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張俊雄的下台身影

張俊雄在2008年卸任閣揆之後,辭退所有公職禮遇,婉拒黨內安排的職務。不要隨扈、司機,回歸平民生活,成為更生團契的終生志工,走遍全國近50個監所,關心受刑人與等待執行的死刑犯。(攝影:王侑聖)

 

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概多不認得張俊雄了,他是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辯護律師,民進黨的「建黨十人小組」成員之一。他曾經6連任立委,是民進黨當時在國會最資深的立委,在陳水扁執政之後,他甚至兩度擔任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海基會董事長。不過,他在2008年卸任閣揆之後,辭退所有公職禮遇,婉拒黨內安排的職務,不要隨扈、司機,回歸平民生活,成為更生團契的終生志工。他走遍全國近50個監所,關心受刑人與等待執行的死刑犯,希望感化死囚悔改,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張俊雄後來把他走訪監所的經歷記載成書,信手拈來都是他與死囚重刑犯互動的故事。例如曾有一位死刑定讞的受刑人,已經認罪悔改,甚至願意捐贈大體,但父親始終不願原諒他,也未曾來探望。受刑人向對張俊雄說出自己的遺願是希望在死前能見自己的爸爸一面,張俊雄找到那個父親,但不管怎麼拜託,父親總是沒答應去看自己兒子。張俊雄甚至曾流淚跪地禱告,懇求上帝柔軟對方父親的心。幾個月後,張俊雄再次前往探視此位受刑人時,獄所人員告知,受刑人父親在端午節帶著粽子來看他,父子倆相擁痛哭……

張俊雄說,每個犯罪家庭都是個破碎家庭,當一個犯罪者入獄,他的家庭也跟著破碎,小孩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後也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張俊雄回憶,他們曾推動「天使士」活動,希望照料受刑人未成年子女;後來他帶一個小孩去教會餐宴,孩子居然跟他說:「我會緊張,你不要叫我的名字。」這孩子才8歲,爸爸被判了48年徒刑,服刑中,媽媽被判16年徒刑,通緝中;外婆照顧小孩,外公去打工維生;孩子不敢叫外婆「阿嬤」,改叫「阿姨」,因為怕別人知道他的身世,「這樣的孩子不照顧他們,長大後一定走上犯罪之路。」

鄭捷殺人案震驚全台灣,張俊雄也去看過在監牢裡的鄭捷兩次。張俊雄問鄭捷:「你為什麼殺這些人?」鄭捷回答說,「我不想活」。張俊雄說:「你不想活,但是你殺的那些人有哪一個是不想活呢?」鄭捷當下被問得說不出話。張俊雄說,是否廢除死刑、該不該槍決鄭捷、由哪一個政府執行等都不是重點,因為很少有這麼極端的事情發生;台灣社會趕時間要槍決他,受害家屬是痛快了,但鄭捷不想活的家庭因素是什麼?他接觸到的社會環境如何?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卻沒有給其他家長、學校或相關機構在孩子的教育上作參考,就這樣快速的處決了,實在很可惜。

張俊雄到處跑監所,常有很多人問他:「為什麼要理這些壞人?」但他認為,社會關犯罪的人,不應該是為了報復他做了壞事,而應是教誨他的反社會性,讓他們之後可以在正常的社會中生活。他舉例,就煙毒犯來看,從監獄出去100個人,在第1年超過20個人回籠,到了第5年就會有超過70%的人回監獄,這是社會很大的問題。大多民眾會認為這些人該死,但很少人願意仔細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張俊雄做的事很容易讓外界聯想到「廢除死刑」,對此,張俊雄說,監獄是為了改變、教化受刑人;如果要改變,當然必須是以受刑人能生存為條件;但台灣社會現在還沒達到共識(廢死),所以他推動的是讓死刑犯能得到安心與悔改。

從全國最高行政首長到關心乏人問津的監所受刑人與死刑犯,張俊雄說,他關心及教育受刑人與未滿18歲的孩子們,因為他們沒有選票,常常被立委、政治人物忽略。張俊雄在2012年接受《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專欄訪問時說:「從我年輕時,出來當律師、選立委,到擔任二任院長,見證了台灣政治的一切。回想當年環境,到現在可以民選總統、政黨交替,我認為台灣的民主已是最佳典範。每件事都有它的時間點,政治也是,我的時代已過,該離開就離開,我不會眷戀。」

過去一周,台灣發生了兩件重大政治社會事件。一件是兩位警察遭歹徒殺害,台灣社會震驚憤怒之餘,把矛頭指向廢除死刑的倡議與組織,除了質疑這些團體的資金來源外,還咒罵他們「幫助殺人」,「應該下18層地獄」。另一件事是與張俊雄同為民進黨創黨黨員,還曾在1996年第三屆立委、1999年第四屆立委與張俊雄成為同事的鄭寶清,因為不滿民進黨的提名佈局,說是要把「民主的火種留下來」,決定要脫黨參選桃園縣長。

這兩件事都讓我想起張俊雄,關於張俊雄曾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以及他留下來的下台身影。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 資料來源:《上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