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組織戰與騎兵

組織戰與騎兵

  有人說,佩洛西電腦被竊,是局中局,釣完大鱷後,就會有行動。 從十月驚奇以來,這樣樂觀的訊息,不絕於耳。 然而,法蘭克福的伺服器呢?Scorecard呢?海怪呢?哈斯佩爾身亡?歐巴馬被補?DNI拉特克里夫的大選外勢介入報告?全都是雷聲而已。反省自己,或許我們『太需要』好消息,但很不幸,那些只是傳聞。偶見幾項真正實錘證據,沒有法院可以呈現,等於白搭。對美國體制和川普計謀的樂觀,讓我們錯估了情勢,現在是擁抱事實的時刻。 畢竟,若連事實都不知道,如何從廢墟中重建? 事實是,川普最大的敵人全來自身邊! 他們現在全在做一件事美國人『粉會』的事:cover my ass 羅姆尼將煽動暴力的罪名,全加在川普頭上,繼承認拜登後,第二把刺向川普的刀。 趙小蘭惺惺表態,僅餘十天,也要下台。 舒默說:1/6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彷佛珍珠港事變,911恐攻,BLM連月暴力就不黑暗? 騎牆派Lindsey Gram眼見大勢已去,出來補刀說:川普是問題的根源,而非解方。 他們說,川普默許了暴力,然而,真正被默許的,是大選的舞弊和BLM打砸搶的暴力。 在暴力第一時間發生,川普立即發表聲明,呼籲民眾回家。 但在BLM暴行發生時,記憶猶新的是賀錦麗對著鏡頭前說:This is a movement and they should not stop. 左派煽動的暴力就是一種合法的社運,而右派阻止暴力反被貼標。 左派致勝之因是掌握了媒體,科技,學校,學術,法院和國會,無往不利的『組織戰』。 右派只有川普一個孤立無援又心軟的領導者,無力的幕僚,一堆叛徒,關心自身利益更勝國家的騎牆派,加上幾個忠心騎兵(連當年八百壯士的數量都沒有),沒有連成點線面的組織戰。右派必須擁有自己的科技公司,自己的媒體,自己的學校,重新復育傳統價值和信仰,慢慢將良心再找回來。  
曾淯菁 2021-01-11
在任何標準下都是不公平競爭

在任何標準下都是不公平競爭

其實微博也是「私人企業」喔,有上市的那種,而且大部分的禁言都是「社群守則」。其實共產黨也不是直接管的。 那你說在中國不用微博,也是不會死嘛,不用支付寶也是不會死嘛。而且其實大多數的「社會信用」,在私營服務方面也是透過企業達成的喔。反正你信用不夠,我大有理由不賣你嘛。 你說臉書推特沒那麼扯,應該是沒有啦,但幹的差不多是同樣的事,也就是在政治力的允許之下進行其實完全亂來的封鎖。說穿了,我自己的臉友圈就有一打被封鎖限制的,然後沒有一個是真的做了什麼你去看文義上違反守則的事(當然,極權主義的核心就是,反正我解釋了算)。我自己也因為一篇完全無關的文章被限制過,還好申訴有成功。但這也是朝不保夕。 在那裡說不爽不要用,是因為你就是這個平臺與這個政治勢力的既得利益者,你說你愛說的意見不會被封,而且還可以把別人的意見全打成說「被封了吧,所以你們是錯的」。這個心態說穿了和小粉紅沒有二致,而且人活到這個年紀,只會找理由不會面對實質與真的一堆人莫名其妙被封的現實。 而且現在連parler整個伺服器都有危險,一大堆打手傳媒開始抹黑包括mewe在內的所有比較小型的社群媒體。這個在任何標準下都是不公平競爭,如果這個也算公平競爭,競爭法制就廢了,反正我可以聯手把潛在的對手消滅嘛,想想微軟過去也真倒楣,只因為windows有利於自家的瀏覽器就被罰上天,早知道政治立場弄好,你直接在windows上禁止其他軟體也是可行的,這都是政治問題嘛。就像中國共產黨在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人的心中也很民主一樣。 當然啦,我是不會說臉書這些就和中國一樣惡劣,不過就算不是一樣,也愈來愈接近了。當然,幾個大企業聯手他們是可以一秒鐘就實質上達成全球社會信用制的,而他們「還沒有」這麼做,所以我們要「感謝」人家的大恩大德是吧。 #勿忘剿匪
T.J. Chang 2021-01-10
FBI 和CIA

FBI 和CIA

  美駐聯合國大使將訪台,消息一出,中共政權和老k多人同時跳腳,謾罵、羞辱或酸葡萄字句紛紛出籠。 某前總統甚至以大家所熟悉的美國之’FBI’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 聯邦調查局)稱此乃「Friendly but Inconsequential - 口惠而實不至」之訪問。憑良心說,儘管失禮不當、失焦不實之至,就政治攻防來看,還算是有點機鋒。 而説到FBI,人們一定還會聯想到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就是美國的中央情報局。 這讓我想起,2008年二月下旬,為了台灣加入聯合國一案,我以新聞局局長身份赴美拜會多個媒體高層。首站在紐約和一重量級媒體的資深總編會晤,遊說她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訴求。 那位女士年約六十,我只記得她兩眼烱烱有神,友善,但很直接。我將過程簡化如下: 她:「我們美國還要考慮是否應該退出聯合國,出那麼多錢,每年為世界和平,死在海外的軍人那麼多,但是沒人感謝我們。台灣為何要加入聯合國,加入後會有何差別?」 我:「噢,差別可大了,就像FBI和CIA一樣。」 她:「什麼意思?」 我:「台灣如果加入聯合國,那FBI就是Formosa Becomes Independent(福爾摩沙成了獨立國家)。」 她:(笑了起來)「那CIA又是怎麼回事?」 我:「China Is Angry (中國就生氣)。」(這次笑得更大聲) 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次我在華府還被新黨的人騷擾(其實有從後面動手重重拍了我背部,我忍住沒上當出手反擊,但嚴正地警告那個男子:「沒有第二次。有話用説的!」)。 好了,用說的,我們就說回頭。在外交領域裏,很多情況,「口惠」本身就已經是「實至」了。這個概念的英文叫protocol」,或「Diplomatic Protocol」,這是一套外交禮儀規則。外交部有個「禮賓司」即是專責此務。在這套規矩裏面,「象徵」具有「實質」意涵,也就是說,什麼關係就對應什麼身分,什麼身分就對應什麼頭銜。反過來亦是。 因此,沒正式邦交關係就沒大使正式往來。結果,台美沒邦交,但美國卻不但有大使來,且不止是「來」,而是「派」來。也就是說,等於視台灣為(尚)未建交的第三「國」了。 就此看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正式訪台,且將由蔡總統接見並與外交部吳釗燮部長會面,其「宣示」訊息若無重大實質意涵,老共又何必爆跳如雷? 即便是川普下台前的最後對台贈禮,即便藍紅一致認定是「曇花一現」,此一美國大使正式訪台給自由世界的所有政治領袖們傳達了一個亙久的訊息,或是出了一個難題: 當你們義正辭嚴地公開指責川普破壞了美國的民主,污辱了美國的自由時,你們以川普為恥。但是,當川普及川普政府力抗中國對台武嚇並力挺台灣的自由民主時,為何你們不能以川普為師? 這樣的訊息對那些聯共反台堵美的台灣政界及媒體界應該更有當頭棒喝之效吧! 若無,那我只好説:「CIA」依舊是「中國在生氣」,但是FBI」就改成「Forget Bumbler Immediately - 立刻把那個笨蛋給忘了吧」。 * 比起老K很多人,我的外交經歷十分資淺,但是我可預見,川普的龐畢歐外長解除台美來往的限制並不違反一中政策」的宣示將有「國王的新衣服」之效。它會透過美國的盟友慢慢外擴漸成自由世界的共識。 我們當然會戮力以赴,老共當然會抵死不從,而我深信,不,我知道,就像防疫,台灣的自由民主將會戰勝中共的邪惡力量而為世所稱讚、支持與疼惜!這時,所有認同台灣這個美麗國家的人,台灣人和外國人就會舉杯歡呼:「FBI - Taiwan! 」= For (the) Beautiful Island - Taiwan」! 朋友們,好好活著,讓我們齊心等待這一天!不,讓我們齊力打拼,讓這一天早點到來! * 文法上,’bumbler’ 前應加 「the」或「that 」才對,才知道指的是某個特定者,但這樣就有違「FBI」三個字母了。 有意思的是,不管有沒加定貫詞,大家都秒懂。
謝志偉 2021-01-11
不要否認中國關鍵中間財 需倚賴台灣出口的事實

不要否認中國關鍵中間財 需倚賴台灣出口的事實

根據財政部在本月八號所公布的去年十二月的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顯示,一○九年出口三四五二.八億美元,為歷年最高,較上年增 四.九%。(資料照) 蔡明芳/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 根據財政部在本月八號所公布的去年十二月的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顯示,「十二月出口三三○億美元,創單月新高,較上月增三.二%,較上年同月增十二%;第四季出口九七二.一 億美元,較上年同季增十一.七% ;一○九年出口三四五二.八億美元,為歷年最高,較上年增 四.九%。」上述統計資料顯示,相較美國、日本、德國與韓國等國的經濟表現在去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呈現大幅衰退之際,台灣去年的出口表現不僅較其他國家好,甚至表現優於前年未爆發疫情時的出口數字。 在各國經濟表現衰退之際,台灣的經濟除了維持正成長外,去年主計總處對於全年經濟成長率在去年十一月底的預估更可能達到二.五四%。其中,台灣的出口對於我國經濟成長具有顯著的貢獻。台灣對於中國(包含香港)、美、日出口規模均創歷年新高,依序為時十四.六%、九.三%與○.五%。對東協與歐洲的出口則分別衰退一.三%與五.四%。然而,我國出口的好表現卻因對於香港與中國創新高而引發台灣經濟對於中國市場依賴程度有增無減的討論。台灣對於中國出口數字創新高是事實,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經濟對中國更加「依賴」。 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的可能原因 就出口數字本身而言,台灣對中國出口數字增加可能原因有二,其一為台灣廠商一定要將產品賣到中國不可,其二為中國廠商迫切需要台灣廠商的出貨。前者即為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後者則是中國對台灣關鍵零組件的依賴程度提高,兩者均會使得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如前所述,在各國經濟受到中國武漢肺炎重創之際,全球經濟普遍表現不佳,因此,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之出口自然也不會有太突出的表現,這點由去年一月到十一月中國出口年增率為二.五%(香港為一.九%)即可證明。加上美中貿易衝突與肺炎疫情誘發的全球供應鏈重組都加大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換句話說,中國與香港市場對台灣產品的胃納量可以持平就已不易,不太可能發生去年可以較前年同期增加十四.六%的現象。若再考慮中國紅色供應鏈持續取代台商以及香港社會秩序受到中共極大破壞,台灣對中國經濟會更加依賴的可能性實在非常低。因此,在真實數據與一般認知有所背離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從台灣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項目來解釋數字背後的經濟意義,而非僅是看數字說故事。 將台灣對中出口數據片面扭曲為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的說法也出現在去年十二月所舉辦的二○二○兩岸企業家峰會視訊會議上,中國國台辦認為,如果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帶動,台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成長。中國官方單位會有這樣的說法一來凸顯國台辦對中國經濟的處境不甚了解,二來也凸顯這樣的談話是毫無經濟邏輯的。 不要錯誤解讀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的數字 事實上,只看國家別的出口數據並無法解釋經濟依賴的真相。然而,若從產品別來區分,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出口較前年同期增一六一.二億美元(+ 四.九%),在電子零組件在增加的二三○.八億美元(+二十.五%)中,積體電路佔了二二一.五億美元(+二十二.一%);資通與視聽影音產品出口則是增加六十五.五億美元(+十五.四%),我國對中國(含香港)出口也多集中於上述兩類產品。由國家別以及產品別的出口統計可知,台灣出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也集中在我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相關產業上,特別是積體電路的出口,主要是來自於美國商務部對於中國企業採取科技管制的影響所致,換句話說,台灣對於中國的出口增加都是中國迫切需要台灣幫忙生產的產品,而非台灣只能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若再考慮美國對於中芯國際的管制,今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恐怕會繼續增加。 自美中貿易衝突以來,台商回台投資或增加對台灣的產能利用率已是半導體、高階伺服器與商用筆電等科技產業的常態。除了本國廠商的投資外,美日歐的科技大廠也紛紛來台設廠,這使得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重要性不斷被提高,這也說明台灣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出口為何會有如此表現的原因。再者,台灣許多科技大廠的訂單也都超過產能負荷,即使中國需求消失,也必然會有其他國家的廠商補足,亦即,出口的國家可能有不同,但產品別的出口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事實上,自去年九月十五日後,台灣的半導體廠商即受到美國科技禁令而無法出貨給華為,但是,台灣在相關產品的出口仍繼續創高,這也可以間接說明台灣出口並非依賴中國,主要還是因為台灣的科技廠商具備不易被取代的製造與研發能力所致。 台灣經濟必須依靠中國是過去許多政治人物的口號,但是,由出口統計數據的國家別與產品別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將台灣對中國出口創新高解釋為台灣經濟「依賴」提高是錯誤的。自台灣出口持續創新高以來,對台灣出口中國數據的錯誤解讀不止中國官方,也包含許多台灣國內的相關媒體,經濟部國貿局也對此做了說明。最後,台灣的對外經貿政策走向可以討論,但是,出口數據的客觀事實不容扭曲。
蔡明芳 2021-01-11
兩位香港朋友的血淚建言

兩位香港朋友的血淚建言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出席立法院時力黨團記者會,呼籲台灣政府要有警覺,中共的威脅第一波到香港,第二波就可能到台灣。流亡英國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則透過線上視訊表示,台灣對抗中共集權擴張,應該增加反滲透工作,讓中共統戰工作難以伸展。 在香港人失去言論自由後,這兩位香港民主人士給台灣的血淚建言,值得政府與民間省思:國安工作、反滲透的部署,如何做到滴水不漏,以確保台灣的民主自由不會遭到竊取、破壞與收買。 然而正如媒體報導,國安案件分案後,因內容均屬機密,各單位不能交換情資,檢察官難以爬梳其中關聯與共同性,找出組織滲透樣態。欣慰的是,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全力補漏,組成「國安督導小組」親自應對,自二月起,各地檢署的國安六法案件都要送高檢署分析。高檢署的勇於任事,令人忍不住喊「讚」! 中共專精於打情報戰、組織戰與心理戰,當年就是以這些手段搞垮國民黨,劣跡斑斑,不容我們輕忽怠慢。現在中國經濟、軍事實力已非吳下阿蒙,也必然考慮到動武的可觀成本與代價,故轉而運用政治滲透,「用台灣人打台灣」,讓台灣內部自行瓦解。這就是我們的危機。 為了防止這樣的危機,除了高檢署之外,期盼相關部門也應展現往昔情報工作的機動、彈性與全面,進行整合,指定專人協調運作與處理機先,將「反滲透」列為反統戰的第一優先,才不辜負兩位香港友人的殷切期盼! (作者為政戰預官退伍,南投縣民)
陳啟濃 2021-01-11
當寒流猝死者遠超過武漢肺炎…

當寒流猝死者遠超過武漢肺炎…

根據報導,今年初寒流由一月七日晚間至一月九日為止,已經造成全台灣猝死者超過一百人,在我們自滿於武漢肺炎至今疫情管控得宜,使得國內病例與死者比例都是全球最低者之一,應當正視全球暖化趨勢所帶來的極端氣候挑戰。 全球暖化並非只是使得地球平均溫度不斷上升,夏天變得越來越酷熱難當,因為上升的溫度使得南北極冰山與高山冰河快速融化,也使得冬天雖然變得更加溫暖,但是寒流來時,溫度下降更加快速,也更加嚴寒。同時這也連帶造成降雨狀況極端化,包括旱災與暴雨帶來土石流,也對環境及農牧業造成嚴重打擊,甚至影響到工業生產,因為沒有任何一種製造業不需使用大量水源。 台灣過去的環境,並未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極端氣候變化,不只是習慣亞熱帶氣候的台灣居民難以承受氣溫急遽下降的變化,就連一些在台的外國朋友,也抱怨台灣的寒流即使在平地還有七度左右,卻讓他們感到比歐美等高緯度國家零度以下氣候更難受。台灣的建築與車輛普遍防熱,但卻沒有足夠的防寒設備,從中央暖氣、煤氣爐到加熱椅均闕如,近日所爆出的玉山氣象站沒有足夠暖氣設施,就是最好的例子。甚至很多辦公大樓為了維持空氣流通,寒流期間還必須開冷氣。面對氣候極端化的持續趨勢,公私部門都應該要積極面對,增設必要的設備,因應已經到來的挑戰。 (作者為台南市民,從事貿易)
林再興 2021-01-11
為何美中科技戰繼續 台灣將成全球最重要的地方

為何美中科技戰繼續 台灣將成全球最重要的地方

選舉人團確認拜登於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許多論者都認為,拜登或許不會採取如川普般強勢的作法,但美中之間的大格局並未改變,換句話說,美中之間的科技戰也不會因為拜登上台而結束。(法新社)   江雅綺/北科大智財所副教授 當選舉人團確認拜登於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人們不禁要問:過去幾年風風火火的美中科技戰,是否會因為人事變遷,熄火茶涼?但截至目前為止,許多論者都認為,拜登或許不會採取如川普般強勢的作法,但美中之間的大格局並未改變,換句話說,美中之間的科技戰也不會因為拜登上台而結束。 許多常與川普唱反調的美國主流媒體,如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或CNN,皆分析目前美中科技戰的緊張局勢,不可能因為拜登上台就立即改變。理由如下:首先,美國在現階段的科技戰中,強勢利用掌握關鍵技術、打擊中國科技公司,導致中國誓言投入更多資源發展自身科技強項、以突破美國的科技封鎖,因而美國必須持續在尖端科技競賽中領先;其次,拜登強調恢復美國經濟與產業的成長,加強美國自身的實力、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亦有其必要。 因此主流媒體分析大體有下列共識:認為縱使拜登會有不同的行事風格、但美中之間的緊張與脫鉤態勢不會立刻改變:這包括美中將持續降低雙方經濟的結合程度、以及持續限縮高科技知識與技術的交流等。但對台灣更有意義的是,美中科技戰的持續,將指向同一個結果:台灣在美中科技戰的地位將愈來愈重要。 由於未來不管是物聯網、大數據或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其基礎都脫離不了速度更快、體積更小的運算晶片,這是晶片半導體產業成為科技戰核心的原因。而川普之前對中國華為公司採取強勢的禁令,禁止美國公司與華為交易、甚至將禁令擴大至任何使用美國技術與知識的公司,皆禁止與華為及其附屬機構交易。這樣的作法,雖然打擊了對手,但也讓美國公司遭受不少損失。而遂有提議,與其直接禁止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的交易,更應該加強與其他盟國的合作,建立起對中國的技術與產業防線。至於哪些盟國在此策略提議中地位重要,在半導體業相當傑出的台灣與南韓,常常被點名。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甚至在紐時公開點名台灣在美中科技戰中是最重要的地方。因為只有台灣(台積電)一來技術優越、二來在定位上不與美國客戶相爭,比南韓的三星更具優勢。 雖然科技與創新的領域,日新月異,今日半導體、明日也許是量子科技或太空衛星。但不變的是自身的科技實力與策略定位,仍然是維持「全球最重要地方」的關鍵。有鑑於此,日前台灣與美國完成簽署「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該協定除強調台美雙方持續深化現有科技合作、也強調將拓展新的合作關係;雙方合作領域除了半導體,也提到在地球科學、天文物理、長期生態研究與太空衛星…等;尤其也提到將提供迫切需要的法律框架,使美台合作推動科學研究、釋放技術及創新潛力,同時確保研究完整性和保護智慧財產權。這既是外交成就、也是科技與經濟的成就。
江雅綺 2021-01-11
他們也說「糖是毒」

他們也說「糖是毒」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日前受訪時表示,萊克多巴胺在安全標準內,萊豬對健康影響不大,並指糖也有毒,硝酸鈉也是,但大家還是吃。遭反萊豬者嗆是「散佈不實謠言」。 其實,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知名的內分泌教授Robert H. Lustig在YouTube獲七七七萬餘次點閱的「Sugar:The Bitter Truth」演講,以及「Fat Chance:Beating the Odds Against Sugar, Processed Food, Obesity, and Disease」一書中也強調,「砂糖是毒物,使人肥胖,使人產生疾病」,多量攝取糖不僅血液中脂質會增加,且具酒精樣的毒性,會促進產生脂肪肝,而脂肪肝會引起胰島素抵抗性,因而導致代謝症候群、二型糖尿病、心臟病以及癌症的發生,因此,常習性過量攝取糖分則成毒。 另外,三度獲美國科學作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頒發「科學社會新聞獎」(Science in Society Journalism Award)的Gary Taubes,於其著作「The Case Against Sugar」中強調「砂糖是毒性強烈的藥物之一」;日本大自然平衡飲食法(Macrobiotic diet)提倡者櫻澤如一也早就在其著作《砂糖之毒與肉食之毒》中表示糖即是毒。其他許多研究報告,也都指出攝取過多的糖分,會增加糖尿病、癌症與心臟病的風險。 除此,砂糖的多量攝取,人體內容易產生AGEs(最終糖化產物),促使蛋白質與糖結合,導致蛋白質變性,使身體老化;糖分會阻礙神經傳導,使細胞的活動遲緩,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稱之為糖反射;而對含砂糖食物欲求渴望的中毒症狀,是為砂糖中毒(或稱砂糖依賴症)。 事實上,現代藥性學(Toxicology)認為,幾乎所有物質或多或少都具有毒性,關鍵在於攝取量的多寡。糖是否為毒,以上可供大家參考。 (作者為醫師,曾任日本國立鹿兒島大學醫學部及順天堂大學醫學部研究員)
蔡敏雄 2021-01-11
哪一個才是真實的盧秀燕?

哪一個才是真實的盧秀燕?

言行不一致的人有幾個特徵,很會設定崇高目標,總是指責別人。俗語說,「言行反覆,當防欺詐。」言行不一致的人,即使如何完美偽裝自己,只要我們多和他交談,總會從他的言行中找到一些線索,看透這個人說話的目的和動機。 當台中市長盧秀燕力挺國民黨推動的「反萊豬」公投二階段連署,質疑萊克多巴胺列為國際賽事的禁藥,有害健康,政府為何還要讓人民吃時,這時的盧秀燕自我設定為一個體恤人民健康的市長,指責政府的同時,盧秀燕市長大概忘了二○一二年時,盧秀燕立委的挺萊立場。 二○一二年,馬政府執政開放美牛時,國民黨主導的立法院就授權政府未來開放美牛時只需標示產地,當時國民黨修改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版本,就是「准許開放安全容許量內的瘦肉精」。當時修法投下贊成票的名單中,就有盧秀燕立委,也就是現在的盧秀燕市長。 哪一個才是真實的盧秀燕?這句話也可以照樣造句,套用在現今國民黨檯面上的立委江啟臣、費鴻泰、賴士葆等人;以及現在擔任縣市首長的苗栗縣長徐耀昌、南投縣長林明溱與彰化縣長王惠美等人身上。 國民黨如火如荼連署「反萊豬」公投,筆者想問,「萊牛」就不反嗎?二○一二年那段開放萊克多巴胺的歷史就會自動抹除嗎?國民黨政治人物捍衛「萊劑零檢出」、呵護民眾身體健康的虛偽面孔,台灣人還要傻傻被騙嗎? (作者為國小教師,台南市民)
宜和蓒 2021-01-11
台美限制的過往

台美限制的過往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宣布,取消美台交流的所有限制。(路透檔案照)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在卸職倒數十天,對台灣再度送出了一項大禮,他公開宣布:實行了幾十年的美台往來限制自此取消。龐皮歐早不宣布,直到今天才大清倉式的檢討,說明了這件事情的困難以及重大。其所牽動的,當然是美中自一九七九年建交以來的「默契」,就此被一筆勾銷。這個擎天一舉,不論是國民黨擔心的曇花一現,或是執政黨所強調長期推動的結果,事實上都值得擊掌慶幸,也都必須小心鞏固。 一般人可能不了解何謂美台往來限制?簡單地說,就是台灣與美國沒有正式邦交下的非官方往來關係,主要是順應中國的「零和」(有中沒台)要求而來。國民黨在執政時代,一度推動「雙重承認」政策,希望中國在國際間考慮外交休兵的可能性,從來沒有得到對岸一秒鐘的同意。隨著中國的崛起,這套「虐待」台灣的潛規則,不只美國,一直也是世界各國的主流作為,包括:台灣總統與政要不得官式去訪,各國在任高官也不得訪問台灣,台灣外交官不得進入各國總統府或國務院洽公,台灣與各國的雙邊關係要透過受委託的民間性質單位進行等等。 台灣元首第一位帶頭衝撞美台單邊限制的,正是李登輝總統。一九九五年他透過美國國會的力道,迫使柯林頓總統同意發出其訪問康乃爾大學的簽證,就是一個最典型的行動。不過就是回母校去走一趟,既沒到華府,也沒會見美國高官,已經足夠低調,中國事後還是藉端生事,在九五年與九六年,製造台海危機進行報復。 別以為老共這麼胡鬧沒效,這種最惡劣的歧視,總是能淫威得逞。記得九六年三月,柯林頓政府點名台灣國安會前往紐約,與美國國安會進行高層會談時,美國國安會私下就曾經直言不諱地表達各種不滿,例如指責李登輝在康乃爾的講稿太具政治意味;甚至劃出諸多紅線,施壓台灣不得再「冒進」,例如明言不要再透過美國國會議員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更嚴肅的是,當時的白宮副顧問柏格要求台灣一年內都不要再推動總統、副總統、院長、副院長四個階層的訪美事宜,若是純粹的過境,再以「個案」考量,等於是下了通牒。 此後的台灣總統,不論是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每次到美國,都要假「過境」之名,但偏偏每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前,也都要跑一趟美國,被戲稱是「面試」,美方接待的層級,會面的場合,全都變成了是否得到美國祝福的指標。此等際遇,台灣多少年來全都忍下,也是最殘酷的國際現實。不料,川普這四年,真正是不按牌理出牌,尤其,二○二○年習近平威權主義出了大錯,武肺疫情因制度性掩蓋,失去了防範擴散的黃金期,也給台灣帶來過去這一年不斷好牌的外交平反,本週三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即將訪台,以及龐皮歐廢止對台限制,均屬之。 龐皮歐善用自己最後的權力,宣布將美台之間的不平等對待丟進火爐,會就此化為灰燼?或是未來將死灰復燃,成為中國所詛咒的「最後的瘋狂」?一如所有涉外關係的經營,這絕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除了國際間利益的計算外,也將隨著台灣國力的消長而起伏,後者是唯一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必然要成為台灣朝野共同努力的目標。 一月二十日之後,拜登政府將逐漸展現其亞洲政策究竟何去何從,中國視此為重建中美關係的契機,已是不爭的事實。拜登陸續公布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等陣容,可以不必像川普的第一年因人事不定而動盪,但是台灣需要與之密切磨合,找出一切向前看的雙贏策略,才是考驗的開始。適度的緊張,對台灣是好事,畢竟他們不是龐皮歐與博明。
鄒景雯 2021-01-11
美國官僚體系開始正視與台灣的關係

美國官僚體系開始正視與台灣的關係

只剩下10天的任期,美國國務卿蓬培奧(Michael Pompeo)還是繼續做出提升美台關係的決定。也就是1月9日的國務院官方聲明: 「台灣是充滿活力與可信賴的美國夥伴,但是這幾十年來,美國國務院對於台灣施加了許多不成文的內規,限制了美國與台灣的官方接觸。美國政府先前透過這種方式來取悅中國共產黨的北京政府。以後沒了。 今天開始,我取消了國務院所有的作繭自縛,以前施加在台灣的國務院官方接觸指引,全部無效。不過,因為台灣關係法的規範,行政機關還是只能透過美國在台協會接觸台灣政府。 美國政府與全世界非正式關係的夥伴都維持良好關係,台灣也不例外。我們兩個民主政體擁有相同價值與自由、依法而治,且對於人性尊嚴高度尊重。今天的聲明承認,美台關係不該受到美國官僚體制的自我限制。」 這份聲明的重要性是這樣的: 歷年來,國務院對台灣政府的態度都是慢於國會與白宮。通常是國會對台灣最友好,白宮看民意而定,但國務院滴水不漏,把台灣當作中國的附屬議題。 如果白宮因為民意,壓迫國務院對台灣友善,國務院會私下設計一些官方指引,要求所屬單位抵制台灣,例如不讓台灣官員進國務院洽公,只能約在外面的咖啡店。李前總統訪問美國後,台灣官員就被國務院報復過。 國務院的官方指引很多,不外乎是:不能給台灣或中華民國任何稱謂(例如台灣是一個國家之類的)、不能去台灣大使館、不能掛國旗、不能參加國慶等等,換言之,台灣官方就是一個國務院眼裡的佛地魔,最好不要提起,一旦提起,就肯定沒好話。 在國務院的正式聲明以後,台灣在1979年以後的地位與角色,總算在國際局勢變化與台灣政府的努力下,與美國關係恢復成「未建交的國家」,而不是「中國政府之下的叛亂一省」。美國與台灣的關係非常重要,攸關台灣在國際合作上,能否得到更多力量,並且貢獻更多能力。因此,這次的聲明,可以說意義重大,代表最保守、傾中的美國官僚體系,終於開始願意正視與台灣之間的正式關係。 從斷交開始,我國官員只能在咖啡店跟美國高階官員會談的恥辱,終於慢慢回溫到接近正常的狀況。即使拜登總統繼任,未來走回頭路的可能性不會太高,畢竟外交事務有持續性,在美國民意的高度加持下,美國對中國政策只會有方式的不同,但不會有太多的方向上差異。即使川普總統是在全球戰略的角度下做出決定,還是要感謝他過去給台灣的一切正常化待遇,這些都不是台灣在2016年可以預想到的。 如果,我是說如果,看了國務院聲明以後,有人覺得非常憂慮或不開心,只能說本草綱目記載,有病就要看醫生。台美關係穩定發展,是保護亞洲穩定的重要因素。對於那個強迫新疆穆斯林改宗、吃豬肉、進集中營、種族滅絕,放任港警濫捕、毆打民眾,消滅香港自由的中國,只有穩定且進步的台美關係,才是最好的、讓台海保持安定的解藥。 「講這麼多都是多餘的,有種就建交啊!」講這種話的人,肯定不想要建交。台灣就是個小國家,建交,在中國的震怒下,有這麼容易嗎?朋友給我們禮物,我們還嫌棄不夠多,這種嗜好,我還是第一次聽過。 我們就繼續努力、一起加油。  
呂秋遠 2021-01-10
盧秀燕市長前立委請回應

盧秀燕市長前立委請回應

  #盧秀燕市長前立委請回應 盧秀燕說「萊克多巴胺列國際賽禁藥,人民能吃嗎?」(附圖1) 那請問盧秀燕,妳在2012年7月25日為什麼投票贊成開放萊克多巴胺進入台灣?(附圖2、3) 難道盧秀燕、江啟臣等國民黨萊劑立委從2012年就開始毒害台灣消費者嗎?萊牛的「萊」跟萊豬「萊」,不是一樣的東西嗎? 還有一個常識,萊克多巴胺是飼料添加劑,是牛豬在吃的,不是給人吃的,而萊克多巴胺是國際食品法典唯一認證安全的「飼料添加物」,當然在國際賽事會禁止給人吃啊! 註: 美牛已經開放八年,台灣每年進口達七萬噸,美牛72%有使用萊劑飼料。 美豬已經開放18年,台灣每年進口約ㄧ萬噸,台灣九成進口商不進口使用萊劑飼料的美豬,美豬約有10-20%有使用萊劑飼料。 台灣目前市面上只有食用萊劑飼料的美牛,根本沒有任何食用萊劑飼料的美豬。 美豬價位比加拿大、阿根廷、西班牙等進口豬肉貴,沒有競爭力。所以台灣每年需要99萬噸豬肉,台灣豬肉佔90萬噸(約90%),美豬1萬噸(1%),其他國家進口豬肉8萬噸(9%)。  
王定宇 2021-01-10
超越克服「中華民國」

超越克服「中華民國」

剛看到一年前的動態 真是天佑台灣啊! 其實這些年,有一個我想不透的點,常常有人說:「有能力監督的在野黨,才能讓執政黨更好。」、「現在誰執政,我要監督他們啊!」 那不把萬惡組織中國國民黨這個在野黨拔掉,你要怎麼做更好的在野黨? 人民可以監督任何政黨,畢竟都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但我們都知道萬惡中國國民黨背後的紅色勢力,在藍紅消滅以前,藍紅以外的還是得團結,不是ㄇ? 為什麼我們要團結?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台灣島民視角來看台灣的現況跟國際困境? 補上一張圖表說明清楚這些矛盾,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台澎國際法理基礎:「國共內戰是國民黨暨中華民國政府一起帶來台島上的問題。既然中華民國未取得台澎主權,那它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內戰就該回去它原本該回去的地方 - 金門馬祖或中國大陸,由台灣人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體制才符合國際法理。」 中華民國跟中國國民黨的去留絕對息息相關,但要突破這個窘境,則是人民對過往歷史能理解更透徹,才能展開對話,來決定台灣島民真正的方向。 我們不要再說要超越藍綠,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是超越跟克服「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始終是外來政權,沒有得到合法治理台灣的權力,要台灣成為中華民國一部份,所以用中華民國政權視角洗腦人民對中華民國產生認同、對獨裁蔣中正要敬畏、要蓋銅像跟紀念堂,而出生在台灣卻缺少對台灣的歷史文化跟土地認同,仔細思考不同的視角有什麼樣的差異,這才是真正對台灣好的路。 至於那些跟你說政治不重要好髒髒、藍綠一樣爛、國際法理不重要、統獨不重要的人,要生活吃飽喝足不要管中華民國困境的人,全部都是黨國時期遺毒所影響的,中華民國是國際孤兒沒錯,但台灣不是,你們才是該清醒,不要再扯後腿了! 如果中國國民黨的支持率每年只減少2%,就是台灣輸了,韓國瑜得票率38.61,也就是十幾年內國民黨還能領到補助款,不要再嘲笑中國國民黨每年支持度減少2%,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中國國民黨下次一毛錢補助款也拿不到才對  
皮筋兒 2021-01-10
馬、朱兩人有事嗎?怎能把民主跟專制胡亂類比!

馬、朱兩人有事嗎?怎能把民主跟專制胡亂類比!

馬英九和朱立倫紛紛對美國國會暴力事件提出譴責,朱立倫並順勢對蔡英文蘇貞昌尚未有任何意見表達,比起香港的抗爭事件,認為存在雙重標準。朱立倫曾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這樣的胡亂類比,顯然對於民主國家人民不同意見的抗爭,以及專制獨裁國家人民的民主運動,認識還不夠透徹。 馬英九和朱立倫紛紛對美國國會暴力事件提出譴責,朱立倫並順勢對蔡英文蘇貞昌尚未有任何意見表達,比起香港的抗爭事件,認為存在雙重標準。圖為前總統馬英九(右)及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資料照)     台灣政府不該任意針對美國人民國內的政治抗爭事件,提出任何批評,這是對他國外交上的尊重。套一句中共常拿出來的說法「他國的內政問題」,台灣不該任意發言是很正確的。尤其這次美國的總統選舉,確實存在許多讓人民產生疑慮的過程。 美國的國會抗爭事件,比起香港的民主抗爭,差異性很大。美國是民主國家,人民是為了選舉的公平性爭議,才出來抗爭。本質上是對選舉過程的質疑,起因於民主制度實施上的弊端,希望國家能走向更開放更公平的道路上。至於香港的抗爭,基本上是因為專制政權的野蠻干預,影響到人民的民主權益,造成人民生會上的恐懼,甚至對中共信任的崩潰。 況且對台灣而言,美國是友善的國家,雖然美國也是秉持自己國家的利益,但終究是和台灣進行各種經濟、外交與政治上的良性交流,這是魚幫水,水幫魚,如魚得水的互利互惠。 至於中共一直不把台灣當成國家來交往,將台灣用「內政問題」掐得死死的,甚至一直想要併吞台灣。台灣人過的民主生活,是中共無法接受的現實存在,台灣人也對於中共的專制統治十分反感。這正是蔡英文蘇貞昌對於香港人的抗爭,願意聲援情義相挺,站在香港人的那一邊,因為這樣的立場才是接地氣,真正跟所有台灣人的態度與情感連成一氣。 倘使把香港的民主抗爭和美國的國會暴動比擬在一起,如果不是政治幼稚的表現,就是想要挑釁美國與挑撥台灣人的情感,再等候政治上的收割,動機萬分拙劣。 (教育人員)
陳啟濃 2021-01-10
何謂「自由中國」?

何謂「自由中國」?

近來有新聞討論提到: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提到台灣展現出一個「自由中國」所能達成的成就;事實上,「自由中國」(Free China)是冷戰時期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識。歐美國家對中華民國稱呼為「自由中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紅色中國」區隔,其真相如何? 「自由中國」確實是清末民初以來,一群熱血知識份子夢寐以求的理想。一本《自由中國》政治刊物在1949年11月在台灣發行。當時是由胡適、雷震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認為要「堅定反共合法性」,因此研議創辦《自由中國》雜誌;它幾乎是五O年代在檯面上唯一可以聽到的異議聲音。然因為當時國民黨的威權統治,觸怒了國民黨當局,於1960年9月4日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藉第二十三卷第五期殷海光寫的社論〈大江東流擋不住〉,以涉嫌叛亂的罪名將雷震等人逮捕,該雜誌遂壽終正寢停刊! 相關文章:歷史上的今天》《自由中國》,真的自由嗎? 「自由中國」確實是清末民初以來,一群熱血知識份子夢寐以求的理想。一本《自由中國》政治刊物在1949年11月在台灣發行。當時是由胡適、雷震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認為要「堅定反共合法性」,因此研議創辦《自由中國》雜誌;它幾乎是五O年代在檯面上唯一可以聽到的異議聲音。(翻攝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官網)   另一方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蘇俄文豪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於1982年10月到台灣,以「給自由中國」為題發表演說,指出台灣是全世界受到赤化國家中僅存的淨土,他因此提出對台灣的期望。這篇演說發人深省,造成極大的轟動,受到黨國、朝野歡迎與矚目,真有振聾發瞶之效,聽者無不動容? 一樣是高舉著「自由中國」,其下場卻大相逕庭南轅北轍,這說明了什麼?在中國國民黨白色恐怖戒嚴的時代,傾台灣全國之力「反共抗俄,匪諜就在你身邊」,確實給予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者的極佳範例,但也同時淹沒台灣追求民主自由的企盼;成為專制極權政府的遮羞布。 「自由中國」也感動一位留學美國哈佛的留學生王紹陵。因為,索忍尼辛於來台前四年,也就是1978年6月在哈佛大學演講「一個分裂的世界」。當時這位留學生王紹陵發表「勇者的證言:親聆索忍尼辛哈佛演說追記」;該文後記寫著:「回想當時,我在雨中含著熱淚,為索忍尼辛痛斥美國出賣盟友而鼓痛了手掌」。王紹陵最後更指出,聽完索忍尼辛的演講,不禁有空谷足音之感,兩場驟雨把我淋得渾身濕透,在傍晚的涼風中,我絲毫不覺冷,反而在心頭有說不出的暖意? 經查「王紹陵」就是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在留美期間的筆名之一。當時二十八歲的青年馬英九正是極權主義的共犯幫兇,為此回台後贏得終生的榮華富貴;但他當年對共產主義深刻的體認、反共的骨氣何在?為何親中、舔共不遺餘力? 前總統馬英九。(資料照)   中國這個悲慘的國家,一百餘年來空中樓閣的「自由中國」非但無以實現,甚至因中共建政,墮入到一個紅色黑暗的極權暴政的中國!這絕對不是澆熄中國知識份子追求「自由中國」的熱情,而是與之共同沉淪墮落!台灣不是「自由中國」,更不是為著與「紅色中國」區隔而存在。 (大學助理教授)
陳慶坤 2021-01-10
中國要併吞統一台灣是不能,非不為

中國要併吞統一台灣是不能,非不為

  中國除了明的暗的要統一台灣之外,也真的在做準備,必要時會用武力解決。目前大力推展軍備。火箭軍有約一千兩百枚東風-11A和東風-15A/B/C短程彈道飛彈,幾乎全數瞄準台灣,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明顯的敵國。中國有了兩艘航空母艦,還在製造第三艘,其目的不只是對外擴張勢力,最主要還是要阻止美國可能來援助台灣。中共目前還未具備充分的戰力勝過美國,所以雖然說是要統一,但還是不敢輕舉妄動。 美國麻州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助理教授邁可爾.別克禮(Michael Beckley)。圖/擷自https://uscnpm.org/   中共一再「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等言論 引發關注,而我國防部也作出回應,強調國軍「不求戰,不畏戰」,堅定自我防衛決心,但其實,在今年度美方所出版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就 曾指出解放軍目前的兩棲作戰能力還不足以直接侵略台灣,諸如缺乏大型兩棲攻擊艦、中型登陸 艦等搶灘必備運輸設備,且中國的海軍陸戰隊也沒有相對應的作戰訓練,也就是說,目前中國可能沒打算直接搶灘。 從各方面來說,中國絕對是敵國,無時無刻處心積慮就是要吞併台灣。但是有很多台灣人警覺性不夠,而很多生意人常是「有奶便是娘」的心態,更是導致危機重重。國民黨過去洗腦台灣人很多年,到今天還主張一中各表,與中國爭主權,不僅顯示矛盾,抑且被中國套住(變成中國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聯合國還有中華民國的存在,但是早由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今天一再重申中華民國,實際上便成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國雖然有很多的長程飛彈,也很精準,對台灣有很大的殺傷力。但到底最後還是要由陸軍來做占領的動作,在沒有辦法能夠確保軍力順利登陸前,併吞台灣還不致變成可能。 美國麻州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助理教授邁可爾.別克禮(Michael Beckley)發布於2017年11月17日《國際安全》期刊的論文指出,解放軍無法征服台灣的七大理由: 第一、當解放軍意圖發動兩棲部隊攻佔台灣,將遭遇莫大險阻、難以如願,特別是在這個武器精準時代,當中共兩棲部隊還在海上,很容易就會被瞄準射中。 第二、中共的侵略戰爭,如欲確保成功,必須全面取得制空權與制海權。只要台灣保有實質的空禦防衛,以及反擊平台,解放軍的兩棲部隊入侵就無法得逞,因為登陸船隻目標明顯,還在海上就會被擊中沈沒。 第三、縱使中共發動成千,甚至上萬的綿密導彈攻擊網,從戰爭一開始就打算摧毀台灣所有防禦,卻仍需透過趁其不備、發動奇襲才能奪取台灣。假如台灣擁有先進預警系統,就可以預先把戰機分散到島上36處軍事機場,也能使用民航機場,甚至高速公路,充當作緊急空軍基地。另外,台灣還有許多公路機動導彈發射車和防空武器,皆能發射巡弋飛彈攻擊中國部隊、船艦。 第四、關於解放軍有辦法透過驚人的第一波 奇襲,一舉潰敗台灣防衛系統,這種說法是不會被相信的。首先,台灣擁有精密的空防預警系統;再者,以美國做為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都無法在波斯灣戰爭一舉攻潰比台灣防衛能力還弱的伊拉克,以及1999年巴爾幹半島國家塞爾維亞,北京哪有能耐輕取台灣? 第五、縱使中國戰事表現能夠比上述兩場戰役更勝美國,然而,兩棲入侵能否成功,仍有相當大變數。別克禮指出,台灣海岸線只有10%適合兩棲部隊登陸,這讓台灣可以集中火力防守幾個關鍵區域,導致試圖登陸的解放軍極可能處於 嚴重寡不敵眾的挨打劣勢。 第六、縱使從有利於北京的樂觀看法出發,中共也將發動征台戰爭。屆時美國只要出手,上升戰鬥及戰線規模來消耗中國戰力,並評估各種可能的戰況需求,適度提供台灣支援,就能在不出動水面艦艇,或非隱形戰機的情況下,破解中共的反(美國)介入戰術。 第七、根據美國軍方內部的具體評估指出,解放軍一旦攻打台灣,美國將會發動 1-2萬磅的軍械火力,摧毀進入台灣海灘的侵略共軍。別克禮指出,這種協助並不難達成,美國只要出動B2幽靈戰略轟炸機(B - 2 bomber,即匿蹤戰機),或派出一艘俄亥俄級核子潛艇(Ohi o- class submarine),就能完成任務。2019年1月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表示,台灣投資中國市場的資金累計高達2,800億美元,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將會影響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與經濟發展,而且台灣是亞太的經濟與科技中心,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將導致國際保險費率等成本升高,引起國際社會關切與干涉,這會使中共付出很大代價。 2019年1月3日,印度退休大使薩堅哈(Ashok Sajjanhar)、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和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部主任潘特(Harsh V. Pant)在印度國會上院電視台(Rajya Sabha TV)上對此進行了分析。這三名印度學者認為,北京當局的談話是向蔡英文政府施加壓 力,但台灣民眾不會接受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而中共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是進一步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潘特表示,從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後可清楚看到,中共為了接管香港的主權,向英國政府、香港人民承諾的50年制度不變根本就不存在,包括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都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 對於外界擔憂中共可能會武力統一台灣的問題,謝鋼認為,中共試圖武力犯台並不新鮮,過去在1950到1970年代,中共曾砲擊金門,但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將會付出很大代價。 ※本文轉載自《中共,你們欺負台灣人還不夠嗎?》(2020.11前衛出版)
克林肯 2021-01-10
這麼挺中國疫苗 聯合報高層請帶全家去中國打

這麼挺中國疫苗 聯合報高層請帶全家去中國打

這麼挺中國疫苗 聯合報高層請帶全家去中國打 今天聯合報又有中國特派,為拍中國馬屁,毫無節操、人性地大捧中國疫苗。讓我想起,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也在去年9月底撰文大罵政府不選中國疫苗是義和團。 聯合報如此鍥而不捨地支持中國疫苗,那是不是以范凌嘉為首,2019年有跑去北京舔汪洋的那些高層們,全都攜家帶眷去中國打疫苗才對!  
曾韋禎 2021-01-10
「恥」字都忘了怎麼寫

「恥」字都忘了怎麼寫

「恥」字都忘了怎麼寫 美國總統川普推特被永久註銷,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表示:「看來在每一個社會,言論自由真的不是沒有邊界的」。 他也跟人家評論「言論自由」? 他知道啥叫「言論自由」? 他以為,不知道 什麼是「言論自由」, 也可以評論「言論自由」, 就是「言論自由」? 我看,沒有邊界的應是他的臉皮吧。 很多幫中共政權 幫閒、幫腔的中國混混, 大概真不知道, 「恥」字怎麼寫了。 有人試著緩頰説: 「應該是實施簡體字的關係吧。」 我不接受這種解釋 - 看看台灣那幾個沒水準到無邊界地 羞辱即將訪台的 美國駐合國大使的人, 哪一個不是使用繁/正體字? * 克拉夫特大使不僅是川普總統的特任大使,更是美國國家的大使! 就算是兩軍交戰,都不斬來使了!老K有必要和中共並肩作戰到這一令人汗顏的地步嗎?是耳朵不會紅,心臟不會跳了嗎? * 當然,他們真正要作的是:和中共聯手打壓彰顯健康台灣國家意識、凸顯自由民主價值的小英政府。卻又拿小英政府沒辦法,才會發瘋似地去攻擊挺小英政府的美國來訪大使,彷彿打到美國大使,就是打到小英總統。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老K敗逃台灣後,為何狠心殺害這麼多台灣人。因為,殺到台灣人,彷彿就是殺到日本人啊!
謝志偉 2021-01-10
感謝川普總統對台灣的支持

感謝川普總統對台灣的支持

迷因力量短評:謝謝川普大人對台灣的厚愛,在卸任的最後兩周,不僅由國務卿龐皮歐宣布:將派聯合國大使來台,更取消台美交流限制好,幫助台灣站起來 讓台灣不再是一個隱形的民主政體,不再是一個美國官員不能說的名字 曾經有個在台的美國人記者說過:如果你力挺川普,你就是喪失自己的核心價值,你就是改變自己的價值排序 但我必須要說:拒絕被中國極權侵略併吞,才是台灣最優先的核心價值,力挺這麼力挺台灣的川普,才是台灣人最重要的價值排序 善良熱情的台灣人,絕對不會是那種不懂知恩感恩的冷血混蛋 而這些瘋狂自由派眼中的超級巨星歐巴馬,正是舔極權中國最用力,也是對台灣進行最多限制控管與打壓的美國總統,所謂"歐巴馬最重視人權與民主自由"的說法,小編認為這句話是個屁,更是偽善假掰 而這些由川普大人在最後為台灣解開的束縛枷鎖,是否在拜登上台後,又重新加諸於台灣,再把台灣打回那個"一個中國原則"的恐怖牢籠呢 台灣人記性可不要太差,那些曾在選前用力大聲保證拜登上台一定會抗中的台灣拜粉學者記者與左膠海巡王,未來四年請大家用力驗證這些拜粉到底是先知,還是鬼扯的進步左膠蠢蛋 最後再次感謝川普總統對台灣的支持力挺,謝謝你讓台灣人做了四年好夢 謝謝您 #小編向所有曾經力挺台灣的人深深一鞠躬 ==================== 『川普卸任大禮』:美國務卿宣布:取消所有美台交流限制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9日宣布,取消美國官員與台灣官員的所有交流限制。 龐皮歐透過聲明宣布,針對過去由美國國務院以國務卿名義授權發布的所有「台灣交流準則」,美國行政部門、機構,現在都可視為無效。「今天,我宣布取消所有這些(美國)自我施加的限制」、「美國政府與世界各地的非官方夥伴維持關係,台灣也不例外。美台這兩個民主政體共享個人自由、法治與對人權尊嚴的價值觀。今天的聲明確認美台關係,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因為官僚體制的自我設限而受到束縛」。 龐皮歐表示,台灣是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也是美國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但數十年來,美國國務院制定複雜的內部限制措施,規範美國外交、軍事與其他官員和台灣官員互動。美國政府這項單方面行動的目的在安撫北京共產政權,但「不會再如此」。 美國為安撫北京,過去數十年來設下許多與台灣的交往限制。最近一次發生於歐巴馬執政時期,2015年元旦,我駐美代表沈呂巡在雙橡園(Twin Oaks)舉行台美斷交後首次的元旦升旗典禮。由於事前沒有告知美國國務院(美國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此舉不符合美方的外交政策),引發美國不滿。歐巴馬政府於是制定一系列有關台美關係的準則規定,包括:禁止台灣駐美代表進入美國國務卿處所,禁止該部門的美國官員進入台灣在美國的代表處。 同時要求美政府機構內不得展示中華民國國旗,國務院與國防部也不得在社群網站貼出任何具中華民國國旗或彰顯台灣主權象徵的圖示,以及禁止台灣在雙橡園懸掛中華民國國旗。 https://reurl.cc/8ylvo4 
迷因力量 2021-01-10
我對陳水扁政績的評價

我對陳水扁政績的評價

陳水扁打破了泛藍勢力對台灣政治權力的壟斷,創造了歷史。這是一份值得他引以為傲的成就。圖為2007年5月時任總統的陳水扁出席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會前與受邀演講的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楊甦棣寒喧,還看了幾眼楊甦棣手中的講稿。(資料照) ◎楊甦棣(Stephen M. Young)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前台北市長、台灣總統陳水扁波折橫生的從政生涯,他卸任後因為被控貪瀆,判刑入獄六年多。我親眼目睹其中部分過程,而且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陳總統跌宕起伏的歷程。雖然我意識到談及此事涉及敏感的政治立場,但我仍試圖在這裡勾勒若干關鍵時期的面向,嘗試刻畫這位爭議性政治人物在政壇的起落。 首次會晤 涉及李發表「兩國論」 我第一次見到陳水扁(我們很多人都簡稱他為CSB)是在一九九八年,當時他是台北市長,並且開始競選總統。陳水扁從一九八九年起在立法院擔任立法委員。一九九四年到一九九八年,他擔任台北市長。二○○○年,陳水扁以此高曝光率的職位做為競選總統的跳板。在一場激烈的三方角逐中,陳水扁擊敗宋楚瑜和連戰,成為台灣歷史上首位非國民黨籍的總統。 做為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副處長,我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以南的松江路有一戶獨棟住宅;也就是說,我家位於台北市中心。在地方和全國性的競選活動期間,從清晨一直到傍晚,載著高音喇叭的卡車似乎都在我們的街坊來回穿梭。我還從中得知,候選人通常會在競選海報上秀出自己的照片和號次。有人告訴我,這樣一來,教育程度不高的選民就能輕易地認出他們支持的候選人。 我還記得,我很早就感受到陳水扁身上散發的群眾魅力。我和阿扁(他的台語暱稱)的一對一會面,涉及前總統李登輝,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發表著名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理論,中國逮住這個機會,痛批與其意識形態敵對的李總統是分離主義者。 我當時是美國在台協會的代理處長。華盛頓擔心「兩國論」可能導致台海兩岸爆發衝突。陳水扁要求與我會面,並獨自來到我家。他問我的第一件事是,李總統是否曾事先和我們溝通過他要發表的言論。當我回答「沒有」的時候,他看著我的眼睛說:「我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後來,時任華盛頓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的卜睿哲(Richard Bush),帶著嚴厲的談話要點飛到台灣,希望李總統自我節制,讓爭議平息下來。 在後來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陳水扁在一場競爭激烈的三方角逐後當選總統。我清楚地記得,二○○○年的大選之夜,在寒風瑟瑟的台北街頭,我參加民進黨的勝選集會,陳水扁對他熱情的支持者發表演說。那天晚上,氣氛炙熱如電,欣喜若狂的綠營支持者在首都的街道上邁步奔跑,為終結國民黨壟斷中央執政權五十一年而高聲歡呼。 朝小野大 扁政府施政飽受阻撓 然而,陳水扁的勝利導致兩岸關係再次重創。美國在台協會在華盛頓指示下,建議總統當選人陳水扁避免爭議擴大,而且在他就職後,似乎出現一種新的常態感。陳水扁面對的是一個國民黨立委佔多數的立法院,使得民進黨的大部分立法難以通過,甚至是不可能通過,因為國民黨總是竭盡所能地阻撓陳水扁政府的施政。儘管如此,陳水扁還是在二○○四年勉強爭取到第二任期,因為在二○○四年選戰的最後階段,他遭遇一場飽受爭議的暗殺行動,可能激勵他的支持者踴躍出門投票。 二○○七年,就在陳水扁第二任期結束前不久,我以AIT處長的身份回到台北。在稍早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會面時,他告訴我,陳水扁和他的妻子吳淑珍涉嫌貪瀆,當他卸任總統時,這對夫妻將被送進監獄。雖然我從未深入探究過這些指控的實質內容,但這位台灣首位非國民黨籍總統受到的待遇,似乎確實包含不少政治報復。 我的AIT同事和我都心知肚明,國民黨仍然牢牢控制著判決陳水扁的司法系統高層。正如一位對南韓政局有著豐富閱歷的朋友當時的譏諷,當一個民主化剛起步的國家總是將其卸任領導者送進監獄時,它在外部世界的觀感並不好。陳水扁被判處二十年有期徒刑,但在二○一五年因病假釋。陳水扁後來南遷到高雄,據我所知他至今仍住在那裡。 幾年前,在陳水扁的親信、前外交部長陳唐山(Mark Chen)協助下,我得以與當時人在高雄的陳前總統通電話。這只不過是一個禮貌性的問候,但我認為他應該獲得這樣的尊重。陳唐山後來告訴我,陳水扁對我的致電很感動。 創造歷史 打破泛藍壟斷台灣政權 陳水扁打破了泛藍勢力對台灣政治權力的壟斷,創造了歷史。這是一份值得他引以為傲的成就。當阿扁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時,台灣的民主才真正成熟。他的民粹主義領導風格,也改變了台灣政治人物競選和治理的方式。如果沒有陳水扁之前的披荊斬棘,蔡英文女士的總統任期可能會艱難許多。因此,儘管陳水扁充滿爭議,我還是要向這位政治先驅致敬,祝他在我們兩人都年屆古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之際一切順利。 (作者楊甦棣,二○○六年至○九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一○年至一三年擔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楊甦棣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