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鯨魚觀點
鯨魚觀點
還原北流-破解時空旅人之術
【還原北流-破解時空旅人之術】 我的個性,沒辦法當哪一位皇上的太監或狗。如果要派發言人對我口出惡言,我就把話再講清楚。 我對柯文哲沒有個人的好惡,他做對的事情,我在議會也給予大力支持。 我只是習慣對市政有問題就舉手異議。我認為這是市議員的工作。 柯前市長任內有政績,我不反對。我只是看不慣柯參選人用「時空旅人」的方式,過度收割造神。 如果有人要因此貼我標籤,我也沒辦法。(也要謝謝大家的支持,讓我到現在還沒被打倒) 我昨天講的事實很簡單,柯發言人出來混淆視聽,我就再講一次: 「北流南北基地分開蓋,北基地先蓋」這個決策,是郝龍斌任內拍板的。不是柯文哲在鏡頭前所吹噓他上任後拍板南北基地分開蓋。 發包時序(南北基地分開發包,北基地主體工程2014.10.22決標)就是最客觀的證據。 我跟郝龍斌的政治主張天差地別,但他做正確的事情,我不會因為顏色不同就否認或收割。 柯文哲的發言人不會講話,我教你們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郝龍斌任內拍板,把北基地先蓋先發包。柯文哲上任之後跟中央爭取追加預算,賴清德院長同意再給15億,柯文哲追加2億,所以北流最後全區完成。 柯文哲的發言人叫我看柯文哲上任之後發包了哪些北流工程。 我當然知道啊。 問題是,柯文哲任內接續做的事情,不代表他可以把郝龍斌做的決策講成柯文哲做的。 就這麼簡單的道理,誠實整理時序就好了。北流大事記在官網都有啊。 柯發言人竟然還敢怪苗博雅沒幫忙跟中央爭取南基地預算。 真的會被他的神邏輯笑死。 行政院2018年8月就同意追加15億給北流。 苗博雅2018.12.25才上任議員,要如何在2018年之前爭取北流預算? 又是混淆時序的時空旅人之術! 如果柯發言人要苗博雅跟吳思瑤一樣為臺北市爭取中央預算,麻煩請來幫我站台,讓苗博雅跟吳思瑤一樣高票當選立委,謝謝 既然發言人這麼好戰,那我就直接點破為什麼現在中央地方沒人願意付1.9億的最大問題: 估價草率、先斬後奏、情緒勒索。 自己的錢,就算是一億,只要你花得起,都隨你的意思用。 政府的錢,就算只是一塊錢,都要符合程序,不能任意亂動。 這個簡單的原則,是財政紀律的最大公約數。 這1.9億的故事我會接著講。 —— 支持苗博雅 https://portaly.cc/miaopoya
苗博雅
2023-07-22
年輕人買大安區
年輕人買大安區 上街遊行要求政府可以讓年輕人買的起台北市大安區一坪兩百萬的房子,許多人批評這樣不合理,這是浪費時間。 我也買不起大安區,但剛剛從埃及開羅回台灣,看到埃及蛋黃老城區的情況,或許變成這樣,大家都可以買的起了。 遊行是表達訴求或抗議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讓政府或其他權力機構了解民眾的聲音。然而,房地產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供需關係、金利、投資氣氛等,政府的影響範圍有限。 就現實來看,遊行要求政府降低特定區域的房價至一個特定價格,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太現實的。然而,這不意味著遊行就是浪費時間,馬克思曾經對這類行為有所闡述。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物質條件與生產力決定了社會結構和人們的行為。 這種遊行是社會結構中經濟不平等的結果,馬克思也強調了階級鬥爭的重要性,弱勢階級應該團結起來,以爭取他們的權益,這也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說明這種遊行行為的意義。 原來這是一場階級鬥爭的遊行,訴求全方位的破壞,打倒所有的地主和資本家。 我覺得民主選舉,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法達成這些年輕人的訴求。 理性思考,只有革命和戰爭才有可能這樣程度的資產重分配! 不然的話,還有什麼方法? 罵髒話,然後再回去看館長的直播,還有幻想? 難怪 716 上街頭的都不是好對象,他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訴求什麼嗎?
李忠憲
2023-07-22
年輕人間的次文化就是一種流行
Q:柯文哲目前的年輕人支持度很高,夾帶黃國昌與館長等人對於民進黨的攻擊力道加強,你怎麼看年輕人支持柯文哲這個現象? A:野百合時代的年輕人,多數已經是父母輩了;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許多也過30歲了,已經不太能稱為年輕人代表了。 在年輕人內建反威權心態的前提下,民進黨執政八年了,對於很多年輕人,尤其是20幾歲的年輕人,他們不會覺得國民黨是威權,反而覺得在執政位置上的民進黨,才是威權的代表。 但國民黨陳舊老派的特質,根本無法吸引年輕人喜歡,於是像柯文哲、黃國昌這種口不擇言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只要開始反擊執政的民進黨,就會受到許多「不喜歡民進黨的年輕人」喜愛(應該說他們是不喜歡當下的政府)。 而我們年紀較長,對於台灣近代的歷史,時間體感跨足數十年,對於當年國民黨的威權治理還有印象,對於當年中國的落後與專制還刻在心裡面,所以我們對於民進黨的情感與國民黨的厭惡,跟年輕人的觀感是截然不同的。 Q:我們要如何看待Tiktok等網路社交平台所帶起來的次文化流行風潮? A:包含短影音(所謂的短視頻)、簡體字、直播帶貨、妝容、中國用語、華語流行歌等等,對我們來說,在我們年輕的時代,中國就是窮困的土包子,港片裡的表哥表姐(當年從中國來的叫表哥表姐)的形象就是俗不可耐,我們潛意識裡,可能較無法接受中國變成年輕世代流行次文化的帶動者。 年輕人間的次文化,就是一種流行、庶民文化,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當浪潮襲來你無法力挽狂瀾,是多元且複雜的原因,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所形成。 中國人口眾多,加上有意為之的操作為時已久,在全球化時代,經濟上他們的崛起,必定會順勢將中國的流行文化一起推到風口浪尖,這點連歐美日韓的流行次文化例子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討厭這些東西,但我們必須承認甚至接受這樣的現實,不然只會讓年輕人和我們之間的鴻溝不斷的擴大。 Q:關於台灣的未來經濟趨勢?有什麼看法? A:30年來全球化的趨勢,美國帶領各國大量資金湧入中國,讓中國經濟大起,但大起之後就會有大落,日本就是一個例子,而日本人的人格特質跟中國人完全不一樣,他們可能也跟多數國家人民都不一樣;比如日本「房市崩盤」,用一個不精準數據舉例,當年一千萬買的房子貸款八百萬,當房市崩盤後,房子剩下兩百萬,等於你把房子賣掉後,還必須繳八百萬貸款?但多數日本人即使賠了八百萬,他們會選擇繼續繳納那個「不存在房子」的房貸;25年後,日本人還真的把多數差額繳完了!如果中國遇到一樣的狀況,中國辦得到嗎?中國人的特質辦得到嗎?不要說「如果」了,目前中國通貨緊縮非常嚴重,中國的房市也已經開始走向這樣的情況了。 現在世界的局勢位於由全球化時代走向反全球化的時間軸區段,全球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世界各國閉門緊縮,過去中國以世界工廠自居也不再佔有絕對的優勢。 我一直認為AI時代的來臨,對台灣科技及相關產業絕對是利多,那為什麼AI的時代來臨對台灣是大利多? Nvidia的黃仁勳和AMD的蘇姿丰陸續來台,首先讓一票AI代工軍團股價大翻身。對於AI技術來說,除了台積電的晶片技術難以取代,儲存數據的相關技術及設備也是AI技術極為重要的一環,資訊與數據的儲存,對於「保密」的部份更為重視,而中國因為政治與統治上的關係,以及過去國際上的種種案例經驗顯示,中國對於保密的部份是一個大破口,這點不用多論述,也是一個眾所週知的問題。 所以當擁有AI技術的龍頭品牌正尋找代工夥伴的時候,在科技產業擁有成熟技術的「民主台灣」剛好就是一個很優質的選項。 總言: A:時代的巨輪輾壓過來的時候,我們狗吠火車難以抵擋,我們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先活下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總會輪流轉,中國從窮鄉僻壤演化成土豪暴發戶,也是因為風水輪流轉,而全球經濟與市場甚至人類科技的演化,不會停留在你認為最美好的那一刻,日本人可以Hold住、冰島人可以再次站起來,但我對中國人的特質採負面的期待。 當他們不再是全球經濟、市場的領頭羊,在次文化度領域也就不會是領頭羊,中國的文化及人民的習慣對其他國家來說甚至變成了笑話。 因為中國人習慣有錢就能當大爺的時候,那些因為大量酬勞而前往中國的明星巨擘,當你沒有辦法給付大量酬勞當大爺的時候,就算人家是牆頭草也不會想往你們那邊傾倒。
細菌先生
2023-07-22
「省議會五虎將」李萬居
二戰之後,從中國回來一群在戰前投奔到國民政府手下做事的台灣人,他們被社會上稱為「半山」,是當時台灣政壇炙手可熱的台灣人。但是在這群「半山」之中,卻有少數幾位「異端」,後來為國民黨政權所忌,李萬居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是這位民營報人、議壇健將、民主運動先驅李萬居的冥誕。他於1901年7月22日出生在雲林口湖。7歲時父親過世,堂兄助他上私塾、習日文,進公學校;17歲時,母親因窮困無錢繳納租稅,日警威逼不斷,憤而輕生! 1922年李萬居到上海,翌年考入上海國民大學。1926年赴法國留學,於巴黎大學文學院攻讀社會學。在法期間曾加入中國青年黨。1932年回上海,任教大、中學。並翻藝許多有關西洋文化與文學的作品。 中日戰爭爆發,李萬居加入王芃生主持的國際問題研究所,負責粵、桂、港、越南等地的對日情報工作, 1945年4月,擔任「台灣革命同盟會」行動組長,並任《台灣民聲報》發行人;6月受聘為台灣調查委員會專門委員。 二戰結束後,李萬居擔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新聞事業專門委員,10月回台,接收《台灣新報》,改稱《台灣新生報》,任發行人兼社長。 1946年,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議員、副議長,不久又任制憲國大代表,赴南京出席制憲大會。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出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常務委員,9月,《台灣新生報》改組,權力遭架空,遂毅然辭職。於10月自創《公論報》,任社長,是當時言論開放、諤諤直言的民間報紙。 1951年李萬居再度當選第一屆台灣省臨時議會省議員(但競選副議長失敗)。此後一直連任省議員,長達20年,深得民望。李萬居問政勤謹,敢於批判弊政、針砭時局,在政壇上以「魯莽書生」馳名。1957年,李萬居和同屆當選的吳三連、郭國基、郭雨新、李源棧,在省議會中發言質詢鏗鏘有聲、砲火猛烈,被譽為「省議會五虎將」,再加上女將許世賢,合稱「五龍一鳳」。 李萬居在省議會的總質詢,都是洋洋灑灑數千言的大綱目,其議題還直指國家民主體制的問題,如黨禁、人權保障、出版自由、政黨政治、司法獨立、戒嚴問題、地方自治、國會改選...等。 當時台灣雖有地方選舉,但選風敗壞,賣票、作票盛行。1957年第三屆臨時省議員選舉後,李萬居與石錫勳、吳三連等人籌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推動選務的改善,成為成立反對黨之先聲。1960年第四次連任省議員,組織「選舉改進座談會」,批判、檢討選風。順此時機,《自由中國》的雷震等人與他們共同開始籌組新政黨–「中國民主黨」,李萬居成為3位發言人之一,也是17位中央委員之一,並內定為組織部長。 然而籌組新政黨的行動,讓蔣介石統治當局寢食難安,蔣終於在9月3日逮補雷震、傅正等《自由中國》人士共4人。新政黨因此胎死腹中! 新政黨挫敗,《公論報》亦遭刻意設計,財務窘困,被迫易手,1961年李萬居被迫放棄經營13年的《公論報》。 5年後(1966年),因糖尿病併發心臟病,李萬居病逝,享年65歲。 李萬居過世的前一年,有一首〈寒宵聽雨〉的七言絕句,吐露出他晚年在政治高壓下,內心的波瀾與寂寞: 錯落簾前滴答聲, 連宵寒雨打殘更。 堪憐枯寂心靈裏, 絕似空山一老僧。
李筱峰
2023-07-22
野之百合運動 與 白之野合運動
野之百合運動 與 白之野合運動 野百合, 一說就是「台灣百合」, 拉丁學名 「Lilium Formosanum」, 因此也可稱之為 「福爾摩沙百合」。 1990年 學運 後來開會決定 選出了野百合 於退場時豎起 野百合於廣場 絕非偶然之舉 野百合,野之百合 - 野、草根、本土 意在對應著 朝、黨國、中原 回過頭細思量 我胆敢打包票 野百合之學運 自由民主殿基 人民作主撐頂 那是一場覺醒 衝破固有省籍 確認土地認同 新世代台灣人 自主性之宣示 歷史對照之下 三十三年之後 當年劃時代的 野之百合運動 竟被狂妄弄成 白之野合運動 吾人能不興嘆? *** 我知道 「野百合」、「台灣百合」、「福爾摩沙」等是很概括的說法,但在此不擬細探。 *** 那場學運是我從象牙塔的校園進入社會、政治運動的正式出櫃。至今我仍感佩那些冒著被退學命運的各校學運領袖之勇氣與認知!(我們東吳有陳嘉君、李威廷等)。 他們是「發起人」,我則是「出發人」。 今天看到周克任寫的野百合回憶第一篇(全文在留言處,他說,有沒有下一篇,就看有沒有人敲碗,我乃留言如下: 「克任,有聽到我在柏林敲碗的聲音嗎? 你們當時都是學生,都叫我『謝老師!』,而其實是你們的作為鼓舞了我,只是你們沒有聽到我在心裏對你們說:『謝謝老師們!』 祝平安如意!」 周克任全文 https://www.facebook.com/sukuze/posts/10211541451048875
謝志偉
2023-07-22
評賴柯郭侯的美中政見
有道是,領袖是希望的化身。今天,自由民主與共產專制已劃清楚河漢界,戰略清晰取代戰略模糊,兩邊押寶左右逢源的空間已被壓縮,想角逐台灣二○二四總統寶座的諸君,在「自由民主領頭羊的美國」與「共產專制帶隊戰狼的中國」之間,要說清楚講明白其抉擇是什麼,這是政見的重中之重,也應是選民投票依據的重中之重! 賴清德、郭台銘、柯文哲、侯友宜(圖左至右)。(圖/賴清德、郭台銘、柯文哲、侯友宜臉書)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直白表示「二○二四是中南海與白宮的選擇」,國人都知道,賴選擇的就是白宮,不會下中南海! 民眾黨的柯文哲則冷言冷語說:「選台灣總統不是選美國州長,更不是應徵白宮的外傭」,他卻忘了,自己在四月初跑到美國拜會美國國務院、國會議員、智庫、大學,難道他為的是「選美國州長」或「應徵白宮的外傭」? 柯文哲主張與美、中保持等距,既然如此,那麼他選前以「選台灣總統」身分訪美廿一天,不是也應比照辦理,以「選台灣總統」身分訪中朝聖廿一天?否則,他要如何與美、中保持等距? 中國國民黨的侯友宜喊「九二共識」、「反台獨」、「反對一國兩制」,一要二不,拐彎抹角到連要「一中各表」、要「中華民國」都不敢說出口。對已把「九二共識」往「一國兩制」死裡打的習近平而言,只要不是像賴清德斬釘截鐵向「九二共識」說不的,剩下的都好說──因為,只要肯接受虛擬的「九二共識」,則實境是「一中各表」、「一國兩制」甚至是「一國一制」,是習近平或侯友宜說了算,這還用說嗎?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七月投書「華盛頓郵報」,主張台灣需在「一中框架」的基礎上直接與中國談判,還說憂心台灣對美國產生「不健康的依賴」,但郭董卻一點也不憂心台灣對中國產生「病態的依賴」;而提供媒體的譯文,則將「一中框架」(the One China framework)的毒藥包裹糖衣,偷天換日翻譯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郭董治理,鎖在中國的鴻海富士康,素有「血汗工廠」之名,員工跳樓自殺,屢見不鮮;台灣若由郭董治理,在相同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下 ,被「一中框架」鎖進中國的台灣,不會成為「血汗台灣」才怪! (作者為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張國財
2023-07-22
幫魏德聖說幾句公道話
導演魏德聖與中影董事長郭台強發生債務糾紛,雙方各說各話,但輿論似乎站在郭台強那邊,認為魏德聖欠錢不還。 我的研究涉及企業合資,對電影製作的融資也稍有涉獵。根據雙方的聲明,魏德聖的法律立場較弱,但擁有公理的優勢。在這篇貼文,我要幫魏德聖說幾句公道話。 #電影製作的融資 電影製作具有「專案」的性質。一部電影的製作金流,從開始的資金取得到最後的盈虧結算,都以專案的方式運作。 所有生意都要「錢」與「人」,電影製作也沒有例外。根據錢與人的分工,電影製作可分為兩大類:公司製片與獨立製片。 一、公司製片 美國有所謂的製片公司,接受獨立編導團隊的提案,扮演金主的角色。只要提案獲得通過,製片公司會支付拍攝費用,但也擁有影片的版權。編導團隊則領取固定報酬,加上票房的分紅。 二、獨立製片 大牌編導團隊有獨立製片的能力,不需仰賴製片公司。獨立製片有三個資金來源:編導團隊的投資,私募投資、與專業投資。除非上述三種資金都到位,銀行通常不願貸款給獨立製片。 #銀行不願貸款的理由 電影製作是高風險的行業。成功的編導團隊可用膠捲換鈔票;失敗的編導團隊則把鈔票變膠捲。電影的成敗很難預測,而且牽涉到複雜的拍攝技術與發行專業。 商業銀行不願貸款獨立製片的理由很多,包括缺乏影片拍攝技術與發行專業,也無能力評估影片的賣座潛力。此外,失敗的影片就是不值錢的膠捲,無法用來折抵貸款。 獨立製片團隊必須先拿出一大筆錢投資自己的電影。製片團隊願意拿出這筆錢,表示他們對自己的影片賣座有信心。因為投入一大筆自己的錢,製片團隊也才不會擺爛。 拿出第一筆資金後,獨立製片團隊才有足夠的公信力對外募資。他們募資的優先對象就是熟識的個人或企業。名聲夠好的獨立製片團隊可取得相當龐大的私募資金。 若是「史詩級」的電影,自有資金與私募資金仍不足以支付製作成本。這時製片團隊可再尋求專業投資者,主要是掌握電影發行的片商。 片商具有足夠的發行專業,也有能力評估電影的賣座潛力。確定投資之後,片商會提供選角與拍攝的意見。最重要的是,片商可藉著投資取得影片的發行權。 這一切就緒後,影片就可以開始拍攝。如果影片的拍攝費用龐大,這時製片團隊可以尋求銀行貸款。因為有片商的背書,銀行才願意貸款給獨立製片。 #賽德克巴萊的製作 根據上述的歸類,賽德克巴萊就是獨立製作的電影,背後是魏德聖的果子電影公司。 魏德聖的資金來源包括果子電影的盈餘、政府補助,以及私募資金。此外,魏德聖還尋求中影的投資。中影的角色類似美國的片商。 根據雙方發出的聲明,魏德聖與中影的合資條件如下: 一、中影出資3.5億,握有54%的股權。 二、魏德聖用已開拍的電影折抵股本,取得46%的股權,包括二十萬普通股與一千五百萬優先股。 在影片拍攝階段,如果出現資金缺口,雙方可按照股權比例增資。影片結算後,雙方也要按照股權比例分配盈虧。這是電影界常見的合資條件。 #異常的合資條款 魏德聖與郭台強的債務糾紛,來自三個不尋常的合資條件。 一、中影並未直接投資魏德聖的電影,而是透過中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除了中影與魏德聖之外,這家公司是否有其他股東,外界不得而知。 二、在公司淨值低於股本時,中影國際「隨時」可用一元的代價收購魏德聖的一千五百萬優先股。 三、郭台強的私人投資公司支付魏德聖六千五百萬現金,但沒有書面文書佐證。中影國際宣稱這是私人借款,當中的兩千萬買斷魏德聖的二十萬普通股。魏德聖還另外簽了一張面額四千萬的本票。 這三個合資條件既不尋常,更不合理,但一般人很難看穿。為了把事情講清楚,我要做個類比:魏德聖與中影的合資案就像地主與建設公司的合建案。 #魏德聖與中影的合建案 魏德聖有塊土地想自行開發。他雇用建築師規劃,也請了營造廠蓋房子。開發案進行到中途,魏德聖的資金無以為繼。 魏德聖尋求中影合建,用已經動工的建案折抵46%的股本。中影擁有54%的股權,也投入3.5億的資金把合建案完成。 在建案開賣前夕,中影以建案虧損為由,只用一元的代價買回魏德聖的一千五百萬優先股。 接著,中影董事長以私人身份支付六千五百萬,取得魏德聖剩餘的二十萬普通股,外加一張面額四千五百萬的本票。 因為魏德聖已無股權,合建案的產權全屬中影。合建案完成後的銷售或出租收入,魏德聖一毛錢都分不到。 魏德聖失去了一切,包括土地,初期的興建成本、建築規劃與營建管理的心力。魏德聖還背負四千五百萬的負債,個人財產遭到法院查封。 #幫魏德聖說幾句公道話 魏德聖有沒有犯錯?當然有,而且犯了四個致命的錯誤: 一、同意在公司虧損時,讓中影隨時以一元的代價買回一千五百萬優先股。 二、在沒有書狀佐證的情況下,接受來路不明的六千五百萬匯款。 三、未堅持行使二十萬普通股的權利。 四、自願簽下四千五百萬的本票。 中影設下這些圈套讓魏德聖跳,也因此獲得龐大的利益: 一、中影投入3.5億的資金,取得魏德聖兩部電影54%的權利。 二、中影又買回魏德聖的二十萬普通股與一千五百萬優先股。 三、取得魏德聖兩部電影完整的權利,中影獨享五億三千七百多萬的票房分紅(中影提供的數字)。 四、只要魏德聖的兩部電影仍在市場,中影就可繼續收取版稅。 五、若法院判決勝訴,郭台強又可取得魏德聖被查封的資產,價值四千五百萬。 諷刺的是,中影與郭台強皆宣稱一切依約行事。更離譜的是,中影與郭台強還以受害人的身分,出面控訴魏德聖欠錢不還。 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合資案,也不認為這樣的合資案可通過道德的檢驗。如果我們允許這樣的合資案發生,那台灣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 以上就是我幫魏德聖說的幾句公道話;魏德聖也值得大家幫他討回公道。
翁達瑞
2023-07-22
台美大選下的賴清德美國行
副總統賴清德將率團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潘尼亞就職典禮,去返程循例安排過境美國。 賴清德8月出訪巴拉圭出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圖為賴清德7月12日會晤貝尼亞(中)與夫人蕾蒂西亞(右)。- 客新聞HakkaNews 過去廿多年來,台灣民選副總統過境美國十次,賴清德此行是第十一次,也是他繼二○二○年一月出訪宏都拉斯後的第二次。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強調:「過境是慣例,符合美國長期以來的做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醒北京當局:「中國沒有理由藉故採取挑釁行動」。 二○一六年六月,蔡英文總統就任後第一次出訪,目的地之一就是巴拉圭,先後過境邁阿密與洛杉磯,時任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羅伊斯親自在洛杉磯接機。 二○一八年八月,蔡英文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去程過境美國洛杉磯,與時任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等人會面,回程過境休士頓時,參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詹森太空中心,成為第一位走進美國官方機構的台灣元首。 二○二二年一月,賴清德前往宏都拉斯參加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則是過境洛杉磯與舊金山,當時疫情嚴峻,與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等政要改採視訊通話。 賴清德此趟巴拉圭之行,過境地點、規格與待遇只要完全比照前例辦理,恪遵「零意外」原則,以具體行動表明承繼蔡英文過去七年來穩健路線,維持並強化與華盛頓當局默契暨互信,就是成功得分的外交出擊,蓄積未來八年任期「走近」白宮的能量。 賴清德依循往例謹慎自持,力求降低不可預測風險;反倒是北京當局極可能反應過度,輕舉妄動挑釁報復,升高台灣海峽緊張局面,習近平一再扮演片面改變現狀的「麻煩製造者」,讓忙於處理俄烏戰爭的拜登政府皺眉頭,這是孫曉雅與布林肯提前滅火的原因所在。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印太小組與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本週先後召開聽證會,證明美國朝野抗中立場一致,「華盛頓共識」毫無動搖。共和黨籍議員發言抨擊拜登政府與中國打交道「不夠強硬」,高官訪中是以溝通對話為幌子的綏靖主義,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則說「出拳毫無保留」,強調美國絕未做任何讓步。 台美兩國明年總統大選的共伴效應下,賴清德過境美國的安排一旦出現有違慣例的降級待遇,勢必被視為拜登政府向北京當局低頭的證據,政治後座力不容小覷,外交老手拜登不可能不知。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3-07-22
川普棄台論的棋先一著
二○二四年美國總統大選重演「川拜對決」的機率極大,前總統川普日前接受媒體專訪婉拒表明若再入主白宮是否會捍衛台灣,並指台灣奪走美國半導體工作,揚言要對台加徵關稅,台灣的「親中遠美」政治勢力見獵心喜,聲稱川普若明年勝選將會棄台,這種論調顯然嚴重曲解川普的內涵。 首先,川普雖從未承諾「出兵協防台灣」,卻不表示他會放棄台灣,他真正的意思是他當美國總統,會止戰於未戰,用盡方法防止台海戰爭爆發,而非等開戰後再來協防台灣,所以川普才宣稱他再當上美國總統,習近平不會武力犯台,這是棋先一著。 另外,川普信奉已故總統雷根「實力換取和平」的理念,主張台灣應自我保護,美國所要做的是提供台灣所需的軍備,因此川普政府任內軍售台灣十一次,總金額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次數與幅度超過歐巴馬政府八年任期,且軍售內容包含海馬斯多管火箭、AGM -84H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等攻勢武器,突破「台灣關係法」中,美國提供「防衛性武器」給台灣的框架限制,積極將台灣打造成北京「吞不下的刺蝟」。 至於川普關於台灣奪走美國半導體工作的表述,與其「美國優先」的論調不謀而合,既強調對美國選民就業權益的重視,以爭取藍領勞工族群的支持;又突顯美中對抗態勢下,美國晶片生產不該過度依賴中國虎視眈眈下的台灣,所以川普執政時就積極安排台積電赴美設廠,拜登就任後推動製造業、晶片回流美國的力道更只增不減,畢竟美國總統以美國國家利益為優先再合理不過,無論何黨執政皆然。 當美中持續結構性對抗,「抗中保台」已成美國國會兩黨共識暨主流民意,台灣人實毋庸憂慮下屆美國總統是共和黨或民主黨。 我們要做的是,明年票選出足以維繫台美關係的總統與執政團隊,這樣台灣才能與自由世界繼續並肩同行。倘二○二四年由唱衰台灣的親中勢力執政,屆時美國與國際盟友的挺台力道恐將大為降低,那才是真正將台灣推向中國的虎狼之口。 (作者是公務員)
王昱培
2023-07-22
隨波逐流與自力更生
隨波逐流與自力更生 昨天寫了三則批評李淳的文章,早上想起愛默生,美國的精英常常會引用愛默生的「Self-Reliance」文章,中文應該翻譯叫做「自力更生」,這是一篇鼓勵讀者信任自己直覺和個人信念的文章,即使這些信念與社會規範和期待相矛盾。愛默生認為,依賴他人的意見,會削弱個人的力量和創新性。 愛默生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獨立的思考和創造力。他譴責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並認為這種壓力妨礙了人們的自我實現。 然後,愛默生討論了社會對個人自由的限制,他認為這種壓力使人們放棄自我,而選擇遵從社會規範。他強烈主張,人們應該拒絕這些外部壓力,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信念和興趣。 愛默生強調了自力更生的價值,他鼓勵讀者不應該懼怕被誤解或被社會孤立,因為所有偉大的人,像哥白尼和牛頓等,都曾被誤解。他認為,只有在我們學會信賴自己,並抵抗社會壓力時,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自我。 偉大的人都是那些有膽識獨立思考並有力量對抗群眾壓力的人。他寫道,真實的自我就是源自於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 愛默生「自力更生」名言 1. 不要走現成的路,最好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同時留下自己的足跡。 2. 除了你自己,沒有什麼能給你帶來平靜。 3. 生活的目的不是為了快樂,生活是為了過得有意義,過得高貴,過得富有同情和悲憫之心,過得與眾不同。 4. 沒有熱情是不可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5. 傻一點、誠實一點、善良一點。 6. 如果我們遇到一個才智卓絕之人,我們就該問問他讀了些什麼書。 7. 英雄不比別人更勇敢,只是比別人多勇敢幾分鐘。 8. 膚淺的人篤信運氣和環境;強大的人堅信事物的因果。 9. 個性高於智商......,偉大的人會堅強的活著,堅強的思考。 10. 嫉妒是無知,模仿是自殺。
李忠憲
2023-07-22
投共者自陷險境
五退伍士官兵因違反國安法(以下簡稱此舉為「投共」)而被聲押禁見,藝人瑤瑤之弟亦因此案交保。 我想提醒在役、退伍的各位:此時投共,極度危險。危險之處不在我國國安法,而在習近平眼下的處境。 向敵軍投誠,絕不等於歲月靜好,因敵軍特別嚴防投降者,害怕是詐降,也擔心投降後會再復叛。且投降者的吃喝等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增加敵軍負擔。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將趙國降卒坑殺殆盡,就是因為糧食不足,擔憂降兵譁變。 疫後的中國,民生凋敝,失業率飆升至廿%,要再負擔降共者的生活開銷,肯定是奢侈。且有瓦格納軍變的例子,習近平更加疑懼自己遭兵變,中國火箭軍副總司令吳國華「自殺」等事件可見一斑。自家內部「忠誠度」動搖的此時,台灣來的降共者,如何能信任? 尤其,在習眼中,「中華民國國軍」的投共者肯定更可疑。因兵變能達成,關鍵常在「人脈」:政變之前,政變者就已交遊廣闊、眾所矚目;被政變者也已勢單力薄、孤家寡人。例如: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前,河內司馬氏就已是名門望族;曹氏皇家則因為曹丕、曹植、曹彰的手足相煎,使曹魏皇帝趨於孤懸。 另一兵變成功的條件是為「外力支持」,此亦可謂變相的人脈。例如:智利選出與卡斯楚交好的總統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美國擔憂智利成為古巴第二,於是支持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將軍政變推翻阿葉德。 我國國軍有一部份是美國系統根源(孫立人將軍之後),且台灣男生大多珍惜當兵回憶,「退伍同袍」是人脈,投共者有這麼多人脈,習近平豈能信任? 還想投共嗎?這無異於跳崖! (作者是清大歷史碩士、中學歷史教師)
張經偉
2023-07-22
中共青年失業率創新高 卻只會喊口號救經濟
中共國務院19日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該份文件明確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該《意見》共八個章節、三十一條意見,總體要求是「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就在中國經濟表現欠佳之際,該份文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最高規格發布,主要強調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為民營經濟建立法律制度,加強黨中央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要求民營企業「跟黨走」,可細看內文,以8大項中的第7大項為例,「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其內容指出,「要引導全社會『客觀正確全面』認識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引導社會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重大貢獻和重要作用,正確看待民營經濟人士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的財富」,便可輕易發現,此份文件無意外又是中共官方一份「宣示性」的文件,並無實質效益,內容全文長達6,700餘字,多為宣示支持民營企業,可如何支持?如何進行?無人知曉。 近年來中國「國進民退」現象日益嚴重,早已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民營企業在過去持續被中共官方介入掌控下,多半靠「壟斷」來掠奪、斂財,與民爭利,不僅傷及整體民營企業體系的核心利益,更是動搖民營企業家對於中國整體市場的信心,中共當局本次發布的《意見》,其目的雖在解決中國當前 GDP 負成長、青年失業率高,以及外國投資率低等經濟問題,可該文件內容治標不治本,甚至不忘藉此要求要積極探索創新「民營經濟領域黨建工作」,如今中共青年失業率不斷創新高,嚴重程度早已不是中共當局靠著發布振奮人心的宣示性政策、喊喊口號就能挽救的狀態了。 (兩岸事務專題研究生)
曼琳
2023-07-21
光輝崛起梟龍衰落
從川普時代對中國打響第一槍貿易大戰後,而中國卻自不量力的跟美國硬槓到底而節節敗退,最後中國狗急跳牆使出散播武漢肺炎病毒的絕招來反制美國,終於使得原本的如膠似漆的美中關係急轉直下演變成如今的劍拔弩張,又在一次的印證了在大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由於認清了中國的邪惡本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痛定思痛後,重新檢視了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因此印度這幾年來就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力扶植,用來取代中國這一個曾經無比風光的世界工廠,使得印度這幾年來在各方面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美國奇異公司甚至還在印度總理莫迪於今年六月前往美國進行國是訪問期間,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簽署備忘錄,將以百分之百技術轉移的形式為印度空軍生產F414渦輪扇發動機,這不但讓莫迪的美國行賺足了面子與裡子,同時也讓印度發展陷入牛步化的印度國產「光輝2型」(Tejas Mk-2)戰鬥機徹底解決軍用發動機問題,對印度國防工業向前躍進大有助益(註1)。 而這也使得這一型印度製造的戰鬥機在國際軍火市場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原本阿根廷曾有意以6.84億美元採購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研發的「梟龍式」戰鬥機,但根據印度《防務新聞》網站報導,阿根廷國防部長於七月十七日訪問印度期間,將和印度簽署一份總額高達 10.5 億美元的採購協議購買 15 架印度斯坦航空 製造的「光輝2型」戰鬥機,折算下來單價居然高達 7,000 萬美元,價格堪比美製 F-35 匿蹤戰鬥機,這也宣告中國與巴基斯坦合製的「梟龍式」戰鬥機宣告出局(註2)! 阿根廷決定採購「光輝2型」戰鬥機,除了是因為「梟龍式」戰鬥機使用西方國家製造的航電設備、俄羅斯的引擎,再將其安裝在中國製造的機身上,但「梟龍式」戰鬥機的航電設備中,中國製的雷達精準度差,並有維護問題,任務管理電腦甚至會導致空對空飛彈的射程縮小。緬甸空軍前飛行員表示,在駕駛「梟龍式」戰鬥機遭遇強大重力時,機身很容易損壞,尤其是翼尖和武器掛載點。另外,由於「梟龍式」戰鬥機武器控制系統設計過於複雜,緬甸飛行員無法自行處理問題、零部件及炸彈採購受到西方制裁、雷達精度差等多種原因,該戰機雖投入緬甸空軍服四年,仍未參加實際戰鬥,緬甸空軍目前仍依賴俄羅斯製造的MiG-29戰機、Yak-130輕型戰機(註3),這重重的問題都必然使得阿根廷對於「梟龍式」戰鬥機興趣缺缺。 相形之下,印度的「光輝2型」戰鬥機雖然率包括雷達航電等關鍵部件都來自西方進口,但至少印度與西方國家關係良好,如今印度又獲得美國奇異公司百分之百技術移轉在印度製造F414發動機,將使得「光輝2型」戰鬥機的自製率又獲得進一步提升,使用這一型戰鬥機的外國客戶不必擔心後續維修保養所需的零組件供應無法獲得保障,因此阿根廷捨棄「梟龍式」戰鬥機這一型跟中國C919客機這一款號稱是國產,其實大部分零組件是從外國進口組裝而成的拼裝貨,也就成為必然! 而這也見證了印度的與中國這兩個亞洲大國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此長彼消,只要中國繼續堅持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與世界為敵的極權體制不改,印度這個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必然會繼續光輝崛起,而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極權國家則會如梟龍一樣繼續衰落下去! (註1)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6220216.aspx (註2)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07-19/880416 (註3)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140101
海兒
2023-07-21
這邏輯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等一下⋯這邏輯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我們先不論柯朱兩位到底有沒有通電話、也先不論說你們兩個講電話到底算不算「妨礙名譽」、「誹謗」,那是司法的事情,但這回應我實在看不懂,兩個政黨喊要合作講大半年,結果主席之間通話居然叫做「破壞團結」?原來藍白合要靠通靈來達成的意思?那你早說嘛! 不過從朱主席的回應我確實看出一件事情,他正在失去黨機器的控制力。身為堂堂一黨之首,卻好像很害怕被人誤會自己跟別的黨談了些什麼,還是一個本來就有合作意向的黨,這不正是主席的工作嗎?還是現在變成金小刀的工作了?這兩人的領導權之爭浮上檯面只是遲早的事。 總之現在大家都懂了,藍白合三個字就像佛地魔,雖然知道有這回事,但不能輕易說出口,否則就會被魔法追蹤獵殺。我想主因還是716之後的微妙變化,究竟誰合誰越來越難判斷,因此雙方都不敢主動打破現有的平衡,都在等對方露出弱點,這種各懷鬼胎的合作真的能成嗎?我是不看好啦!
林俊憲
2023-07-21
一流人才去學醫?
最近很多人討論:「一流的讀醫學院,二流讀工學院,三流的商學院,讀法和農的佔第四、第五,而文學院差不多第六流,藝術的就根本不入流」。 把人分為不同等級,是製造階級、引發仇恨值;唯我獨尊看不起所有平凡人民或太監、宮女與狗,是保守迂腐的帝王封建;對歷史的無知,目光如豆,是嚴重的價值偏差。若花力氣去批判這些,實屬徒然。在此卻想反思:一流人才要去學醫?或,當醫師者必是一流人才? 把人分為不同等級,是製造階級、引發仇恨值;唯我獨尊看不起所有平凡人民或太監、宮女與狗,是保守迂腐的帝王封建;對歷史的無知,目光如豆,是嚴重的價值偏差。(臉書截圖) 在此先講結論:台灣要在世界競爭抬頭,走入頂尖國家行列,個人覺得社會大眾不宜再陷入「讀醫學院需要一流人才」的迷思,或鼓勵「功課好就要讀醫學系」的風氣。 回顧人類世界歷史文明的發展,一個國家的偉大,一定是有各形各色、各行各業人才參與,特別是藝術及人文、法政的角色。人生而平等,不應分等級,但如果聰明會有差別,頂尖的人才(或說頭腦最好、反應最佳),應該去從事藝術、文史方面,其次是法政。有這樣的人才分布,國家才會強盛。要當醫師,大部分只要是中等資質就可以了。(當然擇業是興趣、性格取向為先)。 1895-1945日本治台,殖民下的台人無法在政治出頭,有成就的社會精英或財力足夠,欲追求高等教育者,多赴日深造。有一統計指在1920年後所有赴日學生,習醫人士(包括「齒科」)佔2/5,法律為1/5,商業、經濟佔1/5。有資料說,日治時期的116名(或更多)留日博士,其中115名屬於醫學。 國民黨政府來台後,隨即發生228慘案,恐懼心理影響所及,所有台灣家庭皆禁止子女接觸法政、文史哲學,以免惹禍上身,結果醫學成為最高的象牙塔追尋目標。證諸戰後嬰兒潮、民國50年代前後著名高中畢業生(尤其男校),不管志向為何,八成以醫學系為聯考第一志願,可見一斑。 以上是說明百年來台灣特殊的傳統「醫學至上」可能背景。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有台灣當年類似狀況。民45年至60年間,經濟尚未全面起飛、工商發展即將開始,百業待興、所有大醫院多未開張,也還沒有很多大財團、大企業、科技電子業,執業醫師有穩定高收入(都是收現金),是吸引多人爭取入醫學系重要的誘因。然這樣的時代應該已經過去了。 在盛平時期(特殊疫情外),對整體國家社會而言,醫師是貢獻很小的社群。每位醫師服務的對象、人數很有限,雖說是多以救助病人為目標(不能否認有人是只有牟利想法),但即使以病人搶搶滾而言,也只是服務幾千人,例如名醫的器官移植手術,對單一病人帶來無限幸福,但其醫療總生涯能救助多少人?很多執業醫師,多半的時間只是陪伴病人度過生病這段時期,減輕痛苦、觀察並防止疾病進一步擴大,非常多場合其實是「上帝(佛祖或阿拉、媽祖)治病,醫師收錢」。人類力量有限,醫療工作是百業之一,他盡他的責任服務別人,就跟所有人一樣。醫師也沒那麼偉大,不能讓人長生不老。 多數醫師訓練過程是背誦條文居多,當然也有演算、分析、邏輯思考訓練,但原理、名詞、治療的「創造」( creat)機會並不多,因為大多數要依照教科書或已公定的標準程序,特別是自己不能隨便「發明」治病方法,如沒照規定的原則做事,因而出了人命是要負刑責的(國外是民事責任)。這樣的工作,除了少數從古至今的醫學發明家,對人類貢獻很大的、如解剖學的瓦薩里斯、細菌學的巴斯德、盤林西林的弗萊明、小兒痲痹的沙賓及沙克、B肝抗原的布隆柏格、幽門桿菌的瓦倫、糖尿病的班庭、發現X光的倫琴等等⋯以及繼續會有新發展的各種少數高深醫療人才,一般醫師也就僅是依已經規定的醫療原則去救助病人罷了。醫師平常要很辛苦持續研修,以趕上新知識,不能落伍,都是為了遵循治療通則指引。任何行業本都該如此。提出研究論文也要下功夫,但要有結論,可能要數十年。 反觀藝術家、文學家、哲學思想家,所有東西都是無中生有,完全要靠創造,沒有一流的腦力,哪有辦法?很多人以為,藝術文學只是愉悅人生、個人興趣,其實影響人類文明進展,最基礎的底子就是藝文思想與素養。沒有藝術文學、沒有哲學思想家的領導,人類就是野蠻、無禮、說謊、霸道、粗俗、髒亂、無序、不尊重他人、自私。藝術家、文學家透過所創造出來的作品,潛移默化人們及心靈,讓世界更美麗、沒有噪音、更有秩序,彼此關係更友善、品德更高尚、人格更務實、沈穩。這些會造成整個國家社會的良好環境,這也就是某些政客誇誇其談的「文化建設」(但他們其實不是真的了解,只是口號)。 富有人文精神的領導人的貢獻,是針對整個國家、無數社群、無數世代,不像醫師在短短幾十年生涯、僅治療數千病人所能及。法律專才會使人類得到更多的正義、地理知識推廣使我們更有世界觀、歷史令群眾暸解自己從何而來而不致迷失。1776年美國開國諸賢,簽署獨立宣言、憲法,甚至不居功而引退如華盛頓,為民主立國、三權分立、參眾議會,定下良好基礎典範,其政治人才的貢獻對象是數百萬群眾,影響的是數百年。政治人物更需要人文、藝術的修養,此所以歐美文明先進國家有美麗的公共建築,1983年密特朗的「大羅浮計畫」可以為例。這類人所引領的政治氛圍也不一樣。我們在歐洲可以看到有不斷的音樂會在民間演出,培養有氣質的公民,功不可沒。藝術的貢獻絕不是所謂的不入流。 反觀台灣政客是穿著粗俗、到處拜廟、表演「親民」的幼稚園舞蹈、滿口謊言、胡言亂語、硬掰、惡意中傷、抹黑,很多民眾也喜歡這種網紅、聲量、不辨真假。「高雅」文化兩字已離開我們國家越來越遠。世界上少見的前科犯、黑色大哥都可高票當選公職的現象,在台灣已是常態。 唐代孫思邈謂,「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這裡指的並非醫師,而是有人文藝術素養的法政領導者。非常期待真正的「一流」人才,醫治台灣已經走向金錢至上、沒有根、沒有歷史觀、低俗、譁眾取寵、黑白不分的政治現象。也盼望更多有興趣、有志、有才華的人,能投入藝術、法政商、文學、史地,來改變台灣。 (退休人士)
王英明
2023-07-21
柯文哲的歧視女論持續延燒
柯文哲的女性歧視言論,還在持續延燒。朋友問我,柯文哲歧視女性,不是好幾年了嗎,為何現在才開始影響選情? 首先,選總統的道德標準高於選市長,韓國瑜選總統的時候,許多不當言行被拿出來討論,這些在選市長期間並未成為焦點。 其次,整體的社會氣氛隨著當下的重大事件而不斷變化,從政治圈延燒到演藝圈的ME TOO活動,讓這段時間內跟性別有關的不當言行受到更大的譴責。 負面行為對形象的傷害是疊加的。柯文哲過去歧視女性沒受到重創,不代表繼續歧視不會形象炸裂。柯文哲的「北流太監說」,便是個引爆點。想假借演唱會的名義募款,已經是違反政治獻金法的不當行為,被行政中立的北流引用柯文哲任內規定阻止,柯就說「通常這種事件,太監就解決掉」,暗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或北流董事長黃韻玲是太監,擅自主張幫蔣萬安皇帝擋住柯文哲」。這種粗暴言行,受到音樂人馬世芳嚴詞批評,「這個人可能會變成我們的總統」,引發跨越政治立場的大規模迴響。 柯文哲確實曾在書中寫到「在台灣讀醫學院的是第一流」、「讀藝術的就根本不入流」等學科歧視言論,以考試及志願分數來斷定職業流別,意思是分數高的醫生如柯文哲,如果去念藝文也會是頂級人才,可惜現在都是分數低的不入流人等去念藝術。分數不等於人才與否,不會考試的人,也可以有特殊才能,在不同行業發光發亮。柯文哲如果真是第一流的人才,多年下來理應無師自通,在藝術上有不凡造詣,他應該在醫生及政客之外,同時是個畫家、音樂家及小說家。可惜他只是個愛講歧視言論的人。 柯、館、昌形象共享 716遊行之前,黃國昌被柯文哲預定為未來的法務部長,黃欣喜若狂連聲道謝;健身名人「館長」陳之漢則力捧柯文哲,冷落過去的好兄弟侯友宜。民眾黨也全體大動員,想要把716的白衣聚會打造成柯文哲選總統的「三山造勢」。柯館昌的三巨頭相聚,在白營的理想中應該要能「集眾家之長」,促進粉絲的極大化。有趣的是,三巨頭合體也可能是「集眾家之短」:彼此的負面形象也會相互加總。 白營原本想像的是,陳之漢的草根肌肉男,加上黃國昌的法學正義師,與柯文哲的素人政治,產生化學效應,突破支持度天花板。沒想到真正加總的是陳之漢的髒話與女性歧視,黃國昌的違建及竊占國有地。柯文哲的歧視女論,在三人加總之後,不但沒有淡化,反而更被凸顯。 館長過去有女員工被男員工性騷擾,館長談及此事,卻有「喝酒亂摸很正常」、「兩人本來就很熟」、「也沒有性侵妳嘛,老二沒有放進去嘛」等不當言論。跟柯文哲可以說是惺惺相惜,物以類聚。 遊行現場有女性反對柯文哲,印出柯文哲過去的歧視言論舉牌抗議。其實在遊行或造勢現場,有不同立場者實屬正常,這名年輕女性也沒有喧嘩干擾遊行,只是靜靜地舉牌而已,卻遭到現場民眾的質疑辱罵,且在事後被陳之漢開直播公審批判。說:「拿著牌子頭低低、遮遮掩掩,好像做什麼壞事」、「不是說我支持歧視,但妳做這種東西幹嘛,柯文哲真的歧視嗎?」、「不要配合民進黨做這種東西」陳之漢的行為無疑是提油救火,把柯文哲的歧視女論炒得更熱。 這些話,確實是柯文哲所說,且有新聞報導佐證。柯文哲若覺得其中有不實訊息,大可向媒體提告,並要求文章下架。柯文哲昨日受訪卻說:「台灣政治有一點我很不喜歡,我們醫生是在救人,怎麼有一個行業每天在想怎麼害人、造謠。」想要全盤否認,不承認自己有講過這些話,不承認這些話是歧視,不認為歧視造成遊行男多女少,也不面對自己的女性支持度下滑。 歧視論降低了柯的得票天花板 昨日民眾黨副秘書長許甫,更直批媒體人姚慧珍「缺乏查證」、「血口噴人」,原來是柯文哲否認自己講過「30歲以上未婚女人,像殘障停車位。」這則消息2019年先從立委管碧玲臉書發出,有柯文哲過去醫院同事爆料,多年前柯文哲當醫生的時候曾對女下屬說:「我開著一部車,遠遠看到一個停車位,很高興開過去,開到眼前一看,才知道是個殘障停車位。30歲以上未婚女人,就像這個停車位!」 我乍聽之下,還不太懂柯文哲的歧視邏輯,想一下才搞懂,柯文哲的意思是「原本以為可以停,後來發現是殘障車位,不能停」,這不僅是年齡歧視,更已經涉及了「停車=性行為」的性騷擾。多家媒體包括中國時報,都引用了管碧玲的臉書爆料。倘若柯文哲自認沒講過這話,大可向媒體及管碧玲提告。退一步來說,就算柯文哲這句話沒講,其他有錄影為證的歧視女論,已經是不勝枚舉。 716到場的白營支持者,有八九成是男性,加上柯文哲的女性支持度在四十歲以下持續崩跌,民眾黨作為一個缺乏性別意識的政黨,已經昭然若揭。 柯文哲歧視女性造成的政治影響是「降低得票天花板」,柯文哲歧視女性,歧視人文藝術,這讓討厭柯文哲的族群跨政治立場的增加了。綠營的不會投給柯文哲,已經反映在民調上;藍營及搖擺選民,原本可能因為討厭民進黨,而會「棄侯保柯」,如今卻因為柯文哲的歧視論發酵,寧可不投票,也不想讓柯文哲當總統。這使得柯文哲想要靠棄保票獲勝的可能性減小。 也難怪柯文哲要聲稱716跟自己無關,自己只是來賓--「館昌二人」的負面形象,跟柯文哲的歧視女論相互影響,柯文哲現在想要拋棄館昌,斷尾求生,恐怕已經太遲。 (圖片來源:蔡宜彣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溫朗東
2023-07-21
柯文哲連3切割
柯文哲連3切割 柯文哲昨天的訪問,把能切割的都切割光了! 切割自己。不滿外界拿他多年前說過的話批評他。 切割716。稱把716說成柯文哲造勢場,是造謠。 切割館長。館長公審霸凌,他不知細節,不清楚。
曾韋禎
2023-07-21
還原北流
【還原北流】 柯文哲參選人昨晚發表了一篇臉書文章和一支影片,談北流建設歷程。 文章寫得漂亮,影片拍得感人。 但可惜,內容夾雜明顯的事實錯誤、時序錯誤。恕我直言,不老實。 我先簡單講一個就好: 柯參選人說: 「我上任之前,他已經流標三次。我上任之後,他還是在流標。後來我當時上來之後發現這筆錢不夠用,我就做一個決策:因為北流有北基地和南基地,所以我當時說,這樣好了,既然錢不夠,北基地先蓋,因為北基地有演唱廳嘛,南基地的錢挪到北基地先蓋。南基地我們再想辦法去籌錢。」(影片逐字稿) 柯參選人把自己描繪成關鍵人物:克服預算不足難題,拍板先蓋北基地,再去幫南基地找錢。 事實是: 北流北基地早在柯文哲前市長「上任前」就「發包出去」了! 北流北基地在2014年10月22日郝龍斌市長任內決標,由春原營造24.2億得標。 決標過了兩個月,12月25日,柯文哲才上任。 南北基地分開招標,北基地先蓋,先發包,是郝龍斌任內的事,不是柯文哲決策。 這個關鍵時序,柯文哲前市長不可能不知道。 柯文哲參選人也一定知道。 因為在柯參選人昨晚發布的影片,就有一張圖卡清楚顯示「北基地工程103.10.22決標」 我看到影片,重複看了三次,因為我不敢相信,柯文哲前市長竟然把北流的時序搞錯了! 柯文哲參選人是「發明家」,在鏡頭前「發明」柯市長拍板先蓋北基地的說法,面不改色。 後面剪片的小編,手中有正確資料,仍然睜眼剪出錯誤的內容。 臺北市,就是我的事。既然落入我的守備範圍,就要讓市民知道正確的資料。 我先前公開講過,北流建設,歷經三任總統、三任市長,是綠藍白的共同政績。 建設過程中,大家一起被監察院糾正;建設完成後,有政績,也應該公平、就事論事呈現。 把好的功勞獨攬,問題都丟給別人,這種做法,我不同意。 在柯參選人的臉書文章和影片裡,還有不只一個事實錯誤。 今天時間有限,我先講一個。其他的,希望柯參選人(的小編?)可以自行修正。 如果沒有修正,其他的事我們有時間會慢慢講。 —— 苗博雅問政成績 https://portaly.cc/miaopoya 柯參選人影片引用的圖卡資料,很清楚寫著北基地工程103.10.22決標 當時柯文哲前市長根本還沒當選、還沒上任
苗博雅
2023-07-21
華爾街投行為何退出中國?
20230720 華爾街投行為何退出中國? 2004年6月,矽谷銀行(2023年倒閉)率領了包括紅杉、凱雷、經緯、KPCB、NEA等20多家美國知名風險投資公司到中國尋找投資機會。那次商務之旅過後,紅杉中國、啟明、光速中國、DCM中國紛紛成立。此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快手、攜程旅行網、如家酒店,美元創投基金的投資幾乎包含了所有中國網路領域的龍頭企業,而它們的全面崛起離不開這群創投的風險投資。中國網路行業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也在上市後給這堆風投基金豐厚的股價回報。 2023年6月初,紅衫中國被紅杉資本宣布獨立。不但紅杉中國的英文名字從Sequoia China改成中文拼音的HongShan,獨立後的中國公司更將停止與原本在歐美的母公司共享IT、財務和會計等後台支持。 最重要的變化是,2024年3月以後的紅杉中國,將不可能再募集美元創投基金,這意味著未來歐美的技術與人員支持,也不會再透過美元創投基金流入中國的新創公司。 《華爾街日報》曾訪問百度的長期投資機構,請教它們成為百度長期投資人的心態,基金經理表示:「在美國已經有谷歌的企業成功模式之後,在中國這樣的封閉市場再玩一次,只要照抄相同的發展模式,就可以有類似的長期回報。」 過去中國的創新企業,就是按這個邏輯養出來的。搜索引擎谷歌成功之後,在中國就有了百度;網路商場亞馬遜崛起之後,在中國有了京東與阿里巴巴;Uber之後,在中國有了滴滴出行;特斯拉電動車成功之後,在中國有了小鵬、理想、蔚來。 中國模仿企業的橫空出世,永遠比美國正版晚了3年到5年,原因就是這群美元創投基金幫忙找錢又找人,在中國複製出相應的中國版本,然後在中國政府市場保護政策之下,成長壯大。 它們最終的歸宿就是到美國上市退出,美元資金投資初創企業,在美國上市後大賺美元資金,然後為期6年到8年期的創投基金就結束運作,這是華爾街在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標準的獲利方程式。 2023年上半年不只是紅杉中國被獨立,在產業鏈上負責幫華爾街出股票的一群大型投資銀行,也開始退出。2023年的香港股市表現不佳,原因在上期說過,中國如果要保住人民幣匯率,阻止資金外流,在香港的資產價格,就要因為港元利率大幅上升而被犧牲掉,不論是房地產市場或是股票市場都是如此。 美國的高盛證券與美林證券因此放棄了重要的新股上市交易,這在以往的年代極其罕見。新股上市是一切企業金融的根本,上市前有輔導費用,承銷上市時會有服務費,企業上市同時還會有融資需求,因此也有貸款業務的收入,券商的自營部門要負責次級市場的交易造市活動,同時有機會賺到可觀的資本利得;一家投資銀行放棄新股上市業務,等於承認它要退出整個市場。 下略 …… 外資為何不想玩? 因為…… …… 上略 A股的本質是中國的基本面,中國的流動性;港股的本質是中國的基本面,美國的流動性,因為港幣有緊釘美元的聯繫匯率。以前A股相對於H股長期有40%的價差,是為A股港股溢價指數(Hang Seng Stock Connect China AH Premium Index)。這個溢價意味著人民幣一旦開放自由兌換,合理的人民幣匯率就是10元兌1美元的意思。 因此,接下來香港股市只可能有兩種走法:第1,改用人民幣交易,股價向A股靠攏,全面反彈,但是沒有流出境外的自由,因為這個價格不是國際市場價,而是中國境內的自嗨價;第2,繼續用港幣交易,但是忍受港幣背後缺乏美元支持的高利率,讓股價打折再打折,直到完全喪失募集資本的功能。 選項一明顯是維持中國金融體系運作的較佳選擇!但是對所有外資來說,不論是1或2,差別就是拿不回資金,和拿回少量資金的區別而已。
印和闐
2023-07-20
台灣藝術家郭柏川與鄧雨賢
今天有兩位台灣的藝術家冥誕,一位是美術家郭柏川,一位是作曲家鄧雨賢。 郭柏川出生於1901年7月21日,台南人。剛出生滿兩個月父親就病逝,他由母親撫養長大。 33歲從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畢業。低他一屆有一位台灣著名畫家李梅樹。 1937 年郭柏川離日直接前往北京,在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藝專擔任教職(當時的北京是在日本勢力之下)。1948年,因國共內戰全家回台灣,並在1950年於台南的省立工學院建築系(今成功大學建築系)任教,並創立領導台南美術協會。 郭柏川一生創作量豐富,作品以油彩為主,題材遍及人物、靜物和風景畫。 1974年1月23日逝世。享年73歲。 鄧雨賢於1906年7月21日出生,客家菁英。 1925年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任教四年後遠渡日本學習作曲。 28歲,鄧雨賢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任專職作曲。 他畢生創作近百首歌曲,《大稻埕行進曲》是其成名曲,重要代表作《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唱遍全台,合稱「四月望雨」。其中《望春風》和《雨夜花》是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屢次演唱的歌曲;2015年著名聲樂家多明哥來台與江蕙合唱的歌曲就是《雨夜花》。 二次大戰期間,鄧雨賢的「四月望雨」都被改成日本軍歌,他也以「唐崎夜雨」之名創作〈郷土部隊の勇士から〉、〈月のコロンス〉、〈蕃社の娘〉等歌曲。 1940年,34歲時的鄧雨賢離開唱片業的工作,遷居新竹芎林,在芎林公學校(今芎林國小)任教。 1944年6月,38歲的鄧雨賢因心肺疾病去世。現在新竹芎林鄉有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立有鄧雨賢銅像。
李筱峰
2023-07-21
«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AIT提二戰文件未定台灣地位 美國務院背書:中國刻意扭曲
黃靖媗
尼泊爾的警鐘 台灣不能走向親中自毀之路
羅浚晅
不反共不能救國
林保華
轉向背反 政治亂象
李敏勇
想像林佳龍和王毅兩岸外交部長在歐洲巧遇的現場
尤榛嚴
不是等紅燈!公館下午3點半大塞車畫面曝光 網轟藍委:別再造謠
劉晉仁
滲透無所不在 台灣最大隱患
林保華
核三重啟公投 屏東農漁、觀光界喊不同意
葉永騫
台灣的自由之路
李敏勇
黃國昌搶先宣布參選新北市長,然後呢?
尤榛嚴
天才與白痴的共產主義
李筱峰
坦承聽命黨中央 台中國民黨幽靈連署 34人皆認罪
陳建志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