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巴不得「防疫」出包?沈富雄這話說得酸溜溜!

巴不得「防疫」出包?沈富雄這話說得酸溜溜!

沈富雄批評台灣防疫亂成一團,「防疫五月天」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自然沒臉到處招搖了,這一番話說得酸溜溜,雖然同樣身為醫師,沈富雄對於勞苦功高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幾位醫師,一點同理心也沒有,真是呼應一句話「君子有成人之美」,至於小人當然沒有。一些人包括國民黨政治人物,當然還有中共,另外就像沈富雄這些「粉碎台灣」陣營的同路人,對於勞苦功高的國家防疫人員,只會看笑話,甚至巴不得他們出包。 沈富雄對於勞苦功高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幾位醫師,一點同理心也沒有,真是呼應一句話「君子有成人之美」,至於小人當然沒有。(資料照)   這次因為台灣防疫因應得以,將病毒阻絕在境外,國人同胞才可以享有自由自在的工作、休閒與旅遊的閒適生活。然而因為先前的防疫限制性聚集與行動,已經讓旅遊與餐飲業,造成相當的損失。雖然國內的遊樂園,目前都是國內遊客為主,傳染的風險很低,但每人500元的補助,可以提振國人前往旅遊的意願。對於遊樂園的收入,具有補償的作用,先穩定業者的營業,才能讓營運長長久久。 沈富雄認為國內已經允許許多大型民眾聚集的廟會遊行、旅行出遊等活動,為何還是常常有「防疫新生活」的宣傳出現在電視上,認為這會讓民眾時空錯亂,產生無謂的恐懼。 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是雞蛋裡挑骨頭,故意找麻煩。防疫無法完全圍堵,而是須從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起,即使台灣防疫做得滴水不漏,但因為自由的生活,民眾還是要養成自己防疫的態度與行動,才能確保身體的健康。 正因為台灣防疫做得好,更突顯「防疫新生活」的重要性,這要靠人民的自我要求,人人做好自我防疫,大家才能享有健康的環境,在家庭、工作與休閒旅遊各方面的生活,都能自由自在。「防疫新生活」的宣導,當然有必要常常提醒民眾。
陳啟濃 2020-07-21
棒球很無聊?柯式語言 — 不懂卻大放厥詞

棒球很無聊?柯式語言 — 不懂卻大放厥詞

無聊當有趣的柯文哲又失言了。 出席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經典閱讀活動,直言老人與海和棒球一樣無聊,笑說自己看一看就翻到背面看結局,就跟在 youtube 看棒球,直接拉到九局下半看比數就好了,幹嘛浪費時間。事實上,這樣的柯氏語言,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之前柯文哲就講過跟朋友去知名飯店吃飯,隔天上廁所,那些米其林料理還不是變成一坨大便拉出來。 照柯文哲的邏輯,反正人生短短數十年,到頭來終須一死,這麼努力幹什麼?反正大巨蛋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不是重重舉起,輕輕放下,何不當初就不要堅持,現在就有大巨蛋可以用了。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稱「老人與海」這本書很無聊,跟看棒球一樣只要看結果就好,引發外界議論,他18日在宜蘭受訪時澄清,他並非覺得看棒球很無聊,而是因為他根本沒時間去看球賽。圖片來源:中央社 處心積慮想要選 2024 總統的柯文哲,可以一句話得罪棒球圈和文藝圈的人,實在不簡單。特別是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經典閱讀活動,用市長的身分吐槽北市府選出的經典選讀,這種無聊當有趣的發言,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棒球無聊嗎?在柯市長的眼中,可能覺得一群人坐在看台上看另一群人打一顆小白球,然後在場上跑來跑去很無聊,就跟當年的山東軍閥閻錫山一樣的無知,為什麼打籃球的人就為了一顆球在搶,每人發一顆球不就解決了?有些人不懂會閉嘴,但有些人不懂卻選擇大放厥詞,這樣的人可以擔任首善之都的市長,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不懂棒球的人,一定覺得棒球很無聊,一場比賽動輒三個小時以上,節奏緩慢,有什麼好看的?棒球比賽號稱是全世界規則最複雜的運動,耶魯大學退休體育教授羅伯特・阿戴爾在他的新書《棒球物理學》中列出最困難的 10 項運動,排名第一的便是「用球棒擊打棒球」。棒球是台灣的國球,結果柯文哲卻說棒球很無聊,對棒球人來說,每天看立委在國會議堂打架、丟水球、作秀,才是真的無聊吧! 《老人與海》我沒看過,不予評論,但世界經典作品,你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看結局,真的懂整部作品的況味以及作者的人生智慧嗎?難怪會有網友 kuso,「金閣寺」真無聊,就是一間廟被燒掉的故事,《傲慢與偏見》真無聊,一個很傲慢,一個有偏見的男女主角,最後還是結婚了。 以結果論來說,反正 2024 年,柯文哲不可能選上總統,何必浪費時間全台跑透透?回去當你的台大醫生吧! 作者為具代永,台灣師大數學系畢,現職為國中教師。  
具代永 2020-07-21
抹黑三倍券有假遭沒收,將依法提告!

抹黑三倍券有假遭沒收,將依法提告!

抹黑三倍券有假遭沒收! 造成店家恐慌,將依法提告! 台南市國民黨議員李中岑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有朋友拿著收到的三倍券去銀行要換現金時,#銀行說三倍券是假的 #不僅三倍券被沒收還要做筆錄,#切結自己收到假三倍券。國民黨議員王家貞也表示,也接到民眾陳情,做小生意卻收到假的三倍券,結果 #被銀行沒收。 首先,三倍券根本還沒有開放兌換現金,最快要7月23日才根本能拿去銀行兌換,在此之前,#不可能有被銀行沒收的情況,當事銀行也說不知道此事。國民黨兩位台南市議員在未經查證的狀況下,無端以謠言抹黑政府三倍券政策。 這樣的做法,恐怕會造成民眾、店家恐慌,減少使用、收受三倍券的意願,影響振興經濟的效果,我將主動前往警局告發違反社維法。
王浩宇 2020-07-20
醋意滿滿的惡質小報告

醋意滿滿的惡質小報告

這是外館醋意滿滿的惡質小報告 駐印尼代表處發了電報向外交部打小報告,指控蘇震清、蘇嘉全帶國營事業考察印尼,讓他們都無法掌握。國民黨如獲至寶地大開記者會,加工抹黑,形容成重大貪瀆。 但這合理嗎? 首先要質疑的是外館心態。政府推動新南向,立委帶國營事業公開考察新南向大國的投資商機,有什麼不對?外館有何立場想全程掌握,爭主導權?如果是台灣人少、政情封閉的拉美、非洲、西亞國家,可能讓外館通盤了解會比較安全;為什麼在台僑眾多、投資密集的東南亞國家,外館需要通盤掌握? 而且立委率團去,還獲得印尼官方歡迎,見到副總統,外館是不是因而眼紅妒恨?才要加油添醋,寫條子打小報告。 再來,這是日期誤植的電報,把2016年誤植為2017年。這是不是很熟悉?當初國民黨抹黑宇昌案,就是誤植日期。誤植日期的效果有,讓立委在2016年的公開出訪之外,多了2017年的私密出訪;國民黨不也順著此脈絡抹黑蘇震清、蘇嘉全2016年去印尼、2017年也去印尼? 誤植日期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借刀殺人。2016年底陳忠才剛到館,張良任離任;用2017年底的假日期,就能把責任推到陳忠頭上。 張良任在憤恨什麼?2016年的駐印尼代表還是張良任,他是國防部副部長轉任駐以色列代表,再轉任駐印尼代表。他與傳統的國民黨體系等退休外交官一樣,平常就是在拍拍馬屁、搞大外宣,過著安逸的爽日子。例如馬英九發表南海倡議、前往新加坡叩見習近平,這都與印尼無直接關係,但張良任總是在第一時間歌功頌德,表態大拍馬英九馬屁。 當蔡政府上台後,推動新南向。沒真本事的張良任應付不來新業務,還眼紅經濟部反客為主,沒尊重他們外館的立場,內心當然不是滋味。 這份誤植日期的電文,扣除掉外館的情緒性指控。看得到的是,台灣的民間、印尼僑界、國營事業、中央民代、經濟部,大家都為新南向動起來,蹲在牆角畫圈圈使不上力的外館,只好打小報告博存在感。 也難怪,蔡政府要派陳忠取代張良任。 #電文是真的 #但內容是加油添醋打小報告 #還誤植日期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790205 綠委訪印尼 印尼副總統:女性勞工輸台不受影響 https://www.appledaily.com.tw/…/article/new/20160908/944617/ 開議前夕 蘇嘉全低調訪印尼  
曾韋禎 2020-07-21
大頭病上身的市長

大頭病上身的市長

  人,最怕沒有自知之明,高估自己的能耐斤兩!老一輩台灣人,對不自量力、不知腳踏實地,卻又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人,有很傳神的描繪,叫「得大頭病」! 會得大頭病,也不是不學無術草包(如才靠大吹法螺騙術贏得高雄市長寶座,馬上想如法炮製進軍總統府的韓國瑜)的專利。至少,在號稱智商一五七(腦袋瓜當然不會小)的柯文哲身上,也可輕易看到嚴重的大頭病症候群! 從沒沒無聞一介政治素人,才六年搖身一變成天花亂墜、口無遮攔的政治老油條,雖然在崗位上交出的成績單慘不忍睹,卻無法阻擋其一再對外界釋放出更上層樓的企圖野心,不禁讓人想起「得大頭病」這句老話! 當然,柯文哲之所以得大頭病,不全然是他個人的問題,整個社會的氛圍也脫不了推波助瀾的責任。雖然說隔行如隔山,但許多國人仍不免誤把博士與博學多聞直接畫上等號;雖說行行出狀元,但許多國人談起醫師(尤其又是台大的)仍不免特別肅然起敬!誰能否認,柯文哲的政治崛起,跟台灣人對醫師的推崇有其正相關性?問題是,懂得救人,跟懂得救國,何關係之有?選民誤把救人與救國做不當聯想,甚至於畫上等號,那是太天真;本來只在救人圈子打滾,因自視甚高,忘了自己忙碌的生活圈相對有多狹小、忘了自己的社會經驗有多欠缺普羅化、忘了政治與醫學根本就兩碼子事,強不知以為知、興致勃勃以為自己絕對是救國的不二人選,那是太自負自傲,誤己事小,誤國誤民,二三五○萬國人要付的代價才慘痛吧? 在柯文哲眼裡看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一文不值;還大言不慚,由他領銜對付武漢肺炎,表現自信不至於比陳時中差;女性(或許只有柯媽媽是唯一的例外)也被柯文哲說得像弱者第二性。這麼目空一切的柯文哲,卻是柯媽媽讚不絕口的優越又傑出的寶貝兒子。看來,大頭病不是突變,而是有遺傳性!? (作者為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張國財 2020-07-21
為什麼看棒球比賽?

為什麼看棒球比賽?

為什麼看棒球比賽? 其實應該從運動講起,這個在美國、歐洲或日本非常重要的教育科目,在台灣沒有放在它應該有的地位上。我從念中學以後,因為認真讀書,完全不知道運動的重要,甚至體育課都拿來算數學,一直到念完博士、當到教授,都不解運動的重要性。知道它的重要性是在太陽花運動之後,反省以往的人生,開始跑馬拉松,我才清楚運動在人生裡面,應該所要佔有的地位。 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人為什麼喜歡觀看運動比賽?他的研究發現,最重要的是我們喜歡運動因為可以從中間獲得自尊,另外還一些動機,有錢不知道幹什麼,我們的男女朋友或家人喜歡,運動讓人興奮,像去劇場一樣令人愉悅,可以擺脫現實,有歸屬感與更遼闊的世界連結。從這些動機我們可以了解,觀看運動比賽其實和比賽無關,許多原因都在於個人內部產生的變化。 我們觀看棒球比賽聽到體育記者的報導,壞壞壞連三壞,還有各種不同的術語,語氣、情緒流露出來給觀眾的感染,比賽過程當中,不管是惋惜、興奮、快樂、悲傷等等,這些跟看一場電影或欣賞一場歌劇,一樣充滿著極大的樂趣。 看棒球很無聊這句話,我不是現在才聽到,當年我高中的數學老師也曾經講過類似的話,只要知道最後的,比數到底贏或是輸就可以了,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看棒球比賽到底是要幹嘛?當時我也深感認同,幸虧我有長大。 喜歡看電影的人都會比較各國的影片,歐洲許多的電影常常步調非常緩慢,一個動作或鏡頭時間會停頓或拖長許多,不像許多好萊塢電影一樣提供很多感官的刺激。一開始我看這些電影,覺得沉悶無比,不是想離開電影院,就是想要睡覺。慢慢地,我發現原來導演在這些故事的陳述當中,留時間給觀眾仔細觀察、深刻思考,慢慢地我也就喜歡上了這些所謂的歐洲電影,每次看完之後,總覺得帶著很多收穫離開電影院。 其實不應該怪那些無法體會棒球比賽樂趣、緩慢藝術或生命過程的人,這種效率導向、毫無生活情趣、缺乏深度思考,是我們的教育所造成的,這些人硬要在自己或別人的人生,打上一個最後的分數,沒有分數就不知道怎麼生活,想想也是悲哀。
李忠憲 2020-07-21
市場霸凌—全世界就是拿中國沒有辦法

市場霸凌—全世界就是拿中國沒有辦法

  就是看破了西方制裁是打假球,北京制定「港版國安法」,自始就如吃了秤砣鐵了心,採取放馬過來之高姿態,中國人大常委會會中火速通過,做為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廿三周年禮物,結束了偽裝的一國兩制。 雖然美國宣布暫時停止給予香港優惠待遇的法規,可能衝擊目前香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地位,實施後首個交易日恆生指數大漲六九七點漲幅達二.八五%,以二五一二四點作收,A股一天就流入了人民幣一七一億元。顯然華盛頓的「香港自治法」根本嚇唬不住香港,更唬不住北京,中美這一場「懦夫賽局」誰是贏家,結局似乎已經明朗。 何以致此?因為中國在軍事上已足以與美國爭霸,經濟上巨大市場之磁吸力甚至超越美國,美國大企業如微軟、谷歌、特斯拉、臉書都拜倒在北京石榴裙下。 廿六年前,筆者對崛起中的中國市場之霸凌提出「邊陲化」理論,強調台灣必須對大經濟體的中國採取「戒急用忍」政策,以適度減緩中國對台的磁吸效應(註:今天正因為此一政策,台灣還能保住經濟的自主性)。現在受中國巨大市場霸凌的不只是台灣了,日本、南韓的經濟動能也年年下墜,連美國也開始懷疑過去所採的「自由貿易」架構的公平性,只是美國之覺醒稍晚了些,中國長大了,市場規模似已凌駕了美國。 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北京當局遷怒挪威政府,祭出技術性障礙,百般刁難挪威鮭魚,二年後挪威為修補關係,積極表態支持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挪威鮭魚才恢復出現在中國人餐桌上,這被稱為「諾貝爾教訓」。今年五月中國宣布將澳洲四家最大屠宰場列入禁止進口黑名單,只因澳洲政府倡議調查武漢肺炎病毒的來源,中共也毫不掩飾宣稱這是對坎培拉不友善行為的一記「警鐘」。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進口市場,澳洲政府能撐多久中國市場的霸凌,值得觀察。十一月三日美國將舉行總統及州長大選,中共當局對此不諱言「川普亟需中國配合履行中美貿易協議」,以牽制美國川普對香港的制裁,顯然中國巨大市場之重壓已籠罩在美國大選之上。 全世界真的就是拿中國沒辦法了嗎?西方若不對「中國巨大市場之霸凌」問題做認真的覺醒,即香港仍會在中國巨大市場之孕育下繼續繁榮,全球不久將在中國帝國主義鐵蹄下,受盡蹂躪。 (作者為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黃天麟 2020-07-21
撤銷李眉蓁學位 才能證明中山有水準

撤銷李眉蓁學位 才能證明中山有水準

  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的碩士論文被發現有大篇幅內容與童振源教授發表「兩岸政經互動」雷同,被質疑抄襲,違反學術倫理。李眉蓁對此回應:「中山大學是個很有水準的學校,能通過它的機制,我相信沒什麼問題」;然而去年底,國立中山大學才以論文抄襲為由,撤銷該校二○一八年所發出的一個碩士的學位。此外,該校某研究人員今年初所發表的國際期刊論文,因違反倫理於五月份被期刊撤稿。因此,以「中山大學很有水準」來證明自己的論文沒問題,理由顯然不夠充分。 論文抄襲問題已困擾台灣高教多年,疫情期間有多篇國內教授已發表的論文被撤稿,如今又爆出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學位論文涉及抄襲,顯然過去十年,教育部、科技部頒定多如牛毛的防制方法等努力仍付諸流水。究其成因在大學對此類案件的息事寧人、包庇、鄉愿。部分大專院校甚至存在抄襲家族,如某碩士生抄襲自己指導教授的博士論文,而口試委員包含該教授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但碩士論文還是通過口試。這些訊息與證明在網路上俯拾即是,但未見主管機關深入處理。 「中山大學是個很有水準的學校」,這樣的論點受到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而受質疑,但也受到校方不因面子問題而護短所強化。相對於涉及抄襲的大學而言,中山大學勇於承擔碩士論文不合學術倫理之責,並以撤銷學位作為補救,已屬難得,且展現該校學術良知與道德勇氣,甚至超越教育、研究之主管部會。期待國立中山大學此次也秉持相同標準,審查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之論文抄襲爭議,彌補該校對研究生學習、論文品質疏失之後遺症,證明自己是很有水準的學校。 (作者為研究人員)
牛明 2020-07-21
扼殺未來的諾貝爾級作家

扼殺未來的諾貝爾級作家

  台北市政府九日發文給所屬各機關學校,明年起不得訂購紙本報章雜誌,若要訂紙本需專案簽請市長核准。好大的官威,但柯P不知道這項倒行逆施,會讓未來的「諾貝爾級作家」夭折。 美國神經科學家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專研認知科學、發達心理學。她也是加州大學LA分校的教育、情報學研究所的「失讀症.多元的學習者.社會的公正中心」所長。 在她的著作中指出,看、聽、講、嗅等行為存在於遺傳基因的程式中,而讀跟寫則不在遺傳基因程式中,必須靠成人處心積慮地教小孩才辦得到,因腦內會發明新的複合的神經迴路,把文字、音、意義三種東西結合。 八到十歲間知識增加,可以推理出文章的意義。十到十二歲間,一邊讀文章一邊自己立下假說,假說是正確或是錯誤?逐漸會自己判斷,也會揣摩作者與登場人物的感情與思考。了解到人世間跟自己不同想法的人。這乃是步向成人的第一步,很重要。初等教育在培育小孩包含推理、推論、真偽判斷的綜合讀書能力。 「深讀」在前,繼續讀下去培養出批評的眼光,驅使想像力跟時代、文化都不同的作者「對話」,與作者的思想有共感後,由此構築出自己的思想。到中學或大學階段遇到好老師,習得「深讀」並不困難。 依沃爾夫看法,智慧型手機等現代的數位媒體,是不適合「仔細推敲語言、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思考」的媒體。有一個關於數位媒體與紙張媒體的比較調查。在歐洲從二○○○年到二○一七年,花了十七年調查十七萬名年輕人。結果使用紙張媒體的人,在談話的內容、來龍去脈、場景等更記得住,更會了解。即使幼年時代就熟悉於數位媒體的世代,結果也相同。 閱讀時,視線在紙面上隨著文章往前走,有時會往後面複習(REVIEW)一下;而數位媒體則是鋸齒形往前走。如果是紙張,本來就有花心思好好了解的心理準備,但數位媒體畫面一直往前走,似乎在「趕集」。電子書也有同樣的陷阱,不會仔細推敲,無法「深讀」。上述情境對新聞的了解也適用,數位新聞僅簡單將發生的事情敘述一下。 數位媒體文章短,推特就是一例,容易疏忽事態的複雜化,也沒有多角度的看法,不容易有好的判斷。數位閱讀的危險在於會影響腦部的性癖,當個人習慣傾向速讀的數位媒體,就不會花時間思考,變為「短絡」。 (作者為退休工程師,著有《你想知道的核能發電》)
劉振乾 2020-07-21
從陳玉珍現象看國民黨

從陳玉珍現象看國民黨

  這次立法院加開的臨時會中,來自金門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表現最搶眼,尤在十七日投票前就揚言要全副武裝,當天果然頭戴安全帽、護目鏡,穿上護胸和手套,一馬當先霸占主席台阻擋議事進行,後來阻擋不了就去搶奪林昶佐的選票,在他的褲袋裡抓來抓去。 這種疑似公然性騷擾的「掏寶」動作,頓時成為媒體焦點。陳玉珍近月連串的脫序表演,讓她躍居國民黨的頭號「戰神」,在她那深藍當道的金門選區聲譽扶搖直上,今後連任立委或競選縣長必定心想事成。然而,她功成名就的代價,卻會讓日薄西山的國民黨繼續向下沉淪。因為頭腦清楚的民眾,不可能認同她的言行舉止,動作越大,投給國民黨的票就越少。 國民黨內充斥這種自私自利、不顧大局的黨員,難怪這黨重獲民眾信任的希望十分渺茫。其實,該黨高層向來就把黨的利益放在台灣利益之上,七十年前敗退來台後就實施恐怖統治,以高壓手段維繫一黨獨裁,許多黨內外的知識菁英和社會賢達宣揚民主,都遭受下場悽慘迫害。若非堅強勇敢如陳菊等人前仆後繼抗爭,沒有台灣今天的自由民主。 這種自私自利的本性,深植於眾多國民黨員體內的基因。兩千年政黨輪替後,突然失勢的連戰竟去中國朝拜,與胡錦濤合唱「聯共制台」,行徑有如賣台。馬英九搶回政權後政經連結中國的系列作為,更使台灣深陷被掏空的危機之中,幸而智勇雙全的太陽花青年力挽狂瀾才轉危為安,讓本土政權重掌局面。但因蔡英文用人失當,怨聲載道,竟讓「韓流」席捲大半台灣! 國民黨員自私自利的作風,韓國瑜表現得異常明顯,他志得意滿之餘,立即前往港澳私會中共統戰頭子,演出聯共制台2.0,而日夜做「中國夢」的習近平尤其猴急,接著端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引發台灣人民恐慌,才讓小英高票連任。 自私自利的國民黨,一再把台灣推入險境,幸賴國民黨外的民眾覺醒自救,台灣才得以站穩腳跟。上行下效的國民黨員,陳玉珍和韓國瑜乃是最突出的近例,他們自利毀黨的演出,黨內無人敢揭穿自救,但已預告該黨的黯淡前途。 (作者為退休研究員)
張世賢 2020-07-21
中美科技戰「軟硬兼施」滴水不漏

中美科技戰「軟硬兼施」滴水不漏

英國日前宣布禁用華為5G設備,此舉顯示涉及敏感科技的產業,欲走向國際市場,恐怕愈來愈沒有雙邊討好的空間。資料照片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英國政府忽然宣布,全面禁止英國電信公司未來在5G購買華為設備,並要求所有已建置的華為設備須在2027年全面清除,理由是國家安全。無獨有偶,印度政府也在6月29日,以危害國家安全、主權和隱私保護為由,宣布全面下架抖音(TikTok)、微信、美圖、快手……等59個來自中國的「風險軟體」。 華為是中國最重要的通訊設備公司,在全球通訊設備市場中成長快速,有超過30%的市佔率。而抖音是中國近年成長最快的網路應用平台,至今全球有超過20億的下載次數,過去一年成長一倍。兩家公司一主攻硬體一主攻軟體,不但在中國舉足輕重,在海外市場也有強大實力,但同時在全球擴張中踢到鐵板,預告了未來科技戰不限於硬體製造,也包含軟體應用,「軟硬兼施」滴水不漏。 在7月公告之前,英國一直是華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華為的角色有多重要呢?在3G和4G時代,華為同時是英國核心基礎設施和非核心設施的供應商。直至今年1月,英國政府還允許華為成為英國的5G設備供應商,只是不准其參與核心關鍵設施的建置。5月中,華為更宣布將以10億英鎊在劍橋設置研究中心。雙方關係長期良好,但瞬間風雲變色。《衛報》報導,這項決策跟美國壓力脫離不了關係,川普也不避諱的宣稱「這大部分是我的功勞」,並公開強調他會繼續要求其他盟國停用華為。 而在6月公告之前,印度也一直是抖音的重要市場。估計印度十分之一人口、超過1億3000人都是抖音的活躍用戶,尤其備受年輕一代歡迎。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在印度今年獲利預估超過10億美元,最大金雞母就是抖音。話說回來,印度禁用中國APP的做法,或許是受到美國的靈感激發。2018年進入美國市場的抖音,在美國也大受歡迎,而美國也早自2018年來不斷提出對抖音的資安和隱私疑慮,甚且擔心抖音須配合中國網安法律協助政治和情報工作,因而考慮禁用抖音。 中國看似是科技戰升級的受害者?事實上,中國對網路企業或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更是不遺餘力。早在2017年,中國推出《網路安全法》,對資安、隱私、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十分嚴密,但更重要的是要求業者為了「國家安全」目的,必要時須替中國國家安全及公安機關提供支持。最近針對香港推出的《國家安全法》,也要求科技公司必要時須應主管機關要求、交出使用者的數據資料,且無須通知使用者。 過去人們總認為科技是全球的共通語言,是中性領域,沒有意識形態的問題。但中美科技戰的節節升級,顯示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的影響,是實務正在發生的問題,涉及敏感科技的產業,欲走向國際市場,恐怕也愈來愈沒有雙邊討好的空間。
江雅綺 2020-07-20
問題一直都在對岸

問題一直都在對岸

少了中國污染,台灣空氣品質其實很好。 這幾天因為吹南風,再加上中國因為疫情停工、降雨淹水嚴重,完全排除了中國境外污染的移入,台灣的空氣品質變得超好,幾乎超越日本的水準,全國多數測站PM2.5都在20以下。 真相是,這幾年隨著環保法規的健全,台灣對污染排放的規範越來越嚴格,再加上8%~9%的再生能源取代尖峰時期的高污染燃煤發電方式,本地污染源其實已經大幅減少,包含台中火力發電廠,其實污染物質的排放都非常有限,也不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可惜的是,就算政府那麼努力改善空氣品質,某些團體還在不斷的炒作空汙議題,甚至忽略境外移入污染的影響、用絕食來作秀誤導民眾,我覺得實在有點無聊。 醒醒吧!問題一直都在對岸。
王浩宇 2020-07-20
民眾黨蔡壁如又在造謠抹黑

民眾黨蔡壁如又在造謠抹黑

#TMD #民眾黨 #蔡壁如 又在造謠抹黑 虧妳還是 「立法委員」,連行使投票權的方式都傻傻搞不清楚?!同意權行使權投票是投在票壓裡,#不是按表決器,委員們投完就可以離開議場了,瞎扯什麼民進黨委員不到40人在議場可以護航陳菊過關。 #有影片有真相,自己數人數阿 影片在這啦~ 監察院人事案,綠營排除障礙投票 2020年7月16日 https://youtu.be/NoPt3yI-2v0 1.同意權行使權投票投在票箱裡,不是按表決器!委員投完就可以離開議場了,蔡壁如瞎扯什麼民進黨委員不到40人在議場可以護航陳菊過關。林鄭月娥我問你 難道小編投完總統大選投票都要待在投票所才算數喔? 2.民眾黨有來投票嗎?怎麼看到投票人數的?? 小編大概算了59位,那為什麼會說50位?因為有可能會把路人算進去! https://youtu.be/NoPt3yI-2v0
台灣是咱的國家 2020-07-20
從中國eID官網急刪合作廠商 談New eID的國安危機

從中國eID官網急刪合作廠商 談New eID的國安危機

筆者日前拙文「談台灣數位身分證Newe ID與香港智能身分證」指出,台灣數位身分識別證(Newe ID)空白身分證全卡製證的境外卡廠Idemia,不但為香港政府製作身分證,也同時是與中國公安部合作中國eID(電子身分證)的合作廠商。依中國eID官網(eid.cn)揭載,經中國公安部認證授權e ID載體的合作廠商,包括O TMORPHO(Idemia於2017年更名前的舊名,即為OT MORPHO)。 拙文刊出時,進入中國eID官網,點選eID載體合作廠商OTMORPHO,可直接連接到Idemia官網。出乎意料的是,拙文刊出後,對於台灣空白身分證製證交由中國公安部合作廠商負責,這當中涉及的資安國安問題,我們政府部門沒有任何單位提出回應或說明。倒是中國公安部反應迅速,竟然將中國eID官網合作廠商中的OT MORPHO直接刪除!中國eID官網所列合作廠商頁面沒有任何變動,卻唯獨僅僅刪除OT MORPHO!讓人不禁聯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的成語典故! 中國eID官網的建置管理者,是中國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是公安部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筆者拙文居然可以引出中國公安部直接動作,不惜刪除eID官網合作廠商名稱及Idemia官網連結,中國eID官網急於隱藏Idemia,究竟是為了公安部自己?為了公安部自己人?還是怎麼樣的藏鏡人,能讓中國公安部如此積極迅速行動? 行政院會去年拍板今年十月全面換發晶片身分證,蘇院長「請內政部務必做好整體規劃督導,依所定時程完成各階段作業…亦感謝央行(中央印製廠)承擔製卡作業的重責大任,請特別重視相關安全防護工作,如需增加警力戒護,請內政部全力支援」。蘇院長的殷切囑咐、言猶在耳,如今事隔僅近年,整個New eID時程作業脫序走鐘,內政部迄無法公布換發延至明年何時。空白身分證製卡大權,交由完全不受我國法令及政府契約拘束的境外卡廠獨攬,用不著國內警力戒護,反倒是中國公安部直接出手、公然護航?我們政府部門完全不正視問題,對於與香港政府及中國公安合作的境外廠商,欠缺根本瞭解、且無力督導管控,安全防護工作無從展開,又不能面對國人、開誠佈公說明,這才是New eID真正的國安危機! (台灣北社理事)
陳逸南 2020-07-20
陳菊「末代院長」的願望

陳菊「末代院長」的願望

      上週二,內定第六屆監察院長陳菊原本要在立法院發表政見並進行詢答,卻因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在議場的集體胡鬧而喊卡。當天稍後,陳菊將她原本要做的口頭報告內容交媒體公布,意外的是,裡面看不到她對監察院未來的擘劃與期許,反而只見她承諾做個「末代院長」,任滿就讓監察院走入歷史,自己光榮退休,因為她本人一向也主張廢除考監兩院。       陳菊在通過立院審議表決、坐上院長寶座之前,就公開表態不會戀棧、也不會交棒,或許可視為另類的「率先部署」?誠然,過去外界早已有廢除考監兩院的呼聲,而且不僅在野政黨,連許多執政黨的立委也不時對監察院口誅筆伐,陳菊提前表明自己站在同一立場,有助於澄清她的任命不僅不是酬庸、反而是肩負「廢除監察院」的歷史使命,應該獲得掌聲才對。就像2005年的末代國大代表,被稱為「任務型國代」,唯一任務是要終結國民大會,讓總統由人民直選。       大家都同意,廢除國民大會是表示威權已遠、到了還權於民的時候,那麽今天要廢除監察院,又代表什麽憲政改革的意義呢?陳菊和任命她的蔡總統急於把監察院除之後快,只是單純出於「政治正確」、還是出於對監察權有真正的認識、不得不然?取銷監察權之後,會讓我們的政治體制更接近西方三權分立的民主法治精神嗎?監察院原與國民大會及立法院組成三位一體的「國會」,國民大會已廢、若再廢監察院,則必須把糾彈權與調查權都移到立法院,近日立委諸公的「秀底線」會讓人放心嗎?       自1980年代,我們這一輩的知識分子有許多投入反對運動,對各級政府裡無所不在的中國國民黨勢力深惡痛絕、不共戴天。至少對我而言,「廢除考監兩院」的主張,就是因為監察院提供了老K一籮筐酬庸黨棍、籠絡地方派系、打壓異己的肥缺,根本就不需要再有任何其他反對的理由。換句話說,「造反有理」,我們從不會去檢討監察院對推動民主法治有何意義、也不曾思考〈五權憲法〉會對憲政運作產生何種結構性的作用。       然而自從2016年蔡英文在總統就職演說,提出了司法改革的承諾,竟意外導致我的「醒悟」。演說中蔡總統指出:「台灣的司法不被人民信任,… 失去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是人民普遍的感受。…司法改革不只是司法人的家務事,而是全民參與的改革。這就是我對司法改革的期待。」我突然憶起,不久前偶然翻閱〈憲法〉時,發現第95條與99條有關監察權的行使時,特別註明司法院的所屬人員與一般公務員都一體適用;蔡總統既然點出司法人處理不好自己的「家務事」、呼籲「全民司改」,監察權對不肖司法官的糾彈與汰除,豈不正可以助司改一臂之力?       進入監察院,我推動以監察權制衡司法權的理念,主打的案子多涉及司法判決違反正義原則,約詢一些疑有枉法失職的司法官、平反若干陳情司法不公的案件、促請司法單位檢討改進。此舉不可避免踩到司法院的痛腳,司法院的龍頭許宗力院長不對「司法信任度」的長期低落反躬自省,反倒「見笑轉生氣」,不惜曲解「釋憲文325號」對「法官獨立行使職權」的說明,怪罪監察院藉「秋後算帳」製造法官「寒蟬效應」,蠻橫表示監察權不及於所謂的「審判核心」,一付黑幫老大保護地盤的拼命模樣。       長話短說,監察院與司法院之間的競合關係,目前還有如「高爾地死結」(Gordian Knot),有待政府最高層做出合憲的裁決,從而陳菊貿然聲明「棄守」,不啻是要親手毀掉憲政體制內僅存的司法防弊機制,葬送了蔡總統司法改革的美意。       好在目前出現了一個峰迴路轉的契機,就是民間團體推動的「陪審制」。關於陪審制如何可以防治法官濫權、如何讓人民實現自我裁判、不受公權力干預、如何打造實質的民主法治國家,近來已有相當充分的討論,不再多言。但必須指出,這是一個唯一可替代監察權的設計,許多人喊著要回復三權分立,向歐美先進國家看齊,殊不知西方民主所以不需要監察院,正是因為他們的司法裁判自始採行「陪審制」,並且明定在憲法中。法官的司法職權既然受有內部嚴格規範,外部糾錯的機制自然不再必要。       陳菊要當末代監察院長,並且表達對未來光榮退休的憧憬,令人想到「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南山猛虎、長橋蛟龍為害鄉民,被周處一一斬除,卻發現鄉民更害怕逞凶鬥狠的自己。於是周處放下屠刀、讀書上進,除去了鄉民心中的第三害,最後成了一代賢臣。我認為這個故事的重點其實不在周處除去第三害,因為如果周處一開始就洗面革心、棄武學文,那麽只有「原汁原味」的他才能去除的前兩害,要怎麽辦?所以周處除三害要有一定的順序,廢除監察權何嘗不是如此?在司法獨大的現實狀況沒有被制止前,在目前三權鼎立猶是空中樓閣之際,不知善用監察院對司法制衡的關鍵功能,卻輕言以末代院長為榮,是有勇無謀的表現。       相反的,如果荼害社會正義已久、集猛虎與蛟龍於一身的司法權,得到陪審制的全面反制,法官再無恣意「判生判死」的壟斷權力,監察權所代表的「他律」由陪審團所代表的「自律」完全取代,屆時再讓監察院回歸歷史遺緒,誰曰不宜?
陳師孟 2020-07-19
真相與謊言的拔河

真相與謊言的拔河

  《普立茲記者》(Mr. Jones)是一部2019年由波蘭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執導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來自英國威爾斯的記者葛里斯強生於1933年前往蘇聯報導烏克蘭大饑荒的故事。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台灣很多名嘴動不動就有一堆內幕,其實,全部吹牛,民主國家政治透明度高,能夠訴諸文字,寫在報紙,進入電視網路,就沒有內幕可言,就算有內幕,也會有吹哨人,就如同曾是川普好友的波頓先生,把華府內的所見所聞,以及川普的私下言行舉動,付諸文字,是否可信,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吹哨者捍衛真相 吹哨人在民主國家有兩種待遇,一種是賺進鈔票的深喉嚨,另一種是官司纏身的爆料者,但是,在獨裁專制國家就不同了,獨裁專制政府,對言論自由視為寇讎,把真相揭發認為對權力汙衊,「武漢瘟疫」爆發初期,中國李文亮醫師被視為吹哨者之一,最後卻以死亡收攤,沒有榮耀。 李文亮比較幸運,沒有進入黑牢,就先染病而死,後來不少中國公民記者為了揭發真相,現在人也不見了,更少人聞問,通常,吹哨者所面對就是死亡的追殺,或者是黑獄的囚牢,一直到現在,中國,俄羅斯以及中東的阿拉伯,非洲幾個軍事政府,仍被評為全世界對記者最不友善的國家,他們下筆時,肩膀上宛若千斤重擔,生活在真相和謊言之間拔河。 1929年,蘇聯獨裁者史達林奪權成功,開始對托洛斯基團派進行血腥大清洗,並藉此進行「五年計畫」,在各地推動集體農場,根據統計,集體農場計畫在1933年來到20萬個,許多富農土地被沒收,反對史達林的政治菁英,不是被屠殺,或者進入監獄,情節比較輕,就被趕入集體農場從事勞動。 1931年,烏克蘭推動集體農場「五年計畫」,許多被清洗下放的黨幹部,以及地主,為了用無言反抗,以沒有農事經驗理由,拒絕下田,結果造成嚴重農糧歉收,1933年,大饑荒終於爆發,估計單單在烏克蘭,就死亡500萬人,蘇聯把這段大饑荒悲劇隱密不報,反而大事宣揚五年計劃成功,蘇聯轉型變成工業國家,但是,英國獨立記者葛里斯強生不相信蘇聯政府的報導,偽裝成農民偷偷潛入烏克蘭,把這段飢荒餓死人,以至人吃人的悲劇故事,寫了下來,去年,波蘭導演賀蘭把這段故事拍成電影,名稱叫做,《普立茲記者》,去年金馬獎放映時,名稱改為「雪地裡的真相」,今年六月,該電影已經在台灣上映。 《普立茲記者》電影問世 葛里斯的爆料吹哨,引起蘇聯共產黨不滿,開始派出KGB殺手跟蹤葛里斯強生,葛里斯強生有一年派往蒙古採訪,卻在途中遭到暗殺,兇手沒有找到,但是各方相信,這個暗殺事件的幕後主導就是蘇聯。 影評人看好這部電影,很可能拿下奧斯卡,這部電影對蘇聯的描寫很像1981年的《烽火赤焰萬里情》,《烽火》這部電影的素材是「蘇共奪權成功的前十天」,這部電影,被稱為窺探蘇維埃共產黨如何崛起最好的電影,一直到目前,普丁執政之下,俄羅斯還是獨裁進化版,報導真相的記者常常被打壓甚至失蹤,中國更是記者的墳場,幾乎沒有所謂言論自由可言。 比起葛里斯強生,生活在台灣的記者算是幸運,對於吹哨人來說,頂多就是司法的纏訟。 言歸正題,剛剛又收到台北地院的通知,自從去年在《民報》發表〈無知是通往奴役的道路〉一文,已經纏訟至今,被紅色媒體利用司法追殺之下,心情不會太好,但是,你不應對,拒絕出庭的話,又會落下藐視司法的罪名,紅色媒體集團多的是金錢,可以請很多律師整你,你還必須搭上高鐵,戴上口罩,自己花錢到法院被問話,朋友總是嘲笑我「自找麻煩」。 說來也是,我反省了一下,2018年選後,紅色媒體以造神方式,製造老韓的所謂「韓流」旋風,一個國台辦操控的媒體,配上一位「假庶民」,沒有真才實學的政客,居然把台灣選民搞到暈頭轉向,我的文章其實不算爆料,只是自己所看所聞的真實描述,卻會讓紅色媒體寢食不安,訴諸司法追殺的原因,其實是不知不覺成為「吹哨者」腳色。 我的文章是台灣最早對紅色「認知作戰」方法,提出警告,文章轉傳引起迴響之後,接下來,才有大學生以及公民團體的自由「轉台運動」,緊跟著才有館長和時代力量的「623反紅媒運動」上場,在大雨中,公民團體喚醒人民對紅色媒體滲透的重視,坦白說,這場運動來自我的吹哨,也間接使民進黨政府在2020年大選中勝利,我的吹哨子行為,換到老韓總統夢的破滅,最後老韓高雄市長寶座也被罷免,部分台灣人民從紅色媒體洗腦中覺醒,我自認已經做到公共知識份子的責任了,我無法像葛里斯強生,對抗蘇共政權那樣偉大,但是,作為自由人,我選擇了良知,在台灣言論自由之地,以文字接受司法纏訟,總比被暗殺來的好。 我把這篇文章當作法庭上「刑事陳報狀」,不知道,台灣的法官看得懂嗎?
洪博學 2020-07-20
全球最好的防疫

全球最好的防疫

【全球最好的防疫】 https://www.c-span.org/video/?472883-1%2Fwhich-country-worlds-health-care 前總統歐巴馬白宮衛生政策特別顧問Dr. Ezekiel Emanuel接受有線衛星公共事務電視網C-SPAN訪問,談到關於他的書《Which Country Has the World’s Best Health care》的內容。 開頭七分鐘,他談到台灣距離中國不過100海浬,而且有100萬人在中國工作或做生意,兩國之間來往頻繁, 本應是這次武漢肺炎最大的受害國之一,但台灣因為三個因素而做到全球最好的防疫。 一個是台灣因為在SARS受害,不斷演練得到經驗,也因此對中國有所防備,所以這次提前部署防疫工作。另一個原因是台灣人文化上對PM2.5防霾口罩的接受,對看不見的細懸浮微粒都會主動上網查證並且帶上口罩,有感冒症狀也會帶上口罩。所以疫情一開始,台灣幾乎全員接受帶口罩的要求。最後一個原因是健保卡和健保系統的單一付費者制度,讓這次的武漢肺炎的追蹤變得可能而且容易。 這些都是事實,也或多或少都有影響,但並不能完全解釋和說明台灣的防疫成果。 他談到健保卡的部份,對美國人來說對個資是有疑慮的,所以訪談的《紐約時報》專欄記者David Leonhardt就不同意電子健保卡的使用。 台灣固然因為國家口罩隊的成功在一個月內提昇了十倍的產能,這在其他國家即使要做也不見得做得到。更何況像美國這樣的大國,本身又沒有充足的口罩材料,連口罩製造機也缺乏。在口罩庫存被中國事先搜刮的狀況下,更是困窘。中國政府甚至指示海外各地「綠地控股集團」(Greenland Group)的員工放下工作,改搜刮各國物資寄回中國,簡直是生化閃電戰奇襲。所以美國一開始只能要求民眾不要戴口罩,將醫用口罩保留給照顧武漢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 其實,台灣防疫雖然做得比較好,但也不是沒有漏洞。在二月初之前就有鑽石公主號和威特士丹號郵輪事件,都是有感染案例,加上2000人以上的群聚效應,而且都毫無管制地進入到台灣將近一天的時間,但都沒有造成任何確診案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磐石艦感染事件》和最近日本女學生事件事後都證明是在台灣內部感染,但都不清楚感染源,這被懷疑台灣內部已有零星社區感染。 台灣反對黨的學者和立委據此要求衛福部阿中部長要做普篩,但是要不要普篩決定於台灣有沒有防疫破口,防疫破口的指標端視「病例再生數(R0值)」大於1、加護病房有多少武漢肺炎的患者、有多少醫護人員感染。台灣病例再生數(R0值)小於1代表台灣沒有防疫破口,當然不必浪費醫療資源和人力,普篩意義零。 之前醫學界曾經估計,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是確診患者的5-10倍,這「意味著」武漢可能有25-50萬的無症狀感染者。武漢近千萬人的檢測結果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六七月間武漢和北京先後進行了兩次「千萬級別的檢測」,其中透露出的資訊,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不高,武漢才十萬分之三。北京更低,約為三十萬分之一。武漢300個無症狀感染者病毒培養結果全部為陰性,說明這些樣本中的病毒含量極低,或者不存在具有致病性的「活病毒」。 基於大樣本調查結果,中國研究員薛力確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不強,加上病毒毒性整體上弱化,即便被此類患者傳染,患者也很少出現重症。 延伸閱讀: https://www.advisory.com/daily-briefing/2020/07/01/best-health-care-system The Leap to Single-Payer: What Taiwan Can Teach(2017-12-26 By Aaron E. Carroll and Austin Frakt) https://www.nytimes.com/2017/12/26/upshot/the-leap-to-single-payer-what-taiwan-can-teach.html
三際信息站 2020-07-20
亡黨前的亂象

亡黨前的亂象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國民黨要垮了,要亡黨了,怪事自然不會少。以下是最近大家看到的一些光怪陸離的,或是違反傳統的怪事。你若想到他們的「總理」「總裁」在世時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模樣,你肯定會和我寇老一樣,為眼前的景象長噓短嘆不停。 李眉蓁趴了。為了市長補選,李眉蓁趴在馬路中央鑽媽祖轎子「求佛祖給智慧」。知道自己沒有智慧本來也是好的,但是用這樣的手段來求智慧,顯示的是她的愚蠢。這種人不但沒有軟體(智慧),也沒有硬體(大腦)。她根本無法理解,這樣做,根本是在破壞自己的形象、羞辱自己的人格、踐踏自己的尊嚴,簡直無以復加。 智慧之王所羅門曾經說過,智慧人必承受尊榮.愚昧人高陞也成為羞辱。 李眉蓁如果當選市長,不單是她自己受羞辱,也連累全體高雄人。 堵門、塗鴉、鋼釘陷阱,這是國民黨團為了阻撓陳菊成為監察院長在立院幹下的好事。他們甚至在投票那天,拆票箱、阻投票,甚至抓人搶票,還揍人、咬人。立法委員英文稱為 Law Maker,但自己卻率先違法。免責權是只限於言論的,並不是容許恣意妄為的,並不包含這種肆意破壞的行為。台北市文化局已發文立法院,希望釐清國民黨立院黨團是否破壞古蹟,將啟動勘察究責。不過,既然監察院人事案已經通過,藍委這些犯行大概也會不了了之,他們終究是要逍遙法外的,那些損失只好叫倒霉的納稅人買單了。 隨著藍營天王韓國瑜在總統大選中敗陣,復又在高雄市長罷免案中慘輸,他所高舉的「九二共識定海神針」圖騰也跟著他「同死同埋葬」了。不過,雖然黨主席江啟臣定調指九二共識只是歷史描述,黨內「太陽」連戰和馬英九等人並不買賬,而且公開斥責。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在領導?決策形成的過程又是什麼?昔日連戰當家的時候,黨內稍有風吹草動,他就會立即祭出尚方寶劍「鞏固領導中心」來彌平騷亂。如今不是他領導了,他就復辟下指令,不再「鞏固領導中心」了。在他眼中,黨主席算個屁。這跟毛澤東鄧小平等共產黨人有什麼不同?台灣需要這樣的黨幹什麼? 國民黨要廢除考試院和監察院了,這怎麼可能?有沒有搞錯。沒錯!他們不但要廢,而且吵著要廢,還罵民進黨和蔡英文不肯廢。 考監兩院可是國民黨的「總理」孫中山的發明,是「五權憲法」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前對國民黨人來說,沒有考監兩院,中華民國就完蛋了。誰敢提廢考監,誰就是國家民族的罪人。現在,且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國父孫中山所提出的五權分立,是考量當時國際趨勢以及國內形勢,..時至今日,執政黨將考試、監察變成酬庸人事的場域、疏洪道,反而考試、監察的功能流於形式。」簡單的說,第一,時空不同了,自己的主張有合理性;第二,是被民進黨害的。 馬英九以前說過,「別忘了政黨還會輪替」。莫非藍委們已經大徹大悟,或是失掉信心,知道反正自己再也不會執政了,趁現在還有那麼一點氣息,一不做二不休,把考監廢了,一勞永逸? 時至2020年,國民黨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很多事在從前不可能,現在是「凡事都有可能」了。九二共識能改,考監能廢,誰說國號、國歌、和國旗就不能改?民進黨政府有的是時間,只要努力營造一個適當環境氛圍,什麼都能改,一切都不是問題。 END    
coapman 2020-07-20
國境之南怎麼教小孩

國境之南怎麼教小孩

【國境之南怎麼教小孩】 小女兒問我:「中國最南的領土——曾母暗沙」是以外國人James 命名的水下珊瑚暗礁。從來就不能夠住人,怎麼可以拿來當作領土?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聲明:曾母暗沙完全是沉浸海裡的結構,僅距馬來西亞50海浬,而和中國海岸相距一千海浬。James Shoal經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傳為「中國最南的領土」,但國際法很清楚:像James Shoal一樣在水下20公尺的結構,不能被任何國家當成領土因此產生海洋領域,也不能據此主張任何海事權利。 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2016-07-12公布《南海仲裁案》,裁決中國「九段線」(當然包括「十一段線」) 的「歷史性所有權」在國際法之下沒有法律根據,也沒有效力。 根據《公約》,島嶼能夠產生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但是客觀承載力「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美濟礁、仁愛礁和渚碧礁原本是低潮高地,《公約》只考量島礁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狀態」,在南沙群島七個島礁上大規模挖沙填海建造人工島嶼的都不算。中共在黃岩島、仁愛礁、華陽礁、永暑礁、南薰礁、赤瓜礁、東門礁和渚碧礁違反了《公約》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 說「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的「主權聲索」,用處不大,能做到「共同開發」才有意義。說堅持南海領土及釣魚台主權,都是跟自己過不去,也交不到朋友。重要的是台灣的主權要有美國日本澳洲等大國的外交承認,沒有大國的外交承認,說領土主權都是紙上遊戲。 仲裁庭認為在領海之外的南海海域在法律上是公海的一部分,任何國家的船隻均可自由航行和捕魚,歷史上所有的岩礁利用都是純採掘性的經濟活動,中國在南海海域的自由航行和捕魚,反映的並非歷史性權利的行使。中共國宣告的南海「九段線」海事主張,只是滿足好大喜功耀武揚威的虛榮心,到頭來終歸是一場春夢。 或將如《紅樓夢》伏筆暗示賈迎春的悲劇命運:「子系中山狼,得志便倡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三際信息站 2020-07-20
一個缺乏文化涵養的市長

一個缺乏文化涵養的市長

台北市政府七月九日發文給市府各機關學校,表示為落實E化,各市屬機關學校明年起不得訂購紙本報章雜誌,若要訂紙本,須專案簽請市長核准。 各機關學校一片譁然,女兒任教的小學,也說連國語日報都不能訂,教師們不禁罵聲連連。好的期刊,也只能打算由家長基金會支持,繼續訂了。 四年前就喊著「有手機就可以查閱一切資料,幹嘛訂報」的柯市長,此舉無異又下了焚書令,只差沒有坑儒而已。但在圖書、報刊業一片不景氣之下,文化部都想辦法要對業者實施各種紓困方案了,北市府反而落井下石,禁止機關學校訂報刊雜誌,跟坑殺這些報刊業者,有何差別? 推行E化,跟看紙本報刊並不衝突,有人愛以手機查資料,有人喜歡紙本的書香氣息,站在推廣閱讀的立場,首先就是要尊重多元和平權的需求,怎能以柯P個人想法,就讓愛看紙本的人,無報刊可讀了?何況家長、學校並不鼓勵小學生過早使用3C產品,不能訂國語日報或少年雜誌了,你要他們看甚麼課外刊物? 台北市立美術館也抱怨說,有些優良雜誌是沒有E化的型式,取消訂閱,如何對讀者交代?事實上,圖書館員也都知道,有些國外報刊,訂閱電子刊物或資料庫,比訂實體報刊貴多了。北市府未經考量之下就發文禁訂紙本報刊,也造成下屬機關學校困擾。 美國一位認知神經科學家、發展心理學家及閱讀教養的學者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近年才出版的《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Reader, Come Home;The Reading Brain in a Digital World)一書,從腦神經科學和兒童認知發展的觀點,呼籲大家不要太沉迷數位閱讀,紙本閱讀才能養成專注的精神。筆者個人也覺得,即使圖書資料E化是一種趨勢,但紙本閱讀仍有其優點,且觀諸文字載體歷史,從古代紙莎草到羊皮紙再到紙本印刷,轉換之間都有幾百年的重疊使用期間,數化E化資料出現,只不過三十年左右而已,和紙本資料共存共容,應該還有一段很長久的時間,柯市長急切想切斷紙本報刊,只能說他是一位缺乏文化素養的市長罷了!  (作者為前國家圖書館編審,台北市民)   圖書館員的看法 ◎ 張勳慶 據報導,台北市政府在日前通令,明年起所屬各機關學校為了落實E化,不再訂閱紙本報章雜誌,若要訂得上簽市長核准才行。這顯然是一個迷思:那就是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全文,和入口網站資訊海量下,沒有必要花錢訂閱報章雜誌。然而以筆者過往在圖書館服務經驗,有不同看法。 紙本的「閱讀」,和電子媒體的「瀏覽」,是很不一樣的過程,已經有不少相關論述,而且觀察電子書在台灣發展速度不如預期便可看出。學生族群就算人手一機,但在閱讀吸取和深入上,紙本的力量還是遠遠勝過電子的。而且,一個議題,尤其是時事議題,被老師指定為習題時,學生往往會去閱讀不同報紙,了解不同立場和切入角度,這是一種媒體識讀、公民學習過程。除非議題過於龐大複雜,例如先前的兩岸服貿,他們才會旁及一些調查報導為主的網路媒體和紙本雜誌。更重要的是,網路流風所及,E化新聞往往以標題的誇張與取材的聳動嘴砲,來吸引點閱,只看標題不去閱讀專文和特稿,那可能更會助長民粹和被操控的一群。 此外,在文學為主的副刊閱讀上,拿在雙手上的報紙對閱讀的注意集中,更不是E化所能取代。 台北市政府所謂落實E化不許訂閱紙本報章雜誌,另一頭卻猛砸錢去搞政令置入甚至首長形象宣傳,市府各局處猛印文宣和小冊子大放送,花錢不手軟,這根本就是市長不看報紙不看雜誌,學校師生也只好迫於官大學問大,跟著不能看報紙雜誌。機關和學校訂閱報章雜誌,占預算比例相當有限,市府實不宜以E化為名,窄化資訊管道,限縮了市民與學生的選擇權。 (作者曾任圖書館員,新北市民)  
王錫璋 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