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皆忘」范仲淹

「寵辱皆忘」是怎樣的人生境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是怎樣的生命情調?

中國宋朝的政治家范仲淹感嘆「微斯人,吾誰與歸」,是何等的孤獨?

再怎樣的孤獨,對於朝政,對於天下蒼生,該進言還是要「盡」言;進了言,屢遭貶謫,還是要「盡」言。「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他的為官哲學。

今天是范仲淹的冥誕,他出生於989年10月1日,江蘇吳縣人。

范仲淹在朝為官時,由於上書直諫而遭貶抑,他的朋友梅聖俞作了一篇〈靈烏賦〉送給他,勸他要識相,不要做一隻討人嫌的烏鴉,要做一隻人見人愛的鳳凰。范仲淹不以為 然,也寫了一篇〈靈烏賦〉,仿烏鴉的口吻來表達他的抱負與理想,賦中有一句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胡適讚譽說:「這篇賦是中國古代哲人爭自由的重要 文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時往往是指諫爭的自由,我們現在叫做言論自由。」

其實,古代的諫爭,或今人的直言,如果須要冒著身家生命的危險,就不叫「言論自由」了。

在帝王時代,像范仲淹這樣提倡諫爭直言,那是需要知識份子的風骨與勇氣。

1043年(慶曆三年)7月宋仁宗將范仲淹調回朝廷任副宰相,與夏竦、韓琦一同推動改革,史稱「慶曆之治」。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項改革計畫(這就是中國史上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罷黜許多不適任的官吏,引發官場風雲,富弼同情那些被罷的官吏,向范仲淹說:「范公只是一筆畫掉他們的名字,怎麼知道他們一家老小都在哭泣?」,范仲淹回應說:「一家哭,也比一路哭好。」

其實,范仲淹對自己的家族相當體恤而照顧,他在朝為官時,購置「義田」千畝,提供給族人耕種,「以養濟群族之人」。

前述所謂「慶曆之治」,推動歷時僅一年。范仲淹等人的改革即遭政敵反對,宋仁宗下詔廢棄慶曆新政,范仲淹和富弼等人被撤去軍政要職,輾轉其他多處就任地方官。

范仲淹真能如他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寵辱皆忘」嗎?

他於1052年過世。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