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鯨魚觀點
鯨魚觀點
這就是政治力介入的證據
許淑華的論文,雖有瑕疵,仍然可以修改。 還有其他許多這段時間被討論的論文, 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仍然沒有進度, 不過應該最後也都是會給予修改補正的機會。 甚至連高虹安在美國辛辛那提的論文, 都可以被修改後上傳,即使看得出修改的痕跡, 只是高虹安不承認,並且省略交代這段過程, 而且只要資策會不追究,補授權文件, 高虹安的論文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反觀林智堅在台大和中華大學的論文, 在超快的時間之下操作學倫會, 連補正修改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撤銷學位, 這難道不就是政治力介入的證據嗎? 雖然中國黨沒有在中央執政, 但是在地方組織甚至是學術界的勢力仍然龐大, 依然以侵略者的姿態和優勢,用各種手段欺負著台灣人。 如果想要打破中國黨的地方勢力, 年底的地方縣市首長和市議員的選舉必須好好投票, 如果繼續讓這些中國黨員當上地方首長和民代, 就是縱容這些地方惡霸繼續欺負台灣人。 #1126好好投票
Sabrina
2022-10-12
趙少康們的歷史任務
趙少康們今天說: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 當年你們怎麼不質問老蔣:反攻大陸,青年上戰場? 你記不記得你高喊「效忠領袖,完成反攻大陸的歷史任務!」 圖片說明:這是1977年軍中的文宣。 台灣外匯排名全球第4(2021/3月份)遠遠超越新加坡韓國和香港;台灣兵力世界排名第13;台灣在最健康國家與最佳醫療服務國家方面,排名世界第二名;醫療技術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台灣人口平均壽命高達80.2歲;台灣是全球最大外派社群網站;根據調查,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名“最友善國家”;台灣護照免簽國家124個。…我們有這樣的成績,中國憑什麼「解放」台灣? 啥?憑中國的軍力是世界第三!? 請看看,俄羅斯軍力是世界第二,烏克蘭軍力是世界第25,怎麼打不下來?
李筱峰
2022-10-12
美國科技不再養虎為患
美國上週五(七日)宣布限制向中國出售半導體技術的全面新措施,除非得到特別許可證,美國企業將不得向中國供應先進的計算機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和其他產品。在中共二十大即將開鑼之際,拜登政府此舉顯示,美中兩國的競爭與對峙,已然進入科技脫鉤的具體階段,中國的經濟、武器發展和軍事應用將受明顯衝擊。 美國強力舉措是以川普政府打擊中國電信大咖華為的規定為基礎,禁止跨國企業把使用美國技術、機器或軟體的產品賣到中國。最終可能讓主要學術機構和阿里巴巴、騰訊等網路公司無法獲得所需零組件,打造先進數據中心和超級電腦,進而阻撓中國開發強大數位計算技術能力,這是許多領域創新的基礎,包括生物科學、人工智慧和飛彈工程等。 從而,經濟上,美國不希望中國晶片廠利用來自美國或盟國的技術製造晶片,也不願中國企業成為全球供應商。政治上,美國關切並出手抑制中國利用先進網路系統,監控政治異議人士和少數族群。軍事上,美國質疑中國故意模糊界限,把人工智慧、大數據、超級電腦技術、航太技術和量子計算軍民混合應用,推動軍事現代化,尤其超音速武器、核爆等發展。兩個月前,中國恐嚇台灣的軍事演習,烏俄戰爭中與俄國結盟的舉動,都提升了美國加強技術監管的必要性。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事務次長艾斯特維茲(Alan Estevez)就此直接點明,「我們竭力保護國家安全,防範有軍事應用的敏感技術,被中國軍方、情報與安全單位取得」。 拜登政府此舉被視為一九九○年代以來,美國向中國輸出技術最大的政策逆轉,凸顯華府積極減緩北京在技術與軍事領域的擴張。事實上,美國商務部七日已劍及履及,把中國最大記憶體代工廠長江存儲、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三十一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列入「未經核實」(unverified)貿易清單,指其直接威脅美國晶片業,規定美國廠商須經查核許可才能對其出貨。不僅商務部有所行動,國防部日前也把無人機製造大咖大疆創新、深圳華大基因等廠商列入黑名單,連同早先已入列的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都凸顯美國決心以高科技及核心技術脫鉤,抑制中國軍民混用的手法。 必須強調,美國嚴重關切的,不只是最精密、尖端技術的半導體,也關注製造中階晶片的中國廠商,因為中低階晶片仍是武器等軍事用途的關鍵部分。美國對科技技術輸出及移轉中國的政策轉向,加上九月間《晶片與科技法》已祭出先進技術企業禁赴中國設廠十年的規定,勢必衝擊中國晶片相關產業和應用。各方估計,這將使中國晶片製造倒退數年,或如《金融時報》所說,「打回石器時代」。 美國聯邦眾議院29日通過晶片法案,扶持美國製造;經濟部表示,樂見台廠全球布局獲在地資源,不過台灣是全球半導體先進製造中心。(中央社) 以「自主創芯」自任的中國,對美國新限制自不以為然,指其「違反國際經貿規則」、「科技霸權」。現實是,中國在人工智慧等若干領域雖不再明顯落後美國,但這些技術主要仍依賴跨國廠商設計製造的先進晶片。科技產業界也關注,美國的禁令和制裁能有多大衝擊?同樣是《金融時報》的報導,遭美國制裁兩年後,華為業績驟降,失去網路設備及智慧型手機霸主地位,創辦人任正非證實,公司生存已受威脅。此外,拜登政府據報導可能加碼,封裝測試將列入下一波半導體產業管制目標。 從川普到拜登,對中國科技輸出和移轉的重大轉向,突出美國不再坐視科技的養虎為患。中國多年來以其經濟規模擴大所帶來的市場商機,誘使跨國企業交換技術移轉,就廠商個別短期來看或屬合算,長期和整體而言卻得不償失,釀成安全和產業後患,危及產業自身和國家利益。習近平的野心和專斷,讓世人見識共產中國所帶來的威脅禍害,國際民主社會對其不再姑息,反映於民意及政府作為。 我國在這方面沒有姑息養奸的奢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指出,投資中國的台商已有二十五.七%把部份產線或採購移出中國,其中六十三.一%轉往東南亞,台商與中國關係正以十年前無法預測的方式減弱和重塑。台商過去三十年大膽西進,也許讓部分業者獲利,但台灣把絕大數量投資雞蛋放在敵對中國這一籃,助長中國經濟、軍事崛起,以致國家安全如今飽受脅迫,是養虎為患的具體例子。美國已採取科技脫鉤的果斷行動,身為中國首要併吞目標的台灣,自應見賢思齊,加緊應有作為。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11
古蹟登錄名稱從來就不是「安平古堡」
今日諸多媒體稱「安平古堡」將改名「熱蘭遮堡」一事,頗有亂下標題、斷章取義之嫌。 先講結論:該古蹟文資登錄名稱從來就不是「安平古堡」這四個字,所以沒有「安平古堡」改名「熱蘭遮堡」這一事。此事重點在於,源自同一座建築卻被分為兩處古蹟 (且有兩種登錄名稱),也須再加入一處新出土遺構,三者合併後,其定古蹟登錄的合理名稱應該為何。 ----------------------------- 一、「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兩處古蹟名稱並存的問題: 目前我們認知的「安平古堡」,其國定古蹟文資登錄名稱從來都不是「安平古堡」這四個字。更者,「安平古堡」還被分成兩處古蹟:「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不管稱安平古堡、臺灣城或熱蘭遮城,它們都源自同一座建築及其遺址,也就是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大員沙洲建造的堡壘;先是叫奧蘭治堡(Fort Oranje),不久後改名為熱蘭遮堡/城堡(Fort Zeelandia / Kasteel Zeelandia),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為止。然而,過去因古蹟指定背景與文資法修法等等因素,讓這一座建築,變成兩處國定古蹟,即「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有1個古蹟本體,即熱蘭遮堡外堡南牆;「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則有10個古蹟本體,包括外堡北牆與兩個稜堡之牆體、下層主堡北側圓堡與牆體、以及其他堡內建築遺構。這些分散的古蹟本體,本來就複雜,再加上它們又分屬為兩處古蹟,變得更加複雜,造成古蹟認知與文資管理的困擾。這是第一個問題。 ----------------------------- 二、「2020-2021年出土的熱蘭遮堡東北稜堡地下遺構」是否該具有/如何具有文資身分的問題: 2020年底,安平古堡園區後門對面(鄰近古堡街與國勝路交口),一處私有土地將新民宅,發現地下有建築遺構。因現有台南市政府對於文化資產的保護機制,該工程先停工,2021年由考古中心進行發掘,及委員會勘討論,並對照歷史文獻、歷史圖像與既有研究,得知該遺構為熱蘭遮堡外堡東北稜堡地下遺構,此為歷史考古的重大發現。但其位於私人土地,且面臨新建工程之危機,其保存具有急迫性。若欲保存該遺構,是否該使其具有文資身份?如果是,其該如何具有文資身份?這是第二個問題。 ----------------------------- 三、兩處既有古蹟,一處新發現遺構,三者皆源自同一座建築,它們是否該合併之問題: 目前「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兩處古蹟(共11處古蹟本體),已造成相當困擾,長達近20年。再加上2020-2021年新出土的重要遺構,勢必會成為新的困擾。繼續讓兩處古蹟維持原有的兩處古蹟嗎?新出土的遺構再成為第三處古蹟嗎?若再新出土其他建築遺構,要使其成為第四處、第五處古蹟嗎?若是繼續這樣下去,絕對會增加古蹟認知與文資管理的困擾。還是將它們合併以結束這些困擾?這是第三個問題。 ----------------------------- 四、若是合併兩處既有古蹟與一處新發現遺構,該如何賦予其古蹟登錄名稱之問題: 目前「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這兩處古蹟,共有三個關鍵字:「臺灣城」、「安平古堡」、「熱蘭遮城」;此外,還有「王城」、「安平城」等等稱呼。哪一個名稱最能代表這座建築?最能反映這座建築的文資價值?若再加上新出土遺構,整體該用哪個名稱?這是第四個問題。 這座建築在近四百年的歷史上,被賦予各式各樣的名稱,每個名稱都有其意義與重要性,沒有一個應該被抹滅。然而,我們必須思考,哪一個名稱最能代表其核心文資價值。當我們確認其文資價值的來自何時何物,其文資身份最適合的名稱,則應反映該時該物之名稱。整體來看,「臺灣城」、「安平古堡」、「熱蘭遮城」、「王城」、「安平城」等等,全都有其價值,但最核心與關鍵的價值,來自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不管從現有文資公告來看,或是從近期相關研究成果來看,荷治時期建造的熱蘭遮城乃是這座建築大部分文資價值的來源。 ----------------------------- 五、熱蘭遮「城」還是熱蘭遮「堡」之問題: 首先,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大員沙洲蓋的這座堡壘,多稱為Fort Zeelandia,當時亦有稱其為Kasteel Zeelandia。當前其多譯為「熱蘭遮城」,但「城」這個字可適當反映fort與kasteel的名稱嗎?這是第五個問題。 「城」這個字,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之解釋,其主要指「城市」;其次可指「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Fort Zeelandia或Kasteel Zeelandia當然不可能指「名為熱蘭遮的城市」,因「名為熱蘭遮的城市」已另有稱呼,即Stadt Zeelandia,也就是「熱蘭遮市鎮」。如果用「古時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來解釋,勉強說得通,可意指「圍繞大員沙洲北側西端以供防守且叫做熱蘭遮的大圍牆」;不過呢,該解釋仍無法充分呼應fort或kasteel的意思;因這兩個字絕非只是指大圍牆,其還包含稜堡、樓塔、砲台、彈藥庫等等必要設施與部位。 Fort這個字,現代漢文應譯為「堡」或「堡壘」,kasteel則是荷文的castle,現代漢文多譯為「城堡」。所以在不產生誤解的直譯下,「熱蘭遮堡」、「熱蘭遮堡壘」、「熱蘭遮城堡」都是可接受的。但若考慮當時使用的普遍程度,以「熱蘭遮堡」及「熱蘭遮堡壘」為佳;而「熱蘭遮堡」則更為簡潔。 整個來看,「熱蘭遮城」的譯名雖可接受,但易造成混淆,因其容易產生「城市」的聯想,或是讓人把Fort Zeelandia與Kasteel Zeelandia理解成「大圍牆」而已。具有文資身份之古蹟與歷建,其名稱必須嚴謹,不應造成混淆。在多種選擇下,擇其最能凸顯文資價值之時代的名稱,且選擇不易造成混淆的名稱,「熱蘭遮堡」是最恰當的。但在日常口語或一般書寫上,「熱蘭遮城」也可接受,只是不夠精確。 ----------------------------- 六、現存「熱蘭遮堡」完整度之問題: 若兩處既有古蹟與新出土遺構可合併成同一筆古蹟,且選擇「熱蘭遮堡」之名稱,這樣就恰當了嗎?現有已知遺構可以完整代表「熱蘭遮堡」嗎?這是第六個問題。 眾所皆知,熱蘭遮堡現存遺構雖可得知其原屬哪一個部位,但地面以上部分確實不完整,且上層主堡部位,完全沒留下痕跡。這種情況下,將古蹟名稱直接稱為「熱蘭遮堡」,也是不恰當的;因為所見之物皆為斷垣殘壁,而非完整的「熱蘭遮堡」。 故此,兩處既有古蹟與新出土遺構合併之後的古蹟名稱,不能直接稱為「熱蘭遮堡」,而須在其後加上「遺構」兩個字,以說明當今所見之斷垣殘壁,並非等同當時的「熱蘭遮堡」,而是「熱蘭遮堡」所「遺留的構造物」。故以「熱蘭遮堡遺構」作為國定古蹟登錄名稱,更為恰當。 ----------------------------- 七、若再有其他熱蘭遮堡遺構出土,是否可納入「熱蘭遮堡遺構」這處國定古蹟之問題: 如標題,此為第七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可以。 既有「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這兩處古蹟名稱,對於任何新出土的熱遮堡遺構,都會是困擾。如前述新出土的東北稜堡,我們當然不能稱之為「臺灣城東北稜堡」或「安平古堡東北稜堡」,而這個東北稜堡也不是「城垣」。 而這個東北稜堡,確實是「熱蘭遮堡遺構」的一部分,所以沒這個問題,也可作為「熱蘭遮堡遺構」的「古蹟本體」之一。日後任何出土的建築遺構,只要能證實其為熱蘭遮堡的一部分,通通可以視為「熱蘭遮堡遺構」,並作為新增的「古蹟本體」。本次兩處既有古蹟與新出土遺構合併為同一筆古蹟,稱之為「熱蘭遮堡遺構」,其中一個目的也是考量日後其他熱蘭遮堡遺構出土的可能性。 ----------------------------- 八、文資身分上,兩處既有古蹟與新出土遺構合併為同一筆古蹟,稱為「熱蘭遮堡」,是否會因此廢掉「安平古堡」名稱之問題: 如標題,此為第八個問題。答案也很簡單:不會,也不需要。 即便目前同時存在「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這兩個不統一的古蹟名稱,對台南市政府古蹟營運科的營運來說,其仍稱為「安平古堡」。換句話說,國定古蹟的文資身份名稱,不見得要與地方政府古蹟營運的名稱相同。對於國定古蹟的文資身份名稱來說,前面已講一大堆,不再贅述。對於地方政府古蹟營運名稱來說,以約定成俗且最耳熟能詳的名字稱之,是非常可以接受的,並無不妥。 同理,兩處既有古蹟與新出土遺構合併為同一筆古蹟,稱為「熱蘭遮堡」,只是為了賦予其文資身份一致性的名稱,並凸顯其最核心與關鍵的文資價值,且避免造成誤解或不當聯想。但其在古蹟營運時的名稱,仍可繼續稱為「安平古堡」,因其乃約定成俗且最耳熟能詳的稱呼。 舉例來說,英國著名的「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又稱為「白塔」(白塔),都是約定成俗且最耳熟能詳的稱呼。不過,其官方名稱為「國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His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目前不管是在旅遊網頁、地圖網站、或搭計程車,只要輸入或說出「倫敦塔」或「白塔」,絕對不錯找錯;但若官方在正式場合或文件討論這座建築時,為了避免誤解,則會以「國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完整表達。 ----------------------------- 九、現行古蹟分類之問題: 根據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2條,古蹟、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包括祠堂、寺廟、教堂、宅第、官邸、商店、城郭、關塞、衙署、機關、辦公廳舍、銀行、集會堂、市場、車站、書院、學校、博物館、戲劇院、醫院、碑碣、牌坊、墓葬、堤閘、燈塔、橋樑、產業及其他設施,包括28種分類。熱蘭遮堡該屬哪一個?城郭、關塞、衙署哪一個比較恰當?還是都不恰當?這是第九個問題。 根據現行公告,無論是「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都屬於「城郭」。根據前述,Fort Zeelandia或Kasteel Zeelandia都不是「城市」,當然不該屬於「城郭」,因「城郭」意指「城市的圍牆」。不僅是熱蘭遮堡,連「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這處位於澎湖的國定古蹟,其分類也是「城郭」。不過,比熱蘭遮堡規模更大且更完整的國定古蹟「二鯤鯓礮臺(億載金城)」,分類卻是「關塞」。另外一大堆清領時期與日治時期的砲台,幾乎也都屬「關塞」。 不管是「城郭」或「關塞」,都是中國前現代傳統思維下的產物,反映的是「大陸帝國」的視野,而不能反映海洋史或世界史視野下的臺灣。無論是荷治時期、清領時期或日治時期的統治者,在建造台灣與澎湖這些沿海的堡壘與砲台等軍事防禦設施時,腦袋想的絕非「城郭」,也絕非「關塞」。而這些從17世紀至20世紀上半所建造的軍事防禦設施,有著高度共同性,卻因文資法只有「城郭」或「關塞」兩種可選,導致更多古蹟認知與文資管理的困擾。 ----------------------------- 十、國民黨人說法之問題: 最後來看第十個問題。根據今日媒體,南市議會國民黨團副書記長蔡淑惠表示:「… 民進黨怎會想要把安平古堡,改名為荷蘭殖民時期的熱蘭遮堡,有尊重台南人對安平的情感嗎?… 民進黨執政卻反其道而行,不忘日本殖民、不忘荷蘭殖民…。」發言人王家貞也說:「選民抗議電話就來了,直問安平古堡為什麼要改為荷蘭殖民的熱蘭遮堡?」以下回應。 1.「安平古堡」名稱並沒有改掉,無論此國定古蹟法定文資名稱為何,不管是之前,或是之後,營運上都可維持「安平古堡」之名稱。 2. 如果「熱蘭遮堡」可簡化理解為「不忘荷蘭殖民」,同理,那「安平古堡」、「安平城」或「王城」也可簡化理解為「不忘中國殖民」,因為「安平」這個詞乃荷人離台後的首批中國殖民政權-鄭氏王朝-所賦予的名稱。 3. 現今大眾與學界平常在使用「安平」一詞時,基本上不會自行腦補成「中國殖民」的想法。「熱蘭遮堡」確實是荷蘭人統治下的產物,要說成是荷蘭殖民的產物也算說得通,但若把「熱蘭遮堡作為古蹟文資名稱」腦補成「不忘荷蘭殖民」,並以此扣別人帽子,其心可議。 4. 台灣作為一個現代民主國家,能自信檢視並批判過往的歷史,這是台灣人民努力掙脫國民黨獨裁統治、大量政治與社會運動、政治解嚴、政黨輪替的可歌可泣過程中,所獲得的視野與能力。 5. 今日台灣的文化界與文資界,也以此等視野及能力,致力保留台灣當今與歷史的所有文化資產,不僅是荷治、清領與日治時期,也包括1949年之後的統治者官邸、軍公眷村、軍事設施等等;保留這些1949年後的產物,不是為了「不忘國民黨統治」,而是以自信的視野與批判的能力,將它們視為台灣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們也是台灣全民的共同文化資產。 這第十個問題,其實就是國民黨本身。 ----------------------------- 因為上述第十個問題,讓我白天整天設計課卻電話接不完,晚上再浪費三個小時寫這些。但比起國民黨浪費台灣數十年,以及國民黨在白色恐怖時期糟蹋的諸多生命,這三個小時根本不算什麼。
黄恩宇
2022-10-11
國共雙十送分
蔡英文總統在十月十日發表文告。(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在十月十日發表文告,語畢,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都針對「願與北京對話」提議表示了負面評價,國民黨說:要有方法,不要喊口號;共產黨說:回到「九二共識」才可能談。國共表面上看是封殺,實際上的效果卻是對蔡英文送分,非常不智。 國共兩黨的即席反射現象,源於僵固的意識形態與強烈的敵我認知,然他們都忘了受眾在旁邊打分數,這些分數攸關各自群體的利益。中國專制政府可以不在意十四億人,但無法輕忽全球視聽,要避免形象被國際定性;國民黨刻在台灣參加「九合一」選舉,具有選票的壓力,更須留心民意流動,才不會妨礙政黨生存。可惜一個意氣用事,一個感情用事,全都著了自己的道。 為什麼說國共失分、蔡英文被加分?這是一則光譜擴大或退縮的選擇題。蔡是民進黨的黨主席,嚴格來說,十月十日與民進黨一點關係也沒有,中華民國的開國紀念日是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只是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成功,當時是清國時代,根本沒有中華民國的影,後來還有對岸各省紛紛獨立的過程;十月十日被稱為「國慶」,是一直到一九一二年九月,才由臨時政府所通過。因此民進黨政府今天願意「概括承受」,並且在這一天舉辦慶典儀式,當然是跨出同溫層,朝中間移動,跑到藍營的地盤,去尋求支持最大化的舉措,可以視為是理性抉擇。 不僅如此,民進黨籍的總統利用十月十日這天,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遞出橄欖枝,強調在平等及相互尊重下,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這個做法的對象更廣、目的性更強,既在形塑區域負責任者,也在建造不冒進的溫和路線,以對外駁斥「以╳謀獨」汙衊,對內澄清「鼓吹戰爭」指控。如果將之定義為「笑臉」策略,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則應對之法,最忌拳腳相向,否則反而自證惡意。偏偏國共兩黨一個鼻孔,沒出好氣,真是寫實的下策。 在台灣,稍有政治認識者都知道,被中共點名批判的,立刻會獲得來自敵人的勳章,是一種政治加值的效用;若不站在對立面,很容易紅帽子上身,成為中共同路人。近年來,兩極價值對抗格局,愈顯尖銳,台灣的意見市場更是本質性的改變,過去的「毒藥」,搖身成為「票房」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突出台灣、淡化中華」的建言,居然出自曹興誠之口,就是風向轉變的強烈訊號,而國民黨堅持繼續呼應共產黨的口水,在對比之下,更會被邊緣化;等待被時間解決,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唯國民黨菁英竟無法與時俱進,只好任由蔡英文侵門踏戶。
鄒景雯
2022-10-12
動物王國裡的眾生相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從二○一八年移到二○二二年的領袖競爭大賽登場。這回很精彩的是眾說紛紜,各抒己見,但都在往自己臉上貼金。 首先,最搞笑的,還是那隻過氣的老馬不知臉長,依然在舞台上一角唱獨腳戲,說些自己隊友都不敢領教的話,還很露骨地在跟對岸的小熊維尼唱和,把全天下愛自由民主的眾生都清楚兩岸戰機、航母滿天通海飛來跑去,究竟是誰起的頭,老馬卻硬拗說是自家人去挑釁,才引起的危機。姑且不論,這是什麼邏輯又符不符合現況。只要問他,小熊維尼是怎麼說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在講夢話,自以為是地只想要搏版面、蹭聲量。 這動物王國裡的豬大哥,今年更神奇,他不但拉高聲量,批評別人的演講是每年不同的口號,更說今年一定要打敗對手,才能拯救大家免於戰爭。又是一個完全昧著良知、只講敵人愛聽的話,想騙不懂實情的人手中那一票。他不知民智已開,這類譁眾取寵的話語早已沒有票了。連外國都知道誰是誰非了,而動物王國首領還在用這一招?想必是「權」令智昏,想無步了。 最妙的是,那隻沾沾自喜自認聰明的猴子,遇到提問總是以唱高調、模糊焦點加永遠的選民至上來回答,自以為花言巧語身手俐落就可以躲過質問,未來沐猴而冠,搞不好可以矇上大位,成為動物王國的霸主。其實,先前就有個主席用過這招都未能得逞,而這次還會有例外嗎? 國民黨在板橋第一體育場舉辦選前之夜,馬英九、朱立倫、侯友宜同台。中央通訊社 2020年01月10日 (作者是文化業退休)
陳燕齡
2022-10-12
美中加劇脫鈎 台晶片難避免
美國商務部十月七日將卅一個中企及研究機構列入進行出口管制的「未經核實」貿易清單,包括中國最大記憶體代工廠長江存儲。不知道是有意還是巧合,宣佈時間是中國國慶黃金週尾端,更是中共廿大前奏的十九屆七中全會開幕前夕。十月十日那天相關企業的股票暴跌,雖然中共已經下令在廿大前,法人不得拋售股票。可以預料,習近平在這個會議中進一步受到沉重壓力。雖然廿大的人事與路線已經基本確定。 在黨內路線的重大爭議中,中美關係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不但關係到中國經濟的成長,也關係到美台關係。中國經濟是否成長關係到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它幾乎已被習近平破壞大半,是名副其實的敗家仔;而對台灣要製造「新常態」的政治口號與軍事威脅,使它愈來愈沒有退路。同樣也逼得美國沒有退路。 九月中旬,赴美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中國外長王毅,藉機在紐約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及美國商會代表成員舉行座談會;王毅還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王毅這次帶去的,當然是北戴河會議決定了的中美關係新精神。如果根據中國官網的報導,對商人當然是誘之以利,重彈十四億人口大市場的老調;對季辛吉則強調當務之急是妥善管控台灣問題,否則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的威脅。 季辛吉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處理中美關係中獲取多少利益沒人知道。這次自然也不能有負所託。十月三日他在紐約亞洲協會的論壇就發表談話表示,習近平可能會在廿大以後,調整與美國的關係,「適度往美國傾斜」。然而這以前習近平、楊潔篪與王毅對拜登與美國國務院官員的訓斥,已經使這些高層很難相信。 如果美國高層不會因為中共的「轉軚」再受騙的話,美中關係就將繼續往脫鈎方向發展,最難脫鈎的就是經濟關係,因為美國也需要付出代價。過往的小制裁,台灣有利有弊,大規模制裁對台灣會帶來較大衝擊自不待言,美國邀台日韓加入「晶片四聯盟」也顯示了這個趨勢。尤其在美國進行科技制裁後,中國並沒有放慢發展軍備速度,其中必然有不少漏洞而使它強化對台美的軍事威脅。美國要應對中俄發動的侵略戰爭,還有最近北韓的一再挑釁,就須堅決堵住漏洞。 作為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最近成為熱門議題,創辦人張忠謀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訪問討論如果中國動武對台積電的影響。《彭博》最近也援引部分匿名人士意見,若中國全面入侵台灣,美國會考慮撤離台灣晶片工程師;台積電先進製成的人馬當然優先,問題是是否來得及。這些都說明美國是在認真應對中國入侵與民主國家對中國的科技制裁。台灣半導體晶片廠與中國的脫鈎也必然要加速進行及應對帶來的衝擊。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22-10-12
革命反革命,十月光與影
十月一、十月十,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大日子。中華民國經由民族革命推翻清帝國,不完全統治中國卅八年,倖得以代表盟軍接收的台灣維持名號寄身殘存;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社會革命推翻中華民國,已建政八十四年,仍不放棄消滅中華民國。 十月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是一九一七年俄羅斯帝國繼推翻沙皇的二月革命之後的第二次革命,俄羅斯舊曆十月,新曆十一月,又稱十一月革命,也有布爾雪維克革命或十月政變之說。俄羅斯帝國的民主轉型,臨時政府只運作半年多,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開啟了世界的共產主義國家。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受蘇聯共產黨影響,也有關係,但中國共產黨更在共產國際受蘇共指導、革命推翻中華民國。十月革命的歷史交織在俄羅斯、也在中國。帝國轉化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在近代歷史交織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哲學……更是權力競奪的迷幻樂章。 標榜無產階級人民民主專政的共產國家,在廿世紀的起落以蘇聯和東歐最具代表性,一九九○年前後蘇聯解體、東歐自由化,象徵共產體制重大的挫敗。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走資化維繫國家發展,走的是毛澤東反對的修正主義路線,正受到習近平的挑戰;北朝鮮應是固守共產主義基本教義的例子,窮兵黷武。 共產主義國家無法經由民主的政治原理治理,標榜人民民主行專政,面臨的也是被人民革命的權力危機。馬克思主義的思維在政治實踐隱藏危險,忽略社會構造中經濟的合理性,標榜解放卻施行宰制的恐怖。中華人民共和國事實上是以「民族」主義鞏固政權,極端反動,悖離文明的發展。 二○二二年十月一日、十月十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分別慶祝建政和建國,十月革命的歷史呈現的是不同的意義。後蘇聯的俄羅斯聯邦在普廷不成功的侵烏戰爭,帶領俄羅斯走向國民出走的窮途;中華人民共和國習近平體制走向帝王夢,讓中國成為世界惡夢;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因民主化不再是中國國民黨黨國,流亡殖民意識論群冷眼旁觀青天白日旗飄揚在昔日總督府今日總統府,喜慶中藏著國家陰影。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10-12
台日三校表演 看到台灣教育的不足
北一女樂儀旗隊、曉明女中管樂隊和日本橘高校的管樂社三校在國慶日的演出,雖然各有千秋,不分軒輊,但日本橘高校的演出,卻是特別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到底她們的魅力何在? 北一女樂儀旗隊主要的重頭戲在耍槍,尤其是高中女生做出陽剛的持槍動作,特別讓人感動。這需要經過長期的苦練,才能有完美的熟練度和彼此的默契。至於曉明女中的管樂隊更是全國有名,學生都有一定的音樂造詣,再經過長期排練,才能有這樣出色的演奏和隊形。 然而只要用心觀察,一定會感受出這兩所學校的演出和日本學校的差異何在,最大的差異除了在於「屬於年輕學生該有的活潑與熱情」,還有現場讓人感受到的歡樂氣氛。 日本橘高校管樂社的演出的宗旨在於展現「活力滿滿、微笑滿滿、夢想滿滿」,表演重點在於引發共鳴,激起人們的熱情。她們在熟練的演奏下,不時的變換隊形,行進間洋溢著微笑,不忘記跟觀眾揮手致意。散播歡笑散播愛,演出者和觀眾達到互為一體的融洽,這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相較於北一女和曉明女中,日本橘高校除了演出更加獨特,服裝和舞步都讓人耳目一新,更能表現出屬於年輕人的活力朝氣與熱情活潑。北一女和曉明女中熟練度沒話說,技術的純熟也特別吸引人,但就是讓人感覺稍微呆板,無法顯露出創意與魅力。 日本人本該是比較古板的民族,至少跟台灣人的變通性相比較,日本人是顯得比較拘泥、不知變通的。然而從這三所高中的演出,讓我們體認到台灣教育的不足,別的不提,至少在藝術演出的真摯性與創意性上,我們似乎是比較落伍。 (作者曾任南投縣國教輔導團藝文領域召集人)
陳啟濃
2022-10-12
學術之恥
台大社科院諒解此人沒有模糊空間的抄襲,也同意他可以修改,因為他不是民進黨吧? 做出這個判定的台大社科院委員會,真是學術之恥。
2022-10-12
台灣的盾牌
昨天德國第一電視台報導台灣的新聞,標題是「台灣的隱形盾牌」,我們除了矽盾以外,這個在 2015 年反紫光來併吞台灣半導體產業重要的論述之一,也有捍衛自己的決心。 他們報導曹興誠董事長捐款一億歐元訓練民兵的義舉,重點是德國人認為曹興誠的作為是:不再希望依賴矽盾保護台灣。 我對德國人這個解讀很正面,曹董事長的這個行為,讓全世界包括德國,知道台灣人捍衛自己國家的決心,而不只靠影響世界經濟的矽盾,用這樣情緒勒索其他的國家不得不保護台灣。 以下截取自報導內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台灣的晶片行業的先驅者不再希望依賴所謂的“矽盾”:曾經是晶片製造商聯電的創辦人企業家羅伯特.曹在夏天發表的聲明引起轟動。 他將從私人財產中捐出一億歐元來改善台灣的國防事務。 「你來了,我們就打」 科技大亨曹擔心台灣最先進的晶片產業可能使其成為中國的軍事目標。控制島上的半導體工廠將為北京提供強大的討價還價籌碼。 這就是為什麼曹希望自費讓 300,000 名平民接受武器訓練。讓他們將在發生戰爭時,支持台灣武裝部隊。他對北京說得很清楚:如果你來,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對台灣來說,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意味著民主的終結。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是一場經濟災難。
李忠憲
2022-10-09
這是什麼標準?
這到底是什麼標準??? 遇到顏色會轉彎嗎?
只是堵藍
2022-10-11
由日本國境11日開放 細說疫苗的認證
有人把Omicron 變種病毒的出現、而世界最早最強疫苗使用已超過一年半的現在,叫做「後疫苗時期」。其特徵是慢慢有「與病毒共存」、「重症減少」的趨向,但也有「每一種疫苗都有突破性感染」現象。無論你怎麼認真打疫苗、如何努力戴口罩、還是可能會感染。不過,現在很多人已經打到第四針第五針,再回顧哪一種疫苗的保護力有多高,老實講,已沒什麼差別了。輝瑞、莫德納又怎麼樣?事實上主要都是在預防重症、減少死亡而已。 有專家提出疫苗保護效果分為三等級,叫做疫苗975。第一級是指mRNA疫苗(輝瑞BNT、莫德納),防疫效果在9字頭(90-95%)。第二級為次蛋白或腺病毒載體疫苗(高端、Novavax、印度Covovax、AZ、嬌生),其效果是7字頭(75-85%)。而減活疫苗(國藥、科興、印度Covovaxin)是第三級的5字頭(55-70%),以俗話稱為是後段班也行。在世界標準看,能有5成效果的疫苗都能被認可是好疫苗。 除最早的美加,各國漸都不會把疫苗做為入境條件,日本10/11的開放觀光,卻要有其核可疫苗接種的紀錄、否則就要PCR證明。本列出6種疫苗,後又突然增加到11種。台灣人很愛去日本玩,所以台灣哈日族很不滿,認為「台日友好」喊得漫天價響,唯一國產高端卻未被認可。對此,在野黨要求政府道歉,即使是「高端戰士」也心存不滿、或可能失去信心。但這對高端並不公平,言者對國際防疫現況也是一知半解。在此想介紹一些「認證」的基本觀念及眉角,事情不是你所想的「好疫苗」或「劣疫苗」那樣單純。 政府承認某疫苗的「臨時緊急使用許可」,俗稱認證。我將認證分成三類。 一是Authorized EUA,目的是會購買使用。如果不想購買(價錢、保存方式不划算),就不需認證。審核方式比美國更嚴格的歐盟,只認證六種疫苗,最近有增加最新的奧地利Valnear,但仍沒有任何中國或印度疫苗。輝瑞BNT是最早期的世界頂級疫苗,中國因為不買不用,所以不認證(聽說中國此舉,讓大中華地區代理商上海Fosun公司產生財務危機)。 二是Adapted,是政府為了海關邊境保護措施所認定的疫苗,但其國內不一定使用。例如美國不使用英國AZ及中國、印度疫苗,但FDA都給予認證(也在海關使用)。FDA核可除了原有的9種外,最近又加上加拿大的蛋白疫苗Medicago(號稱是植物性),以及中國最新發展的吸入性康西諾Can-Sino(腺病毒載體)。 這第二類的認證,政治運作、國家角力佔有很重要的角色。英國是美國的「母國」、加拿大是美國的鄰國好友,能不認證他們的疫苗嗎?中國、印度人口眾多,赴美人數更眾,不認證這兩個國家產生的疫苗,對貿易的影響將會不堪想像。日本最後還是核准了11種疫苗,證明經濟、商業、觀光、國力、政治的考量,份量很重要。美國是世界大國,立場盡量也跟WHO立場一致。目前入境若有要求疫苗證明國家,大抵都循WHO的認證為準。 第三類就是WHO認證,叫做EUL(緊急使用名單list),主要是介紹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使用,所推薦主要是「使用人口多的國家」所生產的疫苗,更希望這些疫苗可以援助貧窮落後國家,(這組織成立就是為此目的)。但其網站寫得很清楚:「不在此名單的疫苗,並不表示不優秀,而是因為太多、無法一一列舉」(建議讀者可上網查看這段說明)。眾所周知,WHO的主事者,是相當親中的。 即使是前文所謂的後段班一些中國、印度疫苗,也都早早被列入WHO認證了。 大國俄羅斯的史普尼克疫苗,目前也尚在WHO的候補名單而已。台灣不可被WHO考慮,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台灣不是會員國,何況高端疫苗並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出類拔萃、頂尖優秀的疫苗、非用不可,產量也不夠,使用的人口稀少。雖然高端曾被WHO主動徵召成為團結實驗一員,但因現在的病毒是新變種,很可能效果不夠理想,一直沒發表。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底WHO認證的第12種疫苗,即減活疫苗Valneva,是使用對照AZ的「免疫橋接」方式。 可見免疫橋已經正式由聯合國衛生組織所接受。但在台灣還有一些專家認為,食藥署核定國產疫苗採免疫橋接,是一項錯誤。還有某院長現在還繼續批評高端,ㄧ再跳針「沒有第三期」、「高端在巴拉圭的免疫橋接不算第三期」。個人覺得,這些講法是不是太過偏執?很多國際組織如SRA、TGA、EMA早都認可免疫橋接。 最近的兒童、幼兒新冠疫苗、B 群腦膜炎合成疫苗、15價與20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9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最新狂犬病疫苗,B型肝炎疫苗,都是以免疫橋接方式。 台灣的食藥署既認證:高端的免疫橋接可作為疫苗核准的標準,那就是一個獨立國家、獨立單位所該有的權威與權限。標準既已認定,而你個人「竟不認可」,則市面所有的藥你都會「不敢吃」才對,因為那些都是食藥署所認定的。有一位首長說:「高端是密醫」。我聽到有人調侃說,這位首長的執照,與高端同樣都是是衛福部所發,如果高端是密醫,難道他自己也是密醫嗎? 高端疫苗。(資料照) 最後談到,日本政府顯然對台灣疫苗不熟悉,主要應是跟隨WHO現成的EUL,以及台灣媒體資訊做決定。世界上承認台灣並有邦交僅14國,台灣非WHO會員、高端不受其青睞推薦,這是理所當然、也是現實的無奈,台灣政府也要為此道歉?雖然民間友誼良好,但台日無邦交,日本的政策還是要回歸政府政治上,「高端戰士」不能得到同等待遇,雖然心有未甘,但這就是國際的現實。個人覺得,年輕人與其抱怨政府無作為,不如思考怎麼樣早日讓台灣成為一個被世界承認的正常國家? 媒體及偏藍醫師,對高端疫苗的詆毀,一年來可說是不遺餘力。老實說這些資訊(其實是錯的),任何國家政府看到都嚇死了:「你們自己國內民眾都這麼排斥此疫苗,我們怎麼敢認證?」也因此日本憑什麼有必要對高端另眼看待?事實上台灣媒體的妖魔化高端,也影響了很多民心,使得接種人數不如預期,接種者被訕笑、最後造成很多疫苗被銷毁。 台灣短期內、以比國外不算太多的預算,就有高端的產品出現,若不是科技很強、哪裡有辦法?科學強國如加拿大,今年二月才做出第一支疫苗。韓國在六月才核准第一批疫苗EUA。每一個國人都應該以高端為榮,怎麼還一再打擊?全世界沒有看到哪一個國家民眾是如此喪心病狂的。若是國產疫苗、生物科技、有一點突破,都馬上要被在野黨打壓,則我國的科技,如何進步?有什麼人敢再投資?這是比日本的拒絕認證高端,更令人擔心的事情。 多數人已進入開始要打次世代疫苗,單價的原始病毒株如輝瑞、莫德納、AZ,都不會有人再打了,何況是高端?現實的環境,大教學醫院很多同仁都曾表示,注射高端疫苗的抗體檢查,高得驚人,又沒有困擾的副作用。以專業的角度來看,高端階段性的任務已經完成,現在打的人應該也很少了。但一年多以來也提供很多懼怕疫苗副作用者另外一個選擇,也對台灣的防疫作出很大貢獻。這是吾人值得一記的地方。 (家庭醫學會創會理事)
王英明
2022-10-09
美國參議院選情撲朔迷離
10/11/2022 星期二 昨天說到美國十一月的中期選舉,眾議院幾乎篤定將為共和黨掌握,參議院仍然是50/50。因為幾個關鍵州的選情一日數變,情況比烏克蘭戰場還要撲朔迷離。 本來今年的參議院選舉對於共和黨是較大的挑戰,因為今年要改選的34個議席中,共和黨佔20席,只有14個要改選的席位屬於民主黨。按照常理,共和黨失去議席的機會自然較大。不過全國大的局面對共和黨有利,不論是通貨膨脹(特別是汽油跟食物),以及大城市的嚴重犯罪事件,都讓共和黨信心滿滿。 但是自從今年一月,最高法院就墮胎案件裁決文件被外洩之後,就被民主黨炒作成為首要議題,選情開始有變。加上共和黨內一些候選人經驗不足,在媒體連同民主黨的圍攻下,開始搖搖欲墬,特別是川普捧出的一些明星候選人:賓夕凡尼亞州的電視明星Dr. Oz外科醫生,喬治亞州的足球明星Herschel Walker華克,以及俄亥俄州的成功商人J. D. Vance。而且他們都經歷黨內激烈的角逐,(除了華克之外),很影響黨內團結,所以一開始,在這三個人所屬的選區,他們最初都落後民主黨候選人雙位數的百分比,也就是落後10%以上。不過經過幾個月的競選,這三人都已經追上對手,目前雙方差距都不到5%,甚至已經追上對方。 下面是左傾媒體Politico提供的圖表,灰色地區是不必改選的州分,所有紅色州分都是共和黨穩拿的州分,深藍色則是民主黨穩拿的州分。而那些黑色的州分,就是情況不明的搖擺州。 上面沒有提到的幾個州,共和黨情況也在好轉,原因是拜登本人的聲望太低,影響到民主黨的選情。這些民主黨候選人不僅沒有讓拜登幫他們競選,甚至在政綱方面強調跟拜登的政策劃清界線。這包括能源政策,司法(犯罪)政策,南面的邊界政策等等(特別是南面邊界州分)。其中例如亞利桑那州的現任民主黨參議員Mark Kelly,他原來沒有理由失去現有的議席,但是亞利桑那州面臨嚴重的非法難民問題,他無法在表面上繼續支持拜登邊界政策,但是他的投票紀錄又是百分百跟民主黨一致,這就讓共和黨的Blake Masters有可乘之機。 此外可以由民主黨一個很明顯的策略看出來他們的心虛,就是好多位民主黨的參議員及州長候選人,拒絕跟對手辯論。有的拖拖拉拉到最後才同意辯論,而時間已經過了提前投票的日子。有的至今都拒絕辯論。因為他們知道,一開始辯論議題,他們就無話可說,就會輸。 目前民調公司Real Clear Politics 預測給共和黨47席,民主黨46席,另有七個選區是未決。Fox News 則給共和黨49席,民主黨47席,四席未決。下面是Fox News做的最新的圖表,右邊紅色是共和黨穩定勝出的州分,逐漸到左邊民主黨肯定當選的州分。中間黃色是兩黨都有機會勝出的州。 目前美國陷於嚴重分裂,任何議題都是五十五十,爭執不下,這現象在參議院更是明顯。因為副總統那一票有決定作用,共和黨更必須爭取到51席才能真正掌控參議院。 經過過去幾年我們都見到,參議院的作用及重要性。每一席都是兵家必爭。可以預見未來幾星期的廝殺會更激烈。
袁曉輝
2022-10-11
她可以修改,為什麼林智堅不可以?
不當引述她可以修改,為什麼林智堅不可以?
2022-10-11
國家安全 VS. 自由
111年總統府國慶光雕展演10月6日晚間盛大點燈,透過精緻光雕串連重現台灣文化藝術經典,並以藝術家黃土水雕塑作品「甘露水」作為壓軸。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隨著美、英等民主領頭羊對中國由戰略模糊的靖綏姑息,變戰略清晰的防備對抗,中國躲在民主、學術自由、經貿自由等保護傘下,變相遂行滲透、埋伏、攏絡、收買、危害民主國家的伎倆,在美、英等國已紛紛被看穿拆解中。 英國新上任的商務大臣芮斯莫格,以可能損害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企收購涉及英國國防、能源、通訊等十七個敏感產業;另據泰晤士報報導,倫敦帝國學院與中國國企首鋼集團合作成立之聯合實驗室,將在明年底前逐步關閉。 202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將中芯以及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等超過60家中國企業,以「危害國安」為由列入黑名單!去年6月,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一致表決通過,將推動計畫,禁止美國電信網路使用華為和中興等有國安威脅的中國企業。 曾經遍佈全球超過160國、接近六百所的孔子學院,一度可說如水銀瀉地。2020年8月13日,美國將孔子學院在美國的總部「孔子學院美國中心」列為外國使團,並取消各大學孔子學院的補助──美國政府認為孔子學院「是中國的大外宣」,與中國政府有密切關係,並認為其試圖影響大學學術自由(也就是掛學術羊頭、賣政治洗腦狗肉的婉轉說法);惟根據調查,在美國大學設置的孔子學院一個個關閉後,似有悄悄改個名字繼續在美國大學校園活動的跡象,只能說:孔子學院斬草除根尚未成功,美國捍衛學術自由仍須努力! 另外: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瑞典、芬蘭、英國、德國等國,都看穿孔子學院輸出意識形態、干擾學術自由、以政治立場影響學術的本質,已紛紛關閉境內之孔子學院;德國聯邦教育部長Anja Karliczek更毫不避諱挺身而出,要求終止德國所有孔子學院 。 或謂:談到實驗室,不是該科學歸科學嗎?談到能源,不是該經濟歸經濟、在商言商就好嗎?談到孔子學院,不是該學術歸學術嗎?歐美民主國家的學術自由、經貿自由,在國安的考量下,怎麼好像不是可以無限上綱? 答案是:國之不保、不存,學術自由、經貿自由、言論自由焉附? 美國、英國跟中國之間,表面上,好歹還有邦交關係,可對來自中國的企業併購,在國安考量下,都懂得設重重關卡,而非敞開大門;對涉嫌滲透洗腦的孔子學院,更斷然給予當頭棒喝。反觀台灣與中國,非但沒有邦交,中國還是全世界唯一對台灣有領土野心的國家!像某些媒體「為匪宣傳」的言論報導;像交流其名、被統戰吃豆腐其實的「雙城論壇」,國人還要容許其躲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下恣意妄為嗎? 不敢想像:「自由之家」2022年度報告獲94分的台灣,如果落入只得9分的中國魔掌,還會有這個自由、那個自由嗎? (作者為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張國財
2022-10-08
十場雙城論壇不如一次橘色惡魔
【十場雙城論壇,效果還不如請一次橘色惡魔】 有人傳訊息給我,認為雙城論壇成果甚大、有必要性。不妨從過去的資料,看看雙城論壇的必要性。 我們透過中方發表的各項雙邊備忘錄,來檢視柯文哲任內雙城論壇的成果: 2015年:交通電子票證技術經驗交流;公務人力發展觀摩交流;中山區與上海閔行區交流;中正區與上海靜安區交流四項備忘錄。 2016年:臺北馬拉松與上海馬拉松交流、臺北電影節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以及臺北市文山區與上海市松江區交流。 2017年:浦東新區與內湖區交流合作備忘錄、消費者權益保護交流、推廣籃球運動交流合作、上海大學與臺北市立大學學術交流三項備忘錄 2018年:青少年運動員培養交流合作備忘錄、嘉定區與大同區交流合作與上海廣播影視製作行業協會與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臺北市電影委員會交流合作備忘錄。 2019年:智慧城市交流、臺北萬華區與上海青浦區交流合作、臺北上海校園電子競技合作備忘錄。 2021年:創新科技交流合作備忘錄、臺北市立國樂團與上海民族樂團交流合、臺北市立動物園與上海動物園野生動物保育交流合等3項備忘錄。 2022年:上海市與臺北市循環經濟、上海臺北圍棋、上海市與臺北市智慧交通三項合作備忘錄。 許多的備忘錄涵蓋範圍類似籃球、圍棋、馬拉松等等的交流活動,根本不需要動用市府資源。籃球交流甚至交給像我這樣的里長來辦就好! 一個政治聯想太多、規模甚大成效卻只有這麼一點的論壇,在中國持續武力威脅下是否還要堅持續辦?應該檢討一下! 此外,我們是否放寬視野,透過台北的首都地位和更多國際級大城市來往呢?例如是否可以和印尼雅加達舉辦城市交流論壇,討論多元文化的交流、氣候變遷的影響? 台北是否可以和鼓勵新創事業投資的福岡舉行論壇呢? 柯市長最喜歡講智慧城市,我們可否和被認為智慧城市典範的哥本哈根、巴塞隆納或阿姆斯特丹交流呢? 如果要談籃球交流,為何不找台北市的姊妹市、立陶宛的維爾紐斯來交流一下?馬拉松交流也可以找多次承辦國際馬拉松的城市類似東京來交流? 如果雙城論壇弄了八年,只搞出了類似「#台北好聲音」這樣滋生事端的節目,還不如市政府請一次橘色惡魔(オレンジの悪魔)台北表演,起碼沒有政治爭端,還賞心悅目! #大安 #文山 #詹晉鑒 (圖片來源:中央社)
詹晉鑒
2022-10-11
Taiwan 國慶日
國慶日的英文,蔡政府今年首用「Taiwan National Day」。 這與其説是獨,不如説是正常化。 游盈隆説「Taiwan National Day」(中文:台灣國慶日)是什麼? 蔡政府的立場説就是「雙十節」。 游批「只想吃中華民國豆腐」,並痛批「沒出息到這種程度,像話嗎?」 結果,親中仇日的集團大力報導,用游的話語打蔡總統。 問題是: 純粹依游的語意,他不是反對「Taiwan National Day」, 而是反對 把「Taiwan National Day」 放在「雙十節」這一天。 簡單講, 游責備蔡總統「不夠獨」。 但是嫌蔡總統「不夠獨」, 怎麼會是 「親中仇台」集團的立場? 原來, 游盈隆反對的是: 「台灣國慶日」等於「雙十節」。 游嫌「台灣得不夠純」。 而「親中仇台」集團反對的則是: 「雙十節」等於「台灣國慶日」。 他們恨「台灣得太超過」。 那麼,「親中仇台」集團 不是該痛打游盈隆才對嗎? 怎麼反而還需要游盈隆? 因為他們自知, 打「Taiwan」已經違反 台灣民意和國際潮流! 「親中仇台」集團在 沒辦法「打Taiwan」的情況下, 只好藉用游盈隆「打蔡總統」, 肖想轉彎打台灣。 那我們可不可以説: 不打「真獨」的游盈隆, 反而藉他打他心目中 「假獨」的蔡總統, 親中仇台集團,真是奇怪 而且沒出息! 結論: 親中仇台者之反獨, 其深層的原因是: 怕台灣國家正常化。 而這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他們是攔不住的。 *** 游盈隆自認他是真獨, 而批蔡總統是假獨或不夠獨。 但是親中集團卻認定 蔡總統是真獨或是狡獨。 誠心建議盈隆兄: 要嘛,向親中仇台集團 抗議你的意思被扭曲。 要嘛,向自己捫心自問, 為什麼親中仇台集團 這麼喜歡肯定並引用你的話? 反正,要是我, 若是被親中仇台集團正面引用, 必然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但是,這個煩惱我不會有。 因為,他們只會批我、駡我, 害我步履蹣跚。 為什麼「步履蹣跚」? 因為他們每駡我一次, 我身上就多一個勳章。 久而久之,全身掛滿。 於是,最後, 我身心愉快,但是, 腳步就輕快不起來了。 *** 蔡總統以 英文的「Taiwan National Day」 昭告國際社會, 這一天是「台灣國慶日」, 呈現Taiwan的主體性, 對國際社會來說, 一點都不違合, 因為對國際社會來說, 「雙十節」還是「雙十節, 但重點是:台灣人有「Taiwan National Day」了。 而It’s about time!(也是時候了)
謝志偉
2022-10-11
這一課是很多人的生命換來的….
這一課是用很多很多人的生命換來的….
峰狂打臉94爽
2022-10-11
黃珊珊蹲完蔣萬安蹲,「藍白合」的戰略與戰術!
戰術的目的是要贏,要讓自己取得極大資源;戰略的目的是由一個不平等的均衡,謀取到並駕齊驅的均衡,只要在下個均衡獲得更多優勢略勝於對手即是贏家。老謀深算的柯文哲企圖在台北市與新竹市要贏,那麼「終極統一」與「兩岸一家親」同質整合,在戰略要利用矛盾;戰術要解決矛盾,造成對方騎虎難下的局面以制勝。 今年九合一大選,柯文哲想要從被騙過的綠營拿到選票,可能比登天還難。因此,弱勢的民眾黨只能與國民黨爭取極大的資源,造成一種平衡的關係,最後只要比對方多一點點就算贏。2018年柯文哲競選連任,僅贏國民黨丁守中3567票,戰略與戰術操作到「如火純青」的地步! 選戰剩下75天,由各種跡象顯示「藍白合作」已經逐漸形成。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9日上午參訪台中市公有建國市場,國民黨籍的台中市長盧秀燕親自接待。外界質疑盧是支持高虹安還是支持同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盧秀燕強調,她前天已專程去幫林耕仁站台,「所以我的態度很清楚」。只是盧秀燕的「很清楚」是什麼,只有國民黨的「袖裡乾坤」,外界無緣置喙?而且,媒體詢問高虹安引用資策會論文風波,盧秀燕表示「個人相信高虹安」無侵權問題?很顯然民眾黨在北市與竹市「三腳督」正產生微妙的變化! 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右),9日上午參訪台中市公有建國市場,國民黨籍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左)親自接待。(資料照)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日前拋出「深蹲二十下換免費搭乘公車」,對此,以無黨籍代表民眾黨參選台北市長黃珊珊,前日受訪時被問到是否會做深蹲,立即現場示範起立蹲下三次,掛保證要做廿下絕沒問題。更離譜的是黃珊珊蹲完隔天(10日)立馬換蔣萬安蹲,藍白前後呼應,不禁讓人肯定「藍白合作」已經形成。相較於陳時中提出「汰換公廁馬桶為免治馬桶」,黃珊珊狂批的態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柯文哲2014年表態參選台北市長,以「墨綠」騙取綠營選票打贏選戰,在羽翼漸豐之後成立「台灣民眾黨」,並提出「兩岸一家親」,馬上變臉「深紅」。在各界質疑是否與綠營越走越遠之時,柯文哲還依然厚顏表示,自己的底色還是綠色:「像我們這種228家族,還是很討厭外省人。」這樣的話術當然聽聽就好。只是「藍白合作」與其說是「國民黨茶壺內的風暴」或相互政治利用,不過,國民黨應記取民進黨的教訓,要小心再小心!因為深諳共產黨階級鬥爭的柯文哲,正在上演鯨吞蠶食的血淋淋教訓,政治利益而結盟的前車之鑑不遠! 更離譜的是黃珊珊(左)蹲完,隔天(10日)立馬換蔣萬安蹲,藍白前後呼應,不禁讓人肯定「藍白合作」已經形成。(資料照) 因此,「三腳督」除了北市黃珊珊與竹市高虹安之外,還有桃園市賴香伶、宜蘭縣陳琬惠,民眾黨正虎視眈眈拋出「藍白合作」的戲碼!更可怕的是「三腳督」已經形成「二個中國人打一個台灣人」的場面,「藍白合」的戰略與戰術,先拉下執政的民進黨再就地分贓,台灣人不可不慎!? (退休助理教授)
陳慶坤
2022-10-11
«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救國團」不是中國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嗎?
李筱峰
謝志偉臨門一腳 台外交精準破門
林保華
楊黃美幸家族傳奇和彭明敏
曹長青
台灣的自由抉擇 台灣的國家之路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