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中華台北隊是奧運沒有國家的隊伍

中華台北隊是奧運沒有國家的隊伍

好了,不要再說奧會播放的是國旗歌了,在那裡,我們沒有國旗,也沒有國旗歌。 1981年,中華民國被迫改名成Chinese Taipei的時候,國際奧會並沒有想到順便逼迫我們更改國旗與國歌,但是到了1983年,想到1984年就要舉辦奧運,於是要我們想出取代國旗、國歌的旗幟與歌曲,奧會秘書長張彼德,就自己依據國旗歌的旋律填詞,送交國際奧會審議通過。內容是這樣的(括號是國旗歌原文): 奧林匹克,奧林匹克,無分宗教,不論種族。(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 為促進友誼,為世界和平,五洲青年,聚會奧運。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公平競賽,創造新紀錄,得勝勿驕,失敗亦毋餒。(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 努力向前,更快更遠,奧林匹克永光輝。(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努力向前,更快更強,奧林匹克永光輝。(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這種充滿中華美學的歌詞,太美我不敢看。雖然以前的國旗歌歌詞也不怎麼樣,但是1983年的歌詞,就算回到當時的時代,也是一個毫無特色的歌詞,歌詞內容跟「中華台北」有任何關係嗎?這首歌詞的內容,我要說是中華北京的會歌也可以啊! 難民隊、俄羅斯奧委會隊(ROC)、中華台北隊,是本屆奧運沒有國家的隊伍,難民就不用說了,俄羅斯是因為作弊被限制不得以國家名義參加,那麼我們呢?連設在台灣的雜誌小編都得自我審查,不能說「擠下中國隊」,不然就是辱華,你覺得這樣對嗎? 請醒醒,那不是國旗歌、也不是國旗,我們沒有國家,是跟難民、作弊者,一樣的團隊,我們的隊伍叫做中華台北。 請在下屆奧運,支持改名為台灣,並且申請更改會歌會旗,別再說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我們被政治羞辱得一塌糊塗以後,然後說本來現實就這樣、這是應該的,連努力嘗試都不願意,到底是有多抖M,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呂秋遠 2021-08-01
「戰爭意味著台灣獨立」?

「戰爭意味著台灣獨立」?

多位美國參眾議員今出席台美日國會議員戰略對話,呼籲台灣應提高國防預算、加強自我防衛。(游錫堃辦公室提供) ◎譚慎格(John J. Tkacik)   上週,當立法院長游錫堃表示,如果中國出兵入侵台灣,美國可能對一個獨立的台灣給予官方承認時,我有點驚訝。雖然我認為游院長說得對,但我不確定這是一個有益的觀點。當然,華盛頓在外交行動方面有應變計畫,可制止中國的軍事行動,但美國考量的重點在於,一旦台灣部分或全部被中國共產黨軍隊佔領,一個民主的台灣政府可以在流亡海外的情況下繼續存在。正如游院長明確指出的,中國所謂「搞台獨就意味著戰爭」的威脅,必須以國際社會認定「戰爭就意味著台灣獨立」的共識加以抗衡。游院長也正確地認識到,建立這種國際共識有賴於美國在外交上登高一呼,發揮領導作用。游院長並非只是突發奇想地嚷嚷:「嘿,各位!我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實現台灣獨立。」 在一九九○和二○○○年代,柯林頓和布希總統的外交政策團隊確信,台灣的領導者試圖讓美國捲入與中國的戰爭,以取得美國承認台灣獨立。中國的特務機關也有效地散播有關台獨狂熱份子的虛假訊息,挑撥美國總統布希對台灣總統陳水扁的觀感。這導致所謂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使得北京和台北都摸不清楚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到何種程度。歐巴馬總統從不擔心馬英九總統,因為馬英九的政策傾向於與中國維持密切關係。川普總統也對蔡英文總統很放心,因為中國對美國的行為已經變得咄咄逼人,日趨敵對。蔡總統知道拜登政府的中國戰略仍處於萌芽階段,而且她很重視美國新政府對她領導能力的信任。 換言之,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各種秘密警察武力對台灣的軍事佔領,或者是在戰火中摧毀台灣的基礎設施,都不是台灣為了爭取「獨立」而必須接受的代價。不過,如果中國貿然發動戰爭,讓獨立的台灣獲得國際承認,成為中國輕啟戰端所必須付出的昂貴代價,可就好得多了。 地位未定論 提升台灣國際人格 除了戰爭外,國際社會還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提升台灣的國際人格。首先就是對台灣國際地位「未定(unsettled)」的共識。這種共識存在的時間愈長,「台灣主權源於台灣人民」的全球共識就愈有可能出現。 過去七十年來,在台灣國際法律地位「未定」的問題上,印度—太平洋地區主要國家其實已經達成重要共識;所謂的「未定」是指雖然馬關條約確認滿清王朝在一八九五年將福爾摩沙割讓給日本帝國,但之後並沒有任何國際法文獻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布投降,一項正式的和平條約本來會成為這種國際法文獻。可是,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平條約」最終在韓戰戰火最激烈之際出現,卻決定台灣不能讓渡給中國。正如代表英國參加舊金山和會的楊格爵士(Sir Kenneth Younger)對條約的總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對日和平條約中,對福爾摩沙的適當處理方式是條約僅規定日本放棄主權。」他說:「舊金山和約明確規定日本放棄對福爾摩沙和澎湖群島的主權。條約本身並未決定這些島嶼的未來。」 這一事實是以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和日本的法律共識為基礎,即台灣的主權仍然未定,而且中國不能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對這座島嶼或其人民提出主權要求。 五十六年後(也就是十四年前),這個問題面臨關鍵時刻。二○○七年八月十三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哈里札德(Zalmay Khalilzad)私下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討論若干議題,其中之一便是「聯合國對台灣地位的措辭」。 在二○○七年稍早前,潘基文秘書長在沒有諮詢美國,或其他安全理事會成員—中國或許是例外—的情況下發出一封信,聲稱根據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大會的第二七五八號決議,「聯合國認為,無論在哪一方面,台灣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否定聯合國「台灣是中國一省」 美國駐紐約聯合國總部代表團對此感到震驚,立即提醒潘基文,美國在一九七一年十月並未投票支持第二七五八號決議,而且該決議完全沒有提到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要求。 美國代表團對此發出最後通牒。如果聯合國「堅持將台灣描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或使用台灣的名稱來暗示這種地位,美國將不得不以國家名義與這種立場劃清界線。」此一威脅意味著,美國準備發表公開聲明,正式否定聯合國關於「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的任何主張。 哈里札德大使在二○○七年八月十四日向美國國務卿萊絲(Condoleezza Rice)報告:「潘基文說,他知道他最近的公開言論太過份,並確認聯合國將不再使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說法。」哈里札德報告說,在美方帶頭與聯合國交涉後,「加拿大也向聯合國發出政策聲明,並獲得相同的承諾,即聯合國將不再使用這種措辭。澳洲與聯合國法律事務廳(OLA)也有類似的低層級意見交流。」哈里札德還強調:「日本代表團在八月十五日會見OLA助理秘書長強森(Larry Johnson)。強森證實,在他最近就此事回覆索羅門群島和史瓦濟蘭的信函,已不再使用這種無益的措辭。」 直到二○二一年,台灣的國際地位「未定」,仍然是華盛頓對台政策的核心。 去年十一月,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chael Pompeo)在一場電台訪問中向聽眾指出:「用詞正確很重要。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雷根政府為制定對台政策所做的工作也承認(recognize)這件事,過去卅五年美國兩黨政府皆遵循這些政策…。」龐皮歐的國務院在卸任前的最後挺台行動之一,便是派遣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問台北,表達美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立場,但由於拜登政府的政權交接作業對預算和外訪的限制,克拉夫特大使最後未能成行。 維持未定論共識 就可阻中國犯台 但是,這不能解讀為拜登政府反對龐皮歐國務卿的倡議。恰恰相反,國務院的行動工具箱裡還有一項類似任務,可以阻止北京的侵略行為。但最樂觀的情況還是維持「台灣國際地位未定」的共識,就可以阻止共產中國在台灣海峽發動實際攻擊,爭取時間讓印太國家建立軍事上的優勢。 誠如游錫堃院長所言,在為時已晚之前,在戰爭真正爆發之前,任何「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的國際共識都不會成形。然後,它將取決於一個流亡海外的合法台灣政府是否能夠長期存在,以及全世界的民主國家是否決心讓這個政府持續存在,直到中國被擊敗。對於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軸心國佔領的國家、在經歷五十年的二次大戰和冷戰後恢復獨立的波羅的海國家,甚至是一九七五年遭印尼佔領,直到二十五年後的一九九九年印尼獨裁政權垮台後才二次獨立的東帝汶,這項策略證明禁得起考驗。 然而,對於台灣人民來說,最好的結果仍是避免與中國發生戰爭,直到印太地區的民主共同體重建足以遏止這種侵略行為的區域軍事—海上優勢。與此同時,台灣也必須努力確保其「未定」地位的國際共識經久不墜。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譚慎格 2021-08-01
建議郭董…

建議郭董…

  郭台銘在其臉書表示:「政府應給予奧運選手獎金金牌一億元、銀牌八千萬、銅牌五千萬、第四名兩千萬。若能打破奧運或世界紀錄,再加碼一億元。」這是錦上添花,意義不大。郭董何不打開電視猜一猜、算一算,戴資穎現在的廣告收入有多少!奧運奪牌的大咖,政府給的獎金不算差,加上商品代言,可謂名利雙收。真正需要像郭董這種好野人慷慨出手照顧的,反而是那些還在努力的未來明星,就像郭董贊助莊智淵八年一樣!這種靜靜的、堅定的支持,更能彰顯贊助者的胸襟出眾。相較於大聲嚷嚷、自己卻一毛不拔的「提議政府應該大規模提高選手在奧運得牌的獎金,若你也認同就給一個讚」,高下立判! 建議郭董,馬上成立「鴻海體育發展基金會」,公開宣布頒發奧運得牌選手如上述金額的獎金(包括本屆東奧),口到手到,落實公益美名,停損公關危機,替自己掃除凱達格蘭大道路障,誰曰不宜? (作者為退休教師,桃園市民) 奧運金牌獎一億? ◎ 林郁峰 郭台銘在網路上放話要政府頒發奧運金牌高達一億的奧運獎金,破奧運或世界紀錄再加一億。沒有人會嫌獎金太多,但是,這種中國土豪的話語,聽了令人感覺十分不悅。 把如此龐大的資源拿來頒發獎金,那麼,哪裡來的資源培育新秀選手?大家都只看見參加奧運的選手,其他選手怎麼辦呢?還有更多其他選手的教練及相關協助選手的人,他們都是需要更多鼓勵和支持的,因為有足夠的人口數量,投入各種運動和相關配套,才有各項運動的蓬勃發展,帶入更多有志的運動員。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成功選手身上光環隨之而來,自然有相當的名與利,大眾無須擔心金牌選手;然而,其他相關的人們該怎麼辦?運動員也許不能成為頂尖的奧運奪牌選手,但也許他是頂尖的教練、培訓員、運動護理員,更也許是優秀的運動推廣者。 台灣的運動必須深植於各個運動相關層面的發展,講究全面的運動產業鏈升級,不然金牌僅是曇花一現。 (作者為研發工程師,台北市民)
康友財 2021-08-01
不對稱的實力

不對稱的實力

  台灣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從五月上旬不到一%,七月底突破三成,好神的速度;疫情管控也是,在短短三個月內,將三級警戒降低為二級。台灣在疫苗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展現不對稱的實力,就好像鏖戰東京的台灣選手,開戰四天即進帳六面獎牌,締造參加奧運的奪牌速度與獎牌數量紀錄,令人擊掌稱慶。 台積電成立於一九八七年戒嚴令取消前,當時沒有人會置喙政府的投資案,成立後,要幫國際大廠代工,被嫌東嫌西,與今日各國紛紛爭取,希能設廠或供貨相比,實不可同日而語,且福被台灣的國際地位。然在四、五年前,中國揭示中國製造二○二五,並以一帶一路、亞投行席捲半個以上的地球時,那時的台灣,在世界舞台幾乎沒人理睬;但如今台積電成為國家隊隊長,台灣這個國家的實力為世人所不敢欺。 台灣的消費人口、GDP總額相較於中國,小巫見大巫,台積電的營收規模也不在世界百大內,但一家台積電就讓中國大叫卡脖子,就讓台灣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有句俚語:鴨子一隻贏過杜蚓一畚箕,指的就是不在量大,而在佔處關鍵的不對稱實力。 一家台積電已夠嗆了,中國自然不願再看到比科興、國藥優秀的台灣疫苗出頭,進而定根發展於台灣整體生醫產業,形成不對稱實力的另一指標。所以,自武漢病毒以來,各種疫苗準備不足、黑台灣疫苗等等的謠言、伎倆充斥;未來一俟台灣疫苗開始接種,各種暗黑言行勢必排山倒海,這是疫苗廠商與疫情指揮中心必須超前部署因應的。而更重要的是,台灣疫苗既已出頭,國發單位應把眼界拉大拉高,適時提出更強力的生醫政策與協助措施,就如當年投資台積電發展台灣半導體一樣,增厚台灣的不對稱實力。 實力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時間培養累積;台積電今日的地位來自幾十年的辛酸淬礪與披荊斬棘,其中還被已為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的中國紫光集團消遣要買下,此亦是未來生醫產業的必經之路。莊智淵的孤單奮戰歷歷在目,令人痛心,期待已走入國際的台灣疫苗及尚待生根定根的生醫產業,除強大外敵,無須每天面對搞事的自家人。 (作者為南臺科大財法所副教授)
陳紀元 2021-08-01
生命最壯麗的追逐 李洋

生命最壯麗的追逐 李洋

生命最壯麗的追逐 李洋 ​確認中國對手挑戰失敗之後,李洋興奮倒地,看起來幾乎不敢置信。那一刻,我也感動得淚水在眼眶打轉。確實,誰也沒有想到台灣羽球男雙有天會拿到奧運金牌;甚至,王齊麟與李洋這組「麟洋配」搭檔,本身就是一場出乎意料的久別重逢。 / ​不知道大家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覺得自己怎麼追趕都追不上的那種人? ​對李洋來說,王齊麟曾是這樣的存在。 ​王齊麟、李洋是國中同學,國二李洋轉進中山國中時,王齊麟已是校隊主將,兩人無論是練球、還是對戰,李洋總是只有「被虐」的份。早慧的王齊麟,當時已經在國內各級比賽嶄露頭角,是學校的雙打扛霸子,身為候補選手的李洋,將之當成遙遠追逐的目標,不斷訓練自己。對於當時的李洋來說,和王齊麟配對簡直像是天方夜譚。 ​不過,王齊麟也並非沒有敵手。那時同在中山國中的,還有今年征戰奧運男子單打的王子維;在單打賽場上,王子維是王齊麟始終無法跨越的高牆,也因此,教練安排王齊麟轉戰雙打,盼他能在此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 ​/ ​升上高中後,王齊麟直接升上甲組(在台灣,甲組才資格參與國際賽事),更拿下全國排名賽冠軍。17 歲那年,他甚至就和當時的搭擋拿下亞青賽銀牌、隔年更打進世青賽準決賽。轉職業後,王齊麟早是羽球國家隊重點栽培的雙打新星。而後,他在球團安排下,與台灣男雙第一組合、前場組織經驗豐富的陳宏麟搭檔,很快地成績突飛猛進,2017 年這組雙麟組合世界排名已高居前十,更在 2018 勇奪世錦賽銅牌的台灣羽壇最佳成績。 ​反觀國中畢業後的李洋,則在羽球賽場上浮浮沉沉。高中時期,他為了打進甲組,費盡苦心訓練,後來卻受了傷,始終未曾入選青少年國手,且從未能在競爭激烈的全國羽球排名賽躋身前三,晉升甲組之列。從小最支持他打羽球的父親痛心說他不是「打羽球的料」,要他好好專注在學業上;當時,李洋確實幾乎要放棄羽球,但不服輸的反骨精神,仍讓他折衷考量學業因素,選擇就讀台北商業大學企管系後,依然沒有一天放棄練球,並持續征戰賽場。 ​進入北商的第二個學期,天道終究酬勤,李洋彷彿開竅般和當時的搭擋、高中同學江聿偉在青少年國手選拔賽中意外拿下冠軍,還在排名賽獲得乙組冠軍,終於實現甲組選手夢。這時,王齊麟已是國家隊第一雙。 ​那好幾次險些放棄的時刻、在乙組載浮載沉的日子,距離今天,僅僅是 8 年前的事。李洋的人生,彷彿一場勵志電影,而他是那位看似平凡、實則因為自身不間斷的努力而擁有超能力的最佳男主角。 ​/ ​打上甲組後,一切彷彿豁然開朗,李洋和國小到高中的學長李哲輝搭檔「雙李配」,持續苦練,終於在 2018 年攻克雅加達亞運銅牌,逐漸獲得矚目。 ​深知一切得來不易,自己天分不如王齊麟等人,國手歷程走得比大多數人艱辛的李洋,自我要求一向非常嚴苛,且在作息、飲食上都極度自律,甚至常常自己加時練球 —— 與李洋同在國訓中心訓練的羽球國手楊博涵就說,李洋是他每天在國訓看到「最喘最疲勞的那個男人」。在球場下,李洋不錯過每次讓自己更好的機會;在球場上,他更是為每一顆球拚盡全力,直到球落地之前不放棄任何可能。 ​正是這樣不放過自己的努力,讓李洋在兩年前終於追到了王齊麟。 ​2018 年底,李洋轉隊至土地銀行羽球隊,過去總覺得高攀不起的王齊麟成為新歡。這時的他,持續在場上、場下竭盡所能,只為了配得上那從小瞻仰的目標王齊麟。事實上,經過這些年來的苦練,他不但早已配得上這位國內最頂尖的羽球雙打國手,無論是場上冷靜沉著的前場組織能力、還是場下內斂穩定的性格,都恰恰與走速度力量型的重砲手王齊麟完美互補,加上熟悉兩人角色的王齊麟前搭檔陳宏麟擔任教練,「麟洋配」迅速在全球羽壇高手林立的男子雙打項目中崛起,短短兩年內已經拿了一座超級 500 等級賽事冠軍、兩座超級 1000 賽事冠軍,更在 2020 年世界羽聯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封王,成為各國男雙挑戰奧運頒獎台的頭號勁敵之一。 ​/ ​一路走來磕磕碰碰的李洋,初次登上五環殿堂,特別珍惜舞台,「曾經,奧運對我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能站上這個舞台已經讓我充滿感激,我只想把每場球都盡力打好,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這組世界排名第三的「麟洋配」,在奧運開幕第一天的小組賽面對印度組合意外失利後險遭淘汰後「觸底反彈」,先是爆冷扳倒世界第一的印尼組合吉地安(Marcus Fernaldi Gideon)與蘇卡穆約(Kevin Sanjaya Sukamuljo),而後擊敗地主日本黃金男雙渡邊勇大與遠藤大由,再挑落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尼組合阿山(Mohammad Ahsan)與蘇堤萬(Hendra Setiawan),遠遠超越他們設定的八強目標,初登奧運舞台就破天荒拿下金牌。 ​羽球外行人如我,綜觀賽場本次奧運賽場上的表現,兩人默契實在沒話說——那種默契是,我把握住每次你創造的機會、守護好每顆你錯過的球,是無須言語的心領神會,合而為一的極致狀態。儘管扛下後場主攻角色的王齊麟鋒芒更盛,但李洋的前場組織、防守、甚至是比賽節奏的控制,同樣功不可沒。畢竟,要站上這個每位羽球選手一輩子神往的奧運頒獎台,兩人不只缺一不可,還得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超越表現。 ​/ ​後見之明地回頭一望,實在慶幸高三那年沒有放棄羽球路的李洋,才有今天這組來自台灣的奧運金牌男雙。 ​從在乙組浮沉、不被所有人看好,到一舉拿下羽球男雙奧運金牌,李洋的精神,始終是,無論目標再遙不可及,在球落地之前,依然用盡所有力氣追趕著 —— 如同我們見證的,那是一場平凡生命最壯麗的追逐。 ​(圖片截自愛爾達電視 ELTA) ​—— ​#2020東京奧運 ​#台灣第一面球類運動奧運金牌 #tokyo2020 李洋/Lee Yang 王齊麟/Wang Chi Lin  
黃銘彰 2021-07-31
國際疫情延燒 凸顯國產疫苗研發與接種仍然刻不容緩

國際疫情延燒 凸顯國產疫苗研發與接種仍然刻不容緩

台灣嚴重的不是疫情,而是利用疫苗打政治口水戰。疫苗覆蓋率被視為防堵本土疫情擴散的重要解方之一,如今我國外購到貨及國際友邦捐贈疫苗數量仍然有限,仍有非常多國人還在預約排隊等候施打。 全球性的傳染病,疫苗就是戰略物資自主,國產疫苗開放意願登記成為選項,也開始獲得民眾登記的支持,一起守護台灣疫情防線,仰賴外國根本沒保障。國產疫苗戰略地位的體現,台灣在疫苗上進退失據的狀況將不再發生。 短短幾天許多人預約了國產疫苗,以高端8月提供100萬計,仍可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這就是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時間會驗證這些懷疑的論述。 台灣政治厚黑鮮明,疫情發展後,各國疫苗的研發一直在進行修正,從求快到求好一直在調整,國內卻有人始終喜歡大發議論,用非醫藥觀點去窮追猛打,許多討論不是無知而且邪惡,只讓人覺得是仇恨過頭忘了理智。 諷刺的是,不操之在己的戰略物資,還鬥自己人產能根本自尋死路,美國跟英國就直接證明疫苗自給自足的重要性,「發展型國家」必須要有前瞻性,傾國家之力扶植下一個階段的產業。 直言之,自主開發疫苗是一個艱難但有遠見的決定,病毒也在跟時間賽跑,避免台灣發展自己的國產疫苗,早就是中共既定戰略。一款有效的國產疫苗可以降低台灣對國際疫苗的依賴,甚至可能強化台灣與經濟弱勢友邦間的關係,這些都是中共所不樂見的。 對敦厚的台灣人來說,就算國產疫苗再爛,大不了自己不要打就好。如果質疑者不是為了打擊政府,需要對國產疫苗敵意成這樣嗎?蔡英文總統主動獻上手臂,專家評估後都敢讓總統打,總統自己也想打也敢打,這就是信心。 全球性的傳染病,疫苗就是戰略物資自主。(REUTERS)   當初武漢肺炎剛爆發,我國第一時間禁行武漢,限制口罩出口,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決策,當時有許多人看這禁令都覺得無法接受,這是當時非常超前的決策。國際疫情仍在延燒,台灣的防疫總是走在世界前頭,政府對國產疫苗做出嚴格的管控,詳盡的說明來為國人健康把關。 諷刺的是,一堆反國產要打國外進口疫苗,先不論同一批人不久之前還在講AZ會血栓好可怕。這群人一直在吵疫苗不夠,有數十萬人不跟這些人搶,選擇去打國產,把進口的額度讓出來,現在風向依舊是質疑國產保護力,國產疫苗的預約人數越多,這群人的焦慮感越來越嚴重。 退一萬步想,反綠黑國產再正常不過,隨著施打國產疫苗人數增加,下一輪的劇本攻擊應該就是國產疫苗的副作用,政府要準備接招了。過去的疫苗從生產到測試,沒有像這次武漢疫情來的這麼急,許多人認為在政府安全把關下,先讓國人有選擇國產疫苗的權力,怎樣都比在那質疑半天,然後感染重症來得好。 深入分析,社會對於疫苗的期待是防止感染,但實際上現行疫苗主要是防止重症,防止感染是次要的功能,這中間的落差應該是社會恐慌與對政府期待存在的矛盾。希望用疫苗防病毒感染,目前看來是不切實際的,也不可行的。 國產疫苗有科學證據,不願意相信的還是不相信。專家專業醫生的意見,不參考、不接受。還拼命散播讓人懷疑的論點,讓民眾心生望怯,這群人就是充分利用多數人不懂醫藥,輔以政治信仰進行無止盡的「國際標準」質疑。 關鍵在於,「國際標準」是什麼?一個標準合理與否,跟國際承認無關,也就是台灣的緊急使用授權,是台灣政府要承擔的風險。蔡總統都說了,疫苗是科學。緊急使用授權的風險和好處必須衡量,不然也不會有為了先抑制疫情,而做緊急授權這種作法了。眾所周知,拿一般上市與緊急授權做比較就是一種滑坡謬誤,政府必須花時間解釋,也凸顯尊重民主社會的多元價值。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吳建忠 2021-07-31
真正的奧運精神

真正的奧運精神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瞭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 1936年奧運之父古柏坦:「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生活的本質不是征服,而是奮鬥。」 奧運的五環標誌含意,象徵全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在奧運場上齊聚,這個概念由古柏坦提出,在1913年國際奧會批准後使用自今。 奧運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因為在希臘南部的奧林匹亞城市舉辦而聞名,但在四世紀末的時候被羅馬皇帝禁止,總共中斷了1503年直到19世紀末後人發現遺跡才重啟。 自從1896年現代奧運重啟自今,每四年一次會期不超過16天的奧運,歷史上只有三次中斷的紀錄,前三次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1916、1940、1944),以及去年2020因為全球肺炎大流行首次延期至隔年。 或許近數十年來有許多禁藥之類的醜聞,但奧運一直是象徵全世界之間的友誼與團結,在挑戰人類極限的賽場上公平的競技,無論賽場上如何的拚搏,賽後會依然保持君子風度是運動員們共同的精神。 至於為什麼有個國家,許多運動員合照的時候都離的特別遠,甚至各國家選手合照的時候常沒有他們身影,這個就心照不宣了是吧?#大概真的太顧人怨了 #今日台日羽球大戰後留下的精采畫面 #真正的奧運精神
文行遠 2021-07-29
把球打上台就好了 林昀儒

把球打上台就好了 林昀儒

把球打上台就好了 林昀儒 ​​印象很深刻,有次林昀儒接受國際桌協(ITTF)採訪,被問到一位桌球運動員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是什麼?不善言辭的林昀儒吞吞吐吐地回答:「冷靜,苦練⋯⋯」想了好一下子又加了一個「把球打上台就好了」。 ​這答案聽起來很鬧,但我覺得他沒有在開玩笑。 ​今天,這個單純想著「把球打上台就好了」的少年,險些擊敗來自中國的世界球王樊振東,差一點就一拍擊碎中國連四屆男單壟斷金、銀牌的桌球霸業。(明天銅牌戰將對上德國名將奧恰洛夫,挑戰台灣史上第一面奧運男子單打桌球獎牌。) ​/ ​初次牢記「林昀儒」這個名字,是一次在桌球場上,球友跟我說我們那個「桌球神童」竟然連續打敗馬龍跟樊振東,拿到 T2 鑽石賽(採非正式的 Fast 5 賽制)冠軍。那年他才 16 歲。 ​自此之後,我再也不敢忘記林昀儒這個名字。因為,凡是有在關注桌球的人都知道,要打敗這兩位中國桌壇領軍人物,是多麼多麼困難、甚至絕大多數桌球選手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 ​其實早在 2018 年,林昀儒在亞運打敗中國新生代主將王楚欽,為了捍衛不容一絲動搖的桌球帝國,當時中國開始針對林昀儒展開「防堵」計畫,一度技術性迴避林昀儒到中國訓練的可能——這是中國少見以如此「高規格」對待台灣選手 * 。隔年林昀儒接連打敗國家隊前兩大主將樊振東、馬龍,也讓林昀儒早成為中國的重要假想敵之一,甚至針對這位少年的打法展開特訓。 ​在桌球的世界,中國依舊是中國,那個無法撼動的桌球強權。強化訓練後,中國桌壇頭號人物包含樊振東、許昕再也沒有輕易給林昀儒取勝機會。 ​而林昀儒也絲毫沒有懈怠,持續精進自己的招牌反手擰拉絕技,並強化弱項正手弧圈及中遠台持球。去年,他「深入敵營」,征戰世界最高強度的「中國乒超聯賽」,並一舉拿下亞軍,引發不少中國乒乓球迷疑慮。無論身在何處,他一天天超越過去的自己,用情報追蹤不及的速度不斷進化,才有今天差點一舉打敗世界球王(總得分甚至平分秋色)的絕佳表現。 ​/ ​還記得初次聽聞這名「天才少年」,看了他打球的影片,覺得既羨慕、又充滿疑問。羨慕的是他那彷彿渾然天成的球感(同樣打桌球,或許可以說是嫉妒成分更高 **),充滿疑問的則是他那冷靜異常的場上表現。 ​林昀儒打法很全面,比起中國兩代球王張繼科與樊振東近台弧圈的驚人爆發力,林昀儒起拍速度快、拍與拍之間銜接流暢、力道控制收放自如,更難得的是,他對於比賽時球路的高度理解力,既能巧妙運用各式套路製造機會且執行到位,更能在剎那間判斷、並準確應對對手來球。 ​最最強大的是,林昀儒向來波瀾不驚、不慌不忙的心理素質——這或許是他少一根筋的個性使然,也或許和父母為教授與校長的家庭養成有關,但無論如何,在場上總是神色自若、不顯露任何情緒卻能狠狠秒殺對手的模樣,也讓他在桌壇有「Silent Assassin」的封號。 ​/ ​​最近的代言廣告片裡 ***,林昀儒說:「很多人說我是天才,但他們不知道,我唯一休息的日子,是上場比賽的那一天。」 ​自從打出好成績受媒體關注,英雄出少年的林昀儒身上多了「神童」及「天才」標籤。然而,他在數次接受媒體專訪時都一貫靦腆冷靜地說,自己既不是神童,也不是天才,是因為自幼未曾間斷的全心苦練,才有今天的他。 ​天才仍須苦練,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的心靈雞湯。不過,事實上,林昀儒那種幾乎不休息的努力程度,國內桌壇皆知(或許可以問問搭檔鄭怡靜 XD);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天天練超過上萬顆球、搭配體能訓練,未曾間斷。在家裡與國訓的規劃下,他求教於多位國際等級的桌球教練,透過反覆操練及聰慧的領悟力,逐步揉合國內外多位教練的獨門技術,其中,師承張繼科師父練就、且較張速度更快的反手擰拉尤為一絕。 ​繼莊智淵、蔣澎龍、張雁書後,台灣男子桌球因林昀儒的出現於國際桌壇再掀風雲,甚至有機會在今年奧運就創下男子單打前所未有的奪牌佳績。 ​而曾經在桌球男子世界盃奪下史上最佳第 4 名(這個成績在2019年世界盃被首度參賽的林昀儒以銅牌打破)的蔣澎龍,不但早已認可台灣男子桌球後繼有人,這次出任東京奧運指導教練,兩代相承的意義非凡。有趣的是,在這屆東京奧運賽前的國內模擬對抗賽,國內第一男雙莊智淵/陳建安曾出戰林昀儒/鄭怡靜,最後竟以 2:3 吞敗。莊智淵笑稱原先說要打爆後輩,結果被打爆;標準嚴格的他,也稱讚後輩小林同學是這個世代「比較突出」的選手。 ​/ ​林昀儒今年未滿 20,若按照這樣的步調持續精進,相信未來這位「沉默殺手」還會繼續冷靜、苦練,然後專注地一球、一球把球打上台——在 3 年後的巴黎奧運,有機會從中國手上拿下二十年來第一面奧運金、銀牌的,有可能是這位來自宜蘭的靦腆少年,小林同學。 ​(照片來源:體育署) —— *後註:林昀儒 2020 年曾完整參與中國乒超聯賽、2021 年初也有到中國訓練,在奧運前,這道防堵似乎沒有那麼明顯的存在。 **後註2:真的好想打球喔。 ***後註3:錠嵂保險經紀人【錠嵂 X 林昀儒】永不停歇,直到夢想到手:https://youtu.be/LyAIMJ-fWZc  
黃銘彰 2021-07-29
林毅夫的唯物主義

林毅夫的唯物主義

  習近平的經濟國師林毅夫來自台灣,只要老共經濟出現危險,林國師就出來畫大餅,欺騙無腦中國人。圖/擷自林毅夫文章臉書   習近平有兩大國師,所謂國師,其實也是化妝師,一位擔任政治指導,宣傳武統的人民大學金燦榮,人稱「雙標國師」,鄭州水災爆發第一時間,金國師立刻在網路帶風向,指稱這是一場美國對中國的氣象戰爭,中國網民多數不以為然,並且拆穿,當天早上金國師在微博上帶風向,當日晚間,就跑到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和使館官員蘇偉光一起吃大餐,所以雙標稱呼不脛而走,中國網民說,「又是一個罵美帝,卻熱愛美國生活的學者」,另一位經濟國師林毅夫,曾經是國民黨投筆從戎最佳樣板,來自台灣,服役期間從金門海岸下海,投奔中共,受到中共一路栽培到美國攻讀博士,網路宣稱,這位老兄是「畫餅充饑」國師,只要老共經濟出現危險,林國師就會出來畫大餅,欺騙無腦中國人,中共政權如果注定要崩潰,那麼習近平的兩位國師也算是幫兇。 7月27日、28日,連續兩天,中共A股股市上演大屠殺,兩天損失17兆,其中外資逃難居多,這種情況與鄭州水災,沖毀全球工業供應鏈,有點關連,卻不是唯一原因,習近平只顧內鬥,企圖保住皇帝大位,很多用政治掛帥所下達命令,卻在摧毀國家經濟發展,做為專業的經濟學者,林國師不可能不知道,習老大大搞企業民退國進,本來可以帶動經濟發展,養活數億人口的民企,正在快速萎縮,前天,中國民營企業代表孫大午,莫名其妙被判刑18年,習近平一個心思準備把中國人民又一次關進鐵幕,很多中國年輕人已經對中共經濟政策失望,「躺平運動」不合作主義,也在全國各地蔓延,這是習近平玩弄民族主義的下場,看看奧運會被中國小粉紅用政治口水淹沒,就知道民族主義的可怕,CNN 說,習近平自認,自己可以挽救共產黨,沒料到,自己已經變成共產黨最大包袱。 林國師對這些客觀環境,完全無感,27日在一場全國企業發展論壇上說,「中國的國民所得只要來到美國一半,美國就無法掐住中國脖子,中國科技發展也無需看美國臉色」,真得這樣簡單嗎? 中國破壞國際經貿規則 想要掐住中共脖子,恐怕不只是美國,戰後,毛澤東把中國關進鐵幕,真正一路給錢幫助中國發展的卻是日本,1979年,美中恢復邦交,美國才率領歐洲國家與中共握手言和,林毅夫可能忘了,中國四十年來快速經濟發展,受惠於經濟全球化,以及美歐國家的購買力,否則不會有世界工廠的誕生,美國幫助中國進入WTO,中共卻破壞規矩,用偷、搶、騙三招,無償使用西方科技,逼迫美國打起貿易戰,如今把責任推給西方國家掐住脖子,卻不去反省自己野心過於膨脹。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能只靠物質進步,文化與精神內涵才可以受人尊重,今天中國發展已經走在扭曲的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毒害,所以人民精神不快樂,相形之下,經濟發展緩慢的不丹,反而比中國人更快樂,林毅夫卻迷失在中國人的GDP數字。 聯合國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2019年,美國GDP 68,000美金,中國GDP 11,000美金,差距六倍,台灣GDP 27,000美金,台灣在1992年GDP 12,000美金,辛苦努力三十年,才成長一倍多一點,以這樣的速度估計,就算美國保持原狀經濟不成長,中國必須辛苦努力四十幾年才能到達美國一半,問題是美國不可能停滯不動,所以林毅夫根本是說夢話。 曾經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林毅夫,最清楚中共貪官如何在世界各地藏錢,拿出一點道德勇氣,揭發紅色黨國貪官,把貪腐的金錢回歸苦難人民,而不是用來買武器,中國人早就超越中產階級生活了,不會像李克強所說,六億人還在貧窮線下。 物質發達,經濟發展,不代表生活快樂,同樣,畫餅無法充饑,放棄唯物主義,中國才有活路,林大師以為然否?
洪博學 2021-07-31
新北市的「好心肝事件」

新北市的「好心肝事件」

國民黨現在最受歡迎的共主 - 侯友宜 ( 不是黨主席,很多人連江啟臣在幹嘛都不知道 ) ,上個月信誓旦旦的說,我們新北市絕對不可能發生,像台北市那樣子的好心肝事件。 #好心肝就是一堆未造冊的人 #獲得通知後自己跑去打疫苗 結果一個月過後,昨天不但三重聯醫爆發一起好心肝翻版,稍晚板橋又爆發另外一模一樣的事情,加上三峽也是通知無論是否有預約,都可以直接去打疫苗。 這真的是太奇怪了,如果不用預約就能自己去排隊、自己打好,那其他幾百萬,乖乖按照CDC指示,好好照著順序登記意願,等到通知後去預約的人,不就全部被當成空安了嗎 ? #但更矛盾的是 因為這樣亂成一團,好好預約的人打不到,沒有預約的人先跑去打,導致疫苗不夠,國民黨一大堆這種亂搞的縣市長,現在反過來先怪疫苗不夠 ????? 真是太獵奇了,這好比你先訂好餐廳,然後外場服務生讓現場候位的人去把訂位席坐完,導致位子不夠,最後現場亂成一團,然後怪餐廳位子不夠多 ???? . 這道理說了也不太對吧    
TW觀察人 2021-07-30
BEN·廉委會 台北市有比較清廉?

BEN·廉委會 台北市有比較清廉?

  台北市衛生局因配發給好心肝、小禾馨診所疫苗爆出違規施打風波,局長黃世傑「被」請假一個月,理由是副市長黃珊珊建議「避嫌」廉政委員會(下稱廉委會)的調查。 柯文哲輔上任時,奢言調查大巨蛋等五大弊案,大張旗鼓成立廉委會,結果除了大巨蛋越長越大外,最後卻變成五大「閉」案而無疾而終,這次因黃世傑被調查,才讓外界知道廉委會還存在。 臺北市政府政風處是法定機關,掌理貪瀆不法之發掘及處理;廉委會是任務編組,依臺北市政府「府級任務編組」公開透明屬性分析表,是政風處轄下的機關,沒有法定地位,任務也是檢舉貪瀆不法、重大違失案件之調查等等,與政風處的法定職掌幾乎重疊,則涉貪案件發生,是由政風處還是廉委會調查?廉委會的調查報告,對政風處理應沒有法律上之拘束力,倘政風處均須以廉委會的調查報告為處理貪瀆案之基礎,則廉委會豈非架空政風處這個法定機關?黑機關變成法定機關的太上皇,調查事項又疊床架屋,政風處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類此廉委會的組織,在其他縣市似乎前所未聞,如果google臺北市以外某某縣市的「廉政委員會」,跳出來的都是某某縣市的政風處,申言之,各縣市政府的廉政肅貪業務,均歸屬政風處掌理,何勞廉委會?外縣市沒有廉委會,就無法肅貪了嗎?如果廉委會這個制度哪麼好用,為何沒有其他縣市跟進? 重要的是,臺北市多設了一個廉委會,貪瀆就比較少了嗎?從台北市政府政風處網站可知,自104年1月起至109年12月止,涉貪案件已結案件193案中,19案起訴、61案緩起訴、36案判決有罪,6年中即有116件,還不包括尚在偵辦中的81案件,柯文哲多設了一個廉委會,有比較清廉嗎? 更可笑的是,廉委會的全名是臺北市政府廉政「透明」委員會,以黃世傑因好心肝特權施打而被廉政委員會調查為例,包括好心肝、振興醫院,北市府迄今仍不公布究竟有哪些人特權施打;好心肝調查報告議員只能拿到5頁精簡版,詳細版只有去「小房間」看30分鐘,不能拍照、不能抄筆記,看不完被迫離開;而黃珊珊透過與好心肝負責人許醫師共同友人BEN,代轉兩邊疫苗供需的訊息,則透過BEN介紹黃、許直接認識後相互傳遞訊息即可,為何要透過BEN代轉?BEN與黃、許的關係究竟密切到什麼程度,可以幫兩人代轉?代轉有無涉及利益輸送?既然已約談許醫師,何不約談BEN比對相互間的說詞釐清案情?在在可見BEN的角色與政風處調查涉貪權責有重大關聯,竟在廉委會的報告以「BEN在案件中調查並非重要關鍵人物,評估後認為不需要訪談他」輕輕帶過,始終未約談BEN,這樣的調查報告,又哪裡「透明」了? 國家職司犯罪偵查有檢察機關,行政機關前置調查貪污的單位有政風處,黃世傑應該直接由政風處調查,柯文哲搞了既不廉政又不透明的廉委會,因為這個BEN,越來越令人起疑! (作者為執業律師,臺北市民)
余敏長 2021-07-31
就是希望台灣能更好

就是希望台灣能更好

李至正,可以跟大多數藝人一樣,選擇沈默。 但是他,卻用滿滿的正能量為台灣發聲,挺直腰桿、認同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在他昨天的文章裡,我特別喜歡這一段話: 身為一個台灣人,我想對國家、對社會有些貢獻,一點點都好。就像那些為國爭光的奧運選手們、就像在前線打拼的醫護人員們、就像每天兩點出現在電視上的辛苦官員們。 賈永婕、林志玲等名人出錢出力,還有我認識的小蜜姐,我除了充滿感謝還能做什麼? 好,我選高端。 我管不了別人,我從自己做起。我大可以飛回紐約去打疫苗,可是我選擇不要。我大可以跟著民怨怪罪政府,可是我沒有。我放棄第四輪AZ/Moderna接種預約,更改意願登記為「高端」。 我,就是希望台灣能更好。 許多人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卻天天唱衰台灣,在這個疫情當下,有多少人為了保護我們的健康而奮鬥著,謝謝所有為台灣努力奮鬥的人,即便台灣前陣子疫情爆發,但是我們還是在短時間之內,靠著大家的努力,一起守下來,大家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我們的母親台灣 IG追起來 https://reurl.cc/YO5RKx 粉專追起來 https://reurl.cc/pgb4ee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LbxLG7 
百柯全書 2021-07-31
威力彩與奧運獎牌

威力彩與奧運獎牌

  威力彩頭獎金額已經飆上十億元,於是我在想,如果自己中了,下一步該做甚麼事情? 通常,很多人中了,隔天就不去上班了。(嗯,所以明天自己就不去上班了……因為,我正在放暑假。) 貨幣,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東西。它很現實、有用、但更玄妙,會在不同狀態、年齡與體悟,產生不同的心境與體會。關於中獎這件事,有天命、也要順應自然。比較大的問題,可能還是真的中了,該如何面對!誰中了,除繼續認真工作、奉獻社會外,可能還要想想、為甚麼會有如此難得機遇。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真需善用,不然,可能就會像許多已知個案,得大獎後,幾年揮霍過去,下場很慘。 以現在奧運選手來說,拿到獎牌甚至冠軍,如同中大獎,特別以台灣來說,選手教練奪下金牌,除帳面上二千萬元與無盡榮耀外,後續還有廣告代言等等許多發展可能。差別的是,運動選手奪牌,是天分、是苦練,透過拚搏,揚眉吐氣,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這幾天看著東奧,簡直是自身專業領域的全球嘉年華會,享受著運動觀賞,開心爆表,也非常感謝與感恩主辦的日本及各國選手與代表團,疫情期間仍能排除萬難,舉行這麼好的比賽,讓世人欣賞。競技運動時至今日,已不僅僅是民族榮譽,而是晉升到一種生活品味與風格。觀賞精彩賽事過程,簡直就跟拿大獎一樣,爽! 終究,從樂透與看奧運,悟出人生有很多成功與愉悅的方式,而心境很重要,只要想通,無入而不自得。 (作者為政治大學附屬高中教師,澳洲昆士蘭大學人類運動學博士)
陶以哲 2021-07-31
習近平雙循環 內外交迫

習近平雙循環 內外交迫

  過去幾週台灣一家比較親中的報紙社論,持續對中國的若干政策危及到香港的金融風險提出示警。這些過去都是被認為唱衰中國的論點,現在親中媒體竟然苦口婆心地擔心起來。歸根究柢,這應該是這一年來中國一連串的政策,與去年八月習近平提出雙循環的發展戰略相矛盾,以至於險象環生,值得大家密切注意。 去年中國面臨疫情與美中貿易戰的雙重衝擊,為了扭轉此頹勢,習近平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戰略,除了積極開拓內需市場外,也要打開向外空間。這大方向是正確的,但這一年多下來,天國的鎖國心態讓其外循環越來越無力,內循環也因許多內政問題的處理過於粗糙莽撞,國內金融風險升高,甚至還波及到紐約與香港的股市。 在內循環方面,由於中國對於判定網路壟斷的政策急轉彎,知名電商不是業務範圍被限制,就是被罰巨款,使得今年來阿里巴巴股價跌三十五%,總市值就蒸發掉近三千億美元。其他公司也難倖免,騰訊跌三十三%、百度腰斬、京東也跌三成。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共七一建黨百年後宣布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結果造成在紐約與香港掛牌的補習班股價暴跌。包括新東方、高途、一起、好未來等熱門股,今年的股價跌幅全數超過九十%。例如新東方市值原本最高達到二千七百多億港元,史詩級的崩跌後,只剩下三百多億港元。這對金融體系的衝擊,可能持續發酵中。 在外循環方面,滴滴出行赴紐約掛牌後,遭到來自國內主管機關排山倒海的壓力,在寒蟬效應下,許多原計畫赴華爾街掛牌的都打了退堂鼓。這影響所及絕非僅止於個別公司的未來發展,更重要的是國際投資資金對中國市場的不信任。過去這些國際投資在中國企業草創之初,不只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現代化管理技術,國際化的經營視野,甚至是國際市場的連結,這些都是成為國際一流企業的要件。未來中國企業發展過程所需的資金與技術,可能不易再獲得國際資金的奧援。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
陳鴻達 2021-07-31
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

  台灣選手在東京奧運至今已奪下六面獎牌,追平我國在奧運史上的得牌紀錄,後續有望締造新猷。一夕之間,運動成為顯學。筆者樂見社會多在運動發展上著墨,然而對於多數媒體和民眾將「體育」跟「運動」交互使用,想提出一些看法,希冀社會大眾能更明白體育和運動的意義與內涵。 長期以來,看到許多媒體朋友約定俗成地使用「體育新聞或體育選手」。事實上,體育(physical education)的定義為「透過身體活動,促進身心發展,來達到教育的目標」,同時兼顧認知、技能、情意的學習需求。以學習「籃球」為例,認知代表能熟悉籃球的基本規則;技能是讓學生能正確做出運球、投籃、上籃的動作;情意則是課堂上透過小組籃球競賽,讓學生認同團體規範與培養團隊精神。 所以,媒體常說台灣不重視「體育」,這表達方式常令人一頭霧水,因為台灣的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幾乎每週都有體育課,且有合格的體育老師教授,精確一點應該是不重視運動。若大家再追根究柢探索下去,就會發現我們的報紙體育版或刊物,在國外大都是以運動(sport)來稱呼。政府機關如果不是在教育部之下,也多以sport表示,例如:英國的數位文化、媒體和運動部(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日本的文部科學省(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反觀,運動則可能包含幾項特徵,有規則、有競爭特質、體能活動、可進行比賽,具有休閒或娛樂的效果,但並不強調教育的精神。如:各類球賽、跑步、水上運動等。因此,我們現在所關心的「運動員」,不會被誤用為「體育員」。而非競賽性的運動,歐美國家通常稱之為遊憩活動(recreation)。 這股奧運熱的延伸,應是如何將國人近日對競技運動的狂熱,轉換為全民運動的開花結果;從學校體育延伸到全民運動,實現以優異的運動表現,提升國家知名度、形象及民眾凝聚力,甚至帶來可觀的運動經濟產值。 所以,現在首要做的正名應該是,體育與運動;使用「運動改革」會比「體育改革」貼切,為東奧熱心吶喊的政治人物,給我們的願景應該是要成立「運動部」,而非「體育部」。 (作者為中興大學教授兼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
余宗龍 2021-07-31
這個舞台得來不易

這個舞台得來不易

奧運賽場上,除了勝負之外,總還能有些畫面,停留在我們的腦海。 今天的拳擊女子69公斤級賽事後,止步於八強的 陳念琴﹣I'm Nien-Chin,CHEN 選手在拳擊場中跪下,給了場地一個親吻。她說,這是感謝自己和團隊的努力,因為這個舞台得來不易。 第一次參加奧運的田徑好手 #謝喜恩,在女子100公尺資格賽結束後,雖然無緣晉級,還是表示開心和享受,覺得沒有對不起自己所付出的準備,更謝謝家人一直以來的支持。 我們也看到選手和選手之間,在競爭過後,對彼此表達的激賞。羽球女單八強賽,小戴 戴資穎/ Tai Tzu Ying 和纏鬥到最後一刻的泰國好手 Ratchanok Intanon (รัชนก อินทนนท์),賽場上同時撲倒搶球,賽後也各自雙手合十,向彼此致意。 羽球男雙也是。黃金男雙 李洋/Lee Yang、王齊麟/Wang Chi Lin 擺完招牌「聖筊」勝利姿勢,立即和印尼對手Hendra Setiawan、Mohammad Ahsan互相擁抱、擊掌。頂尖高手間的相知相惜,真是讓人激賞! 奧運的競賽項目繁多,我們未必能清楚每種運動的規則、技巧,但對於選手的拚勁,對於運動家真誠的情感,卻很能產生共鳴。比賽有輸有贏,而跨越語言和國界的感動,將會繼續流傳。 再次恭喜總排名締造個人奧運最佳紀錄的划船 黃義婷HUANG Yi-Ting 選手、射擊 #田家榛 和 吳佳穎 Wu Chia Ying(證件妹) 選手,也要給射箭 #林佳恩 選手、拳擊 #吳詩儀 選手、田徑 陳傑JC 選手、高爾夫 #潘政琮 選手、游泳 #黃渼茜 選手最大的掌聲和肯定!能幫你們加油,是很開心的事! 照片提供:中央社、體育署 #台灣加油 #東京奧運 #TokyoOlympics    
蔡英文 2021-07-30
新冠錯誤資訊「也」來自於最高層

新冠錯誤資訊「也」來自於最高層

07/30/2021星期五 度假回來,發現紐約時報有專欄作家指責美國的病毒專家福奇醫生Dr. Fauci,說他才是有關新冠病毒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的來源之一。Bret Stephens (下圖) 這篇專欄的標題是:新冠錯誤資訊「也」來自於最高層。這是連拜登政府都包括進去了。 過去幾個月,拜登政府每天都含沙射影的指責川普那一夥人,散發有關新冠病毒的錯誤資訊,認為美國還有人染病,都是川普一夥的作為。非常難得紐約時報這份拜登同夥的報紙會出現撥亂反正的聲音。   他在文章內指出,福奇醫生或許在技術問題上都是對的,但是更大的真相,直到現在(包括福奇醫生)抹煞病毒是在實驗室產生的可能性,卻無法抹煞美國確實支持(武漢實驗室) gain-of-function病毒衍生的研究,這一點就值得更為公開的討論。(有關福奇醫生撥款,支持武漢研究室研發病毒衍生,以及事後掩飾的經過,我在Dr. Fauci 福奇電郵說明甚麼 中有詳細的敘述。) Bret Stephens用得最重的句子是:「如果現在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感覺到,一些公共醫學專家不再是他們相信的了不起,甚至不再誠實,這樣想是有理由的。」這一句話就是指罵福奇距離了不起很遠,更明言指責他不誠實了。 過去一年多,福奇醫生是站出來跟川普對著幹的一個,民主黨跟媒體利用他來打擊川普,每一句話都刺到川普要害。現在連紐約時報都願意出來承認,福奇才是錯誤的一方。 除了有關病毒的來源之外,Bret Stephens也指出福奇跟CDC犯了許多錯誤,包括他們對戶外感染病例的過份估計,甚至指出福奇在一些訪問中說謊,好像只因為黑人及拉丁族裔染病率較高,就阻止學校開課,故意說學校是超級感染地盤,事實是,學校從來都不可能是超級感染地盤。 Bret Stephens說,這一類的misinformation,傷害了國家的衛生機構的公信力,傷害了國民對衛生專家的信任。 Bret Stephens只是媒體中願意覺醒的人中的極少數。極大多數媒體仍然認為「挺拜登,打川普」是最重要任務。 有關新冠病毒,跟中國人更是有理說不清,連一些本來是川普鐵桿粉絲的,都認為川普利用新冠病毒做文章,打擊中國。他們不知道很多事實,因為沒有媒體報導。我都問他們:你知道早在2019年11月就有三名武漢實驗室研究員染病進了醫院嗎?(比中國承認的染病例早了三個星期),多數人仍然不知道,因為中國的媒體不會報導。此外我提醒他們,川普一早由情報機構知道,武漢研究室可能洩露了病毒,他沒有大肆宣揚(因為細節還不明朗),但是他用此脅迫習近平向美國訂購六千億元農產品,當時他還很得意地在記者會中宣布。如果習近平不是心虛,他會這樣低聲下氣嗎?後來是美國民主黨以及媒體持續打擊川普,習近平就毀約了。還有,有多少人知道,新冠病毒事件剛剛傳開時,習近平消失了20天,那是他以及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之後就可能計畫要轉攻為守,不僅不認錯,還要嫁禍給美國。還有,拜登一上台就取消了國務院對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但是三個月後得到情報機構資料,終於再決定下令由情報機構進行調查,不是得到確實的消息,拜登會這樣做?這些都是中國媒體不會報導的新聞。 中國媒體不僅不報導,他們更利用抖音,每天散發錯誤新聞,指責美國別有用心。我認識很多中國人認為聽英文太累,每天以抖音為主要資訊來源,他們的論調現在跟北京官方完全一個步調。川普哪裡是他們的對手?拜登就更不要提了。
袁曉輝 2021-07-31
我不是1450  - 我捍衛台灣,我是「5410」!

我不是1450 - 我捍衛台灣,我是「5410」!

很多捍衛「台灣」(Taiwan)的人常會被有些來路不明的人駡説是「1450」,我也不例外。而由於我是駐外代表,依其所駡,是「1450」外掛「吃香喝辣」,罪加一等。 其實,凡是認同「人」和「土地」之間自然連結的人都會摒棄「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而支持「台灣」(Taiwan) 。不必是台灣人,凡正常人皆是如此,老外亦不例外。 這就是為什麼絶大多數的外國人,從個人到媒體, 看到明明是「Taiwan」派出來的東奧代表團,頂的卻是「Chinese Taipei」的名稱時,會感到莫名奇妙或甚至義憤填膺的原因。 那,為什麼他們之前反應沒這次這麼直接且強烈?原因很多,除了民間一直在捍衛台灣,力量超大之外,據我觀察,另一原因是: 2016年來,政府所作所為一直在強調: 「Taiwan 不是China 的一部分!自由民主不會是專制獨裁的一部分!」。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小英政府作得還不夠,他們或許是對的。但我覺得,官方不必喊「台灣獨立」,我們只要作「Taiwan」就是了。時候到了,自由世界自然會視我們為「獨立」,會和我一起捍衛台灣的獨立。 所以,請不要再糾纏三年前「東奧正名公投」誰支持誰反對一事,尤其針對「選手反對正名」這部分。 因為,我可以告訴各位,以中國的勢力,他們真的是作得到以「台灣官方主導正名公投」為由達到讓台灣選手不能參賽的目的! 中國很過分,對不對?對!他們就是這麼過分。所以,我已說過好幾次,容我再強調一次: 中國缺的不是理由,是藉口! 所以,我們不能只是以理攻防,還要以智取勝,以巧相搏。再説一次:不要讓「台灣的奧運選手陷於可能失去戰場的恐懼裏」- 光是「可能」就夠了。否則這次得到奬牌的台灣選手到時不表態支持或甚至不得不反對,我也無從怪他們。是我們愚蠢,並非他們反台! 我們要為選手正名,不該變成要選手為我們正名! 因此,我「讚成」台灣/Taiwan正名,但沒「支持」那次公投,這和我人在不在台灣無關。 我百分之百確定,小英總統和民進黨政府態度及考量亦是如此。 台灣/Taiwan要正名,沒錯,但是可以自己作的事,為什麼要冒險交給反對者參與決定?國際奧委會是中國的場子,不是台灣人的。別糟蹋「台灣正名」這個好題目! 我的想法是,他們積非成是,我們就要聚沙成塔。要趁民氣有用為後盾,我們政府單位應該先從自己作起,官員從自己作起,而且是從英文或其他外文作起。誰能阻止我們?連國家的身分證 - 護照 - 都能大大的「TAIWAN 」了,為什麼國內外官員的英文/外文名片或部會的英招牌不能作?若不作,民氣恐成怨氣而將親痛仇快也。 中文那一面先不管,名片上的英文字只看到「Taipeh 」而看不到「Taiwan 」者,難道在訴說我們是「無國籍」嗎? 另一方面,政府也不是沒在作。我給各位看幾張有代表性的照片,只描述,我不作評論。然後你告訴我,- 就算免不了「ROC」- 有哪一張沒有「TAIWAN 」? 從台灣參加奧運的歷史來看(請參考李筱峰教授臉書日來的相關貼文),今天猶緊抱「中華台北」不放的人根本就已經不在乎「中華民國曾經押著台灣力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搶『中國』代表權」的往事了,如今他們只剩下力抗「台灣/Taiwan 」,而且等於是和「中國」聯手幹活。實在令人汗顏加無言。 我在這裏還要指出的是,即便我們叫「中華隊」(「中華台北隊」的簡稱),也沒有一個選手是「代表」「中華隊」的,- 因為,這些選手都只是「中華隊」的「成員」,而非「中華隊」的「代表」,因為他們代表的是派「中華隊」來參賽的「台灣」。 那,誰是「中華隊」的代表?「中華隊」的「代表」是「領隊」或「隊長」。 那麼,既然這些台灣選手是代表「台灣」參賽,而不是代表「中華隊」出賽。所以我們喊加油也應該是喊「台灣加油!」而不是「中華隊加油!」。 當我們喝到一杯香醇的咖啡時,有誰會說「嗯,這個杯子真好喝」? 同理,我自己在名片上加印了「Repräsentant von Taiwan 」(「台灣代表」之意),因為我不是「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的「代表」,而是「台灣/Taiwan」的代表。 那,我是「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的什麼?我是「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的館長。 所以,即便我們的代表隊叫「中華隊」,我們喊加油還是要喊「台灣加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不管是郭婞淳,還是楊勇緯,大家都讚他們是「台灣之光」,有誰會説他們是「中華隊」之光? 好,如果有人要堅稱「中華」就是「中華民國」的簡稱,- 那,抱歉,您又錯了,- 因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應該是「中國」,而不是「中華」。 所以,打壓「台灣」時豪氣干雲的「中華台北人」在面對「中國」時,盡失干雲豪氣,卻和他們一鼻孔出氣。這樣子好嗎? 先好好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人」,你自然就會是個正正常常為台灣加油的台灣人。 所以我(們)不是「1450」,而是「5410」- 我是一「人」。 * * 在中文使用上,我並未排斥「中華民國」,所以我名片的中文那面寫的甚至是「中華民國(台灣)駐德國代表處」。但在德文裏,我絶對是「Taiwan 」的代表,沒有懸念,也無其他選擇。 * 那些沒事就來鬧我是「中華民國駐德代表,不是台灣駐德代表」的人,請先去要求某黨上下、裏外在面對「中國」時,不但要把對方視為是「竊據大陸的匪幫」,還要堅持自己才代表「中國」! 然後,再來鬧我還不遲。
謝志偉 2021-07-31
「時力版楊志良」黨魁現身,時力何去何從?

「時力版楊志良」黨魁現身,時力何去何從?

被封為「知識藍」的楊志良不懂裝懂還亂嘴,沒知識(不懂)兼沒衛生(亂噴口水),被打腫的嘴臉大約尚未消褪,暫時消失了;卻見時力黨魁陳椒華接棒了,也不懂裝懂還亂嘴,同樣被打腫嘴臉,成了一個沒知識兼沒衛生的「時力版楊志良」黨魁! 楊志良亂嘴,可看做一個閒廢之人不甘寂寞的廢言廢語,很廢的藍軍媒體利用他做沒知識、不用本錢、不負責任的認知訊息戰工具性炒作,以打擊政府,企圖亂防疫兼亂台灣。 楊志良亂嘴,可看做一個閒廢之人不甘寂寞的廢言廢語,很廢的藍軍媒體利用他做沒知識、不用本錢、不負責任的認知訊息戰工具性炒作,以打擊政府,企圖亂防疫兼亂台灣。(中央社)   陳椒華亂嘴,她是現任時力黨黨魁兼立委,同時擁有主導黨及黨團的雙重身分,黨魁成了楊志良翻板,那麼,時代力量的角色將是什麼?難道不會被認為是藍白軍政治操作「藉疫亂台」的同路人、協力者、側翼? 日前,楊志良不懂ANA(anti-nuclear antibody,抗核抗體),錯把這個免疫相關病症的血清抗體檢測指標,當做COVID-19疫苗誘發抗SARS-CoV-2病毒的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指標,還引用來狠批國產疫苗,馬上被專業醫師抓包,被打臉打的臉腫像豬頭,一時間就消失了,躲著療傷止痛吧。 昨日,時力黨魁陳椒華指稱,決定高端聯亞疫苗審查及混打與否的17名ACIP委員,有11個是小兒科醫師、2名婦產科醫師、2名感染科醫師、2名醫師,還有其他5名不知名委員。她更直接質問這些以小兒科及小兒感染科醫師為主的委員們:你們懂免疫橋接?你們懂混打? 陳黨魁為了反國產疫苗,發出的質問實在太離譜,馬上被多位小兒科等專業醫師揭穿、狠打臉,她根本就不懂,卻裝懂還藉此亂噴口水,她更不懂醫界各分科以小兒科醫師最懂疫苗、小兒科醫師中又以小兒感染科最懂疫苗,卻亂嘴貶低小兒科醫師,簡直就是「時力版楊志良」,這如不叫墮落什麼才叫墮落?! 陳椒華為了反國產疫苗,發出的質問實在太離譜,馬上被多位小兒科等專業醫師揭穿、狠打臉,她根本就不懂,卻藉此亂噴口水,簡直就是「時力版楊志良」!(資料照)   她只要稍為作點功課,就不會出包,上月11日享壽94歲辭世的「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就是小兒科名醫、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名譽教授。 台灣的嬰兒出生後到6歲,陸續要打10種疫苗以上,都是小兒科醫師負責接種及醫療照顧,小兒科醫師不但疫苗的實際經驗最豐富、幫助孩子對抗各種病毒的專業知識也最強,每年還要不斷進修、上課,陳黨魁卻質問他們不懂,任意否定及踐踏他們的專業,難怪引起專業醫師的憤怒反擊。更過份的是,她列出點名抨擊的小兒科及小兒感染科醫師委員,大都是各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副教授兼附設醫院小兒科及感染科等的主任級醫師,都是國內這方面專業權威之一,陳黨魁竟質疑他們不懂疫苗施打,難道她自認自己才懂?簡直就是大荒唐、大笑話!她之後說是因發言不精準而道歉,還主張要多元審查,說錯是真、道歉是假、只是敷衍兩下,令人強烈質疑藉多元審查搞政治公審,杯葛及打擊國產疫苗才是真目的。在野三黨的企圖,就是要把醫學專業領域的疫苗問題,拿去立院搞政治審查,政治無限上綱侵犯越界搞鬥爭,實莫此為甚! 還有,陳椒華所謂「決定高端聯亞疫苗審查及混打與否的17名ACIP委員」,但是,審理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專家人員和ACIP諮委根本就是不同的事與人。ACIP是要討論疫苗要接種的族群與策略,跟免疫橋接沒有關係,陳椒華連ACIP與EUA審查的差異都分不清楚,竟然也敢出來嘴。 要反質問陳黨魁的是,妳把那些醫師委員名字及相關個資公布,為的是什麼?彷彿看到背後的藍(國民黨)、白(民眾黨)、黃(時力)三黨同路合流分工的反國產疫苗攻略,由時力把醫師名單爆料、藍白政媒嘴網接著針對性的政治追殺及網路霸凌,迫使學者專家產生寒蟬效應,以破壞台灣的疫苗國產化大計,這是惡毒、不入流、害台灣、踐踏專業的計謀! 另外,藍白黃三黨都反對國產疫苗採「免疫橋接」,三黨黨魁江、柯、陳藉企圖操控及炒作反國產疫苗的特定媒體串連做「免費橋接」,像昨天時力陳黨魁的離譜言論,馬上有媒體「免費橋接」給柯黨魁應援,柯文哲藉機又批評國產疫苗一番,自稱科學家也看不懂高端混打...,其實,他這是政客發言,不是醫師身分更不配自稱科學家,請問,如果柯不是市長、政客,而是在台大醫學院內參加疫苗醫學討論會,輪的到沒專業你發言嗎?你敢在那自吹自擂亂嘴嗎?
胡文輝 2021-07-27
誰是有力者?

誰是有力者?

  日本時代,曾出現台灣人內訌,有力者v・s無力者。無力者代表是林獻堂、蔡惠如…等,他們已是地主、士紳,竟是「無力者」。「有力者」是誰呢?他們是辜顯榮、林熊徵、吳昌才、李延禧…等,擁護、力挺總督府的政商名流。這是發生於1924年間,台灣文化協會如火如荼展開柔性抗日時候。 辜顯榮,大家很熟悉,1895年引日軍進台北城後,就是日本政府刻意打造的台灣人樣板。日本人也給他最多的特許、恩惠。身任日本貴族院議員,家族經營跨足糖業、土地、樟腦、鹽,及鴉片代售…等。一代就讓辜家名列台灣五大家族,而且粉碎所謂的「富不過三代」,辜家如今富五代了,還是台灣巨富! 林熊徵,是板橋林家長公子,繼承龐大家業,當年是台灣首富。事業經營多元,最受囑目是「林本源製糖會社」,此會社曾爆發農民最血淚的抗爭〜二林事件。台灣有句諺語「第一憨,種甘蔗乎〈給〉會社磅〈秤〉」,即可知與日人配合剝削農民的會社,是被台灣農民多麼憎恨、怨嘆! 吳昌才,大家可能最陌生,根據維基百科資料,他是菸商,應該是事業版圖很大菸商,才能加入歌頌總督府的公益會,且能在有力者大會中,成為領銜角色! 李延禧是李春生之孫。李春生在1890年代是台北最大茶商。辜顯榮之所以去引日軍近衛師團進台北城,就是受李春生…等頭人所託,因為當時台北城被中國傭兵盤據,到處劫掠,百姓朝不保夕。李延禧來頭由此可見一斑,當然也是總督府的「愛日商人」。 辜顯榮等為何要對抗林獻堂等,主要是1921年起舉行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來,年年到東京,聲勢越滾越大,加上台灣留學生的共襄盛舉,給台灣總督府造成巨大壓力,尤其是總督大人,容易給日本權力中樞「壓不住陣腳」印象。1924年時的總督是內田嘉吉,惟恐被更換,鼓動辜顯榮…等出來壓制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氣焰。 辜顯榮等自稱是台灣「有力者」,批判搞議會運動的林獻堂…等,只是台灣一小撮野心分子〈這和後來的國民黨譴責黨外人士一樣〉,不能代表台灣,也不利台灣發展,台灣人應感謝日本政府的治理德政,他們這群台灣最有力的政商名流站出來嚴厲控訴。 林獻堂…等立即發動成立「無力者大會」,並在當年7月3日,同時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行三場群眾大會。台中在目前台中公園旁的林氏專祠〈已拆除〉展開,號召員林、彰化、南投、草屯、大甲、清水、豐原…等地人士參加。他們搭著的車輛都繫著「無力者團結起來」、「無力者快快覺醒」…等標語,敲鑼打鼓前來台中,會場聚集千餘人,氣氛高亢、空前熱烈。 三場大會下來,加上民間力量的催化,從此,「有力者大會」竟如洩了氣的皮球,偃旗息鼓,轉趨低調。「無力者」打了一場大勝仗,也讓當時的台南詩人謝星樓,寫的那首諷刺辜顯榮的詩,直到今天台灣人都還朗朗上口: 《辜顯榮比顏智〈甘地〉,蕃薯籤比魚翅,臭尿壺比玉器》。 我講述台灣文化協會系列第四集「無力者大會」,8/1〈日〉上午10時至11時在快樂聯播網播出,歡迎指教。
陳彥斌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