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北市府發言人是在睜眼說瞎話?

北市府發言人是在睜眼說瞎話?

  發言人 陳智菡 Vicky 說案18051桃園延遲通報11天,完全是在胡說八道,連黃珊珊副市長在記者會上都清楚列出時序,完全打臉自家發言人。 身為公職人員請自重,北市府發言人請勿誤導民眾,桃園從來沒有延遲通報,不要在我們桃園人身上貼標籤! 1/14 公告案17774西堤員工確診,我們辛苦的衛生局同仁徹夜疫調,擴大採檢其中確診的案18051,他的時序是以下這樣子的。 案18051時序如下 1/9至西堤用餐 1/15收到匡列通知隔離 1/16送集中檢疫所 1/18 PCR採檢陽性確診 1/19疫調發現台北足跡,立即通知台北市衛生局 陳發言人也在政府機關工作你應該很清楚,疫調、採檢需要時間,而且1/18採檢結果出爐,公告確診,哪來延遲11天? 難道是要辛苦的衛生局及防疫人員,11天前在沒有採檢、疫調的情況下通靈嗎? 桃園的防疫人員,尤其是衛生局的同仁們,近日忙著疫調、採檢、接種疫苗等工作非常辛苦,北市府發言人的不實指控,對我們桃園真的太不公平了! #魏筠為你拼 #中壢
魏筠 2022-01-21
最該道歉的是國民黨

最該道歉的是國民黨

一個黃國書,讓我們看到了當年白色恐佈的背景下,有多少人屈於脅迫而做了不想做的事,但是也因為那段慘痛的過程,有更多人願意為台灣民主的進程,更多下一些心力,才有今日自由的果實。 陳柏惟曾在黃國書事件上比喻,如果有人拿美工刀劃傷了別人,「該檢討的是誰是拿美工刀的人,而不是美工刀本身。」我們該究責的是當年幕後的劊子手。 自始至終,兇手就是當年隻手遮天的國民黨專制政權,最該道歉的是國民黨,而不是被你們威嚇的那些人。
Mr.柯學先生 2022-01-21
蔣經國總統圖書館vs.中正紀念堂

蔣經國總統圖書館vs.中正紀念堂

位於大直「七海園區」的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預計今(廿二)日開幕,最近有些朋友聽說蔡總統將出席講話,就批評說「中正廟」都還未處理、又要增加一個崇拜威權的「分靈」嗎?殊不知,該園區與圖書館是由中華信望愛基金會、蔣經國國際交流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經營,基本上是民間性質;就像二○○五年群策會或二○一三年李登輝基金會所推動的李登輝圖書館,如果成功,也是屬於民間性質一樣,這都和經過中央立法、以政府預算維持並崇仰的中正紀念堂,從而被視為威權象徵不同。 對照韓國的總統圖書館,「金大中圖書館」、「朴正熙總統紀念館」,亦皆由民間基金會所發起;巨濟市「金泳山總統檔案展覽館」則是地方政府為振興觀光在總統故鄉設立。中央檔案管理機關(國家紀錄院)雖然依法可以為文在寅總統建造個別圖書館,但因輿論質疑以國家預算為特定總統設立圖書館的公平性而遭否決。值得注意的是,二○○七年韓國《總統檔案管理法》頒布後所成立的是集中式的「歷任總統檔案館」,截至二○一九年底已收藏自第一任總統李承晚至第十八任總統朴槿惠共計三千多萬件檔案文物,這正是本人近年來所鼓吹台灣應效法的制度。 再參考美國現制,總統就任後,其親友和支持者即可成立基金會,為未來的總統圖書館做準備。總統卸任、圖書館竣工之後,即捐給國家檔案文件總署(NARA)管理,基金會則繼續扮演支援角色,如展覽、推廣、補助研究計畫及籌措部分財務,NARA與基金會乃是夥伴關係。 台灣不論要走韓國或美國的模式,都必須儘早立法。目前相關法規只有《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不但無涉檔案,且對總統圖書館或紀念館的設置沒有規定。 二○○七年阿扁執政後期,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所上演的政治攻防並非船過水無痕,包括馬政府上台之後所謂「國定古蹟:台灣民主紀念園區」仍然存在,內容包括正面牌樓、民主廣場、民主大道、紀念堂體。個人認為該園區的轉型,應該依據促轉條例,從這個國定古蹟的現實出發,在擁護老蔣以及打掉重練之間不難找到折衷方案。 目前的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比較像是擴大版的故居,它並無法定的文物檔案典藏權責,個人建議把它的誕生視為國家正常化的過程,而蔣經國的歷史功過則另當別論。此外,它的誕生正可以對照中正紀念堂存在之謬,從而加速其轉型,才是正辦。 (作者為國史館館長)
陳儀深 2022-01-22
有心集力挺禾餘,無奈竟被當廚餘

有心集力挺禾餘,無奈竟被當廚餘

  前言: 以「塔綠班」辱駡「農藝女孩看世界」的禾餘中一人去上了趙少康節目作道歉。我以為他們兩個是要連袂向「台灣」道歉,結果,並沒有。我失望地寫下我日來的感想: 一九四九年,老K急急轉進逃來台, 軍警情特下,這塊土地速速跟著得轉檯,─ 從坐檯「日本」轉檯到「中國」。 然後,這塊土地和主人,傷痕累累。 然後,千辛萬苦,療傷止痛。 然後,外來,亂來,下來。重新作主人。 然後,自由民主,從傷痕累累到果實纍纍。 然後,羞辱仍不斷,攻擊仍不止。 然後,忍辱負重,笑罵任他。 然後,中國 被哄抬。台灣 被貶抑。 然後,老共威脅要侵台,。 然後,老K自己又轉檯,和老共齊轟台。 然後,方芳、禾餘紛出台。 方芳和禾餘,其實就是一碼事。 當初台灣養方芳,如今她要中國咬台灣。 當初台灣挺禾餘,如今他反咬一口啐台灣。 我們曾經卑微夢想心連心, 都是自由民主台灣人。 哪知,方芳們,逕把台灣當臭酸! 禾餘們,竟把台灣當廚餘! 這樣的背叛,是可忍,孰不可忍喲? 夢醒勇化憤怒為力量, 不醒永當傷心夢裡人! XXX 有位多年來力挺台灣不輟的德國記者及人權工作者Michael Leh先生日前接受德國某一媒體訪問後,特又針對「台灣」告訴我代表處同仁以下的說明: 「我提這些,就是要指出,光有「台灣」存在的事實,就已經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美妙的事了。在許多方面來看,台灣都是個庇蔭之地。我這麼說,譬如是想到,1945至1947年間(按:應是1949),有許多逃離中國大陸的人在台灣找到了避難之所。若是沒有台灣,當初這些人要逃到哪裡去?!(對他們來說),有這座島嶼存在,當時根本就是一種福大命大的幸運。」(德文如後) 對照方芳們和禾餘們及少康們從來對台灣的態度,讀到外國人對台灣的看法,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Damit meine ich, dass es so wunderbar ist, dass Taiwan überhaupt existiert. Dass Taiwan in vieler Weise so segensreich wirkt. Dabei denke ich z.B. daran, dass Taiwan für die vielen nach 1945-1947 aus Festlandchina Geflüchteten in Taiwan einen Zufluchtsort fanden. Wo hätten sie hingehen können, wenn es Taiwan nicht gäbe? Es war ein Glück, dass es die Insel überhaupt gibt!)
謝志偉 2022-01-22
消極義務與積極義務

消極義務與積極義務

  電車問題是牛津道德哲學家富特設計的思想實驗:有一輛失控的電車,司機無法煞車,有兩條軌道只能從一條狹窄的軌道轉向另一條,有五個人在一條軌道上工作,但有一個人在另一條軌道上。電車進入軌道上的任何人都必定會被殺死。 另外一位美國哲學家提出電車問題的第二個版本,它變得更有趣: 喬治在電車軌道上的人行天橋,他發現靠近橋的電車已經失控。橋後的軌道上有五個人。喬治知道,要阻止一輛失控的電車,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一個非常重的重物放到它的路徑上。但唯一可用的是一個胖子,也在人行天橋上看著電車。喬治可以將胖子推到電車路徑上的軌道,殺死胖子,或者他可以不這樣做,讓五個人死去。 富特自己對電車問題的回應是,道德上合理的行為是駕駛殺死一名工人,從而挽救其他五人的生命。為了證明這一點的道德性,她區分了她所謂的消極和積極義務。從廣義上講,她將消極義務定義為不傷害他人的義務,將積極義務定義為積極做好事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是拯救生命。她認為,原則上,我們避免傷害的消極義務總是比我們的積極義務更為緊迫和重要,因此,為了履行積極義務而違反不傷害他人的消極義務是沒有道理的。幫助某人的義務。使用這種推理方式,富特的電車問題可以說是兩種消極義務之間的衝突。換句話說,電車的司機可以問以下問題:我的職責是不傷害一個人,還是不傷害五個人?富特認為,答案顯然是後者,因為它導致的傷害更小。 然而,在人行天橋場景中,我們面臨著消極義務和積極義務的衝突,即不傷害人行天橋上的胖子的消極義務和拯救軌道上五名工人生命的積極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富特的理論:由於拯救五名工人的生命需要殺死人行天橋上的胖子,因此這樣做在道德上是不合理的。 戴口罩、打疫苗、強制隔離與封城避免病毒散播,到底什麼是消極義務?什麼是積極義務?很多朋友認為台灣人很怕死,因此自動升為三級的比比皆是,積極義務是做某事的責任,消極義務是不做某事的責任。取消旅行聚餐、不去跑馬拉松、自動三級等等應該是消極義務。戴口罩、打疫苗等應該是積極義務。牽涉到別人的死活的道德義務,似乎比較簡單,如果喬治自己是那個胖子,根本就沒有討論的空間,推胖子下去擋電車,跟胖子自己跳下去擋電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所以千萬不要吃成可以擋電車的胖子,切記!
李忠憲 2022-01-22
中國得了「李登輝PTSD」

中國得了「李登輝PTSD」

每逢過境美國就崩潰怒罵,中國大概是得了「李登輝PTSD」。 副總統賴清德即將出訪友邦宏都拉斯,參加新任總統卡蕬楚的就職典禮。期間將會過境美國,這趟出訪可能視訊會見美國政要、甚至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同台,但本應只是台、美、宏三方自己的事,卻引來國台辦怒嗆「藉過境謀獨」,這句話乍看之下很難理解,過境怎麼就是謀獨了?其實背後有一段歷史。 其實台灣政要出訪中南美洲時,中途過境美國並參與私人行程是行之有年的政治慣例,而美方也盡量在無邦交的情況下給予非官方的禮遇,從未做出改變台海現狀的舉動。但是中國一看到過境就「反射性暴怒」,原因大概猜得到與李前總統有關。 1994年李前總統出訪中南美洲時,首次中途降落夏威夷,從此開啟了過境美國的這個慣例,但當時美國政府迫於中共的壓力,不讓李前總統入境,在美國輿論與國會引發軒然大波,也促成了1995年的康乃爾之行,是台美斷交以來最大的突破。 在這次出訪中,李前總統提出了他最著名的《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講,內容提到了台灣的民主化經驗,更重要的是首次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概念,讓兩個原本無法融合的概念與族群合為一體。當今我們說的「維持現狀」,這個所謂的「現狀」,就是在這場演講中首次得到奠定,可見其影響有多麽深遠。 正因為這場演講定義了台灣未來的國際定位,因此才特意選擇在美國發表。李前總統高明的外交和政治手腕,不僅讓台灣內部成功過渡轉型民主化,對外更是奠定了30年來台灣的國際現狀,讓台灣得以安享民主自由至今,但在中國看來可就不是如此了,李前總統這招讓中共無藉口侵略台灣,也難怪每逢台灣政要過境美國時,中國就會跳腳怒罵,大概是得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深怕又出現什麼事件讓統一大夢越來越遠。 一個李前總統讓中國從此害怕台灣政要出現在美國,真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不過蔡總統也說得非常清楚,台灣就是堅守維持現狀,不主動片面做出任何改變,中國大可不必像個跳梁小丑一樣亂罵一通,讓國際看笑話,這只會證明你們30年都沒有成長,走不出當年的創傷而已。  
林俊憲 2022-01-21
難怪你被叫「海巡王」

難怪你被叫「海巡王」

敬覆陳教授方隅: 既然你來留言了,我就藉機講講幾件我很想講,但一直沒講的事。 很多人,甚至如你一樣是政治學的教授,都覺得總召的助理多麼核心,多麼夠力。 事實上,如果你來當個一天或是一周,你不會這樣想的。 就如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才剛剛從立法院走回辦公室,從早上九點半一路協商到剛剛,接近12個小時的會議。而明天,預計還要從早上九點到午夜十二點,如沒完,一路協商到周日早上都是有可能的。 這樣的生活,每年都要來個幾次,睡辦公室也不是多稀奇的事。 喔,我還沒有提,在每個預算法案審查前,跟各部會開會溝通協調文字,一天吃不了幾口飯,也是日常。 有看過這樣的"權力核心"嗎? 我們是用這樣的態度在工作的。 如果不相信,你大可以去問問,我相信你會得到跟我一樣的答案。 很多人常常覺得很奇怪,我是不是有拿錢,不然怎麼看我一天到晚在發文,一天到晚在得罪人。 我在這邊就明說了,我發文純粹是基於一種責任感,沒有人給我任何經費要我發文,柯總召更沒有指示我要做這些,甚至我連民進黨黨員都不是。 因為柯總召常常講一句話,身為黨團總召,我的責任就是捍衛黨的立場。 總召是這樣在拚的,身為他的助理,自然是能幫就幫,能寫就寫。 一開始,這邊只是我一個人在講話。 漸漸的,現在有一萬六千多人在看我講話。 還有近一千個交友邀請,說真的,原諒我沒有時間一個一個按。 我從來沒有下過廣告,我也不會去申請什麼藍勾勾認證。 我的態度很簡單,想來看就來看,想來留言就留言,想要分享就分享,就算哪天只剩幾個人在看這裡,我也無所謂。 那只代表我的文章已經跟不上潮流了,但我會很開心,因為我終於少一件事要做了。 所以,我覺得你搞錯對象了。 你要說服的不是我,你要對抗的也不是我,你要針對的更不是我。 你應該要面對的,是你自以為屬於的"台派"民眾。 因為你認為你被誤解,從來也沒有看過你好好放下身段說明,你從來就是到處留言,到處挑起戰火,到處找人辯論,難怪你被叫"海巡王",相信你自己也知道。 難道你過往的政治學訓練,有告訴過你這樣會讓誤解冰釋嗎? 我其實跟你個人無冤無仇,如果你認為有被我冒犯的地方,我在這邊道歉。 但希望你好好想想,你的所有被誤解,被公審,被奚落,真的都是空穴來風?真的都是大家不了解你嗎? 祝好。言盡於此。 另外,你的文章都會有人發給我,實在不用再特地私訊發給我了,不勞費心,感恩。  
周軒 2022-01-21
你有完沒完?

你有完沒完?

你有完沒完?
Mr.柯學先生 2022-01-21
乾杯吧,斯洛維尼亞

乾杯吧,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的國歌是有名的飲酒詩。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前幾天,永興醫師邀請我和幾位高醫同學聚會,一位遠從加州歸來,經過21天隔離的台美朋友克理斯,好意帶來一瓶價值五萬台幣的30年威士忌,沒想到座中的蘇醫師,從台北寄來的立陶宛啤酒更加搶手,眾友見到立陶宛啤酒,視為忠貞好友,酒酣耳熱之際,卻把威士忌給冷落了,這種酒有點甜味,卻帶著無法言語的感情,使遙遠天崖變成比鄰。 本來預期今年春天,可以組織旅行團去立陶宛一遊,回報立陶宛對台灣的支持,如今雖然尚未成行,但是,喝了立陶宛啤酒,也算是替被老共欺壓的小國家,出了一口鳥氣,聽說被老共海關拒收的立陶宛蘭姆酒,經過月餘的海上漂流,已經進入台灣,對我們一干好酒之徒,又可以一紓對老共怒氣。 兩百萬人口的立陶宛,勇於抗敵「14億人口的牆國中共」,老共對立陶宛的懲罰方式,更是前所未有的殘酷,對同樣受中共長期壓迫的台灣人,更可以感同身受,小國志氣高,單這一點就讓人佩服,雖然立陶宛國內也有親中政客,包含總統,面對老共壓力後態度轉向,並以為弱國應該示弱,但是,立陶宛並未因此改變決定。 老共對歐盟國家的施壓與經濟制裁,當然也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法國要求歐洲議會通過拒絕脅迫法案,在此之際,斯洛維尼亞率先表態,已經和台灣洽談成立兩國往來互動的辦事處,斯洛維尼亞總理楊薩(Janez Jansa)豪氣的說「中共霸道嚇不倒我們的國家」。 斯洛維尼亞也是中歐小國,人口兩百萬,這個國家也是歷經戰火試煉,才獨立的國家,尤其是南斯拉夫尚未解體之前,斯洛維尼亞深刻理解,過去,蘇聯共產獨裁專制統治的可怕,所以才堅持與民主自由同行。 1990年蘇聯解體,中東歐共產集團紛紛吹起民主浪潮,從波蘭起頭的革命,先影響捷克,接著來到南斯拉夫,但是,南斯拉夫的內部獨立運動,卻釀成多年戰爭,可以說是一場嚴格的考驗。   從斯拉夫(slave)名稱就可以知道;羅馬帝國時代,在此地所留下的多元族群,他們的祖先都屬於帝國統治下的奴隸,這些奴隸在帝國瓦解後,轉變身分成為自由人,也因為奴隸來自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因此替未來的南斯拉夫埋下衝突的導火線。 二戰時期,納粹、義大利等軸心國瓜分南斯拉夫,納粹控制塞爾維亞,義大利控制克羅埃西亞,並且縱容他們對境內不同種族進行滅決行動,終於引起共產黨介入的反法西斯戰爭,使南斯拉夫更加動盪,戰後,南斯拉夫隨即成為蘇聯的附庸國,1990蘇聯崩潰後,境內的獨立運動紛紛打響,並引發更多獨立戰爭,其中以波士尼亞,科索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戰爭最為慘烈。 斯洛維尼亞雖然也在戰爭後經過公投獨立,總算戰禍比較輕微,因此對民主自由的堅持更加堅決,對強國霸凌弱國也更加反感,當立陶宛飽受中共壓迫時,斯洛維尼亞跳出來向中共嗆聲,也讓台灣人眼睛為之一亮。 斯洛維尼亞屬於中東歐的山水之國,有小瑞士稱呼,美麗湖泊,蒼翠的森林,兩百萬人口,人均25,000美金,算是巴爾幹半島上最有錢國家,更重要的是,斯洛維尼亞的釀造啤酒相當有名,斯洛維尼亞在德國殖民時代,傳承了德國啤酒的製造方法,獨霸歐洲,斯洛維尼亞的國歌就是有名的飲酒詩,國歌的歌詞含意如下: 朋友們,酒已經釀好了 甜美的酒擺上桌 悲傷的眼神和心靈得到治癒 爐火正在燃燒 讓我們舉杯,遠離悲傷 中共紅色滲透下,本來昂首脫離專制的東歐國家,再度出現民主退步,例如匈牙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歐洲議會開始對這些國家縮減補助,但是,斯洛維尼亞卻堅決支持台灣的民主自由,我們也應該為斯洛維尼亞乾一杯。 斯洛維尼亞總理亞內茲∙楊薩(Janez Jansa)接受印度DD INDIA訪問時表達對台灣民主的肯定。圖/擷自DD INDIA影片
洪博學 2022-01-21
談政黨干預新聞自主

談政黨干預新聞自主

依自由時報1月21日A4版報導,立法院朝野黨團昨原訂繼續協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但國民黨團要求華視總經理莊豐嘉解職後,才願繼續進行協商,由於莊昨未被解職,國民黨團也未出席協商,國民黨團總召費鴻泰受訪表示,等華視董事會今天處理完莊豐嘉人事案再說。 華視總經理莊豐嘉。(資料照)   目前,台灣已經由獨裁專制走到自由民主,卻發生政黨干預新聞自主,讓新聞自由受損,相當不應該。誠如莊豐嘉在受訪談到,自己去留無足輕重,但朝野兩大黨同時公開要求介入公廣集團的人事案,「這大概是台灣民主化後前所未見,這比我的人事案更值得社會關注。」 回顧50年前,美國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於1976年6月30日以六比三裁決《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有權發表「五角大廈文件」,聯邦政府無權干預和阻止。當時大法官雨果·布萊克(Hugo Black)在判詞中寫下了一句震古鑠今的名言:「只有一個自由和不受箝制的新聞界,始能有效地揭露政府的欺騙手段。在新聞自由的各種責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政府任何一個部門欺騙人民……。」 按自由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最大的差異,前者的新聞自由得到憲法及法律的保障;而後者則毫無新聞自由可言,即令有一絲一毫妝點門面的「自由」,而這些「自由」又在軍法、戒嚴法、黨章、特務和公安的虎視眈眈下,萎縮、變形或消失。 平心而論,新聞自由是政治社會及世界文化進化動力之一。前述有關「莊豐嘉去留未定 總預算協商卡關」之報導,發生在21世紀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台灣,讓人不可思議,政黨干預新聞自主,讓「新聞自由」不存在了嗎?令人深思。 (仲裁人)
陳逸南 2022-01-21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成績最好的一年告別,留下對得起自己和大眾的身影,是最好的ending。 國民黨和部份政客名嘴一直嚷嚷著說華視虧損持續擴大,奇怪的是媒體報導,也從沒人來求證倒底華視損益情況如何? 華視往年虧損多在2至3億元之間,去年(2021)華視預算目標是虧損2.9億元,原因是進入52新聞台之後,必須大幅增加至少一百人的人事成本,以及辦公空間裝修及設備採購等支出。 在這情況下,去年還遭遇疫情爆發危機,廣告和專案更是面臨嚴重衰退的危機。但昨天正式出來的實際數,是大幅降低虧損,從2.9億元降為1.24億元,減少1.66億元,跟前一年實際虧損2.68億元相比較,也大幅減少1.4億元。 雖然還未能轉虧為盈,但這已經是華視十幾年來最好的成績。 2021年台灣所有電視頻道的廣告收入減少了100億元,華視本身卻逆勢成長1億元。 除了營收數字表現,更重要的是實質內容的成績。華視新聞進入52台,在部份系統台抵制下,不到四成的上架率,但我們依然投入資源人力充實內容,建立良好的口碑。過去幾年華視新聞更是獲獎無數。 至於戲劇,俗女2的成績有目共睹,不僅叫好,更是叫座,去年勇奪所有台劇收視第一名,還獲得東京電視節遴選為三大外語特別獎之一。 華視有了52台,從此不再只是被邊緣化的老三台,12加52,雙核心戰力,為以後的華視動能增加何止好幾倍戰力。 華視好看,看好華視!  
莊豐嘉 2022-01-21
區段徵收真的該廢除了!

區段徵收真的該廢除了!

「政府,你是土匪嗎?一定要搶我們的土地嗎?」這是近日宜蘭縣政府官員因涉及「大羅東地區治水防災區區段徵收案」圖利弊案中的一幕。 宜蘭縣政府辦理的大羅東治水防災區段徵收,將拆除五結路3段道路兩旁的10幾棟建築,引發反彈。(記者林敬倫攝)     政府自稱區段徵收是合作開發模式之名義,卻不顧地主意願,強行徵收民地,小地主若不符抵價地最小分配面積,可能無法單獨配地,或僅能現金補償。而政府取得向人民超額徵收來的土地,再高價標售給財團與建商。因區段徵收涉及龐大的土地開發利益,也常常成為政府籌措財源及政客、財團與建商之間利益輸送的管道,有心人士利用都市計畫消息公布前大量低價收購土地,以取得未來優先選地及後續土地變更使用的利益。 憲法基於保障人民財產權,規範國家無論是要動用哪一種類型的土地徵收,只要是用強制手段取得人民的財產,就需有公益性(很明確是供公共使用之目的)、必要性(沒有其他取得土地的方法),且應該要符合最小侵害比例原則(需要多少地就徵收多少地)。但現行的土地徵收條例第四條區段徵收之規定,無視同法第三條對徵收範圍之限制,另外放寬適用徵收的條件到過於浮濫,且政府依據此規定以對民地超額徵收,再將徵收所得到的民地,透過標售作為充實財政所需,顯見現行區段徵收制度已然違反憲法規範的比例原則,而實質違憲侵害人民財產權,應立即予以廢除並停止繼續適用。 被稱為「超額徵收」(Excess Condemnation)的區段徵收之制度,早已被歐美國家摒棄不用,但我們的政府還對此制度敝帚自珍,先前擔任立委的民進黨陳其邁、林淑芬、尤美女等人曾以落實憲法保障之人民財產及生存權,實踐土地正義為由,於立法院提出「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刪除區段徵收規定,以強化公益,維護人權。為維護臺灣人權國家之聲譽,我國政府應速將區段徵收此一惡法制度廢除,不宜讓此一傷害民主法治,且已成官商勾結溫床之腐敗制度,繼續禍國殃民。 (作者為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黃仁安 2022-01-21
嚇壞德國人的台灣年輕法官

嚇壞德國人的台灣年輕法官

十幾年前德國學者來台北地院參訪,看到法官那麼年輕,脫口而出說My God,你們的法官怎麼這麼年輕?陪同參訪的台灣教授,靈機一動回答說,我們法律系是第一志願,法官很難考,大約一趴錄取率,所以能考上的很優秀又年輕。德國學者楞住了,回答說,德國法官再怎麼年輕優秀,坐在審判檯也是合議庭不像台灣獨任制。 即將交付立法院審查的「法律專業人員資格及任用條例」草案,將來法官、檢察官、律師及法制人員四合一考試,一起訓練,取得律師資格後,再甄選法官、檢察官及法制人員。可以預見的,仍然是薪水高的、社會地位高的,大家搶破頭。至於能否提升檢察官、法官及律師的品質,假使制度不變,恐怕還是原地踏步。 看看醫師的養成教育吧!一般醫學系唸六年,畢業後包括兩年不分科住院醫師及三至六年專科訓練,最快總共十幾年,這時已經三十多歲了。這套制度是日治時代訓練台灣醫師的養成制度,乃明治維新下醫師養成的嚴格產物。加上台灣的醫學系是龍頭系,學生優秀,養成制度嚴謹,所以造就台灣醫學在國際上無可鄙視的地位。 反觀台灣的法官、檢察官及律師養成,天差地別!考取律師訓練六個月及格,就可以執行業務。法官除了考試及格,並訓練兩年外,尚有律師、檢察官,教授及公設辯護人經遴選轉任。雖然直接考取法官或遴選為法官,有五年候補,一年試署之規定,但候補法官第三年起可以單獨審理民事簡易、小額或刑事簡式審判程序及三年以下案件及竊盜案件。照目前的法律,法官三十歲要抽到大案件是有機會,案件複雜有時甚於病情百倍,三十歲操司法大刀,安全嗎? 上法院雖不是上手術檯,但判決結果,其影響不亞於動手術。法官養成的鬆散,跟醫師養成嚴謹相比較,真是天壤之別。 法官養成之過程,何曾去建設公司工地實際觀摩?何時看醫師手術過程?何時看車禍鑑定過程?還有社會上許多法律人不懂的專業,地政、戶政,股匯市、保險等一羅框。這不是背背書本就可以的。日本的法官候補必需十年才能獨任審判,德國地方法院原則採合議制,相較之下台灣的法官養成應徹底檢討,否則,每任總統都在喊司法改革,卸任同樣一句話,不要在街上罵我。 (作者為律師,台北市民)
莊勝榮 2022-01-21
拜登記者會謊言太多

拜登記者會謊言太多

01/20/2022星期四 拜登一個記者會,搞到白宮忙不迭地幫他滅火,你說白宮幕僚今後還敢讓他自己作主隨便叫記者,隨便發言嗎?白宮發言人沙琪Jan Psaki今天早上一個個節目去解畫,連她從來不上的Fox News都上了。把拜登昨天說的話像麻花糖一樣扭來扭去,硬是說他不是那個意思。拜登明明說他預料俄羅斯會入侵烏克蘭,還說後果要看甚麼樣的「入侵」,如果只是小規模入侵minor incursion,就可能只有小規模反應 lesser response。不管沙琪怎麼變魔術,能轉彎的餘地都不多,除非你打定主意相信她。 今天烏克蘭總統Volodymyr Zelenskyy已經就拜登的談話發出聲明,「我們要提醒大國,(這世界)沒有小規模軍事行動,也沒有小國家。…就像沒有小規模死傷,或是親人死去後只有小規模傷痛。」這明顯是對拜登的說話表示極端不滿。 昨天拜登記者會中漏洞太多,謊言也太多。就像他回答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記者Steven Nelson問話時說的:我有要習近平透明。當那記者追問他:你是說就新冠病毒起源的事透明?他肯定回答「是」。記者追問:但是你的新聞人員都說,你沒有提起這件事,你到底怎麼說的?他回答:「他們沒有全程跟我在一起。我跟(習近平)明白說,中國有義務在(新冠病毒)的起源必須更坦白。」 這是明顯的說謊。他跟習近平的對話所有主要隨員都在座,事後白宮新聞室也肯定他沒有提及病毒起源的事。現在他就睜眼說瞎話。問題是,沒有其他的記者追問。想當年,即使川普說了一句對的話,其他記者只要聽不順耳,都會集體追問:你說謊,你有證據嗎?等等。事後幾十份媒體還會進行fact check,鬧上十幾天。現在,他說了算。 一位親民主黨的女記者問拜登(一個很過分的問題):如果民主黨的選舉法不通過,他能確保今年中期選舉結果合法legitimate嗎?拜登的回答是:「這取決於我們是否可以讓美國人知道,有人要改變選舉結果。」之後另一個記者追問下,拜登說:「我不是說會合法,是否合法要看我們是否推動通過這改革。」 這表示,他們民主黨的選舉法不通過,中期選舉結果就不合法。(這還是媒體推動的觀念)。但是極其有問題的理論,所以沙琪也發表了鄭重聲明,更正了拜登的話:「讓我們明白說,總統不是要質疑2022年選舉的合法性。他是做反證。2020年有破紀錄的人在疫情下出來投票,選舉系統確保他們都能投票,而且每一票都被點算。…他是說,如果有州政府接受前總統的要求改變選舉結果,那個大謊言就會讓我們的民主制度受威脅。我們會全力去保護。」 這冗長的解釋是越描越黑。前一段證明上次大選有歷史上最多人投票,還需要修改選舉法嗎?而且拜登清楚說「他的選舉法不通過,下次選舉的合法性就值得懷疑。」 還有一份網路媒體RealClearNews 記者Phillip Wegmann問的:「你競選時說要保持文明,但是(上週在亞特蘭大)你叫那些反對選舉權改革的人都是Bull Connor,或是George Wallace,你是說他們都是一類?」拜登生氣了,他提高聲音對那記者說:「我沒有那樣說。你回去看我的,讀我的(稿子),看我怎麼說。然後告訴我,你真的以為我叫那些投反對(voting rights)的人都是Bull Connor?這是很有趣的對英文的了解。我猜想你當初進入新聞這行業,是因為你喜歡寫作。」這是對一個記者的連損帶罵。 事實是,這一段演講我看了現場,Fox News也把那一段話重複多次。拜登不僅那樣說,而且是瞪大眼睛,咬牙切齒說的。把所有反對他們民主黨選舉改革法的共和黨人都說成是Bull Connor,George Wallace,Jefferson Davis,都是種族主義者。而支持者就是馬丁路德金恩,林肯,跟(剛去世不久的民主黨眾議員) John Lewis。(不過有趣的是,林肯是共和黨,而Bull Connor,George Wallace 跟Jefferson Davis全部都是民主黨。)不過這些,現場記者也都沒有人追問。 這一次是拜登為了拯救自己的聲望,決定的「自由發問」記者會。那些尖銳的問題,都是後面拜登隨意叫的記者問的,以後白宮幕僚還會讓他自己隨便叫問嗎?記得去年拜登跟英國首相約翰遜在白宮時,約翰遜當時回答英國記者的問話,之後白宮幕僚立即趕人,叫(美國)記者都出去。之後拜登在接見印度總理時,事先還跟對方打招呼,叫印度總理也不要回答記者問題。這些事在國際上不會被忽視。美國總統的精神狀態肯定已經被世人看清楚。只是美國媒體繼續在幫他包裝。 下面是紐約郵報今日頭版大標題:He Said What?! Now we know why they keep him hidden. (他說甚麼?現在我們終於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把他藏起來。)
袁曉輝 2022-01-21
為何士林與七海官邸只能當紀念館?

為何士林與七海官邸只能當紀念館?

圖片出自:國家文化資產網   日前師大政治系教授范世平說,之前來到士林官邸,大多是陪同外國學者,總是來匆匆去匆匆,今天終於仔細走了一圈,真的好大啊!走完要兩個小時。 沒錯,筆者也曾去過數次,真的很大、很漂亮,只是為何只有老蔣能住,其他現任總統不能?為何老蔣走了,官邸只能當紀念館,其外面的花園當公園? 范老師說,當時老蔣住在此深宮大院,距離台灣人好遠好遠,台灣人也不知裡面是什麼景象。如今可以成為民眾自由參觀的景點,參觀公園還不要門票,這是民主的意義與價值。台北市民能有一個這麼大的花園,花團錦簇,百花齊放,真是幸福。 可見當年老蔣一家多會享受,選擇住在這麼美好的地方。只是范老師為何沒有質疑,這樣一個有縱深、隱密又安全的地方,為何不能成為現任總統的官邸,只有老蔣一家人能夠入住?為何他們走了後,別人不能入住,只能當紀念館與公園? 據說當年士林官邸的護衛有內中外三層、兩個崗哨、四個檢查哨,侍衛、憲兵與警察總計上千人,只為了保護老蔣一家人。此外,老蔣在全國各處也都有許多行館與別墅,都坐落在風景區,且都有逃生密道,方便老蔣在緊急時可以逃生,如圓山大飯店旁邊就有密道通往附近的劍潭。可見老蔣平時作惡多端,所以怕被人暗殺。 同樣,小蔣所住的大直七海官邸也十分隱密、安全又安靜,佔地也不小,護衛人員應該也不少,小蔣居然說它只是個「簡單住所」 ! 1988年,自從小蔣走了後,該官邸也只能當紀念館,別人不能入住。為何他們父子住過的官邸,都不讓給他人住?試問,以上兩個地方都是蔣家的財產嗎? 日前七海官邸即將開放,讓人了解「偉人」的住所是什麼模樣,這若不是造神,甚麼才是?為何要將兩個沒有自由、民主與人權思維的獨裁者當神膜拜?試問,希特勒與史達林,在他們國家有受到如此崇拜嗎?他們當年官邸有被當紀念館嗎? 反觀目前蔡總統住的永和官邸,只有侍衛與警察,總人數不到老蔣時代的十分之一,又因為坐落在愛國西路與重慶南路二段的交會口,四周都有馬路,車輛熙來攘往、沒有隱密與安全性可言,圍牆外有鐵絲網以防止宵小潛入,又因位於在公賣局旁邊,以致常有統派人士前去騷擾,當住家都不適合,何況當總統官邸?國民黨是否欺負台灣人總統? 從李登輝開始,總統就將以上住所當官邸,顯然國民黨在欺負台灣人總統。2019年,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指說蔡總統官邸裝修花上億元,被總統府駁斥。既然如此,為何不建議將士林或七海官邸當現任總統的官邸?或者將總統府遷往中部,以平衡全國發展,並蓋成如同歐美元首官邸,可以供住家與辦公用,不是兩全其美嗎?何況統派人士常說,目前的總統府曾是日本總督府,也是威權象徵。 范老師又說,這讓他想起「末代皇帝」電影中的一幕,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人民才能一窺皇宮的堂奧。現在,蔣介石與宋美齡的故宅已經整修完畢,並且開放,門票只要新台幣100元,值得一遊。是這樣嗎?其實進去看後,只是令人很火大,為何只有蔣家能住這種豪華的花園洋房? 士林官邸長期是民眾的禁地,後來之所以能開放,應歸功於阿扁,因為1996年阿扁當台北市長,他認為士林官邸若不能當作現任總統的官邸,應該開放供民眾參觀。若非阿扁,士林官邸絕不可能開放觀光,因為國民黨認為老蔣住過的地方就是「聖地」,他人休想入住,實在很自私。 後來阿扁之所以被馬某人政治迫害,這件事應該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馬某人當台北市長時,他不好意思關閉士林官邸,只好規定士林官邸是國定古蹟,以後總統都不能入住。這不是與中正廟一樣嗎?後者也規定是古蹟就不能拆除,是否很可惡? 士林官邸根本就是一座大花園,起碼上萬坪,可比美國白宮或歐洲皇帝的花園官邸。士林官邸是一棟雙層樓,住十幾人沒有問題。老蔣夫婦住在二樓,一樓則是會客室,也可以當會議室,餐廳與電影院,氣派有如當年南京的美齡宮,這傢伙真的很會享受,還住了26年,真是沒有天理。 美英法等許多歐美國家,官邸就是辦公室,也是住家,可以節省一半護衛人力。哪像我們,官邸與辦公的總統府分開,浪費許多人力資源,這些多餘人力應該可以分配的野戰部隊以增強國防力量,如今不然,無論總統上班與否,兩處24小時都有大量憲警與國安人員在保護,是否浪費人力?這難道不是國民黨造成的嗎?為何那麼大的總統府不能當作住家與辦公室? 馬某人與郝某人說,當年風雨飄搖,老蔣一家住在士林官邸「運籌帷幄」,保衛與建設台灣,算了吧,他有那麼偉大嗎?據檔案顯示,在1950年前半年,老蔣整天只想逃亡,瑞士、非律賓、美國與日本,都是他曾考慮的國家,不過他最想去的地方是日本,只因他對日本「以德報怨」,日本人會感激他,且他會說日本話,日本又有許多友人與恩師可以聊天不寂寞。 直到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主動派軍艦協防台灣,老蔣才打消離台的念頭,所以保衛台灣的是美國,怎麼會是老蔣?其實當年中共只有陸軍,沒有什麼海空軍,根本無力跨海入侵台灣,所以老美協防台灣,只是進一步強化台灣的防衛。 如果當年台灣沒有交給阿歐西管理,老蔣不會來,台灣不會發生228事件與白色恐怖,白白死了數萬無辜民眾,也不會戒嚴長達近四十年,台灣更不會至今都是國際孤兒,甚至近年來備受惡鄰中國的霸凌。 當年盟軍麥帥似乎有點糊塗,為何自己不派部隊來接管,卻要阿歐西來台?老蔣不派水準較高的孫立人新一軍,卻派陳儀的乞丐軍來台,結果後者因貪污腐敗,引起民怨與暴動,要求自治,老蔣卻聽信陳儀的一派胡言,馬上派兵來台鎮壓亂殺人。 有人說,麥帥這樣做是將台灣歸還給阿歐西。若接管等於光復,那麼以前美英法荷等國受命接管東南亞各殖民地,阿歐西接管北越,蘇聯接管東北,難道這些地方也是麥帥希望被他們的各殖民祖國光復嗎? 范老師說,他發現很多遊客是從中南部上來的,這對台北市的旅宿業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其實這樣的「炭」不要也罷,因為以前中南部也有很多人在228事件與白色恐怖中受害,如湯德章、丁窈窕、施水環與湯一生等許多人。不知他們參觀這個台灣殺人魔的官邸有何意義? 當年老蔣屠殺那麼多台灣人,為何現在我們還將他當偉人敬拜?不僅他的銅像到處都是,還有舉世無雙的紀念堂與銅像,甚至他的官邸只能當紀念館供人參觀,是否神經病?為何不能將他們的公家住所當作現任總統的官邸?士林官邸在日本時代是國家園藝所,怎麼能當殺人魔的官邸?
鄧鴻源 2022-01-20
從烏克蘭衝突看台灣

從烏克蘭衝突看台灣

從烏克蘭衝突看台灣,認同將是國家興亡的關鍵。 最近這段期間,台海相較前陣子以來平靜許多,全球關注焦點都在烏克蘭,俄羅斯除了已重兵集結在烏克蘭邊境,甚至有外媒報導,俄羅斯已經撤離了駐烏克蘭的外交人員,衝突似乎一觸即發。而這對遠在世界另一端的台灣來說,我們又能得到什麼啟示? 烏克蘭的困境某方面來說與台灣相當類似,如果從地理位置來看,烏克蘭正處於歐俄之間的交界地帶,再加上曾受蘇聯統治,因此國內一直有親歐、親俄兩派的衝突。也由於處於歐俄勢力之間,長期以來被視為一個「緩衝區」,北約和俄羅斯都希望能夠完全掌握烏克蘭,以將前線推到對方家門口,雙方互相競爭,導致烏克蘭不斷在拉扯中分裂。 從軍事上來說,若俄羅斯真的侵入烏克蘭,美國是否有能力阻止?答案是很困難。歐陸平原的特性使得俄羅斯的地面和裝甲部隊可以長驅直入,而北約各國在冷戰後大量裁軍,難以在陸上直接面對俄羅斯主力,海空力量在此又發揮不了多大的效果,只能尋求外交手段阻止。但這也是同樣位處於地緣勢力交界的台灣與烏克蘭最不同的地方,海洋天險帶來很大的優勢。 雖然關注焦點都在烏克蘭,但美軍在西太平洋也正在悄悄行動,目前已經有3個航母戰鬥群、2艘兩棲突擊艦默默集結在附近區域,主因應該是為了防止中國趁亂輕舉妄動,與烏克蘭不同,西太平洋是以海空力量決勝,而烏克蘭一但真的失守,美國必須避免其他地區也出現衝突,看似遠在天邊的國際事件,其實是牽一髮動全身。 台灣依靠海峽天險守了70年,這麼長的時間讓台灣人的內部認同逐漸凝聚,不致於出現烏克蘭這種兩派勢均力敵互相對抗的情況。台灣唯有成為一個整體,共同選擇相同的道路,才不會像烏克蘭一樣內鬥引來他國趁虛而入,這是台灣人看烏克蘭都應該學會的道理。  
林俊憲 2022-01-20
得台灣者得天下

得台灣者得天下

  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最近再度發出警世名言「得台灣者得天下」。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網路,民報合成   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最近再度發出警世名言「得台灣者得天下」,我為這句話,附加一句「失去台灣,這個世界將成為獨裁統治的世界」,尤其是當弗格森親自來到台灣旅行後,更加堅定這句話,並對美國發出警告:不應該放棄台灣。 弗格森的台灣之旅,是在武漢瘟疫爆發,出版《末日》一書之後,弗格森發現,台灣是全世界在幾波病毒攻擊下,依然可以活出精采的國家,驗證古老的啟發,台灣是寶島,不但經濟成長數字驚人,台灣的台積電,已經成為全球進入智能新時代的重要物資,簡單說就是新型態的原油,全球缺貨之下,使台積電更顯重要,從地理來看,台灣位置相當特殊,台灣海峽扼住中國的咽喉,讓北亞洲東海與南海的聯絡暢行無阻,因為這樣的位置,使台灣變成懷璧其罪的國家,引起中共的貪婪,欲取台灣無所不用其極。 武漢病毒打垮一大堆先進國家,使第三世界窮國更窮,只有台灣無須依靠類似中共強制封城的方法,保持旺盛的經濟活力,人民也不像歐盟國家,為了防疫影響自由而走向街頭抗爭,這些親眼所見,都加深「得台灣者得天下」的信念。 弗格森曾經寫過《帝國》一書,他對大英帝國的起源與沒落,知之甚詳,他認為英國之所以沒落,不是因為二戰,而是因為失去蘇伊士運河,這條遠在埃及的運河,才是大英帝國的命脈所繫,就好像台灣雖然遠在美國最遠的西太平洋,卻是美國命脈所繫,美國當然懂,清帝國治理台灣晚期,很多美國商人建議美國政府應該拿下台灣,做為遠東貿易站,其中最有名就是馬修培里,1852年,馬修培里奉命,率領黑船到日本進行開國交涉,要求日本幕府打開貿易之門,讓持續鎖國的日本政府大大驚嚇,培里在回程時,經過基隆港停留十天,探查台灣北部的煤礦場,回國後正式建議美國應該奪取台灣,可惜,美國政府沒有聽進去,卻讓日本獲得先機,利用甲午之戰,逼迫清帝國割讓台灣,如今,曾經建議美國政府應該拿下台灣的馬修培里,已經被奉為先知。 中共很清楚,從太平洋戰爭以來,美國積極介入中國事務,對於曾經革命起家的美國,本來對蘇聯共產黨深具同情,美國認為蘇聯從沙俄手上革命成功,性質與美國脫離大英帝國一樣,對紅色共產思想滲透美國並不為意,畢竟美國號稱民主自由的燈塔,但是,二戰之後,蘇聯已經暴露共產主義擴張野心,迫使美國杜魯門對共產黨發起圍堵,本來,美國認為中共是中國人民支持的政黨,國民政府倒台不足為惜,這種態度也一夕改變,國共內戰中,美國的干預政策造成國民黨由勝轉敗,美國應該負很大責任,但是,韓戰爆發,美國轉而支持國民黨政權,使台灣免於中共侵略,被視為是一種贖罪,卻使台灣實質獨立在中國之外70年,若加上日治時代五十年,台灣實際上已經實質獨立120年。 兩種制度下的中台,實際的距離並非地理距離,而是生活方式的距離,台灣人習慣自由民主,勢必對獨裁專政產生抗拒,這也是歷經30年的中台經濟往來,仍然無法說服台灣人接受中共治理的原因,更何況,中共承諾依照國際條約的香港一國兩制,也被中共一手摧毀,台灣人如何可以相信中共承諾;一旦台灣被中國併吞後,台灣仍然可以保有自由民主生活方式? 美中貿易戰爭到美國脫鉤,已經重傷中國經濟,現在的中國已經來到社會革命的起火點,而這一切的起源,應該歸究於習近平對侵略台灣的野心,習近平很清楚;欲取得台灣,先決條件就是威逼美國不可介入,這也導致美國的反撲,引爆貿易戰爭,現在,事實擺在眼前,一位解放軍參謀不具姓名,在網路上透露訊息說「解放軍質疑習近平的攻台決策」,因為解放軍認為;攻台不可能成功,甚至會造成中共垮台。 習近平如果有自知之明,面對中共經濟危機,只有一個對策,看看自己的國內情勢,瘟疫肆虐,金融風暴,糧荒逼近,人民生活困苦,中國人憤怒之火已經達到頂點,如果革命爆發,那麼亡黨亡國就不遠了,送給習近平一句忠言;放下台灣吧! 弗格森發現,台灣是全世界在幾波病毒攻擊下,依然可以活出精采的國家。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網路,民報合成
洪博學 2022-01-20
「舔共藝人」中國極端民族主義的樣板!

「舔共藝人」中國極端民族主義的樣板!

資深藝人方芳,日前秀出中國所核發「台灣居民居住證」自嗨成為「中國人」;在接受中國央廣總台採訪時更聲稱,「小孩不講理,有時打兩巴掌他才知道厲害」,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她口中的祖國出手教訓台灣。台灣稱這一類為「舔共藝人」,但它的背後所潛藏著,正是中共「民族主義」迷幻毒藥! 1949年中共以民族解放的動員方式打敗中國國民黨,食髓知味的共產黨正複製「民族主義」,與國民黨統派進行對台灣紅色滲透的認知作戰。 緣於幾千年的帝王政治,民族性所遺傳法則的種族記憶與集體經驗,沉澱出中國人的民族潛意識,是深信極權主義下的「聖明」領導,是民族復興的救贖之道。因此,不去深入探討中國文化核心的問題;不去理解中華民族精神本質的問題,就沒辦法認識、破解紅色民族主義的問題所在。 資深藝人方芳,日前秀出中國所核發「台灣居民居住證」自嗨成為「中國人」;在接受中國央廣總台採訪時更聲稱,「小孩不講理,有時打兩巴掌他才知道厲害」。(資料照、路透,自由時報合成)   歷經1990年前後反共產黨「蘇東波」運動,蘇聯帝國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共產黨倒台的命運。然共產主義看似頻臨滅亡!但中國在共產國際主義的騙局破產之後,隨即祭出流氓最後的一張王牌,就是「民族主義」;共產黨頭子習近平將「炎黃子孫血濃於水」掛在嘴邊。 2019年中國五四運動100週年,習皇帝發表紀念講話強調「愛國主義」和「黨的領導」,「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同年,習近平更將愛國主義與民族復興這套理論和意識形態,兩者統合起來。致使中國民族主義成為一種攻擊型的民族主義,無論對內對外,以非常強悍的攻擊性,且是系統性的戰略,攻無不克。 這個意義上可稱為「國家主義」,不但成為中共對抗西方圍堵的思想武器;而且企圖對台灣進行一場「沒有煙硝的戰爭」,力圖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尤其,這種攻擊型的民族主義,很不幸的,因緣際會也曾在台灣宰制著台灣人的靈魂,與過去黨國時期教育台灣人「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相呼應。50年代左右的莘莘學子,如何養成對中國的孺慕之情,成為「無根的台灣人」想像的理想國家?更是給予目前在台灣檯面上所呈現的,韓國瑜的韓粉、趙少康戰鬥藍的基本樣態,為極權政治操控的幫兇。 國共兩黨的愚民統治,導致中國人是一個沒有公民社會意識的人民,只有「家天下」的奴隸思想;國共兩黨視「公民社會」為洪水猛獸,因為國共兩黨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由奴隸變成公民。這也是那些親中、舔共藝人方芳、黃安、歐陽娜娜等等,成為國共民族主義之下的奴隸,最主要的脈絡之原因。 若是說,50年代駕機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是中國國民黨反共宣傳的樣板;那麼現在的「舔共藝人」,卻成為中共紅色滲透認知作戰的樣板;雖然展現的形式不同,但在本質上都是國共兩黨所操弄的民族主義。 只是,沒有主體意識的台灣人,恐淪為中國邪惡民族主義的奴隸,是台灣人應該提高警覺的伎倆! (哲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
陳慶坤 2022-01-20
柯文哲阻撓高端疫苗的證據

柯文哲阻撓高端疫苗的證據

這就是柯文哲為了「政治惡鬥」,故意阻撓台北市民接種高端疫苗的證據~
Rober Wang 2022-01-19
習皇帝的末日 中國人的希望

習皇帝的末日 中國人的希望

  中共中央黨校前教授蔡霞說,中國現在的情況,只要一點意外的小狀況就會引爆。圖/擷自BBC中文網路新聞,資料照   獨裁專制的中國,跟美日歐印澳加等世界大國對槓,一點都沒在客氣。當皇帝的更是殘暴不仁,對法輪功、異議人士愛殺就殺,愛關就關,甚至強摘器官泯滅人性;對新疆、西藏、香港為所欲為,不把人當人,也毫不顧忌國際輿論的批評;對台灣則是張牙舞爪,文攻武嚇,軍機每天侵擾台灣空域,一天到晚喊打喊殺,一副攘袖抽刀的流氓嘴臉。但是在自由世界的我們,天天看到中國經濟崩潰和內部分裂的各種報導。看起來那個壓力鍋,已經到了爆炸的臨界點。習皇帝就像抱著火藥桶到處點火。他怎麼還能那樣囂張跋扈?因為提出自由民主改革的意見被開除黨籍的中央黨校前教授蔡霞,就說中國現在的情況,只要一點意外的小狀況就會引爆。她知道,難道習皇帝會不知道? 有人說,習皇帝為國內外對他不利的情勢所逼,可能會鋌而走險對台發動戰爭,以轉移人們的不滿,並為壓力鍋洩壓。這個假設似乎也有幾分邏輯,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才是軍事謀略最高原則。就算習皇帝想要如此蠻幹,中共的政治、軍事高層難道不能知己知彼?或有甚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理由,一定得冒這個險?果真如此,那也可能就是中共倒台的時候了。 如果要對台發動戰爭,主要的對手除了台灣之外,當然就是美國和日本。而美國和日本都很明確表示一定會介入,幫助台灣抵抗侵略。美國現在的總統拜登是一個比較無能而且不得民心的總統。而且民心現在已經從比較支持民主黨轉而比較支持共和黨。兩年前被作票而下台的雄主川普,現在聲勢遠超過拜登。如果2024川普再次當選總統,那麼中國敢冒進攻打台灣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所以如果習皇帝要是想冒進的話,從2022到2024會是唯一可能的危險期。因為過了2024,中國經濟更加衰頹,內部勢力更加分裂,人民更加不滿可以預見。而美國則在川普的領導下,會日益強大,應對中共會更加強硬果敢。美國和日本,都知道台灣對他們的重要性。民主共和兩黨,對有利台灣的法案,幾乎都一致同意通過。主要是因為他們知道大野狼是中共,而台灣則是美國、日本的前線。 最近台灣不但經濟表現不俗,國防也步步為營,加強軍備。外交方面更是得道多助。越來越多國家知道台灣的重要性,支持台灣的國家越來越多。台灣國內的亂源國民黨,從四大公投案的失敗到中二選區地方勢力的潰敗,還有台北萬華區罷免林昶佐立委的失敗,已經敗象畢露。加上國民黨因為傾中勢力不得民心,出來作亂叫囂的大多數是沒有台灣心的『中國人』。國民黨只有走向日漸被台灣選民唾棄的宿命。國民黨越來越不得民心,越來越萎縮甚至變成無足輕重的小黨,台灣內部就越團結安定。中共就更加沒有分化台灣內部的機會。美國人民應該選川普當總統,這樣就可以降低中共鋌而走險的可能。 至於中國人民最好趕快把共產黨趕下台,讓中國走向自由民主的康莊大道。而習皇帝因為胡作非為,鬥爭太多人了,已經沒辦法回頭,只有一條死路可走。大家就等著瞧。 在習近平獨裁專制領導之下的中國,跟美日歐印澳加等世界大國對槓,毫不顧忌國際輿論的批評。示意圖/擷自cctv新聞影片
陳銘堯 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