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嚴重,民眾只能戴「防毒面具」?

 
[專文]空汙嚴重,民眾無「合格」口罩可戴,只能戴「防毒面具」?
依照衛福部通令,除了「防毒面具」外,其他各等級口罩(包括N95)都不能標示有「防空汙」效果。那民眾如何擇用或只是「戴安心」的?(摘自網路)

「除了防毒面具外,任何口罩都不能防濾PM2.5?」

衛福部最近行文台灣各口罩製造商和代理商,表示因為目前台灣因缺乏口罩對空氣懸浮懸微粒(PM)的防護測試標準,且實際上目前任何等級類別的口罩都沒辦法「百分之百」防䕶效果,所以口罩不得標示任何「防空汙」的作用,否則要開罰。

衛福部此公函引起口罩製造廠商及N95代理商的不滿,因為衛福部採取的是「100和0」的絶對二分法,除非口罩能做到像防毒面具(戴得完全密合)一樣,才能「百分之百」過濾毒氣,否則就不能標示有防䕶空氣汙染的功能。那每當空氣品質不良時,衛生環保單位總會呼籲民眾外出時「戴口罩」,那不是叫民眾「戴安心」的嗎?

其實,目前除了防毒面具外,的確沒任何口罩能「百分之百」防範空汙,尤其PM2.5以下的細懸浮微粒(主因是戴用側漏問題),但還是有程度等級之別。譬如標榜能防SARS的N95,對PM2.5的防護效果也相當好,配戴適當的話,防䕶率沒有100%,至少也有95%。而目前也有業者研發改良醫療手術用的口罩,據「紡織研究所」測試,排除配戴不當的側漏缺失時,防範PM2.5效果可達99%。易言之,是目前台灣口罩產品防範空汙有相當程度功能的一種,比起普通布製或紗布口罩的0%防護率,是有天地之別的。

但在衛福部的眼中,所有非防毒面具的口罩都是「齊頭式平等」,不得標示能防空氣汙染,因為目前國際上並未訂定「國際標準」,我們台灣也未訂「國家標準」,所以無法給予口罩產品測試,驗證其防䕶汙染效果和等級,而「紡織研究所」的測試,是「產業標準」,並非衛生機關的「衛生標準」,兩者不同,不得移用。

那麼,到底面對空汙,民眾要如何選擇防䕶效果比較好的口罩呢?依照衛福部的「鋸箭法」,答案是「不知道」,要民眾「自求多福」。那為何日本丶美國據聞早就有標示「防PM2.5」甚至「防花粉」的口罩呢?衛福部的答案也是「不知道」。

當近年空汙每見嚴重,中南部還時有「紫爆」之際,衛福部只能呼籲民眾「多留在室內,少外出」,但如果民眾因為各種因素非出外不可,究竟能不能載用某些較適合口罩,以減少空汙的侵襲呢?依照衛福部的邏輯,除了戴防毒面具外,其他都不能「百分之百」防範,至於何者次佳或是優等級?衛福部的立場是「不曉得」,任憑民眾各自判斷選擇,「高興就好!」、「自行負責」。

這樣的政府的確顢頇,就像騎機車用的安全帽,經濟部也訂有國家標準,產品要符合標準以上,才能產製銷售,如果安全帽不訂出標準,隨便一個塑膠盔就能充數,可乎?防空汙口罩也類似,目前是「沒有標準就是標準」,讓民眾除了戴防毒面具外,無所知悉實際正確資訊可参考選擇,那豈不是教民眾當「無頭蒼蠅」,亂撞亂飛嗎?

在空汙防制上,的確是通盤性的大問題,但「口罩」也不是只是一個幾塊錢或幾十塊錢的小問題。空汙不像SARS,短期內可解決,空汙是長期性而且還可能有變本加厲的趨勢,衛福部不能「好官自我為之」,沒看到空汙「立即性殺人」,就繼續行政怠惰下去,好歹参考先進國家做法,或援用國際標準,否則我們自行研訂國家標準,以供業者遵循和供民眾参擇,總不能再這樣「無為而治」下去吧!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伯仁

王伯仁
資深退休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20餘年,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