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莫洛托夫的雞尾酒

莫洛托夫的雞尾酒

烏克蘭婦女集體製作汽油彈,準備在俄羅斯軍隊入侵時進行抵抗。 汽油彈這種東西打出名號是在芬蘭跟蘇聯的冬季戰爭,由於芬蘭當時缺乏武器,只能用這種簡易的殺傷武器跟紅軍對抗,並且締造了輝煌的戰績,重創蘇軍。 汽油彈的英文叫做Molotov Cocktail(莫洛托夫的雞尾酒),這個名字就是從蘇芬冬季戰爭而來的,當時蘇聯空軍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投下了大量的子母燃燒彈,造成許多平民死亡,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辯稱是向赫爾辛基的貧民投放麵包。 芬蘭人因此稱汽油彈為Molotov Cocktail,意即:我們丟的不是汽油彈,是莫洛托夫的雞尾酒。
石明謹 2022-02-26
「戰爭即和平」的註腳

「戰爭即和平」的註腳

近代某些所謂的「和平主義者」有一個特色:他們「反戰」的方式,並不是反對攻擊方發動戰事,而是叫被攻擊的一方任人宰割。 在這種思維之下,倒好像進行攻擊的一方,才是「維持和平」的使者。至於破壞和平的責任?那自然是在被攻擊者身上了,「你害我要花力氣來打你,還不肯乖乖被我打?都是你的錯!」大概就像這樣。 這種思維,倒是可以為《一九八四》裡面那句「戰爭即和平」新增一個註腳。 https://www.facebook.com/107877510631518/posts/352939806125286/   喬治•歐威爾談二戰前的英國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本名Eric Arthur Blair)影響最大的作品,自然是《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不過,除了這兩部小說之外,他的散文也值得一看,其風格冷澈、直率、又帶著淡淡的黑色幽默。雖然歐威爾不是哲學家或史學家,也不具備理論建構所需的概念工具,但我卻覺得他對時局與歷史的若干洞見,比許多思想家更具參考價值,儘管我不完全同意他的某些想法。 .   在歐威爾留下的散文當中,有一系列對於二戰前英國時局的評論。這些隨筆寫於二戰前期,大約在1940年前後。當時英國雖然勉強免於潰敗,戰局前景卻仍屬難言。在「一局收秤勝屬誰」混沌不明的情況下,歐威爾對於「英國何以至此」作了一番思索。我認為,歐威爾這些戰時隨筆,跟法國史學家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在法國淪陷後寫下的《奇怪的戰敗》(L'Étrange Défaite),堪稱相互對應之作。 .   在歐威爾看來,二戰的爆發早已無可避免。至少到了1936年之後,戰爭的到來對於傻瓜以外的任何人都已經是顯而易見 (p136)。然而,英國政府在戰前的政策,卻是既無法維持和平,也無助於準備戰爭。像哈里法克斯勳爵(Lord Halifax,1938至1940年擔任英國外務大臣)這些政治人物,除了繼續維持無法維持的現狀,試圖把時間撥回1933年之外(p166, p184),別無其他因應措施。 .   問題是,凡爾賽條約所建構的脆弱和平早已不具備延續的條件,縱使不願意面對這個現實,繼續用徒勞無功的綏靖政策討好納粹,也不可能避免戰爭。哪怕是英國主動歸降(實際上等於是拱手把部分國民送進集中營),也只是讓納粹德國得以運用英國的資源,來構築對抗美國與蘇聯的霸業,戰爭終究還是會爆發。 .   不過,歐威爾無意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政治人物。他用冷澈銳利的筆調點出讓人不快的事實:當張伯倫推行綏靖政策的時候,大部分英國人無疑支持他。所以說,英國人不要逃避責任。說到底,大多數英國人就是既不願意支付和平的代價,也不願意支付戰爭的代價(did not want to pay the price either of peace or of war, p148)。最後才會弄出一個無法保障和平,又不能因應戰爭的局面。 .   於是乎,英國就在這樣「不戰不和不守」的狀況下,眼睜睜看著納粹的軍備不斷壯大。另一方面,英國陸軍的水平卻還是跟1918年一戰終結時相差無幾(p162),最終釀成1940年的西線大敗。尤其荒謬的是:直到開戰已經迫在眉睫的1939年8月,英國商人們卻還在向德國出售錫、橡膠、銅等戰略物資,堪稱「經濟歸經濟」的先行者。「這就跟賣給別人用來割斷你喉嚨的剃刀一樣合理。不過這是『好生意』」(It was about as sensible as selling somebody a razor to cut your throat with. But it was “good business”, p162),歐威爾如是說。 .   那麼,以英國人這副樣子,是如何撐過納粹橫掃歐洲的風暴?歐威爾認為,關鍵在於英國人的愛國情感仍然能在危機時刻起作用(p189)。這是一種宛如動物本能的心理機制,「就像面對狼的牛群一樣」(like a herd of cattle facing a wolf, p147)。就是這樣根深蒂固的情感,讓英國人突然在懸崖邊緣行動起來,救出困在敦克爾克的部隊,並積極防備德軍入侵(p148),從而撐過了德軍開戰第一年的凌厲攻勢。不過諷刺的是:這種「愛國心」正好就是英國知識份子所鄙夷、並且極力想要消解的一種情感(p190)。 .   對於英國當時的「左派知識份子」(「左派」兩字或許可以省略,因為當時幾乎所有知識份子都是左派,p155),歐威爾是沒有多少好話的。在他看來,這些「善良」的人們就是一群純粹消極性的生物(purely negative creatures, p156) ,反帝反戰反特權,什麼都反,但要他們積極「支持」什麼事,卻是難上加難。這是一群徹底喪失行動能力的人,儘管在口頭上反納粹,但又不肯正面支持對抗納粹的戰爭,甚至還高唱所謂「和平主義」,要讓英國人變得反戰(making their own countrymen unwarlike, p183)。歐威爾的評論是:「如果他們成功,我們現在就看著(納粹)黨衛軍在倫敦街頭巡邏了。」(p190) .   歐威爾進一步指出,許多所謂「和平主義者」心底始終有一個不甚光彩的念頭:「等時候到了,俄國人會來幫我們打仗」(when the time came the Russians would do our fighting for us, p183)。換言之,與其說這是「和平主義」,不如說是「和平外包主義」。「納粹好可怕,打仗好危險,還是讓外國人上吧」。 .   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和平主義知識份子」,心中的真實動機則更為不堪:這些人根本就抱持著對於西方民主的仇恨,以及對於極權主義的崇拜(p312)。這種「和平主義」的核心思維就是站在更加殘暴的一方,要求另一方卑躬屈膝,彷彿暴力程度高就可以被原諒(violence is perhaps excusable if it is violent enough, p312)。這是「被害人屈服,就不會有強暴」的罪犯式思維。說到底,這種「和平主義」的根源就是崇拜力量,並崇拜「成功的殘酷」(admiration for power and successful cruelty, p312)。 .   不要誤會,歐威爾的意思並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從軍抗敵,他的標準沒那麼高。但至少,有一件事每個人都可以作到:你可以少說兩句動搖民心士氣的話,可以少說兩句助長敵人聲勢的話。社會氛圍就是每個人的言行積累而成,少說兩句,對於社會就已經是一種貢獻。不指望你積極付出,只要「不要作」會削弱抵抗意志的言行就好。要知道,在敵人是極權主義政權的情況下,一旦敵人勝利,就勢必會進行清洗人口的社會工程。換言之,國家放棄抵抗,就等於是置一部分的同胞於死地。而且,還會讓敵人得以攫取本國的國家機器,直接指揮本國軍警來搜捕自己的國民。 .   在歐威爾看來,如果納粹會認定英國已經趨於頹廢、從而可以安然發動戰爭,這些擁護和平主義的「知識份子」難辭其咎,最起碼也有部份責任(partly responsible, p156)。歐威爾在1940年更憂心忡忡地表示,希特勒可能在一年之內就會利用知識份子的空虛、和平主義傾向與受虐癖(masochism),在英國帶動一場支持納粹的風向。帶風向的套路很簡單:強調英國資本主義腐敗墮落、不要讓英美的金權巨頭得勝、英國也沒有比德國更有言論自由,諸如此類。最終就是要讓英國人覺得:民主跟極權主義也沒有什麼不一樣,至少,兩邊「就是一樣爛」(“just as bad as”, p185)。 .   當然,具有後見之明的我們,知道歐威爾多慮了,英國最終安然度過了戰爭。納粹那種帶風向的手法,只對空虛的心靈以及缺乏精神免疫力的社會才有用。至於英國,畢竟還是英國。如果連英國都擋不住,歷史早就已經轉往另一個方向。那個方向走到盡頭,也許會是一個更加接近《一九八四》的世界。 (以上引註頁碼參George Orwell , “George Orwell: Essays”, Penguin Books 2000)  
陳怡凱 2022-02-26
普亭會害中國更不可能得到台灣

普亭會害中國更不可能得到台灣

為什麼普亭會害中國更不可能得到台灣 因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國與親中陣營大打認知作戰,行銷疑美論。但這其實是代表中國被害慘了,這場戰打下來,會搞到中國更不可能得到台灣。 「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塞克斯(David Sacks)就發表專文分析。 他說,蘇聯1950年慫恿北韓金日成發起韓戰。因為中國的參戰,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終使中國失去控制台灣的機會。現在俄羅斯在中國的支持下侵略烏克蘭,再次損害中國在台灣海峽的利益。 因為:  在普廷攻擊烏克蘭前數月,外界對台灣的關注有所增加。  多方主張美國應該將精力用於準備保衛台灣。  普廷的策略增加台灣在華府、布魯塞爾、東京的重要性,使國際干預幾乎成為必然。  美國及盟友可能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安撫台灣、威懾中國。  普廷承認頓內茨克、盧甘斯克的「獨立」,給中國開啟危險先例;類似於美國承認台灣獨立,並派遣第七艦隊「維和」台灣。  台灣充分展示作為美國夥伴的價值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的地位、在技術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台灣的支持攸關有感制裁  中國可能協助俄羅斯逃避制裁。  台灣正與華府建立良好關係;中國反之。  俄羅斯入侵能促使台灣增加國防開支、投資於強化威懾能力、提高民眾對威脅的認知。 塞克斯還建議:  美國高級官員公開強調台灣和烏克蘭的差異。  美國其印太盟友進行軍事演習。  派遣高階官員到台灣安撫。  兩黨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 所以是,中國又被俄羅斯陰了! Putin’s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 Deals a Blow to China’s Hopes for Taiwan https://www.cfr.org/....../putins-aggression-against......
曾韋禎 2022-02-26
我們都是烏克蘭人

我們都是烏克蘭人

#我們都是烏克蘭人 #全民危機意識是最好的國防 Stand With Ukraine 欲避免戰爭,必先備戰,而備戰之始,必從心防開始!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戰火持續蔓延,台灣基進強烈譴責俄羅斯高舉「 #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侵略戰爭,也呼籲台灣朝野,從近日的衝突中借鏡台灣面對中國侵略的不足與應對可能性,防患未然,制敵機先。 ➤ #快速動員能力 俄羅斯陳兵烏克蘭邊境數月,大多數國際軍事分析皆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丁不會真正動武,但普丁在24日清晨宣布展開「#特殊軍事行動」,戳破綏靖者的幻想。 兵貫神速。戰事首日,俄羅斯以低空飛行的武裝直昇機搶攻機場,直接威脅烏克蘭首都基輔安全。當敵國發動閃電戰侵略,被侵略國戰時的快速動員能力,將是反制侵略勢頭的關鍵。 1973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的 #贖罪日戰爭。戰爭前幾日,埃及與敘利亞以演習名義,趁以軍不備,快速推進佔據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以色列快速集結軍隊,幾日內動員全國後備力量,兩週後反攻至埃、敘兩國腹地內。以色列驚人的全國動員速度與能力被認為是翻轉戰事的最大原因。 面對這次的烏俄戰端,我們看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下令為期90天的全面動員令,烏克蘭年滿18至60歲男子被禁止出境,以保障烏國的動員能力。 我們呼籲國防部,檢視現行的教召制度,因應與借鏡烏克蘭遭遇的突襲侵略模式,台灣是否有能力在兩天內執行後備召集令?在中國20大、台灣地方大選的今年,國防部是否有盤點兩岸戰爭極化的可能性?情報部門是否有中國介入台灣選舉的示警機制? ➤ #打造外交縱深 美國戰略東移、中美政經對抗的大格局底定,加上近年台灣的防疫成果、民主成就被世界看見,接下來5-10年,台灣將進入發展實質外交熱期,尤其因歷史與地緣背景的相近,越來越多曾經受強權侵略威脅的國家要與台灣交朋友。 我們呼籲外交部,應進一步強化,以及加速與舊蘇聯崩解民主化後的中東歐國家的民間與外交關係,交換軍事與中國情報交流,例如波羅的海三國。#強調台灣與中東歐國家的地緣關聯性與合作可能性。 這次烏俄開戰,絕大多數國家聲援烏克蘭,甚至俄羅斯國內也頻發反戰示威遊行,烏克蘭在外交輿論上佔據優勢。且不論北約無法實質武力馳援,烏國在戰事前積極進行國際遊說,乃至在社群平台上的操作,收穫國際同情與關注,值得台灣參考。而在開戰前的示警上,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作為烏克蘭的外交盟友,就充分扮演了積極角色。 ➤ #強化資訊戰抵抗力 這次的烏克蘭戰事,因為台灣語文接近性不足,我們往往只能透過英文媒體,甚至不少人是透過內容農場餵養資訊,這都是資訊戰、認知戰的沃土。 大家應該很有感,這幾日的新聞特別「亂」。才有新聞說烏克蘭邊境士兵不戰而降,立刻有新聞駁斥子虛烏有;剛有影片播放俄軍大規模空降烏克蘭,立刻被打臉是幾年前的軍演影片。 真真假假的訊息瘋狂流竄,#造成被侵略者的信心打擊與恐慌,正是資訊戰的目標。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前夕,即在網路、社群媒體上有系統的挑撥烏國內部俄裔公民的仇恨心態,為出兵奠定輿論正當性。 台灣與中國在文字上有相互理解性,當台海發生衝突,可以想見大量「被製造」的中文資訊將在網路上蔓延,不只打擊台灣人信心,更擾亂國際對台灣內部態度的理解,不可不慎。 ➤ 史觀、武備、心防到制度的全民國防 台灣的安全問題自非所謂內戰遺緒問題,而是一國抵抗另一擴張性帝國主義侵略的問題。在態度上,台灣絕對不可落入中國宣傳的「一個中國」內戰史觀內。(這也是資訊戰可怕之處) 因此,積極聯絡與強化與區域及國際安全的協議與合作,建構不僅僅是利益的,更重要是價值的聯盟夥伴關係應為台灣的基本立場。 強化台灣的心防,積極應對中國的滲透與散播投降主義、虛無主義輿論戰。為達成這一目的,必須從從法治上建構制度性的保障以積極應對敵對者無所不入的滲透,這也是基進進入國會提出「#護台防中」法案套餐的目的。 追求和平並非屈膝乞憐,安全不能以尊嚴自由交換,為了避免戰爭,必須加強國防戰備。除積極在既有的武器裝備有所提升外,更應在全民防衛體系的建構與深化加以強化。台灣的自我防衛意志與能量的建構是一切防衛的基礎。我們必須完善制度,積極落實加以建構。 祈願烏克蘭度過難關的同時,台灣人民也必須意識到,這次的烏克蘭局勢,全球也正關心台灣的處境。 讓世界知道,台灣此刻與烏克蘭站在一起,我們都是烏克蘭人。 讓世界知道,台灣將與民主自由價值站在一起,我們有決心向所有侵略帝國說不。 #烏克蘭 #俄羅斯 #StandWithUkraine #StopRussianAggression  
台灣基進 2022-02-25
向蛇島13戰士致敬

向蛇島13戰士致敬

兩岸會不會再開啟戰爭,數十年來一直被臆測著,但對於身為國軍的我們,永遠只有一個答案:時時備戰! 孫子兵法:「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是歷久彌新的國防戰備觀念。我們切莫以隔岸觀虎的態度,輕看俄烏局勢,妄論兩岸如何,因為敵人永遠不會給我們充裕的準備時間!我們能做的,就是比敵人更積極,取得先制而非後制的戰略有利態勢,不斷強化本身戰力,熟悉任務與作戰地域,最重要的是,一份渴望打勝仗的決心與意志!因為國軍責無旁貸,必須比任何人更加堅定。 有戰爭就有可能造成傷亡,對國軍官兵、或是對烏克蘭那十三名誓死守護蛇島的官兵來說,都同樣清楚。因此對於敵人的陣前招降喊話,沒有絲毫動搖,即便獻出生命,也要戰到最後一刻!這就是軍人的榮譽與志節,我們對烏克蘭十三官兵同感榮耀與敬重! 烏克蘭軍人。(路透)     面對俄烏局勢仍持續發展,而時間也不斷推移向前,不論演變為何,焦點仍必須回到自己身上。唯有用全民的力量,守護你我的家園,這才是最務實的保證,你我都準備好了嗎? (作者曾任國防大學教官,現為部隊雇員)
鄭松輝 2022-02-26
洪一峰的228事件回憶

洪一峰的228事件回憶

很多人不知道洪一峰在戰後曾經當過警察,時間雖短,他以下這段回憶卻道盡當時從中國帶來的警察作風: 「(攤販)一遭取締,東西被沒收,秤子當場被折斷,令人不忍」「人家在賣煙,一群人(警察)過去把煙架打翻,香煙、現金沒收,人帶回派出所來。結果,好的菸留下來(警察)自己抽,剩下來的便用腳踩爛。抓私宰時,把沒收的豬肉拿回警局,大家就分一分帶回家吃。」 這樣的警察作風,果然在翌年一次取締私菸的衝突中,引爆二二八事件。 洪一峰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一幕,他回憶說: 「二二八,像我這年紀的人都看到、經歷到,也感受到了!」「那時街上槍聲『砰砰磅磅』,家人叫我躲在床下不許動,但是鄰居有人從床下貝拖出來,在門口就被槍殺了。崛江町那邊三、四個青年,只在屋前說說笑笑,沒做什麼壞事,三更半夜就一個個被抓上卡車載走,沒有回來。隔壁一位青年,清早被叫起來,走到大廳,就『砰』一聲,當著母親的面被打死,她是家裡的獨生子!祖師廟口幾棵樹,我親眼看見樹下伏著三、四具屍體,用草席蓋着。」 五〇、六〇年代兩蔣威權統治的政治輻射,也籠罩在洪一峰的演藝生活: 有一次,洪一峰成立的「小鳳歌唱團」在西門町大世界戲院對面的圓環表演,正在拉小提琴的洪一峰被一位氣沖沖的警察走上來拍他肩膀說:「政府要反攻大陸了,你還在這裡唱歌!」表演被迫中止;有一次在嘉義演出,台下一群高中生對洪一峰嚷著:「唱國語啦!唱國語啦!」;又有一次,一位退伍軍人跑到後台找洪一峰,盛氣凌人打他一個耳光,質問「為什麼不唱國語?」 (以上摘錄自李筱峰「序李瑞明著《寶島歌王洪一峰和他的時代》」)   
李筱峰 2022-02-26
國民黨撿到槍?

國民黨撿到槍?

針對俄國揮軍入侵烏克蘭,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陳玉珍在二月廿四日的政論節目《新聞面對面》提到,從過去的越戰,先前的阿富汗撤軍,及這次的烏克蘭事件,我不知國人還有多大的期待,萬一台海有事,我們還能期待美國嗎?(大意如此) 陳玉珍這套說辭,與馬英九先前說的共軍若攻台「首戰即終戰」,「現在美軍根本不可能來救援」如出一轍,都是在散佈一種「美國不可信任不可期待」的認知作戰。 普丁入侵烏克蘭有他自己的政治利益盤算,也有其國家的安全理由,歐洲國家及美國沒有派軍馳援烏克蘭也是同樣的理由。將來共軍侵犯台灣,美國是否馳援台灣,也是一樣,重點是台灣要創造自己擁有國際不得不揮軍馳援的重要性,而不是如渾渾噩噩的國民黨,只知阻擋軍購,附和中共恫嚇台灣,宣揚「首戰即終戰」、「現在美軍根本不可能來救援」、「美國不可期待」的論調。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廿二日發布「俄烏衝突、兩岸危機與台灣民主」最新的民調結果。在政黨支持度方面,民進黨廿九.二%領先各黨,民眾黨十六.二%位居第二,國民黨支持度下滑至十五%。國立師範大學教授范世平指出,國民黨被年輕人厭惡已經「標籤化」,年輕人參加國民黨沒有榮譽感,反而因為被嘲笑而產生恥辱感。 民調顯示,台灣人政黨支持傾向,民進黨29.2%、民眾黨16.2%、國民黨15%、時代力量5.5%、台灣基進4%。(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的確,國民黨從來不敢指責中國侵台犯台辱台的種種言行舉止,只知回頭指責民進黨的不是,例如這次普廷入侵烏克蘭,國民黨的「陳玉珍們」不敢譴責普廷,反而當作撿到槍,宣揚「美國不值得期待」的論調,這種政黨被國人唾棄,只能說咎由自取。 (作者業商,台中市民)
愚工 2022-02-26
關於俄烏戰爭的兩項修正與兩種猜測

關於俄烏戰爭的兩項修正與兩種猜測

  昨文末尾承認,當初說俄國不會發動戰爭的判斷是錯的,其實有另一項判斷也是錯的,便是認為中共作壁上觀兩面不是人。俄國入侵次日,中共即放開俄國小麥入口,這是明目張膽地對俄國戰爭行為的支持,那不是壁上觀,那是選邊站了。 為何買小麥來得這麼急?因為中共要撐俄,又不想太著跡,又擔心俄國撐不了多久。買小麥表面與戰爭無關,實質對普京卻是莫大支持,只可惜,這樣小肚雞腸人家也看得明白。 當初為何認定普京不會打?因為就我的認知範圍,認為普京打起來沒什麼好處,一個人不會做對自己有損無益的事,普京精過鬼,何必攞苦嚟辛?但如果普京心思都被我估中,那普京就不是普京,我也不是我了,我只是依書直說,說對了是僥倖,說錯了是活該。 事件有因有果,有演化過程,初時這樣打算,隨著主客觀條件變化不斷調整,調整到最後,可能離初衷十萬八千里,這種事也屢見不爽。面對北約強敵和世界輿論,普京開打是萬不得己的選擇,一定有充足的理由讓他下這個決心。 普京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對前蘇聯瓦解耿耿於懷,他已經做過三任總統一任總理,本來在兩年後交出權力,但他於去年通過新憲法,將先前的任期一筆勾銷,他可以一直掌權到2036年,到時他已經八十四歲。 按理不必發動這場戰爭,他也能安然做到84歲(到時再延又如何),最衰是北約又要東擴,既要東擴又不想孭鑊,於是烏克蘭成為犧牲品。烏克蘭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就在俄國家門口,居然擺臉色給俄國看,對普京這種高傲的男人,當然是不可接受的挑戰。 為免北約東擴危及其他親俄的鄰國,普京陳兵俄烏邊界,作戰爭訛詐,誰知北約又不吃他那一套,結果變成騎虎難下。打的話風險很大,不打的話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最終一不作二不休,只好像習近平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了。 我的誤判,就是沒考慮到普京不能撤軍這一點。撤軍就是示弱,示弱就不能定於一尊,不能定於一尊就下台走人,這樣的邏輯對獨裁者來說是成立的,正如習近平也是一樣。 至於中共對俄烏戰爭的立場,最先我考慮中共作壁上觀最有利,外交部顛三倒四的態度,看來也像立場曖昧。但放開小麥入口這件事,使中共的小人之心暴露無疑,在俄國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這是最直接的支持,現在清楚了,這一切在冬奧兩國峰會中已經交底。 台媒報道,戰事向有利於俄軍的方向發展。俄軍佔領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企圖以炸毀掩埋核廢料的「水泥棺」擴散核污染來威脅歐洲,另外兵分多路分散烏軍主力,再以空降部隊急降基輔形成包圍圈,希望擒拿總統摧毀政治軍事指揮中心。 目前烏克蘭已同意與俄羅斯談判,最終烏克蘭會不會宣佈取消參加北約(總統在俄軍入侵後致電北約各國領袖,無一人敢作出任何承擔),作某種程度的妥協以換取暫時和平,仍值得觀察。 我的第一個猜測是,俄軍未必全面佔領烏克蘭,但可能使烏克蘭屈服,以此阻斷北約東擴之計,但俄國已付出沉重代價。烏克蘭受此城下之盟,死傷枕籍,仇恨深埋,戰後仍不會平靜,俄軍會被拖在烏克蘭,長期影響本身的安定發展。 我的第二個猜測是,普京將承受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目前美國已祭出金融制裁的法寶,俄國被凍結的資產相當於一萬億美金,幾乎所有銀行都被限制交易,很多經濟活動都會停擺,對俄國經濟造成致命打擊。歐盟各國正在推動將俄羅斯各大銀行排除在全球金融結算系統SWIFT之外,走到這一步,將是絕殺(這一招對習近平會有啟示)。 俄國國力不如中共國多矣,打一場戰爭已經不堪負荷,更不必說長貧難顧,不能指望單靠中共打救就渡過難關。中共本身的日子已不好過,連基層黨官都被欠薪,試問有何本事養起一個數億人口的窮邦?放鬆小麥進口管制,只是買中國自己需要的東西而已,動靜很大,成本很低,杯水車薪,又能給普京輸幾錢血? 這是一場不義的戰爭,歷史上不義者從來沒有勝利過,人民的正義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希特勒猖狂一時,結果兵敗如山倒,前蘇聯強盛一時,結果分崩離析。 說一句笑話,美國最簡單的一招是派出斬首無人機,就在克里姆林宮門口,一舉取了普京首級,那就省掉無數麻煩,上上大吉。 在所有對俄烏戰爭的反應裡,最令人不齒的是大陸五毛與小粉紅,他們居然歡欣鼓舞,說戰後烏克蘭男人大量死亡,他們好趁機去娶烏克蘭美女做老婆。天下最無恥的,也就是這一群中國男人了,而這種人竟然還是你我的同胞。 世界大變局正在我們面前演化,我們正在看演化的過程,過程雖有起伏,結局很清楚。
顏純鈎 2022-02-26
「反美」是親中分子的共同風向

「反美」是親中分子的共同風向

  俄國侵略烏克蘭,正常人都一定譴責普丁,結果台灣竟有一些人又開始「疑美」,簡直居心不良,轉移焦點。這些人,不論藍白紅,都是親中分子,因為美國是中國侵台的一大阻力,所以他們必須破壞台美關係,以利他們祖國的併吞大業。 國民黨也好,柯眾黨也好,一向就是對惡勢力,不敢吭聲,百般討好,只會叫台灣乖乖的,不要得罪中國。他們對美國則相反,就是要求最高標準,好像你不打遍天下無敵手,不阿沙力主動出拳相助,不傾家蕩產借錢周轉,就不算朋友,要絕交切八段。這樣荒唐的差別待遇,正因為他們親中,就必須反美。 親中派以中國利益為優先,不管是想稱霸天下,還是併吞台灣,美國的存在都成為最大的路障,所以他們要抹殺老美的實力,離間台美的互信,更減弱台灣人的防衛意志,為中國的征服霸業製造有利的條件。 去年阿富汗撤軍之事,親中分子就借機大酸美國,並散布老美不可信的謠言,然後像神經病似地喊出「塔綠班」一詞來嘲諷台派。現在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並未出兵,他們又來帶風向,意指中國攻台,老美不會來,試圖動搖國人的信心。這些中共同路人,用心險惡,一點良知都沒有。 尤其美國目前對蔡政府非常支持,要武器給武器,要交流就交流,並聯合全世界民主國家共同為台灣發聲,加大了我們的國際地位。中共的匪類當然見不得民進黨好,便不時唱衰老美,反對美豬,干擾兩國政經關係的進展。為了不讓民進黨執政加分,匪類不惜打擊台灣利益,可以說是叛國的罪人。 看一個黨是不是真的愛台灣,會不會抵抗中共,看他們對美國的態度就知道了。如果不管什麼國際事件,他們不談重點,不罵製造問題的人,卻總要莫名其妙地批美酸美,那十之八九就是匪類,講什麼「愛台灣」都是中共那種愛。 面對親中匪類的刻意帶風向,直接這樣回應就夠了:「中國侵台,你主張投降嗎?」他們一定故作姿態,或閃爍其詞,如果說什麼:「當然不輕易投降」,那就回他一句:「既然如此,管美國來不來幹嘛?」 不降就是一戰,不管美國會不會派來援兵,都要一戰,所以現在那邊疑美,根本不必要,也沒有意義。當然如果他敢直白說:「投降」,就回他「你是匪類」即可! 烏克蘭有親俄派,台灣也有親中分子,他們都是國家的敗類、病毒,有事沒事都會來搞破壞,所以台派不可大意。TMD!害我不能安心養老! 今天對於俄侵烏之事,國民黨一堆自賤又疑美的言論,柯眾黨大內總管也發文批美,足以證明兩黨是一丘之貉、沆瀣一氣的親中派,難怪「藍白合」會成為話題。 烏克蘭及其它被侵略的國家,給台灣的最大啟示,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自助人助」,這話有兩層意思:自助,別人才會願意相助;自助,別人相助才會成功。 雖有海峽天險,我國更應加強軍力,全民抗中,才能帶來外國協助,也才能讓外援成功,這是真正愛台之士應有的信念。 2022.2.25
台人 2022-02-25
普丁入侵烏克蘭背後的真正野心

普丁入侵烏克蘭背後的真正野心

  俄羅斯在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東部的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以協助親俄的分離主義份子後,又進一步宣布將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揭開全面性的侵略戰爭。普丁過去一次又一次否認有發動戰爭的意圖,現在終於圖窮匕現。 其實遠在2017年,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一起舉行的「西方-2017」聯合演習,從俄羅斯邊界一路進軍,經白俄羅斯,直抵白俄羅斯與波蘭的邊界,就曾引起歐洲國家的震動。當時歐美領袖紛紛批評普丁的擴張野心,但普丁反擊說,歷史上德國與法國等歐洲強權才是入侵者,俄羅斯只是要自我防衛。 俄羅斯總統普丁。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普丁的說詞是倒果為因 普丁利用過去拿破崙與希特勒都曾經攻打俄羅斯的歷史,來合理化他此次的入侵行為。在發動全面戰爭前的電視演說中,他說俄軍是要讓烏克蘭去軍事化與納粹化,就是根源於這樣的論述邏輯。普丁視北約東擴為新一波的威脅,認為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將門戶洞開。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其道理,因為廣大的東歐平原,沒有任何屏障,未來如果北約的部隊在烏克蘭駐軍,的確可以一路開往莫斯科。但北約東擴的主要原因,是以前被蘇聯併吞的小國,擔心俄羅斯的入侵,因此積極加入北約,尋求安全保護。普丁是故意倒果為因,合理化發動戰爭的藉口。 普丁出兵的目的,是要鞏固俄羅斯周邊的戰略要地,這與俄羅斯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半島,是出於相同的動機。俄羅斯曾與鄂圖曼土耳其交戰百年,為的就是爭奪巴爾幹半島到黑海一帶的控制權。對於位置偏北的俄羅斯而言,尋找南方的不凍港,一直是最重要的國家目標。所以俄羅斯不擇手段在遠東控制海參崴,在黑海地區奪取克里米亞半島,因為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凡堡,也是個不凍港。不過併吞克里米半島只能拿下半個黑海,只有全面控制烏克蘭,取得烏克蘭的另一個重要港口敖得薩,才能把整個黑海納入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從國土防禦的角度來看,與白俄羅斯結盟,再控制烏克蘭,的確能避免過去西歐強權長驅直入的歷史夢魘重演,同時擋住從黑海威脅俄羅斯的可能性。美國與北約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不斷在黑海進行自由航行任務,以反制俄羅斯的擴張,就被普丁形容成是來自黑海的威脅。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是蘇聯之中面積最大與人口最多的三個共和國。一旦普丁可以重新將這三個國家,組成一個新的聯盟,再加上控制黑海地區,整個蘇聯的舊有版圖已經恢復大半。 普丁以恢復帝俄榮光為目標 普丁一直以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為藉口,對外展開軍事行動,但他背後的真正長遠目標,是想要恢復俄羅斯帝國的歷史榮光與蘇聯時期的影響力,以奠定自己的歷史定位。普丁執政多年,一直認為自己重振俄羅斯的國力,讓俄羅斯從蘇聯垮台後的灰燼中重生。但普丁執政下的俄羅斯,其實百病叢生,不止民生凋敝,還迫害反對黨領袖,箝制言論自由。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歐美國家一連串的經濟制裁,更是重創俄羅斯的經濟,目前整體經濟規模已落後於南韓。普丁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卸任,無疑是留下一個難堪的爛攤子,這讓普丁必須高舉俄羅斯民族復興的大旗,來掩飾這樣的窘境。 普丁精心策畫的入侵計畫,並不是昨天才出現的,從去年四月開始,俄羅斯就在俄、烏邊界一帶集結部隊,進行一連串的軍事演習。許多人都曾警告俄羅斯可能別有所圖,但烏克蘭的反應遲緩,仍認為俄羅斯最多就是想要解決烏東地區的內戰問題。再加上俄羅斯有效的欺敵宣傳,不時公開演習部隊已經撤回駐地的影片與新聞,更讓外界失去戒心。而烏克蘭在大敵當前下,也未積極投資國防建設,三軍裝備老舊,自認為可以遊走於俄羅斯與北約之間,最後鑄下大錯,已無法挽回。 烏克蘭的搖擺態度,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很難進一步介入,即使到了最後一刻,美國警告俄羅斯即將發動攻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仍公開表示,未收到俄軍即將入侵的情報。喜劇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是素人從政,缺少足夠的政治經驗,過去的執政成績不佳,難以處理複雜的國際問題,與列強斡旋。而承平已久的歐洲各國,也對美國的警告半信半疑。特別是指標性的國家,如德國與法國,直到最後才正視俄羅斯的威脅,但已無法阻止已完成集結、蓄勢待發的俄羅斯部隊。 未來美國與北約盟國只能亡羊補牢,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以避免普丁在控制烏克蘭以後,進一步染指羅馬尼亞、波蘭、芬蘭或波羅的海三國。德國已宣布中止對北溪二號天然線管路的審議,英國與歐盟則禁止多所俄羅斯銀行的交易。而最強大的武器是將俄羅斯逐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這將讓俄羅斯的所有外銷商品都無法結算,會再度重創俄羅斯的經濟。拜登曾在美俄高峰會中,當面警告普丁,如果全面入侵烏克蘭,一定會使出核彈級的金融制裁手段,但私慾薰心的普丁,顯然不擔心接下俄羅斯全體國民要承擔的嚴重後果。同時歐美盟國對於要不要採取這麼激烈的手段,也還存在分歧。 普規習隨可能成真 美國前總統川普警告說,在普丁入侵烏克蘭以後,下一個可能就是台灣,這當然有攻擊政敵拜登,並為自己重返總統大位鋪路的私心。但川普點出習近平一直模仿普丁的手段來對付台灣,卻也是鐵一般的事實。習近平打破中國領導人只能連任一次,二任十年的慣例,要在今年連任第三任,對習近平來說,也有歷史定位的壓力,統一台灣絕對是他最希望能達成的目標。不過,就目前來講中國仍缺乏全面渡海攻台的能力,但解放軍的進步很快,也不斷在試探國軍的空防能力,台灣必需儘快加強國防建設,絕不能放鬆警惕。
王臻明 2022-02-25
惡質的「愛屋及烏」

惡質的「愛屋及烏」

  去年7月12日,俄國總統府英文網站上掛了普丁發表的一篇長文「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6181) 「論俄國人和烏克蘭人歷史上的一統性」,至今仍可看到。 讀過這篇文章且相信普丁之野心一定不會僅止於克里米亞島的人,對於他會在本月21日(一)和23日(三)俄國入侵及轟炸烏克蘭之事,應該不會太驚訝。而我原本是屬於半信半疑者。 正巧,前幾天,22日的德國時間早上11點半(台北時間晚間6點),我從柏林以視訊的方式為台北某單位作報告「台德中關係及俄烏衝突」。而就在報告的前夜(21日晚間)傳來普丁發布承認烏東兩共和國並以「維和」名義派兵入駐之消息。我對「俄國是否會入侵烏克蘭」的半信半疑,瞬間轉為九信一疑。 第二天早上,我在報告時,即提及普丁這篇長文,並指出,普丁壓根兒不接受烏克蘭已成另一個國家的事實,因為在這篇長文裡,他基本上把凡在歷史上曾屬於「俄羅斯」(Rus)這個大家族者,包括今天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全視為是必須重回一屋頂下的家人,而他用來舉證的則是:語言及宗教的一致性。 甚至,文章裏,他還引曾為東俄羅斯君王歐勒格(Oleg)針對基輔所說的話,來強調烏克蘭的「俄羅斯本質」:「就讓基輔成為所有俄羅斯城市的母親吧!」 普丁在這篇長文裡指控一些「外人及內賊」唆使烏克蘭不但脫離「大俄羅斯」這個家族,還想投靠敵方。然後,文裏更寫著:「要獨立出去?我們能怎樣?尊重!」,但是後面,他落落長論述著「你(按:指烏克蘭)可以走,但只能帶走你當初帶來的。」 那,烏克蘭獨立出去時,可以帶走什麼呢?答案是「零!」,- 因為在普丁非常恐怖的歷史解讀裏,1991年獨立出去的烏克蘭是靠大俄羅斯之前幾百年來為它點點滴滴犧牲加輸血兼割肉所累積出來的,- 這還不包括後來的克里米亞島。 對照這兩天所發生的事,眼中只有「領土」沒有「人」的普丁對烏克蘭及之前烏東兩省的態度,簡直就是「恐怖情人」的思維:不願回到這大家族屋頂下的「人」,都是勾結外人傷害家族的背叛者,解決之道只有:「留烏不留人」。 22日當天,我尚無法預知,隔天晚上,普丁就會開幹,但我在報告時,以「愛屋及烏」四字來説明,我估計普丁不會以克里米亞島及烏東兩省為満足的,因為它們只是前菜,烏克蘭才是主菜。二十四小時過後沒多久,不幸言中。 今天柏林大報「每日鏡報」(Tagesspiegel)一篇就「俄烏」看「中台」的長篇報導登出(先網路版,明天再刊於紙本),採訪了幾位智庫學者,也採訪了我。其關鍵評論之一是: 「俄國和中國都以一種懷舊的大民族主義思維來作為其擴張行為的基礎。 普丁在2月21日的談話裏,是將烏克蘭的『民族國家傳統』完全框在『俄羅斯的情境裏』,而中國共產黨則向來是宣稱『台灣從來就是屬於中國』,然這是罔顧事實的說法,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按:最後一句話,我在受訪時一再強調)」。 該文指出「蔡總統譴責俄羅斯」: 「今年1月,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立了烏克蘭工作組。本週三,她呼籲國軍做好更多準備。蔡英文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並表示台灣對烏克蘭表示同情。台灣人「或許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更了解生活在霸道強權的陰影下意味著什麼」。 該報導在説完國民黨如何敗逃來台灣之後,繼稱: 「如今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堅定覺得他們不是中國人。和中國相反,他們擁有民主、新聞及言論自由以及各種寛廣的公民權利。」 然後,報導再引用我的話: 「謝志偉大使説:『如果普丁和習(近平)都用這種如此可笑的論點來合理化他們的攻擊侵略及恐嚇的行逕,的蒙古人也可以要求討回俄國和中國,他們曾經統治過那啊!。然後瑞典也可以聲索對德東靠海港市Greifswald 的所有權,因為他們曾統治此城近兩百年。此外,還有義大利的羅馬帝國哩。 他到底要把時代的巨輪倒轉到什麼地步呢?!」 緊接著,下一段的標題就是: 我們會為我們的民主及國家捍衛到最後一兵一卒。 - 謝志偉 台灣駐德大使 順帶説明一下,我從不自稱是「台灣大使」,而是「台灣代表」。但德人自己三不五時會稱我是「台灣大使」,偶爾也有稱我是「台灣共和國大使」,可能他們直覺,民主的台灣理當就是「Republik Taiwan」之故。反正,對我來説,「台灣代表」遠好過「台北大使」。 報導倒數第二段引了綠黨籍外交部長貝爾勃克女士(Annalena Baerbock女士昨天(四)的話: 「今天的問題並非僅限於歐洲。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主權可以被當作標的物來對待,只因其強隣想要如此。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接受這種情況的。」 接著,記者指出: 「在這一次的聯合執政恊議裏,有寫著『台海的現狀僅能以和平且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改變』」。 然後,報導引用我的的話作結尾: 「我們認為我們是民主的燈塔,為那個地區、那個文化圈、也為香港人、維吾爾人、圖博人存在。可惜是唯一的燈塔。」謝志偉大使這麼說。『這座燈塔絕不能倒下』」。 *** 雖然烏克蘭的命運未卜,但現在下斷言,絕對仍太早。 冷戰結束至今,自由世界紛紛擾擾,但經此一驚,緊密團結起來,或是禍中有福。習近平心裏應是著驚多於竊喜才對。 台灣人責無旁貸更應透過各種方式挺烏抗俄。 *** 自前晚起,震驚之餘,德國從社會、媒體、政界(包括政府)一面倒反俄,支持烏克蘭,逼得總理蕭茲(Scholz)宣布凍結那條走波羅的海直接連結俄國和德國北溪二號的執照審查。 *** 該文中特別提到「俄國侵入烏克蘭之後沒多久,中國即有戰機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 *** 我知道,台灣和烏克蘭的處境,兩者並不能純然類比 ,但也確有引人深思之處。 報導中也提到「被問到『俄國侵略烏克蘭是否也會鼓舞中國犯台』這個問題,台灣人回答「會」的比例才63%。」 *** 我們駐德代表處已將該報報導摘要譯出如下: 德國首都柏林重要主流媒體每日鏡報針對烏克蘭危機, 特別來處請教謝志偉大使, 台灣如何看待俄羅斯入侵鄰國之舉, 台灣與烏克蘭真的有可比擬之處嗎? 標題(中文): 台灣爆發戰爭之危險:美國看烏克蘭--中國的機會? 標題(原文):Kriegsgefahr in Taiwan: Die USA blicken in die Ukraine – Chinas Chance? 媒體名稱及版面: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刊載日期:2022年2月25日 作者:Cornelius Dieckmann 內容摘譯: 基輔和台北之間步行需要22分鐘。至少在柏林市中心Mitte區的使館區是這種情況,台灣事實上的駐德國大使館,台北代表處位於柏林御林廣場Gendarmenmarkt。在那裡,台灣代表謝志偉在五樓接見客人。謝大使說,他最近經常聽到的一個問題是:普丁對烏克蘭的攻擊能否成為中國入侵他的國家的藍圖? 大使說,他當然看到了這種危險:「當然,自從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我們一直把目光投向烏克蘭」。「當時中國政界和軍方人士就已悄悄表示,克里米亞可以成為中國的榜樣」。「此外,烏克蘭是聯合國成員,我們不是。這就是我們受到更大威脅的原因」。 #俄羅斯入侵後不久,#中國就派戰鬥機通過台灣防空識別區 這是一場可能引發核大國中國和美國相互對抗的重大戰爭之衝突。中國聲稱民主島國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經常威脅要吞併它。 今年1月,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立了烏克蘭工作組。本週三,她呼籲國軍做好更多準備。蔡英文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並表示台灣對烏克蘭表示同情。台灣人「或許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更了解生活在霸道強權的陰影下意味著什麼」。俄羅斯襲擊數小時後,中國週四派出 9 架戰機飛越台灣防空識別區 「中國最近全副武裝」,謝大使在柏林說:「一些有關部隊與物資之數據讓我們感到害怕。如果中國可以假設對台灣的攻擊不會遭到美國及其盟友日本的強烈抵抗,他們寧願在昨天而不是今天進行攻擊」。「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世界上士兵人數最多的軍隊。它還擁有最多的軍艦」。 西方分心了,美國—台灣最重要的盟友和國防武器供應商--正把目光投向東歐。從表面上來看,中國這時襲擊距離中國東海岸約160公里的島嶼共和國的時機似乎很理想。這是習近平的機會嗎? 習近平不太可能像普丁對烏克蘭的攻擊那樣對台灣發動攻擊,總部位於柏林的智庫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Didi Kirsten Tatlow 說:「中國比俄羅斯更保守,更不願意冒險」。 儘管如此,北京還是非常仔細地觀察著西方的行為。「中國希望西方顯得優柔寡斷。中國把民主國家的微弱反應視為一項重大成就」。 #北京面臨困境 然而,在俄羅斯入侵之後,習近平面臨著兩難境地。2月4日,奧運會開幕當天,中國國家元首、黨領導人在峰會結束後,刻意展示他是站在普丁那一邊。中俄在聯合聲明中拒絕北約東擴,兩國將台灣描述為中國的一部分。 但北京沒有人喜歡看到盧甘斯克(Luhansk)和頓涅茨克(Donezk)「人民共和國」宣布獨立,並得到普丁的承認。沒有台灣人因此而有錯誤的想法: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台北正式宣佈獨立是一條紅線。即使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時,北京官員也保持低調,中國尚未承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領土主張。 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Thorsten Benner說:「中國外交部長在上週末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開支持明斯克協議這一事實已經清楚地表明,普丁讓北京措手不及」。王毅外長2月19日通過視訊連線亮相時直言:「每個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受到保護和尊重」。並且:「烏克蘭也不例外」。 中國問題專家T研究員表示,中國一直強調所有國家的領土不可侵犯,就其自身而言,其實這也意味著台灣領土不可侵犯,中國希望避免西方世界將烏克蘭與台灣相提並論。否則,外界事實上正確的看法可能會得到強化,也就是北京視為從屬中國的台灣如果被整合的話,也將是入侵。 #在中國官方媒體中,#俄羅斯的入侵幾乎沒發生 週四,也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那一天,中國外交部表示看不到那裡的入侵,並指責美國是事態升級的推動者。中國也反對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在許多中國官方媒體的主頁上,要麼根本沒有提及俄羅斯的襲擊,要麼就是勉強提及。 「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幾乎不會有什麼收穫」,B所長說:「北京不希望普丁發動全面戰爭,但中國很可能不會採取任何行動讓普丁難堪」。「相反的,只要自身不必花費太高的費用,北京將協助普丁克服西方國家的制裁,以盡可能增加俄羅斯對北京的依賴,並因為美國和歐洲的注意力都被戰爭吸引而感到高興」。 台灣政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最近在推特上寫道:「看到各國駐聯合國大使們拒絕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帝國式霸權主張,台灣期待著有一天世界也拒絕中國對我們國家的帝國式霸權主張。只有13個國家與梵蒂岡承認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 俄羅斯和中國都以一種宏大的民族主義懷舊情緒為其擴張努力辯護。如果普丁在 2 月 21 日的電視講話中否認烏克蘭有任何俄羅斯背景之外的民族傳統,那麼中國共產黨也同樣聲稱台灣向來屬於中國,儘管台灣從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過。 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後,被共產黨打敗的國民黨逃往台灣,繼續在那裡統治著他們的中華民國,直至那時為止,中華民國還控制著中國大陸。台灣的正式名稱仍然是中華民國,但現在大多數台灣人都覺得自己與中國毫無關連。與中國不同,台灣擁有民主、新聞和言論自由以及影響深遠的公民權利。 謝大使說:「如果普丁或習近平用這種荒謬的論點來為攻擊或威脅辯護,蒙古人將不得不收回俄羅斯或中國,他們曾經在那裡統治過。那麼瑞典應該有權獲得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附近的地區,而義大利人可主張羅馬帝國的領土。我們要讓時光倒流多遠?」 #我們將為我們的民主,#我們的國家而戰到最後一人 #台灣駐德國大使謝志偉 在台灣,幾十年來,中國的威脅一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生活依然如常。台灣民意基金會在俄羅斯入侵前一週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3% 的台灣人表示,他們認為即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也不太可能攻擊台灣。然而,謝大使警告不要輕描淡寫威脅的存在:「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並準備好在某個時候它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將為我們的民主、我們的國家而戰到最後一人」。 作為他宣稱的中國“民族復興”的一部分,習近平設定了最遲在2049年征服台灣的目標。但這位68歲的老人,如果想以讓台灣再次成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黨主席身份載入史冊,也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了。「習比過去各任共產黨黨主席更具侵略性」,謝大使說:「他想完成他的中國拼圖,澳門回來了,香港回來了,西藏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新疆也是如此,維吾爾人被關在再教育營,只缺台灣。這種感覺自己受到冒犯的民族主義是危險的,但不幸的是它在中國起作用」。 從 1985 年起,習近平在沿海省份福建度過了 16 年,最近一次是在那裡擔任省長直到 2002 年,這對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的職業生涯產生了影響。福建與台灣直接對面,使這個島國在習近平的政治世界中佔有突出地位。 「習近平認為『奪回』台灣是他的責任和命運」,中國問題專家T研究員表示。 那麼,如果撇開當前局勢之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對世界帶來多大的危險?政治學家Thorsten Benner所長認為,「未來十年台灣是兩個大國之間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地方,比波羅的海國家還危險,我認為風險非常非常高」。 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追求“戰略模糊”:華盛頓既不排除也不承諾在台灣發生入侵時向台灣派兵。 #德國對中國必須更清楚地說不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Thorsten Benner B所長認為,此時入侵台灣的經濟成本對中國來說也太高了。依賴國際貿易的中國將受到西方的嚴厲制裁。「我們德國對中國必須將更清楚地說不」,B所長指出。此外,「儘管擁有龐大的軍隊,但中國還沒有做好為進攻台灣足夠的軍事裝備,台灣被認為是極難以征服的」。 美國認為台灣在戰略上比烏克蘭重要得多的事實也說明了台灣近期的安全。 「我相對確信美國會進行干預」,B所長說。「美國會因為台灣的地緣政治局勢而開戰。否則,中國將擁有第一條島嶼鏈,使其在西太平洋擁有海上優勢」。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週四在柏林表示,「此事不僅關乎歐洲,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接受,如果強鄰願意,他國的主權就變成談判桌之標的物」。她的談話並沒有具體指稱地理所在。德國聯邦政府組閣協議內則表明:「台灣海峽的現狀只能通過和平與相互同意的方式改變」。 台灣大使謝志偉強調,「台灣是一座民主燈塔,對此地區而言,對同文化圈而言,對於香港人,維吾爾人,對於西藏人來說也都是如此,很可惜也是獨一無二的一座,這座燈塔不能倒」。 https://plus.tagesspiegel.de/....../kriegsgefahr-in......  
謝志偉 2022-02-25
讓蘇聯軍隊畏懼的「白色死神」

讓蘇聯軍隊畏懼的「白色死神」

1939年11月30日,四十五萬蘇聯軍隊入侵芬蘭,芬蘭選擇抗戰到底。由於大量的蘇聯軍官在這之前遭史達林「大清洗」整肅,導致軍隊素質低落,而小國寡民的芬蘭又出乎意外地頑強,因此戰爭開打初期,蘇聯大軍竟然整批整批地被芬蘭軍收割消滅。芬蘭士兵身穿白色軍裝,滑著雪橇對蘇聯展開攻擊的英姿,讓蘇軍極為沮喪與畏懼,直呼芬蘭士兵為「白色死神」。 芬蘭軍隊的武器裝備落後於蘇聯,但戰術卻相當靈活,這裡舉兩個例子說明芬蘭軍除了英勇以外的戰場智慧。 有鑑於人數上的劣勢,芬蘭軍有時選擇不與蘇軍正面硬打,而是偷襲較容易得手的蘇軍野戰廚房,讓蘇軍士兵在嚴酷的冬季得不到熱食供應,這讓飽受寒冷之害的蘇軍叫苦連天。對蘇軍而言,在動輒零下二十度的戰場,這招實在夠陰險,完全打到痛點,嚴重削弱士兵的作戰意志。蘇軍第四十四師的師長因作戰不利而被史達林處決,罪名之一就是被芬蘭軍隊打掉多達五十五個野戰廚房,讓士兵啼飢號寒,無力作戰。 有鑑於裝備上的劣勢,芬蘭軍使用上最便宜但很大碗的單兵武器-玻璃燃燒瓶。這是我們在電視上的暴力示威中很常見到的汽油彈,玻璃瓶內盛裝汽油、磷與助燃劑,對敵方士兵的身體與陣地都能造成莫大的傷害,用來對付軍用車輛也相當方便好用,只要「彈著點」夠好,一瓶廉價的汽油彈就能毀掉一輛昂貴的戰車。芬蘭士兵特別開了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一個大玩笑,給這種多以酒瓶為「彈殼」的武器取了個嘲諷意味十足的外號-莫洛托夫雞尾酒。 這場「冬季戰爭」以芬蘭的惜敗及蘇聯的慘勝作結,芬蘭以割讓百分之十一領土的代價得到和平。而死傷比芬蘭慘重數倍的蘇聯,戰後得到一個比這場戰爭的損失更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蘇軍的拙劣表現,引起希特勒的高度興趣,從而倍增了侵略蘇聯的信心。 芬蘭在冬季戰爭的全國總動員率高過於納粹德國與日本,士兵戰死三四萬人,然後土條說芬蘭選擇屈辱所以沒有戰爭。 土條只是個不學無術的人,會寫出這種東西不令人意外,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這種人還是有粉絲,這說明光是國民識字率高遠遠不夠,頭殼開化率仍舊需要再加強。 最後我想向大家請教:為什麼台灣明明是抗中保台,卻要向美國宣戰?這個神展開的邏輯是從哪個角度衍伸出來的?  
莊河伯 2022-02-25
一起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

一起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

俄羅斯軍開始全面進攻烏克蘭,已經過了一天多的時間,對烏克蘭人民是黑暗又恐懼的一天。 據報導,俄軍在各地遇到了烏克蘭軍隊的頑強抵抗,駐守黑海蛇島的13名烏克蘭守軍集體殉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透過視訊表示,「敵人將我列為頭號目標,但我會留在首都。」 烏克蘭軍也取得了一些戰果,多架俄羅斯戰機被擊落。烏克蘭駐美國大使說,有1個排的俄羅斯軍隊已經向烏軍投降。 戰爭初期,訊息十分混亂,很多消息難辨真偽。但至少可以說,俄軍的進展並不十分順利,面對強大的敵人,烏克蘭軍沒有潰敗投降,仍然在有組織地反擊。 美國、歐盟、日本等國際社會,也紛紛發表了對俄羅斯的一輪又一輪的經濟制裁。台灣的蔡英文總統也表示,要和國際社會站在一起,加入了對俄羅斯制裁的行列。 很明顯,俄羅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24日俄羅斯股市發生了雪崩式狂瀉,盤中一度腰斬50%,來到611點;盧布也在一天內貶值了將近10%。另外,在俄羅斯境內各地,人民發起了反戰遊行,目前有超過1700人被抓。 如果,普丁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戰爭的勝利,必定會引起國內的更大的不滿,經濟低迷、民不聊生,要求普丁下台的聲浪一定會越來越高;即使戰爭取得勝利,俄羅斯也會被國際社會孤立很長時間,恢復經濟會是一項超級艱難的事業。 而在一旁,最聚精會神地關注這俄羅斯國內形勢變化的,一定是習近平。他會在心裡盤算「如果將來攻打台灣,中國也一定會受到類似的經濟制裁。而中國經濟和國際社會的連結要遠遠比俄羅斯密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著來自國內外的壓力。」 所以,今天在烏克蘭發生的戰爭,不管對中國、還是對台灣來說,幾乎是一場預演。戰爭拖的時間越長、普丁付出的代價越大、習近平就越會投鼠忌器。 一起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 不論用什麼形式表達聲援與關心 今晚在超商買了幾罐烏克蘭啤酒,一邊喝一邊為烏克蘭加油,「一定要打敗侵略者!」並珍惜地球這一端的和平成果。 #矢板明夫 圖片出處:產經新聞 圖説: 上丶踐踏主權的俄羅斯車隊。 中、在捷運站裡躲空襲的基輔市民。 下左、被俄軍摧毀的烏克蘭的雷達站。 下右、乘坐公車往烏克蘭西部避難的民眾。  
矢板明夫 2022-02-25
樂觀看待烏克蘭事件對台灣的影響

樂觀看待烏克蘭事件對台灣的影響

我是樂觀看待烏克蘭事件對台灣的影響 1.當中國刻意低調看待烏克蘭遭俄羅斯攻擊事件,甚至否認烏克蘭就是另一個台灣,就知道中國不希望台灣問題因為烏克蘭事件而國際化。 2.但是從川普、澳洲總理莫里森、英國首相強生的發言,他們都擔心台灣是下一個烏克蘭,就可以發現台灣問題已經國際化了,未來美國與日本肯定更重視台灣。 3.特別是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要在近日訪台,台灣問題將更被凸顯,蓬佩奧一定趁此機會好好修理拜登與民主黨,讓自己成為2024年總統大選的共和黨候選人。拜登先在阿富汗撤兵,被視為誤判與軟弱,現在於烏克蘭再被視為消極懦弱,要連任已經相當渺茫了。 4.習近平尷尬的是,蘇聯解體後中國一直看不起俄羅斯,中國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普丁攻下了烏克蘭,那習近平對台灣卻束手無策,完全被比下去。 5.何況烏克蘭東部兩邦的頓內茨克、盧甘斯克,人家是歡天喜地的迎接俄羅斯軍隊,高唱俄羅斯國歌,但是台灣的統派連10%都不到,習近平豈不丟臉?而普丁是讓頓內茨克、盧甘斯克先獨立,這叫「欲擒故縱」,習對台灣有這種自信與勇氣嗎? 6.克里米亞可是經過公投自動加入俄羅斯的,不管你是否質疑過程有無瑕疵,人家就是公民自決,你中國敢嗎?要不要讓新疆、西藏、香港、台灣也來投投看? 7.台灣上上下下都擔心「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是好的,顯示台灣不至於痲痹,而是有高度的憂患意識,這不是把義務役役期延長的最好時機?國防部此時不把握就太遜了。 8.此時正是蔡政府宣傳「同島一命、死裡求生」的最佳時刻,而趙少康、江啓臣那種「投降求和論」與蔣萬安、朱立倫的不痛不癢廢話,當然是被唾棄的。總而言之,危機就是轉機,就看你怎麼玩。
范世平 2022-02-25
烏俄能否對比台海?

烏俄能否對比台海?

有人以這次俄侵烏克蘭為例,說哪天中國要攻打台灣,美國也不會出兵幫我們。 我一向認為台灣要抵擋中國武力威脅,本來就不該指望美國派兵馳援,至少台灣承受第一擊的時候是不可能的。但台灣還是跟烏克蘭有很大差異。光憑護國神海(海相多變的台灣海峽)和護國神山(中央山脈)兩大地理條件,我們承受第一擊的條件就比烏克蘭好太多了。 再來,美國,日本,或整個西方要幫我們,也不需要馬上出兵。他們只要在中國開始集結兵力時,警告「一打,就馬上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支持台灣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這就足以大大增加中共風險了。這表示打台灣,不是「拿不拿得下台灣」的差別,而是「會不會永遠失去台灣」的差別。一旦過程不盡如中國之意,中國之內就會互控誰是「千古罪人」,造成中共政權危機。 而且,美國要幫台灣,多的是選擇。我們知道侵台一定要兩棲登陸,登陸第一波一定大量死傷,需要第二波支援。美國要截斷這第二波,根本不需費多少力。這會給台灣更充裕時間解决第一波,解放軍被俘送集中管理的畫面會全世界放送,讓習近平灰頭土臉。 烏克蘭戰事進展如何,一定會影響習近平的思考。台灣有志於2024的政治人物,如今是一定要回答「萬一真要打,台灣可以怎麼做」的問題了。(美聯社)   基本上,我認為不管俄國有沒入侵烏克蘭,習近平都很想打台灣。還沒打的原因,是他知道一失敗他就是千古罪人,台灣不管是獨立,還是像解放軍愛講的那樣「打個稀巴爛」,都會造成中共垮臺,斷送幾千萬黨員及其家屬的錢途(想想錢在今日中國是何等重要)。 為什麼把台灣「打個稀巴爛」也會造成中共垮臺? 因為打爛了,台灣就變八十年代的阿富汗。別忘了蘇聯就是被阿富汗拖垮的。 當然烏克蘭戰事進展如何,一定會影響習近平的思考。如果俄國不必付代價,習近平就會覺得自己怎能輸給普丁。如果歹戲拖棚,習就會要求下面好好研究,看中國要怎麼避免類似錯誤。 至於台灣有志於2024的政治人物,如今是一定要回答「萬一真要打,台灣可以怎麼做」的問題了。哪一種狀態要兩國論入憲?哪一種狀態要放棄中華民國這個神主牌?是向美國取得理解的時候了。中國一般民眾也應該知道。 我支持恢復徵兵。國民黨也不能老在講九二共識。因為俄羅斯撕毀的《明斯克協議》就是九二共識的變版。 獨派也不該以為反正獨不獨立,中共都會打,為何不趕快宣布獨立?道理很簡單,如果是台灣先挑釁,西方要幫我們的籌碼就會少掉很多,這只會讓習近平更放膽打過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顏擇雅 2022-02-25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時下報章所載時評,或電視談話節目,內容不外藍綠戰將互揪小辮互咬,對真正攸關人民權益福祉,社會健康文明,國家安危存亡之嚴肅議題,反而殊少認真討論。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今天仍有意願關懷國家社會人士,目睹時下輿論表現,恐都不免深有沮喪甚至絕望之感。 時下台灣輿論風尚,不論報章所載時評,或電視談話節目,內容不是藍綠戰將互揪小辮互咬,即是大談未必很值得重視熱門新聞,反之對於真正攸關人民權益福祉,社會健康文明,國家安危存亡之嚴肅議題,反而殊少認真討論,思之何止可嘆? 台灣社會多年積弊沉疴是否依然不動如山,國人惡惡而不能去?台灣的政治生態,是否正常民主國家宜有現象?台灣的國民心態,又是否符合民主社會公民應有標準?台灣的興衰甚至存亡,恐皆繫於這三項考驗。但又何嘗見到主流輿論賦以應有重視,向國人提出嚴肅警告? 極可憂的是,就台灣社會現實而言,此三項關鍵疑問的正確答案,恐都全然不可樂觀。本文即就三項疑問所涉及可憂現象,做一標題式簡單提點,以供憂時憂國人士參考。 以言多年積弊沉疴,最具潛在危險性者,恐莫過於軍方高層仍被黃埔色彩大中國意識將領把持,現政府對之似也束手無策,只能視而不見。 如果軍方共識是不將盟邦當盟邦,不將敵國當敵國,又何足以言抗共保台? 聲勢浩大宗教團體宮廟集團,也無異另一國中之國,龐大廟產宮產金錢進出是否合法,政府敢查帳?統戰色彩機交流活動,「兩岸一家親」的洗腦灌輸,政府敢干涉? 法官層出不窮的違悖常情常理判決,部份法官的脫線言行,國人早已痛心疾首而又無可奈何。「法官之亂」勾繪出又一國中之國。 人民想離婚,除非是兩造同意,則必須法官判准。現代文明國家,可有如此你是民,他是主威權法律?台灣現行法律,多是此類訓政式,北洋式貨色,人民只有俯首任其擺佈。所謂人權立國,恐不甚經得起細細檢視,說來自我陶醉而已。 所謂「中華民國憲法」,當年是國民黨強加於中國人民,骨子裡根本是延續訓政的黨式憲法。今天則是在發揮圈禁人民自主自決意願功能的緊箍咒。台灣縱使一時不能擺脫這部憲法,至少是否也可請求本土政權大人物,不要時時刻刻掛在嘴上,莫讓本土父老心頭淌血? 台灣社會類如上述存在多年的種種積弊沉疴,迄今全未見有明顯調整矯正跡象,怎不令人滿懷沮喪無奈?本文限於篇幅,也只能聊舉數例到此為止。 再談到上述關鍵疑問之二。台灣的政治生態,是否正常民主國家宜有現象,答案恐也是令人沮喪不容樂觀。 今天台灣政治生態,一言以蔽之,即是政治綜藝化而治國也綜藝化。兩者皆是意在唬弄取悅選民提升民調,絕非誠摯謀國正道。本文即各舉一例作為標示。 以言政治綜藝化,前總統馬先生應是創始人或始作俑者。他在任時慣以多種裝飾扮演各種角色維繫其高民調。而繼任者似也視此為政治高招而接續這一風尚,舉凡密集拜宮廟助長迷信,或身穿迷彩軍裝趴趴走,均是明顯例證。 以言治國綜藝化,台灣現存邦交國,有不脫部落色彩所謂王國,有地小名稀,袖珍式或微塵式國家,仍夸夸其言稱為拚外交,也正是治國綜藝化之縮影和明證。 政治綜藝化和治國綜藝化,豈是健康成熟民主國家宜有現象? 前文所舉種種不正常不光彩現象,應都歸因於三項關鍵疑問之最後一問。台灣的國民心態,恐是不甚符合民主社會公民應有標準。 有論者云台灣之病,是只有選民而無公民。此論恐真是一針見血。 台灣有眾多馬粉蔡粉柯粉,選舉時皆是慷慨激昂,為偶像搖旗吶喊。但一旦偶像當選上台,其一應作為是否得當合理,有無恃寵而驕濫權胡為,粉絲即全不理會,徹底放棄公民應有檢視質疑鞭策責任,而形成你是民他是主局面。如此又焉能不養成在位者任意而為心態,可以放心憑一己好惡或政治利害,而選擇各種作為或不作為? 台灣的國民心態,恐多是國內有多種國中之國,與我有何相干?法官的荒謬判決,當他笑話看待可也,又何必為此費腦筋傷神? 國民心態陷溺至此,又怎能獨怪主流媒體不多留意重要嚴肅課題?若不多去報導緋聞醜聞,閱覽率和收視率又從何而來? 然而所謂風雨如晦而雞鳴不已,儘管輿論風尚如斯,台灣仍有少數憂國憂時之士,以其微弱呼聲,提醒國人勿忘留意關乎社會健康正常,國家安危存之嚴肅議題。其心情應也是「儘力之所能行心之所安」,明知反映極可能是聽者藐藐效果有限,也要盡上一份心意。 有一則很辛酸寓言。據云山中大火,一隻鸚鵡見之即以自身羽毛沾水飛去灑救,也即有一位天神開導他,「你的志氣固然好,但又於事何補」?鸚鵡的答覆,則是只能令人心酸落淚,「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也即是「我曾在山中居住,不忍見到被大火焚毀」。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應也是今天上述憂國憂時人士的心聲。 堪稱是本土鬥士的陳永興醫師主持《民報》系統多年,日前或因年齡考量決定交棒淡出,也不免令人關懷《民報》人士深有失落感。 陳先生主持的《民報》風格,應是泛綠本土屬性,但也絕未淪為奴顏婢膝,所以恐也未得到有力者的關愛眼神,而只能自營辛苦耕耘。他主持下的《民報》,對本文所舉三大關鍵疑問,很難得也未全然忽視,而對於針對民進黨或蔡政府的各方「恨鐵不成鋼」批判性來論,也多是無所顧忌包容發表。凡此也皆是他令人欽敬懷念的風格。 很希望接掌《民報》體系的新世代,能將陳先生這一風格延續下去,也讓台灣至少有一微弱媒體,願意也敢向國人發出必要的警示和呼籲。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是何等意志何等悲壯?今天台灣處境,當然不似上述該鸚鵡之絕望,但這句名言確值得所有國人銘記在心,時時不忘自我激勵。激發國人公民意識之道或即在此?
敏洪奎 2022-02-25
內奸的存在,是亡國的第一步!

內奸的存在,是亡國的第一步!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應該覺得很遙遠、陌生,卻又有說不出來的唇亡齒寒感。遙遠,是真的很遠,就算只轉機一次,到首都基輔也要16小時。陌生,大多數人只知道瑞莎來自烏克蘭,那麼,說不出來的唇亡齒寒感呢? 因為,俄羅斯、烏克蘭的狀況,與中國、台灣的關係,本質完全不同,但是某些部分實在太相似。 烏克蘭,歷史上被稱為基輔羅斯的邊境。雖然就領土規模來說,是歐洲第二大國,但是俄羅斯從來就沒有把烏克蘭當作是獨立國家,即使在獨立以後,俄羅斯人開口閉口也總是把烏克蘭人稱作血濃於水的斯拉夫兄弟,總是宣稱烏克蘭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也是大俄羅斯的一部分。 在獨立以後,烏克蘭開始推行「去俄羅斯化」,包括推行烏克蘭文,去除俄文影響,規定所有俄文著作都要有烏克蘭文翻譯等等,引起俄羅斯非常不滿。就在2013年,烏克蘭選出了一名親俄羅斯的總統,拒絕簽署跟歐盟的貿易協定,引發國會彈劾他下台,總統潛逃到俄羅斯,也引發俄羅斯震怒,決定拿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這個地區。 圖為當時親俄的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左)與俄羅斯總統普廷的某次會面照片。(法新社/資料照) 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佔了65%,俄羅斯人認為,這本來就是幾十年前史達林當領袖時,強行劃給烏克蘭的「禮物」,於是發兵奪回克里米亞,並且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到現在國際社會只是消極的不承認這件事,沒有任何具體反應,而烏克蘭卻也無力回天,這件事讓俄羅斯有了靈感,知道國際社會裡,很多國家都只是紙老虎。 接下來,就是北約組織了。北約,是冷戰時期歐洲與美國成立的共同防禦組織,以前用來對抗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蘇聯瓦解以後,北約不斷吸收華沙組織的東歐成員,這兩年來,竟然開始想要吸收烏克蘭,引發俄羅斯更為不安。俄羅斯覺得烏克蘭是同文同種的兄弟,怎麼可以加入這個組織? 而北約,在川普時期,就已經跟美國關係不好,即使拜登就任以後,也還在修復中,就讓俄羅斯不爽之餘,有機會可趁。俄羅斯又是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德國特別需要這些能源,不敢得罪俄羅斯,於是俄羅斯認為北約積弱不振、歐洲各國能源短缺,是開戰的時候了。 烏克蘭東部,有頓內茨克、盧甘斯克兩個地區。這兩個地區的俄裔,原本就高達四成,俄語也是主要語言。在俄羅斯的支持之下,這兩個地區一直希望脫離烏克蘭「回歸祖國」,也與烏克蘭政府軍作戰中。因此,俄羅斯就直接讓這兩個地區獨立,跟他們建交以後,簽署駐軍條約,直接入侵烏克蘭東部,烏克蘭與俄羅斯於是正式開戰。 俄羅斯總統普廷21日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Luhansk)和頓內茨克(Donetsk)等親俄分離主義控制的州為2個獨立國家,並將派軍進入維和,入侵烏國看似難以逆轉。(報社合成)   這件事,確實與中國、台灣的本質不同,也不能就簡化成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是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1. 不斷鼓吹不同國家卻同文同種的人,大致上都不懷好意。 2. 不要過於相信國際社會,他們很多的所謂支持,都是說說而已。 3. 內奸的存在,是亡國的第一步。至於誰是內奸,看看他們平常的表現就會知道。 4. 起初,敵人會要你認錯,其次,敵人會要你跪著認錯,最後,敵人不需要你認錯,會直接屠殺。 5. 屈辱之後,還是要面對戰爭,所以一開始就要站著,讓對方知道我們會寧死不屈。 6. 讓自己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不論是生產或是軍事,別人才會把我們當一回事,也才會幫助我們。 7.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他們選邊站的理由,往往不是為了公平正義,而是為了自己而已。 8. 中國不敢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也還沒承認頓內茨克、盧甘斯克是獨立國家,因為中國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台灣不是中國的。 9. 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一切,不要讓任何人、任何國家,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10. 烏克蘭加油!別輸給侵略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呂秋遠律師臉書
呂秋遠 2022-02-25
國安局「協助」撰寫二二八英文專書

國安局「協助」撰寫二二八英文專書

再過3天,就是二二八大屠殺75周年紀念日。75周年耶,比日本統治台灣還多出25年,1.5倍,但我們走在哪裡?走到哪裡?君不見,台北市建國中學門口還聳立著蔣介石銅像?君不聞,歌頌蔣經國「反共保台」的聲音正迴旋在你我耳際?然後,今年五月台灣「特有種」轉型正義大概要走入歷史了。   周婉窈/台大歷史系教授 二二八大屠殺已過75年,蔣介石銅像卻仍矗立,歌頌蔣經國「反共保台」的聲音不絕於耳。(資料照)   忘掉這一切吧,面對暴政不要抵抗吧,人世不過是順民及其後裔的歡樂世界。偏偏今(25)日竟然有一場「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公布三十周年之回顧論壇」,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的。我第一次知道要辦這個會,還真的很吃驚,是要讚美這個1992年公布的研究報告,還是要反省呢?從主辦單位的說明來看,充滿呵咾之意。它這樣寫: 1991年1月行政院遴聘社會賢達及專家組成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由陳重光與葉明勳擔任召集人,在研究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同年2月公布「工作小組」名單,進行調查、撰寫「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工作小組」以一年的時間展開口述訪談、檔案文獻蒐集、撰稿…等工作,不辭勞苦為研究的完整,遠赴海外,如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英國公共檔案局、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期限短促、工作繁重,為求不負社會期望,「工作小組」成員全心全意地投入此工作。「二二八研究報告」於1992年2月22日公諸於世,完成所交付的重任。 「二二八研究報告」公布迄今屆滿三十周年,本論壇邀請當時研究報告撰稿總主筆與執筆者,賴澤涵、許雪姬、黃富三、吳文星、黃秀政以及時任兼任研究員的方惠芳等六位擔任主講者,回顧這段經歷。 不要忘記,1991年還是中國國民黨在執政,然後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有個疑問:為何中央研究院研究二二八最早、最投入、最有貢獻的張炎憲不在「工作小組」中?為何總主筆是賴澤涵?!前幾天還有人問我:為何李筱峯不在內?他早在1985年的碩論已經觸及二二八(解嚴前!台灣最早的二二八研究),1990年更出版《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我無法回答。但我可以告訴你,為何是賴澤涵。至於為何不是張炎憲、李筱峯,而是許雪姬等人,以後年輕有志氣的學者再去研究吧。 「二二八研究報告」撰稿總主筆為賴澤涵。(資料照)   為何是賴澤涵? 賴澤涵當時是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他是學歷史出身的,但不是研究台灣歷史的,也沒聽說做過二二八口述歷史,卻在1991年1月就擔任這麼重大的任務。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他和美國學者Ramon H. Myers(馬若孟),以及魏萼一起合寫英文二二八的書,當時書還沒出版,但已經預計要出版,該書《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於1991年8月,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社出版,轟動一時。 那麼,一個從來沒有研究過二二八的「本省人」(詳下)怎麼會去和馬若孟一起寫書呢?合著者還加上一個根本和二二八研究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魏萼呢? 如果KMT/ROC黨國的檔案都毀掉,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這三個人怎麼湊到一起的,更不會知道原來國家安全局(國安局)這麼厲害,還「推」得動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的學術專書呢。請留意:當時國安局局長是汪敬煦;也不要忘記,當時的總統是蔣經國,他從1950年以來就是特務總頭目。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沒聽過馬若孟,他是澳洲人,但學術事業在美國,是美國胡佛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也是該所東亞圖書館館長。胡佛研究所就在史丹福大學裡頭,兩個單位關係密切,但沒隸屬關係。當時學界都知道馬若孟是親中國國民黨的美國學者,也有傳聞他有拿好處,沒想到檔案證實傳聞不盡為虛。魏萼當時是中國國民黨文工會副主任,年輕朋友可能沒聽過吧? 馬若孟、賴澤涵、魏萼,這三個人怎麼會湊起來,撰寫二二八的英文書?青年學者吳俊瑩博士耙梳國安局「拂塵專案」檔案,釐清了很多事情。去年(2021)10月吳俊瑩在「二二八・人權・民主與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製作「二二八」:拂塵專案研究〉,內容非常精彩。他從國安局檔案中重建以下史實: 1、1983-1985年間國安局為了應對海外、中共及黨外的二二八論述,啟動了名為「拂塵專案」的文教專案。1986年出版專案成品《拂去歷史明鏡中的塵埃》(略稱《拂塵》),作者蘇僧、郭建成,其實還是官方的二二八論述,但包裝不同,有學術味道,用了內部材料。檔案揭示:蘇僧、郭建成是化名,其實就是林衡道、鄭喜夫。作為「著者」,鄭喜夫拿了酬金15萬元、林衡道5萬元;鄭喜夫每月還有1萬元車馬費。板橋林家的林衡道,在戰後讓和他同輩的台灣史研究者(如王世慶先生)感到很困惑,他們的懷疑和困惑是有道理的,只可惜沒辦法活到看到檔案的解密與解惑。 2、《拂去歷史明鏡中的塵埃》這本書,可不是在台灣發行,國安局局長汪敬煦很聰明,指示走「出口轉內銷」的路徑。由軍方系統的黎明公司在台灣印刷,卻交由曾任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雇員的陳十美在美國洛杉磯的《南華時報》發行,然後還「申請」中文書刊進口文件,真正印刷的黎明公司變成在台總經銷。不能不說國安局很厲害。黎明在台灣實銷的收入交給國安局,國安局沒繳庫,竟然回贈該公司作為經辦人獎金!國安局支付《南華時報》美金2,000元廣告費,也給連載該書的《中華快報》負責人美金1,000元,不能不說人民的稅金真好用。 3、更厲害的是,中文的《拂塵》計畫進行中,國安局竟然「催生」出一本英文學術書!1984年,正當「拂塵」專案的書稿在審查修訂時,浮現魏萼和馬若孟合寫二二八事件英文著作的提議。檔案有一封1984年7月馬若孟給魏萼的信件影本,提出撰寫二二八英文學術專書的構想,魏萼將此信轉給國安局。我們不知道是馬若孟主動想做,還是魏萼示意在先。總之,國安局評估在《拂塵》之外,「如果能在與美國胡佛研究所合作出版此類英文著作,當有助於澄清事件始末。」1984年8月12日汪敬煦同意魏萼和馬若孟的研究計畫,研究經費、資料提供及寫作方向等細節,再與魏萼磋商。 4、賴澤涵要入場了喔(拉椅凳)。1984年8月28日馬若孟寫信向魏萼推薦賴澤涵,資歷之外,他說賴澤涵是本省人(native born Taiwanese),對此計畫有興趣。魏萼將此信送給國安局時,對賴澤涵提出三點看法,第一項竟然是:賴澤涵為本省人,參與此項研究,當使此項研究成果更具說服力。從中也可看出賴澤涵和馬若孟、魏萼都很熟,魏萼還認為自己對賴澤涵「可加以掌握運用」,用語讓你想起什麼呢? 5、接下來是賴澤涵如何去看檔案,馬若孟看檔案的情況,就省略掉。最重要的是,吳俊瑩在檔案中發現:1984年10月5日國安局第四處有上簽呈給汪敬煦,要給這三人研究經費。讓我再度發現納稅人的錢真好用:(1)魏萼、賴澤涵赴美研究半年&資料蒐集費20,900美元。(2)馬若孟一年研究費20,000美元。(不知馬若孟有沒有向美國申報這筆收入?)總共40,900美元1。研究經費是否只給這一次,或持續給多年,就要看以後有沒有運氣在檔案中看到了。 6、更神奇的是,英文書完全沒提國安局,真是忘恩負義!英文學術專書真的不好出版,中文《拂去歷史明鏡中的塵埃》花二年,還搞逆輸入耶。英文書從1984年弄到1991年才出版,前後7年(請注意:二書屬性不同,非翻譯關係)。賴澤涵能去國安局看極機密檔案,是國安局特許的,馬若孟也去看過,而且至少國安局給第一年的研究經費。但是,在《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這本書的Acknowledgement(誌謝)中完全沒提國安局,感謝很多圖書館/資料中心,獨缺國安局,經費方面則特別感謝胡佛研究所「資助賴澤涵、魏萼博士訪問胡佛研究中心的旅費」。用了人家的資料,用了人家的錢,卻一字不提,這完全違反學術倫理!如果今天馬若孟還活著,此事被揭發,他會被迫羞愧到想鑽到地下吧?新聞報導指出賴澤涵說「所有研究經費,都由馬若孟向史丹福想辦法。」(《世界日報》1988/3/3)。如果國安局給錢,胡佛研究所也給錢,真好康。(以上是吳俊瑩博士的研究發現,我純粹摘錄,再加上幾句評語) 總之,一本轟動一時的二二八英文學術專書,是這樣來的。賴澤涵當上1992年ROC行政院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的總主筆,真的一點也不神奇。神奇的是,30年後還要呵咾這樣的豐功偉業。 Ramon H. Myers已於2015年過世。我想年輕學者大概很少人見過他。1981年秋天,我到史丹福大學讀博士班。康寧祥先生得知我申請到史丹福大學,很高興,主動寫信給張富美博士,要她照顧我。張富美當時是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Research Fellow),也在東亞圖書館負責中文圖書相關事務,是馬若孟的副手,形同副館長。兩人政治看法不同,但在工作上有很密切的合作關係。我記得我剛去不久,有個小小party,就在圖書館二樓的廊道,馬若孟拉著我,指著張富美說:你不要和她接近,她不相信三民主義。那是馬若孟式的幽默,記得「三民主義」是用華語講的,洋腔洋調,至今印象深刻。 最近我和張富美老師提吳俊瑩博士的這篇論文的發現,富美老師說,某年KMT/ROC黨國輾轉透過徐姓企業家捐給胡佛研究所200萬美元(報載300萬美元),馬若孟很怕她知道,捐錢的儀式/reception特地不讓她知道─以她的職務,她一定會受邀出席。她懷疑這麼大額的捐款和出版英文二二八專書有關。這就真的要靠有人到美國去查檔案了。(200萬美元真的很多耶!) 三個完全沒研究過二二八的人─賴澤涵、馬若孟、魏萼,一起寫二二八英文專書,還由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等同有了金字級的「學術認證」。沒想到30年後檔案告訴我們「金字」的另外一面。 不要忘記最晚從1950年開始,台灣就是「絕緣體」,密不透風。二二八在台灣是絕對的禁忌,第一次突破性、冒巨大風險的公開紀念系列活動是在1987年四十周年的二月,還在戒嚴時期,那種勇氣和決心至今仍深深感動我。反觀KMT/ROC控制之外的海外,第二年1948就開始紀念,就在二二八事件周年紀念日,廖文毅、謝雪紅等人成立第一個海外台獨組織「台灣再解放聯盟」,每年這一天在海外都是大家痛心紀念的日子,在台灣呢?完全「沒這回事」。這個反差,有沒有影響?當然有,而且很大,到現在都還看得到。在絕緣體裡面,黨國教育養成了三個教育世代,然後是所謂的「寧靜革命」,很多面相利息高於本金。 海外的台灣志士早就在研究二二八,1973年黃昭堂先生就編譯出版《台灣情勢報告書──2.28事件に関する米駐華大使館の報告──》(台灣情勢報告書:美國駐華大使館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報告),譯自1972年10月2日美國國務院發行的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7, Vol. VII, The Far East: China, pp. 423-480;檔案日期從1947年1月10日至12月15日,是美國駐台領事向駐南京的大使報告,再轉國務院;國務院的指示也是經南京再到臺北。當時要了解二二八幾乎沒什麼文獻,這是非常重要史料,黃昭堂的翻譯和傍註顯示學者的嚴謹與素養2。 1973年黃昭堂先生編譯出版《台灣情勢報告書──2.28事件に関する米駐華大使館の報告──》(圖:作者提供)   前輩們是用他們最優秀的腦力,一生的青春、心血、歲月在為台灣奮鬥。在二二八75周年的前夕,我也想起多少海外前輩們在這一天眼淚含著吃「魷魚糜」來紀念,但是台灣有多少人知道為何要吃「魷魚糜」呢?年輕人更不要說了。沒辦法讓年輕人知道並感受戰後台灣的歷史,是吾輩最大的失敗和痛。半世紀絕緣體以及「寧靜革命」的後效太強大了,要與之拚搏,真難、真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周婉窈教授臉書:〈你真的要知道:國安局如何「協助」賴澤涵、馬若孟、魏萼撰寫二二八英文專書〉 註: 1.按,整個拂塵專案是由國安局第三處主責,英文書則是第四處負責,這是第四處的簽呈,因會辦單位第三處予以影印而留存在拂塵專案的案卷裡,是「孤件」影本,無法看到完整流程的公文,雖未見批核文件,但合理推測此計畫及經費應已獲得局長汪敬煦同意。(改寫自吳俊瑩論文) 附記:1985年9月17日國安局三處四科的簽呈提到,「本局第四處編寫『二二八事件』英文著作,即由馬若孟與魏萼教授合作撰寫」。 2.見鄭欽仁,〈黃昭堂教授與二二八史料〉,《自由時報》2018年2月20日。收於鄭欽仁,《台灣的灰色年代》(台北:稻鄉出版社,2022),頁47-49。
周婉窈 2022-02-25
烏克蘭二二八

烏克蘭二二八

  烏克蘭族群衝突,引來外力干預,值得台灣人深思。示意圖/擷自PBS News hour影片,民報合成   七十五年前的二二八,中國人屠殺手無寸鐵的台灣人,至今元凶沒有認罪就一死百了,現在就算想認罪悔過也沒有機會了。他的後代雖然我只聽到蔣友柏有人道反省,但我認為這是人性最可貴的本質。讓我對他有一份特別的尊敬。但是仍然有自己改姓蔣,還想選市長選總統的後代,並無替祖先認罪道歉的良心和道德勇氣。其品性在此就高下立判。 大多數台灣人,雖然不是受難家屬,但是像這樣的種族屠殺,仍然在我們的心靈留下一道深入骨髓的傷痕,更不用說繼續長達七十年(2016年國民黨下台為止)的黨國壓迫。至今黨國體制遺毒未退,宰制台灣人的餘孽仍然猖狂,台灣人還繼續受到對岸中國人和台灣中國人沆瀣一氣的威脅和壓迫。這些自認是中國人的本省人也好,外省人也好,正是如呂秋遠發表的文章所說的,很可能就會像烏克蘭境內自認為是俄國人的烏克蘭人一樣,成為引發普丁這種俄國人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的誘因。台灣人紀念二二八的時候,不但要追思過往的傷痛,更需要深刻探討現實的殘酷,以及未來的危機。 每一年的二二八的紀念活動,都讓我感到可悲又可笑。該道歉的沒有道歉,不該道歉的卻出來承擔道歉。也有不得不出來說幾句場面話的嫌疑犯,裝模作樣行禮如儀,趁機消費一下這個台灣人的國殤。以至於二二八紀念碑,成了無字碑。為何台灣跨不出這一步?這完全是因為中國人道德水準的低落,和台灣人的懦弱和麻木不仁造成的。照這樣下去,就算再舉辦一百次二二八紀念,情況仍然還是這個死樣子。除了讓受難家屬每年撕開永難癒合的傷疤之外,根本不能真正還他們一個公道,也不能讓那些兇手真正受審或反省。與其要讓家屬這樣痛苦,甚至有撕裂族群的疑慮,更糟糕的是讓事不關己的台灣人思想麻痺、中國人的傲慢無德持續下去的話,倒不如不要舉辦的好!這是我多年來在這個日子裡,非常痛心不得不吐露的心聲。俄國入侵烏克蘭的事件,是不是讓台灣人可以好好反省一番。重新思考如何看待二二八,如何紀念二二八。 七十五年前的屠殺,換來的是百年難平的仇恨。想藉武力統一台灣,有智慧的中國人可得想清楚!在台灣的中國人,更需要深刻想清楚自己站在甚麼樣的危機點上面,切勿成為那個造成戰爭的誘因。這是我懇切的忠告。 從俄國入侵烏克蘭的事件,是不是讓台灣人可以好好反省一番。重新思考如何看待二二八,如何紀念二二八。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陳銘堯 2022-02-25
他們唯一的錯誤,是選錯了鄰居

他們唯一的錯誤,是選錯了鄰居

02/24/2022星期四 俄羅斯大軍已經步步逼近烏克蘭首都基輔,各界都預測烏克蘭的淪陷是遲早的事。但烏克蘭人奮勇的抵抗,可歌可泣。 今天聽到,俄軍奪占了基輔以北二十多英哩的空軍基地及機場,但幾小時後,烏克蘭人又奪回了。較早時傳出,俄軍佔領了且爾諾柏Chernobyl 核子發電廠,後來據烏克蘭外交部長Dmytro Kuleba (他現在人在美國)說,也已被烏克蘭人成功奪回。最可歌可泣的是一個小島Snake Island上的抗軍。網上有一段錄音可以聽到,俄羅斯的戰艦向岸上的守軍喊話,說「我們是俄羅斯的戰艦,快快投降,否則我們要發砲了。」聽到幾個人在商量之後,他們加大音量說:Go Fxxk yourself。(只能祈禱他們事後平安。) 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也很偉大,他聲言自己不會逃走,(上星期還有媒體傳說他會逃跑。)他向國民廣播會留守到最後,雖然他說他知道,俄羅斯現在以他為第一目標,還有他的家人。他要國民不要恐慌,聲言要達到勝利:「我們的軍隊會奮戰,我們迎接任何挑戰,我們會擊敗任何敵人,因為我們是烏克蘭人。」但是常識上他的(烏克蘭總統的)網站,已經被俄羅斯駭客封鎖了,不知有多少烏克蘭人可以看見聽見。目前各界都猜測,普京不是要消滅烏克蘭,他是要在烏克蘭建立一個魁儡政府,所以第一個就是要除去澤林斯基(斬頭行動),所有反抗俄羅斯的也都要被消滅掉。(下:澤林斯基今天的電視講話。) 雖然大家都不看好烏克蘭,但是烏克蘭人過去一天表現的勇敢,團結將會讓普京不是那麼容易到手,讓他也會受到損失。目前不僅在烏克蘭出現反俄羅斯的情緒,連在俄羅斯都有大規模示威行動,單在今日已經有1,700人被捕。 目前在烏克蘭,政府已經下令18-60歲的男性不可以離去,明顯要戰到最後一人。很少人能在看這些新聞時不為他們難過。他們唯一的錯誤,是選錯了鄰居。
袁曉輝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