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柯馬,baby!

柯馬,baby!

  放眼當今台灣政壇,如果要說最善變、最常以今日之我打臉昨日之我,而依然面不改色笑罵由人,幾乎可說是臉皮比地球還厚的政治人物,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若是稱第二,絕對沒有人敢稱第一!遠的事情姑且不談,就以最近媒體批露他在日前曾密會前總統馬英九,報導中還提到他去年九月又以「請益」為由,私下到馬辦與馬英九就國是議題交換意見。他也證實的確去找馬英九請益,但卻強調:「馬總統怎麼會跟柯文哲討論選舉,這一聽就知道太好笑了。」(註1),就堪稱是最「經典」的無恥代表作! 因為在台灣政治民主化之後,由台灣人民直選出來的歷任總統當中,馬英九大概是目前最爛的一個,無論是內政或外交一無可取,連他曾經拍胸脯保證若是做不到就要將總統薪水捐出的「633政見」也在確定跳票後擺出「一皮天下無難事」的無賴姿態願賭不肯服輸而徹底被人給看扁,無怪乎會「榮獲」《經濟學人》與《時代》雜誌等國際知名媒體認證他是「bumbler」、「cipher」、「loser」(註2),柯文哲本人也在2014年剛當選台北市長上政論節目被節目主持人問到,他上任前曾拜會多任台北市老市長,為甚麼獨缺向馬英九請益時,非常不屑的回說:「他也沒甚麼成功的經驗,可以讓人家學習的呀!」(註3) 而今,在八年過後,當年那一個柯文哲口中「沒甚麼成功的經驗」,又被國際知名媒體認證是「bumbler」、「cipher」、「loser」的馬英九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他「請益」的對象,真不知道柯文哲究竟是要向馬英九請教啥?或許就如俗話所說「什麼樣的人玩什麼樣的鳥」,綜觀柯文哲上台近八年的市長任期,政績確實也跟馬英九一樣乏善可陳,所有他看好力推的事物無論是O-bike或者是口罩販賣機,到最後都被證明是餿主意(註4),相反的,被他所唱衰的台灣外交與防疫卻都有耀眼的表現(註5),儼然已經成了台灣政治的反指標。 前故總統李登輝曾批評柯文哲「思想很有問題,頭腦怪怪,靠來靠去,靠來靠去,沒為台灣想要怎樣」(註6),可說是一語道破了柯文哲總是滿腦子政治算計,總是四處找人蹭熱度搏聲量,毫無以國家與人民利益為念的投機性格,無怪乎八年前他所瞧不起的馬英九如今卻越看越對眼了。如今,儘管柯、馬這兩位外型與氣質天差地遠,但無能、無賴又無恥的性格卻完全一致的過氣政客,或許可以親親熱熱地相互叫對方一聲:「柯馬(come on ),baby!」,在政治上發展出「特殊性的關係」以自愚愚人,相信必會在台灣政壇成為另一段假話。 (註1)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67976 (註2)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31438 (註3)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93842 (註4)https://www.hi-on.org/article-single.php?At=61&An=182714 (註5)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545066 (註6)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3-28/119029
海兒 2022-02-08
賺得人民幣卻失去自己族群的榮耀

賺得人民幣卻失去自己族群的榮耀

關於蕭敬騰在中國春晚節目的談話,對於台灣的一般藝人或許無所謂,但正因為蕭敬騰具有阿美族的血統,這樣的言論,等同完全喪失了對於族群認同、國家意識與人權價值該有的正確認識。 蕭敬騰日前在中國春晚節目上向台灣人喊話,引發不少網友反彈。(翻攝自微博) 美國有人類學家研究指出,台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台灣的原住民早的在台灣居住了近萬年,阿美族雖然最晚,但也有上千年。當歷史上的中國各朝代為了王位爭奪讓生民塗炭,台灣的原住民過的卻是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部落幸福生活。 多少維吾爾族的人民遭受中共拘禁,連家都回不去,家園也是遭受摧殘,失去了往日的溫馨安定,回家對他們來說竟然成了最大的奢求。蕭敬騰代替中共溫情的對台灣人喊話回家看看,對於千千萬萬受到中共迫害的中國人,不僅是很大的諷刺,國家機器對他們而言,更是恐懼的來源。 台灣的多元機會造就了蕭敬騰的名聲,如果沒有民主的多元,社會的蓬勃活力,又怎會成就了台灣演藝圈的眾星輝煌。蕭敬騰來自台灣的背景,成了中共極力拉攏的對象。中國十三億人口,要找跟蕭敬騰一樣歌藝傑出者,比比皆是。 台灣沒有了民主,沒有了國家的主權,就甚麼都沒有。就像蕭敬騰如果失去了跟台灣的連結,只為個人利益,宣揚錯誤的國家認同,不為同樣是少數民族的人類發聲,出賣人權價值。老蕭,你可以賺得人民幣,卻會失去屬於自己族群的一切榮耀。 (阿美族女婿)
陳啟濃 2022-02-08
華盛頓郵報社論挺台挺立陶宛

華盛頓郵報社論挺台挺立陶宛

  華郵是左膠的指標報,但連他們都在抗中。1/29的社論,標題就是該挺立陶宛抗中;內文先陳述中國打壓立陶宛的原由、過程,最後強調立陶宛不能放棄親台,美國力挺是對的,歐盟必須堅持民主團結。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ithuania-stood....../  
曾韋禎 2022-02-08
最廉價的顛覆──黃郁婷的球衣風暴

最廉價的顛覆──黃郁婷的球衣風暴

想讓敵對國家的主要政黨與支持者間產生巨大矛盾、甚至可能造成選票大量流失的結果,需要花多少代價?不多,一襲競技服而已。 黃郁婷掀起台灣的冰風暴 過年前,代表「中華台北」參與中國北京冬季奧運比賽的選手黃郁婷,在她的社群媒體上貼出穿著中國隊運動服練習的影片;此舉當然引發軒然大波,即便黃郁婷之後刪除影片,並發文致歉,但仍無法緩解國人怒火。許多綠營支持者甚至認為,如果體育署不能針對此事給個交代,是對台灣國格的極大傷害。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此外,常常和蔡總統領導下的執政黨唱反調的吳祥輝,義憤填膺地在臉書發文表示:立刻召回黃選手、取消她的參賽資格、教育部長和體育署長立刻下台。這種情緒煽動說法,完全忽視了,依法,體育署只是奧會的輔助機構,而非監督機關。甫當選台中第二選區立委的林靜儀醫師臉書文說得很清楚,體育署無法干涉奧會與選手參賽權事務,如果體育署真的強力介入,中華奧會向國際奧會告狀,最嚴重的情形會是,台灣運動員將無法參與國際賽事。很多人可能忘了,為何台灣會舉辦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就是因為那時候台灣球員無法出國比賽,才辦了這個比賽。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依照過往經驗,為了國家好,絕不要聽信吳祥輝的任何意見才是對的。 一開始,雖然體育署「建議」中華奧會不要參加開、閉幕,但國際奧會一句話,中華台北代表團還是參加了,並再次可以預料到的,被中國安排成「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一起成為中國名義上的領土。由此可見,體育署對奧會根本沒有約束力,也難怪東京奧運因戴資穎一張搭機照片造成體育署長下台後,至今找不到接替者,大概是因為夠資格的人都不想接這種燙手山芋。 黃郁婷絕非政治敏感度差 另一方面,黃郁婷的練習影片也有諸多疑點。 首先,交換運動服雖然是常見的禮儀,但一般是在賽後,賽前就穿上對手的競技服,實在讓人匪夷所思;而且,這種禮物算是重要記念品,拿到後清理乾淨,該是好好收藏吧?全世界有幾位運動員會拿出來穿?更何況競速滑冰的裝備必須極度合身,才有利於取得好成績。從新聞照片可以看出,黃郁婷穿著的中國運動服非常貼身,雖然可能是因為材質的彈性造成,但也可能是量身打造。 從這則新聞得知,這是黃郁婷幾年前在德國參賽,和中國選手交換得來的;不過,外人實在很難理解她為何選在最後一次參與奧運前貼出這段練習影片?傳言她的家族參與中國滑冰設備工廠投資,難道這是退休前的投名狀? 一開始,黃的態度非常高調,直言「在運動界裡,我們沒有國籍之分,大家賽場下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我也不想要模糊焦點」、「你可以不需要幫我加油,但請記得幫你想支持的運動員加油」。還引用泰勒絲的歌曲,暗諷批評者都是「仇恨者」;有位黃的支持者,看到別人建議,黃應該邀請她的中國好友也穿上交換來的運動服照張相的留言,居然立刻口出穢言。雖說,支持者言行與本人無關,但這種言論只會讓黃在眾人心中留下更惡劣的印象。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各方緩頰的說法都是:她對這方面不敏感,不要過多責難。讓人覺得這是位涉世未深的運動員,沒什麼經驗。實際上,黃已經年過三十,國際參賽經驗極其豐富,「沒啥經驗、不敏感」這種說法,別人我不知道,至少無法說服我。尤其是,當教育部長代表政府,一一打電話給三位選手(第四位在旅途中未聯繫上),表達國家的關懷與祝福;黃的臉書發文,利用這個機會,寫得像是教育部長代表總統、蘇院長,在運動服爭議後特意安慰她,這麼嫻熟的風向操作,要說她、或她的團隊對政治不敏感,我才不相信啦。 很多國際組織原本的良善設想,在中國加入後,就會腐化變質。國際奧會規章設下的許多霸王條款,一開始是為了隔絕政府的干擾,讓體育歸體育。但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是民主法治政體,很多國家都是強人或獨佔政黨長期壟斷執政;只要有足夠資源,就可以輕易收買這些國家在國際組織內的投票權。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現在已經變成笑話,就是這種遊戲規則下的結果;國際奧會現在更是常常要看中國臉色行事。於是,中國只要利用這類國際組織,稍微做點小動作,就能引得台灣社會動盪紛擾。 以體育搞政治,黃郁婷很厲害 在這種情形下說什麼「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只是個很難笑的笑話而已! 也許在憤怒的當下,會氣到失去理性與耐性,但我們真的該靜下來,想想事情的癥結,是不是就在於,「只要一日還是中華民國體制,就永遠不可能擺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糾纏」!這種糾纏不解決,其他的事情都很難辦。只可惜,就算最樂觀的獨立支持者大概也知道,除非遇到類似蘇聯解體這種大好時機,否則也只能一方面奮力求存,另一方面不斷尋隙突破。 一位即將退休的運動員加上一襲競技服,很可能會讓執政黨年底選舉的形勢越發惡劣,只能說,玩出這招的人,好厲害! 無論如何,只能祝願,黃選手賽場跌倒,得牌無望。反正她是中華台北,我是台灣台南。   黎時潮 作者為爵士樂評人,政治觀察者。有資訊焦慮症,喜歡收集並閱讀大量資料。目前主要擔任幾處音樂講堂講者,同時也持續觀察台灣前途與世界變化。
黎時潮 2022-02-07
每一次選舉都是重要的

每一次選舉都是重要的

02/07/2022星期一 美國共和黨期待十一月的中期選舉奪回參眾兩院,特別是眾議院,到目前,民主黨紛紛察覺到局勢不妙,一來更多人表示會在中期選舉中支持共和黨,二來更多美國人自認是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差距都在7-10%之間。有見此一情勢,已經有29名民主黨眾議員表態不會參選,這就表示這29個選區極有可能易手,共和黨正在招兵買馬,挑戰這29個原本是民主黨的選區。 今早聽到消息,川普時代的國務院發言人,美麗的Morgan Ortagus 已經宣布由華府遷居到田納西州,去爭取那裡現在極有機會獲勝的席位。目前共和黨在眾議院535個席位中,只差五席就是多數了。 原本是探囊取物一樣的確定性,但是民主黨不會躺下來等死。他們一方面在選舉法上面動手腳,要盡量做到選票滿天飛,之後讓他們的黨工蒐集了集體填寫投票,之後還要延長點票到他們贏為止。這些都已經在新聞中見多了。 民主黨另一個「法寶」也是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中,就是民主黨主政的州份正在重劃選區,他們將民主黨的票倉選區都集中在一起,讓他們的候選人更有機會當選。據說紐約州剛剛劃分的新選區範圍,將使共和黨失去四個席位。雖然當地的共和黨已經向法院提出控訴,但是如果法官是民主黨任命的,勝訴機會就不大。好像隔壁的新澤西州,該州最高法院就拒絕受理共和黨的訴訟,說「除非州政府做的事情不合法」他們都不受理。而這樣的作法雖然極其離奇,法律上卻是容許的。 這種依照自己政黨利益劃分選區範圍,存在已久,早在19世紀初就已經開始,還被起了名稱叫做Gerrymandering,據說一些選區被劃分後形狀像是一條有很多腳的長龍,可見其形狀之不規則。但法律上卻不禁止。 共和黨不是不會做這一類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共和黨(保守派)總是適可而止,有羞恥感,從來都不會像民主黨那樣無法無天,他們集體的做,公開的做,不到目的不罷休。 此外在北卡羅萊納州,共和黨政府分劃的選區就被當地最高法院駁斥了。在肯薩斯州,共和黨議會規劃的選區則被州長否決了,這不表示共和黨在「畫龍」,只要民主黨不滿意,們都會提出訴訟,反正法院都在他們那一邊。所以大家要注意,地方選舉是重要的,當地方選舉落入民主黨手中,他們就可以借用這種分劃選區,囊括選區到自己的政黨手中。而且地方選舉也操控了地方法官的任命。所以每一次選舉不管多輕微,都是重要的。
袁曉輝 2022-02-08
體育署不能沒有作為

體育署不能沒有作為

黃郁婷輸了,台灣人反而覺得開心,這表示她配合中國的統戰行為已經對台灣造成傷害。 2016年,中國的「秦皇島中北滑啟體育用品公司」,大力推銷由黃錦龍及黃郁婷父女共同設計的Hope溜冰鞋。Hope就是黃郁婷的英文名字。黃郁婷並前往中國成都進行運動推廣。 滑啟宣傳影片中,明確提到黃錦龍來自「中國臺灣」。黃郁婷並擔任滑啟公司的形象大使。 台灣國家資源栽培的選手家族,將台灣製鞋與溜冰技術帶到中國,與中國公司進行商業合作,國際賽前穿上中國隊服,事後不但不認錯道歉,還在限時動態暗諷批評他們的台灣人是酸民。 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竟然還相信黃家的謊言:「單純是因為感情很好,才會穿上對方送的衣服」、「黃郁婷敏感度不足,但不至於要進行懲處。」被黃家玩弄在股掌之間。 黃郁婷父女倆,為其他台灣運動員做出了極惡劣的示範:踐踏台灣,換來一條鋪滿人民幣的康莊大道。 如果我們社會包容這種行為,有一天,每個台灣運動員都會在退休前,代表台灣出賽的時候,主動別上五星旗。 政府不能沒有態度,體育署不能沒有作為。
溫朗東 2022-02-07
對「舔中藝人」台灣束手無策?

對「舔中藝人」台灣束手無策?

台灣藝人蕭敬騰、張韶涵、楊宗緯、陳妍希和李立群站上中國的「央視春晚」,並被標註來自「中國台灣」,明顯被矮化。眾所皆知,「春晚」根本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帶有濃厚的政治宣傳意味,習近平上台後甚至成為政治教育節目,這些上台的台灣藝人可不要裝無辜,說不知道。 蕭敬騰、張韶涵、陳妍希、楊宗緯、李立群以中國台灣身分參與今年央視春晚(自由時報合成圖)   他們要賺人民幣是他們的自由,但淪為對台統戰工具,成為分化台灣內部與打擊士氣的利器,我們為何還要繼續容忍這些人?甚至還要幫他們找理由,什麼「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們只是為了一口飯,那其他台灣藝人呢? 當中國軍機大舉繞台,增加國軍壓力,並意圖武統台灣,在外交上打壓台灣毫不手軟,張韶涵卻說登上去年中國國慶晚會節目,是「深刻地感覺到祖國的強大」,難道是讚美欺壓台灣的強大?這些站在春晚舞台上的台灣藝人根本就是為虎作倀,敵我不分。 中國聲稱所謂「台獨藝人」是「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因此予以全面性封殺,那這些「舔中藝人」為什麼就可以繼續「吃台灣的飯,砸台灣的鍋」?蕭敬騰在中國大談長江黃河,幫央視大唱對台宣傳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回到台灣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繼續上節目、出專輯、辦演唱會、拍廣告與賣「老蕭乾麵」。這對那些愛台灣的藝人公平嗎?對那些堅持台灣價值而不去中國發展的藝人公允嗎?政府如果不介入,難道是鼓勵台灣藝人西進舔中? 反正這些「舔中藝人」早就看不上台灣的市場,我們又何必一副寬大為懷的樣子?因為他們也不會心存感謝。也不要再說什麼市場會制裁他們,因為台灣人既良善又健忘,這些「舔中藝人」正是吃定這點。 一定有人說台灣是民主國家,怎麼可以侵害藝人的表演自由。首先,對於在中國一般的商業演出,我們沒有意見,但如果牽涉政治,那當然應該禁止與處理。 川普上台後積極反制中國的「銳實力」,西方國家紛紛響應,因為中國對自己言論進行嚴格管制,卻利用美歐民主國家言論自由而大肆入侵,企圖美化中國與威權,以顛覆該民主政體。同樣的,台灣的表演自由,不能成為中國利用台灣藝人的溫床,台灣藝人在中國的政治表演,影響台灣社會民心,讓中國對台有可趁之機,進而傷害台灣的民主自由。也有人說台灣應該更有自信的面對蕭敬騰等「舔中藝人」,不要小家子氣,也不要像中國一樣的管制藝人。如果中國能夠放棄管制,台灣當然也可以完全開放,就像台灣面對其他民主國家的藝人一樣。 事實上,中國動輒打壓台灣藝人,稍不滿意就冠上「台獨藝人」稱號,所以我們更應保護與支持愛台灣的藝人。對於出賣台灣的「舔中藝人」,國家傳播委員會等單位應拿出魄力,藉由學者專家透過公開透明程序的討論,予以符合比例原則的懲戒,否則台灣真是淪為是非不分與敵我不明的境地。 (作者是台師大東亞系教授)
范世平 2022-02-08
新時代的世界運動格局

新時代的世界運動格局

  時序進入2022年不久,國際體壇就面臨了許多重大議題,首先是澳洲網球公開賽,澳洲政府在祭出必須施打兩劑疫苗才能入境的措施,遭到世界球王Novak Djokovic的挑戰,Djokovic先是取得澳網主辦單位的醫療特許,高調前往雪梨,但是卻在機場受到澳大利亞海關的阻攔,拒絕其入境並取消簽證。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Djokovic關鍵的一役大挫敗 先就國際法的法理來說,一個外籍人士的入境許可,是一個國家主權的展現,其簽證准否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雖然澳大利亞政府對於外籍人士入境,需要施打疫苗的政策,也引來不少質疑,但是對於這種國家主權事項的挑戰,其實勝算是非常低的,果不其然,即便Djokovic的律師團一度上訴,並取得雪梨地方法院裁定其簽證有效,但是在國家主權的絕對行使面前,澳大利亞政府強硬的拒絕其入境,Djokovic在二度上訴失敗之後,其入境的禁令延長為三年,以34歲的高齡來說,要在澳網增添更多奪冠紀錄,恐怕是機會渺茫。 Djokovic提出的各種醫療證明,被發現許多漏洞,加上他長期以來主張反對施打各種疫苗,被認為蓄意挑戰澳大利亞防疫政策,固然是引發這次風暴的主因,然後即便是全世界最左派的法國,也開始考慮不讓未打疫苗的選手參加法國公開賽,歐洲冠軍盃足球賽,可能也會實施同樣的政策,或許這樣的政策在國際體壇將成為常態。 頂尖運動員拒絕施打疫苗並不罕見,媒體便曾報導英超球員有大約一半至今仍未施打任何疫苗,畢竟對於頂尖運動員來說,即使是僅僅影響1%的身體能力,都可能對競技結果產生重大影響,能夠不要改變任何身體狀態,自然是最佳選擇,何況在施打疫苗期間,可能產生副作用導致無法出賽,可能失去在賽事中原有的地位與積分,因此非到萬不得已,抗拒施打疫苗是許多選手的必然選擇。 然而現在恐怕不由得你選擇,每天在各國之間頻繁移動,出入各種人潮洶湧的比賽場所的運動選手,便是各國眼中的主要病毒散播者,尤其是一旦賽事受到疫情影響,恐怕更加得不償失,印度羽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出現兩名選手都缺席的鬧劇,亞洲盃女子足球賽更是讓印度隊湊不出十三人名單,整隊被取消資格,運動員想要抗拒疫苗的施打,就更加不可能了。 美國名人堂拒禁藥雙雄和政治不正確者 跟因為疫情而日趨保守的邊境管制相比,美國棒球名人堂的票選結果,卻反應了歐美社會的左派崛起現象。Roger Clemens、Bary Bonds因為曾經涉及禁藥醜聞,連續十年被拒於名人堂之外,此次落選並不意外,然後得票率依舊低得讓人意外,Curt Schilling沒有任何關於棒球比賽的實質違規行為,只是因為曾經脫口而出種族歧視言論,投票前就知道自己可能入選無望,結果也是不出所料。 球員的場外言行是否應該成為名人堂候選人的標準,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所謂的棒球名人究竟是指在棒球領域有出色表現的球員?在道德上毫無瑕疵的完人?當一名球員的各項紀錄被展示在名人堂時,卻因為個人場外言行而無法入選成為名人堂的一員,這本身就有邏輯上的矛盾,同時也產生了標準不一的盲點,那些進入名人堂的球員,難道就真的沒有道德瑕疵?還是只是因為我們其實並不在乎而已。 知名運動員形像該是如何? 日本著名的盜壘王福本豐曾經拒絕了日本首相頒發的榮譽國民賞,他的理由是他會抽煙、賭博、酗酒,所以不應該成為國民的表率,而且一旦他接受了這個獎項,將來他可能不能再做這些他喜歡的事情,因為那會引來國民的批評,福本豐的表態說明了將私人道德與運動成績掛勾的不合理,更說明了這樣的不合理是一定會存在的,當你成為了所謂的「名人」,道德的枷鎖就不可能不冠在身上,而在左派盛行的當今體壇,似乎對於運動員的道德審查,又遠勝於二十年前Curt Schilling打球的年代了。 如果說澳大利亞的邊境管制被認為是右派政府權力擴張的表現,美國棒球名人堂日趨嚴苛的私德審查,是左派理想主義的實踐,那麼北京冬季奧運,就考驗著在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平衡,許多西方國家對於在北京冬奧實施外交抵制有濃厚的興趣,理由是中國在新疆與香港的人權問題。 疫情與政治加溫的北京冬奧 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科索沃、立陶宛已經宣布外交抵制,日本、德國、法國的議會提出議案,正在討論當中,紐西蘭、比利時和奧地利明確表示不派出政要參加冬奧會,但理由是因為疫情,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個藉口,因為歐洲各國疫情更嚴重,他們都沒有做出任何邊界管制,彼此跑來跑去,不去疫情相對緩和的北京,顯然是一種外交表態。 說實話,不管是西方國家或是中國,都面臨兩難,這些揚言外交抵制的國家,其實並不敢真的抵制賽事,光是不派官員參加開閉幕典禮,顯然不痛不癢,而中國的反應也很難拿捏,完全不予回應等於默認這些西方國家的指控,如果強力回擊,正好吸引世人的目光,違反了中國希望這些人權問題可以船過水無痕的初衷,當初爭取舉辦冬奧的如意算盤,是渴望營造萬邦來朝的氛圍,如今只要能夠低調安全的完成賽事,即便是無神論的共產黨,恐怕也要說句阿彌陀佛了。 運動賽事不只是比賽的成績,背後往往牽扯到國際局勢的變化、社會型態的改變,乃至人類思維的革命,在動蕩的大時代更是如此,在美中對抗、左派崛起、疫情肆虐的年代,舉辦運動賽事變得更加困難,困難的不是賽事本身,而是各種不同理念的衝突與扞格,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個動蕩之後,將會有一個新的世界運動倫理與格局,包括對於人權、自由等理念的實踐,當然也包括了新的制度與妥協。
石明謹 2022-01-27
習近平失了面子

習近平失了面子

  依習近平自定的標準,他在北京冬奧最想要的「面子」已經丟了。儘管他的吹鼓手還在吹牛,武肺威脅下,冬奧如期舉行,有助習近平的威望,但這種阿Q精神經不起事實檢驗。 習近平宣稱冬奧是要「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但他自作孽,冬奧貴賓竟是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來了;沒有好事可出門,壞事卻傳千里。人權問題與武肺凸顯中國的可恥面目。 冰雪運動大國美、英、澳、加公開聲明外交抵制,挪威、瑞典、奧地利、德國、瑞士、丹麥、荷蘭、紐西蘭的領袖都找藉口缺席,金小胖也寧可在家減肥。去的冰雪大國只有俄羅斯的普亭,其他盡是不見雪景的國家元首。普亭陳兵烏克蘭邊境,要與習近平玩政治,別有用心。 二○○八年北京奧運,中國還標榜開放,小布希總統露面捧場。這次冬奧中國改革停頓,習近平的國家形象是以種族絕滅政策對付新彊維吾爾族;沒收承諾,以暴力鎮壓香港。 奧運透過選手努力及國民熱情加油,可以激起愛國主義情緒,但武漢肺炎病毒肆虐,迫冬奧不能不嚴格限制觀眾,既防感染,也防抗議示威,靠選一些「忠貞」觀眾關門歡呼的場面,無法取得廣大迴響。 習三標落空,大失顏面,其宣傳喉舌已經在酸西方領袖愛來不來隨便;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對拜登不去耿耿於懷,炮製理論,認為西方國家領袖缺席,「只證明」企圖改變中國的交往政策失敗。 中國拒絕改變,所以西方國家輸了,中國贏了,拜登不敢去了;同理,中國敵意不變,民進黨不去,國民黨老咖搖著尾巴去了,甜言蜜語要跟共產黨「反獨促統」,同床同作「中國夢」,朱立倫被套上中國隊服,國民黨又輸了!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22-02-08
誰是最偉大的運動員?

誰是最偉大的運動員?

  上週末納達爾在一場歷時 5 小時 24 分鐘的史詩般澳網決賽中,擊敗梅德韋傑夫。納達爾不僅已經是 35 歲的資深網球運動員,而且腳部受傷六個月內幾乎沒有打過球,最近還感染了武漢肺炎。就在決賽前六週,他想自己是否能夠再次參加職業比賽。 Clive Brunskill/Getty Images   但他最後得到了冠軍,他是天生的運動員嗎?這種專長是與生俱來的嗎?我大學的時候遇到幾個這種超級學霸,看他輕輕鬆鬆不需要太多的努力,考試出來的成績都在全系的一二名,比平均的分數往往還要多一倍,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種人,但是不多,至少在我的大學生活經驗裡面,即使在第一志願的科系中,這種人也不會超過5%。 絕大多數的同學是因為知道如何安排生活,才能夠把成績弄到第一志願的標準,這種修煉的過程,只有走過才會知道。上次去華視錄汪浩的節目,結束之後,有個在世界知名企業擔任高級主管的學弟請我吃飯,我問他都提拔那些人?他說大部分直覺就是用和自己背景一樣的人,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並不是這些人特別聰明,或是能力真的有多好,而是在那種養成的過程當中,訓練出來那種穩定的心性令人放心,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正確,但八九不離十。 他講這段話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以前在柏林的實驗室,拉杜只收已經拿到各國政府獎學金的研究生,或許也是同樣的道理。 關於誰是最偉大的運動員,我們無法比較不同時代的球員,計算在職業生涯中獲得多少場勝利並不能保證這一點,因為球員在職業生涯中獲得多少冠軍取決於許多其他因素,例如同期球員的素質,過去的運動員使用不同的設備進行比賽,是否有嚴格的訓練制度等等。 納達爾年紀一大把、受傷、生病還缺乏訓練,能夠得到澳洲網球賽的冠軍,的確可以列入最偉大運動員的名單當中,其實看到這則新聞最讓我集中焦點的是5小時24分,跟我上一次跑全馬的時間差不多。 還沒有比賽之前,都在修行,沒有人知道誰會得到冠軍?重點並不是得到冠軍,而是培養自己得到冠軍的可能,這才是一輩子受益的事情!
李忠憲 2022-02-08
釣魚標題 為什麼不值得看

釣魚標題 為什麼不值得看

  年節無事,在躲避不熟的親戚們令人尷尬的對話時,不少人選擇滑手機暗示「我不想講話,別來煩我」。但用手機看劇玩手遊,拒人千里之外的表現太過明顯,只能在社群平台或即時通訊群組裡找文章看,保留「如果你非聊不可,我也沒辦法」的空間。 既然不得不找文章看,總會被釣魚標愚弄幾次,這已經成了跨世代的共通經驗,不管被騙的人有沒有自覺。這些釣魚標通常用與內文不符的標題,吸引用戶點擊,或是訴諸人性弱點下手,目的是賺取點擊次數,是最基本的賺流量手法。所謂與內文不符,也有幾種區分,最極端的是標題與內文幾乎無關,其次是標題將事件以誇大的詞彙形容;至於訴諸人性,最常見的是利用恐懼與好奇心。以下列出五種釣魚標題,方便大家避開。 一、刻意省略發生事件所在國家的標題,句型不一。採用的手法是題文不符。一般標題不提及發生事件所在國家,是預設這件事為國內新聞,而這類釣魚標正利用了這種媒體與閱聽人之間的習慣,將因文化差異而極少在國內發生、在當地則並不罕見的事件,省去所在國名,讓你以為台灣居然有這種事。 二、暴力動詞標題,例如「打臉」「網暴動」,這種標題利用的是誇大。通常認真看內容,會發現引述的內容、語氣與真的打人巴掌相去甚遠,或所謂網暴動只不過是留言的人比較多而已,事件本身根本沒什麼重要性。 三、超自然預言災難標題,例如「國師」、「印度神童」,利用的是恐懼。這點之前曾為文談過,無法驗證又製造恐懼心理,毫無價值又看不起閱聽人。 四、第三人稱代名詞標題,例如「他一語道破關鍵」,這種標題利用的是好奇心。凡是標題裡可以用「他/她」取代的,都不是與新聞事件相關的重要意見來源,有高知名度且具備可信度的新聞人物發言,不需要用這種手法。 五、「這個」標題,只要用「這個」、「這件」取代具體指涉的名詞都算是,利用的也是好奇。與上項相同,可以用「這個」「這件」甚至「這句話」取代的,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物,事件本身也不具備重要性。 避開釣魚標其實是老生常談,但人性是禁不起誘惑與考驗的,所以都會被愚弄。這裡要特別提及的是,上述各種標題的共通點,就是會使用釣魚標的文章,內容都缺乏正確的知識、資訊、可信度等閱讀價值,不然何必使用釣魚標?如果要滑手機躲親戚,不如下載幾本電子書慢慢看,一樣可以達到目的,不要讓釣魚標浪費時間與手機電力。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張約翰 2022-02-08
三配套掃核食歧視

三配套掃核食歧視

在東京的市面上,福島等五縣的蔬果非常普遍。(資料照) 政府終於與日本完成協商,今天將由行政院對外公告解除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不得進口禁令。在台灣踏出這關鍵的一步之後,等於在「國際標準」與「中國標準」兩者間做出了選擇。此後將只剩下中國,仍在全面抵制十一年前的「三一一」核災區周邊食品,成為全世界的唯一。 中國禁止日本食品的範圍,不只與我國的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相同,另外還擴及到宮城、東京、長野三地。此外,新潟除了米之外,與前述八縣相同,所有食品與飼料全都不允許踏上中國海關,因此嚴格而言其實是高達九個縣市。這麼大幅度的貿易障礙,中國卻在去年九月搶先宣布它要申請加入CPTPP,這是什麼樣的霸權中心心態?台灣又豈可給外界與之沆瀣一氣的誤解?我們勢必要秉持科學原則實事求是,拿出決心爭取世界體系的一員。 檢視政府的解禁三配套,所謂的從「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產品進口」,說穿了就是縮小打擊面。何況理應禁全球的核食,僅針對日本福食何用。事實上,台灣就放射性物質的檢測,早有國家標準,這個標準比歐美許多大國還要嚴格,檢測的對象本來就是全世界想要進口台灣的項目;以台日戰略同盟的友好依存關係,有什麼理由要把日本單挑出來,在拒絕其受檢下,全面加以否定? 儘管前提是各國一視同仁,但是為了降低部分國人的疑慮,蔡政府這次仍然專對日本福食再加上了兩道把關的要求。一個是日本相關地區較具風險的品項,例如水產等,在其出口前,日方必須檢附輻射安全證明與產地證明,善盡第一道的把關責任;其次是福島五縣食品在到達台灣海關之後,政府將在邊境進行逐批檢驗,而非抽查檢驗,以務求滴水不漏,這是在輸入過程再一次的防堵。對於日本來說,這是「特殊待遇」,並不是公平待遇,但是考慮到兩國必須雙贏的大局,日本同意讓步,算是釋出了善意,也促成了成局。 二○一八年通過的日本核食公投,效力在二○二○年底已經屆滿,現在是二○二二年的二月,這段期間,國際局勢變化飛快,各國的縱橫捭闔日新月異,對於日本福島食品的開放進口國家,更是調整劇烈,包括美國、新加坡、以色列已經全面解禁,這些國家橫跨不同地域,各有自身的國家利益,以台日兩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生命線關連,這個時間實在拖得太久了。今年是台灣衝刺CPTPP的一年,國人期許至深,鞭策也將會更大。
鄒景雯 2022-02-08
反獨促統 就是被統

反獨促統 就是被統

  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北京會見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洪秀柱當場說要在「反獨促統」的目標上,加速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大業」。其實,現任主席朱立倫在回覆習近平賀電的函文中也強調,深盼今後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尊異。很顯然,「反獨促統」已是中共對台統戰的主流話術。 「反獨促統」本質包括消滅中華民國,中共對台紅線很清楚,支持中華民國等同台獨,所以在韓國發展的台灣藝人周子瑜因拿「中華民國國旗」,就被舉報台獨藝人,而被迫拍片道歉;從馬英九到洪秀柱,所有國民黨人見中國高官都不敢「各表」中華民國。所謂的「反獨促統」對台灣只有一個意義,就是被統! 中國統戰台灣一向是犯意明確,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卡斯楚就職典禮,過境美國與美政要通話,更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同台。中國外交部即痛批,稱過境「謀獨」操弄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國民黨與中共唱和「反獨促統」,不只是配合中共統戰,更自絕於美國、日本、澳洲與歐盟等民主世界,違逆民主盟邦對抗獨裁中國的國際潮流!甚至連堅持反共、捍衛中華民國的前國民黨黃國園黨部主委于北辰將軍,也忍不住退黨明志! 尤其,美國聯邦眾議院本月通過「二○二二年美國競爭法案」,深化台美民主夥伴關係,更籲將我國駐美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本周將舉行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澳洲大報以澳洲國防部長杜登「杜登:我們必須挺身對抗中國」做為標題,杜登曾主張,若美國馳援協防台灣,他「無法想像」澳洲不與美國聯手行動。 立陶宛因設立台灣代表處遭中國脅迫,因此今年一月歐洲議會全會高票通過緊急決議案,強烈譴責中國對立陶宛施加的經濟脅迫,籲請歐盟保障台灣民主及香港基本自由,並重申歐洲議會將以中國人權狀況,做為是否批准歐中全面投資協定的重要依據。 如國民黨稍有國際觀與民主素養,應知朱立倫與洪秀柱配合中共「反獨促統」統戰,已難容於美、日、歐盟等民主世界,更無法被崇尚民主自由的台灣主流民意所接受。 (作者是北社副社長、執業律師)
黃帝穎 2022-02-08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是對人民最大的回報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是對人民最大的回報

這才是真正苦民所苦、心裡有人民的部長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是對人民最大的回報,而不是每天想選舉  
打馬悍將粉絲團 2022-02-08
CTV報導貨車司機示威極端不誠實

CTV報導貨車司機示威極端不誠實

02/07/2022星期一 加拿大貨車司機在握台華的抗議行動已經持續10天,渥太華市長昨日終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據說這樣可以給他們更多經費購買拖車工具,將那些違法停泊的貨車拖走。這時我才聽說,原來附近一帶的拖車公司都拒絕幫市政府拖走這些貨車。他們的理由是,不想參與這場糾紛,我聽記者報導,其中一部份是根本就站在貨車司機那一邊。 其實官員跟媒體都已經察覺,貨車司機的抗議行動,得到很大一部分民眾的支持。雖然這次的抗議行動影響到很多居民的不便,更影響商家的生計,但是與此同時,抗議行動已經蔓延到十多個城市,而且有見他們一個多星期就籌集到一千萬元的捐款,這比所有政黨過去的籌款能力都高出幾倍。都讓官員開始警覺,特別是自由黨,這不是一小撮立場偏激人士的偏差行為。 不過到目前這些貨車司機還是處處受到打壓,GoFoundMe將他們剩餘的九百萬捐款都凍結了。幸好我見到很多支持者,甚至商家提供他們食物,咖啡,這是一次基層民眾對抗社會高層的群眾運動。這高層菁英elite之一就是媒體。 這些天見到加拿大媒體在報導貨車司機示威事件時,極端的不誠實。特別是CTV幾乎是跟貨車司機宣戰。他們每次在報導事件時,都說這些示威者要「推翻政府」,overthrown the government,這是造謠。那些示威招牌沒有一個是要推翻政府的。他們一般的口號都是反對mandate,強迫這個強迫那個。最厲害的口號是打倒杜魯多,叫他下台。在自由國家,叫總理(總統)下台稀鬆平常,不代表是要推翻政府,打倒政府。這是故意的瞞混視聽。 其實這事件越益擴大,都因為杜魯多沒有好好處理,甚至不處理,甚至使用刺激言論擴大事件,但是媒體卻將這事件變成是保守黨的麻煩。CTV的標題是:保守黨內部因為意見不一,不知是否支持(貨車司機)還是反對,造成分裂。又找出保守黨臨時黨魁Candice Bergen的一份內部照會中,說他們不支持要貨車司機都離去,還說這是杜魯多的麻煩,應當交由他負責。這樣一份內部照會,居然被CTV說成是「保守黨利用事件玩政治,要把事情推到杜魯多身上」。事實是,Bergen最早就呼籲杜魯多跟貨車司機對話,杜魯多沒有做到。 事實是,一開始這些貨車司機只計畫遊行示威,到了渥太華就解散,但是杜魯多一再侮辱他們,才讓他們停留不走,更擴大了他們的示威行動。而且一開始,政客及媒體(及後來的警察)就使用仇恨,威脅,恐嚇等字眼形容這些司機,這是全無根據的指控,難怪示威司機不願意退卻,讓步。 目前有幾個城市的抗議行動已經和平收場,魁北克市的貨車司機同意離去,多倫多也恢復平靜,而在這些地區警方發出的告票都寥寥無幾,堪稱最和平的大規模抗議行動。我見到一些媒體鼓動市民向法院提出訴訟,抗議受到騷擾。又聽到今天渥太華警方的記者會中,居然有記者問到:(警方)有沒有想到對當地居民發出賠償。這是甚麼問題,這是鼓動懲罰司機,鼓動對抗。好的是,這次事件讓貨車司機都領略到媒體的偏袒,霸道。只要越來越多人體會到這滋味,就有助於打倒這邪惡的黑勢力。
袁曉輝 2022-02-08
朱主席,宣揚統一不叫交流,叫「輸誠」

朱主席,宣揚統一不叫交流,叫「輸誠」

親愛的朱主席,宣揚統一不叫交流,叫「輸誠」。 洪秀柱跑去參加北京冬奧的開幕式,還說要「加速兩岸和平統一大業」,這番言論引起了非常大的不滿。洪秀柱鼓吹統一早已不是新聞,她也可以主張這是言論自由,但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她身上,而是她代表誰而說?是誰的立場? 雖然國民黨第一時間就切割這是她的個人言論,但我們首先要釐清一件事,會見汪洋這麼高層級的中國官員,為何偏偏是洪秀柱?說到底還不是因為她曾擔任國民黨主席,有這個身分、有宣傳價值才會受邀,中國要的就是從國民黨人士口中說出促統言論,這種意圖所有台灣人都懂,就偏偏國民黨不懂,還放行讓她去了。 根據洪秀柱自己的說法,朱立倫事前就知情,這其實讓朱立倫騎虎難下,既不能完全撇清關係,又不敢認同洪秀柱的言論,只好硬湊出什麼「交流比交惡好」這種莫名奇妙的言論。一般人的交流是有來有往、交換觀點,卑躬屈膝的配合對方一唱一和,這不叫交流,而是「輸誠」。 洪秀柱發言的當下,我沒有多說什麼,畢竟她會說出這種言論在意料之內,重點是看國民黨如何回應?朱立倫會選擇當個什麼樣的黨主席?是看清楚民意?還是繼續自甘被深藍統派綁架?很遺憾他選擇了後者,證明他不是個值得期待的領導人,而是另一個大佬們操縱的傀儡木偶罷了。
林俊憲 2022-02-07
朱立倫的巧辯

朱立倫的巧辯

  冬奧期間,在台灣毫無代表性的洪秀柱,竟然跑到北京接受汪洋摸頭。 汪洋是負責對台統戰的政協,與洪秀柱一搭一唱,企圖製造兩岸追求統一的「假象」。 洪秀柱的言行受到批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出面緩頰。朱立倫的說詞是「交流比交惡好」。 這是朱立倫的巧辯,乍聽之下似乎頗有道理,其實完全經不起邏輯的檢驗。 交流與交惡何者為佳,這沒有絕對的對錯,端視交手的對象而定。(見圖卡) 如果交手對象是朋友,那就應該交流,不宜交惡。若交手對象是敵人,那就不宜交流,交惡才是常態。 兩岸屬敵對國家是鐵的事實,無庸置疑。國民黨的過氣政客私下與敵國交流,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賣國,這怎麼可能會是好事? 相反的,國民黨卻拒絕與民進黨交流,還多方交惡,而民進黨不過是國民黨的競爭政黨而已。 國民黨把真正的敵國當朋友,卻把競爭政黨當敵人。如此敵我不分的政黨,只能靠黨主席朱立倫的巧辯掩飾。 問題是,朱立倫的巧辯混淆價值,因此必須予以批駁。
翁達瑞 2022-02-07
聯合報的社論淪為韓粉等級

聯合報的社論淪為韓粉等級

聯合報的社論,邏輯與水準,淪為韓粉的等級 同樣媚中,蕭敬騰跟黃郁婷,當然不一樣。 如果可以不分國籍,原美籍華裔少女朱易,又何必大費周章歸化中國,代表中國出賽? 台北市議員梁文傑  聯合報既然以頭版社論來罵我,不得不稍稍回應一下。 奧運會不同於一般職業比賽。職業比賽是代表個人,追求的是個人的成就和獎金。奧運則是代表國家征戰,國家花錢培訓,得獎牌是為國爭光,要升國旗唱國歌,國家還要頒獎金。奧運絕不是無國界的運動比賽,相反的,正是因為有國與國的分界,才有奥運。這是每個運動員都該有的基本認識。 蕭敬騰等演藝人員沒有受國家栽培,去春晚表演也不是代表台灣去比賽,要胡言亂語只能由聽眾來評判。黃郁婷的行為則一定要受公眾監督和政府約束,這是不能打折、更不能妥協的。 聯合報整篇社論的宗旨,無非是在說混淆與中國的界線沒關係,碰到對岸就要把愛國主義情緒收一收。擴而大之,則中共斷台灣的邦交國要怪我們自己,中共軍機擾台我們也不用在意,這也是聯合報一貫的主張。 這種論調才是對台灣最危險的。
陳增芝 2022-02-07
那些年柯文哲如何痛罵馬英九

那些年柯文哲如何痛罵馬英九

前一陣子網路熱議 長江黃河流域重要 還是了解自己土地上淡水河,後龍溪,大甲溪,濁水溪,曾文溪重要 再來是冬奧制服事件 這些議題我關注但沒有發文 今天看到柯文哲與馬英九的新聞我憤怒到一個極點!       雖然已經離職兩年 但我敢說除了貼身隨扈外,目前台灣聽過柯文哲演說最多場的人還是我 那些年柯文哲如何痛罵馬英九獲取綠營支持者選票當上台北市長 用蔣渭水前輩的台灣民眾黨當自己黨名 自稱自己在實現蔣渭水理念 繼承信介仙精神 接棒傳承李登輝精神 然後再自稱自己是二二八受害家屬,在二二八紀念會上刻意在媒體鏡頭前營造自己不跟馬英九握手的畫面 現在可以為了選票推翻了過去拋棄選民 這種人萬一讓他當上了台灣總統 他會不會為了自己在中國歷史上的定位出賣了台灣人!
潘俊霖 2022-02-07
不「遠離中國」就讓北京冬奧屈辱台灣!

不「遠離中國」就讓北京冬奧屈辱台灣!

在國際「反中」正熾的氛圍下,民主陣營群起抵制冬奧,台灣做為深受中國共產黨荼毒、宰制的國家,應該是抵制冬奧、制裁中國違反人權的急先鋒;因此,台灣採取何種立場與態度,始終動見觀瞻。 1月26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把台灣代表團矮化稱為「中國台北代表團」。她聲稱北京冬奧聖火傳遞,將有5名台灣「呆胞」參與火炬傳遞,形塑台灣人為「祖國傳遞聖火」而跑;還有30多名在北京高校就讀台灣學生,擔任賽會志願者投入奧運服務工作,認為這些青年展現「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認知。還沒開賽就如此囂張統戰台灣,台灣只能裝聾作啞!依然派隊參賽,更參加開閉幕式,毫無展現呼應世界「抵制冬奧」的決心,其心態之可議,真是「筆墨難誅」!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翻攝直播)   再從近日的發展來看,台灣為何不能「遠離中國」?如此自我作賤!因為我們有非常親中的「中華奧會」林鴻道主席,還有毫無台灣意識的林騰蛟體育署長,再次是行政院的督導不周,共構出如此荒腔走板的戲碼,任由中國冬奧對台灣的屈辱! 1月28日體育署、中華奧會,信誓旦旦宣布不參加北京冬季奧運的開閉幕式,不料經由「中華奧會」告知,稱國際奧會要求各會員國遵守《奧林匹克憲章》,1月31日(除夕夜)重大轉折要參加開閉幕式。這種閃電式的突襲,體育署竟然決定予以尊重,同意派員參加開閉幕式。為何突然推翻之前「不參加」開閉幕式的共識?令人不得不懷疑其居心早已叵測?更何況《奧林匹克憲章》有規定參賽國必須參加開閉幕式嗎? 更甚的是,2月3日媒體報導,滑冰選手黃郁婷,在個人IG上傳了一段穿著中國滑冰隊服練習的影片,引發撻伐,對此體育署做出回應表示「不會取消黃郁婷資格」!黃更於臉書解釋:「運動歸運動,在運動界裡,我們沒有國籍之分。」這話與中國對台統戰的調性高度相符,台灣冬奧代表隊竟然成為不折不扣的「難民隊」? 北京冬奧台灣為何不能「遠離中國」,問題就出在台灣中華奧會、體育署、無知官僚「平庸的邪惡」。有這麼一支「難民隊」給中國共產黨大外宣,還用等待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稱,盼能降低政治干預、善待台灣選手?民主的台灣是難以與集權中國平等對話和討公道的,「誰理你啊」不是言猶在耳嗎! 無獨有偶,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2月5日在北京與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面。洪秀柱表示,要在「反獨促統」的目標上,加速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大業」。與汪洋共譜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任何勢力阻擋不了的「國共邪惡大夢」,將台灣的顏面踩在地上蹂躪!置台灣人於何處?更讓國際反中友台的國家與人士看得「霧煞煞」,貽笑大方!不「遠離中國」就讓北京繼續屈辱、荼毒台灣吧! (大學助理教授)
陳慶坤 2022-02-07