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蔡賴合作架構

蔡賴合作架構

未來一年,蔡總統主導的政府與賴清德主持的民進黨中央,所即將嘗試的磨合,或可以「尊蔡」下的「黨政分進」視之。(資料照) 副總統賴清德週四宣布競選民進黨主席,事前兩度與蔡英文總統對話,在確認取得祝福與協助的肯首下,已經自然形成一個超穩定的合作架構,以團結共赴二○二四年的挑戰。這是形勢所逼,也是共同意願。未來一年,蔡總統主導的政府與賴清德主持的民進黨中央,所即將嘗試的磨合,或可以「尊蔡」下的「黨政分進」視之。 蔡賴近期就選後情勢單獨商討,一次是在本月四日,蔡約見賴,詢問賴的想法;第二次是八日,賴以電話向總統報告他的決定。八日當天,賴在臉書證實有關參選的報導,總統府也隨即做出正面回應,這是要成為團結的共同體最基本的默契。歷經二○一九年的總統提名黨內初選競爭,二○二○年組成「蔡賴配」搭檔參選,事實證明,蔡英文是一個高度理性計算的人,當時如此,於今亦然,「要支持最能當選的人」,一直是她私下所強調的原則,這點並無「下面人」可以見縫插針的空間。 當年初選一役,其實也決定了優先順序,就是「蔡先賴後」的體認。現在時間到來,賴清德蟄伏三年,保住了爭取接棒的元氣,他沒忘必然要「尊蔡」的政治倫理。近日兩人會面中,一段互動經驗被提出來強調,那就是二○一七年九月到二○一九年一月的行政院長任內,蔡總統不同意的政務,賴院長就不會推動,這個相處哲學重新複習,具有承諾的意義。 「尊蔡」不只在禮貌,也在路線的確保。這是雙贏互利的必然。今年十一月初,賴清德被總統指派出訪帛琉,在當地與媒體茶敘時,賴面對「台獨」的詢問,首度公開明確答覆:蔡總統的「四個堅持」,是台灣要繼續走下去的一條重要路線。未來的兩岸政策也將維持現狀。這是賴的有意識之舉,此後也會一以貫之。因為,過去七年,蔡英文溫和而堅定的國家立場,在美中對抗的新國際格局中,為台灣取得了最大的迴旋與同盟關係,這是賴清德的資產,毫無疑問,當然要承接。 觀念的對焦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實務上,權力應如何運作?過去民選的總統,限於憲法的規範,均以兼任黨主席,來運轉國家機器。兩黨皆然。明年一月十五日之後,賴清德可望成為民進黨主席,而他又是副總統,蔡總統的領導統御又將如何?箇中的解答很簡單,在最後的一年多,蔡總統必然會實際主持政府,行政院長將只是她的「執行長」,雖然不至於成為李登輝口中「跑腿的」定義,但是蔡如臂使指的樞紐,是必然的抉擇。明年內閣改組後,蔡總統要做的事情很多,既要鞏固民意,也要畫好句點。政治觀察者不會忽略,十二月六日,她把政府首長找去召開經濟會議,已經鶯啼初試、透露端倪,此後她會更加密集的這樣運轉體制。 黨主席與黨中央呢?相對於國民黨要到三月或更晚之後提名,一月十五日之後,賴清德以主席身分,將會立刻開始全國的參選行程,包括農曆春節在內,中央黨部則轉換為選舉機器,整合各派系與社會動員系統,提早一步出發。這是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的重頭收拾戰場。至於攸關分配的不分區與區域立委提名,為了擴大黨內共識,則回歸到中執會、中常會,開誠佈公,由各派系共商,如果無私而行,賴清德才有未來,也唯有達成妥協,民進黨才可能推動「鐘擺」,創造二○二四的奇蹟。
鄒景雯 2022-12-10
你還在用抖音嗎?

你還在用抖音嗎?

近日,我國數位發展部對外表示,抖音、TikTok和小紅書,公部門配發設備以及公部門所屬場域均不得使用,據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提出,美國境內禁止銷售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通訊設備,因為「存在不可容忍的國安風險」,並指出連陸製APP亦存在相當的資安風險。 TikTok母公司是位於中國北京的字節跳動(ByteDance),過去被許多學者專家提醒有資訊外洩的疑慮,直到今年美國媒體《BuzzFeed》獨家揭露取得的內部會議錄音內容表示,非公開的個人資料包含姓名、生日、電話號碼等數據,中國都看得到,而且中國工程師擁有最高權限,可取得所有用戶的敏感數據。 TikTok母公司是位於中國北京的字節跳動(ByteDance),過去被許多學者專家提醒有資訊外洩的疑慮!(路透社)   而由於擔心用戶個資落入中國政府手中,我國開始限制公部門資通設備及所屬場域使用,除此之外,在美國、英國、歐洲、印度等多地皆有傳出用戶數據遭中國竊取等事件頻傳,該惡意軟體可能還能夠隱蔽地搜集手機等設備的螢幕截圖、影片紀錄,或啟動任何連接的攝影鏡頭或麥克風,其竊取的手段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此外,抖音亦會利用短影音穿插一些具有政治意圖的內容,向用戶進行中共大外宣,導致該軟體成為假訊息、認知作戰的溫床,進而間接影響我國民眾的想法。雖然我國政府目前還未限制我國民眾使用,但你願意冒著個資外洩的風險,以及老一輩和年輕一代受認知作戰的影響,持續默許那抖音的猖獗行為嗎? (學生)
盧奕語 2022-12-11
「這樣的好人,中國黨也殺了」

「這樣的好人,中國黨也殺了」

吳怡農不是政二代,是中研院學者之家的第二代,「這樣的好人,中國黨也殺了」。 如果我活在228或白恐時期,絕不會屈服於中國黨的迫害,可能也會成為受害者之一吧! .   吳沛憶  「這樣的人,他們也殺了。」 壯闊台灣 吳怡農 投入立委補選以來,不停被抹黑,甚至,蔣萬安都選上台北市長了,卻還有人在攻擊吳怡農是政二代。吳怡農算什麼政二代?他的父親吳乃德是中研院的知名學者,鑽研台灣民主轉型與轉型正義。作為政治系的學生,吳乃德博士的著作幾乎是我們必讀。 今天是世界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的43周年紀念日,分享一段吳乃德博士寫在學術論文裡的故事給大家: 在吳乃德博士2008年發表的文章〈書寫民族創傷: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記憶〉有著一個註腳,以他父親自小告訴他的故事,來說明二二八事件即使是長年的政治禁忌,但這份記憶卻仍在民間、仍在家族、世代間流傳。因記憶是「弱者的武器」,威權政權下的不義,只要能被記憶、闡述、流傳,就能攻擊統治者的正當性。 在當年,即使不是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很多家庭都間接見證國民黨威權的冷血迫害。例如吳乃德就始終記得父親告訴他的故事。 吳乃德的父親,年輕的時候曾經是森永牛奶公司的業務員,上班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要去嘉義收一筆帳款。但到了收帳的地點卻發現人去樓空。因此相當苦惱,擔心第一件工作就失敗,會不會讓自己被開除。 這時隔壁有位醫生正好在騎樓乘涼。看到這位年輕人十分苦惱,醫生問了事前的緣由跟帳款的金額,就回家拿出錢,交給面前這位素昧平生的年輕人,幫他解決困難。 但這位好心的醫生卻沒有獲得好報,他死於228事件。吳乃德的父親說:「這樣的人,他們也殺了」。我想這句話充滿的是沉痛;是對醫生的不捨,也是對國家暴力的控訴。一位偶然遇見的好心人,一個幫忙解決自己燃眉之急的人,被當時的政府、被蔣家政權奪去了性命。 而這份記憶伴隨著沉痛,留在了一個年輕人的生命裡,並透過家族間的口耳相傳繼續傳承下去。 國民黨當年對台灣社會迫害的殘暴,正在於無差別毀滅。只要統治者有疑慮,管你是思想、行為、甚或生命,就會打壓,甚至剝奪性命。 在過往年代,國民黨禁止你談論,而現在,只要你談論二二八、談論轉型正義,他們就說你是政治操作,相同不變的邏輯是,有人很害怕台灣人去記憶。正因為如此,我們還要不斷地談論,我們還要更多的研究、文章書寫、電影創作,把記憶傳承下去,這是每一個世代肩負的責任。也因此,我想跟大家分享這段故事。 而我期待,政治幼稚病可以在我們這代解決,下一個世代能夠更加自由地去信念、去詮釋。
Sabrina 2022-12-10
朱立倫就只會說風涼話

朱立倫就只會說風涼話

針對近日中國再以註冊資訊不完整為由,禁止台灣午仔魚等水產品及台啤、金門高粱、金車等飲料進口,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回應,蔡英文政府除了譴責對岸、不排除向WTO申訴外,沒有看到具體解決作為,「班班吃石斑、班班吃午仔、吃秋刀,質疑都要班班吃什麼來解決問題嗎?這不是負責任政府該有的作為。」   當全民痛斥中國無理,操作政治奧步,以禁止農漁產品進口的方式,打壓台灣獨立主權的主張,逼迫統一,一方面可能因不滿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使出卑劣的手段。身為最大反對黨主席的朱立倫竟然輕描淡寫,僅僅呼籲中國應兼顧台灣人民的感受及農漁民工作,並未嚴厲斥責,或替農漁民及酒廠出一口氣,只會說風涼話反批蔡政府,相當不厚道,恐怕會適得其反。 眾所皆知,中國的作為,完全不符合農漁產品經貿的規則,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讓蔡政府難看,這種顢頇霸道的行徑,蔡政府及台灣人民難道要低聲下氣向中國妥協?如果輕易妥協,豈不落入中國統戰圈套,讓中國為所欲為,繼續得寸進尺? 政府鼓勵內銷、鼓勵人民消費,並積極拓展其他國家及地區的銷售管道,做法正確,朱立倫除了說風涼話,難道不能提供良善的建議嗎? (作者為家庭主婦,台北市民)
紀安秀 2022-12-11
王鴻薇與高級黑、低級紅

王鴻薇與高級黑、低級紅

媒體報導,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鴻薇近日被挖出,兩年前上中國《央視》節目《海峽兩岸》,批評蔡英文是對美國唯命是從的「台灣領導人」,配合中共喉舌的行為引發質疑。對此,曾遭中國監禁五年的台灣NGO工作者李明哲表示,在中國被關押期間常被迫收看《海峽兩岸》。李明哲指出,節目有一些固定的台灣人獲邀「代表」台灣人的聲音,例如:唐湘龍、陳鳳馨、王鴻薇、遊梓翔、賴岳謙、邱毅、黃智賢等,這些人的言論常常偽裝成「理性、中道、愛台灣」,但其實只不過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必須為了中國的偉大復興做貢獻罷了。 李明哲指稱的這群藍營名嘴想為中國效忠的心意,卻是真正中國人的不屑與疑惑。一位擔任解放軍職十多年後轉任某省工商局長,有三十多年共產黨員黨齡的中國友人,某次在我屋裡喝酒聊天,正好看到《央視》節目《海峽兩岸》,他停下來聽了一會兒用帶點不屑口吻問,「這些人到底想幹甚麼」。身為台灣人,這問題令我尷尬。就如台灣一些政客與退將跑到在中國宣稱「共軍國軍都是中國軍」,看在中國將領眼裡,都是來「騙吃騙喝」的。 中共建政後歷經多次政治運動,軍職與官員整天在沒有人性的鬥爭環境下打滾,他們不容易相信別人,不是你在他們節目掏心掏肺,配合講一些輸誠效忠的話就能取得信任,這也是「高級黑」與「低級紅」這兩個出現在《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党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官方文件的流行詞的學問所在。 (作者為台商)
愚工 2022-12-11
明明是中國打壓台灣 兩小報都在幫中國罵台灣

明明是中國打壓台灣 兩小報都在幫中國罵台灣

明明是中國打壓台灣 兩小報都在幫中國罵台灣 中國針對台灣採取不公平的註冊待遇,再無預警禁止台灣食品進口。結果聯合報、中國時報、藍白網軍都在帶風向,幫中國罵政府!  
曾韋禎 2022-12-11
笑死

笑死

  選舉結束這兩週,有理想或單純的人會痛苦,愈具備這些特質的人會愈痛苦。選舉結果與道德選擇不直接相關,為什麼會這樣?我的道德價值觀與大部分投票的選民不同? 這種意外和摩洛哥一路在世界杯過關斬將的戰績不同,是失望、而不是驚奇。以前黨外的時代,許多人用選舉來討回公道,也有所謂「當選過關、落選被關」的口號。票數的多寡真的可以決定道德是否正確? 我在選前寫了不少批評高虹安的文章,現在拿出來看,不覺得有什麼非理性的部分。民主假設大部分的選民都是獨立做出決定,如果接收到這麼多的負面消息,還是願意去投她一票,意義是什麼?我的觀點和主流價值觀不同。 道德決策與理性選擇並不一定佔上風,以嘉義市為例,當選的議員千奇百怪,這是一種文化和生態。我絕大多數從小到大在嘉義市長大的同學都不住在嘉義市,可能現在住在新竹、台中、新北、台北、或桃園,但這些地方也沒有比嘉義市好太多。 韋伯說優秀政治家必須具備三種品質: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對事業的熱情使政治家的責任感成為其行動的決定性指路明燈。韋伯說在政治領域只有兩種類型的大罪:不負責任和虛榮心,偏偏明顯犯下這兩大罪的候選人都當選了。 幽默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重要的策略,即使是在處理困難的情況、憤怒、尷尬和恐懼時也是如此。幽默讓自己和世界保持距離,讓我們對生活的悲劇面有不同的看法。 尼采說笑是從短暫的恐懼到精神高昂的轉變,黑色幽默也將一些非常嚴肅的事情,如疾病和死亡,變成了可以一笑置之的事情。 這就是幽默在哲學上有趣和有價值的地方:它賦予我們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的主權,現實並沒有決定一個特定的觀點。 維特根斯坦說幽默不是一種心情,而是一種世界觀。 想想也真幽默,2022 年的選舉,這樣的候選人全部都一起當選了,笑死!
李忠憲 2022-12-11
推特高層2020年大選專案

推特高層2020年大選專案

12/10/2022星期六 瑪斯克的推特昨晚繼續推出第三批的推文,這一次證實了:在2020年大選之前,推特高層定期跟FBI 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DHS 等部門官員開會,以決定封鎖那些人的言論,以及採取甚麼樣的「管制」言論措施;他們採用不同的方式,壓制當時總統川普的推文,在一月六日的國會騷動之後,更全面封鎖,吊銷川普的推特帳戶。 如果這還不算是smoking gun,不知甚麼才是。聯邦機構跟媒體定期見面,商討封鎖總統(或是任何官員) 的言論,都是嚴重違法。但是美國的媒體,除了少數保守派傳媒之外,對於瑪斯克的連續三次的發放推文,沒有一個字的報導。(即使有,也是反面的,攻擊瑪斯克的。) 這一批推文是由獨立媒體人Matt Taibbi 發出。他一共發出四十多則推文,包括很多當時推特高層的對話,作為證據。(其中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最為全面,包括了這49則推文全部內容。) Taibbi 逐步解釋,推特如何在2020年年大選之後,到去年一月六日前後,一步步瓦解了內部原有自訂的標準,開始跟聯邦官員會面,而且推特高層「如何從這種與(聯邦官員)的關係中沾沾自喜」。 其中一則推特證據是(昨日推特#11。),當時推特的Trust and Safety (信任與安全)部門主管洛斯Yoel Roth 解釋,他要如何掩飾這每星期一次的會面的真正目的,他在推文中說:我是崇信公開透明的人,但是現在我到了一個處境,我們的會面變得…很有趣…很難跟人用一般的名義來解釋…。 之後一個人回答:是很悶的會議,肯定不是有關川普的J。 推特政策顧問 Nick Pickles 最初對於如何處置他們與FBI 聯邦調查局,以及DHS 國土安全部官員之間的關係有疑問。他在一則推文中(#19) 詢問:是否就叫他們「夥伴」partnership,之後再發一條推文說:不確定他們是否「專家」。洛斯回答:要小心,否則就是slippery process,我們未必想這樣公開對外解釋。(可見他們也知道要掩飾這關係。) 一則討論封鎖亨特拜登電腦新聞時的推文(#20),證實了推特高層不僅跟FBI,DHS官員定期會面,還跟政府的DNI (國家情報局長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會面。這則推文說:「洛斯YoelR 連絡上了,有新消息嗎?駭客的說法爆炸了,成功賭擋了NYP (紐約郵報)的新聞。然後解封了,(但是我們說反話),之後真正解封,現在是一團糟。我們的政策遭到質疑,公關部門很生氣。媒體認為我們是白癡,…簡單一句話,我們FML (f—k my life) 了。…每星期跟FBI/DHS/DNI的會議主題是:大選安全,會議開始時剛好是駭客說法爆炸後15分鐘。(川普) 政府不跟我們分享任何資訊,…」 要知道當時還是川普主政,而他手下政府各部門已經私下跟推特(相信跟其他媒體等機構也一樣) 秘密會晤,商討怎麼讓他下台。 在2020年十月八號,推特高層開闢了一個2020年大選專案(#7) ,用來討論如何在大選時,針對各種有關選舉的言論,並通知大家列舉幾十個代號,處理他們認為有嫌疑的言論。第二天,就有人傳來一則川普的推特,內容是引用AP美聯社消息說,俄亥俄州有五萬人收到錯誤的選票,川普說:「Out of control! A Rigged Election! 」這人問:他用了rigged election,是否觸犯規條?洛斯回答:如果他說的是錯的,當然屬於。不過之後他又發了一則推特說:看來是真實的。 不過十月十號,他們就自己再訂了規矩:一個人說:「…我們可以逐條推特檢查,…但是有見川普和他的朋友過去四年的行為,一直到大選之前,這些都要考慮進去。」這證明了他們將過去四年累積的「成見」都要計算進去,作為衡量標準。所以是否真實不再重要。之後任何說大選有問題rigged的推文全部被封殺,要不就附加一個警告標誌,或是強調事件未經證實。(下:其中一則推文顯示,他們巧立名目要封鎖共和黨Jim Jordan的網上言論。) 這些推特證實了幾個政府警察、司法、情報機構跟媒體定期會晤,商討全面阻止川普再連任。這都因為2016年川普「意外的」當選,讓所有反川普組織,團體等等聯合起來,要阻止他連任。如果還說2020大選不是偷來的,才是有意做白癡。 其實我們知道,不只是推特,Facebook 的扎克伯格已經說明,FBI指示他們封鎖亨特拜登電腦新聞,(扎克伯格自己捐了四億元,阻止川普再當選),Google,YouTube也一直是全面封堵共和黨及保守派的資訊。現在只有瑪斯克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揭開這陰謀。所以大家一定要支持。
袁曉輝 2022-12-10
台積電是自己人可以信任

台積電是自己人可以信任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事情明明很清楚啊,有什麼好吵的? 美國從上一任總統川普時期,查核美國的軍事跟國安、情報部門的硬體設備,發現使用了大量的中國晶片,而中國製造的晶片一直被爆料有後門木馬,存在洩漏資訊的疑慮,此後美國就一直想要擺脫對中國晶片的需求,問題在於美國自身的晶片產能不足,所以才有後面一系列的提高晶片美國自產量的計劃,更不用說現在美國正在提高軍事武器儲備,那些都要使用大量晶片,如果全都只採用安全來源的晶片的話缺口又更大了。 由於美國從零開始設廠製造需要的時間太長,因此找現有而且可信賴的晶片廠去轉移技術經驗,這是最快的方式,因此才找上台積電,如果台積電不去他們也會找韓國或日本,這是硬需求,而台積電也用不著擔心成本問題,光是公部門需求採購的部份他們就吃不完了,這個領域的採購要求的是來源乾淨,根本不差錢。 至於為什麼覺得台積電的晶片可以信任,卻又不直接跟台積電採購,而是叫台積電在美國設廠製造,這不也是再清楚不過的事情嗎?台灣的台積電他們認為是自己人可以信任,可是台灣人,明確說是某一部份的台灣人,美國覺得不能放心啊,而他們的言行在我看來,確實也不能信任。
周布雅 2022-12-10
藍男不知亡國恨,隔海猶唱後菊花

藍男不知亡國恨,隔海猶唱後菊花

中國連台啤、沙士、威士忌都禁了。 如果說農產品有什麼蟲、水產品有什麼問題, 大家不懂,還會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連台啤、沙士、威士忌都禁,代表你中國就是惡搞而已。 不過還是一堆人在那裡冷嘲熱諷,幫中國講話。 問他是誰?他說他是中國人、中華民國派。 嗯中華人民共和國亂搞,你們在那邊高興什麼? 你的中華民國被共產黨宣布滅亡了耶! 還在那裡跟滅你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遙相呼應。 真的是 藍男不知亡國恨,隔海猶唱後菊花。 #生活在台灣卻自以為是中國人 #但中國人不認你們是中國人 #失根的感覺還要堅持持續幾代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搞的不是中華民國喔。
林智群 2022-12-10
日本取代中國成為台灣水果最大外銷市場

日本取代中國成為台灣水果最大外銷市場

中國政府這幾天以未完成食品註冊為由,祭出新一波水產禁令,禁止台灣100多家水產品進口。今天又新增台啤、高粱、蘋果西打等,也被列入「暫停進口」品項。 這兩年從鳳梨開始,到蓮霧、釋迦、石斑魚,台灣的農水產品屢屢遭中國禁止進口,這一次更是變本加厲。這些行為,無非是政治打壓、以商逼政。如此赤裸裸的霸道行徑,只能讓大家更加認識到,中國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生意夥伴、和中國做生意有很大的政治風險。 在中國賺錢,無非是「向魔鬼討要零花錢」。即使短期可能盈利,但只要他一變臉,商人就會立刻血本無歸,甚至可能賠上整個身家。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明明是中國百般欺負、刁難台商,但很多台灣媒體竟然怪罪台灣政府。今天看到一些台灣媒體說,中國通知進口食品企業,需要註冊之後,日本農林水產省立刻協助日商,在短短四個月之內就完成了註冊;但台灣政府方面卻不作為,致使大量台灣企業沒有完成註冊,所以一切都怪蔡英文政府不好。 我在日本農林水產省的官網上,沒有找到有關資料,也沒有看到任何日本媒體的相關報導。如果有哪位朋友知道,請告知。 但是,憑我的直覺、這絕不可能是技術上的問題。我在北京當過10年記者,認識很多日商和台商。無論是對中國商場邏輯的理解,還是對政府政策的認知,或對中國社會的融入程度,日商都遠遠不如台商。更何況,中國政府還有一個專門協助台商的政府部門,叫「台辦」。 如果有日本政府和企業能知道的消息、做到的事情,而台灣政府和台商竟然不知道、做不到的話,那麼,除了中國在蓄意打壓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個理由。 而台灣居然有人把中國的惡意霸凌行為正當化,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讓我聯想到前不久,上海的著名美女網紅「微小微」興高采烈地告訴粉絲,要去卡達看世界盃足球賽。都已經買好了門票、訂好了酒店,但是到了機場卻被告知「不能出國」,當場被剪掉護照。海關人員告訴她的理由是:「現在海外詐騙太多了,怕妳出去被詐騙」。讓她在機場直播中情緒崩潰、委屈痛哭。 面對這種喜怒無常、毫不講道理的中國政府,台灣應該做的,或許不是委曲求全。因為,你跪下去以後,下一步就會被逼著磕頭;磕下去以後,他會說你頭磕得不夠響⋯⋯ 現在最重要的,是大家齊心協力,先幫助漁民渡過難關,然後再積極開拓其他市場。12月初,農委會與日本貿易商簽署備忘錄,每年至少採購5100公噸台灣鳳梨與香蕉。今年以來,日本已經取代中國,成為了台灣水果最大的外銷市場。 台灣水果已經漸漸擺脫中國的掌控,希望水產業也能夠跟進,我也會繼續在日本媒體上協助推動。大家一起加油! #矢板明夫
矢板明夫 2022-12-10
美麗島事件的回顧與省思

美麗島事件的回顧與省思

今天是美麗島事件紀念日,重貼舊文,希望毋忘歷史 〈美麗島事件的回顧與省思〉   要了解美麗島事件﹐我們必須先了解自1970年代初期起逐漸形成的所謂「黨外」民主運動。要了解「黨外」民主運動﹐又能不說明一下台灣的民主運動與選舉的關係。我們知道﹐在一般上軌道的民主國家中﹐選舉有發揮政策凝聚的功能﹐但是﹐由於國民黨入台以來所實施的「地方自治」只是一個「半自治」的型態(地方缺少財政﹑人事﹑警衛﹑教育等權)﹔而中央民意代表在1969年以前﹐格於所謂「動員戡亂」體制﹐完全不讓台灣人民改選﹐直到1969年之後﹐經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只改選國會中的一小部份名額而已。因此﹐在那樣的政治環境下﹐台灣儘管有選舉﹐但並沒有充分發揮政策凝聚的功能﹐議會政治的意義並不彰顯。不過﹐選舉卻有相當程度的民眾教育的作用。尤其在長期的戒嚴與白色恐怖政治下﹐人民平常沒有集會結社的自由空間﹐但選舉一到﹐選舉活動提供在野異議人士一個「體制內」的發言機會﹐提昇了民眾的政治意識﹐無形中﹐為在野反對人士提供一個民主運動的運動場。所以﹐台灣的民主運動﹐幾乎伴隨著選舉活動同步進行。 經過70年代多次的選舉﹐一些標舉「黨外」的民主運動人士逐漸凝聚起來﹐形成一個民間政團。1978年底的一場中央民意代表的增額選舉﹐由於美國宣布將與北京的中國建交﹑與台灣當局斷交而告中止。黨外候選人於選舉中止期間擬擁民主運動前輩余登發為首﹐進行聯誼串連﹐不料國民黨統治當局以「知匪不報」為由﹐逮捕余登發父子﹐引發一連串抗爭行動。1979年上半年起﹐朝野之間形成劍拔弩張之勢。就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黨外」陣營中有兩本重要的雜誌分別在同年的6月和8月創刊。康寧祥主辦的《八十年代》雜誌,於6月間創刊。兩個月後,以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的《美麗島》雜誌,也相繼問世。《美麗島》雜誌以社委的型式組成,在實質上具有政黨政治的雛型,網羅了全台各地的黨外人物。《美麗島》雜誌在全台各大城市分別設立分社及服務處,每在一地成立服務處,便在該地展開群眾聚會。《美麗島》雜誌社的一連串群眾聚會,引起國民黨統治當局相當的敏感與不悅。 12月10日─這個全世界自由國家都尊重的「國際人權日」,對台灣而言,卻是一個痛創的日子─終於來臨。該日晚間,《美麗島》人士在高雄市新興區大圓環舉辦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當「出發前往演講」的人群中,有人私自點燃火把,治安單位據此認定「持火把遊行」違背申請之約,於是開出了鎮暴車,擺出了鎮暴隊形,包圍個大圓環﹐被圍在鎮暴部隊內的民眾人心惶惶,終於釀成一 場警民大衝突。這次大衝突的結果,約有近百名憲警受傷。 13日清晨,警備總部採取霹靂行動,以「叛亂罪嫌」逮捕美麗島首要人員:張俊宏、姚嘉文、陳菊、呂秀蓮、林義雄、王拓、楊青矗、周平德、紀萬生、陳忠信、魏廷朝、張富忠、邱奕彬、蘇秋鎮。施明德在逃。當天警總檢查官並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及各地服務處。14日,警總行文立法院,經立法院同意,逮捕立委黃信介。其後,警總又陸續逮捕相關人員約數十人。施明德經過月餘的藏匿之後,也於翌年(1980年)元月8日被捕。施明德逃亡期間,協助其逃亡並藏匿他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高俊明牧師﹐以及林文珍、張溫鷹﹑施瑞雲等多人亦受累被捕。 1980年2月20日,高雄市件在押人犯經軍事檢查官偵察完畢,其中黃信介、施明德、林義雄、姚嘉文、陳菊、呂秀蓮、張俊宏、林弘宣八人以「叛亂罪」提起公訴;周平德、魏廷朝、王拓、楊青矗、陳忠信、邱垂貞、戴振耀、邱茂男、范政祐、蔡有全、吳文賢、陳博文、張富忠、許天賢、紀萬生、蔡垂和、余阿興、李明憲、范巽綠…等共37人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更令人震驚的是,2月28日上午,林義雄家宅發生慘絕人寰的滅門大血案!林母及兩個雙生女兒林亮均、林亭圴慘遭不明身分的兇手潛入家中殺害,大女兒林奐圴被殺成重傷,這件滅門血案,震驚海內外。使得整個當外運動在 挫折之中,更跌入哀傷的谷底。 4月18日,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判決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十四年徒刑、姚嘉文、 張俊宏、林義雄、呂秀蓮、陳菊、林弘宣各處有期徒刑12年。 雖然美麗島事件使得歷經十年艱辛凝聚而出的「黨外」政團,在一夕之間幾乎土崩瓦解,但是這次全島性的大搜捕,卻震動全島,許多過去不關心政治的民眾,猛然驚醒,尤其隨之而來的大規模軍事審判(1980年3月18日起為期9天),更為臺灣民眾關心政治的熱度投下了催化劑。由於此案備受國際矚目(美國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甚至發表對此事件的聲明,列入美國國會紀錄),國際知名新聞媒體都派員來臺採訪。執政當局為表開明,對於此次軍事大審的新聞採訪,不像以往作太多的限制與操縱,因此各大報皆以大篇幅充份報導審訊的過程。每一位被告在法庭上的答辯,經由報端披露之後,引起社會大眾對臺灣政治問題的思考。由於審訊的重點,不是放在「與軍警衝突」的事件上,而是提昇到「叛亂」、「主張臺灣獨立」的高政治層面,因此每一位被告的答辯,都對臺灣的政治問題提出他們的「政見」,且充分顯露出他們關切臺灣前途的心情。都經由這次的軍法大審與新聞報導,提供了臺灣民眾「腦力激盪」﹐無異給臺灣民眾帶來了一次印象深刻的「政治教育」。由於有這次政治教育,使得在翌年的中央民意代表的選戰中,重新出發的黨外候選人多能從挫敗中恢復元氣,重新整合而進入新的階段。 美麗島事件雖然使《美麗島》政團在頃刻間潰散,但是隨之而來的大規模的軍法與司法審判,卻引出了一批辯護律師。這一群學有專精的辯護律師,由於這些律師承辦這次的案件,使他們從幕後走到幕前,紛紛投入黨外運動,成為美麗島事件後黨外反對運動的名角。像謝長廷﹑陳水扁、尤清、江鵬堅、蘇貞昌、、李勝雄﹑張俊雄、郭吉仁…等人,都是在擔任美麗島辯護律師之後,風雲際會,投入政治運動的行列。 1980年底,恢復兩年前未完成的選舉。美麗島受刑人家屬中,有多人參選,姚嘉文之妻周清玉、張俊宏之妻許榮淑、黃信介胞弟黃天福,分別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及國大代表,康寧祥也獲高票連任。黃煌雄,以及曾經於大審前為美麗島被告奔走張羅辯護律師的張德銘,也都當選立法委員。而後,美麗島被告的辯護律師尤清,也獲得黨外省議員五票的支持,當選監察委員。由於受刑人家屬的高票當選,以及辯護律師尤清的步上政途,鼓舞了後來黨外選舉運動中受刑人家屬與辯護律師更多人的參選。反對運動的陣容,增添了這批新血,使反對運動的素質更加提昇,這或許是統治當局在運用鎮制力(Coercive power)來打擊美麗島黨外人士之前所萬萬沒想到的。 此外,美麗島事件也刺激了文化界的反省而「培育」了多位「新」手,例如:曾經陶醉兒女文學的「碧竹」,也因美麗島事件的刺激,以及林義雄家宅命案的打擊,而蛻化成腳踏鄉土、關懷臺灣的「林雙不」;宋澤萊也顯然在美麗島事件之後,更加積極提倡本土文學及「人權文學」…,凡此,也說明了美麗島事件對文化人的影響。事件之後臺灣 文化界的走向,傾向於對本土與人權的更加肯定,這是美麗島事件的又一影響。 6年後﹐1986年9月28日﹐「黨外」人士突破黨禁﹐組成民主進步黨。翌年﹐台灣終於解除戒嚴。 美麗島事件又再次給獨裁統治者上一課﹐那就是.政治問題不能用算術問題解決。10﹣5=5﹐這是數學問題﹔但是在10個政治異己中用高壓手段除掉5名之後﹐不一定只剩下5名﹐可能會出現更多反抗者。 撫今追昔﹐我們檢視《美麗島》及其以前的民主運動的訴求內涵﹐如解除軍事戒嚴﹑國會全面改選﹑尊重人權﹑開放黨禁﹑開放報禁﹑開放旅行禁﹑言論自由﹑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這些訴求﹐都只是一個民主國家最起碼的條件而已﹐但是當年提出這些要求﹐卻被國民黨統治當局﹐打成「陰謀份子」「野心份子」「居心叵測」「擾亂治安」「動搖國本」「混淆視聽」「共匪同路人」﹐甚至還被當作「叛亂」打壓。現在這些訴求大部分都已經被接受了﹐那麼﹐到底當年提出這些民主訴求的人是「陰謀份子」「共匪同路人」呢?還是先知先覺者呢? 一個人後知後覺沒有關係﹐但是後知後覺者﹐如果總是在先知先覺者率先提出卓見時﹐要想盡一切小人的方法去阻擾﹑壓制﹐等到後來自己卻也跟著提倡起來﹐這不僅在歷史上留下尷尬的記錄﹐而且蹉跎國家進步的時光﹑浪費社會成本﹐還經常為社會鑄下無法彌補的創傷。這種史例﹐多處可見﹐滿清的慈禧太后壓制康梁變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898年康梁的變法維新﹐遭受以慈禧為首的保守勢力發動戊戌政變﹐殺害戊戌六君子。可是兩年後﹐因為極右派的義和團激起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在倉皇逃跑之後﹐為時勢所趨﹐下詔罪己﹐接著也開始要變法﹐而其所變之法﹐卻與兩年前她所迫害的康梁等人的變內容多所雷同。從慈禧的尷尬史例﹐讓我聯想起宋楚瑜。美麗島事件前後﹐宋楚瑜扮演著壓制民主運動的角色﹐現在卻以改革者自居﹐也煞有介事成為民主人士。所不同於慈禧太后的是﹐慈禧還知道下詔罪己﹐但是宋楚瑜至今卻還未曾對他當年迫害民主運動的行為有過任何反省與認錯﹐只知一味的將責任推給別人。 歷史應該可以讓人醒腦﹐過去美麗島時代被統治者打壓的訴求﹐今天已經大部分被接受﹐無人敢否定。早知有今日﹐何必當初?以此相推﹐今天許多前瞻性的要求﹐例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等主張﹐卻還受到國民黨﹑新黨(含宋陣營)以及許多所謂主流媒體的反對﹑阻擾。台灣獨立建國是必然的趨勢﹐與其在蔚為潮流﹐沛然難檔之後才跟進﹐不如現在趕快放棄阻擾﹐一起努力﹐也免得以後又留下尷尬的歷史記錄。
李筱峰 2022-12-10
這才是真正的歷史

這才是真正的歷史

一般人聽到圓明園被燒毀,都說英法聯軍野蠻。 我也認為很野蠻,把百年奇珍異寶破壞、劫掠一空,不是一個文明進步國家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人類文明重大損失。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就是英法聯軍,甚至是40年後的八國聯軍,都曾經占領北京城,甚至到紫禁城裡面的龍椅坐著拍照,那為什麼民國成立後,還可以把紫禁城裡面一堆文物,逐一編號、逐一整理,後來變成北京故宮、台灣故宮的藏品? 為什麼外國人兩次進占紫禁城,都沒有大肆破壞,也沒有把紫禁城裡面的寶貝搜刮一空? 因為人家外國人還是講道理的! 至於圓明園的事情,反而是中國政府不講道理,才發生火燒圓明園的事情。 英法聯軍有兩次,第一次是打廣州,第二次在天津跟北京,1858年4月英法聯軍登陸後把中國打得頭破血流,1858年6月雙方簽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隔年1859年英法聯軍(一兩千人)到北京換約,結果在大沽口外海,被大砲轟得莫名其妙,4艘船沉了,一堆人登陸又被攻擊,損失慘重。 消息傳回歐洲,英國法國都生氣了,派了英軍18000人跟法軍7000人跑來,把中國打得鼻青臉腫,占領天津。 咸豐帝急了,只好派人跟英國法國代表談判,巴夏禮帶了38個人(總共39人)代表團去談判,談得不順利,代表團要走的時候,被僧格林沁抓到,然後就給予酷刑,甚至凌遲,這根本就是亂搞,兩國相爭 不斬來使,結果中國根本不講道理,人抓了就關起來虐待。 後來英法聯軍打敗僧格林沁,清朝被迫求和,一開始還說全部代表團都平安,結果活著回來的只有18人,有21人被虐待致死,有些人的屍體被大卸八塊,有些人的屍體腐爛得認不出來,還有些人根本找不到屍體。 英國人跟法國人都生氣了,後來決定燒毀圓明園報復。 他們覺得如果燒北京城,只是讓老百姓痛苦而已,只有燒掉皇帝的東西,才是找對人。 英國人法國人報復完後進占北京城,就沒拿什麼東西,也沒燒毀紫禁城,一碼歸一碼,人家分得很清楚。 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啦!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林智群 2022-12-10
陸行之不用道歉嗎?

陸行之不用道歉嗎?

今天看到有不少在散播「分析師陸行之看壞台積電去美國設廠」,還有人拿來許美華版上嗆我! 意思是,人家是明星分析師欸,他講的就是權威,你有比他懂嗎? 很好,講到陸行之,我的回憶全部回來了!來回顧一下當年我們辛苦擋下的反中資(紫光)入股台灣IC設計(聯發科),來看看陸行之當年的產業分析錯得有多離譜,根本目光如豆,眼光短淺,下棋只看得到一小步。 這是2016年陸行之接受工商時報的專訪內容: ⋯「開不開放陸資來台灣投資IC設計產業?」⋯陸行之反問記者:「我們還要殺死多少科技產業?當然要開放啊!」 ⋯「大陸對半導體的布局是在全球找夥伴,台灣拒絕就是為自己樹敵。」 ⋯「以現在手機產業鏈來看⋯一旦進入損平競爭,高通有過去的授權費可以支撐,展訊有大陸的資金蓋住其虧損,聯發科能有什麼?」 ⋯「聯發科有50%的營收來自手機,而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就在大陸,若讓聯發科排除在整個產業的市場趨勢之外,就等於是讓聯發科和市場、標準制定分離,只能坐困愁城」 ⋯「擋住大陸資金,讓大陸自己建立起屬於它們的半導體產業企業、再透過全球的人才壯大陸系企業,然後以後再進一步限制台灣廠商進口到大陸去以保護其企業時,台灣就等於是讓自己的經濟枯竭、企業渴死。」 結果,才經過短短幾年,事情的發展和陸行之當年的預測南轅北轍,陸行之的主張大錯特錯,幾乎沒有一件事情看對,已經蓋棺論定。 聯發科現在沒有「渴死」、也沒有「樹敵」、更沒有「坐困愁城」,台灣經濟更沒有「枯竭」。相反的,聯發科手機晶片(AP)出貨量,已經連續多季穩坐世界第一,連龍頭老大高通都被它超越,展訊不知道掉隊到哪裡去了。 至於當年不可一世的紫光,則早已破產,囂張沒有落魄的久。中國所謂的「半導體大基金」,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多名高層因為貪污腐敗,一個接一個被抓被關。 看到這些,任誰都會對陸行之的「卓越遠見」嚇出一身冷汗吧! 聯發科現在一定慶幸好加在,正是由於當年民進黨政府最後堅持不開放中資入股,否則紫光早就是聯發科大股東了。 聯發科的手機業務,更沒有如陸行之所預測的「和市場、標準制定分離」。數字會說話,沒有加入中國隊的聯發科,2021年的營收高達破紀錄的4934億元,是2015年的2.3倍,2021年稅後淨利也達到1114億元的新高,更是2015年的4.3倍。 分析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掌握產業趨勢、預測未來。陸行之當時的言論,如果只是害到他自己的客戶就算了,但是他當年可是利用他外資分析師的光環,在媒體喊話,意圖影響政府的產業及對中國政策,還好沒有如他所願。 講個當年內幕。當時曾有某週刊要安排3對3辯論,由反中資的教授聯盟跟贊成方正面對決,陸行之就是贊成方的代表之一。很可惜因為辯論前夕贊成方落跑,這場世紀辯論沒有發生。 現在,看到陸行之又對台積電赴美投資發表議論,是不是應該先請他為當年可能置台灣於險境的主張道歉? 當年工商時報專訪陸行之 陸行之:要殺死多少科技產業?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02000070-260204 CHINATIMES.COM 本報專訪 陸行之:要殺死多少科技產業? - 產業.科技
許美華 2022-12-09
團結,才是正途

團結,才是正途

最近看了臺南的新聞頗感慨的。 這次的選舉,綠營確實在臺南市長選舉選得差強人意,但多虧臺南市的選民還是非常綠,議員的部分與友黨加起來擁有微弱過半的優勢。 我想這次選舉的票數,不僅是市民感受的關係,更是綠營派系資源整合上的警示。 而最令人憂心的,就是幾日後的議長選舉,台南市議會中,綠營在前兩屆都有跑票的紀錄,也成功的讓國民黨支持的人選奪下議長。 我還記得2014年李全教選上議長,當年他那囂張跋扈的嘴臉,與謝龍介接受媒體採訪,吹噓自己操盤多強的神氣模樣,我至今仍沒有忘記。 賴副總統出來選黨主席了,以現況來說,極有可能是同額競選,也極有可能是民進黨唯一的總統人選。 如果這次的台南議會錯誤的重蹈覆徹,更是讓臺南起家的賴清德的顏面掃地,相信這樣的情況,大家都不樂見。 兩屆跑票的名單,報章媒體都找得到,說出來也無濟於事,只希望這次,在台南的民進黨人全部都能夠大局為重,臺灣為重,不管再怎麼有摩擦,千萬不要走到跑票這條路。 團結,才是正途。
脫北者冰狼 2022-12-10
「欺騙」

「欺騙」

  早上起來看到許美華寫的陸行之,想起楊應超。這些所謂投資明燈的產業分析師,在自己的立場上,針對紫光事件,當然希望併購這些金錢遊戲可以篷勃發展,怎會考慮台灣的死活?這不是他們的工作啊。 另外我想到幾年前寫的那篇文章「死黨與真話」(連結放在留言),如果自己不能獨立思考,會為自己和家人帶來災難;如果國家不能獨立思考,會導致滅亡。 我爸爸借錢亂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是我們家痛苦幾十年的根源。聽信金錢遊戲中的產業分析師,造成自己或家人身陷經濟困境的比比皆是,叫這些人道歉,不是緣木求魚嗎?這是人家的工作啊,預測準確,媒體大幅吹捧;預測錯誤,摸摸鼻子下次再來。 文西和少康往往走在歷史錯誤的道路,還不是信徒眾多,聲望不墜、吃香喝辣。 網路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可以隨時隨地歷史回顧,看看這個人以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再來面對現實這一刻他說了什麼或想要做什麼。 每個人都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要崇拜權威,尤其即使這個建議是來自你認為可信的人給的,也不能輕易相信,一定要保持懷疑的態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19602204817988&id=100003046621143&mibextid=qC1gEa  
李忠憲 2022-12-10
推特過去限制保守派言論的「見光率」

推特過去限制保守派言論的「見光率」

12/09/2022星期五 推特CEO瑪斯克經由女記者 Bari Weiss 的推特,昨天發布了第二批有關壓制亨特電腦事件中的內部推特。證明推特過去確實將多名保守派的用戶,及他們的推特列入黑名單,同時使用shadow banning 的方式,限制保守派言論的「見光率」。 Bari Weiss 懷思 (下圖) 曾經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因為不滿時報的偏民主黨立場而憤而離去。她昨日一共發出18 則推特,逐一證明下列各項事實: 史丹福大學研究教授Dr. Jay Bhattacharya,他因為在Covid-19期間,反對封城,特別是關閉學校,指出關閉學校對於兒童的損害大於好處,結果推特將他的推特秘密列入trends blacklist,表示他的言論不會被放到trending 欄目,就很難被多數人見到。(事實是後來,很多專家都承認這事實,關閉學校對兒童的負面影響大於流感本身。) 此外保守派的電台主持,及Fox News 的電視主持Dan Bongino,他的推文被圈為search blacklist (搜索黑名單),也就是不容易被搜索到。還有一個保守派年輕人Charlie Kirk,他在各地校園招募保守派青年加入共和黨,他的推文都被秘密圈為Do not amplify,也就是「不要聲張」。(下左起:Jay Bhattacharya,Dan Bongino,及Charlie Kirk。) 懷思指出,推特這些「決策」都是暗中做的決定,沒有通知用戶本人及公眾。 瑪斯克昨天指出,這只是第二批,未來還有更多證據會公布。這一批推文本來要在本周初(上周末)就公布,但是像我在前日說的,因為其中一名可疑人物,前FBI法律顧問James Baker 私自在中間檢閱這些文件,於星期二被瑪斯克解雇,才延遲了多日。 懷思指出,推特前任法律部門首席執行長Vijaya Gadde跟產品部門總管Kayvon Beykpour都公開否認曾經shadow ban 任何用戶,甚至說「不會因為政治立場」設限。而上述的推文就是證據,他們不僅shadow ban而且說謊。Vijaya Gadde 等人已經因為多項類似行為,一早被瑪斯克開除。 推特創始人及前任CEO Jack Dorsey 也在2018年於國會作證時,否認因為政治立場shadow ban (暗中禁言)。如果他當時知情,就是在國會作偽證,是藐視國會的刑事罪名。 懷思在推特中還指出,推特這一類壓制保守派言論的作業方式,在內部被形容是VF,也就是Visibility Filtering 能見度的過濾。一名高層這樣說:你們想一想,VF是我們用來做為不同程度的壓制方式,這是非常有利的工具powerful tool。 在他們的不同VF工具中,包括了:阻止搜索,阻止出現在trending,阻止放入hashtag searches等等。而這些工具全部只對保守派使用,除了這圈子的人,其他政治言論都不受限。 懷思指出,至於那些人決定「那些人」被限制,他們屬於一個Strategic Response Team – Global Escalation Team,簡稱為SRT - GET,她說,這小組一天最多可以處理200宗推特。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秘密的Site Integrity Policy, Policy Escalation Support team,簡稱為SIP - PES,這一個團隊就負責最具政治爭論的(政治敏感的)決策。而這秘密小組的成員就包括了Vijaya Gadde,Yoel Roth,Jack Dorsey,Parag Agrawal等最高層。這幾個人負責最具政治敏感的決策。 昨天公布的一個被封鎖的推特屬於Libs of TikTok,這個保守派的影像推特,是被SIP - PES 決定封鎖,先是被列為trends blacklist,內部檔案並且放了一個標語:Do not take action on User without consulting with SIP - PES。懷思指出,內部職員告訴他們,這表示列入黑名單之後,只有他們幾個高層可以做決定。 Libs of TikTok 的推特是由Chaya Raichik 在2020年十一月開始推出,有140 萬追隨者,部分內容是反對醫院或是診所,為兒童改變性別的手術。但是她今年內已經被註銷(暫停)六次,最長久的是一星期,推特提出的理由是「違反推特仇恨政策」,然而根據SIP - PES 內部文件,Libs of TikTok沒有實際牽涉到違犯仇恨政策的行為,他們自我解釋說,Libs of TikTok的推特的立場會助長對「性別肯定」的反感。基於此,就必須嚴禁。 瑪斯克表示,未來還會有更多內部推特以及內部作業被公布。據稱未被公布的資料中,可能牽涉到FBI與推特之間的合作關係。
袁曉輝 2022-12-09
從吳麗香看中國警察駐東京派出所

從吳麗香看中國警察駐東京派出所

西班牙馬德里人權NPO「保護戰士」(Safeguard Defenders),於十二月五日發表中國警察「海外派出所」在世界五十三個國家設置一百零二處據點。而據日本【週刊新潮】上月十七日報導,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JR秋葉原車站附近的「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福州十邑社團聯合總會」,為了隱蔽中國公安局福州十邑聯合的「海外警察」活動,而以社團名稱登記,並開設網站。其電話號碼與中國公安局在日本的「海外110」聯絡處相同。 中國在海外設立的警察服務站總數據信已超過一百個,這些將中國治權延伸至海外,甚至非法遣返海外中國人的單位,往往隱身於中國餐館、便利商店或商會辦公室等看似無害的地點。圖為加拿大多倫多一處據信是中警海外服務站的便利商店。(美聯社檔案照)       該福州十邑聯合的常務理事吳麗香(假名),是一位四十餘歲、外表美貌的女性,自稱經營海參貿易。其實,她跟自民黨的前總務副大臣松下新平參議員,因形影不離,而被警視廳盯上。 吳麗香並被松下新平聘為「外交顧問兼外交秘書」,持有「通行證」可自由出入參院議員會館。議員跟外務省或經產省官員面談時,她也陪伴在側。政府的機密資訊或立法的重要事情有被洩漏的危險。 甚且在二○二○年十月於首相官邸舉行的派對,松下新平也帶吳麗香出席,並介紹給時任總理的菅義偉認識。不只如此,松下甚至掛名擔任福州十邑聯合的高級顧問。 本月六日日本電視的深層新聞報導,荷蘭外交部長佛克斯特拉說,荷蘭未許可中國警察海外派出所的設置,要求中國關閉。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辯說「那不是海外派出所,而是為了協助華僑在網路辦理駕照的場所。」然而這種辯解令人懷疑,因為中國駕照是在國內使用,回國再辦,為何需要服務? 在日本這邊,對於海外派出所在東京設置,林外相怕觸怒中國,模糊地回應說:「將透過外交管道對中國表明,如有侵害到我國主權的活動,我們絕對不認同。」 在韓國,據中央日報日本版六日的新聞報導指出,中國的海外秘密警察比以前增加不少,為了監視居住海外的僑民,對反政府人士強制其回國,或必要時勸說恐嚇回國為目的而於數年前設置。 可以說,中國這種無視國際規則,侵犯主權的做法,已受到各國的重視。台灣應該很早之前就被滲透,有必要早日在法制上設法防範未然,才不至於事發卻找不到法條可罰。 (作者為日本天理大學語言講師)
高佳芳 2022-12-10
全球化已死與台灣在新冷戰結構下的挑戰

全球化已死與台灣在新冷戰結構下的挑戰

  十二月七日台積電在美國亞歷桑那州晶圓廠的機台入厝典禮絕對事攸關台灣國際關係的大事,更應該是台灣的光榮時刻。只是部分有心媒體在此重要時刻刻意將其描述為半導體「去台化」,還加上一堆不知所以的鄉民對此拼命轉傳,導致眾口鑠金,讓好好的榮耀時刻黯淡不少。 但雖然台灣無腦訊息盛傳,但老美腦袋清楚的人還是比較多,明瞭此事的重大意義,不僅拜登總統到場親自主持,還號召美國主要高科技公司蘋果、輝達、超微等領導層到場一起共襄盛舉。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去台化的謬論竟有人信 美國最高政治領導者特地從華府飛越兩千公里來亞利桑那的小鎮來見證台灣的投資,顯示台灣現在已被視為是個科技界的要角,更是個值得尊敬的合作對象。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也不再只是地緣政治以及共享民主價值的政治體制,還包括本身的經濟實力與科技能力。筆者所認識的美國智庫界都極為重視這個投資,視為是可將台美關係帶入下一階段的重要發展,顯示台灣在美國心目中的重要性。但在台灣卻有親某特定陣營者將這個投資說成是美國對台灣的掠奪,並預示了台灣即將被拋棄的訊號,這兩種指鹿為馬還彼此矛盾的胡亂指控可以在台灣社會這麼通行無阻,讓人懷疑我們社會對於是非觀以及秉持理性討論的文化,到底還存在嗎? 但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機台入厝的眾多新聞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前台積電總裁張忠謀提到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體制無法起死回生的判斷。 從2017年底美國發布國安戰略,宣稱全世界進入地緣戰略回歸的階段,將中國(同俄羅斯)定位為有意改變現狀的國家,也一反先前所有對中國的戰略操作假設,不再認為經濟可以帶來中國的自由化。這個戰略之後被拜登政府繼承,而美國對中國的判斷也逐漸被日本、澳洲、歐洲等區域接受。 但除了對中國體制的認知出現變化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讓大家注意到國際合作在此無法發揮作用,而這個無以發揮作用的原因,與政治體制不同導致的價值觀對立,及中國大幅滲透聯合國使得國際合作被高度政治化等發展有關。此外二十一世紀初供應鏈原先奉just in time為王道,現在也開始已just in case為主,讓供應鏈更重視韌性議題。在這之上如果還加上先前已經因價值觀不同導致對立關係的深化,更讓宣稱「政治價值中立」的全球化自由貿易體制的問題被凸顯。現在不僅要注意供應鏈韌性,還要強調供應鏈安全。後者帶來供應鏈的轉鍊效應,以及內包(on-shoring)、友善外包(friend-shoring)等發展。 數位經濟的出場,及其在國際貿易體制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也改變了我們過去對於國際貿易管理方式的認知。而數位工具一方面透過數位場域將物理邊界大幅抹消,但另一方面又給國家或數位有力者更強的跨域控制能力,使得過去被認為無法操控的跨國交換,出現了被管制的可能。這讓相互依賴從原先無法處理的麵漿糊,變成有機會被梳理的粗麵。 提出經濟政策慢慢成為美國政府的信念 另一個重大改變,是隨著拜登政府的出場,美國也迎來一個有意運用經濟政策協助國內公民所得的主張。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競選期間,提出「可促進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的主張,還挑戰美國將政治與經濟閣區別的主流看法,更將「工業政策」從一個美國政策圈視為負面的詞彙,轉變為政治上可接受的工具。當最相信自由貿易競爭的美國都有這樣的變化,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最有力支撐也隨之被鬆動。 換句話說,現在這個全球化動能的喪失,不是因為美國對中國態度的強硬以及美中貿易戰的出場,而是後冷戰時代以聯合國為問題處理主體的全球體制在崩解,既有的自由貿易體制缺乏維持自由貿易的強制力而無法處理違規者問題,數位經濟衝擊了既有自由貿易的模板等議題。這些發展強化了對基於價值而對安全的需求。現在出現地緣政治支配全球經濟的趨勢,與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有關。 地緣政治支配經濟,除了讓全球化進一步瓦解外,也迫使印太區域「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生存方程式不再適用,每一個國家都面臨選邊的壓力,選邊已經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何時要完成選擇的問題。各國第一個會需要面臨選邊的,就是其對高科技相當敏感的相關產業,特別是軍民兩用科技部分。但這個選邊不會只停留在科技產品,因為和這些產品的設備儀器與相關製造原料,之後也都會面臨類似的壓力。而隨著5G與物聯網預期會快速發展,其他一些低階但會透過5G而擴增其使用價值的產品製造商,也會遇上要選邊的要求。因此是選邊需求會逐漸擴大,而不會只停留在某些場域。 地緣政治考慮絕不容輕忽 也因為這些選邊是基於地緣政治的理由,因此其發展軸線會是經濟的自主性逐步讓位於地緣政治壓力,經濟固然會對於地緣政治要求的配合速度產生遲滯作用,但不會對地緣政治壓力帶來逆轉。在俄烏戰爭中德國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個角度下,就可以知道「兩岸企業家峰會」談台海兩岸「供應鏈合作」,是有多麼的昧於現實。 全球化已死的另一個發展,就是經濟合作會沿著「友群」發展,國際協調的作用在降低。這意味著如果將重點放在與共享價值理念國家的產業與貿易合作,可能對台灣會比較有機會,而如果多邊經濟合作協定牽涉到跨不同友群,甚至相互衝突的友群,則這個友群要發發揮光大的機會就可能不會太多。目前很多經濟相關友群要嘛是在疫情前完成,導致其對數位經濟的著墨很有限,或是包含不同友群的價值衝突國家,這也會影響這個友群的發展潛力與永續能力。 在過去三十年的全球化時代,台灣曾期待全球化度跨疆域的影響力,會使得國家控制力降低,進而提供台灣更多參與全球事務的空間,但具體實踐的結果卻剛好相反,全球化促進對全球治理的需要,並將過去被冷戰結構封閉其政治性的國際功能性組織,被重新政治化,反而更凸顯台灣地位不明的問題,導致對台灣國際參與的進一步限制,讓台灣有不得不要爭取/強化主權主張的需要,而這又進一步讓台灣與意圖維持台海現狀之友盟的矛盾持續加深。 現在地緣政治回歸,國際快速進入新冷戰結構後,隨著全球化動能的喪失,全球治理的退化,很諷刺的,這會讓台灣不確定國際地位的問題變得比較不嚴重,因為實際對台灣的需要,會遠大於維繫一般性國際規範的要求。 台灣得正視「後全球化」動態 當然,這也意味著中國對其友圈(拉美、非洲、部分亞洲國家)的控制力也會增加,但中國對於友圈以外的國家之影響力也會下降。中國「一中原則國際化」的實際作用也會下沉,但也因為這樣,因習近平已把併吞台灣視為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因此「一中原則國際化」能力的下滑,必然會被視為是對習近平個人權威的挑戰,也因此在未來台海也只會更緊張,而不會更緩和。這個發展與台灣國際空間的提升有關。 對台灣最重要的,是改變過去三十年奉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為經濟發展圭臬的想法,開始要想法積極適應這個「後全球化」的國際新局,而這個新局一方面與美中關係有關,但又超越美中競爭的面向。不把台積電赴美布局視為強化台美同盟,在地緣政治當道時代鞏固友圈的戰略作為,卻人云亦云的說這是「去台化」,並對「兩岸企業家峰會」的昧於現實不予置喙,持續鼓勵已經過時兩岸供應鏈合作,這種思考只會讓台灣走入被美中大國夾殺,甚至淪為中國抗美馬前卒的處境。
賴怡忠 2022-12-09
民主黨出現獨立派只是晃子

民主黨出現獨立派只是晃子

12/09/2022星期五 亞利桑那州民主黨參議員西妮瑪 Krysten Sinema (下圖) 今早宣布已經登記為獨立參議員,這表示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多數51席,將減為50席。但是不要以為民主黨就真正少了一席。首先西妮瑪表示,她將繼續選擇留在民主黨的參議院小組委員會中,其次,參議院中另外還有兩位「獨立」參議員,維蒙特的山德斯Bernie Sanders ,以及緬因州的Angus King,然而他們也都留在民主黨小組中,他們的投票紀錄也完全跟民主黨一樣,其中山德斯更是比民主黨更民主黨。所以民主黨內出現獨立派,只是一個晃子。 西妮瑪為什麼這樣做?最主要原因是她將在2024年面臨改選,她知道自己在民主黨內獲得再度提名的機會很微,也就是會面臨艱鉅的挑戰,因為過去幾年幾項重大議題上,她堅持自己的(與民主黨不同的)立場,受到民主黨內左派的強烈攻擊。她極有可能以獨立身分競選連任。其次,亞利桑那州目前越來越趨向於保守派立場,特別是邊境安全問題上,普遍不滿拜登的政策。這一次州長選舉,及另一位參議員Mark Kelly 的競選,民主黨都以極微差距當選,而且被共和黨攻擊為利用選舉制度的漏洞才競選成功。 西妮瑪今天是在亞利桑那州的一份報紙中作上述宣布,她形容自己的決定:美國人都以為只有兩種選擇,民主黨或共和黨,我們必須全心全意選擇其中之一的全套政策。那是虛假選擇,…我加入越來越多的亞州居民,不再以政黨政治區分立場,宣布獨立身分。」 但是在與左派媒體Politico的訪問中,她又強調:我的行為及我的價值觀,完全不會改變。 過去幾年,西妮瑪在多項重大政策上與民主黨唱反調,例如取消參議院的拉布條例,也就是(她堅持)必須絕對多數才能通過重大議案方面;以及拜登的全套Green New Deal,她都站在反對立場,所以讓她受到民主黨內左派的多次圍剿,(甚至追到女廁,並拍照放上網)。不過在極大多數議題上,她的投票紀錄都與民主黨一致。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的)修莫Chuck Schumer 已經在今日發表聲明,說同意西妮瑪的要求,保留她在原有的四個委員會中的位置,這表示,民主黨還是「多數」,不必好像上一次50-50的局面時,必須跟共和黨分享委員會的權力。所以這是完完全全的做表面。 如果是共和黨跳出做獨立派,(過去也有例子),那就是完全獨立,並開始跟共和黨唱反調。但是民主黨即使嫁了出去,也都不會忘記娘家。這兩黨人基本上的不同,存在於基因裡,難以改變。(因為做民主黨好處太多。)
袁曉輝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