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徐秉鈞)
徐秉鈞相關文章
談陳芳明教授的「長輩」
在〈天然獨與老台獨〉和〈我看不見賴清德〉兩篇文章中,陳芳明教授曾多次提到「長輩」二字,似乎不太滿意賴前院長的選舉策略,認為他只是一個被長輩拱出來的候選人,缺乏自己的形象與主張,「我看不見賴清德自己的語言。」陳教授在六月七日的臉書上如是說。 文章中,陳教授也提到「性別」這個淵遠流長的命題,認為蔡總統自上任以來就遭受許多「男性」質疑,反觀賴清德則是被龐大的「父親」影象所遮避。 首先,「父親影像」容易讓人(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聯想到佛洛依德的理論——戀父情意結(Electra Complex)。要知道的是,這個「父」,並不一定指涉親生父親,他可以泛指所有陽剛、具領導氣質的「年長男性」。雖說佛氏的確對心理學貢獻良多,但放眼當今主流心理學界,他的理論已逐步式微。理由在於,佛氏的觀點充滿「泛性論」的色彩——所有的心理現象在佛氏看來都和「性器」密切相關。而這種理論並不符合科學上的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意即我們很難證明他錯,因為他永遠可以自圓其說。它就像一隻可以恣意生長的渦蟲,無論你切了多少次,它的每一段還是可以無限複製下去(這個比喻出自威廉詹姆斯之口,當時他的批評對象是馮德,容我稍微借用一下)。而目前的科學儀器對它完全束手無策,因為根本偵測不到所謂的情意結。 我能理解,佛氏理論在人文領域中還是有一定的立足之地,素來馳名於文史領域的陳教授自然會用這種方式來解讀文本。但我想說的是,任何政治上的解讀,都存在一個詮釋學上的「疆界」,宜「謹慎,謹慎,再謹慎」。 再者,我認為頻繁地提到長輩這件事情,其實不是很必要,某種程度上也模糊了整起事件的焦點。蔡總統是在位者,位居民進黨的權力核心,在這種情形下,賴清德依靠黨內大老提攜引薦,與蔡總統競爭,難謂不合理。再者,鑑於2018年1124選舉慘敗,民心向背昭然若揭,四位長老因而公開發起連署書,籲請蔡總統讓位。呼籲文中,除了某些措辭太過犀利以外,我看不出有何不妥,也不知有何處違反民主精神。難道黨內大老們就應該受制於他們輩份和地位,必須噤若寒蟬?又或者像總統山(Mount Rushmore)上的石像,對基層民眾三年來所累積的反對聲浪充耳不聞嗎? 島嶼轉型中,許多新舊價值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齟齬難免,但請記得:長者並不是「失語者」,他們反映的是另一個世代的聲音,我們應該給予尊重,嘗試去理解不同的想法,保持耐心溝通交流,否則迎接我們的不會是黎明,而是一言堂的斷崖。 (作者為心理系學生,台北市民)
徐秉鈞
2019-06-10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陳時中批黃國昌可恥 偷拍謀取政治利益
吳亮儀
館長直播:把賴清德狗頭斬下來 警:涉煽動暴力 報請檢偵辦
姚岳宏
親中,印尼民主正在倒退
林保華
從前,殖民問題;現在,移民問題
李敏勇
藍白偷拍假爆料 潘孟安:法治社會無法容忍
陳昀
中國「移民實邊」的現代版
李筱峰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轉向背反 政治亂象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