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事

5年軍援百億美元 專家分析:美國已確立台灣為準盟國

5年軍援百億美元 專家分析:美國已確立台灣為準盟國

美國國會已通過未來5年可無償提供台灣軍援達100億美元(約3050億台幣),專家分析這是美國給「鐵桿盟友」才有待遇,意味美國已定位台灣為盟國,為雙邊防衛合作重大升級。(路透)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參議院分別於本月8日、15日先後接連以壓倒性票數通過2023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未來5年可無償提供台灣軍援達100億美元(約3050億台幣),並要求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計畫明年開始派官員長駐台灣,以強化雙方合作對抗中國威脅。自由亞洲電台(RFA)引述軍事專家分析,這是美國給「鐵桿盟友」才有的待遇,意味美國已將台灣視為非北約的同盟國家,是美台防衛合作關係重大升級。 最新年度NDAA授權美國政府在2023至2027年間,透過美國國務院「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計畫,每年提供台灣最高20億美元無償軍援;另授權提供台灣最多20億美元的FMF貸款,還款期限為12年。 此外,新年度NDAA也授權美國總統動用「總統撥款權」,每年從美國國防部庫存挪用價值最多10億美元的軍事物資或服務給台灣。另授權為台灣打造包含彈藥及其他適宜防衛武器的「區域應變軍備庫」,並賦予台灣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南翼與東南翼國家、特定主要非北約盟國(major non-NATO allies)及菲律賓同樣待遇,能優先取得美國的「超額防衛物資」。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受訪指出,美國會授權1年最多提供無償、有償軍援合計最高40億美元,大幅度升級台灣軍備,希望透過對台援助,把訊息傳遞給中國:「美國對台灣的保護還是非常非常地執著,也呼應拜登(總統)之前說了4次防衛台灣,把戰略模糊推向戰略清晰,通通連在一起,就是更整合形成對中國的嚇阻效應,也跟美國要把台灣武裝成刺蝟呼應」。 葉耀元認為所謂無償軍援,美國華府可能利用計畫案、合作案,出售台灣不對稱戰力軍備,如刺針飛彈等;台灣基礎軍備良率不足,透過整合型包裝使台灣取得實質軍事升級。 台灣軍事評論員亓樂義受訪表示,NDAA最重要核心在定位,美台「是非北約性質的一個夥伴關係,這是一大特點,這關係在(美國)國會確立了,才會有無償軍援」;以前美國只有給鐵桿盟友像以色列這些國家,才有無償軍援,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大轉折點。
楊芙宜 2022-12-18
BBC記者發推 北京感染破千萬

BBC記者發推 北京感染破千萬

北京疫情炸鍋,當地政府緊急在體育館開設發燒門診。(圖取自微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北京疫情有多嚴峻?BBC駐北京記者Stephen McDonel 在個人推特上發文稱,當地1家歷史悠久的媒體《The Beijinger》在微信群進行民調顯示,高達70%的受訪者坦言染疫。他自己則研判,疫情席捲整個北京,本週應該上千萬人染疫。 BBC駐北京記者Stephen McDonel 16日連續PO出多篇推文,分析北京疫情現況。他稱,過去10天,擁有2000萬人口的北京至少有4分之3的人染疫,過去一週染疫人數應該有1000萬人。 McDonel說,北京1家歷史悠久的媒體《The Beijinger》在微信群進行民調顯示,高達70%的受訪者坦承染疫。即使這份調查樣本偏向朝陽區及東城區,但似乎符合現況,北京市很難找到沒有染疫的人。 McDonel 直言,這波疫情將讓北京老年人及弱勢族群陷入危險之中,尤其是沒有接種疫苗的長者,他直呼實在太可怕了。
自由時報 2022-12-17
裴洛西:20年前就說過別讓中國加入WTO

裴洛西:20年前就說過別讓中國加入WTO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說,雖然是她最後一次以民主黨團領袖身分在CECC聽證會上發言,但不會是她最後一次為中國人權發聲。(擷取自YouTube頻道「Nancy Pelosi」)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會暨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CECC)14日召開聽證會,檢視過去20年來的中國人權狀況,邀請即將卸下眾議院議長一職的裴洛西(Nancy Pelosi)發表談話。裴洛西直言,中國被納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20餘年以來,人權嚴重倒退,也不遵守WTO規範,世界不應再坐視不管。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於2000年成立CECC,致力監督中國人權狀況,每年向總統和國會提交年度報告。而CECC召開聽證會的前一天(13日),中國因不滿美國祭出晶片禁令,向WTO投訴,指控美國的限制行為威脅到全球工業供應鏈的穩定。 週三受邀出席CECC聽證會並發表談話的裴洛西直言,她早在CECC成立的那一年就呼籲別讓中國加入WTO。美國作為全球最強健的經濟體,本就有道德義務把貿易與人權相掛鉤,當時美國贊成讓中國加入WTO的人以為,若國際接納中國,有可能會為其帶來一系列改革與進步,但顯然這個想法太過天真,中國(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後的20餘年來,人權狀況嚴重惡化,甚至多次無視WTO規範。 裴洛西呼籲,世界不能再把「生意擺在理念之前」,若因為經濟因素不替中國人權發聲,那也不用想裝聖人去批評其他國家的人權表現。她霸氣表示,這次雖然是她最後一次以民主黨團領袖身分在CECC聽證會上發言,但不會是她最後一次為中國人權發聲。
自由時報 2022-12-15
拜會東京都知事 陳其邁:盼台日加強安全合作

拜會東京都知事 陳其邁:盼台日加強安全合作

高雄市長陳其邁昨拜會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並致贈高雄大樹玉荷包荔枝釀製的「荔釀」酒,表示高雄深厚友情。(記者王榮祥翻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記者王榮祥/綜合報導〕應日本邀請訪問東京的高雄市長陳其邁,十二日下午拜會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商談高雄與東京的城市交流,雙方也就台海安全議題交換意見。小池與已故前總統李登輝情同父女,非常關切李登輝家人近況,但因公務繁忙一直無法訪台,陳其邁也邀請她訪台時,務必到高雄走走,見見老朋友。 與「日華懇」古屋圭司等議員餐敘 陳其邁接受駐日台媒聯訪時表示,這次訪日主要是來和政界老朋友敘舊「博感情」。這是陳其邁上任高雄市長後首次訪日,也是國境解封後首次出訪重啟城市外交。由於他目前暫代民進黨主席,加上高雄市議會議長選舉在即,這次訪日僅有三天,可謂鐵人行程。 陳其邁拜會小池後,晚上與日本國會跨黨派友台團體「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自民黨參議員有村治子、維新會眾議員和田有一朗等多名議員餐敘,十三日清晨預定到東京的豐洲市場參觀。 陳其邁拜會小池知事時,首先感謝日本在防疫初期慷慨捐贈疫苗給台灣,小池知事也肯定台灣防疫成績有目共睹。對於小池知事在防疫、舉辦東京奧運、產業升級跟都市再造等領域取得的成就,陳其邁推崇小池執行力和意志力,強調東京經驗可帶給高雄城市治理許多啟發,期待高雄能在公共衛生、健康醫療、都市轉型、智慧城市等議題,加強與東京合作。 兩人也就當前區域安全議題交換意見。陳其邁認為,台日兩國應加強在區域安全的交流與合作,小池對此深表認同,並指出台灣在經濟、社會、區域安全上的重要性極高,台日更同樣重視民主與法治價值,應共同維護亞太區域安全。 陳其邁受訪時還表示,希望進一步擴大與日本各城市在產業、觀光、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尤其希望在推動台日學生的教育交流訪問時,能爭取日本學生訪問高雄,讓他們能體驗台灣南部不同於北部的特色。 高雄市長陳其邁(右二)與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等國會議員餐敘。(高雄市府提供)
林翠儀 2022-12-13
100億美元軍援台灣 美眾院通過法案

100億美元軍援台灣 美眾院通過法案

當地時間週四,美國眾議院以350張支持票對上80張反對票,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會當地時間7日公布協商定案版國防授權法案,其中最引起關注之處仍在於,法案計畫未來5年內,提供給我國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64億元)金援,如今在眾院投票通過,預估下週進行參院表決。 《Defense News》報導,當地時間週四,美國眾議院以350張支持票對上80張反對票,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預算為8580億美元(約新台幣26.2兆元),比2022財年要高出8%,也比白宮提出的預算目標更高,其中包括要提供台灣和烏克蘭更多的協助,預估下週將進行參院投票。 眾院在該法案中,對參院做出部分讓步,不過眾院軍委會主席史密斯(Adam Smith)讚揚該跨黨派法案,認為這對於要威懾俄國與中國來說是必要的。報導指出,法案授權在2027財年之前,向台灣提供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協助解決美國對台灣軍售遲滯的問題,美國國會對於如何提供援助還未達成協議。 除了軍事援助外,法案也授權美國為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能優先取得美國超額防衛物資,並呼籲邀請台灣海軍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自由時報 2022-12-09
沒必要同情中國人? 香港人諷︰他們不值得

沒必要同情中國人? 香港人諷︰他們不值得

對於中國近期的「白紙革命」,不少香港人對此抱持冷眼相待的態度,甚至直白表示「沒必要去同情和幫助中國人,他們不值得」。(圖擷取自Reddit「HongKong」、@whyyoutouzhele推特,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清零政策」導致國內各地怨聲載道,又因24日新疆烏魯木齊發生一場因封控妨礙救援、造成10人死亡的火災,而正式點燃中國人民怒火,並在多地掀起「白紙革命」抗議。雖然不少人給予聲援,但對許多曾發起並參與多次抗爭的香港人來說,僅是冷冷表示,「沒必要同情中國人」。 先前新疆烏魯木齊因當地政府堅持封控,而釀成10人不幸葬生火海的悲劇,也讓原先就非常不滿清零等防疫政策的中國民眾,紛紛集體湧上街頭示威抗議。根據推特帳戶「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相關推文可看到,上海、北京、武漢、廣州、成都和浙江等地區,有眾多拿著白紙上街抗議的人潮出現的畫面。 而這場抗議的相關資訊,也透過網路散播到世界各大社群體媒體上,並引起多國網友議論。在美國知名網路Reddit論壇的「HongKong」版上,有不少香港網友針對該事發起各串討論,雖然有些香港網友表示支持並會樂觀看待「白紙革命」的後續,但多數香港網友抱持冷眼相待的態度,甚至直白表示「沒必要去同情和幫助中國人,他們不值得」。 對「白紙革命」抱持冷感與不屑的香港網友,紛紛提醒眾人勿忘先前「2014雨傘運動」、「2019反送中」等抗爭,那些中國人是如何嘲諷,甚至掀起「挺港警」用暴力欺侮抗爭者的過往,「在他們成為暴政的受害者之前,他們完全不關心」、「中國人民想要的是一個好皇帝,而不是民主,就這麼簡單」、「香港人追求真正的自由和民主。不像中國人,如果他們吃得好,他們就會反對自由」、「最諷刺的是,他們正在使用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這正是香港人在 2019 年使用的」。 此外,在推特帳戶「李老師不是你老師」27日發布的其中1支影片,內容為上海民眾在烏魯木齊路齊聲高喊「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的口號,就有名網友回應表示,若將該影片分享到微博,民眾輿論會和之前的香港一樣表示,「我支持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對此就有名中國網友回應聲稱,「但是這個跟香港不一樣,香港那次確實是暴民,這次是暴君」。 該名中國網友的「驚人」回應,引起不少人紛紛留言回諷,「不用擔心, 只要多過幾天,你們也會被定性為被外國勢力煽動的暴民」、「對的,你們不值得可憐,我支持中國公安,大白可以快點割韮菜了」、「支蛆沒有一個是無辜的,看著當日冷嘲熱諷香港人的支蛆被社會主義鐵拳痛毆,著實令人暖心」、「沒有暴徒,只有暴政。為什麼香港的就是暴民?你們的就是暴君? 你站在什麼道德高地說這話?香港人閒著沒事幹30幾度走上街想體驗一下催淚彈?」。     但是这个跟香港不一样,香港那次确实是暴民,这次是暴君 — Phyrexia????????μ'sic forever!♡ (@Phyrexia96) November 26, 2022   有中國網友聲稱「白紙革命」是中國人民為了抗議暴君,而不像香港人只是單純的暴民。該言論雖然事後被刪除,但在此之前仍有不少人留言回諷該言論。(圖擷取自@whyyoutouzhele推特,本報合成)
自由時報 2022-11-29
馬來西亞政壇不死鳥 安華終成首相再寫傳奇

馬來西亞政壇不死鳥 安華終成首相再寫傳奇

  馬來西亞反對派領袖安華成為首相,從準首相變階下囚再復出,安華寫下一頁政治傳奇。(歐新社)   〔中央社〕馬來西亞國家皇宮宣布,國家元首蘇丹阿布都拉(Al-Sultan Abdullah)任命反對派領袖安華為首相,下午5時宣誓。從準首相變階下囚再復出,這項任命將「安華傳奇」帶入高潮。 國家皇宮聲明指出:「考量馬來統治者王族的意見後,陛下同意任命安華(Anwar Ibrahim)為馬來西亞第10任首相。」 綜合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馬來西亞19日舉行大選,安華與前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領導的兩大主要陣營皆未取得可以直接組閣的過半席次。國家皇宮上述聲明結束數日以來的政治僵局。 安華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訴求反貪腐,在上週末大選中拿下最多席次的82席,但未達籌組政府所需的112席門檻。慕尤丁的「國民聯盟」(Perikatan Nasional)取得73席。 從46歲擔任副首相到75歲登首相大位,這條顛簸政治路,安華走了快30年。他的聲勢一度如日中天,距離首相大位僅一步之遙,卻從準接班人跌落,遭以雞姦等罪名打入大牢,後來長期擔任反對派領袖。 曾經領導學生運動的安華屢次與首相寶座失之交臂。他於1990年代先後出任財政部長和副首相,與時任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關係達到顛峰。 然而,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不僅重創經濟,也衝擊馬哈地與安華關係,處理這場危機的手法導致兩人決裂,安華所有政府職務都被拔除,並且遭到所屬政黨「巫統」(UMNO)開除黨籍。 1999年,安華因貪汙罪被判6年徒刑,隔年又因雞姦罪被判9年徒刑,兩項刑期合併執行。馬來西亞最高法院2004年推翻對安華的雞姦判決,裁定將他釋放。貪汙罪及兩度因雞姦罪入獄罪使安華一共身陷囹圄近10年。他表示,這些出於政治動機的指控,目的是要終結他的從政生涯。 安華於2018年大選與馬哈地再度成為盟友,2度出任首相的馬哈地承諾首相大位將會交棒安華,卻從未履行約定。他們的聯盟於22個月後瓦解,安華的首相夢再度破碎。 從首相接班人淪為囚犯,又復出政壇成為主要反對派領袖,安華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宛如乘坐雲霄飛車。他今天接任首相也將吉隆坡政壇過去25年來這場傳奇帶入最高潮。
中央社 2022-11-24
上海宣布到滬未滿5天禁止出入餐飲公共場所

上海宣布到滬未滿5天禁止出入餐飲公共場所

    上海市政府宣布加強「來滬返滬人員」健康管理,所有抵達當地未滿5天者,禁止進入公共場所。(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逼近3萬大關,上海市政府宣布加強「來滬(上海)返滬人員」健康管理,所有抵達當地未滿5天者禁止進入公共場所。 上海市在22日晚間透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自24日起將對所有抵達上海,且「隨申碼」為綠碼的人員實施新規,將在「隨申碼」、「場所碼」等界面標註「來滬返滬不滿5天」;此類人員在期滿之前,將不得進入公共場所,包括餐飲服務(含酒吧)、購物中心(含百貨店)、超市賣場、菜市場、美容美髮、洗(足)浴、室內健身、歌舞娛樂、遊藝廳、網咖等。 然而,此類民眾仍可搭乘公車、地鐵等大眾運輸工具,到公司通勤上班,也可以去派出所、法院、街道辦事處等政府部門洽公,只是不能進出新規條列的公共場所,「盡量減少疫情擴散風險」。 此外,這些人員除需配合「落地檢」、「三天三檢」要求,還要在第5天再進行1次核酸檢測,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則「隨申碼」、「場所碼」的頁面將會取消標記。 江西南昌跟進上海市,成為第2個發布「外地人員抵達未滿5天不得進入餐館、商場等公共場所」禁令城市。 中國江西南昌也跟進加強防疫,23日透過「南昌發布」官方微博公告,跟進「進入未滿5天者禁止出入公共場所」,且外地進入南昌者,必須在進入的前24小時內,透過「昌通碼」微信或支付寶小程式提前報備,持續實施「落地檢」、「3天3檢」,未按時完成核酸檢測的人員將被打黃碼。 中國今日總計通報新增2萬9157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即時統計,中國累計確診病例數達337萬1831例,累計死亡病例數達1萬5860例。
自由時報 2022-11-23
美媒:共和黨已取得218席 拿下眾議院控制權

美媒:共和黨已取得218席 拿下眾議院控制權

美國本月8日舉行期中選舉,在歷經多日開票後,多家美媒消息指出,共和黨在眾議院已取得218席,達到掌控眾議院所需的門檻。外界認為共和黨領袖麥卡錫(見圖)可望取代裴洛西成為下一任議長。(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本月8日舉行國會期中選舉,在歷經多日開票後,多家美媒消息指出,共和黨在眾議院已取得218席,達到掌控眾議院所需的門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華盛頓郵報」等美媒都發布消息,指目前共和黨在435席眾議院裡已取得218席,雖然在民主黨的統計數據方面,有208席或210席的不同說法,但共和黨已達到掌控眾議院多數席次所需的218席。至於確切的席次仍有待票數全部統計完畢,未來眾議院議長將由誰拿下,也要等到明年1月眾議院開議才會選出。 在消息傳出後,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週三晚間也公開向眾議院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道賀,並表示「準備與眾院共和黨合作」,拜登也提到,上週的選舉展示了美國民主的力量和韌性,並強調「未來充滿希望,不能陷入政治鬥爭。」。 至於參議院方面,本次選舉有35席次改選,最終由民主黨拿下在參院的多數控制權。由於國會兩院分別由不同黨拿下,美國民眾將迎來一個分裂的政府,拜登政府未來的施政將備受挑戰。 美國本月8日舉行期中選舉,在歷經多日開票後,多家美媒消息指出,共和黨在眾議院已取得218席。(美聯社)
自由時報 2022-11-17
G20落幕聯合聲明要求俄無條件撤軍

G20落幕聯合聲明要求俄無條件撤軍

  G20領袖16日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俄侵烏行為,並要求俄軍撤出烏克蘭。圖為烏總統澤倫斯基透過視訊方式在G20峰會上發表談話。(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二十大工業國(G20)峰會已於今天(16日)落幕,成員國領袖同日發布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要求俄國無條件撤軍。 綜合外媒報導,烏俄戰爭為本屆G20峰會焦點之一,由於成員國內部對俄羅斯的行動存在嚴重分歧,因此在峰會登場前,各界都認為這次很可能成為史上第一個未能發表聯合聲明的峰會。不過G20峰會今天結束後,各國領導人還是發出長達17頁聯合聲明,引發熱議。 該聲明涵蓋氣候變遷、糧食安全、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等議題。針對已持續近9個月的烏俄戰爭,聲明中表示,雖然中國、印度、阿拉伯、南非等部分國家「持有不同觀點」,但大多數成員國都對俄羅斯予以強烈譴責並祭出制裁,同時也譴責俄總統普廷揚言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威脅,並要求俄軍「完全且無條件撤出烏克蘭」。 另外,過去G20峰會登場時,成員國領袖都會來張大合照,不過本屆峰會卻首次取消這一流程,原因是許多領導人拒絕與俄羅斯代表俄外長拉夫羅夫合影。
自由時報 2022-11-17
蘇納克:中國是英經濟最大威脅

蘇納克:中國是英經濟最大威脅

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參加G20高峰會前表示,中國是對英國經濟安全的最大國家威脅。(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表示,中國是對英國經濟安全的最大國家威脅。蘇納克還表示,英國將考慮提供武器幫助台灣在北京發動襲擊時進行自衛。 蘇納克對與他一起前往印尼峇厘島參加G20高峰會的記者說:「我的觀點是,中國對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了系統性挑戰,代表了對我們經濟安全的最大國家威脅。」、「順便說一句,我認為這種觀點與我們的盟友高度一致」。 蘇納克表示,英國保護自己免受這種情況的影響「很重要」,例如通過《國家安全投資法》,該法允許政府阻止對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英國公司的投資。 他也說:「但我也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要角不爭的事實,若沒有與中國對話,我們將無法解決共同的全球挑戰,例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或者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問題」。 蘇納克保留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的可能性,他在高峰會前表示,希望也有機會與習近平交談。週一,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舉行備受期待的會談,拜登在會談中反對北京對台灣採取脅迫、和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動。 對於蘇納克而言,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意味著有必要在貿易利益與對北京的政治動機保持謹慎間取得平衡。英國和中國在人權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尤其是在香港問題上。
自由時報 2022-11-15
烏軍追思曾聖光 烏民眾展示兩國國旗謝台灣

烏軍追思曾聖光 烏民眾展示兩國國旗謝台灣

烏克蘭民眾在追思場外展示兩國國旗,並穿上「台灣隊」背心,以示對台灣的感謝。(外交部提供)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我國志願兵曾聖光赴烏克蘭參軍卻不幸陣亡,外交部昨表示,烏克蘭軍方十四日在烏國西部利沃夫市舉行追思儀式,在確保家屬安全無虞下,由我國相關駐處人員陪同前往參加,場面哀戚隆重,烏克蘭民眾數百人出席,顯示烏國人民對曾聖光的感念。 會場外台灣與烏克蘭國旗夾道,有烏克蘭民眾展示兩國國旗,並穿上「台灣隊」的背心,表達對我國的感謝之意。 外交部說,曾聖光罹難消息傳出後,我國政府與人民、在台烏克蘭僑民社群,及烏克蘭各界友人均至感震驚與不捨。外交部將持續全力協助家屬完成後續所有手續,同時祈禱罹難戰士的英靈早日返國安息。 烏克蘭軍方十四日在烏國西部利沃夫市,為我國志願兵曾聖光舉行追思儀式。(外交部提供)
涂鉅旻 2022-11-15
送曾聖光最後一程 烏克蘭軍方今辦告別式

送曾聖光最後一程 烏克蘭軍方今辦告別式

台灣志願兵曾聖光戰死烏克蘭前線。烏軍14日將於西部大城利維夫聖彼得與保羅教堂舉行告別式。 (圖:取自烏軍臉書)   台灣志願兵曾聖光戰死烏克蘭前線。烏軍14日將於西部大城利維夫聖彼得與保羅教堂舉行告別式,曾聖光的母親、姊姊及妻子都會出席。非政府組織烏克蘭台灣論壇呼籲到場追悼的民眾攜帶中華民國國旗,送曾聖光最後一程。(政治中心)
自由時報 2022-11-14
MAGA派選將聲勢浩大 點亮川普重返白宮之路

MAGA派選將聲勢浩大 點亮川普重返白宮之路

美國期中選舉攸關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之路,一般認為他將宣布參選下屆總統大選。圖為川普7日在俄亥俄州為共和黨候選人助選。(美聯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八日舉行期中選舉,民主黨選情悲觀,種種跡象顯示,前總統川普打算利用幫助共和黨增加參院、眾院以及州長席次,來作為二○二四年回鍋參選總統的跳板,並對發起第三次競逐白宮寶座的計畫越來越明確。川普七日宣布,他將於十五日發表「重大聲明」。 15日將發表重大聲明 川普在俄亥俄州出席造勢晚會,雖然沒有透露二○二四年總統選舉新動靜,但在演講結尾時卻宣布,「為了不影響明天非常重要,甚至是至關重要的選舉……我將於十一月十五日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海湖莊園發表一個非常重要的聲明」。川普沒有進一步說明會宣布何事。 另外,在造勢晚會上川普也多次批評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的無能,甚至稱他有「認知障礙」、缺乏領導能力,還隨便跟俄羅斯挑起核武戰爭議題。川普更認為美國在拜登的率領之下,已成為「不再允許言論自由、犯罪從未像現在失控的一個笑話國家」。 川普積極投入期中選舉,在全國範圍內為共和黨候選人站台助選。根據華盛頓郵報上月的統計,共和黨在參、眾兩院與州級選舉的二九一位提名人中,超過半數曾經否認或質疑川普的敗選。 根據民調網站FiveThirtyEight數據,川普支持的候選人,包括競選亞利桑那州長的女主播雷克(Kari Lake)、挑戰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的退役球員沃克(Herschel Walker)和角逐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的律師兼作家范斯(J.D. Vance),已經將民主黨的領先優勢抹去,成為最受支持的人選。 政治立場偏左的英國衛報稱,這些候選人被川普稱為「真正的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戰士」,也接受川普對上屆總統大選的「不實指控」,宣稱選舉舞弊導致川普落敗。該報認為,「MAGA戰士」勝選,將進一步深化川普對共和黨的掌控。 「如果共和黨人在當晚大有斬獲,那麼川普將取得重大勝利,其追隨者也會受到鼓舞」,著名政治評論家葛根(David Gergen)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如果他們在參議院增加兩到三個席位,如果他們控制了眾議院,那麼川普在共和黨內就所向披靡了,很有可能成為總統候選人」。
陳成良 2022-11-09
德國最新民調 58%民眾主張對中國要更為強硬

德國最新民調 58%民眾主張對中國要更為強硬

一項最新民調顯示,有58%的德國民眾主張對中國應該要更為強硬。(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德國總理蕭茲啟程訪問中國,行前投書稱柏林必須改變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不過德國對中戰略正起草中,預計明年中正式推出,根據一項最新民調顯示,有58%的德國民眾主張對中國應該要更為強硬。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國際政治》雜誌委託民調機構「佛爾沙研究中心」進行民調,結果顯示,有58%的民眾主張,即便兩國經濟關係受到負面影響,德國仍應更強硬地對待中國,這一比例和去年相等。 反對德國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的受訪者佔23%,比去年增加4個百分點,另外有8%受訪者表示,在不影響德中經濟關係的情況下,才贊成對中國採取比以前更強硬的政策,這比例較去年降下8%。 《國際政治》認為,儘管國際局勢危機四伏,德國民眾對德中關係的態度仍是穩固的,若就地域劃分來看,西德地區6成支持對中國強硬,東德只有44%;從政黨選民來看,右翼選項黨選民38%同意對中強硬,比例是最低的;最支持德國政府實施更強硬對中國政策的選民來自執政的綠黨(69%)和社民黨(66%)。
自由時報 2022-11-04
脫鉤4趨勢 中國走錯路「失去了美國」

脫鉤4趨勢 中國走錯路「失去了美國」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一日撰文指出,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脫鉤」,會以二○二二年最重要的事件在歷史上留下紀錄。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月二十七日在二十大結束後,率領新任政治局常委參訪延安革命紀念館。(美聯社)     紐時:經濟融合年代告終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一日撰文指出,四十年來中國經濟與西方穩定融合的年代已經過去,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脫鉤」(Chexit),會以二○二二年最重要的事件在歷史上留下紀錄。他指出四大趨勢造成今天中國「走錯路」,以至於「失去了美國」。 美國人對中沒好感 已逾8成 文中引述「紐約客」雜誌中國事務專家歐逸文(Evan Osnos)日前所說,根據皮優民調,二○一二年美國有四十%民眾對中國觀感不好,到今天,比率已經超過八十%;若中國有民主政府,現在中國一定有人要求知道「我們怎麼失去美國的」。 縱容剽竊 壓制民主 文中說,美國對此有一部分責任,但是更多責任在中國,並列出四項趨勢顯示中國「走錯路」。第一個趨勢始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兩年後的二○○三年,中國未依承諾簽署一項限制政府鉅額採購時歧視外國供應商的世貿附屬協議,反而繼續補貼國營企業,並放任中企剽竊西方智慧財產權,讓中國產業受政府補貼、利用受保護的國內市場擴大規模,再與西方企業競爭。 中國民族主義運動 瘋狂過頭 第二個趨勢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共領導階層試圖利用超級民族主義高壓壓制中國年輕人追求民主,中國民族主義運動走到今天,正如向來被視為中國民族主義旗手的政治作家王小東日前受訪所言,到了「瘋狂」地步、太過頭。 外交挑釁 錯誤清零 隨之而來的是第三個趨勢︰採取愈加挑釁的外交政策,試圖主導整個南海,恫嚇日本、南韓、越南、印度和台灣等近鄰。 第四個、也是最令人反感的趨勢是,中國堅持其「清零」政策,而非使用西方製造的有效疫苗。習近平的策略令人感覺像是防範疫情,也同時防止人民的自由。 佛里曼說,他不喜歡用「中國」這個詞,而是傾向使用「全球人口六分之一說中文的人」,這才真正呈現今日問題的規模;「中國今天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當這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在仍高度交織的世界中轉錯了彎,例如中國現仍持有將近一兆美元的美國國債,每個人都將感受他們的痛苦。
管淑平 2022-11-04
對中國天真的年代已結束 歐盟執委暗批蕭茲

對中國天真的年代已結束 歐盟執委暗批蕭茲

歐盟旗與中國五星旗。(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在德國總理蕭茲準備訪問中國之際,歐盟執委會內部市場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10月31日表示,歐盟政府與企業必須明白,中國是歐盟的對手,在批准中國的投資案上不應該存有天真想法。《路透》指布勒東這番說法顯然一部分是針對德國。 路透報導指出,過去幾年,歐盟通過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強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國有企業在歐盟投資的控制,防範這些對手不至於獲得太多對歐盟的政治影響力。但是許多外交人士對德國近日批准中資入股漢堡港貨櫃碼頭的決定感到困惑。 布勒東在接受路透專訪指出,與其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原本想要的超過30%股權,他「偏向支持」僅出售25%股權的決定,「我們必須極為警覺」。 他說,自從歐盟2019年將中國列為「體制對手」後,採行一系列措施能用來封殺在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使用(這些措施)並且改變其行為,是由各個會員國決定。」 被問到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布勒東說,歐盟國家應該有更一致的作法,「成員國對中國以比各行其是更協調一致的方式行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中國顯然希望我們各做各的。」 他說,歐盟對中國採取更防禦態度,是中國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間的態度造成的,這段時間中國政府利用各國對口罩等中國醫療設備的依賴,取得外交影響力,「我們不能忘記」,「天真的年代已經結束,歐洲市場是開放的,但是有條件。」他也警告想要增加在中國投資的歐洲企業,這麼做是在一個愈加「專制」的國家甘冒風險。
管淑平 2022-11-02
黎智英2詐欺罪成立 美議員批假審判

黎智英2詐欺罪成立 美議員批假審判

香港前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2020年12月出庭。(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力挺香港民主運動的前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控違反蘋果日報總部大樓用地租約,廿五日遭法院以兩項詐欺罪定罪。對此,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民主、共和兩黨多名議員,嚴詞批評中共羅織罪名抹黑黎智英,「假審判和定罪」。 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里契率領十五名兩黨議員發表聯合聲明,指「中共利用虛假的詐欺指控抹黑黎智英的名聲,並合理化十二月另一場國安法假審判」;「我們並未忘記香港人、黎智英和其他許多香港政治犯的困境,國際社會正密切注意黎智英未來國安法案件的審判」。 黎智英與前壹傳媒行政總監黃偉強被指控,向科技園公司隱瞞將位於將軍澳工業區的蘋果日報總部大樓用地,轉租給黎智英私人公司「力高顧問」使用,違反租約。香港區域法院裁定黎智英兩項、黃偉強一項詐欺罪成立,預定十一月廿四日宣判刑期。黎智英此前已因三起與二○一九、二○年多場示威和六四集會案有關案件遭判刑,正在獄中服刑;剩下涉嫌違反國安法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違反刑事罪行條例中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高等法院已排定十二月開庭,國安法案若被定罪,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黎還有國安法案件待審 律師頻遭威脅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領袖、英國律師加拉格廿四日表示,她擔任黎智英的律師後頻頻遭到網路攻擊、甚至有人冒用她的名義,向英、美國會議員發信感謝幫助。她懷疑發動攻擊的人,企圖藉此收集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的證據,並威脅她「閉嘴」。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中國政府在荷蘭設立至少兩個沒有申報的非法「警察局」,這種對外宣稱處理僑務的「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扮演中國政府打手,試圖讓在歐洲的中國異議份子噤聲。荷蘭外交部廿六日表示已展開調查,中國大使館則稱不知有這類機構存在。 根據非政府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發佈報告指出,中國兩個省的公安局已在五大洲的廿一國設置五十四個「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大部分位於歐洲。荷蘭媒體披露,中國異議人士王靖渝在荷蘭遭到中國警方追捕。
管淑平 2022-10-27
行賄、竊密、干預司法 美起訴13中諜

行賄、竊密、干預司法 美起訴13中諜

美國司法部長賈蘭德(中)、聯邦調查局局長瑞伊(右)及司法部副部長摩納可(左)24日召開記者會,指控中國情報人員企圖顛覆美國司法系統和竊取商業機密。(法新社)     騷擾在美異議人士 〔編譯陳成良、楊芙宜/綜合報導〕美國司法部長賈蘭德廿四日宣布起訴十三名涉嫌為北京情報機構工作的中國公民,他們企圖顛覆美國司法系統和竊取商業機密,涉及的三起案件分別是中國情報人員在美國境內騷擾異議人士、試圖干預據信是中國電信巨擘華為遭起訴案、施壓美國學者為他們工作等。 還施壓美國學者為中國工作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取得歷史性第三任之後首日,美國司法部召開記者會作上述宣布。美國官員已將習近平連結至中國情報機構過去十年來致力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打擊在美中國異議人士的行動。 賈蘭德指出,這些案件顯示中國試圖干預美國個人權利和自由,破壞保護這些權利的司法體系,司法部不會容忍外國勢力企圖破壞作為美國民主基礎的法治。 被起訴13人 已兩人被捕 被起訴的十三名中國公民中,有十人是中國情報人員和中國官員,兩人已被捕。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表示,中國聲稱尊重主權和不干涉他國內政,實際做法卻是「只要於北京有利,就會干預全球各地的主權政府」。 案件一,為中國情報人員何國春(音譯,下同)和王錚被控試圖妨礙美國對一家中企的刑事調查和起訴;兩人以價值六.一萬美元的比特幣企圖買通一名美國執法官員,密謀從紐約東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竊取文件和情報。路透指出,該中企就是華為。 案件二,包含三名中國國安部情報人員在內的四名中國公民被起訴,被控作為中國政府代理人,長年從事情報活動,目標是美國境內人員。第三案涉及北京以反貪腐運動名義抓捕海外中國人的「獵狐行動」;該案已在廿日公布,有七名中國公民遭起訴。 抖音涉監控美用戶行蹤 另外,美國富比世雜誌報導,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中國團隊計畫以TikTok應用程式監控特定美國公民的個人位置,該團隊隸屬在字節跳動內部審計和風險控制部門,除了對現、前任員工潛在不當行為調查之外,在至少兩案中計畫收集一位從未和該公司有聘僱關係的美國公民行蹤相關數據。 據報導,上述計畫由在北京的字節跳動團隊從美國用戶設備中取得位置數據,恐已涉及未經同意就逕行取得美國用戶數據,且有計畫地使用這些位置資訊來監視美國公民個人,而非用於目標廣告等目的。 TikTok發言人莎娜漢回應表示,TikTok根據用戶IP地址收集大致位置資訊,「幫助對用戶顯示相關內容和廣告,遵守適用法律,並偵測和防止欺詐不實行為」。TikTok和字節跳動未回應詢問:是否已鎖定任何美國政府成員、權益運動人士、公眾人物或新聞記者行蹤? 中國情報人員何國春被美方起訴,目前在逃。(美聯社) 中國情報人員王錚被美方起訴,目前在逃。(美聯社)
楊芙宜 2022-10-26
習近平打破20年傳統 中央政治局無女性進入

習近平打破20年傳統 中央政治局無女性進入

中共昨日舉行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20屆一中全會),媒體消息指出,在新一屆政治局中,打破20年來的傳統,沒有任何女性政治局委員。(彭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共昨日舉行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20屆一中全會),媒體消息指出,在新一屆政治局中,打破20年來的傳統,沒有任何女性政治局委員。專家表示,這顯示中共對提升婦女的政治地位沒有興趣。 中共20屆一中全會昨日結束,根據公報新一屆的政治局委員名單中,並無女性委員入局。《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指出,這打破了自2002年以來的傳統,被看好有機會的貴州省委書記諶貽琴、人大副委員長沈躍躍都出局。第19屆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孫春蘭也退休出局。 報導指出,在16日的中共20大開幕式上,習近平雖承諾將堅守性別平等的基本國策,但是在將女性提拔到最高權力機構上,中共的紀錄很慘淡,在過去70年中僅有8位女性進入人數更多一些的政治局,但從未有一人進入過政治局常委會。研究中國性別及政治的學者陳明路(Minglu Chen)指出,這顯示中共對提升婦女的政治地位沒有興趣,並指中共確實仍是一個家長制的組織。
自由時報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