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鯨魚觀點
鯨魚觀點
跟一個人的道德良知有關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發表了一篇「習近平再獨裁,也比民進黨更民主」的文章。這篇文章,滿紙荒唐言,讓人看了一把辛酸淚,但是事實上,他不只寫過一篇胡說八道的文章而已,在他的專欄裡,許多都是褒揚中國、貶低台灣的文章。當然,他不只是貶抑民進黨,他是貶抑台灣。只要是中國,即便獨裁,也是香的,他會想盡辦法違背所有他在美國哈佛大學、丹佛大學所學習到的西方政治學理論,為中國粉飾太平。 他的政治立場強烈支持中國統治台灣。身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他拿過非常多的國科會研究計畫,20年前就已經拿到教育部的資深優良教師,以及台大優良教師、教育部終身優良講座等等。要說他是不合格的大學教授嗎? 他當然是好教授。我曾經是他的學生,就在26年前,他已經是政治心理學、中國研究的巨擘,他的選課學生很多,而且上課認真,下課以後,老師會請我們選課的同學去學校附近的燒臘店吃午餐,他很喜歡打籃球,也很照顧同學。這樣的老師,怎麼會不好? 只是,近年來他的文字內容,越來越讓人難以理解,以這篇文章為例,內文的邏輯是「蔡英文雖然表面上採行民主體制,但是出了事就推給中國,所以不負責。而習近平雖然表面上獨裁,但是完全執政、完全負責。」 哈囉?你是見到鬼嗎?接下來我就不要吐槽了,因為如果要這麼做,篇幅可能比他的文章要長。這種說法,就像是「戈巴契夫頭髮最長、海珊最不愛打仗」一樣,背離事實的論述,不值一哂。完全負責?負責什麼?負責殺害新疆人、鎮壓香港人嗎?他們有國家賠償嗎?有司法獨立嗎?我們還有選舉,他們有什麼?數不盡的核酸檢測與封城秀急嗎? 這篇文章不是問題,因為正常人看了頂多覺得匪夷所思,不會有太多人當真(好吧!我承認確實有人會覺得這篇文章擲地有聲),還真覺得「習近平的民主好過蔡英文的獨裁」。但是,我想談談這背後的意義。 在我就讀碩士班的年代,台大政治系的教授政黨屬性,藍色居「絕大多數」,所謂的絕大多數,不是一半多一點,是九成那種。當有政治議題出現,需要學者背書,或是發表看法,他們的意見就會出現在媒體上:「台大政治系教授某某某認為」,這時候,他們不是代表個人,而是拿台大政治系的招牌出來評論。講難聽點,如果沒有掛上這樣的職稱,會有多少人願意買單他們的意見? 這還是小事,而是當他們可以掌握系上的人事權、社會的話語權、評斷論文能不能過關、其他人能不能升等,他們是當時的青壯派、現在的系上大老,接下來進來系裡的教授,又是他們的接班人,往後又會是什麼樣子?當有爭議發生時,社會大眾就會覺得,教授的判斷就是對的、學術是有良知的、大學系所是中立的,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人都有政治立場,即便表面上對政治不關心、宣稱自己是中立的人也是。我想要說的是,不要因為一個人的職稱、背景、機構,而率爾認定這個人的話、決定,一定都是對的,不論是台大,或是其他學校。任何人,都只能代表他自己,而且,也必須接受一般常識的檢驗,這與政治立場無關,而是跟一個人的道德良知有關。 一天到晚只會說,蔡政府獨裁,卻說不出到底哪裡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而對於習近平的毀滅人權、消滅民主的做法視而不見,我建議他該去看看《流麻溝十五號》這部電影,看看被囚禁在那裡的政治犯,曾經做過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是不是踩了蔣介石的祖墳,竟然要被當年的政權如此殘酷的迫害。 不想看?那就到中國新疆,那裡應有盡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想去?沒問題,不投票,或是投錯票,很快就能回到祖國懷抱了。 現世、此時,就能看到。
呂秋遠
2022-10-30
聽曹董 憶民進黨的氣勢
民進黨二度在中央執政後,穩健有餘,但開創動力不足,令人感覺太過紳士派,不敢放大聲量據理力爭。像曹興誠近來每能振聾發聵的議論,無非陳述事實,民進黨早該向國內外大聲宣講,反擊紅藍政媒的奇談怪論。但好像已經習慣挨打的民進黨,一直少有採取有效的行動,以致國內外都經常被那些異端邪說誤導。 就以目前的台北市長選戰而言,明明陳時中是首屈一指的人選,他領導抗疫將近三年的優異表現,普受國際社會肯定、讚揚,但卻被國內其他陣營用許多無中生有的罪名加以醜化,操作所謂的「仇恨值」,連惡毒的「謀財害命」都罵得出口。但弔詭的是,陳時中本人和競選團隊挨打後,少見列舉具體的數據、事實和國際間的客觀評比,並指出在野陣營詆毀AZ疫苗卻有高層的「AZ特攻隊」偷打之類毫無格調的搗亂,展開擲地有聲的反擊,而眼睜睜看著莫名其妙的「仇恨值」真的變成一回事,實在令人納悶!何以民進黨的論述能力淪落至此?往昔黨外時代和民進黨成立早期各路選將滔滔雄辯的風采,吸引選民爭先恐後前往聽講,匯聚了龐大聲勢的盛況,而今安在? 自由時報二十八日的社論指出,年底選舉不只是地方選舉。看來十分虛弱的民進黨,應該努力振作了。愛台的曹董登高一呼,根據史實所做的條理井然的論述,喚醒了相當多數的台灣人民,但也還有不少人執迷未悟,尤其是馬英九、蘇起等人又公然散布投降主義,企圖把年輕人扭曲成討厭民進黨。在習近平已經定於一尊、狂妄叫囂要奪占台灣的今天,在台灣人民還飽受紅籃邪說洗腦誤導的此刻,當務之急應是延請像曹董這樣有內涵的人,在不到一個月的選戰期間巡迴全台助講,找回強大的黨外氣勢,取得左右選戰方向的主導權。筆者認為,口才一流、邏輯嚴謹的賴副總統,在這方面也可發揮極大的戰力。 (作者為故宮退休研究員)
張世賢
2022-10-30
貧窮與富有
在我當小童工的歲月裡面,跟著爸爸去砂石場或清潔隊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很乖,但那時候志願是想當流氓,經營賭場和色情場所,勾結政治人物,像聖堂教父那樣。後來國中開始唸書,那時候「我的志願」寫的是希望有一份正當的工作,可以養活自己,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我的導師不了解我成長的背景,無法知道為何第一名的學生會有這樣的志願,他害怕自己身上帶著那種摧毁世界的怨恨和力量。 一年多以前到台大電機系去演講,我跟那些學生講,在座所有的人家庭經濟狀況一定都比我好,我跟各位一樣年紀的時候家裡負債1800 萬,我還是沒有放棄出國留學的夢想。後來有人聽了我這樣胡扯,沒有拿到獎學金就跑去歐洲,最近看到高虹安的事情,寫訊息跟我講他的痛苦,家裡的人不斷希望他放棄夢想,腳踏實地的去工作,台大電機碩士的學歷已經很好,不要再唸博士了。 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寫一個年輕法律系的貧窮學生,殘忍地殺死一個老太婆的故事。如果你是一個才華洋溢貧窮的年輕人,你發現有一個擁有許多房地產、腦筋不清楚的老太婆,感覺她就是個廢物,有個機會能夠把她取代,用她的財產可以造福這個世界,你會怎麼做? 我看很多台灣政治上許多所謂第三勢力,都是抱持這種心態。我來做絕對比你好,不管是同性婚姻、環境保護、公平正義,一直到獨立建國,反正就是無本生意。 道德到底是什麼?世界上最不值得信任的就是沒有經過烈火考驗的道德。所有人都是令人懷疑的,雙重標準更是令人相當的討厭。權力只給於那種敢於彎下腰,去把它撿起來的人。在人類的世界,勇敢和無恥只是一線之隔,只是這條線我們應該畫在哪裡? 對於道德而言,我們不能相信任何人,甚至也不能相信自己,我們只能在自己的腦海裡,用客觀的態度看著這個人的言行,因為不信任而警惕,因為警惕,而才有了道德。 許多人稱讚我留學生涯最後半年的公費,用支票寄回去給教育部的國際文教處。我覺得那時候我已經不窮了,做出這樣的舉動,也不是什麼太困難的選擇,我已經不再需要那筆錢。真正的貧窮是一無所有,那種感覺我有體驗過,但幸虧我沒有一直落到如此的境界上。希望在這條線上掙扎的年輕朋友們,都能夠度過難關。 人窮還能保持與生俱來的高尚情操,但窮到一無所有,那對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辦不到了。對於一個一貧如洗的人,甚至不只是用棍子把他從人類社會中趕出去,而是應該用掃帚把他掃出去,從而使其斯文掃地、無地自容。 ~~《罪與罰》
李忠憲
2022-10-30
陳時中的冷靜與選戰
關於台北市市長的選情,現在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時中似乎沒有特別突出。其他候選人對於防疫所做的抹黑、攻擊,陳時中的反應似乎因為只做說明而顯得過於保守無力。個人認為,民進黨對政策的說明能力不應是這麼軟弱! 民進黨要做的是,要將兩年多來陳時中擔任衛福部長時所經歷過的防疫危機處理過程,整理推出一系列感人的紀錄片,來喚起全國民眾對當時的記憶,並突顯出陳時中的決策與執行能力。無論是武漢航班接回台灣國民時的日夜匪懈,郵輪由日本回台時的核酸檢測以及登輪迎接,甚至是每日一記者會的實問實答,陳時中一再的感動當時眾多國民,一度還將陳時中的民調推上高達九十%,這也是民進黨提名陳時中的原因。 現在,因為陳時中本人的道德潔癖,不願意激烈攻擊其他候選人,雖然這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特質,但是在劇烈的選戰中,卻可能因為聲量不足而被掩蓋。個人建議陳時中的競選團隊,應該擔負起幫陳時中拉抬聲勢的責任,及時推出這些能感動人的新聞片段紀錄,讓陳時中回到擔任防疫指揮官時令人感動的陳時中,才是上策。 (作者為建築師,淡江大學退休助理教授)
王淳隆
2022-10-30
反侵略 台灣不是任何外國的代理人
國民黨僑選不分區立法委員質詢,將國軍招募欠佳歸咎於「代理人戰爭」,牽拖台灣年輕人擔心從軍會變成為美國而戰。國防部長邱國正答覆說,國軍是為台灣國家利益而戰,絕不會舉著美國國旗,為美國人而戰。 所謂「代理人戰爭」,其實是「疑美論」與「棋子說」一脈相承的新瓶裝舊酒。無論是表達支持台灣民主自由現狀,或者出售先進武器打造台灣化身刺蝟島,在特定媒體與藍白陣營解讀下,都是超級強權美國在背後操弄,把台灣當成挑釁北京當局的籌碼,任人擺佈做為圍堵中國擴張的傀儡,台灣人被推向火線淪為幫美國賣命的傭兵。 「代理人戰爭」追本溯源來自冷戰時期美國與前蘇聯兩大核武強權,出於對直接正面衝突將帶來相互毀滅結局的恐懼,改以策動或支持代理勢力介入區域衝突,在幕後提供各項資源協助作戰。從韓戰、越戰到中東以阿衝突,背後都有西方民主國家與共產集團兩大陣營身影。 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後,「棋子說」如獲至寶,指控烏克蘭淪為「反俄代理人」,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搧風點火。甚至連克里姆林宮都引以為戰況失利的藉口,宣稱:烏俄戰爭變成一場俄羅斯對上北約的戰爭,美國為首北約不只利用烏克蘭大打「代理人戰爭」,美國實質上早就是參戰一方,美歐正規軍隊出現在烏國境內從事作戰任務。 作為領土被侵略、平民被槍殺、婦女被性侵、兒童被凌虐、電廠醫院基礎設施與歷史古蹟遭轟炸的受害者,烏克蘭人拿起武器抵抗,乃是捍衛生命、保護家園、維護主權的必要舉動,不讓外來強權毀掉自己生活所有一切。如果要問這些英勇的烏克蘭戰士是誰的代理人,無庸置疑就是他們摯愛的父母、配偶或子女的代理人,為自己家人與下一代奮戰到底! 「疑美論」最新變種版本則是烏俄戰爭來自華盛頓當局隻手遮天,美國與北約根本不在意烏克蘭死傷多少人,唯一目的在於拖垮俄羅斯,協助烏克蘭是美國非常划算的投資。即使烏俄戰爭是一場圈套,關鍵仍在於過度自信的俄羅斯總統普廷錯估情勢,沉迷妄想俄羅斯帝國復興,導致超過六萬名俄國士兵喪命! 三連任後大權在握的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不會步上普廷後塵,國際社會正提高警覺全力阻止最壞情況重演。兩千三百萬台灣人不是任何外國的代理人,捍衛自身安全與民主生活方式是唯一選擇。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10-30
民主絕緣,經濟還有資本?
全球正在經歷被中國式盜用的「現代化」弔詭,這個最早被周恩來、毛澤東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就暗藏「政左經右」地被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騙過世人,如今習近平以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中共二十大的中心任務,更是弔詭。 現代化指的是在學術知識上的科學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思想文化領域的自由化、個人化、世俗化。但中共卻說它們也要現代化,硬說他們的體制是中國式的民主,人民民主、充分保障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幾乎能與民主掛鉤的辭彙都給中共派用上了。這招類似「白馬非馬」的辯證法,可真令全世界瞠目結舌。難怪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會說,想與中國建立友誼太天真,癥結就在中共根本就是一個流氓政府-全世界最不重視人權,沒有自由、民主的專制體制。 四十年前,西方國家根據政經學理,信以為中國走資之後,會步上民主化、自由化的坦途。結果事與願違,換來養虎貽患的厄運。四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這次換中共誤以為甩掉民主、自由的國家,也能坐享資本主義挹注時的成就,而且早在十年前就「食無三把蕹菜,就要上西天」地翻臉不認人,槓上幾乎是全世界。 結果,歐美不忍了!美國一出手就是帶頭打貿易戰、晶片戰,中國沒了坐享資本主義紅利的支撐,產業經濟下滑,已在由盛而衰的軌道。至於「共同富裕」口號,也勢將落空,繼跨國企業之後,富人資本大量外流便是明證。「中國夢」在二十大習近平獨裁確立之後,走向自絕於民主自由的老毛舊路,厄夢會否從此糾纏著斷奶的巨嬰?全世界都在看! 生產半導體的供應鏈條,即使只有最薄弱的環節都很重要且不可缺。(路透) (作者為雲林縣議員,著有《林文彬時論:從虎尾看世界》
林文彬
2022-10-30
美國保衛台灣的戰略清晰—兼論戰略模糊的危險錯覺
拜登總統先後在四個不同場合直率且明確地表示,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侵台灣,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圖為二○二二年九月十八日,拜登在新聞節目「六十分鐘」專訪中表示,「如果台灣遭到前所未見的攻擊,美國將會出兵防衛台灣」。(翻攝自CBS頻道) ◎余茂春(Miles Yu) 美國對台政策的相關對話,經常提及所謂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可是,鼓吹這種概念實在是一廂情願、無事生非,且頗具危險。戰略模糊從來不是美國的官方立場。過去七十年來,維繫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憑藉,並非戰略模糊,而是正好相反。在動用武力保衛台灣的問題上,美國的立場是一貫且明確的:就是戰略清晰。 戰略模糊 對中政策怠惰藉口 「戰略模糊」的概念指的是美國所謂的預設立場,即不明確表明一旦中國入侵台灣時,美國是否會動用武力保衛這個民主國家。據稱這項政策的目的是遏止這種中共對台的侵略行動,並且阻絕中國發動侵略的任何藉口,亦即台灣片面宣布獨立。 早在一九九○年代中期,這個近乎迷思的「戰略模糊」的說法,就已經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影響了政策制定者的思維。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戰略模糊可以作為安撫中國的一種手段,也是華盛頓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往的一種方式,不會激怒北京進而破壞「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可是,戰略模糊往往成為美國對中政策怠惰的便宜藉口。 戰略模糊在概念上是自相矛盾的。它混淆了戰略意圖和戰術行動之間的關鍵區別。在戰略意圖上,美國始終維持戰略清晰的政策和作為。自杜魯門(Harry Truman)以來,歷任美國總統一貫含蓄或明確地宣示在中國侵略台灣時加以干預的意圖。就像所有的軍事計畫一樣,唯一而且應該曖昧不明的是戰術和具體行動計畫,也就是如何軍事捲入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軍事捲入的問題。 戰略模糊也是一廂情願的,因為北京從來不相信美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侵台灣時會坐視不管,聽之任之。僅憑中國的如此認定便足以清楚表明,在華盛頓或其他地方談論戰略模糊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自我斟酌。 實際上,很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找得到有影響力的人士相信美國有所謂的戰略模糊。從毛澤東到鄧小平的所有中共領袖都堅信,美國會在人民解放軍侵略台灣時出兵干預,他們都抱持中共所謂「杜勒斯主義」(John Foster Dulles Doctrine)的堅定信念,即美國全球霸權的大戰略需要台灣成為美國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美國永遠不會讓中國這種共產主義國家奪佔台灣,如果解放軍試圖入侵台灣,美國將毫不含糊地動用武力進行干預。 擊敗美軍 中共視為奪台要件 正是在認定美國有戰略清晰的信念引導下,中共展開大規模的擴軍計畫,在入侵台灣的所有戰情想定中,鎖定美軍是侵台軍事行動的最大威脅。人民解放軍的致勝理論,做為其行動和戰術的依據,將擊敗美軍做為奪取台灣的先決條件。在這一點上,中共也是毫不含糊的。 雖然戰略模糊並未編入美國的戰略原則,然而它經常被華府地區的政策制定者和權威人士津津樂道,談得煞有介事。迄今為止,戰略模糊在民主國家裡被反覆重提,以至於某些政府領袖竟然相信,在如何抵禦解放軍入侵台灣的問題上,美國可能確實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甚至模棱兩可。 然而,不真實的東西說得再多也不會變成真的。美國對於保衛台灣的戰略清晰,已經延續了七十年之久。 美國的對台戰略清晰始於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共產中國支持的北韓人民軍在當天發動韓戰。就在同一天,杜魯門總統派遣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保護這個島國免於中國可能的入侵,並將該地區中立化。一九五五年,美利堅合眾國和中華民國(台灣)簽署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美國對台防務戰略清晰的成文化持續了近卅年之久。 然後,在一九八○年一月一日,卡特(Jimmy Carter)總統片面終止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不過,即使發生這種變化,美國也沒有揚棄保衛台灣的戰略意圖。美國官方的戰略模糊政策並未因此而誕生。 自一九八○年以來,從卡特—雷根(Carter-Reagan)時代開始,隨之而來的是一段可以被稱為「戰略準透明」(strategic translucency)的短暫的逐步演變時期,在此期間,舊的戰略清晰政策找到了新的形式。 這些新的形式始於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和雷根總統的「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接著,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總統為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戰略清晰賦予了新生命,批准向台北出售數量空前的精銳F-16戰鬥機。 美國的戰略清晰貫穿每一次中國針對台灣發動的危機和挑釁。最為人所知的是,在一九九五年和九六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機期間,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派遣兩支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進駐台灣海峽附近水域,應對解放軍在那裡發射飛彈恫嚇台灣選民的挑釁行為。 過去六年 華府強化戰略清晰 歷任美國總統不斷透過聲明和其他行動,重申對台戰略清晰政策。二○○一年,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明確宣示,他將「不惜一切保衛台灣」(do whatever it takes to defend Taiwan)。 後來,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在美中關係的框架之外,與台灣發展出極為強健的關係。這種更密切的關係,包括大幅增加對台出售關鍵性武器,更頻繁地派遣高層級官員訪問這個民主島國。 今天,我們置身於美國強化對台戰略清晰的時期。在過去的六年裡,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主政,美國一直不斷強化對台戰略清晰。 我們看到,美國戰艦一再無視中國所謂的「紅線」(red line),在台灣海峽展開航行自由行動。這些行動的頻率大幅增加十倍以上,使這條對台灣防禦至關重要的水道實質國際化。 美國國會還就保衛台灣的重要性,達成歷史性的跨黨派共識。我們已經在好幾項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法案中看到這一點,這些法案獲得一致或近乎一致的支持,進一步將美國保衛台灣的戰略清晰成文化。 美國的軍事領袖也重申美國對台戰略清晰的立場。海軍上將帕帕羅(Samuel J Paparo)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負責在中國一旦攻擊台灣時執行美國的軍事任務。二○二二年十月十九日,帕帕羅上將表明,美國將「阻止任何對台灣的入侵,以及任何以武力解決問題的嘗試,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模糊空間。」 白宮的態度也同樣明確。自二○二一年十月以來,拜登(Joe Biden)總統先後在四個不同場合直率且明確地表示,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侵台灣,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 儘管如此,華盛頓仍然有人拒絕放棄對戰略模糊的癡情。他們援引白宮對總統軍事干預共軍侵台聲明的澄清,稱其為「後推」(pushback)或「收回」(backtracking)。然而,白宮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與美國總統在保衛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清晰並不矛盾。 正好相反,這些聲明進一步肯定了戰略清晰。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鞏固了美國的戰略清晰立場,因為「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要件之一,就是美國長久以來一貫反對台海兩岸任何一方使用武力解決台灣議題的立場。正如自尼克森時代以來歷屆美國政府的多次聲明,這個立場一點也不模糊。 中共霸權擴張 台灣首當其衝 在保衛台灣問題上維持戰略清晰,應有助於對中國的全球性挑戰提供戰略清晰。中共是一個修正主義政權,與為數眾多的周邊國家有劇烈的領土領海衝突,準備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發動一連串侵略,而台灣是這一連串侵略行動的第一個環節。我們對這種侵略並不陌生,納粹德國的侵略系列行動起始於併吞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Sudetenland),日本帝國曠日持久的擴張始於侵佔滿洲(九一八事變),歷史的殷鑑其實並不遙遠。 台灣就是中國的蘇台德區。中共對此毫不含糊。而我們也不應該首鼠兩端。讓我們避免一九三八年慕尼黑式那種危險而災難性的「戰略模糊」得以重演。 (余茂春曾在川普政府擔任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政策規劃辦公室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現為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及2049計畫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以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余茂春
2022-10-30
民主黨最新的武器和盟友
10/29/2022 星期六 昨天凌晨入侵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家裡的歹徒,有了更多資料。42歲的David DePape犯案時住在他前妻,一個裸體活躍份子Gypsy Taub屋子旁邊的一輛舊校巴裡。同時住在那裏的還有他們的三個孩子。據鄰居說,這一家人經常做出瘋狂的行為,「你都不知道他門下一步做甚麼。…永遠要進行一些活動activists。」也就是永遠在搞事。 鄰居說,DePape不工作,也不出來,都是Taub 出來買菜。現在他們相信,他或許精神有問題,不過他們也說,DePape並不暴力。(下圖:兇徒所住的巴士,及前妻的房子。) 但他們的三個孩子中,其中Taub的女兒Inti Gonzalez在自己的Facebook中說她的繼父曾經對她跟她的兩個弟弟性侵犯。她記得當她七歲時就開始。後來她13歲時,因為他整天喝酒,她母親將他趕出去。 雖然見到繼父的網頁有很多種族主義言論,以及各種陰謀論,她說她還是真的愛這個父親,因為他有心做好父親,但是他心裡有一個惡魔,連他自己都無法控制。 DePape自己生長於破裂家庭。他的繼父Gene DePape在加拿大說,David DePape 從小就喜歡躲在家裡一個人,玩電子遊戲。 至於保羅佩洛西被襲擊時,何以警方如此快趕到,據說他是在一聽見前門玻璃被打破時,就打了九一一電話,之後他跟這名闖入者的對話就被對方聽見。他並且說了很多故意要讓警方聽的話:你為什麼來這裡?你要對我做甚麼?…九一一接線生聽到就知道有事件發生,並即時追蹤電話來源,及時趕到。有見保羅的傷勢(頭骨破裂),如果遲一些趕到,他可能有生命危險。 這周末本來是共和黨報佳音的時候,好幾個州都頻傳捷報。過去一個多些期,所有重要選區的候選人辯論,幾乎清一色都是共和黨候選人佔優勢,加強扭轉局勢。紐約,密西根,新墨西哥,新漢普什爾州等等,傳統的藍色州分,民主黨都發出告急警報,要勞動前總統奧巴馬在數天之內奔波於六個州去救急。然而這事件給了民主黨一劑強心劑。連本來不敢邀情拜登相助的一些候選人,也願意請拜登跟副總統卡美拉現身,因為他們有了新的彈藥。聽見他們的演講,每一句話都是:我們的民主制度受到嚴重威脅,如果選出共和黨,他們甚麼手段都用得出。佩洛西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更多的一月六日會發生。 一個天體營愛好者,一個加拿大來的無賴漢,成為民主黨最新的武器跟盟友。
袁曉輝
2022-10-29
一黨獨大的中國黨
民進黨不是一黨獨大,看清楚,掌握地方的中國黨才是。
2022-10-27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化」?
很常聽到許多人對政治冷感,一問起來也不是沒有支持過誰,但是後來「他令我徹底失望了!」「怎麼會變成這樣的人!」 你會好奇,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邪惡的爛貨最容易當選,還是他原本是個好人,但「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化」? 《腐敗》的作者卡拉斯教授暫且撇開那些被政治渣男拐騙的情傷,和憤世嫉俗的無奈控訴,嘗試用腦部核磁共振、賽局實驗、心理變態量表與不同類型的工具,去回答這個問題。 有趣的發現很多,包括你怎麼設計這份高層或領導工作,會影響你吸引什麼樣的人前來「應徵」;很多會令你恐懼和厭惡的特質,卻可以讓某些自我控制極強的心理變態者成為你最喜愛的候選人。 人類與社會足夠複雜,也許你永遠不會得到一個讓政治永遠清明的SOP。但是分明這個世界上就有相對表現較好和較不好的國家或領域。紐西蘭的警政鮮少讓平民在警察的武器上死亡,但美國的這個數字是紐西蘭的20倍。 我覺得,這本著作裡的吉光片羽,隱隱閃著讓事情往相對好的方向發展的提示。但願更多人能破解這些藏在歷史、人類腦中與言行中的秘密,將更多人一起帶到再安全一些、再友善一些的世界。
杜承哲
2022-10-29
張愛玲的決策非常明智
昨天突然接到了一個當年在北京結識的朋友,從日本打來的電話,第一句就是「終於潤出來了」。「潤」這個詞,是最近中國國內最火的流行語之一,來自英文的「run」,用在這裡是「跑路」的意思。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馮小剛全家潤到美國的消息;不動產大亨潘石屹夫妻也潤到了美國;籃球明星姚明則潤到了澳大利亞,今後,應該還會有更多名人陸續潤出來。 對中國的社會菁英們來說,文化大革命的慘痛經驗還歷歷在目,是很難忍受習近平的二次文革路線的。網上有人調侃說:二十大之後,「年年是潤年、月月是潤月」。 回顧中國共產黨建政以後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精英的逃亡史。50年代初起,就有大批商人、學者、藝術家逃亡海外。被今天中國人稱之為「潤」的先驅者的,是著名作家張愛玲。 她本來留在上海,1952年中共組織作家去農村採訪「土地改革運動」,希望作家們能夠寫一些為共產黨歌功頌德的文章。但當張愛玲聽到了很多人,僅僅因為是地主,就被血腥鎮壓的故事之後,決心離開中國。她先以繼續在港大的學業為理由到了香港,3年後又以難民身分潤到了美國。 現在想來,張愛玲的決策是非常明智的。 1966年文革開始之後,留在上海的文化人遭受到了嚴重的迫害。翻譯家傅雷夫妻雙雙自縊,作家葉以群跳樓,著名女鋼琴家顧聖嬰與母親、弟弟一起開煤氣全家自殺。張愛玲如果留在上海,恐怕也是很難活過文革的。 文革開始以後,曾有大批精英用偷渡的方式經由香港逃到美國。其中,包括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等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又有一大批社會菁英逃離中國。 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消停了一段時間,現在,又有很多人被迫要往外潤了。當一個社會的大部分精英出走之後,留下的將是貧窮、愚昧和暴政。 頗有諷刺意義的是,領導中共建政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字叫「潤之」;共產黨的戰爭時期在香港成立的知名黨營企業,叫「華潤」。現在聽起來,都好像在提醒大家「趕緊跑路」。 現在天天在台灣批評執政黨「數典忘祖」的那些人、有很多人的父輩是70多年前潤出來的。 #矢板明夫 圖為張愛玲寫給丈夫胡蘭成的分手信中的一節。
矢板明夫
2022-10-29
她們演的是真實的故事
不要以為這只是在演戲,她們演的是真實的故事! 在電影院裏,我邊流淚,卻一直想繼續看下去。電影結束,眼淚未乾….。 電影結束了,但我開始擔心那些故事會不會再在台灣重現? 這是一部值得每一個台灣人,每一個愛好自由人權的世界人,都來看的影片。尤其習慣支持專制政權的愚民,更該看! 看完之後,思考一下,昔日那個蹂躪人權的外來政黨,還要把他們供回神桌嗎?外面那個揚言對台灣「留島不留人」的專制極權,要讓他們過海來統治嗎?
李筱峰
2022-10-29
看出問題在哪了嗎?
範例一、 在美國,一個白種政治人物,到一個非裔社區造勢活動,說「我就跟各位黑人一樣,一到這裡,我就想吃西瓜跟炸雞」。 範例二、 一個男性政治人物,到一個女性為主的場合,說「我就跟各位女人一樣,一到這裡,就想洗衣煮飯」。 範例三、 一個台灣政治人物,到一個眷村改建住宅造勢,一上台,說「我就跟各位外省人一樣,一到這裡,就想擀麵粉包餃子,就想看大陸尋奇重播第n遍」。 如果以上,都很有問題。 那以下,就有一樣的問題。 韓國瑜在南投參加許淑華的造勢活動,說「我就跟各位原住民一樣,一到這裡,就想唱歌,我的家鄉在那魯灣,你的家鄉在那魯灣」。 看出問題在哪了嗎? 這是今天發生的事,韓國瑜今天到南投站台,講出這種話,不只沒有人要指出這樣的話語有多不恰當,報導的媒體也毫無察覺。
張之豪
2022-10-29
柯文哲和遠雄,高虹安和葉國文
柯文哲和遠雄,高虹安和葉國文。 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幾年前選了柯文哲,支持時力,現在還要選高虹安。加上盧秀燕,居住正義永遠無法實現,因為票都給他們了。 Ming Chung 如果仔細看台中盧秀燕的執政,不了解的人一定覺得很詭異。比如說這幾年她的市政民調幾乎都掛車尾,台中治安越來越差,市政也螺絲釘掉一地,可是她的支持度確很高,真的很不可思議。 其實這跟她和房地產熟識度相關。基本上她在當選之前就已經和房地產商都有默契。我2018年初買房時,很幸運的剛好落在台中房價近幾年的最低點,然後我的房仲跟我說,他們老闆都在等林佳龍下台,然後很多建商都已經不建新房,就是為了等扯林佳龍下台他們才會開始動作,因為林佳龍要蓋社宅,會讓房產降價,他們不高興。 還記得總太建設的老闆吳錫坤當初就是台中反空污的領銜人,結果盧秀燕一當選,他馬上回歸本業,盧就把北屯社會住宅用地賣給他,結果那邊房子現在一直漲,已經回不來。 台中房子誇張到什麼地步?兩年多前大里一棟800萬的新房,現在賣到一千兩百萬,西屯,八年前一坪18萬,兩三年前30多萬,現在快飆到四十到五十萬,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 可是對於當地居民,就像毒品一樣,根本就還想要漲,你想想,本來一坪幾萬塊買的2,30年舊房,現在隨便都要快20萬,真是賺翻,所以盧秀燕的支持度這麼高。 這也是中部現在很奇特的現象,比如彰化,就有類似效應,只要台中房價高到一般人買不起,大家都會去買彰化,當然彰化的房子也漲。所以中部都有這樣的毒品效應。 其實對蔡其昌來說,就算當選也非常難當。民進黨就是會承諾社宅,可是社宅一開,建商就不建,房價就下跌,居民也不敢買房(台中市是一漲大家搶,一跌大家停),那麼居民被毒品養大的,就會不滿,然後可能一任就下來,這真的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其實這種事情,有一個解決之道,就是激起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也就是說,年輕人無法買房,市府又不建社宅還賣掉地,年輕人應該生氣。可惜這幾年這些能量都被時力拿走,民進黨號召不起這種能量,可是時力又只挑民進黨執政的地方來批,對於盧秀燕這麼明顯的事情完全沒有批評,所以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就起不來。這也是我非常厭惡時力的地方,他們把這種社運能量拿走之後,只針對民進黨,卻完全放任中國黨,變成中國黨可以橫行,盧秀燕這種發放毒品的行為完全不能制止。 我是認為民進黨是要相當程度的思考這個問題,不管蔡其昌有沒有當選,這問題都會影響到中部整體發展。現在有個謠言,說台中建商想讓盧當總統,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想讓台灣整體的發展都走向吃房地產毒品,那就會是相當可怕的事情。我是說真的。
2022-10-29
一場仇恨選舉,戮破「棄陳保黃」風向
選舉是競爭,彼此對立難免,但搞到惡毒謾罵、仇恨相向,今年選舉是空前。始作俑者當然是卑鄙、無恥的柯文哲,信口開河,罵人不必證據,說話不負責任,只要用語夠毒、夠辣,就有媒體聲量,形成如今的烏煙瘴氣! 黃珊珊不是選舉新人,但以前敢毫無根據,毫無邏輯就罵人「謀財害命」嗎?這已不是潑婦罵街,而是血口噴人。她的墮落,最能證明近墨則黑,在柯文哲的薰陶、調教下,這種話說得理直氣壯,她還有良心嗎? 眼看黃珊珊以罵贏得聲量,原本看來稚嫩、斯文的蔣萬安,也無厘頭的叫罵陳時中,採購疫苗有黑幕。忘了自己是立法委員,防疫中心早在立院做過報告,受過檢驗,如果他對疫苗價格有意見,怎不在國會質詢,而要在選舉中蓄意抹黑。 這種惡劣選風,最吃虧的就是有修養、有風度的候選人,也就是陳時中。因為他不會血口噴人,不會誣陷、謾罵,遇到對手無理取鬧、存心栽贓,也只會盡量說清楚、講明白,沒有辛辣語言,沒有猛烈反擊,在媒體上竟形成被挨著打形象。 所以,藍、白陣營喜形於色,以為聲量溫和,代表選情下挫,一些媒體更是刻意操弄所謂「仇恨值」,什麼陳時中被仇恨值屢屢升高,綠營選民信心已經動搖,不少人考慮在「棄陳保黃」,以免獨裁者蔣家後代當選。 這種幼稚的新聞分析,如果不是刻意在帶風向,就是完全不了解台灣選舉文化。譬如標榜繼承<蘋果新聞網>的<一蘋新聞網>,最為熱衷。而且最喜歡搞網上民調,如最近三候選人支持度是蔣萬安61.9,黃珊珊19.1、陳時中19的離譜數字。 <一蘋新聞網>這種民調,連自欺欺人的資格都談不上,只能說自我作賤,我乾脆把這新聞網刪除了。也建議朋友,他們如還繼續搞這種無聊、無知當有趣的把戲,大家一起拒看這家電子報,因為他們擺明把讀者當白痴。 有媒體還迫不及待,舉四年前綠營選民棄姚文智,保柯文哲往事,來呼喚歷史重演。其實會「棄姚保柯」,確實是綠營缺乏信心,且對柯還有錯誤期待,黨內除了高嘉瑜這種專門「吃碗內,洗碗外」的敗類外,不少憂心之士也礙於2020大選選情,而不願與柯文哲決裂,連小英本人都不曾在臉書上加持姚文智。 但柯文哲四年來和民進黨,可說已水火不容。他常說「民進黨會得到報應」,其實民進黨早就得到報應了!八年前支持、護航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不僅對民進黨恩將仇報,養癰貽患,也把台灣政治帶向骯髒、惡臭深淵,台北市民對他施政的支持、滿意度,永遠在各縣市評比中敬陪末座。 所以,綠營四年前飲鴆止渴,今年還會再犯嗎?台灣已被柯文哲搞得昏天暗地,還會去支持柯文哲愛徒黃珊珊嗎? 我強烈懷疑,目前在報導、煽動「棄陳保黃」的,都是有心人。他們心知肚明,綠營台北市選票再怎麼不濟,也有三成八,加上陳時中防疫功績,及溫文儒雅魅力,目前民調應是在三人中穩定微幅領先。11月中旬起選情漸入肉搏戰,藍、綠選民勢必歸隊,坦白說,只有「棄黃保蔣」的比率有多少?怎麼會有「棄陳保黃」的效應。 綠營選民不要被有心人、有心媒體操弄,小英說的沒錯,「這是24年來最有機會的一次」。何況陳時中的輸贏,不僅關乎台北市長寶座,更是代表著台灣防疫的成敗,此次藍、白、紅結成一體亂台灣,大家要堅定信心,也要更努力!
陳彥斌
2022-10-29
怎麼會變成顏鈞泰?
專利法第7條:「受僱人於職務上所完成之發明、新型或設計,其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屬於僱用人,僱用人應支付受僱人適當之報酬。但契約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 。」 高虹安和顏鈞泰都是受僱人,而資策會是僱用人,高虹安和顏鈞泰領資策會薪水,所完成的發明依法屬於資策會所有,怎麼會變成顏鈞泰? 資策會乃全體納稅人所投資,他們所幹的事情,明顯竊取全體納稅人的專利。資策會知道嗎? 再加告一條好不好?
蕭瑩燈
2022-10-29
陶瓷是會自己破掉的 瞎扯3瓷值25億元
陶瓷是會自己破掉的 瞎扯3瓷值25億元無恥至極 故宮有3件清瓷(其中1件是仿明瓷)毀損,2自毀、1摔毀,馬上有無良媒體造謠3瓷值25億元,想惡搞院長吳密察。 事實上瓷器是會自己壞掉。上次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借展故宮南院的江戶時期伊萬里瓷「青花柳葉鳥紋盤」(染付柳鳥文皿),就在展架上自行斷裂。 日本估「染付柳鳥文皿」值220萬円。 毀損3瓷都屬於一般古物,不是國寶、不是重要古物;故宮、市面相同等級藏品非常多,價值可能還比「染付柳鳥文皿」低;3件100萬元已屬勉強。 親中陣營無法接受中國國寶被台灣政權把持,借題發揮,盼趁此攆走院長,全面喚起大中國意識。 但沒用了! https://www.sankei.com/....../170719/sty1707190018-n1.html 故宮3國寶瓷器破損 國民黨智庫批院長不尊重專業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故宮3件瓷器國寶昨日傳出破損,國民黨智庫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今日表示,故宮從1925年成立以來,在文物保存與修復方面,早已形成良好制度,只要按部就班,幾乎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如今卻在同一位院長任內發生3件破損案,令人難以置信,現任院長吳密察不尊重專業,難保未來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
曾韋禎
2022-10-29
兩小報炒作3清瓷破損 淡化藍白貪腐弊案
兩小報大肆政治炒作故宮3清瓷破損 淡化藍白貪腐弊案 故宮3件只是一般文物(上有國寶、重要古物)的清瓷破損,聯合報、中國時報都用頭版頭、A3全版政治炒作,意圖逼走院長吳密察,期盼全面喚起大中國意識。 然而涉及藍白陣營貪腐的遠雄5弊案,卻放到非常後面的篇幅;甚至還想用其他案件來覆蓋。
曾韋禎
2022-10-29
違反版權的賠償金計算
高虹安的博士論文總共被下載了超過125萬次。這應該是世界紀錄了。網友大量下載高虹安的論文,誤以為這可增加資策會的求償金額,最後讓高虹安賠不完。 網友會這麼認為,可能因為我先前的一個說法。在此,我要再詳細解說違反版權的求償方法,並修正我先前提出的計算方法。 美國的版權法提供三種求償方法: 1、原告的實際損失 2、被告的侵權獲利 3、法定的賠償金額 在著作權的訴訟,原告可擇其一對被告請求賠償。 前兩種方法的求償金額與下載次數有關,但每次下載的求償金額不能漫天喊價,必須經過法庭認可(包括陪審團票決)。 若資策會能提出一個法庭認可的金額,再乘以下載的總次數,那就是最終的賠償總金額。若不考慮下載動機,網友這兩天的努力會讓資策會發大財。 問題是,若高虹安的博士論文未涉及侵權,網民不會大量下載。在資策會提告之後,辛辛那提大學可辯稱這120多萬次的下載,目的不是為了正常的閱讀,因而拒絕賠償資策會。 依據我對美國法制的了解,對手的說詞符合常識推斷,極可能得到陪審團的認可。網友這兩天的努力,大概無助於增加資策會的求償金額。 儘管如此,這120多萬的下載次數,是一場自發性公民運動的成果,表達台灣網民對高虹安的不滿,也希望辛辛那提大學能有個明快的處理。 另外,在美國違反版權還有第三種求償方法,也就是「法定」的損害求償,最低750美金,最高三萬美金。這個求償金額以「作品」數量為計算單位,而非同一作品的「下載」次數。 法定求償方法還有資格限制,即作品要有版權登記。就算資策會的版權在美國有登記,網友的大量下載也不會增加求償金,因為下載的是同一本著作。 這是我最後的結論:若資策會選擇前兩種方法,最後求償的金額與下載次數有關,但對手可拒絕承認下載次數,而且極可能被法庭接受。若資策會選擇第三種求償方法,賠償金額按著作計算,與下載次數無關。 我這個結論還有一個例外:若辛辛那提已經知道高虹安的論文涉及侵權,但仍拒絕下架,繼續供人下載,可能形成惡意侵權。資策會可據此請求懲罰性賠償,金額視惡意的程度而定,沒有上限。 先前我在電視上的說法未盡精確,特別再發文澄清。
翁達瑞
2022-10-29
決心才是真正的天份
認識我的人都發現最近我火氣有點大,第一件當然是習近平稱帝帶來的那種台海戰爭邊緣的危機意識;第二件是吳瑞北當資策會執行長時高虹安這些出差留學、非法兼職、剽竊抄襲產生的相對剝奪感;第三件事情就是自己在國內的馬拉松,第一次坐上回收車。 跑步到現在已經五年,記得當初精英跑者黃品富醫師跟我講馬拉松沒跑個五、六年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我現在總算了解這句話。一直維持在柏林馬拉松5小時55分的水準,限時6小時的長榮國際馬拉松,成為坐上回收車上的第一名,也沒有什麼好驚訝的。一直不敢報名關門時間五個半小時的台北馬拉松,最好的成績停留在紐約馬拉松的531,坐上回收車的感覺真的相當不好。 最近勇敢出來做正確事的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受到藍白紅粉的胡亂攻擊,我想他一定不是很好受,一個從小到大傑出優秀的人,曾經勇敢出來創立與Google競爭的公司,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紀,還要承受這種侮辱,我真的不爽。我相信他的勇敢早就命中注定,當年那種創業的壯舉,現在有機會展現在捍衛公平、正義之上。 跑了12,000多公里,同時也聽了Amazon Audible 12,000多分鐘,可見我跑步相當不專心,有時候還一邊跑,一邊寫臉書的文章,完全違背了自己原先把跑步當成最重要的一件事的承諾。 我國小六年級的時候被級任老師一巴掌打到地上,成績在全班的後半段,輪胎行的小童工,連張書桌都沒有,難怪會被老師看不起,認為我嘉義高中都考不上。後來我中學時開始決定要唸書,從第一次的月考到最後一次的月考,六年的時間每一次都全班第一名。 記得國中的時候,有一次爸爸買了一個手提音響給我,我就開始一邊聽空中補給、ABBA合唱團,一邊唸書。那個學期雖然我還是維持在全班第一名,但是我發現跟第二名的距離越來越接近,面對問題思考和反應的能力也慢了許多。 我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全神貫注了,後來我就把那個音響收起來了。 跑步雖然讓我免除了十年吃降高血脂藥的命運,原來三高的指數也都恢復正常。但歸結起來,我自己還是看不起跑步這件事情,要不是說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天份、毫無競爭力,要不然就覺得自己有在跑就好,但這實際上都是偷懶的藉口,想要跟別人比較、毫不務實的結果。 今天我開始不帶手機、全神貫注地跑步,10公里的時間跑了78分鐘,比原來速度快了4分鐘。 突然感覺有點回到自己原來的人設,全神貫注,希望能夠趕快可以跑台北馬拉松。 真感謝那個把我趕上回收車的裁判,當時我很恨你,現在我很感謝你! 我深信一個人可以強迫自己當個有創造力的人,深信想像力是可以訓練的,但決心卻無法訓練,決心才是真正的天分。 ~寂寞終站
李忠憲
2022-10-29
«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美眾院外委會通過包裹法案 推台灣盟友基金、六項保證入法
方瑋立
統促黨副秘書長、主委當共諜 3人判刑定讞
張文川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成立滿週年》AIT:美台持續合作 深化韌性建設
方瑋立
聯大召開之際 荷蘭通過在聯合國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動議
黃靖媗
台灣的自由之路
李敏勇
天才與白痴的共產主義
李筱峰
再談柯建銘為何必須請辭
林保華
中共九三閱兵的虛張聲勢與篡改歷史
林保華
開放美國米? 鄭:考量糧食安全
陳鈺馥
美國車免稅? 鄭麗君:美方會期待市場開放
林哲遠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