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Carpe diem(活在當下)
Carpe diem(活在當下) 聽到有個神奇的觀點說黃國昌在柯文哲胯下討生活,投靠到台灣民眾黨不是背刺,而是埋伏,有一天他會幹掉柯文哲,然後再回到台派的立場。 這種三轉、四轉的想法在台灣其實還不少,沒有核心價值的機會主義者,特別容易在台灣生存。 許多台灣科技界的官員都是這樣,不管誰上台都可以當官,阿扁的官,也可以是連戰的官,反正只要掌握權力,一直想盡辦法不下台,很多人都這樣,一直到死根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政治立場、核心思想和奮鬥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看是一輩子享受盡榮華富貴,只是自欺欺人的變形蟲。台灣哪有可能有那麼多李登輝? 昨天受邀在一個前輩家裡吃飯,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看他的文章,想像不到有一天可以去他家跟他坐在一起吃飯。 他講到那七個字,台灣人「貪財、怕死、愛作官」,真的所有的台灣人都這樣嗎?有時候只要證明台灣人不是這樣,就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我在德國唸書,發現德國的知識份子跟台灣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很少人有「學而優則仕」的想法,有留學日本的朋友跟我講,日本好像也沒有。怎麼會官大學問大?這樣一點也不符合理性跟邏輯。 黨國的概念就是學而優則仕,走火入魔是戰學歷、學校、論文等等等等。很多政治人物都去補什麼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跟學而優則仕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什麼樣愚蠢的民族,才會崇拜一元的價值? 我之前說在人生某個階段之後,應該挑戰一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努力去做,像我這樣子跑馬拉松,如此一來,有助於自己看待世界,還有其他人的專業,世界並不總是在你擅長領域運作,每個人很難面面俱到,台灣的教育特別容易產生個人崇拜,還有把上位,甚至背刺上位,當成獨立思考。 把佛斯特的詩「未行之路」:「選擇較少人走的路」,當成機會主義者的藉口,背刺和狡詐的自我安慰。 光是挑選喜歡的意見,並不能讓人變得聰明。聰明人不是那種死板地堅持某個觀點的人。他們對自己信仰的東西,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盲目跟隨。 這種基於理性的意見,不會因為感情就和某個團體或觀點緊緊相繫。理性的人可能今天支持這方面,明天在不同的話題上支持另一方。這常讓人覺得不舒服,因為大家習慣了一成不變。 但這樣的變化,並不是背叛。這和那些為了私利而不斷變換立場的人大不相同。真正的教育目的,是讓我們形成一套自己的觀點,不被任何權威左右,這是理性思考是創造力的關鍵之一。 人不能只靠選擇意見而有智慧,聰明的人不是持有某種觀點的人,而是他對自己所相信的有完整理由,不是教條般的相信。 持有完整理由意見的人很少因情感而團結在一起,反紫光的奇遊團大概就是這樣的組織,在蔡明介臨時退出辯論,幾乎沒有人有什麼情緒的反應,因應這樣的變化,立即就聚集在一起,花了好幾個小時,寫下了20問蔡明介的初稿。以前支持蔡英文,毫無懸念的轉換到支持賴清德,因為這是一群持有完整理由意見的人,有核心價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利用這件事情成就自己個人的名利。 理性是無黨派,偏愛現在一方,可能在其他的議題上,偏愛另一方,這就是一般人對此感到不愉快的地方。但檢視這個理性是基於什麼核心的價值之上,才是真正關鍵的地方。 理性持有完整理由的意見,如果支持不同的陣營,並不是背刺,這和為了個人的利益常常變換自己的立場有相當大的差別。 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形成自我一致的觀點,不被任何權威教導或影響,理性思考是創造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若是同樣一個人,政治上能夠做的事情不一定比在學術界上秉持獨立思考還要來得多。如果不考慮個人利益的時候,不自欺欺人、活在當下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路。 沒有當官的教授不能做什麼事情這句話就是一個謬論。活在當下,在思想上產生影響,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而且現在也在做。我在我的書「隱性反骨」中,「陽春教授」那篇文章裡面寫得很清楚,我就是因為是個「陽春教授」才有辦法肆無忌憚的說實話。 思想和文化的影響才是最大,這也是中國要利用抖音和小紅書來教育訓練台灣的下一代成為紅衛兵最主要的原因。 活在當下,不只是即時享樂的意思,而是深刻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是自欺欺人一直看著未來。「我選擇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而我會一心一意穿越這片黑暗的森林,只有穿越才能夠真正走出這些陰影。
李忠憲
2024-01-19
海水退了才知道咳屁沒穿褲子
海水退了才知道咳屁沒穿褲子
台灣是咱的國家
2024-01-19
數位認知戰正在戕害民主
在數位時代,台灣正面臨著一場無聲戰爭,這是涉及信息控制和認知干預的戰爭,影響深遠,不僅威脅民主發展,更可能搖動台灣社會根基。 以抖音及TikTok為代表的社群媒體平台,已成為中共進行認知干預的主戰場。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數據,目前台灣已有超過廿三.三%的人口使用這些平台,其中年輕族群占比最高。這些平台充斥著來自中共的文化輸出及假信息,對台灣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認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這些平台上,信息不僅是由中共控制的資訊後台所操控,更有著大量的謠言和錯誤信息被有組織、有系統地散播。這些信息不僅混淆視聽,還對台灣的民主制度和社會安定造成了分裂和紛擾。為此,台灣的政治領袖和學者紛紛呼籲,必須對這些平台進行更嚴格的管理和監督,甚至考慮禁止其在台灣運營。 在最近的總統大選中,社群媒體上的假訊息和錯誤信息泛濫成災。關於作票的謠言在抖音瘋傳,不僅對選舉公正性做無端攻擊,更撼動台灣民主體制的根本。儘管中選會有所駁斥,但不實信息已對公眾信任造成負面影響。 這些平台上的內容呈現,例如「掐頭去尾的短影音」,淹沒了年輕一代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學者警告,若不加以控制,這種認知戰將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和民族認同造成長遠傷害。 面對新型信息戰,台灣必須採取堅定態度和措施以反制這些威脅。例如:強化對社群媒體平台的監管,提升公眾對假信息的識別能力,透過教育和公共宣導加強國民對民主價值和國家安全的認知。 這場在數位空間的認知戰,不僅是對台灣民主的打擊,更是對台灣社會凝聚力和國家未來的考驗。在這場無形而影響深遠的戰爭,每位台灣人都是戰士,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捍衛我們的民主和自由。 (作者從商)
缺理
2024-01-19
作票之亂 柯文哲有責澄清
明明柯文哲輸給賴清德的票數多達將近一百九十萬票,選後卻有意無意的操作,隨著抖音的認知戰起舞,暗指總統大選有作票之嫌,藉此企圖掩飾選前泡製民眾黨內參民調「超侯趕賴」的澎風假象,這種明知實務上絕無作票可能,擧世民主陣營讚揚的公正透明選舉,卻被抖音形塑成不堪的作票,對全體台灣人造成傷害。 一個成熟穩重的政治人物,選戰失利,應該首先檢討失敗原因,何以多數選民未支持我?鑑往知來,徐圖下次再戰的底氣,柯文哲卻不此之圖,他明知,在台灣的總統大選,眾目睽睽之下,豈有作票的可能!輸給賴清德近一百九十萬票,眼見「作票說」不被社會大眾認同,轉而怪罪年輕人的投票率太低來墊背。 選前民調,十之八九預測柯文哲是「老三」,倒是他獲得三六九萬票,頗令人意外,有不少台灣人浩嘆,這種毫無中心思想,也沒有政治誠信,說話顛三倒四的人,怎麼會有如此多票?欲當國家元首,必須成熟穩健,誠信為要,柯文哲從政以來,不具領導者風範,市府局處首長離他而去者,如過江之鯽,身邊諸多幕僚,也因了解而分開,台北市執政八年,市民最暸解他施政成效,所以總統大選台北市民給他「死當」的票數,每個行政區、每個里,柯都落居老三,顏面無光,據說他在新竹市成長到大的里,居然也輸給賴清德,由此可見其為人也。 柯的本命區只剩「廿至廿九歲」的年輕人,但這些年輕人的社會歷練越充足,對柯的忠誠度必隨年歲而遞減,年齡越長,心態越成熟,就會越不支持柯,這都是柯文哲心知肚明而須面對的難關。 柯的信徒大多年輕人,尤其是國高中生,因其閱歷不足,信息來源不乏抖音,他們甚至向父母反映,謂此次總統大選,阿北是被做掉了,才沒當選,如此離譜的認知,真是令人髮指。 面對此荒腔走板的不實指控,柯文哲不是路人甲,他有責任也有義務導正視聽,絕不能視而不見,而戕害了台灣的民主饗宴。 (作者是教職退休)
邱炳進
2024-01-19
沒有官位的彈劾
沒有官位的彈劾 德國發生一件在台灣不能想像的事情。 比約恩·霍克(Björn Höcke)是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圖林根邦黨部極右派的領導人,該組織被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宣布為右翼極端主義組織。由於擔心政黨領導人比約恩·霍克可能危及民主,人們發起了一份請願書,根據《基本法》(德國憲法) 第十八條,要求撤銷霍克享有的基本權利。例如,不允許他擔任圖林根州總理,已有超過130萬人簽名連署。 德國《基本法》第十八條,任何人濫用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教學或集會自由、通訊權、財產或庇護權“對抗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即喪失其基本權利。 德國真不愧是德國,憲法連這個都放進去了,台灣如果有這條法律,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失去基本權利,柯文哲應該首當其衝,還有像愛莉莎莎等等這些整天放謠言的網紅。 基本權利的喪失就失去參與選舉政治權力的資格,德國自威瑪和納粹之後,國家菁英知道必須確保權力不會落入壞人手中。 有德國媒體說: 這是對尚未當選就任之前進行的彈劾,要求失去基本權利的政治人物禁止露面、關閉社交媒體管道。
李忠憲
2024-01-19
台灣選舉已是中共夢魘
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順利結束,根據外交部統計,已有超過八十國政府、逾七百名政要申賀我國選舉結果,期盼與我國政府進一步就各層次議題持續深化交流。(資料照) 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順利結束,民進黨提名賴清德、蕭美琴當選正副總統。立法院總席次一一三席,總統敗選的國民黨獲五十二席成為第一大黨,總統勝選的民進黨掉至五十一席,獲得八席的民眾黨則居關鍵少數。主要朝野政黨皆各有斬獲,反映選民多元取向,這也是民主常態。選戰已落幕,各政黨亦重整腳步展開政治新局。但選前強力干預我們民主進程的中國政府,選後輸不起,面對「賴蕭配」依然得到多數民意的支持,見笑轉生氣,升高威嚇、打壓台灣,對照許多國家慶賀我們的選舉,中國的仇視回應,我們只能說,兩岸互動,還真的「不能相信習近平」。 根據外交部統計,已有超過八十國政府、逾七百名政要申賀我國選舉結果,期盼與我國政府進一步就各層次議題持續深化交流。其中,德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讚揚台灣自由、和平的選舉展現民主價值,並盼加強對台關係。這是十二年來德國政府首次祝賀台灣選舉,外界認為凸顯政策轉變。另外,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社群發文:「我代表菲律賓人民,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下屆總統。」並表達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密切合作,強化共同利益。菲國總統親自恭賀不僅罕見,直接使用「台灣總統」一詞,更是打臉北京在國際上宣稱的一中原則。 此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首度針對台灣大選發表評論,強調台灣是共享基本價值、擁有緊密經濟關係與人員往來交流的極重要夥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除祝賀台灣總統當選人,也讚許台灣人民充滿活力的民主,為區域也為全世界樹立榜樣。他並重申,美國與全球各國關切台海和平穩定。美日等主要民主國家紛紛發聲表態,中國派駐這些國家的外交官,則到處滅火、回罵,重申一中。我們一場定期的民主改選,從選前就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許多外媒都特地派人來台採訪,並以攸關民主與威權勢力消長、為全球地緣政治定下基調等論點分析。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鋪天蓋地介選,用戰爭與和平抉擇恐嚇台灣人民,不能投票給北京說不的候選人,否則就作勢要喊打喊殺。然而,台灣多數選民不為所動,依然做出堅定的選擇,這樣的結果,已使中共灰頭土臉。 我們用選票展現對民主體制的捍衛意志,也讓更多國家願意關注並支持。中國愈要打壓台灣,來自其他國家的警告也更多。影響所及,中國官方的謾罵,從台灣大選前的「獨上加獨」,到選後說「不代表主流民意」,看出修正。顯示中共在盱衡各國反應,以及度量將來與台灣打交道,必須自己先找台階下。但也因罵得不「兇」,傳出在內部引起強硬派不滿。美國之音報導,雖然中國官方連日回應台灣議題,似無法安撫更激進的民族主義者。網路還出現要求加速統一時程與武統台灣等偏激言論。另方面,中國近日利誘策動僅一萬一千多人口的南太國家諾魯與台灣斷交,台灣民眾都看得很清楚,外交挫敗只是再次證明北京的顢頇手法。而諾魯過去二十幾年,與我國斷交,然後復交,現在又斷交,國際信用已破產。北京此舉,包括最近軍事擾台頻次又增加,與其說是對未來賴清德政府施壓,恐怕更像迫於對內部強硬派交代的政治需要。 而且,諾魯位處太平洋第二島鏈,中國勢力的滲入,對美國與澳洲等印太民主國家來說,更是警訊。所以,斷交的第一時間,代表美國政府正在台灣訪問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即聲援台灣,並指諾魯提到的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未定位台灣、未排除與台建立邦交、未限制台灣參與國際社會」。中國的打壓,反而促使美國更清晰說明台灣的國際定位。我們的大選,若真如中國官員嘴巴裡所稱的「地區選舉」,那選前又何必大張旗鼓介入。介選不成功,現又想施壓操弄台灣政局走向。這背後也另投射出獨裁的習政權,對於台灣愈來愈深化的民主,將對其統治權力的巨大威脅性。由畏懼民主所衍生的反民主攻擊,未使我們屈服,還讓民主盟邦更挺台灣,並更強化共同抗衡全球威權勢力進逼的民主陣線,唇亡齒寒之感也促使部分國家,難得公開肯定我們的選舉,再度把台灣推向國際焦點。為了對付台灣民主選舉,反而愈打壓愈顯堅韌,這已讓中國政府陷於夢魘。
自由時報社論
2024-01-19
香港金融市場的喪鐘
20240117 香港金融市場的喪鐘 (上略)…… 美國眾議院的外交事務委員會(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在11月30日,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Certification Act),要求總統拜登在確認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下,應取消香港駐美經貿辦目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和豁免,議案將提交眾院全體會議審議。儘管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在美國權力鬥爭激烈,但這項法案是以39比零無異議通過。 接下來還有參議院審核與美國總統簽署實施幾個步驟,一旦法案施行,30天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必須決定要不要關掉這些辦公室,如果要關,香港在美國的經貿辦事處就得在180天內關掉,這又該怎麼解讀? 香港在已開發國家有14個經貿辦事處,在美國有3個,分別在紐約、華盛頓與舊金山,主要的功能是為香港安排各項國際合作、貿易安排與科技授權。其中的重點是科技授權,原本美國假設香港高度自治,對智慧財產有遠比中國內地更高的保障。 一旦美國把香港當作中國內地的其中一個城市,所有的技術授權就要在對中國的規定下重新談判,這將影響美國技術轉移中國的進程。第2個衝擊是在關稅層面,目前由於香港實施聯繫匯率,法律體系與中國內地不同,政府本身高度自治,因此在WTO(世貿組織)的架構下,香港是一個與中國不同的關稅領域。 事實上,各國對中國的關稅安排與香港是有差別對待的,因此香港作為中國的轉口貿易港,就是在不同的關稅架構下,能夠透過香港轉口物流與金流。尤其當中國本身難以取得一些國際貨品時,往往可以透過香港的轉口,為中國拿到一些現有貿易限制下所無法取得的服務與貨品。 香港政府對美國眾議院反擊的主要理由是:美國過去10年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高達2849億美元,關掉經貿辦事處對美國損人不利己。表面上,香港駐美經貿辦事處對美國有好處,但是中國人嘴裡沒說的,是美國在香港的貿易順差是美國無法直接出口中國、必須透過香港轉銷中國的架構。這些技術上與服務上的進口,正是中國企業運作現代化最需要的支持。 現在的狀況是,美國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方面的順差了,而美國在對中貿易方面的逆差,正朝向轉移供應鏈的方向在努力。美中之間在經濟、貿易、文化的脫鉤,美國是非常認真在執行的。 如果從國外的技術授權辦不到,獨立關稅地位被當空氣後,接下來就是香港轉口貿易的式微;沒有轉口貿易,企業為何還要把錢留在香港調度周轉?如果一個金融中心沒有轉口貿易的大量停靠資金來支持,它怎麼可能為企業提供融資的安排服務呢?解釋到這裡,你會很容易導出香港聯繫匯率無法支撐的結論,因為沒有轉口貿易留下的美元,香港金管局當然不會有足夠的美元去長期支持聯繫匯率政策。沒有港元對美元的聯繫匯率,香港就只能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實施的那天,可以說就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預知死亡紀事的審判日,更是聯繫匯率死亡的宣判日。2023年11月30日,香港金管局給外匯市場注入了30億港元;2023年12月6日,香港金管局注入了34.7億港元;2023年12月7日,香港金管局注入了4100萬港元,資金外流不止。 港股指數作為香港經濟榮枯的先行指標,它可是在穆迪調降評等前,就被台灣加權指數輕易超越,投資人一定要察覺港股的持續重挫與美國人下手的因果關聯,以理解行情背後結構性趨勢的扭轉。 (下略)…… 圖一:香港國企指數十年月線圖 圖二:香港恆生指數十年月線圖
印和闐
2024-01-17
我們都曾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
我們都曾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 最近有一則訊息,寫著「民眾黨把黑手伸入校園,讓只有16歲的孩子拿著民眾黨黨證」,導致家長憂心忡忡,社會上也傳出許多把民眾黨當作邪教的聲音。 是我們在害怕未知的新世代?如同當年我們認為上一代不接受我們的大鳴大放嗎? 本次大選的結果,大家也都認為民進黨應該要積極爭取年輕人的支持。 那我們就不能把「年輕人支持民眾黨」當成邪教,也要請支持民進黨的家長們,不要打壓高中生選擇的權利。全然的否定,只會讓他們更封閉、更拒絕溝通。 先不討論未成年怎樣,或是否被洗腦,當初1911年黃花崗烈士,年紀最小的余東雄,英勇善戰,犧牲時年僅17歲,這在當年也不是邪教。 我們必須承認,柯文哲的論述對年輕學生來說有吸引力,也確實「義無反顧拼一次」、「推倒藍綠的高牆」等一句句口號對他們來說很有力量,就像是當年民進黨要推倒國民黨這堵高牆一樣。 對現狀不滿,渴望對話。 這些都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台灣的新世代擁有這股力量,是最寶貴的事情。 我們要共同對抗的,是錯假訊息,而不是支持任何特定政治人物的任何特定世代。 事實就是,相較於2020年,我們在街頭上看到願意表態支持民進黨的年輕人變少了。我們民進黨該做的,是顧好我們的執政品質,同時加強跟年輕人的溝通。 柯文哲可以讓年輕人相信他,更要求年輕人進一步去說服長輩,讓長輩相信柯文哲的理念,反之亦然,我們也可以開始跟年輕人溝通。如果持續幼體化、弱智化柯文哲的支持者,只會把年輕人越推越遠而已。 未來,年輕人的選票,我們要用我們的執政、我們的態度,一票一票把他贏回來! 「我也曾年輕過」應該成為我們和年輕人溝通的養分,而不是鴻溝。
卓冠廷
2024-01-18
賴的起手式:全民總統
一月十七日民進黨中常會,是總統大選揭曉後的首次會議,也是賴清德主席成為總統當選人第一個主持常會的正式場合,這一天,賴清德對外做了兩件事,首先是退出新潮流的派系運作,其次就是捐出一億六千多萬元的總統競選補助款,做為他獲得選票付託後的起手式。賴清德面對的,是投票給他的與沒投票給他的所有公民,傳達出他準備做一個全民總統的意志。 退出新潮流,是早在選舉過程中就浮現的打算,一直沒有付諸實行,是因為競爭對手攻擊新潮流的行動早先一步已經展開,當新潮流持續被鎖定的當頭,退出新潮流的動機將被解讀為「切割」,並不符合他的初衷,因而作罷,改為未來有機會當選時再來兌現。昨天,他果然在選後第四天立即實踐,並取得了新潮流的理解。 當選總統即退出派系,對於過去民進黨籍的總統來說,沒有人做過。甚至還有哪個派系的當選總統,該派系即成為「當權派」,派系成員還會在後續的任期間陣容擴大的情況,這是民進黨的「傳統」,雖然時間並不算長。賴清德決定退出新潮流,既是對黨內各派系進行號召,也是在與全民進行對話,而今而後,他將以國家元首的格局來做為決策原則,以所有群體的立場思辨利弊。「一視同仁」、「六親不認」,會分別成為其「興利」與「除弊」的準繩。 自我期許,如何取信於人?第一步,賴清德宣布捐出競選總統所獲得的選舉補助款。這次三位總統候選人賴侯柯,按照一票補助三十元,分別將獲得一億六千多萬、一億四千多萬、一億一千多萬元的補助款,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收入相當豐盈,雖是法定收益,而且從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以來,歷來的候選人都會依法收下,無一例外,多數則以成立「基金會」來運用,然仍難免予人從政不失是個「好職業」的觀瞻。賴清德的率先宣布全數捐出,是壓力也好,帶動也罷,當然會牽動其他二人要有相應作為。這有兩層作用,一在樹立個人的政治潔癖、清廉人設,建立今後四年「賴清德時代」的執政承諾;二在劍及履及,推動戮力為公、反貪去私,澄清日益庸俗化的政治風氣,迫使各黨對手從選後的第一筆巨大收入開始檢討起。國民黨已回應要收歸黨庫。民眾黨也得想出「走訪全台」等理由。大家都不能再用關你屁事搪塞,這是過去選舉從來沒有過的,稱為民之所欲,表率革新,應該沒有人會說反對。 以上兩件事,是典型的賴清德風格。反對他的人愈要用「雙少數」譏諷他,他絕對會用爭取絕大多數庶民鼓掌的方式,來刻苦自勵。這是賴清德出身礦工家庭、自幼無父,歷經挫折,力爭到今天,所養成的「孤僻」特質。如果從這個背景開始理解,過幾天他若做出也別於「正常人」的第三件事,應該就不會太過驚訝。
鄒景雯
2024-01-18
放棄人性底限的種類最可怕
自從愛粒沙沙這咖發現,最容易流量變現的方式就是瞎掰 + 煽動仇恨,它就屢試不爽。 . 這種放棄人性底限的種類最可怕,因為它既沒有道德感、也不怕被眾人討厭,它只怕沒人討厭、沒人關注而已。
TW觀察人
2024-01-16
誰在打假球?民眾黨不要再拿國會改革當遮羞布
誰在打假球?民眾黨想投韓國瑜就大方點,不要再拿國會改革當遮羞布! 今天國民黨正式推出了正副院長人選,毫不意外,院長果然是韓國瑜,既然兩大黨都不過半,以後立法院是不是要下午才能開會的決定權,就落在民眾黨手上。不過他們想的不是國家顏面,而是如何為自己攫取更多政治利益,拿4點「國會改革」當擋箭牌不表態。改革當然正確,可是民眾黨,你們4年前為什麼不支持? 他們所列出的4點改革,真的很有某人的個人特色,先拿出一些實務上根本不能在立院內完成的事項,再怪民進黨不支持,已經一堆憲法學者出來打臉。尤其第一點,國會聽證權,民眾黨八仙們知道嗎?早在4年前我就提過國會聽證權修憲案了,但連署的含我只有30位民進黨委員,這屆5位民眾黨立委,不要說支持了,貴黨團連相關提案都沒有,過去4年是在睡嗎? 這種打假球的伎倆,現在大家都很熟悉了,對付阿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阿北說的話覆述一次或真的做出來,例如「公開透明」,現在我們就真的公開透明給全體國人看,讓大家看看誰才是真的在推動改革,誰只是把國會改革拿來當支持韓國瑜當院長的遮羞布。 一個人合不合適當院長,這是很基本的個人能力與形象問題,不需要牽拖一些有的沒的,更何況你們現在也不是新人了,那我們一樣可以反問:為什麼過去不做?現在提國會聽證權,為什麼以前不支持?真正面對檢驗,才知道誰沒穿褲子!
林俊憲
2024-01-18
柯文哲沒跟小草說的事
柯文哲沒跟小草說的事 電子投票有8個先進國家實施後取消 歡迎大家來討論台灣是否該實施電子投票! 資料來源:香港立法會2023美國及愛沙尼亞電子投票研究報告
卓冠廷
2024-01-18
2024選舉開創新的混沌時期,民進黨應重新思考網路經營
2024大選結束,民進黨取得執政權,但同時也在國會喪失第一大黨的席次。或許早已預見此次立委選情艱鉅,再加上此次是民選總統後首次有政黨突破8年政黨輪替的魔咒,綠營選民或有惋惜但沒有太多失落,更多的是對過去的檢討及對未來的展望,特別是對於民進黨應該如何獲得年輕世代的信任一事,成為綠營選民最急切的議題。 2024選戰回顧 蔡英文總統自2008年的低谷,帶領民進黨一步一步邁向執政,8年完全執政的期間,國內外挑戰不斷,中間也面臨過兩次縣市長的大敗,但也都關關難過關關過,無論在內政、經濟上,以及美日外交表現上,都留下了豐碩的執政成績,蔡英文在卸任之際的滿意度仍維持4成以上,這絕非易事。8年執政雖有功過毀譽,但蔡英文累積起來的支持者能量是左右這次大選的關鍵。「在路上」廣告推出後,綠營40歲以下支持者有些回流,而原本期待接收脫隊英粉的柯文哲則是對這個廣告氣急敗壞,全力想攻擊。在這個狀況之下,賴清德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支持蔡英文的年輕人沒有同樣支持賴清德?」 民進黨應該如何獲得年輕世代的信任一事,成為綠營選民最急切的議題。(資料照) 賴清德雖然突破了我國8年政黨輪替的定律,但僅有4成的得票以及未過半的國會,使他成為「雙少數總統」。4成的得票率,僅是守住了民進黨的基本盤,票源並未對外開拓,很難說選得漂亮。立委部分,台中與桃園的大敗令人錯愕,守住51席沒有全面崩盤,並且沒有讓國民黨單獨過半,則堪稱大幸。賴清德本人的人格特質、8年執政的包袱,加上本次選舉民進黨持續以「冷選戰」為基底,讓民進黨沒有辦法在議題上帶領節奏,而是在藍白不合後讓選戰變成比誰爛、比房地。冷選戰不見得是錯誤的選擇,但選舉節奏沒有掌握在己身,讓民進黨選得很卡,支持者投得很悶。 相對而言,即使個人與組織有縱多負面爭議,但柯文哲及民眾黨的經營有所成,讓他收穫了不少原本傾向綠營的中間選民及大量年輕選票,這是不容小覷的事實。柯文哲個人囊括近370萬張選票(得票率26.46%),並在國會獲得8席立委,在兩大黨都不過半的國會結構中,成為關鍵少數。柯文哲與黃國昌、黃珊珊及幕僚們於選戰後期四面開戰、八方包牌、民調喊上天、不斷開記者會或直播的作法,其實是在那個當下柯文哲維持選舉動能的唯一解,就策略上來說是合理且奏效的。 民進黨應積極在網路溝通 民進黨僅以4成的相對多數繼續執政,並且喪失國會的多數,這其中原因,最重要的當然是8年來的執政包袱,民眾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投射至執政黨執政不利,這是人之常情,所有執政上的缺失,都必須由執政黨概括承受,是蔡英文的高滿意度給了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會,但也僅能撐住綠營基本盤。其次是中國介選問題,在各種傳播媒介上,配合國內在野黨、各路網軍,益發嚴重,也難以反制;再者,面對在野黨及網紅直播主們的造謠抹黑,執政黨的澄清與應對上過慢且無力,並且因為忽略新的傳播方式及平台的經營,使得這些正確資訊無法迅速有效傳播,各種指控執政不利與似是而非的耳語,在選民之間形成了既定負面印象。 民進黨作為在野起家的政黨,過去訴諸民意與人民情感的能力很強,廣告文宣及論述上,都有一定水準,但顯然民進黨並未跟上新媒體的浪潮。這數年間,傳播媒介益發多元,社群平台早已從過往文字為主的臉書,轉換到IG、YT或各種短影音、網路社群。民進黨的網路經營,停留在上一個時代,而且欠缺組織性的經營,無論政黨或個人,對於網路的經營都是流於選戰限定。但網路上的互動,是無法速成的,選完就把網路經營擱在一旁,到選舉前再重來一次,這絕非正確的經營方式。從搶救王義川行動的直播熱度,可以看出綠營選民同樣需要在網路上尋求互動,這樣的能量不該只是選舉期間限定。 過去的組織經營,靠的是地方、公會等各式綿密的組織,政治人物在這人際網路中跑活動、握手、擴展人脈。見面三分情,在過去有用,在今日亦然。只是除了面對面的握手寒暄外,在各種網路平台中露面、互動,成為新型態的經營方式。過往在政論節目上露面,可以增加知名度;現在則是固定在影音平台直播、與網友直接互動,接受提問與抖內,可收到同樣甚至更佳的效果。這些都需要嘗試,而不是完全棄守。過去幾年,民進黨幾乎失去了網路新媒體的話語權,我們看到各種柯粉、韓粉直播主,我們看到民眾之聲點閱率逐漸成長,但民進黨在網路影音及直播的經營,則近乎消聲匿跡。 過去數年,民進黨太過於害怕被貼上網軍、1450、側翼敗票的標籤,不再積極經營網路社群,反而讓一面罵網軍,一面將公關公司擺入不分區的政黨,以及直接在黨組織裡養網軍頭跟網紅合作攻擊政府的政黨,佔據絕大多數的網路聲量。使得執政黨無法有效遏止各項抹黑、造謠與假訊息,這不是幾句要支持者不要相信假訊息、或嚴防認知作戰,就能夠防免的。民進黨必須思考,為什麼沒有辦法用同樣的方式,第一時間駁斥、澄清,並讓正確資訊用與敵人同樣的方式廣為流傳。否則,明明網路經營成效不彰,還被養網軍的專家指控養1450網軍,豈不冤枉? 認真經營新媒體 民進黨在蔡英文時代透過當時網路上的KOL發聲,確實為蔡英文2020選情拉出了一波浪潮。但這樣的作法目前看起來對民進黨已經不再奏效,與政治無關的KOL為何要幫一個有諸多包袱的執政者說話?這很可能不會為KOL帶來經濟效益,也不會為KOL帶來正向名聲,因此難以期待。而這次的搶救王義川活動,可以看到民進黨成員的一個新方向,用更輕鬆、幽默、詼諧的方式來好好說事情。當然這仰賴於個人能力跟人格特質,但必然是堅實同溫層並且吸引支持者的方式。 民進黨的「年輕世代政治人物」們普遍都有著非常菁英、偶包太重、說話不有趣、頂著人設在做人的感覺,這是安全牌,但不免離大眾越來越遠,原因無他,就是不有趣。這需要透過在網路上不斷拋頭露面,讓大家認識,讓大家覺得「你和我們一樣」、「你和我們站在一起」。 近來經營成功的有像苗博雅,透過不斷不斷地說明政見、不斷不斷地接受質疑,用「好好說話」、「好好解釋」來好好面對網路及真實的大眾,並將溝通內容剪成影音精華,讓支持者流傳分享。縱使要做到苗博雅那個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達成的,但絕對值得學習參考。有志於政治的民進黨青年,或者是希望更上一層樓的現在民進黨政治人物,應該花多一點力氣在開拓網路上的聲量,找到自己面對選民、與民眾溝通的方式。 當然,在網路上批評執政黨所獲得的回饋一定比較高,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民進黨是擁有堅實群眾基礎的政黨,支持者中有許多的柯黑、昌黑(或其他黑),不乏有論述能力者,如果能即時地還擊這些人、為政策論述辯駁,相信也可以維繫網路的聲量與熱度。在演算法世代中,無法擁抱流量,就會慢慢失去話語權;沒有擁有網路聲量,就喪失快速有效的訊息流通管道,無法面對各式認知作戰與抹黑,這問題值得民進黨重視與檢討對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全面真軍〈2024選舉開創新的混沌時期,民進黨應重新思考網路經營〉
全面真軍
2024-01-18
菲律賓國防部長罵中國低級沒水準
菲律賓國防部長罵中國低級沒水準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親自發文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讓中國徹底崩潰,派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叫囂要小馬可仕多讀書。 菲律賓國防部長Gilberto Teodoro直接聲明,回嗆中國自甘墮落,發言下流低級,是自貶其所代表的中國外交部和共產黨。 這就是GUTS!
曾韋禎
2024-01-18
兩小報看不到中選會移送作票謠言
兩小報看不到中選會移送作票謠言 中選會移送作票謠言,自由時報用頭版頭刊登。但聯合報、中國時報紙本卻是隻字未提。 兩小報今天都在幹什麼?抹黑高端、抹黑新潮流!
曾韋禎
2024-01-18
反制抖音 從我開始
抖音在美國及全世界成長迅速,特別在青年族群間。三億人口的美國就累積超過一億用戶。美國人平均每天花五十六分鐘使用抖音。抖音屬於址設於北京的中國企業「字節跳動」,依中國體制,極可能淪為中共獲取個人資料,並有能力在美國民眾間發揮影響力的工具。 白宮、眾議院及兩黨領導人都主張抖音違反美國國家利益。拜登已向抖音發出最後通牒,出售在美國的生意,不然將被禁。但是站在抗中最前線的台灣政府,面對抖音的猖獗卻毫無作為。近日抖音瘋傳台灣大選舞弊,稍有知識者皆知選務人員有藍有綠,作弊根本就不可行,年輕族群卻深信不疑。民進黨政府對此並無令人民滿意的積極作為,也沒有制裁動作。筆者對此深感不解與不滿。 基於公民自救的原則,筆者向親朋好友在Line的族群發出以下短文:「這封短訊是本人發給所有親朋好友,不是針對您個人,特此聲明。抖音TikTok在台灣有很高的滲透率,本人的親戚朋友,不管是偏藍或偏綠,經常會轉寄抖音的短片給本人,雖然偶有可讀性,但是更多的是虛構捏造、無聊、甚至低級的內容。根據近日媒體報導,抖音瘋傳台灣大選舞弊。稍有知識的人都知道,選務工作人員根本不知彼此的政黨屬性,誰敢以身試法?本人不知這是不是一種認知作戰,但本人對抖音的厭惡無庸置疑。若您將來對本人轉寄抖音短片,本人將「已讀不回」或「不讀不回」。若重覆不斷寄,本人只好封鎖反制。 本人必需再度強調,這段短訊不是針對個人,而是發給我所有親朋好友。如果您認同此一作法,請轉傳給您的親朋好友。筆者不敢期待這篇短文會有多大的效果,但若能獲得親友認同並轉傳,相信能聚沙成塔,對抖音產生反制力量。不要再期待顢頇的政府,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作者是成大外科特聘教授)
李道真
2024-01-18
簽個約吧!
簽個約吧! 1月13日開票結果出爐後,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 當晚即發聲明,重點為: 「這次台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果顯示, 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 原來,決定他們態度的是 選舉的「結果」。 哎喲,也不早講! 也就是說,民進黨雖然 總統勝選,但得票率40.1%, 並未過半。 同樣地,國會51席亦未過半。 因此中共政權不承認, 民進黨能代表台灣的主流民意。 依此標準,他們是在暗示: 就台灣2020年的總統 及國會選舉結果來看, 中共是承認蔡政府擁有 台灣民意之代表性的: 總統得票率過半(57.13%), 國會席次也過半(61/134)。 既然如此,兩邊何不簽個約, 制度化中共態度的取決標準? 譬如,兩邊先針對總統選舉 簽個約。即,以後, 只要台灣的總統選舉結果, 民進黨雖然贏得總統選舉, 但得票率未過半, 國台辦就發佈「不承認」聲明。 而若民進黨不但總統選舉獲勝, 且得票率過半, 國台辦則發佈「承認」聲明。 約一簽,台灣各政黨打起選戰時, 就有個更明確的目標可全力以赴, 明明白白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有的要讓中國承認台灣的正當性, 有的要讓中國否認台灣的正當性。 而中國也不必再偷偷摸摸地介選, 例如,在抖音裏直接明目張膽地, 宣稱中共支持哪個或哪些個政黨。 *** 中國國台辦態度如此,那國外的態度呢?譬如德國? 德國外交部及執政黨之一的綠黨國會黨團副主席Agnieszka Brugger女士及國會人權委員會主席Boris Mijatovic先生於隔天(14日,星期天)雙袂發佈新聞稿。前者外交部部分(十二年來首度),中央社已有報導。後者,非常值得一讀,我們的同仁翻譯如下,給國人參考: 「台灣人民透過選舉證明他們生活在活躍的民主社會,也想要繼續奉行民主。 台灣人民行使民主權利,並透過選舉自行決定其未來和安全。本次選舉是對民主、和平與自由的明確承諾。 賴清德顯然赢得選舉,而落選者對選舉结果的祝賀和接受,再次表明民主價值在台灣深根蒂固。 由於目前台灣國會多數之狀況不明,因此各黨派更有責任確保穩定可靠之政府關係。 賴清德面臨的挑戰在於確保自由和不分朝野對參與國政的話語權,並對中國採取明確與明智的立場,以支持台灣自主權和區域安全。這正是當選者首次演講時所傳達的訊息。 中國在選前的假訊息攻勢、網攻、大規模軍事恫嚇,尤其是對賴清德的人身攻擊,都是不可接受的,也同時證明中國對台灣追求自由的恐懼。 然而,這也是國際社會和歐盟不可忽視的警示訊號,面對中國的侵略企圖,該地區情勢緊張依舊,因此,國際社會對台灣面臨威脅之關注不容降低,這點尤為重要。」 *** 同時,其他兩個執政黨自民黨(FDP)及社民黨(SPD)、最大在野黨基民/基社聯盟(CDU+CSU)的朋友們以及德台友協(DTG)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選前、選後對台灣作為自由民主的燈塔表達支持、關懷及恭賀的誠摯祝福。之後,我再向國人詳予報告。 *** 新聞稿原文: 「Wahlen in Taiwan: Selbstbestimmung, Frieden und Sicherheit Zu den Parlaments- und Präsidentschaftswahlen in Taiwan erklären Agnieszka Brugger, stellvertretende Fraktionsvorsitzende, und Boris Mijatovic, Sprecher für Menschenrechtspolitik und humanitäre Hilfe: Die Menschen in Taiwan haben einmal mehr gezeigt, dass sie in einer lebendigen Demokratie leben und leben wollen. Sie haben von ihrem demokratischen Recht gebrauch gemacht und mit dieser Wahl auch das Signal gesendet, dass sie selbst über ihre Zukunft und ihre Sicherheit entscheiden. Die Wahl ist ein klares Bekenntnis für Demokratie, Frieden und Freiheit. William Lai hat die Wahl klar und deutlich gewonnen, die Gratulationen und die Akzeptanz des Ergebnisses durch die unterlegenen Kandidaten zeigen einmal mehr, wie fest demokratische Werte in Taiwan verankert sind. Angesichts der nun unklareren Mehrheitsverhältnisse in Taiwans Parlament liegt umso mehr Verantwortung bei den Parteien, für stabile und verlässliche Regierungsverhältnisse zu sorgen. William Lai steht vor der Herausforderung, Freiheit und Mitbestimmung zu garantieren und gegenüber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mit einem klaren und klugen Kurs für Selbstbestimmung und Sicherheit Taiwans in der Region einzutreten. Genau diese Botschaft ging auch von der ersten Rede des Wahlgewinners aus. Die chinesischen Desinformationskampagnen, Cyberattacken, die massiven militärischen Drohgebärden im Vorfeld der Wahl sowie insbesondere die persönlichen Angriffe gegenüber William Lai sind inakzeptabel und zeugen von der Angst des chinesischen Regimes vor dem Freiheitswillen in Taiwan. Sie sind aber auch Alarmzeichen, die die internationale Gemeinschaft und die EU nicht ignorieren dürfen. Umso wichtiger ist es, dass die internationale Aufmerksamkeit für die essentielle Bedrohung Taiwans nicht nachlässt, denn die Lage in der Region bleibt angesichts der chinesischen Aggression weiterhin sehr angespannt.」。
謝志偉
2024-01-18
影片控選務作票 學者︰中共藉抖音 抹黑我政府
學者分析,抖音作票影片是在激化台灣年輕人不信任政府及選舉。(取自網路)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二○二四總統大選後,抖音出現多則指控台灣選務作票影片;學者分析,抖音作票影片是在激化台灣年輕人不信任政府及選舉,要讓年輕族群、中間選民將台灣民主當成笑話,不能排除是中共在背後操弄。 根據官方內部彙整資料,中國抖音頻道經常引用台灣親中名嘴發表的時論,內容不脫選舉、疑美論、疑賴論、兵凶戰危、抹黑台灣政府等議題,藉台灣名嘴的口批判台灣政府;在「藍白合」結果揭曉前,更有協同群體呼籲下架民進黨、支持藍白合。 兩岸人士指出,影音平台最易影響台灣年輕族群的認知,也是中共發動認知戰的利器;在總統大選期間,中共經常透過抖音頻道等拉高特定候選人聲量,使用抖音也會提高對中國的好感度。 吳瑟致︰擴大世代矛盾 成為中共介入藉口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受訪表示,抖音影片確實會影響年輕人判斷和認知,作票假影片最大傷害是台灣社會信任感在瓦解,中國透過抖音、假訊息影響台灣,不只讓年輕人不信任政府,更讓整體社會互不相信,擴大世代矛盾和衝突,短期可造成社會動盪,長期就能成為中共介入的藉口。 吳瑟致說,傳播抖音假影片的年輕人,對於傳遞假訊息的認知非常薄弱,有網紅傳了後還能若無其事說沒有做,這顯示年輕世代責任感不足,也不認為需要更多佐證。而且抖音影片特性不是要你辨識真偽,都是用聳動畫面來影響認知,許多影片傳遞都是看完就立即傳播。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表示,這些抖音作票假影片不能排除是境外勢力在背後操弄,藉此詆毀台灣的民主,要讓年輕人、中間選民認為台灣民主是個笑話。 洪敬富指出, 一旦年輕人不相信民主制度,長期而言會對台灣民主價值產生質疑,這是對台灣社會很大的撕裂,將台灣民主講成一文不值,更有利於中共在中國獨裁專制。
陳鈺馥
2024-01-18
簡單的生活
簡單的生活 每次我只要參與了台灣公眾的議題,在媒體上曝光,電子郵件和電話訊息都會出現釣魚信件。收到這些釣魚信件,我都會覺得自己做對了什麼事情。 世界非常複雜,欺騙到處橫行,如何過簡單的生活,一直是幸福重要的關鍵。 人類雖然有善良的一面,但防止被詐騙大概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議題,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自己欺騙。 簡單生活最重要一個行動就是「放棄」,放棄意味著問自己一個基本的問題:我真正需要什麼? 關於需求的問題,不僅問需求是什麼,也問需求之間,是否有先後順序的關係。 但我們要如何評估不同的需求呢? 想要往上爬到校長或部長的位置是不好的需求,而想要扮演烏鴉、警示社會、順便出風頭是好的需求嗎? 想要孩子是好的需求,而環遊世界是不好的需求嗎? 難道除了有東西吃,有地方住,有車子可以開,這樣就可以滿足了嗎? 演唱會、藝術、文化和馬拉松賽事是我可以沒有的奢侈品嗎? 最重要、最真實的需求是我們作為人類生活的所有需求,洛克等所描述的,人類的基本需求是人類在自然狀態下擁有的所有需求。 因此社會中出現的所有需求都將是次要的,奢侈品可能是可有可無的。 在現代世界,近十年來,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的智慧型手機已成為一種基本需求,因為在數位社會中,沒有智慧型手機,人們很難做一些基本的事情。 判斷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多餘的需要的標準是什麼?哲學史上常用的一個標準是「自由」。因此,個人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自由所必需的所有需要都是正確的。 相反,所有那些「導致缺乏自由的需求」都是錯誤的,即使個人有時喜歡它。因此,即使是「所謂的自由也可能變成新形式的束縛」,手機是我們社會自由的條件,但同時它也是一種依賴,手機已經變成我們的第二生命。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跟小孩在一起的時候,只帶著智障型手機,這種手機小孩不會搶,連她們這樣的新人類都感到無聊,現在當然是完全不可能。但我一直覺得手機帶給我的自由,遠遠超過束縛,我用手機做了太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聽了上百本的有聲書,寫了上萬篇的文章,傳遞了自己許多無聊的思想,每天看動態回顧用以前的自己,教訓現在的自己。 通知我中了什麼樂透,即使是真的,我也沒有什麼太多不同的感覺,我的能力有限,給我這麼多錢,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真的都不一定能夠騙得到我,更何況是假的!
李忠憲
2024-01-18
散布作票謠言 /不關閉抖音 台灣被抖音關閉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二○二○年說,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必需引導Tiktok關閉或出售。美國國會議員更提案全面禁止Tiktok英文版。印度在二○二○年全面禁止抖音,原因為「國安與國民隱私風險」。台灣的大選剛結束,抖音就散佈作票的謠言,相信這些蠢話的人們,哪裡知道執行選務的縣(市)選委會,也包括國民黨和民眾黨執政的縣(市)政府、鄉鎮公所,他們怎麼可能幫民進黨作票?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正因為智者少,所以「當謠言的腳還沒有開跑,謠言已傳遍滿城」。 中共對於台灣的滲透及竊取機密,絕對不亞於對美國,看那些幫中共竊取軍事機密的間諜就知道答案了。美國等民主國家已經深知,抖音正在腐蝕民主國家人民的心靈及民主價值,尤其侵蝕年輕人的靈魂。美國前大法官霍姆斯一九一九年對言論自由審查標準「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立即而明白的危險)已面臨挑戰,因為當時還沒有電視、手機,遑論抖音的洗腦、污染及滲透。況且,言論自由亦有例外情形,如煽動、對事實虛假陳述、淫穢、兒童色情、恐嚇等等。美國發現抖音對美國資安及國安的危害,已是太晚,早就是「立即而明白的危險」了。中國已是台灣潛在及存在的敵人,抖音散佈假訊息及謠言已是公開之秘密,對台灣民主價值之摧毀及洩露使用者個資之風險,早就是「立即而明白之危險」。何況,光是虛假陳述事實就可以限制了。 抖音未在台設分公司,無法管制約束他們,豈可讓他們合法的當散佈謠言者?當合法的間諜?政府除了禁止公部門使用抖音外,是否應師法他國,全面禁止使用或下載抖音?這已經不是言論自由問題,而是影響個資、公共利益、民主價值及國家安全,根據我國憲法廿三條之規定,是可以用法律禁止的。惟一的問題是,台灣有不少親共的中共同路人及間諜散佈各地,包括立法院。立法或政策上限制使用抖音,也順勢引蛇出洞,讓人民提早看破這些人這些黨的嘴臉,避免「不關閉抖音 台灣被抖音關閉」。 (作者是律師)
莊勝榮
2024-01-18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打著「媽祖」名義來台 共諜丁小琥發展組織 中校也淪陷
吳昇儒
聲援沈伯洋 賴:韓國瑜不應替侵略者找藉口
黃政嘉
現役官兵淪共諜 國防部強烈譴責叛國行為
黃靖媗
國家檔案館啟用 賴:實踐轉型正義 成就更好的台灣
黃政嘉
是國民黨叛離中國 台灣守護自由家國
李敏勇
台灣政局動盪 政策須重新調整
林保華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賴總統:無法得到和平
黃靖媗
發展組織 做中共攻台內應 退役中將高安國當共諜 判7年半
楊國文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