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相關文章

不穩定的民主

不穩定的民主

  中國一直未形成近代意義的民主政治。一九一二年的辛亥革命,表面上是民主革命,以改變君主制為名,骨子裡是推翻異族王朝。在西方,出現於英國的君主立憲議會制,以及法國廢君主的民選總統議會制。在中國,是建立「中華民國」這個貌似民主制的國家,但三十八年即被迫革命推翻,從軍政、訓政還未真正進入憲政,就完了。行憲的口號,行憲紀念日,還是在流亡地台灣開始的。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另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革命推翻中國國民黨壟控的中華民國,標榜人民民主、無產階級專政,是社會革命的政權轉換,國家更替而非政黨輪替。在中國,從民主革命到社會革命,並未形成近代民主國家。中華文化的文勝於質,民主的言說天花亂墜,但都只是「你作民,我作主」,不像歐洲發展出近代意義的民主政治:君主立憲或總統制的議會政治。 中國近代歷史的國共鬪爭,存在著殘留的帝王思想,民主革命也罷,社會革命也罷,借西方革命之名,但骨子裡仍是東方專制主義或中國帝王思想的本質。流亡到台灣的中華民國,因為少數統治,以及台灣在戰後國際政治的民主因緣,被動發展出異於中國的民主制,終結了戒嚴長期化的一黨統治。但民主化之路並不順利,中國國民黨因失去絕對統治權後心懷不軌,中國共產黨視併吞中華民國為未竟之業,交相作用,成為台灣民主化的陰影。 東歐的脫共民主化在一九八○年代末到一九九○年代初,普遍經由一次選舉,改變了二戰後的共產體制。二戰期間,藉由共產黨支持的反納粹,加上社會革命意識,戰後四十多年附和在蘇聯華沙公約集團的歷史終結,東歐諸國回到西歐,在歐盟的懷抱。台灣也大約在同時期走向民主化,卻面對中國的犯意以及在台灣的殘餘中國性作祟,糾葛在國家的迷惘中。 台灣長期在中國國民黨挾持的中華民國體制統治,近代市民(公民)意識並未真正形成,作為國家主人兼具權利與責任的體認也不確實,這是文化課題。黨國復辟幽靈和投機政客合謀的政治力量藉選舉顛覆民主化的台灣國家條件,第七屆總統選舉的紛擾現象更是警訊。 台灣的民主鞏固要克服中國因素以及文化病理,警戒破壞力,不能讓台灣的民主化倒退。走向民主化的台灣,有些總統候選人寄託專制的中國,或心術不正,光說不練者,打著彷彿下架民主的政黨輪替口號。台灣的民主進程必須排除中國因素的影響,才能穩定發展。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9-27
說什麼「保衞中華民國」?!

說什麼「保衞中華民國」?!

  「保衛中華民國」原是對外國,亦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欲消滅中華民國,並加以併吞而說的。一九九○年代,台北市升格直轄市後,市長開放民選,趙少康以「中華民國保衛戰」訴諸他以為台北是中華城的有效動員,並以中國新黨別於中國國民黨,挑起「亡黨亡國」的權力鬭爭論,是始亂。侯友宜拾牙慧而繼之,以為是有效動員。侯,以趙為師,差矣!差矣!更有郭台銘戴了這頂帽子,一付救黨救國的樣子。 宋楚瑜不愧為政治高手,他隨侍李登輝左右,在黨秘書長任內,建立權力基礎,甚至逼使中國新黨另立山頭。省主席到省長任內更廣結權力之緣,將不分青紅皂白牛鬼蛇神地方勢力納入懷裏。如果他不是冒進,食緊弄破碗,會是外省人的李登輝。再依附連戰,連戰連敗,終是權位淪落人。再怎麼振翅,飛也飛不起來了。柯文哲嘛食緊緊,自以為智商高,但權力政治另有邏輯,把人民當什麼了?!徒留惡名! 比宋比柯,侯算是笨腳。他也講保護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不是正被民進黨保護嗎?「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現在叫做中華民國」,這樣吃力不討好,侯也要吃豆腐。喊話選陳水扁當台北市長中華民國會滅亡,有嗎?陳水扁兩任總統,中華民國也沒有滅亡,人家還拉拔你當警政署長!藍以你曾投綠,才要這樣表態? 侯的保衛中華民國口號,其實是保衞黨國,看看他召喚黨政軍警,視國家機制如黨機器延伸,引退役退休組織為後援,以及放話改變退撫改革的回頭路。他的經歷在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留下過度執行警務致鄭南榕殉死的業績,成為自由日的反面陰影。在新北市的副市長、市長經歷,刻意與「黨國」保持距離,但帶職投入總統選舉後聲望直落,又回頭擁抱「黨國」,甚至「牛鬼蛇神」不拒。 已沒有中國國民黨員身分的郭台銘,比侯友宜更是中國國民黨人。他口口聲聲「保衞中華民國」,資產大多在革了中華民國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他,在中國境外喜戴綉有青天白日旗和中華民國字樣的帽子,掀風卻作不起浪。 一九四九年之後,中華民國在台灣,因台灣而倖存下來。從戒嚴獨裁到民主化,被形塑為台灣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選舉就是生活在台灣的現體制公民對國家元首的定期選擇。喜歡嚷著「中華民國」口號卻心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的中國的泛中國國民黨人,對在台灣民主化以後的,不盡是黨國的「中華民國」並不認同。難道,是要逼廹生活在台灣的人民丟棄「中華民國」的權宜名號?要把「中華民國」這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糾葛在「中國」的名號交給中國共產黨,以完成他們的革命未竟之業?讓台灣只是台灣嗎?或許,這是台灣的國家出路。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9-20
民主化後台灣的國家僵局

民主化後台灣的國家僵局

  台灣的民進黨承續李登輝總統時代,經由修憲形塑的中華民國,但習慣黨國體制的中國國民黨殖民意識論群自認失去他們的「國家」。這應是二○○○年政黨輪替後,台灣的政治難題。經過六任三次政黨輪替,情況愈演愈烈。 戰後,長期以反共為國策,標榜堅守民主陣營卻實施戒嚴宰制。中國國民黨藉此壟控了(一九四五–一九九六)的五十一年統治權。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經由直選,再維繫了四年政權。他經由修憲嘗試以中華民國台灣化維繫國家的實存,並以民主化建構政黨輪替的可能性。 儘管這不盡符合台灣不屬於中國而確立為台灣的國家條件,但折衷方案經由民主化促成台灣國家化,應是李登輝「寧靜革命」的用意,保守取其穩健。李登輝藉以回報蔣經國知遇的籌謀,並未得到流亡殖民體制的支持,甚至被迫離開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要台灣化,蔣氏父子可實現。蔣介石不可能,蔣經國或可能,可是時不予人。若蔣經國與李登輝合力將中華民國轉型,或許寧靜革命真正能成為世界政治史的佳話。可惜,蔣後的李登輝並無力真正帶動仍存流亡殖民性黨國的轉化。 二○○○年,連宋競逐總統大位,李登輝左右手反目相向。宋既輕視連,流亡殖民意識論群也不相信連的中國性。連宋相爭,漁翁得利,政黨輪替提早形成。李登輝被連戰趁勢逐出中國國民黨,二○○四年,連宋配再戰,連戰連敗。連去中國表態,被流亡殖民意識論群擁抱。中國國民黨的台灣性不盡可信,馬再續政權八年,更露出馬腳。 馬後的中國國民黨虛構「九二共識」,雖然習近平已定錨沒有「一中各表」,中國國民黨仍無無法擺脫中國牢結。習近平的指導性已超越蔣經國教條,台灣的國家僵局形成於中國國民黨俯仰中國共產黨的病理。 中國國民黨心目中的國家,台灣不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是台灣。即使亡中華民國是中國共產黨,也寧愛中國,不愛不是中國的台灣。轉向中國輸誠表態,意在拋棄昔日附隨蔣氏黨國反共的罪責,兼有戴罪立功之意。民主化以後台灣的國家僵局在此,建構中存在著解構的病理。人民直選總統,即將進入第七屆,真正的台灣國家共同體形成,似仍在未定之天。台灣擺盪在台灣的台灣或中國的台灣,形成不安的國家僵局。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9-13
民族論,國家觀

民族論,國家觀

  台灣的政治困局常常在民族論的陳腐巢臼糾葛,說什麼「兩岸都是中國人」,「兩岸一家親」等等。國家不等於民族,這已是幾百年的發展現象,從前世界有幾個國家?現在世界有幾個國家?一民族多國家,一國家多民族,已是世界的現況。 所謂「中國人」,是取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同頭尾,其實是「中華民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的斷章取義。更別說中國有漢、滿、蒙、回、藏,所謂的五族共和說,更有各地域的「本省人」、「外省人」之分,中日戰爭時人口遷移出現的詞語,延伸到戰後台灣。 近代國家已經是立憲國家,不盡是舊帝國。看看海峽兩岸,中華民國也罷,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罷,黨政軍關係人都喜歡移民,宣誓效忠美國,或其他自由民主國家。從原初大英帝國子民創建合眾國,到現在幾乎含納世界上所有國家、不同民族為國民。標榜人民共和的中國,還在強調後設的中華民族論,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台灣不只原住民+早期移入:福建、廣東為主,已認同台灣的台灣人;二戰後,特是中華民國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分仍在流亡、殖民性的「外省人」;更有新移入者。各自民族論已不符新的、現實的國家觀,美國是借鏡。台灣、中國都人有另易國家認同,成為美國國民。 台灣要有自己的民族論,新的民族論;也要有自己的國家觀,新的國家觀。台灣的總統選舉要有這種新視野,這是檢視候選人的重要指標,是否適格的要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既有民族論和國家觀相互矛盾、衝突,不應成為生活在台灣,對新國家有憧憬、有想像、有期待,想追尋的人們所繫。民族不等同國家,家族不同於家庭,已是常識。民族論和國家觀也許應該有新視野。 若說台灣與中國具有民族的某種程度共同性,或許成立。但台灣與中國不盡是同民族。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台灣既已結束黨國時代,成為民主化的生活在台灣的國民國家,不應再沈溺於國民黨中國和共產黨中國的歷史情結。獨立的台灣和獨立的中國才能形成相互鑑照的榮光,展現民族論與國家觀的新視野。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9-06
唉,柯文哲這個人

唉,柯文哲這個人

  馬英九當總統時,被英國《經濟學人》稱為M,the bumbler,意思是「笨蛋,馬英九」,其實他不只笨。K,the bounder意思是「壞蛋,K某人」,若給柯文哲,不知如何?Bounder兼有魯莽、粗俗的意思。柯不笨,自恃智商高人一等,但不表示有智慧,也不盡良善。 柯文哲,在他任職台大醫院時,因核銷爭議受矚目,連結成被打壓,得到同情。二○一四年,一些人挺他,民進黨禮讓他,全力相挺競選台北市長,以為他會成為盟友,共同為台灣民主化努力。一些有志,在他當選台北市長後,進入市府共事,但未幾紛紛離去。大量離職潮,竟讓柯說沒利益就走了。一時之間,柯「苛薄寡恩」不脛而起。他辜負了原來的支持者,也阻礙台灣主體體性的重建。 他的粗鄙從上任初說英國前交通部長訪問市府送他的一只懷錶是「破銅爛鐵」一路曝,八年任期,不勝枚舉。素人不素,大家原先看走眼,看錯人了。柯與民進黨走遠應是權力慾望和行事風格的問題,坐上台北市長就已不可一世,自築山頭。KP,柯黨,一人黨,哪是民眾?看他蹧塌任內台北農產公司總經理吳音寧的樣子,就知道不是有德行之人,盤算權力之心令人嘆為觀止。真正的分裂是柯某競選連任時,民進黨另提人選。因併公投投票,在混亂形勢中,開票投票作業重疊,一些選民擔心中國國民黨人勝出,讓柯某僥倖連任。 柯,不盡有才卻傲物。醫生面對急重病房無助的病人,彷彿神一般的存在,形成他的傲慢。蹭二二八受難家屬,蹭蔣渭水。有人以他當年頻去中國,或落什麼把柄在人家手上?政治治理千頭萬緒,權力作為是技術也是藝術,他有嗎?柯當台北市長,施政滿意度一直殿後,但他嘴炮連連,自鳴得意,錯都是別人。公務員看他滿腦子總統夢,心不在份內,更能混水摸魚。自誇清廉市府,貪污事件卻超過前朝。他還說他若未當選總統,台灣會完蛋。真是自大的笑話。他當權,台灣政治或將更添紛亂。 柯被認為沒有中心思想,也沒有核心價值。可綠可橘可藍可紅⋯,自稱白色,其實充滿黑暗面,幾乎幻化成魔。柯的批評之箭,常迴向自己。 他嬉皮笑臉,搔頭扒肚,乘亂作勢,不知是個性使然?還是品性問題?他的政治之路吹皺台灣國家重建、社會改造的一池春水,反映台灣的政治病理,堪稱台灣政治改革之亂,連「特殊國與國關係」都可以去掉「國與國」,還蹭李前總統。這種政治人物,唉!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8-30
和平處方,金門倡議

和平處方,金門倡議

  金門、馬祖的八二三砲戰,指的是一九五八年八月廿三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金門及馬祖列島發動的砲戰,一直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才真正結束,結束的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美國承認其代表中國,更有中國保留金馬作為台灣與中國的臍帶關係以便行使對台灣領土主張的理由。 一九九四年,民進黨立委施明德倡議「金馬撤軍論」,參與的還有多位金馬地區議員。其實一九五○年韓戰發生時,蔣介石即有此議,因金馬防務是重大軍事負擔。如今,金馬在台灣與中國之間成為一種象徵性的存在,金馬住民在兩岸之間維持微妙的身份。 志在大位的郭台銘拋出「金門和平宣言」,並與柯文哲在金門的月光下山盟海誓,卻各懷鬼胎,聽海哭的聲音。八二三,蔡英文總統預定到金門追思陣亡將士。郭台銘預告到金門,侯友宜為選舉總統造勢,都去金門蹭聲量。 政治上所謂「宣言」應是指兩造或多方已有共識,郭台銘的「金門和平宣言」涉及台灣與中國,必須兩方已達成共識才可能有和平宣言,否則只能說是單方面的和平「倡議」。連宣言和倡議都搞不清楚,顯示郭台銘在政治上的不適格,這種條件遑論選總統。 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卸任總統前提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殊兩國論」就是一種倡議,李登輝不會把倡議當成宣言。但他極盡思考中國立場提出的倡議,中國方面如何回應?現在,口口聲聲「和平」,實則只想下架民進黨的總統參選人,面對已繼承李登輝路線的蔡英文、賴清德路線,可有讓人看得上眼的路數? 多年前我曾倡議在金馬設置保留區,留下「中華民國」的國家建置,以歷史遺產形塑免關稅、無障礙的自由貿易區,發展成觀光聖地,富裕地方,並形成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和平緩衝地帶。 若金門、馬祖人民同意,中華民國也可以在那裡黨國化,成為活的博物館,滿足黨國論群的歷史情結,讓台灣得以國家正常化。二○二三年八二三這一天,特別再拋磚引玉,或可引出國人對金門、馬祖的新想像,形成更多對台灣和中國走向和平的處方。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8-23
分崩形勢,離析現象

分崩形勢,離析現象

  蔣氏黨國之後,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分崩離析有跡可尋。首先是一九九○年代,台北巿長開放民選一役,趙少康以新國民黨連線繼而中國新黨,挑戰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黃大洲,三人競逐,造成陳水扁當選。 中國新黨成員大多出身反共愛國聯盟,是右傾政黨。在台北都會區短期有一定政治聲量,議會及立法院都有些成員。一號高速公路圓山段十八標弊案後,清廉形象破滅,暴起暴落。 二○○○年總統大選,中國國民黨提名連戰,宋楚瑜不服,脫黨參選。連任台北市長失利的陳水扁,再託中國國民黨分裂之利,當選總統。二○○四年連宋搭檔競選,仍然落敗,陳水扁連任兩屆總統。馬英九繼之兩任。蔡英文兩任。二○二四年總統直選第八屆,但中國國民黨仍未台灣化,反而傾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形同否定蔣氏黨國的反共基業。 趙少康反李登輝,係外省精英殖民意識作祟。宋楚瑜原為李登輝左右手,權力野望且輕視不盡外省人的連戰,壞了大局。但李登輝以台灣人終未能讓中國國民黨台灣化,台灣的後黨國時代民主化跌跌撞撞,確實是「省籍」,或更確切地說是「中國意理」和「台灣性」的衝突。這樣的中國國民黨已不適合民主化的台灣。 中華民國以流亡政府實存於台灣,在聯合國失去席位後,仍不能認清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是中國的現實。一個人民直選總統的政治體仍然存在「國家」地位不明的原因在此。蔣氏父子留下的難題,形同困局。 二○二四年總統選舉:中國國民黨人選的困局,在於侯友宜和當年的黃大洲、連戰沒什麼兩樣,但他進退更失據,四不像。被提名後不適格性,民調暴跌;挾金權勢力的郭台銘即使沒有中國國民黨籍,仍被視同黨人,欲取而代之。後蔣時代,缺乏強權領導的黨,亂成一團,是必然的崩解之路。柯文哲亂中取勢,混水摸魚,機會主義者乘虛而入,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免本生意,對民主化後的台灣國家建設只是破壞力量。 朱立倫口中牛鬼蛇神的地方派系,大多議長原是中國國民黨的腳與手,長期支撐其政權,把政治當成生意做,利益型態大於意識型態,二○○○年總統大選,大多投靠宋楚瑜。侯原不同流於牛鬼蛇神,更與韓國瑜掀起的怪旋風遠之。郭台銘取而代之,成為致命的吸引力,瓦解本來就缺乏黨格黨魂的中國國民黨。侯在末路,欲擁抱他曾拒否的勢力,但遲了。中國國民黨分崩離析,是歷史的必然。君不見,流亡殖民意識論的上層群落早已向亡其黨國的中國共產黨表態,台灣這種剩餘價值又算什麼?這樣的政黨不分崩,不離折,歷史能前進嗎?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8-16
劉曉波在福爾摩沙

劉曉波在福爾摩沙

劉曉波(一九五五—二○一七)過世時,我在自由副刊發表一首詩〈漂流的亡靈〉紀念他。因為〈零八憲章〉,以民主、自由、人權的處方診治中國,致使他在中國有罪。二○一○年十二月十日,他無法出席挪威奧斯陸市政廳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一張等待不到人的椅子成為中國迫害人權的隱喻。觀看《劉曉波在福爾摩沙》紀錄片,感觸良多。 中國共產黨以人民民主專政之名,一九四九年推翻中華民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流亡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以反共為名,在台灣行戒嚴統治卅八年。白色恐怖時代,多少人以涉共之名死於禁制?中共,被蔣氏黨國以「共匪」視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變了嗎?沒有!但台灣民主化後,中國國民黨以及泛化的政黨變了,不再反共,依附強權,親共附共降共了。 連戰在二○二四年與宋楚瑜搭擋再競選總統連敗之後,放棄被流亡殖民群落誤解的台灣性,到中國當連爺爺,露出本性,辜負李登輝的提拔。從此,中國國民黨與中國連結,但連結的是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對民主有期待的中國人。 中國流亡在海外的異議份子,並不被中國國民黨人視為朋友。昔日,宋楚瑜當新聞局長時,曾有「中共非中國」之論,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之外的中國人,仍可視為朋友。但當下的中國國民黨人,傾附於中國的其實是中國共產黨,因為他們是有統治權力的人。一般中國人,特別是異議份子,並非中國國民黨人支持的對象。 中國國民黨人趨附中國,其實只是趨附中國共產黨,並非真正的中國,這對中國人民是有害的。當年,黨政軍特效忠蔣氏黨國,反共是口號,並非價值選擇。看到劉曉波這樣的人在中國的犧牲,並未能喚醒中國國民黨的民主魂。中國,成為藉口,中國國民黨人恨民主化讓他們失去在台灣獨佔的統治權力。 《劉曉波在福爾摩沙》這部紀錄片,把不曾來過台灣的劉曉波生命光影印在台灣對民主、自由、人權有憧憬的台灣人心中。天安門事件後就被監禁在牢獄,死於瀋陽一所大學附屬醫院的劉曉波,是可敬的中國人。死後的他,不被允許在中國安葬,骨灰漂流於海。在新北三芝的海邊的一處庭園,劉曉波紀念碑望向海,他的亡靈漂流在自由的邊境。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8-09
如果書在台灣褪盡亮光

如果書在台灣褪盡亮光

  書店結束營業的消息頻傳。咖啡館林立,便利商店到處都是,電視新聞充斥吃、喝、玩、樂的報導,夜市小吃更像是生活重心。台灣,怎麼了!現代人,不必讀書了嗎?書店難以經營難道是台灣的光榮? 一九二一年,台灣文化協會提倡的文化啓蒙和文藝振興曾經影響了台灣一代人,李登輝、彭明敏就是例子。他們在二戰後延續知識份子夢想、淑世精神。 戰後回歸「祖國」的台灣,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知識份子文化人犧牲殆盡,近代知識與教養象徵犧牲,台灣又恢復到前近代文化現象,宮廟祭拜成為最重要的文化活動,成為特殊的政治與經濟的地方派系堡壘。 戰後的台灣,脫日本化而中國化,台灣人幾乎放棄文化的版圖,競逐於經濟領域。文化是社會的心靈面或精神面,經濟則是肉體或物質面。佔有人口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大多人想在理工科發展(學醫也是),文科被視為徒勞無功。獲利高是顯學,台灣的經濟發展其實是大多數人自力救濟創造的成果。 二戰後的日本,面對戰敗的廢墟,曾經一群出版社老闆和報社經營群在聚會時,以「振興日本是我輩的責任」共勉,立下了日本報紙前面幾版只刊登出版廣告的創擧。迄今,日本報紙的主要版面還是新書廣告。在紙本閱讀普遍因網路而低迷的今天,日本仍有正常的書店風景。 我手頭有一本朝日新聞所屬朝日出版社的《給要生活在21世紀的你》,英日對譯司馬遼太郎三篇短文,都收錄在大阪的小學生國語課本和相關書冊:〈人間的莊嚴〉、〈給要生活在21世紀的你〉及〈洪庵的火炬〉(緒方洪庵,江戶時代的醫生,推動「荷蘭學」創辦「適塾」,為大阪大學前身。)卅二開本,四十頁,是一九九九年出版的小書,我買到的二○一六年版本是廿三刷,平均不到一年就增加一刷,當時累計已售出十五萬本。 書是亮在紙頁的光,被日本的新聞人、出版人認為是振興國家的元素。在台灣,書是什麼呢?想到日本政府經常進行的「國民生活總合調查」,把「國民生活的文化志向」列為項目,了解支出項目中的「文化」類比重與趨勢,作為施政推動改善方針。看到台灣的大眾傳播氛圍充塞吃喝玩樂報導,電視新聞尤甚!不知道閱讀的貧乏代表一個國家的粗鄙?不知道「文化」才能真正煥發國家的亮光,甚至是國家的奠基條件?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8-02
天堂的夢,地獄的現實

天堂的夢,地獄的現實

  以《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享譽國際,小說被拍成電影《布拉格之春》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辭世消息傳來後不久,台灣正在喧囂的「司法公正,居住正義」群眾集會議論氛圍。我翻閱美國作家菲律普.羅斯的《行話一一與名作家論文藝》中,米蘭‧昆德拉的篇章,感觸良多。 「極權主義不僅是地獄也是天堂的夢⋯,然而,一旦天堂的夢想成為現實⋯,天堂的統治者必須在伊甸園旁邊建造一個小的古拉格。⋯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古拉格就會變大,⋯天堂變小,變窮。」古拉格代表蘇聯時期的勞動改造營及廣泛的監獄系統,這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惡歷史,二戰後東歐諸國曾在這樣的共產政權鐵幕??。 台灣的民主化歷史淺短,轉型正義不全,內部國家認同的迷惘以及來自中國的外部破壞力,形成陰影。當前政黨輪替的訴求,在台灣並非一般國家右左變革,而是世俗的爭權奪力,甚至台灣的國家或非台灣的國家之間的搖擺。標榜人民民主專政的共產黨中國,仇視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正是米蘭.昆德拉心中充塞著古拉格的國家,卻是台灣的國家陰影。 這埸活動,其實是為宣稱崇拜毛澤東的「白浪」,狂想總統位子的造勢;還來了一位想選總統的狂傲富豪;一位效命黨國體制,被徵召選總統,卻因民調低迷、在黨內不孚眾望而陷於提名紛爭的現任市長。正義的化身不盡正義,公正的代表不盡公正,堂皇的口號被不符其實的發動者利用,充分顯示恨的政治學。 台灣的國家從黨國體制走向民主化,自由資本主義兼具社會福祉的方向應該是發展目標。作為後進民主國家的台灣,最大的威脅來自標榜共產主義的的專制中國一一這正是以天堂的夢誘引革命建立的國家,天堂夢也是中國人民被剝奪民主的原因。 一九八○年代末,一九九○年代初,東歐許多共產國家才從天堂惡夢脫離,重新走在民主化的自由之路。台灣還有許多政客空口編織「天堂」夢,並且視共產中國為競奪台灣政權的協力者,對台灣主體性的鞏固不盡支持,形成民主化的難題。地獄藏在天堂的口號中,台灣人民要珍惜台灣的民主化和主體性,??慎面對政客,不能只聽說什麼?要清楚他是什麼?曾做過什麼?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7-26
自由,作為一種禮物

自由,作為一種禮物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台灣解除從一九四九年實施的卅八年戒嚴統治。當年,我四十之齡,應邀暑假在美國的海外台灣人同鄉會活動,以及在加拿大愛蒙頓大學舉辦的台灣文學研究會年會一一這是旅美、加的台灣文學工作者組成的團體;順道在許多城市的台灣人團體演講、朗讀詩歌,談文學。同行,但不盡同途的有詩人鄭烱明,音樂家簡上仁。 解嚴,何等令人興奮的消息!那應是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台灣人集體被壓抑蹲伏著;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高雄美麗島事件,台灣人不再被壓制後,改變轉型的時代。戒嚴體制的禁錮,蔣氏父子挾黨政軍特團遂行黨國專制,也脅迫誘引一些台灣人進入共犯結構,分贓體系,淤積在白色恐怖壓制的暗黑歷史。 那一年暑夏,我在加州一號公路沿太平洋海岸,南下聖地牙哥台灣會館演講的路途,於海邊停下休息時,想到流亡美國的波蘭詩人米洛舒(C.Milosz,一九一一-二○○四)的一首詩: 這麼幸福的一天。 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做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界沒有什麼東西我想擁有。 我遭受過的任何災難。也都忘了。 若有人認為經歷同樣的人生也不會令我難堪。 我身上沒有感到痛苦。 我挺起身時,看見藍色的海和帆。 ——禮物 自由,就是米洛舒所指的禮物。如果看過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電影《紅》、《藍》、《白》(台灣片商加料改名為《紅色情深》、《藍色情挑》、《白色情迷》),其實是法國大革命紅藍白三色旗的想像,或近現代國家的國旗指謂的憧憬。〈禮物〉的意義就再明顯不過了。 但在台灣,解嚴卅六年紀念日就像二二八紀念日,彷彿只是片面記取的歷史。因為解除戒嚴,民主化以後失去獨占統治條件的中國國民黨,自外於台灣的政治發展,只緬懷以中國意理統治台灣,忘了當年亡於中國共產黨,流亡來台,共存共榮的歷史,不只忽視解嚴的意義,更敵視這個日子。當年長期戒嚴的理由,反過來成為中國國民黨依恃的惡意力量。中國,成為泛中國國民黨的綑身索。 把自由,作為一種禮物,或作為一種信物,台灣才能發展近代化,民主化的國家共同體。選舉,是公民權的展現,具有權利和責任的雙重性,不只是政客爭權奪利的形式。台灣人民,好好珍惜自由這種禮物,並視為信物,共同建構我們的國家,讓台灣成為更好的國家!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7-19
解構建構,國家之路

解構建構,國家之路

  中國國民黨的權力構造不同於民進黨由基層向上築造,形成類似金字塔型組織,而是中央的黨政軍特團身份加上地方勢力,形成上下平行堆疊的雙重權力矩陣。政治公職全面民選以後,蔣氏黨國權威不再。李登輝時代結束,經由選舉形成的權力構造更不具有穩定性。中央主宰地方的形勢不再強而有力,地方勢力的縣市首長無法完全排除黑金,議會首長幾乎失陷於所謂的「牛鬼蛇神」,為人垢病,已成定評。 朱立倫不經意的「牛鬼蛇神」說,反映了真實狀況。這本是指郭台銘與侯友宜競逐黨內提名失利的理由,但這股勢力卻是郭仍未放棄競逐大位的動力。柯文哲也笑納這股勢力,但不像郭的游刃有餘。牛鬼蛇神支撑國民黨的權力基礎,但表面道貌岸然的黨,三不五時也要岐視一番。既依賴又眨視之,朱立倫的摳洗就是例子,這是表裡不一的典型。原本,中國國民黨還算是一個政治招牌,現在幾乎已不算是了! 看到郭台銘一個一個十指緊扣,議長們交心了。或許,這也是委曲在黨國大帽子底下的出路。牛鬼蛇神講江湖道義,你兄我弟掏心,郭比柯更合口味。從連宋競逐開始裂解的中國國民黨,馬英九曾廻光返照一時。韓國瑜、侯友宜,象徵被寄望的「中國性」和「台灣性」不同勢力的爭奪,都不盡能克其功,再拾政權。歷史走到這裡,也算一個段落。紛紛亂亂中台灣終將開放政治新局,走向新時代。 台灣,是生活在台灣,不分先來後到、認同台灣為國家的人們的國家。一九四九年,從中國流亡到一九四五年接收、進佔地台灣的「外省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仍是中華民國在台灣「自由、民主」相對的「專制、極權」地,台灣才是安身、立命之國。 數百年前,唐山過台灣的早期移入者和原住民共同墾拓過台灣,戰後移入者和中華民國在中國亡於共產黨後的移入者,也都是現在仍叫做中華民國的台灣子民,應該在確立台灣國家條件的路程共同努力。 中國國民黨先去掉「中國」性,成為台灣的政黨,重建黨員的體質,共同擘劃台灣的國家願景。台灣的政黨為建構一個真實、更好的國家,爭取人民支持執政機會,生活在這個悲情之島也是美麗之島的人們才有真正的國家願景。這是中國國民黨再經一次總統敗選,才會覺悟,棄中國而台灣化,在地新生的轉機。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7-12
國家的 囚徒

國家的 囚徒

趙紫陽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學運可能轉換中國發展路線,或許讓中國標榜的社會主義走向民主之路發展的中國共產黨人,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的政治改革者。他因六四事件下台,被軟禁。死後,以《國家的囚徒》出版了他的秘密錄音書,囚禁他於國家牢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他政治信仰所寄所繫。 無獨有偶,最近一位中國女性作家章詒和,在出國之前不久被告知已被限制出境。她自稱成為「國家的囚徒」,並自我解嘲說事前幾天告知,算是客氣了。她是有名氣也有家世的作家,父親是中國民主同盟創辦人,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曾被打為大右派,入獄十年。她大學時代被下放四川,被以反革命判二十年徒刑。 標榜人民民主專政的前蘇聯,共產黨中國,以國家之名囚禁詩人、藝術家的事例,印記在歷史。蘇聯時期的索忍尼辛(A·I·Solzhenitsyn)和巴斯特納克(B.Pasternak )都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但索忍尼辛流亡出國多年,巴斯特納克未能出國領獎。詩人布洛斯基(J.Brodsky)被流放西方伯利亞、因奧登(W.H.Auden)聯名世界許多詩人奔走呼籲,才得以流亡美國一一是一九八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紅色革命後的蘇聯,著名的女詩人阿赫瑪托娃(Akhmatova )、茨維塔耶娃(M.Tsvetaeva)是怎樣鬱鬱以終於國家監牢的? 師法蘇聯的共產黨中國,改革開放只是走資化幌子,自由人大多是國家的囚徒。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因追求民主化,參與發起︿零八憲章﹀,至死未獲人身自由。共產革命以人民之名遂行無產階級專政,只在二十世紀形成迷惘,迷惑了人們的心靈。馬克思主義的列寧化,成為專制政治的癌毒。 社會主義,甚至共產黨已涵納在民主國家的議會路線。看看左、右政治思想起源的歐洲吧!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民民主應該被拋棄!一九九○年代初,東歐前華沙公約諸國的自由化,蘇聯解體也拋棄人民民主專政,都是例證。中國走資化,政治卻還在共產主義原教旨的牢結??,形成變體共產帝國。 一九九二年我以︿中國﹀為名的詩,在結尾寫著「…人權被鐫刻在良心犯的心版 自由成為綑綁自由人的繩索 中國是一座法庭 中國是一座墓園 廻盪著 哀悼生命的鐘聲」 這樣的中國,竟成昔日以反共之名,戒嚴專制壓迫台灣人民的中國國民黨連結對象,還藉民主化的選舉,爭取政權!民主化的台灣,仍有一些人閉目支持!難道想成為國家的囚徒?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7-05
政黨攻防,虛實光影

政黨攻防,虛實光影

民進黨執政,國內有三種批評力量:第一種,來自中國國民黨的藍色力量;第二種,來自原來支持者的綠色力量;第三種,來自柯的白色力量。三種批評力量本質不同,中國國民黨的批評力量,是破壞力量,出於恨,只想奪回政權;民進黨支持者的批評,是建設力量,出於愛,恨鐵不成鋼;民眾黨的批評,常常只是乘亂掠奪,反映柯的投機性格。台灣尚未成為正常國家,政黨鬥爭大於競爭,隱藏著主體重建和顛覆主體的複雜性。 破壞力量容易分辨、察覺;建設力量,忠言逆耳,應該察納;乘亂掠奪,是機會主義政治心態,不可預測的風險,應小心應對。台灣政黨流於鬥爭而非競爭,並非一般國家的保守、自由路線競逐,而是台灣與中國的所謂統獨路線競爭,其實更是降附中國與自主建構加上乘亂得利的競爭。堅持台灣主體性政黨:民進黨、社民黨、台灣基進黨、時代力量⋯。國民黨、新黨、親民黨常略去「中國」冠詞,其實是泛中國國民黨,心不在台灣。民眾黨不清不楚,拾人牙慧,雖冠名台灣,卻未必真正以台灣為重,端視主席一人走向,都只是搶奪殘餘中國的剩餘價值,不具開創性。 權力易生污垢,任何一個政黨執政多少都可能發生權力污垢現象,這是政治,或說權力的生態。政治,是相對性是非,但台灣常以絕對性是非攻防。統計上,中國國民黨的黑金體質是歷史也是現實,污垢現象最多,而且虛應故事,藉由批評民進黨,掩飾自己的污名,但批評的迴力鏢常常回射自己。審視政黨處理態度,民進黨相對比中國國民黨積極,但權力會招蜂引蝶,仍應戒慎面對。民眾黨歷史短,已非無垢,表裡不一。柯想師法宋楚瑜,但半吊子;他也想引郭台銘的財力為己所用,想得美,以為人家都是笨蛋。 台灣並非正常國家,但卻是一般國家的世俗主義政治。經由強烈世俗主義的選舉,政治位子成為某種特殊行業。別說中國國民黨了,甚至民進黨也不免沾染惡習。還好,民進黨尚能珍惜核心價值,能夠壯士斷腕,保留元氣。但選舉終究是一種考驗,候選人和選舉人交叉在理性和非盡理性的抉擇中,甚至充滿著不理性。期待台灣邁向正常國家的人們,有時憂心,失去對政治改革的寄望,原因在此。 柯乘亂而起,甚至有點沾沾自喜,想要亂中取利。沒有堅定改革運動參與歷史,可綠可藍可紅的不可測政治動向,牛鬼蛇神笑納於懷。耽於權力,藉民進黨力量而起的他,早被率先支持、期待過他的選民唾棄。他常援用民進黨政治人物用過的改革語彙,其實是贗品,是錯誤的期待。他的不誠實且不道德是被認證的!改革期待於他,國家治理期待於他,請鬼提藥單!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6-28
烙印歷史記憶的玫瑰古蹟

烙印歷史記憶的玫瑰古蹟

翻閱修訂版《蔡瑞月口述史:浴火玫瑰》(前衛),台灣現代舞先驅的人間像又浮現出來:台灣女性史、舞蹈史、政治史,以及她與中國來台詩人雷石楡的婚姻,象徵台灣與中國戰後短暫的結合和長久的分離,文化受盡政治迫害的災難。 在台北中山北路臨長春路巷口的「玫瑰古蹟」,應該是蔡瑞月離開人世的回眸一笑,藏著流不完的眼淚,也是以「蔡瑞月舞蹈社」為名的歷史記憶。日本舞蹈家石井綠、折田克子、澳洲舞蹈家伊麗莎白.陶曼、美國舞蹈家埃歐.波瑪爾⋯⋯也都在此向蔡瑞月致敬,多次留下舞藝形影。 一則動人的故事,一九九四年,文化界為了搶救可能被市府拆除的舞蹈社,發起台北藝術運動,包括蕭渥廷,三個女性舞者於颱風夜高懸半空中進行抗爭,廿四小時接力的藝術展演。陳水扁、黃大洲、趙少康三位台北市長參選人都到現場致意支持。陳水扁提出回應及承諾的方案,他也當選市長,場所指定為藝術特區。 馬英九成為台北市長的一九九八年年底,計劃被推翻,擬原址改建大樓,以舞蹈社納入大樓內部份空間方式處理古蹟。經文化界多方力爭。一九九九年十月下旬,不明火將木造建築及史料付之一炬。焚毀九個月後,才於二○○○年八月初,由蔡瑞月以《印度之歌》重啟舞影。二○○七年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以市定古蹟營運。蔡瑞月早已於二○○五年五月於澳洲辭世,未及看到重新開館。 玫瑰古蹟在蔡瑞月文化基金會受託經營下,展開「國際舞蹈藝術節」以及「文化論壇」,兼具國際交流與本土參與,已成台灣文化復權的象徵基地,但政治變遷的壓力,常是台灣文化復權的陰影。讓我想起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在馬英九當選市長、龍應台任文化局長時的經歷。 馬當選市長後,到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虛情假意關心經費夠不夠?但委辦期換約時,即使評鑑會議高評價,龍應台仍另召開別有用心的諮詢會議,特邀被視為統派的旅日學者戴國煇與會,做成「擱置」決議,緩處理,並放話台灣和平基金會受託經營得到什麼好處。我接任基金會董事長後,當機立斷,表明不再接受馬巿府委辦經營該館。即使龍應台再請託,也謝絕。 台北市政府找上在轉型正義有瑕疵的梅可望,以他代表的協會承辦,因成效不彰,中途草草了之。只得由市府改為編制內單位,收拾殘局。原因出在政治態度。玫瑰古蹟是否會在柯市府文化冷漠後,蔣市府存在的某種復辟陰影而再生波折?以新聞人、文化人出任文化局長的蔡詩萍,應會審慎為之吧!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6-21
侯侯做代誌 上馬跋落馬

侯侯做代誌 上馬跋落馬

二○○八年,民進黨陳水扁的兩任八年政權被輪替;中國國民黨馬英九兩任八年;二○一六年,民進黨蔡英文再輪替兩任,中國國民黨似乎盤算著二○二四年再輪替政權。這是規律嗎?未必!侯以為他是二○○八年的馬英九?中國國民黨也曾這麼盤算。其實不然! 侯友宜以新北市市長,挾全台最大行政區諸侯自居,中國國民黨心目中,原以為下屆總統是囊中物。侯也以此自居,傲視政壇。他表面刻意與中國國民黨的黑金勢力保持距離,似乎與朱立倫口中「牛鬼蛇神」無關;也在韓國瑜捲起旋風時,刻意置身事外;更在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的四大公投爭議中,保持旁觀自清。在在都是為了營造自己的權力塔樓。 中國國民黨以侯比馬,心存僥倖。當年,馬英九兩任台北市長,並非落跑選總統。當初他刻意拋出「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的謊言,騙取台灣人民的支持。但當選以後,露出馬腳,卸任前民調滑落至九.二%,而且被英國經濟學人認證為「the bumbler」。今(二○二三)年清明節還去中國肉麻表態。騙票一張臉、選後一張臉,被公認是政治騙子! 侯,再怎麼變裝,中國國民黨本質不變。馬和侯都不是政治家,兩人出身:一是蔣經國翻譯幕僚;一是刑警,俯仰黨國官僚體系的養成。馬被指為職業學生,監控留學生;侯緝拿異議分子,得黑色勳章。基本上,都是戒嚴專制的協力者,或不客氣地說,是幫凶。 侯,在中國國民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不像當年馬居高不下的民調聲望。侯,只會「侯侯做代誌」,沒有馬一些老嫗婦孺的追星風。他保留新北市長職位,作為退路。回頭擁抱柯文哲、郭台銘早已笑納在懷的「牛鬼蛇神」,兩面刃。流亡殖民意識論的所謂知識藍黨人也不盡相信他。 中國國民黨在侯、郭尚未落幕的競逐,加上柯的拉扯,不盡能視為當年政黨輪替的唾手可得。 台灣,已走過中國國民黨長期戒嚴專制,走向民主化、自由化,不要走回頭路,應該也不會走回頭路!侯,不只會被殖民意識論群拋棄!也不會被台灣主體意識論群擁抱!他自築的權力塔樓地基是空的,搖搖欲墜,強調只他能保護中華民國,不知亡於中國共產黨的中華民國早被台灣人民和台灣政黨保護,自己彷彿正敲響中國國民黨再續類殖民統治權力夢的喪鐘!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6-14
詠嘆福爾摩沙

詠嘆福爾摩沙

「福爾摩沙詠嘆調」合唱音樂會,繼台北國家音樂廳、屏東演藝廳之後,本月廿四日(週六)晚間,即將在高雄衞武營音樂廳演出。這三場音樂會演唱以我的詩譜成的歌曲,全場以通行台語詠嘆我們的國度。 高雄旗山是我的出生地,高雄是我高中時期成長的地方。小學到初中時期,我在父母之鄉屏東,孕育於海、大武山以及田園,在詩人奧登(W. H. Auden)所說的「自然的詩人學校」孕育人格型態。 青年時期,港都有愛河、港口的近代城市,形塑我的人生形貌。某種意義上,這成為我的文化原點。不論在什麼地方,國境之南的城鄉是我文學之芽萌生的土壤。 「福爾摩沙詠嘆調」詠嘆福爾摩沙這個美麗的島嶼國度,以抒情的調性吟唱,頌讚、歌詠這個國度的歷史情境和自然形貌以及人生意味,在悲傷和歡愉中記述或擁抱我們國度的傷痕,描繪新的國家願景。 作為一個戰後世代的詩人,我的人生印記著二二八事件,以及台灣從死滅裡再生的歷程。記憶並見證我們的時代;參與並墾拓我們的國度,是我的信念。我的許多詩被譜成歌曲,在「福爾摩沙詠嘆調」系列裡的樂章,呈現了我與我們國度一起跳動的心。 高雄衞武營從軍區轉為文化園區,意味了台灣這個國度政治與藝術的變遷。文化才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正如蘇聯時代流亡美國的詩人布洛斯基(J. Brodsky)所言:「圖書館比軍隊重要,國家是靠語言的力量,而非軍隊。」在衞武營音樂廳的演出,也是一種美好的隱喻。 這場音樂會,既是向已故作曲家蕭泰然的敬禮,也是向新崛起作曲家石青如的致意,他們都是高雄的榮光。福爾摩沙合唱團總監蘇慶俊和我,在故鄉的這場演出,更意味著藝術之魂和土地的連帶。 從蕭泰然、石青如─他們也都與高雄有淵源,也是我詩歌主要的作曲家。他們分別在廿世紀末期和廿一世紀初期,譜寫了我大量的作品;更有許多年輕作曲家的作品呈現了我詩意的心聲。福爾摩沙合唱團的蘇慶俊總監,他費心策劃系列演出,因而能夠在我們國度的北南,詠嘆我們的美麗島:Ila Formosa! 「佇島嶼的海邊/台灣的囝仔佇遐啲歡唱/視野無限寬闊/ 佇島嶼的山頂/台灣的囝仔佇遐啲跳躍/伸手挽天頂的星/ 佇島嶼的鄉村/台灣的囝仔佇遐啲成長/對自然中學習生命的律動/ 佇咱的都市/台灣的囝仔佇遐啲勇壯/新的秩序佇手中開創」 我這麼想像並憧憬我們的國度,這麼詠嘆福爾摩沙。 Ila Formosa! 啊,福爾摩沙!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6-07
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韓國濟州「四三事件」七十週年(二○一八),舉辦一場國際文學會議,我以台灣詩人,和越南小說家保寧以及曾以《水滴》獲芥川獎的沖繩日本小說家目取真俊,應邀演講。保寧的小說《戰爭哀歌》翻譯成十幾種外國語文,他曾在被問到對北越打贏了南越的越戰有何感想時,說「戰爭的勝利是將軍關心的事,我關心的是戰爭的悲傷」,讓我感觸良多。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普廷以納粹化污名昔日加盟蘇聯的新獨立國家。其實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是猶太人,正是納粹德國希特勒加害對象。侵烏是對東歐昔日華沙公約國家自由化,並群起加入北約的一種威嚇行動。普廷高估自己國家的軍力,低估烏克蘭的反抗意志,以及民主陣營的奧援。原以為可以迅速取勝,經過一年多,仍在動彈困境中,不只拖累自己國家,也危害自己。 帝俄時代,俄羅斯曾受法國拿破崙大軍入侵;納粹德國的希特勒也入侵蘇聯,慘烈的抵抗留下衛國戰爭的事蹟。普廷的強權身段對歷史教訓是一種反逆,出於個人野心,但危害整個國家。這場戰爭,引發地緣政治的新局面,打破了經貿全球化帶來的後冷戰格局,再度形成以民主對抗專制的世界形勢。 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利益形態與意識形態的矛盾和潛在衝突,但文明仍是導正力量。二戰後為世界新秩序成立的聯合國並未竟其功,原以美、英、法、中、俄的同盟國對抗軸心國的日、德、義,現在改變為美、英、法、德、日對抗中、俄,歷史不斷改變軌跡發展。 左右對抗曾經是近代世界政治衝突的主要現象,但已變成民主和專制的差別。一九九○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東歐自由化,共產主義的人民民主專制已失去其魅惑的意識形態牢結條件。藉著人民民主專制的獨裁國家,中國與北朝鮮,一走資化,一執意共產主義原教旨,彷彿與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共構黑暗新軸心。 波蘭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戰後長時期,為了自由,離開自己國家流亡美國的詩人米洛舒(C. Milosz, 一九一一—二○○四),一九八○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咒語」,以「人類的理性是美麗而無可匹敵的」開始,廿行句中,有「美和青春是哲理和詩/她們的結合是為良善服務」,結尾「她們的敵人會把自己交付毀滅」。面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這一場不必要的戰爭,中國的習近平想發動侵台戰爭,有必要嗎? 堅持自己的國家終將恢復自由的米洛舒,一九九○年代,終得回到祖國波蘭。在政治壓迫的幻滅時代,未成為虛無主義者,持有信念的這位詩人,見證文明的力量。台灣也當如是,學習烏克蘭精神,堅持自由民主的信念,守護自己的國家。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5-31
中國黨性,台灣陰影

中國黨性,台灣陰影

中國國民黨這次總統候選人提名,侯、郭兩強之爭,加上精算師黨主席,紛紛擾擾、波波折折。三個人:番薯仔、芋仔、芋仔番薯,正好是族群政治的投影。認同台灣為國家的不只番薯仔,附和中國的也有番薯仔。中國黨性,台灣陰影。 侯,刑警出身,對黨國有極盡效忠的經歷,並無民主自由心。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過度行事,置鄭南榕於死地。當年,戒嚴已結束,仍充當黨國馬前卒。掛上黑暗的勳章,卻不盡得到流亡、殖民群落信任。他口中常只以「侯侯做代誌」虛應故事,成為中國國民黨最大的地方諸侯,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總統,並非該黨走向台灣心。侯複製當然年韓國瑜落跑高雄市長追逐大位路線,前途未卜。 中國國民黨人另一股力量支持郭台銘參選。即使郭已非黨員,但只因有實力,可滿足流亡、殖民性。他甚至暱稱「阿銘」,在南部勉強以台語博感情。這個黨在蔣氏父子死後,無強人領導,加上不當黨產被清算,無力提供財力支持參選的黨人,依靠被視為「黑」的地方議會首長勢力,鞏固地盤。郭肆無忌憚地拉攏朱所謂的「牛鬼蛇神」爭取出線,並未如願。機會主義者柯,樂得笑納這股勢力。 中國國民黨二○○○年自亂陣腳,連、宋競奪,壞了李登輝尊蔣經國以台灣化存續中國國民黨的盤算,其實就是因為不信任有台灣人身分的連戰。四年後,宋屈就連副手爭逐,落得連戰連敗。「連爺爺」在中國脫卸「台灣人」的內衣,流亡、殖民群落再擁抱的他,已是過氣政客。侯像連戰,人家也不盡當你是自己人,他並沒有真正的台灣心。 朱,芋仔番薯,兩面光也兩面不靈光。他曾「換柱」選過總統慘敗,並不盡放棄大位夢,但形勢不如人。被稱「政治精算師」的他,無力回中國國民黨之天。中國國民黨既脫台灣化召喚,對台灣建立新的國家共同體,只是阻礙。侯雖出線,但番薯仔屈從中國黨性,看不出真正的台灣國家願景。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5-24
在南方

在南方

文學在南方,確切地說是:台灣文學在南方。南方,不只地理意味,更有政治意涵。前有韓國瑜的「高雄又老又窮」,後有郭台銘的「演唱會經濟養不活二百萬人大城市」,讓人想起一群文學人在高雄墾拓台灣文學的形貌。更前,美麗島事件開啟民主化運動的新序曲。 昔日高雄以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基礎,發展工業支撐台灣經濟。工業區男女工人奔赴於途的時代,台北以首都之名,佔盡優勢,得天獨厚。台灣的南北失衡,頭輕腳重,卻又重頭輕腳。在那個時代,台灣文學就彷彿是中國文學、台北文學。卻連「中華民國」走不出去,代名詞也是「中華台北」。其實,自美麗島事件開啟台灣的民主化序曲以來,南台灣一直是改變黨國體制的地方基礎,但也有迷惑於政治騙局的時候。 一群文學人,以鄭烱明(詩人、醫生)運籌帷幄,彭瑞金(教授、評論家)擔綱主編,陳坤崙(詩人、印刷業者)負責發行,曾貴海(詩人、醫生)社會運動關連,形成共同核心,加上一些參與協力者,奉葉石濤(小說家、評論家)為精神導師,開啟了自《文學界》(一九八一—一九八八)到《文學台灣》(一九九一迄今)的墾拓歷程。 《文學界》先後出版: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綱》(一九八七),「笠」詩論選集《台灣精神的崛起》(一九八九),為台灣文學立築精神標竿。進入《文學台灣》時期,更從一九九○年代迄今,卅多年來,高雄為台灣文學在南方發聲。一九九○年代,先後出版標示「台灣精神隱喻」的《混聲合唱》笠詩選,以及「解嚴後笠詩選《重生的音符》」及許多文學書冊。 戰後,二二八事件讓台灣人長期蹲下來,知識份子文化人的犧牲,讓台灣人形成重經濟輕文化的社會病理。大多數台灣人扮演頸部以下身體的角色,支撐流亡殖民性黨國體制作為頭腦,在社會構造下層的「經濟」,支撐上層的「文化」。沒有文化主體性、自覺性的大多數台灣人,迷惑於生產與消費的物質化現象,缺乏精神。 受過「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之騙,但也透過選票罷免政治騙子。高雄人還會迷惑於「你的孩子國家養」的野心家粗暴鄙陋政治話術嗎?台灣人啊!黨國戒嚴時期被脅迫,現在還被騙嗎? 文學的啟示會堅定我們的心。來看看台灣詩人巫永福(一九一三—)的一首詩〈愛〉: 父母未曾說過愛我/ 但我領悟父母的愛/ 你每次都說愛我/ 你的愛卻無法領受/ 你想征服我把愛說成一視同仁/ 我知你的花言巧語含有虛偽/ 你恐擁有我的心/ 但我的心常受騙已成了石頭。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