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鯨魚觀點
臺灣人口分布 1956-2010
臺灣人口分布 1956-2010
2016-04-14
葉高華
鯨魚觀點
推薦數:5880
這一系列地圖以一個點代表1000人,描繪歷年人口分布的概況。顯而易見,臺灣大部分人口居住於西部平地,其餘人口主要分布於宜蘭平原以及花蓮、臺東兩個都市。除此之外的廣大山區,人口相當稀少。
半個世紀以來,臺灣的人口分布從相對均勻趨於高度集中。1956年時,除了基隆、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七大都市,西部的人口分布相當均勻。十年之後,人口往都市集中的現象趨於明顯。到了1980年,臺灣形成三大人口集中地帶,分別是北部的臺北-桃園-新竹地區,中部的臺中-彰化地區,南部的臺南-高雄地區。從1980年到1990年,北部的人口成長大幅超越中南部,顯示臺灣的人口成長趨於單極化。1990年以後,三大人口集中地帶以外的地區,大多出現人口衰退的現象。
在56%就業人口從事農業的1956年,農業生產力最高的臺北盆地、彰化平原也是都市以外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平方公里可達1,000人。除此之外,人口密度高於每平方公里1,000人的行政區多為地方都市所在地,如:宜蘭、羅東、桃園、新竹、苗栗、豐原、彰化、北港、嘉義、新營、屏東、花蓮等。另外,在臺北、高雄、臺南、臺中、基隆等五大都市的市區,每平方公里達到10,000人以上。
隨著人口成長,1966年時,臺灣西部平原多數鄉鎮的人口密度跨越每平方公里500人。值得注意的是,此時三重的人口密度已跨越每平方公里10,000人,與臺北市區連成一片,反映臺北的都市發展已溢出臺北市的邊界。
到了1980年,臺灣形成三個人口密度高於每平方公里1,000人的人口稠密地帶,分別是北部的臺北-桃園-新竹地區,中部的臺中-彰化地區,南部的臺南-高雄地區。同時,臺北的外溢範圍進一步擴大,使板橋、中和、永和的人口密度相繼跨越每平方公里10,000人。
1990年時,嘉南平原已顯現人口流失的現象,許多鄉鎮的人口密度跌破每平方公里500人。另一方面,臺北每平方公里達到10,000人以上的範圍進一步延伸至新莊與蘆洲。鳳山的人口密度也跨越每平方公里10,000人,與高雄市區連成一片。
1990年以後,三個人口稠密地帶的人口密度持續增加,其餘地區的人口密度則持續減少。半個世紀以來從未改變的現象是,廣大山區的人口密度一直在每平方公里50人以下。
來源:溫在弘、黃清琦、葉高華 (2012),《臺灣戰後人口普查地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資料來源:
地圖會說話
|
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 《北社評論》扁案是政治迫害,沒有重審,無罪特赦!
台灣法務部會認為我活該? ⇒
最新文章: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2025-10-30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2025-10-29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2025-10-29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2025-10-25
防疫破口與政治惡果/藍白聯手讓台灣陷入風險
羅浚晅
2025-10-23
獨立國家 向右向左的自由
李敏勇
2025-10-22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2025-10-22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2025-10-20
作者相關文章
美濃比較偏藍的原因
威權時代受害者的後裔
黃紀生的統治手段
台灣七大都市傳說之五:舊拱橋都是糯米黏的
如何觀察公投的議題效應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