認、抵抗,在台灣被殖的後殖民心態,「親中」相信習近平,對台灣的主體性具有深刻的殺傷力。連在家裝個門鎖保護自己都是挑釁,國共兩黨欲加之罪就何患無辭了! 相信習近平中國就可以善待台灣,然習近平在進入2024年依然強調「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則此,併吞台灣還被藍白視為善意?一丘之貉的國共兩黨,其居心之叵測應是仇恨民進黨、鄙視台灣本土政權才是根本的問題所在。 賴清德說「不要傻傻的跟著中國定義台獨」,共創「屬於台灣的世代」。中國對台灣虎視耽耽,新疆、西藏與香港殷鑑亦不遠,藍白陣營以為只要投降就不會有戰爭,台灣人甘願淪為極權共產主義下的奴隸!? (北社會員)
陳慶坤 2024-01-26
韓國瑜真的適合擔任立法院長嗎?

韓國瑜真的適合擔任立法院長嗎?

  2024年大選已劃下句點,新一屆立法委員將於2月1日上任。當天,113位立法委員將選出下一屆的立法院長,目前中國國民黨已提名韓國瑜與江啟臣搭配競選正副院長,而民進黨則派出游錫堃搭配蔡其昌競選連任。 立法院長的職責包括主持立法院會及全院委員會議,擔任接待外賓等重要任務,也需負責國慶大典上的主持以及規劃。這可謂是國家的第三門面,然而,國民黨所提名的韓國瑜是否適合擔任此職務,值得深思。 回顧韓國瑜的政治背景,他曾擔任第二屆至第四屆立法委員,但在第五屆黨內初選中落敗,第八屆參與黨內立委初選時被取消參選資格。2018年其當選高雄市長,卻因中途落跑去參選總統,在總統大選結束後面臨罷免危機,成為台灣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然而,韓國瑜的政治路並未因此中斷,2023年國民黨提名他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使他得以直攻下一屆的立法院長。 然而,韓國瑜過去在選舉時所引起的爭議,從美白小腿到用膝蓋走路,除了社會觀感不佳外,其輕浮的性格也讓人懷疑他究竟有沒有辦法了解立法院長的職務,進而推動整體立法院業務的進行。此外,若他真當上立法院長,其形象也讓人擔心在接待外賓及主持國慶大典時,是否會影響台灣的國際形象。他是否有辦法一改過去的滑稽形象,以穩重的態度接待外賓,這是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面對韓國瑜過去在選舉時所引起的爭議,從美白小腿到用膝蓋走路,其輕浮的性格也讓人懷疑他究竟有沒有辦法了解立法院長的職務,進而推動整體立法院業務的進行。(圖擷取自李正皓臉書)     下屆立法院,國民黨總共贏得52個席位,是未來的國會最大黨,其所提名的立法院長當選機率當然比較高。但整個國民黨卻找不到比韓國瑜更適任的人選,這點讓筆者相當不解。立法院長人選應該基於其專業背景或過往的政治表現來決定,而非僅是選票上的考量。因為這不僅會影響立法院的立法品質,更會影響外界對立法院的整體觀感。 故筆者認為,既然立法委員是由人民所選出,那其應為台灣選出一位合適的立法院長,而非泯滅良心地選擇一個形象不佳且專業能力不足的人擔任立法院長。這不僅損害台灣整體國際形象,也有損各立委的專業聲譽。 (室內設計師)
楊豐榮 2024-01-26
不要命才去中國

不要命才去中國

不要命才去中國 韓國72歲鄭姓旅客24日從仁川搭機前往中國瀋陽,遭中國海關搜查行李,發現其持有的筆記本地圖將台灣標示為國家,因此觸犯一中原則,直接予以拘禁。幸好他找到當地韓僑營救,1小時候獲釋。這種國家還能去嗎? 如果中國要用這種標準搞文字獄的話,台灣人身上會有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中華民國交通部製發汽車駕駛執照,這全都是在搞台獨,直接被抓去新疆集中營再教育都有可能。 別拿生命開玩笑,千萬不要去中國。我建議外交部、陸委會,儘速將中國劃為紅色警示;而且要對針對堅持前往中國者,強制投保1000萬元的政治關押險,一切風險由保險公司支付,別拖政府下水。 https://www.mk.co.kr/news/world/10929203  
曾韋禎 2024-01-26
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此

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此

說來悲哀,抖音世代 / 網紅世代的KOL及其族群 因為流量,可以取笑民主前輩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自我犧牲 因為流量,可以找中國人一起公開嘲笑生命鬥士陳俊翰 因為流量,可以把台灣人被中共威脅的危機意識說是假議題 . 你們在網路上嘲笑換取流量變現 但陳俊翰是在現實中跟生命奮鬥 . 如果台下跟著拍手哈哈大笑、嘲笑身障人士也無覺得不妥的大批民眾 就是台灣未來世代的價值觀主流 . 那最悲哀的事情恐怕莫過於此  
TW觀察人 2024-01-24
驅動力

驅動力

驅動力 尼采說:「權力意志」是我們的驅動力;佛洛伊德說:不是,潛意識裡的驅動力是「享樂意志」。 這兩種驅動力是直接而明顯,在一個群體當中,表現比別人特殊,得到社會價值的肯定,感覺比別人高級,拿到所謂的「權力」,享受這種感覺,我想就是這種驅動力,讓我在每個寒冷的冬天都可以在早上4:40起床。 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生活無憂無慮,吃很好的餐廳,住很好的房子,開很好的車子,買很好的衣服,到世界各國去旅行,在社群媒體上面貼上與眾不同的照片,炫耀自己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勝利,這當然是一個更為普遍的驅動力。 但這兩種驅動力通常只能在「缺乏自信」或「求生存」的時候,發揮極大的作用, 人生到了某個階段之後,權力意志和享樂意志不足以支撐一個人。 好好仔細觀察用心生活的人,會發現最終的驅動力是:「追求意義的意志」。 我是一個非常慢速的跑者,但確實影響了不少人開始跑步,跑得慢是可以的,跑得慢也可以跑得很多,跑得慢也可以貼文出來告訴人家說我跑得真的很慢,我覺得這好像就是我跑步的意義。 每個能夠持續下去的跑者,都感覺到跑步對自己身體產生了許多正面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些人覺得這樣做很有意義,否則為什麼要這樣做? 思考跑步的意義是什麼? 我人生很多事情都是 unit step function ,填鴨、唸德文、寫臉書、跑步等等,一做就做不停,跑步是我最不專長的,但我開始做以後從來沒有想說要放棄。 跑步是一件苦差事,跑得慢的更是惡性循環,馬拉松賽事從凌晨太陽還沒有起來起跑,天氣冷的不得了,一直跑到正中午的大太陽,天氣熱的不得了,一個早上的時間經歷了氣候的冷暖、人生的滄桑。 想想自己為什麼要跑馬拉松?而且一直在跑?我覺得理由很簡單:我想要成為跑馬拉松的那種人。 身體健康和活動能力都因為做了這件事情有好的回報;維持這種紀律,覺得人生沒有在老化或倒退;更重要的是旅行:修民一開始跟我說,學長在柏林唸書,那你有跑過柏林馬拉松嗎?現在我好想到全世界每個地方去跑馬拉松。欣賞風景、坐在咖啡廳靜靜的看書,或去大峽谷或迪士尼樂園之類的地方,已經再也不能吸引起自己想要坐飛機到那麼遠地方的興趣,除非去哪裡跑步。 從我過去以往的經驗,自己現在的樣子和想要成為的樣子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張的關係。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是,一般人不就希望自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嗎? 因為跑馬拉松,我大概寫了幾百篇跟馬拉松有關的貼文,雖然跑得慢,但我有故事可以寫!
李忠憲 2024-01-26
王志安是中共安插日本的暗樁?

王志安是中共安插日本的暗樁?

  被中國央視「開除」的著名節目主持人王志安近日在台灣參加談話性節目時,嘲諷身心障礙的陳俊翰博士,引人撻伐,根據王志安被「開除」的原因及其過往言論,吾人合理懷疑他是中共以「開除」為幌子,故意放出來安插在日本的暗樁,說明如下: 一、公開資料顯示,王志安生於一九六八年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講究「根正苗紅」的中國,卻能通過嚴格的政治審查,擔任中共宣傳重鎮央視的節目主持人,相當特別。 二、王志安被認為對中共「小罵大幫忙」,他主持《新聞調查》、《新聞一+一》期間,經常用犀利言詞批判地市級政府的施政,藉此賺得民間聲譽,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批判大多針對小的不公不義,對中央施政則是不敢置喙,更遑論針對體制改革與自由民主與人權的落後弊病了。 三、王志安二○一二年因不當言論被央視開除,至於是甚麼不當言論,眾說紛紜。隨後,王志安開始在《微博》發表親日言論,包括捍衛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的權利,並願到福島吃海鮮證明福島食品的安全、對安倍的死如喪考妣、參觀靖國神社,呼籲「國人」不要妖魔化日本…等等顛覆中共政府仇日教育的論調。如今,王志安已移居日本四年,準備申請入籍,上述親日言論是否王志安「投靠」日本的刻意鋪陳,令人好奇。 四、王志安因「叛國與親日」言論被中國全面封鎖,卻能自由進出中國,待遇「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等批判中國的網紅不同,如此差別待遇令人好奇。 五、這次王志安嘲諷陳俊翰博士、利用不分區排名挑撥分化,同時嗆聲台灣的民主,口徑與中共完全如出一轍,完全不像投奔自由的反共人士。 (作者從商)
愚工 2024-01-26
勿濫用誤用「聯合內閤」

勿濫用誤用「聯合內閤」

  台灣的總統大選後,許多台灣的學者,民眾與民調都在討論所謂的「聯合內閤」。 祇是就「聯合內閤」這個名詞,我已經一再致函勸誡許多民調專家朋友切勿濫用,但現在的民調依然指鹿為馬的在問卷中使用「聯合內閤」。 在總統制中,聯合內閣通常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總統制與議會內閣制不同,即使有類似的聯合內閣,也缺乏法律約束力。要成立聯合內閤,「較小的政黨必須放棄其反對黨地位」,並「承諾效忠新的執行領導人」,但民眾黨似乎不太可能同意這一點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總統制政權即使未邀請他黨人士入閤,也能成功運作。賴總統可以考慮但是沒有必要這麼做。 這是政治學的一○一,不能硬抝! 總統制的總統是人民直接選舉,向人民負責!至於議會內閣制的總理則是由國會選舉,向國會負責!在議會內閣制中,倘若沒有一個政黨席位過半,就必須組成聯合政府,由他們決定總理與全部的內閣閣員名單。在此制度下,才有「聯合內閤」之實質與法律的意義。聯合內閣組成後,所有聯合政黨內的各小黨都成了執政黨的成員,必須遵守當初政黨組合的規則,而變成「忠實的執政黨」。 如果不然,內閣總理可以「解散國會」,舉行「全面國會改選」,來個魚死網破,從新洗牌!因此,聯合內閤具有相當的法律與實務的約束力。 在議會內閣制下,總理若不與聯合政黨合作,國會可提出不信任投票,重新選舉總理,組成新的聯合內閣。這些都須要制度與法律的全面規範與配合,無法由個人決定! 反之,總統既然是由人民直接選舉,內閣所有的人員也由總統任命,總統可以考慮但沒有必要選他黨人士入閤。其他黨派如果入閤,則在法律上與實質上就是要對總統負責,總統隨時可解僱他,不須國會同意。 即使他黨人士獲總統邀請入閤,他們與所屬政黨在國會面臨議題時仍然可以與總理唱反調。所以在總統制下,沒有所謂的聯合內閣。 民調的正確問法應該是:「您贊成賴總統邀請民眾黨人士入行政院嗎?」在台灣的民調問卷中不能用「聯合內閤」這個名詞。 (作者是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兼任教授,主授國際關係學)
湯先鈍 2024-01-26
是否激怒中國,不該是台美關係的分歧關鍵

是否激怒中國,不該是台美關係的分歧關鍵

最近國內外有不少人在爭辯,到底應不應該將「激怒中國」,作為觀察準總統賴清德施政的關鍵。特別是美國有多位學者,多擔心賴清德更容易激怒中國,因此對兩岸前景不樂觀。不過,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特別表示,不要對兩岸關係動輒就扣上激怒中國的大帽。事實上,兩岸關係製造衝突、實行威脅的國家向來都是中國而非台灣,若中國還能以威脅恐嚇,離間台美關係,那真的才是讓中國陰謀得逞。台灣與美國各界應當要從長思考,真正的威脅來源在哪。 前總統馬英九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兩岸關係仍必須相信習近平。這句話立刻就引來各界軒然大波,連侯友宜陣營都必須立刻和馬前總統切割,這關鍵就在台灣的未來、兩岸關係的前途,從來就不應該是以中國的主張為重。過去,馬政府就是深陷、深信中國對台灣都是採取讓利,而這個「讓」似乎還是長久、不可逆的。但從選前中國一系列的對台經濟制裁態度來看,中國本質就是不可信的對象,是一個言而無信、毫無法治信仰,更沒有民主制度的國家,只想避免激怒中國,必將讓中國軟土深掘,甚至讓台灣失去自尊與主權。 兩岸關係製造衝突、實行威脅的國家向來都是中國而非台灣,若中國還能以威脅恐嚇,離間台美關係,那真的才是讓中國陰謀得逞。(REUTERS)   就以諾魯斷交為例,民進黨才剛贏得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準總統賴清德更是對中國釋出中生納保的善意,照樣在選後立刻策動斷交。也就是說,何謂激怒、何謂台獨定義都在中國身上,何況連民主選舉的精神都無法尊重,這不只是羞辱台灣,更是在打擊美國對自由民主的制度堅持。若有人把「民主制度」,視為激怒中國的關鍵,難道也要停止選舉嗎?那將是全然中了中國的陷阱,甚至民主制度都有危機。 台美關係數十年來,從1979年結束外交關係後,台灣在1996年開始實行總統直選後,照理說台美間已幾乎沒有制度矛盾,只剩下外交障礙。然而,從近二十年來,在美中深化交流後,許多學者或學界與中國交流深厚,自然也對中國的反應更為在意。但我們千萬別忘記,台灣才是真正需要被重視的自由民主同盟,我們不會在意侵略者生氣與否,不會在烏俄戰爭中譴責是烏克蘭挑釁才導致俄羅斯入侵。同理,更不應該將刺激中國,作為判別台美關係、更不應該成為分歧矛盾的導火線。 準總統賴清德,過去擔任民意代表,也曾當過台南市長,這都是非常貼近民意的民選職務,特別是南部地區對中國印象不佳,賴清德自然也必須反映民意。但從副總統職務後,賴清德的言行都非常謹守分際,也和美日高層都有交流,不會有過激行動或言論,應該是可以確定的,就不勞中國繼續軟土深掘或挑撥離間。 不過,我們也希望美方要能理解到,國內有部分人縱使不疑美、也很親美,但對於美國的信心仍然不足。相較於中國軍機繞台頻繁、甚至只因為美國國會議長來訪就大動作進行軍演、製造衝突,台灣並沒有因為中國的威脅就拉高軍事行動,而這才應該是兩岸關係當前完整的面貌。我們真該要譴責的,是中國自設標準恐嚇台灣,而台灣民意樂見更多包含美國在內的國家來訪,也屬民主國家的常態,若只成天只擔憂是否刺激中國,台灣恐會出現反民主、親中聲音的可能。那台灣的民主是否還能維繫?台美關係恐都會受到打擊,不能讓「激怒中國」這題成為挑撥台美關係的關鍵!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4-01-25
台灣人權歷史 1949~1956:大整肅時期

台灣人權歷史 1949~1956:大整肅時期

#台灣人權歷史 1949~1956:大整肅時期 蔣政權來台後,以陳誠擔任台灣省主席,陳誠為肅清政敵,掌管統治,開啟了以『肅清匪諜』『白色恐怖』手段時代。以二二八事件為例,台北市火車站大門佈告欄,往往一早就貼出當天清晨被槍決的『匪諜名單』,姓名還會用紅筆打勾,有古代斬首示眾的遺風。 二二八事件徹底摧毀了台灣社會長期培養成功的守法觀念,與對政府的信任,躲過一劫的意見領袖,口禁若寒蟬,不願過問政治。 這時期主要事件有以下:(待續,案件眾多) 1949 楊逵和平宣言案,判處12年,移送綠島。 四六事件:軍警包圍台大、師大,100多名學生遭逮捕入獄,其中有7名學生被捕後遭到槍決,之後的大學實行軍事化的管理,校園戒嚴正式開始,一般認四六事件是台灣白色恐怖的濫觴 光明報案:成功中學、基隆中學、台大法學院支部、基隆市工作委員會被破獲,爾後牽連義民中學師生。 中共高雄市工作委員會案:46人被捕、七人判處死刑。 1950 立法委員劉心如被殺 台中市警察局長許振庠被殺 照片來源: twpeace.org.tw/wordp…  
魏筠 2024-01-23
王志安果然是中國的海外暗樁

王志安果然是中國的海外暗樁

王志安果然是中國的海外暗樁 今日各報紙本對於夜夜秀、王志安的報導。自由時報是頭版+A5全版超大篇幅報導。 中國能夠直接指揮的兩小報,聯合報是在非常後面的影劇C2版,中國時報更是隻字未提。 兩小報奉旨保護夜夜秀、王志安,顯示這傢伙、這節目,都是中國的外宣、介選機制。    
曾韋禎 2024-01-25
「後中華民國」的「台灣想像」

「後中華民國」的「台灣想像」

諾魯與「中華民國」斷交,美國國務院表示是其主權決定,但這依舊令人失望。接著,吐瓦魯又傳出風聲。而與諾魯、吐瓦魯關係密切的澳洲,其外交部長則表示,如果吐瓦魯也步上諾魯後塵,澳洲不會干涉,因為這是它的主權決定。二○一六以來,習近平專攻太平洋島國,不無對台舞劍、意在美國之用心。所以說,這不單是施壓蔡英文、賴清德,而是美中全球爭霸戰、民主國家連線的共同威脅。 當然,台灣不能假裝沒事,北京挖邦交國不遺餘力,已非純粹是「中國代表權」之爭,而是鋪陳併吞台灣的法理戰。美中的世紀馬拉松,台灣也不是局外人,是否東升西降,對台灣具有決定性影響。故而,今年底的美國大選,拜登與川普的第二回合,對台灣的意義不下於本國大選。有些「西式判讀」認為,中國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等問題重重,行將冷卻或減緩習近平的野心。這樣的觀點,是把習當正常人,於是按常理推測。但,習近平早已向西方證明,他不是按照這種牌理出牌的人。中國綜合國力,過了拋物線的頂點,提醒習近平的與其說是韜光養晦,不如說是把握國力滑向更低之前大幹一場。對台灣,也不脫類似思考模式。 諾魯與台斷交9天後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AP)   從蔡英文到賴清德,習近平對台軍事、外交四面包抄。不時「收買」邦交國,其實經濟代價昂貴(詐騙成分也高),引起國際批評的形象成本更高,招致強國夢的敵視目光。尤其是,一九四九以來的金陵殘照一旦終結,台灣主權地位勢必水落石出。一九七一的二七五八號決議,「台灣」根本是局外人,依舊處於「舊金山和約」(一九五二)狀態:台灣地位未定論。尼克森以來的美國政府,其所謂的戰略模糊,不外乎介於「台灣地位未定論」與「認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之間。其實,北京也一直不敢掀開底牌,逼使華府從戰略模糊走到戰略清晰,冒著喪失法理戰灰色空間的風險。 「中華民國」與「台灣」,並存於二三○○萬人的生活空間。其實,「並存」不等於「同一」。從內部政治來看,「中華民國」與「台灣」,似乎是同一物件的不同稱呼,可以交替使用。儘管如此,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定義」,「一個中國便是中華民國」,包括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啻戳破「並存」與「同一」的表象。尤其是,就外部而言,問題更為複雜,甚至是「中華民國」到底「存在」或「不存在」、「台灣主權」歸屬「台灣人民」或「中國人民」的極端對立。這就形成一種弔詭,「中華民國」在國際逐漸消失,而「台灣」的國家角色在國際尚未出現。如今,「台灣想像」越來越被推往「後中華民國」,如何因應挑戰與掌握機會,二三○○萬人命運與共,朝野必須未雨綢繆,迎向巨變中的地緣劇場。 猶記大選期間,柯文哲曾表示:邦交國是迷思,他不在意邦交國數量,比較注重實質,畢竟台灣跟日、美也沒有邦交,但是關係不錯。他還認為,若邦交國歸零,也沒什麼關係,實質關係比較重要,且中國在國際上打壓,就是因為兩岸關係不好。馬英九也深信:在我擔任總統期間,那八年兩岸間是如此和平,所以很大程度是民進黨的錯,因為他們鼓吹台獨,這是大陸絕對不能接受的事。馬,柯,不知有意或無意,完全把「中華民國」與「台灣」混為一談。既然如此,當然逃不出「一中原則」的手掌心,只能在北京的遊戲規則裡面自得其樂。華府的「一中政策」,北京的「一中原則」,也是「並存」而非「同一」,但「一中政策」加上「不支持台灣獨立」,令北京更堅持自訂的遊戲規則,且樂於扮演恐怖情人,不斷情緒勒索華府。 二○一六以來,八年十國斷交,「中華民國」剩下十二個邦交國。兩岸關係不好,民進黨鼓吹台獨,藍白一律究責民選政府,他們為何跟北京一般見識,目無台灣頭家?獨裁者霸凌台灣,華府一句「不支持台灣獨立」,豈只幫習近平壯膽而已?試想,萬一這次大選,藍白合作無間,中國豈不是贏得台灣?印太戰略,第一島鏈,悉皆出現破口。賴清德四成選票當選,北京稱:民進黨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華府稱:台灣展現了民主體制的力量。除了本土政權,依中國介選程度之深,台灣人民若選出其它領袖,會跟中國或美國合作?答案恐怕跟華府想的不一樣。美國的「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不反對統一」,「反對片面、武力改變現狀」,這種在兩岸明顯不平衡的政策,已經跟不上台灣的民主活力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24-01-25
「防堵特權」vs 「保障弱勢」

「防堵特權」vs 「保障弱勢」

「防堵特權」vs 「保障弱勢」 保障弱勢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些人認為保障弱勢群體就是一種歧視。當政策或措施特別傾向於保護或提升某些被認為是弱勢的群體時,可能會對其他群體造成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歧視。 雙重標準地方在於:對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的名單,是在討論「弱勢」的問題;而對國民黨和民眾黨則是在討論如何避免「特權」。 把陳俊翰的名字蓋起來,把他學經歷背景拿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提名這樣的人一點都沒有什麼好驚訝。 民進黨不分區的名單,當然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但我覺得陳俊翰應該不是殘障人士而進了那個名單。他前面的人真的有比他優秀嗎?這是可以討論的。 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馬英九這些人的甲等特考,高考按照省級來分配的名單,這些都是「特權」。 台灣的社會基本上還是相當的落伍,目前的狀況還停留在「打擊特權」的階段,我不認為陳俊翰是弱勢,他比你我都強了很多。 我覺得看到那些「民進黨保障弱勢不足」或「保障弱勢反而是歧視」的言論,一律跳過!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排在陳俊翰名單前面的人對此想法到底是怎樣?自己真的有資格嗎?
李忠憲 2024-01-25
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的霸凌

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的霸凌

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的霸凌 網路時代嘲笑他人變成一種行業、一種獲利的工具,這是以往的社會學家難以想像的事情。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前,人類文明重大的進展是印刷術的發明,有印刷技術以後才可以傳遞許多的知識,接下來是收音機跟電視的發明,可以讓傳遞知識更加快速和方便。 但這些傳遞的管道和資源有限、可受控制,可以維持一定的可信度和專業知識,一個國家傳遞這些知識的管道,往往控制在所謂精英階層。 因此有學術圈地或是專業知識封閉的現象,但是知識和理念的傳遞有一定的品質和正面。當然也曾經發生過專制獨裁霸佔宣傳管道,例如納粹的宣傳武器戈培爾,但整個人類歷史的進展,主流還是在傳遞正確的訊息,善良的價值觀。 資訊科技的革命把人類的溝通管道成本降低到幾乎為零,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跟全世界發表他的意見,這會造成一種跟以往世界完全不同的文化現象。 努力的人比較多?還是懶惰的人比較多?失敗者比較多,還是成功者比較多?平庸的人比較多?還是優秀的人比較多? 以前人應該很難想像,現在這麼多沒有讀書、也沒有知識的網紅霸佔了整個台灣言論的上空,由他們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現在不只在民主的投票,每個人都是一票,在發言的管道上,每個人所佔據的聲量也一模一樣。背後不受控制的資本主義邪惡廠商投注的資源,再加上中國的統戰,讓台灣陷入了毁滅的危機。 跟毫無人性攻擊礦工老宅一樣,為什麼社會上會有人嘲笑像陳俊翰這樣的人,他儘管面臨重大身體障礙,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學術和職業成就。 1. 努力的人容易遭受嫉妒和討厭。 2. 陳俊翰克服障礙的努力和成就,與大多數人的經驗相距甚遠。 3. 在學業和工作中努力的人,常被視為破壞了共同基準,引起不滿。 4. 網路社交平台讓極端和負面的想法找到了共鳴。 5. 一些人因為對讚揚努力的言論感到反感,而去嘲笑真正努力的人。 6. 網路上愚蠢或邪惡的言論也能找到大量支持者。 7. 嘲諷社會價值觀念,成為一種快速獲利的方式。 8. 媒體和社交平台上的極端言論,損害了社會的公共信任和價值。 這種現象傷害了社會的基本信任和人性,社會對於努力和成就的嘲笑態度,損害了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和信任。 傳統定義的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沒有什麼太多的武器,尤其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只能不斷呼籲,發出自己微弱的聲音,此外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賺更多的錢成為資本家來背後控制言論? 建立大數據分析資料庫紀錄傷害網紅和無法教化的支持群眾,視為敵人,列為威脅名單? 坐以待斃,等待資訊科技革命的成果,吞噬了我們的自由、民主和人權?
李忠憲 2024-01-25
為何不好笑 賀瓏自己知道嗎?

為何不好笑 賀瓏自己知道嗎?

搞笑藝人出身的日本名導北野武在《超思考》中有云:「從前宮廷中有所謂的弄臣,弄臣可以說別人不該說的話,而且不會受罰,弄臣的工作就是披著搞笑防護罩,開國王的玩笑或嘲諷國王;國王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弄臣感覺就像一種權力平衡」,歷史學家伊凡斯(Richard J. Evans)的《為史學辯護》也說…宮廷小丑的功能並不只在娛樂別人,惹人發笑,還在於告訴聽眾一些令人不悅的真相」 暴君如漢武帝,晚年迷信術士江充,眾人不敢諫言,唯一例外是以「詼笑」聞名的弄臣東方朔:「至老,朔且死時,諫曰…愷悌君子,無信讒言…」(《史記·滑稽列傳》)滑稽詼笑實為有力的政治武器。因此,當古代暴君成了現代獨裁者、科技大幅強化政府統治力道後,弄臣、小丑一流,必也成為獨夫們的眼中釘。全斗煥獨裁統治韓國時,一個喜劇演員與之長相極其近似(當然包括一樣是禿頭),遂被勒令禁止出現於螢光幕。 所以,《賀瓏夜夜秀》為什麼不好笑?中國媒體人王志安的立場,明顯與中共政權同聲共氣。其實,賀瓏應該做且可以做的,是把令「聽眾(王志安們)」不悅的真相,透過「笑諫」來即席演出,譬如:中國在改革開放時期,尚有上海諧星模仿溫家寶而走紅,然而,為何多年後的今天,居然連卡通人物小熊維尼都成了禁忌?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調侃溫家寶(2009年)   但賀瓏及製作單位所為卻相反:節目與王志安一起取笑台灣選舉制度、取笑身障的台灣人…,《賀瓏夜夜秀》將「搞笑」這個千百年來用以「制衡暴政」的利器,謬用在助長暴政的氣燄,完全不好笑、不好看、不值得再收看! (作者是清大歷史碩士、中學歷史教師)
張經偉 2024-01-25
白恐時期覺青的誕生

白恐時期覺青的誕生

白恐時期覺青的誕生。 1951年義民中學案 17歲少年魏廷朝在火車站佈告欄發現自己的國中歷史老師及主任被槍決,從此對國民黨政權產生質疑。與電影『返校』背後的故事原型基隆中學案都與光明報有關。 義民中學案又被稱為「客家中壢事件」。義民中學當時校區在現今的中壢家商及中壢高商,爾後遷址於新竹縣。義民中學師生與相關人員,涉嫌參加讀書會因匪諜叛亂案逮捕入獄,共11人遭判刑,其中4人遭槍決身亡 我父親魏廷朝1948年義民中學就讀,當時老師是歷史老師是黃賢忠、教務主任為姚錦。畢業後,1952年6月,父親高二時,在臺北火車站公佈欄,看到國中老師黃賢忠、姚錦因參加省工委會組織遭槍決,對他的思想產生莫大的刺激,改變一生。 以下受難著: 死刑: 姚錦,義民中學教導主任 黃賢忠,義民中學教員 徐代錫,中壢鎮公所幹事 邱興生,內壢國民學校教員 有期徒刑十年: 徐代德,台北師範學校學生 范榮枝,台北師範學校學生 樊志育,中壢中學教員 丁潔塵,義民中學教員 有期徒刑五年: 麥錦裳,家庭主婦 楊 環,宋屋國民學校教員 劉鄹昱,台北師範學校學生 邱慶麟,時為內壢國民學校教員,被誤捕入獄一個月。  
魏筠 2024-01-21
《夜夜秀》的噁心行徑

《夜夜秀》的噁心行徑

  《賀瓏夜夜秀》的一段內容引發了公眾激烈反彈。節目中,主持人賀瓏與來賓王志安對民進黨不分區候選人陳俊翰的障礙狀況進行了嘲笑與模仿。這不僅是對陳俊翰的侮辱,更是對所有障礙者的蔑視和對台灣社會價值的踐踏。 陳俊翰是罕病鬥士,擁有哈佛法學碩士學位,成就和努力值得尊重與肯定。在《賀瓏夜夜秀》卻淪為主持人賀瓏與來賓王志安嘲笑和戲弄對象,助理主持人范乙菲更是又笑又拍手,事後被炎上了,則聲明自己當時沒聽懂。 這種行為背後透露出的是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和深層歧視。在某些人眼中,障礙者似乎只是用來取笑的對象,他們的身體狀況被視為笑料。這種觀念傷害了障礙者,也阻礙社會對障礙者的正確認知。 當公眾人物在節目對障礙者進行嘲笑,使部分觀眾誤以為這種行為是社會可接受的,而制止嘲笑他人的行為,有時還被反扣上「正義魔人」、「開不起玩笑」、「不懂脫口秀」,如此變本加厲,凌遲公義,令人憤怒。 障礙者是社會的一份子,他們擁有與其他人同樣的尊嚴和權利。對障礙者的尊重不應只是口頭上,更應體現在行動和態度。我們必須學會欣賞障礙者的勇氣和堅強,支持他們的權益和專業,共同努力打造一個真正多元、平等、共融的社會。 (作者從商)
缺理 2024-01-25
專制嘲笑民主 為何邀請王志安這種人

專制嘲笑民主 為何邀請王志安這種人

  中國媒體人王志安上「賀瓏夜夜秀」批判台灣的民主選舉,說台灣的選舉就是一場秀,還指執政黨「利用」殘障人士獲取選票,甚至模彷殘障肢體動作,引發各界強烈抗議,他卻堅不認錯。 這事有兩個面向:一探討「賀瓏夜夜秀」的特性,二對王志安這種中國人士的分析。 「賀瓏夜夜秀」的崛起,因其內容辛辣,對政治調侃挖苦,迎合年輕人口味。但內容快速短小,欠缺中心思想與價值,則像抖音型態。又因探討的不乏政治事件與政治人物,主題和內容經過精心設計安排,極具煽動力。 筆者以前被「視網膜」的節目吸引,是認為這位年輕人有中心思想,對憲政體制與實際國家現況的挑戰,對民主體制的守護,以及對極權中共的抵制,這些思想價值在節目中雖然沒有特別提起,但閱聽大眾可以自然而然受到感染。 「賀瓏夜夜秀」不完全是綜藝節目,更不屬於政論節目,而是遊走在兩者之間,以利益為考量。就好像民眾黨其實是在壯大自己利益,卻老是用所謂的社會公平正義當幌子,以獲取更大政治利益。「賀瓏夜夜秀」是利用貶低事件、人物,滿足大眾短暫過癮,以取得更大利潤。事後呢,問題還是留給大眾,傷害的卻是台灣社會對民主的質疑。 王志安這樣的人上節目接受訪談,宛如任由中共用「專制的好處」來批判台灣民主,無情的消費台灣社會。須知,中共利用很多所謂的「離共者」或「叛共者」,躲藏在民主國家,時不時的批判民主體制,成為粉碎離間民主國家團結的毒素。 王志安上節目,這是完全想像不到的安排,他在節目的言行驚悚,並置入對台灣民主的輕蔑,中共這次的置入行銷,成功打入台灣的直播節目,令人更為台灣民主前景感到憂心,也為節目感到悲哀。 奉勸「賀瓏夜夜秀」製作團隊,利有小利大利,失去大利,小利亦不復存;沒有中心思想與價值的節目,久了大眾還是會膩的。 (作者是五年七班的大叔)
陳啟濃 2024-01-25
談核二電廠延役的法律凌駕專業問題

談核二電廠延役的法律凌駕專業問題

  依自由時報1月23日「喊話糾正錯誤能源政策 藍委將推修法不設定核電廠延役申請期限」報導指出,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吳怡玎與新科立委李彥秀、羅智強今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王鴻薇指出,有鑒於國內電力需求攀升,並跟上國際「淨零排碳」、「重啟核能」政策趨勢,宣示未來將推動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後不設定延役申請期限,讓我國能源政策有更多彈性。 日昨立法院國民黨團立法委員王鴻薇(右2)、吳怡玎(左2)、新科立委李彥秀(右1)、羅智強(左1)舉行「糾正錯誤能源政策!藍委推修法讓核電廠延役!」(資料照)   查日本探討核能發電的書刊出現「核能村」一詞,係指核能電廠當地民代、國會議員、利益團體等結合在一起,分贓核電公司釋出的經濟利益。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曾經出現「核能村」的痕跡,例如民國86年9月1日出版《北海萬金石》一書封底印著「文明社會需要電力、電力促進社會文明」。該書第256~257頁刊載「放射性核廢料已經有處置方法」的謊言,令人驚奇。 前述國民黨立委的喊話,目的之一為核二電廠的延役。不過,核二電廠設在新北市萬里區,該廠一號機、二號機分別在1981年、1983年啟運,商轉超過40年,目前均已停役,其原因之一為使用過的燃料棒(高階核廢料、高放射性廢料)沒有去處,尤其是二號機,有些使用過的燃料棒未能完全從反應爐卸離,只好停止商轉。 查台電公司原在核一電廠(新北市金山區)附近有乾式貯存設施,準備供核一電廠的高階核廢料的中間處理使用,目前遭到新北市政府的卡關。如果核二電廠可以延役,把它的高階核廢料由萬里區運到金山區,進行乾式中間處理,技術上非常困難。那麼立法委員提案修法,讓核二電廠延役,可能有政治凌駕法律問題,不會是「核能村」思維所使然吧? 平心而論,如果核二電廠真的延役,尚有設備老舊,發生核災的風險提高,當不幸發生核災時,在30公里半徑內都會區數百萬居民,將逃到何處呢?也是大問題。立法委員不能光靠政治力修改法律,促成核二電廠的延役,還要多考量技術上的難題,因為「政治秀」不合乎人民對於核安的期待。 (陳科技法律工作者)
陳逸南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