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投書媒體的「專家」是活在中古世紀沒網路?

投書媒體的「專家」是活在中古世紀沒網路?

如果真的要面對所謂的「疫情結束」,可以看其他各國的現況。這意味著以後不用戴口罩,有人確診也不用隔離和通報、自行痊癒,每個人自看免疫力如何,完全自由,這就是各國走在台灣前面的「疫後共存」世界。 台灣人有許多優點,但缺點第一名,就是沒有國際觀,平常不會關心其他各國怎麼了。 台灣明明沒有鎖國,也無像鄰國一樣封鎖谷歌和臉書,明明都可以知道天下發生什麼事,但很多台灣人的「天下事」,就是隔壁小張的車比我好他該死,或者看著中國等於外國,心中希望美國來保護自己,可是連美國這三年已經八千萬人確診這種事情都不關心,美國死於疫情的人數是一百多萬也不知道,完全零概念,只會衝去罵自己人,罵完政府罵醫護。 台灣已經延遲兩年才開始面對單日確診上萬,而且病毒的毒性已經被弱化,投書媒體的專家還一副世界末日的指責死亡人數創新高,好像政府和全體國民做得有多十惡不赦般嚴重。 台灣這三年死於疫情的人數是1554人,英國是17萬人死亡。 英國比台灣多三倍人口,我不知道投書媒體的這些自詡專家們,是活在中古世紀沒網路,還是活在侏羅紀沒有活人與他們對話,怎麼會跟世界各國這麼脫節,還好意思去投書? 疫情第一年,我有一位南美洲厄瓜多籍的朋友,他們第二大都市,是人死到在醫院的停屍間層層疊上去,醫療體系當下就崩潰了。那個時候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慰問他,因為台灣境內是歌舞昇平零確診的,台灣人對其他國家的狀況不但難以想像,還沒有概念,甚至是吹毛求疵的對自己人在罵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去年五月,台灣升三級警戒時,台灣和越南都是全球少數保持多個月境內零確診的國家,一哥一姐當之無愧。 一年過去後,越南的確診人數來到一千萬人,台灣是156萬人。 台灣在疫情中一直是「做得好」的,即使是現在,如果有在看國際新聞的話。 我覺得成人有能力看見真相、蒐集真相,從真相中建立自信心。 但巨嬰是沒有能力蒐集事實和就事論事的人,明明該長大了,他的功能只剩罵別人、賴政府。網路明明是台灣的,他卻用成中國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連不上谷歌,是住在什麼三不管的落後地方。 台灣的公衛環境和醫療都是先進優秀的,甚至我們是醫療強到可以外銷的國家,馬來西亞的世界球王就選擇台灣醫院來醫治自己,印度也有許多人專程來台灣就醫,百輛輪椅上飛機,連椅帶人一起來台灣找希望,我們是這種國家。 最好的資源就在自己國家,台灣國民也不會一次治療新冠結果出院時收到台幣三十萬的帳單(美國)。 神人們在護國,國人如今還敢罵醫護,這種見識格局我都醉了。 如果一直不關心其他國家,不會借鏡其他國家的經驗去理解現在的自己,這就像明明已經活在崑崙仙山上,卻用活在垃圾堆的標準看自己。 人可以有智商,而非智慧故障。 健康本來就是自己的責任,有沒有免疫力自己最知道。 疫情當頭,當展現人文素養,若沒有,請現在開始培養。    
Prem Raji 2022-05-26
他們的表情很從容

他們的表情很從容

#有人跟小編一樣發現他們的表情很從容嗎 #當時反威權的人真的不簡單 2022年5月23日美麗島事件全數平反 促轉會指出,1979年美麗島事件中,共有8人受「軍事審判」,另有33人則係於「普通法院審判」。軍事審判部分,除施明德及林義雄外,黃信介、姚嘉文、張俊宏、林弘宣、呂秀蓮、陳菊等6位有罪判決已於《促轉條例》施行之日均視為撤銷。 當年大逮捕時,魏廷朝乾脆坐在家中等國民黨來抓他,他說,民主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定要有幾個人站出來犧牲。 ▓ 第二場【覺醒的硬頸時代-魏廷朝的故事】影片放映座談會 報名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viewform...... ◆座談主題:魏廷朝在台灣民主進程中扮演的時代角色 ◆主講人: 國史館館長 陳儀深 魏廷朝女兒 魏筠 ◆時間:2022年5月29日(日) 下午14:00-17:00 ◆地點:左轉有書(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捷運善導寺站2號出口) 主辦單位|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贊助單位|客家委員會 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 執行單位|曬太陽文化創研社 協辦單位|左轉有書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簡稱COVID-19)防疫政策,請佩戴口罩參加放映座談會,並遵守相關防疫規定。  
覺醒的硬頸時代 2022-05-27
中國與國民黨聯手要干預台灣大選

中國與國民黨聯手要干預台灣大選

台灣從沒有限制國人返台,只是疫情以來入境必須居檢而已。現中國為動員投票部隊,操弄台企聯抹黑有戶籍才能投票的規定是阻礙。國民黨馬上配合,要求以線上、代理登記恢復戶籍。 但很清楚的就是,這兩年間只要有回過台灣,都能保住戶籍。自己不願回來要怪誰?
曾韋禎 2022-05-27
明知不是這樣還轉,絕對是敵人

明知不是這樣還轉,絕對是敵人

如果是不問世事的婆婆媽媽叔叔伯伯,看到也不想想就亂轉這些東西也就算了,明明知道不是這樣還轉,那絕對是敵人。
2022-05-27
經過一年多,還有人記得這件事嗎?

經過一年多,還有人記得這件事嗎?

經過一年多,還有人記得這件事嗎? 2021年4月16日凌晨 黑衣人衝進松山分局中崙派出所砸電腦 2021年4月21日 《靠北警察》爆料,黑衣人闖警局砸電腦,警局沒作為,似乎想壓下來。 松山分局督察組直接在爆料文留言表示「派出所電腦螢幕是民眾進入派出所駐地時不慎碰撞,致螢幕掉落損壞,當下民眾即於現場承諾賠償」 2021年4月22日 松山分局表示只是一場誤會,並無毁損公物,而是不慎損壞,並安排黑衣人與警察上演「道歉大會」「握手言和」。 松山分局長林志誠表示:雙方推擠下,1名22歲徐姓男子不慎撞倒辦公桌上的電腦螢幕,造成掉落地面摔壞,徐男當下即向警方道歉也立刻寫下悔過書 2021年5月2日 經議會不斷強力要求,台北市警局公布96秒還原影片,內容大逆轉。 影像顯示,10名幫派份子追逐分局教官,衝入警局,撞倒紅龍,拿起折疊椅砸電腦,與派出所員警扭打。黑衣人的態度,與事件被揭發時警方的描述,完全不同。 如果影帶沒有公佈,還會有很多人相信警方一開始的說法,以為黑衣人只是誤入警局不小心碰倒電腦態度良好的小白兔吧。 當警方本身就是當事人時,公開的說法有時只是公關的方法,未必與事實相符。影像才能真正釐清疑義。 只可惜,人類的記憶不只短暫,判斷力還會隨著政治立場變動,很多原本簡單清楚的道理,都被弄複雜了。
苗博雅 2022-05-27
擁有最多資源防疫做的最差

擁有最多資源防疫做的最差

別再說中央沒照顧雙北 #新北市 拿到最多疫苗、最多快篩試劑 #台北市 拿到抗病毒藥物 結果雙北擁有最多資源防疫做的最差
台灣是咱的國家 2022-05-27
彭明敏教授追思會 加州三大會館齊聚

彭明敏教授追思會 加州三大會館齊聚

加州三大會館齊聚主辦彭明敏教授追思會。(記者林蓮華攝) (記者林蓮華/洛杉磯報導)為紀念於生於1923年,享年98歲,於2022年4月8日在台灣辭世的「民主先覺」、「台獨教父」彭明敏教授,5月22日(周日)由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北加州台灣會館、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台灣中心主辦,舉行「加州各界追思彭明敏教授紀念會」,在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舉行,駐美大使蕭美琴在駐洛杉磯經文處黃敏境處長陪同出席,節目內容邀請彭教授多年好友,從好友口中娓娓道來他不為人知的一面,相知相伴的革命情感,温馨又感動,最精彩是一甲子交陪的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大揭秘辛,看到「人格者」的大是大非,無形拉近我們與彭教授的距離。大洛杉磯台灣會館的董事團隊佈置的會場,也讓人彷彿掉入時光隧道,觸摸到了翻轉時代的「自由的滋味」。 來賓聽得津津有味並參觀彭教授的展示。(記者林蓮華攝) 當天,由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基金會董事長陳柏宇率先致辭,他強調和所有與會佳賓最大的理想,就是期盼讓彭教授的精神一代傳一代;主持人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執行長林榮松也宣布,除了追思紀念會,大家所捐募的餘款,未來將啓動兩項計畫,第一、聘請黃樹人擔任總編,為彭明敏教授出版紀念專刊。第二、為下一代傳承,由台館執行長吳兆峯策劃「認識彭明敏瞻望新台灣」徵文比賽,吳兆峯也介紹比賽的意義及規則,截稿美西時間6月16日為止, 詳情可點擊看本報導影片或致電台館626-307-4881。 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董事長張裕華致辭時表示自己是1990的野百合世代,大家因深受彭教授作品「自由的滋味」影響,課堂研究,然後上課就到街頭實踐,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生的大規模學生抗議活動,結束「萬年國會」,使台灣民主化進入的全新的階段。台灣不論是野百合、野草莓、太陽花的學運世代,都有傳承到彭教授的精神,希望未來的一代,不要忘記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路程,繼續承繼下階段任務。 彭教授雖然流亡海外,被迫家破人散,但他的親切客氣和孤獨的身影,卻讓很多後輩,爭相把他當成家人一樣看待,想讓他有家的溫暖。 北加州台灣會館創會執行長黃美星一上台哽咽難忍,她說道:「2202年短短的半年,就讓他失去了3位最重要的人生夥伴,第一位是老伴,愛台灣出錢出力的張信行醫師;第二位是自1988搬來北加後就並肩作戰的夥伴施天燉;第三位是民主啟蒙的老師,亦父亦友的彭明敏教授。」她準備了許多張照片,內有彭教授的兒子與兒媳,顯示兩家交好的情誼。 黃美星談到當年曾經滿腔熱血跑到民視建議拍攝彭明敏一生的故事,現成的劇本就是精采萬分的「自由的滋味」,但被需要100萬美金資本嚇到勸退。1992年他們參加吳澧培登高一呼組團陪同彭教授返台,之後她拜託弟弟黃兆原醫師夫婦,要像「台灣的寶貝」一樣照顧,感謝弟弟發心陪伴彭教授到最後。 北美台商會副總會長李旭東來自俄瑞崗(Oregon),他也秀出彭教授在俄瑞岡的家宅,搬到俄瑞岡林肯市,鄉親就十分興奮,因為可以常常得到彭教授親自指導給予寶貴建議,當時很多活動都會邀請他,大家知道他要來都會煮得特別澎湃;彭教授除了法學政治素養高深,對於人文藝術也頗多涉獵,而且喜歡自己設計,面對無法回去的太平洋彼岸,設計元素總是離不開對台灣的思念。 現在搬到南加的林益顯醫師也是全家交陪彭教授,稱讚他為人客氣但不善交際攏絡,教授有自己堅持的原則,不易妥協,所以不論在帶領台獨聯盟或是FAPA等社團,大局為重,也有不少苦水只能往肚裡吞。當初為了想要就近照顧彭教授,還在俄瑞崗教授住的旁邊買房,沒想到還沒搬過去,彭教授就決定回台灣了。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鄭義和介紹的是教授如何牽成提携後輩,以老師稱呼,一輩子的師生關係,亦步亦趨。他提及彭教授如果願意點頭,以首屆十大傑出青年一等一的資歷,在台灣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但他選擇1963年拒絕蔣經國的召見,1964年和謝聰敏、魏廷朝共同起草發表「台灣自救運動宣言」言明反攻大陸絕對不可能、要求制定新憲法、以新國家身份加入聯合國等訴求,一萬份宣言還未發出去就被捕軟禁。民主先覺揭發的真相及訴求,影響後代前仆後繼,至今都還在努力讓願夢有朝一日實現。 鄭義和訴說著相遇從瑞典來美的彭教授,當時是紐約台灣同鄉會會長,大家在紐約台獨聯盟蔡同榮家中見面,向彭教授報告正準備籌備全美台灣同鄉會,自此就讓他陪同彭教授出席許多會議,1971年鄭義和擔任首位的全美台灣同鄉會會長後,彭教授牽成到處拜訪同鄉,終於在1971年9月18日聯合國第26屆大會開幕前夕,在紐約舉行「台灣民眾大會」約有近2000人參加,會後大家更遊行到聯合國總部,可謂盛況空前。之後鄭義和為1992年彭教授返台設立辦公室,於1994年成立彭明敏基金會。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執行長林榮松以「陪伴彭明敏教授民主行」相片回顧,他說自己也是受到「自由的滋味」影響,但直到1992年吳澧培號召回航返鄉團為彭明敏回台造勢,才有更深的情誼。林榮松列3項南加州與彭教授最深刻的交集,分別是1992年返台、1996年參選總統後援會、1999年美國「台灣關係法」20周年。 其實1990年李登輝前總統就已經邀請彭教授回台參加「國是會議」,但「通緝犯」這個罪名不撤,就不願回台。直到1992年撤銷通緝令後,彭教授才返台,返台後參加民主進步黨多次造勢場合,北中南都引起全場轟動。1996年和謝長廷合體代表民進黨參加首度直選總統,當時海外後援會返台造勢,原本彭教授看到民眾的熱情,認為有勝選的可能,但中國的飛彈危機,最後還是敗選,他挺身參選的意義十分重大,後援會也是從海外辯論一路戰到台灣盡心盡力。他以高度稱讚彭教授曾說為了台灣其他都不介意。 駐美大事蕭美琴早上特別代表總統前往南加州爾灣長老教會探望於5月15日不幸發生的仇恨犯罪,像犧牲的鄭達志醫師遺屬及傷者和會內兄姐致意。下午抵達台館,看見精心佈置的彭教授每一個人生階段的重要事件圖片及著作。蕭美琴肯定這次追思會讓大家更了解彭明敏教授的一生,是對台灣民主自由、追求獨立,始終如一的人格者, 也是許多台灣世代年輕人追自由獨立的啟蒙者。 她提及,彭教授在台灣最艱困時候,勇敢地站出來, 因為流亡海外,家破人亡,但對民主自由始終如一。她回憶在大學圖書館,就曾經拜讀過彭教授的大作「自由的滋味」。1992年他終於結束流亡的歲月 ,回到台灣之後 ,1996年彭明敏教授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因為首度直選, 結果中國飛彈危機發生; 蕭美琴熱血決定放棄博士學位,直接到華盛頓DC 民進黨成立的辦公室擔任秘書,之後返回台灣拚博,這都是20多年前的事。 希望一代傳下一代,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守護前輩的犠牲奉獻,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 透過追思會能夠讓更年輕的一代了解這段歷史,相信也是追思會最重要的意義。 駐洛杉磯經文處黃敏境處長致辭,從日治時代到返台,一一列舉彭教授一生轉折,對台灣重要的關鍵時刻,他認為彭教授帶給後代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台灣人相信民主是最珍貴的資產,台灣民主化的歷程的血淚故事,更應該讓一生出來就能呼吸自由空氣的後輩了解。尤其彭教授放棄做大官,不惜流亡海外,挑戰政府的專制,只為堅信追求台灣民主自由,獨立自主。 黃處長說道:「彭教授曾經說過自己活在三個世代,血統是漢人,卻在日治時代成長,然後思想受到西方世界自由思潮影響,堅信和平理性民主非暴力手段的價值。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在為台灣寫歷史,所用的教材就是一生的經歷,他是台灣人的終身教授,懷抱民主自由願夢的人格者。」 前總統資政吳澧培揭露許多彭教授秘辛。(記者林蓮華攝)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擁有一甲子的交陪的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他回憶提到許多秘辛,並以「大是大非」彭教授是始終如一為台灣的人格者尊稱。像是在念台大經濟系時,就認識彭明敏政治系主任,他的得意門生謝聰敏是吳高中的學弟以及大學的室友,曾經看過「台灣自救宣言」的起草稿,並且還被謝寄放5萬元的資金,後來被視為判亂金。親眼見到彭教授雖然受到當權寵愛,但堅持知識人的良心,但他遭到逮捕,自己也為此被調查局盯上不得不倉促遠走美國。直道彭教授輾轉來到美國後才又密切聯繫。 吳資政回憶當年細節栩栩如生,例如,1972彭教授擔任台獨建國聯盟主席,因為理念、做法與幹部不合的鬱悶,一年後辭職。還有1982年創立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1986擔任總會長,與競爭者蔡同榮,因制度更改產生芥蒂,1989總辭。但在蔡同榮返台選立委,放下昔日恩怨,願為他站台,蔡同榮以些微票數當上立委,之後蔡同榮對彭教授尊敬有加。 吳資政透露,李登輝前總統曾經有意安排中研院院長一職,但彭明敏對職位一笑置之。其實李總統和彭明敏在台大學生時期就是摯友,只是事件爆發後,命運捉弄,兩人體制內和體制外,南轅北轍。但對於台灣未來發展,兩人則是目標相同殊途同歸。李登輝1990年當上總統,就努力邀請彭返台,多次與李煥等人不歡而散。直至1992年回返台灣,因為國民黨內鬥激烈,他們兩位並沒有見面,再公開見面就是1996年總統直選公辦政見會。 1992年之前與獨盟的恩怨未解,獨盟公開杯葛他回台,他也承諾會去獄中探望張燦鍙主席,回台後第一時間就去林義雄母親墓前致意。彭先生之前無意競選總統,但在施明德勸進以是全體共識,他才加入民進黨參選,之後發現其實還有許信良、林義雄、尤清等競爭者,在勝出民進黨之後,並未得到人力和資金的權力資源,競選經費的籌措也是向友人商借以選舉完後補助款清償,但最後民進黨要求上繳中央,彭遂心寒退出民進黨。 吳資政最後提及2019年,他和李遠哲、彭明敏、高俊明,公開反對小英總統競選連任,當時認為政局詭譎,是要強有力的總統候選人,他澄清賴清德並不知情;當時受到很多人謾罵,不過蔡英文總統最後轉變成「辣台妹」,咸信也有一份小小功勞。彭先生就算遭到同志誤解,只要是為台灣,他都會願意全力以赴,一生都沒有變節,「人格者」當之無愧。 當天並有音樂追思,由李俊玲獨唱,並和溫玉妙、沈增慶、葉健四重唱,黃令先伴奏/作曲,分別帶來「最後的住家」、「The Light of Hope」,最後大家祈願彭教授安息主懷,我們永遠懷念您。
林蓮華 2022-05-25
李克強不是神仙,救經濟三隻攔路虎

李克強不是神仙,救經濟三隻攔路虎

  近日李克強召開十萬幹部的救經濟大會,氣急敗壞開這個會,證明經濟已到末路。本來如此重要的會議,習近平不應缺席,但這一次竟讓李克強獨佔風光,這就相當詭異。 救經濟不是好事,習近平躲著,可能也是一種「走精面」的選擇,但場面上看,好像習近平不在「一尊」位置了,這對他的未來一定有影響。 政情詭異,顯示習近平處境不妙。中共官場規矩,領導人的正常變遷,不會一夜之間大顛倒,會有一個過程,淡化權力變化引發的餘波。四人幫倒台是反常現象,習近平若被削權,只會一步一步來,讓國內外都有點心理準備。 中共國的經濟已壞到不能再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五年中美未翻臉,若中共黨內還有健康力量,及時糾正習近平的極左回潮,當時下決心糾錯可能還來得及,現在只能說神仙難救了。 李克強毫無例外說了一大堆問題,又推出一大堆措施,那些問題早已存在,那些措施又都雞零狗碎。多年來問題早已存在,但整個黨國上下沉迷於東升西降的白日夢,任由內部問題積累發酵,疊加激化,現在發覺大事不好,這才號召全黨「穩經濟大盤」,問題是,一個人病入膏肓,藥石無靈,你還怎麼救? 多年來李克強不敢挺身救經濟,因為中共幕後高層沒有授權。多年來喊「六穩六保」,喊得口乾脣焦,都沒有人理他,現在讓他開一個十萬幹部大會,獨挑大樑,那是高層授權給他了。高層為何顢頇如此?因為給李克強授權,等於對習近平削權,習近平是幕後政治老人共同決定的接班人,還讓他獨享一尊榮耀,現在要削他的權,需要高層的共識。這個變化牽動太大,不容易協調,因此拖了太長時間,拖到大錯鑄成。 一國經濟是一個大系統大架構,由各種因素有機組成,也受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經濟出小毛病,只需動小手術,經濟出大毛病,就需動大手術,大手術傷筋動骨,不能說動就動。鄧小平當年改革開放,要等老毛去世,四人幫就擒,還要推倒華國鋒,鄧小平才能施展手腳。 今日欲救中國經濟,先要下大決心動大手術。習近平執政十年,把改革路線打得潰不成軍,現在看來,他至少設置了三隻攔路虎,摧殘中國經濟。這三隻攔路虎,一是病毒清零,二是國進民退,三是中美交惡。 病毒清零至今仍不放棄,因為放棄清零政策,後果可能更惡劣。各國與病毒共存,先決條件是疫苗有效,又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大部份人有疫苗保護,即使被感染也是無癥狀或輕癥,萬一癥狀嚴重,又有新藥治療,各國與病毒共存,是有先決條件的。 反觀中共國,科興疫苗已被證明無效,一旦重癥又沒有藥物治療,那就等於擺了一個空城,任由病毒長驅直入。一旦放棄清零,全國疫情大爆發,政府救不過來,可能更大鑊。 堅持清零就害死經濟,欲救經濟要放棄清零,盲的人都知道這是死癥。病毒清零這隻攔路虎能殺嗎?不必說這是習近平親自部署的,就是習近也肯放棄了,那誰來付後續的政治責任?誰敢拍板放棄清零? 第二隻攔路虎是國進民退,這是簡單化的說法,嚴格說是放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重回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習近平是馬列毛原教旨主義分子,以為他有本事扭轉乾坤,改變世界歷史。 四十年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救了瀕臨崩潰的中共國,自那時開始,中國順風順水,一路高歌猛進。直至習近平上台,誤判中國經濟成就來自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因此對市場經濟大砍大殺,為國有經濟大開方便之門,就此窒息了市場活力。到今日,國有經濟撐不起大局,重回市場經濟又不甘心,如此半死不活的發展道路,終於扼殺了中國經濟。 第三隻攔路虎是中美關係,當年與美親善,外貿有好處,外交有順景,高科技與文化引進有便利,都是當日起死回生的良藥。今日中美關係壞無可壞,就算中共回頭再討好美國,美國也不會領情了。全世界民主國家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圍堵中共,那你還如何救經濟? 習近平救不了中國經濟,李克強也救不了,因為中國經濟的痼疾是結構性與系統性的,歸根結底,就是獨裁體制惹的禍。要回到四十年前,再摸著石頭過河,這條彎路會不會太長了? 全世界都坐等中國經濟爛下去,爛下去又如何,該如何就如何,誰也奈何不了。
顏純鈎 2022-05-27
台灣參與世衛的新高點

台灣參與世衛的新高點

立陶宛衛生部長杜爾基斯於第75屆WHA發言時直言呼籲,應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大會,以及讓台灣進一步有意義地參與世衛。(圖:取自立陶宛衛生部推特) 第七十五屆世衛大會(WHA)本週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美國、英國、日本等主要民主國家發言支持台灣參與世衛;其中,法國、德國、立陶宛、盧森堡和捷克是首次在大會提及台灣,呼籲將台灣納入全球衛生架構。雖因中國阻撓,十三個邦交國向世衛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議案,遭大會裁定不納入議程。經外交部統計,世衛大會舉行前夕,已經有七十一個友好國家的行政機關、立法部門以及跨國議會組織,逾三千七百位政要、議員與各界國際友人,以多元的方式展現強勁支持。挺台力道及聲量更甚以往,這股支持能量把我們參與世衛的正當性,推向新高點。 這兩年多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中共政權從隱匿疫情到擴散病毒,危害世界,早成頭號公敵。面對多國要求追究責任,中共想方設法阻撓,透過大外宣與製造假訊息,甩鍋他國。然而,對許多國家政府而言,基於維護人民的健康福祉,若繼續姑息無良政權,就是陷於下一次傳染病莫名擴散的危機中。武肺疫情未歇,近期有猴痘傳染病例,突然在歐美國家出現。美國媒體披露,中國武漢實驗室曾在數月前,進行猴痘實驗,這與外界懷疑武肺的可能源頭是在同處,立即引發聯想。而當這個漠視人權、視人民如草芥的政權,極盡打壓民主台灣,自然形成反作用力,集結更多民主國家站在中國對立面,力挺台灣。 台灣推動參與世衛組織,從一九九七年前總統李登輝任內首度叩關開始,努力走過二十多年。包括請邦交國於世衛提案;無邦交的美國等民主國家,或發言支持,或場外雙邊會談,多年以來這是兩條外交平行線。不過近幾年,出現了變化。中國投注金援挖走我友邦,衝擊全球民主防線,美國為此助台鞏固邦交國。今年初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就職,美國與台灣都派出副總統規格出席慶賀,力阻宏國外交轉向,就是明確指標。台灣與邦交國的雙邊互動,也因加入美國角色而升級為多邊合作關係。這次世衛推案,我們十四個邦交國除了教廷因觀察員身分未能提案,其他十三國皆列名,美國扮有積極角色。 另外,為了挺台,在世衛大會召開前夕,美國拜登總統也簽署先前在參眾兩院壓倒性通過的友台法案,要助台重獲觀察員身分,行政與立法部門共同展現力道。此外,歐洲國家也追上腳步。德國聯邦議院在世衛召開前夕,決議支持台灣以觀察員參與世衛機制與活動,並要求德國聯邦政府定期提出報告。這項決議案是聯合執政三黨(社會民主黨、綠黨、自由民主黨)與最大在野黨(基民盟)提案,顯示朝野高度共識。德國衛生部長並在世衛大會發言挺台。法國上下兩院去年也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決議案,法國衛生官員並發言挺台。德法皆首度在世衛大會表態,具歷史意義。 本屆世衛大會支持台灣的國際聲量推向新高點,除了不滿中國,還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因素,讓民主國家更團結以對。尤其在地緣政治,面臨中俄等威權進逼的中東歐國家,反應最為鮮明。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前年無懼北京恫嚇率團訪台,高喊「我是台灣人」,連結捷克台灣民主同盟。立陶宛則為歐盟第一個同意我以「台灣」為名設處的國家,縱然北京祭出經濟脅迫手段,仍堅持深化關係。兩國並首度在世衛發言挺台,堪稱突破。過去我們與歐洲國家交往,著重傳統西歐國家,因烏俄戰爭,中東歐國家面臨虎視眈眈的惡鄰,對台灣更能感同身受,這正是我們的發展空間。 從各國在世衛大會接續發言挺台看到,正因我們堅守民主前線,向世衛示警武肺病毒,以及展現民主治理的防疫典範,並且積極貢獻國際社會,德不孤必有鄰,獲得理念相近國家強勁支持。對照中國對於武肺疫情的欺瞞,兩岸之間國際形象也高低立判。台灣在世衛道路受阻,我們某位卸任總統則一旁說風涼話,還自誇「我任內可以年年參加」。參與固然重要,關鍵是用什麼姿態與會。若是像這一位「馬統」,樂在被矮化的一中框架下出席,甘為中國旁的聽話小弟,這般形象,就算我們能參加世衛,國際社會的評價會完全不同。台灣盼成為世衛一員,我們靠的是對全球貢獻公共衛生實力,而不是降格墮落,專為北京製造兩岸一中的政治工具。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5-27
一支掃把一張椅子

一支掃把一張椅子

  二戰初期,英國首相邱吉爾搭乘地鐵時詢問乘客,「如果納粹德國打過來,大家怎麼辦?」在場無人示弱,都堅定表示要保衛家園、絕不退縮,一位婦女更站起來說「就算手中只有一支掃把,也會拿它抵抗到底」,「一支掃把」的典故即出於此,遺憾的是,這個寓意深遠的愛國故事,到了藍營嘴裡就屢遭貶抑,不知道為什麼,藍營對激勵人心的愛國故事始終懷有莫名恐懼,他們不相信台灣人有抗敵的勇氣,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抵抗侵略。 加州橘郡的台灣人教會最近遭「中國至上主義者」攻擊,但這場有計畫的屠殺很快就被「一張椅子」阻止;是的,當年有英國婦女抓起「一支掃把」抵抗納粹德國,今天則有台灣人牧師抓起「一張椅子」打倒兇手︰台灣人和英國人都具有同樣的勇氣。 周文偉被其他教友壓制在地。(圖擷取自@ABC7推特)     美國發生多次血腥槍擊,像台灣人教會憑一己之力打倒兇手的實在是罕見,世人因而看見這群台灣人︰ 手無寸鐵,面臨宰割,卻能扭轉命運。 猝不及防,處於被動,卻能化解危機。 承平過日,年邁力衰,卻能團結突圍。 當統派激進殺手周文偉被張宣信牧師丟出的「一張椅子」打倒在地,台灣人教友毫不遲疑,紛紛飛撲壓制兇手,這是出於勇氣。 當周文偉被壓制在地難以呼吸而求饒時,他們放鬆手勁,讓這個殘暴兇手能活下去,這是出於慈悲。 當兇手失去反抗之力,他們沒有趁機私刑報復,而是將這個喪盡天良的傢伙,髮膚完好地交給美國警察,這是出於善良。 所以,當周文偉開口向他所欲殺害的台灣人乞求活命時,他的「痛恨台灣人」和「滅獨天使日記」,顯得格外蒼白無力。 加入拉斯維加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周文偉,因為政治洗腦而仇恨台灣人,但在他最脆弱時刻,決定讓他繼續呼吸、容許他活下去的,卻是他所痛恨的台灣人,這真是對「中國至上主義者」的最大諷刺。 當這個人渣對台灣人教友進行「無差別殺害」時,篤信基督大愛的台灣人教友回報以「無差別保護」,沒有傷他一根寒毛,這是完全不同層次的格局和胸襟,屬於正港的台灣人所有。 周文偉,這個矢志消滅台獨的「孤狼殺手」,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卻栽在一張椅子之下;倘若手無寸鐵的台灣人教友在槍口之下都能有所作為,我們就應該相信,住在台灣的台灣人絕對有足夠的能力、智慧和勇氣應對中共的威脅。
莊榮宏 2022-05-27
世界各國染疫人數佔總人口比率

世界各國染疫人數佔總人口比率

這個表單統計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的染疫人數,我只挑幾個主要國家來計算染疫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 美國人口:3.3億,染疫人口佔比:25% 澳洲人口:2570萬,染疫人口佔比:27% 德國人口:8300萬,染疫人口佔比:32% 日本人口:1.26億,染疫人口佔比:7% 義大利人口:6000萬,染疫人口佔比:28% 巴西人口:2.1億,染疫人口佔比:15% 韓國人口:5182萬,染疫人口佔比:35% 法國人口:6700萬,染疫人口佔比:44% 西班牙人口:4735萬,染疫人口佔比:26% 英國人口:6700萬,染疫人口佔比:33% 紐西蘭人口:508萬,染疫人口佔比:22% 台灣人口:2350萬,染疫人口佔比:7% 大致上來看,歐洲幾個大國的染疫人口佔比都大得很誇張,有全國四分之一人口染疫,也有全國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染疫;法國更驚人,只要出現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株,很有可能全國一半人口會中標。地廣人稀的澳洲與紐西蘭都有超過兩成的染疫人口,也是滿驚悚的,不知道是不是對傳染病的態度與歐洲國家較為接近的關係。 瑞士的染疫人口佔比高達42%,但台灣的WHA宣達團在瑞士看到的卻是沒什麼人戴口罩,機場擠滿旅行人潮,人人的生活早已恢復往昔,瑞士人大概已經沒將病毒放在眼裡了。這些歐洲國家現在的每日確診人數都比台灣少,很有可能是因為她們全國已經剩沒多少人可以被感染了。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韓國,簡直是亞洲之光,不但染疫人口佔比高出日本五倍之多,每百萬人的確診人數甚至比躺平很久的美國還多出十萬人。疫情這麼嚴重,韓國政府還是鬆綁防疫措施,這個月初民眾出門連口罩都免了(不過尹錫悅政府似乎不打算接受文在寅政府這一個政策的樣子)。該說韓國人自認為是東亞超人嗎?還是多吃點高麗人蔘就不用擔心重症呢? 台灣目前的染疫人口佔比和日本一樣,將來會達到多少,我當然是不知道。列出這些數字,就給大家參考之用,當作與確診的親友打屁聊天時多了一個題材。上列的國家,有幾個已經開放國境了,你敢不敢在今年結束前安排去這些國家呢?  
莊河伯 2022-05-26
新冠兒童疫苗接種耽誤了3禮拜,誰該負責?

新冠兒童疫苗接種耽誤了3禮拜,誰該負責?

昨天5/25新聞看到,有高雄家長抱怨因為停課,無法在校注射新冠兒童疫苗,大清晨4點到診所排隊,結果最後只有40個名額。這幾天有兒童因新冠腦炎致死,也有排隊搶打BNT疫苗、家長抗議預約不到的新聞。猜想在野黨又有題材可以攻擊執政團隊了,而且一定會說:民進黨不重視人民生命,指揮中心疫苗準備不足,造成民怨。 敝人家裡小朋友都唸高中,與兒童疫苗早已無關,但很好奇這件事的發展,所以耙梳了幾個網路新聞,最後發現指揮中心早在4/17就宣布開放6到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並且在5/2起,陸續在各小學開始注射。 也就是說,當時如有接種的話,到現在至少已經有兩禮拜、甚至滿三個禮拜了,碰到現在疫情的高峰,有接種的小朋友,抗體應該剛好已產生、有保護作用、可能會減少重症的發生。然而為什麼還是有兒童重症14名(而且可能會繼續增加),其中有六名腦炎中四名已身亡。雖然其中有很多是還不到可以接種的年齡,但是如果多數該打疫苗的小朋友都有了抗體,應該可以多少防止某些重症吧?起碼也可以防止感染到家中不能打疫苗的嬰幼兒弟妹吧。 指揮中心應該是很早就已經預料到、疫情將有嚴重大爆發,所以才會在四月下旬就推出兒童接種計劃。但為什麼家長到現在有了BNT,才開始認真考慮為兒童接種疫苗?指揮中心當時是有認真執行疫苗計劃、是否有盡全力發動學校保健室、配合當地小兒科醫師,廣為宣導?或只是任由家長決定、無要無緊、敷衍了事? 指揮中心應該是很早就已經預料到、疫情將有嚴重大爆發,所以才會在四月下旬就推出兒童接種計劃。但為什麼家長到現在有了BNT,才開始認真考慮為兒童接種疫苗?(彭博資料照)   結果在疫情高峰的這兩三個禮拜,最需要保護的兒童,接種進度完全被耽誤了(由新聞中可知道,各地莫德納疫苗注射多只有30%左右)。現在不幸死了幾個小朋友,大家才急著要開始努力要施打疫苗、一邊排隊一邊咒罵政府無能。聽說有很多地方是六月才會開打,等到產生抗體已經是六月中旬了。 依照敝人所收集的資料,私見認為,在野黨、指揮中心、家長三方,都必須負起責任,向全台無辜的小朋友道歉: 一是在野黨。他們不知道是由哪一個人亂收集資料,或製造假消息,從一開始就開記者招待會,在所有的媒體公布:「莫德納疫苗是國外小朋友不用的疫苗、是危險的、副作用非常的大、弊大於利,是政府把民眾當白老鼠實驗的有毒疫苗」。但講這些話的人沒有一個是小兒科醫師,全部是政治人物。最後的目的就是要民眾選擇BNT(當時指揮中心有放消息說,已在採購中),而非常多的民眾也聽進去了。 但4/18中央研究院的何和美鄉研究員,臉書分享美國紐約的真實數據表示,BNT疫苗在五至12歲兒童的效益,原本就不如12至17歲。原因可能是劑量減成三分之一,疫苗效益本就五成不到。施打三周後快速下降僅剩平均12 %。她並且批評「這樣的疫苗你還能有什麼指望?為什麼還要購買?」而這樣的專家之言,民眾完全聽不進去。 網路資料也看到,四月底有很多醫師都出來表示,無論莫德納、BNT,兩種都很好,有疫苗就應該打。但很多民眾也是聽不進去。 在野黨的不實、毫無根據的謊言,讓很多民眾放棄本來可以打的莫德納疫苗,敝人以為是造成疫苗接種進度延誤的最大原因,徒然讓很多家長、每天焦慮不已。 其次是執政黨。疫情爆發、如火如荼,情況已經非常危急,指揮中心已經有一種疫苗,而且應該很足夠,不努力去推廣,竟然要再進口另外一種還要再等待將近一個月的疫苗,並讓家長「抽單」,這是安什麼心、有什麼依據、或是要討好什麼族群?在網路的聊天室看到以下的對白:「為什麼當初沒有立即為小朋友接種疫苗 ?」「因為政府給的選擇性太多,反而要再多思考」。看了很有同感。 如果說在質詢台有言論免責權,但指揮中心對議場以外的不實謠言,不但無力反駁(等於是默認?),而且沒有辦法祭出公權力、依照《傳染病防治法》來處罰,這是相當令人費解的。其實這是民進黨的通病:對違法亂紀,向來都是能忍就忍,毫無作為。 三是家長。身為小朋友的保護者,很多家長思考能力等於零。只要媒體有排山倒海的訊息,不管多離譜,一律吸收。過去有很多例子,非常荒唐的謠言,瞬間就有五六千人的轉貼。聽說現在的年輕族,關於疫情或疾病的消息,很多人詢問請教的對象,竟然是網紅或媒體主持人,而不是專科醫師。 前天有一位蘇醫師說:「一個謠言,需要一大群白癡一起努力才能成功。一旦成功了,要消滅它卻可能一輩子都不夠。」 真的是很有道理!  (新北市民)
馬修平 2022-05-26
台灣列入青色區,不用檢疫、隔離

台灣列入青色區,不用檢疫、隔離

「青」区分の国・地域からの帰国者・入国者については、ワクチン3回目接種の有無によらず、入国時検査を実施せず、入国後の自宅等待機を求めないこととします。 台灣列入青色區,入國不用檢疫、隔離。
石明謹 2022-05-26
徐巧芯「人間失格」已經沒有資格從政

徐巧芯「人間失格」已經沒有資格從政

徐巧芯「人間失格」已經沒有資格從政! 徐巧芯這篇貼文提到的沙皮狗,真是令人震驚,她那匪夷所思的賤嘴指數,只能用惡毒來形容。 年輕一點的媒體記者,大多不知道當年轟動政壇,寶寶事件中的沙皮狗典故,我個人連想起這件事,都覺得殘酷惡毒到令人不忍。 徐巧芯身為女性,居然用這麼輕蔑的態度,不惜拿沙皮狗一詞,來攻擊並羞辱只是在節目中,討論批評違停事件的節目主持人。 一位媒體女性曾經情場受挫,遇人不淑,無論如何,都是私人感情,徐巧芯如此傷口撒鹽的攻擊,只能説是人品低下無極限,連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根本「人間失格」,怎可能真心為公眾服務。 沙皮狗一詞,是因為當年的渣男移情別戀,並為了安撫新歡,竟稱舊愛(周)不如新歡年輕貌美,並脫口說出沙皮狗的比喻。 年老色衰,是自然現象,任何人,不分性別,早晚會碰上,更沒有什麼可恥的。 徐巧芯這篇貼文,只是證明她不只年齡歧視,而且品格低劣,內心惡毒。 我現在對徐的評價,是連寫到她的名字,都感到手髒的程度。 PS:日文「人間失格」,指人品低下的程度,已經失去做人的資格。
陳增芝 2022-05-26
打BNT亡,衛福部長下台?

打BNT亡,衛福部長下台?

能理解家屬的悲痛! 但是全歸咎在部長身上,那全世界的衛福部長都應該下台了吧?  
Mr.柯學先生 2022-05-26
拜登亮劍直指中國,時候到了!

拜登亮劍直指中國,時候到了!

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表示,如果中國對台動武,美國將軍事介入。這個宣示引發了一些負面解讀,最浮想聯翩的說法是拜登「失言」;理據呢?拜登年紀大了,犯了老人時常說錯話的毛病。是嗎?先還原記者會的問答,看看拜登是否失言。 美國總統拜登今(23)日表示,若北京發動武力侵略,美國將會動用武力軍事防衛台灣。(法新社)     對話如下。記者:很快追問一下,你不願捲入烏克蘭的衝突,那有明顯的原因。如果事情到那個地步,你願意出兵介入,以保衛台灣?/拜登:是的。/記者:你願意?/ 拜登:(點頭)那是我們做的承諾。……。問題全由記者提出,拜登回應沒幾個字,哪有「失言」的餘地?非要賴他口誤,最多只能說「失聽」,年紀大了,沒聽清楚,所以回答有誤?毫無說服力。 有人拿白宮官員事後強調「美國的相關政策並沒有變化」來證成拜登「失言」。搞錯了。在「四方會談」後也有記者追問拜登:「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已經結束了嗎?」拜登回應說:「政策根本沒有改變,我在發表聲明時就說過了。」重點在哪?就是美國聲稱的是「一中『政策』」不是中國的「一中『原則』」,關鍵的證據就在美國國務院網站芟除原有「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灣獨立」等討好「一中原則」的話。拜登所說「根本沒有改變」的「政策」,就是排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鐵桿「一中政策」。 拜登在日本的「決斷」是以總統權柄宣布:中國一旦對台動武,「美國將軍事介入」,從而解決了「會不會出兵」的爭論。國內外幾乎一致的解讀是:美國從「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楚」。這裡分疏一下,「戰略模糊」是外交辭令,目的在避免直接引發衝突;「戰略清楚」則是「去模糊化」,把過去潛藏在外交辭令後的武力後盾公然拿到台上展示。講白了,就是「清楚為體、模糊為用」。 拜登為什麼突然表態?他簡短回答後接著解釋:「我們同意一個中國政策,我們接受,……,但用武力奪取(台灣)的想法……就是不合適。勢必使整個地區陷入動盪,類似發生於烏克蘭(遭到入侵)的另一行動會造成(美國)更重大的負擔。」拜登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中得到「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的教訓。 還有一個戰略性層面。大選開始不久,拜登批評川普的反中政策,說「中國會吃掉我們的午餐?拜託」,他強調美國的最大威脅不是中國而是俄羅斯,中國只是「競爭對手」。拜登態度丕變的因素或很多:一是,在俄國虎視眈眈下,中國一旦侵台,美國勢必兩面作戰或面臨俄中聯手,故安撫中國為上策;二是普廷揮軍侵烏,打出了俄羅斯軍力不堪的原形,俄國不再是美國「最大威脅」,形格勢禁下,「最大威脅」從俄羅斯轉為中國;三則美國全球佈局雛形展現,正面預先示警,以免中國妄動。 最後一點,從陰謀論入手,姑妄說說。普廷入侵烏克蘭,美國最早獲得情資,也事先告知澤蘭斯基。拜登是不是也事先取得中國有可能侵台的情報?這並非想入非非。習大大若如傳言將垮台,會不會以「外部矛盾解決內部矛盾」死裡求生攻台解決自己的權力危機?可能。拜登預知習陰謀而提早破解?可能。 無論如何,拜登對中國亮劍、掀出底牌則是定論;這就夠了。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金恒煒 2022-05-26
我不「搞」台獨,是追求

我不「搞」台獨,是追求

自由之翼墓園的鄭南榕墓碑,刻有「焚而不毀」。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總統府提供 其實,我不愛「搞」這個字,雖然是「做」的意思,若想想平時的用法,以及看看字典裡的例子,幾乎都是用在一種較負面的情況,如:搞鬼、搞什麼名堂、胡搞亂搞,總之,就是偷偷摸摸、不抬頭挺胸走大路的處事之道。這與符合自由、人權與民主的台獨精神,根本是迥然不同的,這不只是配不上台獨的字,還是汙名台獨的思維。 對於花了近10年才找到台灣意識與認同、和直到這幾年來,才清楚台灣法理地位問題的我,對於台獨,我只用「追求」二字。因為,只有台灣制憲正名建國,才不必再繼續因為妾身不明而被打壓,也不必老是要委屈自己來換得國際給我們一點點善意,如個小媳婦般。 台灣,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就是窈窕淑女,不能讓她去當妾,也不該讓她當個小媳婦,每一位勇敢的台灣人都該護衛她,為她訂作一部合身的憲法,讓她有個法定名字,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國家。所以,對待淑女,君子只會考慮她的榮譽、尊嚴和法定利益,光明正大地去「追求」,不「搞」。 會用「搞」字的人與國,因為不喜歡台灣制憲正名建國,當然汙名君子們的追求。不過,汙名法只是輔助法,「騙」才是主要方法和他們的行事原則。 黨國時代,中國國民黨政府透過歷史教科書來告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不具法律拘束力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是台灣歸還中華民國的依據。於是,對歷史無知、如張白紙的孩子們,自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華民國是他們的國家。而當黨國以戒嚴法、刑法100條等法規迫害人權、綁架拘捕、羅織罪名、陷人入罪、殘殺人命,還能正義凜然樣、毫無愧色地說:批判政府=危害和顛覆國家,台獨=匪諜,因此,消除顛覆國家分子是保衛中華民國之必須。 這套完完整整的黨國獨裁暴力統治騙學,於現在,就讓在聯合國已取代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承接歪曲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國際打壓我們,又囂張對各國說:這是我們的家務事,別管! 只是啊,「騙」的天敵是「真相」,「黨國騙學」無法勝過「歷史真相」,於是,曾經相信或忠誠敬愛黨國的許多台灣人(包括我),終究從學校所教的中國認同,找到台灣認同。而且,因為認識知道了《舊金山和約》──日本只有放棄對臺灣、澎湖的主權,所以台灣地位未定,讓我們毫不遲疑地推開《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追求台灣獨立。 1987年4月18日,鄭南榕(1947~1989)在台北市金華國中演講,他要求解嚴,也握緊拳頭,堅定而驕傲地說:「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在沒有言論自由的年代,鄭南榕是於公開場合主張台灣獨立的第一人,何其勇敢! 這份勇敢,來自鄭南榕清楚看見台灣前途的問題,於〈全面展開「建國運動」〉(1988年,自由時代周刊第239期)一文中,他說道: 「但是, 更重要的,台灣已走到一個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在客觀的國際局勢中,中國不斷孤立、斷絕台灣的對外關係,而國民黨從來沒有與台灣共存亡的決心,一直拖一步算一步,拖不過去時就準備逃向預置已久的海外金窩,還有不少島內住民在國民黨長期宣傳洗腦下,對自身的「國家認同」,產生錯亂、混淆的現象,在險惡、瞬息萬變的國家危機中,無法清晰地確認自己的前途。」 1988年的真知灼見,但有言論自由30多年後,台灣島內住民仍在「國家認同」錯亂裡,言論自由對於歷史真相的傳遞,竟如烏龜慢爬,真讓人難以相信哪!所謂承先啟後,鄭南榕和許多前人以生命或青春歲月努力爭取言論自由,享有言論自由的我們,沒有責任將「黨國騙學」所掩蓋的歷史真相都翻出來、攤在陽光下嗎? 追求台灣獨立──制憲正名建國,必須建立在認識台灣的歷史與真相的基礎上;因為真相讓人知道自己是誰,理解到,要建國,台灣才有前途,就會勇敢與堅定去追求台灣獨立。也許,這30多年我們走得太慢,但還來得及,只要將我們自己變成風,帶著《舊金山和約》飛,去告訴每一個我們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台灣有權自決建國……終有一天,在天上的鄭南榕和許多台獨前輩一定會聽見我們「台灣制憲正名建國」的聲音。 勇敢的台灣人,奮起!有行動,才會成功!共勉。
蔡嘉凌 2022-05-26
蔣經國在日記中稱季辛吉為「季奸」

蔣經國在日記中稱季辛吉為「季奸」

據路透社報導,繼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本週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主張烏克蘭應該向俄國割地求和之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季辛吉作出回應,其發言如下(拙譯): 「不管俄國作了什麼,總是有辦法找到有人出來說『要考量它的利益』」 「這給人的印象是,季辛吉先生的日曆上沒有2022年,只有1938年,以及他以為他講話的聽眾並不是在達沃斯,而是在那時的慕尼黑。」 ("Whatever the Russian state does, you will always find someone who says 'Let's take its interests into account'," "You get the impression that Mr Kissinger doesn't have 2022 on his calendar, but 1938, and that he thinks he is talking to an audience not in Davos but in Munich back then.") 附帶一提,蔣經國也非常討厭季辛吉,在日記中稱之為「季奸」。1977年季辛吉即將卸任國務卿時,蔣經國還在日記抱怨「季奸的陰魂之不散」。 撇開這位總統的其他問題不談,這個稱呼倒是相當中肯。過了四十幾年,仍然陰魂不散。有時候,還是不能以人廢言的。 註:日記引用自國史館「蔣經國總統資料庫」,報導出處請見留言。  
陳怡凱 2022-05-26
目光炯炯的校長和他的兒子

目光炯炯的校長和他的兒子

(摘錄自李筱峰69回憶錄《小瘋人生》) (台南二中)開學第一天,當時的校長李昇,召集全校新生一一點名。我記得是在大禮堂,高一新生一班一班輪流進入禮堂接受李校長點名。 他拿著名簿親自唱名,每位被唱到名字的同學,就起立喊「有」。李校長目光炯炯有神盯著起立的同學看,大約停留三、四秒鐘的時間,這三、四秒鐘的時間,校長與同學兩人四隻眼睛互相對看,這種經驗我過去未曾有過,很令我印象深刻。經過「對看」後, 校長才點點頭對同學說「請坐」。李校長雖然沒有笑容,但他的神情充滿著對你的期望。 李昇校長只當我一年高一時的校長,一年後就調到台南一中去了。 現在回憶李校長點名的那一幕,很想知道當年李校長在家裡是用什麼方式教育小孩,可以教出兩名著名的導演李安、李崗。 後來我與李崗也有一面之緣,他稱我「學長」,我問:「您怎麼稱我學長?不敢當!」,他說他也是台南二中畢業,低我好幾屆。我告訴李崗:「令尊是我高一時的校長。」,他說:「我知道」。李崗說他爸爸其實很嚴格,原本並不贊成他們拍電影,但是後來兄弟都走上電影之路。 李崗拍攝霧峰林家的故事《阿罩霧風雲》時,曾經電話向我諮詢,口氣極為 客氣,僅此,就在片尾把我列入顧問名單致謝。他後來拍攝描寫台灣第一位飛行 員謝文達的紀錄片《尋找1920》,試片時還邀請我去看。我對於他表白「找到自己」,要「拍台灣人的故事」深為感動。他接受訪問時說「全世界好像沒有比台 灣人更不了解自己歷史的」,「為什麼我們對文化對歷史這麼無知?因為我們對歷史都是從政黨的概念來的。那是簡化的,以偏概全的。」李崗說,「我們不只要從台灣看世界,也要從世界看台灣。」這些話,現在的我,聽得極為感動、贊同。 但是剛進入台南二中的我,並沒有這樣的認識。      
李筱峰 2022-05-26
汪洋又下令了?

汪洋又下令了?

汪洋又下令了? 這麼巧,今日聯合報、中國時報社論,同步譴責、唱衰、砲轟美國挺台這件事。
曾韋禎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