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寫給小草的一封信

寫給小草的一封信

  1966年8月8日,北京師大女附中學生宋彬彬號召成立「文化革命委員會」,十天後她率隊赴天安門,參加毛澤東接見紅衛兵的活動。 在台上,毛得知女學生的名字後說:「是文質彬彬的彬嗎?要武嘛!」受到鼓舞的學生,於是掀起一場席捲全中國腥風血雨的武鬥。 毛澤東利用欺騙和煽動的言詞,讓年輕人崇拜他歌頌他,讓他們相信「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然後驅使他們為他邪惡的目的獻身賣命,連父母親人都鬥。然而鬥倒劉少奇之後,紅衛兵就被毛澤東棄如敝屣。 十年動盪的武鬥,至少50萬紅衛兵送命,成為荒山野嶺的一坏黃土,沒有墓碑,沒有姓名,沒有任何記載。倖存的,因學校工廠都被砸爛,無法讀書也沒了工作,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被毛澤東利用、獻身革命的年輕人,最終淪落社會底層 ,一生窮困潦倒。 至於當時叱吒風雲、親手打死自己學校副校長卞仲耘的高中女生宋彬彬,文革後她被安排出國讀書,變成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後來入籍美國。這場人類浩劫彷彿與她毫不相干,只因她老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宋任窮。 柯文哲師法毛澤東,機巧善變、說謊失信、忘恩負義是他倆的共同標誌。柯為了標榜財政紀律,不惜製造世代對立,把長輩打為貪婪愛錢的人,指為債留子孫的罪魁禍首,以爭取年輕人的支持;他又說社會不公不義、貧富世襲,不惜製造階級對立,爭取血性青年的認同,為他賣命。 2024年1月21日,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將在台北榮星花園舉行「森友會」接見柯粉,要把小草灌溉成森林,來日成為他「社會改革」的中堅。 阿北是你們的英雄、偶像,你們在各個活動中跟進跟出,每天守著YouTube,關心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算耽誤了正事也在所不惜。 年輕人,請問你們可曾看到阿北的兒子女兒,在任何造勢活動中出現,和你們一起以行動支持他們的老爸?我想阿北一定希望自己的兒女好好讀書,不希望他們當虛擲光陰的小草吧? 請再想想,你們把辛苦賺來的錢、或從爸爸媽媽要來的錢,五百一千的慷慨斗內給阿北玩政治,阿北卻把大安區的房子過戶到兒子的名下。父母愛子女本是天經地義,不過卻是阿北口中社會的不公不義啊! 年輕人,父母期待你,想必和阿北期待他的兒女一樣~專心事業或功課,將來成為國家棟樑,而不是當一枝永遠長不成森林大樹的小草吧? 請找個時間和你爸爸媽媽談談他們對你的期待,問他們希不希望你成為小草,好嗎? (作者是台中市民)
林春發 2024-01-20
這個黨面臨家長信任危機

這個黨面臨家長信任危機

  臉書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於(16)日PO出一篇家長的來函,說自家小孩炫耀民眾黨的「小草識別證」,同學一起去參加柯文哲的造勢活動。該粉專怒批此舉是包裝成「社團活動」的「邪教崇拜」。 民眾黨副秘書長許甫回應,稱民眾黨的實體黨證並無該粉專控訴的「小草識別證」。柯文哲的臉書說明民眾黨沒有在校園推「小草識別證」,柯文哲臉書發文並暗指這是假訊息。 我關心的是,姑不論民眾黨是否真的推行小草識別證,更應注意的是家長背後的憂心,為何擔心參與民主變成邪教崇拜,背後更深層反映的是: 一、柯文哲參政以來「誠信不足」,無法讓家長安心。柯文哲2024年選舉總統中藍白合簽了協議後翻臉不認帳,其信用破產的形象深植於中間選民。有社會歷練的人都知道,一個人的信用是何其寶貴的資產,要花長期建立,柯文哲作為政黨領導人,還未領導全民之前就輕易揮霍自己的信用,倘若是藝人搏收視率、搏眼球而說變就變、說哭就哭猶可理解,但想當台灣政壇的領導人,恐怕柯營仍須努力清洗誠信不足的形象。況且柯若執政,面對中共的壓力,沒有信用是要如何說服人民他能帶領台灣繼續維持民主繁榮以拒絕專制統一?面對多邊的國際趨勢潮流,沒有信用是要如何帶領台灣和眾多國際盟友合作? 我相信今天家長的憂心,不論政治光譜,都已對柯文哲投下不信任票,柯文哲需要自省。 二、柯文哲對中共的立場,無法說服主流民意。柯選舉總統時想把中配徐春鶯放進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名單,被朝野質疑對中共效忠,柯當台北市長時說「兩岸一家親」,選總統時又說要走「小英路線」,卻始終不敢正面對共產黨表態,看過台灣國家認同相關民調的人,都知台灣主流民意是抗中保台。家長的憂心其來有自,民眾黨應全面檢討對中立場的論述。 正面來看,小草證引發的新聞曝光,提高了台灣年輕世代對政治和民主的關注,先不論高中生是否具備思辨能力,從提高政治參與的角度來說是好事,但更希望民眾黨自詡為負責任的政黨,能釐清中間選民對你的不信任,並清晰對中國立場的論述。 (作者是桃園市民)
馨娜 2024-01-20
「草標」切莫亂用

「草標」切莫亂用

電視劇《還珠格格》有個橋段,是女子在頭上插著一根草,以示賣身葬父。在頭上插一根草具有深意,不可隨便亂插!古代因教育不普及,識字的人不多,且各操方言未便溝通,因此在商品旁擺放一根草,表示它是要賣的商品,成了約定俗成的標記。《水滸傳》中的楊志賣刀,《儒林外史》中的范進賣雞,《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都是在要出售的商品插上「草標」,表示自己要賣掉這個東西。 在中國古代,人們出售的不僅是物品,窮人家為求溫飽,甚至不惜「出賣兒女」,就在孩子的頭上插根「草標」,表示要賣孩子,有錢人家即可買下為奴。中國古代也偶有「賣身葬父」的現象,大都是跪在父親的遺體旁,祈求好心人將自己買下為奴,以獲取亡安葬費用。無論是「出賣兒女」或「賣身葬父」均僅見於中國古代,現在的法律早不容許。 民眾黨日前所發起的「萬眾一心,全台小草站出來」活動,挺柯文哲的「小草」們高聲疾呼「把柯P送入總統府」!其立意固然無可厚非,但看到一群年輕人(即所謂的小草)自製牌面、標語或道具帶上街頭之外,竟將小草頭飾掛在頭上,似有未妥!筆者雖非食古不化之人,但觀諸前述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案例,在參加活動的年輕人(小草)的頭上插上「草標」,畢竟有不好的意諭,能免則免。 (作者是公會法律顧問)
莊宇森 2024-01-20
文化:記憶、歷史和想像

文化:記憶、歷史和想像

文化:記憶、歷史和想像 早上收到了這個訊息: 李教授您好!看了您的一些文章很有感觸,你很多觀點我都很認同,DPP經過選舉的洗禮之後,慢慢的成熟走向保守主義,開始出現弱化,表面上抗中,但是很多地方其實都沒辦法做到。有75年來的歷史認同跟教育洗腦,文化上的情感認同卻硬把血緣和國族硬綁在一起,不尊重歷史跟掩蓋真相,再利用教育改造人民,這跟共產黨沒什麼兩樣,歷史可以用來反省反思再促使我們更進步,但是這土地上的人卻都做不到,至少這部分德國可以借鏡,我相信您了解⋯ 這次的選舉過程大家可能都集中在訊息作戰,但我從自始至終比較關心的是轉型正義,政治、居住、弱勢⋯很多地方都需要轉型正義,但是政治的部分是最根本的,很多檔案真相不公布,讓幾十年來受難者受害者情何以堪,或許他們想著時間會沖淡一切,馬英九當時要忘記仇恨記取教訓,真相不白連恨的對象都沒有何來記取教訓,我們拿到名譽回復證書,只是紙上清白,先輩家人感覺是白白犧牲⋯,只有一種感覺⋯⋯痛⋯ 很高興看到您的文章觀點都很持平,是實用主義的表現,如果有越來越多人跟您一樣,台灣一定會越來越好 ———— 前幾天「施明德」過去了,正副總統都有去探視,媒體沒有太多的報導,跟他有關的人都強調了他很多正面的人生經驗。我好像寫了兩篇文章,隱約點出他人生的問題跟核心價值之間的關係,很多我的朋友討厭這個人。 如果在德國,這個在歷史上這麼「特別」的人,過世之後,一定會有大幅的報導,從事實和理性分析來評論這個人,不會只有稱讚或只有批評,這個算起來影響台灣重大的人,他一輩子的選擇到底問題出在哪裡?造成的結果到底是怎樣? 蘇文鈺教授已經講了好幾次說我是「半個德國人」,我假設他這句話是稱讚,德國有納粹、還有親中,「半個德國人」也有可能是罵人的意思。 台灣人不重視歷史,因此沒有文化,對人只分好人或壞人,這樣思考的方式造成這個土地人民不會思考。 已經有不少朋友跟我講我見證了很多歷史的場景,尤其半導體反紫光的運動對台灣,甚至美國都有重大的啟示,中國是用什麼方法滲透跟併吞台灣,尤其對世界這麼重大的半導體,這個運動一定要好好把它寫下來出一本書,我說我的戰友已經在寫了,很快她就會出了。 有個朋友不太喜歡蔡英文,他說你在林全面前唇槍舌劍,最後得到「頑皮」的封號,和支持小額開放的那個幕僚幾乎要拍桌叫罵,林全說:「李教授他已經是我們這邊最接近你們的立場」,這些都是蔡英文政府的立場,紫光的結果只是莫名其妙,不然林全為什麼是她的行政院長?其他事情也是同樣的邏輯,只是可能影響沒有這麼緊急、重大、不可逆,也沒有所謂「奇遊團」這樣的組織,才會造就現在的社會面貌。 記憶是我們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基礎,它塑造了我們的身份和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然而,記憶不是靜態的;它是動態的,經常被重塑和重新解釋。 台灣的教育一元化為政治服務一直沒有改變,文化為政治服務、學術為政治服務,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我一直認為「學而優則仕」、「媒體立場化」這樣會讓一個群體弱智。 我了解的美國、日本和德國這種現象比較不是全面性,這些國家有很多人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能成就偉大的國家。 我相信有天馬英九過去的時候也是這樣,在台灣這個世界只分好人和壞人,我覺得台灣的問題不是藍綠的問題,而是只分好人或壞人,缺乏理性邏輯的問題。 一個沒有「記憶」和「歷史」的地方,很難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最後這些寶貴的經驗,在時間的過程會逐漸變成「想像」,我覺得這才是最可怕的。  
李忠憲 2024-01-20
「你借書政府給版稅」民進黨的德政

「你借書政府給版稅」民進黨的德政

跟大家說個小小故事~~ 這是民進黨政府今年主動給我的一筆小紅包,122元應該可以用來開心吃碗牛肉麵。 絕大多數國人都不會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因應網路崛起實體書籍市場萎縮,很多早年紙本書創作者的書籍出版都相繼絕版,版稅收入歸零經濟狀況普遍受到影響,民進黨小英政府在前兩年施行了一項沒多少人知道的體恤措施,文化部在全國圖書館系統中建立「你借書政府給版稅」的窩心政策,雖然金額很少,但這就是民進黨執政才想得到、做得出來的德政。 問我中国国民党對我如何呢?在我還沒正式出道當作家的艱苦打拼年代,公部門的發行物就盜用過我的攝影作品。 對了,有書籍在公有圖書館的作家們,如果出版社已經倒閉或是出版社沒有幫作者向政府登記申請的,記得個人也可以主動申請喔! 想請我吃牛肉麵的朋友們請多多到圖書館借書看看呦!
張永仁 2024-01-17
2024年總統大選,哪家民調公司沒有穿褲子?

2024年總統大選,哪家民調公司沒有穿褲子?

2024年的大選,賴清德拿到558萬票,約佔40%。侯友宜拿到467萬票,約佔33%,柯文哲拿到369萬票,約佔26%。 有關二○二四年總統大選民調,於1月2日開始封關。 這麼多媒體或機構的民調,維基百科把它列出來。甚至也把封關後的民調,也整理出來。封關後的民調,畢竟事後才公佈,客觀性有時被質疑,而封關前的民調,早就公佈,有一定的客觀性。 維基百科各媒體或機構民調 看封關前的民調,都是賴清德領先,極多數是侯友宜居次 ,再其次是柯文哲。賴清德的領先,從2%到11%都有,最多呈現的是3-4%,可見封關前賴清德對侯友宜是脆弱的領先,然而票開出來,是相差91萬票,有7%的領先。 至於柯文哲與侯友宜間,在封關前多數民調是侯友宜領先。票開出來,是侯友宜比柯文哲多出近一百萬票。因為柯文哲屈居老三,而其選民多是年輕人,年輕人一般投票率較低。而且民眾黨地方組織弱,有高民調不一定可以動員出高選票。 在1月1日副總統辯論後,媒體人廖筱君曾找三個專家或民代對2024年的大選,作選票估計。 其中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芳隅的估票是:賴清德約580萬至600萬票間,而侯友宜是500萬票,柯文哲是300萬票。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估票是:賴清德620萬票,侯友宜480萬票,柯文哲260萬票。他的理由是2020年他也來台灣觀察選舉,當時韓國瑜得到國民黨及韓粉的全力支持,才得到550萬票,侯友宜沒有韓國瑜的爆發力,而這次國民黨的選舉,也不如2020年韓國瑜時熱情,所以侯友宜選票一定比韓國瑜低。 立委游毓蘭的估計是賴清德是40%,侯友宜是42%,柯文哲是18%。 我覺得游毓蘭的估票,比較沒有依據,因為她本身有侯友宜不能不是第一名的立場。 上述的估票,對柯文哲有些低估,柯文哲是在凱道造勢,聲勢大振,有催出投票率的效果。不過柯文哲在40歲以上,幾乎沒有什麼票,而且在台北市本命區只開出36萬的選票,比2014年選台北市長時的85萬票及2018年選台北市長時的57萬票,都相差甚多。足見柯文哲今天的選票,不是來自政績,而是來自民粹網路操作宣傳的結果。 依據上述維基百科的民調,誤差最大的是街頭有派對(木炭民調),其次是信傳媒、求真民調(民眾黨內參民調)、匯流等。 基本上,大媒體及著名的民調單位,如聯合報、tvbs、三立電視、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鋒燦等,還是有一定的公信力的。尤其是領先順序,選前半年的民調趨勢,幾乎與選舉結果一致。
魯直 2024-01-19
台灣人已經連續三次用選票拒絕九二共識

台灣人已經連續三次用選票拒絕九二共識

台灣人已經連續三次用選票拒絕九二共識,如果中國還看不懂的話,那也真的沒辦法。 選舉結果非常清楚,拒絕九二共識就是台灣的主流民意,而且是多年以來的主流民意,民選政府不可能違背民意行動,所以到底是誰沒誠意對話?況且,預設前提的對話根本不能叫對話,而是鴨霸,如果中共不能正確認識到這一點,那什麼對話都是沒有用的。 另外我們也發現到,比起前兩次大選,現在中國的反制力道越來越低,施壓取消男排錦標賽主辦權、搶走一個許多人恐怕第一次聽說的邦交國,這樣做只會造成一個後果:台灣人會發現,原來中國再怎麼生氣也就這樣了,那我為何要理你?拿中國以前最愛打的經濟牌來說,農產幾乎已經斷光光,講難聽一點叫「斷無可斷」。 補充一個數字,台灣去年對外投資額創下歷史新高,但對中國呢?年減高達40%,現在台灣最大的對外投資對象竟然是美國,這是20年都未見的現象,脫鉤已經在路上,這就是中國打經濟牌失效的主因,不依賴你,自然就不受你牽制。 中國當然不樂見台灣民心越走越遠,但這種威脅性的語言毫無用處,尤其是在你已經把牌幾乎打完的情況下。如果有誠意要對話,我們歡迎,但先回去想清楚還要不要用這種威脅語氣?台灣人就是不吃硬,從1996年到現在都學不會,那也沒辦法。
林俊憲 2024-01-19
選對人台積電連蓋3廠 選錯人台積電慢走不送

選對人台積電連蓋3廠 選錯人台積電慢走不送

選對人台積電連蓋3廠 選錯人台積電慢走不送 高雄選了陳其邁,原本要被拿來當賽馬場的地方,台積電要連蓋3座2奈米廠。 桃園選了張善政,原本在進駐龍潭的台積電表示,這輩子再也不會想在龍潭設廠了。
曾韋禎 2024-01-19
兩小報與他們的中國主子多怕台灣抓認知戰?

兩小報與他們的中國主子多怕台灣抓認知戰?

兩小報與他們的中國主子多怕台灣抓認知戰? 調查局不過是整合局內的單位,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兩小報馬上拉警報。 聯合報用A4版頭痛罵,這是在內部找敵人。 中國時報更是從頭版頭到A2全版都在罵!
曾韋禎 2024-01-19
誰相信委內瑞拉曾經是富裕國家?

誰相信委內瑞拉曾經是富裕國家?

我早就說過很多次,『何不食肉糜』並不是表示一個人愚蠢或者無知,而是一種全人類的普遍現象,而且就算你只要會加減乘除就能知道你的印象是錯的,你還是很難避免堅持自己的印象。 不信的話你攤開世界地圖,把那些你覺得『不是人過的地方』的區域人口加起來,跟全世界總人口除一下,看看能夠符合你覺得『應該是人人擁有的基本人權』的地方佔地球總人口的多少?標準嚴格一點的話只有兩三成,放最寬也都不可能超過五成,而且我說的『放最寬』是假設我們台灣都已經算是理想完美國度的低標了。 也就是你認為的『食衣住行資源充裕而且達到你想像中的品質』、『政府管理效能與清廉度高於你評估的可忍受標準』、『治安與人權狀況使你覺得日常生活安全』,這些你認為人人應該擁有的待遇,每一個國家的民眾內心評估的標準都會不一樣,可是開發國家人民內心難以忍受的樓地板,放到全地球的平均值去看,已經是地球上六七成人類內心的天花板了,用開發國家民眾的標準去講人權,以地球普遍平均值的角度看,他們說出來的內容肯定是何不食肉糜的幹話的。 可是我講這個並不是要說『你們已經過很爽了,要知足』這種正能量小語喔,而是相反的。 相反的,和平病的人往往會因為無法認知自己的標準太高,所以以為放棄這些自己眼中沒什麼大不了的權益也沒什麼,才能動不動講出來『這樣跟伊朗或中國有什麼兩樣?』或者『失去了大不了再爭取回來』這種話,卻很難意識到,目前擁有的東西其實已經是地球上只有少數人類才擁有的稀少資源,只要放棄了,你可能就會落入『那哪裡是人類能夠過的日子?』的生活狀態,而且只要掉進去那種狀態,想要爬回來是需要幾代人上百年的努力都可能仍然辦不到的,這個世界是很殘忍的,人類的社會普遍是很悲慘的,很多東西如果這一代人放棄了,未來三代人都別想重新擁有,如果我們身處在可以何不食肉糜的環境,你我的責任是讓下一代可以繼續下去。 富裕的人會疑問窮人買不到麵包為什麼不吃蛋糕,因為蛋糕對於他來說連個錢都算不上,屬於隨便可以浪費完全不心疼的東西,可是如果他因此覺得錢財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於是失去了他所擁有的財富,當他變成一貧如洗時,想要回到再能夠隨便浪費蛋糕的生活,得從他開始努力直到他孫子輩都在付出代價,現在講出來誰還願意相信委內瑞拉曾經是一個富裕國家呢?
周布雅 2024-01-19
Carpe diem(活在當下)

Carpe diem(活在當下)

Carpe diem(活在當下) 聽到有個神奇的觀點說黃國昌在柯文哲胯下討生活,投靠到台灣民眾黨不是背刺,而是埋伏,有一天他會幹掉柯文哲,然後再回到台派的立場。 這種三轉、四轉的想法在台灣其實還不少,沒有核心價值的機會主義者,特別容易在台灣生存。 許多台灣科技界的官員都是這樣,不管誰上台都可以當官,阿扁的官,也可以是連戰的官,反正只要掌握權力,一直想盡辦法不下台,很多人都這樣,一直到死根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政治立場、核心思想和奮鬥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看是一輩子享受盡榮華富貴,只是自欺欺人的變形蟲。台灣哪有可能有那麼多李登輝? 昨天受邀在一個前輩家裡吃飯,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看他的文章,想像不到有一天可以去他家跟他坐在一起吃飯。 他講到那七個字,台灣人「貪財、怕死、愛作官」,真的所有的台灣人都這樣嗎?有時候只要證明台灣人不是這樣,就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我在德國唸書,發現德國的知識份子跟台灣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很少人有「學而優則仕」的想法,有留學日本的朋友跟我講,日本好像也沒有。怎麼會官大學問大?這樣一點也不符合理性跟邏輯。 黨國的概念就是學而優則仕,走火入魔是戰學歷、學校、論文等等等等。很多政治人物都去補什麼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跟學而優則仕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什麼樣愚蠢的民族,才會崇拜一元的價值? 我之前說在人生某個階段之後,應該挑戰一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努力去做,像我這樣子跑馬拉松,如此一來,有助於自己看待世界,還有其他人的專業,世界並不總是在你擅長領域運作,每個人很難面面俱到,台灣的教育特別容易產生個人崇拜,還有把上位,甚至背刺上位,當成獨立思考。 把佛斯特的詩「未行之路」:「選擇較少人走的路」,當成機會主義者的藉口,背刺和狡詐的自我安慰。 光是挑選喜歡的意見,並不能讓人變得聰明。聰明人不是那種死板地堅持某個觀點的人。他們對自己信仰的東西,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盲目跟隨。 這種基於理性的意見,不會因為感情就和某個團體或觀點緊緊相繫。理性的人可能今天支持這方面,明天在不同的話題上支持另一方。這常讓人覺得不舒服,因為大家習慣了一成不變。 但這樣的變化,並不是背叛。這和那些為了私利而不斷變換立場的人大不相同。真正的教育目的,是讓我們形成一套自己的觀點,不被任何權威左右,這是理性思考是創造力的關鍵之一。 人不能只靠選擇意見而有智慧,聰明的人不是持有某種觀點的人,而是他對自己所相信的有完整理由,不是教條般的相信。 持有完整理由意見的人很少因情感而團結在一起,反紫光的奇遊團大概就是這樣的組織,在蔡明介臨時退出辯論,幾乎沒有人有什麼情緒的反應,因應這樣的變化,立即就聚集在一起,花了好幾個小時,寫下了20問蔡明介的初稿。以前支持蔡英文,毫無懸念的轉換到支持賴清德,因為這是一群持有完整理由意見的人,有核心價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利用這件事情成就自己個人的名利。 理性是無黨派,偏愛現在一方,可能在其他的議題上,偏愛另一方,這就是一般人對此感到不愉快的地方。但檢視這個理性是基於什麼核心的價值之上,才是真正關鍵的地方。 理性持有完整理由的意見,如果支持不同的陣營,並不是背刺,這和為了個人的利益常常變換自己的立場有相當大的差別。 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形成自我一致的觀點,不被任何權威教導或影響,理性思考是創造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若是同樣一個人,政治上能夠做的事情不一定比在學術界上秉持獨立思考還要來得多。如果不考慮個人利益的時候,不自欺欺人、活在當下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路。 沒有當官的教授不能做什麼事情這句話就是一個謬論。活在當下,在思想上產生影響,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而且現在也在做。我在我的書「隱性反骨」中,「陽春教授」那篇文章裡面寫得很清楚,我就是因為是個「陽春教授」才有辦法肆無忌憚的說實話。 思想和文化的影響才是最大,這也是中國要利用抖音和小紅書來教育訓練台灣的下一代成為紅衛兵最主要的原因。 活在當下,不只是即時享樂的意思,而是深刻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是自欺欺人一直看著未來。「我選擇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而我會一心一意穿越這片黑暗的森林,只有穿越才能夠真正走出這些陰影。
李忠憲 2024-01-19
數位認知戰正在戕害民主

數位認知戰正在戕害民主

  在數位時代,台灣正面臨著一場無聲戰爭,這是涉及信息控制和認知干預的戰爭,影響深遠,不僅威脅民主發展,更可能搖動台灣社會根基。 以抖音及TikTok為代表的社群媒體平台,已成為中共進行認知干預的主戰場。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數據,目前台灣已有超過廿三.三%的人口使用這些平台,其中年輕族群占比最高。這些平台充斥著來自中共的文化輸出及假信息,對台灣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認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這些平台上,信息不僅是由中共控制的資訊後台所操控,更有著大量的謠言和錯誤信息被有組織、有系統地散播。這些信息不僅混淆視聽,還對台灣的民主制度和社會安定造成了分裂和紛擾。為此,台灣的政治領袖和學者紛紛呼籲,必須對這些平台進行更嚴格的管理和監督,甚至考慮禁止其在台灣運營。 在最近的總統大選中,社群媒體上的假訊息和錯誤信息泛濫成災。關於作票的謠言在抖音瘋傳,不僅對選舉公正性做無端攻擊,更撼動台灣民主體制的根本。儘管中選會有所駁斥,但不實信息已對公眾信任造成負面影響。 這些平台上的內容呈現,例如「掐頭去尾的短影音」,淹沒了年輕一代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學者警告,若不加以控制,這種認知戰將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和民族認同造成長遠傷害。 面對新型信息戰,台灣必須採取堅定態度和措施以反制這些威脅。例如:強化對社群媒體平台的監管,提升公眾對假信息的識別能力,透過教育和公共宣導加強國民對民主價值和國家安全的認知。 這場在數位空間的認知戰,不僅是對台灣民主的打擊,更是對台灣社會凝聚力和國家未來的考驗。在這場無形而影響深遠的戰爭,每位台灣人都是戰士,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捍衛我們的民主和自由。 (作者從商)
缺理 2024-01-19
作票之亂 柯文哲有責澄清

作票之亂 柯文哲有責澄清

明明柯文哲輸給賴清德的票數多達將近一百九十萬票,選後卻有意無意的操作,隨著抖音的認知戰起舞,暗指總統大選有作票之嫌,藉此企圖掩飾選前泡製民眾黨內參民調「超侯趕賴」的澎風假象,這種明知實務上絕無作票可能,擧世民主陣營讚揚的公正透明選舉,卻被抖音形塑成不堪的作票,對全體台灣人造成傷害。 一個成熟穩重的政治人物,選戰失利,應該首先檢討失敗原因,何以多數選民未支持我?鑑往知來,徐圖下次再戰的底氣,柯文哲卻不此之圖,他明知,在台灣的總統大選,眾目睽睽之下,豈有作票的可能!輸給賴清德近一百九十萬票,眼見「作票說」不被社會大眾認同,轉而怪罪年輕人的投票率太低來墊背。 選前民調,十之八九預測柯文哲是「老三」,倒是他獲得三六九萬票,頗令人意外,有不少台灣人浩嘆,這種毫無中心思想,也沒有政治誠信,說話顛三倒四的人,怎麼會有如此多票?欲當國家元首,必須成熟穩健,誠信為要,柯文哲從政以來,不具領導者風範,市府局處首長離他而去者,如過江之鯽,身邊諸多幕僚,也因了解而分開,台北市執政八年,市民最暸解他施政成效,所以總統大選台北市民給他「死當」的票數,每個行政區、每個里,柯都落居老三,顏面無光,據說他在新竹市成長到大的里,居然也輸給賴清德,由此可見其為人也。 柯的本命區只剩「廿至廿九歲」的年輕人,但這些年輕人的社會歷練越充足,對柯的忠誠度必隨年歲而遞減,年齡越長,心態越成熟,就會越不支持柯,這都是柯文哲心知肚明而須面對的難關。 柯的信徒大多年輕人,尤其是國高中生,因其閱歷不足,信息來源不乏抖音,他們甚至向父母反映,謂此次總統大選,阿北是被做掉了,才沒當選,如此離譜的認知,真是令人髮指。 面對此荒腔走板的不實指控,柯文哲不是路人甲,他有責任也有義務導正視聽,絕不能視而不見,而戕害了台灣的民主饗宴。 (作者是教職退休)
邱炳進 2024-01-19
沒有官位的彈劾

沒有官位的彈劾

沒有官位的彈劾 德國發生一件在台灣不能想像的事情。 比約恩·霍克(Björn Höcke)是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圖林根邦黨部極右派的領導人,該組織被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宣布為右翼極端主義組織。由於擔心政黨領導人比約恩·霍克可能危及民主,人們發起了一份請願書,根據《基本法》(德國憲法) 第十八條,要求撤銷霍克享有的基本權利。例如,不允許他擔任圖林根州總理,已有超過130萬人簽名連署。 德國《基本法》第十八條,任何人濫用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教學或集會自由、通訊權、財產或庇護權“對抗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即喪失其基本權利。 德國真不愧是德國,憲法連這個都放進去了,台灣如果有這條法律,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失去基本權利,柯文哲應該首當其衝,還有像愛莉莎莎等等這些整天放謠言的網紅。 基本權利的喪失就失去參與選舉政治權力的資格,德國自威瑪和納粹之後,國家菁英知道必須確保權力不會落入壞人手中。 有德國媒體說: 這是對尚未當選就任之前進行的彈劾,要求失去基本權利的政治人物禁止露面、關閉社交媒體管道。
李忠憲 2024-01-19
台灣選舉已是中共夢魘

台灣選舉已是中共夢魘

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順利結束,根據外交部統計,已有超過八十國政府、逾七百名政要申賀我國選舉結果,期盼與我國政府進一步就各層次議題持續深化交流。(資料照) 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順利結束,民進黨提名賴清德、蕭美琴當選正副總統。立法院總席次一一三席,總統敗選的國民黨獲五十二席成為第一大黨,總統勝選的民進黨掉至五十一席,獲得八席的民眾黨則居關鍵少數。主要朝野政黨皆各有斬獲,反映選民多元取向,這也是民主常態。選戰已落幕,各政黨亦重整腳步展開政治新局。但選前強力干預我們民主進程的中國政府,選後輸不起,面對「賴蕭配」依然得到多數民意的支持,見笑轉生氣,升高威嚇、打壓台灣,對照許多國家慶賀我們的選舉,中國的仇視回應,我們只能說,兩岸互動,還真的「不能相信習近平」。 根據外交部統計,已有超過八十國政府、逾七百名政要申賀我國選舉結果,期盼與我國政府進一步就各層次議題持續深化交流。其中,德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讚揚台灣自由、和平的選舉展現民主價值,並盼加強對台關係。這是十二年來德國政府首次祝賀台灣選舉,外界認為凸顯政策轉變。另外,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社群發文:「我代表菲律賓人民,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下屆總統。」並表達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密切合作,強化共同利益。菲國總統親自恭賀不僅罕見,直接使用「台灣總統」一詞,更是打臉北京在國際上宣稱的一中原則。 此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首度針對台灣大選發表評論,強調台灣是共享基本價值、擁有緊密經濟關係與人員往來交流的極重要夥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除祝賀台灣總統當選人,也讚許台灣人民充滿活力的民主,為區域也為全世界樹立榜樣。他並重申,美國與全球各國關切台海和平穩定。美日等主要民主國家紛紛發聲表態,中國派駐這些國家的外交官,則到處滅火、回罵,重申一中。我們一場定期的民主改選,從選前就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許多外媒都特地派人來台採訪,並以攸關民主與威權勢力消長、為全球地緣政治定下基調等論點分析。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鋪天蓋地介選,用戰爭與和平抉擇恐嚇台灣人民,不能投票給北京說不的候選人,否則就作勢要喊打喊殺。然而,台灣多數選民不為所動,依然做出堅定的選擇,這樣的結果,已使中共灰頭土臉。 我們用選票展現對民主體制的捍衛意志,也讓更多國家願意關注並支持。中國愈要打壓台灣,來自其他國家的警告也更多。影響所及,中國官方的謾罵,從台灣大選前的「獨上加獨」,到選後說「不代表主流民意」,看出修正。顯示中共在盱衡各國反應,以及度量將來與台灣打交道,必須自己先找台階下。但也因罵得不「兇」,傳出在內部引起強硬派不滿。美國之音報導,雖然中國官方連日回應台灣議題,似無法安撫更激進的民族主義者。網路還出現要求加速統一時程與武統台灣等偏激言論。另方面,中國近日利誘策動僅一萬一千多人口的南太國家諾魯與台灣斷交,台灣民眾都看得很清楚,外交挫敗只是再次證明北京的顢頇手法。而諾魯過去二十幾年,與我國斷交,然後復交,現在又斷交,國際信用已破產。北京此舉,包括最近軍事擾台頻次又增加,與其說是對未來賴清德政府施壓,恐怕更像迫於對內部強硬派交代的政治需要。 而且,諾魯位處太平洋第二島鏈,中國勢力的滲入,對美國與澳洲等印太民主國家來說,更是警訊。所以,斷交的第一時間,代表美國政府正在台灣訪問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即聲援台灣,並指諾魯提到的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未定位台灣、未排除與台建立邦交、未限制台灣參與國際社會」。中國的打壓,反而促使美國更清晰說明台灣的國際定位。我們的大選,若真如中國官員嘴巴裡所稱的「地區選舉」,那選前又何必大張旗鼓介入。介選不成功,現又想施壓操弄台灣政局走向。這背後也另投射出獨裁的習政權,對於台灣愈來愈深化的民主,將對其統治權力的巨大威脅性。由畏懼民主所衍生的反民主攻擊,未使我們屈服,還讓民主盟邦更挺台灣,並更強化共同抗衡全球威權勢力進逼的民主陣線,唇亡齒寒之感也促使部分國家,難得公開肯定我們的選舉,再度把台灣推向國際焦點。為了對付台灣民主選舉,反而愈打壓愈顯堅韌,這已讓中國政府陷於夢魘。
自由時報社論 2024-01-19
香港金融市場的喪鐘

香港金融市場的喪鐘

20240117 香港金融市場的喪鐘 (上略)…… 美國眾議院的外交事務委員會(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在11月30日,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Certification Act),要求總統拜登在確認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下,應取消香港駐美經貿辦目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和豁免,議案將提交眾院全體會議審議。儘管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在美國權力鬥爭激烈,但這項法案是以39比零無異議通過。 接下來還有參議院審核與美國總統簽署實施幾個步驟,一旦法案施行,30天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必須決定要不要關掉這些辦公室,如果要關,香港在美國的經貿辦事處就得在180天內關掉,這又該怎麼解讀? 香港在已開發國家有14個經貿辦事處,在美國有3個,分別在紐約、華盛頓與舊金山,主要的功能是為香港安排各項國際合作、貿易安排與科技授權。其中的重點是科技授權,原本美國假設香港高度自治,對智慧財產有遠比中國內地更高的保障。 一旦美國把香港當作中國內地的其中一個城市,所有的技術授權就要在對中國的規定下重新談判,這將影響美國技術轉移中國的進程。第2個衝擊是在關稅層面,目前由於香港實施聯繫匯率,法律體系與中國內地不同,政府本身高度自治,因此在WTO(世貿組織)的架構下,香港是一個與中國不同的關稅領域。 事實上,各國對中國的關稅安排與香港是有差別對待的,因此香港作為中國的轉口貿易港,就是在不同的關稅架構下,能夠透過香港轉口物流與金流。尤其當中國本身難以取得一些國際貨品時,往往可以透過香港的轉口,為中國拿到一些現有貿易限制下所無法取得的服務與貨品。 香港政府對美國眾議院反擊的主要理由是:美國過去10年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高達2849億美元,關掉經貿辦事處對美國損人不利己。表面上,香港駐美經貿辦事處對美國有好處,但是中國人嘴裡沒說的,是美國在香港的貿易順差是美國無法直接出口中國、必須透過香港轉銷中國的架構。這些技術上與服務上的進口,正是中國企業運作現代化最需要的支持。 現在的狀況是,美國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方面的順差了,而美國在對中貿易方面的逆差,正朝向轉移供應鏈的方向在努力。美中之間在經濟、貿易、文化的脫鉤,美國是非常認真在執行的。 如果從國外的技術授權辦不到,獨立關稅地位被當空氣後,接下來就是香港轉口貿易的式微;沒有轉口貿易,企業為何還要把錢留在香港調度周轉?如果一個金融中心沒有轉口貿易的大量停靠資金來支持,它怎麼可能為企業提供融資的安排服務呢?解釋到這裡,你會很容易導出香港聯繫匯率無法支撐的結論,因為沒有轉口貿易留下的美元,香港金管局當然不會有足夠的美元去長期支持聯繫匯率政策。沒有港元對美元的聯繫匯率,香港就只能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實施的那天,可以說就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預知死亡紀事的審判日,更是聯繫匯率死亡的宣判日。2023年11月30日,香港金管局給外匯市場注入了30億港元;2023年12月6日,香港金管局注入了34.7億港元;2023年12月7日,香港金管局注入了4100萬港元,資金外流不止。 港股指數作為香港經濟榮枯的先行指標,它可是在穆迪調降評等前,就被台灣加權指數輕易超越,投資人一定要察覺港股的持續重挫與美國人下手的因果關聯,以理解行情背後結構性趨勢的扭轉。 (下略)…… 圖一:香港國企指數十年月線圖 圖二:香港恆生指數十年月線圖  
印和闐 2024-01-17
我們都曾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

我們都曾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

我們都曾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 最近有一則訊息,寫著「民眾黨把黑手伸入校園,讓只有16歲的孩子拿著民眾黨黨證」,導致家長憂心忡忡,社會上也傳出許多把民眾黨當作邪教的聲音。 是我們在害怕未知的新世代?如同當年我們認為上一代不接受我們的大鳴大放嗎? 本次大選的結果,大家也都認為民進黨應該要積極爭取年輕人的支持。 那我們就不能把「年輕人支持民眾黨」當成邪教,也要請支持民進黨的家長們,不要打壓高中生選擇的權利。全然的否定,只會讓他們更封閉、更拒絕溝通。 先不討論未成年怎樣,或是否被洗腦,當初1911年黃花崗烈士,年紀最小的余東雄,英勇善戰,犧牲時年僅17歲,這在當年也不是邪教。 我們必須承認,柯文哲的論述對年輕學生來說有吸引力,也確實「義無反顧拼一次」、「推倒藍綠的高牆」等一句句口號對他們來說很有力量,就像是當年民進黨要推倒國民黨這堵高牆一樣。 對現狀不滿,渴望對話。 這些都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台灣的新世代擁有這股力量,是最寶貴的事情。 我們要共同對抗的,是錯假訊息,而不是支持任何特定政治人物的任何特定世代。 事實就是,相較於2020年,我們在街頭上看到願意表態支持民進黨的年輕人變少了。我們民進黨該做的,是顧好我們的執政品質,同時加強跟年輕人的溝通。 柯文哲可以讓年輕人相信他,更要求年輕人進一步去說服長輩,讓長輩相信柯文哲的理念,反之亦然,我們也可以開始跟年輕人溝通。如果持續幼體化、弱智化柯文哲的支持者,只會把年輕人越推越遠而已。 未來,年輕人的選票,我們要用我們的執政、我們的態度,一票一票把他贏回來! 「我也曾年輕過」應該成為我們和年輕人溝通的養分,而不是鴻溝。
卓冠廷 2024-01-18
賴的起手式:全民總統

賴的起手式:全民總統

一月十七日民進黨中常會,是總統大選揭曉後的首次會議,也是賴清德主席成為總統當選人第一個主持常會的正式場合,這一天,賴清德對外做了兩件事,首先是退出新潮流的派系運作,其次就是捐出一億六千多萬元的總統競選補助款,做為他獲得選票付託後的起手式。賴清德面對的,是投票給他的與沒投票給他的所有公民,傳達出他準備做一個全民總統的意志。 退出新潮流,是早在選舉過程中就浮現的打算,一直沒有付諸實行,是因為競爭對手攻擊新潮流的行動早先一步已經展開,當新潮流持續被鎖定的當頭,退出新潮流的動機將被解讀為「切割」,並不符合他的初衷,因而作罷,改為未來有機會當選時再來兌現。昨天,他果然在選後第四天立即實踐,並取得了新潮流的理解。 當選總統即退出派系,對於過去民進黨籍的總統來說,沒有人做過。甚至還有哪個派系的當選總統,該派系即成為「當權派」,派系成員還會在後續的任期間陣容擴大的情況,這是民進黨的「傳統」,雖然時間並不算長。賴清德決定退出新潮流,既是對黨內各派系進行號召,也是在與全民進行對話,而今而後,他將以國家元首的格局來做為決策原則,以所有群體的立場思辨利弊。「一視同仁」、「六親不認」,會分別成為其「興利」與「除弊」的準繩。 自我期許,如何取信於人?第一步,賴清德宣布捐出競選總統所獲得的選舉補助款。這次三位總統候選人賴侯柯,按照一票補助三十元,分別將獲得一億六千多萬、一億四千多萬、一億一千多萬元的補助款,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收入相當豐盈,雖是法定收益,而且從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以來,歷來的候選人都會依法收下,無一例外,多數則以成立「基金會」來運用,然仍難免予人從政不失是個「好職業」的觀瞻。賴清德的率先宣布全數捐出,是壓力也好,帶動也罷,當然會牽動其他二人要有相應作為。這有兩層作用,一在樹立個人的政治潔癖、清廉人設,建立今後四年「賴清德時代」的執政承諾;二在劍及履及,推動戮力為公、反貪去私,澄清日益庸俗化的政治風氣,迫使各黨對手從選後的第一筆巨大收入開始檢討起。國民黨已回應要收歸黨庫。民眾黨也得想出「走訪全台」等理由。大家都不能再用關你屁事搪塞,這是過去選舉從來沒有過的,稱為民之所欲,表率革新,應該沒有人會說反對。 以上兩件事,是典型的賴清德風格。反對他的人愈要用「雙少數」譏諷他,他絕對會用爭取絕大多數庶民鼓掌的方式,來刻苦自勵。這是賴清德出身礦工家庭、自幼無父,歷經挫折,力爭到今天,所養成的「孤僻」特質。如果從這個背景開始理解,過幾天他若做出也別於「正常人」的第三件事,應該就不會太過驚訝。
鄒景雯 2024-01-18
放棄人性底限的種類最可怕

放棄人性底限的種類最可怕

自從愛粒沙沙這咖發現,最容易流量變現的方式就是瞎掰 + 煽動仇恨,它就屢試不爽。 . 這種放棄人性底限的種類最可怕,因為它既沒有道德感、也不怕被眾人討厭,它只怕沒人討厭、沒人關注而已。
TW觀察人 2024-01-16
誰在打假球?民眾黨不要再拿國會改革當遮羞布

誰在打假球?民眾黨不要再拿國會改革當遮羞布

誰在打假球?民眾黨想投韓國瑜就大方點,不要再拿國會改革當遮羞布! 今天國民黨正式推出了正副院長人選,毫不意外,院長果然是韓國瑜,既然兩大黨都不過半,以後立法院是不是要下午才能開會的決定權,就落在民眾黨手上。不過他們想的不是國家顏面,而是如何為自己攫取更多政治利益,拿4點「國會改革」當擋箭牌不表態。改革當然正確,可是民眾黨,你們4年前為什麼不支持? 他們所列出的4點改革,真的很有某人的個人特色,先拿出一些實務上根本不能在立院內完成的事項,再怪民進黨不支持,已經一堆憲法學者出來打臉。尤其第一點,國會聽證權,民眾黨八仙們知道嗎?早在4年前我就提過國會聽證權修憲案了,但連署的含我只有30位民進黨委員,這屆5位民眾黨立委,不要說支持了,貴黨團連相關提案都沒有,過去4年是在睡嗎? 這種打假球的伎倆,現在大家都很熟悉了,對付阿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阿北說的話覆述一次或真的做出來,例如「公開透明」,現在我們就真的公開透明給全體國人看,讓大家看看誰才是真的在推動改革,誰只是把國會改革拿來當支持韓國瑜當院長的遮羞布。 一個人合不合適當院長,這是很基本的個人能力與形象問題,不需要牽拖一些有的沒的,更何況你們現在也不是新人了,那我們一樣可以反問:為什麼過去不做?現在提國會聽證權,為什麼以前不支持?真正面對檢驗,才知道誰沒穿褲子!  
林俊憲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