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呂秀蓮為什麼要幫中諜牽線?

呂秀蓮為什麼要幫中諜牽線?

  美國司法部昨起訴5中諜,包括世界和諧基金會負責人Fan Frank Liu;他涉嫌行賄、跟監,鎖定多名異議人士。就在去年6月,呂秀蓮則積極牽線世界和諧基金會,贈台疫苗,還極力為其辯護。這是為什麼呢? 司法部起訴書 https://www.justice.gov/....../five-individuals......
曾韋禎 2022-03-18
3月17日英國國防部烏克蘭戰況

3月17日英國國防部烏克蘭戰況

是說3月17日英國國防部所釋出的烏克蘭最新戰況與戰況地圖,共有兩份更新: . (第一份更新) 一、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在各方面仍停滯不前。 二、俄羅斯這幾天在陸、海、空的進展非常有限,但仍持續蒙受巨大的損失。 三、烏克蘭仍繼續頑抗,並且有良好的協調,大多數烏克蘭的領土,包括主要的城市,仍在烏克蘭手裡。 . (第二份更新) 一、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不成功入侵,仍然受困於後勤問題。 二、不願意進行越野機動,無法取得空優,有限的架橋能力,讓俄羅斯難以有效的補給前線部隊,包括最基本的如食物與油料。 三、烏克蘭不斷地反擊,強迫俄羅斯必需抽調大量的部隊來保護自己的補給線,這大幅度限制了俄羅斯的進攻能力。 . (個人看法:後勤很重要,後勤非常重要,後勤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偏偏國軍長年以來最忽視的就是後勤能力,這恐怕是未來國軍最需要加強的地方。另外,台灣擁有海峽天塹,解放軍如果要攻台,除了運送部隊困難,後勤補給更是困難。台灣在發展源頭打擊武器時,或許不應該針對戰機、軍艦與主力戰車,而是要鎖定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運輸艦、大型運輸機、被徵調參戰的民用運輸船艇。只要能讓中國的運補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就算地面部隊可以上岸,也無法發揮多大的戰力。) 很難補給
王臻明 2022-03-18
靠自己抵抗侵略者是理所當然的壯舉

靠自己抵抗侵略者是理所當然的壯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周,當然有許多令人傷心與感動的事情發生。有位混血的演員李帕夏(Pasha Lee),在一次任務當中被砲火攻擊,不幸罹難,享年僅有33歲。 他的父親是朝鮮人,母親是烏克蘭人,原本在烏克蘭的工作是演員與主持人,參與過「獅子王」、「哈比人」的烏克蘭版本配音。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他辭去所有的工作,投入保衛自己國家的戰爭中。在幾天前,他遇到俄羅斯軍隊的攻擊,遺體在今天才被找到。 如果沒有戰爭,他現在應該繼續在基輔主持節目,帶給烏克蘭人更多精彩的演出。但是在這次的戰爭中,沒有烏克蘭人是局外人,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對抗俄羅斯軍隊。世界上也越來越多國家、企業,包括台灣,願意支持烏克蘭。當然,也還是有很多台灣人,附和中國人的想法,有些人覺得,戰爭不好,但是因為烏克蘭活該。有些人則認為,戰爭沒不好,俄羅斯就是該教訓烏克蘭。或者質疑「台灣人為何要幫忙制裁俄羅斯、台灣人為何要捐贈烏克蘭物資?」 烏克蘭在戰爭之前,對台灣冷若冰霜,對中國則是熱情如火,對於「一帶一路」也是熱情參與,並且與中國有高階的軍事科技交流。那麼,台灣支持烏克蘭是因為美國的原因嗎?當然有一部份因素是如此,但並不能解釋,多數台灣人會支持烏克蘭的原因,畢竟沒有交流、距離遙遠。 因為許多台灣人,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過程中,看到了某些自己國家的影子在裡面。也看到檢討受害者的可惡嘴臉。 「我不要戰爭,敵人來,投降就好了。」 「戰爭來了,看你們還能囂張到什麼時候。」 「中國打來以後,看台灣能撐多久,只能拿掃把打仗吧!」 「烏克蘭就是挑釁俄羅斯,才會有這種報應。」 這種思維,不就是許多台灣人遇到的日常生活嗎?從政治到性別,許多惡毒的言語,都從這裡開始: 「如果不是你去挑釁人家,為什麼人家要打你?」 「一定是你的裙子穿太短,人家才會對你想入非非。」 「可能是你長得太漂亮了,他才會騷擾你。」 但是,在烏克蘭浴血奮戰三周以後,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故事慢慢出現,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也有越來越多人,對這些話嗤之以鼻。 「不論什麼原因,我都沒攻擊你,你到底憑什麼傷害我?憑、什、麼?」 李帕夏在殉職之前,曾經到一個村落協助婦女與兒童撤退,他把自己的防彈背心脫下來,給兒童穿上。這件事在他過世以後才傳出來,有些人認為是宣傳而已,但是我相信應該是真的。畢竟他在自己的IG裡,最後一篇貼文是這麼說的: 「За останні 48 годин є можливість сісти, та світлину кинути про те, як нас бомблять, а ми посміхаємось, тому що впораємось і все буде УКРАЇНА МИ ПРАЦЮЄМО!!!」 (在過去48小時以來,我們總算有機會可以坐下來,而且拍下我們國家被轟炸的慘狀。但是,我們始終還是保持微笑,最後的勝利,一定是烏克蘭) 戰爭是殘忍的,而且我們也都不希望戰爭發生。但是一旦戰爭來了,台灣一定會有無數個李帕夏願意挺身而出。我相信,光榮會屬於奮戰到底的烏克蘭,台灣也會更加堅定的相信,靠自己抵抗侵略者,是一件理所當然、義不容辭的壯舉。  
呂秋遠 2022-03-18
駁失敗主義

駁失敗主義

從俄國入侵烏克蘭開始,就出現一種檢討受害人的說法,認為只要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歐盟,就不會被入侵;甚至用這種檢討受害者的講法,對於台海局勢說三道四,實在居心叵測。 這種小國不該與大國對抗的論述,就是一種失敗主義。如果依同樣的邏輯,只從軍武的強盛與否決定是否順從,那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應該是德國納粹、日本軍國主義、義大利法西斯共同宰制國際社會,各國都臣服在這些獨裁狂人之下,何來今天的民主自由世界? 法蘭西斯.福山希望台灣要認知到,自己要像烏克蘭一樣備戰,不要太早成為失敗主義者。(路透)     簡單的說,既然無人能保證烏克蘭對俄羅斯低聲下氣就能免遭毒手,那怎麼會推導出烏克蘭應該低聲下氣、應該臣服的結論呢? 就像面對歹徒的威脅,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加強安全措施,避免歹徒有可趁之機,而絕不是一開始就抱持失敗主義,要大家放棄抵抗,自動卸除防衛。 烏俄之戰,美國與北約雖未能派兵援助烏克蘭,但事實證明,只要烏克蘭人自立自強,各國的奧援就會接連湧入。因此,烏俄之戰不是一對一的戰爭,而是自由社會與獨裁政權的戰爭。 這也更加證明台灣要自立自強,要有足夠的國防實力,讓對岸無法輕舉妄動,才是正途。未來台海若有戰事,也絕對不是一對一的戰爭,而是自由民主與專制政權的戰爭。只要台灣人民齊心保台護國,相信自由世界各國就會提供我們捍衛國土所需的武器與補給。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不能作為俄羅斯侵略的合理化藉口。台灣與中國的歷史淵源,也不能是中國拿來做為併吞台灣的理由。世界各國難免都有種族與歷史淵源的議題,但尊重現狀並和平看待這些種族課題,是現今世界的普世價值,不能以過往的種族與歷史淵源,作為侵略他國的藉口。 這些檢討受害人的聲音,在台灣享受自由民主與言論自由,卻又主張犧牲自由民主與言論自由來交換和平,這種論述完全是邏輯不通。台灣當然要積極尋求和平,但這不代表我們不必備戰,不代表我們可以怯戰,不代表我們需要犧牲國家主權,更不代表我們需要犧牲自由民主。 對於獨裁者的姑息,會讓獨裁者食髓知味。烏克蘭的災難,給我們的啟發,就是預防兵戎相見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堅強的國防實力與全民抵禦外侮的決心! (作者為台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
汪志堅 2022-03-18
一個民族的氣質,寫在孩子們的臉上

一個民族的氣質,寫在孩子們的臉上

  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大量難民逃離家園,很多歐洲國家主動承擔了接待難民的工作。歐洲曾經為非洲和中東難民問題鬧出很大風波,但這一次,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與烏克蘭人同悲情共甘苦,無他,這個民族正在為世界的未來戰鬥犧牲。 歐洲國家為安頓難民生活,減少背井離井之精神痛苦,真做到無微不至。很多家庭主動接待難民,讓他們有回家的感覺;在意大利,兩個烏克蘭孩子去上學,全校師生排隊在校門口歡迎他們;在難民營地,志願者擺放各式各樣的兒意玩具,任由難民兒童挑選自取。 烽火連天的歲月,親人離散之時,看到那些小朋友拿到心愛的小玩具,一臉甜蜜笑容的表情,把人的心都融化了。 烏克蘭的男人,個個高大威武,神色堅定剛毅,男人氣十足;烏克蘭的女人,普遍都美麗高雅,很有女人味;最特別的還是烏克蘭的小孩子,那種天使般的純潔無邪,那種清澈的眼神和迷人的氣質,在在令人過目難忘。 一個民族有少數精采的面孔不奇怪,但一個民族有如此普遍的動人形象,一定有其歷史與文化的根源。男女老少在逃難中,每個人都穿戴整潔,服裝很有品味,神色泰然,他們或許在流眼淚,但即使流眼淚,也比別人流得好看。 其中一定有一些道理,是我們暫時無法知道的,但烏克蘭人的氣質,無論如何在世界不同民族的國家中,一定是最上乘的,因為一個民族的氣質,都寫在孩子們臉上。 烏俄戰火持續中,在台烏克蘭人6日在自由廣場號召民眾聲援烏克蘭,跨國民眾到場響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往,手舉各式反戰標語表達訴求。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看到烏克蘭孩子們的氣質,很自然想起我們自己。中國人的孩子也可能長得好看,但與烏克蘭的孩子比較,我們的孩子氣質差了很多。氣質是什麼?氣質是人內在精神世界的外化,人心裡在想什麼,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在動什麼心思,他如何看待外面的世界,愛什麼恨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都寫在他的臉上,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我們知道他們會怎麼想。 氣質之分別在清與濁,清者像出山之泉,濁者像陰溝污水,要舉中國人氣質之代表,在上者看胡錫進,在下者看鐵鏈女丈夫董志民。胡錫進是中共寵物,也算讀過一點書,但整個人猥瑣陰鷙,五官扭曲,一臉奸笑;董志民則卑賤骯髒,眼神閃縮,一臉壞笑。就算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和華春瑩,論氣質也不敢恭維,戰狼倒也罷了,問題是全中國竟找不到一隻像樣一點的狼,看他們橫眼看人,一臉傲慢和不屑,看他們的肢體動作,便知他們的來歷。 中國的孩子有的也可愛,孩子們未入世,內心是一張白紙,就看家庭和社會在他們心裡畫什麼圖案,用什麼顏色。網上流傳一種視頻,大人問一些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小孩子就即時給出一些小聰明的答案。很顯然,這都是預先排演出來的,小孩子不可能一口氣想出那麼多「彎彎繞」神出鬼沒的答案。中國父母平常都這樣教育孩子,就是你要比別人聰明,要會鑽牛角尖,討便宜討歡喜,顯耀自己踩低別人,你才能出人頭地。 很多年前,就有朋友告訴我,大陸城市中的幼兒園,小朋友選班長,有家長教孩子要帶一些小禮物去送給班上同學,以換取他們的選票。 這樣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氣質,不是不問可知了嗎? 一個人的氣質,很大部份來自遺傳,一個家庭幾代人,氣質好就代代相傳,氣質不好也一樣。上一代的人為什麼氣質好,因為上代人做人就有講究,坦然開朗,自信向善,讀書明理,謙恭自牧,每一代人都如此注重和傳承明亮正向的家風,優良的氣質就這樣慢慢養成。 一個人的氣質也要靠自己一生的修養,內心污濁者一生作惡,不可能氣質優雅,只有不斷自我反省,取法乎上,才能保持內心的澄澈透明,內心澄澈了,氣質也都寫在臉上。 有一年在台灣,一家小食店,進來七八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孩子。他們都剪平頭,皮膚黝黑,滿臉陽光,大概剛從運動場上下來,臉上還有汗,一群人選了個角落坐下來,悄悄說話,每個人都那樣陽剛開朗,對周遭充滿善意。當時就很感慨,覺得台灣人的氣質,甚至比香港名利場上徵逐的年輕人還要更好一些。 香港當然也有氣質很好的年輕人,多年自由的天地,法治的社會,養成與人為善的性情。那些家教好﹑內心上進﹑不求私利,﹑只爭公義的孩子,通常都有過人的氣質,他們是香港未來的希望,是香港不會永久淪落的原因。 至於中國人,在歷代封建文化熏陶下,被共產黨從小灌輸洗腦,年輕人千人一面,沒有正向的家傳,變成黨的野蠻工具,那還有什麼氣質可言? 要改變中國人的氣質,先要從這一代人做起,正正當當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多讀書多自省,然後把你的生命感悟教給你的孩子,然後一代代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然後才有希望,然後中國才有未來。  
顏純鈎 2022-03-18
面對戰爭的選擇

面對戰爭的選擇

  在2月24日,俄羅斯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英國駐烏克蘭大使梅林達.西蒙斯發一個推文: 「對和平國家完全無端的攻擊正在展開。嚇壞了。僅僅因為您已經準備並考慮了這種可能性幾個星期和幾個月,並不意味著當它真正發生時並不令人震驚。」 預期有戰爭,但戰爭真正來的時候,我們一樣感到相當的意外和恐慌。烏克蘭的戰爭不知道如何收場,會局限在這個鄰近的地區;還是會引起世界大戰,甚至中國趁機侵略台灣;或者俄羅斯普丁的獨裁政權因此垮台。沒有人能夠預料到未來會發生什麼情況。 台灣人對於預期戰爭,基本上是相當的有經驗,從早期到處可見的「反攻大陸、還我河山」,轉變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樣的攻擊態勢,在國民黨連戰選不上總統,拚命去中國找尋溫暖之後,台灣就變成了「反統戰、反侵略」的守勢。 面對台海戰爭的想法,大概有三個立場,一個當然是拼命的抵抗侵略,一個是想中國來的以後自己會有什麼好處,最後一個就是強迫自己相信這件事情永遠不會發生,不必要為戰爭準備,所謂的統獨假議題。 最近有一則新聞說本來是習近平在秋天要攻打台灣,中國侵略台灣的戰爭會像希臘悲劇伊底帕斯一樣不得不發生嗎? 台灣第一次總統大選台海危機的時候,我人在德國,柏林歌德學院有個同學,她是十六歲的以色列少女,她直接問我:你什麼時候回去?她不是問我要不要回去,而是問我什麼時候回去。當然用德文,那時候每天都在弄那些,對於德文的文法,基本上是不會有差錯。 如果宿命是要面對戰爭,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害怕死亡不會做出值得活著的事情。昨天我發了一則文「道德自卑情結」,人是很難欺騙自己,除非想辦法把自己的邏輯和理性弄亂,否則清醒的時候一定會反省,自己到底做了什麼選擇。看到烏克蘭在海外這麼多人回去,其實也很簡單,這些人並不是想當英雄,只是覺得死的像一個人,比活得像一隻鬼好,更何況沒有人可以永遠活著。
李忠憲 2022-03-18
這是聰明不是天真

這是聰明不是天真

這是聰明不是天真,如果行蹤保密,俄羅斯亂炸一通說不定真的炸到他們的火車,曝露行蹤俄羅斯才會避免炸到他們搭乘的列車。
石明謹 2022-03-18
誰與普廷同一邊

誰與普廷同一邊

普廷重建俄羅斯帝國的美夢不成,反而已經促成歐洲有史以來的大團結。(美聯社) 在台灣,似乎特定的政治族群「理解」普廷遠比烏克蘭總統大。這些少數人有著共同的話術,例如他們總是高傲強調:不會偏聽歐美媒體的說法,會對照俄羅斯與中國的觀點再做客觀判斷;又如指責美國才是二戰之後發動戰爭最多的國家,沒資格給普廷定罪。至於嘲諷澤倫斯基如何「演很大」,就更不在話下。 這類人,這些天不僅在各類社群平台積極表態,上大眾傳媒宣揚立場,甚至在國會殿堂透過質詢檢討受害者,完全不自覺背離普世價值必然引來大眾異樣的眼光。同為民主小國的國民,何以會失去對烏國遭大國武裝侵略最本能的同理心?其言其行所為何來,實在有必要加以剖析。 若進行分類,包括大中國意識者,失勢的在野者,仇恨民進黨者,大概是這個群體的主要構成。如何讓這些光譜邊緣人去愚除昧、一碼歸一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奉送一面鏡子,讓真相來掃除角落的黑暗。 這個世界現在有哪些人選擇與普廷站在一起,或可提供比較。由於受到西方強大的經濟制裁,導致俄國通膨嚴重、失業率上升、盧布無量下跌、金融體系動盪,國內穩定與國外戰事都面臨險峻挑戰,因而在近日傳出歐亞經濟聯盟(EAEU)成員國打算與中國協調,共同建立「單一貨幣機制」,來因應一致的威脅與風險。說法一出,貌似分庭抗禮,實是笑話一則,只要明白EAEU是哪些國家,肯定恍然大悟。以俄羅斯為首,結合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亞美尼亞四個前蘇聯的這個組成,他們的經濟數據公開可查,就因為景況不佳,擴張不易,前年底普廷主張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找不出胡同外的出路。這回他們再打人民幣的主意,就看中國如何盤算了。 前述是經濟上與普廷站在同一邊的國家。在政治與軍事上,一樣數得出來,例如白俄羅斯、敘利亞、伊朗、北韓,都是什麼樣的國際形象?即使中國籍法官在國際法院就俄羅斯停止軍事行動投出反對票,中國的駐美大使秦剛還要大演「白臉」,誑稱北京若事前知道這場危機,將盡其所能阻止。這兩面手法,底氣不足,為哪樁?不就是忌憚報復性打擊嘛! 以俄羅斯這樣的結盟陣容,真是光景寂寥,連二戰期間的「軸心國」還不如。當年極權要造反,好歹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大日本帝國來勢洶洶,現在普廷身邊都是什麼角色?他的終局已可預判。說穿了,重建俄羅斯帝國的美夢不成,反而已經促成歐洲有史以來的大團結。過去近一百年的歷史上,西歐與東歐各國之間的各成體系、自行運作,才是常態。二○二二年,普廷確實創造了新的歷史,他對烏克蘭的血腥行動,不但讓捷克、波蘭、斯洛維尼亞三國總理奔向基輔,更刺激英德法不得不停止綏靖,瑞士放棄中立,歐洲理事會全票通過開除俄羅斯會籍。 美國自二○一八年開始的對中戰略調整,在歐洲始終水波不興,然而這次在普廷的冒進下,一個新的歐俄關係調整,已經啟動開關。歐洲大國停止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計畫,大幅擴增國防開支,無疑正是一大轉向;美歐的孤立中俄,分頭琴鍵飛揚。 在台灣,其實沒有別的選項,還在替普廷講話的人,只能從國際間的「物以類聚」裡找答案。
鄒景雯 2022-03-18
又見柯P「鬥臭法」

又見柯P「鬥臭法」

臺北市長柯文哲以市府名義宴請中國企業引發各界熱議,由於不願提供名單,接受監督,還質疑中央釋出此一訊息,目的是「轉移跳電焦點」。 政治宣傳中的鬥臭法(Poisoning the Well),是指透過人身攻擊,讓選民在了解議題之前先被負面標籤影響。柯P這次宴請中企高層,既是花費公帑,加上受邀人員包含中國共產黨高層人士,因此市議員監督本就理所當然,未料柯P卻一再強調名單遭到外流,還質疑外界帶有針對性的意識形態,受訪時又拋出「匪諜」一說,顯然就是個鬥臭法,企圖操弄民粹。 至於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表示,基於個資保護原則不得片面公開與會者資訊,必須保障外商在臺投資的公平性,然後對於工總內鬨又扯蔡練生,甚至認為有心人士企圖轉移跳電議題,更讓柯P一貫的「鬥臭法則」一覽無遺。簡單的說,就是不直接回應監督的正當性,卻以潑糞手法,拋出各類議題,顧左右而言他,也讓人見識到柯P的政治素養每況愈下。 (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博士生,新北市民)
蔡哲明 2022-03-18
台歐人道外交  善的循環

台歐人道外交 善的循環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捷克總理費亞拉與斯洛維尼亞總理楊薩三人,不畏砲彈威脅,前往遭俄羅斯軍隊圍困的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會面,展現團結抵抗俄羅斯侵略的立場。同一時間,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也現身基輔,當面向烏國外長庫列巴表達支持之意。對台灣來說,這四個歐盟國家有一個共同點:都曾經捐贈武肺疫苗給台灣。 3國參訪團與烏克蘭高層在基輔會面。(圖擷取自澤倫斯基臉書)   同樣歷經鄰國強權併吞欺凌的四個前共產國家,在二○二一年第三季疫苗需求高峰困難時刻,陸續對台灣伸出援手。波蘭捐贈疫苗四十萬劑,是僅次於美國與日本的第三大捐贈國;立陶宛提供兩批近廿六萬劑,再加上斯洛伐克十六萬劑與捷克三萬劑,四國合計援助台灣近八十五萬劑疫苗。 逃離烏克蘭三百萬難民中,多流向波蘭、匈牙利、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與捷克等周邊國家。其中,暫居波蘭人數最多,佔難民數六成,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國各收容超過十萬人,沒有直接領土接壤的立陶宛也接納一萬四千名難民。四個勇敢中東歐國家再一次站到最前線,為流離失所的烏克蘭難民提供安全避風港。 面對這場二戰以來最大規模人道危機,台灣當然不能置身事外。政府賑濟烏克蘭專戶收到社會各界熱烈回應後,馬上捐贈波蘭一億元台幣,本週再追加捐贈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及立陶宛等五國三億兩千萬,再加上送達波蘭與斯洛伐克的藥品與醫療物資,台灣與四個中東歐國家站在一起,分擔難民瞬間湧入帶來的沉重負擔。 外交部長吳釗燮週三在立法院答詢表示:善款捐贈作業是跟收容難民國家直接洽談,願意接受就捐給政府部門,如果希望是有公信力的非政府組織,就轉贈給政府指定單位;吳釗燮強調,跟相關國家官方關係會更加緊密。舉例來說,運抵華沙的救援物資,是由台灣駐波蘭代表處負責接洽,轉交給具備高度專業與經驗的波蘭官方戰略儲備署(RARS)執行後續分配事宜,即是之前波蘭政府贈送台灣疫苗的相同單位。 台語俗諺說:「吃人一口,還人一斗」,台歐之間「善的循環」不斷延續擴散,拉近台灣與共同價值觀中東歐夥伴國家實質關係。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3-18
保台民氣談兵役

保台民氣談兵役

自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全國上下奮勇抗敵,讓俄羅斯踢到鐵板。烏克蘭全國上下保家衛國的勇氣,也影響了台灣人,本周一份民調顯示,七成以上受訪者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也有近七成受訪者支持延長役期恢復徵兵制;另一份民調更有過半受訪者支持女性服役。 從募兵制改回徵兵制並不少見,像是瑞典於二○一七年發現俄國有軍事行動的跡象,就決定取消實施七年的募兵制,改回男女皆需服役的徵兵制。不得不說,台灣能有高民意支持恢復徵兵制且延長役期,甚至主張女性也要服役,這是公民素質高才有的表現,因為這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公民願意守護台灣這個「共同體」,這樣的表態值得敬佩。 趁現在擁有高民意支持,國防部也應好好思考今年成立的「全民防衛動員署」的職責,也就是如何在戰時動員後備人力、如何在當下全民願為保衛台灣而戰之意願高昂時統整相關力量與資源,是政府需要好好思考的。 (作者就讀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新北市民)
劉哲瑋 2022-03-18
中俄心理戰攻進台灣

中俄心理戰攻進台灣

威權國家要擴散其影響力,一是戰力經濟力的實質影響,另一則是公眾外交及宣傳戰。俄烏戰爭三周來不僅戰火密佈,資訊戰交手細節更值得參考。尤其,兩大威權國家俄、中近日聯手,兩國外交部發言人先後口徑一致記者會、官媒散發一致立場攻擊美、烏、再到社群網站同步發動指控生化武器,進一步合理化俄羅斯出兵立場,放大聲量,也讓中國在國際情勢中有更鮮明角色 。 回首戰爭至今幾波資訊戰交峰,重點有:指控烏克蘭總統脫逃、毀滅性武器、空降奇兵及死傷人數。這些都是交戰常見的心理戰。戰場最常見斬首行動,擒賊先擒王,開戰第一天從大眾傳媒到社群網頁沸沸揚揚盛傳烏克蘭總統已逃亡,未經證實即在台灣被電視台報導,且政論節目刻意用以批判美國並影射我國元首。某電視台2月24日下午2時46分節目主標為:「普欽飛彈攻烏克蘭?總統逃?議員百大富豪已先出逃?」,畫面圖卡寫道:「拜登一通電話放生烏克蘭」,來賓們以此諷刺烏克蘭被美放棄,台灣未來也會被放棄。再搭配元首會第一個出逃的論點。一小時內,這樣的說法轉戰網路,2月24日3時27分ppt版線上人數1290人,一篇「爆卦,烏克蘭總統疑似搭飛機逃走」的文章,下方留言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烏克蘭蔡英文」、「蔡豬母:這我早練習幾百次啦」以此影射總統遇事即逃。總統出逃謠言2020年八月line曾大量出現某律師為名訊息,聲稱漢光演習演練十四次元首如何捲走央行款項搭黑鷹逃到關島赴美,遭國防部跟事實查核中心打臉。但,這則嘲諷烏克蘭總統的新聞再重製假訊息,指台灣必遭美放棄而元首出逃,這是擊潰信心的攻心術。 另一則訊息,上萬傘兵空中盤旋入侵烏克蘭畫面震撼,但,後來證實空降奇兵是2016年舊片。俄羅斯善打資訊戰以舊影片狸貓換太子瓦解心防是老梗,好險烏克蘭總統演講從眼神到音調都專業動人,又善用社群媒體,而且Meta旗下的社群平台、Google串流影音平台YouTube於2月26日起禁止俄羅斯官方媒體投放廣告,推特且停止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廣告購買權限。全球科技巨頭聯手抵制俄羅斯,才讓俄羅斯資訊戰事倍功半。 「示弱」是小國面對強權時的基本策略,以巴衝突時巴勒斯坦也以哀兵媒介策略應對,獲全球同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挨打但堅韌的演講成功創新形象,支持率達91%,70%民眾認烏克蘭會打贏。不過,台灣部份媒體仍站在俄羅斯立場發言批判澤淪斯基,例如某媒體就強調:一流的總統不會讓他的子民受到傷亡等話語。 這兩天,最新的發展是中國官方、官媒以「生化武器」議題力挺俄羅斯,兩大威權國家難得一見攜手共打資訊戰,中國官媒還專程幫有利於俄羅斯的新聞買社群廣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日指控美國在烏克蘭有26間生物實驗室「儲存大量危險病毒,俄羅斯在軍事行動中發現,美國有生物軍事計劃」,美國白宮、國務院、駐聯合國代表駁斥一派胡言。當對方丟泥巴時不只要撥開泥巴更必須積極反擊,美方反控俄羅斯準備發動生化武器攻擊。中俄的生化武器陰謀論正好倒打了武漢肺炎時,美方指責武漢發展生化實驗的指控。 核武及生化武器會造成大規模滅絕,透過社群擴散引發恐慌心理。這些年來,中國與俄羅斯全力發展資訊戰,透過國家直接指揮公民營媒介及網軍,以封鎖、刪除批評、跟監、騷擾和逮捕記者鞏固言論,機器人、水軍在社群帶風向爭取點閱率,妖魔化反對意見,運用「針對性阻斷服務攻擊」以高流量癱瘓反對陣營和獨立媒體。生化武器議題經網路機器人大軍大量按讚,訊息不斷貼送,獲得同溫層迴響效應以驚人速度在社會散播分裂的種子,甚至台灣名嘴、前立委且公開附和俄羅斯立場。兩個威權國家利用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以數位威權主義滲透放送生化武器心理戰。 (作者為廣播主持人,台北市民)
簡余晏 2022-03-18
柯文哲打臉柯文哲

柯文哲打臉柯文哲

柯文哲打臉柯文哲
樂子 2022-03-18
台灣要抓緊文明世界的那一邊

台灣要抓緊文明世界的那一邊

  再說個政治不正確的,我完全不相信『只要有誠心人跟人之間就能溝通』這回事。 我常常說人跟人之間就是各自的孤島,你跟另一個人連腦中對世界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光是兩個人之間想要沒有誤解而且完整表達一件事情,都是要在辭彙定義跟表述方式上面設定重重規則,才能確保正確無誤的,所以一群人跟一群人之間對於同一件事情的認知會不同才是合理的情況,完全相同才是不可能的狀態。 所以我對於媒體民調,說什麼俄羅斯有八成多贊同連其他歐盟國家一起打,高達四成俄羅斯人認為可以用核武,這個完全都不意外,俄羅斯這樣新聞管制的國家有北朝鮮一樣的價值觀才是合理的,除非他們廢除新聞管制,否則價值觀能跟歐盟美國對接才是不可能的。 從幾年前我們就一直在描述這個未來,從兩千年網路泡沫以後全球經濟其實已經在一個泡沫隨時可能破裂的情況,各國為了想要挽救經濟不下行持續的維持貨幣寬鬆政策,可是客觀上來說經濟本來就會是一個波形的循環,走到頂以後靠人力想要讓它不下墜本來就是不可能的,只是能夠拖延多久跟盡量讓下墜的力道減緩而已,然後支持全球化生產鏈的景氣不在以後這個世界又會再走回四分五裂的樣子。 這是因為金融危機持續在這個國家那個國家發生時,如果你把產品的原料零件分散在其中任何一個剛好發生動蕩的國家,只是缺了這麼一個零件你照樣出不了貨,接著由於無法出貨產生的違約跟資金鏈問題,你的公司就會陷入經營危機,所以當金融風暴跟戰爭的風險性高時,這時候生產方就不能僅僅考慮成本問題,而是要把供應鏈轉移到經濟跟政治更加穩定的地方,即使會因此增加生產成本,總好過因為牽扯進金融、政治、戰爭紛爭然後掃到颱風尾倒閉,這就是為什麼無論美國歐盟還是日本這幾年都在很急著把重要產業用政策獎勵拉回本國,並不是單純的川普效應的關係,而是也在應對未來的經濟風暴。 在日子變得不好過時,國家跟國家之間違約跟背叛的風險會大大提高,你信得過的對象就會優先選擇價值觀相近的國家,因為價值觀不同跟制度規則不同的對象風險太高了,以前景氣好時可以假定彼此都不願意為了眼前小利犧牲長期信用,可是大家手頭都不寬裕時總會有越來越多為了自救以鄰為壑的事情發生,只有在跟制度相近的對象做生意才能降低風險。 好比美國是一個保障私有財產跟貿易自由的國家,中國卻是一個國家計畫經濟國家,那麼由於美國政府不被允許對私人企業過度干預跟補助,中國卻可以,那麼中國就可以在生意上用政府主導組織企業國家隊以及政策補助來佔美國的便宜,景氣好時由於餅夠大,美國不在乎被佔這點便宜,可是景氣下行時餅變小了,美國就在乎被搶走的應該屬於自己的那一塊了,這是川普時期中美貿易戰的背景。 而當餅變得更加小時,就連貿易戰都不打了,因為爭奪的利益都不足以彌補大動干戈的成本,兩方的自由經濟體制跟國家經濟體制都是賴以立國的根本核心,想要讓對方讓步必需花費巨大的代價妥協交換或者施壓,可是這時候爭的東西都還不值得支付這個成本,那麼乾脆生意都別做了我去換一個能溝通的對象做生意還比較划算。 如果景氣持續下滑,那麼自由國家跟自由國家玩、極權國家跟極權國家玩,兩方陣營盡量減少在對方身上的投資,也極力避免重要產業與對方勾連太深,以免風險變得太過難以預測,這就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事情。 我們這裡不是中國崩潰論,我也不覺得中國會崩潰,我只是一直主張台灣在經濟跟政治上與中國離得越遠越好,以免到時候畫陣營時被畫到跟俄羅斯朝鮮同一邊去,將來的世界越來越不需要溝通,因為溝通也是需要成本的,直接看陣營會是最省錢省事的方式,台灣要做的是抓緊文明世界的那一邊。
周布雅 2022-03-17
分享二則天龍人消息…

分享二則天龍人消息…

分享二則天龍人消息… 民眾黨發言人楊寶楨曾任職的上海「仟和億」,諷刺的是,這家中國認證的詐騙集團上海「仟和億」,也是主張一國二制的中國新黨楊世光服務的公司。 「仟和億」因涉及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業務,中國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11日作出判決,其中3名台灣分析師遭重判3至4年徒刑。陸委會表示,中國曾依「兩岸司法互助協議」向我方進行人身自由受限制通報。 民眾黨楊寶楨前東家 仟和億3分析師涉詐遭判重判 https://inanews.tw/archives/471466 曾遭國民黨北市議員王鴻薇惡意批評設計不實用、車廂黑壓壓、開門把手找不到的高雄輕軌膠帶列車,榮獲2022年繆思設計大獎的銀獎!當初信口開河的王鴻薇不只被打臉,還被嘲諷是天龍俗。 世界級打臉王鴻薇!高雄輕軌膠帶列車獲繆思設計銀獎 https://inanews.tw/archives/471486
王定宇 2022-03-14
烏克蘭人不願重蹈覆轍

烏克蘭人不願重蹈覆轍

昨天,我聽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加拿大和美國國會上的兩場演講。不得不佩服這位總統,是一個非常具有煽動力的優秀演員,因為他的存在,使烏克蘭人民空前地團結起來了,也使北約及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空前地團結起來了。 有人說,烏克蘭的這一場抵抗侵略者的戰爭,主要靠的是「兩彈一星」。「兩彈一星」是中國在毛澤東時代,鼓吹的自主開發武器,「核彈」丶「飛彈」丶「人造衛星」的總稱。而烏克蘭的「兩彈一星」則是外國援助的「刺針飛彈」丶「標槍飛彈」,以及澤倫斯基這個「電影明星」。 澤倫斯基本來是一個喜劇片的演員,卻因為普丁發動的戰爭,不得不當了一回戰爭片的演員,結果非常成功。 但是,不論在日本還是在台灣,都有一些所謂的「和平主義者」一直批評澤倫斯基。說他不顧國民死活,一直刺激強者,如果早些投降就可能避免很多民間人的傷亡。 我並不同意這種說法。 澤倫斯基的決策或許並不十全十美,可能有一些判斷失誤的地方,但這都屬於被害者的過失。現在,我們需要批評的是加害者的野蠻和暴力,檢討被害者的過失,並不是這個時候需要做的事情。 烏克蘭是一個民主國家,澤倫斯基是民選的總統,他代表的是全體烏克蘭人民的意志。烏克蘭人今天的頑強抵抗,並不是為了保衛領袖,而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親人和生活方式。 大概在80多年前,烏克蘭的鄰國波蘭,發生過一埸巨大的悲劇。1939年,納粹德國用閃電戰的方式進攻波蘭以後,蘇聯突然宣布和波蘭簽定的和平條約失效,也開始入侵波蘭。 當時的波蘭政府,命令軍隊不得抵抗,蘇軍幾乎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波蘭東部,俘虜了22,000名波蘭的軍官、官員、學者、工程師等社會菁英,並在蘇聯境內的卡廷森林全部殺害,就是有名的卡廷慘案。 後來證明,這次屠殺是有預謀的,蘇聯的獨裁者史達林想透過屠殺波蘭的社會菁英,來削減波蘭的國力,讓波蘭這個國家沒有機會再起。 放下武器,並不一定能夠換來苟安,僅僅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敵人而己。我想,烏克蘭人和澤倫斯基之所以到現在還在頑強抵抗,可能是因為他們熟知曾經發生在鄰國的慘痛歷史,不願重蹈覆轍。 #矢板明夫 圖片引用自三立新聞網  
矢板明夫 2022-03-17
日本重返國際政治舞台之日不遠

日本重返國際政治舞台之日不遠

地緣格局丕變,日本重返國際政治舞台之日不遠。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罕見的指稱日俄爭議領土「北方四島」是遭到俄羅斯非法佔領,這是自2009年以後,日本官方首次採取如此強硬的態度,這也代表從烏俄衝突以後,日本將採取更積極動作面對威脅,連帶改變台灣周邊的勢力平衡。 前陣子我也曾寫過,北方四島可能會是亞太地區除台海外另一個衝突來源,尤其俄羅斯的神話在烏克蘭被打破後,近至北方四島,遠至中亞、高加索地區都可能出現不穩定。其中日本突然對俄強硬,除了因身處西方陣營外,恐怕直接導火線就是近日俄艦屢次通過津輕海峽,讓日本感到威脅。 津輕海峽位於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寬度只有十幾公里,是往來北海道的必經之路,照常理來說,這麼窄的海峽應該全屬於日本領海,俄國軍艦不能擅自進入,但日本在這裡主動退縮領海,中間的公海變成一條通道,外國軍隊可以自由進出自己的國土中央,為何會有這麼奇怪的設計? 日本在戰後有所謂的「無核三原則」,也就是「不生產、不引進、不擁有」核武器,但日本前外交官證實當初為了讓美軍搭載核武的軍艦通過而不違反無核三原則,因此特別留下了五處這樣的水道。然而隨著近年中國軍力增強,甚至在去年與俄羅斯聯合演習穿過津輕海峽,反而造成嚴重的安全憂慮,因此近年來也引起是否要修改的討論。 無論是北方四島、津輕海峽,甚至限縮日本發展武力的憲法第九條,都是在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而遺留下的歷史問題。隨著俄烏衝突改變了整個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這些在當年時空背景下的限制放到今日是否還合理?整個日本社會、甚至週邊盟友對手都須思考面對。 俄羅斯面臨自由陣營的制裁,往後跟中國的關係和依賴只會越來越深,亞洲大陸上的兩大專制國家拉幫結派,對印太各國威脅只會更深。站在台灣角度而言,日本是台灣周遭最有實力的盟邦,但歷史枷鎖限制了她的潛力和可扮演的角色,世界正在面臨巨變,或許日本也將轉變,重返國際政治舞台,成為自由陣營有力的一份子。  
林俊憲 2022-03-17
本土又+0  感謝陳時中們守護台灣

本土又+0 感謝陳時中們守護台灣

好消息,今天本土又+0, 感謝陳時中們的努力守護台灣,遇到肖婆別氣餒,加油!
抓到了!這梗很綠 2022-03-17
南韓單日確診62萬死亡429人再創新高

南韓單日確診62萬死亡429人再創新高

南韓疫情在總統大選後大爆發 單日確診62萬人,已經連日成為全球單日確診數最高的國家 單日死亡429人,再創新高 累積確診825萬人,全球排名第12
陳志金 2022-03-17
民眾黨命懸一線

民眾黨命懸一線

  雖然國民黨迷失方向萎靡不振,但是背水一戰的態勢,逼使藍色選民棄黃保蔣的可能性反倒要大一些。看起來這是『民眾黨』生死存亡的一戰。左起:黃珊珊、蔣萬安。示意圖/擷自黃、蔣臉書,民報合成     太陽花運動,是馬英九過度傾中,強推服貿,惹起年輕人對生計的危機感而奮起的運動。那場運動期間,我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憤怒的群眾把試圖登台演講的民進黨政客噓下台。他們認為民進黨無能,沒有辦法阻止國民黨,所以心中有氣。現場有人把縫在一塊的民進黨和國民黨兩面大旗,一起降下。這是一場群情激憤的群眾運動,對只顧為自己權位鬥爭的兩黨政客的不滿,顯露無遺。這股沛然莫之能禦,非關藍綠的趨勢,讓柯文哲嗅到風向,乘勢而起,並在民進黨暗助之下,當選台北市長。 沒有中心思想的柯文哲,在競選之初,謊稱自己是墨綠,把民進黨的綠色選票騙到手,又因勢利導以『白色力量』來囊括中間選民的票。他當市長一開始大動作訓斥警察局長縱容『愛國同心會』在101廣場揮舞五星旗叫囂,攻擊民眾;又把長期搭在立法院圍牆外的綠營帳篷給拆了。這是在他聰明的腦袋中算計過的。把民進黨和國民黨一起降旗的那一幕,一定讓他得到很大的啟示。 他裝瘋賣傻的『後現代』表演術,迷住了一些喜歡作怪的年輕人。而這些成功的聲量操作,進一步讓他的野心膨脹起來。讓他覺得有呼風喚雨的能耐和信心。他以為成立『民眾黨』可以繼續操縱『白色力量』,當作他政治野心的資本。他的黨取名為『民眾黨』。其實骨子裡是他個人野心和藝人風靡一時的『一人黨』。雖然是馬英九利用蔣渭水騙台灣人的老套,他更進一步乾脆連『台灣民眾黨』的黨名也盜用過來。他有高人一等的智商,也有高人一等的自信。他不但自信可以像操弄觀眾一樣操縱選民,還自信可以把民進黨和國民黨玩弄於手掌心。可是今年他必須讓出台北市長的寶座。 其實『民眾黨』有現在的聲勢,全繫於這個首都市府的地盤和龐大資源。喪失市府地盤的『民眾黨』,可能人去政息,「去了了」。和別的小黨一樣奄奄一息是可以預見的。別的小黨至少也還有清楚的方向和顏色可資識別。但『民眾黨』的方向是甚麼?這是一個柯文哲瞎掰出來的黨。 然而,太陽花運動的激情能維持多久?反服貿的主題,早就沒了。而且反服貿骨子裏反的是『傾中』和『賣台』。現在柯文哲花市府的預算,秘密宴請中國『貴客』被揭露。『掰王』柯文哲回答記者說:我也請美國人啊。拜託!是美國人花錢請你,不是你請美國人。你還真是大小眼!況且,中國天天軍機繞台。美國有嗎?美國還是保護台灣的人呢。你還真是忘恩負義的人。對暗助你當選市長的蔡英文總統,你在北門會是如何對蔡英文總統愛理不理臭臉相向的。看來你就是這種人! 『民眾黨』外強中乾,柯文哲自己心知肚明。這次市長選戰黨內找不出一個可以在台北市長選舉一戰的人選。『民眾黨』的脆弱可見。像上次蔡英文那樣暗助柯文哲的機遇不再。如今他再也沒有辦法得到綠色鐵票。現在推出的又是一個親民黨籍的黃珊珊。黃珊珊還曾經是『新黨』的黨員。當記者問柯文哲,黃珊珊以甚麼黨籍參選?掰功一流的柯文哲說,他自己當初就是用無黨籍參選的。但是黃珊珊不是無黨籍啊。『新黨』、『親民黨』加上『民眾黨』是甚麼顏色?這次台北市長的選舉,有點像總統選舉那種藍綠對決,誰也輸不起的氣氛。在藍綠對決選情緊繃的情況下,非藍非綠最大化只是一種想像。 『民眾黨』和『國民黨』的票源高度重疊。『白色力量』如今只是柯文哲一個人的『白賊力量』。『新黨』和『親民黨』加起來能有多少票?所以黃珊珊只有把蔣萬安的票全部搶過來才有勝選的可能。但是這看起來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雖然國民黨迷失方向萎靡不振,但是背水一戰的態勢,逼使藍色選民棄黃保蔣的可能性反倒要大一些。 看起來這是『民眾黨』生死存亡的一戰。輸了這一戰,『民眾黨』就會泡沫化。柯文哲就更別妄想要當總統了。他就會像他自己所講的,「頂多回台大去當醫生」。台大醫生是多麼光榮多麼神聖的職位。然而於他,卻如雞肋!他志不在救人,哪還能奢談救世。真有你的!柯文哲。你有沒有替『民眾黨』那些年輕從政者的未來也想一想?你給了他們甚麼方向? 台灣如果交給你這種人帶領,不知道要被你帶到哪裡去。想到這個,我們就流了一身冷汗。這倒是一個非關藍綠的問題喔!
陳銘堯 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