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日媒頭版狂刷 台灣用民主「抗中」

日媒頭版狂刷 台灣用民主「抗中」

全球矚目的台灣總統大選落幕,日本媒體昨日紛在頭版大幅報導。圖為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大報《讀賣新聞》。(作者提供)   全球矚目的台灣總統大選落幕。日媒昨日紛在頭版大幅報導。 日本也是世界第一大報《讀賣新聞》社論標題「展示對中警戒的台灣民意」稱:「在中國強壓威嚇下,台灣人民仍然選擇現政府的路線,中國習政權應尊重台灣所展現的民意、對台的文攻武嚇要有所節制」。認為賴氏沿襲蔡總統「不挑釁、不屈服」不卑不亢的對中政策,聯結美國深化國防以維持現狀,相對於侯氏明知中國意圖統一台灣野心,卻一味迎合,有失自主性,選民心生不安促使賴氏勝選。 《日經新聞》社論標題「尊重『與中國保持距離』的台灣民意」稱:「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意味著,民主台灣選擇與獨裁中國繼續保持距離」,又說:「台灣實施民主主義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歷史,有言論自由支撐的公正政治也同時並存,因此,中國對此現實及台灣社會的變化,不該視若無睹」。 《產經新聞》社論「共產黨支配下的獨裁中國想併吞台灣的壓力日漸高漲之際,台灣人透過選舉,展現出成熟的民主主義姿態,其意義極為深遠」,又警告新總統「中國沒有民主主義、也不遵守法律、即所謂『力的信奉者』,若想與這種專制國家談判、或想堅守台灣海峽和平的話,強化自我的防衛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務」。 由於烏俄之戰仍纏戰不休,所以,守護自由民主最前線的台灣總統大選,舉世關注,全球民主國家的媒體多在台採訪。惟獨中國全面封鎖消息,讓「微博」搜尋不到相關訊息。 台灣自由民主的運作已經日趨成熟,選前,動輒數十萬人集結,聲嘶吶喊、鑼鼓喧天有如嘉年華會,選後,所有喧譁嘈雜戛然而止。所以,只要自由民主台灣存在一天,對獨裁中國而言,就有如芒刺在背,寢食難安。 (作者為日本醫療法人輝生醫院理事長、京都大學醫學博士)
王輝生 2024-01-15
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之一李登輝

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之一李登輝

#燦爛的星辰 #今日壽星 「車子要轉彎時,不要開太快,否則會翻車!」 –李登輝 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之一李登輝,1923年(日本大正12年)的今天出生於台北三芝。父親李金龍在日治時代當過基層警員。 1942年3月李登輝自台北高校畢業,10月入日本京都大學農業經濟科。1943年10月,太平洋戰爭正如火如荼之際,被徵召入日本陸軍。戰後,入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就讀。 二二八事件時,他身為學生領袖,於事件的大整肅中,幸虧躲避山中一、二個月,幸免於難。 1948年李登輝自台大畢業。擔任過台大的助教、講師。在台大任教期間,李登輝與彭明敏、劉慶瑞、陳棋炎等人名馳台大。他上課中對時政時有針砭,引起情治單位注目。之後赴美留學,於1953年獲愛荷華州立大學農經碩士。 1953年任台灣省合作金庫研究員,1954年任台灣省農林廳技正間經濟分析股股長﹔1957年擔任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經組技正兼台大副教授﹔1968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農經博士﹐回國擔任台大教授。 李登輝學成歸國之初,曾受情治單位列管,後因其專長和為人,受蔣經國賞識,被破格提拔,而走入國民黨陣營。 1972年,經蔣經國的提拔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78年被派任台北市長,1981年被派任台灣省主席﹔1984年被蔣經國提拔為副總統。 1988年1月13日因蔣經國總統病逝,繼任為總統。7月8日,國民黨召開第十三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在暗潮洶湧中,李登輝獲1176位黨代表支持,有驚無險當上了黨主席。1996年3月當選台灣首任民選總統。 在中國國民黨陣營內的台籍政治人物當中,李登輝是唯一的異數,其他所有的台籍政客,都是主動向中國國民黨投靠,效忠兩蔣政權,形成所謂的「恩庇–侍從」關係;唯獨李登輝進入國民黨政治圈,並非他主動投靠,而是蔣經國的點名延攬。因此,進入那個外來統治集團的核心,其處境充滿危險,不只那些資歷比他深的台籍政客對他眼紅,外省大老也不能心甘情願,而軍特系統,更隨時潛藏著對他的威脅。無怪乎日本學者形容他是「虎口下的總統」。 李登輝主導國民黨,背負著這個統治集團過去的舊包袱,為了不讓兩蔣時代的遺老們太過於適應不良,為了應付那些拒絕「土斷」、拒絕本土化的外來權貴,也為了避免舊勢力的反撲,他經常要委屈自己,在新理想與舊環境中,經常扮演著兩種互相衝突的角色。 但是民主改革的步子總要踏出,因此他借力使力,順應從「黨外」到民主進步黨的民主運動浪潮,再順應野百合學生運動,終於召開國是會議,終結「動員戡亂時期」,國會得以全面定期改選,最後再促成總統直接民選。民主化的台灣,開始被世界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列入「自由國家」,以至於今。 李登輝卸任之前數月,在答覆德國媒體的採訪時,明確表示:台海雙邊是「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政權和平交替,國際肯定。但是讓台灣完成民主化、試圖讓國民黨在地化的李登輝,則被國民黨驅逐出門,國民黨又恢復原性。 李總統循序漸進的轉變,完成他心中既定的「讓台灣政治民主化與主權獨立化」的心願,這才是真正的李登輝的本心。時代雜誌曾稱他「民主先生」。 這位「民主先生」於2020年7月30日過世,享年97歲。 (附圖說明:2000年我與李總統合影於他的書房)
李筱峰 2024-01-15
沒有人滿意,也沒有人空手而歸

沒有人滿意,也沒有人空手而歸

今天晚上,和來自全世界的華人時政網紅齊聚一堂、慶祝台灣大選圓滿結束。很多人之前並不認識,但透過網路彼此相知、神交已久。大家相見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這些網紅來自世界各地。透過每個人的自媒體頻道,將台灣大選的很多細節,呈現給全世界。讓全世界華人知道,台灣的民主是多麼可貴。他們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等中共的官媒。 聚餐開場,我也發表了簡短的感言。我認為,這場選舉沒有勝者。民進黨丟掉了立法院的多數;國民黨沒有選上總統;民眾黨總統選舉只選了第三名。 但與此同時,這場選舉也沒有敗者。民進黨拿到總統;國民黨在立法院增加了15席;柯文哲空手套白狼,拿到了立法院的關鍵少數。 這個結果,沒有人滿意,也沒有人空手而歸。這或許正反映了台灣民主的成熟。民主制度最先要學會的正是「妥協」。每個人都受一點委屈,也都得一點便宜。互相監督、互相制衡,也許會走得更遠。 台灣社會也展現出驚人的成熟。在激情、熱鬧過後,今天就完全恢復了日常的平靜。好幾位網紅朋友都對此表示高度讚賞。 飯局上,每個人都寫了一句感想。十分精彩,分享給大家。 #矢板明夫  
矢板明夫 2024-01-14
撐過去台灣就贏了

撐過去台灣就贏了

這次我懶得心理輔導了,同樣的話兩年前我都講過了,因為上一次是地方首長選舉,所以這一次才真正算是台灣疫情後對執政黨的總檢驗,台灣因為開放別人家慢,所以總檢驗也就晚一屆,全世界民主國家你一個一個去比對的話這種選舉執政黨近乎沒有不敗選的,另外還加上執政八年時間民眾不滿的算總帳,換成歐美國家的選民來投這次選舉也是很不妙,只是開票之前這些話我不想講,沒意義。 我認為從現實面條件看,選成這樣民進黨已經比我預期的好了,至少之前執政的滿意度有守住不少票,換成其他國家的執政黨可不會是這種表現,至於比對說,如果是歐洲或美國的成熟選民,肯定不會做出如台灣人這般愚蠢的選擇,之類的洋洋大論我覺得可以不必了,這都是你純靠主觀想像投射內心挫折感吧?你這幾年真的有關注其他民主國家的選舉才這樣講嗎? 中年人的優點就是總是能快速因應客觀環境不可改變的條件來調整自己的期望,至於事與願違所以台灣完蛋了國家要亡了這種自暴自棄的人,我講好幾年了,那就相信自己,快移民,哭鬧也沒用的事情它就是很單純哭鬧也沒用,所以最好省省別浪費力氣,那些人跟那些事它們不會因為你生氣就自己消失,它會再糾纏台灣一代人,我們必須在這種模式底下堅持玩下去,這是現實面,我也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可是那是現實。 外部環境一直是往對台灣有利的變化在走的,台灣只要持續守住幾年不倒,國際局面就會帶著台灣走向勝利方,這不是那種條件是擊敗敵人的戰略遊戲,而更像是那種在各種絕望條件底下堅持時間到時間條件達成的模式,撐過去台灣就贏了,之後每一年對台灣都是一個挑戰,未來很艱難,可是並沒有那麼難,因為這場對抗不是只有台灣自己在打,台灣在這場衝突中的任務只作為關鍵要塞堅持到盟友勝利,沒人要求靠你打贏,也沒人這樣期望。 如果條件不利就怪隊友、不開修改就不會玩,那就快點逃,又沒人攔著,每次選舉完都要講一次我也累。
周布雅 2024-01-14
這次民進黨的三個奇蹟

這次民進黨的三個奇蹟

這次民進黨的三個奇蹟 1.全世界疫情後的總統大選,八成都是執政黨下台,因為你再怎麼做都會不滿,這是放出武漢病毒的中共,對全球民主最成功的挑戰,而民進黨扛著前三年的疫情,在中國強力介選與白藍三腳督挑戰下,還能選贏。 2.台灣從來都沒有連任12年的紀錄,這次是由民進黨打破。 3.一開始民調,不分區的民調都追不上賴清德的民調,後來卓李王 成功組織搶救義川大兵活動,把政黨票催到跟賴清德的投票率相當,拯救了多席失去的區域立委,只輸一席。 其實我覺得民進黨這次很努力,在傳統媒體政論節目跟車隊掃街,用了過去完全不同的思維與打法,鼓舞了所有原本很悶的台灣人。 有人說民進黨這次選得很糟,其實我的看法沒那麼糟。 你去看今天出現的評論,國際到本土專家都是稱讚奇蹟,因為上面兩點。 要知道一個政府執政愈久,一定愈難執政,民調會愈低,換人做看看的期待會更深,這是人性。 所以這次選舉各種被操作出來的民怨與抹黑,如幽魂般纏繞不去,只有換黨才能擠解決這個期待,才會知道白藍好壞,這就是一刀兩面的東西。 但台灣沒有換親中勢力上場的空間 賴清德總統未來四年會是無比艱難,加油  
James Hsieh 2024-01-14
為什麼害怕政黨輪替?

為什麼害怕政黨輪替?

為什麼害怕政黨輪替? 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本來就是應該有的過程,大家到底是在害怕什麼? 我自己成長的經驗,面臨很多困難,自己努力去克服障礙,弄到自己可以到德國去唸書工作。針對生活的瑣事這些,我個人根本不關心到底是誰執政,不管什麼居住正義,有的沒有的福利,甚至砍我的年金我都不在乎,進步與否跟我的關係好像沒有那麼大,我就是所謂的「熱愛命運(Amor fati)」的人。 我唯一擔心的就是中國併吞統治台灣,然後失去自由,徹底改變原來的生活。 每個人的時間精神有限,人生體驗非常侷限,偏偏人生很多重要的道理需要親身去體驗之後,才能有些許的了解。 我很早就能夠真正接受「世界不公平」的這件事,也勉強可以理性看待生命的無常,周遭突然間出現的苦難,迎接悲劇的到來。 我不能了解很多人諷刺講什麼亡國感,這是我唯一的感覺,沒有這種感覺我不會出來參加什麼運動。我個人的觀念和經驗,就是什麼困難都要自己解決,偏偏被中國併吞的事情,自己無法一個人解決! 這是我害怕政黨輪替的唯一原因,不然還有什麼好害怕?
李忠憲 2024-01-14
挺不挺?從賴侯柯「本命區」與「老家」看地緣得票率

挺不挺?從賴侯柯「本命區」與「老家」看地緣得票率

  選舉時,參選人總是愛說,人不親土親,想要藉由鄉情來與搏感情,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這三位 2024 總統參選人都是離鄉背井到外地長期發展,那麼這三位參選人的鄉親到底挺不挺自產的參選人呢? 賴清德生於臺北縣萬里鄉,萬里國中畢業後到建中就讀,醫生生涯與政治生涯在臺南發跡與崛起;侯友宜生於嘉義縣朴子鎮,東石國中畢業後到嘉中就讀,警察人生在臺北開始,政治生涯在新北市點燃;柯文哲生於新竹縣新竹市,竹中畢業後到台大就讀,醫生職涯與政治路都在臺北萌跡,這三人的鄉親對於自己在地出品的參選人可是各有擁護。三位參選人在本屆選舉中又因為土地問題,分別被對手打得會灰頭「土」臉,柯文哲先被爆出新竹老家頂樓與防火巷違建,後又有農地改停車場問題;賴清德被挖出萬里老家新蓋的違建;侯友宜的凱旋院包租公與新莊計畫性購地爭議遭點燃議論。與其人云亦云,不如從「本命區」與「老家」看地緣得票率。 賴清德本命區臺南市、侯友宜本名區為新北市、柯文哲本命區則為臺北市,我們先從三位參選人的本命區進行比較。賴清德在臺南市獲得 51%,侯僅有 25.6%,柯為 23.4%,不過相較於蔡英文在臺南拿下 67.38%,兩人有 16% 的差距,賴清德在深綠的臺南暫時穩住過半盤勢;侯友宜的新北市取得 35.2% 、賴清德為 38.6%、柯文哲為 26.2%,侯友宜在本命區略輸賴清德 3.4%,但侯友宜與 2022 年的市長選舉獲得 62.42% 相比,差距高達 27%,等於新北市民已經否定侯友宜當市長的正當性;柯文哲在臺北取得 23.8%,賴與侯分別獲得 38.1% 與 38.1%,相較柯文哲 2018 年在臺北市市長連任時獲得 41.07% ,差距達 18 %,且連賴侯的得票率都輸,這顯得柯文哲在臺北市的厭惡感相當大。以「本命區」來說,賴侯柯三人來說,賴清德算是及格成績,侯柯已經死當。 再從老家來看得票率,賴清德老家為新北市萬里區中幅里;侯友宜老家為嘉義縣朴子市安福里;柯文哲老家為新竹市北區民富里;我們從老家得票率行比較。賴清德在萬里區獲得 47% 選票,侯友宜為 33.0% ,顯然藍營這次在打礦坑老家的議題已經業力引爆,不但沒獲得萬里市民的支持,反而使賴侯差距達 14%;侯友宜老家的朴子,也遭到賴清德的壓制,雙方差距達 16%,離開老家的侯友宜僅有在選舉才回家拜票,讓家鄉的鄉親也挺不下去;柯文哲老家的北區獲得 30% 選票,更分別輸給賴侯的 35.0% 與 33.0%,柯文哲在老家不但沒獲得第二名,還落居老三,慘況不言可喻。以「老家」來說,賴侯柯三人來說,賴清德選得漂亮,而侯柯則是大敗虧輸。 (作者提供)   從「本命區」與「老家」看地緣得票率,賴清德獲得老市民與老鄉親的支持,而侯友宜與柯文哲卻被自己的市民和鄉親所被棄。其中侯友宜因為這次的躁進選總統,把自己的政治生涯全部賠進去,侯友宜敗選回到新北市續任市長,顯然需要面對可能被罷免的壓力。 (資訊服務業)
陳建源 2024-01-14
柯文哲的爛,台北市民更清楚

柯文哲的爛,台北市民更清楚

柯文哲的爛,只有真正被他執政過八年的台北市民才會更清楚,所以柯文哲在台北市的總統得票率比全國平均更低 松山區:26,090票,得票率22.24%。 信義區:30,132票,得票率23.21%。 大安區:35,909票,得票率20.97%。 中山區:30,227票,得票率22.68%。 中正區:21,278票,得票率24.12%。 大同區:18,485票,得票率24.94%。 萬華區:27,497票,得票率25.05%。 文山區:39,875票,得票率24.76%。 南港區:19,007票,得票率26.53%。 內湖區:44,597票,得票率26.12%。 士林區:37,782票,得票率22.75%。 北投區:35,975票,得票率24.18%。 柯文哲在12個行政區的得票率都是最後一名,全都沒有超過27%,一個在台北市當了8年市長的人,竟然無法在任何一個行政區中獲勝。而且不只是行政區,他甚至在每個里都是最後一名,可見台北人有多討厭他,被稱為史上最爛的北市長真的不是叫假的。然後柯竟然還會說自己政蹟很好,可以當好總統。
吳煌 2024-01-14
訊息戰爭

訊息戰爭

訊息戰爭 令我尊敬的董兄在上一則留言:我有在一場討論上談到,若資訊更加過量又真假難辨,下一個世代可能不會花時間力氣抽絲剝繭,直接問AI取得快速答案比較快。所以我們真的很不能完全依賴他人的AI服務,這不是技術與產業問題,是下一世代的思維模式。 其實我不太喜歡「假訊息」這樣的名詞,「假訊息」戰爭或認知作戰,其實是一種「訊息」戰爭,但一開始定義的時候,把訊息分成假或真。防禦的一方就已經輸了。 訊息是你不知道的東西,不知道的東西怎麼判斷真假? 攻擊和防禦都需要能量,戰爭就是比賽誰的資源多,誰武器、設備精良、人員充足、後援無缺。 台灣了解訊息戰爭的人實在太少,尤其民進黨內部那些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左派自由份子,對言論自由或網軍的概念完全認識不足。 我覺得政府應該要有網軍,不是資通電軍那種在軟硬體設備保護國家防止一般駭客的軍隊,而是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負責捍衛正確訊息內容的傳播,這不是專制國家箝制言論自由,而是用攻擊主動推播的方式,可以讓這個國家的國民收到正確的知識,如果沒有辦法使一個國家的國民接受到正確的知識,放任許多不正確的謠言到處流傳,這個國家一定會滅亡。 一個載著衛星的飛彈通過台灣的上空需要發出警告,許多殺傷力比這些更大的謠言飛彈,在台灣的網路上肆無忌憚地流傳。 全台灣從很早開始具名一直罵唐鳳的人是我,唐個人號稱無國界自由主義,在數位身分證的時候卻站在支持這種數位獨裁的立場上。在訊息戰爭整個數位發展部毫無作為,這時候又踩在自由主義、言論自由的態度上。 這兩種不同極端的立場可以出現在台灣最重要捍衛訊息戰爭的部長身上,這個人不止沒有核心價值,而是沒有價值可言。我覺得賴清德還能夠當選總統,真是奇蹟,其他一大堆應該要當選的立委全部落選也不足為奇。 在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的發展之下,董兄講的世界很快就會來臨,其實現在連我自己都是這樣,搞不清楚的事情沒有辦法花時間研究,只好去問人工智慧,等到這些東西全部掌握在敵人的手上,敵人佔領訊息的傳播和內容,掌握台灣人的思想和判斷,也就掌握了台灣。 蔡英文雖然對台灣做很多好的事情,但她堅持用唐鳳來擔任這個位置是我一直想不通,難以理解,實在很難接受。 幸虧賴清德還有當選,否則真的就是萬劫不復。 葡萄牙國寶詩人佩索亞曾經說過: 宣揚所有人都是平等和自由的狂熱份子,就像曾經存在世上許多讓人奉獻生命的邪惡宗教一樣。這種狂熱的宗教在政治上往往吸引浪漫主義者,浪漫主義者最基本的謬誤在於搞不清楚什麼是我們所需要的?什麼是我們所想要的? 全世界的民主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都岌岌可危,獨裁者掌握了人工智慧,掌握了訊息的傳播就掌握了世界。 中國為什麼花這麼多力氣在訊息戰爭上面,就是所謂的維穩,因為這個戰場將決定國家的成敗。 戰場上的道德跟承平的時候選擇不一樣,而訊息戰爭困難地方就在這裡。 以前有集中式的管道跟權威性的媒體來澄清謠言,對於分散式和推播式的訊息傳播管道,行政院有什麼防衛的系統嗎? 世道混亂,科技進步太快,很多傳統的讀書人其實跟不上時代。防衛戰場上的道德就是果斷殘忍,犧牲某些人的生命和價值來成就群體的安全。 難道我們不需要一支可以在訊息戰爭當中傳遞正確消息的防衛軍隊嗎? 這是戰爭!
李忠憲 2024-01-14
台灣真的贏了

台灣真的贏了

台灣真的贏了 民進黨這次選成這樣真的是出乎我意料中的好,台灣人是很強大,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獲取資訊的管道跟以往不同,柯文哲台灣民眾黨能夠拿到那麼多票,主要是裡面有很多人了解資訊科技,當然再加上中國「小小」的幫助。 訊息的影響力在於其能夠改變或形成人們的判斷和決策。訊息的幾個重要方面,如準確性、可靠性、及時性、相關性和偏見,都會對判斷產生影響。 以前主要獲取「訊息」的管道是從電視、報紙,就是每個訊息都會有一個強烈的標籤,我寫過一篇文章我最喜歡看「聯合報」,我們看每一個訊息都知道它來自哪一個管道,因此也就知道如何解讀。 現代人尤其年輕人閱讀訊息,大部分都是演算法和平台推給他(她)們,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紅的時代,訊息品質低落,誰的粉絲最多傳遞的訊息和評論就最正確,影響層面就最大,他們接收到的訊息跟評論和我們不同,因此造成許多難以理解的現象。 現在的民主是越來越困難,要訓練每一個人都有CEO等級對於資訊的判斷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對於中國的認知作戰和假訊息的散佈,攻擊的一方強大,防衛的一方完全採取不作為,台灣完全不設防,選舉有這樣的成果,真的是天佑台灣。 兩年後或四年後,南部應該也不會那麼穩,香港被赤化的過程在台灣會緩步上演。昨天在某個南部還沒有投票權年輕人的討論版上,看到他們因為柯文哲落選崩潰的樣子,他們都很期待長大來投票給柯文哲,奪回這個國家。 當小時候接收權威電視報紙等單工(unicast) 長大的人凋零,往往就少了一票;網路時代長大的小孩有了投票權,對方卻可能又多了一票。一來一往,兩年後或四年後南部恐怕也很難救台灣。 以前我們常說真理越辯越明,這是在訊息交換極度緩慢和稀少的時代,資訊科技革命之後,大量爆炸的資訊傳遞,一般人都承受不了,無法消化,更不用說討論,這也是懶人包和短影片為主的抖音橫行世界的原因。 谷社長對這次選舉的觀點非常好,對德國明鏡週刊的報導「中國挫敗」的反應也很中肯: 「慘勝也是勝,至少有個人可以幫我們在未來四年保住台灣,我們靜待習總加速師自己加速行動讓中國不再是我們的威脅」 「完全同意耶,贏了就是贏了,沒什麼好說的,逼這麼緊有什麼意義嗎?」 習近平已經70歲,就這個觀點台灣現在根本是大勝利,時間不站在這個獨裁者那邊,賴清德又為防衛台灣爭取了四年的時間,我看這次選舉最大意義就在於這裡。 縣市首長藍白佔大部分、立法院不過半,國家或許會空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賴清德竟然還能夠當選總統,台灣果然是應許之地。 當獨裁者覺得接近死亡,想要攻打台灣,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總統是誰?誰宣布戒嚴? 慶祝台灣的大勝利,外國人大概也是怎麼看,只要半導體還能夠繼續運作,台灣人自己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居住正義、社會福利、同性婚姻等等,那些都是次要的事情,週一的股市應該會大漲,因為一堆令人尊敬聰明的台灣人,為台灣保住了這個最重要的選舉結果。 台灣每一步都像摸著石頭過河,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更加千變萬化,想要一下子就長治久安門都沒有,蔡英文的盛世當然也只是曇花一現。 我說柯文哲是習近平的戰犯,主要是就習近平已經70歲所得出的觀點。 德國媒體特別講到賴清德打破了台灣總統選舉的八年魔咒,這個從開始有總統大選以來,從來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執政超過八年,只有這次竟然可以有十二年。 在習近平最後有限的日子裡面,中國全力介入台灣的總統大選,四處都是匪諜和投機份子,認知作戰沒有防禦的一方。 結果賴清德還當選,用大約四成的選票當選,為台灣再爭取跟老邁的獨裁者對抗四年的時間,仔細想想,這不是真的天佑台灣嗎! 台灣真的贏了! 德國明鏡週刊即時報導「北京遭遇挫敗」,老外都很正面看待台灣這次選舉的啦。總統贏就是贏了啦,其他都是小事情!  
李忠憲 2024-01-14
帶動新局、整合台灣的契機

帶動新局、整合台灣的契機

看完酸宗痛, 第一時間,感到左腳痛, - 心裏的一顆大石頭落了下來。 *** 心得速記 不能只看「比2020少17%」! 這樣會中計而扭曲賴蕭配勝出的真義。 我們要看到: 1。 三腳督均勢的情況下,40%已經是超過選前民調平均值至少5%了,咱們誠實點:這是「難能可貴!」,不是「實在可惜!」。 2。 2020年有香港反送中助陣。這次藍白合未成,但是不要忘記:藍營「本外合」是成功的。(本省+外省)。 3。 每次總統大選條件、局勢都不同。更別忘記2022年的慘敗其實是2024非常不利的因素 - 結果是破紀錄或創紀錄的連三執政! *** 中國說:「40%不能代表多數民意。」這就是「有心人」強調「比2020少17%」要帶的風向! 他們不要我們看到的是: 1。 在中國及藍白(尤其是藍)卯盡全力以「賴勝=台獨=戰爭」恐嚇台灣人的情況下,賴蕭仍然勝出,意謂著台灣人對這種抹黑自由民主為「台獨」的污衊操作基本上已開始免疫。 2。 會免疫的重要因素是: 蔡政府在八年任內, A. 以「國家安全捍衛作為」強化了台灣人命運共同體的感受, B. 以「自由民主之堅持」受到國際社會肯定而強化了國人的驕傲感及自信心,彌補了台灣被中國孤立幾十年所產生的自卑感所造成的遺憾。 C. 半導體之代表性成就受到世界矚目及敬重更催化B. 之效應 - 國不在小,有力就行。 D. 不能漏掉:賴蕭兩位的質優亦是關鍵因素。 E. 以上四點將為台灣未來的國際參與定調: 我們不是在「追求台灣的主權獨立」, 而是致力於「捍衛主權獨立的台灣」。 (它叫「中華民國台灣」,通稱或簡稱「台灣/Taiwan 」。 至於國會三黨不過半,將會是賴政府執政必定要面對的難題,但也會是帶動新局、整合台灣的契機,建議吾人且先稍安勿躁。 以上,匆匆間,掛一漏萬,僅供參考而已。 我要睡覺去了。 *** 2020年那一場大選我在代表處首度舉辦「開票直播趴」,效果奇佳。昨天我們也一樣在代表處辦趴,來了兩百多位友人見證台灣的民主實踐,氣氛感人,熱鬧非常。
謝志偉 2024-01-14
勇士們,你們都是英雄!

勇士們,你們都是英雄!

勇士們,你們都是英雄! 一個半月前,當各政黨提出不分區名單時,媒體的民調有高有低,但普遍來說國民黨在政黨票的支持度約領先民進黨7-9%。以鏡電視在11月24、25日所做的民調為例,國民黨政黨支持度34.0%,民進黨則是25.3%,我們落後8.7%,整個 #搶救王義川行動 就是在這樣狀況頂著逆風往前行。 這一路上我們雖然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但肩上的擔子、心理的壓力是無比沈重,不分區立委的每一席都很艱難,這攸關於個別政黨的支持結構,是全國性的選舉,不是區域性的,沒辦法靠組織、靠資源來綁。 也因此,我們選擇用全新的方式、全新的態度,以年輕選票為主戰場來挑戰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帶起一個前所未有的搶救不分區席次的運動。 根據開票結果,最終分配民進黨獲得498萬票(36.16%),國民黨獲得475萬票(34.58%),我們頂著逆風倒贏國民黨1.58%,與最初的民調追了超過10%,得票數也超過四年前民進黨自身的481萬票。 最終的席次分配民進黨13席 ; 國民黨13席 ; 民眾黨8席,大家的參與是有意義的。 至於王義川,雖然王義川沒辦法進到立院,但所有追隨搶救王義川大兵行動的勇士都知道,我們一開始的目標設定就是要 #拼政黨票,至於王義川個人的勝敗,王義川想跟所有參與的勇士們說: 勇士們,你們都是英雄!我說過,王義川三個字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沒有你們的參與,搶救王義川行動沒辦法走到今天! 不敬禮解散,我們民主路上再相見。 #川流不息 #民主前行
搶救王義川大兵 2024-01-13
伍麗華拿到山原第2 排灣拿兩席

伍麗華拿到山原第2 排灣拿兩席

伍麗華拿到山原第2 排灣拿兩席 民進黨在2020年終於拿下山地原住民立委席次,伍麗華這次不但票數大幅增加,奪得第2,國民黨為了夾殺她,提名排灣族的盧縣一,反而擠下孔文吉。這是山原多席次後,首度是由排灣/魯凱族擊敗泰雅/賽德克/太魯閣族! 我4年前分享過,屏東的排灣族,是國民黨最深入掌握的原住民族。當年國民黨剛殖民台灣時,省參議員就設有原住民席次,首位當選者就是來自牡丹鄉的排灣族菁英華清吉。華清吉後來轉任省府委員,遞補上來的樂信・瓦旦,因為沒支持國民黨政權,馬上就被處死了。 當國民黨首度在1972年進行立委增額選舉時,設有1席山胞立委,當選者為華愛,他是華清吉外甥,當然也是排灣族。直到1980年第3屆增額立委選舉,增設平地山胞,才另有阿美族的當選,而華愛仍然是山地山胞立委。 華愛總共當4屆立委。1986年第5屆增額立委,還是排灣族的林天生當選。1989年第6屆增額立委,山地山胞立委增為兩席,其中1席的華加志,也是排灣族人,另1席就是泰雅族(含賽德克族)的天下了。 之後國會全面改選後,山地原住民立委不管是3席或4席,那席排灣族的一定是國民黨禁臠,華加志當了第2屆;曾華德當了4、5、6屆;簡東明當了7、8、9屆。但另外的兩席或3席,全都是被泰雅/賽德克/太魯閣族掌握。 民進黨曾於第8屆推出同是排灣族的曾智勇參選,還是距離當選非常遙遠。 2020年的民進黨推出伍麗華,嫁到屏東排灣族的高雄魯凱族;因為當時國民黨首度沒推出排灣族候選人,加上屏東縣長潘孟安挾在原住民鄉的高滿意度,全力助選,終於幫民進黨拿下這席最艱困的立委。 這次,國民黨為了夾殺伍麗華,找出排灣族的醫師形象牌盧縣一。但沒想到,盧縣一真的就是比孔文吉優秀,拿到該拿的票,擊沉孔文吉。國民黨原本想夾殺的伍麗華,因為認真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裡,所以得票大幅成長。讓民進黨在山原也能有無法被搖撼的1席。 至於某個來亂的知名原青,她真的就是爛,很多人會對原住民有負面的刻板印象,就是有這種老鼠屎。  
曾韋禎 2024-01-14
在逆風中創造歷史

在逆風中創造歷史

感謝74,375位支持苗博雅的朋友,讓苗博雅在逆風中創造歷史。 一路上荊棘遍布,但我們創下大安區史上最好成績。 得票率45%,首次將差距拉近到個位數只差8%。連最艱困的成功國宅,都開出僅差740票的佳績。 深深感謝大家陪伴苗博雅完成這段民主旅程。 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立委選舉結果,我們接受,承認敗選。我要在這邊跟支持愛護苗博雅的朋友,致上最深的歉意。 今天是台灣人民再一次的民主勝利。臺灣2,350萬人又一次的用和平、理性、民主的方式做出了我們的選擇。 懇請各位朋友不要為苗博雅難過,不要為大安區的選舉結果感到沮喪。 從1996年第一次總統直選開始到現在,台灣人用一次次的民主實踐,證明我們在世界上存在的價值。我們應該為台灣又一次的民主的勝利而露出笑容。 大安區的選舉結果,是因為苗博雅的個人努力不夠,並不是因為台灣的民主不夠好。 台灣的民主在今天晚上往前了一步。台灣的民主沒有停下來。 我深深相信,台灣的未來因為大家的參與,會持續變得更好。 恭喜羅智強先生當選大安區立法委員。未來四年,我希望他記住對大安區的承諾,虛心、用心傾聽民意,傾聽多元的聲音,讓我們大安區成為一個更快樂、更彩色的大安區。 大安區立委不好做,因為未來四年要拚出五年的成績,帶領大安區進步。我希望大家一起持續共同關心大安、守護大安。 雖然這次的選舉結果不盡如人意,但這就是民主。 苗博雅熱愛大安、熱愛台灣,我們愛的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們接受大安區人民所做出來的選擇,我也相信大安區人民集體智慧做的選擇,是對大安區最好的安排。 未來的每一天,苗博雅會堅持一步一腳印,走向我們理想的方向;未來的每一天,苗博雅還是會堅持勇敢向前,打造更好的台灣。 因為這是我對你的承諾,我會持續努力奮鬥。 我們一定要堅強,我們一定會堅強。大家不需要為我流淚,因為我們不是一無所有。 我們已經一起留下許多無可抹滅的寶貴的資產。我們證明小黨出身的立法委員參選人,可以在深藍鐵板的大安區,獲得史上最好的成績。 我們雖然沒有跨到我們要的那一步,但是我們終究還是往前了一步。 我們在這一次的選舉,用史無前例的公開透明、正向選舉,提高了臺灣選舉文化的標準。未來任何人想要參選立法委員,都必須要拿出比苗博雅更好的表現。這是我們在這一次選舉共同創造為台灣民主奮鬥的寶貴資產。 感謝在這次選舉當中,幫助我、扶持我的所有人。 尤其是我們社會民主黨的好夥伴,讓社會看到,社民黨在夾縫中奮力生存的美麗姿態。 感謝我的團隊和志工夥伴。苗博雅不只是一個個人,苗博雅是一個團隊,感謝我的團隊夥伴跟我一起燃燒小宇宙,共同締造歷史。 我也要感謝這次大安區沒有提名自己的參選人,全力支持我的民主進步黨。 賴清德主席、潘孟安總幹事、許立明秘書長,以及民主進步黨台北市黨部的黨公職、張茂楠主委、林萬賀評召,台北競總陳時中主委,還有在大安文山區民主進步黨的好戰友:王閔生議員、簡舒培議員、趙怡翔議員,以及所有民主進步黨力挺苗博雅的支持者。 謝謝大家,我們示範了在一個深藍選區中,透過公開透明的民主協商,完成了兩黨的政黨合作。這是台灣民主史上良好的範例,非常感謝所有民主進步黨的好朋友。 另外,還有其他我們這一次共同力拚大安立委輪替的不同黨派好朋友:包括時代力量,特別是王婉諭主席,還有台灣綠黨、台灣基進、台聯、歐巴桑聯盟。 台灣要壯大,小黨的力量不可或缺。苗博雅對台灣政治的願景是:在未來台灣的選票上面,不要再有親中政黨的存在,而是許多「以台灣利益為核心、以台灣主權為核心」的多元政黨,百花齊放,彼此良性競爭。 未來在壯大台灣的路上,還是希望與各黨各派的好朋友們持續攜手向前。這是苗博雅內心真摯的盼望。 台灣的政治局勢,在今晚過後會變得很不一樣。 2024年,蔡英文總統即將要卸任,臺灣會由賴清德總統及蕭美琴副總統持續領導我們向前進。而未來的新國會的風貌,也會跟過去八年很不一樣。 前方有很多的挑戰,同時也會有很多屬於台灣的機會。 我們不要因為這次的選舉結果,有一部分未盡如人意,就感到灰心喪志。 選舉已經結束,但壯大台灣進步的路不會結束。苗博雅持續奮鬥跟努力,也絕對不會結束。 苗博雅會持續為台灣來奮鬥努力。我非常需要各位,給我源源不絕的力量。 在這一次選舉的過程當中,我最感動的是公民的力量站出來了。從一開始的無人看好,到後來大家前仆後繼勇敢地站出來,我們臺灣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希望。 台灣的韌性、台灣的堅強,全世界在這一次選舉又再一次清楚地看到,我深深相信,有這麼多的公民願意站出來,未來大安區改變的那一天一定會來到。 在未來的每一天,苗博雅和團隊會持續自我要求精進。用我們最好的努力跟奮鬥,來回報各位的支持。 懇請各位朋友一起堅定信心,一起持續向前,一起讓台灣持續走在對的路上!一起把握每一個屬於台灣的機會! 我們在這個讓台灣更壯大的路上,我們持續前行!  
苗博雅 2024-01-14
破八年魔咒 賴清德挑戰正要開始!

破八年魔咒 賴清德挑戰正要開始!

一九九六年,台灣首度民選總統,二○○○年民進黨陳水扁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每八年換黨執政形成了魔咒。二○二四年,蔡英文總統擔任八年總統,成功交棒給賴清德。民進黨成功破除了八年魔咒,但得票率約莫四十%的賴清德,執政挑戰正要開始! 民進黨國會不過半,賴清德總統勢必要有更跳脫的思維回應選民的需求。 新國會三黨不過半,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指出,這次台灣人民決定了一個有能力的政府,以及監督的國會,他身為總統要領導國家,要尊重這樣的民意。(記者劉信德攝)   首先,「民主大聯盟」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的策略沒有順利在國會過半,那新閣揆組成的行政團隊更該融入這樣的思維。任命有理想性的年輕人入閣歷練,發揮施政創意,才能讓民進黨挽回逐漸流失的年輕選票,更能回應世代正義的需求。 其次,「居住正義」的議題在這立委選舉沒有發酵,莊園豪宅蓋得更奢華的候選人全數當選。賴總統執政後一定要回應社會對於居住正義、高房價剝削的訴求,買不起房子、被高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切身之痛,絕對是台灣社會關注的議題。 最後,每四年的總統選舉都讓許多人有著民主自由存亡與否的危機感,國內政黨對於台灣主權想法應有著高度共識,讓全民有所體認與支持。唯有堅定的台灣意識,以台灣這塊土地的利弊安危為出發點,台灣才不會每逢選舉就要被意識形態綁架、撕裂,中國更不會有機可趁介入台灣的民主自由。 (作者為國中教師,台南市民)
林柏寬 2024-01-14
台灣走對的路 民主勝利

台灣走對的路 民主勝利

  大選結果揭曉,「美德」贏了,台灣贏了!這是可預期的,也是全世界所有自由民主的國家,都樂見的結果。不懼中國明來暗去軟硬兼施的壓力,台灣人民義無反顧勇敢做出正確的抉擇,並將坦然面對這樣的決定。所以應該恭喜的不僅是賴、蕭兩位當選人,而是全體台灣人民。因為未來我們仍可以在對的路上持續走下去,而不必擔心走回頭路。 選舉期間儘管藍綠在很多議題上針鋒相對,然而很難得的卻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對於馬英九的「相信習近平」之說,都不認同! 藍營選前之夜,不僅不讓馬英九出席,侯康也竭力撇清,表示跟馬的意見不一樣。馬英九竟成了藍營的票房毒藥,甚至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國民黨若要做選後檢討,馬可能會成為頭號戰犯吧。而如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社論指出,台灣的自由選舉,就是中國獨裁政權的失敗。希望中國也能從這次台灣的民主選舉中,學到反省。   總統大選是台灣整體民意的檢視,此次選舉可得到的最重要結論,就是「九二共識」已被掃入歷史的灰燼,而「統一」在台灣更全無市場!希望中共當局能體認並正視這個事實,兩岸未來的交往,不要再提這些陳腔濫調了。兩岸唯有在對等互相尊重的條件下,才能和平地走下去,共謀下一代子孫的幸福。 民進黨雖然選贏了,但仍有一值得警惕的地方是,三腳督的情況下,藍白加起來的總票數比綠營多,也就是說民進黨是以相對多數贏得大選的!這可能是民進黨執政八年,仍難免累積許多大大小小的民怨。這些是未來的賴政府必須努力檢討的地方,民進黨絕對沒有驕縱的本錢,必須以更謙卑的態度來對待選民,才能確保永續執政。 (作者從事環保服務業)
陳文卿 2024-01-14
徐春鶯與中配

徐春鶯與中配

  民眾黨在凱道選前之夜赫然邀請了中配、中華兩岸婚姻家庭服務聯盟秘書長徐春鶯上台助講,徐怒批綠媒抹黑霸凌。民眾黨的「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原打算納徐,被爆出未放棄中國國籍、曾是共產黨員等爭議,因此婉謝不分區立委提名邀請。 昨日,天氣晴朗,我上午九點出門投票,遇到同社區的中配,她熱絡地打招呼,問聲:「投票嗎?」我點頭後,她竟然對我比了個「三」的數字,我愣住了。她嫁來台灣已經卅年了,前些年她先生中風時,她盡心陪伴就醫,我看在眼裡,相當感動,所以常帶水果探望打氣,溫暖了她內心。 我知道她對我比「三」,是在探詢是否跟她投一樣呢?但「三」是國民黨侯友宜的號次,台灣派的我是不可能投給侯的,原要回答她:「現在不能談選舉號次的」,但念頭一轉,我說:「妳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妳主張統一,我支持獨立!」此後兩人各走各的,沒再交談。 檢視徐春鶯與社區的中配,我發覺我們是大不同的,因為來自中國的她們支持的就是親中的政黨!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員)
李欣芬 2024-01-14
陰謀論式民粹主義潮流

陰謀論式民粹主義潮流

我記得上一次的美國大選時,我就介紹過有一批川粉是在川粉裡面也特別奇葩的,他們深信蜥蜴人光明會、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世界、美國民主黨是一個信奉惡魔與吸血鬼的邪教等等的陰謀論都是真的,而且認為川普就是上帝指定來人間打倒邪惡勢力的勇者,我必須先強調,所有的群體都包含各式各樣的人的,不管川粉還是拜粉都包含各式各樣不同的人,這批人在川粉裡面也屬於特別硬派的少數比例。 這種陰謀論民粹群體在千禧年之後蓬勃發展,在美國以外的國家也有各式各樣的變體,不同的變體也會衍生出來不同的陰謀論,共同的部份是都相信自己國家的政府是這個跨全球邪惡組織的一份子,而起身打倒它的人則是這個國家的英雄,事實上如果真要講,烏克蘭的澤倫斯基當年也是迎著這個風潮當選的。 產生的原因很多,不過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造成的中產階級消失、產業結構轉移跟原有社會組織原子化的關係。 然後中國的海外華人民主社團因為遭受共產黨迫害的歷史,所以有極端的反左跟推崇右的情節,原則上這種立場跟台灣大部份的反統社群也相同,不過經歷過文革的文革世代是把文革的作法反過來玩,畢竟他們最熟悉的也就是文革那一套,也就是『凡是左的就必然是壞的,凡是右的就必然是好的,所以,凡是立場左的都是必須要打倒的,凡是立場右的都是必須要支持的,故得證,當我們需要檢驗一個人是不是好人或者壞人時,首先就是要辯證他是左還是右』,這種玩法對於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是完全不熟悉的,而且大多數台灣人聽了會覺得你在工三小,不過在華人海外社群這是一種顯學。 叉個題,所以我一直主張別跟那些文革餘孽式的海外民主派混在一起,他們的文章是可以看的,推特群還是敬而遠之就好。 那些海外華人民主派之後基於這個『凡是右的就是必然好的,凡是立場右的必定是一個好人』的邏輯,對於美國匿名者Q那一套也就照單全收全部認定成事實的 這種情況在社會文化領域來說是很特殊少見的情況,陰謀論式的民粹確實會向外擴散,尤其美國是一個文化輸出國家,向外擴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在擴散到不同文化圈時總是會與當地文化融合產生新的變體,例如烏克蘭的版本也許會跟美國的原版大同小異,可是細節肯定完全不一樣,我覺得像海外華人這樣照單全收,是要在有一群對本國文化痛心至極恨不得完全拋棄的失根群體,再加上這群人成長過程經歷了數十年不敢談論本國政治,就算到了海外也產生不了將陰謀論與本國政治聯結這樣的想法,才能原封不動複製的 於是他們就完全複製了美國民粹陰謀論者的理論,卻完全掠過了其在美國產生的背景,反倒成為比原創者更加深信這些理論的人,而且基於盛行於華人領域認為『如果吃一顆糖果覺得很甜很幸福,那麼一次吃十顆肯定十倍幸福,一次吃一百顆肯定一百倍幸福』這種毫無節制文化的價值觀,這些人深信如果右是比左更好的,那麼深右肯定是比右更好的,那麼極右肯定比深右更加好,那麼雖然他們嘴上不說,可是最終難免就變成了對納粹與法西斯主義抱有好感的人了。 而在那個『美國的民主黨是一個信仰惡魔與吸血鬼,聯手羅斯柴爾德家族背地裡統治世界』的平行世界世界觀裡面,台灣這邊自然得有一個跟惡魔黨總部接頭的分部嘛,在他們的故事版裡頭這個分部就是民進黨 解釋完這個因果演變之後,你也不要當成這又是哪個版本的資訊攻擊,這種陰謀論式民粹主義潮流已經演化了二十年以上了,是一種本國保守價值對抗外來思潮的自然現象,往好了看你可以看成文化的自發抗體,用來對抗異文化入侵,往壞了看就是免疫過度反應,嚴重反而造成個體生病或死亡,不過華人這種失根群體一參與進去反應過程就會變得很奇怪,然後經過他們不正常反應之後的排泄物再傳遞到台灣就變成更加奇怪的東西了。 反正我的原則是,知道了解也不是壞事情,但是不參與不接觸不討論,那是一群往好了說都是精神狀態很奇怪的人。
周布雅 2024-01-13
幸福

幸福

幸福 老公和我今天花了8分鐘從家裡走路去淡水新市國小投票。不到8點15分我已經投完票。 站在voting booth裡,看著三張選票,突然想到,從這一次開始,我們不需要再從美國飛8千公里,只為了投我這張票,心情激動不已。 老公是日本籍沒有選票。但幾十年來,他對於我這張昂貴的選票,從來沒有任何質疑。四年前我的戶籍還在台南老家,結果因為自己的疏忽,我們只好買兩張商務艙的高鐵票回台南投票。老公當時還安慰我說,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台灣的民主自由最便宜的投資。 我非常非常非常珍惜(因為太珍貴了所以要講三次)台灣現有的民主自由。這些都是之前的前輩犧牲他/她們自己的幸福甚至生命,所以台灣能以寧靜革命的方式,而非許多國家的流血政變或革命才得到的改變。我自認對台灣的民主化進程沒什麼貢獻,是一個搭順風車的人。也因此,我更為了自己的幸福感到謙卑。 台灣加油。
Tottoro 2024-01-13
三搶一

三搶一

三搶一 「三搶一」是影響我人生很關鍵的一個經驗。故事得拉回整整五十年前。。。 1973年秋天,我才剛上大學沒多久,終年海上的家父肝硬化轉肝癌,下船後,西醫無效看中醫,中醫無效看巫醫,一點積蓄全花光,短短半年不到,終究留下媽媽及我們四個孩子與世長辭,得年僅僅四十九,連五十歲都沒跨進。 日本時代出生,不曾上過學的媽媽添購了幾張桌椅,就在家裏擺起麵攤,勉以維生。而客人就是海洋學院(今之海洋大學)的學生。 我則住在板橋高中一個同班龍姓同學的家裏,他去台南就讀成大。我高三時就不再從基隆通車到板橋,而是住在他家,一起準備考大學。 對我非常好的龍媽還幫我找了附近一個人家當國一英文家教。之後,我一位住永和秀朗路一帶的初中同學的家人又幫我再找了一份家教。 這樣,我也勉強能賺到生活費。住在高雄的大舅則為我付了東吳大學前兩個學期的註冊費。每學期約四千元台幣。 有一次,因為趕時間,我從東吳下課就匆匆忙忙坐了大概有一小時的公車到公館。下車後,為了趕上對面即將離站開往永和的公車,我直接就起步要衝過馬路。 但是,慌亂間,眼鏡滑離鼻樑,掉落地上,而我停下腳步正要低頭撿起眼鏡時,一輛從馬路中間的隧道裏竄出來的卡車幾乎貼著我的頭急駛而過。我當場怔在那,耳朵只聽到旁邊路人的驚叫聲。 我的眼鏡救了我! 如果不是它掉落地上,而我停下來撿它,那後果可真不堪設想。我驚魂甫定地儍站在路邊,感到心臟噗噗地跳著,好一會,才回過神來。 大一結束,我暑假在位於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台泥大樓隔壁的「榕榕園」西餐廳找到了當服務生的機會。每天傍晚上工,每晚四個半小時,周休一天,月領一千兩百元,還可以睡員工宿舍,我就依依不捨,充滿感恩地搬出了同學家。 臨走,龍媽還對我說:「志偉,要注意身體健康。隨時回來住。」 員工宿舍就在餐廳後面的巷子裏。一個空間裏擺了ㄇ字形三個上下鋪,中間一個行軍床,旁邊還有一間浴室。 床位都沒固定是誰的,反正,哪床有空,哪床就是我當晚的歸宿所在。我有一個大紙箱,裏面放滿我的衣物、書籍。 所幸,制服 - 白襯衫,黑長褲 - 都是公司提供,公司洗燙。 雖然沒有固定的床位,但是我固定在那過夜,而其他大部分的人一周頂多一兩次,譬如也在那打工並與我成為好友至今的李永得,前文化部長。 當時,每個月打工領一千兩百元,可以勉強過日子,但是每學期四千元的註冊費怎麼存?那就靠加班或代班,或周六下午跟大夥去同一條街的美琪大飯店下午茶跳舞時間當服務生。 由於晚上常常是一、兩點後才睡,白天中午又常忍不住要打籃球,(我是系隊,也短暫打過院隊)因此上課時,就常不由自主地打瞌睡。 不過,凡是德文課,我絕對不睡。 由於讀書時間減少,我反而更加用功,利用各種可能準備功課。 奇蹟也似地,我竟然在打工後,開始拿到學期第一名四千元的獎學金,而系主任也特別注意到我這個常手上抓著包了花生米的饅頭,睡眼惺忪地走進教室的學生。 系主任是我的恩師,是位德籍女士,Dr. Ursula Chi ,漢堡人,中文名叫「齊馬蕙蘭」,先生是大陸早期留學漢堡學造船的高材生,她是研究所裏的助理。兩人由認識而相戀。 結果戀愛成熟要結婚時,由於納粹政府執行種族政策而未能獲准。於是,他們兩人決定輾轉離開德國去了中國北京。 沒幾年,中共奪得政權後,他們夫婦倆先去了美國,再從美國來台灣。 齊先生憑他的專業擔任了中(台?)船副總工程師。人非常棒,幽默風趣,我們都很喜歡他。 齊主任的中文帶有明顯的北京捲舌音。只是,有一次,她十點來上課時,說了一句中文,大家都覺得奇怪。 她說,「我早上去溪頭了,剛剛才來學校上課。」 大家都覺得奇怪,怎麼趕得回來? 後來,有同學忍不住問了,才知道,主任早上去洗頭了。。。 當時由於睡眠常常不足及飲食不正常之故,我常臉色蒼白地去上課。齊主任,對我非常好,常就中午讓我搭來接她的車子回她家吃一頓可口的午餐。對腸胃比較好 ,她說。 同學都打趣說,我是主任的第五個孩子。 我開始打工後一直到畢業,我們班上有固定三個人在競爭學期第一名的獎學金。其中一個是我。 獎學金是四千元,剛好可付一學期的學費。另外兩個同學也非來自富裕的家庭,因此,這筆獎學金對我們三個來說,都很重要。 記得是,八個學期中,總共有六個學期,我們三個都在「競爭」那筆獎學金。 但是,第一名獎學金就是只有一個。我們三個都知道,要拿到,只能君子之爭,各憑本事,成績表現得比另外兩個好才行。 因此,我們從不曾有人說:「你已經連拿兩次了,不能接著拿第三次,一定要輪替。」 前面說過,我得靠那筆奬學金繳下學期的學費。有一次,學校這筆獎學金沒來得及發下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齊主任知道了,就先壂錢給我繳,等獎學金下來後,再還給她。 那段三搶一的日子,對我日後的生活經驗及態度影響深刻:我知道,唯有透過努力才可能克服困難,才可能光明正大,心安理得地達到目標。 記得有一學期我沒拿到。一放暑假就拼命加碼打工,包括去同學的家的社區清洗水塔。 我穿著他們給的及膝長統雨鞋跳了下去。天啊!裏面長滿青苔就算了,還有一叢叢蠕動著的暗紅色絲狀小蟲! 甚至,還有同學邀我一起上山(梨山?)去幫人家收成農作物。結果,我答應了後卻無下文。 大概是,人家看我身材太瘦小吧。否則,當時若去成了,日後,我就可吹噓說: 「有人拿國民黨的中山獎學金,我拿農民們的山中奬學金,而且只須要打工,不須要打報告。」 大四畢業後,當時東吳德文系仍無碩士班,我報考輔大德研所。我懷著「三搶一」的精神好好準備後,幸亦以榜首錄取,也獲得獎學金。就依依不捨地辭了榕榕園的工作,搬進輔大的宿舍。 三年後,碩士畢業,服了一年十個月的預官役。1982年五月退伍前,考上了德國政府在台灣招考的德國學術交流獎學金(DAAD)。那年錄取十名,分幾科考,是給去德國攻博士的。 我還記得,德國中心的主任告訴我:「恭喜!你的總分是十名中的第一名。但是去了德國後,後續沒有保證,必須每年以優秀的成績及教授的推薦函申請延長下一年的奬學金,最多五年,一定要拿到博士,不然就斷炊了。」 憑著那些年「三搶一」的經驗,我告訴自己,唯有透過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接下來,我連續四年,都無中斷地成功延長了我的獎學金。 1987年秋天,我取得博士學位,旋即返台回東吳德文系任教並接下系主任一職。 三年後,1990年三月野百合學運爆發,我和東吳許多師生跨出校園參與那次影響日後台灣深遠的運動。那算是我的政治出櫃,對我影響至今。  
謝志偉 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