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大事
魯比歐稱台灣「民主國家」 大讚瓜地馬拉挺台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左)在記者會上讚揚瓜地馬拉總統阿雷巴洛(右)的立場,強調「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當地時間5日與瓜地馬拉總統阿雷巴洛(Bernardo Arévalo)舉行聯合記者會,討論美瓜雙邊關係、移民政策、經濟合作及台灣在區域合作中的角色。魯比歐強調,美國將深化與瓜地馬拉及台灣的外交與經濟合作,並稱台灣為「民主國家」,展現美方支持立場。 根據外媒報導,魯比歐表示,美國將推動與瓜地馬拉及台灣的合作,涵蓋外交、經濟、投資與貿易領域,支持台灣在中美洲的發展,並促進台灣企業對瓜國的投資,以提升當地經濟競爭力。 阿雷巴洛重申,瓜地馬拉將深化與台灣的合作,維持邦交,並在經貿與基礎建設領域拓展雙邊關係。他強調,儘管面臨國際壓力,瓜地馬拉仍堅定支持台灣。 魯比歐則讚揚瓜地馬拉的立場,強調「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並承諾美國將促進台灣在瓜國的投資與發展。 除台灣議題外,魯比歐與阿雷巴洛也討論移民問題。阿雷巴洛表示,瓜地馬拉將增加40%遣返航班,加快處理來自美國的非法移民,對象涵蓋瓜地馬拉公民及其他國籍人士。 此外,瓜國政府將成立「邊境管制與保護特遣隊」,部署於墨西哥邊境,維護安全並打擊人口販運與跨國犯罪,以減少非法移民流動,確保區域穩定。 魯比歐宣布,美國陸軍工兵團將協助瓜地馬拉制定現代化港口發展計畫,以提升經濟競爭力。雙方也將推動航空、陸運與海運建設,並擴建地鐵與鐵路網絡,創造就業機會,使瓜地馬拉成為區域經濟樞紐。 此外,魯比歐與阿雷巴洛也談及反毒品戰爭、跨國犯罪及中國在該區域的影響。阿雷巴洛表示,瓜國將成立專責部門,加強邊境安全與犯罪防制,確保國家穩定。
蔡百靈
2025-02-06
魯比歐出訪聚焦運河議題 巴拿馬總統:將退出中國一帶一路
在與魯比歐對談時,穆里諾表示,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協議到期時,巴拿馬不會予以更新。(歐新社) 黃其豪/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先前曾威脅巴拿馬要「收回」巴拿馬運河,與巴拿馬政府針對運河所有權歸屬問題論戰,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近期展開上任後首度出訪,首站即訪問巴拿馬。魯比歐2日與巴拿馬總統穆里諾(Jose Raul Mulino)會面時明確表示,巴拿馬必須立即縮減中國對運河地區的影響力,穆里諾則回應,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協議到期時,巴拿馬不會予以更新。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透過聲明指出,魯比歐向巴拿馬傳遞川普的訊息,表示中國透過一間總部位於香港的公司,在運河入口附近經營兩個港口,對巴拿馬運河構成威脅,此舉也違反了美國與巴拿馬的條約。對此魯比歐會見穆里諾時明確表示,「此一現狀不可接受,若未立即調整,美國將需採取必要措施,以根據條約保護其權益。」 魯比歐指出,川普「已經初步確定,由中國共產黨影響和控制巴拿馬運河地區的當前形勢是對運河的威脅,等於違反『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營運的條約』」。魯比歐強調:「這種現狀是不可接受的,若不立即做出改變,美國將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保護美國在條約下的權利。」 穆里諾提到,他與魯比歐的會面氣氛十分融洽,他願意審查巴拿馬的部分中國企業,並指出,目前在條約效力或是使用軍事力量強制執行條約等層面,他認為並不存在任何真正的威脅,並強調與川普面對面會談非常重要。 穆里諾表示,巴拿馬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協議到期時,屆時不會予以更新,並強調巴拿馬會研究提前終止的可能性,但無論巴拿馬能否提前終止該協議,他都不會續簽。 魯比歐(右)展開拉美出訪行程,首站即抵達巴拿馬,與巴拿馬總統穆里諾(左)會談。(歐新社)
黃其豪
2025-02-03
20250125國際新聞擇要
前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1963年11月22日在德州達拉斯遇刺身亡,60多年來各種陰謀論始終不斷。(美聯社檔案照) 1.川普命令 甘迺迪遇刺案限期解密 美國總統川普廿三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國家情報首長辦公室和司法部等相關部門,在十五天內公布已故前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遇刺的政府檔案解密計畫,並於四十五天內公布已故前參議員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以及已故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的解密計畫,稱此舉符合公共利益,美國民眾有權知道真相。【引用網址】 2.美國會提案撤銷中國最惠國待遇 戰略產品最低關稅100% 美國國會議員23日提出一項跨黨派法案,據此將撤銷中國的最惠國貿易地位、分階段升高關稅,以及終結讓低價中國產品免稅進口的「最低限度(de minimis)豁免」措施。【引用網址】 3.北京灰帶戰略 南韓也是苦主 南韓朝鮮日報披露,南韓和中國在二○○一年簽訂「中韓漁業協定」,劃定應彼此尊重的「暫定措施水域」,繼二二年四月和去年春天陸續出現中國試圖違規設置「大規模構造物」後,南韓情報機構上月透過偵察衛星,發現中方最近又重啟相關工程。專家警告,中國趁南韓總統尹錫悅引發戒嚴風波、導致政局動盪加劇之際故技重施,有利於中方日後將其主權主張常態化,正是中國在南海的「灰色地帶戰略」翻版。【引用網址】 4.達賴:將在中國以外自由世界轉世 流亡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指出,為避免中國干預,他將在西藏或中國以外的「自由世界」轉世。今年他滿90歲時,將徵求西藏宗教領袖和民眾的意見,看他們是否希望徹底終止達賴喇嘛制度。【引用網址】 5.創新高!日本去年3678萬人次造訪 這國拔得頭籌台灣排第2 日本《共同社》25日報導,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24日公布2024年外國人入境人數初值為3678萬人次,創下新高,其中南韓以863萬人次拔得頭籌,台灣以569萬人次排在第2。【引用網址】
自由時報
2025-01-25
就職首日簽署多項行政命令 川普:退出世衛、巴黎氣候協定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廿日宣誓就職重返白宮,宣告在他主政下的美國就此展開黃金時代,再次昌盛且受全世界敬重,並誓言將簽署大量行政命令,以捍衛美國與挽救前朝政策所帶來的「衰落」。川普說,他在二度執政的每一天,都將奉行「美國優先」政策。 執政二.○將奉行「美國優先」 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檢查來自加拿大、中國與墨西哥的移民與毒品,及審查中國在二○二○年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情況、為中國短影音分享平台TikTok續命、將墨西哥灣改為美國灣等。 川普在演說中為他的重新執政勾勒美好前景,宣稱他上台後的美國將更偉大、更強健與更卓越,處於激動人心的國家成功新時代之始,「變革浪潮正席捲全國…美國衰退就此告終」,將為各國豔羨與不再被佔便宜…「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自豪、繁榮與自由的國家…,對美國公民而言,二○二五年一月廿日是解放日」。 卅分鐘演說的基調不脫川普競選期間高舉的「美國優先」主軸,重申勝選後宣告的各種新措施,例如拿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川普還宣布將簽署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的行政命令,多半涉及移民、氣候、能源與經貿等內政,例如美墨邊境進入緊急狀態、立即遣返非法入境與停止接納難民計畫,以及將墨西哥販毒集團列為海外恐怖組織…「身為(美國)三軍統帥,捍衛我們的國家免於威脅與入侵,我責無旁貸」。
張沛元
2025-01-22
川普就職 重返白宮開啟第二任期 誓言帶領美國走向團結 改變國家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右二)與夫人梅蘭妮亞20日抵達白宮,與將卸任的拜登總統(左二)和第一夫人吉兒茶敘,並於白宮外合影留念。(路透)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於美東時間廿日中午十二點(台灣時間廿一日凌晨一點)宣誓就職,展開第二任期,成為第四十七任總統。由於氣候嚴寒,就職典禮四十年來首度移師室內,改在國會山莊的圓形大廳舉行,由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主持川普宣誓。 據華爾街日報取得的講稿,川普在就職演說中表示,他滿懷信心與樂觀重返總統職位,誓言帶領美國走向團結與希望,並號召「常識革命」,「改變的浪潮正席捲這個國家」。 川普與夫人梅蘭妮亞一早先到聖約翰教堂祈禱,隨即前往白宮,與拜登總統和第一夫人吉兒茶敘,之後一起乘車前往國會山莊參加典禮,象徵完成政權交接。四年前,川普並未出席拜登的就職典禮。這次,包括拜登、歐巴馬、柯林頓與布希四位卸任總統全部出席。 拜登遵循傳統 白宮留信祝福川普 拜登遵循交接傳統,在離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前,於「堅毅書桌」上留下一封卸任信給川普,表達祝福與建言。就職典禮後,川普舉行送別拜登儀式。 川普邀請包括阿根廷總統米雷伊和義大利總理梅洛尼等外國領袖出席典禮,打破自一八七四年有紀錄以來,外國領導人不曾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慣例。 與戶外場地不同,圓形大廳原本只能容納約六百人,但最後擺放約七五○把椅子,超出預期。典禮嘉賓雲集,包含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亞馬遜執行董事長貝佐斯、TikTok執行長周受資等科技巨頭均出席。原定於賓夕法尼亞大道的遊行,因天候因素改至市中心可容納兩萬人的第一資本體育館舉行。
陳成良
2025-01-21
20250116國際新聞擇要
南韓警方15日凌晨出動逾3000名警力,前往總統官邸逮捕已遭彈劾的總統尹錫悅。(彭博) 1.卸任倒數!拜登推新協議鞏固亞太盟友 與中國競爭影響力 美國總統拜登距離卸任不到1週之際,白宮14日向國會提交針對亞太國家的3項關鍵協議,包括要求批准和泰國的民用核能合作協議、批准與太平洋島國帛琉及馬紹爾群島的《自由加盟協約》(COFA),試圖在候任總統川普上台前,在中國日益主導的亞太地區,加強鞏固美國與亞太重要盟友及夥伴的關係。【引用網址】 2.揭川普2.0延續挺台抗中!美國準國務卿盧比歐:提高共軍侵台代價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將於20日就職,國際高度關注其上任後各項外交政策。針對台海局勢,美國準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今天(16日)到聯邦參議院出席人事任命聽證會,強調川普政府未來將延續挺台抗中立場,提升台灣武裝防衛能力,盡可能增加中共若侵台所要付出的代價。【引用網址】 3.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野心 川普國安顧問:6600億軍備加速交台灣 即將出任國家安全顧問的美國聯邦眾議員瓦爾茲十四日指出,川普新政府將加強印太戰略與印太夥伴關係,包括加速交付台灣延宕已久的逾兩百億美元軍備,「做為一種嚇阻措施」,並善用美國、英國及澳洲二○二一年九月成立的「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擴張的野心。此為川普團隊勝選迄今,對其印太戰略、美國對台政策等議題,所發出的最明確表態。【引用網址】 4.尹錫悅被捕 聲明戒嚴為解決國家危機 南韓總統尹錫悅因發布戒嚴令被控涉及內亂罪,並三度拒絕接受調查,十五日遭警方在首爾漢南洞官邸逮捕,成為南韓首位在任內被逮捕的總統,也是繼全斗煥、盧泰愚、李明博、朴槿惠後,第五位被拘提的前任或現任元首。尹錫悅發表聲明強調,戒嚴是為了解決國家危機而非犯罪,他不承認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擁有調查權,是為了避免發生流血衝突才決定接受調查,感嘆國家的法律已完全崩潰。【引用網址】 5.台灣是典範!印尼宣布籌建半導體經濟特區 印尼將要建立專門針對半導體開發的特殊經濟園區,當地媒體報導,有學者指出學界和產業界合作是建立強而有力半導體生態系的重要關鍵,並稱台灣和南韓是成功典範。 根據印尼媒體《雅加達環球報》(Jakarta Globe)報導,印尼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盧胡特(Luhut Binsar Pandjaitan)宣布,正準備與萬隆理工學院(ITB)合作,建立一個專門針對半導體開發的特殊經濟園區。【引用網址】
自由時報
2025-01-16
「畢業」演說 暢談任內外交成就/拜登︰中國經濟永遠無法超越美國
攜手盟友抗中 比單打獨鬥有效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見圖,法新社)十三日強調,美國已較四年前他上台時更強大,美國在與中國競爭中,處於更佳戰略地位,中國永遠無法在經濟上超越美國。更關鍵的是,美國邀請盟友和夥伴加入,形成一致應對中國的立場,這個共識比以往更強,證明攜手應對中國比單打獨鬥有效。 拜登是在距離總統當選人川普正式回鍋白宮僅剩七天之際,在國務院發表任內最後一場外交政策演說時,發表前述言論。儘管烏俄與中東戰爭尚未止歇,拜登仍在演說中細數過去四年在國際舞台上的成就,包括在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際,強化美國在歐洲的結盟關係,以及在中國崛起之際,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結盟。 拜登宣稱,他任內加強美國在外交、軍事、科技與經濟等領域的力量,並認為美國的對手,尤其是俄羅斯、中國與伊朗,都比他當初上任時更弱。「眼下,在我看來,拜我們的政府之賜,美國正在贏得全球競爭」,「相較於四年前,美國更強,我們的聯盟更強,我們的對手與競爭者更弱,我們並非透過興戰來做到這一點」。 與中競爭 美處更佳戰略地位 儘管俄羅斯、中國與北韓等專制國家的聯盟日益緊密,拜登說,俄中朝靠攏是因為脆弱而非力量;值此美國新政府即將上台之際,相較於這些國家,美國處於在根本上比四年前更強勢的位置,「今天,我可以向美國人民報告,在與中國的長期競爭中,我們的戰略地位比我剛上任時更好」。 儘管曾有許多專家預測,中國經濟終將在二○三○年前後不久超越美國,但拜登大聲說:「不會」,因為美國透過自我投資、保護勞工與技術,確保不會被中國超車,根據目前對中國發展的預測,「他們永遠不會超過我們。就是這樣」。 拜登還強調,他與習近平會面時直言不諱,以針對汽車、鋼鐵、半導體等特定產業的關稅,來反制中國的傾銷、補貼等不公平貿易行為,以及藉由出口管制與限制,確保中國無法利用先進科技與敏感數據來對付美國。此外,他任內還與中國建立溝通管道以避免誤解,以及雙方在因應氣候變遷與芬太尼危機上的合作。 拜登對他任內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以及在中東戰爭中協助以色列引以為傲,但未提及令美國蒙羞的阿富汗撤軍,以及即將接棒的總統當選人川普,僅在提及應對中國時疑似針對川普的「美國優先」立場表示,與夥伴攜手要比單打獨鬥更有效率。
張沛元
2025-01-15
20250114國際新聞擇要
1.FBI局長評中國︰美國當前世代的決定性威脅 將在美國候任總統川普上任前提前離任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十二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六十分鐘」節目專訪時,直指北京是其任內最重大的擔憂,認為中國不但是美國所面臨的最重大長期威脅,也是美國當前世代的決定性威脅。【引用網址】 2.回顧任內「夜不能寐」時刻 美國安顧問蘇利文:2022年台海緊張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即將卸任,近日在總結過去4年印度-太平洋政策時表示,2022年台海情勢升級曾讓他「夜不能寐」。 《美國之音》(VOA)指出,蘇利文日前在白宮與媒體舉行圓桌會議時,被問到過去4年來印太地區是否有哪些情況讓他「夜不能寐」。他回應,印太地區主要是一個更大戰略局面的動態變化,沒有像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或哈瑪斯襲擊以色列那樣的安全危機。【引用網址】 3.無法無天!俄國影子船隊拖斷海底電纜 被抓前還試圖弄斷另1條 根本是無法無天!掛有庫克群島旗幟的Eagle S號油輪,去年12月25日涉嫌拖斷波羅的海電纜EstLink 2和另4條電信電纜,該船被認為是俄羅斯的「影子船隊」,芬蘭當局如今透露,Eagle S在被扣押前還試圖弄斷其他海底電纜和管線。【引用網址】 4.巴拿馬秀出口數據 台灣躍升主要市場之一 巴拿馬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出口達到8.798億美元(約新台幣290億元),與前1年同期相比成長6.4%,美國仍是該國第1大主要貿易夥伴,其他國家的出口則發生「變化」,其中台灣躍升為巴拿馬主要市場之一,出口額達到1.005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引用網址】 5.川普上任倒數!韓企加速撤出中國 奔向美國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在美東時間1月20日就任,然而,南韓企業相繼公布在美國投資計劃,新建生產據點或擴大現有生產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於中國成本上升,經商環境惡化,在中國的南韓企業紛紛加速撤離。【引用網址】
自由時報
2025-01-14
20250113國際新聞擇要
1.「以為來俄受訓 不知要上戰場」 2北韓兵遭烏活捉 供述傷亡慘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社群媒體聲稱,烏軍在俄羅斯庫斯克州戰場上俘虜兩名北韓士兵,並對兩人進行審訊。其中一人供述自己是在抵達俄羅斯後才曉得會被派往戰場,以及北韓部隊在作戰中承受嚴重損失等消息。南韓國家情報院十二日證實此消息,強調會持續與烏國合作,共享資訊。【引用網址】 2.反制中國 美在印太部署衛星干擾器 香港南華早報十一日報導,美國太空軍已披露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部署干擾器以干擾該區衛星訊號的計劃,值此抗中色彩鮮明的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此舉恐升高美中之間的「電子攻防戰」。【引用網址】 3.尹錫悅遭彈劾停職後二度發文 籲南韓援助洛杉磯野火救災 南韓總統尹錫悅雖因國會彈劾案被停職,目前待在總統官邸但仍透過社群媒體表達立場。繼上月29日對濟州航空空難事件發聲後,他今日再度透過臉書發文,呼籲南韓政府向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提供必要的救災援助。【引用網址】 4.直指中國! 印度打通喜馬拉雅戰略隧道 中印角力白熱化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13日親赴印控喀什米爾(Kashmir)的索納馬格(Sonamarg)鎮,主持一條戰略隧道的啟用典禮。這項耗資 9.32億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的浩大工程,打通了通往中印爭議邊境的戰略要道,將大幅提升印度在該地區的軍事部署及全年通行能力。【引用網址】 5.地表最盛大!估4億人赴印度大壺節 創人類集會紀錄 被譽為地表最大朝聖類集會的印度教盛事「大壺節」(Kumbh Mela)13日在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普拉亞格拉吉市(Prayagraj)盛大登場。這場數千年歷史的宗教慶典,於恆河(Ganges)、亞穆納河(Yamuna)及神秘的薩拉斯瓦蒂河(Saraswati)三河匯流處舉行,主辦單位預估,為期1個多月至2月26日的慶典將吸引高達4億名信徒,規模之大前所未見,將創下人類史上最大集會的紀錄。【引用網址】
自由時報
2025-01-13
20250112國際新聞擇要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0日審理TikTok上訴案,據報導,多名大法官都支持國家安全重要性高於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最高院可望維持「不賣就禁」判決。(路透檔案照) 1.TikTok禁令 美大法官傾向維持原判 中國智慧型手機短影片平台「TikTok」去年五月控告美國國會四月通過《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之應用程式侵害法案》「不賣就禁」違憲案,繼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上月裁決,該法案並未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護之言論自由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十日正式審理TikTok上訴。美國媒體引述多名大法官說法報導,最高院可望維持「不賣就禁」判決,最快可能下週便有結果。【引用網址】 2.維吾爾人逃離中國恐被遣返 發聲求救:一回去將面臨酷刑和死亡 中國從2014年開始在新疆推出「再教育營」,大規模且無正當理由扣押維吾爾族穆斯林,同年有300多名維吾爾人逃亡到泰國邊境被捕,目前還有48人遭拘留至今,當局近來正準備將其中43人遣返回中國,這批難民連忙對外求救,強調若他們被「送中」將面臨酷刑和死亡。【引用網址】 3.中國流傳洛杉磯大火AI影片!網友怒批:等著被抓吧 毫無下限!美國加州洛杉磯遭野火侵襲,中國竟有民眾以「洛杉磯大火,這火勢電影都無法拍出來」為標題,散播駭人的AI影片吸引關注,這種行為連對岸網友也看不下去,紛紛怒斥這種行為太差勁,而且造謠是會被抓的。【引用網址】 4.女權鬥士馬拉拉籲穆斯林領袖 勿合法化阿富汗神學士政權 巴基斯坦籍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12日呼籲穆斯林領導人不要「合法化」阿富汗神學士(Taliban)政府,以及應藉由反對神學士箝制女性與女童接受教育來「展現真正的領導力」。【引用網址】 5.中國象棋界墮落!杭州亞運金、銀牌遭終身禁賽 41人受處分 中國象棋界再次爆出假棋醜聞!繼去年世界排名第一的王天一因買賣棋局遭終身禁賽後,三位頂尖選手:鄭惟桐、趙鑫鑫、汪洋,也因涉及假棋交易,今天被中國象棋協會宣布終身禁賽。【引用網址】
自由時報
2025-01-12
「我不是中國人」貼紙獲千萬關注! 挺台日議員分享10種語言翻譯版
神戶市議員上畠寬弘分享近期在日本爆紅的「我不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貼紙,並將句子進行改編後,額外附上10種語言翻譯版本。(圖擷取自@NorihiroUehata、@FreeAll_protest 社群平台「X」,本報合成) 2025/01/07 20:42 相關新聞請見︰ 台灣旅客旅行箱貼紙黏「我不是中國人是台灣人」 吸引660萬日本網友關注 祝蘭蕙/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期有台灣遊客分享在出國行李箱上方,張貼自製的「我不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私は中国ではなく台湾人です)日文貼紙,照片意外在網上爆紅,更在日本社群媒體吸引1000多萬人朝聖。對此,積極推動台日友好的日本神戶市議員上畠寬弘,也轉發照片分享看法,還以日本人角度來對句子進行不同翻譯。 現年37歲的上畠寛弘(うえはた のりひろ,上畠 のりひろ),過去多次發表挺台言論,並曾因此遭到中國政府官員施壓,但他堅持不向中方屈服,言行獲得不少台日民眾尊敬。今(7)日上午,他在社群平台「X」(前Twitter)轉發引起大量台日網友討論、一名赴日旅遊的台灣遊客分享的趣事與照片,認為台灣遊客的舉動非常棒。 該文為日本網友「のうまにあ 願榮光」把台灣旅客發布在Threads的內容,分享到社群平台「X」,內文則是台灣旅客描述自製的「我不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日文貼紙,逗福岡機場地勤的趣聞。上畠寛弘表示,這張貼紙之所以在日本引起廣大迴響,正是因為日本人在出國期間,也常遭到外國人誤認為是中國人,對此感到非常困擾。 上畠寛弘透露,自己過去在出訪歐洲時,就曾有過幾次類似經驗,這種感覺非常令人不愉快,且對日本人相當不利。同時,上畠寛弘還改編「我不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這句話,改成日本人適用的「我不是中國人,我是日本人」(私は中国人ではなく日本人です),甚至貼心製作10種語言的翻譯版,提供給需要的日本民眾使用。 「我不是中國人,我是日本人」10種語言翻譯︰ 1.英文︰I am not Chinese,I am Japanese. 2.法文︰Je ne suis pas Chinois, je suis Japonais. 3.西班牙文︰No soy chino, soy japonés. 4.德文︰Ich bin nicht Chinese, ich bin Japaner. 5.義大利文︰Non sono cinese, sono giapponese. 6.韓文︰저는 중국인이 아니라 일본인입니다. 7.俄文︰Я не китаец, я японец. 8.阿拉伯文︰أنا لست صينيًا، أنا ياباني. 9.葡萄牙文文︰ Eu não sou chinês, sou japonês. 10.泰文︰ ฉันไม่ใช่คนจีน ฉันเป็นคนญี่ปุ่น
祝蘭蕙
2025-01-07
20250107 國際新聞擇要
現任副總統賀錦麗主持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統計選舉人團票,正式認證川普勝選。(彭博) 1.美國會認證川普勝選 由賀錦麗主持會議、宣布選舉人票結果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去年總統大選中勝選,成為美國總統當選人,1月20日將舉行就職典禮。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6日確認選舉人團票,認證川普勝選,川普也正式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引用網址】 2.美前國務院助卿羅素:北京若侵台 川普會視為直接挑戰 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期擔任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的羅素(Daniel Russel),在香港南華早報六日刊出的專訪中指出,重視自身強勢領袖和美國強權形象的候任總統川普,將把中國任何侵犯台灣的行徑視為直接挑戰,「不會置之不理」,儘管川普不按牌理出牌,但不表示不會採取行動。【引用網址】 3.訪問南韓 強調美防衛承諾 布林肯︰俄尖端太空技術可能轉移北韓 南韓政局動盪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六日訪問首爾,重申對南韓民主體制的信心,並且揭露俄羅斯與北韓軍事合作的新情報,指出莫斯科可能轉移尖端太空與衛星技術給平壤,甚至可能改變數十年來的政策,承認北韓擁有核武。在布林肯與南韓代理總統崔相穆的會晤期間,北韓發射一枚疑似中長程彈道飛彈,為今年首次。【引用網址】 4.立陶宛與台灣交好 總理:與中國交往是條崎嶇道路 立陶宛在3年前因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後,與中國的關係就此惡化,立陶宛總理金陶塔斯·帕盧卡斯(Gintautas Paluckas)週二(7日)表示,與中國的交往將是一條「崎嶇的道路」。【引用網址】 5.韓流文化席捲全球 《牛津英語詞典》新收錄7個韓文熱門詞彙 「韓流」熱潮席捲全世界,以至於「公認的英語權威」英國《牛津英語詞典》(OED),在最新版本中新收錄了7個韓文熱門詞彙,這是該詞典時隔3年多再添韓文詞彙。【引用網址】
自由時報
2025-01-07
立陶宛與台灣交好 總理:與中國交往是條崎嶇道路
立陶宛總理金陶塔斯·帕盧卡斯(Gintautas Paluckas)週二(7日)表示,與中國的交往將是一條「崎嶇的道路」。(美聯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立陶宛在3年前因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後,與中國的關係就此惡化,立陶宛總理金陶塔斯·帕盧卡斯(Gintautas Paluckas)週二(7日)表示,與中國的交往將是一條「崎嶇的道路」。 帕盧卡斯指出,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將很困難,並強調這些關係是基於歐盟的共同戰略,但由於地緣政治和經濟原因,該戰略也正在改變。 帕盧卡斯說:「今天,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由歐盟的共同戰略決定,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也因基本原因而改變,既因為中國在與烏克蘭的戰爭中支持俄羅斯,也因為非常嚴重的經濟摩擦。這意味著歐洲肯定會捍衛其市場,免受來自中國的國家補貼商品和服務的侵害」。 他補充道:「展望未來,這些關係將是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帕盧卡斯也澄清他早些時候關於恢復與中國關係的言論,強調這只涉及任命兩國大使。 總理稍早告訴媒體BNS,他的政府雖尋求與中國恢復全面的外交關係,但不會做出過度讓步。他也表示,他將努力讓立陶宛大使返回北京,並促使中國大使返回維爾紐斯。 2021年,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後,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惡化。作為回應,北京降低與維爾紐斯的外交關係並實施貿易限制。
吳孟峰
2025-01-07
荷蘭二戰檔案解密 首次公開42萬名納粹通敵名單
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紀念二戰活動。(路透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荷蘭一項檔案保密法律從1月1日起失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德國納粹合作的名單首次公開,共列出約42萬5000人。 英國《電訊報》、《路透》報導,這份檔案文件共有32萬頁,其中列出約42萬5000名涉嫌在二戰期間,與納粹德國佔領者合作而遭調查者,這些人大多為荷蘭籍。由於限制公開取閱這批檔案的法律今年起失效,致力推動政府公開二戰文件的「法庭裡的戰爭(War in Court)」計畫2日在網路上公布這批名單。 這份名單中僅五分之一曾出庭受審,大多數案件涉及的罪行較輕,例如參與納粹的「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名單上的被指控者後代及受害者家屬,都批評公布這份名單的做法,擔心可能重燃過去的緊張關係。 在荷蘭資料保護局(DPA)提出警告後,該計畫僅在網路上公開姓名、地址等個人資料,以及警方、法院針對個案的參考資料,也列出案件編號、被指控者罪名,但是暫不公布完整檔案內容,詳細資料只能到位於海牙的國家檔案館查閱。 雖然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保護個資隱私,但是此法不適用已故者,前述名單上大多數皆已過世。 批評者指出,僅公布名單而缺乏完整背景資訊,可能對當事者家庭和社區造成不公平的污名化,撕裂尚未撫平的情感傷口。但支持者認為,公開名單是朝透明和正視歷史真相,邁出重要一步。 根據荷蘭公共廣播公司(NOS)一項調查,五分之一的荷蘭人不希望納粹合作者的後代,擔任市長或議員等公職,此外,許多疑似合作者的後代,依然承受家族歷史帶來的沉重壓力。
管淑平
2025-01-04
藍白亂象登英媒! 稱國民黨「對北京友好」 3修正案「損害民主」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藍白立委憑藉人數優勢,昨在立法院院會表決通過備受爭議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等修法。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報導昨日藍白在立院的亂象,直言這些法案會損害「民主制度」。 根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台灣國會議員因有爭議的法案而發生爭鬥,這些法案可能會損害「民主制度」,民進黨議員阻止反對黨提出3項法律修正案,這修正案將使選民更難罷免他們認為不合適的民選官員。 《每日電訊報》稱中國國民黨為「對北京友好的國民黨」,並指出國民黨先前國會擴權法案引發大規模的街頭示威,如今3項法律修正案,使週五立法院外數千人聚集抗議選罷法修正案。
蔡百靈
2024-12-21
駁斥中國內政說 布林肯:台灣是我們的事
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出席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座談會,駁斥中國宣稱台灣是其內政說法,強調國際社會對此的回應是:「不,這是我們的事」。(路透)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八日出席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座談會,並接受該智庫刊物「外交事務」訪問,回顧拜登政府如何重建美國的全球領導力,以及四年來的外交政策成果。布林肯說,中國宣稱台灣是其內政,與他國無關,然而,國際社會對此的回應是:「不,這是我們的事」,美國也成功讓歐洲大西洋地區更加關注台灣。 美國成功讓歐洲更加關注台灣 布林肯指出,這四年來,美國讓人們更加重視台灣議題,特別是歐洲大西洋地區更關注台灣情勢,「自我們上任後,人們對此有了更深入理解,如果因中國的行動導致台灣危機,這將波及全球,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他提到台灣對全球半導體生產、台海對全球商業運輸的重要性,指台灣危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影響,這使得歐洲各國更加積極地對中國表達立場,要求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布林肯說,中國常說台灣是他們的內政,與他國無關,「事實上,國際社會已經做出回應:『不,(台灣)是我們的事』」,美國做到讓幾乎全世界意識到這一事實,即「這關乎所有人」,因為若台灣發生危機,整個世界都會受到影響。 若台灣發生危機 影響全世界 針對中、俄、伊朗與北韓結盟趨勢,布林肯說,中國渴望領導地位,「就不能一方面說希望烏克蘭達成和平,另一方面又資助持續侵略」。國際社會對俄國侵略烏克蘭的回應,對中國是很明顯的教訓,愈來愈多國家一致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因為這將深刻影響大家的利益。 今日烏克蘭 明天可能在東亞 布林肯指出,拜登政府積極建立歐洲大西洋地區與印太地區的橋梁,北約組織(NATO)已有四個印太地區夥伴,美國打破歐亞夥伴只關心各自區域事務的孤立狀態,愈加意識到安全問題不可分割;而亞洲國家如日本,也意識到,今日在歐洲、在烏克蘭發生的事,明天可能在東亞發生。
管淑平
2024-12-20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匡列97億加強台灣安全
美國聯邦參議院18日通過2025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將整體軍事支出提高至創紀錄的8950億美元,以對抗中國、俄羅斯等對美國構成的威脅,並協助台灣抵禦中國侵略。(歐新社資料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18日通過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將整體軍事支出提高至創紀錄的8950億美元(約台幣29兆元),以對抗中國、俄羅斯等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並協助台灣抵禦中國侵略。 法案將資源用於對中國採取更具對抗性的態度,包括成立一項類似於美國支持烏克蘭的基金,最高可動用3億美元(約台幣97億元)推進「台灣安全合作倡議」,透過提供軍備及關鍵作戰訓練協助台灣,以及投資發展新型軍事技術,例如人工智慧,並加強美國的彈藥生產能力。 美聯社報導,這項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獲得民主、共和兩黨廣泛支持,但這項國防部政策措施近年來已成為文化議題的戰場。今年,共和黨人在立法中增加社會保守派的優先事項,導致該法案經歷數月協商,並削弱了民主黨的支持力道。 儘管如此,幾乎所有共和黨人,以及絕大多數參院民主黨議員,還是投票支持該法案最終通過,並將法案送交總統拜登簽署。 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法案並不完美,但仍納入一些民主黨努力爭取到的條款,「它包含強有力的條款,支持從國家安全層面對抗中國共產黨。」 聯邦眾議院多數民主黨人上週投票反對該法案,原因是眾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堅持加入禁止軍方保健系統為軍人子女提供跨性別醫療護理的「性別肯定照護」(gender-affirming care)條款。然而,該法案仍以281票對140票的壓倒性優勢通過。 參院共和黨領袖認為,NDAA法案僅增加1%的國防支出明顯不足,尤其是在全球局勢動盪和美國主導地位受到挑戰的此刻,主張應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並計畫在明年控制白宮和國會後,再次推動額度更高的國防撥款。 這份長達1800頁的法案,也聚焦於改善美軍生活品質,最低層級部隊加薪14.5%,其餘部隊加薪4.5%;另授權建造軍眷宿舍、學校和兒童托育中心等。
自由時報
2024-12-19
受訪透露最近與習近平通話 川普:不希望中國入侵台灣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表示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溝通良好,不希望中國入侵台灣。(美聯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近日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針對是否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出動美軍協防的提問,川普仍堅持不在談判前自揭底牌的一貫立場。川普透露,他在受訪的3天前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溝通,基於雙方的友好關係,他希望習近平別這麼做。 川普6日接受NBC節目「會晤新聞界」專訪,完整內容於8日播出。主持人維爾克(Kristen Welker)問到:「如果中國在您執政期間入侵台灣,您是否承諾會保衛台灣?」川普回應:「我絕不表態」。維爾克追問:「還是不願表態?」川普說:「我不會表態,因為我得要談判,對吧?」 維爾克繼續追問:「您能不能直接說,是否會防衛台灣?」川普則說:「我更希望他們不要」,「我更希望他們不要這麼做。我與習主席有非常好的關係。我們一直在溝通。」 維爾克問:「您有向他傳達『不要入侵台灣』的訊息嗎?」川普說:「我們沒談這個。我們談了其他事情。但我和他關係很好,我希望他不要這麼做。」 川普在選前曾表示,台灣應該為美國協防「付費」。但他也說,如果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課徵150%到200%的高額關稅,甚至曾在競選募款活動中揚言,如果中國在他任內入侵台灣,他將以「轟炸北京」做為回應。
自由時報
2024-12-10
沒墜機!俄官媒證實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抵莫斯科 已獲政治庇護
祝蘭蕙/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敘利亞反抗軍「沙姆解放組織」(HTS)近期對政府軍發起猛攻,8日成功拿下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倉皇逃離。俄羅斯官方媒體證實,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及其家人,目前已在莫斯科並獲得政治庇護。 據俄羅斯官媒《塔斯社》引述克里姆林宮消息人士說法報導,被推翻出逃的阿塞德跟他的家人目前已抵達莫斯科,出於人道主義原因,俄羅斯將為他們提供庇護。消息人士並補充表示,俄羅斯官員正在與敘利亞武裝反對派代表保持聯繫,他們的領導人保證了俄羅斯在敘利亞領土上的軍事基地和外交使團的安全。 阿塞德垮台 拜登:美方將採取3個行動 《CNN》報導,在俄羅斯媒體曝光阿塞德家族抵達莫斯科後,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時表示,阿塞德政權的垮台是正義之舉,為敘利亞人民提供了歷史性機會。不過拜登說,「這也是一個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時刻,因為我們都在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問題。美國將與在敘利亞的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者合作,幫助他們抓住機會,管理風險。」 拜登同時提出了美國在阿塞德政權垮台後將採取的3點行動,包括: 首先,如果敘利亞在此過渡時期有任何威脅,將支持敘利亞的鄰國,包括約旦、黎巴嫩、伊拉克和以色列。 其次,美國將幫助確保敘利亞東部的穩定,保護任何人員、我們的人員免受任何威脅,並將繼續執行我們打擊伊斯蘭國(ISIS)的任務,包括確保關押伊斯蘭國武裝份子拘留設施的安全。拜登表示,美國正在優先努力防止伊斯蘭國死灰復燃。 第三,美國將與所有敘利亞團體進行接觸,包括在聯合國領導下的過程中進行接觸,以建立一個從阿塞德政權過渡到「一個擁有新憲法和新政府的獨立和主權的敘利亞。」 沙姆解放組織8日揮軍攻入首都大馬士革,宣布推翻阿塞德暴政,結束該國持續13年的內戰,大馬士革到處可見民眾歡呼慶祝。自2015年介入敘利亞內戰的俄羅斯稍早也發布消息,證實阿塞德政權垮台。 先前有外媒報導,阿塞德疑似搭乘1架伊留申-76型(Ilyushin 76)軍用運輸機從大馬士革機場起飛,但沒多久飛機亮點即從雷達消失,因而傳出航機墜毀傳聞。前伊拉克議員薩塔爾(Omar Abdul Satar)也在X平台表示,「反抗軍宣稱他們擊落阿塞德的飛機」,如今俄國官媒報導阿塞德及家人在莫斯科,間接證實了墜機傳聞的謬誤。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左)今年7月中旬與俄羅斯總統普廷(右)進行會晤。(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表示,阿塞德政權的垮台是正義之舉,為敘利亞人民提供了歷史性機會。(歐新社)
祝蘭蕙
2024-12-09
中國外交官威脅巴拉圭棄台 巴國媒體:北京像黑道霸凌他國
面對中國試圖破壞台灣與巴拉圭關係,外交部則積極推動「榮邦計畫」與賴總統主張的「經濟日不落國」願景,外交部長林佳龍昨受邀赴台北港,與巴拉圭駐台大使費卡洛、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等人,一同目送三十輛台灣國產電動巴士上船運往巴拉圭。(圖取自林佳龍臉書)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中國外交部拉美司公使銜參贊徐偉隨團到訪我國友邦巴拉圭,高調受訪要巴國「中國、台灣二選一」,隨即被巴國外交部依干涉內政吊銷簽證並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廿四小時內驅逐出境。巴國知名記者賈可布斯(Jorge Jacobs)昨於主流媒體「自由新聞報」專欄痛批,中國以「要銀彈或吃子彈」(money or lead)的黑道作風,恣意霸凌其他國家。 「要銀彈或吃子彈」恐嚇多數國家 賈可布斯表示,中國長年砸重金誘惑中南美政治人物,希望在美國「後院」取代其地位,也幾乎成功讓區域內多數國家立場轉向,但巴拉圭迄今未被說服,因此被中國視為削弱台灣國際地位的「大秘寶」。 他指出,中國自冷戰後開始以「要銀彈或吃子彈」的黑道手段,恣意威脅大多數國家,不管是否接受這類並非免費的「銀彈」,都必須面對隨之而來的條件、代價和後果。中國最誘人的謊言之一,即只要屈服就可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不過從幾乎所有轉向中國的國家來看,這些承諾都只是「海市蜃樓」。 賈可布斯也強調,巴拉圭迄今未屈服於中國流氓成為其當前優勢,也成為即將「入厝」且「更大尾」的美國川普政府眼中一大亮點,尤其準國務卿魯比歐正著手應對中國在拉美擴張。他呼籲巴國政府抓準此機會。 我30輛國產電動巴士 運往巴拉圭 面對中國試圖破壞台灣與巴拉圭關係,外交部則積極推動「榮邦計畫」與賴總統主張的「經濟日不落國」願景,外交部長林佳龍昨受邀赴台北港,與巴拉圭駐台大使費卡洛、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一同目送三十輛台灣國產電動巴士上船運往巴拉圭,實現巴國總統貝尼亞看重我國科技實力而力邀台廠參與的「電動巴士先導計畫」。 林佳龍指出,外交部接續活化「台巴工業區」,將其升級為「智慧科技園區」,打造巴拉圭成為台商進軍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的重要據點,創造台巴兩國互利共榮。
方瑋立
2024-12-08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誰當選國民黨主席最好?
李筱峰
藍爆中共介選 綠籲攜手修國安法案
陳政宇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羅浚晅
中國「移民實邊」的現代版
李筱峰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