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首都市長的誕生

柯文哲昨天在選前超級星期天,20萬自動自發的民眾齊聚台北市政府廣場的集會裡,發表了格局寬闊深遠,言詞剴切真摯的演說,那自信穩重,充滿理想,又能感動選民的領袖魅力,很難相信來自一位九個月前,還穿著白袍值大夜班的外科醫生。

2014年2月17日,柯文哲正式向台大醫院請假,投入選戰,而再過幾天,他將要當選直選以來的第六屆台北市長。從一位外科醫生到成為首都市長,總共只花了九個半月。

每個人一生都有一個最重要的時刻,而為了這個時刻,或許已經準備了大半生,柯文哲就是如此。柯文哲演講喜歡引用細菌學之父巴斯德的名言,「機會偏愛有準備的心靈」,來勉勵年輕學子,事實上柯文哲之所以能夠在台北市長選舉,一戰成名而且即將成功,就是因為他準備了幾十年。

柯文哲生於1959年的新竹,父母都是小學老師,而他的祖父柯世元也是日本時代的小學教師。柯世元為了讓孩子可以就讀中學,曾被迫改姓「青山」,這是柯文哲在此次選戰被連戰辱稱為「青山文哲」的緣由。柯世元在國民黨來台以後,擔任家政學校校長,1946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柯世元被抓,關了一個月,雖未被殺,回家後臥病三年後過世。祖父的二二八受難者身分,對父親,也間接對柯文哲的心靈留下創傷印痕,而柯文哲對這段苦難經驗的反省,影響了他對台灣歷史與政治的看法。

1979年,柯文哲考上台大醫學系,這時他已經二十歲。他從新竹中學第一名畢業以後,先是考上了陽明醫學系,讀了一年以後,準備重考一年,才考上台大,前後耽擱了兩年。柯文哲之所以一定要讀台大醫學系,部分原因是家族裡有不少醫生,比如他的伯父就是台大醫學系的前身,台北帝國大學畢業,而他的父親,如果不是因為家境的關係,或許也有機會學醫。除了完成父親的夢想,另外一個一定要讀台大的原因,是他認定以自己的天份,本來就該就讀最高學府。

自信飽滿,意氣風發,甚至經常溢出杯緣,掉落自戀的泡沫,是柯文哲性格的最大基調。柯文哲參選以後,因為快人快語,被視為「白目」,其實白目有兩種,一種是無法預料別人觀感而出言不遜,另一種是知道了但不在乎,而直言不諱,或許柯文哲比較偏向後者。柯文哲參選以後,幾個月來,一直修正自己的講話習慣,越來越少衝動發言,就是因為他從「不在乎」變成「在乎」,在乎選民觀感。

柯文哲說他二十歲時的夢想是推翻國民黨,那年1979,他是台大醫學系一年級學生,年底爆發了震驚全台的美麗島事件,再次影響了他對台灣政局的看法。柯文哲從台大醫學系畢業是1986年,隔年,台灣解嚴。雖然柯文哲學生時代對政治保持關心,但顯然並未參與當時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一般受過學運薰陶的人,會把中國與台灣,在口頭上分得很清楚,但柯文哲似乎不怎麼在意。

從台大醫學系畢業以後,柯文哲服義務役兩年,在退伍前夕,接到了班代的選科通知,他決定投入外科領域。之所以選擇外科,他在演講裡說,是用消去法,把不適合的科別刪去,可見他對於行醫,一開始並未有明確的方向。

1988年,柯文哲進入台大外科擔任住院醫師。外科訓練是這樣,前三年是基本訓練,第四年開始是次專科訓練,得再細分為一般、心臟、神經外科等,這時台大外科主任朱樹勳,要柯文哲去接掌剛成立的外科加護病房,負責發展術後照顧,也就是病人開完刀以後的休養照顧。在這次的選戰裡,柯文哲被對手攻擊說不會開刀,此話雖然誇張,但他刀藝不精一事,周遭的人都知道。

一個人的生涯發展,很多時候在一瞬間就決定了,如果柯文哲當初選擇跟多數外科醫生一樣,拿刀做手術,不要說不會有今天以葉克膜聞名全台的柯文哲,也不會有在愛滋器官移植調查裡受盡委屈,而決定投入選戰的柯文哲。

1993年6月中,柯文哲在完成外科總醫師訓練前兩周,拿著台大獎學金,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修「人工肝臟」技術。柯文哲這幾個月來,常以孫文、蔣渭水自況,或許他的美國留學之行,類似孫文十四歲到檀香山念書,「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柯文哲在美國除了見識到超級強國的泱泱風範,最深的印象,是「美國人不說謊」,讓他感到非常驚訝,怎麼跟「中國人」不一樣?

柯文哲在昨天的演講裡說,「這是一場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也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以改變文化為訴求的選戰」,他要改變的,就是台灣社會,尤其是政壇的說謊文化。柯文哲能在這幾個月掀起旋風,很重要的動力來自於他宛如孩童一般的誠實;他敢說真話,指出沒穿衣服的國王,讓選民耳目一新。

留學一年後,1994年柯文哲回到台大醫院工作。重點來了,柯文哲為什麼後來會發展出葉克膜技術?是他在美國學會的嗎?不是,而是他在留學期間,看到了學校圖書館裡有一本談葉克膜的新書,想到了這樣的技術,或許可以用來挽救他在出國前所醫治的一位加護病房的病患。那位病患是一位六歲小妹妹,因為肺炎在加護病房住兩個禮拜,最終心肺衰竭過世,而如果有葉克膜,也就是體外膜氧合機器,就可以幫她度過難關。

很顯然的,柯文哲對醫業的真正認同,或者說對醫生的救人職志,在這時有了清楚穩固的形貌。柯文哲後來在圖書館裡,把那本葉克膜專書影印下來,仔細研讀,對這機器有了梗概的認識。回國後沒多久,開始有個案需要這類維生系統,給了柯文哲累積經驗的機會。從1994年開始,十幾年下來,柯文哲累積了將近兩千例葉克膜經驗,成了世界葉克膜權威。

也就是說,柯文哲發展葉克膜技術,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己摸索而來,包括整組機器的配件組合,都有他發揮創意,自行籌建的成分在。柯文哲投入葉克膜技術以後,同時也擔任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每天忙到夜間十二點,第二天七點半又開始工作,所有病例他都親自檢討,寫下報告,非常認真。

我們知道人體必須透過心肺系統運作,供應身體細胞所需氧氣,而葉克膜的功能,就是當心肺系統無法運作時,暫時取代。這樣的功能,有時可以發揮關鍵角色,為重症重傷患者爭取復原時間,扮演起死回生的角色。每裝一次葉克膜,等於與死神拔河一次,於是柯文哲在將近兩千次的生死對弈裡,逐漸領悟了他的人生哲學。

仔細觀察柯文哲幾個月來的演講可以發現,他比一般候選人,多了生死觀與人生哲學,很多時候他打動選民的,不是政見,而是他宛如哲學教授或者心靈導師一般,令人動容的勵志演說。

1996年到2000年間,柯文哲除了將葉克膜用在重症維生,也想到了可以應用在無心跳器官捐贈。那幾年正好是全世界移植團隊,因為腦死器捐來源不足,積極開拓無心跳器捐來源的年代,柯文哲顯然是一位勇敢積極,與充滿創意的臨床醫生,才會投入這項在醫療技術與醫學倫理上都充滿困難的工作。想不到十幾年後,他參選台北市長,這件陳年往事被挖了出來,還被冠以「摘活人器官」莫須有的罪名。事實上柯文哲的做法,大部分是拷貝當時美國流行的無心跳器捐流程,只是他找到將葉克膜用來增加器官保存率的方法,讓國際移植界眼睛一亮。

1994年,柯文哲回國以後,剛好遇上了阿扁參選台北市長,那時他擔任阿扁的醫界後援會幹部,算是接觸政治的第一步。柯文哲應該做夢也沒想到,20年後,他將參選同樣一個位置,而且掀起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政治旋風。2000年,阿扁當選總統,柯文哲擔任台大醫院後援會召集人,算是與政界保持接觸。台大醫院雖說是所謂的醫界挺綠陣營,但醫生畢竟是既得利益者,你要他們明目張膽支持政治人物,非常困難,由此可見,柯文哲比起一般醫生,多了幾分投入政治的潛力。

2006年,胡志強夫人邵曉鈴車禍重傷,柯文哲伸出援手,助以葉克膜技術,第一次獲得了台灣社會關注。從那時開始,台灣人知道,台大有一位擁有起死回生高明醫術,講話快人快語,卻又不太看人的有趣醫生。

柯文哲在這波選戰裡之所以掀起旋風,有趣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你聽他演講或者發言,很難不被他那幾乎不世俗化、社會化,像小男孩一樣真誠敢言,卻又充滿機智洞見,以及經常埋藏笑梗的說話術吸引。他受訪時,那屌屌的語尾呢喃,不在乎別人回饋的直視眼神,還有當眾搔頭抓腹的自得自在模樣,實在獨樹一格。

機會之神偏愛有準備的心靈,2010年地方大選前夕,連勝文在新北市遭到槍擊,當陰謀論的種子正要萌發之時,擔任連勝文急救小組召集人的柯文哲,出來講了一句,「連勝文的槍傷是真的,我是深綠的,你們還不相信我嗎?」幫連勝文解了圍。柯文哲為什麼敢出來講?其他台大醫生有人敢嗎?這就是柯文哲與眾不同之處。都說柯文哲是政治素人,但他早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領袖氣慨。

柯文哲後來擔任陳水扁醫療小組召集人,也是出自同樣的性格基調。柯文哲雖然自戀,但他一直有關心社會的利他特質存在,當他在事業有成,卻對人生意義發生困惑的中年危機裡,領悟了投入群體才能開拓個體生命的道理,於是逐漸對社會事務發言、介入,一方面找到了人生奮鬥的新動力,另一方面也逐漸累積在台灣社會的知名度與公信力。

真正讓柯文哲決定投入政治的轉捩點,當然是愛滋器捐事件。柯文哲為了台灣的器官移植,投入了十幾年的心血,然而他也為了器官移植遭受數次無情打擊。或許民眾困惑,柯文哲是加護病房主任,跟器捐有何關係?那是因為重症重傷病患,都在加護病房走完人生最後旅程,國外的器捐體系,都是以加護病房為骨幹。柯文哲為台灣設計了捐贈平台,讓受贈順序變得公平,而不是靠關係,這是很大的貢獻。柯文哲投入器捐工作,完全是出於利他精神,包括他多次到中國大陸推廣葉克膜,還有在加護病房團隊裡成立基金,幫助年輕醫生籌措研究經費也都是,想不到後來都成了選舉對手攻擊的目標。

柯文哲常說自己是台大史上最年輕的加護病房主任,自己將團隊運作得井然有序,效率極佳,然而加護病房畢竟只是一個半大不小的單位,要以此證明領導能力,其實不怎麼有說服力。然而從柯文哲講述團隊功績的自信眼神可以看出,頗有一種龍困淺灘,亟待奮飛的豪氣。柯文哲雖然只是領導一個病房,但心裡面早已想像在更大的格局裡掌舵領航的畫面,這是他在科內訂下種種似乎有些浮誇的流程與計畫的心理背景。

2011年,愛滋器捐事件爆發後,柯文哲屢遭衛生與行政單位約談,領教了官僚體系的僵化與迂腐,因而埋下了革命的思想。從此一有機會在媒體上發言,他把握機會,持續講出真心意見,逐漸累積辨識度與信任感。2013年,幾百位大學教授因為研究經費造假疑雲遭檢調與監察單位約談,柯文哲也名列其一,雖然後來沒事,但過程裡遭受羞辱一般的偵訊,讓他對國家機器完全失望,決定投入改變台灣的革命行動裡。

柯文哲本來被新竹地方人士商請,投入新竹市長選舉,但他既然要選,就要選最大的台北市。雖然他只是一個醫生,在政壇完全沒有人脈,但因為超高的民調支持度,讓他一宣布參選,馬上聚集了大批跟隨者與支持者,也讓友好的民進黨只能讓賢。

有一度他的對手傳出可能是朱立倫,但柯文哲說,即使如此,他還是照選不誤,這樣的氣魄,也是他吸引選民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腳鐐,沒什麼可以損失的」,同理,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除了實踐改變台灣的夢想以外,沒什麼是他想要多得的,而即使選輸,他還是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這是他跟職業政治家不同之處。

柯文哲選前封關民調領先對手12%以上,其實這樣的數字在六個月前就已確立。台北市民在柯文哲宣布參選以後,馬上被柯文哲攫住芳心,死忠支持者越來越多,才會在昨天有那麼多市民參與選前大誓師。

柯文哲的崛起,有幾個因素,一個是幾年來人民對馬政府執政的失望,一個是順勢而起的洪仲丘案公民運動與太陽花學運,所反映的青年社會參與趨勢,另一個當然是柯文哲本身的個人特質。從一位外科醫生到成為首都市長,有歷史背景因素,有偶然事件促成,當然也有幾十年的準備,等待機會來臨之時,大鵬展翅,一飛衝天。

(圖片來源: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144055

< 資料來源:沈政男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