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台北通的資安問題

台北通的資安問題

  台北通 App 有些事情比數位身分證更嚴重,除了沒有所謂數位身分證超高軍事等級的晶片防護以外,數位身分證的使用者基本上只有台灣的國民,但台北通應該會有歐盟的居民,那些住在台北市的歐洲人,莫名其妙使用台北市的資源包括圖書館等,台北市政府的官員也搞不清楚狀況,不了解這樣就在GDPR的管轄之內。當初我在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可是非常擔心這樣的事情,或許台北市政府沒有人知道:歐洲人的個人資料是非常珍貴而可怕,一旦洩漏出去,可能會受到像天一樣高的處罰。 做這種事情到底是用什麼樣等級的資訊安全防護? 歐盟GDPR實施已經三年,適用範圍包含非歐盟註冊,但有蒐集、處理或利用歐盟民眾個人資料的企業或組織。GDPR: 第83條,違反GDPR 規範者,最高得處以2,000 萬歐元或其年度總營收4%之罰鍰。 北捷明年還將要試辦5G智慧監控,靠AI影像辨識維護車廂旅運安全。有錢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的隱私被侵犯,全台灣最有錢的城市是台北市,台北市這麼多有錢人都不害怕嗎?當個人的行蹤被監視掌控,隱私資料一旦被外洩,先不要講到國家安全及政治綁樁等等的問題,犯罪集團會不會利用這些資訊來綁架?台北市有相當多的有錢老人,詐騙集團會不會用這些資訊來增加詐騙的可信度,提高成功率? 尤其沒有法律規範,用個資料治理委員會就可以決定台北市民的資料怎麼用,個資是個人的資產,憑什麼資料治理委員會的委員可以決定資料怎麼用?賣給誰? 之前接受記者訪問時,我特別強調:要做資料的生意,一定要有明確的法律規範,這是利用人民的財產來盈利,誰負責保管資料有什麼責任?什麼樣的資料可以用,用在什麼地方,範圍在哪裡,都要有明確的規範。 如果學中國那一套,利用專制獨裁的方式,強制收集資料,用個資料治理委員會決定資料處理的方法,這不是進步,全世界都了解,中國是一個沒有人權、自由的落後國家,也沒有隱私或安全的地方。 台北市民為什麼不生氣?有錢不就應該最重視隱私和安全嗎?難道都搬走了?
李忠憲 2021-11-15
我也是出身藍營…

我也是出身藍營…

反共立場鮮明的退役陸軍少將于北辰先生,遭到不明人士恐嚇殺害全家,據推測可能是中國或其在台同路人、統派人士所為。于先生不見容於親中媚共的國民黨,轉型為政治評論員,擁有不少支持者。其實絕大多數台灣人民都是反對中共極權專制而且不願意被統一,為何歹徒只針對于先生?很簡單,就是因為于先生來自國民黨,讓已經變紅了的「中國國民」黨受不了他! 筆者同樣出身藍營,先父是來自中國的老榮民,全家長期以來都是國民黨忠實鐵票,但是自從國民黨阻擋軍購六十九次,三次政黨輪替下來,筆者就變綠了,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國民黨變紅了! 國民黨從兩蔣時代的堅決反共變成了現在親中媚共,好笑的是他們還每年去大溪給最反共的兩蔣謁陵呢!更讓人氣憤的是,近年來藍營退將和立委荒謬叛國行徑不斷,包括去敵國聽訓,和中國高幹把酒言歡,還說共機擾台不算挑釁,說台灣西南空域ADIZ是中國領空等等等等,猛扯國軍後腿,打擊國軍士氣,國民黨中央不但沒有懲處這些人,甚至還列為不分區立委,這就是國民黨不得台灣人心的最主要原因! 曾在中國說出「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的退役將領夏瀛洲,昨日在中國官媒刊出的訪談裡再度引爆爭議。(資料照)     老實說,如果國民黨重新回到像以前一樣堅決反共,筆者雖然還不考慮投票給他們,但起碼會看得起他們!而且這至少代表國民黨還是和台灣人站在一起的,抗拒共產黨侵略的立場是一致的,只是對於國旗國號的主張和綠營不同而已。但是實際上現在的國民黨根本連「反共」兩個字都不敢講,處處怕得罪中國,之前立委林為洲主張反共也被消音,完全自失立場和格調,這就當然只會更被人(包括共產黨)看不起了! 希望于先生能勇敢對抗惡勢力,繼續堅持立場說真話,我們絕不向邪惡中共屈服! (作者為公務員,新北市民)
楊浩民 2021-11-15
公投該不該綁大選?

公投該不該綁大選?

十二月十八日四項公投案,其中一項是公投跟大選同日舉行,即「公投綁大選」,理由是節省經費。 二零零四年大選,陳水扁爭取連任,對決連宋配。當時有三項公投同時舉行,包括加入聯合國等議題,連宋陣營極力反對。三一九槍擊案扭轉選情,陳呂配連任,連宋打選舉官司時也主張,公投綁大選,影響選舉之瑕疵,有選舉無效之情形。但法院判決連宋敗訴確定。這次國民黨提出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案,是想在二零二二或二零二四來個回馬槍?當年爭取公投的蔡同榮若是天上有知,會感嘆:美國的好東西,來到台灣卻變成壞東西?到底是執政黨不對,還是在野黨不對?或是把公投移植台灣不對?恐怕是個謎。 台灣是主權不明確國家,有國家認同問題,國家名稱用在國際上者將近十個,憲法上叫中華民國,外國人習慣稱為台灣。像銅板兩面,一面人頭像,另一面數字,怎麼講都對,不滿意的認為都錯,導致台灣人熱衷政治,總統大選投票率動輒七成以上,政論節目聒聒叫。 反觀美國,是正常國家,沒有國家認同危機,而且是多元社會,人民熱衷運動、電影、音樂、休閒等活動。總統大選及其他參眾議員選舉,投票率往往只佔登記合格選民的五、六成左右。例如爭議很久的槍枝及墮胎問題,沒有全國性公投就是沒有。地方性公投與公職選舉同一天很常見,而且是機器投票,即便投票要四、五分鐘,如果沒有爭議,開票時卻展現科技的速度。況且,美國五十州有時差問題,當紐約市選民在投票,加州人還在睡覺,因此「正確」比當天知道結果重要,很難像台灣當天即知道結果。川普跟拜登選總統時,開票超過一個月,大家印象深刻吧!這就是台灣公投及選舉跟美國最大差異。 二零一八年九合一選舉,共有十個公投案,導致投票到深夜,一面開票一面投票的鏡頭,相信大家記憶猶新。那次提的公投案有三十七案,中選會通過十案。公投法沒限制公投案的數量,公職人員選舉雖然固定,但是如果二零二二年九合一選舉又來個二十案公投,或者二零二四年搞個三十案公投,不只是選務人員會瘋掉,選民也會瘋狂。為了節省單獨辦公投的八、九億,惹來選務混亂,選舉更複雜,選民霧煞煞,這是哪門子的節省經費? (作者為律師、研究選舉法學者)
莊勝榮 2021-11-15
正義重要還是讚數重要?

正義重要還是讚數重要?

我說過大概……n次了。 有時候,發文讓人讚美、讚數很多,不見得是好事。 我是個老文人、老頑固了,所謂為文,必經世濟民而後書焉。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要的,不是去攻擊某人,而是為了讓社會更好。 比方說「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意思就是說,哪怕有人威脅你,你也要講真話。 哪怕有人嫌你讚數少、沒錢、沒本事就下三濫文人粉專一枚…… 你也講真話。 這是華視,在不禮貌發文沒多久後的更新後的新聞,因為黃偉哲第一時間就指出這報導不公,主要的困難點在哪、主要的需克服的地方在哪,就寫的挺清楚的: https://www.cts.com.tw/market_news/667.html 事實上,全台灣只有台北,郝龍斌當市長時鐵血鎮壓騎樓停車有成功過。 其他地區仍需努力,我想這是歷史必須給的公正。 但是如同不禮貌鄉民團一樣,第一時間想說先轟了再講,反正我先得到大家掌聲跟群眾支持之後再說,這種理念,說真的…… 這不是文人在做的事情,或許你、我、他或任何有志於救世之人,均應審思。 究竟是正義重要,還是讚數重要? 究竟是公道重要,還是追蹤重要? 這是一個問題……莫怪尼采說過:「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在我們努力救世的同時,是不是往往自己也會著迷於眾人稱讚的瞬間,而化為亂世的一人呢? 我曾說過,我從沒開地球這麼久過,我常常寫文闡述,因為我仍想報答師恩。 但我從未忘記,不圖功名,只爭公理的初衷,這也是恩師的盼望,吾等應立的志業。 我們,我們台灣人,我們這群住在台灣島上的人。 你寫文是為了批評,這合理,為了抒發不滿,這合理,為了痛快喊個幾聲,這也可以。 但不是為了讚數跟錢,叫你拿筆殺人這種事也去幹。 有時候我會看分享我文章的人、按讚的人,其中如果有藍勾勾、名人,我也很高興。 但是真正吸引人的究竟是大砲一聲響,打個雞巴毛的亂轟受人喜愛,還是認真考據、持理力爭卻平鋪直述的文章受人點評? 我想這是這個生活在這大數據世界的眾人,都應審思的問題吧。  
Peter Lee 2021-11-02
 雷登豪斯的審訊

雷登豪斯的審訊

11/14/2021星期日 有關Kyle Rittenhouse 雷登豪斯的審訊,法官將在星期一對陪審團提出相關的指示。據說法官考慮讓陪審團增加幾個選擇,這是對檢控官方面的一個大幫助。因為檢控官原來起訴他兩項一級謀殺罪(蓄意殺人),及一項謀殺未遂,目前看來都已經在法庭中被證人一一擊破。如果陪審團裁決他謀殺罪不成立,他就可以終生脫罪。據說法官在檢控官自己的請求下,考慮讓陪審團增加幾項選項:例如二級蓄意殺人,或是一級過失殺人。(這些都不包含謀殺的字眼,因此他可以避免終生監禁的可能。) 這都證明當初檢控官控他謀殺罪的決定是草率的,按照一般程序,他應當被裁決無罪。但是連法官都知道,如果讓他脫罪,會有甚麼後果。不僅當地(金諾夏)會出現大規模暴動,全美國都會再出現一次好像去年的暴動熱潮。威斯康辛州已經在當地要求調動了五百名國民警衛軍National Guard備戰,美國一些大城市都在嚴陣以待。 事實是,到今天美國人(及全世界的人)在媒體的掩飾下,對於金諾夏當時的情況的了解都是片面的。都將Rittenhouse當作是拿著槍到當地去殺人的。事實是,當地居民真的是痛不欲生,曾經呼籲市民挺身而出保護他們。雷登豪斯雖然住在伊利諾州,但他父親在金諾夏工作及居住,他經常開車半小時到當地停留。而且在那兩天暴動中,有一百多間商店被焚毀,沒被焚毀的也多數被搶掠一空。數百輛車遭焚毀。上百間商鋪(在新冠肺炎肆虐下已經無法支撐,現在更破產,或是結束營業。) 雷登豪斯說他是到金諾夏去保護一間車行Car Source,那間車行有上百輛汽車被暴徒焚毀。這不只是一間車行的損失,也象徵商家的痛心,保險業的損失,以及對經濟的打擊,環保的傷害。但是我見到媒體集中報導的是:那間車行表示,他們沒有要求來自外面的保護。這是新聞報導應有的方向嗎?不是他們去質問那間車行,車行老闆必須做這聲明嗎? 說到被雷登豪斯殺死的兩人,第一個36 歲的Joseph Rosenbaum羅森邦,他不僅當時跟雷登豪斯挑釁,要他對自己開槍,還叫他是n---er。羅森邦除了有家暴,用武器暴力襲擊犯罪案底,還是有11次案底的戀童癖,性侵至少五名9-11歲男童,其中兩項被定罪。此外還有精神病,這些都是媒體幫他隱藏的背景資料。他根本是職業暴動者。他在案發前更將一個巨大的垃圾箱點火焚燒後,推向旁邊一輛警車,那輛警車上當時還有人,幸好有人出來阻止,否則那兩名警員必死無疑。而Rittenhouse到當地就是去幫助減少這些騷動的傷害性。 那個用滑板毆打雷登豪斯的第二名死者Anthony Huber案底比較簡單,他只是在2018年因多次家暴被控。那名被打傷的Paul Grosskreutz也曾因為跟警察衝突登記在案,2016年則因為在酒醉情況下持有武器被捕。此外多次參與暴力示威被登記在案。有人指他與「人民革命」組織有聯繫。他也是在庭上承認,是他先拿手槍對著雷登豪斯,直到在他面前十分接近時,對方才開槍(打傷了他)。 相對被告雷登豪斯則一次案底都沒有,而且是消防隊學員,有執照的救生員,及有執照的救傷隊員。
袁曉輝 2021-11-15
基本的新聞道德需要再提醒嗎?

基本的新聞道德需要再提醒嗎?

11/13/2021星期六 自從司法部獨立調查員杜倫John Durham連續檢控了三名牽涉到竄改,造謠者,證明了川普通俄事件是奠基於希拉里集團製造的謊言之後,主流媒體完全不聞不問,唯一例外是華盛頓郵報。這份報紙先是在本月八號由該報的媒體監視評論員Erik Wemple刊出文章,明言杜倫起訴俄羅斯人丹清可的事實,是對美國主流媒體的壞消息,他並指名道姓地提出多個媒體:CNN,MSNBC,ABC,Mother Jones等等,還包括華盛頓郵報自己,說他們當初完全沒有求證,就將那份川普黑材料當作事實報導。 他甚至指名道姓的說MSNBC的Rachel Maddow,甚至在杜倫起訴丹清可之後,還要攻擊杜倫,說他的調查是政治行為,以壓低這調查的可信度及重要性。Erik Wemple說,杜倫的起訴書中,引用了電郵,證人的證詞等等可信資料,相對的,媒體當初那些報導所有的來源只是一個匿名者。 他建議這些媒體,將當初的文章,跟杜倫的報告並列刊登,讓讀者去評價。 Erik Wemple還說,「這些媒體面對的挑戰是,回到過去先求證之後,再發表的原則。就是有任何的懷疑,都要押後不要發表。」這是多麼可悲的現象。這樣基本的新聞道德,還需要有人再提醒嗎? 華盛頓郵報跟著在昨天再採取行動,除了刊登更正之外,還將過去兩篇跟川普黑材料有關的文章,從網上刪除了。這兩篇文章分別刊登在2017年三月,跟2019年二月。該報總編輯Sally Buzbee同時表示,該報無法對這兩篇文章的確實性負責。 事實是,華盛頓郵報過去四年多刊登的有關川普的「通俄」新聞當然不止這兩篇。而且更正及刪除,只是彌補錯誤的杯水車薪,說實話無補於事。然而即使這樣,卻是這樣多主流媒體中,唯一被採取的行動。過去四年鋪天蓋地的「錯誤」報導,就這樣過了。即使是華盛頓郵報,也沒有跟川普說一個字的抱歉。也許華郵認為這樣就足夠了。 就像今年五月,Facebook才取消了對新冠病毒可能起源於中國說法的禁令。這也等於證明川普是對的。但是也沒有人跟他說一聲道歉。我還在等他們甚麼時候更正:亨特電腦事件是俄羅斯特務輸送給川普集團的假新聞。  
袁曉輝 2021-11-14
「長津湖」與事實不符

「長津湖」與事實不符

前些日子造成話題的中國主旋律電影「長津湖」,有演到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被美軍炸死在援朝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的司令部內的情節。這邊就不討論那部電影了,來聊一下毛澤東和彭德懷之間的恩怨,這是電影沒提到的部分-這是當然的,提了,這部電影就不可能上映了。 韓戰在1950年爆發。毛澤東決定派兵進入朝鮮半島,原因當然不是中共自己形容得那麼大義凜然,事實上,在韓戰之前,毛澤東和韓共頭子金日成根本就沒見過面,金日成學習的偶像是史達林,而非毛澤東,兩人可是談不上什麼「社會主義革命夥伴」。毛澤東本人對韓國毫無敬意,看待這個國家的態度,與古代皇帝是一樣的,視為一個其興亡攸關中國國家利益的藩屬國。因此,當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擴張在半島上的戰略目標,甚至炸毀鴨綠江上的一座鐵橋時,毛澤東就無法坐視不管了,他下令派遣先頭部隊二十五萬人進入朝鮮,抗美援朝。 中國派遣到韓國作戰的軍隊,本來被毛澤東定名為「支援軍」,但中共恩准成立的傀儡政黨「民主建國會」創始人黃炎培,擔心「支援軍」名稱聽起來像是中國派遣要與美國全面開戰的國防軍,要避免如此印象,並彰顯中國人民與朝鮮人民站在一起的決心,應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毛澤東同意,並且就採用這個名稱。「中國人民志願軍」這個名稱深刻彰顯了中國人說一套做一套的處世哲學,所謂的「志願軍」,完全是原汁原味的正規軍,所有的中國大兵們都是奉命出征的,連總司令彭德懷都曾針對此名稱戲謔地說「我也不是志願的啊!」因為毛澤東原來屬意的總司令是林彪,而林彪卻以身體有病需要調養為由拒絕,才讓這個「屎缺」落到彭德懷頭上,也就是說,彭德懷是毛澤東不得已的選擇。整支大軍,真正堪稱志願上陣的,大概就只有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了。 毛澤東有意栽培毛岸英當他的接班人,所以在毛岸英年輕時,就讓他到蘇俄學習,回國後還讓他在河南的農村挑糞種地。現在,毛澤東要毛岸英接受戰爭的洗禮,培養在軍中的聲望,韓戰是個大好良機,毛岸英本人也顯得躍躍欲試,興致昂揚。於是,毛澤東便把寶貝兒子交給彭德懷,要他帶毛岸英去韓國前線歷練一下。 彭德懷反對這個主意,想也知道這責任實在太重大了,誰都擔不起毛岸英的安全,但在毛澤東的堅持下,彭德懷還是照辦了。彭德懷的脾氣不好,但誠實正直的性格特質,為他贏得「品格高尚」的美譽。他不僅帶著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兒子上戰場,而且還完全不給任何特權,不將毛岸英擺在安全的大後方做後勤工作,而是帶到前方的司令部作戰室中。彭德懷如此大公無私的高尚品格,導致並非無法預料的嚴重後果-毛岸英果真就出事了。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時,美軍轟炸機隊飛臨司令部上空,投下幾顆凝固汽油彈,在裡面的毛岸英當場陣亡,屍骨焦黑到無法辨識,還是靠著手上的蘇俄手表才得以確認。毛岸英參戰才一個多月就死了,把彭德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連在第一時間報告的勇氣也無,只能先電告周恩來。一個半月之後,才由毛澤東的祕書執行這個帶著「好討厭的感覺」的任務,戰戰兢兢地向毛澤東報告,毛岸英已經為了中朝人民永遠的友誼獻出二十八歲的青春肉體。毛澤東當時正在抽菸,靜靜聽完噩耗後,並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只是喃喃自語著:「打仗嘛,犧牲在所難免……」此後,這句話就成了毛澤東的口頭禪,不停地從他口中流瀉而出。 中國在韓戰時死傷百萬士兵,這對毛澤東來說只是個統計數字而已,他反而更在乎中國在韓戰一年的花費竟然與全國同年的建設經費一樣多。不過,這百萬傷亡名單中包括了毛岸英,就讓整件事情都不一樣了。   彭德懷的人生,就此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毛澤東有三個兒子,三子毛岸龍早夭,次子毛岸青罹患精神疾病,必須依賴藥物控制病情。所以毛澤東的全副希望,都放在長子毛岸英身上,結果毛岸英卻死在朝鮮,毛澤東的傷心是不難理解的,他會怪罪彭德懷沒有好好照顧兒子,更是在情理之中的。毛澤東曾引用孔子的話,說自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表達自己「無後」的痛苦。做為一位父親,三個兒子兩死一瘋,毛澤東的傷痛,我們可以體會;但毛澤東的身分還包括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他握有整死彭德懷的權力,可供他公報私仇,這我們可就無法體驗了。 彭德懷在韓戰時的表現,也處處違背毛澤東的意願。他放棄毛澤東喜歡的游擊戰,而使用陣地戰與突擊戰,結果是在武器裝備落後於美軍甚多的不利條件下,造成志願軍慘烈的傷亡(就實務而言,百萬大軍擠在狹小的朝鮮半島,也不適合打游擊戰,遑論要收復被美韓聯軍佔領的像是平壤之類的城市)。更讓毛澤東火大的是,彭德懷居然繞過毛澤東,自行建立與蘇俄的軍事聯絡管道,這又犯了中國最嚴重的官場大忌-與外人眉來眼去,置主上於次要地位。其後當毛澤東與蘇俄的赫魯雪夫越走越遠時,彭德懷還主張中國應該與蘇俄保持密切的國防合作關係,更令毛澤東對彭德懷的猜忌達於頂點。這兩人的心結終究被打成死的,今生今世注定解不開了。毛澤東將彭德懷牢牢記在心裡,他的鬥爭哲學一向是「冤家宜結不宜解」,對彭德懷,更加沒有退讓與寬容的空間。毛澤東是何等聰明的人,他很清楚絕對不能用「沒在戰場上照顧好我兒子」這條理由幹掉彭德懷,對一個將《資治通鑑》從頭到尾讀過十七遍的人來說,中國式的宮廷鬥爭,要有更藝術化的玩法才十全十美,不留後患。  剩下的部分下一篇再說。 最後略提一下,如果你問我「長津湖」值不值得一看,我的回答是:「長津湖」和四個公投案一樣,都是與事實不符的爛東西,我不同意。
莊河伯 2021-11-14
《醜陋的中國人》真的不能看嗎?

《醜陋的中國人》真的不能看嗎?

前日,在中國時報讀到有名故作家柏楊遺孀張香華,拒絕將柏楊著作《醜陋的中國人》摘文選入國中一年級的國文教材,並正式向兩岸出版商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內心震撼之極。 張女士對於停止發行該書的理由是:內容是針對成年人,而非給國一生看。此外,擔憂這本書會在對中華文化不瞭解下,被利用來辱華,最重要的是,柏楊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筆者曾經看過一些柏楊先生的著作,打從孩提時代,為了瞭解浩大巨著《資治通鑑》,於是讀了《柏楊版資治通鑑》,以及他的回憶錄。眾所周知,曾為政治犯的柏楊,對於通鑑的解讀不同於傳統皇權史觀,更是在文中「柏楊曰」之處,陳述自己的見解,其中對於中國人人性黑暗(比如彼此陷害、昏昧無能)著墨頗深,說出了史家礙於皇帝面前而不敢多說的話。 人權作家柏楊。(資料照) 是否可以因此說中國人是醜陋的,不敢斷言,但是回到張女士說的,讀柏楊版的通鑑就可以了嗎?事實上筆者認為是相反的,因為,通鑑所載是過去的史實,但是《醜陋的中國人》,批判的卻是現在的中國人的文化,是更具有實用的價值的。不明白張女士此言,是要我們去認為中國不堪回首的過往,都是過去式,而不是現在式?那麼,中國近代史,尤其辛亥革命以後的中華民國與中共中政治人物的派系鬥爭,甚至爆發內戰,用意識形態綁架人民,種種事實,都不該被記著?中華民國在臺灣,很無奈地目前的敵國就是中國,而且中國以黨領政,逐步回歸名副其實的皇權統治,豈不是在在都印證了中國人的醜陋? 當我們強調未來的下一代要有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時,我們究竟有什麼權力可以禁止學生讀哪些書呢?更何況臺灣已經是民主社會,更該在課堂公開討論這本書,讓學生多認識課本以外的世界,不是嗎?如此自我審查,深怕中國算帳,豈非貽笑大方,更自我降格?張女士不認同新課綱減少文言文使用比例,將中國史回歸東亞史,我們可以給予尊重,但是,課綱強調素養,是強調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只是死背書而已。如果連白話文的使用都有問題,請問文言文該如何理解?生活中,比如寫作作文,使用的是白話文多,還是文言文多? 而中國史,自然不能否認中國是世界的要角,有認識的必要,但是東亞以外,沒有別的國家(比如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以及與台灣為競爭對手的韓國)影響世界嗎?過往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分天下之局,已經讓台灣歷史教育過度關注在中國史上,那麼做適度的調整,以東亞作為思考,又有何錯?假如我們對於日韓這些與台灣經貿密切相關的國家一無所知,而只以中國為所謂的朋友,那麼這是不是真正的鎖國,在目前世界圍中的態勢下,甚至是背離世界潮流的無知呢? 此外,張女士認為當大陸已做到扶貧,有飯吃,有廁所上,因此就沒有讀這本認識中國人心性的書的必要,此言並不正確。所謂有飯吃、有廁所上,這都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所應該達到的最低程度的要求,否則喪失了統治的正當性。但問題是,滿足這類的需求以後,是否有更值得追求的福祉呢?今日中國專制獨裁,好戰成性,中國人備受先進國家人民所討厭(比如日本民眾對於中國的厭惡感超過半數)。這正是因為沒有柏楊先生極力主張的民主制度所導致,而柏楊先生也再三強調無論皇帝再如何英明,人治還是有無可挽回的缺失,那麼,身為民主自由的國度生活的台灣人,是不是更該看這本書,才能了解中國呢?因此,筆者不能認同張女士的說法。也唯希望有識之士,能從現實實用的角度看歷史,不再爭執於虛妄的中國史與臺灣史占多少比例的問題上,正確教育下一代,臺灣才有辦法因應當前紛亂多變的世局,才有前途。 (記帳士)
明石靖 2021-11-14
勇者已遠去 典範永留存

勇者已遠去 典範永留存

每個人都會有思想行動的啟迪者,心嚮往之而產生力量。李應元應該是屬於我的啟蒙引導者,很榮幸筆者也有過一段台中一中的學習經歷,一直也以有這樣的學長而感到光榮。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11日病逝台大醫院。(資料照) 高中時班上也有幾位雲林縣的同學,個性剛毅,生活樸實,由於同樣是鄉下孩子,感情特別好。台中一中學風一直都以獨立思考為招牌,由於是日治時期全台第一所招收台籍學生的中學,學生對於本土情感特別濃厚。 許多優秀的一中人,走的都是台大畢業後留學美國的路,李應元也沒有例外。雖然許多人留在美國發展,過著安定優渥的生活,卻也有人心懷故國,想要返鄉貢獻所學,就像李應元選擇回到台灣。然而正因為曾參加台獨聯盟並擔任副主席,在「主張台獨有罪」的政治環境下,選擇回來台灣奉獻民主改革,這份勇氣,展露出「一中人」的獨立思考豪氣,以及雲林人堅毅不拔的「海口人」志氣。 李應元做的都是需要有人承擔的任務,卻不容易找到適當的人有這樣的勇氣,就像他參選台北市長,明明知道當時無法和高人氣的馬英九競爭,但他總是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走向最艱難的路途。他展現給大家的正是那一份台灣人為了追求民主自由的前途,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夢想的勇氣。 知識分子擁有高學歷可以有光明前途,但故國需要改革不可只顧自己前途,決心投入這條注定艱難的路途。這跟當年革命烈士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中的熱血情懷「助天下人愛其所愛」,不正是一樣的胸懷!李應元雖然逝去,但他的勇氣會感召更多台灣人。 (台中一中校友)
陳啟濃 2021-11-14
鎮瀾宮神秘數字與超越憲法的存在

鎮瀾宮神秘數字與超越憲法的存在

前幾天的一則新聞,大甲鎮瀾宮四十二年來財產申報都一樣,從一九七八年財產財產申報欄為291634678,一直到去年的財產申報也是291634678,四十二年來申報十次每次都一樣。到底媽祖信徒的香油錢跑去哪了?每年盛大的大甲媽遶境信徒捐獻以及平時的捐款怎麼都不見了? 其實,台灣沒有一部法律來管理、規範宗教團體。目前只有《監督寺廟條例》,但這條例為一九二九年制定,台灣當時還是日本政府統治,這條例是以中國為背景所訂定,不只時空背景大大不同,且條例僅以佛、道宗教為適用對象,無法滿足現今台灣宗教百家爭鳴的現況。 三年前,蔡政府就訂立《財團法人法》,原本要將宗教團體列入,但部分宗教團體抗議法案名稱上有「財團」兩字,最終法案排除宗教團體適用。同年十月,朝野立委提出《宗教基本法》草案,結果草案內容以保護宗教為名,明文排除主管機關管理、排除法院調解,甚至禁止主管機關公開宗教團體之財產、財務報表。假如通過這樣的法律,宗教團體進行任何活動,只要以宗教自由為名,任何政府機關都無權管理,因此當時還被網友戲稱為「超越憲法的存在」。引發爭議後,朝野立委紛紛撤簽該法案。 所以,直到現在宗教團體都無法可管,真的是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可以管理!因此,筆者呼籲政府要「有智慧」的想辦法讓《宗教團體法》通過,然而《宗教團體法》草案早在二〇〇二年就被內政部提出,歷經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再到現在蔡英文政府,都遲遲無法三讀通過,到底是什麼力量能讓一部草案卡了將近二十年,不管藍、綠執政都無法通過?這也是為何筆者認為政府需要「有智慧」的原因。 《宗教團體法》草案讓宗教團體的財產來源與使用更透明,大眾知道捐獻如何被使用,更有助於宗教團體勸募。另外,筆者呼籲政府重視中共企圖透過金錢操控部分宗教團體的問題,先前彰化、台南就曾發生廟宇插五星旗、掛習近平肖像的事件,因此如何避免中共以台灣的宗教自由滲透台灣社會,也是國安上需要注意的重點。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生,新北市民)
劉哲瑋 2021-11-14
全台灣都墮落,就他清高?

全台灣都墮落,就他清高?

台北市長柯文哲自上任第二年起,就取消重陽敬老金,說是一次發放的敬老金,不如拿來全面改善老年的福利措施,如老人共餐、老人安養中心等。可惜,它這些政見都未落實,至少筆者住的里,全沒看到老人福利有甚麼改善。他唯一增加的是敬老卡乘車優惠四百八十點,但許多縣市也有,有些縣還發一千點呢!取消重陽敬老金,常成為北市長者被外縣市老人取笑的對象:「來呀!搬到我們縣市吧!每年都有敬老金好領!」 柯文哲因敬老金問題,不受老人歡迎,只驚險地以三千多票連任。他連任後,依舊固執地不發敬老金。朝野議員今年終於看不下去,要求他發敬老金,他竟然罵說:「各縣市發敬老金是『墮落』,會債留子孫!」 再度被質詢敬老金議題,柯文哲仍態度堅持,表示「別人墮落,我們不需要跟著別人墮落」。(記者陳志曲攝)     天呀!把各縣市老人一年一次的福利,說成是「墮落」,連台北市老人也被他暗罵進去了! 本月十日,北市議會終於以多數票決促市府恢復發敬老金,但柯P決定要提覆議。但覆議若失敗,柯市府可要總辭的喔!想來他只是虛張聲勢打假球,要博網路聲浪,為下次大選鋪路吧! 其實,台北市老人未必一定非領敬老金不可,只是其他窮、富縣市都有,為何只有台北市老人們沒有?敬老金有或沒有,應該全國統一,有的話也不應亂加碼。至於柯P所說的「墮落」,應該是他墮落吧!沒有搞好財政,才讓台北市無此福利吧?若說會債流子孫,但想想:柯P上任來,大巨蛋、北藝中心因他決策錯誤,虛擲浪費的經費,不知遠超過敬老金區區十三億元幾十倍!他如能好好經營北市招商工作,不要忙著為二零二四大選博聲浪,管到外縣市事情,台北市豈會無經費發敬老金呢?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台北市民)
王賢文 2021-11-14
兩張照片

兩張照片

  連任成功的德國國會議員,Ulrich Lechte,屬於將參與執政之自民黨(FDP),昨天在他的臉書貼出我們的合照及一個半小時不止的談話要義。我將之歸納成三個重點,翻譯如下: 1。 昨天我和台灣代表謝志偉教授會面,談了眾多議題。 尤其是針對武嚇台灣一事,我們自民黨給予中國最嚴厲的譴責。 2。 我們支持台灣,其在民主制度及法治國面向的發展拿來和中國的專制統治相較,正是一個成功的對照組。 3。 我們必須結合歐洲的夥伴及民主世界的同伴,合力讓台灣免除中國的威脅。 而讓中國及台灣達成「台灣人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之共識,則是吾人之長期目標。 謝謝這位德國國會議員對台灣的情義相挺! 這裏我跟台灣鄕親們報告,什麼叫作「抗中保台」?這就是「抗中保台」!全球各地幾百個台灣外交官夙夜匪懈在作的重點之一就是這件事:串連自由世界形成「抗中保台」大聯盟,保家衛國護台灣! 幾乎同一時間,戰功彪炳的台灣駐法代表吳志忠大使也在他臉書貼了一張應元的照片。 我不由想起,2017年,我在柏林陪以台灣環保署署長身分來訪的應元兄上「德國之聲」英文台時,背景呈現一幅巨大的台灣國旗。 多荒謬、多諷刺!老K在老共面前捲起「國旗」時,卻是往昔黑名單榜上有名的台獨分子在幫他們扛這隻國旗!而我深深感受到,應元心裏想的都是「台灣」,念茲在茲的也是「台灣」。 如前面德國國會議員所言,民主台灣是專制中國的對照組,應元也正是老k的對照組: 當年應元 面對老K時, 他的字典裏 沒有「屈服」, 只有「克服」。 這點至今令人「佩服」。 如今老K, 有的穿西服, 有的才脫下軍服, 但是面對老共時, 他們的衣櫃裏, 通通全只剩一套衣服叫「臣服」。 老K如果「不服」, 那眼前就有功課可作,例如: 譙一下夏瀛洲, 他出賣中華民國和台灣給中共, 本人卻無憂無慮照領月退二十萬。 我瞧不起他。 挺一下于北辰, 他挺中華民國和台灣力抗中共, 家人卻遭被「武嚇」的命運。 我支持他。 要嘛譙,要嘛挺,只要作到一點, 我們對老K就心服又口服。 但是,你們既沒那個種, 也就不勉強了。 其實,整個老K算是很大器。 啥?有人問:老K大啥子器? 噢,就是老共最大的伺服器, 既然叫「伺服」, - 就不能讓他們覺得不舒服。 應元軀體往生,精神長存人心。 老K跪拜偷生,存在有何意義? 什麼公投不公投?! 根本就是投共的投。      
謝志偉 2021-11-14
全面的洗腦

全面的洗腦

11/12/2021星期五 批判性種族主義CRT無孔不入,連科學界都紛紛採取。最近的例子是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這組織最近(十月28日)發出指引,說為了促進醫療平等Health Equity,列舉出一系列的字眼,以後都要避免使用。 這份長達55頁的指引指出,「作為科學界的一份子,我們必須基於新的revelations以及更深的了解,與時並進,我們的語言也要改變。」這很奇怪,這是說,科學理論也要隨著社會環境改變。就像教育學家最近提出的,數學沒有固定答案,二加二未必等於四。 這份指引中要醫生不再使用的詞語包括:「在美國,低收入者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引中叫大家以後這樣說:「那些收入偏低,加上在目前的銀行制度,地產發展商將貧富階級分區的計畫下,大公司削弱勞工運動力量情況下,被迫陷入貧窮的人,有較大的心血管疾病機會。」 我的天,我一點沒有誇大。下面是原文:People underpaid and forced into poverty as a result of banking policies, real estate developers gentrifying neighborhoods, and corporations weakening the power of labor movements, among others,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有這樣累贅句子的嗎? 這指引中還叫醫生以後不要用好像fairness公平這樣的字眼,要改作social justice社會公益。指引解釋,公平這字眼沒有指出社會上權勢一派過去這麼多年造成的影響。此外也不要使用「個人主義」,「自由市場」一類的字眼,都是權力不平衡下積壓的產物。 AMA的主席Gerald Harmon在自己的博克中解釋,美國醫學界目前普遍使用的詞彙,都反映了美國社會長期以來的白人,非同性戀者 heterosexual,體力健全的,性別明顯的,說英語的,基督徒的,美國出生的人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根深蒂固,但只反映社會中最有勢力的一組人。但也同時可以做為武器壓迫其他人。 55頁的指引內容相當豐富,也許有人有興趣找來看。過去說過,CRT除了已經進入各地中小學,成為影響學生的主要教材,連軍隊中(國防部),西點軍校,都成為主要的教學題材。此外一些大公司,WalMart,可口可樂公司等等,全部都在內部指引中要大家學習,注意。這是全面的洗腦,全國的洗腦。
袁曉輝 2021-11-13
核四是否重啟 在於核安問題而非公投的選項

核四是否重啟 在於核安問題而非公投的選項

核安問題不會因公投的通過或官位的變動而解決,只有在十二月十八日多數公投者投下「不同意重啟核四」,使未完成營建的核四就沒有商轉的功能跟執照,核安問題就無從發生。圖為核四廠。(資料照) 蔡明訓/曾任美國核能發電廠的設計工程師 核一、二、三廠每個機組廠相繼於一九七一到一九八五年約在四到七年施工時間內各別完成營建, 那為何一九九九年開始營建且已花掉約二千八百五十億的核四, 至今尚未完成營建?因核安問題造成擁核與廢核的爭論,使營建經停工、復工、封存,至今的公投,現把核安問題解說如下: 廠源跟有經驗的施工者及監工者的消失 一九七九年美國三里島跟一九八六年蘇聯車諾比的核電廠爆炸災難,及核廢料的無法解決,促使美國各州政府於一九八○年代下令共約有一百個正在設計、施工、監工、未獲得商轉執照的核電廠停止運作。 奇異GE製造核一、二廠的沸水式反應爐、渦輪機、發電機,於一九八六年以後已不再製造了,曾經是核一、二廠的工程顧問、營建核電廠的主要承包商,如EBASCO 、BECHTEL 及其所僱用的有營建經驗的技術工人,為繼續生存而改行,於一九九○年代,在美國就已找不到GE的反應爐及有營建核電廠經驗的主要承包商與技術工人,核四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是由日立與奇異合作設計,並由日立製作,三菱供給渦輪機及發電機,核電廠在機械、電機、核工、設備儀器方面有近千個零組件中,有不少零組件已經廠源消失。 沒有經驗營建商 分包拼裝核四使工程品質低落 核四的建造商是沒有營建核電廠經驗的新亞建設及中鼎工程,台電並沒有僱用主要承包商來負責核四營建的安危、相關部門的協調、委外承包商的工作及資料保存,使整體營運操作複雜而管理困難,台電僱用石威來擔任核四工程顧問,負責核島區外的系統設計及提供採購規範,石威因不勝任職務被解約而破產,沒有營建核電廠及採購規範經驗的台電自任工程顧問,台電千次變更設計而使系統整合困難,台電無法對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之數位儀控系統寫出採購規範。 對於高溫及高壓蒸氣管路的焊接品質令人擔憂,許多分包廠商破產或消失,颱風曾導致廠房積水,機房主控室電纜被老鼠咬破及失火過、牆內有寶特瓶、有鋼筋螺絲被切斷,海水冷卻管由高處流入儲水槽之水,曾經溢流到廠房地面。 二○一三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核安議題報告「承攬工程設計及施工的包商能力不足,以及試運轉作業未落實管控,致使對工程品質產生影響」,也提出十八個重要工作事項的瑕疵,例如後裝式鈑螺旋遭不當截斷、儀控管支架未檢驗、可襓性金屬導管未具有抗輻射性功能…等。 核四海域活動斷層跟兩汽機廠間地質的S結構危及核安甚鉅 二○一一年距離福島一百六十公里的Tohoku海域發生海底斷層地震,此地震在福島掀起十五公尺的海嘯,在海拔高十二公尺的福島核電廠內的柴油發電機因淹水而不能發電,沒電就沒有水來冷卻在反應爐內攝氏溫度約一千一百的燃料棒,福島三具反應爐陸續融燬,幅射性氣體外洩。 同樣核四海域地震也可能在核四廠址產生超高的海嘯,二○○九年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 「核四廠外海存在一條長約九十公里的活動正斷層,有六至七條長約五十公里的活動正斷層」,二○一九年核四海域地質資料討論會結論「核四海域線形的F4 - F8應為活動斷層」,如果這些活動斷層發生海床地震,會在核四近海濱產生海嘯。 上述Tohoku地震在較淺海濱的Miyako引起四十公尺海嘯,是較深海濱的福島海嘯的二.七倍(證實Greens Law),故核四海域海床坡度影響海嘯的高度是不可忽視的,核四廠址海拔高度為十二.三公尺,防海嘯牆設計高度為八.七五公尺, 二○一三年歐盟核安法規會指出核四電廠防海嘯設計高度不夠,應至少加高六公尺,這反應海床坡度影響海嘯高度變化的幅度及千年大洪水的機遇。 上述二○一九年的地質討論會也指出 「若此九十公里的活動斷層發生七.六 級地震,會在核四廠址地表面產生大於0.4g (核四廠的安全停機地震 SSE )的最大地面加速度PGA」,二○一一年福島地震在核電廠記錄的PGA為0.56g大於福島電廠的設計PGA值0.44g,這些已指出海域活動斷層的地震會使核四無法安全的停機。 在申請建核四廠前,台電已發現兩反應爐間地層存在有「低速帶」,及兩汽機廠房正下方有長達二公里以上之「S構造」(斷層),建廠期間發現此地層剪裂密集、地質軟弱、岩體強度嚴重弱化,此破碎帶岩石之自然頻率較其他堅固岩石地層帶的低,亦即比較接近地震約1 Hz的頻率,地震時在此較接近共振頻率的破碎地質上面物體的反應作用力與位移,必大於其他堅固岩石地層帶上面物體的反應,地震時核電廠地基將受到很不均勻的力量,例如扭曲、傾斜、剪切,有危及到核安之憂。 核廢料已無法解決 歐美日先進國還不知如何解決幅射強度半衰期數百年的核廢料,美國核能法規會(NRC)規定要依工業界所接受的標準 「需至少十年的時間用流動水來冷卻核廢料,然後放入數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地下室鋼製的乾燥容桶」,該會NRC曾報導在美國約百座核能電廠,自一九七○年以來就發生五十多個核廢料因冷卻水在三天內供給不足而發生幅射性氣體外洩的事故。 Tohoku海嘯發生時,福島第四核電廠不在商轉,因地震海嘯使廠外輸電網及柴油發電機受損而無法發電,沒有流動水來冷卻核廢料,約六十小時後核廢料產生氫氣爆炸,幅射性氣體外洩。 核安問題不會因公投的通過或官位的變動而解決,只有在十二月十八日多數公投者投下「不同意重啟核四」,使未完成營建的核四就沒有商轉的功能跟執照,核安問題就無從發生。
蔡明訓 2021-11-14
誠實,是科學最基本的態度

誠實,是科學最基本的態度

新聞:核四商轉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表示:日本雖經歷過福島核災跟兩次原子彈爆炸,但在有活火山會噴發的九州卻是日本最先重啟核電的地區。 嗯核終仔一直拿日本重啟核電說嘴, 卻不講明數量,這樣很科學嗎? 311之後,日本先是暫停了核電的使用, 過了幾年,還是重啟了一些核電機組, 然後核終仔就說你看日本有重啟核電喔! 真相是什麼? 日本確實有重啟核電,重啟數量是9個, 但在此同時,日本也決定除役核電機組,數量為24個! 9比24,這算是增核?還是減核? 然後你跟我說日本人現在很支持核電喔? 這到底是虎爛?還是科學阿? 你既然要標榜科學,那揭露訊息就不能選擇性揭露吧? 誠實,應該是科學最基本的態度吧? 至於土條講到的九州核電機組重啟, 那四座核電機組離火山的距離為50-60公里, 台灣核一離山腳斷層7公里, 核二離山腳斷層5公里, 核四下面就是一個斷層(0公里), 離山腳斷層35公里,能比嗎? 另外核四離台北市的距離為22公里, 對日本人而言,九州完蛋了,還有本州、四國、北海道, 東京都還在,關西還在, 對台灣人而言,雙北市不能用的時候,700萬人要跑到哪裡去? 土條又說: 如果核四被地震摧毀的話,台北市早就被摧毀了, 嗯如果沒有核災,台北市碰到大地震,還可以在廢墟裡重建, 如果碰到大地震,核電廠又完蛋,那就叫複合性災難, 台北市連在廢墟裡重建都沒辦法,因為有輻射污染。 北台灣本來就面臨了地震威脅, 我們為什麼要為 重啟成本上千億、重啟時程至少10年 還沒辦法保證絕對安全的核四(發電容量約全台灣發電6%) 多冒一個核災的風險呢? #土條你反不反萊豬啊?    
林智群 2021-11-13
站上公投辯論的講台

站上公投辯論的講台

在準備公民投票的辯論會時,相對於其他題目,許多朋友認為「公投綁大選」?比較偏向技術層面,無關大局。 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執行」的問題,可以造就奇蹟,也能摧毀傳說。公民投票是歷經改革抗爭,才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權利,怎麼執行才能真正彰顯民主,這些行政流程與細節,非常關鍵。 【選舉跟公投 是不一樣的兩件事】 選舉,本質上是對「人」的選擇,當事人符合資格就可以參加,人民選出代理人,來執行或監督公權力。 公民投票,是對「事」的決定。有些議題是不能公投決定,例如預算、租稅、薪俸及人事,還有學者認為,基本人權,也不能公投。人民直接表達對國家大政或方向的看法與選擇。 【公民投票的四大重點】 攸關國家重大政策,又是民意直接展現,那麼「程序正當」、「選務順暢」,「充分討論」以及「自主投票」、就成為重要關鍵。 2018年是9合一大選,加上10項公投案同時舉辦,當時以為合併舉辦方便、經濟且能刺激投票率,但那次合併經驗,不僅國人對公投意義爭論不休,更成為選務人員的噩夢。 ◎程序正當的檢討 當年一共有50多個公投提案,經過連署書審核,最後10項成案,全國選務人員,當年審核的聯署書合計超過527萬人次,其中有109萬人次不合規定,再加上原本9合一大選選舉人名冊,工作量之龐大,所有選務人員都忙的人仰馬翻。 過程中還有出現,部分連署書是同樣筆跡、同樣筆色,一看就是直接抄錄的。甚至還有已過世的民眾,「被」參加連署,連署書上還有簽名。 短期間內湧現大量的公投案,加上原定選舉時程,程序上真的相當艱難。 ◎選務順暢的挑戰 當天從凌晨5點開始運送選票,直到第2天凌晨3點35分高雄鳳山最後一個投開票所完成開票作業,將選票送回中選會才結束。 每個投開票所,要設置兩套動線,投完選舉再排隊進行公投,每位選民的操作時間都拉長,更遑論有這麼多張選票要蓋章,當天有近4成投開票所無法在法定時間內完成選務,也有了一邊看開票、一邊投票的奇景。 這已經不是正常合理的選務狀況。 ◎充分討論的質疑 9合1大選戰況激烈,所有的焦點都在關注6都直轄市長、各縣市長的選舉,公投案得到的關注很少、討論不多,案件卻很多。 您有印象,聽過哪場公投的辯論會嗎?沒有經過正反意見的討論,您是怎麼決定投下那一票的? ◎自主投票的困境 選舉票上有人頭、有黨徽,國人很方便識別。 但公投單上,都是文字論述,來不及看的民眾,就拿著「公投小抄」,連公投主文都沒看完就直接蓋章。 這已經不是公投了,只是蓋章的工具人。 您可能記得2018把票投給誰,但您可能不記得,公投案的內容、跟您當時的決定,對吧? 公投真的不是選舉,事實證明合併舉辦,弊多於利。我們投入這麼龐大人力成本、國家資源,要的,難道是這樣的公投嗎? 當、然、不、是!! 【最後的最後…】 今年沒有大選,但國人對四大公投的討論度,並不遜於選舉年,況且,公投法已大幅降低提案門檻與過關門檻,因此,讓公民能了解爭議所在,行使權利,來影響國家政策的方向,才是我們要的公民投票,而所謂衝高投票率、便宜行事、節省經費等考量,都不應該凌駕在直接民權之上。 我的女兒今年滿18歲,剛剛有投票資格,她們會自己找資料、找人討論,來形成自己的意見,也很期待在年底,能第一次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她們跟我說:我的國家,我要自己來決定。 做為國家的主人,我要拜託您們,花時間了解公投題目跟正反論點,為了國家的未來,做理性思考,這次公投無關藍綠 也不是輸跟贏的問題。 民主,是我們辛苦爭取、用心維護的,不能用廉價思考、倉促行事來糟蹋台灣。 #四個不同意 #台灣更有力 #公投不是大型民調
陳宗彥 2021-11-13
林為洲前後矛盾違背國際現實

林為洲前後矛盾違背國際現實

在剛剛舉行的反萊豬公投電視意見發表會中,正方領銜人林為洲委員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1. 反萊豬會影響美台關係嗎? 林為洲以手板表示: 「不會,2012年台赴美免簽、2013年重啟台美TIFA談判、2014年美國環保署長吉娜麥卡錫訪台、2015年台美共同成立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 不過,林為洲所列出的免簽、重啟TIFA與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都是馬英九第二任開放含萊劑的牛肉進口後,所達成的外交成就,不就正好說明開放美國肉品與否會影響台美關係嗎?不明白林為洲為何舉例駁斥自己的主張後,卻又做出相反的結論。 不僅如此,蔡英文任內重啟美台TIFA談判,也是在開放美豬進口後達成的。美國在台協會也一再表達同樣的訊息,都與林為洲的說明相反。 2. 反萊豬會影響加入CPTPP嗎? 林為洲: 「不會,因為美國不是CPTPP會員國。」 林為洲說這段話之前說的是:「國民黨反萊豬不反美豬」,說完之後就立刻說:「因為美國不是CPTPP會員國,所以反萊豬不會影響加入CPTPP」,這不正好說明國民黨也知道他們在反美豬嗎? 林為洲還舉出另外一點理由: 「不會,CPTPP會員國考慮開放肉品與否決定於兩點:對國內產業的衝擊,以及飲食習慣。對國內產業衝擊大者,不開放;國內食用多的,不開放。」 從食用機率來看,美國豬肉貴又不合台灣人口味,台灣人吃萊牛的機會與數量都超過萊豬,依照林委員自己提出的原則,正好應該開放萊豬而非萊牛,林委員的主張再一次與林委員的原則相反。 更明確地說,CPTPP條文第七章的第7.9條第2項要求成員國「應確保其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遵循相關國際標準、準則或建議」,而且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作天才明確表示「CPTPP不會容許不公平貿易行為」,正是對中國與台灣申請入會而說。 台灣如果通過反萊豬公投,正好給反對台灣加入的國家一個絕佳的藉口,說明台灣不僅不遵守與美國的承諾多年,即使政府遵守承諾後,也可以在一年內輕易的被公投否決,這樣一來,台灣加入CPTPP的承諾還有任何可信度可言?也給予中國機會和某會員國合作,以此為由否決台灣加入CPTPP。 林為洲所說的兩點不僅前後矛盾,邏輯上無法自圓其說,並違背國際現實與國際經貿原則,在現實上也站不住腳,希望國民黨能夠三思。
沈榮欽 2021-11-13
萊牛,萊豬應一視同仁,由消費者自主

萊牛,萊豬應一視同仁,由消費者自主

萊牛,萊豬應一視同仁,由消費者自主! 這次公投,國民黨主推的「禁萊豬案」非科學,非理性,如果通過,禍害台灣經貿發展幾十年。 萊克多巴胺是瘦肉精的一種,也是目前各國唯一容許的一種。包括CPTPP 11個會員國在內,全球有100多國允許符合國際標準的萊牛,萊豬進口。2012年7月6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通過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體內殘留國際標準。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指出,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體內的排除速度快。單次以口服方式給予動物後,85% 以上的萊克多巴胺投與量會在 24 小時內經由尿液或糞便排出。人體口服後6小時,約可排除72%的投與量。相關物質主要是經由尿液排泄。在動物與人類血漿中之半衰期分別為約6-7小時及4小時。美國萊豬與萊牛含有的萊克多巴胺是一樣的成分,每人每天要吃超過 30 片 200 克肉排,天天吃而且吃一輩子,才可能超過安全攝取量。2012和2019年,台灣政府兩次針對萊牛,萊豬肉品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其結論: 「在CODEX標準底下,皆無食品安全疑慮」。 2012年7月國際標準出爐後,民進黨就調整立場,接受國際標準。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態「參考國際標準」。近來,對於媒體有關詢問,蔡英文總統稱,2012年國際標準尚未出爐前,確實對於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牛與美豬進口有所保留準、直到2012年7月國際標準出爐後,民進黨就調整立場,接受國際標準、科學證據來處理美牛及美豬問題。當時,國民黨也主張以國際標準處理美牛,美豬進口問題。 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微量殘留的萊克多巴胺對人體有害,而台灣人吃了九年萊牛,到現在一個吃出問題的案例也沒有。既然萊牛和萊豬是相同的國際標準,而萊克多巴胺不那麼可怕,那麼,以極微小的可能風險,交換國家成長更大的利益,發展台美關係,推動自由貿易,對人民福祉是不是比較有利? 人類的環境愈來愈人工化,食品中有添加物,飼料中也有添加物;因此對有些物質「零檢出」誠非易事,只能要求其必須符合安全值,清楚標示原產地,由消費者自主決定。可口可樂如此,萊牛如此,萊豬也該如此,不是嗎? 台灣吃萊牛也已九年,再爲萊豬案耗擲太多的時間和社會成本,實為全民所不樂見。現在,國民黨抓住萊豬案在立法院發動焦土抗戰,導致議事癱瘓;又推動萊豬公投,想把整個國家打趴在地。在不能片刻鬆懈的國際競爭中,這不但讓台灣付出了慘重代價,對國民黨本身也是短多長空,因為這種作為不只嚴重破壞其與美國的關係,更會在日後社會回歸理性後,讓民眾質疑國民黨寧為政黨小利不顧國家發展大義。 國民黨立委們說,美國不是CPTPP成員國,反萊豬與台灣參與CPTPP無關。其實,CPTPP的11個成員國,全准許進口符合萊劑安全標準的豬肉,其中6個成員國,也准許國內養豬用萊濟,怎麼能說反萊豬與CPTPP 無關呢? 前AIT副處長谷立言在華視「三國演議」節目上說過,美豬對台銷售量並不會因為這次蔡政府開放增加多少,但卻是美台信任關係的突破。台灣缺疫苖,美國送4百萬劑莫德納;台灣想加入國際組織,美國出手相助;萬一中共攻台,台灣民眾還指望美國子弟兵幫台灣打仗流血。國民黨口口聲聲說「親美」,可美國人要賣自己吃得很安全的豬肉給你,你們卻說那些是毒豬,這是什麼做朋友的道理呢? 希望台灣朝野回歸理性,平衡考量國家整體及長遠利益,讓台灣從萊牛,萊豬僵局中解套。萊牛,萊豬這場仗,打得慘烈,卻沒有贏家。「萊豬公投」一旦通過,形成國際貿易障礙,台美FTA和台灣加入CPTPP可能受阻。爲台灣好,「萊豬公投」不同意。  
汪浩 2021-11-13
大學學術交流與國家安全孰重?

大學學術交流與國家安全孰重?

針對「清華海峽研究院」於清大設置「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中共組織滲進清大一案,引發國立大學校院協會清大校長賀陳弘和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反彈;聲明質疑「政治時空轉變」,不應因政治需要而壓迫大學,擁有政治權力者應三思? 兩會的聲明一公一私此地無銀三百兩,對照的正是夾著「憲法賦予大學更大的自由保障」,規避大學自主應在「法律範圍內」,與兩岸條例的明確規範。做為教育高尚的理念,兩岸教育交流就可以不守法;作為被侵略的台灣可以不需「國家安全」的考量? 「清華海峽研究院」於清大設置「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中共組織滲進清大一案,引發國立大學校院協會清大校長賀陳弘和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反彈。(圖:合成) 兩會聲明質疑政策的轉變,將大學多年前公開合法的活動,編排「入罪於今日」之指控,指的就是馬英九主政時期「承認中國大學學歷與開放中生赴台就讀」的政策。問題是,馬英九們自認是中國人(這是事實)主張「兩岸終極統一」為目標,那麼,不要說對中國敞開大門開放,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不就是在這一思考下的必然嗎?則此,台灣國家安全顯然已經不是中國國民黨與統派的選項了? 只是,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昨天在立法院質詢指出,民進黨新北市黨部與國立台北大學合辦公共政策研習班,質疑政治進入校園。以此對照世新大學承諾該校課程內容,不得從事任何「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等活動,對於政治的敏感議題為何兩套標準?問題當然是「魔鬼出細節在裡」! 做為假借學術自由、遊走灰色地帶的世新大學,其親中之行徑幾乎要改名「中國世新大學」,還希望政府對大學的管理,應以「低密度為原則」;當然最好不要管,但卻造就世新是一名慣犯的私立大學?遠的不說,日前台灣基進組織部主任李雨蓁指出,第17屆才藝大賞,由校方提供的伴唱帶歌單,有一大票中共官方宣傳歌曲在內,包括中國共產黨頭子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主唱的多首歌曲。事後世新卻辯稱是商業考量之結果,未來「義勇軍進行曲」可能入列,更與學校無涉? 大學需要自由,否則就失去了大學的天職;但卻造就了為中共宣傳的天職?台灣大學教育之荒謬莫此為甚! 2018年2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多夫‧瑞伊(Christopher Wray)在參議院情報委員的聽證會上,直接揭露了中國「學術間諜」利用美國學術自由開放瞄準全美的學術機構,不僅對美國政府的威脅,更是對美國社會的威脅,其中「孔子學院」是重點目標。 紅色中國對自由世界的一級強國尚且如此,更何況台灣距離中國如此之近,民主的台灣作為中國的眼中釘,是亟欲消滅而後快的敵國。因此對台灣的滲透、認知作戰已經達到無所不用其極、防不勝防的境地。試問「大學之道」不是在「明明德」嗎?與邪惡的中國學術交流不用考慮國家安全嗎? (哲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
陳慶坤 2021-11-13
美國新聞界無法無天

美國新聞界無法無天

11/12/2021星期五 非常意外的發現,今晚美國三間電視網的晚間新聞,都以川普的前任顧問班農Steve Bannon被司法部門起訴的新聞做了頭條。真有那麼重要嗎?首先,他只是不理國會的傳票,被眾議院投票通過「藐視國會」行為。過去幾十年(38年),被眾議院通過藐視國會的官員無數,(包括奧巴馬時期的司法部長Eric Holder,川普時期的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都是當國會掌控在對方手中時發生。)但是都沒有被起訴。即使是被起訴,上一次有人因此被定罪是在1974年,也是47年之前。(最高刑期是一年,及一千元罰款。) 其次,班農藐視國會的事件,是因為看得太清楚,民主黨的國會無休止的炒作一月六日國會騷動事件。不管你如何的合作,他們都會無休止鬧下去,根本是要弄到川普體無完膚。你能怎麼合作?現在民主黨的眾議院傳票滿天飛,除了班農,幾乎所有川普時代官員,前官員都被發了傳票。他們根本是要永遠做秀,天天作秀。 我前幾天說了,川普時代的那些官員不僅永久被禁止錄用,在華府沒有工作,每一個人都花了幾十萬元律師費,甚至上百萬元律師費。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政治打壓。 至於這新聞當作頭條新聞更顯示出美國新聞界的無法無天。上星期,司法部的獨立調查員約翰杜倫John Durham才起訴了一名俄羅斯公民,四十多頁的起訴書詳細列明他們用來調查川普通俄的報告完全是虛構的。到現在,這三間電視網的新聞,一個字都沒有報導過。而現在只因為一個前官員不理國會的傳票,就全部當作是頭條新聞? 這也證實了,拜登的司法部長嘉蘭Merrick Garland已經成為拜登的政治工具,美國不再有司法獨立這回事。 有關一月六日的事件,已經逮補了將近七百人。這些人犯的甚麼罪?極大多數是參加川普集會的湊熱鬧的小百姓。到現在他們被全美國遺棄。據說,他們每人都已經花了幾萬,或是十幾萬的訴訟費用。但是網上眾籌GoFundMe以及PayPal都拒絕為這些人籌款。要逼他們死嗎?有一位共和黨議員Marjorie Taylor Greene去看他們,她說,這些人幾乎全部一被捉去就被每天單獨囚禁solitary confinement 23小時,四個月後改為22小時,目前仍然是19小時對五小時。而且如果不宣示背棄川普,(說不承認上次選舉有不合法的事實),就不准他們保釋。 美國目前正面臨天翻地覆的革命時期,但是多數百姓茫然不知。要等這條船完全沉了,就後悔來不及了。記得推廣Let’s Go Brandon的訊息。
袁曉輝 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