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官司

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官司

 余正煌自訴林智堅這個案子,由於部份媒體的偏頗,造成輿論的失衡,早就失去了真相,甚至我個人都被波及,部分媒體對我個人也做政治操作。因此,不得不趁農曆春節長假,寫一篇文章來澄清一下。   我是著作權專業律師,不是特定政黨的律師。我當了三十多年的律師,辦過很多著作權案件,我的當事人藍綠都有。  讓我舉幾個例子。  三十年前,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來台演講,中國時報系和聯合報系刊登了口譯家王麗莎所翻譯柴契爾夫人的講稿全文,王麗莎告兩大報系的發行人、總編輯、主任等違反著作權法,這件案子我幫兩大報系的發行人、總編輯等辯護,獲得不起訴處分確定。當時中國時報不是綠媒吧?  為了前立委吳育昇的誹聞主角孫仲瑜的照片,蘋果日報告聯合晚報侵害著作權。同時為了邱毅的假髪照片事件,聯合報反告蘋果日報侵害著作權。這兩個是新聞界最經典的著作權合理使用案件,我都代理聯合報系,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全部獲得勝訴判決。聯合報系不是綠媒吧?  民國七十年,歷史小說家高陽與其妻離婚,離婚協議書經過法院公證,上面寫著:高陽一生過去、現在、未來的作品的著作權,全部歸其女兒所有。高陽其後在聯合報寫許多歷史小說,並且將該小說著作財產權賣斷給聯經公司。高陽於民國81年過逝,其女兒要求聯合報系的聯經公司禁止出版,並賠償其損害。聯經公司找我對高陽的女兒提起確認其著作財產權不存在訴訟,並確認聯經公司著作財產權存在。這件官司打了三審,每審都是聯經公司勝訴。聯經公司不是綠營的出版社吧?  民國八十幾年,蓋洛普民調公司曾經主張核四的民調被擁核的台電公司曲解,因此告台電高層侵害著作人格權,這件我為台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核能溝通中心主管辯護,官司打到高等法院判決確定,台電高層全部獲得勝訴判決。國民黨執政下的台電,不是綠營的機關吧?  過去,我也擔任過中國時報系、自立報系、中視、中廣的法律顧問,也曾為民視新聞部經理及製作人被告侵害著作權辯護,我也到過自由時報對其員工做過很多場演講,我也為TVBS發過律師函。這些我以著作權專業服務過的媒體,藍綠都有。  在國民黨執政時代,聲樂家謝艾潔曾告當時的文建會對委託其製作的錄音著作確定著作財產權歸謝艾潔所有並請求損害賠償,文建會委託我反訴謝艾潔確認其對受委託製作的錄音著作著作財產權不存在,並請求違約的損害賠償。這個案子三審文建會都獲得勝訴判決。在民進黨執政的時代,我也受文化部委託,為受全球華人藝術網欺騙的幾百位藝術家提供法律諮詢。  專科醫師救治病人,都是盡心盡力,不會看他是藍是綠。專業律師為當事人辯護,也只看道理,不看政黨顏色,而且盡心盡力。今天批評我的媒體,未來也可能是我的當事人,或者是我的對造。如果有媒體在著作權法上受到冤屈來找我,難道不希望我不看藍綠,而盡心盡力?  我為林智堅辯護,是一位好朋友為林智堅不平,拜託我研究一下林智堅的案子,我看了全部卷宗,覺得他有冤屈,所以接了這個余正煌自訴林智堅,為林智堅辯護的案子。  然而接了這個案子,感到面對的,不是法庭的審判,而是部分媒體撲天蓋地的審判。不僅針對林智堅個人,也針對林智堅的律師,很像當年美國律師丹諾(Clarence Seward Darrow)為死刑犯辯護,民眾要求連律師也一併絞死。  部分媒體定位這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官司。認為林智堅是大鯨魚,余正煌是小蝦米。不過,我認為余正煌比較像是大鯨魚,林智堅比較像是小蝦米。至少,林智堅絕對不是大鯨魚,余正煌絕對不是小蝦米。  余正煌的律師早就在黃國昌的節中說,在林智堅案發生的時候,國民黨就在找余正煌,而余正煌找律師,也是透過國民黨青壯派滿志剛,余正煌的律師,有的是時代力量的重要人物。  另標榜反媒體壟斷,極力擁護媒體公正的黃國昌,都在1月13日主持的POP RADIO《POP大國民》節目(註1)中拉偏架,針對爭議的兩造,任由一造律師去攻擊另一造當事人及律師,而且還在場助勢。  今天的黃國昌律師和當年追求媒體公正的黃國昌教授,何以差異如此之大?  廣播電視法第22條規定:「廣播、電視節目對於尚在偵查或審判中之訴訟事件,或承辦該事件之司法人員或有關之訴訟關係人,不得評論;並不得報導禁止公開訴訟事件之辯論。」媒體不是法院,第四權不能干預司法權,這項規定的立法精神,貫穿著所有媒體。黃國昌身為追求媒體公正、社會正義的律師,不知這個規定?  黃國昌律師說,會邀林智堅方的人士上節目,是要再違反廣電法一次嗎?是認為他的節目,是太上法庭,所有兩造律師都有義務上他的節目嗎?  有些綠營人士不希望林智堅再有聲音,以免影響氣勢。甚至有綠營的民代,不斷在背後放冷箭。林智堅的官司,很像作家柏楊寫的「異域」小說中的反共滇緬孤軍,林智堅就像孤軍奮戰的鄧克保將軍。  如果余正煌是小蝦米,小蝦米會去請三個律師代理自訴,而且告了三十個批評他的網友,使所有批評他的人全部噤聲,以造成輿論一面倒的審判?小蝦米能夠在自訴前就開記者會?能夠驅使國民黨立委游毓蘭為了他個案質詢司法院秘書長?如果林智堅是大鯨魚的話,告300個批評他的網友和媒體都不止了。但是小蝦米林智堅,又有什麼財力和人力告人?連應付媒體的人才,都捉膝見肘。  這段期間,有幾個教授偷偷打電話或用書面給我意見,這些教授對事情的分析能力,都遠超過我。也有不認識的年輕朋友會私下作一些爆料,告訴我余正煌所增加的註,哪裏有問題。但是除了像翁達瑞教授等極少數外,他們都不敢公然發表意見,這是小蝦米鄧克保的悲哀,也是大鯨魚余正煌在媒體操作和大量告網友,清除輿論反對聲音的成功。  你能告訴我有哪個小蝦米,有能力請律師告30個網友的?有哪個小蝦米,背後有立委和民代及大量媒體公然支持?  在黃國昌的節目中,余正煌的律師,說我又接了告高虹安的案子,在那個案子,我主張與目前為林智堅辯護的見解相反。  高虹安的著作權案,只有侵害資策會著作權一案。  我何時接資策會告高虹安的案子?我自己怎麼不知道?資策會告高虹安的案子,何時有未經授權改作他人著作的案情,我怎麼不知道?這不是在信口開河、在戲弄媒體嗎?  至於我過去八年前,寫過有關未經授權而改作他人著作的見解,那純粹是學理上的學說。現在所以主張否定說,那是因為它是目前最高法院的通說。在法院,我必須尊重最高法院通說見解,這點我已經在我的文章中說明過,身為律師,我必須遵守律師倫理,必須維護當事人的權益(註2)。  即使我寫文章批評交通規則不合理,我開車一樣要遵守現行的交通法規;我寫文章批評健保制度不合理,我仍然會繳健保費,拿健保卡看病。這就是法哲學的「嚴格地遵守,自由地批判」。  在黃國昌主持的節目中,余正煌的律師說,在法庭上法官問林智堅說「你怎麼寫的」,他就說「我在台北在新竹寫的在研究室寫的」,然後沒有具體的說明,只是差沒有說我用筆寫的。這基本上是在誤導媒體說,林智堅是在答非所問。  有許多媒體為此大作文章,認為林智堅就是不學無術,才這樣回答。這基本上是余正煌的律師在作媒體操作。  我已經把筆錄全文貼在部落格,筆錄不是這樣記載。如果林智堅答非所問,現場幾十個記者早就起哄了,不待余正煌的律師爆料,隔天就是頭條。而且法官也會再問第二次,事實上現場沒有人覺得林智堅回答有誤,法官也沒有重複問。反而法官真的要處理自訴案的犯罪地問題。如果林智堅回答,是論文都在新竹寫的,這個案子就會移轉管轄移地到新竹地方法院審理。  余正煌的律師充滿政治性格,這是林智堅律師團所欠缺的。有些話無中生有,他們敢信口說,但是我們不敢。  我不希望政治介入這個案子,當然包含不希望綠營介入這個案子,我希望這個案子成為單純的法律案子。不過,我更不希望余正煌背後明明是大鯨魚,卻裝成小蝦米。  在余正煌的律師媒體操作下,這個案子真正的重點被忽略了。  余正煌自訴林智堅這個案子的關鍵是:余正煌既然提出自訴,前提是必須證明:  1、自己的論文有著作權,本身不是未經授權而重製或改作他人的著作。 2、抄襲對照表余正煌的部分,完全是自己原創,沒有別人的著作在內。 3、抄襲對照表余正煌的部分,創作在林智堅之前,而不只是發表在林智堅之前。  這三點余正煌必須全部都做到,否則無權提出自訴。然而,余正煌沒有一點做到。這是林智堅律師要求余正煌不要躲在律師團背後的原因。  因為余正煌拿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創作來告人,這是犯誣告罪的,他的律師無法替他背誣告罪的責任,他必須自己來法庭說清楚。  余正煌必須先出來說清楚,這33處抄襲對照表,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哪些是在林智堅創作在前,哪些是林智堅創作在後?否則這抄襲對照表,完全是廢紙,沒有證明的意義。  余正煌的論文共89頁,其中22頁完全複製貼上林智堅與民調單位共有著作權的民調問卷,另27頁的民調資料表格改作自整組的林智堅與民調單位完成的民調資料。其他的文字,重心都是在對一組一組的民調作分析,捨民調外,整本論文就失去存在基礎。這一點,我在林智堅的答辯狀寫得很詳細(註3)。  而這民調依目前法院實務通說是有著作權,余正煌沒有得到林智堅與民調單位雙重同意。而且余正煌在論文的謝誌早就說明,這是未公開的民調。基本上未公開的著作,依著作權法第52條,是無法主張引用的,如果沒有得完整的授權而利用,又不能主張引用,余正煌不是構成重製權的侵害,就是構成改作權的侵害。余正煌的律師說,借用民調資料寫論文,這是借醬油瀂豬腳,我卻認為這是借米在炒飯。沒有米,飯哪裏來?  33處的抄襲對照表,如果同一個作者重複處集中在一處,不過3、4頁,其中誰抄誰,或者文字都來自陳明通教授,還待釐清。但是余正煌使用到別人有著作權的民調資料,卻用了半本,卻沒有得到法律的授權。  沒有得到權利人的同意改作他人著作所完成的衍生著作(第二次著作),該衍生著作無著作權,這是目前最高法院的多數通說。 既然自己的著作沒有著作權,怎麼能告人呢?89頁的論文,明面上就有49頁用到別人的東西,這點不先說清楚自己權利的來源,怎麼能提起自訴?余正煌在台大國發所唸了五年半的書,寫不出論文,臨時換一個他所不懂的選舉題目,在幾個月內就完成一篇原創的論文,你相信嗎?  你能相信在醫學上,有B醫師在病歷室拿A醫師辛苦自己看病蒐集的病例來寫論文,因為B醫師較早發表,而後回頭告較晚發表的A醫師論文抄襲的例子嗎?如果有的話,一定會被唾棄。 這同樣適用在自然科學上,C做的實驗,被D拿去先寫論文,D回頭告C,這在學術界實在聞所未聞。 余正煌的律師說,余正煌在2月1日前,有先把草稿拿掉註解給陳明通教授,陳教授再把這草稿給了林智堅。這件事被陳教授嚴正否認了。  天下有學生給老師審閱論文,先留一手把註解拿掉的例子嗎?這會顛覆學術界的認知。竟然有人主張,說如果不是余正煌先寫,怎麼能找得到註解?  在一段文字,自己找書或找文章加註解,有什麼困難?有網路在,會寫論文的人,先在網路搜尋相關議題的論文,然後去論書館找,在原本的論文上增加註解,非常容易。任何一段著作權的文字,我都可以再找出五個以上的註解出來。更何況,余正煌並沒有說,這些註解,在雙方重複之處,到底是哪些?有幾個?是三個,還是五個?能否舉出來? 看看這些註解,是否難找,或者根本是註解與原文意思有出入,或日期有矛盾? 更何況余正煌沒有向媒體說清楚的是,2016年1月5日的草稿,是陳明通教授給余正煌參考的,余正煌把它拿去當自己的論文使用。而余正煌2016年1月28日碩士論文研究計畫的草稿,陳明通教授在台大學倫會撤銷林智堅學位前,都沒有看過。而這1月28日的草稿,余正煌基本上不敢對媒體公佈,因為比起同年1月5日陳明通給的草稿,幾乎沒有多少進度。而林智堅同年2月1 日的論文計劃草稿,比同年1月28日余正煌的草稿,多太多東西了。  我指導及口試過的博、碩士班學生,不下十五位。有些指導老師非常認真,不僅幫學生弄架構,而且一個字一個字修改、增加文字。有些指導老師根本放牛吃草,這是指導老師的風格問題。只要是掛名的指導教授深度指導,都應受到憲法第11條人民講學自由的保障,學校不能干預,以免講學定於一尊,影響學術的自由。  陳明通教授既然是林智堅的指導老師,陳教授在與林智堅充份討論後,為林智堅所寫文字,增修文字,以便進一步發揮,這是天經地義的。  然而陳明通教授不是余正煌的指導教授,余正煌使用了陳明通給余正煌參考的論文架構、部分文字,卻未註明出處,基本上就有學倫的問題。再者,如果不提自訴,余正煌使用民調資料,沒有人會主張權利,但是既然提了自訴,就會有權利的爭議問題要解決。  更何況,在去年底,林智堅已委託律師聲明余正煌使用民調資料未經合法授權,即使解釋當時是林智堅有默示授權,林智堅現在也以律師函聲明終止這項授權。余正煌目前在外界流通論文,都是非法狀態,需要另外談授權。  如果余正煌提起自訴的目的,是為了保學位,恐怕結果會剛好相反。 後記:印象中,一次黃揚明先生上三立節目,主持人問他:你們民眾黨與高虹安的關係是?黃大意是說,高虹安是郭董的人馬,沒有特意強調他與民眾黨的區隔。所以我一直以為黃揚明先生是民眾黨的人。不過我文章沒有說,黃揚明先生是民眾黨員,只是覺得有深厚關係。既然黃先生覺得「民眾黨的媒體人」是「羞辱」,這點我查証未周,特向黃先生表歉意。所以我文章把提到黃揚明先生的部分刪除。  註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81Is1HJLU  註2:參見「在法庭,我是律師,不是教授---談未經授權改作的衍生著作是否擁有著作權?」(https://classic-blog.udn.com/2010hsiao/178070101)  註3: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183454 
蕭雄淋 2023-01-30
海莉將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

海莉將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

02/01/2023星期三 川普時代的駐聯合國大使海莉 Nikki Haley 今天做了預告,她將在本月15 日做重要的宣布,圈內人皆知,她這是為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造勢。海莉曾是川普的忠實擁護者,過去說過:「如果川普出馬,她就不會出馬」,現在這條件明顯不存在了。 海莉領先出馬代表共和黨內的MAGA 眾人都放棄了對川普的效忠,這包括前任國務卿龐培奧Mike Pompeo,前任副總統彭思Mike Pence,佛羅里達州長迪山塔斯Ron DeSantis 等等。其中龐培奧是至今還維持對川普忠心的舊臣子,而他也為出馬角逐積極策劃中。除了他成功減肥的相當成就之外,他最新出版的傳記Never Give an Inch 也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因為他在這本傳記中沒有攻擊川普,所以主流媒體全部封殺他,但是共和黨內人士反而會因此更看重他。上星期這傳記已經在紐約時報的銷售榜中上升到前五名,估計還會上升。因為龐培奧跟其他政界人士不同的是,他文筆非常好,而且有新聞業者的專業水準,我見過一些摘要,已經非常吸引人。而他更在書中攻擊很多美國媒體界的聞人,包括CNN 的Jim Acosta,Christiane Amanpour,華盛頓郵報的Jennifer Rubin,Fox News的Chris Wallace,NBC的Andrea Mitchell等等,每一個都舉了例子說他們的訪問目的,都是為了引他說出攻擊川普的話。你說這樣的書本,怎麼會得到媒體幫他宣傳。不過因為他兩年的CIA 局長,及兩年的國務卿,他的經歷非常吸引人,而且充滿了小典故,小故事。好像他見到北韓總統金正恩,對方微笑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還以為你不會來,你不是嘗試了好多年要暗殺我?他也開玩笑地說:我們還會繼續嘗試。(下:龐培奧,與他新書的封面。) 不過黨內初選也是廝殺戰場,非常傷感情的。選戰一開始就難免廝殺,甚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來。川普當初得罪這樣多黨內大老:布希總統一家兩代人,多位參眾議員,都因為初選時為對方起綽號,說難聽的話。龐培奧這一次的書中,明顯攻擊了許多潛在對手,包括海莉在內。書中有一段說,海莉在川普任期內角逐連任時,曾經策畫,合謀川普的女兒伊凡卡跟女婿,要拉倒彭斯,自己做副總統候選人。海莉聽了表示這是謠言。不過這就可以讓人嘗到滋味,知道這一次共和黨的初選將是一場骯髒的戰爭,很可能傷害到自己人,等到真正大選時,大家都遍體麟傷。 共和黨內最懂得「顧全大局」的是雷根(列根) 總統,他說過共和黨永遠不應該槍口對內。但是做得到的不多。 其實海莉跟龐培奧都是無比聰明能幹的人,但是目前他們在黨內提名的支持率都只有2%左右,為什麼還要出來?這也是戰略之一。因為角逐黨內提名一來可以提高知名度,為未來政途舖路。即使這一次落選,將來的機會都會更大。此外,初選逐鹿者最後成為副總統的機會極大,現任副總統卡美拉若不是因為角逐過總統提名,(加上她是黑人及女性),就不可能獲得副總統提名。海莉也是黑人及女性,加上特別能幹,相信不管是川普,或是迪山塔斯出線,海莉都有非常大的機會成為副總統人選。
袁曉輝 2023-02-01
報告院長:國會還有進步空間

報告院長:國會還有進步空間

拜讀立法院游錫堃院長宏文「民主國會卅年的時代意義」,從立法院的運作模式及水準,認定台灣的立法院已達歐美國家程度。若以「萬年國會」過渡到現今的立法院,當然已有歐美民主國家的內涵。但台灣的國會不論從軟硬體,再到法律定位,相較歐美都還有長遠進步空間。 首先,從國會圖書館的角度觀之,台灣就和歐美、日本相差甚遠。以美國國會圖書館為例,該館藏書三千二百萬冊,日本國會圖書館藏也逾千萬冊,然而台灣的國會圖書館藏據統計截至二○一六年僅有卅萬冊。不只藏書少,立法院圖書館更是屈身在地下室。 事實上,法源賦予國會圖書館相當大空間,根據圖書館法第十五條:「政府機關(構)、學校、個人、法人、團體或出版機構發行第二條第二項之出版品,出版人應於發行時送存國家圖書館及立法院國會圖書館各一份。」依卅萬冊館藏來看,顯然與圖書館法的授權不符,這落差之處,預算、人力、硬體都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再者,立法院至今助理法制化進程依舊牛步,歐美民主國家的國會,立委助理的待遇、資格都有明文規範。此外,美國國會有專業的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囊括科學家、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各領域菁英。而我們的立法院法制局定位為公務機關,過於保守。國會研究單位應該廣納人才,而台灣正面臨高教人才出路問題,政府實可藉此帶頭進行選才。 最後,是國人詬病最久的國會場址不堪使用問題。這一點要肯定游院長的努力,已選定數個可供未來搬遷的場址。國會有像樣的硬體,不只象徵國會尊嚴,更象徵對民意的尊重。 近年持續有歐美國會政要來訪,但立法院的軟硬體設施,都不像一個正常國家該有的格局。相較於戒嚴時代,國會當然進步不少,但從成熟民主國家標準觀之,努力空間仍大,殷切期望國會改革能盡早落實。 (作者為國會助理,高雄市民)
林子堯 2023-02-02
沒錯,重點在中小微企業商家!

沒錯,重點在中小微企業商家!

新任內政部長林右昌,深夜蹲地發文檢討民進黨敗選原因,表示首要任務,將是中、小、微型企業行號的疫後振興問題;這看法深值肯定。 此接地氣之見解與九合一大選前夕,悄悄來台觀選、翌日隨即提出類似看法的日本知名經濟評論家渡邊哲也,不謀而合。著作即將破百冊,前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隨即被邀進日本官邸,分析局勢、也是日本龍頭企業的國際戰略顧問的渡邊表示:鑒於經濟引擎一旦熄火,再啟動將為鉅難,日本採盡全力補助的政策,直到二○二三年一月廿六日為止,補助金核准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八。甚至有段期間,個人每一失業日,補助失業前平均薪資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因疫情營收減少百分之二十,則一次性補助一百萬日幣租金或由國家擔保,銀行無風險致力放款等等,補助項目琳琅滿目,製造服務補助金、事業持續補助金、IT導入補助金、事業繼承接手補助金,以及雇用調整助成金,大學生學費補助、育兒津貼等等,各式各樣補助金傾囊而出。 這些大開大合的政策,非主張財政平衡者所能提出。當時安倍總理主政,承辦官員表示恐遭惡用。安倍指示:盡全力先救急,惡用者日後再追究。日本反對黨的算法僅二○二○年疫情預算高達七十七兆日幣。但國家存在的意義是確保人民的幸福與生存,而社會安全保障系統一旦失靈,代價更高。 王國財交通部長也提出觀光促進計畫,且獲得新閣揆認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協助歇業的各種中小微商家,這些商家是台灣特色的泉源。歇業主試算本來約二十坪的小餐館,餐具桌椅都購買二手貨,需一百八十萬台幣方能重啟。試問目前是送餐小哥的歇業主,如果政府政策誘導待租店面降租金,促成房東房客雙贏,提供五年等超低利分期付款,如此每月只要償還三萬。得到的答案是:還得起、薪資也支付得起,希望能馬上重啟店面。鐵門深鎖的街景不再,活力重現,觀光客必然重返。 二○二四年馬上就是一場關乎台灣前途的大考,期待新內閣能快速重啟台灣經濟引擎,重現民間中小微型企業的活力。 (作者為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
吳其哲 2023-02-02
國際早已看清台灣不是「問題」

國際早已看清台灣不是「問題」

  賴清德當選民進黨主席後,金融時報稱他的「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論述,已引發美國擔憂。AIT則聲明,期待與賴主席合作。在宣誓就職記者會上,他以四個堅持來詮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主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一週後,近二十名美國共和黨聯邦眾議員提出議案,要求總統放棄過時的一中政策,支持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實現美台外交關係正常化,互派大使! 北京有個教條,台海終局只能統一於中共一黨專政。這種離奇幻想,自言自語也就罷了,但武統行動變本加厲,國際不得不嚴陣以待。烏克蘭戰場,意外為台灣別開新局面,一次讓國際徹底看清,台灣不是「問題」,中國才是像俄羅斯那樣的麻煩製造者。「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我們與中國的關係也將出現根本上的變化,就像現在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一樣」,連德國執政黨都修正梅克爾路線了,遑論民主歐洲其它部份。這也難怪,不少中國的專家私下表示,中國在烏俄戰爭犯了戰略錯誤。 新冠三年留下深刻印記,中美從貿易衝突升級到晶片戰爭,更大的效應是地緣政治動態。而烏俄戰爭,中國的幕後角色,掩飾不了暗助俄羅斯,一如最近拜登政府提出的證據,有中國國企暗助俄羅斯,包括非致命性的軍事和經濟援助,沒有完全規避美國及其盟國的制裁措施,只是冰山一角。烏俄戰爭應驗了,戰爭真正展開之後,潛在的因素會順應局勢發展而捲入,從而左右戰爭的進程。歐洲「較小的國家聯盟」,始終挺烏抗俄的同時,重新校正對中關係,戰略轉向友好台灣。影響所及,德、法等歐洲大國,起初斡旋、觀望的綏靖主義態度,也因小國呼群保烏而扭轉了局面轉為積極援烏。 於今回顧,二○一七年底,川普首份國家安全報告,堪稱歷史分水嶺。時至今日,經過新冠疫情、烏俄戰爭,中美明爭暗鬥架構更為明朗。本月初,布林肯首度訪中,一般的期望偏低。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對台總體脅迫激增,美國帶動民主世界加大挺台力道。二○二一年八月,拜登公開宣示:若任何人侵略北約的話,美國會做出回應,對日本、南韓、台灣都一樣。多次重申斯旨,證明不是「口誤」,而是模糊表達戰略清晰。甚而,拜登講得更直白: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決定,「它(台灣)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 台灣獨立,長期以來被國共兩黨污名化,在國際上也因此被視為破壞既有秩序。不過,台灣人民在不利環境下,田螺含水過冬,努力創造經濟奇蹟、寧靜革命、善的循環,歷經國際政治滄桑,終被肯定為防疫典範、可信賴的供應鏈、印太民主領頭羊、亞洲自由指數之冠。國際社會現在擔心的,不是台灣獨立,而是台灣不再獨立,因為陶醉於強國夢的專制中國,處心積慮要把台灣地理名詞化,將民主世界的重要資產,攬為中國軍事基地,進而顛覆既有的國際秩序。此所以,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台灣頻頻被告誡以紅線,而現在以靜制動的務實台獨,充分體現國際的共同利益,漸被民主世界視為理所當然。 川普,拜登,相繼舖陳印太戰略。立即的中美衝突,未必一觸即發,但雙方較勁、拉開陣式,則是回不去的勢趨。地緣政治動態,台灣不是局外人。晶片戰爭,西方半導體產業「去中化」,台灣扮演吃重的角色,所以北京急欲拿下這座堡壘,長中國士氣,滅美國威風。可以說,在晶片戰爭、台海戰爭中,台灣是兼具經濟、軍事性質的前線。而從務實台獨角度來看,處此中美世紀馬拉松的賽局,如何確保主權、安全與經濟,鞏固台灣自成一國的政治經濟學,這是我們自己的課題,責無旁貸。 盛傳,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將於春季訪台。一如去年裴洛西訪台,對我國乃外交局面加分,北京的過度反應,自曝其短。可笑的是,批評她引來解放軍圍台軍演的人,對北京官員訪台,假對話之名行統戰、滲透之實,卻覺得理所當然。他們口中的「中華民國」(包括中國與台澎金馬),其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疊。這是促統的通關密語,所以反對台灣獨立,也反對獨立的台灣。根據他們的論述與行動,未來台灣與中華民國都將消融於中國夢。台海風雲,台灣之友真正應該擔憂的是這種「第五縱隊」。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2-02
愛人的能力

愛人的能力

  愛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在我們傳統的教育基本上很難學到這件事情,尤其在學校的教育,以升學和功利導向,唸書往往只是培養工作的能力,學不到如何玩耍,也不知道怎樣愛人。 爸爸今天的畫展正式開始,小時候常常覺得自己的爸爸比不上同學的爸爸,一個整天黑黑髒兮兮的工人,結果到現在才發現原來他靈魂裡面是藝術家。 唸大學的時候,過年回家之後再回到台北,往往會有非常不安、不滿、極度不平靜的情緒,我不知道爸爸為什麼每次都要跟我分享他困難的財務狀況,讓我極度痛苦,又覺得無能為力,我想他是沒人可以訴苦,錯誤的把壓力給他看起來好像堅強的兒子。 有些心理學家說,在你愛別人之前,你必須愛自己。不愛自己沒辦法有一定的自信與能力,這樣是無法愛人,但太過愛自己又變成自戀。 愛有各種不同形式,定義也相當多,我最喜歡的是這個:「愛是希望有人快樂的時候,你想成為他們幸福的原因」,愛是當另一個人的幸福感比自己更重要的時候。 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想法、慾望和期待,一般而言不能算是愛。虛榮是愛可怕的敵人,尤其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成績好的,給自己有面子的,對她比較好,不守規矩的,功課不好的,對她搖頭嘆息。「有條件的愛」指的是在認知下或非認知的條件下,所得到的愛,「我愛妳,如果......」,所有的關係應該都要被檢視是那一種愛,「有條件的愛」愛自己的成份比較大,我愛妳成為我希望的樣子。「無條件的愛」一般好像會造成傷害、溺愛或放任,那是誤解愛的意義,關懷是愛、照顧是愛、扶持是愛、放手是愛、告別也是愛。 人要有成功的事業或大量的財富才能幸福嗎?沒有圓滿的人生會遺憾嗎?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他人才有了意義。幸福是人生的目的,愛與被愛是基本的需求,更是追求幸福的途徑,愛能為這個世界創造幸福的總和。 預祝爸爸的紀念畫展順利成功,一個被鐵錘耽誤的藝術家!  
李忠憲 2023-02-02
當代中國的無信

當代中國的無信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右二)日前送金門縣長陳福海(右三)、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右一)訪問團離開廈門。(資料照,金門縣政府提供) 金門縣長陳福海與金門立委陳玉珍前往中國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後,中國隨即就宣布金酒等六十三家台灣企業產品解禁放行,事後國民黨中央認為民進黨政府應該感謝在野黨,如果政府有能力解決,又何須國民黨協助溝通?國民黨這樣的認知與自我定位究竟對不對?很值得公民大眾一起來討論。 台灣與中國在二○○一年幾乎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會員,承諾降低關稅並遵守一切國際貿易的準則,如果遇到貿易爭端,也願意提到這個多邊組織中來協調解決。中國當年既然爭取入會,還強要比台灣早幾分鐘才肯不鬧,理論上就表示更急迫於融入國際體系、更有意願兌現開放市場的公平與文明規範才對。然而,通過二十多年的實踐與檢驗之後,證明中國共產黨控制的當代中國,只想拿國際貿易的好處,卻總是選擇性的面對貿易夥伴,把法律當作「參考」。 一個不守法、量體又大的威權之國,造成的危害是等比增加,習近平上台後的最近十年,尤其把「聽我的」、「我說了才算」營造到高峰。與中國做生意一向要改信「人治」,潛規則凌駕明文規定,演成裙帶經歷,傷害市場競爭,只是小兒科;習時代的更大野心是另創世界秩序,建立屬於「中國式」的貿易遊戲規則,一如其所謂的「中國式民主」。這才是所有民主國家必須面對的本質問題。 台灣處在中國旁邊,誰都清楚雙方有著地緣上的複雜連結。如何處理身邊這個棘手的「麻煩製造者」?大家可以發言盈庭,有多元看法,但是一定要目標一致。這個目標就是維護台灣(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民主人權,貿易自由。即使選舉拚鬥、權力爭奪,再零和激烈,在面對兩手(一手謊言、一手暴力)的境外勢力,也絕對不能被分化。 國民黨中央宣稱民進黨政府坐享ECFA的甜頭,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過去六年早就告訴我們:中共的協議根本不可信,隨時可以跳票,台灣哪個黨都一樣。台東縣民長期支持國民黨縣長主政,二○二一年,中國對縣內特產鳳梨釋迦說禁就禁,完全不遵守應有程序,自行宣稱發現了介殼蟲,農委會按照協議九度要求對話,全「已讀不回」,簡直形同惡霸。 饒慶鈴或許嫌她小咖,韓國瑜總夠看了吧!二○一八年他擔任高雄市長期間,跟中國簽了一堆MOU,結果呢?二○一九年底,整體達成率只有五.九%,漁產品更慘,到二○二○年中,執行率只有一.七八%。更別提韓國瑜在擔任北農總經理時,簽了二萬盒茶葉,最後對方只買了一千盒。可見再怎麼大尾,再怎麼「和中」,中共的基因就是「言而無信」,任何顏色也改變不了它們。 金門首長跨海去好話說盡,換來輸中產品的解禁,確實是短期的好處,但國民黨能保證共產黨永不再犯?眾所皆知,手下敗將根本沒說話的份。可以跪賞,也可以一腳踢開,才是長期的硬道理。地方政客視野淺薄,或許不識國家的總體利益,然國民黨的中央菁英如果也目光如豆,自甘淪為共產黨把玩的禁臠,只為奪回政權,那麼為了台灣的永續生存,會不會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覺悟出「黑白臉」的策略,選民進黨顧主權、再讓在野黨去「塞奶」(撒嬌)的二手?恐怕就很值得鼓吹。
鄒景雯 2023-02-02
捷克外交新路線的轉折點

捷克外交新路線的轉折點

捷克新總統帕維爾與小英總統史無前例的通話,不出意料惹火中國,然而帕維爾肯定有其道理。 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週三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呼籲歐盟國家放棄對中國的任何幻想,稱他的國家不會再因與北京的利益不一致而「表現得像鴕鳥」。 (路透)   檢視疫情期間,捷克迄今與價值理念相近的台灣互動,以及考量到隨著俄烏戰爭的激化不見停戰跡象,甚至普廷高額懸賞繳獲或炸掉西方坦克,且俄中領袖仍盤算春天見面,過度期盼捷中關係改善實為不智。整體評估下來,經由「民意選擇」取代親中捷克總統而上位的親歐美的帕維爾,會有親台舉動算不上異常,捷克的外交政策變化有跡可循。 一方面,捷克是中國在歐洲推動「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原先捷克期待「一帶一路」的經濟效應,不過《外交政策》二○二○年五月的分析文章點出,二○一八年中國原本承諾的中國華信能源巨大投資違約破產,導致捷克轉為「疑中」,兩國之間商業合作的機構捷克一帶一路中心,也於二○一九年九月十一日關閉。「疑中」的氣氛在二○二○年前參議院議長驟逝之後攀升。 俄羅斯則將美、捷兩國打為對俄羅斯不友善的國家,但捷克不以為意,反標榜與美國同在。另一方面,隨著美國總統拜登在北約峰會宣示美國回歸以及強力挺烏,給中、東歐盟友吃了定心丸之後,助長捷克緊跟美國的堅決態勢。同時,美國老大哥不時出馬譴責北京恫嚇「民主國家」與台灣交好,試圖激化中東歐反共產意識。此外,有立陶宛前車之鑑,捷克大致上已衡量過得罪中國的損失,加上歐盟捍衛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立場,最重要的是COVID-19疫情、晶片短缺、應對威權威脅等挑戰,感受到台灣價值及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此從通話中稱台灣為可信賴的伙伴,支持台灣維持具有活力的民主制度,「不受威權主義脅迫」等語可推斷出。 去年一月上任的捷克外長曾揚言,將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係,並盛讚台灣造福捷克,才是他們需要的國家。如今少了親中總統的掣肘,象徵性總統與擁有實質權力的行政團隊,以及友台的國會,在親歐美與支持民主價值形成同一路線。換句話說,制定友台政策的東風已經出現,就等我方提出具體合作事項,及理念相近的大國再推一把了! (作者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張孟仁 2023-02-02
音樂家孟德爾頌出生

音樂家孟德爾頌出生

有一個12歲的小孩,和一位72歲的大詩人竟然結為忘年之交。 有一次這位小孩在彈奏巴哈的賦格曲給大詩人聽時,忽然忘譜,小孩竟以即性曲的方式演奏,自行發揮,將曲子彈完。詩人大為讚賞,預言這小孩將會成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 這個小孩就是後來著名的音樂家孟德爾頌,詩人就是哥德。 今天是孟德爾頌的冥誕,他於1809年2月2日在德國漢堡出生。 孟德爾頌家境很好,可惜只活了38歲(和莫札特、舒伯特一樣都很短命)。 孟德爾頌如果再晚個130年出生,世界上可能就沒有音樂家孟德爾頌了,因為他是猶太人,大概會被希特勒殺掉了!
李筱峰 2023-02-02
畫家陳澄波的冥誕

畫家陳澄波的冥誕

今天是著名畫家陳澄波的冥誕(1895年2月2日出生於嘉義)。 他在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陳澄波被推派為代表赴水上機場與國軍交涉,卻被國民政府軍隊逮捕,遭刑求虐待後,於3月25日與數名嘉義參議員被綁赴嘉義火車站前槍決示眾!那一天正是美術節。
李筱峰 2023-02-02
許多事情並不是道歉就能解決的

許多事情並不是道歉就能解決的

有個17歲的日本高中生,在壽司郎迴轉售餐廳自拍,而且把影片上傳網路。然而,影片的內容卻讓人很不舒服,他訕笑著把桌上的醬油罐舔了幾下,後來又拿起茶杯,對杯口舔了整整一圈,又放回去。最後,他以手指沾滿口水,塗抹在轉盤壽司上,並且得意的微笑。這部影片發布後,壽司郎的市值在幾天內,大跌160億日幣,許多客人在接受訪問時,也宣稱以後不會再去壽司郎用餐。父母雖然帶著少年去向壽司郎公司道歉,但是公司拒絕接受這種道歉,並且決定提告,請求民事損害賠償,這位少年,未來也可能得承擔部分刑事責任。 這件事,對於多數人而言,大概就是鄰國新聞,僅供茶餘飯後的笑話,但是,如果家裡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看到這件事以後,恐怕得要好好想想,究竟有多恐怖,也會慶幸還好現在民法的成年年齡已經調整為18歲。 為什麼? 因為民法規定,未成年子女如果有侵害別人的行為,父母原則上必須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這位高中生,因為只有17歲,所以他的行為造成壽司郎損害,父母就必須得一起連帶賠償。雖然刑事責任可以適用少年犯的規範,但是這麼龐大的民事賠償責任,恐怕父母怎麼賠償都無法彌補。 而且,在這個網路時代裡,許多未成年子女的「志願」,就是想當網紅。他們認為,只要露臉講話,就可以拿到贊助、抖內、業配等等,還能成為注目的焦點,有什麼頭路比這個行業更好的呢?而當他們渴望取得別人的關注,就可能會以各種手段搞怪,希望在短時間內最快變紅,這時候,許多「特別」的行為就會出現,透過網路上的快速傳播,想讓自己「一戰成名」。所以,我們可以怎麼來看這件事呢? 如果知道孩子的志願就是想在網路上當youtuber,也不是不行,但是必須要好好跟他溝通。Youtuber也有許多類型,包括知識型、滋事型、姿勢型等等,那麼,他的客觀條件是什麼?他希望達到多少收入?想要做多久?要做什麼主題?想走什麼路線?這些都是父母必須要跟他溝通的。不過,最可怕的還是在於,他也沒有特別想要當網紅,只是突發奇想,想要引起別人的大量關注,或者只是覺得這種行為很好笑,完全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引起這樣的嚴重後果,那麼,到底父母還能怎麼辦? 父母,能做的事,就是告訴孩子,你永遠愛他,希望他能做到三件事,不要傷害自己、不要傷害別人、要善良。 不要傷害自己,就是永遠要想到要善待自己,盡量不要傷害自己的自尊、身體,去吸引別人的目光。如果有人要我們做這樣的事情,能得到一些報酬或眼光,當然要拒絕,因為拍片一剎那,網路永流傳。 不要傷害別人,就是即使這樣的行為自己覺得好笑,但是一旦傷害別人,至少被傷害的人就笑不出來。只要自己不願意接受這種被傷害的行為,就不該對別人做這樣的事情。 要善良。至少要可以分辨這件事情在道德上、法律上是不是不正確的。如果看到別人被捉弄、受苦,仍然覺得無所謂,那就稱不上善良。 許多事情,並不是道歉就能解決的,一件自己覺得好笑的、微不足道的行為,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也或許就可以毀掉一個上市公司。身為父母,可能真的得要好好思考,如何給孩子適當的價值觀,18歲以前沒教好,得要負連帶責任,18歲以後沒得教,這個社會,會幫你教,但要付出多少代價,或許不是父母可以想像的。
呂秋遠 2023-02-02
李哲洋留給了我們什麼?

李哲洋留給了我們什麼?

【你聽過李哲洋嗎?在白恐的劫難/苦難中 他不認命 努力留給了我們什麼?】 去年11月初李志銘先生來訊,希望我替他編的《李哲洋談樂錄》寫20至300字推薦文字。我和音樂界離很遠,只是因為寫過江文也,可能引起一些注意;李志銘先生也是以此為緣起,請我寫推薦語。我在2003年舉辦一場江文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為了紀念作曲家,也在曹永坤先生的協助下,不自量力,同時舉辦一場江文也紀念音樂會,過程中得識江文也夫人乃ぶ女士與女兒庸子さん,以及鋼琴家宋如音小姐,感覺是人生的奇遇。 李哲洋(1934-1990)是開拓性的民族音樂工作者,我對他了解很少,我和李志銘先生說,前提是讀完整本書稿,再來考慮要不要寫推薦語,即使寫20個字,也需負責阿。我努力找時間,終於在12月初讀完書稿,並寫了300字推薦語。這本李哲洋先生的文集,真的很值得閱讀。如果你有到台北國際書展會場,「群學」的攤位擺有這本新書,在B421區。李志銘先生的臉書介紹放留言欄,敬請參考。 附帶一提:李哲洋的夫人是林絲緞女士,她是我們這一代人成長過程中大都會聽到的名字,像是某種傳奇。李立劭導演是李哲洋和林絲緞的公子。 《李哲洋談樂錄》周婉窈推薦語: 李哲洋,是一位走在時代前面的台灣一等人才,但生在黑暗時代,時代的暗黑只差沒完全吞沒他。白色恐怖奪走他的父親,他失學、赤貧、終身受監控,賣房子決心出國也不獲准;受限於學歷,必須忍受主流學界的掠奪,最後連天都不假壽,只在人間56年;離世後,家屬捐給公家的大宗資料也遭部分毀損。這是怎樣的人生?這是怎樣的戰後台灣?但李哲洋沒被擊垮,面對劫難,他奮發、堅毅、不屈,為他的時代點燃一盞小灯,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精神與物質遺產,這本《李哲洋談樂錄》是「焚而不燬」的印記,非常值得大家閱讀,尤其原住民音樂的部分。白恐時期有嚴格的「官式用語」,不照著寫一定惹禍,何況是李哲洋;拂掉沙礫重現本色,還他歷史定位,是我們的責任。   李志銘先生的臉書貼文,有群學展示本書的圖片: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6489574101071561&id=100000571071597  
周婉窈 2023-02-01
狼咧?

狼咧?

猶記得在幾前年,統派媒體與名嘴曾經大力吹捧中國年輕人的「狼性」具有強烈的企圖心與旺盛追求成功的動力,並嘲笑台灣年輕人只會滿足於追求「小確幸」不知長進,台灣將來必然拚不過中國,而引發輿論的論戰。 然而曾幾何時,在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鬥倒了黨內的政敵、並大力整肅富可敵國的中國富豪,將鄧小平放任民營企業主導中國經濟發展的確立「改革開放政策」大開倒車的「國進民退」,外加為了防疫採取犧牲經濟發展的動態清零,終於將歷經四十年高成長的中國經濟搞得奄奄一息,民間企業機會難尋,造成中國16歲至24歲人口的失業率達近20%,是美國的二倍有餘。加上躺平熱潮延燒,年輕人不想奮鬥,讓一向被視為鐵飯碗保證的公職,越來越夯。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因疫情延至近期登場的國考,共約260萬人要競爭3.7萬個公職職位,報考人數創十年來新高,且錄取率換算下來僅有1.4%,然而即令好不容易拿下搶下鐵飯碗,中國年輕世代卻發現公職已經跟從前大不相同,不再安全又安穩!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項飆解釋,自從習近平2012年上任以來,「中國整體地方政府的文化也變了,目標從鼓勵創新經濟、發展旅遊,變成落實政治安全、討好上級。」(註1)。 這樣的演變,乍看之下似乎是大環境造成了中國年輕人「狼性」一去不復返,為了生存而變成了逢迎拍馬的「奴性」,但事實上,網路作家「莎莉夫人」早在2021年就曾以自身在中國的親身經驗對於台灣統派勢力讚揚中國年輕世代的「狼性」,甚至鼓吹台灣年輕人應該多學著點,避免被搶走飯碗,讓她非常不以為然,直言她在中國一年多看到的「狼性」,是全然從「利己」的角度出發,為達個人目的不擇手段。文化大革命的鬥爭基因,為了自保、為了成功,可以六親不認的狠勁,深刻烙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體內。中國的狼性,特點則是:很會說、形容詞超多,臉皮厚、只求自身利益,既狗腿又自大,只有自己,沒有團隊(註2)。由此來看,中國年輕世代現在爭相報考公職,不過是「狼性」的另外一種展現,手段或許和過去有異,但本質並無不同。 人固然是環境的產物,但相對的人也同時在塑造環境,中國大約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追求「大一統」的極權政治就一直成為中國人牢不可破的教條,而極權政治的統治者為了維持他們絕對的權力必然採取「分而治之」的統馭手段,進而導致被統治的人民分子化,成為無法組織起來的一盤散沙,只能匍匐在掌權者腳下爭寵獻媚以求苟活當奴才,被統治者之間卻是彼此鬥得你死我活弱弱相殘,這才是中國人「狼性」的真實本質,這不光是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人如此,中國國民黨這個難民敗兵集團更是如此,而曾經在他們統治下的台灣,在許多台灣人身上也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得到這種臉厚心黑、自私自利、欺善怕惡、忘恩負義的「中山狼」之「狼性」! 就此來看,媒體說中國年輕世代「狼性不再」,顯然是沒有了解「狼性」的本質的錯誤解讀!因為這種「狼性」是幾千年來不斷追求極權政治的中國所演化而成的文化基因,早已根深蒂固不可能改變,原本是純淨清白世外桃源的台灣在近代不幸被這些來自中國的「中山狼」所污染,無怪乎,一家子都已經是美國人、本身也有綠卡的馬英九這一位前總統,會在卸任之後成為反台疑美仇日舔共的急先鋒,率先跳出來大力反對新任的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了(註3)!忘恩負義、過河拆橋、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這不正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狼性」嗎? 所以如果有人在問:「狼咧?」,其實不必冒著被染上武漢肺炎的風險到中國找,只要打開電視機看一看,馬英九這些中國國民黨政客全部都是血統純正的「中山狼」! (註1)https://udn.com/news/story/7332/6896080 (註2)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502931 (註3)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936288
海兒 2023-02-01
還好意思將川普拿出來比較?

還好意思將川普拿出來比較?

02/01/2023星期三 今天上午傳來消息,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又到了拜登總統在德拉瓦的海邊度假屋搜索,一共停留了三個半小時,之後宣布沒有發現機密文件,不過就帶走了一批拜登手寫的筆記本。(下圖:拜登在德州海邊的度假屋。) 這是FBI 第三次到拜登的辦公室或是寓所搜索。最初的一次是昨天才被揭發的,FBI 探員在去年十一月中得到消息,拜登在華府的私人辦公室Penn Biden Center 中發現機密文件之後,就前往Penn Center 搜索。之後是本月20 日又到了拜登在德拉瓦威明頓市的主要住所去搜索,那一次搜出一份機密文件,及多本的拜登筆記本。今日則是在拜登於Rehoboh Beach 的度假屋,第三次去搜索。 在FBI 的搜索之前,拜登自己的律師先後在Penn Biden Center,以及他在威明頓的家中,包括車房中,一共搜出二十多份機密文件。拜登的律師也曾在海濱度假屋搜索過,說沒有發現機密文件。 拜登的私人秘書鮑爾Bob Bauer 今天上午宣讀一份聲明說:今天,在拜登總統的全力支持及合作下,司法部在他於Rehoboh Beach 的家中進行了事先計畫好的搜索。在司法部的標準程序下,為了國家安全及公正,事先沒有公開。 拜登及他的發言人每一句話都說他們的態度是公開透明的,然而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事後被洩露之後才「公開」的,第一次發現機密文件就拖了68 天才被迫公開。今天在FBI 搜索之後,白宮的律師Ian Sams 回答記者問題時,就甚麼都沒回答。例如有記者問,到目前一共發現多少件機密文件?他居然說這是仍在調查的事件,他不能回答。這叫做透明? 見到今天媒體的報導,全部都強調拜登「通力合作」,不像川普他拒絕交出機密文件。這真的滑稽了,川普是卸任時一次過將文件封箱帶回去,國家檔案局全部都清楚,而且還有祕密警察防守,並且都加了鎖,是後來國家檔案室一定要取回去才發生爭執。而你是自從做參議員時,幾十年來就非法將文件一件件偷偷帶回家,每個地方放一點,甚至放在車房裡。還好意思將川普拿出來比較? 聽到媒體的報導,似乎拜登的私藏機密文件事件告一段落,對於許多明顯的「問題」都放過了。最明顯的是,拜登離職(副總統) 時裝箱了一千八百箱的文件、以及好幾百個電子文件,送到他在德拉瓦大學的辦公室,這裡面要不要檢查?是否有機密文件?但是到現在德拉瓦大學都禁止任何人查詢,而且拒絕透露該大學的拜登辦公室的經費哪裡來,是否跟Penn Center 一樣,是由來自中國的捐款成立? 此外,拜登放文件的Penn Biden Center是在他離職之後一年多才成立的,那中間一年多時間,那些(包括了機密文件)的文件都放在哪裡?現在據說,他的兒子亨特拜登在過去多年間,在拜登的每一個住所出出進進,甚至住過,他是否接觸過這些文件?而且過去多年來,亨特拜登跟多個外國政府,及外國公司有交易來往,紐約郵報甚至在他的手提電腦見到他給美國鋁業公司Alcoa 的電郵,裡面說他有有關俄羅斯大鱷Oleg Deripaska的機密情報,可以賣給他們,索價五萬五千元。這個大鱷是普京的親密朋友,他在紐約的寓所還被FBI 搜索過。後來雙方討價還價,這間跟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Alcoa 在回郵中說,這情報不值那麼多錢等等。亨特拜登的這些情報是否跟拜登隨處放的機密文件有關? 試想,如果川普的一個兒子四處向人兜售情報,媒體不會有興趣大肆做文章嗎?
袁曉輝 2023-02-01
不工作領禮遇金 VS 工作領月薪

不工作領禮遇金 VS 工作領月薪

  陳建仁 Chen Chien-Jen放棄了四年不工作就可拿2300萬的禮遇 但國民黨就是要污衊台灣第一醫學學者戀棧愛錢 徐巧芯今天幫濫用邏輯謬誤的趙少康護航,說我數學差,我就說你們兩位邏輯更差 陳建仁副總統2020年卸任時,他有選擇 一個是他躺著不做事,就可以領副總統禮遇,國家就是要每年用上百萬,支付副總統禮遇金和辦公室各種費用。 一個是回中研院做研究,為醫學癌症研究貢獻,但是回中研院依法就要「放棄」副總統禮遇。然後工作領月薪。 如果陳建仁是愛錢財勝過於學術,大可以去民間公司任職 一邊繼續領禮遇,一邊拿薪水,通通都拿,何必回到限制多多的公職作研究? 陳建仁中研院網頁上有寫,他回到中研院後,和其他研究者發表了三篇期刊,分別是 ・2020年鄰苯二甲酸鹽暴露和前列腺癌關係的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 181, 108902. (SCIE) ・2020年吸菸增加高鼻咽癌風險相關的癌症醫學研究。Cancer Medicine, 9(5), 1867-1876. (SCIE) ・2021年針對台灣東北部砷中毒居民,砷暴露造成DNA損傷和泌尿系統癌症發病率的長期訪問研究。Chemosphere, 266, 129094. (SCIE) 陳建仁繼續投身研究,替台灣和人類癌症醫學做貢獻,陳建仁發表過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高,因此在知名科學網站的統計排名中,是台灣醫學科學家第一名。 身為民代,每天服務選民接觸生老病死,深深尊敬醫護人員,我覺得去攻擊一位奉獻癌症研究的學者,說他回到學術界是貪錢,真的是很沒良知。
卓冠廷 2023-02-01
台積電名字的故事

台積電名字的故事

「clear mind大俠」又來了 最近發文,發現大家都很喜歡引述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業界友人「clear mind大俠」的金句,「台積電四處圈地、到處搶劫、廢人武功XD」,覺得看得很過癮。 「clear mind大俠」要請我轉達對大家的謝意,同時以他長期跟台積電往來的親身體驗,講講他對台積電的看法。 「clear mind大俠」是台積電的客戶,台積電是他的供應商,他經營的是哪類公司,這裡請大家自己填答案。(最近如果有認真看許美華臉書,這題應該是送分題) 至於他為何會被某位天才網友稱為「clear mind大俠」,其實是因為我發文寫過,魏哲家曾經稱讚過他「很會寫文章,有clear mind」,相關發文我貼留言,新追蹤的朋友請再回頭去看,他從最早反駁網路謠言「美國搶劫台積電」等多篇精彩論述。 今天這篇,「clear mind大俠」要請我轉達,他之前為了反駁網路造謠,用了一些看似戲謔的文字,除了為了反擊荒謬離譜的謠言,也是為了幫助大家容易看懂、看了有感,讓即使不懂半導體的業外小白,也可以瞭解台積電現在打遍天下無敵手、喊水會結凍的超強武功。 但「clear mind大俠」說,台積電雖然已經天下無敵,但其實公司文化一直是低調謙和、與人為善的,從來不會浮誇炫耀自己的厲害。(也因為這樣,資訊戰鋪天蓋地攻擊台積電的時候,一開始台積電沒有主動反擊,一直到魏哲家出來嗆「門都沒有」,才讓人感受到台積人的憤怒) 「clear mind大俠」說,台積電內部真的是一直奉行張忠謀創立台積電的經營理念,「專心做代工製造,絕不跟客戶競爭」。台積人最常掛在嘴上的是,「客戶成功,台積電才會成功」。因此,「投資擴廠的事交給台積電來做就好,客戶不用煩惱」。就這樣,客戶跟台積電一路扶持、一起成長。 現在,台積電去美國、日本、德國設廠,也都是因應客戶需求而去的。當然,因為離開了台灣,蓋廠、經營成本大增,所以須要當地政府立法、重金補貼,才能一起促成。其中台積電得到當地政府如何的的承諾和保證,基於尊重與保密原則,台積電始終沒有對外高調明示,也展現台積電低調的公司文化。(去年底,台積電在南科公開舉辦最先進製程3奈米廠量產擴廠典禮,想來也是因為被謠言攻擊得太嚴重,才會難得高調) 「clear mind大俠」還從台積電的名字講故事: 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積電取了個全世界最無聊的名字?高科技公司都喜歡有個很酷很炫的名號,但台積電當時好像是刻意要用一個無聊到極點的名字。 台積電是簡稱(這聽起來還有點炫),其實全名叫「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叫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這名字就是樸實無華的自我介紹:「我們公司在台灣,我們只做半導體製造(畫重點,我們不做設計)」。 為什麼要畫重點?因為當時全世界所有的半導體公司都是IDM,從IC設計、晶圓製造到封測上下一條龍全包。「clear mind大俠」猜想,張忠謀當初的用意就是想說清楚講明白:「我們不是IDM,我們不做IC設計」、「我們不跟客戶競爭,我們只專心為客戶服務」。 另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台積電logo上的tsmc 是小寫?這四個字母在英文叫acronym,就是用每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做縮寫,照理說應該是全部大寫才對啊!合理的解釋,應該也是延續台積電名字的精神,想表達「客戶大、我們小」、「我們不會跟客戶搶客戶」,謹守本分、低調謙卑的意思吧!(結果現在台積電比幾乎所有客戶都還要大尾 了XD 台積電logo也很有意思,上面的晶圓有好幾個點點,當初應該是為了設計美感的考慮。早期老台積人喜歡開玩笑說,那些點點都是晶圓的defects啦XD,因為他們每天都在跟良率奮戰。 最後,這是我說的(前幾天也有網友留言很有默契的提到): 好加在,台積電當初取名叫Taiwan ,叫TSMC!(跪~~~ 想到,如果台積電像一堆中油、中鋼、中船、中石化、中華航空、中華電信、中華郵政(族繁不及備載),現在全世界就會叫我們的護國神山CSMC、中積電,我們不是每天都要崩潰撞牆108次啊啊啊
許美華 2023-02-01
互相遮掩,有理由不合作嗎?

互相遮掩,有理由不合作嗎?

01/31/2023星期二 我們都知道美國司法部跟聯調局FBI 對於調查川普家裡的機密文件,以及對於拜登家裡、辦公室發現機密文件的調查,方式及態度完全不一樣,今天我們又多了一個證據。據CBS 今天發出的報導,原來司法部早在去年十一月初初次知道拜登的辦公司發現了機密文件之後,已經在十一月中(中期選舉之後) 就前往拜登在華盛頓的Penn Biden Center 去搜索過了。而這一次搜索不僅沒有向法院申請搜索令,也沒有對外公開,不僅如此,在司法部長嘉蘭Merrick Garland 於本月12 日宣布任命特別檢察官Robert Hur 調查事件時,就整件事件的發展透露了一個所謂時間表,居然就故意漏了FBI 這項行動。 我們都知道,FBI 在去年八月向法院申請搜索令,之後就派了三十多名持機關槍的探員,大舉到川普位於佛羅里達州的Mar-a-Lago 家裡搜索。(盡管在這之前已經跟川普協調好,除了所有政府文件,連辨公室都加裝了鎖。)之後又每天透露相關的匿名消息給媒體,讓他們做文章,之後又將這些文件攤在地上拍的照片,洩露給媒體當作新聞。但是現在,FBI 卻偷偷摸摸地到拜登辦公室去搜索,事先事後都一點風聲都沒有。甚至連嘉蘭在記者會中宣布事件的時間表時,將這一項行動遺忘。因為他以為不會有人知道,就故意遺漏了? 這期間,白宮每天都有記者會,當媒體問到時,白宮發言人Karin Jean-Pierre每一次都說:我們公開透明。這叫做透明?而且每一次都說:我們完全合作。這個不叫做合作,這個叫做「狼狽為奸」。而且你們私下就眉來眼去,互相遮掩,有理由不合作嗎?到現在最傻的人都已經看出來,司法部、聯調局比拜登還怕有不利他們的醜聞出現,你們有不合作的理由嗎? 即使今日有這樣的爆炸性新聞出現,包括CBS在內都沒有在晚間新聞坐大,全部都放在風雪暴、田納西警察打死黑人後續新聞、影星Alec Baldwin 被起訴等等的新聞之後,而且還要搭配川普的調查新聞,共和黨眾議員Geprge Santos 說謊新聞之後。美國國民真要非常非常傻,才會一再被騙。
袁曉輝 2023-01-31
國民黨政治鬥爭,為亂而亂!

國民黨政治鬥爭,為亂而亂!

又來了,中國國民黨還在不負責任地喊「發現金一萬」,定宇早就說過了,我們不反對,連財源都想好了,只要地方政府的「歲入盈餘」也發放現金,中央六千,地方政府加碼,一萬當然ok,民進黨執政的竹北不是已經加發6000了嗎! 同一個中國國民黨,要中央把「歲入盈餘」加碼發光光,國民黨自己執政的地方政府「歲入盈餘」一毛不拔! 中國國民黨這種言行是雙標,也是不負責任的肉桶政治,當然也是政治鬥爭,更是為亂而亂!  
王定宇 2023-02-01
疑美論在造謠,事實是什麼?

疑美論在造謠,事實是什麼?

很多疑美論在造謠,美國要放棄第一島鏈,美國要撤軍了,要台灣人別被美國騙,甚至塑造中共開戰,美國保不了台灣的輿論。 但事實是什麼? ️菲律賓即將向美國開放 4 個軍事基地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希望本週達成一項協議,使菲律賓向美軍開放多達 4 個軍事基地。 這是 1991 年,菲律賓以侵犯主權為由,要求美軍交出所有軍事基地後,美軍將再度重返菲律賓。 ️美國從日本沖繩撤走F-15? 去年 11 月媒體報導美軍將在兩年內,分階段撤走部署在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的 F-15 C/D 鷹式戰鬥機。 但媒體沒說的是,美軍撤走服役將近 40 年的F-15 C/D 鷹式戰鬥機,換來的是部署更先進的 F-22「猛禽」(Raptor)戰鬥機在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 甚至,美國軍事專家更建議,應向該基地永久部署更先進的 F-35A 等第五代戰機,提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鬥態勢以及嚇阻口國入侵台灣的威懾力。 ️美國海軍持續駐紮日本橫須賀港 美國第七艦隊繼續駐紮日本橫須賀港,最新型的伯克級驅逐艦搭配神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也在此。 伯克級驅逐艦號稱最強驅逐艦,上次媒體曝光「馬斯廷號」(USS Mustin DDG 89)艦長「翹腳」監看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的照片,就是伯克級驅逐艦! ️最強的核動力攻擊潛艦部署在太平洋 海狼級(Seawolf class)核動力攻擊潛艦三艘全部部署在太平洋,該級潛艦號稱能擊沉一整支航母打擊群,而核動力代表續航力無限,不需要擔心燃料動力不足。 2021 年一條新聞,讓小粉紅、五毛整個嗨起來… 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潛艦、耗資30億美元打造的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在南海撞到海底山脈… 但媒體沒報導背後的消息是,沒人知道這艘美軍核動力潛艦待在海底偵搜多久…而中共的潛艦基地就這麼剛好在海南島。 我們是否可以猜測,從海南島進出的每一艘潛艦,美國大概都把聲音都標記起來,每一艘船隻的聲音都不同,就跟人類的指紋一樣。 而現代水雷已經可以設計成某一艘船的聲音通過才爆炸,台灣去年 1 月成軍的佈雷艦中隊,由中科院所設計的水雷就是這種形式,專打共艦! 美國持續把最強、最好、最新武力部署太平洋,甚至直接放在日本、菲律賓,目的是什麼?非常明顯! 沒有人希望戰爭發生,但跟中共站同一邊,等於跟美、日、菲、澳、紐…等民主同盟為敵。  
J.W. 報報 2023-02-01
立法委員該關注的「學術倫理」修法方向

立法委員該關注的「學術倫理」修法方向

「學術倫理」這個冷門名詞在陳建仁院士就任行政院長之後,又被拿出來炒作一番,但其事實為何,翁達瑞教授在其臉書有詳細說明。在此筆者想提醒立法委員的是,若關注「學術倫理」議題,可以朝哪個方向努力?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中)近日指控行政院長陳建仁掛名的論文涉嫌抄襲。陳建仁則表示,這確實是抄錄疏失的論文,後來也被期刊審查者同意刊登,因此沒有抄襲問題,這是篇很好論文。(資料照)     先提醒立法委員:「學術倫理」只是學術圈內的多數同儕之共識,除非違倫行為也同時觸犯刑法或民法,不然司法機關之公權力並沒有介入的空間。因此學倫案件在調查上會有蒐證、訊問、查扣上的困難,這從當年的台大論文造假案到今日的學位論文爭議,都可以看到學倫案件的調查與判決無法昭公信的困境。 將調查與審理的過程公開,讓學倫案件不至於淪為各說各話的羅生門,會是短期內立法委員就可以責成行政機關做到的事情。公開的內容,可以參考法院的判決書:需詳述事件為何、證據為何(包含答辯過程)、引用法條為何;人名可以保密,但如何論斷不能保密。 因為目前教育部的《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其中的第11、12條規定: 十一、學術倫理案件之評審過程、審查人及評審意見等相關資料,應予保密;受理檢舉、參與審議程序之人員就所接觸之資訊,應予保密。檢舉人之真實姓名、地址及其他足資辨識其身分之資料,學校及本部應採取必要之保障措施,避免檢舉人之身分曝光。 十二、本部應不定期公布違反學術倫理之各類態樣。本部受理涉及國際聲譽、嚴重影響社會觀感或大專校院校長之重大學術倫理案件,經學術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或全體委員會議決議,得對外為適切說明,不受前點規定之限制。 關鍵字在第11條的「應予保密」,亦即學倫事件審理時的所有相關資料,都在保密的範圍之內;即便第12條加了「經學術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或全體委員會議決議,得對外為適切說明,不受前點規定之限制」,但可以公開多少,仍是審理機關的自由心證,可受非公正因素的影響。 請立法委員督促教育部修改《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允許所有無關個人隱私的調查與審理過程全部公開。如此才能以充分揭露的資訊將學倫案件拉回事實審理的角度討論,而不是只在名詞上做政治攻防。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蔡孟利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