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相關文章

山閩和海閩

山閩和海閩

福建可以說中國最遺世獨立或地理孤立的行政區,從農業社會的角度看福建,它是遭鄙棄之土,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因為田少,福建人反而相對不會被農業思維方式綁架。 雖然漢武帝征服過閩越,但從中國抵達閩越有多難,我們可以發生從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一件事情來說明。 1990年代,一個福建大學生乘坐火車從武漢回廈門,武漢到鷹潭(武夷山一側,位於福建和江西交界一帶)大約需要八小時。鷹潭到廈門,穿越重重山巒,也大約需要八小時。而這條鷹潭-廈門線,還是為了攻打台灣而在1967年左右修建的。 閩地,根本就是石頭構造。 所以軍事上也有一說,誰它是兵家不爭之地。 我較少用閩南閩北這樣的二分法,而是改用山閩和海閩。現代讀者對福建的大部分認識,都是「海閩」部分,也就是福州、莆田、泉州、漳廈四塊沿海沖積平地港市。四塊河口平地加起來,也不過是台灣平原面積的1/5。 但是幾乎罕有人理解「山閩」。福建歷史上最璀璨的部分大約都來自山閩。福建,福州和建陽,由閩江連結起山和海的部分,是古代閩越王權的所在地,是宋代新儒學朱熹的大本營,是生產流行歌曲「雨霖鈴」的柳永的故鄉,也是明代的出版印刷中心。 從地圖上,閩江像一顆巨大的樹。福州位於根部,它所有的枝杈向四處分散,每一個枝杈都是通往浙江、江西和廣東三省的水路。沿江的市鎮就是閩江貿易的重要轉運站。 但唐代以後的福建,重心逐漸轉為海洋貿易。(或者說,回到了秦漢之前越人主導的海洋貿易。)泉州一度超過廣州,是只有廣東和浙江封閉才會出現的情境。這是因為福建沒有腹地,海運而來的物資如果運往中國內地,浙江和廣東都更有具優勢。 我們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就明白了。沒有什麼閩三角。 這反而成就了福建人,讓它們與海洋的台灣、菲律賓、沖繩、馬來亞更緊密聯繫,也因此福建人比廣東人和浙江人更少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富察 2022-11-17
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

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

故宮這幾隻打破的碗,嚴格來說不屬於「中國」,而是屬於清室。 當然清室被違背條約的軍閥趕出紫禁城後,屋子裡的東西就天下大公了。然後打著文博的名義,紫禁城被改名為「故宮」,裡面的清室藏品被改名為「國寶」,這才有大約九十多年之後,位於外雙溪倉庫裡的一個託名故宮內的弘治年間的黃釉瓷器被當作「國寶」不小心打破的故事,及引發的政治口水。 高嘉瑜指出的年代錯置,把明代的說成是清代的,只能說故宮裡面的研究人員沒把這件器物當回事。也就是說,它在故宮的藏品裡並不重要。 黃色底釉的瓷器是皇室用品,如果上面還有綠色龍紋,則大約是貴妃級別的人使用。我曾在上海博物館做過志工,對弘治黃釉瓷器的生態位稍有了解。 大約是蒙古時代,青花瓷地位最高。因為最高統治者喜歡青色,而青磁鈷料也來自中亞或伊朗,造型設計也是走伊朗風。周杰倫的那首歌完全誤解了青花瓷,說它天青色等煙雨,江南小鎮惹了你,這已經是明代文人士大夫的「接受史」了。 因為蒙古人被逐出中國以後,青花瓷的原料中斷,中國沒有了「瓷器芯片」,一度青花瓷斷產。後來在雲南發現藍色染料,成化年間才開始重新生產青花瓷,但「芯片」不過關,所以明成化瓷的青花只是淡淡一抹,那種飽滿的青、層次分明的青花不見了。 再之後「意外」發現了以鐵為著色劑的黃釉,也剛好符合中國皇帝對黃色的壟斷和執迷,此後就變成皇室專用,逐漸替代了主流的青花瓷。 如果弘治這隻黃釉碗昂貴,也不過是因為它相對稀少。 滿洲皇帝熱愛中國文物,只是他多元中的一元。但中國文人一定要把這件事放大扭曲為「漢化」,其實你到台北故宮裡看一下就知道滿洲皇帝的品味和中國文人差異極大。這隻碗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按照故宮的管理程序處理即可。 立委們小題大作啦。你們要真的關心清室文物,就先立法把「故宮」改名為「清室收藏之紫禁城博物館」好了。 #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0472  
富察 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