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難道習近平也媚日?

難道習近平也媚日?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逝世,舉世關注,國民黨也表示哀悼,蔣萬安即感嘆「台灣失去多年好友」,卻引來國民黨粉專留言有支持者嗆該改名「日本國民黨」、「國民黨沒救了」!可看出光是致哀,國民黨要員就須承受很大壓力。 然而相較於近幾次國民黨主席選舉、總統初選等,「仇日、親中、蔑台」特殊調性漸趨顯著,這次難得黨內立場一致,顯見在朱立倫領導下國民黨正往中間靠攏。 然而,當蔡英文政府宣布將降半旗悼念安倍後,前國民黨考紀會主委葉慶元律師馬上嗆「要媚日也請不要違法」;蔣萬安也一改態度稱「心中的悼念有時比形式上更為重要」。進一步退兩步,全黨再度走回仇日窠臼,自降為新黨之流。 回顧二○一九年國民黨內總統初選,前台北縣長周錫瑋先去日本旅遊、讚嘆日本的好,再回來台灣大喊「天皇下跪」「二次抗日戰爭開打」,可得知「反日是工作,遊日是生活」。談到日本,起手式就是國仇家恨,莫忘南京大屠殺與慰安婦,強調七七事變國軍英勇挺住三個月,卻不敢說南京保衛戰只打了八天,國民黨中將唐生智棄守南京造成一片混亂。只記得安倍參拜過靖國神社,卻忘了安倍也是第一位來台參訪忠烈祠的日本前首相;其外叔公佐藤榮作更是在任職首相時造訪忠烈祠,歷史照片中駐守忠烈祠的憲兵更舉日本國旗,以軍禮迎接。 宣布投入國民黨總統初選的前台北縣長周錫瑋,13日率人到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前抗議,不但飆粗口怒罵日本官員,還要求日本天皇下跪,但有網友發現,周去年4月赴日爽玩,因此製圖嘲諷。(圖擷取自「小聖蚊的治國日記」)   同一批人從反共到親共,藉由偏聽歷史回味虛構榮光與仇恨,繼續「台灣人為皇民,不知感恩國民黨光復台灣」潛台詞,國民黨早晚被掃入歷史的洪流。 坦白說,降旗等於媚日、安倍有無貢獻等語境,國民黨根本是自打臉。因為中國不僅表達深切哀悼,也肯定安倍對於改善日中關係做出貢獻,習近平更親自致電給岸田文雄首相,國民黨及其支持者應自問:難道習近平也媚日?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2-07-11
王鴻薇們 別再獻醜

王鴻薇們 別再獻醜

林智堅被質疑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抄襲竹科管理局委外研究報告,但據新聞報導,林智堅早於民國九十七年五月即完成碩士論文,而中華大學於同年七月五日交付修正結案報告給科管局,依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享有著作權。林智堅在「以TCSI模式評估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周邊居民滿意度」研究當中,在中華大學教授指導下參與研究並將研究內容撰寫成碩士論文,其碩論完成日早於委託研究報告交給科管局之日,由此顯見林智堅完成碩論在先,科管局研究報告收受在後,怎可謂林智監的論文是抄襲科管局的報告?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昨天向台北地檢署控告林智堅誣告,另告發林智堅涉嫌違反著作權法。(記者錢利忠攝)   另就王鴻薇控告林智堅違反著作權法一節,更是「不識字又沒衛生」,前已論及,著作人完成著作就享有著作權,根本無需登記。至於後來中華大學將該研究報告著作權轉讓給科管局,其時間點已在九十七年七月五日之後,王鴻薇要告林智堅證據在那兒?九十七年七月五日之後,請問林智堅有作出任何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嗎?證據闕如,怎可隨便告人,「白白布硬要染黑它」,無法無天啦! (作者為專利師,台北市民)
黃世興 2022-07-11
選舉和改革

選舉和改革

  台灣現在社會的情況有點像什麼?具體而微可以講一件事情,幾乎每天都看到機車的車禍,高速公路上面也險象環生,但重型機車一直想要到高速公路上去奔馳。 德國的高速公路當然有重型機車,我也很喜歡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面開車,有時候租比較好的車子,可以一直開在內線,甚至曾經油門踩到底開了幾十公里;有時候租比較不好的車子,常常開在外線,看著內線的車子奔馳而過。 內線是最快的,外線絕對沒有人超車,開車的時候不會突然嚇一跳,會有車子在高速公路上面鑽來鑽去。 即使台灣開車的文化,在高速公路上面很多駕駛看到縫就鑽來鑽去,但騎重機的人還是覺得一定要上高速公路,這是我們騎重型機車人的權利,了解這種交通狀況的人都覺得非常危險,但難道重機騎士沒有選擇陷入危險,甚至死亡的自由嗎? 前幾天看了政界的大老傳來一篇文章,說蔡英文後面這一屆改革很少,不像第一任的時候轟轟烈烈,什麼都敢做,年金改革、同性婚姻等等等等。 疫情當然是一個主要的因素,但我覺得沒有那麼簡單,我想她在等待一個時機,看看台灣的社會到底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2022年的選舉非常重要,我想這是蔡英文在觀察台灣社會面對重大改革的時機是否已經成熟?所以她才會把重點先放在選舉上,而放慢改革的腳步。這樣的作為我並不認為是為了後蔡英文時代的權力鬥爭布局預做準備。雖然她選擇唐鳳,而捨棄了郭耀煌,但我覺得她對賴清德之前的行為,並沒有任何不適當的反應。 在歐洲唸過書的人通常會有一種不同的人生哲學,這樣背景的領導人會展現出她在政治上的選擇。希望2022年的選舉有好的結果,這是之後是否有雲霄飛車可以坐的關鍵。  
李忠憲 2022-07-11
責任來,我就扛

責任來,我就扛

7/10 選對會通過徵召陳時中聲明稿​ ​ 責任來,我就扛。防疫是這樣,選舉也是這樣。​ ​ 今天民進黨選對會決定徵召我參選台北市長。​ ​ 感謝蔡英文主席和選對會的肯定,參選台北市長徵召任務的交付,我責無旁貸,盡力承擔。​ ​ 台北是我的家,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也住在這裡,我對台北市有深厚的感情,我有期待、我有想法,也知道這個城市的發展,已經停滯太久。​ ​ 請大家跟我一起,為台北的未來打贏這一仗,讓台北向前行,台灣共好,台北更好。​ ​ 陳時中 2022.7.10 
陳時中 2022-07-10
接受徵召,決戰雙北!

接受徵召,決戰雙北!

  今天佳龍接受民進黨選對會的決議,接受徵召,代表民進黨參選2022年新北市市長,承擔責任! 這段時間,佳龍曾經多次公開表態,不會投入新北市選舉,而是積極準備台北市長的選舉。對這樣的轉折,有人熱切支持,也有人困惑不解,情緒發展劇烈,隨著今天的徵召拍板,塵埃落定。 我必須對所有關心這場選舉的人說明。佳龍的從政歷史,都在尋找為台灣人民做事的機會跟場域,我的價值理想,從學生時代,一路走來始終堅定而執著。 從2005年,我40歲出頭,首次從台北到台中參選,便一直留在台中耕耘。爾後,我有機會成為台中選出的立委、有機會成為台中選出的市長,有機會把自己從一個學者、政務官,蛻變為實戰的政治工作者,我要感謝台中給的養分,讓我接受了民主的洗鍊,也擁有了磨練城市治理的寶貴經驗。 2019年,我回到中央行政團隊,到交通部服務,儘管我們努力做了許多事,卻在我任內發生令國人心碎的太魯閣號列車事故,這是我從政生涯裡最難承受的傷痛。今後,不管是回頭望還是往前看,這個痛永遠不會消失,而是將成為我持續實踐參政與推動改革的決心。 政治永遠是影響人民生活最大的本源。我積極爭取參選台北市長的機會,並非僅僅因為我來自台北,而是在我擔任台中市長時,曾積極促進縣市合併升格及升級,推動成立中彰投苗治理平台,不分藍綠,落實周邊城市聯合治理,人民共好。我從「跨域治理」與「數位治理」的思維出發,聚焦以台北為中心的首都圈治理研究,同時積極表達參選意願,是希望能夠帶動首都生活圏的整體升級及近千萬人民的更大福祉! 今天,非常感謝蔡英文 Tsai Ing-wen主席及黨內同志,支持佳龍所推出的北台灣首都圈願景,並且認為雙北雙箭頭能同步帶動首都圈治理,促進北北基桃的繁榮與進步,而新北市的人口最多,其行政區域範圍更為龐大,正需要佳龍結合過去的治理經驗,才能加速發動北台灣的發展引擎。 我的一生都在磨劍,我的價值理想,執著甚至頑固,戰場在哪,我就在哪! 號角響起,我們揮劍出征! 決戰雙北,與陳時中部長並肩作戰! 為大台北首都圏而戰!為台灣人民而戰!
林佳龍 2022-07-10
從葉慶元的言論就知道國民黨為何票越來越少

從葉慶元的言論就知道國民黨為何票越來越少

  1.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前天遭槍擊身亡,蔡英文決定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於11日下半旗1天,律師葉慶元在臉書發文「你要媚日是你的決定,請不要違法!」。郝龍斌任台北市長時他獲聘擔任法規委員會主委,後來又擔任國民黨考紀委員會主委。 2.依據「國旗下半旗實施辦法」第4條規定,對國家有特殊勳勞或偉大貢獻者、對世界和平或人類進步有偉大貢獻者、現任友邦元首,上述人士逝世時經總統決定可以下半旗。 3.葉慶元認為安倍晉三既不是現任友邦元首,也沒有對世界和平或人類進步有什麼偉大貢獻,「請問為什麼可以下半旗?」,他質疑蔡英文的決定是違法。 4.台灣人最喜歡出國的國家是日本,覺得最親近的國家也是日本;「311大地震」台灣是全世界捐款最多的國家,全世界加起來的捐款也沒有台灣多;去年台灣疫苗不夠時日本是最大的捐助國,捐了六批共420萬劑。 5.安倍晉三一向堅定「挺台抗中」;台灣有地震時他題字關懷;台灣鳳梨被中國打壓時他出面支持;力挺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連來台灣訪問也願意到有供奉抗日將領的忠烈祠祭拜。 6.這些種種事蹟難道不夠資格降半旗?連美國、印度等民主國家都降半旗,各國領導人都緬懷與肯定安倍晉三,台灣為什麼不降?台灣人就是「親日反中」,這是主流民意,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支持降半旗。 7.葉慶元這位國民黨政治人物,卻質疑台灣降半旗,認為安倍晉三不夠格,這與中國小粉紅對安倍遭刺的興高采烈有何不同?張亞中也對降半旗質疑,這我不意外,因為他已67歲而且是深藍統派,「反日親中」是他的DNA,但是葉只有50歲。 8.如果連國民黨的中壯派也是「反日親中」,那很可怕,表示這個黨已經深藍化,距離主流民意越來越遠,也更加無法獲得年輕人支持,因為他們就是「天然獨」,最「反中親日」。一個沒有年輕人支持的政黨將走向衰亡,也讓柯文哲急於鯨吞蠶食,柯沒有反對降半旗就是一例,因為他要年輕人的票。
范世平 2022-07-10
黑夜將盡,殭屍們的狂歡不能阻止太陽升起

黑夜將盡,殭屍們的狂歡不能阻止太陽升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不幸去世,大陸一幫冇腦愛國賊紛紛狂歡。這幫民族主義狂徒不知道,安倍之死將給中共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們高興得太早了。 刺殺安倍的凶手有什麼政治背景,目前尚未清楚,他可能是孤狼,也可能有日本國內政治黑幕,也可能有中俄專制勢力背書。不管凶手動機如何,安倍之死都向全世界傳達一個信息,便是世界洶湧澎湃的反共浪潮,一個中流砥柱的人物被殺害了。 世界各國政要都對安倍去世表達沉重的哀思,印度與巴西兩個發展中大國,甚至舉行全國哀悼日,台灣總統蔡英文也撰文表達不捨之情,甚至習近平,都要以「個人名義」表示慰問。這表示安倍晉三生前所推行的日本國策,得到全世界廣泛的支持和肯定,也表示不管政治動機如何,暗殺這種恐怖行徑,都為正常人深惡痛絕。 安倍的右翼路線,是世界性反共浪潮一部份,他是世界反共領袖中堅定的一員。安倍之死不是安倍個人的事,是全世界的事。大陸愛國賊長期被中共洗腦,已經沒有良知與廉恥,他們像是一群殭屍,在黎明之前圍著一堆鬼火起舞,以為可以阻止太陽升起。 安倍之死將是中共最大的惡夢,全世界都知道,唯有這幫愛國賊不明白。 日本對中共反感的國民超過百分之七十,自安倍執政以來,日本朝野充滿復興日本軍力﹑更廣泛參與國際事務的呼聲,安倍在日本政壇的影響力舉足輕重,他的政治路線大得人心。現在安倍壯志未酬身先死,只會激起日本國民與政治家們對安倍路線的加持。 安倍之死,死在為他的黨友助選的現場,這將為自民黨的參院選情提供額外助力,自民黨在這次選舉中,必定有可觀的成果。人都有逆反心理,安倍為日本鞠躬盡瘁,支持安倍的選民會更落力,遊移者會更堅定,反對者會動搖,這是正常的社會效應。自民黨參院選舉得勝,日後修改憲法,取消防務限制,日本將可放手發展軍備,用來對付中共國。如此,中共愛國賊們又有什麼好高興的? 安倍的強硬右翼立場,親美反共的外交路線,因為他的不幸去世,將得到更多日本人的認同,這使得沒有安倍的未來日本政府,將對中共採取更強硬政策。日本將在圍剿中共的陣線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對中共施加更多打擊,如此,中共愛國賊們又有什麼好高興的? 安倍一直堅持力挺台灣的外交立場,「台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安倍積極呼應美國的亞太戰略,配合美國「塑造中共戰略環境」,協助美國拉攏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削弱中共在亞洲的影響力。安倍之死對日本國情產生的逆反效應,將使日本更堅定維護台灣,使中共的「統一大業」更成泡影,那中共愛國賊們又有什麼好高興的? 安倍本人已成為當今世界反共思潮的一個象徵,這個象徵倒下,不但不會削弱波瀾壯闊的右翼思潮,相反的,將會使民主國家的政要和人民更團結,為維護普世價值更不遺餘力。 當今世界,民主國家圍堵中俄的大勢不可逆轉,美國與北約已在商量烏克蘭戰後重建,證明對戰勝俄羅斯胸有成竹,最近環太平洋軍演規模空前,劍指中共不言而喻。普京即將壽終正寢,普京倒下,習近平更形單影隻。安倍之死,必然加速中共崩潰,如此,中共愛國賊們又有什麼好高興的? 日本高科技與經濟實力都有雄厚基礎,日本的原材料與產品都令中共流口水,安倍之死激起的逆反效應,將使中共更難得到這些稀罕的供應。日本企業將加速撤離,日本資金將絕跡,這都是必然會發生且無可改變的趨勢。如此,中共愛國賊們又有什麼好高興的? 安倍之死絕不會使中共得益,相反的,安倍死了,安倍反共的精神永在,世界反共潮流不會中止,中共愛國賊們為此額手稱慶,只能說中共國體已病入膏肓。 歷史上政治人物被刺引發的蝴蝶效應,小的引起國內政治動盪,大的引發世界大戰。今日世界,處處埋伏危機,地火遍地燃燒,中共被徹底清算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一群殭屍圍住一堆鬼火起舞,絕不可阻止太陽升起。
顏純鈎 2022-07-10
只會潑髒水的國民黨

只會潑髒水的國民黨

  選舉還沒有開始,國民黨的抹黑機器已經全面啟動。第一個受害者是林智堅,被控碩士論文抄襲及侵犯竹科管理局的著作權。令人失望的是,國民黨並沒有提出具體證據。 林智堅是否抄襲很容易認定。以國民黨擁有的資源,要取得確切的證據並不困難。問題是,國民黨根本不想讓真相大白,只會對林智堅潑髒水。 國民黨不想追究真相,那就由我代勞。以下我將用國民黨公開的資料,澄清林智堅的兩起論文爭議:台灣大學先,中華大學後。 #台灣大學的爭議(見附圖一) 林智堅在台大國發所的論文,與另一位余同學的論文有相當程度的重複。附圖一的兩張截圖是抄襲存在的鐵證,但不知道是林智堅抄襲余同學,或余同學抄林智堅。 抄襲的爭議爆開後,林智堅指出他把研究資料與論文草稿提供給余同學參考。按照林智堅的說法,他才是原創者,余同學則是抄襲者。 弔詭的是,余同學至今沒有公開露面,也未見其他人士出面反駁林智堅說法。若林智堅保有分享論文草稿的電子郵件,所有抄襲指控都會不攻自破。 若國民黨真的想挖掘真相,那就把余同學請出來,把事情經過講清楚。事實上,我懷疑國民黨早就問過余同學,且得知林智堅未涉及抄襲,只好繼續裝蒜潑髒水。 #中華大學的爭議(見附圖二) 林智堅在中華大學的碩士論文,被發現與竹科管理局的一份專案報告雷同。除了這兩份文稿,林智堅還與兩位教授發表一篇題目相同的研討會論文。 附圖二的三份文稿作者互有交叉,顯然屬於同一團隊。單一團隊產出三份文稿且交叉掛名,問題不在抄襲,而在一稿多用。 重點來了,這份文稿的作者是誰? 根據國民黨的指控,林智堅抄襲竹科管理局的專案報告。林智堅則宣稱他才是論文的作者,而且指導教授也證實論文無爭議。為了釐清事實真相,林智堅已經到地檢署提告國民黨誹謗。 以國民黨在學界的人脈,要查清林智堅是否抄襲教授的專案報告很容易。說不定國民黨已問過中華大學,甚至得到林智堅沒抄襲的回覆。騎虎難下的國民黨只好繼續潑林智堅髒水。 #我對兩起爭議的研判 我身為學界的一份子,對這兩件抄襲爭議自有定見。 讓我先從台大的爭議講起。根據附圖一的兩張截圖,不論文字、句型、或思路,我都認為右邊(林智堅)優於左邊(余同學)。 若林智堅抄襲了余同學,他有改善作品的能力。若余同學抄襲林智堅,他的更動反而降低寫作品質。整體而言,林智堅的寫作能力優於余同學。 根據我在學界的經驗,抄襲通常是寫作能力差的人抄襲寫作能力好的人。這兩張截圖的比較,很難讓我相信林智堅抄襲余同學。 接著我來研判中華大學的真相。附圖二列舉的三份文稿有四位作者,除了林智堅是碩士生,其他三位都是教授。 這是我研判一稿多用的情況:兩位教授承攬竹科管理局的專案,再邀請林智堅的指導教授加入,林智堅也因此成為專案助理。 林智堅加入這個計畫後,把專案題目當成碩士論文題目,也獲得教授的同意。因為三位教授都參與指導林智堅,他的碩士論文也就成為專案報告。 國民黨的抄襲指控可信度極低。林智堅取得中華的碩士時,只是無名的國會助理。這三位教授不可能幫他寫碩士論文,甚至縱放他畢業。這和我對台灣學界的了解相去甚遠。 #結論 國民黨潑髒水的紀錄罄竹難書,受害人包括蔡英文、蘇貞昌、翁啟惠等。不幸的是,等真相大白之後,國民黨已經詭計得逞。食髓知味的國民黨一再故技重演,最後成為只會潑髒水的政黨。  
翁達瑞 2022-07-10
安倍的政治遺願與台灣

安倍的政治遺願與台灣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因其對台灣長期的鼎力支持,讓台灣社會也同感哀戚。安倍始終對中國態度強硬,今年三月和蔡英文總統視訊會談時更重申「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以及日美同盟有事」的觀點,可以說是日本政壇中「台灣最重要的友人」。然而無論痛失國際摯友如何悲傷,吾人都必須冷靜面對接下來國際情勢的變化。 即便卸任,安倍在外交事務上影響力仍遠超其他日本政治人物,當前民主世界最重要的「印太戰略」是安倍留給吾人的重要政治遺產,從二○○六年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到二○一二年的「亞洲民主之鑽」,再到對印度提議「兩大洋的交融」,可見安倍多年來的倡議努力就是「印太戰略架構」的形成過程,讓世界意識到中國崛起對亞洲與世界局勢產生的衝擊,甚至新冷戰的到來,安倍的一生做了非常多努力。 安倍遇刺身亡,影響了今天(十日)登場的參議院改選搖擺選票,自民黨有望獲得絕對多數,由於未來三年沒有全國性選舉,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可能長期執政,戰後日本爭議最劇烈的修憲議題,將進入到最特殊的環境條件,岸田作為安倍「修憲運動」路線的繼承者,將遇上日本邁向「正常國家」最關鍵的契機。 當前近八成日本人對中國沒有好感,政治環境不利於日本國內的親中派與北京當局,「日中建交五十週年」一事或將成為親中、反中路線的角力戰場。而安倍的「政治遺願」,包括日本修憲、提升自衛隊的法律地位及國防支出提升、強化美日同盟關係遏止中共擴張、加強對台海關注、與台灣核共享等,很有機會被往前提上政治議程;至於中共當前放任小粉紅落井下石、幸災樂禍的輿論刺激,將成為日本「突破禁區」的最強助攻。 雖然過去岸田在CPTPP、印太和平穩定等攸關台灣安全的議題上幾乎「安規岸隨」,台日友好的格局短期內研判不會有重大變化,台灣仍需要積極發掘下一位「台日友好勢力的精神領袖」,承接安倍離世後的政治遺產,才能應對奈良兩槍響後的印太震盪。 (作者為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學生)
冼義哲 2022-07-10
中國國民黨有三多

中國國民黨有三多

  中國國民黨有三多:一是貪官多,二是匪諜多,三是笨蛋多。因為貪官多,所以在1945年靠著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莫名其妙的打贏抗日戰爭「勝利還都」後沒多久,就把在戰時仍然能夠維持穩定的經濟搞得惡性通貨膨脹民不聊生,以至於喪盡民心,讓中國共產黨得以趁機坐大。因為匪諜多,所以在打內戰時中國國民黨的一舉一動都被匪諜通報給中國共產黨,無論在戰略或戰術都被徹底掌握。因為笨蛋多,所以在「光復台灣」不到兩年陳儀這些笨蛋就把原本「心向祖國」的台灣人逼得走投無路,最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然後蔣經國這個笨蛋又再接再厲的在上海「打老虎」實施蘇聯式的經濟管制,並發行金圓券造成了上海的金融風暴,最終導致中國國民黨徹底失去了中國的江山竄逃到台灣來,然後蔣介石這個大笨蛋又自不量力的一意孤行堅持「漢賊不兩立」以及「一個中國」,以至於被趕出聯合國並連累無辜的台灣被捲入「國共內戰」至今仍無法脫身。 照理說在經過這麼慘痛的教訓後他們應該會有所長進才是,但是在憑藉著台灣海峽天險以及美國強大軍力的保護下,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偏安了數十年還是本性難移依然故我讓台灣人忍無可忍,導致了2000年台灣出現第一次政黨輪替,讓他們再次嘗到失去政權的滋味,原以為當了八年的在野黨後會讓他們洗心革面,而看起來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更喊出了「堅決主張台灣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決定!」,說「拚經濟還是國民黨比較在行」(註2),讓不明就裡的台灣人信以為真,結果在馬英九上台完全執政後卻是向中國一面倒,在2008年11月中國「海協會」陳雲林受邀來台訪問時,中國國民黨派出帝王級規格的警力進行維安,在台灣的土地上公然逮捕鎮壓拿中華民國國旗的民眾給「共匪」看。 包括賴素如與林素如等馬英九的愛將,以及李朝卿、鍾紹和、顏清標等中國國民黨重量級政治人物各個都因為涉貪而遭到起訴判刑(註3),其他等而下之的地方首長與民代涉貪的更是「族繁不及備載」,一群笨蛋所做出的經濟政策更是只造成了22K年輕人低薪常態化、台灣觀光產業被「中國一條龍」吃乾抹淨,農漁牧產銷管理技術與資金被中國國民黨的高官們打著交流的名義被中國國民黨的高官們打著交流的名義大舉外流到中國(註4),使得原本被許多台灣人寄予厚望的「633政見」除了成為一張永遠不可能兌現的政治芭樂票外,到現在更是持續禍國殃民! 而今,即令中國近來惡意的刁難禁止台灣的農漁產品進口,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愈日劇增令美日歐等主要國家對台灣的安危越來越關切,但是中國國民黨這一個三多黨卻還是不改其志的執意要以政黨的名義前往中國福建廈門參加第14屆海峽論壇,馬英九還大言不慚的說:「如果能夠增加一些溝通,對於台灣的安全是有益的。」,郝龍斌面對外界「親共共」的質疑更不滿的反嗆:「你去幫助台胞台商,什麼叫做親共?」(註5),真的是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兩個笨蛋! 試問:若要論跟中國溝通,美國這一個世界唯一超級強權跟中國的溝通還會少嗎?以美國的實力都沒能讓中國放棄以武力犯台,你中國國國民這一個在中國共產黨眼中的「蔣幫餘孽」又何德何能可以讓他們改變心意?同樣的,如果中國國民黨真的有能力幫助台胞台商,試問:中國近來刁難台灣的農漁產品進口,中國國民黨又做了什麼?現在竟然罔顧無論國內外都該同仇敵愾一致抗中,偏要跑去廈門食嗟來之食,這已經不是「親共」根本是」舔共」! 就此來看,中國國民黨這一個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是貪官多、匪諜多、笨蛋的三多黨,顯然是江山易移本性難改,已然吃了秤砣鐵了心立志就是要害台灣! (註1)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029060 (註2)https://news.qq.com/a/20120112/001176.htm (註3)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852 (註4)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05462 (註5)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89237
海兒 2022-07-08
龍戰侯 有機會一搏

龍戰侯 有機會一搏

新北市長選戰,將由侯友宜、林佳龍上演雙雄對決!(記者翁聿煌攝、資料照) 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已同意「為黨承擔」參選新北市長,雖然國民黨籍現任市長侯友宜尚未表態連任與否,但各方咸認今年底的新北市長選戰,藍、綠陣營將由侯友宜、林佳龍上演雙雄對決!從政黨票源分析,侯友宜的優勢在淺藍、淺綠及中間選民,但「恩恩案」處理失當,多少流失部分票源;林佳龍除了固守綠營基本盤,必須有效爭取中間及淺藍選民支持,才有一搏的勝機。 四百萬人口的新北市,預估今年底的總選舉人數約三三三萬餘人,如果以二○一八年本屆市長選舉的六成四投票率推估,大約可投出二一三萬多票,排除三腳督的第三勢力,在藍綠雙雄對決下,一○七萬票以上是安全當選票數;再分析新北的藍綠板塊,最近三屆市長選戰顯示,藍略勝一籌,但差距極微,藍營基本盤大約是三十七%,綠營的鐵票在三十五%上下,「選人不選黨」的中間選民大約二十八%。 侯友宜有現任者的行政優勢,他三年多來耕耘市政、迴避政治口水,成功營造「跨黨派的全民市長」形象,在多項民調的施政滿意度名列前茅,贏得淺藍、淺綠及中間選民認同,外界普遍認為他連任不成問題;但也因他不參與黨務、與黨中央保持距離,在韓國瑜罷免案、四項公投等高敏感政治議題被指自行其是,引起深藍或韓粉的不滿。 近期因「恩恩案」,對侯友宜有利的淺藍、淺綠及中間選民票源有流失,但距投票日仍有四個多月,除非有新爆點或其他的新攻擊破口,對侯的選情才有殺傷力,否則時間流逝,選民可能逐漸淡忘,對侯的影響也會消弭。 林佳龍學經歷俱優,有治理台中市及擘劃全國交通政策的施政經驗,他在交通部長任內也大力支持新北市多項重大交通建設,在新北也能打響「政績牌」;在派系方面,他領導的正國會在新北逐漸壯大,但蘇系在新北更舉足輕重,如果蘇系、英系、新潮流、湧言會能展現全黨團結的實際動作,並有效爭取中間及淺藍的票源,林佳龍仍有爭勝的機會。
李信宏 2022-07-10
北約東擴至印太,勢在必行

北約東擴至印太,勢在必行

  最近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約高峰會上,南韓總統、澳洲總理、日本首相和紐西蘭總理也受邀出席,這是北約成立以來的創舉。(法新社) 由於當前全球自由和民主面臨空前威脅,一個新的國際聯盟正在成形。這種威脅來自中國領導的北京—莫斯科專制和侵略軸心。而對抗這個軸心的新聯盟,可以被稱為「北大西洋—印度—太平洋公約組織」(NAIPTO)。它將是一個歐亞跨洋多邊集體防禦聯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邊集體防禦公約,而NAIPTO將延續北約的成功經驗,與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強大防禦聯盟融為一體。 這種多邊而非雙邊的聯盟,規模將極為龐大,涵蓋歐亞大陸,以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這種規模是必要的,因為北約成員國和印太地區的主要國家,正面臨共同的威脅。共同的威脅是共同防禦的基礎。 歐亞跨洋防禦聯盟 對抗中俄 最近幾個月來,成立這個聯盟的必要性變得更為刻不容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讓世界上僅存的兩個文明體國家—中國和俄羅斯—成為侵略擴張行動的共同根源,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 中俄兩國對他國領土的主權聲索,都不是以民族國家主權或國際法為依據。它們訴諸文明因素—尤其強調民族語言遺產和歷史虛無主義—使其主權主張正當化。中國和俄羅斯在歐亞大陸組成一個修正主義聯盟。我們必須以一個歐亞跨洋聯盟來對抗這個北京—莫斯科軸心。 中國和俄羅斯有許多共同點。它們都是地緣政治修正主義者(geopolitical revisionists),一心想要摧毀美國主導促進和保護和平、民主和自由市場制度的國際法律和政治體系。中俄承諾「關係上不封頂」(uncapped fraternity),對於烏克蘭和台灣等議題,在口頭和實際上彼此支持。他們與歐洲和亞洲的民主聯盟體系為敵。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最近訪問東京,參加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的最後一天,俄羅斯和中國的轟炸機在日本海上空編隊巡航為他送行,充分表明中俄兩國的共同敵意。 這次武力展示乃蓄意為之。中國知名的官方傳聲筒、表裡不一的行家胡錫進如此描述:「中俄這次聯合戰略巡航是針對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別惹中國和俄羅斯,尤其是別同時惹這兩個大國。」 民主國家應該認真看待中俄集團的狂言。俄羅斯威脅歐洲的自由和民主。中國威脅印太地區,乃至全世界的自由和民主。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全球軸心。NAIPTO將是一個強大的、全球性的、民主的回應,將會恢復人們對自由的力量和持久性的信心。 NAIPTO將會破除美國在印太地區主導聯盟最嚴重的侷限性,即美國在該地區聯盟只是雙邊而不是多邊的不足。美國與日本、南韓、菲律賓和泰國等亞洲主要盟國,都締結了強固的防禦協定。但這些國家之間並沒有多邊的共同防禦計畫。北約的多邊聯盟性質,可以彌補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聯盟體系的不足,使其變成北約似的多邊共同防務聯盟。 美國印太聯盟的雙邊性這種缺陷帶來挑戰。例如,一旦中國攻擊日本,華盛頓基於條約義務將與東京並肩作戰。但包括南韓和菲律賓在內的美國盟友,卻沒有這樣的義務。這大大減低了戰略威懾,也為中國的操弄創造了可趁之機,讓北京可以挑撥美國的盟友彼此猜忌。舉例來說,北京一直利用首爾和東京之間長期以來的齟齬,試圖破壞華盛頓、東京和首爾三方合作的可能性。 隨著美國將其戰略重心從歐洲轉移到印太地區,NAIPTO的動能將會增強。美國目前承擔北約大約四分之三的軍事開支。這導致北約在歐洲安全議題上過度依賴美國,而美國已將中國和印太定位為攸關其國家安全的首要議題。當然,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野蠻戰爭,讓歐洲重新成為關注焦點,但盟國不能再將俄羅斯,而不是中國,當成它們的首要競爭對手。 容許俄羅斯在歐洲的地區性策略來分散對中國構成更嚴重的全球挑戰的注意力,將是一個不堪設想的錯誤。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十倍多。中國的軍事能力,包括在網路、太空和人工智慧等常規和高科技領域,都要比俄羅斯先進。中國的野心不僅是要像俄羅斯一樣,透過威脅鄰國重溫帝國舊夢,甚至還要將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重塑為以北京為中心的共產主義體系。俄羅斯尋求的是全球注意力。中國則是企圖稱霸全球。 NAIPTO的批評者會說,類似的構想在過去已經失敗了。一九五○年代曾經有過建立亞洲版北約(Asian NATO)的嘗試,後來變成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那次嘗試沒有成功。 不過,SEATO失敗的原因早已不復存在,這為該地區建立新的多邊共同防禦聯盟創造了條件。在一九五○年代,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剛剛擺脫歐洲殖民主義。在中國、北韓和北越等地,共產主義構成重大威脅,但它們對歐洲列強的敵意和對共產主義的厭惡一樣強烈。因此,當東南亞公約組織成立時,並沒有一個共同威脅的意識,只有菲律賓和泰國兩個東南亞國家加入。其他SEATO的創始成員國是美國、法國、英國、紐西蘭、澳洲和巴基斯坦。 中國威脅 已成迫切的危機 今天,來自中國的威脅已經從遙不可及變成迫切的危機,從地區性擴大到更廣泛的全球範圍,印太地區幾乎每個主要國家都面臨相同的威脅,包括日本、印度、南韓、台灣、澳洲、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協(ASEAN)十國。這些國家有一半以上與中國共產黨有著海洋和領土爭端。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今天的中國一樣,對印太地區的自由和主權國家帶來如此明確且普遍的共同威脅。 SEATO失敗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當時的亞洲國家和北約國家不同,沒有強健和共同的價值觀與民主傳統。當時許多國家—甚至是台灣、南韓和菲律賓等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都被獨裁者統治。美國領導同盟體系的首要目標,是美國的安全和捍衛民主、人權和法治等價值觀。在一九五○年代,由於亞洲國家缺乏這種共同的價值觀和民主傳統,迫使美國以雙邊主義取代多邊主義,因此SEATO做為多邊架構的亞洲版北約,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 然而,自從上一場冷戰即將落幕以來,這個世界已經大為不同。從一九八六年菲律賓爆發「人民力量」(People’s Power)運動開始,一波民主化浪潮席捲了整個印太地區。民主早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而非反常現象。台灣、南韓、印尼、馬來西亞和許多其他國家的人民,都加入了日本、印度、澳洲和紐西蘭組成的民主陣營。儘管分歧依然存在,但這些國家現在志同道合,早已形成一個印太民主主軸,為NAIPTO的出現奠定了共同捍衛主權,價值觀和基本自由的堅實基礎。 做為一個志同道合的聯盟,NAIPTO的多邊結構將進一步深化彼此的關係,使成員國超越小我的歷史爭端,將共同防禦的重要性置於狹隘的自身利益之上。數十年來,北約消弭了歐洲長期以來的自相殘殺和內部動亂。如今,NAIPTO也有潛力在印太地區為南韓和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紛擾發揮相同的作用。 雖然NAIPTO聯盟的雄心壯志可能會讓一些人裹足不前,但一個歐亞民主聯盟不僅是必要的,也是水到渠成的。美國是最早意識到中國挑戰的國家之一,許多歐洲國家現在也認同美國的戰略轉折。歐洲聯盟便已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的競爭對手」(systemic rival)。 同樣地,北約領袖也持續發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聲明,強調需要擴大聯盟以承擔促進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新使命。最近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約高峰會上,南韓總統、澳洲總理、日本首相和紐西蘭總理也受邀出席,這是北約成立以來的創舉。在這次會議上產生的「北約二○二二年戰略概念」(NATO 2022 Strategic Concept)不僅具有革命性,同時具有實質意義,宣告北約成員國必須「做為盟國負責任地攜手合作,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的體制性挑戰,」明確標明中國是「系統性的挑戰」(systemic challenge)。該峰會進一步確認中俄「沆瀣一氣,與北約的價值觀和利益對抗,共同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現在,該是賦予舊聯盟新的力量和目標,並且建立新聯盟以迎接當前挑戰的時候了。如果我們珍視北約在廿世紀取得的成功經驗,則確保這項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廿一世紀堅持並擴大對NAIPTO的承諾,因為無論地理疆界為何,對一個民主國家的攻擊,就是對所有民主國家的攻擊。 (余茂春曾在川普政府擔任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政策規劃辦公室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現為哈德遜研究所及2049計畫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以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余茂春 2022-07-10
忠孝西路開放機車與柯文哲

忠孝西路開放機車與柯文哲

數千輛機車昨天(九日)集體騎上忠孝西路台北車站前路段,突破機車禁行令。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態,開放機車通行是既定方向,如何開放則委外研究中,預計年底前會有定論。而按照市府公務部門說法:解除禁令牽涉六項評估因素,首要考慮的是公車班次。 依據台北市公共運輸處統計,台北市各主要路段,最多公車路線行駛是羅斯福路八十條路線,並列第二的是忠孝西路與中華路皆為五十九條;從班次數量來看,忠孝西路與中華路全日約有五千多班,與羅斯福路四千九百班相距不遠。無論從公車路線多寡或總班次數量來觀察,都沒有單獨挑出忠孝西路管制機車通行的正當性。北市交通局並以公車專用道為由,強調羅斯福路與中華路都有公車專用道,沒有公車專用道的忠孝西路無法相提並論。 忠孝西路機車禁令,的確與公車專用道息息相關。早在李登輝擔任官派台北市長時,台北車站前慢車道擠滿公車與計程車,機車穿梭快車道險象環生,遂將忠孝西路外側慢車道劃定為公車專用道,原本只有上下班時段,後又延長為全日,禁令持續至今長達四十多年。馬英九市長任內完工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位處內側快車道,恐造成行車動線更加混亂,閒置荒廢八年,下令拆除馬英九公車專用道並引以為政績的人正是柯文哲,如今卻成為市府主管官員懶政怠治的藉口。 公車班次或公車專用道其實都是替罪羔羊。主管機關動輒以台北車站前忠孝西路交通負荷飽和為搪塞理由,墨守公車總量管制成規,十餘年來沒有新增任何一條公車路線,而耗資近七千萬元打造行旅廣場交六公車站,啟用後只有區區不到十線公車停靠上下客,淪為鍍金的蚊子公車月台,問題核心在於公車路線檢討調整完全停擺! 位於行旅廣場的交六公車站區,靠近忠孝西路的「路側」候車亭,時常空蕩蕩沒人等車。(記者蔡亞樺攝)   柯文哲第一次競選台北市長時,「柯P新政」卅項政見中第十六項「公車路線大調整」主張重新規畫調整公車路線,今天回頭檢視,這張改革藍圖揭示了正確方向,按部就班整併優化公車路線,引導市民調整搭乘習慣,重新配置捷運與公車角色與比重,再配合公共自行車與共享機車等新運具,公車乃至於整體公共運輸可以呈現更合理嶄新面貌,忠孝西路交通解嚴也會有不同討論空間。可惜的是,蹉跎整整八年時間後,依然零進度,毫無成果。 不論忠孝西路是否開放機車通行,公車是無辜的,更是市政八年空轉的一面照妖鏡,柯文哲別拿公車當作擋箭牌! (作者從事客運業,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22-07-10
安倍分析台灣

安倍分析台灣

過去安倍晉三,從經濟、人口、土地、民主來分析台灣 其實台灣比很多歐洲國家都強大,只是台灣人自己沒發現而已 世界有必要知道,台灣是成熟的民主國家,但更重要的是,台灣人自己知不知道
打馬悍將粉絲團 2022-07-09
做個像樣的人,並沒有那麼難

做個像樣的人,並沒有那麼難

為安倍遇襲叫好的人啊…… 歌德曾經說過:「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唯一讓他高興的事,就是別人倒楣了。人在低劣時,除了喜歡看別人的不幸,已無其他樂趣可言!」說得是不是十分精準? 踐踏最低的道德準則並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也不會改變你的地位,它只會讓你更加面目可憎,無可救藥。很多時候做個像樣的人,並沒有那麼難。 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絕不可扭曲如蛆蟲。 上報原文: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8824&utm_source=newsshare-fb&utm_medium=&fs=e&s=cl 安倍遇襲,你高興什麼? 二大爺 2022年07月08日  日本時間7月8日上午11點半左右,在奈良市近鐵大和西大寺站附近,正在發表街頭演說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一名男子從背後槍擊,安倍在數秒後倒地。根據日本《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安倍胸口中了三槍,被緊急送醫,目前生命垂危,處於「心肺停止」狀態。嫌疑人在現場被捕,初步查明系原日本自衛隊低級軍官山上徹也,現年42歲,奈良人,利用職務之便取得武器,其作案動機目前尚不清楚。 安倍遇襲的消息傳出後,全世界一片譁然,網路上幾乎是一邊倒的表示震驚,並送上祝福。但在國內(中國)卻是個例外,無論是微博還是視頻號,關於此事件的評論幾乎全是清一色的幸災樂禍之聲,其盛況直逼21年前的911事件。要喝幾杯慶祝的,要為兇手點贊的,到處代表人民發賀電的… 如果說21年前的911因為網路資訊尚未昌明、不開化尚可以理解,那麼21年後,居然還要為了一個和自己無冤無仇的70歲鄰國老人的悲劇而彈冠相慶,這是又蠢又壞,還是又蠢又壞? 安倍晉三是連續任職時間最長(2886天)的日本首相,創下日本近代史上最長紀錄。其在任期間,中日關係雖然因為釣魚島和臺灣等問題時有摩擦,但是總體還是不錯的,安倍甚至在2019年10月在日本參院的全體會議上表示:「決心擴大所有層次的交流,把日中關係推上新階段,開創日中新時代。」而且2010年10月,賦閑期間的安倍晉三曾經到訪臺灣的時候曾經專門去臺北忠烈祠獻花致敬,向包含諸多抗日英烈的「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獻花行禮,這在很少就二戰問題明確表態的日本政客中也是不多見的。在武漢疫情之初,安倍還在日本官員中發起倡議並第一個捐贈工資… 當然,安倍畢竟是日本人民選出來的首相,代表的是日本的利益,所以很多時候站在日本的立場說話,有些我們聽起來比較刺耳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又不是脫口秀演員,沒有責任按照你喜歡聽的來說。其實按照很多國人的標準,恐怕這個世界也沒有幾個老朋友。 所以這樣的一個已經退休的日本老人,你恨他什麼?你恨他讓你買不起房看不起病還是上不起學?你恨他天天安排你做核酸還是不准你出社區?你恨他在你吃燒烤的時候欺負你還是把你家小孩社會調劑了? 即便在國家層面,日本從1978年開始實施「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項目」,截至2018年,援助總額達3.65萬億日元(約合2551億人民幣),前後整整四十年,幾乎伴隨了中國整個改革開放歷程。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上海的寶鋼和浦東機場、武漢的長江二橋、京泰鐵路的電氣化改造等等,都是日本援華項目。自1979至2011年,日本連續32年都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新世紀以來的大災大難,日方也幾乎從來沒有缺席,尤其是疫情之初「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口號,感動過無數中國人。 其實拋開中日兩國歷史上的宿怨和恩德,即便是一個陌生的國家陌生的人,站在做人的基本道德的角度,是不是也不能幸災樂禍?尤其是世所唾棄的暗殺之類的恐怖活動。中國人遭難的時候,如果有外國人也來一波這樣的叫好和刷屏,你會怎麼看?你一定說那又是辱華,他們必須道歉。 早在春秋時代的《禮記》裡,老祖宗們就強調「鄰有喪,舂不相;裡有殯,不巷歌」,也就是說鄰家有喪事,你在舂米的時候就不要唱號子;鄉里人家有出殯,你就不要在家裡歡歌笑語。這是體現人之為人最為基本的「同理心」。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必然也有悲哀的時候。 這兩千多年過去,是不長記性還是人性坍塌?吹牛逼的時候天天上下五千年的禮儀之邦,落到實際生活,全是一副幸災樂禍、恩將仇報的未開化的小人嘴臉。 退一萬步說,安倍遇襲,對你有什麼好處?你不用還房貸了還是不用測核酸了?相反,如果事後證明這是個政治暗殺,那麼必然引發日本國內的右翼情緒的強勁反彈,這對於本來已經漸行漸遠的中日關係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之一,這實際上也會間接損害很多中國普通人的利益。 當然,為安倍遇襲叫好的人,肯定看不到這一層。歌德曾經說過:「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唯一讓他高興的事,就是別人倒楣了。人在低劣時,除了喜歡看別人的不幸,已無其他樂趣可言!」說得是不是十分精準? 歌德的同胞,大哲學家黑格爾在他的1831年出版的《歷史哲學》中這樣評價:「造成中國的落後的原因是中國人內在精神的黑暗,中國是一片還沒有被人類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裡,理性與自由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人還沒有擺脫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狀態。」 說實話,雖然很多人可能懷疑歌德和黑格爾辱華,但是你就是無法反駁。也根本無須反駁,年復一年中文世界的狂歡都在說明。 所以還是收起叫好吧,踐踏最低的道德準則並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也不會改變你的地位,它只會讓你更加面目可憎,無可救藥。很多時候做個像樣的人,並沒有那麼難。 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絕不可扭曲如蛆蟲。 Tank Man 安倍遇袭,你高兴什么?   日本时间7月8日上午11点半左右,在奈良市近铁大和西大寺站附近,正在发表街头演说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一名男子从背后枪击,安倍在数秒后倒地。根据日本《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安倍胸口中了三枪,被紧急送医,目前生命垂危,处于“心肺停止”状态。嫌疑人在现场被捕,初步查明系原日本自卫队低级军官山上彻也,现年42岁,奈良人,利用职务之便取得武器,其作案动机目前尚不清楚。   安倍遇袭的消息传出后,全世界一片哗然,网络上几乎是一边倒的表示震惊,并送上祝福。但在国内却是个例外,无论是微博还是视频号,关于此事件的评论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幸灾乐祸之声,其盛况直逼21年前的911事件。要喝几杯庆祝的,要为凶手点赞的,到处代表人民发贺电的……   如果说21年前的911因为网络信息尚未昌明、不开化尚可以理解,那么21年后,居然还要为了一个和自己无冤无仇的70岁邻国老头的悲剧而弹冠相庆,这是又蠢又坏,还是又蠢又坏?   安倍晋三是连续任职时间最长(2886天)的日本首相,创下日本近代史上最长纪录。其在任期间,中日关系虽然因为钓鱼岛和台湾等问题时有摩擦,但是总体还是不错的,安倍甚至在2019年10月在日本参院的全体会议上表示:“决心扩大所有层次的交流,把日中关系推上新阶段,开创日中新时代。”而且2010年10月,赋闲期间的安倍晋三曾经到访台湾的时候曾经专门去台北忠烈祠献花致敬,向包含诸多抗日英烈的“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献花行礼,这在很少就二战问题明确表态的日本政客中也是不多见的。在武汉疫情之初,安倍还在日本官员中发起倡议并第一个捐赠工资……   当然,安倍毕竟是日本人民选出来的首相,代表的是日本的利益,所以很多时候站在日本的立场说话,有些我们听起来比较刺耳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又不是脱口秀演员,没有责任按照你喜欢听的来说。其实按照很多国人的标准,恐怕这个世界也没有几个老朋友。   所以这样的一个已经退休的日本老头,你恨他什么?你恨他让你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还是上不起学?你恨他天天安排你做核酸还是不准你出小区?你恨他在你吃烧烤的时候欺负你还是把你家小孩社会调剂了?   即便在国家层面,日本从1978年开始实施“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项目”,截至2018年,援助总额达3.65万亿日元(约合2551亿人民币),前后整整四十年,几乎伴随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历程。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上海的宝钢和浦东机场、武汉的长江二桥、京泰铁路的电气化改造等等,都是日本援华项目。自1979至2011年,日本连续32年都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新世纪以来的大灾大难,日方也几乎从来没有缺席,尤其是疫情之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口号,感动过无数中国人。   其实抛开中日两国历史上的宿怨和恩德,即便是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人,站在做人的基本道德的角度,是不是也不能幸灾乐祸?尤其是世所唾弃的暗杀之类的恐怖活动。中国人遭难的时候,如果有外国人也来一波这样的叫好和刷屏,你会怎么看?你一定说那又是辱滑,他们必须道歉。   早在春秋时代的《礼记》里,老祖宗们就强调“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也就是说邻家有丧事,你在舂米的时候就不要唱号子;乡里人家有出殡,你就不要在家里欢歌笑语。这是体现人之为人最为基本的“同理心”。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必然也有悲哀的时候。   这两千多年过去,是不长记性还是人性坍塌?吹牛逼的时候天天上下五千年的礼仪之邦,落到实际生活,全是一副幸灾乐祸、恩将仇报的未开化的小人嘴脸。   退一万步说,安倍遇袭,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不用还房贷了还是不用测核酸了?相反,如果事后证明这是个政治暗杀,那么必然引发日本国内的右翼情绪的强劲反弹,这对于本来已经渐行渐远的中日关系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这实际上也会间接损害很多中国普通人的利益。   当然,为安倍遇袭叫好的人,肯定看不到这一层。歌德曾经说过:“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唯一让他高兴的事,就是别人倒霉了。人在低劣时,除了喜欢看别人的不幸,已无其他乐趣可言!”说得是不是十分精准?   歌德的同胞,大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1831年出版的《历史哲学》中这样评价:“造成中国的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   说实话,虽然很多人可能怀疑歌德和黑格尔辱滑,但是你就是无法反驳。也根本无须反驳,年复一年中文世界的狂欢都在说明。   所以还是收起叫好吧,践踏最低的道德准则并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也不会改变你的地位,它只会让你更加面目可憎,无可救药。很多时候做个像样的人,并没有那么难。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绝不可扭曲如蛆虫。 2022/7/8
音樂政治上班族 2022-07-09
不要被中國農場文內容欺騙

不要被中國農場文內容欺騙

#謠言澄清 #認知作戰 有一則網路謠言表示:人類歷史上有一年日本首相遇刺、德國更換總理、沙皇正在打仗、中國的領導人稱帝、英國首相下野,這一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13年,潛台詞是現在也跟當年一樣,正在文明浩劫的邊緣。 首先澄清,日本有前首相被刺,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伊藤博文,他在1909年在哈爾濱準備跟俄羅斯談判前,遭到朝鮮愛國志士刺殺。這與1913相隔四年。 德國在1913年也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此前德國首相伯恩哈特·馮·彼格喊出:「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開啟德國與英國的海軍軍備競賽。自1909年到1917年,德國總理一直是貝特曼霍爾維格。 再來,1913的袁世凱也還沒打算稱帝,這一年相當遺憾的發生了宋教仁被刺案,但距離袁世凱稱帝,還有2年的時間。 英國首相從1908-1916都是亨利·阿斯奎斯,此君最重要的事蹟是結束了英國國會上議院具有否決權的權力,可以說更進一步的完善了君主立憲體制中,具有民意基礎的國會議員能夠更好的發揮代議士的功能。 以上幾點來看,這則網路謠言其實根據很薄弱,只要大家願意使用google也能解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但為什麼它能夠傳播廣泛呢,我想是基於很多人擔心大戰是否即將到來。 我去年曾在很多場合提到2021年與1913相似之處非常的多,第一強權正在面臨第二強權的威脅與挑戰,第三大經濟體正緊臨第二強權,雙方在歷史上有過摩擦與衝突,而第二強權掀起的民族主義浪潮正在把雙方往大戰邊緣上逼近。 百年前首強到三強分別是英國、德國、法國;如今是美國、中國與日本。而疫情更是與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如出一轍,來的悄無聲息,帶走無數生命。 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必須讓大家知道,百年前大戰爆發前夕,是所有人都極為樂觀的美好時代(法文為Belle Époque,Belle是為美人之意,看過音樂劇鐘樓怪人的朋友一定聽過以Belle為題的歌曲)當時英、德、俄三國皇帝都有共同的阿嬤-維多利亞女王(當時已經過世),全球正在進行第一波全球化、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紅利仍在繼續、藝術音樂與文化交流空前絕後的蓬勃。 台灣這一年第一台公車也開始跑動、大正民主時代到來,台灣的民主運動也正在方興未艾的階段。 正也因為如此,在紅磨坊式的狂歡後,斯拉耶夫的槍聲才會顯得如此刺耳。 我想我們這個年代並不美好,從89年在北京發生的悲劇開始、帝國墳場阿富汗的戰爭、九一一雙子大樓的摧毀、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爆發、極權國家的張牙舞爪、烏克蘭戰爭的爆發、一直到安倍前首相遇刺⋯我想表達的是,當然這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但也正因為他的多變,才會使得大家有所警惕,在一個「美好的年代」裡反而會讓眾人失去對風險存在的覺察。 而避免戰爭或者入侵者得逞的方式,就從你我的認知戰開始吧!所以這則消息是值得警惕,但不要輕易上當哦! 望周知。 #不要被中國農場文內容欺騙 #媒體釋讀能力很重要哦 #一起澄清假訊息 #1910年代的法國
李文成 2022-07-09
這些人怎麼睡得著?

這些人怎麼睡得著?

李家超準備致詞前, 卸任特首林鄭月娥 (前排右紅衣者) 放鬆心情閉目養神 (香港政府新聞處畫面截圖)    坐在台下聽演講,因為心態處境不同,反應也就不同。 像參加藝人、師父或股市名嘴的演講,幾乎都是主動參與的,又多少有追星或朝聖的意味,甚至於還要付費買入場券或捐款什麼的,聽眾全程投入分享台上的美麗繽紛八卦、醍醐灌頂開示或欲語還休明牌,當然不在話下;演講完畢、意猶未盡,等著索取簽名、摸頭,捨不得馬上離開會場的,比比皆是。 換成坐在底下的聽眾盡是被逼迫而來的演講(如學校的週會專題演講)時,場景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從頭到尾傾聽到底的,即使有,也幾乎不會是全部。少不了的是:你以為他/她在聚精會神專心聽講,其實是早已練就有神遊物外的本領;你以為他/她在低頭寫筆記心得,其實是在滑手機;你以為他/她在頻頻點頭稱是,其實是在打瞌睡;至於睡到東倒西歪、口水直流,甚至於鼾聲大作的,畫面雖然不常見,倒也不是沒出現過! 所以,既非藝人明星、師父,也不是股市名嘴的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在其七月一日的就職演講中,網路流傳有人坐在底下大睡其覺,其實一點也不讓人意外!說難聽點,要不是這些坐在底下疑似睡大覺的,好巧不巧是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剛卸任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還有林鄭丈夫林兆波,以及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有頭有臉的,誰理他/她們是誰? 如果網路流傳的畫面是真的,在李家超特首短短十三分鐘的就職演講,這些人怎麼睡得著? 分析下來,答案是: 李家超的講稿內容,當然是事先有經過習近平的認可。連香港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一國一制,李特首都還在說要準確落實香港的「一國兩制」,這種睜眼說瞎話的本領,顯然已得到習近平的真傳,也當然讓習近平有「你辦事,我放心」的牢靠感,所以,當李特首學嘴習近平在大吹牛皮、大開空頭支票之際,心情放鬆、放空的習近平,當然是放心地閉目入睡! 對伴君如伴虎的林鄭月娥這對夫妻而言,五年來,對中國主子,該聽的話都聽了,該讚頌的都讚頌了;對香港反對派人士,不必理會的要求都不予理會了,該打壓的都不客氣打壓了,該譴責的都譴責了!出身劍橋大學的林鄭月娥,更因為《港區國安法》的頒布,原先獲有的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榮譽院士名銜都遭褫奪了不說,還遭美國制裁,買東西不能用信用卡簽帳付款、只能付現。五年特首當到這麼狼狽,這麼賠了夫人又折兵,真是點滴在心頭!好不容易交接了,如釋重負的林鄭賢伉儷,想著想著,當然都睡將起來。 那睡著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又是怎麼回事?哎喲,不就是趁李特首講話時打個盹,好補充補充替中國主子執行嚴刑峻法時的能量嘛,這有什麼奇怪嗎? (作者為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張國財 2022-07-09
原來李煥是民進黨的人?

原來李煥是民進黨的人?

一堆人不識字,一直跳針,說蔡英文封存論文30年, 把論文連結給他們看, 嘴不下去, 又說蔡英文下令審查資料封存30年,一定有鬼。 我們只好把教育部說明拿出來看一下。 蔡英文資格審查結果, 由國立政治大學以73年12月8日(73)政人字第3057號函報部審查, 經教育部74年10月28日由李煥部長主持會議決定審議通過。 之後發函核發趙○○等十人資格審查結果(內含蔡總統在內計有副教授4名、講師4名及助教2名,合計10名)審定教師名單1份及教師證書10件予國立政治大學。 該公文確由教育部歸檔,保存期限為永久。 關鍵字:民國73、75年,李煥、保存期限為永久。 原來75年間是民進黨執政啊? 原來李煥是民進黨的人? 另外「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第39條第1項規定,「學校與教育部評審過程、審查人及評審意見等相關資料,應予保密」。 不管是過去幾十年來所保存幾十萬件, 或近三年每年平均受理5,515件之教師資格審定案件,其審查資料、會議紀錄及處理相關陳情檢舉等類此文書,向依行政院發布之《文書處理手冊》中「一般公務機密」方式密件處理。 又法律規定「一般公務機密」之事項,主要係為確保政府機關行政運作或為保護個人安全隱私,除前者可於行政目的達成後予以解密外,後者有關個人權益之保護依法即應持續保密。過去保存三十年以上的教師資格審定案件,目前皆仍在持續保密中,並無例外。 意思就是全部的人都一樣, 這樣還看不懂,我也沒辦法了。
林智群 2022-07-09
「台美日安保推手」安倍遇刺身亡 台灣重大損失

「台美日安保推手」安倍遇刺身亡 台灣重大損失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遇襲身亡,安倍在去年十二月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並在富士電視電視衛星台新聞節目「PRIME NEWS」說明真正用意。(取自BS富士PRIME NEWS)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特稿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去年十二月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今年再加碼投書國際媒體平台,要求美國修改對台戰略模糊政策,因為他的登高一呼,讓全球關注台灣面對中國武犯危機的迫切性,並採取具體行動因應,而台美日的安保架構也儼然成形。安倍遇刺過世,對台灣無疑是非常重大的損失。 生前疾呼「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 也是日美同盟有事」 做為一個政治家,安倍從很早就注意到中國的霸權崛起已威脅到亞太地區的安全,他在二○○七年第一次首相任內訪問印度的演說,即提出印度洋與太平洋兩大海洋合一的戰略重要性,這是「自由且開放印太構想」的雛形,「自由且開放印太構想」(FOIP)在二○一六年成為安倍第二次首相任內的主要外交方針,由於美印澳等周邊國家的加入,這項構想現在已被逐步落實。 安倍也很早就注意到日本防衛的脆弱性,日本限制集體自衛權的行使,限制了日美同盟的對象性,美方依日美安保條例有防衛日本的義務,但日本卻受限於集體自衛權的禁止而無法與美國共同戰鬥,安倍於二○一五年修改解釋以解除集體自衛權行使的禁令,並制定安保法案,確定自衛隊武力行使三要件。 安倍當初解除集體自衛權行使禁令和提出安保法制時,遭到左派反戰團體大力批判他走回軍國主義,造謠說日本將恢復徵兵制,要求他下台,甚至有激進人士將安倍的人偶置於馬路上讓車子輾過。 但事後證明,中國的霸權並未停止擴張,中國不但以船機騷擾日本,也侵擾台灣,現在台灣危機升高,回過頭來看安倍當初提出的安保法制,其實也能適用到台灣有事的應對,這種先見之明和執行力,在日本政治家中可說是少數。 安倍在二○二○年因為處理疫情積勞成疾,痼疾腸炎復發再度黯然下台,但卸任首相後並未閒下來,仍積極投入安保布局,尤其是台灣有事的問題。 促美修改戰略模糊 宣示衛台決心 日本社會對「台灣有事」迫切性的感受仍模糊,對於中國隨時可能武力犯台,甚至還有人認為可以避免被捲入,但安倍去年應台灣智庫國策研究院之邀發表演說,強調「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這項發言具有重大的關鍵性,中國外交部甚至透過發言人撂話說「挑戰中國人民的底線,必將碰得頭破血流」,這種高規格的撂話也相對證明安倍雖已卸任,但仍很具影響力。 安倍卸任首相後,去年回歸自民黨派系,成為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會」的龍頭,除具有主導政局的實力外,安倍也透過各種演講和選舉造勢說明日本所處的安全環境,以及修憲、防衛費大幅增額與振作日本防衛力的重要性。 今年二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安倍三月投書全國最大的媒體平台「評論彙編」,指台灣危機與烏克蘭的異同之處,並要求美國應轉變對台戰略模糊的策略,明白宣示「防衛台灣」的決心。 為台灣有事準備 逾九成日人認同 現在不但有超過九成的日本人認為有必要為台灣有事準備,連歐洲國家也開始重視這項問題,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峰會、北約峰會都將台灣海峽安全穩定重要性列入聯合聲明中。英國首相強森與紐西蘭總理阿爾登日前的雙邊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也關切台海局勢,這是日本沒有在場的場合。 安倍對台灣的重要性,不僅他是台灣的老朋友,還有他的國際影響力,他推動的日美台安保架構也儼然成形。台日的台派人士仿照「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成立「安倍晉三之友會」,原本預定邀安倍在參院選舉後訪台,但現在已無法實現。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遇襲身亡,很多民眾聞訊後到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送花致哀。(記者塗建榮攝)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遇襲身亡,很多民眾聞訊後到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送花致哀。(記者塗建榮攝)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昨日在奈良街頭助選遭槍擊重傷不治,台北101晚間點燈悼念,感謝安倍首相在台灣最需要幫忙的時候,永遠站在台灣身旁。(記者塗建榮攝)
林翠儀 2022-07-09
安倍先生,今天的台灣為你震動

安倍先生,今天的台灣為你震動

安倍先生,今天的台灣很為你震動。雖然台日的關係曾經暴力過,但你拿到權力後,選擇對台灣伸出友誼的手。我們這一代人,不會忘記你給我們的溫暖;我們這代人,感謝你屢次公開表態、力挺台灣事務,成為我們的朋友。 台灣在建國的路上已經習慣靠自己和孤單。我們已經習慣參加任何國際賽事,遭受打壓無法亮出國名,習慣別國的機場地圖上沒有台灣。 和中國分手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國際孤兒一代傳一代,除了自己爭氣外,國際友人對我們的友善很重要,而你選擇在那個有影響力和權力的位置上,為台日兩國搭起友誼的橋樑。 台灣曾經遭受過日本統治的遺害,傳了至少三代,到我們這一代,很淡、很淡,但我們看過祖父輩對政治禁聲的身影,不要當自己、不要強出頭,以免惹麻煩,長輩用身教和血液來講日治時期,來講那個黨如何從對岸逃來台灣。 習慣忍受被暴力對待和孤單,這就是我們上兩代人的樣子,當然他們也努力,有些飄揚過海去世界各地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台灣能夠正名叫台灣,而不是那個島內自己玩兒、許多國家只看護照就認定我們是中國的那個中華民國,我們並不精神錯亂。 這代年輕人受韓劇影響,南韓偶像劇排日,因日本也侵略過南韓,台灣部分年輕人遂也排日了。戰爭的影響很深遠,影響了至少三代人。 聽聞你的死訊,我的眼淚還是冒了上來,頭腦知道歷史,知道這些錯綜複雜的恩怨糾葛,我很遺憾你用這樣的方式死,對我們好,你值得被善待,因為你企圖縫合我們兩國的傷口。 握有權力的人更要擁有意識,否則那會變成好幾個國家、幾代人的無窮災難。 建國完成之前的那個黎明,是苦的。但我們會記得你的好。 安倍先生,謝謝你,感謝你對台灣事務表露出那麼多次的支持和溫暖。 感謝你參與並改寫我們兩國民族之間的關係動力。  
Prem Raji 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