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在台灣印太戰略下的對中戰略會是什麼

在台灣印太戰略下的對中戰略會是什麼

  當在台灣的印太戰略下提出對中國的戰略,這意味著在安全議題上,過去所謂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必須放在印太的多邊框架下處理。也意味著在經濟上,台灣更須將對中國的經濟策略與印太友盟對中國的經濟策略同步,並尋求協調一致。也意味著台灣對中國政策無法自外於印太戰略對自由與開放的要求,這代表鞏固人權捍衛民主的基本價值必須帶回到對中戰略中。 台海安全國際化意味著台灣在設計兩岸和平互動架構時,要有意識將這個互動架構予以多邊化方式處理。我們希望達到的台海維穩不再只是存在於美中台三方,而是包括印太以及對台海穩定有相關利益的各方利害相關者,共同組成一個維護台海和平的多邊框架,在維繫台灣民主、捍衛台灣認同與保衛台灣的國際生存權等前提下,建構各方的共同認識與形成共同承諾,為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建構出可永續的多邊安排。形成這個可永續的多邊安排將會是台灣印太戰略的重要內容。 由於需要這個安排與中國在軍事及外交上有意破壞台海現狀有關,因此這個多邊安排也需要觸及如何合適處理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及台灣的國際位置等問題,同時讓台灣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以及台灣的國際組織的參與可以更明晰化(如果能更正常化就更好),且有更一致的標準。 台海安全國際化意味著台灣在設計兩岸和平互動架構時,要有意識將這個互動架構予以多邊化方式處理,以達到的台海維穩不再只是存在於美中台三方,而是包括印太以及對台海穩定有相關利益的各方利害相關者,共同組成一個維護台海和平的多邊框架。(美聯社)   當然為了如此,台灣的行動自由度也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甚至軍事發展能力也有可能因此受到約束,但如果能因此得到台海和平的保證、台灣國際空間參與的穩定與平等,台灣與其他國家關係,以及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可以在一個更明確與更合理的框架上獲得處理,這將會是對台灣永續發展的利多,也讓後世子孫在更有保障的基礎下自由揮灑人生。 在經濟上,雖然兩岸經濟關係十分密切,要台灣與中國全面脫鉤也是不可能的事。但畢竟中國經濟動能已經與過去截然不同,即便其對台灣國際經貿的重要性持續位於高檔,但趨勢絕對是在逐漸下降。在中國沒有改變現在的作為,持續挑戰自由與開放的基本價值時,國際供應鏈對中國減鉤是必然發展。因為台灣在國際供應鏈的角色決定了台灣對外貿易的利益定位,也因此當供應鏈對中國持續脫離時,也必然會對兩岸經濟關係產生衝擊。台灣對中經濟戰略必須要能反應這個情形,並尋求與印太友盟對中國經濟戰略的協調(意即不僅是另組供應鏈的國際協調,也會包括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多邊性協調)。 這個協調要求不僅在供應鏈議題上,也會隨著數位經濟比重日高而增加。這是因為數位工具本身是經濟管理的賦權者與放大器,未來的數位經濟發展就會在法規的彙整與新規則的設定上被大幅決定,因此根據什麼與立場設定規則就會是爭奪焦點。現在所謂的中規與美規分歧逐漸出現的情形,台灣對中經濟戰略就必須預見這個趨勢並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框架予以處理。台灣無法把自己分裂成中規美規各一半的「一國兩規」島,這也意味要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建構對中經濟戰略,以使自己不會陷入「被雙規」的處境。 台灣在國際供應鏈的角色決定了台灣對外貿易的利益定位,也因此當供應鏈對中國持續脫離時,也必然會對兩岸經濟關係產生衝擊。(路透)   重新將人權與民主放入對中政策 由於印太戰略的核心價值是自由開放,雖然因種種理由不願明說,但重視民主與人權依舊是自由開放印太戰略想要促成的區域狀態。印太戰略的價值色彩是無法被抹滅的。 當在印太戰略下設計對中戰略時,同樣的,在印太戰略下的價值主張也會跟著滲入對中戰略的設計。這實際上會再一次將民主人權議題帶入台灣的對中政策中。 從馬英九執政後外交休兵的結果,導致對中國宗教自由、西藏、新疆等人權問題的關注也跟著在休息。至今台灣對中國人權問題,不管是為了「和諧兩岸關係」,或是「避免羞辱中國導致不必要的兩岸關係緊張」等,發言次數都相對較少。只是台灣避免刺激中國付出努力,中國依舊對台灣發動認知戰與在對台訊息戰加大力度,透過內容農場與重金買收網紅為其宣傳,甚至現在更開始散佈疑美論等似是而非的主張。北京深知台灣民主危及中共對中國人民持續獨裁專政的正當性,因此欲去除台灣而後快。現在台海緊張與中國意圖改變現狀會出現急迫性,與中共執政正當性受到挑戰有關。 因此現在的情形是,即便台灣高度自制不挑釁中國,但因為台灣實行民主體制,中國就視其為威脅。台灣越民主,在國際上越受歡迎,中國就會越被激怒,進而想加快統一台灣的腳步,以便將這個問題做一勞永逸的處理。因此台灣對中政策不僅不能忽視意識形態的面向,也需要在意識形態層面主動回擊,因為現在是中國自信的缺乏以及對台灣民主的疑懼,而發狂對台灣發動攻擊。台灣對中戰略必須包含有價值對決的政策,畢竟光是防衛假新聞與揭露真相,永遠無法追上釋放謊言的國家機器之腳步,也容易讓台灣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持續陷於被動。 台海爭論是民主與獨裁的價值對決,也是對台灣認同發言權的殊死戰鬥 提出合理的對中戰略以經營兩岸關係,是台灣執政者無可旁貸的責任。但面臨台海安全國際化、中國經濟前景不明、中共執政的正當性在中國也日漸受到質疑、各國對中政策同時也紛紛出現改變之際,台灣設計對中戰略的國際背景與過去已經非常不同,不僅以兩條平行線方式看待兩岸關係與外交關係進而質問孰輕孰重的思考方式,在新情勢下已不合時宜,台灣也需要發展一個處理台海安全的新框架。這個框架不僅是多邊的,也要能同時處理安全以外的項目,諸如經濟發展策略與台灣的國際安排等議題。不但過去就兩岸處理兩岸的時代已經過去,以為兩岸關係良好就可以帶來台灣國際空間的期待,也與現在印太區域普遍採對中強硬態勢的趨勢背道而馳。 在印太戰略下發展對中戰略,意味著對中戰略一定會有多邊化的台海安全管理、與印太友盟的更緊密的經濟協調要求,也必須將印太戰略以民主為優位的價值包括其中。在這個意義下,對中戰略不可能沒有價值成分,也要含有體現價值對抗的政策作為。 重要的是,這個價值對抗不僅有普世價值成分,也有台灣認同這個特殊價值在內。兩岸爭論在另一個層次,是個拒絕主體認同被抹消,反抗記憶被移除的歷史發言權之戰爭。對中政策如果無法體現同時捍衛普遍價值與台灣認同,並在現今給予一個多面性的國際框架與以支撐與管理,任何對中戰略的設計都很可能會無法到位的。 賴怡忠/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賴怡忠 2023-02-03
跪一次後,就得一直跪!

跪一次後,就得一直跪!

去年十二月八日起,中國無預警宣布禁止台灣水產加工品,之後中國又在一週內接連禁止飲品、油料、食用穀物等產品,共計兩千四百餘項。然而,就在上週日,金門縣長陳福海與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在中國廈門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談後,中國海關總署隨即宣布,解禁金門酒廠等六十三家台灣企業食品輸中。 中共的操作,很明顯就是在分化台灣!別忘了,宋濤在一個月前曾公開表示,將與台灣有識之士協商「國家統一」。上週六會談,除了陳玉珍外,還有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而洪秀柱與宋濤會面後甚至說出「兩岸同胞應該攜手完成兩岸統一的志業」。 見了面、說了中共喜歡的話就對部分產品解禁,這種操作,就是中共最擅長的統戰手法,先拿「莫須有」的罪名禁止台灣食品,等有人來交涉後就對部分產品解禁,透過這種「誘之以利」的方式告訴台灣人,只要台灣人乖乖聽中共的,就有甜頭吃。 但真的是這樣嗎?先違反國際自由貿易規則的是中國,中共現在這樣做等於在更改國際自由貿易規則,讓國際貿易從自由貿易變成「聽我的」才能貿易。 再者,現在聽話了,就保證未來都能好好跟中國做生意?不!看看過去長期支持國民黨的台東縣,重要的經濟作物鳳梨釋迦,有超過九成都出口銷往中國,但二〇二一年中國還是照樣禁止台東鳳梨釋迦輸入。所以,聽話就代表能好好跟中國做生意?別妄想了! 那換跟中國好好談呢?也沒用!各位別忘了,在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期間,跟中國簽了一堆合作備忘錄(MOU),結果呢?二〇一九年十月整體達成率僅五.九%,而二〇二〇年五月媒體報導,漁產品的執行率更只有一.七八%。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就提醒一心只想跟中國簽MOU的韓國瑜,別忘了他過去在擔任北農總經理時,曾跟一間中國企業簽了兩萬盒茶葉,結果最後對方只買了一千盒的經驗。然而當時韓市長還是沒有記取韓總經理的教訓。 所以,現在還真的有人痴心妄想跪一次就能永保安康?拜託,別忘了農曆春節期間中共軍機、軍艦還在持續侵犯台灣,跪一次後就得一直跪!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新北市民)
劉哲瑋 2023-02-03
林奕華機關算盡 延後就任只為卡國民黨、玩弄選民?

林奕華機關算盡 延後就任只為卡國民黨、玩弄選民?

林奕華終於要辭立委了! 2020年曾與林奕華對戰的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謝佩芬痛批,林沒收大安區立委補選,機關算盡,臉皮簡直比犀牛皮還厚,更讓大家認知到,她是毫無誠信的政客。 近日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謝佩芬痛批,國民黨立委林奕華沒收大安區立委補選,機關算盡,臉皮簡直比犀牛皮還厚,更讓大家認知到,她是毫無誠信的政客。(資料照)   為什麼蔣萬安要找林奕華作副市長呢?雖然蔣萬安做過台北市的立法委員,但在他參選市長的過程中,大家都可以看到他對台北市並不熟悉,他也沒有做過行政工作,他的當選主要靠的是台北市藍大於綠的天龍國特色。現在選上了,市政如麻,不是空口講大話或操弄仇恨就可以勝任的。蔣萬安急迫需要林奕華輔佐他,否則台北市政將會一團亂。 林奕華連任四屆台北市議員,擔任過任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以及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委,的確是比蔣萬安能幹多了。 但林奕華得了便宜還賣乖,竟然要蔣萬安市長一個人獨撐苦戰,只為了沒收大安區立委補選。林奕華說她二月初甚至三月才要辭立委,讓藍綠市議員都罵聲連連,台北市民也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國民黨是擔心大安區補選恐怕會被民進黨拿去,所以才出此下策嗎?其實大安區是國民黨的超強區,藍大於綠非常明顯。國民黨也不是沒有人才,林奕華轉任台北市副市長消息一出來,包括台北市議員王欣儀、李柏毅、鍾沛君等人,以及擁有超高聲量的前台北市議員羅智強,都是外界點名的可能接棒人選。 因此蔣萬安選擇林奕華,竟然準備好讓台北市一個月少一位副市長、大安區一年中沒立委。配合林奕華延後就任的需求,讓大家看到國民黨只有算計,完全沒有把台北市民放在眼內。 圖為公督盟於上個月(6)日在立法院舉辦「譴責林奕華沒收台灣民主」記者會。(資料照)     因此我們說林奕華的延遲就任不是在怕民進黨補選選上,而是因為國民黨補選一定選得上,林奕華怕其接棒者可能會就此壯大,未來將取代林,讓以後還想在大安區選立法委員的林奕華失去機會。林只好用沒收補選來保障自己的權益,確保她多年來在大安區的經營不要落入別人的手中。 國民黨林奕華副市長對國民黨內政治人物的算計,的確機關算盡。看不起台北市民的智慧,漠視大安區民的權益也令人不齒。國民黨這樣玩弄選民,必將自食惡果! (曾任衞生署長、嘉義市長)
涂醒哲 2023-02-03
反三接認知戰捲土重來

反三接認知戰捲土重來

反三接認知戰捲土重來 親中陣營結合賣台環團故技重施,以複製抹黑三接的方式,抹黑四接。台電早就完整說明: 核二、協和機組將除役 北部用電缺口將達470萬瓩 2燃氣機組取代4燃煤機組 空污 -96% 二氧化碳 -52% 最新方案影響最小、完全避開海汕、珊瑚區 https://www.taipower.com.tw/tc/topic/2022_hhpp/index.html
曾韋禎 2023-02-03
台灣最危險的敵人未必是中共,反而是國民黨

台灣最危險的敵人未必是中共,反而是國民黨

  上文貼出後,因為批評民進黨,有人質疑我是不是一天到晚看中天電視。我對台灣雖然說不上很了解,但中天是什麼貨色還是知道的。 我看台灣媒體,一面倒支持國民黨的不看,一面倒支持民進黨的也不看,支持中共的更不看。我看那些既敢罵國民黨,也敢罵民進黨,既敢罵中共,也敢罵美國的。我看劉寶傑主持「關鍵時刻」﹑汪浩主持「三國演議」,陳凝觀主持的「年代向錢看」。時評家裡,我看明居正﹑宋國誠﹑汪浩﹑矢板明夫﹑謝金河等。 因時間關係,難免掛一漏萬,淺嚐輒止,因此我對台灣內部的事情,也只能說一知半解。我與國民黨無仇,與民進黨無親,我只是希望和台灣人站在一起,守護台灣這塊民主高地,千萬千萬,不可使台灣落入中共手中。 台灣擁有成功的民主轉型經驗,經濟成長居亞洲之冠,國泰民安,除了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之外,台灣可以說是世界上少見的人間樂土。我一向認為,中共對台灣只是武力恫嚇,真正渡海作戰,對中共風險太大,習近平除非去到生死關頭,否則不會輕易下這個決心。 習近平難下決心對他卻最為不利,時間才是他最大的敵人。一是中共國力正在衰落,越往後越「唔掂」;二是台灣得到西方國家更多先進武器,越往後越有足夠防衛能力;三是普京即將潰敗,美國北約日本收拾了俄國,越往後越可專心守護台灣。 習近平近期是不想打,長期是不能打,台灣只要裝備好自己,作好守護家園的精神與物質準備,那麼中共威脅就不足懼了。 然則,台灣的真正威脅卻來自內部,內部是誰,國民黨是也。國民黨若不親共,也只是台灣民主架構之下一個政黨,可以與民進黨作平等競爭。可惜國民黨又不爭氣,妄圖借親共來增加自己的勝算,這就存在一種風險,便是國民黨上台執政,直接就把台灣出賣給中共。 國民黨親共賣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國民黨也有自己的社會基礎,多年來借中共統戰之助力,在民間也積累了不少資源。今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獲全勝,這至少證明,即使如此明目張膽地賣台,國民黨仍擁有相當的民意資本,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堪。 民進黨在外交上取得那麼多成果,為何對付中共與國民黨卻顯得笨拙?根源是民進黨對中共太客氣,對國民黨太留情,對中共的統戰伎倆和國民黨的險惡用心,都揭露得不夠徹底,也不夠得力。 民進黨對中共採取規避策略,大事化小,重事化輕,只及其然,不及其所以然。對中共在大陸的罪行,在香港的偽善侵凌,民進黨的揭露批判都點到即止,小心翼翼,相當節制。 流亡台灣的香港人多是歷次反抗運動的積極參與者,經歷一國兩制的騙局,經受中共的殘酷鎮壓,香港流亡者正是揭露中共真面目最好的人證。可惜民進黨政府並不鼓勵香港人現身說法,把他們當外人,只有同情,沒有同仇敵愾之意志。 因為對中共的偽善與窮凶極惡揭露不足,以至不少台灣人被中共的統戰謊言蒙蔽,為國民黨欺騙台灣人大開方便之門,客觀上損害民進黨的政治利益。 其實,若中共想打,你如何討好它,它還是會打的;中共不想打,你如何激怒它,它還是不會打的。問題不在於你是討好或激怒,問題在於它有沒有決心和能力武統台灣。 民進黨拙於應付國民黨的攻擊,未掌握主動權,使自己長期處於被動地位。馬英九說「首戰即終戰」,民進黨招架乏力;國民黨攻擊親美路線,民進黨也欲言又止;對國民黨鼓吹的「九二共識」,分明是國民黨生安白造,甚至中共也打臉不予承認,民進黨似乎也很寬容。   兩岸關係上民進黨非常低調,避免激怒中共,甚至還主張雙方在平等地位上談判。武力衝突固然應該避免,但不等於不可以全方位回擊中共與國民黨的文宣,不等於不可以主動佔據理論高地。長期倦戰的結果,是民心被偷換,中共洗腦策略得逞,為民進黨製造不少難題。 據報道,習近平正打算調整以「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兩岸政策。其實,任何花言巧言,都難以挽回中共在港澳台人民中間的惡劣印象,但中共最可能奏效的收復台灣策略,卻是更好利用國民黨,幫助國民黨取得中華民國的執政權。 未來台灣最大的危險不是中共,是國民黨。若民進黨在下一屆總統大選大意失荊州,國民黨上台,等於中共在台灣長驅直入。中共兵不血刃,借國民黨之手收回台灣,民進黨作好準備接受這樣的災難結果了嗎?
顏純鈎 2023-01-28
不是現在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得容易被看見了

不是現在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得容易被看見了

不是現在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得容易被看見了 最近有2個八卦新聞蠻引人注目的,一個是曼谷機場上的泰國警察為賺外快,給予一名中國入境女性VIP待遇,不僅帶她不用排隊辦理了入境手續,居然還用警騎鳴鑼開道,警車汪汪叫了一個多小時送其到達120公里外居住的飯店。 這位中國女客為了炫耀泰國警察幫其躲過了曼谷市区内道路的堵車,花錢獲得了這樣的VIP待遇,她把當時自拍的影片放到了網上,結果引起泰國官方注意,開始追责相關警察的失職和牟取暴利的黑色收入。 泰國的這則新聞,很符合中國人喜歡高調炫富炫特權的大眾心理,哪怕是平時沒有什麼權勢的一介平民,只要有機會,其實他們都馬上會搖身一變,成為他們平時自己痛恨的不公不平高人一等的權貴架勢,只是這次不是被別人揭露出來,而是一起意外的炸彈自我引爆的笑不出來的笑話。 還有一件事情則發生在日本人氣的壽司連鎖店,一名日本男孩食客在店內用手把“哇傻逼”和自己的口水塗抹在旋轉壽司上,還去舔了供客人使用的茶杯和醬油瓶,並把這樣的惡作劇拍成影片,在網上公開播出,真是一个“哇,傻逼!” 雖然這件惡作劇事後當事人男孩在家長陪同下向店家道歉了,但依然引起了日本社會極大的震撼,因為這嚴重顛覆了日本這樣的信用社會對旋轉壽司,乃至對外食衛生安全的長期信賴心理習俗,這個事件現在正在被日本人稱為是食安的恐怖活動事件、是當事人支付一生的代價都不能補償店家的損失,無法恢復社會信用的大事件。 由此不少日本人評論說,最近的年輕人太缺乏常識了,也有的人批判是最近的日本人素質在下降,果真如此嗎?恐怕未必。事實上,這些看似惡作劇的事情並非現在才有,只是以前沒有被爆出來而已。 因為現在是人人有手機通訊普及的時代,而且手機都可以拍照錄制影片,人人都能很輕松簡單的制作小影片制作新聞話題後馬上在網上發布,這就是讓本來我們看不見的社會各個角落變得非常容易的可視化,甚至是像以上兩個事件那樣,是源自當事人自己引爆,讓整個社會看到了本來公眾可能看不到的一面。 東京博士 2023年2月3日  
東京 博士 2023-02-03
人工智慧寫文章

人工智慧寫文章

人工智慧寫文章 ChatGPT 文章已經寫的這麼好,沒有幾個人可以勝過他,有朋友問:如果我現在是10歲,我真的還要認真學作文嗎?程式恐怕也一樣。 這個問題不是問我的,是問許美華的,我12歲以前根本準備要接輪胎行。 人工智慧寫文章實際上可以改變什麼?已經有很多的實例不再是想像,在某些領域,機器已經可以產生出色的作品。 人工智慧很會回答問題,因此最近看到一些有關教育的文章提出一個概念,未來的世界,誰是最會問問題的人,誰就會贏,因為答案都在那裡了。 我倒不這麼認為,不管問問題或回答問題,都需要訓練思維,不會回答問題的人,當然也不會問問題,因為他根本不能夠判斷問題和答案之間的邏輯正確與否。 人工智慧會寫文章不會免除學生寫文章的必要性:這是關於思考的訓練。此外,可以想像人工智慧會產生非常令人愉悅的犯罪小說,但這不會剝奪我們寫作的願望和機會。 人工智慧一定會消滅很多白領的工作,這是無庸置疑的,很多白領的工作其實是混吃等死,充滿規律、毫無創意,最先被消滅的就是這些。 康德說:人是唯一需要工作的動物。工作是必需、樂趣還是義務?康德選擇了第三項。 為什麼要工作?這個問題有很多可能的答案。大多數時候,工作似乎是一種經濟上的必需,我們為了賺取薪水而被迫違背自己的意願。 因此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是為自己買來物質和空閒。對於工作,我們的自由範圍僅包括我們選擇更舒適或更有趣的工作的能力,即所謂適合我們性格傾向的工作。 康德提出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想法,他將工作描述為道德意義上的真正責任,而不是一種強制。 核心問題是這種義務的來源是什麼。工作是義務的概從哪裡來的?來自上帝的誡命?出於讓自己對他人有用的社交需要?來自理性本身的需求? 康德認為如果亞當和夏娃留在伊甸園的天堂,他們肯定被無聊折磨。而且還不會折磨至死,因為在天堂裡面不會死亡。被視為懲罰的工作,其實是一種祝福。 康德認為:工作不僅是為了避免無聊、打發時間和逃避人類存在的空虛,而是一種道德義務。 這是因為工作從根本上具有教育意義,讓每個人都能發展自己的技能、進步和提升。工作具有道德美德的所有品質。它透過要求工作的人付出的努力來實現和發展自我,對孩子來說是這樣,對成年人來說也是如此。 從康德的工作概念出發,人工智慧會寫文章或畫圖,對我們來講只是一個周圍的現象。 爸爸李正雄的紀念畫展已經有不少人去看,很多人說他畫的很好。我其實無從判斷,因為我自己不會畫圖,小腦不平衡、空間感有不少問題。 我只能想像他為什麼要畫圖?動機是什麼?目的在哪裡? 至於畫的好不好?好像也很重要,很多人是因為我去看我爸的畫。但我爸爸申請展覽的文件上沒有我的名字,我高中同學是審查委員,他事後才知道,嘉義縣文化局通過了他的申請。 人工智慧會寫文章或畫圖,當然會形塑工作的面貌,但不會影響康德對工作的解釋:工作是一種道德義務,是一種對自己不斷的教育。
李忠憲 2023-02-03
研究平埔族的沈乃霖醫師

研究平埔族的沈乃霖醫師

台南的名醫,也是研究平埔族的先驅沈乃霖醫師出生於1909年的今天(2月3日),台南新營人。日本昭和醫專畢業,行醫五十年。 戰後初期他曾進行平埔族的相關研究,與台大的金關丈夫、國分直一、余錦泉教授等人在台南縣大內鄉的頭社村、嗚頭村(今台南市大內區頭社里、環湖里)進行平埔族體質研究。1950年以學術論文〈台南縣頭社平埔族的體質人類學研究〉獲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沈乃霖曾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縣分會負責人。3月21日遭到國民黨當局以監獄犯人生病要求前往看病為由誘捕,被綁上軍用卡車遊街示眾,許多人擔心他即將遭槍決示眾。所幸最後被送往台南監獄,關了一個多月後遭釋放。但事後仍受到情治單位監視,連他診所的病患踏出診所大門後也遭詢問。 專制政權下,知識份子生死由不得自己,沈乃霖即是一例。設若他在228遭處決,則後來的平埔族研究將少一人,在南部辦學、行醫、熱心公益,受人愛戴的社會精英也將少一人。 逃過228劫難的沈乃霖,活了99歲,於2008年7月21日逝世。  
李筱峰 2023-02-03
直航先行 為台捷全面友好增溫

直航先行 為台捷全面友好增溫

總統蔡英文與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越洋通電,是台灣元首第一次與歐洲國家領導人直接對話。繼雙方國會議長與首都市長互訪後,台捷友好關係全面升級,只欠臨門一腳 - 兩國直航。 早在二〇〇七年十月,台灣與捷克即簽署交換航權協定,惟延遲至今都未開航定期班機,但華航與同聯盟成員捷克航空展開共用班號營運。根據捷克駐台代表史坦格統計,疫情前台灣一年有多達廿五萬人次觀光客前往捷克。受限兩國沒有直航,只能選擇華航或長榮既有航點維也納入境後轉車,或經由杜拜或伊斯坦堡乃至於阿姆斯特丹或法蘭克福等地轉機。 二〇二一年八月,捷克政府贈送台灣三萬劑莫德納疫苗,係交由土耳其航空載運,自布拉格哈維爾機場借道伊斯坦堡再送抵桃園機場。去年七月,立法院長游錫堃率團訪問布拉格,同樣是搭乘土耳其航空轉機前往,同年八月底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率團訪台,一行近九十人反倒是搭乘華航包機直飛來台。 無論是游錫堃返台後協請交通部促成,或是韋德齊訪台期間會晤華航高層,直航成為台捷雙方一致共識,癥結出在華航商業評估過於保守。早在五年前,華航便考慮過增加布拉格航點後,可以搭配維也納一進一出,台灣旅行團毋須長途跋涉走回頭路,連第五航權也挑定落腳曼谷,有利於擴大吸納日本或東南亞客源。可惜只聞樓梯響,遲遲不見人下來。 游錫堃接見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朗樂(左二),承諾促成台灣與布拉格直航。(立法院提供)   相對於華航原地腳踏,競爭對手則是積極佈局。疫情爆發前,布拉格機場開闢有四條直航中國航線,每週十二航班。連越南越竹航空也虎視眈眈想分一杯羹,二〇二〇年二月獲准開航河內布拉格航線,計畫於同年四月底首航,本地代理商曾經賣力推銷,對台灣旅行業提出具競爭力價格,號召業者包裝河內轉飛布拉格套裝旅遊產品。若非肺炎疫情爆發攪局,越竹航空很可能搶先載走不少台灣客。 台捷雙邊關係屢次增溫,北京當局無不恫嚇採取報復行動,此次兩國總統通話也不例外,再加上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計畫下個月訪台,中國勢必加大霸凌力道,可能會凍結第五條直航航線談判,改以另一東歐國家克羅埃西亞取代,或者進一步限縮中國觀光客前往捷克旅遊。 一旦北京當局抵制捷克旅遊,無形中反而帶給台捷直航更有利條件,同時刺激國人情意相挺前往觀光,華航應該把握時機,加快台北直飛布拉格籌備進度!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3-02-03
信念與實踐

信念與實踐

  連日來 ,各界除了報導新內閣的政務推動與執行之外,也有文章針對陳院長自中研院借調一事,進行片面、不實的描述。 這真的不公平,對行政團隊來說,只要有助於國家政策推展,有助於國民共同福祉,歷屆政府都會從學術界借調人才到政府服務。 陳院長不但是 #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 #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國際院士、#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他是享譽國際的卓越學者。#Research.com網站也指出,他是臺灣醫學研究論文被國際引用的H指標排名第一的學者。 學術研究不只是為了充實自我,更重要的是實踐與服務,將所知所學回饋給公眾,增長人民福祉。這種淑世的特質,就是我眼中的陳建仁院長。 每一步前進的軌跡,大仁哥都留下重要的事蹟: 1997年,他任教於台大醫學院時,接受當時國科會主委劉兆玄的邀請,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那是他第一次從學術單位被借調到政府機關服務。他在兩年內推動三個國家型生技研究計畫,提升台灣農業與醫藥生技的研發。 隨後,他回到台大擔任公共衛生學院院長,2002年應國科會魏哲和主委邀請擔任副主委,這是第二次借調。他在任內推動專題研究計畫的電子化,也將原本一年期為主的研究計畫,延長為三年期研究計畫,讓研究學者能專心長期研究,提升研究品質。 2003年,#SARS疫情襲台,他轉任衛生署署長,帶領衛生防疫同仁及國人對抗疫情。他在5月18日上任,集眾人之力,在 6月15日疫情就獲得控制,他又以一年半的時間,修訂台灣的傳染病防治法、衛生署組織法、疾管局組織條例,建立防疫醫師制度,建構全國傳染病醫療體系,強化醫院感染管控等,為台灣建立堅強的防疫體系。 完成階段性任務後,陳建仁院長回到學術界繼續做研究。2006年蘇貞昌院長邀請他擔任國科會主委,他除了加強臺灣的科技研發,更擴大新竹及臺南科學園區,設立中部科學園區,為臺灣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產業,建立了具有完善的垂直及水平整合的高科技產業聚落。科學園區的產值也很快地增加到一兆九千多億。 2008年政黨輪替後,陳院長回到中研院繼續學術研究,這一直是他最喜歡的工作。直到2015年蔡英文總統邀請大仁哥作她的競選搭檔。他認為貢獻一己所學,提升臺灣競爭力是知識份子的使命,毅然辭去特聘研究員的工作,投入選舉。四年的副總統工作,既是他的公共服務使命,也是他以學者報效國家的實踐。 每個階段,陳建仁院長都傾盡所學,為台灣做出貢獻,任務完成,就又回到學術研究的工作,直到最近,才又出任公職。大仁哥說:「我一直把學術研究當作是生命的主流,出任公職只是奉獻服務的美麗岔路。」 從學界借調人才,陳建仁院長不是史上第一人,也不應該是最後一人。讓學界人士進入公職服務,善用人才與學識,並讓學術專業能引領台灣的改變,是一件應該被正面看待的事情,用實際的貢獻與成績,來檢視他的服務,也才公平正當。 他是學者也是實踐者,明知挑戰重重,也會堅定前行,他對人友善與溫暖,我很敬佩這樣的長官。  
陳宗彥 2023-02-02
「還我河山」是要還給誰?

「還我河山」是要還給誰?

這件事頗有喜感。 首先,「還我河山」是要還給誰?誰的河山?誰丟了河山?如果依照那種「誰打進來,誰就是祖國新朝代」的邏輯,理應不存在「還我河山」的問題。反正「祖國」數千年來只有朝代更迭,國家存續不滅,征服者打贏了就是新同胞,那麼就算金兵南下,「河山」也只是轉由新朝代、新同胞來統治而已,仍然是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這個邏輯之下,既然沒有「失」,自無所謂「還」。反倒是岳飛這號人物,應該要被說成是「阻礙和平統一」的罪人,是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妄圖以武拒統,不肯跟大金坐下來好好談。 反過來說,如果認為紹興和議是錯的,而且錯到不砸跪像不足以洩憤,那該砸的首要目標也不該是秦檜,而是宋高宗。畢竟,趙先生才是當時的首要決策者。 但我相信這些人不敢砸,至少不敢公開砸。如果砸皇帝的塑像,影射意涵實在太強,很容易引來「劍指今上」的聯想。就算動手的人心裡沒有那個意思,也難保別人不會覺得「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在說誰」。萬方有罪,罪不在朕躬,此乃天朝自古至今的政治奧秘。 至於讓秦檜妻子王氏的塑像也一起跪在那邊接受羞辱,這就更是莫名其妙。   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32/6939392...... UDN.COM 「滿江紅」熱映 遊客景區砸秦檜像大喊「還我河山」 | 聯合新聞網 「滿江紅」熱映 遊客景區砸秦檜像大喊「還我河山」 | 聯合新聞網
陳怡凱 2023-02-03
中國共產黨的大外宣有效嗎?

中國共產黨的大外宣有效嗎?

  這兩天貼了一些台灣名嘴與電視台的荒謬評論,很多朋友寫下,台灣很多觀眾就是因為整天聽這些名嘴與電視台謬論,因而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自以為掌握了大秘寶而深信不疑。 這裡的問題是:人們會因為生活在資訊充足的社會而免於外國政府文宣的影響嗎?人們會因為生活在民主社會而不可能受到外國文宣影響去支持專制政權嗎?還是會因為生活在專制體制,而會對外國獨裁政府的宣傳反感呢?還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受到資訊的影響?我們每天看的節目、觀賞的影片與閱讀的新聞,最終塑造了我們的思想? 最近一群耶魯、哈佛等校學者做的一項跨國研究,得到對這些問題具有啟發性,而且相當驚人的結果。 他們比較中國與美國的政府對外宣傳,不意外的,美國外宣宣揚民主體制,中國外宣宣揚專制體制。 宣揚專制體制不是要比宣揚民主體制困難得多?而且他們找的中國資訊大多來自《中國環球電視網》,一個英文的中國央視頻道,在中國政府將話體制下的宣傳內容,要說服人豈不是更加困難? 如果你這麼想,那麼就錯了。 他們找出19個國家作為研究樣本,這19國跨越6大洲,從獨裁、半民主到民主,高中低收入國家都有。 受測者接觸到中國大外宣之後,不少人真的受到影響,改而更支持專制獨裁的中國共產黨體制,相信中國共產黨更能夠帶來經濟成長、社會穩定與黨的有效領導。 無論是來自富國或窮國、民主國家或獨裁國家,平均而言,接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大外宣後,相信中國獨裁模式優於美國民主模式的比率,也從16%增加到54%,整整多了三倍,尤其在非洲與拉丁美洲特別有效(也正好是中國外交主打的兩個地方)。他們相信中國外宣多是相信中國政府的績效,較少是中國的民主。相較之下,美國政府大外宣影響人們增加對美國的民主與經濟體制的效果則要小得多。 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共產黨大外宣,從經常接受中國資訊的名嘴與自承每日與中共官員通話討論新聞的台灣部分媒體,即使完全不考慮金錢的效力,僅僅透過吸收與宣揚資訊,也對台灣的閱聽觀眾產生影響,名嘴會相信他所閱讀的中國資訊,觀眾則會相信名嘴所宣揚的內容,因此對郭正亮、趙少康、朱學恒、中天、TVBS某些名嘴與特定節目對觀眾產生的中國影響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沈榮欽 2023-02-03
教育部「虛實不分」的訴願審查

教育部「虛實不分」的訴願審查

林智堅被檢舉碩士論文抄襲竹科管理局的專案報告。中華大學的學倫調查判定抄襲成立,決議撤除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林智堅不服提出訴願,但已被教育部駁回。 本案的實質爭議是「一稿兩用」,但中華大學卻做出「抄襲成立」的虛假判定。教育部的訴願委員會竟也「虛實不分」,全盤接受中華大學的判定與懲處。以下是我的分析: #專案承攬的常態 國內學界盛行承攬專案。資深教授可取得大量專案計畫,但苦無足夠的時間執行,只好轉包給資淺的教授。多數專案涉及耗時的資料搜集,即便資淺的教授也無法親力親為。 承攬專案的教授就把腦筋動到碩士生身上,讓他們擔任專案助理。問題是,碩士生不是廉價勞工,更不是無償志工。為確保碩士生盡心盡力,教授們提出的交換條件,就是專案報告可充當碩士論文。 在專案的執行過程,教授與碩士生的分工有很大的差異。能幹的學生可包辦一切,從資料的搜集、分析、到專案報告的撰寫。若專案的發現重大,還可以寫成學術論文,學生是共同作者之一。 事實上,碩士生參與教授的專案,早就是台灣學界的常態。只要經過少許改寫,學生就可把專案報告當作學位論文。這樣的例子在學界不勝枚舉。只要指導教授同意,多數大學不會禁止這樣的「一稿兩用」。 #林智堅的個案 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就是「一稿兩用」的範例,細節我描述如下: 李友錚與王明朗是中華大學的教授。兩人向竹科管理局承攬一個專案。他們名字出現在結案報告,但並未親自執行整個專案。(附圖一) 李、王兩人把專案轉包給資淺的賀力行,也就是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智堅也成為這個專案的無償志工,負責問卷的發放與收集。 問卷回收後,賀力行把調查結果寫成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是第二作者,專案承攬人之一的王明朗則是第三作者。(附圖二) 李友錚與王明朗把上述的研討會論文擴充,成為專案的結案報告。在賀力行的許可下,林智堅也將專案報告改寫成碩士論文,並在王明朗的見證下完成論文口試。(附圖三)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合作:李友錚與王明朗賺到研究經費,但不必親自執行整個專案。賀力行手上沒有專案計畫,但還是賺到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擔任無償的專案助理,但也賺到了一篇碩士論文。 #扭曲的抄襲指控 林智堅取得碩士學位的過程尋常,只因為參選成為政爭話題。原是學界常態的「一稿兩用」,竟被扭曲為「抄襲死罪」。 抄襲成立有幾個要件:兩份文稿要有高度雷同的內容、創作時序不同、且較後的作者曾接觸較早完成的文稿。林智堅案並不符合上述要件。 一、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都基於更早的研討會論文,並不是兩份獨立的文稿。 二、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幾乎是同步完稿,撰寫的時序沒有先後。 三、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作者皆屬於同一個專案,並非毫無關係。 簡言之,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就是「同一份」文稿,但有「兩個」不同的用途。既然是「一稿兩用」,內容當然大部分雷同。 類似的「一稿兩用」在學界隨時都在發生,從來都不是問題。林智堅的問題不在他的碩士論文,而在他「綠營政治新秀」的身分。 林智堅被控抄襲是惡意的政治攻擊。中華大學跟著裝傻,把「一稿兩用」扭曲為「抄襲死罪」。教育部的訴願委員也未能看穿事件的真相。 #尚待釐清的爭議 即便中華大學已撤銷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教育部也駁回林智堅的訴願,兩個單位都未釐清本案的關鍵爭議,包括: 一、李友錚掛名專案主持人,但沒有參與專案的執行,也不是研討會論文的作者。李友錚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二、王明朗也是專案主持人,但只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三作者。王明朗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三、賀力行不是專案主持人,卻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一作者。賀力行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四、林智堅只是個碩士生,卻掛名研討會論文的第二作者。林智堅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五、邀請林智堅加入這個專案時,賀力行做了什麼承諾? 六、王明朗是林智堅的論文口試委員,為何沒反對林智堅的一稿兩用? 七、李友錚是否知情林智堅的一稿兩用?若知情,為何多年來默不作聲? #林智堅的下一步 中華大學與教育部漠視上述的關鍵爭議,縱放專案轉包的教授。兩個單位的調查與審核,都將重點放在抄襲的比對,嚴懲受到剝削無辜碩士。 面對中華大學的追殺與教育部的不作為,林智堅可採取下列動作: 一、立刻提出行政訴訟,尋求推翻教育部的駁回訴願的裁定。 二、以第二作者的身分,主張問卷調查資料與研討會論文的著作權。 三、提告李友錚侵犯研討會論文的著作權。 四、提告竹科管理局侵犯研討會論文的著作權。 五、清查所有「一稿兩用」的論文,蒐集內容雷同的證據,向相關學校檢舉抄襲。 #結論 中華大學漠視「一稿兩用」的實質議題,製造「論文抄襲」的虛假名義,撤除林智堅的學位。中華大學的調查「名不符實」也就罷了,教育部的訴願委員會竟也「虛實不分」,駁回林智堅的訴願。 學術不應介入政爭;抄襲指控也不應成為打擊政治異己的工具。學界人士應該挺身而出,譴責甘為政治鷹犬的學倫調查。
翁達瑞 2023-02-03
麥卡錫議長的回應才是正常的

麥卡錫議長的回應才是正常的

美國聯邦眾議院,麥卡錫議長,今天去白宮與拜登總統會面後,被記者問及「中国反對你訪問台灣」。 麥卡錫議長回答:「中国不能叫我該去哪」。 原文是: 「I don’t think China can tell me where I can go at any time any place.」 民視翻為: 「我認為中國不能叫我何時何地該去哪。」 我會翻譯為: 「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認為,中国能(有資格)叫我要去哪裡。」 這很簡單。 一個成年人,要去哪裡,不需經過任何人的許可。 A國議長,要去B國,不需經過C國同意。 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但,國民黨,就會用各種方式來炒作,讓台灣人以為,凡事請示中国,是正常的、應該的。 不。 麥卡錫議長,這樣的回應,才是正常的。 這不是挑釁、不是偏激,這只是正常而已。
張之豪 2023-02-03
終於拿到了新加坡國籍放棄證明書

終於拿到了新加坡國籍放棄證明書

今天接到新加坡駐台辦事處通知,放棄國籍證明書下來了。於是前去領出,如圖所示。 要放棄國籍,首先有一些前置作業,然後提出書面申請,經過審核後才能取得證書。 這個過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些品行低劣的人,明知放棄國籍需要時間,卻趁著我還沒拿到證明之前,對我進行惡意攻擊、誹謗。 我們看去年九月11、12日中天的「盧秀芳辣晚報」,就連續用了兩天的時間,找來了吳子嘉、介文汲、徐巧芯、孫大千等人,來集體操作這個惡意誹謗。 吳子嘉膽子大,首先發難。他說他保證當時我還沒放棄新加坡國籍。接著他就無厘頭地跳接說:「兩岸如果發生戰事,曹興誠會第一個落跑」。 在這裡他很奸巧地把「還沒完成手續」扭曲暗示成「曹興誠放棄國籍是騙人的」,接下來就赤裸裸的造謠,說我會第一個落跑。 介文汲也很可笑。一方面吹噓他的外交官知識,說放棄國籍程序很複雜(表示他明知我不可能九月初宣布放棄國籍,立即就能拿到證明);一方面卻說,我們要曹興誠拿出放棄國籍證明,他一直不回應,所以曹興誠涉及詐欺。 我們同時也看到,在盧秀芳加油加醬不斷帶領之下,徐巧芯和孫大千接下去不停地以不實資訊,對黑熊學院進行了大量的扭曲、醜化、嘲笑、攻擊。 今天回顧「盧秀芳辣晚報」的播出內容,我沒有生氣,不過確實覺得有些悲哀。 從十八世紀到今天,人類文明所以有驚天的大進步,主要是因為有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第一個強調的就是理性。所謂理性,就是尊重事實、證據,能運用嚴密的邏輯,推導出正確的因果關係。 活在今天的人,如果不尊重理性,不尊重證據和邏輯,反而故意扭曲事實,惡意誤導社會、侮辱他人,就不配稱之為文明人,甚至不配享用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舒適和便利。 臺灣進到了21世紀,社會上還有這麼多缺乏文明教養的野蠻人,是一大憾事。而這些野蠻人可以在媒體上大放厥詞,甚至還有眾多粉絲不明就裏地支持他們;實在可悲。 我們最近看到同樣一批人,又在炒作我捐錢的問題。他們明明知道,抗共保台、建立共識,需要程序和時間,並不是把錢扔出去就有效;可是他們現在卻抹黑、攻擊,說如果不馬上把錢全部捐掉的證據拿出來,我就是詐欺。 有沒有對付這些野蠻人的辦法呢?當然有!不過我現在不公布,也請大家暫時忍耐。 我不是法輪功信徒,不過對之有所了解。法輪功講「真善忍」;其中「忍」的哲學,很有趣。 法輪功信徒認為,人的心性裡,有一種黑的、不好的物質,叫作「業」。也有一種白的、好的物質,叫做「德」。 一個人惡意攻擊別人、誹謗別人,他的「業」會增加,叫「造業」。造業多了,人會變得黑呼呼的,印堂發暗,惡運纏身。如果把別人的誹謗攻擊忍下來了,「德」會增加,叫「積德」。積德久而久之,會通體光明,大吉大利。 我從去年八月初站出來抗共保台以後,就不斷有人誹謗我、抹黑我;他們造業,讓我積德。難怪我的頭髮越來越白,白得發亮。不過基於好生之德,我還是希望這些人造業有個限度。畢竟別人造業受苦,幫我積德享福,好像佔人便宜,不太好意思。
曹興誠 2023-02-02
你們當自己是什麼第四權?

你們當自己是什麼第四權?

身為前記者,對媒體的墮落實在不知該說什麼。 當選市議員還沒就職,隨即宣布參選立委;立委當選縣長後,遺缺由卸任縣長接手補選;立委應允出任副市長,時間延後到不必辦補選;一整群市議員就任不多時,昭告天下要選立委。 從爽領選舉補助款、公職交換做到沒收補選,完全視競選承諾、人民付託如糞土,這是我們的反對黨。 最大反對黨看待民主和公共事務如此荒謬跋扈囂張,為什麼不見媒體加以批判?你們當自己是什麼第四權?  
2023-02-02
存心犯下的「錯誤」

存心犯下的「錯誤」

02/02/2023星期四 美國著名媒體人伍華德Bob Woodward,昨天在一次剛剛公開的訪問中重提,他在2018 年就警告說,那份被(美國情報機構及媒體) 用來調查川普的所謂「川普黑材料」Dossier是一份充滿了漏洞的垃圾,但是他在華盛頓郵報的同事全部都不理會。他說他們對於(這個真相)全無好奇心。 伍華德是當年製造水門案及窮追不捨的的兩名記者之一,所以在美國新聞界一直都有相當的權威地位。然而事實上他也屬於華盛頓左翼文化界的一份子,打倒尼克森總統是他們第一次勝利的果實,之後要再接再厲將所有真正保守派總統都推下台。但是對於那個傷害川普至深的Dossier,伍華德倒是真的從一開始就做了警告,要大家不要取信。 他說,華盛頓郵報的同事「欠缺好奇心」所以沒有聽取他的忠告。這也是打馬虎的說法。他們不是欠缺好奇心,他們是不願意放過這樣一份可以用來攻擊川普的好材料,加一把勁大肆利用。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份川普黑材料是民主黨的希拉里,跟民主黨競選總部出錢,找了民主黨的黨工,以及英國退休情報員Christopher Steele,加上一名住在華盛頓的俄羅斯青年,大家閉門造車的成果。(全部都在司法部任命的獨立調查員John Durham 調查三年之後有了證據,詳情見:杜倫調查團抽絲剝繭接近核心 ),但是當時聯調局長康米James Comey 卻拿著這35 頁的報告去跟剛剛當選,還未就職的川普作了「正式的」簡報,之後就經由奧巴馬的情報顧問頭子James Clapper 拿到CNN 去宣布內容,之後FBI 就利用媒體報導對川普展開了調查。 伍華德現在才責怪他的新聞界同僚欠缺好奇心?要知道當時紐約時報跟華盛頓郵報兩大媒體,還因為他們對於這件Russiagate 的報導,獲得了普里茲新聞獎。到現在普里茲頒獎當局還不承認他們發錯獎,還不願意收回這獎項。紐時跟華郵到現在也沒有就這件事做出更正,或是退還這獎項。 其實伍華德傷害川普的努力也沒少做。川普一上台他就出版了一本攻擊川普的書Fear, Rage, Peril,全部是引用匿名消息,或是對川普不滿的人的話,說川普身邊的人都說:他像是只有小學五年級程度,說他發怒起來要將所有敵人都殺死,說(白宮幕僚長)說他是白癡,還有白宮內幕僚內鬥得很厲害…等等,還說白宮幕僚中不少人認為他不適合做總統,應當用憲法條款強迫他下台。那本書奠定了所有人對於川普政府的看法:白宮一團亂,川普本人絲毫沒有做總統的資格。之後到2020 年大選前,他突然間洩露大半年前川普跟他說的一句話,說川普承認他有意輕視play down新冠病毒的可怕性,以免促動全國恐慌。結果民主黨跟媒體就用這一句話,說川普這無知及惡毒的策略讓Covid-19 害死了那麼多美國人。成為川普極大罪狀,嚴重影響2020 年選舉結果。 說到伍華德的這次訪問,是包含在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報導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簡稱CJR) 中,這份報告誓就美國媒體過去幾年對於Russiagate 的報導做的回顧調查。結果對於多間主流媒體做出抨擊,其中對於紐約時報的批評最嚴厲。報告中明顯承認(希拉里泡製的) 那份川普黑材料是垃圾的說法,但是卻被媒體利用來攻擊川普多年。 這份報告的編輯 Kyle Pope 在編後語說:沒有一分(報告),比 Steele 的 Dossier,以及FBI 的穆勒報告更能描述川普政府跟媒體的關係,後果是讓(兩份報紙)獲得普里茲新聞獎,以及事後無數次的令人尷尬的更正。 這份報告列舉很多事實,證明高層媒體人明知這黑材料完全不實,但是事後卻採用來做他們報導的資料。其中包括紐約時報的執行編輯Dean Baquet 在內。對於這些有名有姓的報導,是否會引起美國媒體的反省?我懷疑,這麼多年來他們立意打倒保守派(正派)政客不遺餘力,這些「錯誤」都是存心犯下的,而且近年來變本加厲。根本不可能改的。
袁曉輝 2023-02-02
重蹈覆徹的意思?

重蹈覆徹的意思?

重蹈覆徹的意思,是指在中國眼前降落再風光離開嗎? 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傳出有意訪台,雖然還要等外交部證實,不過北京已經先放話叫麥卡錫「不要重蹈裴洛西的覆轍」,這我就不是很懂了,她明明在中國的叫囂下大方降落,待了幾天後風風光光的離開,「重蹈」一趟愉快的訪台之行,有什麼問題嗎? 真正該避免重蹈覆轍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自己。去年裴洛西訪台前一副要開戰的嘴臉,在國內鼓動民族主義情緒,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幾天網路上流傳許多小粉紅看到裴洛西降落情緒崩潰的影片,崩潰一次後或許還願意繼續相信共產黨的宣傳,要是又被騙第二次可就難說了。 所以我還是要勸勸中共,這次麥卡錫如果真的來,反正你們也阻止不了,還是乾脆裝聾作啞吧,全面封殺國內的報導,假裝沒這件事,我們自己心照不宣就好,又何必讓小粉紅知道呢?否則煽動大眾的情緒容易,消除卻很困難,一大群失望的小粉紅會不會暴動都很難說,到時侯別怪沒人提醒你們啊!
林俊憲 2023-02-02
台灣榮登亞洲自由度最高的國家

台灣榮登亞洲自由度最高的國家

台灣榮登亞洲自由度最高的國家 據美國加拿大的智庫研究1月26日發表的2年版“人的自由度排行榜”結果表示,台灣列第14名,為亞洲國家中最高排名。 該調查自2008年起一共發表了8次結果,這次調查對象是全世界中的165個國家地區,評價的內容從法治到治安,安全,移動,宗教,結社,集會一直市民社會,言論與資訊,人際關系,政府規模,法律制度和財產權益,健全的通貨,國際貿易自由度,規制等等方面,根據20年的資料展示了個人經濟性的自由度。 全球名列第一的是瑞士,之後依次是新西蘭,愛沙尼亞,丹麥,愛爾蘭,瑞典,芬蘭,荷蘭,盧森堡,幾乎都是歐洲國家,日本列第16,英國第20,韓國30,中國僅列第152。 資料還顯示了新冠病毒疫情的流行給人類的自由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今後隨著疫情趨向收斂,焦點將集中在政府是是繼續進行限制人們的活動,還是應該全面解除防疫限制。 另外資料還展示了與自由度最高的西歐北美大洋洲,自由度較低的大都集中在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中東和北非地區,從全球人口分布看,只有13.4的人口居住在自由度名列前面的25%的國家和地區。 東京博士 2023年2月2日 台灣的警察也比較幽默,只是把私車停在警察局不知道還能不能開出來。 台灣的狗也比日本自由,出門時日本的狗主人絕對不會不牽著的,那已經是日本社會的常識。
東京 博士 2023-02-02
「壽司郎」事件的省思

「壽司郎」事件的省思

這幾天全日本最關心的一件事,應該是一部有關迴轉壽司店「壽司郎」的短影片,引發的震驚和爭議。 那是一位居住在岐阜縣的高中二年級學生,放在網路上的自拍短影片。這位金髮少年,一個人坐在迴轉壽司店內的位子上,笑嘻嘻地確認過周圍沒有店員看到後,就拿起桌上的醬油罐舔了幾口,接著站起來拿下茶杯,對杯緣整整舔了一圈再放回去。這樣還不夠,最後將手指放入嘴中沾滿口水,又塗抹在轉盤的壽司上。他拍下這整個過程,似乎非常得意,毫無愧疚模樣。 少年把自拍的這部影片放到網路上後,引起了軒然大波。大量的客人因為顧慮衛生問題,不敢再去吃迴轉壽司。有媒體形容說,這是對迴轉壽司行業的「恐怖襲擊」。壽司郎股價大崩盤,幾天之內縮水了160億日幣。 現在,很多迴轉壽司店已經停止了迴轉壽司服務,改為由店員把壽司送到客人餐桌上的模式。被少年拍攝短片的店,已將所有的茶杯清洗乾淨,並把所有的醬油罐換成新的了。 今天有媒體報導,少年已經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壽司郎道歉。但壽司郎方面拒絕接受道歉,並聲明已將此事向警方報案,並要求少年賠償經濟損失。這位少年和他的父母可能面臨天文數字的索賠。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幾點思考: 第一、現代社會追求效率,從經營方看來,迴轉壽司的營業方式,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但是,也同時創造了很多無法監督到的死角。如果有人做壞事,比較無法及時發現和阻止。 這次事件受害的店家表示,已經進行了服務流程的調整,但還是有不少人留言說,自己以後將選擇更安心的用餐方式。 第二、如果沒有網路的傳播,這件事的負面影響可能只會局限於很小的範圍內。但是,一旦被放在網路上,就可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企業的危機管理完全跟不上、也發揮不了作用。壽司郎的經營團隊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價崩盤。 但也因為這次事件的傳播,大家得知這種惡作劇其實並不罕見。受害的店家這次決定進行民事、刑事追責,應該有助於法律規範的完善,對今後的犯行,起到震懾作用。 第三、社交媒體的出現,使一些希望得到更多關注的年輕人、或者社會上的弱者,為了引起別人的注目,更容易鋌而走險做出某些過激行為。不但事先很難阻止,還可能出現模仿者。 這個少年一定沒想到這件事情的影響會這麼大,現在可能已經追悔莫及了。但對他的父母、對壽司郎、對迴轉壽司行業、對整個日本社會造成的傷害,已經無可挽回。 希望今後學校和家長的教育也注意到這種情況,將問題的嚴重性及早讓更多孩子了解。 #矢板明夫
矢板明夫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