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要隨便同文同種

真不要隨便同文同種

我記得看到使用漢字的,只有中國人常常會很喜歡自作多情的開口就扯同文同種,有生意場上的台灣人見到我時,大概為了套近乎,營造親和氣氛,也曾對我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同文同種”。

如果僅僅是場面客套,也就不必回應聽過當成風吹過罷了,但我知道他是真的那麼想,所以之後我會不痛不癢地刺他一下:“你生在台灣,長在台灣,你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我會把毛語錄倒背如流,你會嗎?恐怕你們的柯檳榔這輩子都不會”。

不要以為說差不多的話,寫差不多的字,就可以隨便扯什麼“同文同種”,不要說英語為母語的美國人不會這麼跟英國人說,我在日本有個加拿大人朋友,他是加拿大與法國的混血兒,如果因為他說英語你誤把他當成美國人,他會很生氣的,據說這是加拿大人普遍的identity。

中國大陸的土地上,戰亂幾千年,還有多次被外族征服統治的時期,雞血混鴨血,羊血混豬血,種族血液早就混了又混,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高鼻梁凹眼睛混的是不是西域胡人的種,反正我的DNA基因肯定不是所謂的漢人。

日本人也不是絕對純,台灣人也混了荷蘭西班牙日本等等,但日本台灣都是島國,相對封閉,種族混雜成分絕對沒有大陸多,所以真的難以一廂情願動不動就扯上同文同種的蛋。

常看臉書,就發現台灣人的國語跟我們中國人有很多的不同,剛才還看到有人把“這次”打成“今次”,然後是一大串唔哩哇啦的口字旁漢字,這特徵好像是說粵語的香港人,“今次”我們幾乎不用,但也湊合著能看懂。

就說日常單词好了,我們中國人用的手機充電寶,台灣人叫行動電源,大馬華人叫尿袋,我家的台灣人常叫充電器(好多次我誤以為是充電插頭,而不是充電池)。

再比如我們叫的手機,現在好像台灣也這麼叫了,我記得一開始台灣是叫行動電話(或移動電話?),香港叫無繩電話,大哥大好像最初也是源自香港的黑社會警匪片,而日本則叫“攜帶電話”,日常更簡稱為“攜帶”。

記得有上海親戚來日本旅遊時,在外玩了一天後回來對我說,日本真方便,雖然日語完全不懂,但車站內公共場所到處有中文,那還是20年前的事,當時的日本其實不像現在到處有中文標識。

我跟他說,那不是中文,是日語漢字,日語裡的日語漢字,尤其是名詞很多的漢字含義與中文類似的,所以你覺得看著像中文,其實那並不是中文。

而且日語漢字也經過了多次簡化,有的與中文簡體字有互相參考,有的完全是日本獨自簡化的,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簡化的漢字,與台灣的繁體字極為類似。所以不要看到日語漢字,就一廂情願地認為人家跟你同文同種。

同樣的漢字,日本人從記憶方法到使用方法,在大腦裡的結構跟我們中文根本就不一樣,如果再講到價值觀的差異,中日台三國更是各不相同,甚至差了十萬八千里。舉例說明,比如中台日的漢字差別如下:县縣県,团團団,处處処,图圖図

東京博士 2024年1月7日

 

< 資料來源:東京 博士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東京 博士

東京 博士
在日工作35年的上海人 去年成為自由業工程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