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國經濟發展

 

要探討「新資本主義」究竟是什麼呢?只要看看美國的巨大IT企業就知道了。   圖:取自Google官網(資料照片)

要探討「新資本主義」究竟是什麼呢?只要看看美國的巨大IT企業就知道了。   圖:取自Google官網(資料照片)

 

一、台灣受美國經濟與經濟思想的影響比較深

台灣戰後早期的經濟發展是從日本輸入機械與半成品而後銷往美國。但隨著台商往中國發展,很多外銷至美國產品的製造業就漸漸移至中國。隨著美中冷戰的開始,台商海外的發展也開始轉變。相對地,日本在失落的十年之後,於安倍政權之下,打出了Abeconomics(安倍三枝箭)。而隨著岸田文雄內閣的誕生,岸田文雄打出了「新資本主義」的口號。2021年10月19日,岸田內閣就提出了包含55兆日圓的經濟政策。台灣去美國的留學生比較多,與美國建立了很多的人脈關係,而在經濟政策上也受美國比較大的影響,由於我們的規模小,所以我們常常被稱為是以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或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為主的製造業之國。相對地,日本是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他們一直要找出:在資本主義巨幅變化之下的一條路,只是看得出來,他們摸索得蠻辛苦的。日本岸田文雄內閣為了決定「什麼是新資本主義呢?」,曾說他要成立「新資本主義實現會議」。但是學界各方面已經提出各種的看法。作者在觀看許多文章之後,反而透過日本人的眼光,看到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實力。

日本的學者野口悠紀雄就從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型,希望日本進行大膽而徹底的改革,以下是作者將他的論文做一番的整理,而且也希望無法脫離國際經濟的台灣要知道美國的發展。

二、美國是「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數據資本主義」

的確,檢討「新資本主義是什麼呢?」是很好的事,但是這個答案即使不檢討,答案也很清楚。所謂「新資本主義」就是「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數據(data)資本主義」。

這個概念已經不是單純概念上的東西而已,而且也已經大大地改變了現實的世界。儘管這個世界已經朝這個方向大大地在轉換,但是日本經濟還是無法從「舊資本主義」脫離,日本經濟所以停滯,其實是因為這個緣故。

其實要探討「新資本主義」究竟是什麼呢?只要看看美國的巨大IT企業就可以知道。

這些巨大企業群一般被稱為GAFA M(Google 、Apple 、Facebook 、Amazon.com.Inc.、Microsoft)。其中Facebook 要改名為Meta Platform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將他們稱為GAMMA。在這裡我們就姑且稱之為GAMMA。

GAMMA的驚人成長,如果依市價來計算其總額是日本企業總額的1.4倍,只看這個數字就可以知道GAMMA得規模。具體來說,吾人可敘述如下:

GAMMA五家企業的市價總額合計是9.4兆美元(2021年11月13日),如果用一美元=114日圓來計算的話,是1072兆日圓。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的市價總額合計在2021年10月末是762兆。GAMMA所雇用的人數有124萬人。只不過是124萬人就創造出《日本上市公司所創造出來之價值》的1.4倍。

到目前為止的經濟,是由工廠與機械設備或是商舖等的資本設備來產生經濟價值的。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到目前為止的經濟就被稱為「資本主義」。但是新資本主義產生出價值的,並不是這些東西。實際上,GAMMA企業基本上並沒有工廠、商舖、機械設備。相對的,GAMMA企業擁有「數據(data)」。而數據就產生出經濟價值。

即使說是data,這並不是到目前為止人們所講的data,而是被稱為「big data(大數據)」這種規模很大的data,而這些大數據就成為這些企業的收益之基本來源。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被稱為「數據資本主義」。

我們在最前面有說過「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一詞,正確來說,並不是完全不需要資本,而是說工廠、商舖等看得見的資本(有形固定資產)的重要性減少,相對的,資訊與數據等等眼睛看不見的資本(無形資產)增加了重要性。在商業會計當中,幾乎所有的big data 的價值全部都不當做「資產」(asset)來計算。

因此如果廣義來掌握「數據資本主義」的話,其實它就是「資訊資本主義」,或是稱之為「數位資本主義」亦可。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與Meta圖樣。 圖:取自祖克柏臉書影片(資料照片)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與Meta圖樣。 圖:取自祖克柏臉書影片(資料照片)

 

三、「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部門」的驚人發展

GAMMA企業在美國經濟當中,究竟具有什麼位置呢?

GAMMA企業的從業員工有124萬人(2019年),在這當中,亞馬遜有80萬人之外,其他四家企業是44萬。另一方面,在美國商務部的統計當中,有一個「資訊.數據處理服務」的產業分類,而這個部門的受雇人口為45.4萬。因此這兩者大致上是一致的。所以,「資訊.數據處理服務」我們可以認為是把亞馬遜除外的其他企業。這個「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部門在2020年的每個人的薪資是18萬3801美元。以一美元=114日圓來計算,等於是2095萬日圓,是所有產業之平均薪資7萬1456美元的2.6倍。而且,從2013年起,這個部門的薪資增加率是61%。

日本的平均薪資是371萬(根據法人企業統計調查,這個金額是除了金融產業以外的所有企業的平均),因此,是日本的5.6倍。而在日本,是沒有「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這個產業分類的。這個分類即使在美國,過去也沒有這樣的分類,但這是最近所做出來的分類。由此可以看出,「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的成長對於統計項目的設定是有著很顯著的影響。

四、數據資本主義的就業人口與日本產業結構轉換的困難

「數據資本主義」的就業人口是全體的15%,是製造業的兩倍。

但是,「資訊.數據處理服務」的就業員工45.4萬人在美國整體的就業人員1億3217萬人當中,只佔0.3%,因此大家或許會認為這只是美國經濟當中的僅僅一部分而已。

但是,實施以資訊為中心的經濟活動者,不只是「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部門而已,做相同的經濟活動之部門,其他也是有的,這些是如下的部門(括弧內的數字是就業人數,以萬人為單位):

第一是「資訊」(253),「資訊.數據處理服務」被包括在這個分類當中。第二是「金融.保險」(635),這個部門因爲有商舖等,所以嚴格來說,不能夠說是「沒有資本」,但是因為它處理數據,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它是屬於「數據資本主義」的範疇。

第三是「專門.科技服務」(911)。第四是「企業經營」(226)。在美國,「企業經營」是獨立的一個產業分類。

上面這些都可以歸於廣義的「數據資本主義」之範疇。

如果把以上四個部門加以合計的話,受雇員工有2016萬,占就業人口總數的15.3%,是製造業就業人口1184萬人的將近兩倍。

由以上所述可知,美國的產業已經朝向「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而在大大地改變之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業人數顯著朝這個領域在移動當中。我們可以看一下從2013年到2020年的就業人口的增加率:

產業整體增加率是5.33%,「資訊」增加率是3.9%,(其中,「資訊.數據處理服務」是44.2%),「金融.保險」增加率是11.1%,「專門.科技服務」是17%,「企業經營」是14.4%;相對的,製造業的增加率僅0.83%。

因此,美國的產業別就業人口是有很大的變化,日本經濟所以持續停滯是因為這樣的產業結構無法轉換的緣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圖:取自岸田文雄IG(資料照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圖:取自岸田文雄IG(資料照片)

 

五、製造業已經移轉至「沒有工廠」

美國的變化不單單是是以上所述而已,即使在製造業,變化也已經產生,而這就是「fabless」(沒有工場)。半導體的高通(Qualcomm)與NVIDIA(英偉達)就是。這些企業把製造工程委託給鴻海與台積電(電子機器受託服務)。他們集中於開發、設計、銷售等附加價值高的事業當中。換句話說,製造業變成了附加價值很高的資訊產業。因此,他們就獲取了高收益。蘋果驚人的成長的基本原因就是「無工廠化」。

在製造業當中,即使產生經濟價值的,就現在來說,並不是工廠與機械,而是變成開發與設計等等。換句話說,即使在製造業,她們也移轉至「沒有工廠的製造業」。

六、政府的角色並不是到處在散財發補助金

數位被認為非常重要的,的確是如此,但是所必要的並不是要把傳真機轉換成mail,或是把印章轉換成電子簽名。改變經濟與產業全體結構才是重要的。假如不這樣做的話,日本不可能重生。

那麽,為了上述這個目的,美國政府所應該做的是什麼呢?其實,美國政府並不是自己主導而到處在發補助金,而是市場的力量去實現了目標。

日本政府所應該做的並不是去領導成長,也不是去做取得掌聲的散財政策。也不是為了把半導體的工廠邀請至日本來發展而提出補助款。

重要的是:要除去阻礙成長的原因,要去與既得權者加以戰鬥。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 資料來源:NewTalk - 新頭殼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