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白宮最新記者會重點整理

白宮最新記者會重點整理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John Kirby(Jim WATSON/AFP) 【白宮最新記者會重點整理】 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Nancy Pelosi(裴洛西)可能訪臺行程,白宮於臺灣時間8/2凌晨一點半舉行記者會,由國安會發言人Kirby說明。重點如下: ️ 議長的出訪行程由她自行決定,總統無權干涉或限制國會議長行程: 美國憲法是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是平等的。 總統無權指揮國會議員要去哪裡/不能去哪裡。 國會議員的出訪行程,白宮只能以諮詢的角度提供充分資訊。要去哪裡,由議長自行決定。 美國認為中國應該充分瞭解美國的制度。 ️ 國會議長訪臺有前例,並未改變現狀,與美國的一貫政策不矛盾: 白宮表示如果裴洛西訪臺,那也是曾有前例的。 (1997年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訪臺,停留3小時。李登輝總統於總統府接見,並與副總統連戰於台北賓館共進午餐。) 白宮聲明多次出現關鍵詞 ”status quo” (現狀)。白宮認為,國會議長訪臺並未破壞現狀,中國應該充分瞭解。 我的觀察: ️ 白宮非常謹慎,以「假設裴洛西訪臺」為前提,並未代替裴洛西宣布行程。預留調整空間,也抓緊「白宮無法決定國會議長出訪行程」的核心論述。 ️ 同時白宮堅持「國會議長有權決定自己的出訪行程」態度非常明確。不論訪臺/不訪臺都是裴洛西的決定。 ️ 綜合上述兩點,「不挑釁,不讓步」是白宮目前的基調。 強調「現狀沒有改變」避免升高衝突;強調「三權分立之下,總統無權干涉議長行程,議長自己決定」重申美國自由民主法治的核心價值。 算是不卑不亢,裴洛西訪臺或不訪臺,都不會被擴大解讀,也符合臺灣的利益。 ️ 美國強調「維持現狀」的三層意涵: 美國所說的「維持現狀」,第一層意涵是,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中國」的立場並未改變(中國利益) 第二層意涵是,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現狀(世界利益) 而很多人故意忽略不談(或根本看不懂)的第三層意涵是「臺灣不受中國統治」的現狀必須維持(臺灣利益) 中國的「一中原則(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包括A+B+C三段內容: A)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中國; C)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美國與歐盟的「一中政策 ( the One China policy ) 」只有「A+B」沒有C。 簡單講,雖然國際上普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中國政府」,但歐美主流政治界並不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的「一貫政策」就是A+B。 中國施壓讓歐美的一中政策變成A+B+C一中原則,也是一種「破壞/改變現狀」。 臺灣是一個「事實獨立以上,法理獨立未滿」的狀態(事實上獨立自主不受PRC統治;法理上尚未廣泛受到國際承認),是國際實際上認知的現狀。 中國不斷升高改變現狀的作用力,必然引發美國維持現狀的反作用力。 當中國步步進逼,施壓國際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企圖改變現狀 美國用各種口頭或具體行動重申「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就成為了「維持現狀」所必需。 如果瞭解「維持現狀」的三層意涵,「反對中國侵略」,就是非常自然合理的結論。 反倒是任何附和「臺灣是中國一部分」或「臺灣應該與中國統一」的說法,都是在呼應中國「改變現狀(將臺灣劃入中國勢力範圍)」的企圖,都是麻煩製造者。 簡單講,你可以說美國沒有積極支持法理台獨;但美國更反對臺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維持現狀的三層意涵,就是藍營紅統無力面對的真相。 ---- 支持苗博雅團隊 https://portaly.cc/miaopoya
苗博雅 2022-08-02
裴洛西訪台 汪洋兩小報怎麼報?

裴洛西訪台 汪洋兩小報怎麼報?

裴洛西訪台 汪洋兩小報怎麼報? 我彙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7月22日至今,每日紙本新聞對裴洛西訪台的恐嚇、抨擊、唱衰,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別笑人家湖習進,其實兩小報也不惶多讓。 有興趣的可以到圖書館按圖索驥,我就不一一整理了。  
曾韋禎 2022-08-02
不管老毛,還是五毛,別把裴洛西惹毛

不管老毛,還是五毛,別把裴洛西惹毛

睡前整理了一下枕頭、被子 和思緒: 不管老毛,還是五毛, 可千萬別把 南絲·裴洛西惹毛 這兩天全世界的焦點 都集中在一位名叫 「Nancy Pelosi」的女士身上。 她的身份是美國眾議院議長。 中共政權恐㬨她別訪台, 網路五毛批鬥謾罵不停。 她,不為所動,堅持理念, 展現勇氣,支持台灣。 其實,「Pelosi」這個姓 是有意思的。 在義大利文裏, 它指的是「多毛(髪)的」, 英文的對應字叫「hairy」。 但「hairy」除了 指「多毛(髪)的」, 在此,面對惡霸,它又可轉為 「因無畏而令人生懼」之意。 簡單說,Pelosi, 就是告訴中國 「別把我惹毛」的意思, 它標誌著「勇氣」之意, 數十年如一日。 而裴洛西也真的 是「勇氣奬」 (Profile in Courage Award) 2019年的得主。 此獎彰顯、尊崇的是 「傾聽良心、不畏壓力」。 1991年,9月4日, 天安門大屠殺 剛過兩年又整整三個月, 裴洛西訪問中國時, 在天安門廣場, 和兩位美國衆議員同僚, 舉布條悼念 為中國民主化犧牲的烈士。 三十年前的她就已如此。 今年,她八十二歲, 這位勇氣女士,從西到東, 依舊風塵僕僕。 逼得中共政權,從上到下, 一個個氣噗噗。 我不知道,南絲·裴洛西議長 最後是否會訪台灣, 但是我看到她名字裏 姓有「西」,名有「南」, 就知道,光她至目前挺台的 發言及表現,已說明 她是台灣另類的 「西南防空識別區」, 是台灣面對中國威脅時的 磐石般堅強的支持。 謝謝她 展現勇氣,支持台灣! 身為外人,尚且如此, 我輩身為台灣人,設若落於其後, 豈不應羞愧至死?! - 對了,「Nancy」的本義 剛好就是「支持」(favor)。 *** 是有人說,大家姑且拭目以待, 可夜已深,我這就閉目養神了。 *** 在此同時,德國重量級媒體「明鏡周刊」(der Spiegel )昨天也報導了德國外長貝爾柏克(Baerbock)女士在聯合國的演説裏,警告中國勿學俄國侵略隣國。報導標題為「若台灣有可能被襲,貝爾柏克允予支持」(Baerbock sagt Taiwan Unterstützung bei möglichenm Überfall zu)。
謝志偉 2022-08-02
裴洛西揭穿了中國「國王的新衣」

裴洛西揭穿了中國「國王的新衣」

  美國眾議院議長,也是資深反共鬥士裴洛西,提出可能於亞洲之行訪台,在美國政壇引起一陣旋風,而中國則崩潰叫囂,使台灣民心大為振奮,雖然裴洛西最終是否訪台仍諱莫如深,台灣人民也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過,光是裴洛西提出訪台主張,其實已將台灣主權彰顯於全世界。 此次裴洛西提出訪台,不僅美國政界風起雲湧,全球媒體也全面關注,包括平常較少參與印太戰略的歐陸國家,均全面重視。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領國會代表團展開亞洲行程,是否來台引發關注。(法新社)   在美國,同為民主黨,裴洛西的道德勇氣,與拜登扭扭捏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對比。拜登以怕事為由發言反對裴洛西訪台,卻又不敢直接向裴洛西提出不要訪台,表示必須尊重國會、尊重民主。兩人的表現,很明顯的對照出:力挺台灣才是符合美國價值的正義,「戰略模糊」已經過時,只會讓主張者進退兩難,陷入尷尬。 裴洛西推動訪問台灣之行更獲得共和黨的普遍反響,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舉出本身曾於一九九七年眾議院議長任內訪問台灣、會見李登輝總統;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此次更是義正詞嚴地強調:若裴洛西因為中國恐嚇拜登就取消訪台,等於讓中共獲勝。 歐巴馬曾經鬧出把口誤將台灣與泰國搞混的事件,這雖然是偶發意外,但在過去,許多一般美國人或許真的知道泰國多於台灣。隨著川普政府以來的力挺台灣,以及近來的半導體供應問題,如今台灣已經常常見於美國媒體報導。此次裴洛西提出訪台,更是把台灣置於美國媒體焦點的中心,讓美國人對台灣問題的瞭解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裴洛西讓中國瘋狂跳腳,中國的反應本身,就已經揭穿了中國長久以來「國王的新衣」自欺欺人的對台主張。中國總是向國際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若真是如此,中國不想讓裴洛西來台,只要拒絕入境即可,事實上卻只能大呼小叫,就向國際社會明白證明: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裴洛西能不能訪台,真正決定入境與否,主動權在裴洛西,而出入境管理主權是在於台灣,中國無力阻止,只能不斷威脅、不斷崩潰,自我揭穿國王的新衣。事實上,中國的威脅也是自曝其短,美國應對裴洛西可能訪台,做軍事調查與兵棋推演,認為中國當前並沒有進犯台灣的準備。 裴洛西若訪台,台灣人民竭誠歡迎,但若此次未能訪台,也無需喪氣,不論裴洛西此次來台與否,她拋出訪台的議題,就已經讓台灣在國際上邁出一大步。 (作者是福和會理事長、醫學博士)
林逸民 2022-08-02
派胡錫進伴飛

派胡錫進伴飛

  中共黨報下崗高幹胡錫進,有戰狼之名,靠暴力語言走紅,像在與習近平「競選」總書記。傳說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要訪問台灣,他叫囂中國戰機伴飛或攔截。習皇英明,應快降旨胡錫進伴飛。 裴洛西「暫定」訪問台灣,行程被蓄意洩露,顯然有人想搞破壞,讓戰狼喊打喊殺,習近平找拜登警告「玩火者必自焚」,軟骨症者配合喊「時機太敏感」。 中國人皮厚,善於謊言虛張聲勢,既妄稱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卻無權發給或拒發簽證給裴洛西;如果玩火者必自焚,那就等玩火者自燒自滅,何必替他操心。 拜登四兩撥千斤,還以三權分立,嘲諷中國獨裁:裴洛西去不去台灣,她自己決定;「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未變,它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美國政策不變」,裴洛西行程自定,雖帶託詞意味,但也足以當下台階。 有些評論以裴洛西的風格,關注人權和反共的立場,認定她會去,但就美中大賽局而言,她去不去,事關印太戰略成敗的關鍵:美國的信用。 裴洛西行前指出,「國會是印太戰略的一環。」印太戰略剛開步,要成功,必須讓人相信美國玩真的。如果裴洛西訪問一個友好的民主伙伴,對手惡棍喊一聲伴飛或擊落便退縮,這個戰略已經失敗了一半。 軟骨症者怕擦槍走火,但關鍵在不但美國不想戰爭,中國也不想戰爭。拜、習視訊會談,中方聲明更像習在向美國求饒:習近平強調,美國把中國視為最主要對手,和最嚴峻的長期挑戰,是美中關係的誤判和對中國行為的誤讀。 裴洛西訪台,吵歸吵,無關中共政權存亡,但被美國鎖定為主要競爭對象,引發中國債務、泡沫經濟內爆,才是動搖習皇政權的惡夢!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22-08-02
余正煌的論文,滿滿的林智堅

余正煌的論文,滿滿的林智堅

請看仔細,這就是「余正煌」碩士論文的章節,滿滿的林智堅,滿滿的只有林智堅才能提供,屬於競選總部內才有的資料。 結果,藍黃白及所有不明就裡的人,閉著眼睛,一口咬定林智堅需要抄襲余正煌? 余正煌的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唸了5年半,原研究題目「陸生認同」,在研究計劃口試時,無法獲得口試委員的通過。 迫於只剩一學期的修業最後期限,求助所長陳明通,並緊急更換研究題目。
陳增芝 2022-08-01
數位發展部的未來

數位發展部的未來

  唐鳳在數位身分證的表現如何,大家有目共睹,一方面好像接受各界的意見,但實際上就是扮演護航徐國勇內政部的政策。 中間提出用 RFID 保護套的方法,更是幼稚不成熟,這樣的數位發展部部長,配上葉寧這樣的次長,我對數位發展部的前景相當擔憂。這個即將掛牌的部,對於數位獨裁有什麼想法?對於防止中國在數位世界實體和內容對台灣的攻擊有什麼做法?基本的數位發展概念是什麼?完全不能讓人放心! 數位發展部本來就千奇百怪,功能和作用並不清楚,更可怕的是在郭耀煌規劃到八、九成的情況之下,突然換手唐鳳當部長,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這個部長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背景?數位人工智慧魔術師?有影響腦波的特異功能? 唐鳳的知名度當然比郭耀煌高了不少?但真正紮實做的事情恐怕不會比他還多,行政院本來是屬意誰來當部長?為什麼天威難測莫名其妙就變成了唐鳳?在數位產業發展、國家資訊安全、以及更重要的是避免數位獨裁的角色上有什麼完整的藍圖? 這個號稱是蔡英文重要政見的數位發展部,一開始就亂七八糟,部長根本沒有什麼抵抗數位獨裁的道德勇氣,再加上一個馬英九時代支持服貿協議的大將在背後擔任次長,想想真是可怕。 不知會不會最後不是一事無成,就是嚴重侵犯人民的隱私人權,執行數位獨裁的政策,無力對抗來自中國從內容到硬體的資安威脅,然後變成一個滋擾人民、抽資安稅、浪費人民的血汗錢、還有辦國際研討會的單位。
李忠憲 2022-08-02
「無性別」運動

「無性別」運動

08/01/2022星期一 今年三月,拜登下達行政命令,所有學校的學生都不得因為基於性向而遭到歧視。這包括因為性別辨識(同性戀、雙性戀、性別不明、無性別、變性等)導致的任何歧視,騷擾。並將民權法案中的Title IX修正案擴大,要求教育部跟司法部門協商之後全面推行。之後聯邦農業部就宣布,該部門所屬的食物及營養計畫(FNS)將跟這項行政命令掛勾,也就是說,如果哪一個學校沒有做到這一項行政命令的規定,就得不到聯邦撥款,提供該校的免費午餐計畫。 這就是說,如果學校不實施上述性別零歧視政策,該學校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就不可以享受免費營養午餐計畫。而這些政策包括:變性學生有自由到自己選擇的性別的廁所,變性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女子體育競賽項目等等。 很多人不清楚,目前在美國(及很多西方國家)正在加速推行「無性別」運動,他們要打破性別界線。例如以前說過的:美國最高法院最新一位女性大法官在國會聽證會中,說她不是生物學家,所以不知道甚麼是女人;就像蘋果手機上的emoji中,加了一個大腹便便的男人,要告訴所有人男人也可以懷孕;一位醫學專家訓斥美國參議員Tom Cotton說:如果你質疑男人也可以懷孕,你就是製造歧視,導致變性者受到攻擊甚至自殺等等後果。 美國曼哈頓中心的Christopher Rofu最近連續揭發美國西岸幾個城市:洛杉磯跟波特蘭市的教育局,都採取了極端化的性別教學課程,從幼稚園開始到12年級的課程,要將性別界線完全打破,包括取消傳統的代名詞如:he,she,him,her,等,而使用中性代名詞:they,ze,tree等。同時要在這個學年度之內,做到所有設備(如廁所,體育設施)全部能讓變性者及無性別者感到舒適,同時鼓勵學生穿著中性服裝。學校資助的所有項目,也都要做到這標準。 目前所有新進教師,或是原有教師都要接受工作坊式的訓練,由他們這方面的專家指導,接受這新觀念。並且灌輸所有過去的「傳統」觀念都是白人(特別是男性)的規劃,將世界按照他們的想法區分,含有基本的種族主義,性歧視,等等錯誤觀念。一項工作坊的名稱就叫做Queering Culture & Race。也就是將批判性種族主義擴充到同性戀主義範疇。 上星期,副總統卡美拉出席一項討論最高法院「推翻墮胎自由圓桌會議」座談會中,向在座者自我介紹時這樣說:「各位下午好,我在此歡迎大家出席這一次重要的討論,我叫做卡美拉Kamala Harris,我的代名詞是she and her,我是一個女人woman,我現在坐在這裡,穿的是一件藍色褲裝。」 可笑的是,不僅是她這樣自我介紹,當時在座的所有「專家」都是這樣介紹的。這些擁有高學歷的,每一個都好幾十歲的「女性」專家,似乎都具有同樣的智商,這就是今天社會上的菁英領導階層,輿論領導者的水準。 這一段話被放上網之後,廣泛遭受保守派的取笑。有的取笑她甚麼時候變成生物學家,知道自己是女人?一個有趣的回貼這樣寫:「我是民主黨,這是一件藍色衣服,我坐在咖啡色的椅子上,地毯是紅色的,旁邊的人在吱吱笑,我的代名詞是hee/haw (嘻哈)。如果我閉上眼睛,經濟蕭條就不是真的。這個十一月我們將全面失去國會參眾議會的(X*#@髒話)控制權。」
袁曉輝 2022-08-02
請問名嘴們,已經八月了,缺藥了嗎?

請問名嘴們,已經八月了,缺藥了嗎?

要不是有網友傳訊息給我,我都不知道 李正皓上次被洗臉完,還在05/21跑去吳子嘉的網路節目,連番罵我「噁心」,為政府護航。 網友很好奇,那時候的爭議點是「80萬份抗病毒藥品到底夠不夠」?都已經兩個月過去了,應該會有結果吧? 圖片就是結果: 隨著疫情趨緩,已經將近一個月沒有疫情謠言需要我來澄清,連我在台北的胸腔科學長也變成桃園論文專家了。 在此同時,每日的抗病毒藥領用數量也明顯逐漸下降。 即使台灣發出全球比例最高,將近8%確診者領走藥物,許多醫師被院方要求不要把關太緊、儘量開藥,基層發出「被當成開藥機器」的抱怨,總藥物使用份數還是不到儲備量的一半(以5/25的102.7萬份計算)。 下圖可見,指揮中心估計的領藥需求,是確診者的15%。現在回頭來看,是台灣實際領藥比例的兩倍、各國領藥比例的三倍以上。 在第二波疫情出現之前,這樣的儲備還能用上四個月。現在也沒有國際搶藥情況,好好的估算再依需求採購,當然來得及買。 領藥流程在疫情期間迅速優化,能夠發出這種比例的藥物,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有一個國家。 想請問名嘴們,現在已經八月了,缺藥了嗎? 這樣的防疫,仍然被特定人士污衊、輕視;只是說出真相來澄清的醫師,要被人格抹殺,說成噁心。 這就是台灣的政治環境。 == 防疫或醫學、科學的討論,當然可以出現意見不同。陳建仁教授和他的老師畢司禮教授,對於肝炎病毒的致病機轉就常各執一詞,甚至打賭。但只要結論一出來,無論老師或學生都是爽快承認對方是對的,並繼續從事研究。 李先生提黃立民、姜冠宇和李建璋醫師對抗病毒藥物需求量估計的數字較高,但我相信民眾還是很感謝他們的寶貴貢獻,即使數字估算和實務上有出入,最後能回歸實際需求,對民眾有幫助、足夠就好。 他們也從未在疫情逐步被控制的過程中,歪曲事實去攻擊指揮中心,或是因為自己的發言被質疑,而陷入意氣之爭,對人進行人身攻擊。所以我仍然敬重他們。 == 隨著時間沈澱,真相遲早會彰顯。 很多不必要的發言,只會讓自己落入尷尬的境地。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又要參選,不是正應該廣結善緣嗎? 戒之慎之。    
杜承哲 2022-08-01
陳時中的日常,是這個

陳時中的日常,是這個

莊瑞雄委員在臉書上,放了一張陳時中吃泡麵的照片,引起藍白騷動。大選在即,政治攻防,在所難免。但我看到媒體寫一句「網友表示:我們的是日常你們的卻成了廣告」。 我對「日常」兩字,很有意見。因為,我很湊巧知道陳時中的「日常」是什麼。應該說,全台灣的人都知道陳時中的「日常」是什麼。 2020 年,1 月 23 日,小年夜。陳時中主持了他的第一場防疫記者會。那時,武汉肺炎疫情開始蔓延至武汉以外,台商返台潮也正在發生。假消息四處竄流,全台恐慌。口罩賣到缺貨。 陳時中部長,這天,親自上陣主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一開,就是 885 天。 每天說明疫情、染疫人數、個案足跡、政策宣導、口罩、疫苗、快篩。 全世界沒人這樣,一個防疫指揮官,站到第一線,穩住疫情、穩住民心,並且任由記者發問,問到飽,問到每個人都滿意、心安為止。 當時,陳時中要做兩件事: 傳遞正確資訊 控制疫情 知道正確的資訊,人就不會怕,遵照科學的方法,就能戰勝疫情。 台灣對抗疫情,當然不是陳時中一個人,而是全台灣的醫護人員、相關工作人員。但,在第一線頂著眾矢之的、千斤萬擔壓力的人,是陳時中。陳時中的日常,是這個。 有些人的日常,是吃一碗泡麵。是要比什麼?有什麼好比的?他吃碗泡麵是礙到誰了? 圖片來源:取自 張之豪 臉書   原文出自張之豪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張之豪 2022-08-01
台灣民眾黨真心話大冒險

台灣民眾黨真心話大冒險

【台灣民眾黨真心話大冒險】 剛剛中時電子報出了一篇新聞,看了差點笑出來。 原來台灣民眾黨桃園市黨部的對話被截圖流出來。 仔細一看,沒想到台灣民眾黨的支持者非常理性! 比他們的阿北跟市長候選人理性! 「有臉書粉絲團爆料,民眾黨員找出「國內球場造價比較」,其中天母棒球場無外野可容納1萬人,造價5億多元;桃園青埔棒球場無外野座位,可容納1萬2000人,造價8億3000萬元;而大巨蛋計畫容納3萬人,啟用年未知,造價250億元。對話中也說,新竹球場2019年開始打掉重建,現在2022完工,「台北大巨蛋……阿北都快卸任了」。 群組中對話還指出,有些梗圖拿天母棒球場和新竹球場比,「這個拿雞腿比LP的情況是非常好笑的」,天母的8000萬元主要用在換人工草皮,新竹球場是原地打掉重建花12億,而且包含了地下停車場,差異非常大,試圖在幫新竹棒球場說話。」   ttps://www.chinatimes.com/....../20220801003480...... CHINATIMES.COM 民眾黨內部對話遭截圖 桃園市黨部:公共事務討論是人民權利 - 政治 民眾黨內部對話遭截圖 桃園市黨部:公共事務討論是人民權利 - 政治  
周軒 2022-08-01
對「中國崛起」是毀滅性打擊

對「中國崛起」是毀滅性打擊

相隔25年若依舊無法阻止,對「中國崛起」會是毀滅性打擊。 美國眾議院議長的亞洲之旅已經抵達第一站新加坡,但整趟行程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是否會來台灣?根據目前新聞上幾個消息來看可能性不小,時間點就在明天晚上,甚至傳出已經預訂了台北的飯店。同時也可以從已透露的端倪預測中國的反應。 我們綜合兩個線索來看,第一是裴洛西的發文、第二則是行程表。裴洛西在推特中寫到會造訪新、馬、日、韓並舉行高層會談,也就是正式外交會面的意思。而她若來台灣,根據行程表應該只留一晚就走,因此可以推斷遵循1997年議長訪台的模式,快閃、不公開來進行。 上面的推測若成真,傳達出的訊息就會很有趣。從美國和台灣的角度來看,25年前如何做,現在依舊如此,代表了維持現狀、不變。可是從中國角度來看就有些尷尬,25年前無能為力就算了,可是近年中國不斷宣傳自己如何的強大,民族自信空前高漲,結果一看跟25年前一樣還是放狠話、家門口演習,無疑是對中國崛起論的嚴重打擊。 訪台的消息曝光整整一個月,也等於給中國一個月動用各種手段阻止,尤其近來各國訪台都是前一刻才公開,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如果還是成行的話,對中共威信是毀滅性破壞。馬上就要見真章,呼籲老胡或是趙立堅之流,還是趕快把牆內的文都刪一刪,中國網友酸人的功力也不是開玩笑的。到時再看是事後諸葛還是彈性底線,重新發文就好,明日的煩惱留待明日再說吧!
林俊憲 2022-08-01
蔣萬安2020年擋衛福部預算

蔣萬安2020年擋衛福部預算

蔣萬安2020年下半年這樣擋衛福部預算 蔣萬安在邀功自己是催生叔叔,但他在2020年下半年擔任召委時,為了幫他爸爸的中國主子破壞台美關係,拿所有的會議時間來反美豬,拒審2021年的衛福部預算。這當然包括不孕症補助的預算,那時候的蔣萬安,會想到自己兩年後會拿衛福部預算來邀功嗎? 曾韋禎 只想政治操作、拖垮台灣的爛立委蔣萬安 蔣萬安是我非常鄙視的立委,不只因為他爸爸寡廉鮮恥;自己當上立委後,也沒幹什麼正經事,只靠黨國餘蔭來自我吹捧。 他個人的無能,就在2018被徹底識破;敢私下罵韓粉,事後馬上下跪求饒;想當台北市長,卻舉棋不定,不敢挑戰柯文哲。 連任立委後,更見證他的邪惡。立法院的下半年都是預算會期,立委的優先順序是審預算,再來才是審法案。而過去因為在野黨的拖延,公務預算往往要拖延到隔年年初,基金預算更是拖到隔年年中,甚至是年尾。 這會期好不容易做出朝野共識,要求各委員會在11月底前審完所有預算,立下好典範。 但是私慾薰心,還巴不得替中國搞爛台灣的蔣萬安;腦中只想:如何幫中國摧毀陳時中?如何幫自己削弱陳時中?如何搞爛台灣的防疫體系?如何破壞台美關係? 所以鎖定陳時中攻擊、刻意拖延衛福部預算、全力抹黑美豬,就是蔣萬安舔中賣台的策略。 他在這會期開了13次會,居然就找陳時中列席10次,高達77%;然後放著該審的預算不處理,超過一半的8次會議都在打美豬,明明他自己在美國豬牛都吃。理論上應該要將衛福部預算審竣,結果11月的最後一次會議,才開始詢答。 所以別再說蔣萬安形象好、清新、有理想,其實他可能是比邱毅、蔡正元都污穢的黑心政客。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305686 立院朝野黨團協商 中央政府總預算應於11月底前審完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09601 預算、法案審查 都受「拖」累  
曾韋禎 2022-08-01
「原住民身分就像綠卡」

「原住民身分就像綠卡」

匪夷所思的柯式歧視,繼馬英九「把你們當人看」之後⋯ 「原住民身分就像綠卡」 「你們(原住民)的困擾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 「我就給你(與談的原住民青年)一個評語:無病呻吟」 「就這樣啊,講完了」。 以上,柯文哲7月30日,在台北市原民會舉辦「原住民族青年經濟發展論壇」的發言,令現場原住民青年十分難堪。 https://news.ipcf.org.tw/45084 陳美娟 https://news.ipcf.org.tw/45084     北市原青經濟論壇 柯式話風青年面露尷尬 發布:2022-07-30 19:06 台北市 Aras Sawawan(陳鵬飛) 、puljaljuyan(李耀維) 臺北市原民會今天(30)舉辦原住民族青年經濟發展論壇,市長柯文哲也親自到場與青年對話。不過柯文哲部分的回應內容,讓現場青年面露尷尬,也有青年認為彼此似乎不在同一頻率上。 配合原住民族日,台北市府7月30號舉辦原住民族青年經濟發展論壇,邀請各方學者分享青年創業及就業資訊。市長柯文哲更與青年坐下來交談,直球碰上原民身分認同議題但他的回答也很妙。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就好像你要不要去申請綠卡是你自己決定的,你喜歡原住民的身分就當原住民,你有那個身分權利義務都有,就這樣啊,講完了,所以我講說你們的困擾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 你不尷尬,尷尬就是別人的。不疾不徐的以綠卡比擬身分認同,柯式話風讓臺上青年苦笑回應。其實這題除了問到原住民族身分認同之外,也提到市府政策,如何抹去原民經濟弱勢標籤。市長的回答,有青年認為比較針對個人心境,但大環境的議題,仍需要政府機關正視解決。 參與論壇青年tjaiwan parilaw說:「市長說的我們可以再討論,可是確實有時候在我們身處的大環境,這樣子不友善的情況也是確實存在。」 而被問到原民升學優待,導致校園適應等問題,柯文哲則當回柯醫師。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你已經很不錯了對這個社會有貢獻有正面的,這樣就好了不然你想怎樣,我就給你一個評語叫無病呻吟。」 看到事態不妙,北市原民會主委趕緊救火,端出北市府各項原民學生的輔導政策。 台北市原民會主委Bakan Pawan 巴干‧巴萬說:「我們的原住民身分,因為加分的關係進到了建中進到了台大,那可能我們的程度可能會不及於其他的同學們對不對,那台北市政府這邊有沒有做什麼努力,其實是有的。」 柯市長的部分回應,有青年認為似乎與他們不在同一頻率。不過針對青年職涯發展,北市原民會近年也做滾動修正,職訓計畫也趨漸多元,也期盼透過論壇專家學者接力分享,能協助族人探索自己適合的職場。 責任編輯:皓宇          
陳增芝 2022-08-01
國民黨台北市沒救了 只好狂抹林智堅論文

國民黨台北市沒救了 只好狂抹林智堅論文

國民黨台北市沒救了 只好狂抹林智堅論文 從上次的中國時報民調,到今天的聯合報。看得出來,蔣萬安非常不樂觀,所以兩報都在影射必須棄黃保蔣。 看看2018年的聯合報民調,民進黨始終是個位數。氣氛完全不一樣啊! 所以,在台北市半放棄下,親中陣營就是全力抹黑林智堅了。  
曾韋禎 2022-08-01
萬安委員,我們不必邀功!

萬安委員,我們不必邀功!

萬安委員:請幕僚不必孩子氣, 我們不必邀功! 2020年9月28我首次的質詢就提出完整的統計、國際間的政策比較、並具體要求政府應擴大補助不孕症生產。 我一路追蹤關切政策,時隔半年,相關經費和政策逐步成熟,這時輪到蔣萬安的質詢,部長才有政策內容可以討論。國民黨竟說我在邀功,我都還沒講萬安割稻耶。 成熟的政治人物都一定知道,可行的政策,技術官僚必須經過法令研析、穩定衡平、預算控管、執行配套等程序,絕不是你今天質詢,明天就能端出來上路。拿備詢官員回答的字數比較誰才是推手,真是小孩子氣啊! 萬安委員,我們的質詢如果沒有首長的共鳴,不會變成政策!我質詢時,阿中第一時間的感應,很到位喔!我認為我們要稱讚阿中的啊!  
管碧玲 2022-08-01
裴洛西非去台灣不可

裴洛西非去台灣不可

美國聯邦眾議員班·瓊斯、南希·裴洛西和約翰·米勒(左起)1991年,在天安門廣場舉布條追悼天安門民主運動烈士。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在她整個職業生涯中,從未間斷要讓北京對侵犯人權和掠奪性經濟行為負責。如今,這位美國政壇的第三號人物希望以訪問台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句點 —— 不管拜登總統喜歡與否。 裴洛西在眾議院屬於徹頭徹尾的激進鷹派,與中共的對抗長達數十年。她早在上任初期就警告過中共的威脅。中共是邪惡的,自天安門事件以來,這種情況就一直存在。他們承諾「一國兩制」,你看看他們這幾年在香港做了什麼。他們自己為台灣製造麻煩,卻總是怪罪美國。他們若真的遵守「一國兩制」,美中關係,和整個東亞印太的情勢就不會演變到今天這個地步。中共連自己口出的承諾都隨意背棄,卻還一天到晚嚷著要美國遵守什麼三個公報,要台灣遵守根本不存在的「九二共識」。 儘管中共的威脅不斷,裴洛西推動訪問台灣之行反而贏得了廣泛的支持,包括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他於1997年議長任內前往台灣訪問並會見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表示,若裴洛西不去台灣,等於讓中共獲得某種勝利。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說得更露骨:「如果我們讓中共決定誰可以訪問台灣,誰不可以訪問,那麼我們實際上經將台灣割讓給了中共。」 豈止是一個小小的「某種勝利」?美國割讓的又何止是一個台灣?   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嗆聲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絕不容忍『台獨』分裂勢力分裂祖國。」雖說是濫調重彈,裴洛西若不去台灣,無異於背書,承認中共這個觀點。那麼,由美國主導多年的普世價值觀與世界秩序將一夕破產。 既然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中共還能夠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那麽俄國沙皇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今天的俄羅斯照樣也可以宣稱對阿拉斯加有主權,可以要求美國歸還。這個世界還有什麼秩序可言?文明人類這場戲還要怎麼演下去?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可能訪問台灣,使中共大為跳腳,中共終於嚐到「戰狼外交」的苦果。   相反的,如果裴洛西成功的完成訪問台灣的行程,所代表的意義就是美國擺明了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共對台灣沒有主權,中共無權反對美國官員訪問台灣,美國對中共的叫囂可以完全不理會,中共的主權主張就立即破產,日後其他國家的政治人物訪問台灣,中共若還繼續嚷著主權主權的,就會變成愚蠢的笑話。 總之,裴洛西要訪問台灣縱使有千萬個理由,最最重要的南巴萬理由就是要否認中共對台灣的主權主張,賞中共一記耳光,叫中共 Shut Up。台灣是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挖」出來的,美國在戰爭中死傷數十萬,憑什麼要把台灣拱手奉送給當時在陝西土窯子裡啃窩窩頭打游擊的土八路?中共嚷嚷的的主權若不給否定,美國以前對台灣的所作所為就是全部非法,以後也別想再對台灣地位說三道四,別想再扯什麼反對改變台海現狀,別想對台灣出售武器,更別想讓台灣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重大利益的屏障了。   裴洛西是聰明人,她這趟台灣行,影響重大,她將青史留名,後世的人將會懷念她。 本文完稿時裴洛西座機離開關島,動向不明。 END    
coapman 2022-08-01
國民黨眾人開始瑟瑟發抖

國民黨眾人開始瑟瑟發抖

「本刊接獲一位不願具名的國立大學研究生爆料,指近日在進行學術研究時,無意間發現林杏兒在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的論文,與現為政治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召集人的教授林日璇於《亞洲傳播雜誌》(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發表的英文論文及國科會研究,內容高度雷同,幾乎是直接英翻中照抄。」 「經比對發現,林杏兒在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範圍與流程、文獻回顧、資料統計分析等,至少有22處整段文章以中文抄襲林日璇的英文論文,其餘不少引文及論述也高度雷同,再拼裝於不同頁數及段落,但都沒附上引述註解,也因為是英翻中的關係才避過論文比對系統。另外,原著林日璇的英文論文共20頁,扣除統計資料分析及參考文獻,剩下10頁幾乎100%被林杏兒抄襲,完全是複製貼上。」 國民黨眾人應該開始瑟瑟發抖了,你們開啟了這個題目。 我們也可以觀察當初那些對林智堅喊打喊殺的人,會不會對國民黨用一樣標準來檢視。
周軒 2022-08-01
看過林、余兩篇論文後...

看過林、余兩篇論文後...

桃園市長擬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發展至今,已經成為藍綠大亂鬥,嚴重斲傷國內高等教育威信,令人喟嘆,忍不住再度發文探討。 筆者為工程背景,研究工作通常是:對擬研究的系統加以建模(如推導數學模式),再以電腦進行數值分析或模擬,得出結果後加以討論(是否與預期的相符),最後佐以實驗驗證並得出結論,不足之處則寫成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碩論內容通常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流程、論文架構等,必須是自己的原創;第二章通常是文獻探討或理論基礎,顧名思義,絕大多數不是自己的東西,重要性相對較低;其餘為研究的過程(如數學模式的推導或實驗建構與實施)、研究結果與討論,最後為結論,這些也都必須是自己的原創,若有抄襲則不可原諒。 為一窺究竟,筆者抽空檢視林君在台大國發所的碩士論文:「三人競選之中槓桿者的政治社會基礎及其影響-以2014新竹市長選舉為例」,以及林君被指控抄襲的對象余正煌的論文:「2014年新竹市長選舉研究:林智堅勝選的政治社會基礎」。平心而論,兩者均屬佳作,其研究題目、研究的結果與討論及結論均大相逕庭,難怪林、余雙方皆堅持自稱原創。有相似度的部份,出現在第二章的相關理論回顧與文獻探討,以及後面附錄中將近二十頁的數份新竹市長選情民調問卷資料。以此究責兩人論文相似度偏高者,不是故意栽贓誤導,就是未深入審視論文內容,只憑比對軟體得出的相似度數值即恣意論斷。 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職場中人,工作之餘為進一步進修,取得較高學歷,抽空就學精神已十分可嘉,修畢規定學分即可畢業亦屬恰當(如政務委員張景森所建議),但系所若有須撰寫碩士論文的規定,自當依照規定,只是要求可以相對較低。是否允其畢業,指導教授是最終決定者,系所亦有把關機制,除非出現像李眉蓁「全文照抄」的特殊事件,其實無須藉事藉端,擴大渲染成「醜聞」,讓國內高等教育蒙羞。否則冤冤相報,大家相互潑糞挖瘡疤,恐進一步釀成高教危機,相信無人樂見。 (作者為作者為彰化師大兼任教授,彰化師大附工前校長)
黃榮文 2022-08-01
評北藝中心

評北藝中心

週末和太太到新開幕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觀賞布拉瑞揚舞團的《己力渡路》,除了支持原住民舞者,也想看看這個新的表演場館。沒想到,一個多小時的節目看完,我和太太一致的結論就是「看得很累」。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右4)、雲力思(右5),與演出成員合影。(記者凃盈如攝)     這個評論對於舞團或許不公平,因為舞者真的很賣力,但遺憾的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白工。這個開幕季節目似乎只是為了凸顯舞台投影,舞者幾乎整場都在昏暗的燈光中半蹲前進,淪為舞台投影的陪襯。觀眾們看不到舞者的表情與肌肉,不知道他們要表達什麼,只感受到他們在昏暗中跳得很辛苦。我認為舞者只是這場表演的活動布景,舞台設備才是主角,因為除了想把這檔節目做為農曆七月的應景活動,實在想不出為什麼要讓舞者從頭到尾在昏暗的燈光中表演。 音樂也是讓我們看得很累的原因,整個節目的音樂幾乎沒有層次變化,在口簧琴此起彼落與雲力思的吟唱交錯的片段,背景音樂以一貫的低音和這些聲響攪和在一起,除了讓人覺得很吵,一點都達不到製造高潮的效果。 結尾部分,舞者賣力高唱,看得出是要營造結束的高潮,但也讓這頑固的低音音響抵銷掉。我不確定這到底是音樂設計的問題,或音響設備的問題,但音響設備很爛是肯定的。音響的低頻噪音很明顯,整個場館的音響也達不到專業表演場館的標準,這使得雲力思的吟唱,從頭到尾聽起來都是糊成一團。 整個場館的空間很不親民,這也是讓我們覺得累的原因之一。觀眾席座椅前後排的間隔小,使得左右有人要經過,我們就得站起來。到了散場時,要找廁所又要花一番功夫,因為廁所沒有清楚、明顯的指標,甚至廁所門口的標示也令人困惑。 或許,這是場館的藝術設計一環,然而,不以觀眾為出發點的設計,即使標舉藝術,也無法令人認同。回應林懷民老師在七月三十日的〈自由藝文〉講的一句話:「我只對人有興趣,只呈現舞者」,我相信,一個好的節目,一個好的場館,應該是以人為本。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陳俊斌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