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事

說好的出口沒個影 宏國白蝦 銷中報價已腰斬

說好的出口沒個影 宏國白蝦 銷中報價已腰斬

宏都拉斯今年3月與台灣斷交後,國內白蝦業者心急如焚。(法新社資料照)   〔記者楊丞彧/綜合報導〕宏都拉斯三月與我國斷交,轉與中國建交,白蝦養殖業者卻急了,因為台灣是最大出口市場。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上月赴中國是訪問,中方稱將開放九家養殖場出口。然而,宏都拉斯全國水產養殖協會(Andah)執行長阿馬多對宏國媒體透露,對中國出口遙遙無期,且卅/四十規格的白蝦報價,賣台灣約每公斤八.一○美元(約台幣二五○元),但賣中國只有四.五二美元(約台幣一四○元),僅剩五十五.八%,幾近腰斬。 宏國「新聞報」報導,Andah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宏都拉斯白蝦對台出口,仍較去年同期成長十.四一%,為宏都拉斯創造三七五○萬美元(約台幣十一.六億元)收入。 然而,宏國「先驅報」報導,因宏國與台灣斷交,自今年五月起,墨西哥取代台灣成為宏國白蝦最大買家。宏都拉斯上月正式通知我國將終止「台宏自由貿易協定」(FTA)。根據規定,終止決定將於一百八十日後生效。 Andah表示,今年十二月五日以前,宏都拉斯白蝦仍可以免稅銷台,之後將課廿%關稅。儘管宏都拉斯政府稱白蝦可以出口中國了,但阿馬多卻打臉,目前他們還沒有收到可以出口中國的確切日期。他也提及,卅/四十規格(一公斤有卅至四十尾白蝦)的報價,賣台灣約每公斤八.一○美元,但賣中國只有四.五二美元。而中國市場價格,與台灣差異約六十三%至七十九%之間。
楊丞彧 2023-07-17
德國恐扔掉2億劑新冠疫苗 1380億放水流?

德國恐扔掉2億劑新冠疫苗 1380億放水流?

疫情趨緩,德國接種率下滑,報廢的COVID-19疫苗遽增。(示意圖,路透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德國已經報廢了 8300 萬劑新冠疫苗,成本大約為 16 億歐元(台幣555億),手上還有 1.2 億劑疫苗未使用,在疫情趨緩及接種率下滑之下,估計報廢及庫存疫苗的總價值上看 40 億歐元(約台幣1387億元)。 《政客》(Politico)報導,根據德國衛生部提供的數據,到 2022 年底,德國報廢了 5400 萬劑 COVID-19 疫苗,2023 年第一季又報廢 2900 萬劑。由於德國至今尚未提供今年第二季疫苗報廢數據,實際報廢數可能更高。 與此同時,由於接種疫苗的人數大幅下降,德國手上仍有 1.2 億劑COVID-19 疫苗庫存。歐盟疾病控制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5日當週,德國僅接種268劑COVID-19 疫苗。在此之前的三週內,有1462人接種COVID-19疫苗。 報導指出,儘管德國衛生部門聲稱已為季節性感染做好準備,疫苗接種率可能會在秋季上升,但這不太可能大幅消化掉 1.2 億劑COVID-19的庫存疫苗。 報導稱,雖然德國衛生部門沒有提供報廢疫苗類型的詳細訊息,但之前曾說過,在 2023 年第一季末過期的2900 萬支疫苗中,500 萬劑是 Moderna,1800 萬劑是 BioNTech/Pfizer,另外 600 萬劑是 Novavax。 報導估計,假設對 2022 年底過期的疫苗以及剩餘的 1.2 億劑未使用的疫苗進行類似的細分,根據洩漏的報價,Novavax每劑 19 歐元,Moderna每劑23 歐元,BioNTech/Pfizer 每劑19.50 歐元,報廢加上庫存疫苗的總價值約 40 億歐元。
自由時報 2023-07-16
巴拉圭準總統貝尼亞:我就是個親台派

巴拉圭準總統貝尼亞:我就是個親台派

巴拉圭總統當選人貝尼亞昨結束五天訪台行程,離台前接受媒體聯訪。貝尼亞指出,「我就是個親台派,眾所皆知」,這點不僅不會改變、也沒得談,更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記者叢昌瑾攝)   「不會改變 更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巴拉圭總統當選人貝尼亞昨結束五天訪台行程,被問及做為南美洲唯一與台灣建交的國家,是否遭受周邊國家壓力?貝尼亞指出,他的立場非常明確,就是堅定支持台灣,「我就是個親台派,眾所皆知」,這點不僅不會改變、也沒得談,更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 90年代末初次來台 留下深刻印象 貝尼亞憶及,他在九○年代末初次來台,留下深刻印象,「那是我職業生涯的轉捩點」。此行他以巴拉圭總統當選人身分於就職前訪台,除了表達對台灣人民的謝意,更是強調對雙邊關係的重視。 貝尼亞指出,台巴兩國關係良好,但在今年巴拉圭總統大選期間,邦交受部分選民質疑,當時對手揚言若當選就要轉投靠中國,但他指出,與台灣維持邦交並非「歷史懷舊」,而是因為他深信,維持商貿與外交關係,對巴拉圭的發展更為有利。 深信維持台灣邦交 對巴國更有利 貝尼亞強調,「我們的雙邊關係完全沒有以任何條件做為前提」,因此,在他未來的五年任期內,將持續強化彼此關係,相信會「好上加好」。這樣的關係不會被任何合作條件或數字所囿,這是此行他想傳達的最重要訊息。 貝尼亞說,巴拉圭當然希望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做生意,也樂意與中國進行貿易,但巴國的經濟關係不會受制於任何外交關係。因此,如果有國家因為巴拉圭與台灣有邦交而不願意貿易,他會選擇繼續維持與台灣的關係。 被問及做為南美洲唯一與台灣建交國家,是否遭受周邊國家壓力?貝尼亞回應,巴拉圭與鄰國關係良好,特別是最大貿易夥伴巴西。他與巴西談過,對方非常清楚他(挺台)立場並予以尊重,因此未感受到任何壓力,「可能正是因為我的立場相當堅定」。 談及美國政府是否關切與台灣邦交情形,貝尼亞指出,美國當然強烈鼓勵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但美方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因為他的立場相當清楚,「我就是個親台派,眾所皆知」。他強調,這點不僅不會改變、也沒得談,更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 貝尼亞特別感謝蔡英文總統在雙邊關係的「先見之明」以及做出的貢獻,也表示,台灣明年將舉行總統選舉,無論台灣人民的決定為何,他都會與未來的新總統攜手合作,維持雙邊良好的關係。
楊丞彧 2023-07-16
華府智庫:台灣晶片業太重要 美應助台反擊北京染指

華府智庫:台灣晶片業太重要 美應助台反擊北京染指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華特斯(Riley Walters)表示,台灣作為半導體製造大國的地位難以被複製,在中國處心積慮想拿下台灣之際,美國更應支持這個重要的亞洲合作夥伴。(擷取自網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高級非常駐研究員華特斯(Riley Walters),近日在美國《信使》網站(The Messenger)網站發文指出,台灣作為半導體製造大國的地位難以被複製,但美國多年來的協助也功不可沒,在中國處心積慮想拿下台灣之際,美國更應支持這個重要的亞洲合作夥伴,以幫助因應任何重大突發事件。  文章指出,半導體製造之戰正在太平洋彼岸發生。多年來,北京一直在向國內產業投入數千億美元,試圖將外國製造的半導體產品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與此同時,華府及其合作夥伴一直在努力確保製造新進晶片的設備和技術不會進入中國。  製造半導體的過程漫長而復雜。根據一些估算,晶片產品在到達消費市場之前,可能要跨越多達70個國界。雖然美國公司已經開發出一些最先進的半導體設計技術,但目前最先進的製造能力在台灣和南韓,而大部分先進晶片來自台灣。如果美國無法再進入台灣的半導體工業,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毀滅性影響。   根據1項新研究,無法進入台灣半導體產業對美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或2020 年的武肺疫情封鎖還要大。近1/5用於出口的半導體來自台灣,台灣公司佔全球最先進晶片製造的近75%。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嚴重中斷,可能會影響多達1.6兆美元(49.4兆台幣),即約8%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傷害個人電子、汽車、電信等行業。考量到我們的生活從農業到醫療保健等,越來越依賴於需要更先進晶片的新技術,這個估計也可能太低了。  但讓華府擔心並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破壞的1個事件,就是中國軍隊可能入侵台灣。而無論是研發、礦物、化學、機床工具還是其最終產品,全球半導體產業都透過台灣聯繫起來,如果出現重大中斷,中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的經濟也將遭受類似的破壞。  半導體製造是資本最密集的行業之一,建造最新的廠房動則耗資數十億美元;即便如此,新廠房也無法在一夜之間開始生產,因為建廠需要數年時間。高昂的成本和建造時間,只是台灣成熟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動盪期間尤其不容易被取代的2個原因。  華府一直在與國內外公司合作,在美國建立更多的半導體製造設施。這是國會和拜登政府為減少美國對外國製產品的需求所做的努力。特別是台積電即將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先進晶圓廠,並計劃在幾年內興建另1座廠房。英特爾和三星電子,以及整個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公司,也都在美國建立新的產能。  但無論華府喜歡與否,世界對台灣作為半導體製造國的依賴,都不是美國或其他國家可以複製的。新廠房耗資數十億美元,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成,並且必須有強大的市場需求,華府不能只求現成。過去幾十年,台灣成功將自己打造成半導體製造業的領導者,美國的獨創性也功不可沒。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如果沒有與美國產業界的密切合作,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隨著世界越來越依賴新技術,包括對數據儲存的需求和人工智慧日益增加的使用,美國也將繼續依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儘管華府、東京和布魯塞爾都希望在自家建立更多的半導體產能,但台灣的角色仍然無可取代。美國應該支持這個重要的亞洲合作夥伴,以幫助因應任何重大突發事件。
盧永山 2023-07-14
台海為「全球經濟生命線」 德首份中國戰略

台海為「全球經濟生命線」 德首份中國戰略

德國政府13日公布備受矚目的首份中國戰略,強調台海安全的重要性,將擴大與台往來,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路透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德國政府13日公布備受矚目的首份中國戰略,提出去風險和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經濟安全總體目標,致力於確保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更公平、更有持續性,也更為互惠,並強調台海安全的重要性,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更將台海比擬為「全球經濟的生命線」。 在這份篇幅達64頁的戰略文件中,提到台灣的部分共有10餘處,強調德國雖以「一個中國政策」維繫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但在許多領域與台灣維持緊密、良好的關係,並將持續擴大;德國對台灣有經濟和科技利益,台灣對德國則具有地理位置以及貿易夥伴的重要性;台灣海峽的安全對區域內外的和平及穩定至關重要,台海現狀唯有透過和平且兩岸合意的方式才能改變,發生軍事衝突將影響德國和歐洲的利益。 此外,為加強對中國的理解,擴充獨立的中國研究能量,德國將與台灣的夥伴合作,並支持政黨基金會與台灣的合作。德國政府承諾,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將督促聯合國祕書處支持台灣公民社會參與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活動。 貝爾伯克在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發表演說時強調,全球貨櫃運輸有一半通過台海,一旦這條「全球經濟的生命線」爆發衝突,將衝擊全世界,因此德國無法坐視。 由於德國執政聯盟內部意見分歧,經過數個月來的協調,中國戰略的最終版本有所軟化,並未對企業界提出有約束力的要求,也沒有鎖定特定企業為目標。據稱德國政府內部直到本週稍早前仍在討論中國戰略的細節,直到11日晚間才敲定最終內容。 新的德國對中政策標誌著執政聯盟內部兩派意見的微妙平衡。在中國戰略草案討論期間,貝爾伯克與同屬綠黨的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都希望對在中國擁有大規模業務的德國企業進行「壓力測試」,避免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並更重視人權,但社會民主黨的總理蕭茲(Olaf Scholz)支持較為和緩的立場,即「去風險但不脫鉤」。 因此,正式版本並未出現有關壓力測試的內容,而是呼籲企業自行管理風險。德企去年在中國投資115億歐元(約4000億台幣),創下歷史新高。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強調,全球貨櫃運輸有一半通過台海,一旦這條「全球經濟的生命線」爆發衝突,將衝擊全世界,德國無法坐視。(美聯社)   德國︰中國變了 我們的中國政策也要變   台海現狀 只能經兩岸同意和平改變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因應「愈加強勢」的中國,德國政府十三日公布備受矚目的中國戰略,指中國是「體制對手」,也是夥伴、競爭者,德國需要降低經濟依賴的風險,但是並非脫鉤。這份戰略著重經濟安全,在台海部分則強調,唯有透過和平手段且兩岸同意才能改變台海現狀,德國不會在與台灣往來上卻步,並將拓展與台灣之間的多領域關係。 這份共六十四頁的中國戰略,是以德國日前公布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為基礎。當中指出,「中國已經改變,由於這一點以及中國的政治決策,我們需要改變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戰略說,中國依然是解決氣候變遷等全球挑戰的不可或缺夥伴,但是中國在試圖改變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上愈加強勢,可能在全球安全上造成後果,中國的行事作為已經導致國際角力、競爭升高,中國決定擴大與俄羅斯關係,也對德國造成立即的安全影響。 戰略說,「中國對歐洲依賴性正持續降低之際,德國對中國的依賴性近年卻更顯重要」,德國「迫切需要降低風險,但是我們並非尋求經濟脫鉤」。德國政府打算調整出口管制清單,來反映新興的安全風險,也將與歐盟成員國團結面對經濟和其他的壓力。 籲聯合國活動與專門機構 納入台灣 這份戰略表明,德國會繼續強化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與和夥伴間的合作,「台灣海峽現狀只能透過和平方式且兩岸都同意下改變」;台海安全不只對區域、也對區域以外的和平與安全至為重要;德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也呼籲聯合國秘書處,將台灣公民社會納入聯合國的活動和其專門的機構。戰略中說,德國不會在與台灣做生意上卻步,德國對台灣有經濟和科技利益,台灣對德國則具有地理位置以及貿易夥伴的重要性。 德國總理蕭茲在這份戰略公布後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與中國)脫鉤,但是希望降低未來的關鍵依賴性」,柏林「得對已經改變而且變得愈加強勢的中國有所反應」。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指出,「中國已經變了,我們的中國政策也必須改變」,這份戰略旨在「要務實,而非天真」。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回應這份戰略,表示中國是共同因應挑戰的夥伴,而非對手,希望德國理性、全面且客觀地看待中國的發展。
自由時報 2023-07-14
德轉向印太 將首度派兵赴澳軍演

德轉向印太 將首度派兵赴澳軍演

  德國海軍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2021年泊靠日本,時任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登艦參觀。(歐新社檔案照)   下週末登場 劍指中國 13國3萬多名官兵參與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路透十日報導,美國和澳洲兩年一度的「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聯合演習,將於七月廿二日至八月四日展開,德國將首度派遣部隊前往澳洲,參加這場與其他十二國三萬多名官兵共同舉行的大規模聯合演習,凸顯中國軍事挑釁引發區域緊張之際,柏林日益將焦點轉向印太地區。 就在第一批德軍出發前往澳洲的幾小時前,德國陸軍司令梅茲(Alfons Mais)接受路透專訪。他表示,二四○名德軍官兵、包括一七○名傘兵和四十名海軍陸戰隊員,將參加「護身軍刀」演習,與來自印尼、日本、南韓、法國、英國等十二國的部隊,一起展開叢林戰和登陸作戰訓練。 被問到德軍首次部署至澳洲,旨在向中國傳達何種訊息時,梅茲表示,柏林無意引發任何人的敵意,當前的安全挑戰比一九九○年之前更不明確,「冷戰(反而)是簡單的,它是一個兩極世界。今天,我們不再能夠只關注歐洲…我們必須更廣泛地部署自己」,「我們的目標是證明我們是可靠、有能力的合作夥伴,可貢獻於穩定本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 近年來,德國持續強化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這意味著在其安全和經濟利益之間走鋼索。中國是柏林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歐洲四十%的外貿流向經過南海,而南海是印太地區領土爭端的焦點。二○二一年,德國海軍巡防艦「巴伐利亞號」近廿年來首次駛入南海。去年,柏林派出十三架軍機前往澳洲參加「二○二二漆黑行動」(Pitch Black 2022)聯合演習及「卡卡杜軍演」(Exercise Kakadu),這是德國空軍在和平時期最大規模部署。 梅茲計畫七月中旬視察在澳洲的德軍部隊,以及為德國和澳洲兩國陸軍組裝「拳師」(Boxer)裝甲運輸車的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工廠,然後前往日本和新加坡。 與此同時,「澳洲金融評論報」報導,德國和澳洲軍事合作深化,反映出澳洲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更親密關係。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十日在柏林參加德澳防衛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澳洲將向德國陸軍出售逾一百輛「拳師」重型武器裝甲車。
楊芙宜 2023-07-11
艾多根:支持瑞典加入北約 但土耳其要先加入歐盟

艾多根:支持瑞典加入北約 但土耳其要先加入歐盟

土耳其總統艾多根(Erdogan)一轉先前強硬態度,宣稱支持瑞典加入北約,但也設下先決條件「歐洲國家要協助土耳其加入歐盟」。(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瑞典與芬蘭因俄烏戰爭申請加入北約。儘管芬蘭已在今年4月成為北約第31個會員國,但瑞典至今仍遭土耳其及匈牙利卡關。不過今(10)日土耳其總統艾多根(Erdogan)一轉先前強硬態度,宣稱支持瑞典加入北約,但也設下先決條件「歐洲國家要協助土耳其加入歐盟」。 綜合外媒報導,艾多根今日在前往北約峰會前表示:「如果歐洲國家能為土耳其加入歐盟一案『打開道路』,就像土耳其支持芬蘭加入北約一樣,土耳其就可能會允許瑞典加入北約。」他也補充,土耳其加入歐盟已經等了50年,且幾乎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是歐盟成員國,屆時將在北約峰會上重申土耳其的立場。 土耳其於1987年首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並於1999年成為歐盟候選國,2005年正式啟動入盟談判,但由於2016年土耳其爆發政變,歐洲對該國侵犯人權感到擔憂,決定暫停入歐談判。 土耳其先前不斷拒絕瑞典加入北約,該國認為瑞典政府對土耳其境內的庫德工人黨(PKK)及葛蘭運動(Gülen movement)「態度寬鬆」,艾多根也曾表示,土耳其希望瑞典停止庇護兩組織的成員。瑞典則堅稱已遵循去年與土耳其在馬德里(Madrid)達成的協議內容,包括在本月實施新的反恐法案。
自由時報 2023-07-11
福島核處理水排海中國爆怒 謝長廷:中國排更多

福島核處理水排海中國爆怒 謝長廷:中國排更多

駐日代表謝長廷今天出席台灣文化中心的台灣茶工藝展時受訪。(記者林翠儀攝)   相關新聞 日本核監管機構准了!福島逾百萬噸核處理水今夏將可排入海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7日報導〕對於國際原子能總署允許日本福島核一廠處理水排海計畫引發中國反彈一事,駐日代表謝長廷今天受訪時表示,日本上週有反駁中國淅江秦山核電廠排氚量2020年約143兆貝克,比日本高6.5倍,但中國並沒有說明清楚,因為中國沒有準備,他表示,講話要先關好後門,不要後門沒關自己漏氣,連反駁都講不出來。 謝長廷指出,氚是氫的同位素,氫是H2、氚是H3,要分離非常困難,而且非常貴。所以國際原子能總署就允許可以把氚稀釋後排海,全世界都一樣,台灣也是一樣。他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看到日本在排就爆怒,其實中國自己排的更多。中國是143兆貝克,日本只有22兆貝克。 過去謝長廷在福島食品進口問題上,也曾發言主張應基於科學標準,但引發國內在野黨政治人物批評他是「助日代表」,對於這樣的說法是否擔心再度引來攻擊,謝長廷表示,講實話有時對日本有利、有時不利,但人要講實話,不能說講了對日本有利就不要講,或是說謊,他強調,最重要的就是「誠實自然」,我們講實話,對誰有利,對我們台灣不利,我們就小心一點。 謝長廷:台灣有事是中國挑起非日本炒作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7日報導〕對於中共中央政府治局委員王毅批判日本炒作「台灣有事」的說法,駐日代表謝長廷今天反駁表示,以前中國強調「和平統一」,現在已經變成「不惜使用武力」,造成台灣海峽和區域的緊張,日本沒有炒作台灣有事,而是中國自己講出來的,所以才會引起全球關心和緊張。 謝長廷表示,「台灣有事」不是日本政府炒作出來的,這是最近幾年來大家的共識,以前為何不會有這種擔憂,主要是從鄧小平直到胡錦濤時代,他們強調一點就是堅持和平統一的路線不會放棄,所以那時沒有問題。 中國有有4個「絕對」,其中一個就是和平統一,大家覺得這很合理,要不要統一要用和平手段訴諸人民,但是最近突然改變了,變成「不惜使用武力」,這才是造成世界緊張的原因,因為不排除動武會造成台灣海峽和區域的緊張。 謝長廷說,「這要回溯到源頭,不是緊張了才在那裡怪誰,就是要有世界觀,因為你這樣講出來,表示台灣海峽有可能變成一個危險的地區」,他並表示,世界要航行可能會有困難,貨物經過這裡(台灣海峽)可能會被打掉,所以大家很關心。  
林翠儀 2023-07-07
賴清德台海和平4支柱受關注 國際媒體報導一次看

賴清德台海和平4支柱受關注 國際媒體報導一次看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倡議台海和平4大支柱觀點,受到國際媒體矚目。圖為賴清德、蔡英文和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6日出席AIT慶祝美國獨立紀念日酒會。(路透)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台灣明年總統大選可能影響到地緣政治改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持續、中國不斷武力恫嚇台灣之際,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5日投書《華爾街日報》所倡議的台海和平4大支柱觀點,受到國際媒體矚目,包括彭博、路透、德國之聲、南華早報都跟進擴大報導,也獲得美國華府智庫學界的好評,白宮前國安會官員、現任喬治城大學兼任教授簡以榮受訪給予高度肯定,他和華府兩岸專家葛來儀都指出,這顯示賴將延續和堅持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路線,無疑會受到華盛頓歡迎。 路透(Reuters)以「台灣總統領先候選人說他可以與中國保持和平」為題,報導賴清德持續在民調上領先,他5日在《華爾街日報》的投書中表示,如果當選,他可以與中國保持和平,並重申願意在互惠與尊嚴的原則基礎上與北京進行無條件對話;即使面臨中國軍事和經濟挑戰,包括中國軍機幾乎天天侵擾台灣領空,他首要任務仍維持務實與一致性。 路透並引述賴清德闡述立場:「我將支持兩岸現狀,這也符合中華民國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我不會排除在對等和尊嚴的原則基礎上,進行無前提條件對話的可能性」、「我將尋求與民主夥伴和盟友更廣泛的合作,尤其在訓練、部隊重整、民防、資訊分享方面」。 路透指出,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友人和武器供應者,外交圈消息透露,賴清德預計下月將訪美。台灣總統候選人傳統上都會赴美訪問,以討論其政策議程。 彭博(Bloomberg)以「台灣候選人向美國示意,矢言維持與中國的現狀」為題報導,指台灣副總統賴清德作為執政黨候選人矢言,如果當選,將維持與中國的現狀;他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闡釋立場,旨在讓選民和美國放心,相信他能夠處理與北京的困難關係。 彭博報導,賴清德撰文表示,他將增強台灣的軍事嚇阻力、確保經濟安全、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並進行「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並引述文章:「我將支持兩岸現狀」、「我將永遠為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來努力奮鬥」。 彭博指出,賴的文章向美國及其盟邦示意,表明他贊成它們在台灣的關鍵立場之一,即維持台海現狀。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上月表示,「美國仍然堅定致力於維持現狀」,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在5月的聲明也發表了類似評論。 德國之聲(DW)大篇幅報導,賴清德投書支持兩岸現狀,強調自己堅定捍衛台灣和平穩定和民主成就,並重申應維持兩岸現狀,但也不排除在基於互利、尊嚴且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 德國之聲援引賴清德文章:「對民主的關照必須要從自家開始。作為醫生,我從不會在沒有治療計畫的情況下醫治病人。」並報導醫師出身的賴清德為兩岸和平提出「4大支柱」解方:提升台灣的嚇阻力;強化供應鏈安全;建立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推動務實、一致的兩岸政策。 德國之聲指出,賴清德投書中的主張,很大程度上延續了蔡英文的政策,兩人皆強調國防改革,並認為應透過與民主盟友的頻繁往來,提高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並引述中央社報導,華府「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賴清德說願意以互利、尊嚴為基礎跟北京對話,這樣的主張「會受到華府的歡迎」,因為這代表賴清德將堅持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核心原則,此文「應只是賴清德政策議程規劃的第一步」,可能在他未來過境美國時,會提出更多有關兩岸關係、台灣的國際角色等願景。 《南華早報》(SCMP)以「台灣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強調兩岸現狀以安撫美國和北京」為題,大篇幅報導賴清德在《華爾街日報》投書,一開頭就說台灣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向國際媒體強調,如果明年1月當選台灣下一任領袖,他沒有計畫宣布台灣獨立。 《南早》報導援引台灣國關學者李大中和專家王崑義表示,賴清德這篇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發表的文章旨在讓華盛頓放心、若當選後不會惹麻煩,並向北京傳達訊息,而北京先前多次警告台獨勢力將會失敗。 白宮前國安會官員、現任喬治城大學兼任教授與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非常駐研究員簡以榮(Ivan Kanapathy)6日接受民視專訪時,對賴清德投書內容讚譽有加,他分析賴清德所提及「和平四大支柱」顯示將遵循總統蔡英文的兩岸路線,這點無疑深受華府各界肯定。
楊芙宜 2023-07-07
港府砸錢追殺 通緝8流亡港人

港府砸錢追殺 通緝8流亡港人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3日宣布,通緝8名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流亡海外港人,包括目前流亡英國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路透)     控違反國安法 每人懸賞約400萬元 〔編譯林雨萱/綜合報導〕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三日宣布,通緝八名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流亡海外港人,罪名包括危害國家安全、煽動分裂國家,以及要求外國制裁中國和香港等,每人懸賞一百萬港元(約四百萬台幣)。這八人包括被褫奪議席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許智峯、郭榮鏗、前職工會聯盟總幹事蒙兆達、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以及袁弓夷、郭鳳儀和劉祖迪。 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聲稱,前述八人犯下嚴重的危害國家安全罪,鼓吹外國制裁或恐嚇香港官員,煽動制裁香港法官或檢控人員,並為外國出謀獻策,打擊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他還否認此舉是「政治作秀」或製造白色恐怖。 國安處高級警司洪毅表示,前述人員一旦入境,警方將予以拘捕,並有權凍結、限制、沒收及充公其資產,並採取措施切斷其資金鏈;警方也會持續追查他們在香港及海外的聯絡人和資金來源。 羅冠聰在列 許智峯罪名最多 在前述八人中,以香港民主黨前核心成員許智峯的罪名最多,包括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以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同時在海外宣揚「港獨」、「台獨」等。羅冠聰是前香港本土派政黨「香港眾志」創黨主席,他自二○二○年起流亡英國尋求庇護。郭榮鏗是公民黨核心成員,現居加拿大。 袁弓夷是反共商人,二二年參與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郭鳳儀自一二年起就參加反國民教育運動,也參與一九年「反送中」抗爭,目前是美國港人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執行總監。劉祖迪現居英國,他因為在「反送中」期間提出「攬炒」口號而聞名。 據稱目前人在澳洲的任建峰告訴路透,他的職責是持續公開反制港府的鎮壓行動,反對當前統治曾是亞洲最自由城市的暴政,國安處想要藉此表明,港區國安法具有域外效力,「我想念香港,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沒有一位理性的人會回去」。 「香港監察」籲英美澳 保護海外港人 維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三日呼籲英、美、澳政府發表聲明,保障前述人員及廣大海外香港社群的安全,敦促理念相同的政府暫停與中國、香港簽訂的引渡條約,並協調行動引進國際刑警組織警報系統,以保護海外民主人士。 與此同時,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大公報」三日刊出的專訪中聲稱,「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將涵蓋間諜及網路罪行,港府正審查哪些行為尚未納入香港國安法和現行法令,包括間諜活動和網路方面的缺口。香港特首李家超此前表示,廿三條最慢明年完成立法。
林雨萱 2023-07-04
日經:中國在索羅門發動資訊戰 散播暗殺總理假訊息

日經:中國在索羅門發動資訊戰 散播暗殺總理假訊息

    索羅門群島今年3月開始流傳,親中總理蘇嘉瓦瑞的政敵,企圖在美國撐腰下,聘僱殺手暗殺他。(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日本經濟新聞28日報導,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美中影響力拉鋸戰核心、南太平洋國家索羅門群島,近年來已淪為中國透過社群媒體散播假訊息的新戰場,例如索國今年3月開始流傳,親中總理蘇嘉瓦瑞的政敵、馬萊塔省前省長蘇達尼,企圖暗殺蘇嘉瓦瑞,負責執行的則是一名獲得美國政府支持的美國殺手。 據報導,蘇達尼否認前述指控,此案例符合近年來在索國出現的可疑訊息模式─每當索國反中情緒高漲時,社群媒體便出現企圖扭轉輿情、為北京洗白的訊息。日經及其合作夥伴的分析顯示,此模式過去數年曾數度重複。 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強森指出,前述暗殺蘇嘉瓦瑞的陰謀論,可能是中國政府或其夥伴發動的資訊戰;該謠言非常符合中共想要的敘事與議程,很有效地轉移民眾對真正問題的關注─再也沒人認真討論不信任投票或馬萊塔省的發展困境。長期友台、反對台索斷交的蘇達尼,今年2月在親中派主導的省議會不信任投票中遭罷黜下台。 日經新聞與以色列網安業者Cyabra,以及日本特洛奇(Terilogy Works)合作檢視約1萬6000篇「臉書」貼文,以了解索國社群媒體上親中與反中的情緒變化。結果發現,2021年11月反政府動亂後不久,一項顯然來自中國媒體的消息開始流傳,指稱在動亂中砸車燒樓的年輕人,收取外國政府支付的報酬;臉書的相關貼文迅速改變對中觀感,原本多達84%的反中評論,不到2週便降至22%,友中評論則從15%躍升至30%。 2022年3月又出現類似模式。時值蘇嘉瓦瑞政府與中國協商安全合作協議之際,傳出西方列強試圖控制索羅門群島;臉書的反中情緒因而在1個月內從77%降至27%,中索於是在隔月宣布達成安全協議。2022年7月,當太平洋島國領袖在國際論壇上與中國討論區域安全協議時,中媒宣稱華府企圖讓該區變成「大國地緣戰略競爭前沿」。此一說法呼應索國人民的恐懼,結果臉書的反中貼文在1週內從50%降至18%。 強森暗示,中國利用資訊戰為推進其安全政策打造民意基礎;從索國民眾對變化的接受程度,可看出這些資訊戰是否奏效,例如民眾是否接受中國提供的設備,以及是否接受目前派駐索國的中國警察。 中國透過社群媒體散播假訊息,聲稱索羅門群島親中總理蘇嘉瓦瑞的政敵、對台友好的馬萊塔省前省長蘇達尼,企圖在美國支持下暗殺蘇嘉瓦瑞。(美聯社檔案照)
張沛元 2023-06-29
越戰後美航艦第三度造訪越南! 雷根號靠泊峴港

越戰後美航艦第三度造訪越南! 雷根號靠泊峴港

雷根號航艦駛入越南峴港(法新社)   雷根號航艦駛入越南峴港的身影。(法新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25日駛抵越南峴港訪問,將停留至6月30日,這是越戰後美軍航艦第三度到訪越南,上兩艘分別是2018年的卡爾文森號及3年前的羅斯福號。 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25日抵達越南峴港,這是越戰後美軍航艦第三度到訪越南。圖為雷根號去年9月停靠釜山港。(美聯社)   雷根號到訪,恰逢河內和華盛頓之間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對於這兩個曾經的敵人,現在面對北京在南中國海的主張而成為盟友,《法新社》說,這是一個象徵性的事件。 越南外交部日前表示,雷根號這次停靠峴港,是為區域及世界和平穩定與合作發展而進行的友好交流,而華府想保持在區域內的主導地位,與越南建立牢固的雙邊關係是關鍵。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4月短暫訪問河內,並表明他希望升級兩國外交關係。 此前,一艘中國調查船、多艘海警船和漁船在越南的南海專屬經濟海域作業了好幾個星期,引發越南外交部抗議並要求離開。這些船最終在6月初離開。 儘管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提出了主權聲索,但中國聲稱擁有這條資源豐富航道的大部分主權。 坎培拉新南威爾斯大學海事安全博士候選人阮世芳(Nguyen The Phuong,音譯)告訴《法新社》:「這次的訪問傳達了一個訊息:越南正在藉由改善與美國和其他外部勢力的安全關係,繼續制衡中國。」 在美國航空母艦的訪問前,印度海軍船艦上個月抵達峴港,日本最大軍艦本週稍早訪問了越南東南沿海城市金蘭(Cam Ranh)的港口。
陳成良 2023-06-26
俄兵變暫告落幕! 瓦格納宣布撤回逼近莫斯科部隊

俄兵變暫告落幕! 瓦格納宣布撤回逼近莫斯科部隊

俄羅斯軍事叛變事件暫告落幕,瓦格納集團同意撤回直攻莫斯科的部隊。(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俄羅斯發生軍事叛變事件,引發全球關注,發動軍事叛變的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在當地時間24日晚間突然宣布撤軍。 根據CNN報導,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與普里格津舉行會談,普里格津同意讓瓦格納部隊停止前進並和緩情勢。 白俄羅斯總統辦公室表示,普里格津接受了緩和緊張局勢的建議,達成了不允許在俄羅斯境內發動血腥屠殺的協議,並將提出可以接受的方式,為瓦格納集團提供安全的保障。 普里格津也同意將距離莫斯科僅有190公里之遙的瓦格納部隊撤回營地,至於詳細的內容,則未明確說明。
自由時報 2023-06-25
前美軍印太司令哈里斯: 誰當美總統 都會協防台灣

前美軍印太司令哈里斯: 誰當美總統 都會協防台灣

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哈里斯20日強調,美國協防台灣議題已形成「新起點」,不論下任總統是誰,都無法歸零。(法新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由於中國持續對台灣施加軍事恫嚇,鼓吹美國強化對台承諾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廿日強調,美國總統拜登曾四度表明,將在北京對台動武時出兵,已形成美國協防台灣議題的「新起點」,不論下任總統是誰,都無法歸零。 拜登4度表明 中國動武會援台 哈里斯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拜登已明確表示,將在中國動武時出兵協防台灣,事後加以澄清的都是未經民選,或不必面對國會的幕僚,因此無論是誰當選美國下任總統,拜登已為「美國是否馳援台灣」問題設定新起點,其他人無法歸零。 美國數十年來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依「一個中國」政策支持台灣確保自我防衛的能力,但不明確表示會在中國犯台時出兵協防,拜登政府官員迄今均主張維持戰略模糊政策。然而,拜登主政兩年多來,已先後四次在公開場合表明,美軍將在中國動武時馳援台灣。 防衛台灣已成新起點 無法歸零 哈里斯是CFR最新報告「新時代美台關係:因應更強勢的中國」工作小組成員之一,他敦促華府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讓美國、中國和台灣都有機會去思考開戰的後果與代價。哈里斯表示,美蘇冷戰時期,全美上下理解並接受美軍可能必須作戰,但由於戰略模糊政策,「我們對台灣沒有同等理解,我認為我們欠美國人民一個解釋」。 工作小組共同主席、前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Mullen),則指台灣是美國的「緊要利益」(vital interest),敦促華府多管齊下,反制北京壓縮台灣國際空間的企圖,並仿效美國提供烏克蘭的軍事訓練,長期協助台灣建構防禦能力,以降低台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自由時報 2023-06-22
加拿大人口將突破4000萬 移民成長逾8成

加拿大人口將突破4000萬 移民成長逾8成

加拿大已成為移民大國,超過8成人口成長由國際移民貢獻。(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正當亞洲多國因少子化問題出現勞動缺口時,加拿大則因國際移民大增,人口數將於近日突破4000萬大關,截至今年1月,加拿大1年內人口增長105萬人,為史上首次超過百萬,穩坐G7國家中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 在多國實施保護主義政策下,加拿大仍維持寬鬆的移民政策,根據加拿大統計局以出生率﹑死亡率及移民人口等數據統計,加拿大人口已逼近4000萬人,而人口增長主要仰賴永久及臨時移民,比例佔加拿大人口成長的82.8%,若維持這個速度,20年後加拿大的人口很可能達到5000萬人。 由於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多元,且門檻較低,接收技術移民、家庭團聚移民之外,也有不同類型的難民、人道主義等移民方案,相對其他國家要求更低,成為全球移民的首選國家。
自由時報 2023-06-18
確保國防補助 美大學關閉孔子學院

確保國防補助 美大學關閉孔子學院

紐約州阿爾弗雷德大學,將於卅日前關閉孔子學院。(取自網路)   〔編譯林雨萱/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此前針對紐約州阿爾弗雷德大學(Alfred University)設有孔子學院,卻領取國防部高超音速研究計畫補助款一事,提出關切。阿爾弗雷德大學企劃行銷部副部長丹妮絲十五日表示,將於卅日前關閉孔子學院,並提到社區受益於二○○八年起開設的孔子學院所提供的文化計畫,但當前與中國相關的地緣政治憂慮,使得該機構難以繼續營運。 蓋拉格五月卅一日致函國防部長奧斯汀和阿爾弗雷德大學校長朱潘,關切該校設有孔子學院,卻能在二○二二年獲得國防部五年一三五○萬美元撥款,用於敏感高超音速武器研究計畫。他警告,中國長期利用孔子學院在美國展現「軟實力」。 美國二○二一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禁止國防部提供資金給設有孔子學院的高等教育機構,該禁令於今年十月一日生效。蓋拉格指出,至去年六月,已有逾百所美國大專院校因此關閉孔子學院,除非阿爾弗雷德大學關閉孔子學院或申請豁免,否則該補助研究計畫即將違法。 阿爾弗雷德大學律師十五日回信給蓋拉格表示,決定在六月卅日前關閉孔子學院,校方非常嚴肅看待保護智慧財產權及不當技術出口的議題。 蓋拉格十五日說,很高興看到阿爾弗雷德大學做對的事,但孔子學院只是中共工具箱裡其中一項工具,使中方得以利用研究夥伴關係、人才計畫及其他倡議,取得有助於解放軍發展的敏感研究和技術。他承諾,國會將確保美國納稅人的錢不會被拿來資助能被中共利用的研究夥伴關係。   孔子學院助中國盜竊智慧財   美國聯邦調查局此前指出,中國每年竊取美國高達六千億美元的智慧財產,批評者認為,孔子學院在其中扮演要角。美國眾議院監督暨改革委員會主席柯默今年稍早指出,美方相信中國透過在研究型大學廣設的龐大間諜集團深入學界,持續竊取得之不易的研究和進展。
林雨萱 2023-06-18
法語檢定文憑變更 台灣人不再註中國籍

法語檢定文憑變更 台灣人不再註中國籍

法國政府近日官網(Légifrance)公告,即日起頒發的法語檢定文憑DELF和DALF將取消國籍欄。(圖擷取自吳志中臉書,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法國政府近日在官網(Légifrance)公告,即日起頒發的法語檢定文憑DELF和DALF將取消國籍欄。對此,台灣駐法代表吳志中也在臉書發文分享此訊,更在文中指出,「不會將台灣人寫成中國國籍,而改成出生地」。 法國政府於13日公布法令,修正有關DELF和DALF文憑的規定,除了釐清參加考試及報名的相關條件,同時也刪除了合格證書和文憑上的「國籍註記」。根據公告附上合格證書和文憑樣本,上面顯示須填寫持有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及出生地,已無國籍欄位。 另據台灣法國文化協會(Alliance Francaise de Taiwan)網站資訊,指出DELF和DALF是法國教育部唯一認證的法語程度鑑定文憑,且終生有效。每年在全球約170個國家,有近50萬名考生報名參加。
自由時報 2023-06-17
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 美眾院歲委會 42:0通過

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 美眾院歲委會 42:0通過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由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左2)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左3)代表簽署,美國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13日無異議通過「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行政院經貿辦提供)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十三日經過五十分鐘討論,以四十二票贊成、○票反對,無異議通過「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展現跨黨派對台灣的超強支持力道。法案共同提案人、委員會主席史密斯表示,法案通過確認美國國會對美台夥伴關係的堅定支持。 跨黨派無異議通過 展現挺台力道 該法案由參院財委會主席、民主黨籍議員魏登和眾院歲計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議員史密斯等人共同提出。根據中央社和美國之音報導,該法案旨在提供國會對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月初達成的首批協定,予以批准和實施的授權。法案規定,首批協定在美國總統向國會提出確定台灣已採取履行協定所需措施的必要認證後卅天生效;法案也要求行政部門,未來與台灣達成任何進一步協定,須符合公開透明原則,並諮詢國會意見。該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審議,待兩院表決通過一致文本後,送交總統簽署。 要行政部門 與台協定須諮詢國會 史密斯的聲明表達對美台加強經濟關係的支持,也強調國會參與相關談判的重要性。他指出,拜登政府簽署此協定時,排除憲法賦予國會參與貿易談判過程的權限,因此糾正此錯誤,同時也藉由國會的批准,確認對美台夥伴關係的堅定支持,「這項法案不僅對我國與台灣貿易關係具有重要性,也關係到美國貿易磋商和國會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完整性」。 美國之音說,目前不清楚拜登政府對此案的態度。去年拜登政府官員曾說,因為此倡議並未包括市場准入及關稅減讓,因此協定不需要國會批准。
管淑平 2023-06-15
吳釗燮首度與捷克總統同框

吳釗燮首度與捷克總統同框

外交部長吳釗燮14日應邀出席「2023年歐洲價值高峰會」並發表演講,罕見與捷克總統帕維爾同場與會,捷克智庫形容為外交突破。(取自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推特)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訪問歐洲,應邀出席在布拉格舉行的「二○二三年歐洲價值高峰會」並發表演講,捷克總統帕維爾亦出席致詞。捷克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VC)表示,這是外交史上頭一次,捷克國家元首和台灣外長同場與會,外媒形容此是台灣外交突破。 外媒稱台灣外交突破 吳釗燮十三日抵達捷克布拉格,拜會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十四日預訂與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共進晚餐,兩院議長的高規格接待,反映捷克與台灣關係緊密友好。 吳釗燮昨受邀出席「二○二三年歐洲價值高峰會」並發表演講。吳釗燮講題為「一個戰區、一個世界、一個願景」,他從烏克蘭戰爭及其全球影響談起,進而強調若戰爭在東亞爆發,其影響也將擴及全球。 吳釗燮呼籲,我們不應將歐洲和亞洲視為兩個獨立的區域,當專制政體聯合行動,民主政體更該緊密合作,因為「自由是有代價的,並非憑空得來,我們必須為之艱辛奮鬥甚或犧牲」。吳並向來賓表達感謝,「台灣人民感謝你們的行動,讓我們不再孤單,給予我們守護自由的勇氣和力量。有你們在我們身後,台灣必能保持強大且堅韌」。 帕維爾致詞呼籲民主國家對面臨俄羅斯侵略的烏克蘭採取統一立場。他也呼籲維護受到中國壓力的民主台灣。帕維爾強調,其他國家、例如中國也在關注烏克蘭、在關注我們的反應,「如果我們不想讓中國逕自改變世界秩序,我們就必須建立足夠的制衡力量。只有團結能實現這一目標,不僅在歐盟或北約內部,而是與世界上所有民主國家合作」。
呂伊萱 2023-06-15
取消中國開發中國家地位!美參院委員會通過決議

取消中國開發中國家地位!美參院委員會通過決議

美參院外委會決議採取措施撤銷中國開發中國家地位。(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時常對外宣揚國威,但在國際組織中,卻堅持自己是「開發中國家」,以此身分享受各種優惠待遇,受到美國質疑。對此,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決議,要採取行動撤除中國在部分國際組織中的開發中國家地位。 綜合外媒報導,參院外委會當地時間週四無異議通過《終結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法案》,該法案要求國務卿採取行動改變中國在國際組織中開發中國家地位。眾議院已在3月以415對0票通過類似措施,意味著對中國的壓制是參眾兩院少數有志一同的議題。 中國曾批評美國想要給中國戴上一頂「發達國家帽子」,但「這頂帽子中國戴不了」。 華府民間智庫「信息與戰略研究所」學者李恒青先前指出,中國以開發中國家之名享受了數十年的國際福利、經濟援助和優惠政策,擠壓到了真正有需求的國家。且以永久最惠國待遇享受關稅減免等待遇,卻無法做到改善人權狀況等早前的承諾,美國自然不滿。
自由時報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