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阿妙姊 別小看人民智慧

阿妙姊 別小看人民智慧

  檢方偵辦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案,發現林及兒女長年自前藍委楊吉雄家族取得近億元資金,掌握八十張林開立但沒寫日期的支票,除涉不明財產,將調查有無行、收賄的對價關係。對此,林姿妙除辯稱係借貸關係,並痛批媒體下指導棋,混淆視聽,完全是不公平的政治操作及打壓。 檢調偵辦林姿妙及縣府官員涉貪案,前有官員遭收押,是公眾周知的事實,媒體適度報導及追蹤後續偵辦進展,以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合情合理,何況林是政治人物,言行舉止、家庭動向、事業經營及金流狀況,本應受人民檢視,何來下指導棋、混淆視聽? 如果林縣長「借貸」上億元及簽發八十張支票屬實,人民最想知道,也是林縣長最該辯解的,應是各筆款項何時「借貸」?用途?金錢來源及如何交付?約定利息?如何償還?檢調偵辦重點,則在有無涉及利益交換或其他違法行為,金額如此龐大,怎能如楊吉雄所稱「與林縣長先生私交甚篤,好友妻子生活有難關,單純借錢應急」,一語帶過? 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案有重大進展,檢廉發現林姿妙及其兒女長年從國民黨前立委楊吉雄家族手中,開支票拿取將近上億元的上百筆資金,已掌握近「80張」支票列案。(合成示意圖)     地檢署「獨立」辦案有其程序,不受外界干擾。林縣長應針對重重疑點澄清,一味批評是「政治操作、政治打壓」,不但混淆視聽,也小看人民的智慧了。 (作者是台北市民、家管)
紀安秀 2022-04-20
一個蘇聯流亡詩人留給俄羅斯的警語

一個蘇聯流亡詩人留給俄羅斯的警語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普廷窮兵黷武的惡形惡狀成為文明世界、民主國家的公敵。這種強制要其他國家與自已連帶在同一政治體系,不從,發兵征伐的現象,不會發生在正常民主國家。普廷統治下的俄羅斯雖然已非舊蘇聯時代的共產國家,但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政治並未正常化、民主化,普廷玩弄權力遊戲,俄羅斯許多人民也深陷其中。 舊蘇聯時代,一九六四年,猶太裔蘇聯詩人布洛斯基(J.Brodsky,1940-1996)被批判為「反蘇」,被以「社會寄生蟲」罪名流放西伯利亞。一九七二年,幸得著名詩人奧登(W•H•Auden,1907-1973)發起聲援,當局同意他流亡,出走美國。他留下許多警世名言,諸如「圖書館比軍隊重要,帝國的榮光靠語言的力量,而非軍隊。」以及「詩人應干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涉詩歌」。一九八七年,他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普廷正是布洛斯基所說的反面例子,他以為軍隊能重振俄羅斯的榮光。他出兵侵略舊蘇聯時代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因為脫蘇聯的烏克蘭正走向與歐盟國家、北約體系。其實,不只烏克蘭,原東歐華沙體系的前共產國家都走向民主化,形成歐洲反制俄羅斯的反面新圍牆。普廷藉重振俄羅斯榮光、發動侵略戰爭,只落得俄羅斯被文明世界排除其外。如此殘酷破壞烏克蘭,還想收攏烏克蘭民心!? 近現代世界,任何國家想以軍隊的力量去佔領、統治其他國家,都是不被允許的。納粹德國、帝國日本,二戰的殷鑒應該不遠。世界已不是弱肉強食的帝國時代,普廷還懷有強權夢。怎可能不是惡夢!彼得大帝的俄羅斯歐洲近代化留下聖彼得堡城市的形影;共產黨革命建構了莫斯科紅場形象;後蘇聯時代的普廷呈現的是什麼樣的新歷史? 文學的俄羅斯、藝術的俄羅斯,才是俄羅斯的榮光;政治的、軍事的俄羅斯從來不是俄羅斯動人的地方。但不幸的是,政客掌控權力,窮兵黷武常是權力的恣意妄為,被掌控的國家陷入不幸,人民深受其害。詩比政治真實,政治人物信乎哉?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4-20
巨變前夕?中共的兩個司令部

巨變前夕?中共的兩個司令部

中國的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兩年後,進化為Omicron,今年初回訪中國古都西安,西安距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發祥地的岐山只有一百多公里,西安封城成為今年亂局的開始。接著病毒攻進中國對外窗口的香港,不但外資出逃,武肺衝擊香港醫療體系與殯葬業,出現屍體發霉的怪事;廿五年前還是東方之珠的香港,迅速淪為「東方之霉」。接著病毒又攻入中國最大城市與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上海,搞亂中國經濟發展。病毒真會挑地方發人省思。 Omicron一在南非出現就引起南非政府注意並且發出訊息,西方國家也立即開展研究,並且逐漸得出「流感化」的結論而採取相應鬆綁措施。病毒試探性進入西安,也給中國研究機會,蹂躪香港更是研究好機會,但是中國的專制僵化體制,以香港救世主的姿態,撈取政治利益。到入侵上海,還是老一套。 中國人並非全是習近平式的蠢蛋,專業人員與各級幹部都有不同意見,無奈獨裁者一聲令下,沒有人可以反抗,最多是陽奉陰違。例如上海的領導人想對封城打些折扣,被習近平派來的孫春蘭傳達聖旨壓住。 期間,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分別考察海南與江西,圖片所見,習近平在風景區不戴口罩,在室內全部戴上。李克強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全體不戴口罩,顯見即使身邊的當地官民也被下令不戴口罩。習近平還發表強硬抗疫路線的講話,李克強根本不提。對照照片,隱然是中共目前的兩個司令部。 四月上旬歐盟商會致信胡春華,呼籲中國借鑑新加坡放寬防疫。他們不是致信給主管外資的副總理劉鶴,就是因為認為劉鶴是習近平司令部的人,寫給他沒用。然而就是劉鶴,也忍不住,四月十八日在會議上要求地方政府協助關鍵企業復工復產;並且打通物流,挑戰封城。可是同一天,由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撰文表示,要旗幟鮮明反對「病毒共存」與「病毒流感化」的思想,鞏固防控成果,以實際行動迎接中共廿大的召開。 看來廿大以前兩個司令部還有一場鬥爭。一九六六年的文革就是毛澤東無產階級司令部與劉少奇資產階級司令部的惡鬥,雖然劉少奇被整死,大權最後還是落在他的夥伴鄧小平手裡。當年紅衛兵「誓死保衛毛主席」,習近平也期望小粉紅「誓死保衛習主席」? 習近平面臨的困境還有俄烏戰爭站在普廷一邊。中共黨內反習派曾寄望胡春華,其實李克強比習近平還小兩歲。如果連之江新軍都對習近平懷有異心(浙江人在意識上更接近上海人),反對蠢人治國,那麼廿大也可推出李克強做共主。因為習近平廢除了終身制,也可能為他人作嫁衣裳,那才是另一個歷史的誤會。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22-04-20
政治、企業與學校

政治、企業與學校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所謂魅力權威的概念,用以解釋為什麼人們歡迎一些人作為他們的合法統治者,無論好壞並忠誠地追隨他們。 而追隨其他人只是盡職盡責或勉強,韋伯對拿破崙和華盛頓這樣的人著迷,他們不是透過傳統君主或法律獲得權力,而是經由革命或起義。他借鑒宗教人物的經驗,認為這些領導人,通常是局外人,需要被視為傑出的、英勇的,甚至是神奇的才能獲得忠誠,只要人民為之著迷,他們所擁有的奇蹟,他們就可以繼續掌權,承諾不斷到來。 在資訊革命科技之後的時代,韋伯的想法引起了新的關注,以此來理解為什麼一些被辱罵的領導人曾經獲得大眾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在電視或網路上比其他人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 馴服、墨守成規、通常再努力也是能成為一個專業人士,浪漫瘋狂是挺身而出改革社會的激情元素,但激情不代表之後,年輕時高舉公平正義強調自由反獨裁,投入改革或革命,掌握權力之後變得專制保守獨裁,在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古巴的卡斯楚、土耳其的埃爾多安、一直到香港的特首林鄭等等,跟卡斯楚相比,切格瓦拉就選擇不同的道路,但這畢竟是少數。 台灣比較離譜的是,許多人說實在還沒有掌握到真正的權力之前,人格特質的改變就開始,或真實的面貌就外顯,忍耐不了那麼久。不少人政治的頂峰就是一個小黨黨主席,黃國昌、柯文哲以及…。大位不以智取,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兩種非常不同狀況上位的途徑。優雅通常只是運氣好,由下往上爬的過程不是血涙斑斑,就是臭不可聞。 到大公司去上班當然沒有辦法一步登天,已經有那麼多前輩幹部佔住重要的位置,排隊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不想去大公司上班,失去主導性當然是另外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但自己創業再來跟大公司競爭,恐怕並不容易。 昨天接受一個企業家的開示,不只這麼簡單,更加了解這種處境的困難,他說搞政治和企業的基本環境完全不一樣,搞政治是零和遊戲、贏者全拿,沒有把餅做大這件事情。搞企業就不太一樣,如果贏者全拿違反托拉斯,競爭的環境中不允許這種狀況,所以即使是小公司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間,而且商業的行為是可以把市場做大。政治尤其是政黨不行,彼此都是非常緊張的競爭關係。 當時我就在想,幹嘛搞政治或搞企業,只要能夠孤獨超越,搞學術不是更好嗎?尤其如果要關門做皇帝,最小傷害的方式不就是留在學校或什麼中央研究院!  
李忠憲 2022-04-20
世界都開始在「與病毒共存」,台灣還在與「政治共存」

世界都開始在「與病毒共存」,台灣還在與「政治共存」

很難想像美國的疾病管制中心及食藥署,隨時要接受在野黨、臉書發文的「非感染科」醫師、以及醫療常識淺薄民眾的挑戰。也很難想像,指揮中心的負責人,要隨時遭受「疫情控制,全世界各國中,你做得最不好,必須要下台負責」「各國都死掉上萬人,甚至百萬人,台灣只有死八百人,還是太多」的攻擊,卻又一下子被批評說「疫情的控制很重要,部長你做得好好的,繼續做就好,頭腦不要一直想選舉」。 CDC及FDA就是全國最高級疫情、藥品研究人員、專家的總集合,指揮官後面有一批全國最精英的教授學者,每次所做的決定,都是以科學的角度分析,從來沒有想到政治。美國是這樣,台灣也應該是這樣!但台灣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絕對沒有人敢公開隨便說他比CDC、FDA懂得更多。若他懂得更多,政府早就延攬他進去了,何苦去當一個小小市長?何苦去當一個小醫院醫師?在美國隨意反對CDC、FDA所做的政策,卻沒有提出更精闢的意見,很可能會被視為「頭腦有問題」的人。科學就是科學,隨便講些片段的、暫時的數據,在臉書發表而被報章大量的採用、卻沒有做全盤性、社會的、經濟的考慮,也不必負任何責任,也不必接受學術界的批評,這樣的人,在美國社會是會被大眾所唾棄,可是在台灣這就是「網路聲量」的表現。 日昨指揮中心對兒童新冠疫苗的決定,首先有一點很值得大眾思考,就是兒童疫苗的臨時藥證(EUA),不論在美國、在台灣或在歐盟,不論是莫德納、輝瑞,都是以「疫苗橋接」的方式做評估。也就是以疫苗效價的「不劣性」作比較,而不做真槍實彈世界的第三期實驗。想起去年在野黨以及一些所謂專家,群起反對高端的疫苗橋接,說是「沒有第三期」,就是要讓「民進黨支持」的高端疫苗難產,吵得民眾也都對高端疫苗有疑慮。內行人都知道其實就是一種政治操作。一年後的現在,疫苗橋接已經成為世界很多國家的「通例」,這些人似乎都已經忘了「疫苗橋接」是他們最反對的一部分。現在卻「惦惦」忘記了,無所謂了,然則當時在鬧、是鬧什麼? 兒童疫苗採用莫德納,引起家長的反彈。我一看到這個消息就覺得不可思議。家長們、縣市長或候選人、名嘴、政客、記者真的懂那麼多嗎?他們有認真讀過,莫德納疫苗在兒童注射後的副作用,比例如何嗎?若是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大,造成「傷亡」甚眾,那麼已決定的歐盟、澳洲、英國、加拿大,豈不都是傻瓜?為什麼不安靜的等待防疫中心做最後的決定?為什麼不認為他們是專家? 若是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大,造成「傷亡」甚眾,那麼已決定的歐盟、澳洲、英國、加拿大,豈不都是傻瓜?圖為情境照。(路透社)     有關防疫,台灣真的就是要一定政治導向嗎?只要是中央政府決定的,在野黨一定反對。從AZ的進口、接受外援AZ、購買BNT疫苗的曲折、高端是密醫的紛爭,無一不是以政治攻防做最高的原則,從來都不是學術。 很多人包括媒體,沒有認真搞懂一些疫苗的正確名稱,BNT是美國輝瑞公司在德國合作的產品。輝瑞在美國的疫苗,就叫「輝瑞疫苗」,而不是BNT,後來得到正式藥證,商品名叫做Comirnaty 。雖然成分一樣,但我們還是應該稱美國產品為輝瑞,德國產品為BNT。而有得到兒童疫苗EUA的是輝瑞廠的產品,不是德國產的BNT。BNT並沒有生產兒童版的疫苗,也沒有提出EUA的申請。但台灣家長及媒體,卻「吵著要孩子打BNT」,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也讓大眾更加混淆。有些媒體甚至還用「復必泰」來稱輝瑞疫苗,殊不知「復必泰」是德國BNT在上海總代理所用的名稱。在美國是沒有這種名字的。 美國輝瑞生產的疫苗,一向與台灣沒什麼互動,因為德國廠的BNT,當初的世界商品合約,就指定「大中華地區」的國家,必須買BNT,不能夠私下向美國輝瑞廠買疫苗,而要透過上海的代理公司,且不可以直接向德國BNT廠購買。台灣一向自認是「中華」的一員,美國商人認為你就是跟上海的代理接洽就好了。如果是不屬於「大中華」的菲律賓,要買輝瑞、要買BNT是自己的選擇,但台灣就常常處在這個困擾。去年的成人BNT疫苗,就是碰到這個問題,現在兒童疫苗又再碰一次。但是BNT並沒有生產兒童疫苗啊。 由於BNT疫苗與中國的關係,我們可以合理懷疑,為什麼從去年到現在,許多被認為是傾向藍色陣營的媒體,總是鼓吹BNT疫苗的效果,並且誇大莫德納的副作用。實際上學理並不是這麼簡單,每一段時間、每一種取樣、每種不同的專家,都會有不同的實驗報告。家長的認知大部分來自媒體,而不是專家的研究報告。 今天已經有專家指出,由於研究的時效序,莫德納兒童疫苗的效果,似乎越來越有趨勢,顯示要比輝瑞來得好。當然副作用也會比較大,但都是在安全不造成危險的範圍內。家長們應該評估究竟是要效果好,還是短暫沒有危險的副作用比較值得重視? 目前全世界都慢慢有走向與病毒共存的想法,但在台灣任何疫苗問題都要與政治掛勾,而不是學術上的討論。由兒童疫苗政策的這些非理性的反應,就可以知道,只要台灣繼續與政治共存,就很難走向有一天真的與病毒共存、大家回復到正常的日子。 (新北市民)
王亞力 2022-04-19
中俄結盟,台灣與東歐成為命運共同體

中俄結盟,台灣與東歐成為命運共同體

中俄結盟,台灣與東歐也將成為命運共同體。 近幾年台灣與歐洲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與台灣加強關係的國家不是我們熟悉的西歐,而是過去較少認識的東歐國家。造成這個現象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與俄羅斯,他們正在親手把兩個相距千里的陌生地方打造成命運共同體。 東歐的傳統威脅是俄羅斯,台灣的傳統威脅是中國,俄中結盟,也意味著我們面臨的是同一個敵人,這就是關鍵。台灣可以分散中國支援俄羅斯的壓力,東歐可以利用俄羅斯牽制中國對台海的注意力,雙方擁有共同利益,自然越走越近。 俄烏戰爭以後,歐洲「東升西落」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因為蘇聯解體後自由陣營邊界不斷東移,東歐在歐洲的話語權將越來越大。所以這位學者說現在是台灣的機會,這個機會在哪?不在傳統西歐國家,而是成為新前線的東歐國家。 美中交惡開啟新冷戰,俄烏戰爭確立了新冷戰將成為未來數十年的趨勢,長年孤身對抗極權的台灣也多了許多過去意想不到的盟友。雖然台灣與東歐過去的歷史截然不同,卻有相同的理想,未來也將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夥伴。
林俊憲 2022-04-19
防疫最不需要的就是「政治操作」!

防疫最不需要的就是「政治操作」!

  雖然兒童確診武肺,幾乎全部都不會重症、死亡,但是縱使僅有一例重症過世,那都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所以要嚴肅地檢討「規範」是否有問題?或是處理的「行政流程」有問題?這不是要究責,而是希望找出不足之處來改進、來救命。(附圖1) 至於利用二歲孩子的生命,去操弄政治鬥爭,甚至拿著手舉牌去抗議忙著防疫的疾管署,「順便」宣傳自己的國民黨黨內初選,只能說,這種行為真的是該被唾棄的「垃圾行為」!(附圖2)  
王定宇 2022-04-19
中共最喜歡看到台灣有人鼓吹中立

中共最喜歡看到台灣有人鼓吹中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歐洲最戲劇化的改變之一是原來的一些中立國都轉向了。芬蘭和瑞典正在進行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瑞士則配合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泰晤士報》4月11 日報導,長期奉行軍事不結盟政策的歐洲國家芬蘭與瑞典,最快可能在今年夏天加入北約( NATO )。美國官員透露,兩國外交部長上周均出席北約外長會議,會議間有針對兩國的加入北約進行討論。 俄國先前曾警告,此事將面臨軍事後果,俄羅斯將採取「重新平衡局勢」的行動。【新頭殼】 稍早,俄羅斯曾以在波羅的海部署核武威脅,企圖阻止芬蘭與瑞典的行動。對此,芬蘭外長哈維斯托在接受 CNN專訪時重砲回嗆,芬蘭對加入北約可能面對的威脅,已經做好十足準備,包括核武部署。【雅虎新聞】 瑞典總理安德森與芬蘭總理馬林 4月13日於斯德哥爾摩會面商討加入北約事宜。兩國都感受到俄羅斯的威脅而放棄行之多年的中立政策。同一時間,遠在台灣的另一個女人則繼續鼓吹台灣中立。   歐洲最廣為人知的中立國是瑞士,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維持中立政策,避免了納粹德國的入侵。但如今也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放棄了中立政策,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動,且與歐盟已經展開的制裁行動一致,包括凍結俄羅斯總統普廷等人的資產。瑞士總統凱西斯在記者會中說,對瑞士而言,這是跨出了一大步。【三立新聞網】 除了以上三個國家以外,這次被俄羅斯入侵並蹂躪的烏克蘭也曾經嘗試過類似中立的政策。1994年12月 5日美國、俄羅斯、英國、烏克蘭、白羅斯和哈薩克等國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烏克蘭、白羅斯和哈薩克等三國在簽署核武禁擴條約後將前蘇聯遺留在境內的核子武器移交給俄羅斯,以換取簽約國「尊重並避免使用武力威脅三國既有領土的獨立和主權」。結果俄羅斯在2014年入侵並佔領克里米亞,如今更全面入侵烏克蘭,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甚至可能發動核武攻擊,備忘錄形同廢紙,想以中立換取和平安全,只是一廂情願。 尤其諷刺的是,俄烏戰爭開始後,中國想幫助俄羅斯又怕得罪北約盟國,進退兩難,就裝模作樣的佯裝「中立」,反而成為民主陣營譴責與取笑的對象。 「中立」這玩意,似乎已經從全球政治商場上被「下架」了。 可是在台灣,仍舊有個分貝頗高的中立販子,就是前副總統呂秀蓮 BMW。 2015年,呂秀蓮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之邀以「海洋立國與和平中立」為題演講時就強力推薦說台灣應以瑞士、瑞典等中立國的例子,透過公民投票向國際宣布和平中立,成為東方瑞士,與世界等距外交,不興戰、不與人為敵,就可確保台海和平【雅虎新聞】。在中共不惜一切手段代價想奪取台灣的危局中,當過八年副總統的呂秀蓮會提出這麽荒誕一廂情願的主張,真是莫名其妙,令人匪夷所思。 更糟糕的是,俄烏戰爭改變了瑞典與瑞士,卻無法改變呂秀蓮的腦袋。在4月17日台灣民主太平洋聯盟與和平公義社籌備處合辦的「從馬關條約談兩岸新關係」座談會上,呂秀蓮說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50年 6月27日發表「台灣中立化」宣言,為她的「中立牌」找到背書,再次賣力推銷。   呂秀蓮在「從馬關條約談兩岸新關係」座談會上宣稱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50年6月27日發表「台灣中立化」宣言,是徹底的捏造史實。   別以為時日久遠,杜魯門不在人世,就可以隨便嚎洨。1950年 6月27日,杜魯門為聯合國出兵韓國抵抗朝鮮金日成的侵略所作的聲明就在這裡:【Wilson Center】。其中有關台灣的一段寇老為您摘錄並翻譯如下: Accordingly I have ordered the 7th Fleet to prevent any attack on Formosa. As a corollary of this action I am calling up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Formosa to cease all air and sea operations against the mainland. The 7th Fleet will see that this is done.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uture status of Formosa must await the restoration of security in the Pacific, a peace settlement with Japan, or consideration by the United Nations. 因此我已下令第七艦隊防止任何對福爾摩沙的攻擊。為了這一行動的必然結果,我要求福爾摩沙的中國政府停止所有針對大陸的空中和海上行動。第七艦隊將看到此事完成。福爾摩沙的未來地位必須等待太平洋地區安全的恢復,與日本的和平解決,或出於聯合國的考量。 這叫什麼「台灣中立化」宣言? 事實是杜魯門原先認為國共鬥爭屬於中國的內戰,他不願插手,任由中共拿下台灣。等到中共向韓國出動「人民志願軍」衝著美國而來,這才驚覺「來者不善」,是敵不是友,乃決定協防台灣,圍堵中共,不讓中共藉著台灣面臨太平洋,威脅東南亞、澳洲、紐西蘭等,成為美國的對手。這個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70年過去了,中共企欲奪取台灣的野心從未改變,手段則變本加厲。台灣藉著本身勵精圖治,以及和美日等民主國家合作,得以維繫到今天。望眼未來,台灣除了整軍經武,與民主國家密切合作,以抵抗極權殘暴的共產中國,別無他途。呂秀蓮鼓吹的「等距外交」「中立」,只會迷惑人心,傷害台灣,是中共最樂見的。呂秀蓮不惜歪曲捏造史實,推銷幾近賣台的主張。希望台灣人警惕,寇老也呼籲台灣所有的大專院校或學術機構往後不要再邀請她出席任何這類的會談或發表任何演講。 看看烏克蘭,看看芬蘭、瑞典、瑞士,台灣怎麼可能中立? END  
coapman 2022-04-19
毫無專業依據的唱反調

毫無專業依據的唱反調

面對看不見的病毒,許多專家學者,為尋求防疫之道,竭盡智慧與專業,提供防疫的建議方案。 但是,在台灣執著政治意識型態的人,尤其是政客,卻極盡情緒,毫無專業依據的唱反調。 停課駡為何不停課;不停課又駡應該要停課。 明明是自由意願的疫苗措施,這些人也是膝蓋式反應的先駡再説。 台灣疫情升溫,有些政客居然喜出望外。人渣級政客甚至希望疫情失控,溢於言表。 對,沒錯,我就是在說滿腦子選總統,卻要求別人想都不准想的柯文哲。
陳增芝 2022-04-19
普丁與自己的戰爭

普丁與自己的戰爭

  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說,「普丁活在自己的世界。」圖/取自Karl Nehammer臉書     僅管多數的國際媒體或戰略專家都認為,俄烏戰爭最後決戰,俄羅斯將會是失敗方,但是,只有普丁( Vladimir Putin)與跟隨普丁的傻瓜俄羅斯人,認為俄羅斯會勝利,剛勸和失敗,結束拜訪,離開克里姆林宮的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說,「普丁活在自己的世界。」 其實,普丁並非完全無知,他知道自己被自己人坑了,從他軟禁國防部長,以及關押涉貪的軍事將領,就可以看出普丁已經明白,自己執政20幾年的結果,造就出一個貪婪的政府,腐爛的武器、紙作的防彈衣、過期的軍糧,使俄羅斯成為國際笑柄,但普丁已經騎虎難下。這場最後決戰,與其說是俄烏戰爭,還不如說是普丁與自己的戰爭,戰與和都在普丁一念之間。 美國《紐約時報》的首席專欄作家湯姆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為俄烏戰爭寫了專欄,不留情的說「談和吧,傻瓜」,這句話當然針對普丁,華府的國安鷹派蘇利文,早在戰爭開打就說了「我們會搞定。」搞定什麼?簡單說就是讓俄羅斯吃敗戰。 20萬大軍圍攻基輔,已經證明傳統武器不敵科技應用,前幾天,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被擊沈,告訴普丁,海權空優,並不在俄羅斯手上,普丁很生氣,想拿下馬斯克的星鏈報仇,卻已經太慢。 國際媒體形容這場大衛和巨人哥利亞的戰鬥,聖經早就預言結局,雙方都是天主教徒,顯然,上帝決定站在彰顯公義的一方。 根據日本媒體為俄羅斯開打以來的軍事花費試算,每天一張開眼睛,俄羅斯就要花費7,000億台幣,戰爭已經進入53天,算一下,俄羅斯花了多少錢,本來,戰爭本質就是金錢戰爭,沒錢沒糧,還打什麼? 日本人最懂金錢,因為德川家康為日本帶來200多年和平,結束戰國時代,有人問德川如何辦到,德川說,「叫各地大名出錢蓋廟,沒錢就不會打戰了」。 每顆射出去的導彈,都是白花花的銀子,俄羅斯再有錢,也不堪常期折騰;反過來看烏克蘭,背後有美國、有歐盟,戰爭打越久,越有利烏克蘭,10年阿富汗戰爭,整垮蘇聯,如今,普丁重蹈覆轍,所以佛里曼罵普丁傻瓜,其來有自。 美國軍援烏克蘭已經透明化,軍援清單中,可以從1萬公里以外遙控的MQ9死神無人機,竟然在名單中,這隻無人機曾經在加州遙控,幹掉伊朗聖戰士軍頭,媒體還記憶猶新,請問,美國動員所有衛星,從數萬公里外監控戰場,這樣算不算參戰? 現代沙皇普丁早就敗了,用基督的話說,普丁若不知反省,再造殺孽,最後押注的就是他自己的人頭了。
洪博學 2022-04-19
該把巨嬰全都送中

該把巨嬰全都送中

  台灣總是有一群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巨嬰,整天吃飽沒事幹就是唱反衰台灣吹捧中國,尤其是在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這二年間,這一群巨嬰更是變本加厲,明明國際上各主要國家與媒體都盛讚台灣無需實施封城等極端的防疫措施,在對人民的自由權利限制最小的情況下將疫情有效控制,讓台灣的經濟在這二年多來於全球一片不景氣之中成為少數仍然能夠維持正成長的特例,但偏偏就有像中國國民黨籍的新北市市長侯友宜這樣的人對於中國採取嚴厲的封城措施情有獨鍾,在這二年多來不時就要封城(註1),以此來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互別苗頭。同樣的,台灣好不容易研製出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高端疫苗,成為全球少數擁有自主研製武漢肺炎疫苗的國家,照理說是值得台灣人感到與有榮焉的事情,但是偏偏就有一些像台北市市長柯文哲這樣的「臭嘴」硬是要唱衰,甚至於在去年好不容易終於可以開始施打高端疫苗時,硬是要指責政府把人民當成白老鼠(註2)。 而今,隨著台灣最近確診人數飆升,新北市與台北市總是屢次「榮登」冠亞軍,但是很神奇的是:之前最愛把封城掛在嘴邊的侯友宜竟然眼睜睜看著新北市連續幾天每日都有三、四百例確診,讓他可以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流逝,到現在還遲遲不願在新北市實施他最愛的封城。同樣的,之前一直唱衰高端疫苗的柯文哲,在食藥署終於呼應民意核准讓6至11歲兒童打半劑莫德納疫苗,卻引發許多家長湧入衛福部臉書怒罵「為何要孩子當白老鼠?」、「莫德納是大魔王」、「莫德納好多人第三劑一半的劑量都受不了了,小孩感覺更可怕」,更有不少家長喊著要讓小孩打高端疫苗說,「小孩可以打半劑莫德納,為啥不能打半劑高端」、「我們還是要等高端,傳統刺蛋白疫苗比較安全」、「希望高端快點推出未滿18可打疫苗」(註3),一向哪個議題熱門就往哪邊蹭的柯文哲竟然悶不吭聲,沒有把握這天賜良機站出來獨排眾議繼續唱衰高端疫苗,以凸顯他的「專業形象」,實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或許,巨嬰的本質就是喜歡跟人唱反調,尤其是遇到民進黨政府,巨嬰們更是完全不管是非黑白對錯,先反對再說,但是當真正遇到給他們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巨嬰們卻是一個個龜縮起來,讓人搞不懂他們究竟是要什麼?或許,這些巨嬰就跟中國人一樣「畏威不懷德」,當覺得事不干己時,總愛在一旁說風涼話,像是上海人在香港爆發「反送中」群眾抗爭事件,幸災樂禍地說他們支持香港警察鎮壓,還在網路上對網友們挑釁說「你們可以打我」,結果日前上海實施硬封城,有社區反抗中國官方強徵他們的住宅做為隔離防疫之用而果真遭到中國警察毆打(註4),或許台灣該考慮把這些巨嬰們全都送往中國這個被中國作家武志紅稱為「巨嬰國」的國家(註5),才能夠讓他們得償所望,從此不再抱怨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吧? (註1)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51305 (註2)https://www.storm.mg/article/4049859 (註3)http://stock.pchome.com.tw/news/cat6/20220417/65018788674796221001.html (註4)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95075 (註5)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113-mainland-wuzhihong/  
海兒 2022-04-18
紅粉黑海驚夢

紅粉黑海驚夢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小紅粉用「今日」與「明日」喊口號恐嚇台灣,不料俄國毛子的戰車隊,竟被美製飛彈打成破銅爛鐵,舊蘇聯之「驕傲」的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被烏軍反艦飛彈擊中,葬身黑海。 莫斯科號中彈,烏克蘭先透露,俄軍只稱起火爆炸,美國則支持烏克蘭說法,莫斯科號「很可能」是被烏軍飛彈擊中。美國和烏克蘭報導輕描淡寫,俄軍卻揚言要報復,形同證實莫斯科號是被反艦飛彈擊毀。 亢奮一時的小紅粉,頓時不知所措,網上叫囂突然一片沈寂,如果烏克蘭用自製反艦飛彈,把五十哩外的莫斯科號擊沈,小紅粉「今天與明天」的聯想只會嚇死自己。 小紅粉當寶的遼寧號航母購自烏克蘭,與仿造的山東號象徵「強國」,但用於對台灣作戰,只會成為反艦飛彈的標靶。如果駛進台灣反艦飛彈射程,被集中火力擊沈,中國便成毛澤東譏笑的紙老虎。 2021年4月,美軍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DDG-89)軍官近距離「翹腳」監控遼寧號。     美國和烏克蘭讓侵略者自己宣佈莫斯科號的命運,而不談飛彈攻擊的細節,明顯在隱藏它情報偵測能力;即使烏克蘭能自製反艦飛彈,要打擊五十哩外的海上目標,需要精確情報與目標定位,這些情資一定是美方提供。 紅朝代言人及小紅粉不斷嘶喊美國不會「派兵」協防台灣,他們應該聯想的是美國提供的防衛武器與情報,使台海比黑海更凶險,而台灣的反艦飛彈,空對艦、艦對艦和地對艦,三種系統具備,有自製雄風,美製魚叉,均足以涵蓋中國入侵必經的海域。 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美國國防部長裴瑞警告,如果中國動武,它的海軍艦隊在十五分鐘內將被消滅。現在中國擴張野心暴露,戰線拉長,面臨美國印太戰略包圍,黑海驚夢,小紅粉的今日與明日,又是春夢一場。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22-04-19
會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

會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

  這篇是在2020年1月20日寫的(7.2萬人按讚、32,711次分享、觸及500萬人),寫在台灣出現第一例COVID-19 的時候。 2003年SARS的致死率是10%,是Omicron的500倍,在那個口罩不足、沒有疫苗、沒有藥物的年代,我們折損了許多前線的醫療人員!但是,我們共同走過那次的疫情~ 這次的COVID-19 疫情,我們也撐到了2年3個月後的今天,我們有足夠的口罩、有疫苗可以打、有藥物可以治療,也撐到了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比較低的Omicron 時代,我們不需要封城、食物也充足。 如今在即將雨過天晴之際,我們遇到亂流了,我相信,我們只要繫好安全帶,不要自亂陣腳,一定可以安全降落的。 ===== 每次台灣在面臨重大危機時,像SARS、八仙塵爆... 總少不了一些負面指責「受害人」的聲音,此次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的病人,也是受到多方的指責:「她太自私了!」「得病了還上飛機?不顧別人死活!」「在中國爽賺錢,生病就會知道要回來害人?」等等許多不堪入耳的話。 其實,民眾會有這樣的反應,也是人性,背後的原因當然是「恐懼」! 我親身經歷過SARS,不是在南部的「外圍地區」處理「疑似病例」,而是在SARS的核心重災區,處理最嚴重的病人!台大總共收治全國40%以上的病人,那年我是台大胸腔科總醫師之一,我們兩人一組,每天巡視掌握確診病例的病情進度與治療建議。每天都有好幾回的「未爆彈」! 台大也經歷了創院108年以來首次關閉急診二週的紀錄!全院病房空盪盪的、許多常規手術都取消了,大家都自嘲說,只剩下胸腔科和感染科醫師在上班,其他醫師則在家裡自主管理。 那100多位受感染的醫療人員,不只是數字,而是我身邊的同袍、師長。 看著戰友們,一個個相繼發燒,被隔離,我們每天透過電話,瞭解身在隔離房的同袍/師長的情況,除了語氣中的擔心,完全聽不到他們絲毫的抱怨,是被誰誰誰傳染的~ 那11位殉職的醫療人員,不只是一個個的名字,而是我曾經熟悉的故事,記錄著他/她們每天的變化。 病人一個個,因為病情惡化從外院轉來,然後一個個離去~ 所以,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和大家談談重大疫情的「人性」這件事! SARS時期的「三零」事件、和平封院、中央地方不同調等等有關政治「人性」問題,我就不談了! 面對未明的疫情,大家當然都會害怕,但是,過度的恐懼卻會綁架我們的「理性」,讓我們說出不適當的話、做出不適當的事! 面對疫情,大部分的醫療人員,都是義不容辭的,我沒有看到逃兵! 我負責整理前7位SARS病人的X光在景福館報告的時候,會場是擠滿了北區的胸腔和重症醫師!大家不會因為台大有SARS病人,就不敢來台大參與學習SARS的診斷與治療。台大在辦全院宣導時,大家也都戴著口罩把講堂擠得滿滿的!為什麼大家都不怕,因為,我們相信,生病的同仁不會隱匿,會主動被隔離,大家也都會全程戴好口罩、做好防護! 這一天,我第一次登上報紙的頭版,隔著口罩,仍然可以看得出那憂心的眼神! 這一天,Carlo Urbani (首位留意到SARS是一種全新傳染病的醫生)過世了~ 而這一天,是我生日,我才新婚兩個月,跟我太太說,我這段時間我都不會回去~ 醫療人員因為瞭解,而不會過度恐慌,但是民眾就不是! 有民眾因為知道我們是醫療人員,叫我不能進去餐廳用餐,有些語氣委婉、有些則惡言相向! 甚至還波及了同仁的小孩,學校、家長得知小孩的父母是醫療人員,竟然勸孩子不要來上學! 民眾家中有人被隔離了,全家都會被鄰居排擠! 這些都是因為無知而產生的過度恐懼,這些都是人性! 所以,加強對民眾的宣導,減少民眾對病人、甚至是醫療人員及其家人的歧視,很重要! 當社會出現過譴責被感染者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問題? 疑似被感染者,會因為害怕被歧視、被攻擊、被隔離,而選擇隱匿不就醫! SARS期間,就發生過一件因為病人害怕被診斷出來、害怕被鄰居知道,而連夜從台北坐客運南下就醫!結果造成同車多人被感染! 還有,SARS初期,民眾因為恐懼而大量採購口罩囤積,讓醫療人員嚴重缺乏口罩使用!請把口罩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使用~不過現在不容易發生這樣的事情,各醫療院所都有足夠的備量! 病毒雖然可怕,但是,人性、無知,更可怕! 請停止譴責、歧視、排擠感染者及其家人! 我相信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能夠避免我們成為比病毒還可怕的人! 曾經我們也以為SARS是世界末日,但是,我們撐過去了! 唯有我們大家摒棄互相的猜忌與不當指責、團結一致、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配合防疫政策,我們才能戰勝病毒! 病毒會挑選人性最脆弱的時候,乘虛而入!
陳志金 2022-04-19
「嘉慶君遊台灣」的假象與真章

「嘉慶君遊台灣」的假象與真章

  台視連續劇「嘉慶君遊台灣」播出後,受到觀眾好評,風光落幕。吾人對該戲劇的娛樂性,不置一詞;但類似這樣的主題,在今日這樣的時代,竟然還會如此受到歡迎,卻頗發人深省。 諡號清仁宗的嘉慶君,未曾來過台灣,無庸置疑。姑不論這個傳說,是否因民眾將來台鎮壓林爽文民變的福康安、誤認為嘉慶君有關;總之,誠如一九○五年八月六日《漢文台灣日日新報》上、一則報導拆除嘉義城牆的〈易樓為閣〉所指稱:「俗傳乾隆年間,林逆倡亂,嘉慶皇帝為太子時,曾過台灣巡視,駐蹕嘉義,所以蓋造雄壯,為全台城樓之冠。嘉人呼為太子樓、而不稱敵樓者,職此故也。」確可見其傳說,由來已久。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廟宇,亦頗有嘉慶君來台的相關傳說。 雖然,或謂鄉野傳說縱非歷史事實,亦無傷大雅,不必過於認真;但鄉野傳說所反映的心理真實、以及深植於文化中的某些價值觀,卻不能等閒視之。 就像《包公案》的故事中,包拯雖身為開封府尹,卻巡按各地,豈不怪哉?這種小說家言的稗官野史,確然反映出在帝制時代,帝國各地哀哀無告的黎民,對於清官的高度渴望。 因此,嘉慶君遊台灣的傳說,難道不也可能反映出:林爽文所造成的「動亂」,終於遭到「平定」,讓百姓安居樂業,自當感恩戴德;而台灣這個海外僻地,竟能得蒙嘉慶君青睞,親臨斯土,還真是皇恩浩蕩,讓草民們感到無上榮幸? 這樣的社會心態,正是帝國所欲塑造者。對於大清帝國的統治者而言,嘉慶年間的台灣已然「內地化」,成為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當地人民若有了這樣的心態,不啻裨益於帝國在當地統治的穩固。 論者或可辯稱:這齣戲劇,承載忠孝節義的觀念,有助教化人心;但無庸諱言,所謂的「忠孝節義」,難道不也是帝制時代的觀念嗎?否則孫文又何必在演講《三民主義》時,試圖將傳統忠君觀念,轉化為「要忠於國,要忠於民,要為四萬萬人去效忠」呢? 民主、獨立,從來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真正的關鍵,在於人們的內心。身為現代公民,對這類題材,應該加以警覺,並深切反思。 (作者是北社理事、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君愷 2022-04-19
俄烏戰爭 日本展現大國風範

俄烏戰爭 日本展現大國風範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滿兩個月,烏國平民傷亡慘重。當國際媒體大幅報導歐美國家出錢出力拯救烏克蘭時,位於東亞的日本對烏克蘭的積極援助,也令人敬佩。媒體報導,日本至今已提供三億美元的人道救援金給烏克蘭,並持續透過外交與經濟手段施壓俄羅斯。 俄烏戰爭爆發後,相較於印度不批評俄國的「明哲保身」,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出面譴責俄國侵略行為不當的國家。除了對俄國發動經濟制裁外,也以實際行動展開人道救援。四月五日,日本以政府專機將廿名烏克蘭難民包括五男、十五女,年齡介於六歲到六十六歲,載回日本,其中有四人在日本無親無故,但日本政府仍願接受並照顧這些非依親性質的烏國難民。 烏國首都基輔附近的布查鎮(Bucha)平民被俄軍集體屠殺曝光後,日本亦公開表達憤怒。四月八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召開記者會,強烈譴責俄軍殘忍且不人道行為,尤其犯下國際社會不能容許的戰爭罪;岸田表示,對於俄國暴行必須追究責任,日本支持國際刑事法院(ICC)與聯合國進行獨立調查,日本將提早支付ICC會費以支援搜查行動。 三月上旬,俄國一架軍機侵犯日本領空,日本不受其威脅,仍繼續擴大對俄國的經濟制裁力量。近來日本除了對俄國追加五項新的制裁,具體內容包括禁止俄國煤炭、木材、機械類和伏特加等進口外;四月十四日,日本眾議院更表決通過包括取消保障俄羅斯貿易優惠措施「最惠國待遇」的法律修正案,未來將送交參議院審議通過後生效。 日本媒體《共同社》十七日公布民調顯示,即使制裁俄國對日本的經濟和生活影響很大,但仍有高達七成三七的日本民眾支持政府繼續對俄國實施經濟制裁。 至於軍事援助,礙於現行法律,日本雖無法如同美國、歐盟國家般可提供重型武器如大砲、坦克、直升機、各型飛彈給烏克蘭。但日本仍在符合《自衛隊法》和「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條件下,提供了大量防彈衣、軍用頭盔、防寒衣、帳篷,以及食品、相機、衛生用品、發電機等非致命物品給烏國軍隊使用,目的就是希望烏克蘭戰勝來犯敵人。 總之,身為美日同盟成員的日本,近年高度重視「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同時亦關注中俄關係的深化趨勢。日本對於俄國入侵烏克蘭,認為不只是歐洲和平的最大威脅,甚至是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脅。換言之,日本十分明瞭,只有展現對烏克蘭的強力支持,並努力挫敗俄國的侵略行為,才能嚇阻或抑制未來中國的行動,以防範「台灣有事」。 (作者是前國防部戰略規劃司簡任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
姚中原 2022-04-19
民主國家都是採取勸導跟利誘

民主國家都是採取勸導跟利誘

說個比較逆風的,雖然在疫苗跟反疫苗之間我個人是疫苗派,但是我個人其實是不贊成疫苗護照以及未成年人強制性打疫苗的(如果出入必要場所例如學校、圖書館需要疫苗證明,其實就等同強制)。 因為客觀來說,現有的疫苗如果按照常規疫苗的標準來衡量的話,事實上全部都是不合格的,無論保護力上面還是副作用上面,現有武漢肺炎的疫苗其實都沒有達到常規疫苗的品質,然而要達到那樣的疫苗品質,沒有個三五年以上是不太可能上市的,問題是一年多前疫情的大流行加上高死亡率,疫情流行的地方實在等不起這個時間,因此當初世界衛生組織兩害取其輕之下降低了武漢肺炎的疫苗標準。 所以武漢肺炎的疫苗它不是一個全對或者全錯的問題,而是一個討價還價折衝讓步,停在一個及格或者可以接受結果這樣的狀態,不能保證安全的疫苗肯定有副作用,而且會有一些副作用是現在未知,可能得要好幾年後才會發現的,然而不施打的話萬一感染又會有百分之二的死亡率,那麼我們就拿起紙筆用數學算,疫苗的風險是多少然後感染的風險又是多少,如果前者更高那就不打,如果前者較低那就值得打。 在這種情況底下國家是缺乏強迫國民施打的正當性的,這也是為什麼民主國家都是採取勸導跟利誘,如果干預程度過強的話還會引發遊行甚至暴動,這是因為這些疫苗安全性無法保證的前提,你要嘛就保證打了以後發生的風險全部國家承擔,否則你只能讓國民自己選擇要不要承受這個風險。 在更之前 Delta 以前的病毒株由於死亡率較高,所以這個算式是不難計算的,我打了疫苗會有幾十萬分之一的已知強烈副作用,跟機率未知的未知副作用,不打的話,等到國內疫情爆發,按照國外經驗第一年大約會有一成以上的人口感染,乘以百分之二的死亡率,那麼爆發後的一年內我有千分之二以上的機率死亡,兩者之間的數字差距實在太大了,所以對我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好權衡的。 而現在 Omicron 變種因為死亡率大大降低,再加上由於目前疫苗是針對舊的武漢株研發,對於新變種免疫保護力都不足,所以對於新變種的共存策略本來就不期望用疫苗達成群體免疫,而是打算用感染後免疫力達成,那麼『太多人不打的話無法群體免疫』這個正當性也失去了,打或者不打疫苗只關係到當事人感染後的死亡率而已,那麼當事人自己考慮本身風險自己決定,然後自己承擔後果,不管打了之後產生副作用還是不打結果死了,都是自己作主自己負責別去怨誰,我認為這樣才是最合理的。 當然這是一個理想狀態啦,目前來說全世界多數國家的策略就是最終方向往這個理想狀態走,可是過程之中仗著自己弱勢吃了無敵星星,所以不管有打出問題還是不打出問題都吵著叫政府賠的人無論哪個國家都是一堆,每個國家都會試著控管到放手時也不至於死太多人時才放手,會試圖用公權力介入來控制過程階段盡力壓低感染數,以免民怨爆發時你跟他們講上面那些話,人家怎麼聽都覺得是推卸責任的幹話。 總之邏輯跟理論是一回事,執行是一回事,執行上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現實的無奈,因為理想中的甲方這個世界上是完全不存在的。
周布雅 2022-04-19
包容是一種人生境界,不是一種處世策略

包容是一種人生境界,不是一種處世策略

  有人在網上貼文,說與女朋友就愛不愛國的問題鬧得很不愉快,不知道應不應該把這段感情維持下去。有人回答他,說對不同政治立場應該採取包容的態度,因為民主的要旨就是包容不同意見。 我看了這個問答,頗為這位網友擔心,不知他後來與女朋友如何解決。 對不同意見的包容,要看對什麼人,針對的是什麼問題,要看對方的出發點如何,也要看對方的性情如何。包容不是單方面的,彼此都有包容之心,才可以互相包容,你對一個偏執的人是無法包容的,你要包容對方,只有讓渡自己的立場才能達到。 你可以對習近平包容嗎?可以對林鄭與李家超包容嗎?反過來,中共港共也從不會對香港人的政治異見包容。 互相包容的前提是彼此都講道理,而且都服膺真理,有一方不講道理,或者明知錯了仍不肯反省,那是沒辦法包容的,除非你放棄自己的立場去遷就對方,到這地步,那也不叫做包容了,那叫做苟且。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明理,一種人不明理;世上有兩種人,一種固執己見,一種善於自省。 不明理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理而又固執。一個冇腦的人如果不固執,會隨時聽取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看法,這種人以勤補拙,總會有進步。但有些人不明理而又自信,從不反省自己,這樣的人神仙也難救,因為他把天下最不堪的兩種毛病都佔齊了。 在政治與人生問題上,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與自己一致。有些關係是不可改變的,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這種關係跟你一生一世,你無法解脫。在這些命定的關係中出現不可調和的立場分歧,你只好接受,嘗試理解體諒,那種情況,可以叫做包容。 除此之外,朋友﹑同事﹑鄰居等等社會關係,都不是命定的,可以隨聚隨散,不必強求一致。能互相包容,那是彼此都很理性,立場雖有分歧,但不是致命性質的,真的去到極端,最多也就是一拍兩散。 包容並不是民主的終極意義,民主是承認不同意見的存在,但不是對不同意見的苟且。民主社會也有矛盾鬥爭,有時甚至也是殘酷的,問題不在於矛盾鬥爭,而是矛盾與鬥爭維持在和平相處的範圍之內,不必以消滅對方來解決。 與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的矛盾和衝突,能解決固然好,不能解決的,最終以取消骨肉關係,那也可能發生,有人登報解除親人關係,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見包容並不是最高原則,最高原則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至於與相愛的人互相包容,那要看要包容的是什麼問題,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包容的結果有沒有機會取得共識。如果暫時的包容只是將問題壓下不表,而彼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衝突永遠存在,結果就是,你在這個問題上包容,但矛盾和衝突會在另一個問題上爆發出來。 一世人流流長,人生觀與價值觀南轅北轍,衝突隨時都會發生,那麼你就要問自己,我是不是永遠願意和可能對她包容下去?兩個人還在互相認識的階段,發現關係不可調和,揮慧劍斬情絲為時未晚。現在不斬,日後也要斬,既然終究要斬,不如早日快刀斬亂麻,一了百了。 人說一夜夫妻百日恩,豈只百日,是百年生死與共。人說夫妻情投意合,情投容易,意合才難,情之相投,是以意之相合為前提的,所以在考慮正式的夫妻關係之前,對彼此人生觀與價值觀的考量至關緊要,將包容視為最高原則,會誤了自己一生。 當然,當代社會離婚已是家常便飯,合則來不合則去,年輕人或許未結婚已想到離婚。我只想說,婚姻是人生大事,不要輕言包容,而不深究彼此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反送中運動中,不少年輕人的政治立場與父母親相背離,承受比一般人更沉重的精神痛苦,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只有自己去面對。相反的,我們更常見年輕情侶攜手走在抗爭的第一線,那是令人為之動容的情景。不管如何,一段關係未確定,對方已顯示出冇腦又固執的態度,對你來說不是包容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決斷的問題。 包容是一種人生境界,不是一種處世策略,有些事可以包容,有些不可以;有些人可以包容,有些不可以;包容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有時候,甚至不包容才是。
顏純鈎 2022-04-19
民意不會站在謊言的一方

民意不會站在謊言的一方

今天盧秀燕市長針對我而來,那麼我也有些話回應。 盧秀燕市長今天在議會答詢時,指自己的捷運藍線綜合規劃就是依據胡志強時代版本,一路走台灣大道。她強調「我任內沒有變(路線),是林市長(林佳龍)變了,說要與沙鹿火車站共構,事實上站址卻設在重劃區」,她強調自己「開大門走大路」,反而是林佳龍變更路線的動機「啟人疑竇」。 這些話聽在耳裡,感到不可置信。一位市長,要負責的對象是市民,而不是某一位前任市長。 捷運攸關全體台中市民的福祉。當初佳龍領軍的市府團隊,在路線的設計上,我們廣納各種專業意見,最大化全體市民利益需求,我們問心無愧,盧市長已執政將近四年,握有龐大市府資料,但在議會答詢,無法回答台中捷運的演化,佳龍就簡單整理事件簿給盧市長下次備詢時運用。 1. 胡志強市長在2014年規劃六條BRT。先在選前推出BRT藍線,自我放棄捷運藍線,在爭取交通部補助時,白紙黑字寫明放棄捷運路線,後續包括藍線和橘線的規劃全部停止。 2. BRT的真假,是不是正確的交通建設,有沒有造成塞車及其他交通不便,台中市民自有評斷。佳龍上任之後,先將BRT優化成公車專用道,才讓台中捷運藍線有重啟的曙光。 3. 2018年行政院正式核定台中捷運藍線的可行性研究,佳龍並在任內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的補助。 4. 盧秀燕市長上任後,推翻費盡千辛萬苦而來的捷運藍線路線,不明原因變更路線,引起社會譁然。 5. 高雄捷運延伸路網黃線,比台中捷運藍線晚半年通過可行性評估,現在高雄捷運黃線年底要動工了,反觀台中? 捷運是全台中市的捷運,我們希望能加速建設。可惜在中二選區立委補選的過程,反而看見原來拉動捷運路線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執政近四年的盧秀燕市長,請您正視市民的憤怒,顛倒黑白的甩鍋言論,不但無助捷運藍線的問世,也無法回應市民的期待。一句啟人疑竇反而讓盧秀燕市長疑竇叢生,一再企圖誤導的也終究是紙包不住火,民意更不會站在謊言的一方。如果有需要,佳龍也願意跟您坐下來討論捷運藍線的未來。
林佳龍 2022-04-18
烏克蘭打沉莫斯科號,給台灣什麼啟示?

烏克蘭打沉莫斯科號,給台灣什麼啟示?

烏克蘭打沉了俄國的驕傲,莫斯科號,給台灣什麼啟示? 俄國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被烏克蘭用兩枚機動岸射的海星飛彈打中,彈藥庫爆炸起火燃燒,最後沈沒了。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一艘在戰鬥中被擊沈的戰艦。 毫無疑問,俄國的面子丟光了,不過,事情沒有到這裡結束,反而留下更多的問題,因而給台灣更多的啟示。 第一個是,像俄國這樣的軍事大國,像莫斯科號這樣的頂級戰艦,仍然有弱點,也就仍然可以被精準打擊。烏克蘭顯示的是,小國完全有對抗大國的空間,只要能抓到對手的罩門。 第二是,精準打擊的基礎,在於精準的情報。情報的來源,則可以由美國來提供。 第三,烏克蘭部隊是第一線的部隊,在前線作戰,沒錯,但是,北約在後方提供強大的支援,包括情報,通訊,指揮,與後勤運補。合起來,烏克蘭與北約構成了一個作戰系統,使得俄國與烏克蘭的戰爭其實是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戰爭。 美國這次的不出兵,只出手,透過北約撐起了烏克蘭這邊的系統,這是一種新型態的戰爭模式。在烏克蘭試驗成功之後,將來肯定會套用在其他戰場上,就是地面作戰部隊由當地國來承擔,後面的整個作戰系統可以由美國來出手與協調。 第四,原來制海權不是全靠海面上的軍艦,包括潛艦與航母,而是陸地上機動發射的反艦飛彈也很關鍵。這意謂著,台灣海峽的制海權一樣也可以從陸地發射的反艦飛彈來掌握。可以想見,將來跨兵種聯合作戰對台灣來講很重要。 綜合來看,台灣可以從烏克蘭戰爭中得到很多的啟發,真的是事在人為。美國根本不需要出兵,而是只要在台灣維持新的作戰系統,展開系統對系統的對決,就夠了。
吳嘉隆 2022-04-18
BNT 5-12歲兒童疫苗效益有限

BNT 5-12歲兒童疫苗效益有限

  兒科疫苗不敢用大劑量,只用了成人劑量的三分之一 :BNT 疫苗在5-12歲兒童的效益大不如12-17歲。原本5-12歲組效益就僅只68%,四週後居然快速下降到僅剩12%。 12-17歲組好多了,一開始61%,四週後還保有51%。 5-11 歲防住院率也在四週後下降大半,從100% 鋭減成48%;12-17 歲組防住院率85%,四週後降低為73%。 以上是紐約州在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 月(奧密克戎流行期間)真實世界的資料,依據分析85萬12-17歲及36萬5-12歲施打兩劑的結果。
三際信息站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