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激怒中國,不該是台美關係的分歧關鍵

最近國內外有不少人在爭辯,到底應不應該將「激怒中國」,作為觀察準總統賴清德施政的關鍵。特別是美國有多位學者,多擔心賴清德更容易激怒中國,因此對兩岸前景不樂觀。不過,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特別表示,不要對兩岸關係動輒就扣上激怒中國的大帽。事實上,兩岸關係製造衝突、實行威脅的國家向來都是中國而非台灣,若中國還能以威脅恐嚇,離間台美關係,那真的才是讓中國陰謀得逞。台灣與美國各界應當要從長思考,真正的威脅來源在哪。

前總統馬英九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兩岸關係仍必須相信習近平。這句話立刻就引來各界軒然大波,連侯友宜陣營都必須立刻和馬前總統切割,這關鍵就在台灣的未來、兩岸關係的前途,從來就不應該是以中國的主張為重。過去,馬政府就是深陷、深信中國對台灣都是採取讓利,而這個「讓」似乎還是長久、不可逆的。但從選前中國一系列的對台經濟制裁態度來看,中國本質就是不可信的對象,是一個言而無信、毫無法治信仰,更沒有民主制度的國家,只想避免激怒中國,必將讓中國軟土深掘,甚至讓台灣失去自尊與主權。

兩岸關係製造衝突、實行威脅的國家向來都是中國而非台灣,若中國還能以威脅恐嚇,離間台美關係,那真的才是讓中國陰謀得逞。(REUTERS)

 

就以諾魯斷交為例,民進黨才剛贏得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準總統賴清德更是對中國釋出中生納保的善意,照樣在選後立刻策動斷交。也就是說,何謂激怒、何謂台獨定義都在中國身上,何況連民主選舉的精神都無法尊重,這不只是羞辱台灣,更是在打擊美國對自由民主的制度堅持。若有人把「民主制度」,視為激怒中國的關鍵,難道也要停止選舉嗎?那將是全然中了中國的陷阱,甚至民主制度都有危機。

台美關係數十年來,從1979年結束外交關係後,台灣在1996年開始實行總統直選後,照理說台美間已幾乎沒有制度矛盾,只剩下外交障礙。然而,從近二十年來,在美中深化交流後,許多學者或學界與中國交流深厚,自然也對中國的反應更為在意。但我們千萬別忘記,台灣才是真正需要被重視的自由民主同盟,我們不會在意侵略者生氣與否,不會在烏俄戰爭中譴責是烏克蘭挑釁才導致俄羅斯入侵。同理,更不應該將刺激中國,作為判別台美關係、更不應該成為分歧矛盾的導火線。

準總統賴清德,過去擔任民意代表,也曾當過台南市長,這都是非常貼近民意的民選職務,特別是南部地區對中國印象不佳,賴清德自然也必須反映民意。但從副總統職務後,賴清德的言行都非常謹守分際,也和美日高層都有交流,不會有過激行動或言論,應該是可以確定的,就不勞中國繼續軟土深掘或挑撥離間。

不過,我們也希望美方要能理解到,國內有部分人縱使不疑美、也很親美,但對於美國的信心仍然不足。相較於中國軍機繞台頻繁、甚至只因為美國國會議長來訪就大動作進行軍演、製造衝突,台灣並沒有因為中國的威脅就拉高軍事行動,而這才應該是兩岸關係當前完整的面貌。我們真該要譴責的,是中國自設標準恐嚇台灣,而台灣民意樂見更多包含美國在內的國家來訪,也屬民主國家的常態,若只成天只擔憂是否刺激中國,台灣恐會出現反民主、親中聲音的可能。那台灣的民主是否還能維繫?台美關係恐都會受到打擊,不能讓「激怒中國」這題成為挑撥台美關係的關鍵!

(立法委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