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依作者
依文章
依日期
不限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鯨魚舊站
台灣部落格大賽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李筱峰)
李筱峰相關文章
美國獨立運動先烈理察.蒙哥馬利
今天的冥誕壽星原本是一位極富聲望的愛爾蘭裔英國軍官,後來成為反抗英國的美國獨立運動的將軍,他叫理察.蒙哥馬利(Richard Montgomery)。1738年的今天(12月2日)理察.蒙哥馬利出生於愛爾蘭斯沃司(Swords)。 他的家族世代從政,父親曾獲選為愛爾蘭王國國會議員。蒙哥馬利自幼受良好教育,修習法語、拉丁文及修辭學。16歲進入都柏林三一學院,時值「法國印第安人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爆發,這是1754年至1763年間英國和法國在北美殖民地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確立了英國在北美東半部的優勢地位。蒙哥馬利於1756年綴學從戎,以少尉軍階,隨英國陸軍到北美參戰。蒙哥馬利的軍事才華在北美的路易斯堡圍城戰中展現,獲擢升中尉,後又獲提拔為軍團副官。魁北克戰事結束後,蒙哥馬利又隨軍往加勒比海,轉戰古巴哈瓦那。七年戰爭結束後,蒙哥馬利隨軍團駐守紐約市。 1764年,蒙哥馬利回到英國養病。1771年他獨自一人再到北美洲覓地務農,在紐約附近安頓。但他開始感覺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政策的不當,開始批判英國國會向北美施加的殖民政策。 1775年,拉開美國獨立戰爭序幕的「萊辛頓和康科德戰役」(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爆發後,蒙哥馬利獲選為紐約自治議會議員,並且負責紐約軍事要務。喬治.華盛頓出任大陸軍總司令後,第二次大陸會議要求紐約議會提名兩人,分別出任少將及准將一職。蒙哥馬利被紐約議會提名出任准將。 1775年6月蒙哥馬利遠征加拿大(當時加拿大也是英國殖民地),西路遠征軍隊由蒙哥馬利全權指揮。蒙哥馬利先在11月的聖讓恩堡圍城戰取勝,繼而開始魁北克圍城戰。但是,12月31日蒙哥馬利親自帶兵出陣,卻在穿越障礙時遭英軍迎面射擊,當場陣亡。此時,大陸議會在12月初已通過任命蒙哥馬利為少將,但蒙哥馬利來不及受階,而已去世,年僅37歲。他去世的7個月後(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發表。 蒙哥馬利在英國及北美都有極高聲望。倫敦一份晚報在日刊的封面加黑框,向這位「叛徒」致哀。一位英國貴族也承認蒙哥馬利是個「勇武、能幹、仁慈、慷慨的叛徒」。 美國獨立的42年後(1818年)蒙哥馬利的遺骨由魁北克運回紐約,並在聖保羅教堂下葬,超過五千名紐約市民夾道迎接這位美國獨立運動的先烈。
李筱峰
2023-12-02
我看到我們台灣未來的希望
昨天我應邀到桃園建德國小演講《台灣地名的故事》。 三百名五年級學生認真聽講,踴躍發問,勤寫筆記。太讓我感動了! 承蒙吳明芳校長、卓岡億家長會長親臨接待,萬分感謝!也要多謝郭靜如老師的安排。 更讓我感動的是,演講結束要離開之前,還有兩位同學圍著我追問。讓我驚喜的是,一位同學提出一個高水準的問題:「請問教授,過去為什麼有那麼多國家要來佔領我們台灣?」真是大哉問! 經過這場演講,我看到我們台灣未來的希望!
李筱峰
2023-12-01
邱吉爾與馬克吐溫
「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邱吉爾 「戒菸沒什麼困難,我戒過一千多次了!」 –馬克吐溫 今天的冥誕壽星有兩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一位是二次大戰期間領導英國對抗納粹德國的首相邱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他出生於1874年的今天(11月30日)。 另外一位是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筆名),他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 這兩位名人的生平事蹟暫且略過,就說說他們的機智與幽默。 邱吉爾首相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演講,由台下遞上來一張罵他的紙條,上面只寫著兩個字:「笨蛋」,邱吉爾神色自若,輕鬆地對大家說:「我剛才收到一張紙條,可惜留言的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容。」 至於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更有說不完的趣聞。有一次馬克吐溫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某個法案,因此馬克吐溫在報上刊登了一則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報紙一出,許多抗議信隨之而來,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馬克吐溫於是又登了一則更正啟事:「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
李筱峰
2023-11-30
台灣古道人文史蹟學家楊南郡
「地理是歷史的舞臺,走入舞臺才能探索歷史的真相。」 –楊南郡 今天是台灣知名的作家、登山探險家、古道人文史蹟學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者楊南郡的冥誕。他於1931年(日本昭和6年)11月28日出生於台南龍崎。當地是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區域,他有西拉雅族血統。 1944年時值二次大戰末期,還不到14歲的楊南郡在關廟公學校畢業典禮當天就接到日本殖民當局的召集令,隔天啟程從高雄左營登船出發,被送到日本神奈川的海軍兵工廠航空技術廠,成為少年海軍工員。1945年日本投降,楊南郡幸運於隔年安全回到台灣。 回台灣後,楊南郡開始學習北京語,台南二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台灣大學外文系。1955年大學畢業,當過二年的英文教師,後來到台南的「美國空軍基地」與美國駐臺辦事處工作。因有週休二日,開始熱愛登山運動,成為二次戰後台灣登山運動的先驅。在登山的同時,開始進行山林與生態攝影,研究台灣古道與山林,成為台灣歷史研究者。 他的古道調查與研究,以八通關古道調查最著名。他著作甚豐,以《臺灣百年前的足跡》、《與子偕行》、《大分.塔馬荷:布農抗日雙城記》、《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最具代表性,對台灣南島語族文化與史蹟遺址調查研究,貢獻既深且鉅。 楊南郡80歲那年,2010年,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為表彰楊南郡的研究對台灣原住民與相關學界的貢獻,特頒給他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這是東華大學創校以來首次頒授的名譽博士學位。其他獲頒的獎項,也不勝枚舉。 2016年8月27日楊南郡因食道癌病逝,享壽85歲。
李筱峰
2023-11-28
少康中興「戰鬥藍」?
所謂「本土藍」的侯友宜被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後,民調一直低靡不振。黨內所謂「戰鬥藍」雖瞧不起他(最露骨的是劉家昌說他「草包沒有草」),但對黨的前途忐忑不安,遂有「藍白合」醜劇上演,最後因分贓談不攏而破裂! 藍白不合後,意外冒出頭號「戰鬥藍」趙少康出來當侯的副手。本土藍與戰鬥藍結合後,民調意外攀升。有紅統報紙就指出趙一出,「激發藍營士氣,讓藍營歸隊」。 趙少康果然中興了「戰鬥藍」嗎?讓我們看看這群「戰鬥藍」的歷史與本質。 話說一九七一年十月趙少康出任台大「畢聯會」主席,出刊了一份《畢聯會訊》,在社論上說:「我們的共同志向是什麼?就是『反攻大陸』!」「我們互信的基礎是什麼?就是『信仰領袖』『信任政府』『反共復國』」!趙少康們果然是生長在國民黨教示大家要「田單復國,少康中興」的時代,連他爸爸取他名字都不忘「少康中興」。 誰能想像發誓要反攻大陸的趙少康,今天卻改口「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他忘了當年唱「男兒立志在沙場」「快快備好戰馬,這場聖戰要打」,他唱得最大聲。 「戰鬥藍」原本是以所謂「外省子弟」如趙少康、費鴻泰、韓國瑜、王鴻薇、吳斯懷、洪秀柱……為主體。有人以「難民黨」形容,名稱雖不雅,但不失真,因為他們是隨蔣介石流亡來台的國民黨人及其族裔。 難民本該謙卑溫遜,但他們在台灣人面前卻趾高氣昂,是世界上優越感最強的難民。為何如此?原來他們不像老兵居於社會底層,而是統治階層(或其依附族群)。 借用學者Ronald Weitzer的「遷佔者國家」(Settler State)理論,「遷佔者國家」是「由支配原始居民的新移民所建立的國家」,遷佔者雖已遷出其母國,但在移入地仍保有其政治優勢地位。Ronald Weitzer將一九四九年底以後的台灣,列為「遷佔者國家」。誠如學者黃昭堂之言「沒有母國的殖民王朝」。 趙少康們就是這個「遷佔者政權」的共犯結構,然而在後蔣時代,李登輝試圖配合民主運動讓國民黨在地化,這群趙少康們就不能忍受了,另組「新國民黨聯線」,進而中國「新黨」。我當時曾為文質問:頭腦這麼舊,何「新」之有? 在李登輝被國民黨鬥走後,這群「戰鬥藍」又回流中國國民黨(一部分投共)。但是他們已完全背棄當年他們效忠的蔣公的反共路線,而成為媚共急先鋒。戰鬥藍素無民主人權理念,趙少康對民主運動的態度是「統統抓起來」! 趙少康在紅媒有一個「少康戰情室」節目,一般正常國家所謂「戰情」是指對外敵的戰情,但是趙的戰情是對內批鬥民進黨。他當年要消滅的「共匪」,反而成為他的戰友了!他當年喊著要「信仰領袖」「信任政府」,現在反而配合中共統戰,批鬥、詆毀台灣本土政府! 原始的戰鬥藍本來沒多少人,後來一些黨國教育下的台灣人及投機政客紛紛加入,看來少康真的要中興了!只是,這次的中興,與他當年效忠蔣公的中興完全背道而馳!如果蔣公再世,勢必紅朱筆一揮:「速即槍決可也」!但咱已是民主國家,不該槍決人,我們用選票抵制! (作者為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筱峰
2023-11-27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他是貧窮農家子弟,沒有很高的學歷。從經營一家電氣器具製作所開始創業,原先只是生產自行車用的電燈等產品。創業之初還因資金不足,曾典當妻子的和服以籌集資金。最後他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企業家,他就是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電器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 今天是松下幸之助的冥誕。他於1894年11月27日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 他說過: 「我有三個缺點,也是我的優點:第一,我家裡窮;第二,我沒有學歷;第三,我身體不好。」 家裡窮又身體不好的松下幸之助活了94歲才過世。個人財產估計約5000億日元(約50億美元)。
李筱峰
2023-11-27
台灣民主運動「蘇大砲」蘇東啟
今天是台灣民主運動、獨立運動史上的要角蘇東啟的冥誕。 1923年(日本大正12年)11月26日蘇東啟出生於北港。 他曾赴日就讀東京關東中學,後考入日本中央大學政治系。因有抗日意識,曾濳往中國重慶投入抗日行動。 戰後,蘇東啟返回台灣,期待新時代的來臨。在李萬居的推薦下參加中國青年黨。 1950年,蘇東啟首次參選雲林縣議員,高票落選;之後的1953年到1960年四次的雲林縣議員選舉,蘇東啟都以最高票當選,他在議會中以敢言直言見稱,被稱為「蘇大砲」。 1960年蘇東啟以黨外身分與國民黨提名之林金生角逐雲林縣長,僅以6000多票落選。這一年,主辦《自由中國》雜誌的雷震,結合台灣本土政治菁英李萬居、郭雨新、郭國基、吳三連…等人籌組「中國民主黨」,蘇東啟也熱心支持。不料該年9月雷震被捕,蘇東啟於雲林縣議會提議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獲得全體議員通過,卻嚴重得罪蔣政權當局。 1961年9月19日蘇東啟以叛亂罪被警備總司令部保安處逮捕,他被控領導武裝叛亂,圖謀台灣獨立。同案被捕有三百多人,多為雲嘉一帶人士。 1962年5月17日,蘇東啟、張茂鐘和陳庚辛三人被秘密判死刑,另有47人分別判處無期徒刑、15年及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因法新社記者的披露,引起海內外極大爭議,經聲請覆判後,發回更審,改判蘇東啟、張茂鐘、詹益仁和陳庚辛四人無期徒刑,其他人亦減刑。蘇東啟的妻子蘇洪月嬌也因該案而遭逮捕,數度帶著初生的兒子蘇治原坐監。 1975年蘇東啟因蔣介石死亡獲特赦出獄。因被褫奪公權無法參選,後由妻子蘇洪月嬌參選省議員,高票當選。與桃園縣的黃玉嬌合稱「南北雙嬌」。 蘇東啟的女兒蘇治洋與蘇治芬,往後也投入「黨外」民主運動。蘇治芬後來還當選立委及雲林縣長。 1992年2月9日,蘇東啟病逝於北港,享壽69歲。
李筱峰
2023-11-26
第一輛現代化汽車研發者「賓士」
賓士(Benz)汽車聞名全球,但是你知道歷史上第一部賓士汽車長什麼樣子嗎?下圖這個造型就是第一部賓士汽車(賓士專利電機車1號)的造型,也是人類第一輛現代化的汽車,時間在1886年。那時台灣還在滿清帝國統治下。 為何稱為「賓士」汽車呢?因為研發者名叫賓士(karl Friedrich Michael Benz)。 今天是賓士的冥誕,他於1844年的今天(11月25日)出生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卡爾斯魯爾。 賓士的父親是一位火車司機,但是在賓士2歲時父親因一次火車車禍喪生。 賓士想和他父親一樣從事火車工作,1853年開始在卡爾斯魯爾一所專注自然科學的中學就讀。15歲時,賓士考入卡爾斯魯爾綜合理工大學校(即後來的卡爾斯魯爾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865年畢業。他一直喜歡騎自行車,夢想著有一天會製造出一輛不用人力驅動的車。 果然他實現了他的夢想,他後來成為機械工程師。與夥伴和妻子合作,成為汽車工業的先驅,1914年,母校卡爾斯魯爾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 1885年第一部賓士三輪汽車剛造出時,不太容易操縱,試車時經常撞牆,讓圍觀的人們鬨笑。賓士的妻子全力支持他,學習開著這輛車上街,所以賓士的妻子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上街的人。 1886年7月份,賓士改用戴姆勒發動機,開始製造和出售「賓士專利汽車」,是世界上第一個出售汽車的人,他剛開始製造了25輛,但出售的前景不好,因為當時只有藥店作為清潔劑出售汽油,而且這種汽車在上坡時還得用人推。 今天賓士汽車全世界滿街跑,但很少人知道當年賓士創業維艱的歷史。 1929年4月4日,84歲的賓士因支氣管炎病逝於德國拉登堡。
李筱峰
2023-11-25
異端的「異教徒」斯賓諾沙
「國家存在的目的是實現自由。」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關於死的默念,而是對於生的沉思。」 –斯賓諾沙(Baruch de Spinoza) 在荷蘭人進入台灣開始殖民統治(1624年)的8年後,1632年的今天(11月24日),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西班牙–葡萄牙–猶太社區誕生了一個小孩,他就是後來成為著名哲學家的斯賓諾沙。 1969年7月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時,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了一句重話:「人類爭奪的愚行,不應該延伸到另外一個領域」,羅素同時舉了一個例子:「斯賓諾沙足不出戶,不失為智者。」 然而這位智者斯賓諾沙,求學不順,沒有顯赫的學歷,他讀過阿姆斯特丹猶太學堂,中途退學(經濟拮据,必須養家);後來進入萊頓大學,也沒有讀畢業。 他幾乎在挫折、困頓,卻又堅持己見中,孤獨存在著。 因對希伯來聖經的真實性和神性本質提出了極具爭議的觀點,葡萄牙猶太會堂向他發出「譴責令」,23歲的斯賓諾沙(包括他的家人)被逐出教會。他甚至被趕出阿姆斯特丹城。他被指責是「無神論者」,然則,斯賓諾沙從未在作品中懷疑上帝的存在,只是他把「上帝」與「自然」合體。上帝即自然,自然即上帝。顯然斯賓諾沙心中的上帝,和傳統宗教中擬人化、類似父親形象的上帝,迥然互異,所以他的作品被天主教會列為禁書。 由於被視為異端,他曾在猶太教堂台階上被人持刀襲擊,襲擊者斥罵他「異教徒!」,斯賓諾沙後來有長時期一直穿著遭受襲擊而破損的披風,以示紀念。 這位被視為異端的「異教徒」的斯賓諾沙,生活簡樸,幾乎過著聖徒的生活。他以打磨鏡片為生,他曾參與製作惠更斯兄弟設計的望遠鏡。斯賓諾沙常常回絕不識者提供的資助和獎賞,並拒絕榮譽性的教職工作。 他在《神學政治論》的序言中說: 「我們幸而生於共和國中,人人思想自由,沒有拘束,各人都可隨心之所安崇奉上帝。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為珍貴。我有鑑於此,欲證明容納自由,不但於社會的治安沒有妨害,而且,若無此自由,則敬神之心無由而興,社會治安也不鞏固。」 這像是無神論者的話嗎? 可能因為常年打磨鏡片吸入過量粉塵,1677年,年僅44歲的斯賓諾沙因肺病過世,葬於海牙新教堂墓地。 今天回顧西洋思想史,斯賓諾沙被認為是17世紀啟蒙時代理性主義的先驅,以及現代「聖經批判學」的開創者。基督徒請勿生氣,送你一句斯賓諾沙的話: 「不笑,不悲,不怒,只是理解。」
李筱峰
2023-11-24
「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台灣人在1925年以前吃的米叫「在來米」,今天大家習慣吃的是「蓬萊米」。造成這個轉變的兩位關鍵人物,是被稱為「蓬萊米之父」的磯永吉,及被稱為「蓬萊米之母」的末永仁。 今天是「蓬萊米之父」磯永吉的冥誕,他於1886年11月23日出生於日本廣島福山。 磯永吉畢業於北海道札幌的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分校(今北海道大學)農業科系。1912年來到台灣,任職於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場,擔任技手,1914年升任技師。在台中州農事試驗場,擔任米質改良農務技師,任內指導末永仁進行台灣在來米與日本米改良的研究。其後末永仁於1924年為了克服稻熱病進行了「龜治」與「神力」的雜交,選出「臺中65號」,開啟了台灣蓬萊米栽培的新契機。 磯永吉和末永仁選定台北竹子湖為實驗區,在此進行日本稻與台灣蓬萊米的種植、採種的試驗,將台灣原來吃的「在來米」成功改良成「蓬萊米」。 磯永吉曾兩度赴歐美各地研究,1928年轉任台北帝國大學農業科系,以「臺灣稲の育種學的研究」獲博士學位。 磯永吉的研究成果直接導致當時的在來米產量提升,進而促成後來的蓬萊米育種獲得成功。 1942年磯永吉擔任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所長兼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教授。 1945年二戰結束後,磯永吉留任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與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技術顧問,他是少數留台的日本人,直到1957年6月,以71歲退休。 磯永吉退休時,獲台灣省主席嚴家淦頒贈景星勳章。磯永吉亦回贈新台幣二萬元,以每年的利息半充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稻作多收競賽第一名優勝者副獎,半充台大及台中農學院農藝系優秀學生的獎學金。 磯永吉退休後返回日本,任教山口大學,教授農學。 1972年1月21日逝世於日本岡山縣,享年85歲。
李筱峰
2023-11-23
《訪蘇聯歸來》法國作家紀德
「以對真理的大無畏的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表現了人類的問題和處境」 這是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的評語。 今天是這位小說家、散文家紀德的冥誕,他於1869年11月22日誕生於法國巴黎。 紀德是多產作家,作品風格從早期的象徵主義色彩,慢慢開始為被壓迫者講話,反殖民、反帝國主義。 他遊歷過多國多處,對他的心靈與寫作變遷極大。 1914年,紀德遊歷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紀德全力投入「法國、比利亞之家」的工作,救助占領區的難民。 他遊歷非洲後,同情在地非洲人,回國後撰文猛烈抨擊殖民制度,引發議會辯論,媒體論戰,政府派人去非洲調查。他在《剛果之行》、《查德歸來》中描述其旅行經歷。在其中,他批評法國商人在剛果利慾薰心的行為。強烈批評「大特權政權」,他指出在此政權下殖民地的一些部分歸法國公司所有,那些公司可以任意剝削當地的所有自然資源,特別是橡膠。他敘述當地人被迫離開村莊去森林中採集橡膠,他將這種剝削比作奴隸制度。 1920年代是人類的社會主義蓬勃發展的時代,紀德顯然受此思潮的影響而有共產主義傾向。1936年6月,蘇聯共產黨當局邀請紀德訪蘇,然而,紀德親眼觀察蘇聯之後,對共產主義的幻想破滅。歸國後發表《訪蘇聯歸來》,不惜失去許多社會主義者朋友,他猛烈批評蘇聯當局,表明拋棄共產主義,與共產主義斷絕關係! 1951年2月19日,81歲的紀德因肺炎逝世於巴黎。紀德死後,他的作品被法國天主教教會列為禁書,但他最後還是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家。
李筱峰
2023-11-22
「難得糊塗」鄭板橋
大家應該看過下圖『難得糊塗』的書法,其下跋語: 「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這是清代著名文人鄭板橋的創作及書法。 這位率性文人,是清帝國時期的官員、學者、書畫家。 今天是鄭板橋的冥誕,他本名鄭燮,1693年(康熙32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興化。 進士出身的鄭板橋,為官清廉親民。1746年(乾隆11年)調任山東濰縣縣長(知縣)時。正逢荒年,他不顧別人反對,開倉讓百姓寫借條貸糧,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埤,招納饑民就業就食。當年入秋又逢欠收,鄭板橋故裝糊塗,一把火將百姓的借條燒了。濰縣百姓感戴其恩德,為他建立生祠。 鄭板橋為「揚州八怪」之一,才情縱橫。其詩、書、畫人稱「三絕」。他擅長畫花鳥,畫竹尤為突出(見下圖)。詩詞順暢自然,例如連「牛溲滿地,糞渣當戶」都能寫入詞中(見〈田家四時苦樂歌〉)。 鄭板橋灑脫豪邁,不擅積蓄,後來因老病辭官客居揚州,身無財富,竟以賣畫為生。 1766年(乾隆30年)1月過世,享年72歲。
李筱峰
2023-11-22
啟蒙時代的法國思想家伏爾泰
「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也要捍衛你說這句話的的權利。」這句表達民主精神的話,一般人都認為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但有人認為是別人在介紹伏爾泰時引伸出來的話。不論此語是否為伏爾泰所講,但絕對是符合他的思想。不過,有一句名言,應該是他的話無誤,那就是他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批判:「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今天是啟蒙時代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伏爾泰(Voltaire)的冥誕。 伏爾泰於1694年11月21日出生於法蘭西王國的巴黎。 父親希望他學法律,他偏偏喜愛詩歌、戲劇、哲學...。伏爾泰在高中畢業後,開始創作諷刺詩,他的論說以諷刺見長,常常抨擊天主教教會的教條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他也評論朝政,他的犀利筆鋒極吸引讀者,但也因此他也遭到封建專制統治者的不斷迫害。 1717年,他因寫諷刺詩影射宮廷的淫亂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獄關押了11個月。在獄中,他以筆名「伏爾泰」(Voltaire),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劇本,諷刺攝政王的《俄狄浦斯王》(Œdipe)。「伏爾泰」因此聲名大噪。 1726年,伏爾泰又被捕投入巴士底獄達一年。出獄後被驅逐出境,流亡英國。 流亡英國的三年期間,伏爾泰觀察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和當地的社會習俗,深入研究了英國的洛克等學者的理論,以及牛頓的物理學,形成了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主張和自然神論的哲學觀點。回國後他也開始翻譯介紹牛頓的著作。 1734年,伏爾泰正式發表了《哲學通信》,宣揚英國改革後的成就,抨擊法國的專制政體。出版後即被查禁,並被巴黎法院通緝。他逃至密友夏特萊侯爵夫人的莊園,隱居15年,著書立說。 伏爾泰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在言論審查制度十分嚴厲的時代,伏爾泰仍然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伏爾泰的著作和思想,對美國的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產生極大的影響。與盧梭、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俠」。 1778年,83歲的伏爾泰回到闊別29年的巴黎,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但不久即病逝。臨終前,伏爾泰對自己的後事還開了一個玩笑,他交代: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裡,一半埋在教堂外。如果上帝讓他上天堂,他就從教堂這邊上去;上帝如果要他下地獄,他可以從棺材的另一頭溜走。其實,這位一生為思想和言論自由而戰的啟蒙鬥士,最後被葬在巴黎的先賢祠。
李筱峰
2023-11-21
《台灣教會公報》巴克禮
1860年代,台灣開港通商,不僅國際貿易恢復暢旺。開港之後,基督教隨之再度傳入台灣。來台的傳教士也帶來了近代西方的醫學與新式教育。今天的冥誕壽星巴克禮(Thomas Barclay),就是其中一位奉獻台灣的傳教士。 巴克禮於1849年11月21日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是長老教會的傳教士,他也是一位語言專家。 1875年6月5日,26歲的巴克禮抵達台灣打狗(高雄),之後到府城(今台南)宣教。 1876年開設台南神學院。 他提倡台灣白話字,翻譯台灣話羅馬字聖經。 1884年巴克禮成立「聚珍堂」印刷所,引進台灣第一部西式印刷機。並於1885年7月創辦《台灣府城教會報》,是台灣第一份報紙。也就是今天《台灣教會公報》的前身,是研究台灣民主運動和獨立運動史不可忽略的重要史料。 巴克禮1935年10月5日病逝於台南,一生在台灣工作60年。
李筱峰
2023-11-21
「世界教師們的教師」克伯屈
1880年代美國喬治亞州白原村的一所小學裡,有一個小男孩不小心踩到一個小女生的腳,小女孩哭了。老師不問清楚立即怒斥男孩:「你傷害一個女孩,還不知羞恥嗎?」老師的斥責讓這個男孩心裡很受傷,終生難忘。他後來回憶說:「我並不是有意的,對我的粗心大意,我很抱歉。但我一點也不感到羞恥,我沒有做錯,我厭惡那種說法。直到我開始教書時,仍未忘記,我立下決心,永遠不用那種口氣對待學生。我要先了解事實之後再予處理。」 這個男孩,後來果然成為世界著名的教育學家,他就是被稱為「世界教師們的教師」–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 今天是克伯屈的冥誕,他於1871年的今天(11月20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白原村。 他原想和他父親一樣當牧師,但是自從讀到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後,他的思想慢慢改變,漸漸從教會的束縛中解放。 他讀過莫瑟爾大學,再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他開始體會到自由與好奇的批判精神,以及反對傳統與追求真理的勇氣,同時接受了「真理並沒有絕對」的信念。 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克伯屈當過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小學校長。後來又到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遇到許多教育學家,其中一位對他影響最深,就是杜威(John Dewey)。 杜威提倡實驗主義的教育哲學,克伯屈則是杜威實驗主義哲學的闡揚者。杜威文章晦澀難懂的學說,經由克伯屈豐富的著作和生動的演講,發揚光大。克伯屈成為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繼任者。1932年,他們師生的教育理論促成了哥倫比亞大學本寧頓學院的設立,其中有兩幢建築是以他倆的名字命名。 克伯屈反對傳統教育抹煞學生的興趣,桎梏兒童的心靈,以及僵化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他主張課程編製以兒童的興趣為中心。設計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方式統整課程進行教學。「興趣原則」是克伯屈著名的教育理論,他的「同時學習原則」也是學教育的人所熟知,包括三項: 主學習:直接達到的教學目的。 副學習:與功課有關的思想或概念(如鴉片戰爭一課,同時學到地理和衛生知識)。 附學習(輔學習):學習時所養成的理想態度(如實驗課學到科學精神)。 克伯屈桃李滿天下,學生來自世界各國,許多學生回國後多從事教育工作,所以克伯屈被稱為「世界教師們的教師」。 1965年2月13日克伯屈逝於紐約,享年94歲。
李筱峰
2023-11-20
再問柯粉青年
上週我在「李筱峰專欄」發表〈請問柯粉青年〉,提問十幾個問題。本來我還想問:「柯粉們,你們把選總統當做馬戲團在徵小丑嗎?」(我不是歧視小丑,而是小丑有小丑的角色,總統要有總統的樣子,不能讓總統扮演成小丑,那會笑死人;也不能把小丑演成總統角色,那會讓觀眾笑不出來!)但篇幅所限,事過數天,「藍白合」劇情急轉直下,不僅讓全國觀眾傻眼,連柯文哲也發愣,全家還哭成一團。劇情演變至此,我再請問柯粉: 在你們當中有很多人還小的時候,柯某為了騙取民進黨的支持而自稱「墨綠」時,藍營不僅罵柯,還辱罵柯爸爸是「日本皇民」!但自從柯發表兩岸「一家親」後,柯爸爸就不是日本皇民了。你們想過他們對歷史的評斷為何會前後不同嗎? 柯文哲以前說他最討厭國民黨,還說「藍綠一樣爛」、「垃圾不分藍綠」。現在為何要與「爛」的「垃圾」藍來「合」呢? 柯文哲一向目中無人、盛氣凌人,這次為何忽然向藍營俯首簽字呢?有一種說法,指柯在協議前,先被引入馬英九辦公室,由馬親轉一封從中國帶回的密函讓柯先過目,柯看後臉色丕變,兩個半小時的協議後,柯終俯首簽字。四人牽手的鏡頭,柯僵滯的表情迥異於往常的揚眉瞬目。 此說若為真,青年柯粉們,你們不好奇那封密函到底對你們所支持的偶像揭發了什麼過去嗎?國民黨為何要找一位過去不堪聞問的人來「合」呢?更重要的,這樣的「藍白合」的背後,不是紅通通一片嗎?全世界有哪個民主國家的選舉,竟然由境外的敵人在操控?你們支持得下去嗎? 柯文哲俯首簽字後,侯友宜表示「為共同理念、國家安全、人民福祉而放下個人,盼在政黨合作下邁向第三波民主改革。」說得煞有介事。然而,柯粉青年們想想,若有共同理念,柯文哲怎不加入中國國民黨?政黨不是共同理念者的結合嗎?你們所支持的柯某,和藍營有何「共同理念」? 至於他們說考慮「國家安全」?那為何要反對台灣充實軍備?你們想過嗎?順從境外敵意的人,要如何維護國家安全? 他們說考慮「人民福祉」?果真考慮人民福祉,法院裡的貪污案、賄選案、經濟犯就不會盡是國民黨黨員!而柯市長時的手下也爆出多起貪瀆案,你們清楚嗎?還有,你們知道國民黨政治人物曾公然主張「公務員能撈就撈,能混就混」,這樣是考慮人民福祉嗎?至於造謠造偽的「宇昌案」、「浩鼎案」....羞辱科學家何大一、翁啟惠,阻礙台灣生化醫學發展等等,這又考慮了什麼人民福祉? 更好笑的是說要「第三波民主改革」,一個長期壓迫民主運動的國民黨,結合崇拜殺人獨夫毛澤東的柯某,如何邁向第三波民主改革?青年柯粉們,你們醒了嗎? (後記:此文寫畢,又爆新消息,柯某對於已簽字的協議中的民調部分反悔了。劇情還在發展中,大家繼續看戲。) (作者是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筱峰
2023-11-19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推廣台灣史的用心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先生過世了,心中無限難過。以下特摘錄我在回憶錄《小瘋人生》中敘述許先生對我的照顧,和他對台灣的關愛。 (摘自《小瘋人生》第 18 章) 《解讀二二八》出版約一個月後,我接到企業家許文龍先生(奇美創辦人) 來電,約我見面。我剛好家住台南,所以乘返鄉省親之便,就去奇美拜訪他。 他在他的辦公室接見我,我們一見如故,飲茶暢敘。許董事長還拉小提琴給我聽。 我記得他拉了一首「恆春民謠」(又叫「恆春耕農歌」),我說:「這是早期台灣南 部的平埔族的歌謠演變出來的。」他聞後頗有喜色。但我心裡急著想知道他請我來到底有何貴事?終於忍不住開口問:「董事長請我來,不知有何指教?」 許文龍笑著說:「你最近寫的《解讀二二八》,足好,裡底所寫的大誌,攏是我看過的,我想欲買幾本來送人。」許文龍僅小我父親兩歲,二二八事件發生 時,他已將屆 20 歲。所以經歷過二二八歷史的他,對我的二二八書寫必有共鳴。 我太高興了,連忙說:「董事長,您免買,我送您沒問題,您需要幾本?」 許文龍連忙說:「當然袂(bē)使乎你送,我欲買兩千本。」 我嚇了一跳,問:「您買這濟?」許董事長說:「我欲送乎我的員工,一人一本。做一個台灣人,袂(bē)使不知二二八事件!」 我被眼前這位企業家大大感動!我的感動,不是因為他一句話就讓我一版才印兩千本的書隨即售罄; 而是這位企業家,不像一般只顧賺錢的富商,也不只是擅長經營企業而已,他更心繫台灣,重視文化、歷史、音樂、藝術⋯⋯。他的「奇 美博物館」也就是在這樣的人生境界中起造的。 許文龍買了兩千本之後,讓我的《解讀二二八》隨即進入第二刷。之後,許文龍找我和玉山社負責人魏淑貞商量,請我將此書再精減為節錄版,並授權給奇美文化基金會自行印行,可免費大量送人,我們當然欣然同意。許文龍在節錄本裡面又附錄一篇他自己執筆的〈台灣的歷史〉,可見他對推廣台灣史的用心。 在這裡,容我離題插幾句話談談許文龍先生。中共在 2005 年 3 月 14 日公布「反國家分裂法」,不久,一向極富台灣主體意識的許文龍,忽然發表支持「反國家分裂法」的言論,讓許多人傻眼。我後來才知道,中共當局以逮補在鎮江設廠的奇美的廠長和幹部,且以槍斃要脅,要許文龍表態支持「反國家分裂法」。許文 龍說:「為了救我的廠長的命,我可以講支持該法,我知影台灣無人會相信那是我的本意。」。有趣的是,那一年「台灣教授協會」召開年會,許文龍先生自動派人送來一個數十萬元大紅包,但在會議中有一位教授會員起來發言:「這錢不能收,許文龍最近竟然公開支持中共的「反國家分裂法」,除非他表態清楚,否則我們不能收他的錢!」,有人也開始附和,但是我立刻起來發言:「許文龍先生主動捐錢來,不就是在表態了嗎?」,語畢,全場大笑。 在這裡我坦白透露,許文龍不僅花錢大量買我的書送員工,還兩次送大紅包 給我,一次是過年時,他請前去拜會他的鍾逸人先生轉給我一個四萬元紅包(我不曾拿到這麼大的春節紅包);另外一次是,我的一本文集出版(我忘了是哪一本)之後,他特地請他的秘書送了一個更大的紅包到我正在兼課的長榮大學來,並附言多謝我替台灣說話,還交代「請繼續為台灣發聲!」;還有一年,我忽然收到許先生寄送來的奇美公司生產的一台 32 吋的電視機。 我與許先生沒見過幾次面,但是他對我這後生晚輩如此鼓勵,我已無法用電腦鍵盤打出任何感謝的字眼了。 (照片說明:右起許文龍、李筱峰、林媽利、杜正勝)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李筱峰
2023-11-18
《資治通鑑》司馬光
大約在1020年代,中國北宋時期,有一群小孩在外玩耍,一位頑皮的小孩爬上裝滿水的大水缸上面玩,不慎掉入水缸裡,孩子們都嚇得逃跑,只有一個小孩情急生智,立刻拿起一塊大石頭將水缸打破,讓水洩流而出,救出掉入水缸的小孩。這是家喻戶曉的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今天是司馬光的冥誕,他出生於1019年11月17日,宋帝國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 司馬光在朝為官經歷過四任皇帝。我特別要提他的原因是,他是一個知所進退的人,可以給今天一些沒有權位、沒有被提名當立委就背骨變節的政客參考。 自認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的司馬光,與王安石的變法政策不合,引退辭官,十五年不談政治,潛心著作,寫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這部著作,比他當官的貢獻大太多了! 司馬光在完成《資治通鑑》之後,又被新即位的宋哲宗召他入京主國政,他在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所謂「元祐更化」)。平日強調「吾齋之中,不尚虛禮」的司馬光,在朝庭上卻大行德治主義起來。 可貴的是,在司馬光力主下,宋將此前從西夏攻取之地,盡數還給西夏。 司馬光執政一年半,1086年10月,即與世長辭,享壽六十六歲。
李筱峰
2023-11-17
「台灣人類學家」移川子之藏
深入研究台灣原住民族,對台灣人類學有重要貢獻的民族學、人類學家移川子之藏,是今天的冥誕壽星。他於1884年的今天(11月16日)出生於日本福島縣二本松市。 移川子之藏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之後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均主修人類學。 1926年移川子之藏亦親赴日本岩手縣遠野了解伊能嘉矩的遺物,並將之收購回臺,成為台北帝國大學早期收藏的台灣特藏。 1920年代移川子之藏來台擔任台北高等學校教授,1928台北帝國大學設立,獲聘為文政學部教授兼評議員。創立土俗人種學講座(人類學系前身),從事台灣原住民研究和太平洋南島民族文物的蒐集。其下有助教宮本延人和學生馬淵東一。他們三人常利用寒暑假探訪台灣原住民部落,進行考古發掘工作,例如墾丁遺址,是台灣考古學早期的一個正式且有規模的田野發掘,他也曾主持發掘基隆大雞籠社、台南頭社,以及噶瑪蘭等地文化遺址,為台灣留下許多原住民與考古發掘資料。台灣原住民早期九族的分類,即出自移川子之藏等人。 移川子之藏曾對當時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所唱的歌謠,依照族人的看法加以分類,寫成〈漢治以前に於ける蘭陽平野の住民 : カバラアン族の歌謠と和蘭古記錄に遺る資料 〉(見1936年《台灣時報》三月號)。 移川子之藏也曾親自前往荷蘭拍攝有關台灣的荷蘭資料照片,回台後悉數放大編輯成冊,對台灣史貢獻良多。 其主要著作有《高砂族系所屬の研究》、《南洋に於け民族の移動》(有關南島民族的遷移)等。 1940年移川子之藏任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長,1943年擔任南方人文研究所所長。二戰後返回日本,受委託從事與駐日美軍有關文化方面之研究工作。 1947年2月9日,移川子之藏因急性肺炎去世。享年63歲。
李筱峰
2023-11-16
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坂本龍馬
1840年代,日本土佐藩(今高知縣)有一個小孩,在前往游泳的途中下起雨來,朋友問他說:「已經下雨了還要去游泳嗎?」,他回答:「弄溼身體和下雨有關係嗎?」然後就跳進去河裡去游泳了。這個小孩就是後來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重大功臣坂本龍馬。 今天是坂本龍馬的冥誕。他出生於1836年11月15日。幕末時期的土佐藩鄉士,位階不高。 龍馬親眼目睹美國黑船來襲,開始思考當時內憂外患的日本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開始有了高瞻遠矚的眼光。 當日本社會還在拿武士刀的時候,龍馬就懂得使用手槍;而當大家開始拿手槍時,龍馬早已經懂得拿出「國際法典」。 他以先進的公司概念,籌組具商業及保衛功能的海運事業,組織日本第一個有限公司-龜山社中(後改為海援隊)。他是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人物。 後來兩度脫藩而奔走促成曾是水火不容的「薩摩藩」(今鹿耳島)和「長州藩」(今山口縣)結成「薩長同盟」。「薩長同盟」這兩大倒募勢力,最後成功讓德川幕府交出政權,大政奉還朝廷。龍馬當年奔走的海陸行程加起來,足可繞地球一圈。 龍馬當年充分了解國家情勢和世界大勢。他從長崎坐船前往京都途中,將各種改革方案整理寫下著名的《船中八策》,為維新政府訂下大架構(如設上下議政局、置議員等),成為後來明治維新的重要指導方針。 明治維新之後,他個人不謀一官半職。1867年12月10日,坂本龍馬遭政敵刺殺身亡,年僅33歲。短暫的生命,卻為日本帶來長遠的影響。
李筱峰
2023-11-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才1週 趙少康就如此誇張
曾韋禎
季辛吉與彭明敏
王景弘
卑鄙的選戰策略
陳銘堯
到底哪個比較好笑?
曾韋禎
失去主權,你就只能選特首
港覺
幸福曾經存在
李忠憲
四年了 韓國瑜還是要繼續騙
陳啟濃
數學老師看藍白合民調
林柏寬
動員令:搶救王義川大兵行動
搶救王義川大兵
黃國昌與毛嘉慶成為好友?
曾韋禎
台灣選舉的怪現象
謝安民
「印象派」畫家的始祖莫內
李筱峰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進階搜尋
請選擇類別
全部
鯨魚觀點
笑談人生
時事新聞
文章連結
資料庫
請輸入作者姓名
請輸文章標題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