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原來外送員討厭韓國瑜

原來外送員討厭韓國瑜

#原來外送員討厭韓國瑜 老實說我也想知道原因(? 但我們先不管外送員跟韓國瑜前市長的恩怨情仇,你知道中國現在靠foodpanda之類的單點式非固定雇用工作過日子的勞動人口,竟然已經高達兩億人了嗎? #中國式的靈活就業 這類工作的英文名稱叫做"GigWork",意思是1-3小時之類的單點工作,比原來的parttime一般照天數去安排來的更短。 而中國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人大中提到「現在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已經涉及到兩億多人。有的一人打幾份工很辛苦,所以我們應該給他社保補貼,提供基本的權益保障...。」 而他說到的「靈活就業」,其實就是ubereats或foodpanda之類的單發式雇用工作,這些人就算現在有錢賺、連過幾個小時後的當天能有多少收入都不確定。 這類工作的存在其實在某種角度上就是社會上下階層的相互剝削,有穩定工作及收入的民眾,僅需要支付極短及低負擔的薪酬,就可以享受很多以往費用更高的勞動服務。說穿了,這些就業者大多數比以往的打工族過的更慘、更沒保障。 #新型態的雇用 做為很多新科技的人體試驗場,中國這種極大規模的擴張非正式雇用到最後會帶來甚麼結果,我想全世界都十分關心。 但既然雇用是經濟成長及消費的基礎,過多的非正式雇用代表著「正式雇用工作的大量消失」,這點也可以多少反映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經濟狀況及就業市場復甦不容樂觀。 #GigWork #靈活就業 #Sith    
水鏡政經學院 2021-03-24
中國是自由世界的頭號敵手

中國是自由世界的頭號敵手

將台灣納入「北約+」,等同正式宣告中國是自由世界的頭號敵手。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成員裴利提出一項新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將台灣納入「北約+」成員,該計劃的成員目前有日本、澳洲、韓國、以色列和紐西蘭,都是美國在各區域的主要盟友。 美國的軍事合作部署中,最為重要的夥伴就是北約成員國,包括了英、法、德、加拿大這些傳統盟邦,再來則是「主要非北約盟友」,台灣在2003年也被納入其中。而「北約+」就是將原先非北約成員的重要盟友地位提昇,視作美國最核心的夥伴看待。 這個法案如果成真,不僅軍事上的意義重大,外交上表態更是一大看點。北約成立的緣由,就是為了對抗20世紀美國最大的對手:蘇聯。但最近幾年,美國的主要前線已經不再是歐洲,而是意圖改變國際秩序的中國,以及做為圍堵中國第一線的印太地區。 當年為了圍堵共產勢力成立北約,宣告冷戰正式開始。而如今的「北約+」重點都在印太紐澳地區,也等同是在宣告自由世界的新對手就是中國。若將台灣納入「北約+」,再加上日韓兩國,第一島鏈的包圍網就不再有缺口。如同北約象徵冷戰,「北約+」的成形,也象徵自由世界對抗中國的新冷戰來臨。  
林俊憲 2021-03-24
川普下台,美國左派媒體「沒有人看」

川普下台,美國左派媒體「沒有人看」

03/23/2021星期二 川普曾經預言,他如果不是在台上,美國的媒體都要變成「沒有人看」,果不其然,華盛頓郵報昨天刊出文章,承認他們的報紙由今年一月到二月一個月中間,下跌了26%,紐約時報也下跌了17%,比一年前更下跌16%。 這報紙承認,川普走了,讀者(觀眾)也走了。電視更明顯,特別是反川普的左派電視台,CNN自大選之後收視率下跌了45%,只有Fox News,大選之後收視率一度下跌,但是後來回升,又穩居有線新聞網的第一位。 在川普沒有從政之前,幾大有線新聞網的平均收視都在280萬人左右,到了2019年,這數字上升到530萬,增長成倍。CNN總裁Jeff Zucker在2018年承認,每次他們轉到川普以外的新聞,觀眾就「走掉了」。 郵報的文章還說,川普讓他們的網上訂戶也大增,紐約時報在川普執政期間的網上訂戶由三百萬跳升到750萬。華郵也增長三倍到三百萬訂戶。連左派的幾份雜誌Vanity Fair,The Atlantic訂戶都有增長。我記得,2014年期間每一間媒體都面臨倒閉,拋售,裁員,但是川普一上台,這些新聞都沒有了。 沒有了川普影響最大的是自由派媒體,其中CNN更跌到危機狀況,例如他們晚間黃金時段的Cuomo Prime Time (也是CNN的皇牌節目),去年底大選後的收視率低於180萬人,上個月跌到130萬,現在可能因為紐約州長康莫Andrew Cuomo醜聞影響,更跌到只剩下五十萬。 相對Fox新聞台仍然是逆勢增長,目前黃金時段仍然有230萬收視,領先於左台MSNBC的170萬。這還不算連Fox的姐妹台Fox Business全天都有120萬平均收視,領先於MSNBC全天平均的99萬。
袁曉輝 2021-03-24
中國國民黨只要軍購全都擋

中國國民黨只要軍購全都擋

  #ㄧ直掉戰機就是國民黨害的 #中國國民黨只要軍購全都擋 原本在扁政府時代有一個「Tiger2000計畫」,預計座艙航電與彈射椅都會更新,但是計畫難產,因為空軍預計於2010年除役所有的F-5E/F,但這是要在鳳隼案(F-16 block50/52),新型高教機全服役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但鳳隼案因為國民黨數十次在立院阻擋下,小布希一怒之下不賣了,新型高教機多了李奧納多公司的M-346攪局,結果李奧納多公司堅持賣空機,而且私底下勾結中國政府,合作生產的漢翔吞不下這條件,加上國民黨2008年後完全執政完全擺爛,沒有處理這個標案,把球踢給現在的民進黨政府,無法升級又無法除役的老虎家族只能留在台東七聯隊忍痛擔任部訓任務 國民黨啊,你們手上沾滿三名飛行員的鮮血,是一輩子都擦不掉的,帶風向的媒體和網民啊,你們的滿嘴謠言謊話,無法改變你們是共犯的事實 https://www.facebook.com/1566498150090308/posts/5284226551650764/?d=n F16、高教機全被擋!國民黨凍結預算28億、刪23億 https://www.setn.com/m/ampnews.aspx?NewsID=863180
台灣是咱的國家 2021-03-24
司法權與歷史責任的認定

司法權與歷史責任的認定

    德國ZDF電視臺的迷你劇集《我們的母輩,我們的父輩》(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是評價頗高的二戰歷史劇,但在波蘭卻惹上了麻煩。先前,有位波蘭老兵認為該劇有波方涉入迫害猶太人的情節,因而以侵害其人格權為由,對於製片方提起訴訟。   約於2018年時,波蘭Krakau地方法院認定原告主張有理由,判決被告應給付20,000波蘭茲羅提(約當4,500歐元)之損害賠償。經提起上訴後,上訴審近日改判被告毋庸賠償,但仍認為該劇既未呈現出德國人就納粹屠殺的責任,亦未呈現波蘭作為德國被害人的事實,故而判決命被告道歉,且其道歉應於波蘭電視臺以及 ZDF, ZDFneo與3sat等德國媒體為之。   本次的判決,可說是波蘭司法體系繼先前對於兩位(提及波蘭人戰爭責任的)歷史學家進行審判後,再次展現對於歷史詮釋的主導權。不過,這次連外國的戲劇創作,也成了介入審查的範圍,必須符合波蘭法院認定的「歷史真實」。   話說回來,倘若有人想在臺灣提起類似的訴訟,我認為勝訴機會不大。雖然在戒嚴時代,曾經發生有人因為評論千年以前的古人(「文起八代之衰」的某位)而背上法律責任的案例,但至少在民主化以後,法院在言論自由方面就趨近於古典自由主義,不傾向於介入歷史責任的認定。重點不在於被告講的對不對,而在於這原則上不是法院應該跳下來處理的事。   舉例而言,某位先總統的後人,曾經不滿別人對於其先祖歷史責任的評論,因而對評論者提起訴訟。在該案當中(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6年度訴字第 2348 號民事判決),承審法院就駁回了原告的請求,除了認為被告所言係有相當依據之外,法院並明確表示: 「本院雖認遺族對於故人敬愛追慕之情,應視同人格上利益加以保護,惟依社會通常情形,咸認遺族對故人敬愛追慕之情於故人死亡當時最為深刻,經過時間的經過而逐漸減輕,就與先人有關之事實,亦因歷經時間經過而逐漸成為歷史,則對歷史事實探求真相或表現之自由,即應優位考量... (歷史人物)是否應負責任?與公眾利益當有重大密切關係,並非單純屬於個人隱私之私人事務,應屬可受人民客觀評論之事。而為維護民主社會之言論自由,特別是前述探求歷史真相及表現之自由,與遺族就他人對其先人之批評言論可能造成人格利益之侵害相較…當屬「可受公評之事」…足見被告係就可受公評之事提出評論,與原告對先人敬仰思慕之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相較,兩相權衡,仍難謂被告上開言論具有違法性。」   依照這個標準,真實人物的歷史責任尚且是可受公評,至於本來就具有虛構性質的戲劇創作,自然更不待言。說起來,國外的戲劇作品中,可能也有一些涉及臺灣歷史的情節,會讓人感到不快,作為臺灣人,可以無視,也可以反駁,但若因此把人家告上法院,要臺灣法院來認定什麼才是「正確的歷史」,那就不免讓人愕然了。 註:先聲明一下,我不會看波蘭文,所以只能從英德文媒體獲得訊息,無法直接看到波蘭方面的說法,或許會有侷限性,只是把目前的想法筆記下來。也歡迎會看波蘭文的讀者提出補充。 參考資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6年度訴字第 2348 號民事判決: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DV,96%2c%e8%a8%b4%2c2348%2c20070928%2c1 德國之聲有關ZDF案一審判決的新聞報導(英文): https://www.dw.com/....../german....../a-46889781 英國BBC有關歷史學家案的新聞報導(英文):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5996291 德國明鏡周刊有關ZDF案二審判決的新聞報導(德文): https://www.spiegel.de/....../unsere-muetter-unsere...... SPIEGEL.DE Polnisches Gericht verurteilt Macher von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zu Entschuldigung Sie sollen im Fernsehen öffentlich um Verzeihung bitten: Die Verantwortlichen von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haben nach Auffassung eines Gerichts in Krakau die Grenzen der Meinungsfreiheit überschritten.  
陳怡凱 2021-03-24
國民黨完全執政怎麼不汰換?

國民黨完全執政怎麼不汰換?

其實,看到國民黨政客跟藍營支持者拼命卸責,而不是快點找出解決方案。讓新世代的大家不免最想要發問:如果F5E戰機如同你們所說,是一架高齡40年的老舊飛機,老早就應該汰換或更新彈射椅............那為什麼你們國民黨馬英九總統 2008~2016 任期,中央跟國會都國民黨完全執政,你們自己怎麼不汰換? 國民黨為什麼自己主政時期,不通過預算去更新彈射椅?拖到現在又怕人家揭穿你們凍結國防預算?為何自己當初卻擺爛不處理這件「你們現在口中說的理所當然」的事情 ? 穿越時空打自己一巴掌。 #想必給大家和國軍一個合理的說明 不要都講的一副好像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的樣子
TW觀察人 2021-03-24
馮世寬有同理心嗎?

馮世寬有同理心嗎?

促轉會針對蔣公銅像進行處置,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日邀請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業務報告、備詢,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今日就此議題,再度詢問馮世寬見解。馮世寬說,他不辯駁此議題,但銅像放在那邊「不會講話、走路」,也無人膜拜,若拿走,台灣歷史就少了個東西。他認為,應讓世界看到國人包容歷史之舉,並將蔣公黑白功過由後人評斷。 針對蔣公銅像(右)進行處置議題,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左)說,他不辯駁此議題,但銅像放在那邊「不會講話、走路」,也無人膜拜,若拿走,台灣歷史就少了個東西。他認為,應讓世界看到國人包容歷史之舉,並將蔣公黑白功過由後人評斷。(報社合成/資料照)     馮世寬頭殼壞掉了,「不會講話、走路」為何不搬到馮世寬家的客廳放著? 黑白應由後人判斷,我們不是後人,那是前人嗎? 我們這代不處理要推給後代才處理? 烏龜腦袋,縮進龜殼內!照馮某人這麼說,以前日本留在台灣的一些政治人物銅像是否應該恢復保存,以便後人評斷?俄國與德國是否也應恢復史達林與希特勒的銅像?他們政府是否也應派儀隊每天在他們銅像前操槍表演以示尊敬? 一個手上沾滿上萬無辜者鮮血的獨裁者,憑什麼讓政府幫他立銅像,蓋大廟,還派儀隊每天在其銅像前操槍致敬?這不是神經病是什麼?這樣的教育對嗎?為何不叫獨裁者的粉絲搬回去每天拜個夠,不要放在公共場所霸凌全國民眾,尤其令那些受害者的家屬情何以堪。如果那個銅像是馮主委的加害者,馮主委可能忍受嗎?同理心何在? 老蔣專制獨裁、屠殺許多無辜者,是無德無能的懦夫、情婦一堆、士官學歷用錢買的、又丟掉大陸,在台只會「借花獻佛」收買既得利益者族群,無視廣大民眾的痛苦,值得立銅像、蓋大廟嗎?馮世寬有同理心嗎? (大學教授)
鄧鴻源 2021-03-24
阿共硬拖14億人下水

阿共硬拖14億人下水

  主子遇到危險,通常只能向奴隸求救,阿共目前就是這份德行,躲在14億人背後,向老美邀戰,小粉紅還不知死活地發出讚聲。 近日歐盟對中共發動制裁。示意圖/擷自FRANCE 24 English影片     剛吵完架,老共就緊張了,開始向俄羅斯招手,除了呼籲兩國建立軍事同盟,還要聯手俄羅斯幹掉美金,美夢越做越大,假設真的美日聯手打老共,我不相信俄羅斯會出手相幫,這個國家一向權衡利害,被西方國家制裁是一回事,到亞洲出手相幫老共,等於在歐洲、美洲、亞洲樹立敵人,俄羅斯應該不會幹這等傻事,至於盧布要聯手人民幣,幹掉美金,我覺得做夢比較快,想一想,美、日、台、印、澳五國修理一國,軍力5比1,搞不好中華民國真的會反攻大陸成功。 楊潔篪一夕爆紅 美中兩國吵完架,有性虐童前科的楊潔篪一夕爆紅,變成民族英雄,小粉紅慶祝偉大祖國打勝美國,開始在網路上販賣,「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T衫,本來只是中共不吃這一套,變成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其實,布林肯短短兩分鐘談話,重點所譴責,只是中共對維吾爾族,甚至對港人、西藏、蒙古人的人權迫害,或者說,老美要中共吃下普世價值的大餐,沒想到老楊卻暴怒,中共不吃人權大餐,要吃泡麵就好,還把14億人拿出來做擋箭牌,認為中國人不愛吃普世價值的自由、人權、民主這一套,中國人熱愛被老共奴隸,老共是中國人所選擇的最佳政黨,還吹牛說,這是民意調查結果,老共知道甚麼是民調嗎?天底下還有不幹自由人,樂於被虐待的嗎?老楊一句話,把中國人全部打成「被虐狂」。 外國媒體客觀評論老楊暴怒,失禮事小,還缺乏智慧,把外交官訓練拋諸腦後,這一動怒,居然把西方國家全部叫醒了,原來孔子學院宣傳君子好禮,全部假的,連中立國瑞士,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現況,也擔心起來了,過去歐盟國家為了從中國的經貿投資獲利,對維吾爾族被滅族事件,只是睜隻眼閉隻眼,裝作沒看見,現在變成同仇敵愾,歐盟國家更罕見對中共發起經濟制裁,很顯然,中共並不示弱,也相對對歐洲議會多名議員發起制裁,禁止議員們進入中國以及港澳,看起來,川普時代,中共還安撫歐盟,不要捲進美中衝突混水,現在,習近平手下戰狼一出門,已經把中共搞成「天下圍共」的態勢,老楊準備進秦城監獄了。 2021.3.18美中會談,楊潔篪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展現戰狼姿態。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法國也開始抗中 前幾天,中共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批判法國學者,原因就是為了人權問題,搞到本來還算親共的法國學界也火大了,當全世界指責中共對維吾爾族,實施種族滅絕,唯一還替中共說話的,就是法國左派學者維瓦斯,中共打死不讓國際人權組織,和自由媒體進入新疆訪問,平息外界對種族滅絕的懷疑,唯一被安排到新疆訪問的人,就是法國學者維瓦斯,維瓦斯當然沒有讓中共失望。 去年底,維瓦斯出版一本書《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這是西方唯一的一本替老共粉飾太平的書籍,但是,全書內容僅就進入新疆所看的情況,教堂的禱告者眾多,市場繁榮,並未訪談流亡在外的維吾爾族,尤其是親身經歷集中營生活的口述內容;因此,這本書出版後並無法取信西方記者,西方記者甚至質疑,維瓦斯被安排固定景點參訪,維瓦斯除了這本書以外,2011年,維瓦斯也出版一本抨擊西藏達賴的書,書名為《達賴並非如此禪》,全書引述的內容,還是侷限中共所提供的資料,維瓦斯不認為西藏獨立中國之外,後來才被老共併吞,可見維瓦斯對清帝國崩解後,西藏獨立短暫的歷史並不理解,維瓦斯說,中共入藏是拯救西藏痛苦農民,打破階級制度,摧毀修行人至上主義制度,很可惜,內容不脫老共的大外宣,維瓦斯並未到流亡印北的德蘭沙拉訪問,聽一聽達賴的意見,就狂妄批判西藏人爭取民主自由,對老共摧毀西藏文化,更不置一詞,這也是一本替老共擦粉的大外宣,可惜,西方學界普遍不買單。 習近平的強國躁進政策,眾目睽睽,光天化日下強暴香港,還想進一步摧毀台灣,引來東西方國家攻擊,只靠著北韓、伊朗、俄羅斯三個朋友幫忙,自以為拖14億人下水,就可以自保,你認為可能嗎?
洪博學 2021-03-24
國民黨才是議事小偷

國民黨才是議事小偷

國民黨才是議事小偷 好意思做賊喊抓賊? 最近有一些奇怪的聲音,怪民進黨立委為什麼18日沒有全在,才讓國民黨偷襲成功。國民黨也在王育敏主導下,直指當時不在的4位立委是薪水小偷。 但這完全是錯誤的認知。 首先,在3月18日當天,衛環委員會不只有這場會,他們也與內政聯席審查「跟騷法草案」,所以衛環的委員也需要去內政發言。 就算當天沒有與其他委員會聯席,立委也可以到其他7個委員會發言。就像那位好像只有他有做事、別人都在混的黃國昌,也是常常一天跑好幾個委員會;難道他沒在自己委員會的時候,都是「薪水小偷」? 所以,一方面是不剝奪立委處理其他公務的時間;召委當天都會宣布何時處理臨時提案,讓有審查權的本委員會成員能空出時間;若其他委員會要質詢的,可以儘早與他人調換;而且也要事先把提案文本印給所有委員,讓委員有審查之依據。 當天大家拿到的就只有8案,當然就只能處理8案;哪有偷偷塞進第9案,自己當起議事小偷,還罵別人是薪水小偷的道理? 若依國民黨這種沒在自己委員會待命就是薪水小偷的邏輯,那22日早上來委員會吵架的非衛環立委費鴻泰、洪孟凱、鄭正鈐、賴士葆、鄭麗文、陳以信、李德維、葉毓蘭等等,都是薪水小偷了? https://www.ly.gov.tw/pages/MeetingList.aspx?nodeid=135&q=&qsd=2021-03-18&qed=2021-03-18 3月18日各委員會  
曾韋禎 2021-03-24
特斯拉並不會自動駕駛

特斯拉並不會自動駕駛

特斯拉並不會自動駕駛,目前所謂的自動駕駛,只是駕駛「輔助」系統,比較常見的有定速巡航、定距跟車、防撞雷達、車道偵測、主動煞車系統等等,沒有那種會自己轉彎或是自己停紅綠燈的「自動」駕駛。 畫面中看起來很可能是開了定速、定距跟車之類的輔助系統,也就是說,車子會保持一定的車速,只要跟前面的車子保持一定距離,車子就會保持同樣的車速,前面的車慢下來,你的車也會慢下來,這個系統在高速公路上很好用,我自己也常用(我不是開特斯拉),好處是不用一直踩著油門,長距離行駛腳比較不會痠。 但是這不代表你開車可以不用握方向盤,或是不用看紅綠燈,輔助系統在你踩了煞車之後會減速並解除鎖定,所以人還是要依照路況操作,由於市區有號誌而且車很多,一直重覆煞車根本沒有使用的實益,一般上是不會使用的。從影片來看,這位駕駛有可能「誤以為」開了定距、定速跟車系統,車子碰到危險或紅綠燈會自動停下來,其實並不會,反而是因為前面都沒有車,所以車子就一路「呆呆向前衝」。 我看到還是有很多網友對這新聞的反應都是,「交給電腦開車當然會出問題啊!」、「誰還相信自動駕駛!」,也有人以為特斯拉會自動轉彎跟停車,或是自己下交流道,所以這位女駕駛很可能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才會剛買三天,「第一次」開啟自動駕駛,就「不知道車子為什麼一直往前衝」,不知道所謂的「自動駕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操作跟一般駕駛一樣,只是幫你省點力,沒那麼累而已,只要妳有看著路況踩個煞車,這件車禍也不會發生。 這種對科技的誤會,讓我想起二十五年前剛畢業的時候,到單位報到時,看到有個老巡佐,每次都會在電腦主機上面蓋一層厚厚的毯子,讓整個電腦熱到不行,我都超怕電腦會爆炸,有一天我就問他為什麼要蓋毯子,他說因為最近聽說「電腦病毒」很流行,蓋個毯子比較不會中病毒。    
石明謹 2021-03-24
偽愛國者

偽愛國者

  戒嚴長時期壟斷台灣統治權力,以流亡的中華民國政權宰制台灣,幾乎半世紀(一九四五至一九九六)。愛國,是中國國民黨最擅用的字眼。一些從中國隨中華民國政府流亡來台的有民主意識知識份子、文化人,被羅織叛亂罪名的大有人在,白色恐怖的殺戮歷史血跡斑斑。更早前的二二八事件,殺害台灣人知識精英,清除外來統治障礙,烙印的血腥更是難以洗刷。國家彷彿是中國國民黨的,是蔣家的。愛國,其實是偽愛國——是獨裁者發給共犯結構、共犯體系的通行證。把「中華民國」被去國家化的,就是這一黨、這一夥、這一群。 當年,《美麗島雜誌》在中泰賓館舉行創刊酒會,「中華民國」不只已被逐出聯合國,更被美國斷交了,一些極端「偽愛國份子」在場外叫囂,極端仇視想要經由民主化,拯救台灣這個國家的有識之士。美麗島事件,蔣經國鎮壓的結果,把二二八事件曾經徹底壓制的台灣人喚醒,重新站起來,想要活得像真正的人。 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時,標榜反共、愛國人士,揮旗吶喊,只是為鞏固中國國民黨殖民性統治霸權。「中華民國」被中國共產黨消滅,卻怪罪台灣人民,怪罪台灣政黨。李登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提名黃大洲競選台北市長時,趙少康這位原來中國國民黨人,先以新國民黨連線另立山頭,後來更創中國新黨的「反共愛國陣線」成員,在台北街頭搖旗吶喊,高喊「中華民國要亡了」、「保衛中華民國」口號,嚇壞了台北市民、台灣人。代表民進黨出戰的陳水扁,倖得當選。「中華民國」亡了嗎?近三十年,「中華民國」不是還被民進黨政權辛苦保護著嗎? 偽愛國的符咒未除,一些所謂的愛國者,常是禍國、害國,甚至賣國者。習近平的愛國主義是為了鞏固他的獨裁統治。以愛國者治港,沒收香港普選的一些些民主,沒收香港的一國兩制。昔日以反共、愛國之名,行共犯結構、分贓體系之實的中國國民黨人,其實是偽愛國者。轉型正義除垢,一些偽愛國者的抓耙子、告密者的身影,也該揪出來曝曬在陽光下。他們還在權力的魅影張牙舞爪、目露凶相呢!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21-03-24
玫瑰改名鮭魚,依然芳香?

玫瑰改名鮭魚,依然芳香?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在不同文化中,以全名稱呼一個人,是須在特定規則下才能做的事,可見姓名不是可以等閒視之的小事。一群人為壽司吃到飽而改名,也就成為不獨台灣,連國外主流媒體都報導的新聞,將來也必定不會從人們的記憶中忘卻。 從符號學的觀點看,一個符號包括了符號具、符號義、指號過程(semiosis)。比方說,「玫瑰」是一個符號具,其符號義是特定的一種帶刺植物,這個把詞彙與含義連繫起來,使我們看到「玫瑰」一詞,就想到特定植物的過程,就是指號過程;指號過程可以出自本能,也可出自文化與意識形態。符號指的是這三者合組而成的系統,而符號學關注的焦點之一,即指號過程中的文化與意識形態。 多少人窮極一生,就是要在自己名字上疊加更為獨特的意義。而理應承載這麼獨特意義的名字,卻只因為要吃一頓免費壽司而改,代價與所得之間的巨大差異,顛覆了各種文化中對人名這一符號的認知,把文化與意識形態讓位給飽吃一頓鮭魚壽司,也讓許多人無法接受。 除了法律上的名字,網路時代我們還有其他的名字,有了許多給自己命名的機會。每一個應用程式、社交網站,都要我們重新起一個名字。我們在這些數位場域投入多少心力,這些名字就獲得多少意義。指號過程從實體世界的文化與意識形態,變成數位場域的另一套規則;在這個場域的名字,如果獲得豐富的意義,甚至會取代本名,成為個人代表,比方YouTuber就很少以本名行事。 然而,名字真是可隨意取代的符號嗎?雖然數位ID可能取代本名,但也不代表數位場域的名字可以隨意變換,改名必須經過認證,或有次數限制,或根本不准改。由此可知,個人身分的建立,即便在數位場域,也非可隨意取得或拋棄。 就因為名字關係到文化、意識形態、身分認同的建立,這次鮭魚事件被拿來當成數位原住民世代對傳統的反抗,要推翻現有的意識形態。坦白說,這不過是過去幾年媒體與網路博取流量屢試不爽的世代對立話題,被拿來再炒作一波,而大家不小心被帶了風向。與我同輩的中年人,許多在中學到大學就已經進入數位場域打滾,對數位ID的身分認同建立規則一樣熟悉,可見這跟世代並無關係。 為鮭魚而改名的人,大概並非真有推翻意識形態的偉大想法,不過就是想要輕狂一下,事後還會改回來;至於是否能狂得有格調,就另當別論了。當玫瑰的名字改成鮭魚,它是否還芳香?答案要看你對這件事跳腳跳多高。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張約翰 2021-03-24
對罵之後,美國應有初步對策

對罵之後,美國應有初步對策

三月十八日美中高層會晤,前戲是相互對罵,彼此都有作秀的成分,但是中方明顯演過頭,只會激起美國民眾更加支持政府的強硬立場。中方對作秀準備得更充分,因為《人民日報》立即拋出一百廿年前清國與八國聯軍簽署辛丑條約的照片,與楊潔篪罵山門做出對比,以顯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且不說現在中國人都做了共產黨與習近平的奴隸,有不同意見就被拘捕;就是照片本身也難對比。清國那張是打完仗之後簽署條約的照片,而楊潔篪罵人是雙方還沒打仗,就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以前,慈禧太后也與楊潔篪那樣神氣活現。要真正對比,就看中美開戰後的結局,雙方怎麼談。習近平敢不敢打?這是真假民族主義的試金石。 罵完後,雙方承認進行坦率的交談,在根本問題上,例如價值觀、西藏、新疆、香港、台灣等問題自然不可能取得一致。北京唯一法寶就是中國內政不得干涉。然而香港、台灣是國際事務;就算是所謂的內政,包括鎮壓維權律師與人士,也違反聯合國人權憲章,北京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國是否應該提出動議把它驅逐出去?即使通不過,也留下一個歷史紀錄! 美中會晤是中國要求的,態度卻又如此囂張,擺明中共看準美國的軟肋,那就是拜登總統的八十高齡恐難以承受與中國發生一場戰爭。美國既然譴責中共的胡作非為,也得有進一步強而有力的行動,不能只停留在貿易關稅與科技制裁上;加強軍事威懾是必然的,然而美國保持君子風度不打第一槍,仗就打不起來,中共仍然可以到處尋釁滋事。 川普政府有一項作為說了還沒做,拜登政府應該加以完成,那就是乾淨網路。印度可以做到,美國怎麼做不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封殺中國普遍使用的微信。中國封殺外國許多通訊軟體,美國的還擊也只是對等而已,俄羅斯在四年前也封殺微信。二○一○年中國政府封殺谷歌時,當時的國務卿希拉蕊曾經表示「非常關注」,但最後不了了之。中國的微信、百度等遂取而代之。目前該是美國顯示網路實力的時候了。 現在是中國有求於美國,要同美國做生意及進行交流滲透,因此選擇性封殺中國重要網路,對中國的損害遠比美國大;美國還可找其他國家合作圍堵。除了損害中國的貿易運作,中國在國外的僑民很多,封殺網路對國內親友造成不便。這樣可以逼使他們向中共施壓開放外國網路,否則他們都得學習翻牆才可以站起來。 此舉有深遠意義。習近平嚴控網路動輒抓人,就因為那是他們欺騙裹挾十四億人的最後防線,只要許多民眾會翻牆,或者中共因為貿易需要,而被迫打開網禁缺口,那就是習近平末日的到來。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21-03-24
血,三聲雪,為何改唸三聲寫?

血,三聲雪,為何改唸三聲寫?

  上教育部「國語辭典」網站,打「ㄒㄩㄝ」,然後打第三聲,出現的單字選單中,並沒有「血」字,要打出「血」字,必須打「三聲『寫』」的注音才行。粗略估計,一九八○年以前出生者,被教育「血」字要唸「雪」,之後出生的則唸「寫」。 第一次聽到有中學生說「我流『寫』(血)了!」頗為震驚,筆者小學第一名畢業,注音符號是基本功,竟不知血(三聲「雪」)字甚麼時候改唸三聲「寫」了? 後來發現來自安徽的新住民在電視上,將「血」字唸成三聲「寫」,才恍然大悟,原來教育部國語辭典以中國發音為準?甚至更糟。難道教育部把辭典編纂工程發包或「被轉包」給中國公司承作?否則何以致此? 進一步查考又發現,也有中國武俠劇演員將「血」字唸成三聲「雪」,可見連中國也並非一致唸成三聲「寫」,教育部到底所為何來? 另一個「雙方同框」凸顯差異的顯例,就是金馬獎頒獎典禮中「男女主角」一詞,中國代表團都唸成「男女主『決』」,本地電影人則唸「男女主『角』」,彼此尷尬,後來有人索性把「角」字省掉,以「男主」、「女主」善意的打混過關。 再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使用經驗是,「主角」、「角色」要打「主『決』」、「『決』色」的注音,才打得出來。最近則發現似乎修正過,改為:主角,要唸「主『決』」,然後說「又音」主角,意思是唸成「主角」也可以。 這下子一把「火」不禁衝上腦門!教育部身為國家最高教育機構,部編辭典必成為考試評分標準;當語文有爭議,必也成為各界依循的共同根據,部編辭典怎麼會以中國發音為準,台灣發音反成「又音」、「也可以」? 辭典本質非聖經,亦非法律;其正確定義是「收集者」或「蒐羅者」。語文成形之動力,是約定俗成,且常有「良幣驅逐劣幣」現象,譬如傳說日前中國官員說「吃泡麵」,顯示「泡麵」相當程度取代了「方便麵」,以個人曾經收看東南衛視的經驗,節目主持人確實也說泡麵。道理很簡單,因為「泡麵」的具象性與「詞能達意」,明顯高於「方便麵」。中國「高檔貨」的概念在台灣流行,也是同樣道理。 國語辭典編審會曾經討論,把小英新年賀詞「自自冉冉」編入辭典,遭到圍剿;但就辭典的「收集者」本質而言,是對的。這也說明教育部對於辭典之本質很清楚,只是上述顯例,以中國發音為準,台灣發音淪為「又音」、「也可以」,甚至完全不收,真的忍不住發火! (作者為資深媒體及廣告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21-03-24
拜登又藉著槍擊事件大作文章

拜登又藉著槍擊事件大作文章

03/23/2021星期二 科羅拉多超市造成十死的槍擊案,拜登又是第一時間站出來見記者,宣稱要用行政命令加強管制槍枝。他說一分鐘都不能多等了。 就像上周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一樣,他也是第一時間趕到當地,譴責美國白人仇視亞裔的問題,盡管一點證據都沒有。 這一次,看名字,看相片死的都是白人,所以他不能拿種族歧視做文章,於是回到民主黨的另一個百戰百勝的議題「槍枝管制」。至於槍擊者明明是一個外國姓名Ahmad Al Aliwi Alissa (他哥哥證實他們是2002年由敘利亞移民到美國的回教徒),這些都無關緊要。而兇嫌的哥哥說,他有精神病及嚴重的反社會心理,這些對拜登也都不重要。 想想看,如果是白人槍手槍擊了一群中東人,又有甚麼樣的解說?(下圖:左邊是兇嫌,右邊是部分死者相片。)   而死者中有一名英勇的警察,民主黨是否還是要消除警察,讓社工去送死?社工願意嗎? 據說他的Facebook上有侮辱川普的言論,相信沒有一間媒體會引用來證實他是反川普份子。目前Facebook已經第一時間刪除了他的網頁。 此外據說兇嫌雖然只有21歲,在三年前就已經有了攻擊罪的案底,FBI應當有他的檔案,為什麼有案底的精神病人還讓他買到槍枝。目前的法律下他根本不應當買到槍枝,所以單純修改槍枝管制法是沒有用的,阻止不了這一類的犯罪行為。 就像紐約州兩名黑人男孩燒死一名白人的案子一樣,媒體有意的掩飾這次的兇嫌族裔背景,也許過兩天連他的姓名都要封鎖了。(加拿大CBC的新聞中,有所有死者的姓名及年齡,但提到兇嫌,只說是一個21歲的青年,沒有名字,沒有相片。CNN及美國媒體的新聞也不提族裔關係,只著重槍枝管制) 美國南部的非法闖關的問題嚴重到翻天覆地的地步,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越界,兩個邊界州份宣布進入緊急狀況,但是拜登到現在也不敢到當地,卻是一次又一次藉著沒有查實的槍擊事件大作文章。
袁曉輝 2021-03-24
習大愚民壯膽

習大愚民壯膽

習近平。(美聯社) 美中在阿拉斯加火爆攤牌過後,中共傳聲筒在二十二日本週一紛紛釋出習近平當天前往福建考察調研的訊息,雖然相關的文字說明不到百字,但是釋出了多幀照片,傳達習去了解「生態文明」的意向,其中有張影像是,其妻彭麗媛穿著大紅的服裝陪同泛舟,在一片灰藍色調中,難免引人注意。 以中華帝國復興者自居的習近平,這個時候選擇回到他曾經工作十七年的閩地去巡視,當然有其目的。果不其然,昨天立即有外圍的幫閒開始為大家畫重點,深怕外界不了解習大大這是演哪一齣。歸納起來,這些紅媒強調的不外兩點。首先,這是在複製毛澤東的一九五六年遊長江,當年中國與蘇聯交惡,毛澤東曾寫下「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習近平有意藉此對外展示他的自信;其次,這是習在兩會期間宣示「平視世界」的延續,意味著中國有與美國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自由世界旁觀這種斧鑿太深的鋪陳,只要稍微了解中共黨史背景的人,絕對會啞然失笑。中國十四億人民,總有一億人是社會菁英吧,他們怎麼能夠忍受此等上世紀的愚民手法繼續肆虐橫行?看來,要不是現代科技提供了獨裁者壯大統治的專制工具,習近平要摀住這麼多人咧開的嘴,應該是不可能的挑戰才對。 習近平要向中國人民與競爭對手展示他的成竹在胸、氣定神閒,這十分正常,但是從楊潔篪以降,身邊逢君之惡的隊伍應該要現代化。夫婦倆遊九曲溪就遊,扯什麼學習毛主席覽長江!是想暗喻冷戰時代,中國與蘇聯齟齬,可以走上與美國破冰交往的戰略改變,所以今天美中決裂,中俄也可以緊密聯手反擊嗎?若這是中共大內宣與大外宣的主旋律,恐怕已經犯下兩大錯誤,達不到預期效果。 第一個誤用是,毛澤東當年與赫魯雪夫因路線問題日益決裂,中國接下來的一連串光景非常慘烈,先是發動大躍進,造成全國性的大饑荒,所謂三年困難時期;後來又通過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間,幾乎毀掉一個世代,習近平自己就是歷史的受害者,這是毛澤東吹牛「閑庭信步」後的中國現實演進,何必在此時自揭瘡疤?大家能不發噓嗎? 第二個錯置是,今天中國的局面,可不是當年只有北極熊在前,習近平現在對上的,是五眼聯盟外加一向保持緘默的歐盟,等於是主要敵人與次要敵人,全被中共打成了一塊。英國學者提醒美國因全球事務備多力分,中國則是集中焦點,這論點固然值得台灣表示感謝,不過,習主政下的中國,這些年在恫嚇台灣之外,同步在香港、新疆遂行清洗,焦點可一點也不集中,因而引起各國群起對中國發起各式制裁,這全面性的處境若要善處,與備多力分已經沒什麼兩樣。正因為如此,習大才需要帶著老婆出來,對外愚民,對己壯膽,以安定局面。否則,何必出外散心,多此一舉呢?
鄒景雯 2021-03-24
詹順貴律師的魔戒

詹順貴律師的魔戒

詹律師(左)說,當時他是隨林全院長上任,擔任環保署副署長,之後賴清德(右)接任,他就有辭官之意;原因是,林全是個明理之人,不會讓環保成為每次政治角力下的犧牲品。(報社合成)   名為《魔戒》的小說、電影故事中,有一輪能號令所有魔法戒指的至尊魔戒,在故事角色哈比人比爾博戴上後,能夠讓他隱形;而在史麥戈得到後,則使他變成一頭扭曲而墮落的生物——咕嚕。 和每件土地徵收案都有著數不盡恩怨情仇的「土地正義」律師詹順貴,最近又因為鬧得沸沸揚揚的藻礁公投事件,以「時任」環保署副署長的身份,在臉書發文,痛斥某媒體的報導替賴清德「擦脂抹粉」。 詹順貴律師臉書發文原文連結: 詹律師說,當時他是隨林全院長上任,擔任環保署副署長,之後賴清德接任,他就有辭官之意;原因是,林全是個明理之人,不會讓環保成為每次政治角力下的犧牲品。我不想認為這是在指桑罵槐,可是在2018年,深澳電廠的環評大會上,詹律師可是投下了關鍵的贊成票,讓現場的環團驚咤不已,我想知道,環保不能當政治角力的犧牲品,可是能成為官場道路的墊腳石? 這麼說當然並不公平,畢竟林院長對詹律師有知遇之恩,相較於曾多次因為「南鐵地下化」而槓上的賴清德,此仇不共戴天!就算蔡政府希望以更環保的天然氣取代燃煤,也因此觸動了詹律師最敏感的一條神經——土地正義。這也難怪李應元署長說他不顧江湖道義,開開心心走馬上任、一別過頭翻臉不認。 大家都順你的時候,你就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出合理的判斷,有老鼠冤的時候,你就「無法執行政務」不如歸去。更不要說現在「挺身而出」指責執政黨不與環團溝通,那不就是因為你當時溝通不力?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道德」、「正義」的魔戒戴得久了,是有成為隱形人的風險。 有網友在詹律師的發文下留言詢問:為什麼您不呼籲環團溝通呢?詹律師說:我有啊,我還投稿媒體,可是他們都不聽我的!我猜想,所以詹律師趕緊跳出來發出「正義之聲」、爬到賴清德的頭上佔據道德高點,以免環團真的當他隱形、「不聽他的」。 但未可知,這是不是魔戒的效果已經到下一個階段了?當你不斷高舉著詡為「正義」的權柄,在旁人眼裡,不過就是個巨嬰緊握著一支棒棒糖不放罷了。  (文字工作者)
草魚 2021-03-23
江啟臣對台灣核四的睜眼瞎說

江啟臣對台灣核四的睜眼瞎說

公民團體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3月13日舉辦「福島十年,告別核 電」音樂會市集,並且呼籲全國反核民眾在8月28日重啟核四的公投一定要出來投... (來源 中央社)   重啟核四公投即將於今年8月登場。對最近死灰復燃的「支不支持核四重啟」話題,既是民進黨黨主席,又是現任總統的蔡英文已斬釘截鐵,明確表示:「我的立場很清楚:核四不應該重啟!」倒是中國國民黨現任黨主席江啟臣,也不知道到底在心虛或迴避什麼,不直接了當表示「核四應該重啟」或「核四不應該重啟」,而是睜眼瞎扯「民進黨蓋核四,國民黨封核四」,「民進黨願不願意讓人民公投,決定核四的去留?」 在台灣,有人反核、有人擁核;朝野兩大政黨中,民進黨反核、中國國民黨擁核,則是眾所周知的事!中國國民黨主席會說出「民進黨蓋核四」的文字遊戲謊言,見證中國國民黨的無賴與誣賴。 在民進黨1986才誕生,2000之前都是中國國民黨完全執政的背景下,看看幾個有關核四的時間點,誰在為核四賣力護航就昭然若揭了: 1980年,行政院以台六十九經10730號函核准台灣電力公司興建核四! 1983年,行政院以當時國內一般民眾對於核能電廠有所疑慮,乃指示台電在社會疑慮尚未澄清以前暫緩動工! 1992年2月2日,行政院再度通過回復核四計畫案! 1996年5月24日,民進黨在立法院突擊通過核四停建案(台電則仍於隔日對有關核反應器及核燃料費工程進行開標,由美國奇異公司得標),中國國民黨隨即於同年10月18日提出覆議並通過續建核四! 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上台五個月後的10月27日,行政院院會決議將停建核四,因朝小野大(民進黨70席、中國國民黨123席、新黨11席),忿怒的在野泛藍立委不僅提案罷免總統,還移請監察院彈劾行政院,並於2001年1月31日以人數優勢,在立院做成核四立即復工的決議!執政的民進黨雖堅決反核四,也只好再編讓核四復工的預算,這是江啟臣誣賴「民進黨蓋核四」的真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震驚全球的福島核電廠事故。2013年3月9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150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終結核四,核電歸零」的309廢核大遊行,加上台電舊的核廢料貯置場已然過飽和,新的貯置場又到處碰壁,馬政府被迫在2014年宣布將核四封存。這是「國民黨封核四」的來龍去脈。 要旨是:既然執政的民進黨高分貝喊「核四不應該重啟!」最大在野的中國國民黨也津津樂道「國民黨封核四」,那「封核四,不應該重啟」不就是兩大黨的共識?兩大黨背後,好歹也代表了七成左右的民意,夠多了!誰還丟出重啟核四公投的,誰就是在打假球! (作者為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張國財 2021-03-23
為何國民黨到現在一直在打疫苗?

為何國民黨到現在一直在打疫苗?

早上有朋友問,為何國民黨到現在一直在打疫苗?他看不懂這在幹嘛。 要說,這單純只是想當中國疫苗買辦賺錢,就經濟而言很合理但政治上後座力太大。若說,只是為反而反,這種無差別打法也太蠢了些。如果說,是為了要打掉陳時中的信用,避免他選2022,這政治上很合理,但殺敵一千自損兩千,誰要去擔這個損失很難喬。 所以到底是為何?我會說「全部」XD 別急著說要打我,我的意思是,你若從整個國民黨90年代後的宣傳就知道,基本上有很嚴重的慣性,調整角度宛如恐龍緩慢。以下稍微圖解便於理解 90年代,泛綠整體大概只有3成多的票,表格會是這樣 所以宣傳上打這個點,可以鞏固自己的7成票,同時惹火另一邊的3成,反正輾壓沒差。 但從李登輝後期開始國家正常化,再加上阿扁上台,整個政治風向在2004年前後大概是這樣 因為習慣上,宣傳依照核心的剛性支持者(鐵粉)出發,此時透過各種台灣意識成長,泛綠的核心不變下,多了一些在議題上偏泛綠的柔性支持者,而泛藍的則因為年輕票增加,媒體自由化等等效應,柔性化的變多了。此時,宣傳機器的作為,會惹火右邊泛綠的所有人,以及讓中間偏自己的淺藍稍微不爽,但在選舉上還不是非常致命。 而經過各種中國助攻,本土意識的自然成長(天然獨),到了英上台時的狀況大致是這樣。 剛性的深綠人數被壓縮,淺綠的幅度增加到差不多一半,而國民黨則有不少人實質赤化,灰色的因為長期議題厭惡國民黨,但不大願意公開挺泛綠的意識形態,成為我們俗稱的第三勢力,但本質上仍然是習慣整套黨國思維的。可是宣傳上,還是優先在乎自己的剛性支持者,造成連泛藍的都有部分翻臉,形成大台北現在選民的概況。 而經過中國滲透,2018的左禍撕裂,再經過2020大選的統獨震盪,現況是這樣 已經半轉紅的不知道自己實際上就是偏紅,然後公開自己淺藍的那鳳毛麟角,處在困惑但又不肯轉向的窘境。而原本淺藍的,透過議題轉化認知,把淺藍的色彩灰階化,自認中立。而左派的議題化優先國家認同,導致中間原本泛綠的一塊,整個虛化到認不清敵我,產生左邊似乎有自己人的錯覺。 國民黨的宣傳為何得罪到絕大多數人,卻改不掉?很簡單啊,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以服務自己的剛性支持者為主,並且以為這套才是正確的主流,其他的必定都是被泛綠三民自洗腦。 至於說,為何會赤化?那就得去問問某些媒體,怎樣去洗腦群眾變成鐵粉,然後忘記自己原本的核心價值叫做反共。 最後,不要以為,只有國民黨的宣傳有這問題。 各位也想想,假設你是其中某派人士,要擴大地盤,宣傳戰應該打在哪個點? #想通你會瞬間知道現在怎麼回事
王立 2021-03-23
打假針怎麼冒出來的?

打假針怎麼冒出來的?

打假針怎麼冒出來的? 蘇貞昌、陳時中昨天去打疫苗,當然不該開放媒體採訪。只要在新聞現場遭遇過台灣媒體怎麼採訪就知道,現場絕對會如同戰場,事後一定傷痕累累、凌亂不堪,因為台灣媒體的素質就是爛! 我都曾親眼看過,在立法院審查法案時,攝影記者當場對著前面的吳秉叡立委罵三字經,要他別擋鏡頭;完全搞不清楚,立委在會議室審法案,攝影記者哪有資格指揮立委?結果吳秉叡還不能斥責記者耶!被罵的攝影記者那時候居然還有臉兇回去,感覺是想打架的樣子。 所以,台大醫院的接種現場,給這群記者進去踩踏後,當天光善後就夠了,還能做其他事嗎? 然而,沒開放記者進場,馬上就有人質疑打假針。事後就有特定電視台記者就此詢問台大。 但行政院馬上提供影片、照片作證。 但要罵的媒體還是有藉口罵,所以今天的蘋果、聯合、中時都一起罵了。  
曾韋禎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