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台灣政治
宜蘭基層黨員怒噴派系問題 賴清德:會團結黨內
副總統賴清德(中排左)同額競選民進黨主席,赴宜蘭向黨員報告政見,會後與前宜蘭縣長候選人江聰淵(中排右)和離場的支持者握手致意。(記者蔡昀容攝)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副總統賴清德同額競選民進黨主席,昨赴宜蘭舉辦政見發表會,同時聽取黨員建言。許多黨員直言,派系想著利益,難怪選得悽慘落魄,應更重視基層,也有年輕人發言,認為交通安全有很大問題;賴回應,基層的聲音他聽到了,會繼續努力,團結黨內,培養人才,並做執政者的後盾,會後並與黨員一一握手致意。 不只一位黨員批評,大家近年不重視基層,只管爭取媒體目光,各派系則想著自己的利益,難怪選得悽慘落魄;選舉沒有次次拿冠軍的道理,選輸沒關係,但黨內要團結合作,培養代表、村里長等基層人才(包含艱困選區山地鄉),並給予基層選舉資源,才能真正深入基層,體恤民意,打贏選戰。 有黨員認為,房價高、育兒費用高,兒女不敢生小孩,民進黨難獲年輕票認同;多位年輕人分別提出對台灣交通安全、港澳條例的憂慮,還有台灣主權問題;也有中年黨員希望賴先提出完整的兩岸論述,凝聚黨內共識。 賴清德表示,到各縣市座談,都聽到基層不受重視的聲音,黨部、立委等應要解決黨員的問題;他也同意應培養基層人才、團結才有機會贏等看法,未來會加強黨員間聯繫、開會、聯誼、教育訓練等。 賴清德說,他的黨主席選舉政見,第一個就是團結黨內以穩定政局,「執政黨」中的「黨」字排序最後,黨團結才能當執政者總統蔡英文的後盾,支持她推動政策,因應低薪、房價、少子女化、高齡化、氣候等挑戰;第二,要找回「清廉、勤政、愛鄉土」、「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招牌,並加強與年輕人的對話,重新找回中間選民、年輕選民和支持者的支持;最後,要繼續培養人才,才能把黨內堅韌意志和價值傳承下去,他主張堅持公開、透明的初選機制,讓年輕人也能參與。 對於交通問題,賴清德允諾會與蔡英文報告,並請中央與地方合作,落實「以人為本」的交通。 至於國家安全和主權問題,賴清德重申,我國除了採購和自製武器,蔡英文將義務役恢復成一年,訓練內容更紮實,薪資也提升。 對於國家主權,賴清德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並重申蔡英文「四個堅持」和「四個原則」和平、對等、民主、對話。 副總統賴清德(左3)同額競選民進黨主席,赴宜蘭向黨員報告政見。左起為立委范雲、陳歐珀、宜蘭縣黨部主委陳俊宇、前宜蘭縣長候選人江聰淵。(記者蔡昀容攝)
蔡昀容
2023-01-11
民進黨新竹市黨部呼籲黨中央開除王世堅黨籍
(左起)民進黨新竹市黨部主委、市議員陳建名及市議員楊玲宜、劉康彥召開記者會,呼籲黨中央開除王世堅黨籍。(記者蔡彰盛攝)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針對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抓包,搞錯市府給付棒球場施工廠商款項金額一事,高虹安昨晚透過新聞稿承認發言錯誤。由於台北市議員王世堅也引用高虹安的錯誤說法,怒轟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草包」、「應被檢調收押」,民進黨新竹市黨部今召開記者會,要求黨中央應開除王世堅黨籍,並呼籲即將擔任黨主席的賴清德副總統,必須對王世堅、高嘉瑜等人「親痛仇快」的離譜發言表達立場。 民進黨新竹市黨部主委、市議員陳建名及市議員劉康彥、楊玲宜上午在新竹市黨部召開記者會,指王世堅拿著高虹安的錯誤數字,攻擊自身黨內同志,襃高虹安、貶林智堅,唯有對王世堅做出黨紀處分,才是真正深刻檢討。 楊玲宜形容王世堅宛如「民眾黨側翼」與高虹安一搭一唱,砲火始終對內,基層黨員都相當反彈與氣憤。強調從去年大選開始,黨內一連串的撕裂分化、網內互打,造成信賴感嚴重破裂,才是縣市長敗選及台北市立委補選敗選的最大因素。 陳建名則說,他曾在去年選後中央黨部舉辦的檢討會中,建議中央黨部務必嚴肅面對黨員為了蹭聲量,在臉書或媒體攻擊自家同志的荒謬行徑。他舉王世堅為例,指王刻意引用高虹安的錯誤數據,在媒體上攻擊林智堅、指控前市府涉弊,卻毫無證據,甚至護航高虹安涉嫌詐領助理費案,儼然成為民眾黨側翼。 陳建名強調,許多認同新竹市過去八年建設的支持者們,對於王世堅的發言都感到相當氣憤,也對辛苦的市府同仁感到不捨。他認為開除王世堅黨籍也不為過。 由於本週日民進黨即將進行黨主席改選,楊玲宜也喊話準主席賴清德,面對黨內特定同志不斷扯後腿,應有明確態度與說法,才能帶領民進黨大徹大悟,找回黨員光榮感,重新贏回信賴與支持。
蔡彰盛
2023-01-10
打炒房5招「平均地權條例」修正通過
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10日三讀通過,民進黨立委王美慧(右一)等多位女立委手持標語在場中拍照記錄這一刻。(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今三讀,5大招「打炒房」全數照案通過,此次修法內容包括預售屋除二等親外禁止換約、重罰炒作行為,最高罰5千萬元、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私法人購屋許可制以及預售屋解約,建商需要30日內申報。 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指出,此次修法主要目的是為打擊炒房,健全房市交易秩序,但不會影響市場正常交易;就長期而言,將有助於引導市場回歸穩健發展。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認為,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表示在經濟活動中,人民有此需求,政府也認同。但是送到內政部成立委員會逐案審查,缺乏人力以及耗費時間下,雖然亡羊補牢,內政部願意增列不用經過許可情形,但是其他的正常需求、經濟活動更多,還是要提出使用計畫經過許可,使交易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更妨礙人民財產處分自由。 花敬群則回應,針對推動都更危老重建部分,目前已規劃將參與都更危老或一般合建,而依合建分售、合建分屋契約或合建附買回條款取得住宅等情形,納入「免經許可」項目,且不受5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之限制。 私法人購屋許可 7日內完成審查 另外,參與都更危老重建而需事先購入住宅進行整合,雖將納入「需經內政部許可」項目,但會在子法規定提供便捷程序,以不影響現況為原則。此外,申請案件原則也會在7個工作天內完成審查,讓合理的交易需求順利運行。
徐義平
2023-01-10
高虹安搞錯棒球場付款金額
新竹市議員劉康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市長高虹安誤導社會大眾和媒體。(資料照、擷取自臉書;合成)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新竹市議員劉康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市長高虹安誤導社會大眾和媒體,所謂「前市府已給新竹棒球場施工廠商11.7億」的說法,是無中生有,因為截至目前實際撥款的金額,是9.5億。市府晚間也發新聞稿澄清,劉康彥說,高虹安承認市府至今確實只給付施工廠商9.5億。而11.7億怎麼來?是因為「市府同仁誤刊尾款剩3000萬」。他抨擊不精準的發言內容,牽連多少公務員清白,挑起多少社會對立?呼籲高虹安應加速把驗收工作做完,才是正辦! 劉康彥說,今天他揭露高虹安誤導社會大眾和媒體,所謂「前市府已給新竹棒球場施工廠商11.7億」的說法,根本是無中生有,因為截至目前實際撥款的金額,是9.5億。 市府晚間表示,目前新竹市立棒球場興整建統包工程,已估驗給付9億5450萬餘元,約佔估驗進度88.3454%,近日市府新聞稿所指尾款剩3000萬之訊息,實際上是市府同仁誤刊,此應特定為體育署對新竹棒球場之6億前瞻計畫補助款,大約有3000萬的尾款尚未撥付,其後高虹安市長根據市府同仁誤刊新聞稿回應媒體之內容,也併此澄清與說明。 劉康彥說,高虹安承認市府至今確實只給付施工廠商9.5億。而11.7億怎麼來?是因為「市府同仁誤刊尾款剩3000萬」。 他抨擊高虹安毫無心思專注市政,完全未釐清自己的角色已是一個城市的首長,不曉得自己發言的輕重,講錯話還要怪市府同仁誤刊,分明是自己無能,又不信任專業同仁,凡事只想政治操作、見獵心喜,殊不知不精準的發言內容,牽連多少公務員清白,挑起多少社會對立,千字新聞稿不見道歉二字,僅用短短百餘字卸責。 他說,高虹安根本搞不清楚狀況。所謂3千萬尾款,是來自體育署的補助款6億,必須等球場全面驗收完畢才會撥款,且是體育署撥給市府,跟市府撥給施工廠商有何關係?用12億-3千萬=已付給廠商11.7億,完全是神邏輯。如果高虹安這麼在意3千萬,他要再次重申,請市長嚴厲要求施工廠商在契約規範下加速進行改善、加速把驗收工作做完,才是正辦!
蔡彰盛
2023-01-09
賴清德直指台灣面臨4大經濟挑戰
副總統賴清德今出席「天下經濟論壇」,提到台灣面臨4大經濟挑戰。(天下雜誌提供)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今(9日)出席「天下經濟論壇」,直指今年台灣和全球面臨4大經濟挑戰,包含升息導致的金融不穩定、中國經濟下行、產業鏈重組和氣候變遷。賴清德表示,政府將出手穩匯、採取溫和的貨幣緊縮,擴大公共政策支出,並持續爭取和美國等區域夥伴建立經貿關係。 賴清德指出,第1個挑戰是世界各國持續升息,可能拖累全球經濟發展,也帶來金融的不穩定。各國過去長期採取貨幣寬鬆政策,然而去年爆發俄烏戰爭,導致通膨高漲,美國因此連續升息17碼,影響全球經濟放緩、開發中國家債務成本提高,帶動全球經濟下行。 賴清德承諾,因應此變局,政府會在匯率、利息和通膨3方面妥善因應,不會讓大家內外交迫;央行會穩定匯率,採取溫和的貨幣緊縮政策,並以各項措施將通膨率壓在2%下。 第2個挑戰是中國經濟下行。賴清德直言,不論是中國動態清零政策還是現在突然解封,都衝擊全球生產力,加上中國房地產表現不如預期、面臨來自美國的科技壓制,他分析,「今年中國經濟一定不會好,甚至比去年更糟」,全球都會受到影響。 台灣的應對措施是擴大公共政策支出、獎勵投資,帶動台灣內需市場。賴清德表示,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是2.7兆元,公共建設支出是5900億元,科技預算是1700億元,3個數字皆創下歷史新高。去年稅收超徵的部分,中央政府可運用的3800億元將投入市場,其中1000億元挹注勞健保、對台電加碼投資,另外1000億元打造台灣經濟韌性7措施,包含減輕居住負擔、提升公共運輸補貼、加強照顧弱勢族群等。 第3個挑戰是疫情、美中貿易和科技戰,使得全球進行產業鏈重組。賴清德指出,政府在這方面佈局較早,第1是提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專案,已有1兆7千多億的資金回流台灣,第2是鼓勵根留台灣的企業加碼投資台灣,第3是投資獎勵措施,包含近期的台版晶片法案。 不過有些台商並未選擇回到台灣,而是另尋東南亞基地,因此最近台灣和菲律賓、越南、印度簽訂投資保障協定,確保台商安全。賴清德並秀出數據展示新南向成果:2011年台灣投資中國146億美元,在2021年降到50億美元,2021年台商對東南亞的投資則來到54億美元,顯示東南亞成為台灣最大投資標的。 區域經濟方面,賴清德提到,政府正想辦法和美國建立經貿關係,包含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他說,雖然無法一步到位簽訂FTA,但藉由這2基礎加強合作,邁向台美雙邊貿易實質內涵;此外,透過美日的協助,台灣也希望能爭取加入CPTPP。 第4個挑戰是氣候變遷。賴清德表示,2021年總統蔡英文揭櫫2050淨零轉型使命,去年3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公布淨零轉型路徑,預計2030年前政府將投資9000億元,盼帶動民間共同投資。他認為,台灣可趁勢發展綠能電力設備、公司智慧化和低碳化等,也要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開發因應氣候變遷的新晶片。
徐子苓
2023-01-09
「向黨員報告」 中嘉嘉連三場 賴:抗中威脅 台灣要壯大自己
競選民進黨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昨到台中市聽取黨員意見,有逾五百位黨員出席。(記者蘇金鳳攝) 〔記者丁偉杰、王善嬿、許國楨、蘇金鳳/綜合報導〕同額競選民進黨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昨一連在嘉義縣、市與台中市各舉辦「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聽取基層心聲。黨員發言熱烈,也充滿焦慮;賴清德表示,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要壯大自己的力量,向美國購買武器及台灣自製武器、恢復一年兵役,就是透過各種手段確保台灣安全,千萬不要讓有心人士懷疑美國言論成立,對台灣非常不利。 賴清德也強調,他當選黨主席後,會扮演「桶箍」角色團結黨,不會讓黨的力量分散,讓黨重整旗鼓,穩定政局。 昨天下午的嘉市場次湧入約二、三百人,嘉縣場次約三、四百人到場。與會者發言踴躍,有人直指台南市正副議長賄選案,黨一定要堅持反黑金、落實黨紀。賴清德強調,國民黨做壞事,民進黨不能跟著做,民進黨一定要做的比國民黨更好,才能獲民眾支持;當選主席後,一定會團結黨內的力量,將「清廉勤政愛鄉土」、「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民進黨這兩塊招牌擦亮起來,重新得到社會信任。 賴清德也表示,民進黨成立目的就是為台灣打拚,一定要了解民眾需求,參加公職選舉更要了解民心,呼籲黨一定要團結,重新贏得社會對黨的認同與肯定,不要辜負民眾期待。 台中市的政見發表會晚間於南區醒修宮舉行,現場逾五百位黨員出席。黨員都很焦慮質疑民進黨提名太慢、辯護太慢、選舉太溫和及假消息沒有馬上回應等問題。 將成立「打假」制度 賴清德強調,社會不容許民進黨一點錯誤,因為民進黨是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民進黨存在就是要為台灣打拚。他也說,對於假消息,民進黨未來會建立一個制度,中央跟地方共同合作,第一時間要澄清。
蘇金鳳
2023-01-09
賴清德:立委一定有初選 沒有現任者優先
競選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中)出席「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青年場,和年輕人對話。(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補選即將在15日投票,同額選舉的副總統賴清德昨晚(7日)在台北市舉辦「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青年場。針對外界對「沒收初選」的批評,賴清德預告,2024牽涉地方立委和不分區席次,一定會有公平的初選,沒有保障現任,若不分區沒做好,也不一定能在安全名單。 賴清德昨晚特別舉辦青年座談,陪同出席的有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與吳思瑤。與會者踴躍提出意見和質疑,包含低薪、房價高漲、租屋補貼、生養困境等問題,也觸及政策溝通、兵役制度、網路治理、性私密影像及內閣女性比例偏低等面向。 賴清德說,民進黨敗選責無旁貸,他面對這場選舉結果的態度有3個,要誠實接受選舉結果,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不管動機或態度如何都要接受;第二要誠實面對社會批評;第三是針對各方寶貴意見提出對策,掌握改革契機。 憶起過去的行醫經驗,賴清德說,病人家屬會問有沒有救,這次民進黨敗選,年輕人支持度下滑,現場青年就像醫師,自己像病人家屬,探詢民進黨是否還有救。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哪怕是地方選舉,都要提出重大、關鍵的國家發展政策,民眾才會知道是為了更好的國家來投票,而不僅是基於對黨的支持。 談及2024大選的初選規劃,賴清德看著身旁的吳思瑤和洪申翰說,這牽涉地方立委和不分區席次,一定會有公平的初選,沒有保障現任,若不分區沒做好,也不一定能在安全名單。 關於兵役制度改革,賴清德說,只要中國沒有放棄攻台的一天,台灣就必須要有抵抗中國入侵的決心,兵役恢復一年是基於全民國防理念,未來會加強溝通說明,除了透過政院團隊,民進黨公職也應該都要知道這個重大政策的內容和目標,就是要守護台灣、避免戰事發生,也要確保印太和平穩定。 最後,賴清德指出,現場有一位郭姓里長提出一個重要概念,不必要事事成就大事,民眾生活周遭的小事也很重要,若有辦法解決民眾日常生活問題,這應該是民眾最有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用這樣的態度推動施政,才有辦法得到支持。 年輕人向賴清德提問。(記者廖振輝攝) 談及2024大選初選規劃,賴清德看著身旁的吳思瑤和洪申翰說,這牽涉地方立委和不分區席次,一定會有公平的初選,沒有保障現任,若不分區沒做好,也不一定能在安全名單。(記者廖振輝攝) 賴清德親切與年輕人自拍合影。(記者廖振輝攝) 賴清德在台北舉辦「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青年場,吸引許多年輕朋友到場。(記者廖振輝攝)
陳政宇
2023-01-08
台北市立委補選 王丹提「4理由」呼籲投吳怡農
王丹提出4個理由,希望選民在立委補選投給吳怡農。(記者方賓照攝、法新社;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明天(8日)是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日,旅居國外的中國民運人士王丹今天晚間在臉書貼文,寫下4個選民應該投給民進黨候選人吳怡農的原因,幫助拉票。 王丹在臉書貼文寫下四個理由,第一,去年地方選舉,很多地方搞得烏煙瘴氣,這從選後100多人被檢調起訴就可以看出,「台灣,太需要有清新的選風了。而吳怡農完全不走傳統選舉老路,不掛看板,不口出惡言,不用激烈言詞拉動仇恨,不鼓動民粹情緒,令人耳目一新。支持吳怡農,就是鼓勵改變傳統的選舉方式,讓台灣的選舉品質有所提高」。 第二,吳怡農完全是國防領域的專業人才,而非傳統型政客,現在的台灣國會,太需要專業型立委,而不是充滿政治計算的政客了;尤其在亟需加強國防的今天,吳怡農能進入國會,對於台灣來說絕對是正面的好事,而他的背景,也有助於加強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王丹說,第三,這選區是藍營鐵票區,吳怡農出場就處於劣勢;但希望松山和中山的選民展現民主風範,用實際行動破除選舉「只看顏色投票」的痼疾,「台灣要前進,不能一直固著在藍綠對立上,在鐵藍區讓對立黨派的年輕的專業人士當選,將是台灣民主的良好示範」。 第四,台灣政壇素有當選就落跑的歪風,擺明了就是不把民意,而是把政治算計做第一位的考量,選民不應縱容這樣的歪風,讓王鴻薇好好留在剛剛當選的市議員的位置上,才對得起那些剛剛投票給她希望她好好監督市政的選民,同時,對所有那些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政客都是一個警示。王丹認為,選民應當負起教育政客的責任。 王丹网站 Wang Dan's Page 四點理由請選民明天投票給吳怡農: 第一,剛剛過去的地方選舉,很多地方搞的烏煙瘴氣,這從選後100多人被檢調起訴就可以看出。台灣,太需要有清新的選風了。而吳怡農完全不走傳統選舉老路,不掛看板,不口出惡言,不用激烈言詞拉動仇恨,不鼓動民粹情緒,令人耳目一新。支持吳怡農,就是鼓勵改變傳統的選舉方式,讓台灣的選舉品質有所提高。 第二,吳怡農完全是國防領域的專業人才,而不是一個傳統型政客。現在的台灣國會,太需要專業型立委,而不是充滿政治計算的政客了;尤其是在亟需加強國防的今天,吳怡農能進入國會,對於台灣來說絕對是正面的好事。吳怡農的背景,也有助於加強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第三,我知道吳怡農的選區是藍營鐵票區,吳怡農出場就處於劣勢;但希望松山和中山的選民展現民主風範,用實際行動破除選舉”只看顏色投票“的痼疾。台灣要前進,不能一直固著在藍綠對立上,在鐵藍區讓對立黨派的年輕的專業人士當選,將是台灣民主的良好示範。 第四,台灣政壇素有當選就落跑的歪風,擺明了就是不把民意,而是把政治算計做第一位的考量,選民不應縱容這樣的歪風。讓王鴻薇好好留在剛剛當選的市議員的位置上,才對得起那些剛剛投票給她希望她好好監督市政的選民,同時,對所有那些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政客都是一個警示。我認為,選民應當負起教育政客的責任。 在萬里之外的舊金山,期待吳怡農當選。其實,是期待台灣更好。 選前之夜,吳怡農車隊掃街催票。(記者方賓照攝) 王丹提出4個理由,希望選民在立委補選投給吳怡農。(法新社)
自由時報
2023-01-07
吳怡農提議「台北、基隆和汐止合併」
民進黨台北市立委補選候選人吳怡農提出政見,「2026年地方選舉前,完成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及基隆市行政區域合併」,2030年縣市長選舉前,完成北北基的合併成立「大台北都」。(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民進黨台北市第三選區(北松山、中山)立委補選候選人吳怡農選舉公報寫下「2026年地方選舉前,完成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及基隆市行政區域合併」,吳怡農認為,行政區重劃才能均衡地方發展,以日本東京、韓國首爾為例,兩個國家分別為1396萬及978萬人,台北市卻低於250萬,需要逐步合併成為「大台北都」,提升首都的城市競爭力,並建議中央成立專責的工作小組或委員會,針對相關的議題進行研討。 吳怡農選舉公報上僅簡單寫下「2026年地方選舉前,完成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及基隆市行政區域合併」,吳怡農競選總部表示,這議題其實也要開政見記者會,但後來主打國家安全議題,於是就只有在選舉公報上提到此政見。 吳怡農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其實這個議題也和松機遷移有很大的關聯,2030年松機遷移的議題範圍橫跨北北基桃,因此他才會提出2026年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及基隆市行政區域合併、2030年縣市長選舉前,完成北北基的合併成立「大台北都」的政見。 吳怡農表示,台灣本島共有19個地方政府,人口最多的新北市397.2萬人,最少的台東縣21.2萬人,111年度總預算歲出,最多的新北市1872.33億元,最少的嘉義縣116.62億元,同樣是地方政府,但施政的範圍與規模和財政能力差距非常懸殊。 吳怡農說明,2014年「六都」形成後,更造「富都窮縣」,縣市公務人員職等偏低,人才向「六都」集中,交通、醫療、文化、休閒等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也出現「一國兩制」的現象,行政區域需要重劃才能均衡地方發展;台灣鄰近國家首都的人口,大多在800萬以上,台北市卻低於250萬,只等於其他國家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的規模,人口少代表經濟能量不足,台北市需要逐步合併成為「大台北都」,提升首都競爭力。 吳怡農認為,行政區域重劃台灣社會有高度的共識,但此議題不該只有在選舉的時候才被提出來,選完了又無疾而終,九合一地方選舉剛結束,中央應成立專責的工作小組或委員會,針對相關的議題進行研討,提出具體合併方案,於每次縣市長選舉前,逐步完成行政區域重劃的工作。 吳怡農表示,在縣市長選舉時,各政黨均有類似的主張或建議,但考量到北北基合併所帶來的政治衝擊,他認為可分兩階段來推動,於2026年縣市長選舉前,台北市先與新北市的汐止區和基隆市合併,新竹縣、市合併的條件已成熟也可同期完成合併;2030年縣市長選舉前,完成北北基的合併成立「大台北都」。 吳怡農強調,台北市與汐止區還有基隆市合併後,人口能增加到300萬以上,並增加一處國際港,可有效擴大經濟發展的潛力與能量,其他縣市的整併,希望能於2030年縣市長選舉前,整併成五至六個行政區,讓整個行政區域的劃分合理均衡化。 民進黨台北市立委補選候選人吳怡農(左)主張「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及基隆市行政區域合併」;基隆市議長童子瑋(右)昨天也到台北大直陪吳怡農路口拜票。(童子瑋提供)
楊心慧
2023-01-07
高嘉瑜指稅收超徵「行政失靈」挨轟 羅致政:不懂裝懂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稱,「還稅於民是假議題,突顯行政失靈」,引發黨內反彈。(資料照) 〔記者陳政宇、謝君臨/台北報導〕我國去年稅額超徵4500億元,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批評,「還稅於民」是錯誤觀念,稅收預算超徵無論所用為何,都非政績而是行政疏失,至今卻未見檢討。立院民進黨團幹事長羅致政今(5)日抨擊「不懂裝懂」,台灣整體經濟表現超乎預期,跟行政失靈完全無關。 在中央拍板決定普發現金前,高嘉瑜指稱「還税於民」是一個假議題,所謂的「稅收超徵」是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但實際都是政府應該要收的稅,問題突顯出行政失靈,預算編列過程有很大的問題,才導致連2年預算超出4000多億元,讓人民覺得政府荷包滿滿,但人民日子卻苦哈哈,因而產生相對剝奪感。 針對高嘉瑜的說法,趙天麟受訪表示,稅收超徵是指收到比預算還多的稅收,這應該是政府績效卓越的表現,現講白話是「政府很會經營,因此獲得很多盈餘」,現在聚焦討論的是如何分配盈餘,這是問題的本質,高嘉瑜身為執政黨的立法委員,應該要很清楚,這不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 趙天麟指出,高嘉瑜在立委本分上,對於這樣幾近「常識」的論點都不了解,或是了解但扭曲、散播謬論,真的是太不應該,這是典型的純粹為了刷聲量,為一己之私而去扭曲、破壞執政團隊的形象,與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在野黨有什麼兩樣。 「不懂裝懂!」羅致政直言,台灣總體經濟表現超乎預期,這跟「行政失靈」完全無關。 羅致政強調,不要把政府和台灣總體經濟好的表現,或是政府願意全民分享的美意,弄成所謂政府失靈、甚至做錯事,這是非常不恰當的,尤其是執政黨的委員,黨團內部群組有很多人對高嘉瑜的說法非常不以為然。
陳政宇
2023-01-05
賴清德大讚是愛國志士 吳怡農歸功於台灣社會
吳怡農今上午和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在北松山進行車隊掃街,會前接受媒體採訪。(記者田裕華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民進黨台北市第三選區(北松山、中山)立委補選候選人吳怡農昨晚和副總統賴清德合體,在中山區松澤宮進行「廟口開講」,賴清德肯定吳怡農是愛國志士,強調一定要支持他進入國會;吳怡農認為,賴清德所看到的是各個世代、台灣所面臨的基本安全的挑戰,台灣社會有這麼多愛國志士讓社會社區更安全,這是台灣最美的地方。 賴清德昨表示,吳怡農愛國到受國際肯定,過去在香港上班,知道中國威脅和一國兩制都不可行,深刻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甚至獲得《時代》雜誌2022年次世代百大人物領袖人才獎項。 吳怡農今上午和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在北松山進行車隊掃街,會前受訪時被問到賴清德的肯定,吳怡農表示,非常謝謝賴副總統的肯定,覺得他看到的是我們各個世代、台灣所面臨的基本安全的挑戰,有許多人都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精神、金錢,不管是捐錢還是出力,就是讓我們的家園更安全、美好。 吳怡農接著說,賴副看到的是壯闊台灣聯盟的後盾計畫,有上千人包含學員、教官、志工等投入,大家願意在下班後犧牲自己與家人的時間參與訓練,一起讓社會、社區更安全,他看到的是台灣社會有這麼多愛國志士,這是台灣最美的地方。 吳怡農認為,這是在選舉操作以外,在民間社會看到的是更多和諧,也希望1/8大家發揮這個精神,選擇可以讓我們更團結在一起,選擇更正向的政治文化。
楊心慧
2023-01-05
合體開講 賴︰送吳怡農進立院
吳怡農昨於松澤宮廟口開講,副總統賴清德(左)站台助講。(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民進黨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候選人吳怡農昨上午與民進黨代主席陳其邁合體進行車隊掃街,晚上再與副總統賴清德同台於中山區松澤宮進行「廟口開講」;賴清德力推吳怡農是優秀人才,進立法院可為國家效力,同時批評國民黨候選人王鴻薇剛當選議員就貿然離開崗位,還爽領選舉補助款,忽視投給她的二萬五七二七名選民民意、破壞國家制度。 王鴻薇從議員位子落跑 破壞國家制度 吳怡農昨天上午和陳其邁合體車隊掃街,民進黨北市議員王世堅、陳怡君、顏若芳、張文潔及立委陳靜敏等人陪同,聲勢浩大。在車隊開始掃街前,支持者還到集合點找吳怡農拍照,人氣滿滿。 陳其邁對吳怡農選情表示有信心,認為吳不打口水戰、不抹黑、腳踏實地做事情,嘗試樹立新選舉文化,且面對選擇時都非常堅定,無論是對國家整體發展或自身從政過程,都不會三心二意,大讚吳是最優質候選人。 賴更以吳怡農曾獲得時代雜誌二○二二年次世代百大人物領袖人才獎項肯定為例,喊話選民「國家要持續進步,一定是一代接一代,吳怡農得到時代雜誌二○二二年次世代百大人物領袖人才獎項,那我們還猶豫什麼?」 賴清德也批國民黨,竟徵召剛當選議員、尚未宣誓就職的王鴻薇,使她貿然離開議員崗位參選,如何向民主原則及選民交代?且還能爽領每票卅元的選舉補助款,怒斥王鴻薇「可以忽略二萬五七二七人的重大民意,但國家制度豈能破壞呢?」 賴清德呼籲選民,除全力支持吳怡農外,還要鼎力拉票、提高投票率,才能達成心中追求的理想,因這場選舉不是藍綠之爭,而是價值選擇、民主原則的堅持及對優秀人才的選拔,因此週日務必票投一號吳怡農。
楊心慧
2023-01-05
超徵稅收運用方式 一張表帶你看懂
【超徵稅收運用方式 一張表帶你看懂】https://bit.ly/3GfNO8m 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2022年超徵稅收約4500億元,扣除要分配地方政府的700億後,還有3800億由中央政府運用。 在這3800億中,1000億用來填補勞健保缺口,另外1000億用以減輕人民生活壓力,協助需要的產業。剩下1800億留400億備用,剩下將以現金方式讓全民共享。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宣布,全民共享方案將發每人6000元現金,預計農曆年後發放,希望開春後給全民一個新春的祝福。
中央社
2023-01-04
全民共享 蘇貞昌:開春後每人發6千元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普發每人6000元,共享經濟成果。(記者蔡宗勳攝) 〔記者蔡宗勳/嘉義報導〕國庫去年超徵4500億元稅金,總統蔡英文日前議決其中的1800億在扣除必要規劃後將與全民共享,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上午視察曾文水庫水情受訪時宣布,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每人6000元,希望開春以後就能給全民一個新春的祝福。 蘇貞昌指出,蔡總統在去年12月31日主持國安財經相關的會議中,明確做了3點裁示,就其中1800億元就是要留做應對不時之需,並讓全民共享經濟成果。行政院雖然在年假休息中,各部會也都是大家一起來開會,並且在研擬相關如何落實總統3點裁示,對於1800億元準備預留400億元來應付不時之需,其餘1400億元則讓全民從小到老能夠共享經濟成果,每人6000元。 蘇貞昌表示,相關的法源,以及應該怎麼發放的軟體設計等等,各部會正在盤整,預算的編列都必須要有很綿密的作業,現在密集進行中,一定案後就會經由行政院會通過,再送請立法院審議同意。我們希望開春以後就能給全民一個新春的祝福,但這些都必須要有綿密的作業及立法院同意。 蘇貞昌說,此外有關不需要再經修法程序的部分,我們也特別讓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的民眾,能夠得到及時的溫暖,所以今天下午特別交代衛福部約請各縣市政府的社會局長,大家一起來商量,中央會把錢撥到地方,希望地方政府趕快作業,最快能夠在農曆過年前,加發低收入戶每人750元、中低收入戶每人500元,能夠每個月入帳,同時我們能夠今年一年都照這樣來做,希望全民共同努力的經濟成果,國家應讓勞、健保能夠永續,讓台電為大家節約用電,各方面也能繼續經營,電價也能穩定,同時也能強韌經濟,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都還能在經濟發展上建立良好的基礎。
蔡宗勳
2023-01-04
賴︰抗中、反共保台 是為爭取和平
賴清德(中)出席「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記者周敏鴻攝) 〔記者周敏鴻、葛祐豪、丁奕/綜合報導〕民進黨主席補選候選人賴清德昨晚在桃園市蘆竹區舉行「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時強調,「抗中保台」和「反共保台」只是手段,目的是爭取和平。 前桃園市長鄭文燦與立委鄭運鵬、黃世杰、湯蕙禎、吳思瑤等人都與會,並對九合一敗選提出檢討意見,賴清德表示,面對敗選,應從中得到教訓,但是「失敗不能失志」,不能忘記黨的使命就是必須與民眾結合在一起,共同推動台灣的進步。 賴清德說,當選黨主席後,首先要團結黨內,支持蔡英文總統持續推動各項造福民眾的政策;其次是要擦亮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招牌,重新贏得民眾的支持。 賴清德說,他的第三件工作是栽培年輕人,建立起公平、公正、公開的初選或提名機制,讓有志於政治工作的年輕人,都有機會代表民進黨來爭取民眾的支持;他還要持續號召同志為新時代的民進黨使命奮鬥,守護台灣,並落實民主、和平、繁榮。 民進黨在九合一敗選後,內閣改組聲浪不斷,民進黨代理主席、高雄市長陳其邁日前公開支持蘇揆留任,昨下午受訪時再度力挺蘇貞昌,不過陳其邁也盼有一些更年輕、更有活力的閣員加入團隊,讓很多施政可以落實。
丁奕
2023-01-04
到蘆竹向黨員報告 賴清德:再度擦亮清廉勤政愛鄉土招牌
賴清德出席蘆竹區南青市民活動中心「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時說,當選黨主席後將致力於團結黨內、擦亮「清廉勤政愛鄉土」與「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招牌,栽培年輕人、守護台灣。(記者周敏鴻攝)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賴清德競選民進黨主席,今晚出席蘆竹區南青市民活動中心「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他說,抗中保台和反共保台只是手段,目的是爭取和平;當選黨主席後,將致力於團結黨內、擦亮民進黨的「清廉勤政愛鄉土」與「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招牌及栽培年輕人、守護台灣等重要工作。 前桃園市長鄭文燦、立法委員吳思瑤、鄭運鵬、黃世杰、湯蕙禎等人晚間都出席政見會對敗選提出檢討意見。賴清德說,面對敗選,應從中得到教訓,但「失敗不能失志」,不能忘記黨的使命就是須與民眾結合在一起,共同推動台灣的進步,以桃園市為例,民進黨還有多位立委、市議員,肩負重要的責任,必須繼續打拚,才對得起支持者。 賴清德說,當選黨主席後,首先要團結黨內,執政黨的責任就是做為政府執政的後盾,他擔任黨主席的責任,就是要支持蔡英文總統持續推動各項造福民眾的政策;其次是要擦亮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的招牌,重新贏得民眾的支持。 「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賴清德說,他的第3件工作是栽培年輕人,建立起公平、公正、公開的初選或提名機制,讓有志於政治工作的年輕人,都有機會代表民進黨來爭取民眾的支持;他還要持續號召黨內同志為新時代的民進黨使命奮鬥,守護台灣,落實民主、和平、繁榮。 賴清德補充,民進黨還盼努力強國防、保平安,建構志願役為主戰部隊、義務役為守備部隊負責城鄉保護工作、退伍軍人與民防大隊或巡守隊等組成後援系統的全民國防,因此,蔡英文將義務役回復為1年,並將以專長、興趣進行多元教育訓練,甚至引進外國訓練方式,以保護台灣,維持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政見發表會中,前立法委員邱垂貞等多名黨員或支持者踴躍發言,他們質疑,選舉過程中,許多謠言指控民進黨執政賺了幾十億、百億,為何不能及時澄清?黨部的幹部們應能勤走基層,讓黨員能動起來支持黨;黨內的提名應有明確的制度如初選等,避免引起黨內的不和與黨員的不滿;民進黨政府應設法阻止並澄清中國的假訊息,對於詐騙集團、槍擊案等社會問題應立即反應,以免民進黨因「國民黨化」而喪失了民心。 賴清德(前排右3)出席在蘆竹區南青市民活動中心舉辦的「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聽取黨員及支持者的意見。(記者周敏鴻攝)
周敏鴻
2023-01-03
朱立倫副閣揆任內 稅收短徵2538億史上最慘
朱立倫2009年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當年度稅收較預算數短少2538億元,短徵金額創下史上新高。(資料照)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今年全國稅收可望超出較預算數約4500億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日表示,許多綠委都跟進主張還税於民,蔡政府卻後悔,搞些五四三,相信民眾無法接受。不過,朱立倫2009年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當年度稅收較預算數短少2538億元,短徵金額創下史上新高。 朱立倫2日陪同國民黨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候選人王鴻薇出席新春親子嘉年華,他會前受訪表示,政府超徵的4500億元其實是大家的血汗錢,民進黨說其中700億歸屬地方政府,當然沒問題,卻還要把3800億切分成好幾部分,只剩1800億要還稅於民,現在後悔不發現金,要做一些五四三,「我不懂欸」。 朱立倫於2009年9月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因適逢金融海嘯,2009年經濟成長率-1.61%、創下史上新低,且2009年全國稅收實徵數僅1兆5303億元,與預算數1兆7841億元相較,稅收不僅無法達成預算數,還較預算數短徵2538億元,預算達成率僅85.8%。 對於今年稅收可望超徵,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日已表示,財政部預估今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扣除分配給地方政府700億元,中央約3800億元,其中1000億元將用於撥補勞保健保基金財務缺口、挹注台電進行電價補貼,另外1000億元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剩餘1800億元先預留部分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其餘將研議發現金與全民共享。
鄭琪芳
2023-01-03
1800億與全民共享 蘇揆:普發現金
行政院長蘇貞昌3日視察春節國際包裹檢疫。(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丁奕/台北報導〕不少藍綠立委都希望還稅於民,希望可以發現金紓困,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預計將會有1800億元與全民共享,若發現金需要有法源依據跟預算編列,並經過立法院同意,同時也要預留一部份以備不時之需。 蘇貞昌今視察中華郵政包裹檢疫,被問及有關是否可能發現金紓困,他表示,總統以國安高度主持會議,做了3點裁示,昨天雖然是連假的休息,他也請了各部會首長一起來做規劃。 蘇貞昌指出,超徵稅收的4500億元,其中700億元是地方的錢,1000億元補貼勞健保和電價因應,1000億元強韌經濟,另外1800億元要預留不時之需及用來全民共享。 蘇貞昌表示,規劃要把額度跟全民共享,用發現金的方式要有法源的根據和預算的編列,要經立法院的同意,而不是私下發紅包。 蘇貞昌強調,希望讓全國民眾都能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但為了因應中國疫情再起、俄烏戰爭後的通膨等各方面,也要留有因應的餘力,不能一次就把錢花光。
丁奕
2023-01-03
「和平保台」 賴陣營:賴清德立場一貫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二○二四總統大選即將揭開序幕,民進黨內評估副總統賴清德幾已定於一尊,料將順利接棒黨主席並可望代表黨參選總統。賴上月底拋出「和平保台」兩岸論述,被國民黨酸「終於發現路線錯誤」,前總統馬英九也直指明年總統與國會選舉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但親賴人士強調,賴清德對和平的堅持是一貫的,「和平保台」也與「民主和平繁榮」及「四個堅持」立場一致。 親賴人士受訪指出,賴清德對和平的堅持是一貫的,如同賴過去擔任台南市長時赴中國所言,希望以合作取代對抗、以交流取代圍堵,透過交流合作,增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兩岸才有真正的和平與發展,這些想法,賴在擔任行政院長時,也一再於議事殿堂上重申。 親賴人士表示,無論「抗中保台」、「和平保台」或「反共保台」,立場都是一致的,若中共武力犯台或軍事威脅,當然要抗中保台,平時則是努力和平協商,不挑釁、堅守立場,盡最大力量維護區域和平、共創繁榮,賴清德在黨主席政見說明會是要讓大家了解民進黨真正的立場,並駁斥部分不實操作「抗中保台」是民進黨挑釁的印象。 親賴人士強調,「和平保台」概念與「民主、和平、繁榮」及「四個堅持」立場一致,意思就是,民進黨以「民主、和平、繁榮」為目標,且會盡最大努力維護和平、保護台灣,其方式就是強化國防及堅持蔡總統所提出的「四個堅持」立場。 對於賴清德過去曾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系中常委林俊憲說,賴清德一再闡述的兩岸主張,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是中華民國,自賴擔任副總統以來,很多國際友人尤其美國都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也能認同;賴過去所強調的「務實」,就是不躁進、不挑釁,只是政治上這樣的口號容易被國共兩黨扭曲。 林俊憲批評,國民黨試圖操作恐懼,但在台灣最危險的就是親共主張,國民黨經常喊冤說被戴紅帽子,但其實他們就是專做符合共產黨利益的事。
陳昀
2023-01-03
吳怡農「反共保台」 反對的是共產黨
民進黨台北市立委第三選區(北松山、中山)補選候選人吳怡農今天表示,他的主張是「反共保台」,反對的是壓榨、違反民主價值的共產黨。(記者田裕華攝)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拋出「和平保台」論述,讓外界關注民進黨兩岸論述是否已從「抗中保台」調整。民進黨台北市立委第三選區(北松山、中山)補選候選人吳怡農今天表示,他的主張是「反共保台」,反共保台目的是要維持和平,他強調不與中國人民對抗,反對的是壓榨、違反民主價值的共產黨。 吳怡農今天上午與台北市議員陳怡君從中山區龍江路展開車隊掃街,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起民進黨兩岸論述是否已從抗中保台調為和平保台。吳表示,他自己的主張是「反共保台」,威脅區域安全、影響普世價值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共也是造成台灣軍事、國防上的威脅。 吳怡農說,反共保台的目的是要維持和平,沒有衝突,至於抗中還是反共,他希望用詞可以更精準,因為我們不與中國人民對抗,我們反對的是壓榨、違反民主價值的共產黨。 媒體也關心,行政院兒權小組日前建議將國防教育納入高中以下教材,幼稚園學生也要學習辨別炮彈聲。吳怡農表示,全民國防、社會韌性等方面的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小朋友可以從地震、天災了解防火知識,從急救到天災因應都可以從小開始。
蔡思培
2023-01-02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北京不把國民黨主席當回事
林保華
中國對台滲透統戰無孔不入 賴清德:盼朝野支持國安十法修法
陳政宇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