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示範拆解學歷迷思

大學指考分發放榜,受到少子化與個人甄選名額不斷增加的影響,今年指考只剩四.七萬多人報名,只要三十八分就有填志願的資格。三十八分唸大學道盡了台灣高等教育的悲哀,連帶掏空了台灣的技職人才體系,筆者幾點意見供參:

一、學歷貶值,人才分流混亂:在台灣,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口已突破五百萬大關,占全國總人口數近四分之一;而擁有研究所文憑者更高達一百三十萬人。台灣二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的高教比率已達四十五%,比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各國平均的三十三%高出許多。

因為過度執著打破升學主義的藩籬,因為過度貶低紙筆成績的意義內涵,更因為過度忽略個人條件的能力差異,強調「假平等」的假掰思維下,台灣廣設大學,五專拚命升格為科大,每個人都是大學生。眼高手低的惡性循環下,台灣基層的技職人才空洞。

回想過去聯考年代,高中、五專、高職三個不同的升學體系提供了學生檢視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材施教、適得其所,行行出狀元,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高教擴張,亡羊補牢:因為高等教育氾濫,大多數人選擇唸大學而不願上技職院校,印度、南韓與美國均曾出現類似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政府強制牽引的政策作為顯得重要。

以印度為例,高等教育充斥下,學科與技職的專業結構嚴重失衡,導致大學畢業生與市場就業需求嚴重脫節。印度推行「學位與職位分離」制度,減輕盲目追求學歷的弊病,要求雇主對求職者不能只看文憑與成績,還需考慮工作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用類似證照的制度將教育與就業相結合。

三、教改讓台灣教育變得更好嗎?學歷貶值,大學生滿街跑,畢業後背著沉重的學貸,沒有強大的學術能力或是現場實務經驗,二十二K成了這群人的夢魘!唯有強制體質不佳、辦學績效落後的大學退場,才能維繫高教品質,並回歸過去高中、高職分流的制度,讓人才有效分流,各自發展專業。教改主事者看到台灣這些年沉淪的教育現況,您們還要自圓其說,自欺欺人嗎?

(作者為教師,台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