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不選邊」

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期至少有三度對外強調,美國針對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不會選邊站。(資料照,取自AIT臉書)

 

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期至少有三度對外強調,美國針對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不會選邊站,兩次是由理事主席羅森柏格抵台後所表達(六月五日與七日),一次則是孫曉雅處長以接受媒體訪問方式傳播,未來不排除持續的表述。兩位優秀的女士這麼密集的申明立場,究竟是什麼原因?是件有趣的事情。

在AIT行動前,稍微敏感一點的人一定會察覺,早在兩個多月前,中國共產黨以及其在台灣的協力者,已經開始在散播兩套講法。一個是澄清「中國介選論」,例如國台辦發言人宣稱這是「栽贓抹黑」,他們「歷來不會介入台灣地區選舉」;不管事實真相與外界觀感如何,他們就是臉不紅氣不喘的說了,而且一說再說。第二個是反控「美國介入論」,包括透過在地協力者反覆指涉︰「三個參選人選前都要去白宮面試」;「美國希望聽美使喚的政權勝選」;「美國力量大,其介入,導致選舉不公平正義」等等,形成典型認知戰的操作,也不以為意。

中國與親中勢力的激烈攻防,美國對台系統做為當事國與主責單位,不可能視而不見,必得要出面闢謠,導正在台輿論;而其正視的本身,其實也表露了對於台灣動向的高度關注。這次羅森柏格二度來到台灣,馬不停蹄地與三黨總統提名人全都做了深度對話,目的為何?當然是要透過交往,把所有的準總統全都交成親美派與知美派,這是外交官的使命。因為,台灣對於美國利益、乃至全球利益,都太重要了,未來的台灣總統不能成為美國的「意外」,這是戰略問題。

除了澄清之外,AIT的表態更是表給中國政府聽的。北京極度警戒美國對於台灣的影響力,這是七十年一貫的不安,沒什麼好否認的。這由其過去時不時懷疑馬英九是美國「線民」、朱立倫是「抓耙仔」,即可見一斑。這個時刻,美國想讓中國稍微寬心,恐怕與美國希望把中國拉回「可控」的軌道上有關。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上週才訪問北京;國務卿布林肯下週又即將重啟訪中行程;未來習近平與拜登再次通話,甚至十一月在APEC年會上碰面會談,都是習近平需要的「下台階」,也是拜登可以施予的「籌碼」,因此在台灣「內部」問題上不留「口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標榜台灣大選的公平公正,反制中國勢力的心戰,符合行事邏輯與現實需求。

不過,美國在台灣的「外部」問題上,例如相當一段時間以來的涉台法案不斷出爐,對於台灣海峽採取軍事行為維持和平穩定的現況不被中國侵蝕,可是政策鮮明,絕不手軟。這點中國政府完全心知肚明。這也使得北京更加焦慮於如何從敵人心臟中攻破的迫切。台灣成為其標的物,才是值得好好謀取對策的要務。

因此,若是放大格局看,沒有人會問︰美國在中國與台灣之間是否選邊?這不成問題,方是當今的新時態。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