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只是金錢,無關政治

只是金錢,無關政治

  在中國發跡的影星夫妻檔——林瑞陽和張庭的化妝品牌日前遭檢舉品質有問題。示意圖/擷自TST庭秘密微博 在中國的台灣有錢人要小心了,現在的中國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處處有鐮刀,到處割韭菜」,生活在中國的台灣人,身家安全越來越缺乏保障,已經不是閉起嘴巴,就可以安然度過了,可是仍然有不少台灣老藝人,還高調炫耀手上的中共紅色身分證,我們只能問,腦袋真的沒問題嗎? 台灣的遠東企業集團,被割了韭菜之後,中國「帶貨女王」薇婭被割了60億台幣最驚人,現在鐮刀揮向在中國發跡的影星夫妻檔——林瑞陽和張庭,這對夫妻檔對外宣稱資產1500億,2018年還高調炫富說:一年繳稅21億,嚇壞很多人,這對銀幕夫妻檔在上海豪宅就有500坪,曾經參訪的記者說「根本是一座迷宮,貧窮限制我們的想像 」。 很多人還記憶猶深,2019年,這對夫妻檔帶著員工,揮舞著五星旗,滿臉笑容高喊:祖國生日快樂,台灣的媒體還警告說:你倆還想回台灣嗎?事隔兩年而已,現在是祖國樂,我不樂,財產被老共凍結26億台幣,還必須陪著笑臉對老共說:「感謝調查」;調查恐怕只是開始而已,未來,這對銀色夫妻是否要坐牢,公司是否被關閉,消費者是否索賠,財產是否一夕丟光,恐怕才是林瑞陽要傷腦筋的;他們要知道,老共的抄家手法源自清朝,那可是不講理,也不講情的。 林瑞陽曾經被台灣影藝界稱為第一名小生,愛上主演瓊瑤電影的女星曾哲貞,兩人相戀而結婚,但是,林瑞陽後來移情別戀,又愛上也是女星的張庭,張庭從育達商職畢業,17歲就踏進影視圈,演了不少電視連續劇,但是,林瑞陽的小三事件,始終不露口風,直到1998年,紙包不住火,曾哲貞發現林瑞陽有外遇,兩人婚姻才走上絕路,很幸運的是林瑞陽運氣好,他沒有像王力宏帶衰,碰上厲害的大老婆,曾哲貞帶著孩子默默離開,不吵不鬧,孤獨培養自己的孩子。 2000年,林瑞陽和張庭決定西進中國,張庭到上海師大念書,一邊也開啟中國影藝事業,林瑞陽的第一桶金來自房地產,瑞陽地產還在美國掛牌上市,可以想見業績應該不錯。 2002年,林瑞陽與張庭訂婚,這時候的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進入全民掏金熱火朝天時代,林瑞陽正好趕上這波中國掏金熱浪,人民幣的累積自然不在話下,到2008年,林瑞陽已經是上海灘有名地產大亨,但是,更大的事業還在等待他們開發。 2013年,這對夫妻成立達威爾貿易公司,並且以微商身分「TST庭秘密」在網路上販售保養品、化妝品,當時,中國的傳銷執照並不好申請,但是,林瑞陽用合法掩護非法,大搞傳銷,所謂一山不容兩虎,賺錢畢竟會讓旁人眼紅,對林瑞陽檢舉的信函滿天飛,但是,林瑞陽還是安然度過了。 客觀來說,老共的法律不明,才是事件真正原因,老共改革開放之後,很多搞傳銷成功的公司,就想進入中國,例如美國安麗,台灣雅芳,問題是,老共不知道傳銷是甚麼?一直到1996年,國務院才在壓力關說下,弄出一套管理辦法,一夕之間發出40幾張執照,但是,到了1998年,國務院發現傳銷問題一籮筐,根本是龐氏騙局,一紙命令下來,又開始風聲鶴唳的取締,搞到經營企業不知道如何是好,到了2005年,國務院有關傳銷管理辦法,才正式出爐,但是,偷跑的企業一大堆,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林瑞陽應該是成功的一群,估計中國搞這種多層次傳銷的人員,少說有一千萬人,意思就是還有更多人和家庭靠它吃飯。 不只是檢舉張庭的化妝品品質有問題,使用之後,臉部被毀容等等,因為,所有產品都在中國做代工,技術程度與外國不能比較,一張面膜成本一塊人民幣,可以包裝後賣到一百人民幣,很多中國女士寧願到台灣購買,至少台灣品質有保證,儘管如此,張庭的TST仍然火紅賺錢。 張庭的事件爆發後,打落水狗的粉紅出來了,你在中國喊祖國萬歲也救不了,消費者爆料,張庭的推銷術就是傳銷,抓老鼠大會,一次花兩萬人民幣購買,就成為菁英隊,可以有林瑞陽的微信,更有人爆料產品堆積如山,已經有一千個下線,但是還是等不到發紅利,這些傳銷的老問題也一一出現了,多年來,一堆檢舉信函都無法打倒林瑞陽,可見林瑞陽的背景深厚,在中國,有錢就有背景,這是馬路皆知的事,這一次,12月23日的檢舉才到,五天內,石家莊的司法檢調就有大動作了,因為,割韭菜的時間到了,在老共眼中,你的財產就是共產黨財產,沒有共產黨睜眼閉眼,你也無法賺錢,老共的法律是假的,法律陷阱是真的,習大王的意旨也是真的。 1949年剛革命的老共沒錢了,老毛痛罵老蔣把錢帶走,此事半真半假,於是,老毛下令開始抓地主公審,分地主財產,現在,共產黨西裝才穿了幾年,就不穿了,拒絕扮演紳士,正是所謂「時窮鬼現身」,習近平也只會學習老毛那一套,所以,老共的土匪本性又出現了,搞一帶一路,搞外交大撒幣,搞太空武器,搞到國窮財盡,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院的教授哈爾布蘭斯,最近在「外交政策」上發表一篇文章說「中國就是一個即將崩落的帝國」,喊一聲共富口號,欺騙十四億人,很多好端端的賺錢企業,一一被習近平整倒,只要看老共割韭菜的醜態,就知道這個國家氣數已盡。 林瑞陽在個人微博發文感謝河北石家莊政府,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工作。圖/擷自林瑞陽微博
洪博學 2022-01-01
中二「大」立委,支持尚好的林靜儀

中二「大」立委,支持尚好的林靜儀

「立委」不是里長等級,而是很大的職位,由數萬人選出,在公職排行上,總統、五院長之後,再來就是立委、部長、直轄市長這一級,屬於第三高。在其下,還有十四個等第,能管到從高級到基層的所有公務員,真的是位高權大。 立委又稱為「國會議員」,比之美國,就是參、眾議員,想想上回搭C-17超級運輸機、灣流高級專機來台訪問的美國國會議員,就可想見他們的地位很高,權力很大,絕非里長和地方議員可相提並論。 台灣國人一向小看立委的身份,感覺不像「董事長」那麼上流,可是全國的董事長數十萬,而二千三百萬人之中,也才一百多個立委。這樣又高又重要的國家名器,當然要選「尚好」的來當,才能有最佳水準的問政,一流品質的服務,成為台灣民主和進步的最大幫手。 1月9日中二選區的補選,選的就是「大」立委,五位候選人之中,以林靜儀最為優質,當然是值得支持的不二人選。有詩為證: 林家愛讀書的姑娘朗朗自信 靜心安撫產道對小嬰兒開口 儀態萬千是女性不可限的天能 當助生娘 還孿生了博士和書說 選擇用義診在世界綻放 立定良知總要讓粉黛奔波 委員論政化成急性子的花容 大聲變色是看到官僚怠惰 勝任的太多 斜槓只好畫了又畫 顏光依然燦爛如英語婆娑 冬去春來把盤旋的黑金趕走 瓜棚下就閒談無顏的時候 林靜儀,台中女中高材生,中山醫校博士,婦產科專業,接生過七千名嬰兒。她是個有思想、有抱負的台灣人,對國家事務、立法要義、衛生福利、義診外交,以及醫界、婦運、性別、人權等議題都很內行。以她的熱忱和行動力,上可以審議法案,下可以服務鄉親,左可以監督政務,右可以國民外交。立委選給她,絕對配得上「國會議員」的身份。 然而,自有立委選舉以來,國人常忘了這位子的「高檔性」,而不管候選人的素質,只依黨派、交情、鄉誼、買票、陋習,就隨隨便便投下去。於是出現了不少阿瓜阿呆、刺龍刺虎、不義而富、抽頭拿紅包...如台中顏家之輩,實在降低了國會議員的價值。而且他們藉勢藉端、濫用特權,謀取不當私利,也造成了社會的諸多弊端。 看看顏家之巨富,豪宅、違建、土地、建物、名車、現金之不可勝數,多到沒天理,就可知道「貪婪之顏」把大立委當成了「大利委」,實在貪得無厭。中二選民還要貪圖小惠,投出「貪小失大」的荒謬,縱容顏氏父子「給五毛,賺百塊」的邪惡嗎? 自古以來,面對小人當道、不公不義,知識分子都有著「澄清天下之志」。今天,林靜儀博士,身為台中名醫,學養豐富、慈愛為心,針對黑金顏家霸占中二政壇,當利委,成土豪,實在看不下去,奮而請纓上陣,也發揚著「澄清天下之志」。 中二「大」立委,真的,值得尚好的人才,唯一支持林靜儀! 2022.1.1
台人 2022-01-01
真正過「新」年

真正過「新」年

退役將領于北辰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在政論節目上宣布退出中國國民黨,並表態力挺民進黨籍的台中第二選區立法委員參選人林靜儀,堪稱是2021年台灣政壇最具戲劇性的事件,因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身為外省第二代又是官拜陸軍少將退役,這樣的出身背景理當是最根正苗「藍」的中國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堅定捍衛者,如今居然退出了他擁護了大半輩子的中國國民黨,並轉而支持民進黨這個台獨政黨的立法委員參選人,這在過去根本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面對此一鉅變,最尷尬的莫過於此刻正在跟林靜儀競選的中國國民黨台中第二選區立法委員參選人顏寬恒,在2022年的第一天參加台中市府元旦升旗典禮後受訪時火力全開,重炮抨擊于北辰:「就為了三千元上周玉蔻的節目,從未為政黨辯護,還變成落井下石的幫凶」,還說,于北辰「就為了留在鎂光燈前,出賣自己人格,出賣自己的靈魂,不管是藍是綠,沒有了政黨,沒有了靈魂,那跟外面的連鎖超商有什麼差別。」(註1) 事實上在一般民主國家中,人民退出原本的政黨加入其他政黨本來就是稀鬆平常的事,而一個真正有獨立自主靈魂的人,思想經常會隨著時間與環境的變化而跟著改變,從而使得政治立場也跟著發生變化。因此顏寬恒因為于北辰退出中國國民黨就痛批他是沒有靈魂的人,還不倫不類的拿連鎖超商作比喻,不但批的莫名其妙而且適得其反! 畢竟,過去中國國民黨可是標榜「反共」與「清廉」、「正派」(註2),然而,在2000年李登輝被逼宮交出黨主席的位子後,中國國民黨不但不再反共,反倒是經常跟著中國共產黨這個昔日的宿敵一個鼻孔出氣反台、反美、反日、反民主,如今更為了台中第二選區這區區的一席立法委員,不惜全黨力挺黑幫貪腐家族,這才真的是毫無靈魂與格調說變就變的政黨,試問任何稍有點良知理智的正常人,誰有辦法繼續留下來為這樣一個墮落的政黨辯護? 是以,于北辰選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退出中國國民黨這一個早已喪失自己黨魂與黨格,寧為中國共產黨馬前卒與黑幫為伍的墮落組織,並公開支持形象與操守俱佳的林靜儀,確實是饒富意義!對他個人來說,2022年就如中國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刻在洗臉盆上用來隨時警惕自己的箴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個痛改前非,迎向新生的真正「新」年! (註1)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101001356-260407?chdtv (註2)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11106/5461.htm
海兒 2022-01-01
【燦爛的星辰】1月1日壽星

【燦爛的星辰】1月1日壽星

壽星之一:文學家、英語教育家柯旗化 「請不要燃放鞭炮 鞭炮聲會使我發狂 我的兒呀! 我的心肝兒 那一天 你雙眼被蒙住 全身被綁著 在一陣槍聲中倒下去 鮮血染紅了故鄉的土地」 —柯旗化詩〈母親的悲願〉 這首詩是政治受難者詩人柯旗化(筆名明哲)紀念二二八事件中死難的同學余仁德及諸先烈的詩作。 柯旗化,臺灣文學家及英語教育家。1929年的今天出生於高雄左營。戰後目睹來台接收的中國國民政府的腐敗,軍隊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屠殺無辜,因而主張臺灣獨立,且被懷疑思想左傾,成為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兩度入獄,坐牢共計17年。17年的黑牢煉獄讓他寫下了嘔心泣血的回憶錄《台灣監獄島》。另有小說集《南國故鄉》及詩作《鄉土的呼喚》、《母親的悲怨》,為苦難的台灣人歷史作了良心的見證。他的《新英文法》,曾經是眾多青年學子學習英文的參考書。 壽星之二:台灣音樂家蕭泰然 「咱攏是出外人,對遠遠的台灣來,雖然我會講美國話,言語會通心未通;咱攏是出外人,在遠遠的台灣彼,有咱的朋友與親人,不時互相在思念......」—蕭泰然填詞《出外人》 「金銀我攏無,只有將我所有的給您─就是我的音樂!」這是蕭泰然在2009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時的一句話。這位被國民黨政府禁足於海外十多年不能回鄉的音樂大師,一生用音樂奉獻給他所鍾愛的台灣。《一九四七序曲》是蕭泰然為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創作。創作途中他曾因主動脈瘤破裂一度命危,緊急手術後他繼續完成此作,曾在國際演奏,感動國際;《台灣翠青》(鄭兒玉詞)的旋律,扣人心弦,幾乎已被內定為台灣國歌。這位為台灣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音樂大師,於1938年的今天出生於高雄鳳山。他集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於一身,一生致力於將台灣本土音樂與西方音樂融合。 壽星之三:自由主義歷史學者張忠棟 「台灣處於轉變的時刻,一切急待除舊佈新,領導人物必須以救贖的心情,勇於面對歷史的錯誤,糾正歷史的錯誤,然後才可以希望一切力量再生…」—張忠棟 1991年9月,一位已經罹患肝癌的「外省」教授抱病參加廢除惡法刑法100條的行動,在靜坐示威中,他被警察強行抬走。翌年,刑法100條終於做了修訂。台灣有了更進一步的民主化。這位參與民主運動的教授就是張忠棟。 張忠棟於1933年的今天出生於中國漢口,1950年來台,就讀高中、台大歷史系,獲台大史學碩士後,留學美國獲密西根大學博士,回國任教台大歷史系、及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張教授學術著作以《胡適五論》最著名,但他不是在象牙塔內孤芳自賞的學者,從他的《大學教授的言責》、《鄉土、民族、國家》、《政治批評與知識分子》、《一年又一年》等文集,即可窺見。以自由主義的精神,他投身民主運動。 張忠棟原本無台獨念頭﹐但是隨著時過境遷,身為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他,於1980年代開始省識時潮而蛻變。1991年8月加入民主進步黨,並積極參與是年8月召開的「人民制憲會議」﹐參與「台灣憲法草案」研議﹔1990年底參加「台灣教授協會」創會,建議將原擬的創會宗旨「認同台灣主權獨立」中的「認同」用改成「促進」,才夠積極。1992年4月21日的「總統直選運動」中,張忠棟帶領群眾高呼「總統直接民選」「台灣獨立建國」口號。同年8月他加入「『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後改名「『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1997年夏,民進黨與國民黨聯手修憲,他毅然退出民進黨。 他是率直的知識份子﹐不愛奉承別人,卻又平易近人﹔不偏激躁進,卻又堅持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變,也有所不變,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壽星之四:英國小說家佛斯特(Edward Forster) 「英雄崇拜是一種危險的惡習,而民主政治的一點好處,就是不鼓吹這種惡習,不製造無法駕馭的『偉人』。」 「老齡和老化,要避免混為一談,老化是一種情緒,會在任何年齡侵襲我們。」—佛斯特(Edward Forster) 英國小說家佛斯特(Edward M.Forster)生於1879年的今天。他是一位反對種族歧視的人道作家。其代表作《印度之路》控訴英國對印度的殖民與不平待遇。
李筱峰 2022-01-01
台灣防疫回顧:謝謝政府、謝謝自己!

台灣防疫回顧:謝謝政府、謝謝自己!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將近兩年,台灣內部最先爭吵的口罩問題,從圖利特定廠商組成「口罩國家隊」到幾天幾片口罩才足夠,再到要不要捐贈口罩給世界其他的民主自由國家。如今,口罩供應無虞,成為你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更是台灣可以挺過幾波疫情爆發的關鍵點。 口罩吵完後,吵篩劑、吵疫苗!有人想幫中國講話,藉機偷渡法令並未開放的中國篩劑或疫苗進口;有人在全球疫苗供應最吃緊的時候,結合媒體輿論指控政府不買疫苗,草菅人命。當有人豪氣萬千地說著可以「立即」買到BNT疫苗,特定媒體大捧上海復星公司代理的BNT疫苗是神藥,卻無視上海復星公司可以在每一劑BNT疫苗中拿到八‧五美元的利潤,一千萬劑BNT疫苗狂賺約新臺幣廿三‧八億元。 以這些人常拿出來說嘴的孩童營養午餐為例,偏鄉孩子一餐約莫卅五元,上海復星公司代理賣給鴻海、台積電的BNT疫苗,輕鬆賺走的金額,可以讓偏鄉孩子吃上約莫六千八百萬餐。 疫情平穩時,部分縣市首長率先喊出「降級」、放寬防疫標準,一系列的耶誕活動、跨年晚會可以讓縣市首長大秀個人鋒頭,人潮聚集都不是防疫的破口;一旦疫情吃緊或是有不明本土案例出現時,部分縣市首長不是搶喊「升級」、「封城」,就總會有些事後諸葛的醫生在媒體面前說著自己的防疫作為才是王道,指責政府防疫太差。 台灣防疫將近兩年,全球病例數二‧八七億例、死亡人數五百四十三萬人,對比台灣病例數約莫一‧七萬例、死亡數八百五十人,筆者實在不解,我們的生活過得還不夠好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所有同仁辛苦了,身處台灣這塊土地的你我也辛苦了!我們用「良善」的心配合政府的防疫作為,對比政治人物的指責謾罵,大多數台灣人還是心存善念、感謝政府力保台灣不被武漢肺炎病毒肆虐。謝謝政府的防疫作為,也謝謝良善的自己! (作者為台南市國中教師)
林柏寬 2022-01-01
從于北辰看國民黨的逆選擇

從于北辰看國民黨的逆選擇

中國國民黨黃國園黨部前主委、退役少將于北辰宣布退黨,他透露收到威脅他及家人的信件,黨內卻沒有同志關心,尤其那些需要他就稱好友的人;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前國民黨黃國園黨部主委、退役少將于北辰今天在臉書宣布退出國民黨。(資料照、擷自于北辰臉書) 經常與于將軍在電視上同台論政的綠委王定宇傳訊息打氣說,于將軍絕對是熱愛中華民國的反共藍軍,還說「原來中國國民黨的『同舟計劃』是迎回傅崐萁、鍾小平,趕走于北辰,這是政治的「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嗎?」 就筆者看法,于北辰退黨不會得到黨內的同情與關懷,理由很簡單,前總統馬英九等大老、黨主席、黨內高層等,巴結中共老大哥都來不及了,哪裡還敢說出「反共」的字眼? 眾所周知,台灣人現在所謂的「反共」,是反共產黨的霸道、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台灣、矮化台灣,是反中共變本加厲文攻武嚇、共機天天擾亂台海的和平與安定,是反中共忽視台灣人民自主決定權,恫嚇只能朝向統一的顢頇,這些都可謂是全民聲音,于北辰的反共,就是維護國家主權的基本、始終不變的立場。 數十年來,國民黨變了,變得恐中、偏中、護中,變成是台灣的少數民意,反而是有三十六年黨齡的于北辰始終沒變,並且與大多數民意站在一起,走在正確的路上,值得大家為他按個讚! (作者為公務員,新北市民) ◎ 鄧鴻源 國民黨籍備役少將于北辰退出國民黨,政論節目主持人邱明玉指出,有聽到于未來可能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市議員。其實我認為于北辰可以代表民進黨參選桃園市長,因為據聞綠營蒐集到的民意多認為,于北辰雖然是藍營軍系出身,卻很有理性。 于北辰先前退出軍中同袍群組時曾說,有些同袍的想法是,就算台灣是給解放軍、中國共產黨來管,都比民進黨來管好。但他認為這種想法「完全背離我們當年報效國家的精神」,因此退出群組。 于北辰受到網路與中間選民的關注,他說自己是中華民國派,只要是從民主程序產生的合法政府與總統,他都支持。 于北辰和一些開明的軍官,讓很多民眾對軍人的印象大大好轉,也再度確立了國軍的定位,不再被認為是國民黨的黨軍,有許多軍人如同于將軍一樣,深明大義。 于北辰有如當年的孫立人,有軍隊國家化的觀念,也有領導統御的經驗,如果國民黨不會用人,民進黨當把握機會才是! (作者為大學教授,新北市民)
田豐文 2022-01-01
敗選是顏寬恒的天命

敗選是顏寬恒的天命

  在選前10天,來分享這個觀察。過去選舉,只要候選人遇到房產、地產的爭議,因而放棄、毀損其房產、地產,就是最大的霉頭,我稱為「拆屋煞」。只要是候選人中了「拆屋煞」,必敗無疑,絕無例外。 比起前面的這5人,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當選多次公職,就是菁英專業人士,他們都躲不掉了。比他們更弱、更沒用、更無能、徹底一無四處的顏寬恒,怎可能扭轉敗選的天命?
曾韋禎 2021-12-30
這不只是台中的絞殺樹

這不只是台中的絞殺樹

絞殺樹又名殺手樹,幼苗附生於寄樹開始它的生長,並採用擠壓、攀抱、纏繞等方式盤剝寄樹營養,剝奪寄樹的生存空間,從而殺死寄樹,再透過種籽擴大散播,展開下一代的繁衍,最終征服了整片森林。這種樹一般在熱帶雨林才看得到,然而我們卻在亞熱帶的台中海線目睹繁衍五代的類絞殺樹家族。 ​我對政治不熱衷,認為立委職​務​總要有人​做​,誰當選對我沒什麼影響,而這次中二選區立委補選更和我沒任何關係,我的戶籍又不在那裡。然而在和家人一起看了幾次政論節目後,知道候選人顏寬恒曾經利用人民給他的權力謀取家族私利,又知法犯法在公保地蓋違建、介入土地重劃、巨量屯房屯地、繼台中港一○五號碼頭又染指清泉崗產業園區​...​,顏家​「點土成金​」​的能耐令人驚嘆!​然而​此時,我所感受到的不再是與我無關,也不只是相對的剝奪感,而是滿腔憤怒!感覺到台中市民,不,是台​​灣納稅人被剝奪了!兒童的公園被剝奪了,國家的安全被威脅了,年輕人沉淪在顏家土地上的電子遊樂場而前途被毀掉了,顏家父子喝花酒的上千萬民脂民膏被燒掉了! 顏寬恒利用南屯公保地蓋的招待所,市府認定圍牆及建物兩側已完成部分涉及違建。(翻攝自google )     我是八○後的上班族,工作十五年依然賃屋而居,雖然夢想買房,但是存款的累積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的飛漲!而年紀多我沒幾歲的顏寬恒富甲台中,手上多的是錢、房和地,可以好整以暇等待甚至炒高地價房價,而許許多多和我一樣努力工作多年,​還是​買不起房子​的人​,只能繼續望屋興嘆​!​ 顏家已經像絞殺樹一樣,扼殺了許多無殼蝸牛的生存空間。 (作者為台中北區居民,公務員) 沙鹿人談「在地」 ◎ 鄭宜玟 「在地」兩個字似乎成了下周日中二選區立委補選的關鍵字,這在民主選舉中是很弔詭的! 如果台灣是一個國家,那麼國民應該擁有公民自治權;如果不是,那麼人民就只是死老百姓。死老百姓是什麼?就只需向官府繳稅,其他沒有了;除非上衙門,否則一輩子都不會與統治階級有任何瓜葛,包括戰爭。 在君權制度,戰爭是軍事貴族的工作,死老百姓沒有戰爭技術,所以戰爭也跟死老百姓沒有關係。如果原本的統治階級戰敗投降了,人民就直接變成另外一個統治階級底下的老百姓、對新的統治者繳稅。「老百姓」既然不是「國民」,自然沒有「國家」的概念,更不會有「國界」的概念。對老百姓來說,天高皇帝遠,這句話是這樣來的。 人民有沒有公民自治權,並非只是稱呼上的問題,更重要的還在於認知。人民究竟認知自己是什麼?是有自治權的公民主體、抑或是把自治權交付給他者的死老百姓?那些認為選舉投票及政治與自己無關的人,在認知態度上便是屬於後者。 如果沒有「國民」,也就是說沒有政治生活,也就是說沒有意義上的國家。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中二選區還要在三個月內投三次票?實在很令人費解! (作者為大學助理教授,沙鹿居民)
岳宏 2022-01-01
我的鐵藍親戚與王鴻薇們

我的鐵藍親戚與王鴻薇們

倘若你也跟我一樣,有著一些九趴韓粉式的鐵藍親戚,當會發現:王鴻薇是他們當中的常例。對於公眾議題,他們很難就事論事,只會一直緊咬對手是為了選舉、為了自己的利益…臉多腫都可以頒給自己一面阿Q金牌、跟同溫層討掌聲。 國民黨很「小」,宛若《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遇見格列佛這個正常人,遂視之為天下巨怪、群起而攻之。或許是因為,在戒嚴時代,「大」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哪怕是根據官方口號的大(看看堅持反攻大陸的孫立人將軍是何下場),於是依附黨國而活的王鴻薇們,都只剩一對螻蟻觸角能摸索世界。 我自幼被深藍長輩們教導要視綠營、獨派為寇讎。然即便是寇讎,也有所謂可敬的對手。曹營謀士郭嘉,遂曾讚嘆關羽、張飛的軍事能力「萬人敵」。我至今也並非全然認同綠營、獨派的一切,然林智堅的「功成不必在我」、鄭南榕的「家祭無忘告乃翁」…高度讓我景仰。反觀國民黨,盡是小人國、螞蟻窩、王鴻薇…當然只會把我愈推愈遠,任何有「人往高處爬」之天性者,必也如是。 小人國國民黨,若就是想推走更多人,只管繼續卑賤狹小,直到你們常保同溫的蟻窩被踏平為止吧!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碩士,現任中學社會科代理教師,眷村子弟)
張經偉 2022-01-01
2022 年新年快樂之十大哲言

2022 年新年快樂之十大哲言

  “人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 6 世紀) 與哲學史上許多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不同,赫拉克利特相信世界上和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是穩定的,這是他強有力的論點,他用一條河流來說明。 就像這樣,現實中流淌著一股帶走一切的潮流。 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在物質或思想世界中找到線索。 一切都是變化。 “我知道我不知道。” ~蘇格拉底(公元前 4 世紀)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精通某些領域,因此往往對真與假、好與壞、美與醜有著清晰的認識。 但是蘇格拉底通過這種假設的知識實際上是知識?還是只是意見?來挑戰這種信念。 “人是政治動物。”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 4 世紀) 人類天生善於交際和健談,因此可以聚在一起並與他人交流想法。 特別是,他需要其他人來形成一個社會,社會成員決定的公平規則進行管理。 當人們政治上富有成效的關係時,他們就會感得充實。 “最可怕的罪惡:死亡,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 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死亡時他不在那裡,而其他人則不再為他而存在。” ~伊壁鳩魯(公元前 3 世紀) 不活著也沒什麼不好,對於那些達到這個想法的人來說,死亡失去了所有的恐懼。在我們生命的盡頭,我們和世界的所有感知都停止了,因為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 所以我們不必害怕我們存在的終結,因為我們不會經歷它,因為: 當死亡在那裡時,我們不再是它,只要我們存在,死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生活的限制不是恐怖,而是激發我們盡可能最好地利用時間。 “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1637) 即使生活是一場白日夢,如果我周圍沒有任何東西,而我自己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那麼至少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確定的:我認為,而且懷疑一切。 在思考中,我作為一個思考的東西存在。 這是個很好的、幾乎無可置疑的起點,可以從中重建關於我的身體及其周圍一切的所有知識。 簡而言之:通過懷疑,一個人在自己身上找到一個固定點,可以從這個點出發去尋找真理​​。 “人生而自由,但處處被鎖鏈束縛” ~盧梭 (1762) 對於盧梭來說,人類天生善良、和平,因此被創造來與他人舒適地生活。 然而社會是建立在虛假的價值觀之上的,比如謊言、追求名利和自戀。 結果是,本應過得好的人發現自己受制於暴君的擺佈,暴君剝奪了他們與他人決定如何生活的權力。 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共同生活的方式,並製定一項社會契約,讓我們重新獲得根據自己選擇的法律生活的公民的自由。 “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 ~康德(1784) 許多人深信他們沒有能力和知識來自行做出決定。 他們相信君王、神父和學者掌握著真理,因此能夠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和該做什麼。 然而,18 世紀的啟蒙運動有著根本不同的觀點。 它鼓勵人們了解自己並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讓自己振作起來,並意識到任何真正尋求知識的人,都可以獲得知識。 “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重要的是改變它。” ~馬克思(1845) 哲學家們總是爭論抽象的問題,而忽略了什麼是哲學的本質,哲學的任務不是用崇高的概念來證明這種狀況,而是提供有助於理解和改變狀況的工具,以便能夠建立一個新的世界。 “存在先於本質。” ~沙特(1946) 我們周圍的一切幾乎都具有某種本質。 鉛筆刀具有精確的特性,不能變成瓶子。 但是人沒有預定的本性。 他只有他的存在。他是自由的,每個人都可以而且必須決定他是想成為合作者,還是抵抗戰士、英雄還是懦夫。 在人類中,存在的自由先於既定的本質。 “女人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後天塑造。” 西蒙.波娃(1949) 像所有人類一樣,女性生而自由,具有先天無限的發展潛力。 問題在於,這在男性身上自然而受歡迎的想法,而在女性卻不容易獲得。 女性必須拒絕這種社會強加的榜樣,並自由地發展自我。  
李忠憲 2022-01-01
拜登上台,普京終於有大動作了

拜登上台,普京終於有大動作了

12/31/2021星期五 曾經說過,當美國軟弱,國際宵小就會蠢動。俄羅斯居然明目張膽地聚集十萬軍隊在烏克蘭邊境,威脅美國跟北約組織以書面保證方式答應他,要永遠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同時保證北約組織的軍事設施,不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前蘇聯集團的地盤上。普京說俄羅斯需要這樣的安全保證。 這樣的行為,等同黑幫的要脅、敲詐行為。普京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主動要求跟拜登對話。這很明顯:我的條件擺在這裡,就看你怎麼做了。 在他們昨日50分鐘的視像談話中,似乎沒有任何實質結果。白宮在事後發表的聲明中只是說:「(會談中)雙方領袖同意,有可以尋求有意義進展的地方。但是也有無法解決的差異。」白宮發言人沙琪的簡單解釋是:拜登敦促普京降低在烏克蘭的緊張局勢,並明言一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與其盟邦將有斷然反應。 這斷然反應respond decisively真是選擇很小心的兩個字。甚至不是「採取行動」。只是會有反應。至於這反應,據說拜登已經在會談中說了,據新聞稿中說,拜登警告普京如果他對烏克蘭採取任何軍事行動,美國都會施加更多的經濟制裁。不過同一份新聞稿也說,俄羅斯的反應更強烈,普京的外交顧問Yuri Ushakov事後立即說:如果美國採取進一步制裁,將會是巨大的錯誤colossal mistake,帶來危險的(慘烈的grave)後果。他還說,普京在會談中告訴拜登,俄羅斯的反應等同美國邊界受侵一樣,絕不手軟。 單單以言詞的激烈,俄羅斯都強硬過美國。 據說,NATO一些國家已經表示,目前無意擴大北約組織,美國跟一些盟邦似乎願意依著俄羅斯的警告,建議成立一個新的對話機制,例如NATO-Russia Council,加強北約跟俄羅斯之間的直接熱線對話。一看這就是一些蛋頭幕僚想出來的,逃避眼前的衝突的讓步。這等於是對普京的恐嚇讓步。 事實是,在拜登演出阿富汗撤軍驚慌大撤退之後,國際間已經清楚見到拜登的軟弱,無能,所以一個個都蠢蠢欲動。北韓開始試射國際導彈,伊朗開始進一步研製核彈,中共積極進行「收復」台灣,而俄羅斯除了軍事行動跟口頭警告,更在上星期試射了Zircon超音速飛彈。 對於拜登的制裁警告,也是很可笑的。他一上台就取消了對俄羅斯興建歐洲油管的經濟制裁,等於讓俄羅斯放手去建油管。現在添加新的制裁,會讓俄羅斯害怕嗎?2014年初,普京也是警告美國說他會入侵烏克蘭,當時奧巴馬政府嚴詞警告會以經濟制裁對付,結果一星期後俄羅斯就入侵烏克蘭,吞併了克里米亞。事後烏克蘭請求美國支援,奧巴馬甚至不肯提供軍事援助,只批准了給予毛毯之類的難民式援助。我見到美聯社最近的新聞中,說這是奧巴馬任內外交上的一個黑點。只是有幾個人知道的這個汙點?因為當時不記得有媒體這樣批評奧巴馬的。 川普任內,媒體跟民主黨指責他是俄羅斯的傀儡,說他是被普京買通的俄羅斯特務,但是川普任內普京一點都不敢亂動。足足乖了四年,甚至眼見川普提供烏克蘭四億美元軍事援助。現在拜登上台,普京終於有大動作了。大家睜亮眼睛吧,不要再聽憑媒體的蒙騙。
袁曉輝 2022-01-01
給陳柏惟喝采 為王浩宇加油

給陳柏惟喝采 為王浩宇加油

  在台灣政治史上,有兩位民代遭到罷免,也就是王浩宇與陳柏惟。一樣罷免兩樣情,我要給陳柏惟喝采,也要為王浩宇加油。 陳柏惟被罷免後展現的成熟與豁達,已超越他的年齡與歷練。如果沒有這場罷免,陳柏惟不會成長這麼快。失去立委身份的陳柏惟,反而成為「人氣王」,身影頻頻出現在政論節目與補選造勢場(附圖一)。 嚴格講,陳柏惟遭到罷免,算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沒有這場補選,台灣人不知道顏家的勢力如此盤根錯節。如果顏家因此一蹶不振,陳柏惟才是最大的功臣。在未來的台灣政壇,陳柏惟會是一個咖。 我要給陳柏惟喝采! 王浩宇遭到罷免當天,我就發文聲援他,因為那是一場「政治圍毆」,用多位藍營議員的選票罷免一位綠營對手。王浩宇試圖東山再起,選擇到人生地不熟的高雄三民區參選。 這陣子,王浩宇就像苦行僧一樣,形影孤單的在街頭演講。一隻麥克風、一個喇叭、和一面看板,就是他全部的家當。鏡頭前面空無一人,來往的行人表情冷漠(附圖二)。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王浩宇都很勇敢。 我也要為王浩宇加油! 這就是一樣罷免兩樣情。最後,我要提醒台北中正萬華的朋友們,不要忘了1月9日出來挺林昶佐(附圖三)。  
翁達瑞 2021-12-31
騙子是這樣煉成的

騙子是這樣煉成的

  小灰蝶科是蝴蝶家族中生態習性最有趣的一個類群,幼蟲有吃全素的,有吃全葷的,也有葷素雙修的,還有賴給螞蟻保姆養大的。照片是淡青雀斑小灰蝶,台灣特有種,牠的幼蟲在昆蟲界中是出了名的奸詐,這就來介紹一下這個詐騙分子的習性。 有些動物自忖弱小,因此選擇一個強大的靠山來當保鑣,螞蟻是動物界中數一數二的惡霸(看不太出來,對吧?),部分動物便與螞蟻產生共生關係,這些動物便被稱為「喜蟻動物」。 淡青雀斑小灰蝶就是一種喜蟻動物。牠的前二個齡期的幼蟲還是吃素的,已知的寄主是四種唇形花科植物。到了三齡幼蟲時,能分泌甘甜蜜露的「喜蟻器」發育完成,就轉了食性,展開波瀾壯闊的詐騙蟲生。 三齡的淡青雀斑小灰蝶幼蟲吐絲將自己下垂到地面,等待即將扮演凱子角色的阿里山家蟻或蓬萊家蟻路過。等候期不能超過四天,否則就會回蘇州賣鴨蛋。運氣好的幼蟲,會遇上螞蟻的工蟻,此時牠的蜜露,成為螞蟻難以抗拒的瓊漿玉液。為了抓牢這杯「五十嵐蜜露」,螞蟻會把淡青雀斑小灰蝶幼蟲運回蟻穴照料。接下來,螞蟻將要面臨的,是史上最慘烈的貪吃代價。 淡青雀斑小灰蝶被螞蟻當成手搖杯供應商,接受蟻群的保護,取得這個好處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螞蟻的幼蟲,成了牠的食物!是的,這種夭壽骨的小灰蝶,為了蟻巢內近乎無限量供應的螞蟻幼蟲,不惜犧牲一部分的身體能量,製造賄款般的蜜露來誘拐成年螞蟻,還透過身體散放的化學信息,讓螞蟻視牠為自己人,當成菩薩好生供著。於是,蟻巢內就呈現出一幅十分不協調的畫面,螞蟻呷甜甜,蝴蝶也吃飽飽,只是螞蟻拿蝴蝶的手短,蝴蝶吃螞蟻的卻不嘴軟,把人家的後代子孫吞吃下肚,而且螞蟻還傻呼呼地當蝴蝶是好人客,對暴行完全不察,還是會繼續支持蝴蝶,把票投給牠。 淡青雀斑小灰蝶在屠殺螞蟻幼蟲夠本後,便會溜到蟻穴出口附近,找個風水寶地化蛹。此刻的蝴蝶是一生中最危險之時,牠無法再支付賄款,也演不下去了,隨時都會被螞蟻當成食物而攻擊。其牠蝴蝶羽化的時間拉得較長,靠欺騙營生的淡青雀斑小灰蝶可不行慢慢來,拋下蝴蝶予人的優雅印象,牠脫蛹後會以近乎連滾帶爬的難堪姿勢,火速逃離蟻穴,成功完成一場高竿的詐欺大戲。 蝴蝶生態介紹完畢,我發誓,我沒影射任何人,如果你聯想到什麼,那是你厲害,與我無關。    
莊河伯 2021-12-31
尷尬的金門、馬祖「戰區」?

尷尬的金門、馬祖「戰區」?

根據《自由時報》12月30日報導,金門防衛指揮部「政戰」主任劉強華少將,傳因被檢舉和中國人士有「不當接觸」,被國防部帶回台灣調查;陸軍司令部今證實,劉強華因案調查已返台,至於案情不便說明! 國軍內部有「大中國主義思想」這是事實,因為流亡台灣的中國國民黨黨軍,系出黃埔軍校,具有中華民族情結的必然性;雖然軍隊國家化已淡出黨軍的意識形態,但不可否認,不願本土化的省籍情結,依然盤踞在軍隊這個封閉的組織裡,導致軍人退伍之後馬上露出親中舔共的真面目,吳斯懷等退將即是。 金門防衛指揮部政戰主任劉強華。(資料照) 《路透》20日發表「T-Day」台灣特別報導,以〈文件顯示中國間諜已滲透台灣軍方〉為題,讓台灣所受的共諜威脅,登上國際媒體版面。該文以「謝錫璋共諜案」為例,自1997年以來多次來台,吸收台灣軍方人員發展地下間諜組織逾20多年。若說金防部「政戰」主任劉強華少將和中國有「不當接觸」,這是含蓄性的說法,應該說中國間諜常態滲透在台灣軍方,金馬可能成為這一戰略的重要跳板?金馬戰區是否已經逐漸被「赤化」?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中國福建省19日發布,依據「習五條」支持廈門建設發展「引領示範區」,為「融台促統」宣傳。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宣稱,目前台胞在閩享受同等待遇相關政策,越來越多的金門民眾在廈門創業、置業、生活。金門人對「中客經濟和金廈生活圈」深信不疑,北京統戰「入島、入戶、入心」的心戰在金門算是成功的,這種地緣關係讓金馬成為台灣面對中國戰略意義上,值得關照、反省的前線。 金馬與臺灣之間隔著二百多公里的臺灣海峽,但是與中國的距離只有九公里左右,在地圖上是中國福建沿海的小島;而決定金馬命運的卻是遠在二百多公里外的中華民國政府。由於地屬邊陲再加上戰地政務,金門社會一直自外於台灣的本土化和民主化發展,於是與台灣社會愈見疏離,人心向背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2018年8月5日,金門縣長陳福海在兩岸通水儀式表示,金門將逐步邁向新三通時代。昔日戰地金門與對岸小三通在先,通水在後;金門自來水廠強調,接引「中國水」不會衍生國安疑慮。然不只是目前每日進水量1.5萬噸,往後會達到每天3.4萬噸,加上金門與福建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這已經不是會不會衍生國安疑慮的問題,而是台灣如何守住金門的問題。 事實上,823砲戰當年金門可以保住,並非全然國軍多英勇,而是因為北京從來都是劍指台灣,意不在金門。毛澤東的策略是,金門、馬祖是維繫「國共內戰」與國民政府「反攻大陸」的具體象徵,牽制著台灣脫離中國獨立的正當性。於是基於三角關係的平衡,美國中立、蔣介石不想放棄、毛澤東不想拿下,造成今日金馬尷尬的局面。 目前中共拿下金門不具有實質戰略意義,但對台灣社會的心理卻有震懾的政治效果。因為這樣的地理關係,金馬人民對台灣的想像,可能是台灣所難以想像或根本不願意去想的。更何況長期以來,在歷次台海危機中,金馬無法逃脫工具性的宿命,形成金門普遍性的民意「我們金門人是有奶便是娘」的尷尬局面! (哲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
陳慶坤 2021-12-31
中共是繼續崛起還是衰落,還是垮台?

中共是繼續崛起還是衰落,還是垮台?

  美國之音發表年終報告,題目是:中國繼續崛起,還是即將衰落?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笑。作為著名的國際傳媒,現在還在討論中共崛起,真有點不合時宜。與此同時,也有海外自媒體在問:中共離垮台還有多遠? 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要專家,只需要常識。中國是否繼續崛起,要看中國賴以崛起的那些要素還在不在。 改革之初,中國人餓瘋窮瘋了,像一個從牢裡放出來的囚徒,突然呼吸自由空氣,一心是狂想,滿身是力氣。適逢社會鬆動,到處有機會,於是全民搵錢。這個空前巨大的社會能量,造就沒有邊界的探索和冒險,於是整個社會生機勃勃。 中共為解救自己,全面鬆綁,鼓勵引進外資,港台與外國資本爭先恐後,到處開工廠辦商業,資本主義文化大量輸入,生活方式改變,市場經濟成社會中堅,人民思想意識大變樣。 外資湧入帶來新的生產和交易方式,帶來全新的經濟管理模式,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適度自由的社會環境,造就無數發展機會,新時代企業家見逢插針無孔不入,不斷引進新技術與新經營模式,攻城略地,意氣風發。 當年一窮二白,工商業水平極度低下,資本主義野蠻生長,到處紥根生發,所向無敵。最先那批弄潮兒,正是文革三屆生,年富力強,膽子大辦法多,最先嚐到市場經濟的甜頭。現在中國大富豪中,很多都是文革中人,政府高官也不少三屆生出身,習近平就是三屆生。 改革之初鄧小平用心經營中美關係,為討好美國不惜與越南開戰,最終中美建交﹑進入聯合國,參加世貿組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路路通。適逢全球化,中國以低端製造業扮演重要角色,數十年大賺加工費,打下經濟基礎。 中國以大市場低工資,付出環境代價,擠進世界經濟大系統,數十年壟斷供應鏈。中共當局鼓勵地方官員以經濟業績為競爭手段,默許適度貪腐,官員嚐到甜頭,為升官發財不擇手段,客觀上促成經濟的瘋狂成長。 因為西方國家的大意,中共以各種手段竊取科技情報,對投資商施壓榨取專利,數十年輕車熟路,彎道超車,迅速改變科技落後的局面。高鐵是買來的技術,改頭換面成獨家生意,半導體專利也零存整取,拼湊發展版圖,反過來以中國製造的美名對外顯耀。 以上只是粗略歸納,原因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開放開放開放,最抓狂的是錢錢錢,最要命的是權權權,守住這三樣,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共國自然崛起了。 今日有助中共崛起的要素,幾乎都耗光了,不但耗光原有的基礎,甚至製造了更多新的難題。外部環境之惡劣世所罕見時所罕見,國內經濟開發嚴重過度,財政緊絀,民間意興闌珊。最重要的是國進民退,收緊收緊收緊,這也不行那也不可,處處設限。政府收割民企想來就來,不拿白不拿,整個社會瀰漫嚴苛和迷茫的氣氛。 當高鐵通到窮鄉僻壤,小地方的馬路十線八線行車,政府大樓足夠未來幾十年用,城市住宅空置率得人驚,那麼新的崛起的著力點又在哪裡?再加上各級政府手緊,民營經濟被擠壓無地容身,失業人口暴升,消費市場低迷,來日供應鏈之轉移,又將趕走更多外商,外交惡化導致外貿走低,壞消息絡繹而至,好消息如久旱扮甘霖,那新崛起的增長門徑又在哪裡? 最近網上流傳上海退休老人到政府機關抗議的短片,滿大廳長者高呼口號:「我們要活命!」「我為上海獻青春,上海為我來養老!」上海是全國所有省市中唯一財政有盈餘的地方,連上海的退休金都發不出來,其餘不是可想而知? 據說退休金已歸全國一個「大池」,暫時應該可以調整解決,問題是如果到處都伸手,中共顧得過來嗎?看看最近習近平領導的中共中央都說什麼,都猜得到「崛起」無從談起了。中共的決策機構,近年來發佈的政策,都只立足於一個「穩」字,一個「救」字,一個「苦」字,這代表了他們對未來日子的想像。 一個人性命交關時,還能做發財美夢嗎?志在吃飽飯,能有什麼遠景規劃和宏觀決策?若每天愁腸百結,舉目無親,只顧維持最低限度的活命需要,其他的就只能交給命運了。 沒有人知道中共離垮台還有多遠?百足之蟲死而不殭,本來懸崖勒馬,或有一線生機,可惜碰上一個偏執的加速師,不顧死活一味蠻幹,可以肯定,垮台是結局,問題只是時間而已。
顏純鈎 2021-12-31
江冠明透過文學與歷史對話

江冠明透過文學與歷史對話

  江冠明透過文學與歷史對話——江冠明《跟著風往前走》。圖/李筱峰提供、擷自江冠明臉書,民報合成   2020年的歲末,武漢肺炎的疫情仍肆虐全球,北台灣更遭逢寒流侵襲。我在12月30日的臉書上寫了以下的感言: 「在生活中,我一向不喜歡隨眾趕流行,我是一個「大家都怎樣,我就偏偏不怎樣」的人。例如,一般人買東西,一定要選名牌,我就偏偏不買名牌。如果人人都只買名牌,那不就告訴那些新創業的人你們別想活吧?再例如,要過年了,許多人就非聚眾跨年不可,毫不在乎疫情。我偏偏就要一個人躲在家裡讀小說。而且人家讀小說,就一定要選所謂「名家」的小說來讀,但我偏偏就要選江冠明的小說來讀。怎樣?江冠明的小說,會輸給「名家」嗎?你們沒讀過怎麼知道?」 在跨年之夜,我一個人躲在家裡讀完江冠明的書稿《跟著風往前走》。 冠明兄的作品,是詩,是散文,也是小說,更是歷史。 冠明全書的大部分文章,隨便挑一段起來讀,都像是一首詩。 書中每一篇的行文,又都是優雅的散文,其中〈跟著風往前走〉還得過聯合報的散文首獎。 書中更有小說的想像,如〈遇見花岡一郎〉、〈戰地日記〉、〈奔向前方〉。 總之,全書涵蓋報導文學、散文、小說等手法,是幽美又浪漫的文學手筆。 而這些幽美又浪漫的手筆,則都圍繞在一個歷史事件的軸心,那就是霧社事件。 說到歷史,我不期然想起我當年在歷史研究所的往事。我初入史研所時,我選修張玉法教授的「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初上課不久的有一天,張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說:「筱峰,你文筆太好,不適合寫歷史!」此話一出,全班一陣笑聲。一個學期下來,有一天張玉法老師又宣布:「筱峰現在的文筆,可以寫歷史了。」張教授的話,是褒還是貶呢?其實老師的意思無所謂褒貶,他是要告訴我們,史學論文的書寫不要用華麗的辭藻,不需要澎湃的感情,要盡量以無顏色的中性文字來論述,當然這是就歷史論文而言。 張老師的話,讓我想起斯賓諾莎的一句話–「不笑,不悲,不怒,只是理解」。 從「文筆太好,不適合寫歷史」到「現在文筆可以寫歷史了」的過程,我克制了許多感性與情緒,完成畢業論文。然而,寫完論文,我彷彿還是骨鯁在喉,無法表達我的內心世界。 面對歷史,並不是都要用冷酷的論文形式去處理,那會顯得無血無肉。歷史如果不能拿來和現實對話,歷史的價值會減損很多,歷史也就很難發揮固結人群的作用。 試看江冠明在書中透過一位泰雅青年的話,讓歷史與現實對話: 「你看我的祖父站在莫那魯道旁邊,他穿著傳統衣服跟日本人作戰,我的父親穿日本軍服唱日本歌跟中國人、美國人作戰,我穿的中國軍隊衣服,我們三代穿不同國家衣服唱不同歌謠有不同語言的名字,為不同族群作戰,有趣吧!」 這段古今對話,足發人深省。 再說,所有的歷史課題並非都有一手的直接史料來幫我們佐證,在遇到史料「不足徵也」的時候,就要有設身處地的想像去做歷史解釋。冠明在〈遇見花岡一郎〉的作品中,發揮了極富創造力的想像,雖號稱小說,卻給史家提供了極好的「設身處地的歷史解釋」。文中,冠明說:「彷彿陷入謎咒的夢境,我開始沈思花岡一郎與二郎生前最後幾個小時的世界,有如小說家和編劇虛構一段故事情節,虛擬劇中人物的風格和思想。我發覺,花岡一郎的死,是困惑人類歷史的謎題!也是讓意志與意識迷亂的課題。」 在〈遇見花岡一郎〉中,冠明替花崗一郎的角色與心境,做了歷史的詮釋: 「花岡一郎充滿知識青年的活力,在西式教育的啟蒙中,他渴望越過層層疊疊的故鄉山巒,奔馳向新世界的原野。這是我對花岡一郎青年生命的想像。」     「 自從考上台中師範,成為霧社地區泰雅族人的模範生後,他的榮耀已經蒙上命運的坎坷。日本人把他當做是馴化原住民的指標,他一步一步邁向宿命之路,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歸鄉路。當他從台中回到埔里,越過眉溪一步步走回家時,花岡是不是這樣想呢?他的認同如何呢?是臨終前的回憶?也許是,也許 不是。這一切也許只是我的想像、我的夢罷。」 這些文字出現在冠明的「小說」中,何嘗不是歷史家應有的想像與歷史解釋? 誠如冠明所提出的: 「霧社事件的內部過程,有許多空白讓我無法思考推測。透過想像力,產生小說情節般的幻想,如果我是作家,想像我是莫那魯道,我的抉擇是什麼?戰!還是不戰!要戰會戰到什麼情況!全滅!無退!」 這不就歷史研究者應有的「問題意識」嗎?冠明竟然在「小說」中替歷史學者進行「大哉問」。 冠明在小說中安排了一段在戲劇課堂上的話:「關於歷史事件的真假就讓歷史學者們去研究。今天課堂主題是,我們是否能找出台灣悲劇的原型。」其實,這種Q&A,何嘗不是史家在追求史實的真假之後,也應有的企圖? 在《跟著風往前走》全書中,江冠明要表達的一個重要主題,那就是霧社事件中的「死亡哲學」。 對於花崗一郎、二郎的自殺,冠明問: 「在事件發生過程中,他們被雙方視為敵對者,淪為仇恨殺戮或誤會的對象。在一九三〇年代的霧社事件大變動中,他們沒有多少其他可能選擇的機會呢?至今,沒有人追問花岡二郎一家二十一口集體上吊的悲劇景象,究竟給我們什麼樣的反省呢?花岡一郎全家的死,會只是「無奈」而已嗎?」 冠明回答說: 「他們毅然選擇自殺,用生命承擔時代歷史給他們的評價,這是超越悲劇的沈重抉擇。」 關於霧社事件的主角莫那魯道,我曾在數年前以〈莫那魯道VS.武士道〉為題的文章,有如下的敘說:「......莫那魯道曾經在大正初年被安排到日本本土去參觀,他見識過東京的現代化,看過日本的軍校與軍事設施,他知道日本的實力。可是他為何敢帶領族人對日本在地的官憲如此痛下一擊?他不是在搞革命,他們是在外來政權的高壓殖民統治下,受盡屈辱、受進蹂躪,忍無可忍,最後將生命豁出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與其沒有尊嚴的活,不如莊嚴的死。在我看來,事件中充滿著「死的哲學」,他們讓欺負他們的日本官憲血濺司令台,但在敵不過日本的高砲、機槍與毒氣之下,他們選擇死亡,不受日本凌辱。他們群起上吊在樹上,去和他們的祖靈契合;花崗一郎以切腹、花崗二郎以上吊,解答了他們兩難的角色;莫那魯道最後進入深山上吊,讓日本人耗費時日才找到他的屍體。這些死亡的哲學,顯然不是曾被後藤新平譏笑為『怕死、愛錢、愛面子』的一般平地人所能了解。日本武士道中,也有一套的死的哲學。但是武士道,碰上了莫那魯道,顯然遜色了!」 霧社事件中的死亡哲學,委實讓武士道的日本人驚訝,誠如冠明在書中的一段敘述: 「第一次霧社事件中,曾經有一個家族集體在一棵樹上吊,不論男女老弱婦孺將整棵樹壓到快要扭斷,日本軍警見狀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當然,霧社事件對日本的反抗,也許不只導因於生活的備受壓迫,也可能是由於他們的Gaya受到日本統治當局的破壞,冠明在書中也有注意及此。 〈誰的歷史〉是全書之中唯一不是詩、不是散、不是小說的一篇論述,卻是很有反省能力的史學論述。冠明點出一個重要的癥結: 「台灣史學界並未像國外歷史研究,用多元後現代角度去詮釋歷史,還停留在國族主義的思潮,因此在所謂『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一貫思想下,霧社事件被納入在中國國族神話中...」。 我想起了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於1953年在霧社建起莫那魯道紀念墓園。 牌坊上的對聯「永勵黄魂」的字句,充滿著國民黨式的國家圖騰和大漢沙文主義的色彩。莫那魯道還被改了漢姓「張」,被稱為「張公」。歷史被如此操弄! 冠明跳出黨國史觀,跟著泰雅青年跌莫等人上山深入霧社等地,誠如他的肺腑之言: 「我感謝跌莫讓我走出書本和檔案的資料世界,跟隨他的腳步腳印,透過身體透過感覺去認識泰雅族人的生命意境,短短二三天,讓我學習泰雅族人穿越森林的腳步,深深感受『風的民族』 的生命律動。」 我也要感謝江冠明兄寫下這本亦詩、亦散文、亦小說、亦歷史的作品。斯賓諾莎那句「不笑、不悲、不怒,只是理解」,我要改成「也笑,也悲,也怒,更是理解」,這是我在寒流之中,跨年之際,讀完冠明全書的心得。 莫那·魯道銅像和後方的霧社抗日紀念碑。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李筱峰 2021-12-31
顏寬恒沙鹿豪宅根本沒必要占用國有地

顏寬恒沙鹿豪宅根本沒必要占用國有地

顏寬恒沙鹿豪宅根本沒必要占用國有地 我上次說過,顏家沙鹿豪宅面臨4條巷弄。最近看新聞的空拍畫面,發現他們確實有開1道門;所以這塊土地的出入完全無須經由國有地。顏家占用國有地,就是出於貪婪、慾望、邪惡,而非必要。 而最近的新聞也驚爆,這整塊地居然是顏家吃掉陳情人的抵押房產,一半拿來蓋社區賺大錢,一半自己蓋豪宅;然後顏家為自己的豪宅更舒適、氣派,再占國有地。這大概就像是,搶了別人老婆後,賣去酒家當搖錢樹,再順便把人家的女兒都搶過來。徹底是魚肉鄉里的惡霸。 喬事掠地?顏家遭爆吞鐵工廠蓋千坪莊園 顏陣營:一切合法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49111
曾韋禎 2021-12-31
顏家不只有錢更有無視法律的權勢

顏家不只有錢更有無視法律的權勢

為什麼,標哥這麼有錢,還要佔國有地的便宜? 因為標哥要證明,顏家不是只有錢,而且更有可以無視法律的權勢。 何承樊 依規定辦理
陳增芝 2021-12-31
北捷車廂只有廣告沒有人權?

北捷車廂只有廣告沒有人權?

  台港兩地最近發生的事,很值得警惕。 在香港,為民主自由發聲的香港媒體「立場新聞」,其曾任董事的歌手何韻詩和重要經營管理者,全遭逮捕,新聞內容被迫下架,這是繼拘捕黎智英後,中共再次迫害新聞自由。 在台灣,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欲在世界人權日這一天,在台北捷運車廂刊登漫畫廣告,喚起世人關注被中共逮捕的李明哲的人權問題,卻被北捷悍然拒絕。 對香港事件我們深感遺憾,對北捷事件我們至感震驚,曾幾何時,中華民國台灣的車廂廣告,連人權關懷的議題都被封殺,台北人以乾淨便利的捷運為榮,但這樣的捷運有何值得驕傲?不過是從文明脫軌的乾淨載具而已。 台北捷運被控其廣告竟不能出現「中國」、人權工作者「李明哲」的字樣。(記者楊心慧攝,自由時報合成)   台北市長柯文哲自己說過「並非有捷運、高鐵就算是一個文明國家,而是要先落實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社會基本價值」;柯治理的台北市,空有捷運,卻拒刊人權廣告,這城市距離他所標榜的社會基本價值越來越遠,而北捷「廣告審議委員會」作出這種決定,究竟是文明,還是更接近野蠻?這些委員又是何方神聖?為何畏懼一則漫畫廣告?他們是在審查廣告,還是在自我審查? 依柯說的話,顯然北捷與文明有很大一段距離,可以說,北捷車廂一天不能刊登人權廣告,台北市就不配「文明」兩字。 另一件事是關於柯文哲的反美立場鮮明,導致他赴美參訪時,全美台灣同鄉會拒絕接待這位「投機政客」,令人意外的是,柯雖反美,但他對美國的評價卻不是這樣。 柯文哲在台大醫院時曾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習,他說「我在美國最大的影響不是學到知識,而是見識到美國文化」,事情起因於寒假期間,住宿舍的外籍生須自行登記要住幾天,每天費用八美元,柯當時想「少登記一天不就賺到八美元?」卻被室友視為異類,認為這種念頭真是不可思議,柯於是領悟:「美國人不說謊話」,他甚至舉前總統尼克森利用權勢竊聽後,說了幾個謊就被迫下台,印證美國社會重視誠實精神。 重提此事,是因美豬在台灣遭污名化期間,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孫曉雅曾公開吃美豬,她說「我自己吃美豬,也讓孩子吃,美豬安全、美味而且可口」,還強調,美國有嚴格與可靠的食安檢測系統,歷史超過百年。 柯文哲是深刻體認「美國人不說謊」的人,對孫曉雅的現身說法,理應比一般人更具信心,但柯依然故我,繼續唱反調,為何如此? 柯自己曾說「醫生只看到病,而沒看到病人」,依此引申,我們得以確定「政客只看到利害,而沒看到是非」,這是柯的病灶,也是北捷拒絕刊登人權廣告的背後脈絡。
莊榮宏 2021-12-31
以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

以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

  繼香港大學的大型雕塑「國殤之柱」之後,香港中文大學的「新民主女神像」和嶺南大學「六四浮雕」也連夜遭到校方拆除。在「特區國安法」箝制下,跟六四事件有關的歷史記憶,絲毫不容在香港留下任何痕跡。 矗立在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的《國殤之柱》(圖片來源:Studio Incendo/CC BY 4.0)   從林鄭月娥就任特區首長以來,甘於扮演聽命北京的角色,上行下效,現在連大學校方都自棄學界的尊嚴,以中共的尺度進行自我審查,惟恐觸犯行政當局的底線,而創作表意的自由及事實的真相,就在這種自我設限中被過濾掉了。儘管中共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粉飾中國境內的人權狀況,香港居民此刻卻身歷逐漸失去昔日自由的情境,除非離開香港,否則就必須「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 一九八九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的六四事件,是近代歷史極其重大的人權災難,也已成為全球華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歷史傷痕。跟「六四」的歷史傷痕相比較,一九四七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堪稱是台灣的歷史傷痕,也曾經是台灣社會莫大的政治禁忌。不過,在台灣解除戒嚴,走向民主化後,國家領導人已在公開場合向受難者致歉,政府並且正視歷史,不但設立二二八事件紀念碑與紀念公園、訂為國定紀念日,而舉辦公開的研討會以及追思會,因而使台灣社會逐漸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也使歷史傷痕得以逐漸撫平。 要知道,當權者以武力對付人民,受傷的不僅是人民,兩者的信賴也大受影響,需要長時間修補,這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包容,也要有面對歷史真相的誠意與勇氣。台灣對二二八的歷史傷痕,從政治禁忌、樹立紀念碑到執政者對受難家屬的致歉,一路見證了人權發展的痕跡,如今的香港卻反其道而行,可想而知,會讓兩岸人心越加疏離與隔閡;只要想到六四的記憶被特區政府暴力刪除,台灣民眾就無法接受,更不用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了! 聞名全球的捷克作家昆德拉,在他過去流亡海外時曾說:「人類對抗暴政的鬥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香港「國殤之柱」的境遇,明白地昭告世人:當權者並不是忘記了,而是害怕想起來! (作者是退休公務員)
吳建璋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