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異鄕情怨

異鄕情怨

異鄕情怨 車從辦公室回官邸的路上,都會右轉進入一條叫「Ben-Gurion-Straße 」的馬路。 「Ben-Gurion」是人名,而「Straße」 則是德文「街道/路」的意思。 每次GPS以德語説:「下一條右轉Ben-Gurionstraße」時,「Ben-Gurion」聽起來就覺得佷像台語的「變故鄉」 ,而我每次耳裏就自動響起台語「他鄕變故鄕」的聲音。 好幾次,這種情境都引發我寫下一九四五至四九年間,兩百萬「外省人」 - 家父是其中一位 - 陸續或匆匆逃難來台者的心情轉折之衝動。 昨晚,路經「變故鄉」這條路 ,不知為何,這次感覺特別強烈。今夜,決定把一直等著釋放的感觸寫下來: 異鄕情怨 想起當初 不情不願 逃離家鄕 兵荒馬亂 離宅棄院 背井離鄉 卻帶不走 一箱情怨 且留故鄉 自彼時起 身在台灣 心繫老鄉 老巴望著 終有一天 衣錦還鄉 從此以後 夢魂牽縈 等夜來鄕 盼到開放 心寛體胖 衣緊還鄉 這才覺悟 寶島台灣 真溫柔鄕 自由民主 有情無怨 乃新故鄉 自由民主 落地生根 乃真故鄉 *** 此乃創作,雖出於真心,唯不保證「實然」如此。只是我直覺認為,「應然」如此。 David Ben-Gurion (1886-1973), 大衛·賓-古里昂,出生於波蘭的猶太人後裔,堪稱是以色列建國者,第一任總理,後也擔任過國防部長。 此人其實故事甚多。 *** 柏林這條街自2006年起改名為Ben-Gurion-Straße ,是德人表達對他於二戰後致力於猶太人和德國人間和解的努力之尊崇。 *** 路牌照片作者為「Avi1111 dr. avishai teicher」。
謝志偉 2023-01-04
他就是台灣人的總統

他就是台灣人的總統

兵役恢復一年後,小英政府也拿下了在國防這塊的歷史定位,在敗選的低氣壓中,絕對是令人高興與振奮的消息。 但提到國軍的問題,就不得不提陳水扁總統推動的軍隊國家化,這是真正的定海神針。 細數扁八年來的政績:高鐵、二次金改、打銷呆帳、圓山仔分洪道、雪山隧道、南二高、老農津貼、降低助學貸款利率,都是做實事且高瞻遠矚的東西。 他帶給台灣人的真的太多了,所以即使他的言論或許有時候有點爭議,但我絕不會對他口出一句惡言。 因為他就是台灣人的總統,也是一個做實事的好總統,望社會早日還他一個公正的歷史評價。
脫北者冰狼 2022-12-28
為什麼無法在農曆年前發放現金?

為什麼無法在農曆年前發放現金?

為什麼無法在農曆年前完成發放現金? 台灣是法治國家,政府動用國家資源都需要法源、預算。普發現金屬特別預算,要先有法律案,行政院再送預算案;法律案最快可在立法院一讀當天火速通過;但之後的預算案還要閣揆報告、備詢,再送委員會審查。故不可能在數日內完成。 名嘴可亂說,但立委不能說外行話。
曾韋禎 2023-01-04
市府「硬起來了」變成訴訟機器?

市府「硬起來了」變成訴訟機器?

高虹安不會太玻璃心了嗎?告人的內容跟選前在「新竹爆料公社」看到的那些也差太多了! 什麼知名謠言「兩桶碎石」,之前的市府只是在改善專區發闢謠文章,恐怕沒什麼人看到。 現在換主子,市府就「硬起來了」?變成訴訟機器? 不能受市民公評的,那個叫皇帝,不叫市府欸。新竹市民是選你來告自己的嗎? 更別說被你告的理由都非常牽強,沒有比得上你的。 你自己本人和柯P就是假訊息生產地,第一個:抹黑豆豆「不是自發性」發文?證據呢? 抹黑沈團隊買業配,證據呢? 球場是大秘寶,現在沒證據所以不是了? 最後你在檢察官面前講「都是小兔要設公積金」,從前的員工也是你的抹黑頭號對象了。這適合用他老公的話回你:「會有罪的是妳,不會是我太太!」
杜承哲 2023-01-04
台灣發大財,發得出紅包

台灣發大財,發得出紅包

行政院已經拍板每人發六千。 所以名目想好了沒?當然不可能是「還稅於民」,因為今年如果短徵(就是稅收不及預算),是要對百姓「加徵」嗎?還有「還稅」不用顧及平等原則嗎?沒在繳稅的也在退稅?「還稅於民」始終就是個法理上站不住腳的名詞。 「全民共享」又是個什麼東西?錢要花在刀口上。有錢人家在乎你給的六千元?如我記憶不錯,吳怡農先是建議部分還債,部分振興經濟。這六千元能振興經濟?只會藏富於民啦。 當然,吳怡農也面臨這波強大壓力,前兩天說他贊成發現金「補助」。注意,他說的是「補助」,就是這1800億不拿來建設,也應該補在需要的人身上。 現在不是還債,不是建設(反對黨還發明新詞,超徵花在建設叫做「胡亂建設」),也不是紓困。 總之,就是過年大家拿紅包發大財的概念。台灣發大財,發得出紅包,那我真不懂你們還在鬼叫「民進黨下台」幹嘛?
何穎怡 2023-01-04
超徵與短徵

超徵與短徵

部分藍營人士將稅收超徵刻意扭曲為「超收人民的錢」、「向老百姓搶錢」等,一面扭曲事實抹黑政府,一面搶奪全民發錢的政治紅利,可說是吃相難看。(法新社)   財政部預估去年全國稅收將超出預算數約四五○○億元,中央政府可運用約三八○○億元,蔡總統與蘇揆昨宣布,部分將發放現金與全民共享,算是皆大歡喜。不過,部分藍營人士將稅收超徵刻意扭曲為「超收人民的錢」、「向老百姓搶錢」等,一面扭曲事實抹黑政府,一面搶奪全民發錢的政治紅利,可說是吃相難看。 所謂「稅收超徵」,指政府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之外,也與政府預算編列較保守有關,去年超徵的稅收中,約八成來自營所稅,主要是政府沒有預料到前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增逾七成,使得去年營所稅大幅成長。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日前在臉書貼文,指「政府透過不當的賦稅制度超收人民的錢」。先不說近幾年政府減稅措施有目共睹,政府徵收任何稅費都要依法執行,而所有稅法均須立法院通過,如立法院通過「不當的賦稅制度」讓政府超收人民的錢,在野黨立委為何不吭聲? 事實上,稅收超徵應是好事,歷年政府稅收大多超徵,除非遭遇金融海嘯、網路泡沫等重大事件,導致國內經濟低迷不振,才會出現稅收短徵的情況,像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擔任副閣揆時,二○○九年稅收短徵二五三八億元、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導致中央政府二○一○年不得不舉債四千多億元(總預算加特別預算)來因應財政缺口,這樣難道是好事? 蔡政府任內雖減少舉債,但為因應疫情編列八四○○億元特別預算,總預算加特別預算仍是赤字,目前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餘額五.七兆元,加上油電緩漲造成巨額虧損、勞健保財務缺口等,政府財政其實沒有想像中寬裕;況且,近來景氣低迷,如何提振經濟、協助產業及勞工渡過難關等,也是政府的要務,這些都需要預算,錢要花在刀口上,若因稅收超徵就隨意撒錢,財政紀律何在?
鄭琪芳 2023-01-04
棒球與兵役文化

棒球與兵役文化

  台灣旅美棒球好手張育成,日前表示不克參加今年經典棒球賽,引起球迷一陣譁然。許多球迷聚焦在張育成於補充役列管的年限內,可以婉拒打經典棒球賽,質疑補充役這樣列管的意義何在? 今年的經典棒球賽,是由美國職棒大聯盟主辦的,每年的五月廿八日,是美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而這一天的美國職棒比賽,球團紛紛在制服上發揮巧思,將迷彩色融入制服,相當應景。開賽前也進行紀念活動,邀請軍官開球、軍樂隊進行表演。這樣的尚武文化,對比目前台灣職棒的美女啦啦隊和純商業行銷,缺少台灣歷史記憶的台灣職棒文化,或許箇中推動棒球運動行銷者,應該了解棒球運動背後之尚武文化所扮演的角色,而有意進軍美職的台灣選手,也要有這樣的視角來看待美國人,是如何看待棒球以外的棒球技術及文化。 撇開美職,鄰近的日本職棒,投手最高獎項就是澤村賞,澤村賞是為了紀念澤村榮治,其輝煌戰績是一九三六年加入職棒巨人隊曾投出無安打比賽,並在一九三七年春季聯賽以廿四勝四敗,ERA○‧八一的驚人成績榮獲日本職棒史上首位最有價值球員。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澤村於一九三八、一九四一與一九四四年三度被徵召入伍,結果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日於屋久島海域附近戰死,得年廿七歲。一九四七年,日本職棒聯盟決定設立年度投手最高榮譽的「澤村賞」,讀賣巨人隊也宣布將澤村的十四號背號退休,以紀念這位被命運操弄的一代巨投。 相較於台北巨蛋還孵不出來,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終戰日,日本會有成千上萬的球迷在東京巨蛋的「鎮魂之碑」前獻花,以悼念被戰爭操弄命運的選手們,相信在另外一個世界的選手,一定還會在球場上展現球技,演出一場又一場撼動人心的比賽。大谷翔平和達比修有及鈴木誠也會參加經典賽,或許也和日本落實二戰紀念的國防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前不久台灣剛宣布兵役恢復為一年,國防部的配套措施除了加強薪資待遇和強化訓練內容以外,是否能思考兵役文化和台灣主體性歷史教育的聯結,強化國人的光榮感,讓棒球補充役選手願意主動在經典賽為國爭光,筆者也相信張育成所信仰的神會給他指引正確的道路,做出榮神益人的美好見證! (作者是台獨聯盟盟員)
郭燕霖 2023-01-04
台灣絕非強國的棋子 七問侯市長

台灣絕非強國的棋子 七問侯市長

  侯市長在新年談話中表示,「面對全球通膨、烏俄戰爭對抗衝突,台灣要先團結,凝聚所有力量,在全球化裡扮演關鍵角色,台灣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 由於外界研判,這可能是侯參選總統的起手式,但他所說的「台灣絕非強國的棋子」主要在迎合藍營支持者的想法。依照藍營的兩岸策略,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否為台灣在美中之間要保持平衡,跳脫美中對抗的漩渦,以免慘遭池魚之殃。台灣一方面親美一方面要和中,在兩邊對抗的夾縫中遊走,獲取最大利益。而侯市長擬採取的藍營兩岸策略,是否會倒果為因、敵我不分,未來不僅無法如市長所願,反而會失信於美國。一旦失去美國支持,又被中共併吞。因此請侯回答: 一、台灣目前已變成強國的棋子嗎?不管有沒有,都請提出具體完整說明,不要實問虛答。 二、台灣該怎麼做,才不會成為美國的棋子?台灣是因為美中對抗,站在美國這邊,才遭到中共的武力威嚇?還是因拒絕中共的「一國兩制統一」方案,中國才不斷擴張武力、威嚇台灣? 三、請問,因為中共破壞台海與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妨礙美日澳印與歐盟的利益,才遭致美國聯合民主國家抗衡?還是美國為了跟中國搶奪戰略與經濟利益,美國才對抗中國? 四、依照美中對抗情勢以及美台之間的經濟與戰略關係,台灣可以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左右逢迎嗎?美國為了保護台灣民主與主權及自身利益,跟極權中國抗衡,台灣還有空間跟要併吞自己的敵人為友呢? 五、在美國領導民主國家抗衡中國的國際情勢中,中國不斷運用「溫水煮青蛙」策略,加強併吞台灣工作,侯市長可以因親中、和中,怕得罪中共,而刻意忽略中共的統台意圖,將台灣排除在民主國家的聯盟防衛體系外? 六、在美國護衛台灣時,台灣可以不顧美國,傾向中國?美國會不會因此惱怒台灣,不再支持台灣嗎?一旦失去美國支持,有足夠力量對抗中國的併吞嗎? 七、在美中競爭日趨激烈,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美國發展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產業鏈時,台灣可以因為和中,跟經濟日益下滑的中國,在高科技產業上緊密合作嗎?在台美互利共生關係日趨緊密時,台灣可以協助台美共同敵人發展高科技製造尖端武器,侵犯自己嗎? (作者是退休駐美外交人員)
林正二 2023-01-04
緩不濟急的執政危機

緩不濟急的執政危機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一位政論節目主持人回基隆家鄉,在臉書貼文說,當地有些年輕人對優先施打疫苗給老年人表示不滿。我有些吃驚,不但扶助弱勢的價值沒有被接受,台灣長期儒家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失敗了,難道他們沒有父母或阿公阿嬤? 我不願意與別人,尤其年輕人搶打疫苗,因為我的未來比他們短許多,所以前年六月國民黨鬧事煽動搶打疫苗時,我在本專欄中寫了這一句:「我會謹慎配合防疫,但我不怕死,我願意到最後一批才打疫苗,如果國產疫苗需要八十歲以上的人做白老鼠,我也願意。做台灣的白老鼠,比做中共的跟屁蟲光榮偉大。」我也實踐諾言,一直到國產高端疫苗問世,沒人搶它時我才去接種,至今接種四劑全是高端。 對年輕人中出現的偏差,受益的老年人不便出來說話,執政的青中年人應出來說,解釋政府的政策。老年人體弱易染疫,染疫不但增加社會負擔,還會擴散到家裡的其他人。這些老年人過去為社會做過貢獻,大家享受這些成果,應該給予他們必要的回報。可是我做的球沒人來接,是人微言輕,也是執政黨官僚化。 然而年輕人的困境我們也應該理解,協助他們解決,但是不可用溺愛的方式使他們變成巨嬰,否則分不清是非,在社會上也缺乏競爭力,尤其在捍衛國家主權時畏縮不前。目前出現讓國民黨找到投共理由的思潮,正是長期在台灣出現的偏安心理。 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我受邀從香港來台灣訪問,回去寫了一篇《活在魚翅拌飯的風光日子裏》,我感覺的台灣就是「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次年又來訪問台灣,還去了還是戰地的金門,我寫了「回味金門的美麗、樸實、紀律,看到了在台灣看不到的鬥志,這似乎是這次台灣行中的最大收穫了。」 長期的偏安導致有些民眾熱衷追求小確幸,無視共赴國難。執政黨有責任扭轉這種局面。不幸執政以後有的人忙著搶位與安排親信,這能夠期望他們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嗎?當官員的劣跡在民眾中口語相傳,受傷害的是整個民進黨,其他廉潔官員也被連累,基隆的失守應該就是個例子;亮眼經濟成績也因為通膨而成為冰冷數字。 既然民粹有了一定市場,就不是陳義太高的理念可以輕易扭轉;而是要面對現實利益再以正面勸導來解決。口說既然無感,就要轉換方式。當超稅收中有若干可能被全民共享鵲聲四起時,又被「用在刀口上」澆了冷水,哪些人又要被排富了?還好蘇院長立即做了解釋,希望可以緩解一下民怨,不要製造更多「討厭民進黨」的人。 在出現執政危機時,高瞻遠矚緩不濟急。只剩一年,台派一旦失去政權,各種資源都將落到中共手裡;美國的軍售軍援也落到中共手裡;台灣人變成受奴役的中國人。民進黨還爭什麼?多做實事吧。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23-01-04
新年想想

新年想想

  Covid-19疫病自二○二○年初,以中國武漢肺炎為人所知、禍害世界,迄今二○二三年初始,已過三年。台灣雖然防疫有成,但擔當防疫大任的衛福部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仍落敗於以蔣家光環,以「深蹲」優待搭公車或預約公車成為笑柄的蔣萬安。可以想像,疫情之害之重,世界各國執政黨莫不因此在選舉中失勢。 選民是無情的,昔日阿扁在台北市以高滿意度開展市政新局,仍不敵馬英九,都是拜天龍國的台北人症候群心態,扁還以偉大城市對政治人物無情向市民致意。馬八年、郝八年不說,柯的八年更是冤枉。辜負了民進黨支持群,原自稱墨綠卻成為檳榔柯,市政滿意度年年墊底,空口白話連篇,還在選總統的白日夢裡自我陶醉! 一九九六年,台灣總統直選,迄今李登輝一任、陳水扁兩任、馬英九兩任、蔡英文兩任未滿,已超過廿六年。兩黨輪替有譜,但不同於一般國家的民主化轉型,台灣是在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為台灣的或中國的困境裡糾葛,而非選擇中間偏右的保守政黨或偏左的激進政黨。共同體並未真正形成,政黨的忠誠於國家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的中國因素影響。其實,已見公然揮舞五星旗的紛亂認同現象。 台灣,對內以中華民國為名,對外不盡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民主化後並沒有建立新共和。國體即使經過多次修憲,仍未脫離中國意理。中國共產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承續中華民國為由,存有以解放為名、併吞台灣之實。中國國民黨一些昔日威權侍從在蔣氏父子之後,只圖得到中國共產黨授權代理統治台灣。什麼一國兩制的荒唐夢?奉蔣只是幌子,甚至棄章從蔣的後人也一樣。這些昔日要被蔣斃了的黨人,卑劣可以想見! 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選舉是權利與責任相對的承擔。生活在台灣,持有仍以中華民國權宜之名國民身分的人們,不要輕忽選舉權的意義,不分先來後到的台灣人,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只看到走資化後那一面中國榮景,也要看看國家資本主義專制獨裁那一面的危險,看看窮兵黷武那一面的禍害。 想想美國怎樣從大英帝國獨立,後來又與英國維持的友好情誼。台灣的族裔早期來自明清時期的南方,戰後移入群則遍佈大江南北避共者。蔣體制的中華民國未能在聯合國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時,在台灣重生,因此不符台灣「意外的國父」之名。民主化的新共和,生活在台灣的人民才能真正建構一個新而獨立,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構成侵權,也不受其侵權的國家。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1-04
麥克風會送到高嘉瑜面前的原因

麥克風會送到高嘉瑜面前的原因

然後這就是為何「台灣主流新聞媒體」的記者們,總是會把麥克風送到高嘉瑜面前的原因。 因為他們和高嘉瑜本人都知道,只要把麥克風送到她面前,不論什麼議題,她都能生出罵民進黨的話來,為了賺取她個人的媒體聲量與曝光度,高嘉瑜就是會全力的配合他們,全方位的攻擊民進黨。 而在林靜儀那裏,就只能得到捍衛民進黨執政成果的正確答案,所以「台灣的主流新聞媒體」從來就不會把麥克風送到林靜儀面前。   孟買春秋 同樣是立委,同黨立委。 稅收比預期多,是經濟好同時預算編列謹慎,還是政府行政失靈?我看失靈的是某人的腦袋。
Rober Wang 2023-01-03
謝謝大家相信許美華!

謝謝大家相信許美華!

許美華被中國資訊戰攻擊,看大家一邊沈著應戰、一邊笑得很開心,真的很棒。這次真的是我們一起經歷、見證,很好的資訊戰case study 。 有幾件事請大家留意、互相提醒,也請廣傳分享: 1、有位學術背景的網友說,攻擊許美華的留言,很像使用open source 的AI學習語言系統「ChatGPT」。 2、這些機器人語言系統,需要與人類互動學習、才會進化。所以,看到離譜的內容或語法(中國用語),笑就好,千萬別幫他們糾錯,提供他們學習、進化的機會。 如果要跟他們互動,絕對不要認真,認真你就輸了。跟他們胡說八道愈胡扯愈好,讓他們摸不清頭緒,繼續無限迴路人格分裂講幹話。 3、臉書不要隨便加好友,對現實世界中沒有真人連結的帳號,保持高度警覺。 4、要傳播正確訊息,還是要多多跟現實中的朋友互動。 面對愈來愈多透過AI機器人發動的戰爭,我們除了要找到系統性反擊的方式,也要更認真回到人與人的真實互動,找回人與人的信任。 只有信任,我們才能繼續聯手對抗來自中國無所不為的攻擊。 最後,謝謝大家相信許美華!拜謝! 有關ChatGPT 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 OPENAI.COM ChatGPT: Optimizing Language Models for Dialogue
許美華 2023-01-03
中國提供的數據可信度比詐騙電話還低

中國提供的數據可信度比詐騙電話還低

然後提醒大家一個概念,外媒估計的『中國第一年因為武漢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數約一百多萬』,這個數字是專家以『中國提供的國產疫苗保護力數據』,以及『中國提供的病毒樣本資訊』,還有『中國提供的公衛數據』,搭配武漢肺炎在歐美日韓國家的經驗綜合估算出來的數字。 然而我們知道中國提供的數據可信度比詐騙電話還低,所以這個估計值只有在『中國提供的數據沒說謊』為前提時才有參考意義。 好比去年疫情在香港爆發時,武漢肺炎在香港造成的死亡人數也遠高於歐美國家的預期,香港在疫情前兩年的防疫表現可以說相當好,幾乎沒有什麼疏失,可是香港打的疫苗大部份是科興,所以你們懂的,香港的死亡率特別高並不是香港做錯了什麼,只是因為香港是中國唯一掩蓋不了死亡數據的地方。 現在中國的疫情爆發還是集中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地區,可是我要提醒一下,那是因為城市地區本來就是傳染病第一波衝擊的地方,三年來我們一直在說,中國應該把蓋方艙跟大白封社區的資源,用在三四線以下跟農村地區廣設診所跟衛生站、培訓簡易初級衛生人員,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醫療資源極端畸形怪異的國家,中國所有的醫療資源跟病床大部份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農村的醫療幾乎是一片荒漠,假如醫療資源高度集中的一二線城市地區,現在面對疫情都已經是火葬場二十四小時連軸燒也處理不完,屍體堆到需要調用食品用的冰櫃,當疫情擴散到農村時,根本買不到藥物也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就醫的農村地區,死亡率會高到外媒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步。 而且由於農村在中國幾乎沒有話語權以及封鎖資訊極為容易,到時候只要資訊一封鎖,這個資訊黑洞到底死了多少人,幾十年內都不會有人曉得。 所以說我們幸災樂禍這個我是根本不認的,中國這一波疫情的『災』根本就還沒開始,要等農曆年前,城市打工的人把病毒帶回農村的時候,才是歐美專家驚呼『善良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的時候。 然後我要告訴那些道德婊,我們重複講三年前就可以預計會發生的事情,這個不叫做幸災樂禍,真正幸災樂禍的,是明明知道會造成幾百萬人死亡,明明有能力讓死亡人數中的大部份活下來,仍然毫不猶豫地讓它發生的那些人,那些你們沒有膽子去為敵,因為不像我們那麼好欺負,罵了真的會揍你們的人。
周布雅 2023-01-03
會執政與不會執政的差別

會執政與不會執政的差別

財政部用同樣的標準去估算下年度的稅收數,但會不會執政就是有差別。一樣面對全球化的財經風暴,馬政府直接倒地不起;蔡政府能振衰起敝,連續兩年創造超過4000億元額外收入,這不叫超徵,而是整個國家、產業都超賺。 註:圖表依財政部去年度新聞稿擴增2022年欄位
曾韋禎 2023-01-03
蛋糕多切一點給飢餓的人吧!

蛋糕多切一點給飢餓的人吧!

已經有了更大的蛋糕,不妨多切一點給飢餓的人吧! 去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除去分配給地方的700億元後,中央還有3800億元的額度可以運用。其中1000億會用來補貼勞健保、1000億用來對抗通膨,而剩下的1800億元則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畢竟這不是小數字,無論怎麼做一定都會有人不滿,但在討論怎麼花前,我們有必要了解這筆錢是怎麼來的。 會跑出4500億元這數字,是因為政府每年度編列歲入時只會用最保守的數字來預估成長幅度,畢竟若過度高估而增加歲出就會造成赤字。「超徵」這個詞很容易造成誤解,以為是政府多收稅,但去年的稅制並沒有什麼大變化,單純是企業與個人收入多了而連帶增加,道理就像獲得一筆在原本預期年收之外的獎金,難道會說是「超賺」嗎?這點有必要說清楚。 從超徵來源來看,主要還是營所稅、綜所稅以及營業稅這三大項貢獻的,前11月分別超徵2837億、910億和805億。可以看出這4500億主要是更活絡的經濟活動帶來的,因此完全可以說是經濟果實。回到稅收最原本的初衷,除了政府必要支出外,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財富再分配」,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全台灣2300萬人分配這1800億,一個人能拿到多少呢? 金錢的意義對每個人並不相同。幾千塊的數字,對某些人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改變,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可以是及時雨,政府既然大費周章將稅收來了,那就應該負起再分配的責任。因此,我支持經濟果實與全民共享,也支持現金的形式,但應該讓真正需要的幾百萬人分這1800億,讓他們能分得比幾千塊更大的數額,這才是全民共享的真諦。 過去幾年的經濟數字亮眼,但大者恆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是市場經濟下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政府的分配角色無比重要。建議政府發放的對象可以針對青年族群以及一定的所得門檻、甚至是小型店家。有了前年紓困方案的經驗,各界的反映應該可以讓政府更容易知道誰才是真正有需求的人,避免亂象再重演。 我們既然已經有了更大的蛋糕,那不妨多切一點給飢餓的人吧!
林俊憲 2023-01-03
小瘋和雜種的比較回憶錄

小瘋和雜種的比較回憶錄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 2021 年 11 月出版《小瘋人生 李筱峰69回憶錄》,紀錄其學思歷程與民主自由的追尋之路。   圖:翻攝自李筱峰臉書(資料照) 由於視力太差,已經很少看書了,要看也是放慢節奏,看看停停。因此李筱峰教授的回憶錄雖然非看不可,也拖了大概有半年才看完。為什麼非看不可?因為他與我都是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創團人,可說理念非常接近;他與我又是同在一家媒體寫時評的「同文」;我們還都是史時評兼史評的兩棲類生物。 筱峰的回憶錄《小瘋人生》在 2021 年 11 月出版,我的回憶錄《我的雜種人生》僅早兩年出版,基本同期。在學術上有「比較文學」,在看完他的回憶錄後,就想寫點東西把我們的異同比較一下,但不是比較寫作的題材選擇或者不同技巧,我沒有那個本事,我只是比較我們兩個的不同人生而產生的一些聯想,雖是比較,卻不是論文,只是隨筆,隨性之筆。然而拖了幾個月才看完的書,再拖幾個月才寫動鍵盤,許多事件與情節忘記了,也無暇重新翻過,這是非常可惜的事,然而到了這個年紀,也沒辦法了。 我與筱峰現在同處於台灣,我們也都是「雜種」(我至少是閩越、蒙、滿,可能還有圖博;他是閩越、南島、印度);然而彼此經歷大有不同,他是「土生土長」,我則四海漂泊最後落葉台灣;他的經歷是「小瘋」,我的經歷猶如「中瘋」,腦子被共產黨麻痺,經歷了多次的「離家背井」。筱峰看了很多書,學術有成,著作等身;我則勝在閱歷,可以隨意塗鴉,卻由於缺少理論根基,難於提升到高層次學術。 這次九合一選舉鬧出論文抄襲的多宗案件,真假難辨,可能拉到誠信不夠者,但也可能冤枉努力上進的人。我想到自己與筱峰,這種問題不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筱峰是推辭不做官,需要什麼論文來標榜自己?而我從來討厭繁文縟節與官威官偽,做回自由自在的自己最好。筱峰就是不寫學位論文,他平時發表的長短論文已經汗牛充棟,不可能認為他會去抄襲別人,只會想到有沒有人抄襲他;我雖然有大學本科畢業的學位,卻說來慚愧,沒有寫過畢業論文,共產黨搞集體創作,我們落後分子只有舉手同意的義務,沒有做主角的權利。手上一則文憑,在香港找幾個工作也根本沒有拿出來過,因為不是專業不對口,就是我平時發表的文章已經代替了文憑。李嘉誠沒有什麼文憑,卻是第一號的「中國通」,最早從中國與香港撤出資金,他是真正的「榮譽博士」。 但我不因此而貶低論文的價值與書本知識的重要,而是不要盲目崇拜。我在小瘋回憶錄中看到他看了那樣多的書,真是非常羨慕,不但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還從課外學到不少東西,例如他讀高中時從附近的書店,看到過期的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補上了他在「正規教育」中的空白。 而我,連大學裡本來規定必修的課程都因為搞政治運動及提前畢業而刪掉了。例如中國歷史只學到唐朝就因為大躍進跳到 1840 年鴉片戰爭的近代史;世界歷史只學完中世紀史就跳到 1848 年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還沒有老師來教要我們自學。 1960 年畢業的我,在 1975 年從地下渠道借到當時內部出版的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才知道原來還有個蘇聯與芬蘭的戰爭。因為中學裡沒有學到,蘇聯出版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有西班牙內戰卻沒有蘇芬戰爭。與我差不多年次的王丹媽媽王凌雲,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臨畢業前,校方給他們惡補遺漏的課程,而我的中國人民大學,卻是「革命需要」提前一年畢業,簡直就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從表面看來,筱峰是台灣史教授,我是中國培養出來的大學中共黨史系畢業生,對中華文化與中國歷史的認識應該是我比他深厚,可是卻不然,他的根基比我紮實許多。這與他的家學淵源有關,我的家庭則是相當西化,出現我這個逆子變成不中不西的半吊子。當然後來國民黨黨國教育也重視中華文化,而我在就學時候則向蘇聯老大哥學習,我選修的古文課半年就停了,就是幾篇《古文觀止》,自己看,也會慢慢懂。 筱峰可以吟唱中國古詩詞,我在印尼的中學只學過一堂課的平仄聲還難以分辨,在大學時又號召「厚今薄古」,誰敢鑽到故紙堆裡?現在情況如何我不清楚,我那一代文科生,沒有幾個能夠吟唱古詩詞的。所以筱峰敢於在這個領域挑戰對中華文化自命不凡的統派人士而沒有人敢應戰。 我知道自己的短處,所以盡量閱讀課外書籍(在當時中國,這也是犯忌的),但是始終不及“科班”的全面全套。尤其到了香港,眼前一片過去聽也沒有聽到過的,例如以前完全不知道的弗洛伊德;就是西方電影也有 20 年不看,完全無知,也買了相關書籍來看,以填充自己的知識。但是忙於為五斗米折腰,沒有時間進修,只能走近路,沒法看原著,就看人家介紹的「二手」貨,當然也得多看多想,不能輕信某方之言。但是我始終喜歡看書、看報,只要自己不懂的越要看,看懂了,自己的思想就提升了一級。這個我得到的東西,別人拿不走,是我真正的「私有財產」,共產黨搶不走,它甚至不知道我有多少這些“財產”,這才是我得意之處。所以現在我看到盲目相信靠網路轉來轉去的片面消息簡訊,比“盡信書不如不信書”更加令人憂慮。 我的回憶錄寫得比較簡單,有些只有骨頭沒有血肉,吳叡人直言有些部分為何這樣「冷」?的確如此,即使如此已經30多萬字,再多沒人敢買敢看了,我只要把事實記錄下來,不加評論,有興趣的讀者會自己再去探索。而我,只要還活著,還寫東西,我也會在其他文章中增加其血肉;如果有人訪問我記錄下來更好,因為我再寫的精力也不多了。 《小瘋人生》有上中下三部,正是我擔心的,讀者看了會怕。掏幾百塊錢吃一餐飯太容易了,掏幾百塊錢買一本書可是難啊,即使一個月才買一次。一頓飯一小時吃光光,一本書一天看不完,有時一週、一月,如果是高價值書籍或工具書,還一生受用。 米粒是粒粒皆辛苦,文字即使不是字字珠璣,也是字字皆結晶。尤其是貨真價實的回憶錄,難道不是人生的結晶?甚至是血汗的結晶。精神食糧的地位遠遠不如物質食糧,從多家書店的關門大吉可知。然而知識就是力量,當它轉化為力量時,一本書也可能造成翻天覆地的後果。要不,中國怎麼會有那樣多禁書?連「自由港」的香港也在禁了。 筱峰的書有許多個人經歷,尤其對許多人物的描述,讓我了解台灣文化教育學術界與黨外及現代民主運動時期的一些細節與各式人物,例如開除他的當時政大校長李元簇就與我後來從報章上看到的不一樣,筱峰與李敖的相識與交往過程的反覆也很有趣。更有價值的是對若干專題的論述精要,除了他參與運動時寫的許多重要論述全文影印,還包括例如該如何認識中華文化,如何正確認識族群與統獨問題等,彼此都可以單獨出版一些小冊子方便閱讀,藏在這一巨冊裡不容易尋寶。 看過一些政客的回憶錄,都在吹噓自己一貫走來如何正確,這都是吹牛與欺騙,因為每個人的思想認識都是隨著經歷成長、時代變化而與時俱進甚至兌變,例如筱峰原來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也是大中華主義者,慢慢接受自由民主觀念再支持台獨,這裡有自我批評,這種回憶錄才是可信的。 我的反覆更是激烈,可謂一回頭已是百年身,且不說到了自由世界以後,還一直經過對左、右思潮的洗禮與比較,至今仍然在不斷變化之中。人,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那種自以為是,自以為永遠正確而自我膨脹的人,交朋友都浪費時間。
林保華 2023-01-02
蔡英文:超徵稅收保留額度 發「現金」

蔡英文:超徵稅收保留額度 發「現金」

   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稅收超徵除了預留一筆錢因應不時之需外,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方式作為全民共享。(資料照)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去年全國稅收超徵4500億元,朝野疾呼「還稅於民」,蔡英文總統今天進一步表示,除了預留一筆錢因應不時之需外,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方式作為全民共享。 蔡英文指出,去年全國稅收預估將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其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700億元,中央政府可以運用的有3800億元,上週國安高層會議決定規劃從3個面向來規劃執行。 首先,政府將以1000億元額外撥補勞保和健保基金財務缺口,同時增加電價補貼,減輕勞健保基金的財務壓力,並透過源頭來平抑物價,這也是「還稅於民」的方式之一。 第二是用1000億元啟動第一波「加強韌性經濟方案」的7項措施,減輕人民在食衣住行上的生活壓力,並協助迫切需要被幫助的傳統產業、農漁業、觀光業。 所餘的1800億元,蔡英文表示,經過這幾天的討論,除了要預留一筆錢因應不時之需外;我們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的方式,來作為全民共享的方案。 蔡英文也強調,這個方案所需要的法源根據和預算編列,必須經過立法院的同意。行政團隊將進行盤點規劃,適時提出法案,送請立法院審議,讓這項計畫可以更周全執行。 最後,蔡英文再次謝謝全體國人的團結打拚,讓台灣度過充滿挑戰的2022年,並重申,今年全球經濟局勢比大家預期的還要嚴峻,各個產業勢將面臨動能減緩的衝擊,執政團隊也會審時度勢,啟動因應策略,協助需要幫助的產業,照顧需要幫助的人民。
陳昀 2023-01-03
理性的中產階級可能在意什麼?

理性的中產階級可能在意什麼?

稅收超徵是個什麼現象呢?先從我們國家的預算制度開始說好了。每年,國家都要編列預算,預算包括歲入與歲出。歲出不用說,就是今年國家準備花多少錢,包括買武器、給社會福利、人事經費等等。歲入,就是國家準備要跟大家收多少錢來付歲出跟還債等等。 歲出,原則上有可能有剩餘,因為這是只是計畫要花掉,但可能後來因為某些情況實際上沒花掉。歲入也一樣,可能預計會收到多少稅金,但是沒收到這麼多,或是出乎意料的多。 為什麼?景氣不好就收不到這麼多,這很正常吧!例如,所得稅預計可以收到9000億,但是因為大家所得增加,所以稅收跟著增加,結果收了9500億,這是超收。或者是景氣很差,大家收入下降,所以只收到了8500億,這時候就叫做短收。 歲入的短收或超收,在所有國家都很正常,因為沒有人可以預估到這麼準確,只要不要差異太多,大致上都還好。那麼,台灣去年超收4500億,是怎麼回事? 沒怎麼回事,因為我們遇到了百年難得一見的瘟疫。去年歲入,是前年編列的,請問全世界都遭遇大幅不景氣的情況,誰敢樂觀估計經濟成長率與稅收?事實上,就是政府的防疫與經濟政策不錯,與全體人民共同努力,達成了全體國民所得增加,因此稅收不減反增,最後變成了稅收大幅超過預期,如此而已。你可以說政府估計稅收太保守,也可以說政府與全體國民太努力賺錢,但是不能說政府應該「還財於民」,還給人民現金就好。 為什麼?先說簡單的邏輯問題。如果超收以後要還給人民,那短收以後要不要跟人民多要?就租稅法定主義來看,這是一定不行的。況且,這筆錢這不是政府搶來的,而是人民依法本來就應該繳交的。例如我這個月因為業績好,多領了獎金10萬元,本來就要依法繳交所得稅,不會說自己多繳了,不是嗎?因為你有多的收入啊! 那麼,讓我們更深入一點來談,請問,現金要怎麼發?不排富,還是排富?如果排富,等於多繳稅金的人,特別是繳稅主體的中產階級,拿不到現金回饋。但是不用繳稅金的人,卻可以拿到這些現金,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公平,因為這是社會福利應該做的,而不是稅金超收應該有的用途。如果不排富,那就更詭異,一個月入百萬的人,怎麼會在意這兩萬元的現金回饋? 一個理性的中產階級,他可能在意什麼? 他在意會不會失業、勞保是不是領不到、健保會不會破產、油價可能漲、電費可能增加,不是這樣嗎? 截止今年為止,中油公司已經虧損2千億以上,台電公司是1,723億,幾乎是半個實收資本額。勞保基金累積虧損5,124億,健保每年虧損超過百億。這些錢,攸關民眾的未來,油、電,只要漲價,就可以不虧損,可是漲價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不僅導致通貨膨脹,還會讓工作受到影響,攸關民生。勞保基金關係到所有勞動者的各種生育、死亡等給付,健保就更不用說,破產就很難收拾。 那麼,拿這筆「因為政府政策做的好、民眾賺錢也不少」才超收的4500億,指定用途在彌補電費、油價低廉的虧損,讓油電緩點漲價、健保慢些崩盤、勞保晚點破產,這樣有什麼問題呢?非得每個人不排富拿2萬元,過個好年,下半年就漲油價電費,開始通貨膨脹失業潮嗎? Gogoro要發、火葬場要蓋、領現金不用上班是基本,不用納稅是更好,政府該做的都不能少。這樣的天堂,要到哪裡找?
呂秋遠 2023-01-03
人生奇特的勳章

人生奇特的勳章

2022最後一天,本來以為會很無聊,結果並沒有XD 孟買春秋今天發了一篇文,原來她也收到名為李善語攻擊許美華的訊息,那個帳號前天也曾來許美華臉書鬧場,第二天隨即自行刪除留言。(孟買發文傳送門見此篇留言,這波資訊戰最新進展,我也更新在孟買發文留言) 才認真寫了幾個月的臉書,就被中國資訊戰認證攻擊,顯然我真的做對了什麼。在這個荒謬的時代,我把這些攻擊,視為人生奇特的勳章。 我跟忠憲都認為,這次中國網軍到處私訊台派攻擊許美華,也是想試探,看有沒有認識許美華的人會被套出來,說出我是誰,他們想知道的應該不只是我個人,而是我的資訊來源,還有,我背後是不是有其他勢力。 其實我的身份一點也不神秘。之前發文我就說過,我的職涯,一半是媒體出版,一半是半導體。至於許美華這個名字的來歷,我在1126投票當天發文也如實說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大朋友、小朋友,也早已習慣用許美華這個名字當做調侃我的有趣笑梗。 中國網軍最想知道我跟半導體的淵源脈絡,我當然打死不會說,我的戰友也是。台積電被中國資訊戰攻擊還不夠嗎?還要拖其他台灣半導體公司下水嗎? 就是因為跟半導體多年的淵源,我才會從2014太陽花開始,參與一連串抗爭行動,從反對開放中國投資台灣二類電信、反對使用華為電信設備,到2015年反對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 我的業界友人,遍佈產業上中下游還有設備廠商,到處都是資訊來源。中國網軍如果真想瞭解許美華的發文思維,最好認真研究一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鏈過去二、三十年的歷史。 最後,謝謝大家喜歡農婦和拼布包的故事,大家想叫我什麼都可以,說我是一隻貓都OK。 跨年倒數,只有一事提醒,我們都要繼續好好活著,練好身體,好好賺錢,不管是要逃難還是要堅守,沒有什麼比這兩件事更重要的了。 我們2023見! 孟買春秋發文傳送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27369406056113&id=100063491779387&mibextid=qC1gEa
許美華 2022-12-31
兩小報看到27.8% 暫時不廢話

兩小報看到27.8% 暫時不廢話

兩小報看到27.8% 暫時不廢話 生命誠可貴!兩小報看到中國入境普篩陽性率27.8%,今天都滿乖巧的。
曾韋禎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